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35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頭 言 二○一二年十一月法雷音(第35號)在真宗學中最令學佛人困擾的問題,且也是最難的關卡,即是「念佛」。自古以來,將「念佛」和「信心」的關係名為「行信論」,學佛的人往往得花上幾十年的光陰來研究此問題。但是,立足於「大悲心」,先聞「本願的生起本末」,從大處高處來看此問題的人,即知行信論是「大信海中的行信論」。透徹此點者即能明白淨土真宗以「信」一字振興一宗,同時亦能首肯原來《教行信證》是由大信海所流露出來的,亦能領解法雷學派所講的五願是由本願三心所開演出來。此即所謂的「真宗眼」。信 心 銘3594歲瑞劒親鸞聖人親鸞聖人了不起之處,正信正說高僧之說處是親鸞聖人了不起的地方。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一字一句是如來御慈悲的光明。為了讓末世的眾生知道這個,一生吃沒吃好,穿沒穿好,千辛萬苦地為我們著作的是《教行信證》一部六巻的御聖教。故拜讀《教行信證》,不知如來的御慈悲者是「讀《論語》不知《論語》」。淨土真宗,「行」和「信」是往生的因。「行」是阿彌陀佛的勅命、本願的勅命。「信」,順如來的勅命的是「信」。雖然講順,並非自己老實、聰明而順。而是御呼喚聲的佛智、喚著我們的如來的大慈悲心強故,水火皆忘,「謝謝」地自然低頭的是「信」。唯是南無阿彌陀佛一人的獨働、本願力的獨働。親鸞聖人對我而言,沒有人比他再更尊貴了。煩惱重重、智眼昏闇、愛欲廣海無邊…,立於生死問題之前的是,一籌莫展的自己的弱相,御自身說自己也是如此,無任何裝飾、無任何修飾地陳述於筆下,毫無保留地,這令人感到無比的尊貴。聖人曰:「生死苦海無邊際我等沈淪時已久唯有彌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無明長夜之燈炬智眼昏莫悲傷生死大海之船筏罪障重莫哀嘆」「願力無窮不思議罪業深重亦不重佛智無邊不思議散亂放逸亦不捨」結束九十五年人生的旅途,今就死床的話,什麼可為依靠呢?除了親鸞聖人的「御語」外,可為依靠者沒有。親鸞聖人的「御語」,是親鸞聖人,親鸞聖人是阿彌陀如來的示現。我們仰親鸞聖人的「御語」是阿彌陀如來的「直說」處,能解決生死的大問題。此外,解決的方法一個、二個也沒有。頂戴「唯有彌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處,於絶望之淵,無限的希望和喜悅湧現。「願力無窮不思議罪業深重亦不重佛智無邊不思議散亂放逸亦不捨」讀來誦去時,心中湧起無限的歡喜。生死,是自己的生死。生死的問題以人類的能力無法解決之,唯有依如來的「金言」方能解決,唯有依慕聖人之跡方能解決。大谷光瑞門主在別府的醫院御往生時,臨終誦了一兩次「願力無窮」的御和讚,與御念佛一起往生了。神戶的青木無量寺的坊守,三十二歲時開始依止瑞劒聽聞「願力無窮」的御和讚,經過八年,四十歲臨終時,又從瑞劒聞了六遍「願力無窮」的說法,留下「墮的原樣被救的呢」一句話,可喜的往生了。一首的御和讚能令解脫久遠劫來的生死苦輪。掙扎了幾十年,仍然無法出苦界的人,須參「願力無窮」之聖句。「願力無窮」,指本願力甚深微妙,有無限之力。出生於火宅無常的世界,身為煩惱具足的凡夫,遁逃生死之道者,唯有依如來的本願力方能出生死。親鸞聖人篤信、深慶願力無窮。其之歡喜以此和讚,無有不能解決後生的問題。這是佛智和大慈悲的全顯。不論多麼深重的罪業,一拿到本願力的熔鑛爈上來的話,如一片雪般,即刻融化。這樣的力量叫「願力無窮」,實是極其可靠。「佛智無邊」,指我們心的散亂放逸亦不成為往生的障礙。這是佛智的不思議。信心未獲得,醫生已經不管,面對的後生是真暗闇。此時,「願力無窮」的御和讚成為無明長夜的燈炬,成為生死大海的船筏。重複地吟誦這首和讚,可看到安養的妙果在跟我招手,阿彌陀如來微笑地等著我。和讚每首都很尊貴,特別是「願力無窮」的和讚很尊貴,此難能可貴的滋味,無法言喻。吟味「願力無窮」時,自己的智慧也不想、行為也不想、善惡什麼也不想,唯内心懷抱無論如何也無藥可救的秘奥的苦悶,用完全赤裸裸遇如來的心境吟味。這時候,要頂戴信心啦、已經頂戴信心了啦,這些全都無關。自己的罪業有多深,不用說也知道,自己是落的自己,這亦是清楚不過的事,就像漂在大海中的孤舟般的這傢伙,沈於絶望的深淵的這個我,響在耳畔的是此和讚的言語。這樣的滋味能跟人說嗎?又即使說了,自己感受到的,人不一定能感受到。感受到沒感受到皆無關,唯願力無窮好可貴。生命之聲給與生命,如來生命之聲不以如來廻向的生命之耳朶聞的話無法聞。「願力無窮不思議罪業深重亦不重佛智無邊不思議散亂放逸亦不捨」隨想瑞 劒○ 十八願的信心之前,真實報土顯現;十九願.二十願的信心之前,化身土顯現,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持狗心的話,狗身和狗世界就會顯現,以此類推,可知其他。不論何時「心」「身」和「土」(世界)不二。像佛教般充滿真理的宗教其他無法見到。○ 「信心」非凡夫心,這即是「佛心」(大慈悲心),此故是往生用佛的大慈悲心成就的淨土。不知這個,以為這樣想的是信心,是大錯特錯。○ 真實報土是一種類,往生化土的業因千差,此故化土的種類亦千差。○ 四十八願中有真實的本願(十八願),有假的本願(十九願.二十願),故「土」亦有真土有化土。信心也是如此,真實的信心千人萬人是同一的信心,但是十九願的人的信心等是千差萬別,其他宗教的人的信心亦是人人各不同。○ 因為不知「信心」及「佛土」有真假,所以無法接受如來廣大的恩德。不知真假的人很多,此故得真實信心的人很少。○ 聖道門坐禪(禪定)是修行的主要,其真實的坐禪只有一個,錯誤的坐禪是千差無量。如來禪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在今日連女學生也在坐禪,這是好事,但是無法開悟。在美國一帶,也流行著禪,但是開悟的人一個人也沒有。○ 一般講的念佛,這念佛也有千萬無量的念佛。「選擇本願(十八願)的念佛」只有一個,自力心無量故,念佛亦有千萬無量的差別。信心亦是,自力的信心千萬無量。○ 從凡夫心出來的,信心也好念佛也好皆是自力。他力是如來的本願力。不論聽聞多少說教,凡夫的真面目因為無法完全除掉,所以往生報土的人極少。○ 唯真實信心的人是「真的佛弟子」,自力的人是誰的弟子不知道,最好聽一點〈化身土卷〉的話。○ 真宗講「專修」「專念」,講「一心一向」,今日的同行等混雜拜神的信心,求現世的利益,簡直是亂七八糟。○ 真宗的人和外道不同處沒有的話不行,但是供奉神龕、占卜算卦、祈求神佛、看日子的好壞等等,不雜行雜修的人千人中只一人或一萬人中只一人而已哦,真是悲哀呀。○ 外道,有所謂的「六十二見、九十五種外道」,這是佛教以外的宗教。在今日講外道的話,幾萬種的新興宗教皆是外道。外道是不供奉佛、不知正確的因果的宗教。○ 《般舟經》言:「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外道的諸神)、不得祀鬼神、不得視良吉日。」與此相反的是外道。○ 不用佛教的教法,不講成佛之道的宗教皆是外道,外道的教法皆是地獄業。○ 真宗很強調廢立。廢立,廢惡的教法、立正確的教法,此謂廢立。真宗設四重廢立:(一)「內外廢立」,捨外道,用佛教。(二)「聖淨廢立」,捨聖道門,用淨土門。(三)「要弘廢立」,捨十九願,用十八願。(四)「真弘廢立」,捨二十願,用十八願。○ 要入十八願的真實信心,或於過去世或於現在世,首先捨外道入聖道門,然後入淨土門。入淨土門,開始入十九願,十九願者,謂「修諸功德願」,即做善事、修禪定、亦稱念佛求往生的是十九願。也就是說修定散行,志願往生的是十九願。○ 二十願者,「定散行」雖已廢但是還留有點想做什麽求往生的心,也就是「定散心」還殘留著。以這樣的定散心修念佛一行志願往生的就叫做二十願。○ 十八願者,定散心也廢除了,心定於以「名號的功德」、「本願力一樣」往生的就叫做十八願。不論什麽樣的人,都是從十九願入二十願,從二十願轉入十八願,這叫做「三願轉入」。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29)續教行信證的展開351. 講《教行信證》從信心展開,即是講從「願心」(本願力)展開。從「願心」展開,即是從淨土(真佛土)展開。淨土的莊嚴展開於此娑婆世界的,即成「教行信證」的大法門。「真佛土」和「真實證」不二一體故,淨土真宗可說是從「證巻」(如來的正覺)展開的。352 無上涅槃,是最高善的世界。因此吾人著手於「善的研究」是頂戴《教行信證》上必要且不可或缺的問題。其他宗教,對善的研究非常地膚淺且不徹底。在聖書,無法做善的研究。善者何謂乎353.宇宙人生深遠、複雜要究極其本質是至難。雖然是至難,人有著想究極之,不究極之不行的聖的欲求。人類的尊貴和特徴在此處。這叫做「實踐理性的邀請」(康德),或是叫天(如神者)的命令的「明明德」(孔子)。354. 天親菩薩著作「佛性論」,說人有「佛性」,說人有想成佛之最高的向上心。在基督教有「神性」的用語。「神性」和「佛性」意思完全不同。聖書說「神模仿神之姿造人類」,即「如此神於神自身之姿,造了人類,彼造了男和女。」(聖書)355. 總之,在基督教講神造人,賦與人「道義心」,這是道德(倫理)的根源,這叫做「良心」。又叫做「實踐理性」、「道德的意識」,這大概是信奉基督教的歐美人的想法。356. 這樣雖明白善的根源了,但是令人很難明白的是「惡的根源」。於是,在聖書的說明是,最初的人類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了「智慧樹」的禁果,所以受到神的懲罰,這是人類墮落的根源,罪的根源、惡的始源,這有點像在講童話。357. 在佛教,善的根源是人類各自本來所具有的「心性」(佛性)之光是善的根本,這既不是神的意思,也不是佛的意思,是大宇宙即「法界」法爾自然的絶對的真理,即是「法性」(真如、法性法身)之光。358. 大宇宙中有「法性之流」(真如、第一義諦、法、真理、物自體、客觀)和「心性之流」(人格、佛性、善、主觀),此二流,人類理解大宇宙上,假如從這兩方面研究的話,事實上這兩方面本來就不是不同的東西。認為不同的是凡夫的分別意識的妄念所使然。人類有這「迷妄分別意識」故,分別神和世界,說神造世界等。世界創造說皆是人類妄念的產物。359. 此外,人類有迷妄的「我意識」,由此迷妄的「分別意識」和迷妄的「我意識」,出現迷妄的世界。確實地領解此,拂拭迷妄,欲體達絶對的真理的是佛教。完成此大事業的,唯有佛陀釋迦牟尼世尊。360. 迷妄,其自身是惡又迷妄必伴随隨惡行為。惡的結果是苦、生死。因此佛教,於一方面解脫苦的根本的「生死之苦」,於另一方面以入涅槃常樂的世界為目的。361. 善惡的問題,直接是苦樂的問題。一般的人,自己想要樂而努力,想自己樂的心不外是「我意識」和「分別意識」。「我意識」和「分別意識」是迷妄的根源、惡的根源故,結果人生想要樂,却不得不終於苦。叔本華說「人生苦也」。善導大師說:「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苦的事發生時,最好悟自己的罪障重,想「來了,來了」。又最好也想「這是娑婆的積習」。但是最好要想「障礙佛法的苦,此世沒有」「七難八苦算什麼,我有六字之守護」地精進於佛法。362. 於大乘佛教,表示宇宙的根本真理、絶對的真理時,使用「法性」、「真如」和「佛性」的字眼。這些詞的意思非常深遠,一般人的常識無法理解。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沒有「法性」、「佛性」、「真如」等這樣深遠的教義,而是立即什麼都是「神、神」,從天地萬物的變化、流動,到宇宙人生一切現象和苦樂,都說是神在主宰,而去求神。祈禱、祈願就是從此處產生的。神信心的人不知真正的善是什麼。不知善故,惡亦不知。很多人認為善由善神職掌,惡和苦是惡魔之所為,真是愚痴至極。363 在禪宗講「見性」,講見自己的「心性」,這「心性」「真如」「法性」「佛性」說的就是大宇宙、普遍的、一般的絶對大真理,這就是「善」、「善的根源」。如此大的善,是佛的善,不是在迷妄的人世界的善,可謂是最高善。364 此「絶對的最高善」的「法性」「佛性」和「真如」的境地,要如何才能到達呢?凡夫相對的善、相對的知識,不論如何延伸也無法到達最高善。要到達此,必須修佛陀所教的善(五戒、十善等),然後修「佛陀的禪定」才行。365 修佛陀教的五戒、十善等是「善」、修「禪定」是「善」,依「禪定」所悟得的、絶對的真理,即是「法性」、「佛性」、「真如」,這即是「善」。到達此最高善的話,與「真」「善」「美」合一。基督教的聖書的善,只有相對的善。絶對善,在宗教哲學史稍微有觸及,但是僅是表面地滑過。366 人通過禪定,體達最高善者,這人已非人,而是佛陀。這就是成佛。釋迦如來如此,一切的佛亦是如此。阿彌陀如來是「久遠實成的彌陀」,與「真如」、「法性」的壽命共是無始無終的古佛,為了救度眾生,而發願修行成阿彌陀佛的佛。367 真理是善,佛是善,修行成佛的過程是善。真理是善。真理中的真理即絶對的真理是絶對的善,之謂「法性」、謂「佛性」。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法性卷」云:「馬祖即大寂禪師曰:『一切眾生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法華經》釋萬物的「實相」,說「十如是」。「十如是」是「相、性(法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即萬物(1)有現象(相),(2)有本性(性),(3)有本體(體),(4)有力,(5)有作用,(6)有原因(因),(7)有副的原因(緣),(8)有結果(果),(9)有結果圓熟的「報」,(10)這些法則或原理,互相結合、圓融,此處有萬物。各經開頭皆有「如是」,言「如是相」「如是性」。故指此等十種的原理,謂「十如是」。368 道元禪師曰:「然開華落葉,此如是性也。」春天花開,是花的性,秋天樹葉落,是樹葉的性。萬物皆有其「性」(性質),指此「性」而說「法性」。自然物的性,沒有「我意識」和「分別意識」,沒有愛憎、取捨。故道元禪師曰:「開華落葉,此如是性也。」「如是」就是「法性」。開華落葉沒有「我意識」,沒有「愛憎、取捨」,是萬物自然性的全露。故指一切自然物,言「法性」,亦言「法性法身」,亦言「法身」,亦言「法身佛」。斯自然物無愛憎之相,無愛憎的性質,正是善的根源,最高善之相。《安樂集》(道綽禪師)曰:「言法身菩提者,所謂真如實相、第一義空,自性清淨,體穢無染(惡的染汚)。」這是法性本然的善。369 無愛憎、分別的心,云「大智」、「真智」,這即是「法性」、「佛性」、「心性」。「真如」之為真如處亦在此處。大智不僅止於大智,心達「大智」之域,必成「大悲」,憐愍一切眾生,救濟之。是「大智即大悲」、「大悲即大智」,故「大智大悲」是善,是善的根源,是佛性。370 道元禪師在《正法眼藏》曰:「龍樹尊者(龍樹菩薩)曰:汝欲見佛性,須先除我慢。」我慢者,指我愛、我欲、我見、我慢,不外「我意識」。於大乘佛教,人嘗生死之苦,輪廻轉生,為一切罪惡的根源者是「我意識」和相對的「分別意識」(愛憎)。即使做善事了,若有「我為善」之「我見」「我慢」的話,雖然行善,那是惡不能說是「純粹的善」、「無我的善」。真 宗 學 的 奧 義(6)○「信心獲得」之用語有,這是「信憑彌陀」,即是「至心.信樂」。「信心」不是往生極樂的「票」。○淨土真宗的門徒聽聞到「智慧.才學亦不需要」,就不好好的拜讀「正信偈」「和讚」「御文章」;被批評「門徒不知物」也無所謂;「神」和「佛」的區別也不知道。要盡量地拜讀聖教才是。○不知佛和凡夫的區別這樣的人,不能說是信者。○信心,最好盡全力於「二種深信」。○神信心無法成佛。自力聖道門(華嚴、天台、真言、禪等)太難了,不適合凡夫。僧侶應知這點,本職是「自信教人信」。○稱名報恩,是「乃至十念」之誓願的旨趣。○念念稱名的全體,是名號不思議的信心。○稱名念佛處,向著「若不生者」的本願和正覺。○稱名念佛處,為助「名聲聞十方」的如來行,這是報恩。○認為信心也獲救,念佛也獲救的是「信行並因」的邪義。○動「唯信正因」(反對此說)不行。○稱名有「乃至十念」,「乃至」的意思是,十聲也好、一聲也好,信一念也好皆能往生的意思。○「即得往生」指「信一念」。○「平生業成」者,指於信一念往生的意思,亦是「攝取不捨」之義。○「即得往生」也是當益(死後的利益)(善導大師、法然上人),亦是現益(在此世的利益)(正定聚)。「和讚」曰:「彌陀心光常攝護永隔生死離苦海」。○一念歸命時,同時蒙受攝取不捨的利益。○住持一代,應反省有無出一人的信者。○看到宿緣深厚的人,最好獻畢生的努力,令徹底「就這樣地」。○停留在令聞者增進知解分別的說教,不能說是最上的說教。編輯 後 記瑞 默近年來就著淨土真宗的定判「信心正因,稱名報恩」,議論著其可否,到了今年,在《中外日報》上公開議論,於紙上尚未見其解決。幾天前,瑞劒老師就這個問題,不是為了論諍,而是從宣揚宗義的立場,寫了非常殊勝的論文,在上個月的「本願寺宗報」(十月號)揭載了第一次,約分四次可揭載完畢。「宗報」分發給本願寺約有一萬座的末寺,寺族的大家皆帶著關心在熟讀此文,這實在是令人欣喜的事。既然我們身為祖師聖人的門弟,作為汲取真宗之流者,這個問題是不容疏忽的重要問題。如祖師聖人的御指南「願成就一實圓滿的真教真宗是也」(信卷)之大斷定,熟讀注畢生的心血於「聞其名號」一句,鑽研此御旨趣,體解願意,自行化他之無餘年的九十五歲老翁的一言一句,我們亦為自信,亦從教人信而傾精魂地學之承之,愈發頂戴祖師聖人的聖語,以隨順願意。將視適當的時機,於本誌「法雷」連載之。法雷 通 信翻譯老師寫的「編輯後記」時,感覺老師就在眼前…。不禁令人感歎時間過的極快,老師色身已離開我們一年了。在周年忌上,我們頂戴了老師為我們開講的「名號實相法」。其大意如下:首先講到「名號實相法」的人師是曇鸞大師,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講「一生造惡值弘誓」的道綽禪師,引用《觀經》「下下品」之文,說「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因而得救。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因為聞的是「名號實相法」。「實相」有功德,此成為名號的功德。臨終的人,和一般狀態的人,心態是不一樣的。一般狀態的人心不專一,常會夾雜不急之事,有所分心(間斷)。臨終人的心態叫「無間心」、「無後心」,是用這樣的心接受名號實相法,所以力量很大。名號實相法,自然地成為自利利他二利圓滿之相。為何只是念佛,就能獲救呢?只是「聲音」的話,聲音是相對世界的產物,所以聲音是「相對」,是「迷」之相。因其「根」是佛的真如實相的「真實」,所以有力量可救眾生。曇鸞大師讚嘆名號,說之是「名號實相法」,是「方便莊嚴真實清淨功德的名號」,這樣的名號如何來救度我們呢?我們的心常是波浪狀,只要一起心動念,心即分裂為二,即主觀(看的心)和客觀(被看之物)。不止如此,有六種「粗相」出來:1、智相。這不是智者的智慧,而是凡夫分別的智慧。2、執取相。看到物後,人的心開始分別執着。3、相續相。不止分別,還継續地把所分別的想法延長。4、計名字相(語言、思想,是迷的產物)白隱禪師在《毒語心經》言:「言語是無量劫來生死之本。」所以禪宗「不立文字」。」雖然諸行無常,但是凡夫的我們却執以為常,並為之貼上標籤,不止困死別人,也困死自己。5、起業相。把對方「判刑」後,就開始造業,即遇合己意者給笑臉,不合己意者就不給好臉色看,甚至還惡言惡語。6、業繋苦相。對方看了自己的反應,自然順應自己的態度給與自己好臉色或壞臉色,因此仇人不論何時見,都分外眼紅,儘管那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事,還當是現在才發生的事一樣,執著不放,所以苦沒完沒了。為了救我們,化為「言語」飛到我們的世界的是佛,主觀和客觀統一的人是佛。佛,主客不二,從絶對界成為「聲」(名號雖然是聲,其根是絶對界(無色無相))入到我們這相對界,入到迷執最深的這裡面來。「以名接物」(名號法)是淨土真宗的特色。絶對界必有搓圓相對界的力用,搓圓之原樣地令融入絶對界,這就是所謂的「自利利他圓滿」。若單是絶對界是絶對界,和相對界老死不相往來的話,即已非絶對界,因那樣的絶對界早已是相對界了呀。看我們的哪一點是地獄行呢?單只是「使用語言」就是地獄行了。因為「分裂」地思考(想的當下已是罪業)故。所以才會說凡夫無論如何飛如何跳,都是地獄行呀。佛現的是禪定相,心如明鏡止水,這是主客一如的世界,所以佛是「絶對」「統一」。佛會成為言語的原因在此,因為我們使用言語,沒有言語我們活不下去。當我們在思考時,早已用著「言語」了呀。這也是《安樂集》說人一日夜有八億四千萬念,每一念無不是惡,無不是地獄業,無法成佛,由此可知凡夫的行情。自己是無有出離之緣。佛是在此圓(無我、無心、無分別)内,發願「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的。又是如何攝取不捨的呢?所謂「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這名聲的「根」就是光.壽,就是正覺,這是佛的「自利」,成了名號之相,這即是「利他」。這(自利利他)整個全體就是阿彌陀佛。有位93歲的老婆婆同朋,在她臨終時,跟家人說:「聞法一輩子,什麼都沒有記得,心中就只有剩下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不離開我,雖然只有一個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好不可思議,我的心好熱鬧。雖然很苦,但是心裡好熱鬧喔…。」這位老婆婆在臨終頂戴瑞劒老師的法語,而成了這樣的樣相。什麼樣的法語呢,即:「九十年聽聞了什麼記住了什麼什麼也都忘了南無阿彌陀佛」「臨終響起的聲音御佛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也是名號實相法,這是活生生的名號實相法。《大經》敘述的是如來成佛的因果,是眾生往生的因果,所以《大經》是「廣讚」,瑞劒老師的這兩首詩是「略讚」。人死去的時候是略讚,以略讚的姿相,人和南無阿彌陀佛一起斷氣的。講到這裡,讓我們休息一下,接著再來講今天的法雷,謝謝大家。以上,是頂戴老師講法的錄像帶,我當場所作的筆記,在此整理成文字,和大家分享。老師的法身亦無量壽無量光,無時無刻不與憶念者同在喔。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法雷音 035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頭 言 二○一二年十一月法雷音(第35號)在真宗學中最令學佛人困擾的問題,且也是最難的關卡,即是「念佛」。自古以來,將「念佛」和「信心」的關係名為「行信論」,學佛的人往往得花上幾十年的光陰來研究此問題。但是,立足於「大悲心」,先聞「本願的生起本末」,從大處高處來看此問題的人,即知行信論是「大信海中
法雷音 035

法雷音 035

卷頭 言 二○一二年十一月法雷音(第35號)
在真宗學中最令學佛人困擾的問題,且也是最難的關卡,即是「念佛」。自古以來,將「念佛」和「信
心」的關係名為「行信論」,學佛的人往往得花上幾十年的光陰來研究此問題。
但是,立足於「大悲心」,先聞「本願的生起本末」,從大處高處來看此問題的人,即知行信論是「大信海中的行信論」。透徹此點者即能明白淨土真宗以「信」一字振興一宗,同時亦能首肯原來《教行信證》是由大信海所流露出來的,亦能領解法雷學派所講的五願是由本願三心所開演出來。此即所謂的「真宗眼」。
信 心 銘35
94歲瑞劒
親鸞聖人
親鸞聖人了不起之處,正信正說高僧之說處是親鸞聖人了不起的地方。
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一字一句是如來御慈悲的光明。為了讓末世的眾生知道這個,一生吃沒吃好,穿
沒穿好,千辛萬苦地為我們著作的是《教行信證》一部六巻的御聖教。故拜讀《教行信證》,不知如來的御慈悲者是「讀《論語》不知《論語》」。
淨土真宗,「行」和「信」是往生的因。「行」是阿彌陀佛的勅命、本願的勅命。「信」,順如來的勅命的是「信」。雖然講順,並非自己老實、聰明而順。而是御呼喚聲的佛智、喚著我們的如來的大慈悲心強故,水火皆忘,「謝謝」地自然低頭的是「信」。
唯是南無阿彌陀佛一人的獨働、本願力的獨働。
親鸞聖人對我而言,沒有人比他再更尊貴了。煩惱重重、智眼昏闇、愛欲廣海無邊…,立於生死問題之前
的是,一籌莫展的自己的弱相,御自身說自己也是如此,無任何裝飾、無任何修飾地陳述於筆下,毫無保留地,這令人感到無比的尊貴。聖人曰:
「生死苦海無邊際
我等沈淪時已久
唯有彌陀弘誓船
令乘必定登彼岸」
「無明長夜之燈炬
智眼昏莫悲傷
生死大海之船筏
罪障重莫哀嘆」
「願力無窮不思議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不思議
散亂放逸亦不捨」
結束九十五年人生的旅途,今就死床的話,什麼可為依靠呢?除了親鸞聖人的「御語」外,可為依靠者沒
有。親鸞聖人的「御語」,是親鸞聖人,親鸞聖人是阿彌陀如來的示現。
我們仰親鸞聖人的「御語」是阿彌陀如來的「直說」處,能解決生死的大問題。此外,解決的方法一個、二個也沒有。頂戴「唯有彌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處,於絶望之淵,無限的希望和喜悅湧現。
「願力無窮不思議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不思議
散亂放逸亦不捨」
讀來誦去時,心中湧起無限的歡喜。生死,是自己的生死。生死的問題以人類的能力無法解決之,唯有依
如來的「金言」方能解決,唯有依慕聖人之跡方能解決。
大谷光瑞門主在別府的醫院御往生時,臨終誦了一兩次「願力無窮」的御和讚,與御念佛一起往生了。神
戶的青木無量寺的坊守,三十二歲時開始依止瑞劒聽聞「願力無窮」的御和讚,經過八年,四十歲臨終時,又從瑞劒聞了六遍「願力無窮」的說法,留下「墮的原樣被救的呢」一句話,可喜的往生了。一首的御和讚能令解脫久遠劫來的生死苦輪。掙扎了幾十年,仍然無法出苦界的人,須參「願力無窮」之聖句。
「願力無窮」,指本願力甚深微妙,有無限之力。出生於火宅無常的世界,身為煩惱具足的凡夫,遁逃生
死之道者,唯有依如來的本願力方能出生死。親鸞聖人篤信、深慶願力無窮。其之歡喜以此和讚,無有不能解決後生的問題。這是佛智和大慈悲的全顯。不論多麼深重的罪業,一拿到本願力的熔鑛爈上來的話,如一片雪般,即刻融化。這樣的力量叫「願力無窮」,實是極其可靠。
「佛智無邊」,指我們心的散亂放逸亦不成為往生的障礙。這是佛智的不思議。信心未獲得,醫生已經不
管,面對的後生是真暗闇。此時,「願力無窮」的御和讚成為無明長夜的燈炬,成為生死大海的船筏。重複地吟誦這首和讚,可看到安養的妙果在跟我招手,阿彌陀如來微笑地等著我。
和讚每首都很尊貴,特別是「願力無窮」的和讚很尊貴,此難能可貴的滋味,無法言喻。吟味「願力無窮」時,自己的智慧也不想、行為也不想、善惡什麼也不想,唯内心懷抱無論如何也無藥可救的秘奥的苦悶,用完全赤裸裸遇如來的心境吟味。這時候,要頂戴信心啦、已經頂戴信心了啦,這些全都無關。自己的罪業有多深,不用說也知道,自己是落的自己,這亦是清楚不過的事,就像漂在大海中的孤舟般的這傢伙,沈於絶望的深淵的這個我,響在耳畔的是此和讚的言語。這樣的滋味能跟人說嗎?
又即使說了,自己感受到的,人不一定能感受到。感受到沒感受到皆無關,唯願力無窮好可貴。生命之聲給與生命,如來生命之聲不以如來廻向的生命之耳朶聞的話無法聞。
「願力無窮不思議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不思議
散亂放逸亦不捨」
隨想
瑞 劒
○ 十八願的信心之前,真實報土顯現;十九願.二十願的信心之前,化身土顯現,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持狗心的話,狗身和狗世界就會顯現,以此類推,可知其他。不論何時「心」
「身」和「土」(世界)不二。像佛教般充滿真理的宗教其他無法見到。
○ 「信心」非凡夫心,這即是「佛心」(大慈悲心),此故是往生用佛的大慈悲心成就的淨土。不知這個,以為這樣想的是信心,是大錯特錯。
○ 真實報土是一種類,往生化土的業因千差,此故化土的種類亦千差。
○ 四十八願中有真實的本願(十八願),有假的本願(十九願.二十願),故「土」亦有真土有化土。信心也是如此,真實的信心千人萬人是同一的信心,但是十九願的人的信心等是千差萬別,其他宗教的人的信心亦是人人各不同。
○ 因為不知「信心」及「佛土」有真假,所以無法接受如來廣大的恩德。不知真假的人很多,此故得真實
信心的人很少。
○ 聖道門坐禪(禪定)是修行的主要,其真實的坐禪只有一個,錯誤的坐禪是千差無量。如來禪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在今日連女學生也在坐禪,這是好事,但是無法開悟。在美國一帶,也流行著禪,但是開悟的人一個人也沒有。
○ 一般講的念佛,這念佛也有千萬無量的念佛。「選擇本願(十八願)的念佛」只有一個,自力心無量故,念佛亦有千萬無量的差別。信心亦是,自力的信心千萬無量。
○ 從凡夫心出來的,信心也好念佛也好皆是自力。他力是如來的本願力。不論聽聞多少說教,凡夫的真面
目因為無法完全除掉,所以往生報土的人極少。
○ 唯真實信心的人是「真的佛弟子」,自力的人是誰的弟子不知道,最好聽一點〈化身土卷〉的話。
○ 真宗講「專修」「專念」,講「一心一向」,今日的同行等混雜拜神的信心,求現世的利益,簡直是亂七八糟。
○ 真宗的人和外道不同處沒有的話不行,但是供奉神龕、占卜算卦、祈求神佛、看日子的好壞等等,不雜
行雜修的人千人中只一人或一萬人中只一人而已哦,真是悲哀呀。
○ 外道,有所謂的「六十二見、九十五種外道」,這是佛教以外的宗教。在今日講外道的話,幾萬種的新
興宗教皆是外道。外道是不供奉佛、不知正確的因果的宗教。
○ 《般舟經》言:「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外道的諸神)、不得祀鬼神、不得視良吉日。」與此相反的是外道。
○ 不用佛教的教法,不講成佛之道的宗教皆是外道,外道的教法皆是地獄業。
○ 真宗很強調廢立。廢立,廢惡的教法、立正確的教法,此謂廢立。真宗設四重廢立:
(一)「內外廢立」,捨外道,用佛教。
(二)「聖淨廢立」,捨聖道門,用淨土門。
(三)「要弘廢立」,捨十九願,用十八願。
(四)「真弘廢立」,捨二十願,用十八願。
○ 要入十八願的真實信心,或於過去世或於現在世,首先捨外道入聖道門,然後入淨土門。入淨土門,開始入十九願,十九願者,謂「修諸功德願」,即做善事、修禪定、亦稱念佛求往生的是十九願。也就是說修定散行,志願往生的是十九願。
○ 二十願者,「定散行」雖已廢但是還留有點想做什麽求往生的心,也就是「定散心」還殘留著。以這樣的定散心修念佛一行志願往生的就叫做二十願。
○ 十八願者,定散心也廢除了,心定於以「名號的功德」、「本願力一樣」往生的就叫做十八願。不論什麽樣的人,都是從十九願入二十願,從二十願轉入十八願,這叫做「三願轉入」。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29)
續教行信證的展開
351. 講《教行信證》從信心展開,即是講從「願心」(本願力)展開。從「願心」展開,即是從淨土(真佛土)展開。淨土的莊嚴展開於此娑婆世界的,即成「教行信證」的大法門。
「真佛土」和「真實證」不二一體故,淨土真宗可說是從「證巻」(如來的正覺)展開的。
352 無上涅槃,是最高善的世界。因此吾人著手於「善的研究」是頂戴《教行信證》上必要且不可或缺的問題。
其他宗教,對善的研究非常地膚淺且不徹底。在聖書,無法做善的研究。
善者何謂乎
353.宇宙人生深遠、複雜要究極其本質是至難。雖然是至難,人有著想究極之,不究極之不行的聖的欲求。人類的尊貴和特徴在此處。這叫做「實踐理性的邀請」(康德),或是叫天(如神者)的命令的「明明德」(孔子)。
354. 天親菩薩著作「佛性論」,說人有「佛性」,說人有想成佛之最高的向上心。在基督教有「神性」的用語。
「神性」和「佛性」意思完全不同。
聖書說「神模仿神之姿造人類」,即「如此神於神自身之姿,造了人類,彼造了男和女。」(聖書)
355. 總之,在基督教講神造人,賦與人「道義心」,這是道德(倫理)的根源,這叫做「良心」。又叫做「實踐理性」、「道德的意識」,這大概是信奉基督教的歐美人的想法。
356. 這樣雖明白善的根源了,但是令人很難明白的是「惡的根源」。於是,在聖書的說明是,最初的人類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了「智慧樹」的禁果,所以受到神的懲罰,這是人類墮落的根源,罪的根源、惡的始源,這有點像在講童話。
357. 在佛教,善的根源是人類各自本來所具有的「心性」(佛性)之光是善的根本,這既不是神的意思,也不是佛的意思,是大宇宙即「法界」法爾自然的絶對的真理,即是「法性」(真如、法性法身)之光。
358. 大宇宙中有「法性之流」(真如、第一義諦、法、真理、物自體、客觀)和「心性之流」(人格、佛性、善、主觀),此二流,人類理解大宇宙上,假如從這兩方面研究的話,事實上這兩方面本來就不是不同的東西。認為不同的是凡夫的分別意識的妄念所使然。人類有這「迷妄分別意識」故,分別神和世界,說神造世界等。世界創造說皆是人類妄念的產物。
359. 此外,人類有迷妄的「我意識」,由此迷妄的「分別意識」和迷妄的「我意識」,出現迷妄的世界。確實地領解此,拂拭迷妄,欲體達絶對的真理的是佛教。完成此大事業的,唯有佛陀釋迦牟尼世尊。
360. 迷妄,其自身是惡又迷妄必伴随隨惡行為。惡的結果是苦、生死。
因此佛教,於一方面解脫苦的根本的「生死之苦」,於另一方面以入涅槃常樂的世界為目的。
361. 善惡的問題,直接是苦樂的問題。一般的人,自己想要樂而努力,想自己樂的心不外是「我意識」和「分別意識」。「我意識」和「分別意識」是迷妄的根源、惡的根源故,結果人生想要樂,却不得不終於苦。叔本華說「人生苦也」。善導大師說:「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苦的事發生時,最好悟自己的罪障重,想「來了,來了」。又最好也想「這是娑婆的積習」。但是最好要想「障礙佛法的苦,此世沒有」「七難八苦算什麼,我有六字之守護」地精進於佛法。
362. 於大乘佛教,表示宇宙的根本真理、絶對的真理時,使用「法性」、「真如」和「佛性」的字眼。這些詞的意思非常深遠,一般人的常識無法理解。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沒有「法性」、「佛性」、「真如」等這樣深遠的教義,而是立即什麼都是「神、神」,從天地萬物的變化、流動,到宇宙人生一切現象和苦樂,都說是神在主宰,而去求神。祈禱、祈願就是從此處產生的。神信心的人不知真正的善是什麼。不知善故,惡亦不知。很多人認為善由善神職掌,惡和苦是惡魔之所為,真是愚痴至極。
363 在禪宗講「見性」,講見自己的「心性」,這「心性」「真如」「法性」「佛性」說的就是大宇宙、普遍的、一般的絶對大真理,這就是「善」、「善的根源」。如此大的善,是佛的善,不是在迷妄的人世界的善,可謂是最高善。
364 此「絶對的最高善」的「法性」「佛性」和「真如」的境地,要如何才能到達呢?凡夫相對的善、相對的知識,不論如何延伸也無法到達最高善。要到達此,必須修佛陀所教的善(五戒、十善等),然後修「佛陀的禪定」才行。
365 修佛陀教的五戒、十善等是「善」、修「禪定」是「善」,依「禪定」所悟得的、絶對的真理,即是「法性」、「佛性」、「真如」,這即是「善」。
到達此最高善的話,與「真」「善」「美」合一。基督教的聖書的善,只有相對的善。絶對善,在宗教哲學史稍微有觸及,但是僅是表面地滑過。
366 人通過禪定,體達最高善者,這人已非人,而是佛陀。這就是成佛。釋迦如來如此,一切的佛亦是如
此。阿彌陀如來是「久遠實成的彌陀」,與「真如」、「法性」的壽命共是無始無終的古佛,為了救度眾生,而發願修行成阿彌陀佛的佛。
367 真理是善,佛是善,修行成佛的過程是善。
真理是善。真理中的真理即絶對的真理是絶對的善,之謂「法性」、謂「佛性」。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法性卷」云:「馬祖即大寂禪師曰:
『一切眾生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法華經》釋萬物的「實相」,說「十如是」。「十如是」是「相、性(法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即萬物(1)有現象(相),(2)有本性(性),(3)有本體(體),(4)有力,(5)有作用,(6)有原因(因),(7)有副的原因(緣),(8)有結果(果),(9)有結果圓熟的「報」,(10)這些法則或原理,互相結合、圓融,此處有萬物。各經開頭皆有「如是」,言「如是相」「如是性」。
故指此等十種的原理,謂「十如是」。
368 道元禪師曰:「然開華落葉,此如是性也。」春天花開,是花的性,秋天樹葉落,是樹葉的性。萬物皆有其「性」(性質),指此「性」而說「法性」。自然物的性,沒有「我意識」和「分別意識」,沒有愛憎、取捨。
故道元禪師曰:「開華落葉,此如是性也。」「如是」就是「法性」。開華落葉沒有「我意識」,沒有「愛憎、取捨」,是萬物自然性的全露。故指一切自然物,言「法性」,亦言「法性法身」,亦言「法身」,亦言「法身佛」。斯自然物無愛憎之相,無愛憎的性質,正是善的根源,最高善之相。《安樂集》(道綽禪師)曰:「言法身菩提者,所謂真如實相、第一義空,自性清淨,體穢無染(惡的染汚)。」
這是法性本然的善。
369 無愛憎、分別的心,云「大智」、「真智」,這即是「法性」、「佛性」、「心性」。「真如」之為真如處亦在此處。
大智不僅止於大智,心達「大智」之域,必成「大悲」,憐愍一切眾生,救濟之。是「大智即大悲」、「大悲即大智」,故「大智大悲」是善,是善的根源,是佛性。
370 道元禪師在《正法眼藏》曰:
「龍樹尊者(龍樹菩薩)曰:汝欲見佛性,須先除我慢。」
我慢者,指我愛、我欲、我見、我慢,不外「我意識」。於大乘佛教,人嘗生死之苦,輪廻轉生,為一切罪惡的根源者是「我意識」和相對的「分別意識」(愛憎)。即使做善事了,若有「我為善」之「我見」「我慢」的話,雖然行善,那是惡不能說是「純粹的善」、「無我的善」。
真 宗 學 的 奧 義(6)
○「信心獲得」之用語有,這是「信憑彌陀」,即是「至心.信樂」。「信心」不是往生極樂的「票」。
○淨土真宗的門徒聽聞到「智慧.才學亦不需要」,就不好好的拜讀「正信偈」「和讚」「御文章」;被批評「門徒不知物」也無所謂;「神」和「佛」的區別也不知道。要盡量地拜讀聖教才是。
○不知佛和凡夫的區別這樣的人,不能說是信者。
○信心,最好盡全力於「二種深信」。
○神信心無法成佛。自力聖道門(華嚴、天台、真言、禪等)太難了,不適合凡夫。僧侶應知這點,本職是「自信教人信」。
○稱名報恩,是「乃至十念」之誓願的旨趣。
○念念稱名的全體,是名號不思議的信心。
○稱名念佛處,向著「若不生者」的本願和正覺。
○稱名念佛處,為助「名聲聞十方」的如來行,這是報恩。
○認為信心也獲救,念佛也獲救的是「信行並因」的邪義。
○動「唯信正因」(反對此說)不行。
○稱名有「乃至十念」,「乃至」的意思是,十聲也好、一聲也好,信一念也好皆能往生的意思。
○「即得往生」指「信一念」。
○「平生業成」者,指於信一念往生的意思,亦是「攝取不捨」之義。
○「即得往生」也是當益(死後的利益)(善導大師、法然上人),亦是現益(在此世的利益)(正定聚)。「和讚」曰:「彌陀心光常攝護永隔生死離苦海」。
○一念歸命時,同時蒙受攝取不捨的利益。
○住持一代,應反省有無出一人的信者。
○看到宿緣深厚的人,最好獻畢生的努力,令徹底「就這樣地」。
○停留在令聞者增進知解分別的說教,不能說是最上的說教。
編輯 後 記
瑞 默
近年來就著淨土真宗的定判「信心正因,稱名報恩」,議論著其可否,到了今年,在《中外日報》上公開議論,於紙上尚未見其解決。
幾天前,瑞劒老師就這個問題,不是為了論諍,而是從宣揚宗義的立場,寫了非常殊勝的論文,在上個月
的「本願寺宗報」(十月號)揭載了第一次,約分四次可揭載完畢。「宗報」分發給本願寺約有一萬座的末寺,寺族的大家皆帶著關心在熟讀此文,這實在是令人欣喜的事。
既然我們身為祖師聖人的門弟,作為汲取真宗之流者,這個問題是不容疏忽的重要問題。如祖師聖人
的御指南「願成就一實圓滿的真教真宗是也」(信卷)之大斷定,熟讀注畢生的心血於「聞其名號」一句,鑽研此御旨趣,體解願意,自行化他之無餘年的九十五歲老翁的一言一句,我們亦為自信,亦從教人信而傾精魂地學之承之,愈發頂戴祖師聖人的聖語,以隨順願意。將視適當的時機,於本誌「法雷」連載之。
法雷 通 信
翻譯老師寫的「編輯後記」時,感覺老師就在眼前…。不禁令人感歎時間過的極快,老師色身已離開我們
一年了。
在周年忌上,我們頂戴了老師為我們開講的「名號實相法」。其大意如下:首先講到「名號實相法」的人師是曇鸞大師,名號實相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講「一生造惡值弘誓」的道綽禪師,引用《觀經》「下下品」之文,說「臨終時遇善知識教念十聲無量壽佛名,因而得救。為何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因為聞的是「名號實相法」。「實相」有功德,此成為名號的功德。
臨終的人,和一般狀態的人,心態是不一樣的。一般狀態的人心不專一,常會夾雜不急之事,有所分心(間斷)。臨終人的心態叫「無間心」、「無後心」,是用這樣的心接受名號實相法,所以力量很大。名號實相法,自然地成為自利利他二利圓滿之相。為何只是念佛,就能獲救呢?只是「聲音」的話,聲音是相對世界的產物,所以聲音是「相對」,是「迷」之相。
因其「根」是佛的真如實相的「真實」,所以有力量可救眾生。曇鸞大師讚嘆名號,說之是「名號實相法」,是「方便莊嚴真實清淨功德的名號」,這樣的名號如何來救度我們呢?
我們的心常是波浪狀,只要一起心動念,心即分裂為二,即主觀(看的心)和客觀(被看之物)。不止如此,有六種「粗相」出來:
1、智相。這不是智者的智慧,而是凡夫分別的智慧。
2、執取相。看到物後,人的心開始分別執着。
3、相續相。不止分別,還継續地把所分別的想法延長。
4、計名字相(語言、思想,是迷的產物)白隱禪師在《毒語心經》言:「言語是無量劫來生死之本。」所以禪宗「不立文字」。」雖然諸行無常,但是凡夫的我們却執以為常,並為之貼上標籤,不止困死別人,也困死自己。
5、起業相。把對方「判刑」後,就開始造業,即遇合己意者給笑臉,不合己意者就不給好臉色看,甚至還惡言惡語。
6、業繋苦相。對方看了自己的反應,自然順應自己的態度給與自己好臉色或壞臉色,因此仇人不
論何時見,都分外眼紅,儘管那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事,還當是現在才發生的事一樣,執著不放,所以苦沒完沒了。
為了救我們,化為「言語」飛到我們的世界的是佛,主觀和客觀統一的人是佛。佛,主客不二,從絶對界
成為「聲」(名號雖然是聲,其根是絶對界(無色無相))入到我們這相對界,入到迷執最深的這裡面來。「以名接物」(名號法)是淨土真宗的特色。
絶對界必有搓圓相對界的力用,搓圓之原樣地令融入絶對界,這就是所謂的「自利利他圓滿」。若單
是絶對界是絶對界,和相對界老死不相往來的話,即已非絶對界,因那樣的絶對界早已是相對界了呀。
看我們的哪一點是地獄行呢?
單只是「使用語言」就是地獄行了。
因為「分裂」地思考(想的當下已是罪業)故。所以才會說凡夫無論如何飛如何跳,都是地獄行呀。
佛現的是禪定相,心如明鏡止水,這是主客一如的世界,所以佛是「絶對」「統一」。佛會成為言語的原
因在此,因為我們使用言語,沒有言語我們活不下去。當我們在思考時,早已用著「言語」了呀。這也是《安樂集》說人一日夜有八億四千萬念,每一念無不是惡,無不是地獄業,無法成佛,由此可知凡夫的行情。自己是無有出離之緣。
佛是在此圓(無我、無心、無分別)内,發願「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的。又是如何攝取不捨的呢?所謂「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這名聲的「根」就是光.壽,就是正覺,這是佛的「自利」,成了名號之相,這即是「利他」。這(自利利他)整個全體就是阿彌陀佛。
有位93歲的老婆婆同朋,在她臨終時,跟家人說:「聞法一輩子,什麼都沒有記得,心中就只有剩下南
無阿彌陀佛而已。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不離開我,雖然只有一個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好不可思議,我的心好熱鬧。雖然很苦,但是心裡好熱鬧喔…。」
這位老婆婆在臨終頂戴瑞劒老師的法語,而成了這樣的樣相。什麼樣的法語呢,即:
「九十年聽聞了
什麼記住了什麼
什麼也都忘了
南無阿彌陀佛」
「臨終響起的聲音
御佛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這也是名號實相法,這是活生生
的名號實相法。
《大經》敘述的是如來成佛的因果,是眾生往生的因果,所以《大經》是「廣讚」,瑞劒老師的這兩首詩是「略讚」。人死去的時候是略讚,以略讚的姿相,人和南無阿彌陀佛一起斷氣的。講到這裡,讓我們休息一下,接著再來講今天的法雷,謝謝大家。
以上,是頂戴老師講法的錄像帶,我當場所作的筆記,在此整理成文字,和大家分享。老師的法身亦無
量壽無量光,無時無刻不與憶念者同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