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35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头 言 二○一二年十一月法雷音(第35号)在真宗学中最令学佛人困扰的问题,且也是最难的关卡,即是「念佛」。自古以来,将「念佛」和「信心」的关系名为「行信论」,学佛的人往往得花上几十年的光阴来研究此问题。但是,立足於「大悲心」,先闻「本愿的生起本末」,从大处高处来看此问题的人,即知行信论是「大信海中的行信论」。透彻此点者即能明白净土真宗以「信」一字振兴一宗,同时亦能首肯原来《教行信证》是由大信海所流露出来的,亦能领解法雷学派所讲的五愿是由本愿三心所开演出来。此即所谓的「真宗眼」。信 心 铭3594岁瑞劒亲鸾圣人亲鸾圣人了不起之处,正信正说高僧之说处是亲鸾圣人了不起的地方。亲鸾圣人的《教行信证》一字一句是如来御慈悲的光明。为了让末世的众生知道这个,一生吃没吃好,穿没穿好,千辛万苦地为我们著作的是《教行信证》一部六巻的御圣教。故拜读《教行信证》,不知如来的御慈悲者是「读《论语》不知《论语》」。净土真宗,「行」和「信」是往生的因。「行」是阿弥陀佛的勅命、本愿的勅命。「信」,顺如来的勅命的是「信」。虽然讲顺,并非自己老实、聪明而顺。而是御呼唤声的佛智、唤著我们的如来的大慈悲心强故,水火皆忘,「谢谢」地自然低头的是「信」。唯是南无阿弥陀佛一人的独働、本愿力的独働。亲鸾圣人对我而言,没有人比他再更尊贵了。烦恼重重、智眼昏暗、爱欲广海无边…,立於生死问题之前的是,一筹莫展的自己的弱相,御自身说自己也是如此,无任何装饰、无任何修饰地陈述於笔下,毫无保留地,这令人感到无比的尊贵。圣人曰:「生死苦海无边际我等沈沦时已久唯有弥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无明长夜之灯炬智眼昏莫悲伤生死大海之船筏罪障重莫哀叹」「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结束九十五年人生的旅途,今就死床的话,什么可为依靠呢?除了亲鸾圣人的「御语」外,可为依靠者没有。亲鸾圣人的「御语」,是亲鸾圣人,亲鸾圣人是阿弥陀如来的示现。我们仰亲鸾圣人的「御语」是阿弥陀如来的「直说」处,能解决生死的大问题。此外,解决的方法一个、二个也没有。顶戴「唯有弥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处,於絶望之渊,无限的希望和喜悦涌现。「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读来诵去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欢喜。生死,是自己的生死。生死的问题以人类的能力无法解决之,唯有依如来的「金言」方能解决,唯有依慕圣人之迹方能解决。大谷光瑞门主在别府的医院御往生时,临终诵了一两次「愿力无穷」的御和赞,与御念佛一起往生了。神户的青木无量寺的坊守,三十二岁时开始依止瑞劒听闻「愿力无穷」的御和赞,经过八年,四十岁临终时,又从瑞劒闻了六遍「愿力无穷」的说法,留下「堕的原样被救的呢」一句话,可喜的往生了。一首的御和赞能令解脱久远劫来的生死苦轮。挣扎了几十年,仍然无法出苦界的人,须参「愿力无穷」之圣句。「愿力无穷」,指本愿力甚深微妙,有无限之力。出生於火宅无常的世界,身为烦恼具足的凡夫,遁逃生死之道者,唯有依如来的本愿力方能出生死。亲鸾圣人笃信、深庆愿力无穷。其之欢喜以此和赞,无有不能解决后生的问题。这是佛智和大慈悲的全显。不论多么深重的罪业,一拿到本愿力的熔鑛爈上来的话,如一片雪般,即刻融化。这样的力量叫「愿力无穷」,实是极其可靠。「佛智无边」,指我们心的散乱放逸亦不成为往生的障碍。这是佛智的不思议。信心未获得,医生已经不管,面对的后生是真暗暗。此时,「愿力无穷」的御和赞成为无明长夜的灯炬,成为生死大海的船筏。重复地吟诵这首和赞,可看到安养的妙果在跟我招手,阿弥陀如来微笑地等著我。和赞每首都很尊贵,特别是「愿力无穷」的和赞很尊贵,此难能可贵的滋味,无法言喻。吟味「愿力无穷」时,自己的智慧也不想、行为也不想、善恶什么也不想,唯内心怀抱无论如何也无药可救的秘奥的苦闷,用完全赤裸裸遇如来的心境吟味。这时候,要顶戴信心啦、已经顶戴信心了啦,这些全都无关。自己的罪业有多深,不用说也知道,自己是落的自己,这亦是清楚不过的事,就像漂在大海中的孤舟般的这家伙,沈於絶望的深渊的这个我,响在耳畔的是此和赞的言语。这样的滋味能跟人说吗?又即使说了,自己感受到的,人不一定能感受到。感受到没感受到皆无关,唯愿力无穷好可贵。生命之声给与生命,如来生命之声不以如来廻向的生命之耳朶闻的话无法闻。「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随想瑞 劒○ 十八愿的信心之前,真实报土显现;十九愿.二十愿的信心之前,化身土显现,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持狗心的话,狗身和狗世界就会显现,以此类推,可知其他。不论何时「心」「身」和「土」(世界)不二。像佛教般充满真理的宗教其他无法见到。○ 「信心」非凡夫心,这即是「佛心」(大慈悲心),此故是往生用佛的大慈悲心成就的净土。不知这个,以为这样想的是信心,是大错特错。○ 真实报土是一种类,往生化土的业因千差,此故化土的种类亦千差。○ 四十八愿中有真实的本愿(十八愿),有假的本愿(十九愿.二十愿),故「土」亦有真土有化土。信心也是如此,真实的信心千人万人是同一的信心,但是十九愿的人的信心等是千差万别,其他宗教的人的信心亦是人人各不同。○ 因为不知「信心」及「佛土」有真假,所以无法接受如来广大的恩德。不知真假的人很多,此故得真实信心的人很少。○ 圣道门坐禅(禅定)是修行的主要,其真实的坐禅只有一个,错误的坐禅是千差无量。如来禅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在今日连女学生也在坐禅,这是好事,但是无法开悟。在美国一带,也流行著禅,但是开悟的人一个人也没有。○ 一般讲的念佛,这念佛也有千万无量的念佛。「选择本愿(十八愿)的念佛」只有一个,自力心无量故,念佛亦有千万无量的差别。信心亦是,自力的信心千万无量。○ 从凡夫心出来的,信心也好念佛也好皆是自力。他力是如来的本愿力。不论听闻多少说教,凡夫的真面目因为无法完全除掉,所以往生报土的人极少。○ 唯真实信心的人是「真的佛弟子」,自力的人是谁的弟子不知道,最好听一点〈化身土卷〉的话。○ 真宗讲「专修」「专念」,讲「一心一向」,今日的同行等混杂拜神的信心,求现世的利益,简直是乱七八糟。○ 真宗的人和外道不同处没有的话不行,但是供奉神龛、占卜算卦、祈求神佛、看日子的好坏等等,不杂行杂修的人千人中只一人或一万人中只一人而已哦,真是悲哀呀。○ 外道,有所谓的「六十二见、九十五种外道」,这是佛教以外的宗教。在今日讲外道的话,几万种的新兴宗教皆是外道。外道是不供奉佛、不知正确的因果的宗教。○ 《般舟经》言:「不得事余道、不得拜於天(外道的诸神)、不得祀鬼神、不得视良吉日。」与此相反的是外道。○ 不用佛教的教法,不讲成佛之道的宗教皆是外道,外道的教法皆是地狱业。○ 真宗很强调废立。废立,废恶的教法、立正确的教法,此谓废立。真宗设四重废立:(一)「内外废立」,舍外道,用佛教。(二)「圣净废立」,舍圣道门,用净土门。(三)「要弘废立」,舍十九愿,用十八愿。(四)「真弘废立」,舍二十愿,用十八愿。○ 要入十八愿的真实信心,或於过去世或於现在世,首先舍外道入圣道门,然后入净土门。入净土门,开始入十九愿,十九愿者,谓「修诸功德愿」,即做善事、修禅定、亦称念佛求往生的是十九愿。也就是说修定散行,志愿往生的是十九愿。○ 二十愿者,「定散行」虽已废但是还留有点想做什麽求往生的心,也就是「定散心」还残留著。以这样的定散心修念佛一行志愿往生的就叫做二十愿。○ 十八愿者,定散心也废除了,心定於以「名号的功德」、「本愿力一样」往生的就叫做十八愿。不论什麽样的人,都是从十九愿入二十愿,从二十愿转入十八愿,这叫做「三愿转入」。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29)续教行信证的展开351. 讲《教行信证》从信心展开,即是讲从「愿心」(本愿力)展开。从「愿心」展开,即是从净土(真佛土)展开。净土的庄严展开於此娑婆世界的,即成「教行信证」的大法门。「真佛土」和「真实证」不二一体故,净土真宗可说是从「证巻」(如来的正觉)展开的。352 无上涅盘,是最高善的世界。因此吾人著手於「善的研究」是顶戴《教行信证》上必要且不可或缺的问题。其他宗教,对善的研究非常地肤浅且不彻底。在圣书,无法做善的研究。善者何谓乎353.宇宙人生深远、复杂要究极其本质是至难。虽然是至难,人有著想究极之,不究极之不行的圣的欲求。人类的尊贵和特徴在此处。这叫做「实践理性的邀请」(康德),或是叫天(如神者)的命令的「明明德」(孔子)。354. 天亲菩萨著作「佛性论」,说人有「佛性」,说人有想成佛之最高的向上心。在基督教有「神性」的用语。「神性」和「佛性」意思完全不同。圣书说「神模仿神之姿造人类」,即「如此神於神自身之姿,造了人类,彼造了男和女。」(圣书)355. 总之,在基督教讲神造人,赋与人「道义心」,这是道德(伦理)的根源,这叫做「良心」。又叫做「实践理性」、「道德的意识」,这大概是信奉基督教的欧美人的想法。356. 这样虽明白善的根源了,但是令人很难明白的是「恶的根源」。於是,在圣书的说明是,最初的人类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智慧树」的禁果,所以受到神的惩罚,这是人类堕落的根源,罪的根源、恶的始源,这有点像在讲童话。357. 在佛教,善的根源是人类各自本来所具有的「心性」(佛性)之光是善的根本,这既不是神的意思,也不是佛的意思,是大宇宙即「法界」法尔自然的絶对的真理,即是「法性」(真如、法性法身)之光。358. 大宇宙中有「法性之流」(真如、第一义谛、法、真理、物自体、客观)和「心性之流」(人格、佛性、善、主观),此二流,人类理解大宇宙上,假如从这两方面研究的话,事实上这两方面本来就不是不同的东西。认为不同的是凡夫的分别意识的妄念所使然。人类有这「迷妄分别意识」故,分别神和世界,说神造世界等。世界创造说皆是人类妄念的产物。359. 此外,人类有迷妄的「我意识」,由此迷妄的「分别意识」和迷妄的「我意识」,出现迷妄的世界。确实地领解此,拂拭迷妄,欲体达絶对的真理的是佛教。完成此大事业的,唯有佛陀释迦牟尼世尊。360. 迷妄,其自身是恶又迷妄必伴随随恶行为。恶的结果是苦、生死。因此佛教,於一方面解脱苦的根本的「生死之苦」,於另一方面以入涅盘常乐的世界为目的。361. 善恶的问题,直接是苦乐的问题。一般的人,自己想要乐而努力,想自己乐的心不外是「我意识」和「分别意识」。「我意识」和「分别意识」是迷妄的根源、恶的根源故,结果人生想要乐,却不得不终於苦。叔本华说「人生苦也」。善导大师说:「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苦的事发生时,最好悟自己的罪障重,想「来了,来了」。又最好也想「这是娑婆的积习」。但是最好要想「障碍佛法的苦,此世没有」「七难八苦算什么,我有六字之守护」地精进於佛法。362. 於大乘佛教,表示宇宙的根本真理、絶对的真理时,使用「法性」、「真如」和「佛性」的字眼。这些词的意思非常深远,一般人的常识无法理解。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没有「法性」、「佛性」、「真如」等这样深远的教义,而是立即什么都是「神、神」,从天地万物的变化、流动,到宇宙人生一切现象和苦乐,都说是神在主宰,而去求神。祈祷、祈愿就是从此处产生的。神信心的人不知真正的善是什么。不知善故,恶亦不知。很多人认为善由善神职掌,恶和苦是恶魔之所为,真是愚痴至极。363 在禅宗讲「见性」,讲见自己的「心性」,这「心性」「真如」「法性」「佛性」说的就是大宇宙、普遍的、一般的絶对大真理,这就是「善」、「善的根源」。如此大的善,是佛的善,不是在迷妄的人世界的善,可谓是最高善。364 此「絶对的最高善」的「法性」「佛性」和「真如」的境地,要如何才能到达呢?凡夫相对的善、相对的知识,不论如何延伸也无法到达最高善。要到达此,必须修佛陀所教的善(五戒、十善等),然后修「佛陀的禅定」才行。365 修佛陀教的五戒、十善等是「善」、修「禅定」是「善」,依「禅定」所悟得的、絶对的真理,即是「法性」、「佛性」、「真如」,这即是「善」。到达此最高善的话,与「真」「善」「美」合一。基督教的圣书的善,只有相对的善。絶对善,在宗教哲学史稍微有触及,但是仅是表面地滑过。366 人通过禅定,体达最高善者,这人已非人,而是佛陀。这就是成佛。释迦如来如此,一切的佛亦是如此。阿弥陀如来是「久远实成的弥陀」,与「真如」、「法性」的寿命共是无始无终的古佛,为了救度众生,而发愿修行成阿弥陀佛的佛。367 真理是善,佛是善,修行成佛的过程是善。真理是善。真理中的真理即絶对的真理是絶对的善,之谓「法性」、谓「佛性」。道元禅师的《正法眼藏》「法性卷」云:「马祖即大寂禅师曰:『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法华经》释万物的「实相」,说「十如是」。「十如是」是「相、性(法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即万物(1)有现象(相),(2)有本性(性),(3)有本体(体),(4)有力,(5)有作用,(6)有原因(因),(7)有副的原因(缘),(8)有结果(果),(9)有结果圆熟的「报」,(10)这些法则或原理,互相结合、圆融,此处有万物。各经开头皆有「如是」,言「如是相」「如是性」。故指此等十种的原理,谓「十如是」。368 道元禅师曰:「然开华落叶,此如是性也。」春天花开,是花的性,秋天树叶落,是树叶的性。万物皆有其「性」(性质),指此「性」而说「法性」。自然物的性,没有「我意识」和「分别意识」,没有爱憎、取舍。故道元禅师曰:「开华落叶,此如是性也。」「如是」就是「法性」。开华落叶没有「我意识」,没有「爱憎、取舍」,是万物自然性的全露。故指一切自然物,言「法性」,亦言「法性法身」,亦言「法身」,亦言「法身佛」。斯自然物无爱憎之相,无爱憎的性质,正是善的根源,最高善之相。《安乐集》(道绰禅师)曰:「言法身菩提者,所谓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自性清净,体秽无染(恶的染汚)。」这是法性本然的善。369 无爱憎、分别的心,云「大智」、「真智」,这即是「法性」、「佛性」、「心性」。「真如」之为真如处亦在此处。大智不仅止於大智,心达「大智」之域,必成「大悲」,怜愍一切众生,救济之。是「大智即大悲」、「大悲即大智」,故「大智大悲」是善,是善的根源,是佛性。370 道元禅师在《正法眼藏》曰:「龙树尊者(龙树菩萨)曰:汝欲见佛性,须先除我慢。」我慢者,指我爱、我欲、我见、我慢,不外「我意识」。於大乘佛教,人尝生死之苦,轮廻转生,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者是「我意识」和相对的「分别意识」(爱憎)。即使做善事了,若有「我为善」之「我见」「我慢」的话,虽然行善,那是恶不能说是「纯粹的善」、「无我的善」。真 宗 学 的 奥 义(6)○「信心获得」之用语有,这是「信凭弥陀」,即是「至心.信乐」。「信心」不是往生极乐的「票」。○净土真宗的门徒听闻到「智慧.才学亦不需要」,就不好好的拜读「正信偈」「和赞」「御文章」;被批评「门徒不知物」也无所谓;「神」和「佛」的区别也不知道。要尽量地拜读圣教才是。○不知佛和凡夫的区别这样的人,不能说是信者。○信心,最好尽全力於「二种深信」。○神信心无法成佛。自力圣道门(华严、天台、真言、禅等)太难了,不适合凡夫。僧侣应知这点,本职是「自信教人信」。○称名报恩,是「乃至十念」之誓愿的旨趣。○念念称名的全体,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称名念佛处,向著「若不生者」的本愿和正觉。○称名念佛处,为助「名声闻十方」的如来行,这是报恩。○认为信心也获救,念佛也获救的是「信行并因」的邪义。○动「唯信正因」(反对此说)不行。○称名有「乃至十念」,「乃至」的意思是,十声也好、一声也好,信一念也好皆能往生的意思。○「即得往生」指「信一念」。○「平生业成」者,指於信一念往生的意思,亦是「摄取不舍」之义。○「即得往生」也是当益(死后的利益)(善导大师、法然上人),亦是现益(在此世的利益)(正定聚)。「和赞」曰:「弥陀心光常摄护永隔生死离苦海」。○一念归命时,同时蒙受摄取不舍的利益。○住持一代,应反省有无出一人的信者。○看到宿缘深厚的人,最好献毕生的努力,令彻底「就这样地」。○停留在令闻者增进知解分别的说教,不能说是最上的说教。编辑 后 记瑞 默近年来就著净土真宗的定判「信心正因,称名报恩」,议论著其可否,到了今年,在《中外日报》上公开议论,於纸上尚未见其解决。几天前,瑞劒老师就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论诤,而是从宣扬宗义的立场,写了非常殊胜的论文,在上个月的「本愿寺宗报」(十月号)揭载了第一次,约分四次可揭载完毕。「宗报」分发给本愿寺约有一万座的末寺,寺族的大家皆带著关心在熟读此文,这实在是令人欣喜的事。既然我们身为祖师圣人的门弟,作为汲取真宗之流者,这个问题是不容疏忽的重要问题。如祖师圣人的御指南「愿成就一实圆满的真教真宗是也」(信卷)之大断定,熟读注毕生的心血於「闻其名号」一句,钻研此御旨趣,体解愿意,自行化他之无余年的九十五岁老翁的一言一句,我们亦为自信,亦从教人信而倾精魂地学之承之,愈发顶戴祖师圣人的圣语,以随顺愿意。将视适当的时机,於本志「法雷」连载之。法雷 通 信翻译老师写的「编辑后记」时,感觉老师就在眼前…。不禁令人感叹时间过的极快,老师色身已离开我们一年了。在周年忌上,我们顶戴了老师为我们开讲的「名号实相法」。其大意如下:首先讲到「名号实相法」的人师是昙鸾大师,名号实相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讲「一生造恶值弘誓」的道绰禅师,引用《观经》「下下品」之文,说「临终时遇善知识教念十声无量寿佛名,因而得救。为何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因为闻的是「名号实相法」。「实相」有功德,此成为名号的功德。临终的人,和一般状态的人,心态是不一样的。一般状态的人心不专一,常会夹杂不急之事,有所分心(间断)。临终人的心态叫「无间心」、「无后心」,是用这样的心接受名号实相法,所以力量很大。名号实相法,自然地成为自利利他二利圆满之相。为何只是念佛,就能获救呢?只是「声音」的话,声音是相对世界的产物,所以声音是「相对」,是「迷」之相。因其「根」是佛的真如实相的「真实」,所以有力量可救众生。昙鸾大师赞叹名号,说之是「名号实相法」,是「方便庄严真实清净功德的名号」,这样的名号如何来救度我们呢?我们的心常是波浪状,只要一起心动念,心即分裂为二,即主观(看的心)和客观(被看之物)。不止如此,有六种「粗相」出来:1、智相。这不是智者的智慧,而是凡夫分别的智慧。2、执取相。看到物后,人的心开始分别执着。3、相续相。不止分别,还継续地把所分别的想法延长。4、计名字相(语言、思想,是迷的产物)白隐禅师在《毒语心经》言:「言语是无量劫来生死之本。」所以禅宗「不立文字」。」虽然诸行无常,但是凡夫的我们却执以为常,并为之贴上标签,不止困死别人,也困死自己。5、起业相。把对方「判刑」后,就开始造业,即遇合己意者给笑脸,不合己意者就不给好脸色看,甚至还恶言恶语。6、业繋苦相。对方看了自己的反应,自然顺应自己的态度给与自己好脸色或坏脸色,因此仇人不论何时见,都分外眼红,尽管那是十几年前发生的事,还当是现在才发生的事一样,执著不放,所以苦没完没了。为了救我们,化为「言语」飞到我们的世界的是佛,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人是佛。佛,主客不二,从絶对界成为「声」(名号虽然是声,其根是絶对界(无色无相))入到我们这相对界,入到迷执最深的这里面来。「以名接物」(名号法)是净土真宗的特色。絶对界必有搓圆相对界的力用,搓圆之原样地令融入絶对界,这就是所谓的「自利利他圆满」。若单是絶对界是絶对界,和相对界老死不相往来的话,即已非絶对界,因那样的絶对界早已是相对界了呀。看我们的哪一点是地狱行呢?单只是「使用语言」就是地狱行了。因为「分裂」地思考(想的当下已是罪业)故。所以才会说凡夫无论如何飞如何跳,都是地狱行呀。佛现的是禅定相,心如明镜止水,这是主客一如的世界,所以佛是「絶对」「统一」。佛会成为言语的原因在此,因为我们使用言语,没有言语我们活不下去。当我们在思考时,早已用著「言语」了呀。这也是《安乐集》说人一日夜有八亿四千万念,每一念无不是恶,无不是地狱业,无法成佛,由此可知凡夫的行情。自己是无有出离之缘。佛是在此圆(无我、无心、无分别)内,发愿「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的。又是如何摄取不舍的呢?所谓「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这名声的「根」就是光.寿,就是正觉,这是佛的「自利」,成了名号之相,这即是「利他」。这(自利利他)整个全体就是阿弥陀佛。有位93岁的老婆婆同朋,在她临终时,跟家人说:「闻法一辈子,什么都没有记得,心中就只有剩下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只有南无阿弥陀佛不离开我,虽然只有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好不可思议,我的心好热闹。虽然很苦,但是心里好热闹喔…。」这位老婆婆在临终顶戴瑞劒老师的法语,而成了这样的样相。什么样的法语呢,即:「九十年听闻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什么也都忘了南无阿弥陀佛」「临终响起的声音御佛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名号实相法,这是活生生的名号实相法。《大经》叙述的是如来成佛的因果,是众生往生的因果,所以《大经》是「广赞」,瑞劒老师的这两首诗是「略赞」。人死去的时候是略赞,以略赞的姿相,人和南无阿弥陀佛一起断气的。讲到这里,让我们休息一下,接著再来讲今天的法雷,谢谢大家。以上,是顶戴老师讲法的录像带,我当场所作的笔记,在此整理成文字,和大家分享。老师的法身亦无量寿无量光,无时无刻不与忆念者同在喔。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法雷音 035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696.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卷头 言 二○一二年十一月法雷音(第35号)在真宗学中最令学佛人困扰的问题,且也是最难的关卡,即是「念佛」。自古以来,将「念佛」和「信心」的关系名为「行信论」,学佛的人往往得花上几十年的光阴来研究此问题。但是,立足於「大悲心」,先闻「本愿的生起本末」,从大处高处来看此问题的人,即知行信论是「大信海中
法雷音 035

法雷音 035

卷头 言 二○一二年十一月法雷音(第35号)
在真宗学中最令学佛人困扰的问题,且也是最难的关卡,即是「念佛」。自古以来,将「念佛」和「信
心」的关系名为「行信论」,学佛的人往往得花上几十年的光阴来研究此问题。
但是,立足於「大悲心」,先闻「本愿的生起本末」,从大处高处来看此问题的人,即知行信论是「大信海中的行信论」。透彻此点者即能明白净土真宗以「信」一字振兴一宗,同时亦能首肯原来《教行信证》是由大信海所流露出来的,亦能领解法雷学派所讲的五愿是由本愿三心所开演出来。此即所谓的「真宗眼」。
信 心 铭35
94岁瑞劒
亲鸾圣人
亲鸾圣人了不起之处,正信正说高僧之说处是亲鸾圣人了不起的地方。
亲鸾圣人的《教行信证》一字一句是如来御慈悲的光明。为了让末世的众生知道这个,一生吃没吃好,穿
没穿好,千辛万苦地为我们著作的是《教行信证》一部六巻的御圣教。故拜读《教行信证》,不知如来的御慈悲者是「读《论语》不知《论语》」。
净土真宗,「行」和「信」是往生的因。「行」是阿弥陀佛的勅命、本愿的勅命。「信」,顺如来的勅命的是「信」。虽然讲顺,并非自己老实、聪明而顺。而是御呼唤声的佛智、唤著我们的如来的大慈悲心强故,水火皆忘,「谢谢」地自然低头的是「信」。
唯是南无阿弥陀佛一人的独働、本愿力的独働。
亲鸾圣人对我而言,没有人比他再更尊贵了。烦恼重重、智眼昏暗、爱欲广海无边…,立於生死问题之前
的是,一筹莫展的自己的弱相,御自身说自己也是如此,无任何装饰、无任何修饰地陈述於笔下,毫无保留地,这令人感到无比的尊贵。圣人曰:
「生死苦海无边际
我等沈沦时已久
唯有弥陀弘誓船
令乘必定登彼岸」
「无明长夜之灯炬
智眼昏莫悲伤
生死大海之船筏
罪障重莫哀叹」
「愿力无穷不思议
罪业深重亦不重
佛智无边不思议
散乱放逸亦不舍」
结束九十五年人生的旅途,今就死床的话,什么可为依靠呢?除了亲鸾圣人的「御语」外,可为依靠者没
有。亲鸾圣人的「御语」,是亲鸾圣人,亲鸾圣人是阿弥陀如来的示现。
我们仰亲鸾圣人的「御语」是阿弥陀如来的「直说」处,能解决生死的大问题。此外,解决的方法一个、二个也没有。顶戴「唯有弥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处,於絶望之渊,无限的希望和喜悦涌现。
「愿力无穷不思议
罪业深重亦不重
佛智无边不思议
散乱放逸亦不舍」
读来诵去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欢喜。生死,是自己的生死。生死的问题以人类的能力无法解决之,唯有依
如来的「金言」方能解决,唯有依慕圣人之迹方能解决。
大谷光瑞门主在别府的医院御往生时,临终诵了一两次「愿力无穷」的御和赞,与御念佛一起往生了。神
户的青木无量寺的坊守,三十二岁时开始依止瑞劒听闻「愿力无穷」的御和赞,经过八年,四十岁临终时,又从瑞劒闻了六遍「愿力无穷」的说法,留下「堕的原样被救的呢」一句话,可喜的往生了。一首的御和赞能令解脱久远劫来的生死苦轮。挣扎了几十年,仍然无法出苦界的人,须参「愿力无穷」之圣句。
「愿力无穷」,指本愿力甚深微妙,有无限之力。出生於火宅无常的世界,身为烦恼具足的凡夫,遁逃生
死之道者,唯有依如来的本愿力方能出生死。亲鸾圣人笃信、深庆愿力无穷。其之欢喜以此和赞,无有不能解决后生的问题。这是佛智和大慈悲的全显。不论多么深重的罪业,一拿到本愿力的熔鑛爈上来的话,如一片雪般,即刻融化。这样的力量叫「愿力无穷」,实是极其可靠。
「佛智无边」,指我们心的散乱放逸亦不成为往生的障碍。这是佛智的不思议。信心未获得,医生已经不
管,面对的后生是真暗暗。此时,「愿力无穷」的御和赞成为无明长夜的灯炬,成为生死大海的船筏。重复地吟诵这首和赞,可看到安养的妙果在跟我招手,阿弥陀如来微笑地等著我。
和赞每首都很尊贵,特别是「愿力无穷」的和赞很尊贵,此难能可贵的滋味,无法言喻。吟味「愿力无穷」时,自己的智慧也不想、行为也不想、善恶什么也不想,唯内心怀抱无论如何也无药可救的秘奥的苦闷,用完全赤裸裸遇如来的心境吟味。这时候,要顶戴信心啦、已经顶戴信心了啦,这些全都无关。自己的罪业有多深,不用说也知道,自己是落的自己,这亦是清楚不过的事,就像漂在大海中的孤舟般的这家伙,沈於絶望的深渊的这个我,响在耳畔的是此和赞的言语。这样的滋味能跟人说吗?
又即使说了,自己感受到的,人不一定能感受到。感受到没感受到皆无关,唯愿力无穷好可贵。生命之声给与生命,如来生命之声不以如来廻向的生命之耳朶闻的话无法闻。
「愿力无穷不思议
罪业深重亦不重
佛智无边不思议
散乱放逸亦不舍」
随想
瑞 劒
○ 十八愿的信心之前,真实报土显现;十九愿.二十愿的信心之前,化身土显现,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持狗心的话,狗身和狗世界就会显现,以此类推,可知其他。不论何时「心」
「身」和「土」(世界)不二。像佛教般充满真理的宗教其他无法见到。
○ 「信心」非凡夫心,这即是「佛心」(大慈悲心),此故是往生用佛的大慈悲心成就的净土。不知这个,以为这样想的是信心,是大错特错。
○ 真实报土是一种类,往生化土的业因千差,此故化土的种类亦千差。
○ 四十八愿中有真实的本愿(十八愿),有假的本愿(十九愿.二十愿),故「土」亦有真土有化土。信心也是如此,真实的信心千人万人是同一的信心,但是十九愿的人的信心等是千差万别,其他宗教的人的信心亦是人人各不同。
○ 因为不知「信心」及「佛土」有真假,所以无法接受如来广大的恩德。不知真假的人很多,此故得真实
信心的人很少。
○ 圣道门坐禅(禅定)是修行的主要,其真实的坐禅只有一个,错误的坐禅是千差无量。如来禅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在今日连女学生也在坐禅,这是好事,但是无法开悟。在美国一带,也流行著禅,但是开悟的人一个人也没有。
○ 一般讲的念佛,这念佛也有千万无量的念佛。「选择本愿(十八愿)的念佛」只有一个,自力心无量故,念佛亦有千万无量的差别。信心亦是,自力的信心千万无量。
○ 从凡夫心出来的,信心也好念佛也好皆是自力。他力是如来的本愿力。不论听闻多少说教,凡夫的真面
目因为无法完全除掉,所以往生报土的人极少。
○ 唯真实信心的人是「真的佛弟子」,自力的人是谁的弟子不知道,最好听一点〈化身土卷〉的话。
○ 真宗讲「专修」「专念」,讲「一心一向」,今日的同行等混杂拜神的信心,求现世的利益,简直是乱七八糟。
○ 真宗的人和外道不同处没有的话不行,但是供奉神龛、占卜算卦、祈求神佛、看日子的好坏等等,不杂
行杂修的人千人中只一人或一万人中只一人而已哦,真是悲哀呀。
○ 外道,有所谓的「六十二见、九十五种外道」,这是佛教以外的宗教。在今日讲外道的话,几万种的新
兴宗教皆是外道。外道是不供奉佛、不知正确的因果的宗教。
○ 《般舟经》言:「不得事余道、不得拜於天(外道的诸神)、不得祀鬼神、不得视良吉日。」与此相反的是外道。
○ 不用佛教的教法,不讲成佛之道的宗教皆是外道,外道的教法皆是地狱业。
○ 真宗很强调废立。废立,废恶的教法、立正确的教法,此谓废立。真宗设四重废立:
(一)「内外废立」,舍外道,用佛教。
(二)「圣净废立」,舍圣道门,用净土门。
(三)「要弘废立」,舍十九愿,用十八愿。
(四)「真弘废立」,舍二十愿,用十八愿。
○ 要入十八愿的真实信心,或於过去世或於现在世,首先舍外道入圣道门,然后入净土门。入净土门,开始入十九愿,十九愿者,谓「修诸功德愿」,即做善事、修禅定、亦称念佛求往生的是十九愿。也就是说修定散行,志愿往生的是十九愿。
○ 二十愿者,「定散行」虽已废但是还留有点想做什麽求往生的心,也就是「定散心」还残留著。以这样的定散心修念佛一行志愿往生的就叫做二十愿。
○ 十八愿者,定散心也废除了,心定於以「名号的功德」、「本愿力一样」往生的就叫做十八愿。不论什麽样的人,都是从十九愿入二十愿,从二十愿转入十八愿,这叫做「三愿转入」。
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29)
续教行信证的展开
351. 讲《教行信证》从信心展开,即是讲从「愿心」(本愿力)展开。从「愿心」展开,即是从净土(真佛土)展开。净土的庄严展开於此娑婆世界的,即成「教行信证」的大法门。
「真佛土」和「真实证」不二一体故,净土真宗可说是从「证巻」(如来的正觉)展开的。
352 无上涅盘,是最高善的世界。因此吾人著手於「善的研究」是顶戴《教行信证》上必要且不可或缺的问题。
其他宗教,对善的研究非常地肤浅且不彻底。在圣书,无法做善的研究。
善者何谓乎
353.宇宙人生深远、复杂要究极其本质是至难。虽然是至难,人有著想究极之,不究极之不行的圣的欲求。人类的尊贵和特徴在此处。这叫做「实践理性的邀请」(康德),或是叫天(如神者)的命令的「明明德」(孔子)。
354. 天亲菩萨著作「佛性论」,说人有「佛性」,说人有想成佛之最高的向上心。在基督教有「神性」的用语。
「神性」和「佛性」意思完全不同。
圣书说「神模仿神之姿造人类」,即「如此神於神自身之姿,造了人类,彼造了男和女。」(圣书)
355. 总之,在基督教讲神造人,赋与人「道义心」,这是道德(伦理)的根源,这叫做「良心」。又叫做「实践理性」、「道德的意识」,这大概是信奉基督教的欧美人的想法。
356. 这样虽明白善的根源了,但是令人很难明白的是「恶的根源」。於是,在圣书的说明是,最初的人类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智慧树」的禁果,所以受到神的惩罚,这是人类堕落的根源,罪的根源、恶的始源,这有点像在讲童话。
357. 在佛教,善的根源是人类各自本来所具有的「心性」(佛性)之光是善的根本,这既不是神的意思,也不是佛的意思,是大宇宙即「法界」法尔自然的絶对的真理,即是「法性」(真如、法性法身)之光。
358. 大宇宙中有「法性之流」(真如、第一义谛、法、真理、物自体、客观)和「心性之流」(人格、佛性、善、主观),此二流,人类理解大宇宙上,假如从这两方面研究的话,事实上这两方面本来就不是不同的东西。认为不同的是凡夫的分别意识的妄念所使然。人类有这「迷妄分别意识」故,分别神和世界,说神造世界等。世界创造说皆是人类妄念的产物。
359. 此外,人类有迷妄的「我意识」,由此迷妄的「分别意识」和迷妄的「我意识」,出现迷妄的世界。确实地领解此,拂拭迷妄,欲体达絶对的真理的是佛教。完成此大事业的,唯有佛陀释迦牟尼世尊。
360. 迷妄,其自身是恶又迷妄必伴随随恶行为。恶的结果是苦、生死。
因此佛教,於一方面解脱苦的根本的「生死之苦」,於另一方面以入涅盘常乐的世界为目的。
361. 善恶的问题,直接是苦乐的问题。一般的人,自己想要乐而努力,想自己乐的心不外是「我意识」和「分别意识」。「我意识」和「分别意识」是迷妄的根源、恶的根源故,结果人生想要乐,却不得不终於苦。叔本华说「人生苦也」。善导大师说:「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苦的事发生时,最好悟自己的罪障重,想「来了,来了」。又最好也想「这是娑婆的积习」。但是最好要想「障碍佛法的苦,此世没有」「七难八苦算什么,我有六字之守护」地精进於佛法。
362. 於大乘佛教,表示宇宙的根本真理、絶对的真理时,使用「法性」、「真如」和「佛性」的字眼。这些词的意思非常深远,一般人的常识无法理解。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没有「法性」、「佛性」、「真如」等这样深远的教义,而是立即什么都是「神、神」,从天地万物的变化、流动,到宇宙人生一切现象和苦乐,都说是神在主宰,而去求神。祈祷、祈愿就是从此处产生的。神信心的人不知真正的善是什么。不知善故,恶亦不知。很多人认为善由善神职掌,恶和苦是恶魔之所为,真是愚痴至极。
363 在禅宗讲「见性」,讲见自己的「心性」,这「心性」「真如」「法性」「佛性」说的就是大宇宙、普遍的、一般的絶对大真理,这就是「善」、「善的根源」。如此大的善,是佛的善,不是在迷妄的人世界的善,可谓是最高善。
364 此「絶对的最高善」的「法性」「佛性」和「真如」的境地,要如何才能到达呢?凡夫相对的善、相对的知识,不论如何延伸也无法到达最高善。要到达此,必须修佛陀所教的善(五戒、十善等),然后修「佛陀的禅定」才行。
365 修佛陀教的五戒、十善等是「善」、修「禅定」是「善」,依「禅定」所悟得的、絶对的真理,即是「法性」、「佛性」、「真如」,这即是「善」。
到达此最高善的话,与「真」「善」「美」合一。基督教的圣书的善,只有相对的善。絶对善,在宗教哲学史稍微有触及,但是仅是表面地滑过。
366 人通过禅定,体达最高善者,这人已非人,而是佛陀。这就是成佛。释迦如来如此,一切的佛亦是如
此。阿弥陀如来是「久远实成的弥陀」,与「真如」、「法性」的寿命共是无始无终的古佛,为了救度众生,而发愿修行成阿弥陀佛的佛。
367 真理是善,佛是善,修行成佛的过程是善。
真理是善。真理中的真理即絶对的真理是絶对的善,之谓「法性」、谓「佛性」。道元禅师的《正法眼藏》「法性卷」云:「马祖即大寂禅师曰:
『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法华经》释万物的「实相」,说「十如是」。「十如是」是「相、性(法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即万物(1)有现象(相),(2)有本性(性),(3)有本体(体),(4)有力,(5)有作用,(6)有原因(因),(7)有副的原因(缘),(8)有结果(果),(9)有结果圆熟的「报」,(10)这些法则或原理,互相结合、圆融,此处有万物。各经开头皆有「如是」,言「如是相」「如是性」。
故指此等十种的原理,谓「十如是」。
368 道元禅师曰:「然开华落叶,此如是性也。」春天花开,是花的性,秋天树叶落,是树叶的性。万物皆有其「性」(性质),指此「性」而说「法性」。自然物的性,没有「我意识」和「分别意识」,没有爱憎、取舍。
故道元禅师曰:「开华落叶,此如是性也。」「如是」就是「法性」。开华落叶没有「我意识」,没有「爱憎、取舍」,是万物自然性的全露。故指一切自然物,言「法性」,亦言「法性法身」,亦言「法身」,亦言「法身佛」。斯自然物无爱憎之相,无爱憎的性质,正是善的根源,最高善之相。《安乐集》(道绰禅师)曰:「言法身菩提者,所谓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自性清净,体秽无染(恶的染汚)。」
这是法性本然的善。
369 无爱憎、分别的心,云「大智」、「真智」,这即是「法性」、「佛性」、「心性」。「真如」之为真如处亦在此处。
大智不仅止於大智,心达「大智」之域,必成「大悲」,怜愍一切众生,救济之。是「大智即大悲」、「大悲即大智」,故「大智大悲」是善,是善的根源,是佛性。
370 道元禅师在《正法眼藏》曰:
「龙树尊者(龙树菩萨)曰:汝欲见佛性,须先除我慢。」
我慢者,指我爱、我欲、我见、我慢,不外「我意识」。於大乘佛教,人尝生死之苦,轮廻转生,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者是「我意识」和相对的「分别意识」(爱憎)。即使做善事了,若有「我为善」之「我见」「我慢」的话,虽然行善,那是恶不能说是「纯粹的善」、「无我的善」。
真 宗 学 的 奥 义(6)
○「信心获得」之用语有,这是「信凭弥陀」,即是「至心.信乐」。「信心」不是往生极乐的「票」。
○净土真宗的门徒听闻到「智慧.才学亦不需要」,就不好好的拜读「正信偈」「和赞」「御文章」;被批评「门徒不知物」也无所谓;「神」和「佛」的区别也不知道。要尽量地拜读圣教才是。
○不知佛和凡夫的区别这样的人,不能说是信者。
○信心,最好尽全力於「二种深信」。
○神信心无法成佛。自力圣道门(华严、天台、真言、禅等)太难了,不适合凡夫。僧侣应知这点,本职是「自信教人信」。
○称名报恩,是「乃至十念」之誓愿的旨趣。
○念念称名的全体,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
○称名念佛处,向著「若不生者」的本愿和正觉。
○称名念佛处,为助「名声闻十方」的如来行,这是报恩。
○认为信心也获救,念佛也获救的是「信行并因」的邪义。
○动「唯信正因」(反对此说)不行。
○称名有「乃至十念」,「乃至」的意思是,十声也好、一声也好,信一念也好皆能往生的意思。
○「即得往生」指「信一念」。
○「平生业成」者,指於信一念往生的意思,亦是「摄取不舍」之义。
○「即得往生」也是当益(死后的利益)(善导大师、法然上人),亦是现益(在此世的利益)(正定聚)。「和赞」曰:「弥陀心光常摄护永隔生死离苦海」。
○一念归命时,同时蒙受摄取不舍的利益。
○住持一代,应反省有无出一人的信者。
○看到宿缘深厚的人,最好献毕生的努力,令彻底「就这样地」。
○停留在令闻者增进知解分别的说教,不能说是最上的说教。
编辑 后 记
瑞 默
近年来就著净土真宗的定判「信心正因,称名报恩」,议论著其可否,到了今年,在《中外日报》上公开议论,於纸上尚未见其解决。
几天前,瑞劒老师就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论诤,而是从宣扬宗义的立场,写了非常殊胜的论文,在上个月
的「本愿寺宗报」(十月号)揭载了第一次,约分四次可揭载完毕。「宗报」分发给本愿寺约有一万座的末寺,寺族的大家皆带著关心在熟读此文,这实在是令人欣喜的事。
既然我们身为祖师圣人的门弟,作为汲取真宗之流者,这个问题是不容疏忽的重要问题。如祖师圣人
的御指南「愿成就一实圆满的真教真宗是也」(信卷)之大断定,熟读注毕生的心血於「闻其名号」一句,钻研此御旨趣,体解愿意,自行化他之无余年的九十五岁老翁的一言一句,我们亦为自信,亦从教人信而倾精魂地学之承之,愈发顶戴祖师圣人的圣语,以随顺愿意。将视适当的时机,於本志「法雷」连载之。
法雷 通 信
翻译老师写的「编辑后记」时,感觉老师就在眼前…。不禁令人感叹时间过的极快,老师色身已离开我们
一年了。
在周年忌上,我们顶戴了老师为我们开讲的「名号实相法」。其大意如下:首先讲到「名号实相法」的人师是昙鸾大师,名号实相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讲「一生造恶值弘誓」的道绰禅师,引用《观经》「下下品」之文,说「临终时遇善知识教念十声无量寿佛名,因而得救。为何仅是念佛就能得救呢?因为闻的是「名号实相法」。「实相」有功德,此成为名号的功德。
临终的人,和一般状态的人,心态是不一样的。一般状态的人心不专一,常会夹杂不急之事,有所分心(间断)。临终人的心态叫「无间心」、「无后心」,是用这样的心接受名号实相法,所以力量很大。名号实相法,自然地成为自利利他二利圆满之相。为何只是念佛,就能获救呢?只是「声音」的话,声音是相对世界的产物,所以声音是「相对」,是「迷」之相。
因其「根」是佛的真如实相的「真实」,所以有力量可救众生。昙鸾大师赞叹名号,说之是「名号实相法」,是「方便庄严真实清净功德的名号」,这样的名号如何来救度我们呢?
我们的心常是波浪状,只要一起心动念,心即分裂为二,即主观(看的心)和客观(被看之物)。不止如此,有六种「粗相」出来:
1、智相。这不是智者的智慧,而是凡夫分别的智慧。
2、执取相。看到物后,人的心开始分别执着。
3、相续相。不止分别,还継续地把所分别的想法延长。
4、计名字相(语言、思想,是迷的产物)白隐禅师在《毒语心经》言:「言语是无量劫来生死之本。」所以禅宗「不立文字」。」虽然诸行无常,但是凡夫的我们却执以为常,并为之贴上标签,不止困死别人,也困死自己。
5、起业相。把对方「判刑」后,就开始造业,即遇合己意者给笑脸,不合己意者就不给好脸色看,甚至还恶言恶语。
6、业繋苦相。对方看了自己的反应,自然顺应自己的态度给与自己好脸色或坏脸色,因此仇人不
论何时见,都分外眼红,尽管那是十几年前发生的事,还当是现在才发生的事一样,执著不放,所以苦没完没了。
为了救我们,化为「言语」飞到我们的世界的是佛,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人是佛。佛,主客不二,从絶对界
成为「声」(名号虽然是声,其根是絶对界(无色无相))入到我们这相对界,入到迷执最深的这里面来。「以名接物」(名号法)是净土真宗的特色。
絶对界必有搓圆相对界的力用,搓圆之原样地令融入絶对界,这就是所谓的「自利利他圆满」。若单
是絶对界是絶对界,和相对界老死不相往来的话,即已非絶对界,因那样的絶对界早已是相对界了呀。
看我们的哪一点是地狱行呢?
单只是「使用语言」就是地狱行了。
因为「分裂」地思考(想的当下已是罪业)故。所以才会说凡夫无论如何飞如何跳,都是地狱行呀。
佛现的是禅定相,心如明镜止水,这是主客一如的世界,所以佛是「絶对」「统一」。佛会成为言语的原
因在此,因为我们使用言语,没有言语我们活不下去。当我们在思考时,早已用著「言语」了呀。这也是《安乐集》说人一日夜有八亿四千万念,每一念无不是恶,无不是地狱业,无法成佛,由此可知凡夫的行情。自己是无有出离之缘。
佛是在此圆(无我、无心、无分别)内,发愿「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的。又是如何摄取不舍的呢?所谓「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这名声的「根」就是光.寿,就是正觉,这是佛的「自利」,成了名号之相,这即是「利他」。这(自利利他)整个全体就是阿弥陀佛。
有位93岁的老婆婆同朋,在她临终时,跟家人说:「闻法一辈子,什么都没有记得,心中就只有剩下南
无阿弥陀佛而已。只有南无阿弥陀佛不离开我,虽然只有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好不可思议,我的心好热闹。虽然很苦,但是心里好热闹喔…。」
这位老婆婆在临终顶戴瑞劒老师的法语,而成了这样的样相。什么样的法语呢,即:
「九十年听闻了
什么记住了什么
什么也都忘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临终响起的声音
御佛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这也是名号实相法,这是活生生
的名号实相法。
《大经》叙述的是如来成佛的因果,是众生往生的因果,所以《大经》是「广赞」,瑞劒老师的这两首诗是「略赞」。人死去的时候是略赞,以略赞的姿相,人和南无阿弥陀佛一起断气的。讲到这里,让我们休息一下,接著再来讲今天的法雷,谢谢大家。
以上,是顶戴老师讲法的录像带,我当场所作的笔记,在此整理成文字,和大家分享。老师的法身亦无
量寿无量光,无时无刻不与忆念者同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