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13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 头 言元旦日出犹如正觉山上放光芒《教行信证》总序之文曰:「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难度海」指生死的苦海。如何度此苦海呢?唯有「难思弘誓」,唯有本愿力。弘誓,广大如虚空,具诸妙功德。《叹异抄》述之道:「弥陀誓愿不思议,救度我令遂往生」。勿问如何做才能被救,如何做才能得到佛的垂青?「难思弘誓」,则是「誓愿不思议救助」。不可思议的佛智「难思弘誓」,是如来的无量力功德。仰信一愿力能安心、安堵的亦是「难思弘誓」之力。九十三岁瑞劒新 春 寄 语元旦日出犹如正觉山上放光芒精神界的日出是大圣释迦牟尼如来。人类有如河流,生来去、生来去。从哪裏生出来的呢,又往何处去呢?为何出生,又为何去呢?心之中流著无上的法则,有著明确的业镜。被法的镜子照时,心暗、身昏、生活亦暗暗。此心的暗从何时开始,何时晴呢?人类希望光明,追求光明,但是无法对人言喩的暗暗却充满著内心。不知暗是暗在生活的人、知道暗而不知晴朗之道的人、追求晴朗而陷於絶望的深渊的人;走在巷子裏的人也好,在家里睡觉的人也好,浮躁的人也好,不论是哪种人,无不在暗中喘著息。法界悉是暗夜,长长的暗夜。今日正是新春元旦的日出,那是释尊的出现、是大正觉。元旦的日出就如正觉山初照一样,佛陀的教法光被十方世界的有情,晴朗十方群生的长夜之暗。慈悲的光明、智慧的光明、名号不思议的光明,是本愿一乘无上的法门。大圣释迦牟尼世尊的大正觉,即是弥陀光寿的南无阿弥陀佛。法界的大生命为阿弥陀如来的大生命的光寿二无量,成为一切衆生的光明、生命。只有如来悲智的光明能晴朗我们的无明暗。请瞻仰如来的光明!请听大慈悲心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真可贵,那是光明无量的佛、寿命无量的如来的名号故,又为对闻信一念欢喜赞仰的人,不舍一人,悉令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觉城之力故,所以南无阿弥陀佛真可贵,极其可贵。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春之春。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宝之船。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回向的名号,功德遍满十方。年一过,万国一样的春天。真实之春在何处呢?是无碍光明照耀的天地,是悲智的名号响流的世界。纳此天地於一心,纳此世界於一家的一心一家,是充满希望、和平和庆喜的一心一家。真是可贵呀。「大悲愿船清净信心为顺风 无明暗夜功德宝珠为大炬」(略文类)能为吟味佛教、听闻佛语、仰信佛愿之身,人生是无论何物也无法取代的幸福之人。不论浮世之风如何寒冷、人生航路如何波涛汹涌,常与如来共起,与如来共生活,希望和生命在其中。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事足矣。信 心 铭 十三◆ 信卷的「成就文」的解释亲鸾圣人在「信卷」解释「闻其名号」的「闻」字曰:「然经言闻者,衆生闻佛愿的生起本末,无有疑心,是曰闻也。」又释「信心欢喜」曰:「言信心者,则本愿力回向之信心也。言欢喜者,形身心悦豫之貌也。」释「乃至一念」曰:「言乃至者,摄多少之言也。言一念者,信心无二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这是圣人就本愿成就文的解释,忽视的话太可惜。本愿力回向的信心者,阿弥陀如来呼唤我就是本愿力回向。「被唤归慈亲的故乡」地觉得如来的呼唤的可贵的就是信心。「闻其名号」,即是感恩顶戴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回向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呼唤声」。二河白道的呼唤声是:「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衆不畏不堕於水火之难。」◆「呼唤声」的原意窥阿弥陀如来的「呼唤声」的根本,一是因为有罪恶深重的这个我,一是大悲的本愿。八万四千的法门高虽高,皆是「自心的声音」。阿弥陀如来的四十八愿是呼唤用自心之声无法获救的愚恶之我们的亲切的「呼唤声」。浓缩四十八愿的第十八的王愿是:「如来説:为了汝已准备好至心・信乐的宝贝,所以用那宝贝到安养净土来。」本愿成就的南无阿弥陀佛説:「我已为汝准备好救度汝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宝贝』,那宝贝唤著汝哦。」南无阿弥陀佛是对沈於无明暗夜、生死苦海之我的「呼唤声」。已经饮用了生死海水而昏迷了的我,是慈亲方才不断地把我唤醒来。唤著我的是必定救度的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凡夫获救之道唯是被唤醒而已。被「呼唤声」觉醒的话,之后唯是看慈亲的脸「南无阿弥陀佛」而已。见了慈顔后,没有必要想慈亲救不救我了。南无阿弥陀佛是慈亲、是慈顔、是慈亲的「呼唤声」。◆ 若非「呼唤声」的话与其焦虑还没获得信心,不如顶戴慈亲不分日夜久远劫来不断地唤著我的慈亲的大慈悲12心好可贵要来得好。教义和哲学虽也是有趣,一旦到了临终的话,若不是慈亲的「呼唤声」的话来不及。释迦如来一代的说法,总而言之,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的一「呼唤声」。◆ 如来是真实,真实是如来如来是真实,真实是如来。亲鸾圣人在比睿山二十年的修行欲从自身磨出真实者的佛性,结果是白忙一场。即使想在自己的内心找真实,因为底下的凡夫之身故,他发现自己连「发心、修行、菩提、涅盘」的第一阶段的「发心」尚且做不到。发心即是发菩提心,必须从内心真实地发四弘誓愿不可,但这到底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和赞》曰:「自力圣道菩提心心念言语亦不及常没流转之凡愚如何可能令发起」因此,圣人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发现了原来凡夫没有真实,真实只有慈亲有。这是三百六十度的转变。以此眼看御本典时,阿弥陀如来的教亦真实,行亦真实,信亦真实,证亦真实。只有依如来的真实,什么也不行、什么也做不到的愚恶凡夫就依如来的「真实」轻轻松松地入光明的真实报土。「呼唤声」是如来的真实。被唤归慈亲乡◆ 勅命是如来的真实亲鸾圣人从制作《教行信证》开始,满九十年的辛苦皆是为了希望末代的衆生能不留一人都得到「真实的信心」。所谓的真实的信心,不是几十年被恶知识牵引:「要获得信心哟」、「汝已获得信心了」那样的信心。唯是觉醒於如来的真实心的这一大事而已。这一次,今生的这一次,不论是谁都应完全地抛舍平时不好的执心,觉醒於如来的「真实」。这就是所谓的「廻心忏悔」。觉醒於如来的「真实」的话,「获得信心」啦。「想安心」啦的心自然会消失吧。如来的真实是如来的「呼唤声」,不需要转来转去地找其他。《御文章》曰:「信心者,即真实的心,不是凡夫的迷心,完全是佛心也。」如来的真实是「南无阿弥陀佛不让汝下堕哦」地唤著我的大慈悲心的真实。但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有获得信心的力量,而想要「获信、获信」。获得的信心什么用处也没有。又有很多人想要「已获信」的「自觉」、想要已顶戴信心了、想要安心,却忘了有什么比本愿招唤的勅命更牢靠的誓愿呢?有什么比勅命更让我安心的呢?有什么比勅命更显示如来的「真实」的呢?◆ 信卷「至心」的解释圣人在「信卷」解释阿弥陀如来的「真实」曰:「一切群生海,自从无始以来,乃至今日至今时,秽恶污染无清净心,虚假谄伪无真实心。是以如来悲愍一切苦恼衆生海,於不可思议兆载永劫行菩萨行时,三业所修(三业的运作)一念一刹那无不清净、无不真心。如来以清净真心,成就圆融无碍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説至德。以如来至心(真实)回施(给与)诸有一切烦恼恶业邪智群生海。则是彰利他(利益衆生)真心故,疑盖无杂。斯至心则是至德(不可思议最上的功德)尊号(南无阿弥陀佛)为其体也。」如来清净真实的真心南无阿弥陀佛之「呼唤声」外,没有凡夫获救之道。如此即知凡夫没有真实。顶戴信心者,即顶戴如来的「真实」。顶戴如来的真实者,即「著眼於如来的真实」。著眼於如来的真实者,即闻本愿招唤的勅命「南无阿弥陀佛之呼唤声」。闻,这边什么准备、闻的资格也不需要。呼唤声的对象是这个凡夫的我。闻之外既无信心亦无安心。能惭愧感恩地顶戴「佛要救度我这样一无是处的人啊」的话,那就是闻了,那就是信心,那就叫「闻即信」。呼唤声外,想这想那的都是计度!◆ 信心是如来的大慈悲心所谓信心,用第十八愿成就文看的话,有「闻其(十七愿)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听闻名号的名义(由来),如此愚痴无智的我,是慈亲方有救,以惭愧感恩佛「以自身的誓愿力、大慈悲力、大智慧力和正觉的功德力救度汝哟」地唤著我的一念,当下即住正定聚位,入光明摄取的生活。所谓一念,是一心一向的意思,又显如来的功德力广大无边。又如来的力量强烈故,机方的我任何造作也没有,依思感恩的一念即住不退之位。听闻如来是什么样的佛时,自然信心生起。不是自然地生起的信心的话,不是真正的信心。想要信心,处心积虑地不要忘记它,这样的信心是假的。自然地生起的信心故,那信心虽是我顶戴的信心,完全是如来的大慈悲心,这就叫做本愿力回向的信心。随想 功 德 的 宝 珠○ 宗教几十万,有邪教、有正法。正邪的区别在哪里看呢?所谓佛説和能入三昧海的人所说的话是正法。○ 违反因果的道理的宗教,全皆是邪教。○ 要判别宗教的正邪,得几十年的研究大乘佛教不可。没有学问的人,最好信圣人和高僧们説的话。○ 为了得到现世的利益,祈求神或佛的宗教,也可断定为邪教。○ 真宗的七高僧:在印度是龙树、天亲。在中国是昙鸾、道绰、善导。在日本是源信、源空(法然上人)。○ 华严、天台、真言、禅的祖师们和大学者们,亦是佛的再来。○ 各宗的高僧们的伟大处,是今日的凡夫无法想像的伟大。○ 释迦牟尼如来是佛、一切智者,为了説阿弥陀如来的本愿而出现。○ 佛是无我的大慈悲和无分别的大智的持有者。○ 依阿弥陀如来的大智的光明、大悲的光明、即依正觉的功德力,一切衆生得往生的。○ 想要获得信心、称念佛去往生的人,无法往生。○ 要如何凡夫才能往生呢?依如来的功德力往生的。○ 没有认真地思惟无常和罪恶、地狱和净土的人,不论听了多少佛法也不行。○ 凡夫没有力量也没有智慧,戒、定、慧的修行没有一样做得到,却想要做点什么求往生,有这样的心的     话,絶对无法往生。○ 学者落於学的窠臼,愚者落於愚痴的窠臼,到寺院参拜的人稍微知道些许教义,就自以为自己能往生       了。不论哪个都不行。○「五浊恶世之吾等唯依金刚之信心永舍生死之轮廻必至自然之净土」(高僧和赞)○ 不知因果,不懂佛的尊贵的人,不论说了多少法,亦是徒劳。○ 即使是不识一丁的人,也有懂得如来的慈悲的,这是前世的宿缘。○ 正信偈、和赞、御文章,最好用一生顶戴之。○ 善知识説的话,胜过千场万场的说法。所谓善知识指的是如来、圣人。○ 如山崩岩石坠落般,业的报应无法阻止。○ 佛法是健康长寿之本。○ 莫思孝亲很难,唯是顺从地说好好。○ 往生是如来的工作本愿力因出自力而很难。○ 听到的记住的皆抛舍依赤裸裸慈亲的怀抱。○ 真是无奇不有哦盲者在暗夜到桥畔找钱包。○ 思现在临终的是母亲是孩子呀地说法吧诚心诚意地。○ 虽説浮生如梦却忧苦没有佛法就无喜悦。○ 鼻子「竪」的长耳朶「横」地长在两侧横竪无法老实听话的家伙。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8)总 序(三)141 罪消灭的问题就叫「灭罪论」。灭罪论很难。本来,罪皆恶,恶是罪。善恶的问题是伦理学处理的          问  题。伦理学也有种种的学派,学派不同,善恶的想法也不同。但是柏拉图和康德的想法,立理想        的世界或立最高善,人以此为理想而行动。又格林等讲自我实现説,提唱应和所有的人类一起发挥          大我。又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説让社会的人幸福的行为是善,加诸毒害的行为是恶。又纯粹意志的          伦理学説意志是纯粹的话就是善。虽有种种的説法,因有理性命令「恶不可为,善应为之」故,康          德説此命令是絶对的説法是正确的。142 大乘佛教如何想呢?《般若心经》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是真理。在讲恶的根源的无明是无          体,不是真的存在,虽如此,从人类的世界无明尽、恶没有了这样的事也没有。143 禅宗常立於絶对界言物,教勿被善恶等相对的想法所囚。故教「莫思善莫思恶」。善也好恶也好,          皆不是有个实体説这是善是恶,二者皆不可得。不可得是「空」的意思。144 《大学》是孔子的教法,讲「明明德」,说要明人本来所持有的明德(如佛性)。《中庸》讲      要如实地发挥「本然之善」(人本来的真实),说这是天(如神、佛性)的命令。《大学》和《中          庸》皆是接近佛教的学説。145 基督教説神造万物,又讲神是善、爱,但是对於恶的起源则无法有所交代。净土真宗的人应好好的          专心於研究善恶(罪)的问题才是。146 议论的话是没完没了的,事实上人有恶(罪)。有恶(罪)的话,依因果的道理不得不受苦。这是          真理,是事实。那么如何处置此罪呢,这是实际的问题。凡夫没有力量处置罪的问题。无力的话,          怎么办呢?这点让人受苦。「总序」曰:「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恵日」,这是最高善的回答。光是这          一句话,就知亲鸾圣人不是普通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物地垂恭敬头啊。147 依据天文学者之说,光是银河系就有二千亿的星星,像太阳一样的星球在大宇宙中有无数。从释尊          的时代就有此大宇宙是无限呢或有限呢的问题,但是没有答案。若是无限的话,即使是神也无法造          无限。即使是有限,万物不生不灭故,无法造不生不灭之物。问善的起源为何、恶的起源为何、自          然物的起源是愚痴。又无明,是「无明无体」,不是积极的存在。但是因现实中人生是无明为罪本          故,不处理之不行。148 因为提到「无明暗」,无明是反光明,反大智大悲,是一切罪的根源。无明的原语是Avidya,是无智        的意思。有的学者説这是人类欲生的欲望。天台宗的学问做了很详细的研究,有「根本无明」、            「枝末无明」、「尘沙无明」等。佛教是无明和光明的战争。149 真宗的人,谁都常在口上挂著「我是罪业深重的人」,但是深入探讨无明的人没有。以前认真的修          行者,都是拼著命和无明作战的。「无明」是如何的根深蒂固,不是修行者无法吟味之。真宗的人          常説:「无论如何也无法如何的我,如来…」,不知这是已深掘到无明在説呢,还是因为无法顶戴信        心在泣诉呢?《教行信证》的文字,一字一句皆是圣人赌著生命的真生命的言语。桂老师説这是            「圣人的法身」。若轻看一字一句的话太遗憾了。150 深掘「无明暗」时,「无碍光明」就活了。边听闻説法边打瞌睡的人,无法知道「无碍光明破无明          暗惠日」的真滋味。无法吟味之者,不是信心。最好能用几十年地吟味此一句。以前,有位叫盘圭          禅师的人用了二十年忆念《大学》的「明明德」一句话。神戸有位常出入岛田龙逸师的寺院的老婆          婆,虽是女衆,在她听到赵州禅师回某僧「狗有佛性也无」的公案(问题),答「无」后,一直不          断地思索这「无」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二十年之久。这位老婆婆后来能与学者井上秀天先生对法。真          宗的人亦如是,最好能持续地忆念什么是「无明暗」。天亲菩萨的安心是「无碍光明」一个。真宗          的学者中有人标新立异説「疑无明」,这是不太好的事。151 真宗,如「正信偈」也有提到,「不断烦恼得涅盘」是真宗。这叫做「本愿一乘」,又名「圆顿一          乘」。在圣道门,是断烦恼成佛的教法,在基督教是由神寛恕罪。在真宗,讲灭罪往生(密益),          但在现实是「不断烦恼得涅盘」。此处讲「破无明暗惠日」是现生的利益,指被摄於摄取光明中。152 「疑」也好,「贪瞋烦恼」也好,皆是无明。但是「疑」叫「显破」,现实地被破,而贪瞋烦恼叫          「密益」,起烦恼的当下已被如来断的就叫密益。光 海 庄 严 伦 理 和 宗 教(六)以上就柏拉图(参考大西祝博士的《西洋哲学史》)作了概述。因为觉得要叙述柏拉图的伦理说、宗教论,有必要再详述他一下,所以依据AlbertSchveglar博士的西洋哲学史再检讨柏拉图的历史和学説。柏拉图於纪元前427年(或説428-347),出生於雅典的名门世家。柏拉图让人感到不思议的是其一生选择过著隐遁的生活。当时希腊在世界上是精神文化的先驱者,与印度文化同样指导著人类。直到苏格拉底逝世为止,柏拉图仰苏格拉底为师地精进於「德」与「智」。柏拉图也有许多弟子,也有不少著作。日本从以前即在世界「三圣人」‖释迦如来、孔子、基督之外,再加上苏格拉底为「四圣人」。其中谁最伟大,学者们各有所见。在欧美,基督和穆罕黙德并为最伟大的伟人、宗教家。在东洋,释迦牟尼世尊最被尊敬,其次是孔子。欧美人的所见和东洋人所见,标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经典最多(大正大藏经有一万数千卷),哲理深远者,能与华严、天台、真言、禅匹敌的宗教及哲学其它无法见到。信心之纯粹者及净土真宗者没有。基督虽自称是「神之子」(有时自説是「人之子」),但是释尊彻头彻尾是名实相符的「佛陀」。佛弟子没有一人不尊佛陀释迦牟尼世尊,大家皆思佛陀是「久远的佛陀」,惊叹、称讃,垂恭敬头。后世的大师、高僧们亦没有一人不仰释尊是「佛陀」。英国的诗人阿诺德用诗写释尊传《亚洲之光》,我则写了释尊传题名《世界之光》。阿诺德认为基督是「世界之光」。比较佛教和基督教,可归类如下:(一)释尊与三世诸佛齐等,无师独悟宇宙的根本原理「空・无我」成了佛陀。又是久远的佛陀,这回依万古不易的真理、佛道成佛,同时是本师法王久远的阿弥陀如来的应化身,出现於这世间。基督作为「神之子」诞生於以色列。说是「神之子」,有时其如此自説,有时亦自説「人之子」,但是没有说过自己是「神」,也不曾教说过一切的人终得成神。(二)佛的证悟,是「空・无我」的证悟(佛智),以大智大悲济度衆生。基督教人创造天地的神之存在,教人依信神可从罪中被救。「神的救度」,不是指人成神,亦不是体证成神之道,仅説死后入天国,而且救的对象仅限於人类,其他的动物絶对无法获救,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故。其实,就天国和灵魂亦有问题,但是「神的存在」是根本问题,永久的谜。(三)佛教讲知道人的幸不幸是各自的「业」(就人的行为及幸不幸,讲恶因恶果的真理及从因至果的内面的必然的法则叫做业),即是知「迷悟染净的因缘」。即佛教説「迷悟染净」,基督教説神的摄理(Providence),説万物的生成流转也好、天体的运行也好,全都是神所支配。(四)基督教说神是超越万物的存在,同时内在(Immanence)於万物之中。佛教説「心佛及衆生,其本性同一无差别」。(五)佛教因「身心不二」(道元禅师)是原理故,不讲离肉体有永久不灭的灵魂存在。基督教,圣书处处説灵魂(Soul)。Soul是婆罗门教讲的Atman(我)。(六)佛教,本体论讲真如(法性、心性、佛性)、「空・无我」、「三谛圆融」的真理及「四法界」的真理。基督教説「我(基督)是道、真理(真实)、生命」,其真理始终在説「神创造天地」。(七)就善恶的问题,佛教契「空・无我」的天地之真理、契「三谛圆融」的真理、契「四法界」的真理,亦以契「心性」之光的「智慧」和「慈悲」者为「善」,不契之的行为作「恶」。就恶的起源,如《心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恶」的根本的理论。又「无明」(avidga)(无智、渴爱、欲生的欲求)为恶的根源。无明是光明的欠缺,其本体虽是无,对凡夫而言是无始无终。并不见得要问其始源。证悟一看的话,「无明即明」。西洋的哲学家、伦理学者及神学者,就善恶立有种种学说,但是尚未看到超越《心经》之说的殊胜之说。佛教悟「空・无我」的真理,依大智大悲的线行动的是善,反之的行为即是恶。柏拉图的伦理说亦未进步到这里。其他的哲学家、神学者之説亦是同样。宗教依最高的伦理説可判断其真伪。最高的伦理说依「空・无我」的最高宇宙的真理可判断。哲学亦以「空・无我」的哲学、「三谛圆融」等佛教哲理为最高峯。再重复地说一次,柏拉图是纪元前427年(一説428-347)出生於希腊的文化及産业的中心地雅典。(一)他在少年时代目睹了祖国堕落的开始和政治的腐败,但是与其当政权的殉教者,他选择了一生从事学问。(二)他的修学时代,是二十岁时依止苏格拉底,学了苏格拉底的教说,及接触其典型的崇高的人格八年。(三)游学时代,他游学到过小亚细亚、昔兰尼、埃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在南意大利知道当时全盛期的毕达哥拉斯哲学。柏拉图有句名言:「统治者必须是哲人不可」。孔子説:「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拱)之。」(论语)。作为实践伦理,孔子留下《孝经》和《论语》等极好的教法。伦理哲学则有《大学》的「明明德」、《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的「诚者,天之道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之,可察知伦理哲学的基本,实在是说得好极。孔子,还有《孝经》曰:「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这即是佛教所说的因果应报的真理。基督也説:「汝等要敬父母,为能长命於地上」。柏拉图说「理想」,以「最高善」名为「神」。苏格拉底信奉希腊古来特有的诸神信仰,对诸神怀有虔敬的心。在苏格拉底伦理哲学的可见者比较少,以通俗的言语向青年説实践伦理。受世人的尊敬,给世人魅力的是苏格拉底的人格崇高故。苏格拉底於纪元前469年出生於希腊的雅典。没有罪的他却被裁判官们判处死刑,纪元前399年,苏格拉底饮毒杯死亡。若问日本民族的固有文化,说什么也没有决不夸张。圣德太子的时代输入了佛教和儒教,日本的神道汲取了佛教的真理而成形,日本民族本来是多神教。神道是和国家的仪式结合的日本民族仪式,严格的说不是宗教。然於事实,因神为宗教信仰的对象,国民向之祈愿祈祷故,在今日成了一种宗教,故神道没有宗教所谓的教义。总而言之,教养日本民族至今日的是「神」、「儒」(儒教)、「佛」的三教。后来,基督教输入,战后出现好几万的新兴宗教。日本人的脑中一片混乱。柏拉图游学埃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十年后返回雅典,在郊外设立了Academy学园,聚集了很多弟子,自此是柏拉图进入圆熟的时代。柏拉图拥有来自父亲遗产的庄园。其后,只有他再度三度地到西西里旅行的记录,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柏拉图旅行这些地方时,实现了道德上及政治上的理想,新的统治者依哲学的教育,结合了哲学和政治。但是西西里的王狄奥尼索斯二世,是欲想名声超群的平凡君主,所以他让柏拉图的理想落空。苏格拉底与市中的任何人都能谈哲学,柏拉图则只与弟子谈哲学。有许多国家上门请他制作法典,他也应允了。如此,柏拉图成为各方面尊敬的目标,直到最后仍是精神奕奕,八十一岁,纪元前347年逝世时,手中仍是握著笔(一说是在参加婚礼的祝宴时长眠不起)。遗骸葬於Academ附近的色拉米库。释尊八十岁入涅盘,孔子八十岁逝世,柏拉图八十一岁辞世。基督仅三十二岁,尚未达圆熟即露消於十字架上。但在基督,也能逃亡吧。自说是为「神之子」出生,为背负一切人类的罪,为有罪的人作犠牲,而自行上十字架死亡。基督的处刑,详细记录於「马太传」,依一弟子犹大的背叛而被捕,栽判官彼拉多为首席,大衆栽判的结果,露消十字架上。传说死后第三日苏醒升天了。基督无罪被处刑,此点,苏格拉底也是同样的遭遇。苏格拉底的处刑,是因为有三十个政敌的缘故。基督的情形是大衆栽判故,有人认为是被大衆反对吧,但是大衆里也有异教徒,也有犹太教徒。法然上人和亲鸾圣人的处刑(流罪),是由於嫉妬念佛盛行的南都北岭的大僧都们的谏言。日莲上人由於言行太过偏激的缘故,被流放到伊豆,他高擧「四个格言」(念佛无间・禅天魔・真言亡国・律国贼)(遗文有五处),又写暴论《立正安国论》弹驳法然上人的《选择集》,所以被处流罪。创价学会亦於明治三十一年以后相当狂行。日莲宗在日本弘通《法华经》这点是有伟大的功绩,但是好像尚未确定是「法本尊」(题目为本尊)或是「人本尊」(释迦如来为本尊)。又上人亦使用「净土」的字眼,其说明并不充分。又《阿弥陀佛论》,现在看梵文的《法华经》,「普门品」(第二十四章)明确的说著法藏菩萨的事,「念佛无间」的用语不得不改。愿 力 无 穷无限如空的智慧无限似海的慈悲  吾安就罪也障也原封的现状我们造的罪亦有限,心的想法亦有限。有限凡夫的力,比起无限大智大悲的本愿力的话似重是轻,似大是小。「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   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和赞)没想到能被发现这天地,庆喜被调熟为要堕也无法堕之身。用佛智之眼放眼人生的结论是:虽然无论做什么也不为障碍,但是没有不论做什么也没有关系。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瑞 劒编集 后 记「朦胧的心云被一声的南无阿弥陀佛拂走愿力不思议之日出也仰望的今日最可庆喜」(瑞劒老师)慈光下,谨贺新年。在持续世情的不安定、世界经济萧条的旋风中,1978年开幕了,今年亦似会是烒炼的一58年。实是浇末五浊的恶世,「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定善义)的实相历历现前。在此中,《法雷》亦渐入第二年,已到十三期,深切地感到被参加「大音宣布」的圣业的庆喜与重责。年初,首先祝贺瑞劒老师长寿与健康。老师诞生於明治十八年十月六日,今年九十四岁,文笔寄法宴的热意与气势,钁铄有凌越壮者者,感受是学・德・信・热的权化不单是编集者一人。现在老师正着手写「教行信证拜读记」「正信偈的真髓」「和赞的真髓」的原稿,不久将能在本志连载之吧。敬请拭目以待。愿老师健康,同时亦请大家继续支持与指教。最后祝读者诸位康健。(瑞黙)译者 感 言拜读到老师这篇五十四岁时写的「编集后记」,不觉眼眶湿润,老师对恩师瑞劒老师的敬重,令人感涙与惭愧。不知不觉《法雷音》第十三号了。老师出生於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七日,今年八十七岁。感恩此身能被慈亲被老师牵著手浸在法海的世界,以前被老师叫唤时,没有特别的感受,甚至在翻译时被叫唤曾起过烦恼觉得老师好吵。但是现在当一声声的「瑞觉呀」「瑞觉呀」从卧病在床的老师口中传来时,惊醒原来这是「呼唤声」。所有的妄念妄想皆於声声的呼唤声前消散,有的只是无限的惭愧与感恩。翻译中,深深地感受到原来字字句句是瑞劒老师法身慧命的跃动呀。以前拜读《法雷》,被感动被吸引,但也仅是那样而已。但是现在发现原来慈亲的悲怀、亲鸾圣人的精神,皆与瑞劒老师的生命跃动於瑞劒老师的法语中,而将我导入这活泼泼的法海内的是我的老师瑞黙恩师。没有值遇老师的话,愚恶的我根本无法顶戴真宗奥妙的法义与生命。翻译这一期法雷音时,还有一个感动的是:「阿弥陀佛一露脸,众生一个个的得度去」(瑞劒老师)这是在日本听老师开示过的瑞劒老师的法语,但是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明白。刚好最近都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原本好天气的话,不用半天就会干爽的衣物,现在都晾了两天了还湿潮潮的。於是只好拿出除湿机来「除湿」(有干燥衣物的功能)。在除湿六小时后,衣物总算陆陆续续的「干」了。在畳手上的衣物时,想到太阳真是了不起,只要太阳公公一露脸,不用半天,衣物不止干爽,还有日晒的香味。忆起老师开示过的「阿弥陀佛一露脸,众生一个个的得度去」,原来是「太阳」(阿弥陀佛)只是露脸而已,没有做什么多余的动作,就让湿物干爽(若不生者)了。但是尽管凡夫如何开动自力这部除湿机,不论花了多少钟头,依然无法有阳光的效果(日晒的香味)(衣物虽会干,却没有日晒的干爽)出来。是啊,「阿弥陀佛一露脸,众生一个个的得度去」。祝老师法体安康,亦愿同朋们继续支持与勉励。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瑞觉合掌)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五)(英文原文附於后)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3. 释术语:续前*1)ii.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1.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2.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真谛与俗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iii.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者,持(总持者,意为总摄一切,梵文为陀罗尼Dharani),名不散不失。总,名以少摄多。iv.偈,言五言句数。愿,名欲乐往生。说,谓说诸偈论。总而言之,说所愿生偈总持佛经与佛教相应。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第四章第四念门:观察门A.净土1. 清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第3首偈一、二句)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此门中分为二别。(1) 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2) 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弥陀佛国(第15首偈一、二句)」是观器世间庄严成就。观器世间中复分为十七别。至文当目。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净土)总相。佛本(因地菩萨时)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尺音)蠖(屈伸虫,一郭反)循环,如蚕( 才含反)茧(蚕衣,公殄反)自缚。哀哉众生缔(结不解。帝音) 此三界,颠倒不净。欲置众生於不虚伪处,於不轮转处,於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成就者,言此(净土)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观者,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其相别在下。「胜过三界道」,道(梵文gati,在此译为「三界六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因果律)至果(六道中的某一道),通果酬因,故名为道。三界者,( 1 )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2)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3)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307.html 法雷音 01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307.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30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307.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卷 头 言元旦日出犹如正觉山上放光芒《教行信证》总序之文曰:「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难度海」指生死的苦海。如何度此苦海呢?唯有「难思弘誓」,唯有本愿力。弘誓,广大如虚空,具诸妙功德。《叹异抄》述之道:「弥陀誓愿不思议,救度我令遂往生」。勿问如何做才能被救,如何做才能得到佛的垂青?「难思弘誓」,则
法雷音 013

法雷音 013

卷 头 言
元旦日出犹如正觉山上放光芒
《教行信证》总序之文曰:「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难度海」指生死的苦海。如何度此苦海呢?唯有「难思弘誓」,唯有本愿力。
弘誓,广大如虚空,具诸妙功德。《叹异抄》述之道:「弥陀誓愿不思议,救度我令遂往生」。勿问如何做才能被救,如何做才能得到佛的垂青?「难思弘誓」,则是「誓愿不思议救助」。不可思议的佛智「难思弘誓」,是如来的无量力功德。仰信一愿力能安心、安堵的亦是「难思弘誓」之力。
九十三岁瑞劒
新 春 寄 语
元旦日出犹如正觉山上放光芒精神界的日出是大圣释迦牟尼如来。人类有如河流,生来去、生来去。从哪裏生出来的呢,又往何处去呢?为何出生,又为何去呢?
心之中流著无上的法则,有著明确的业镜。被法的镜子照时,心暗、身昏、生活亦暗暗。此心的暗从何时开始,何时晴呢?
人类希望光明,追求光明,但是无法对人言喩的暗暗却充满著内心。不知暗是暗在生活的人、知道暗而不知晴朗之道的人、追求晴朗而陷於絶望的深渊的人;走在巷子裏的人也好,在家里睡觉的人也好,浮躁的人也好,不论是哪种人,无不在暗中喘著息。法界悉是暗夜,长长的暗夜。
今日正是新春元旦的日出,那是释尊的出现、是大正觉。元旦的日出就如正觉山初照一样,佛陀的教法光被十方世界的有情,晴朗十方群生的长夜之暗。慈悲的光明、智慧的光明、名号不思议的光明,是本愿一乘无上的法门。
大圣释迦牟尼世尊的大正觉,即是弥陀光寿的南无阿弥陀佛。法界的大生命为阿弥陀如来的大生命的光寿二无量,成为一切衆生的光明、生命。只有如来悲智的光明能晴朗我们的无明暗。请瞻仰如来的光明!请听大慈悲心的声音!
南无阿弥陀佛真可贵,那是光明无量的佛、寿命无量的如来的名号故,又为对闻信一念欢喜赞仰的人,不舍一人,悉令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觉城之力故,所以南无阿弥陀佛真可贵,极其可贵。
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春之春。
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宝之船。
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回向的名号,功德遍满十方。年一过,万国一样的春天。真实之春在何处呢?是无碍光明照耀的天地,是悲智的名号响流的世界。纳此天地於一心,纳此世界於一家的一心一家,是充满希望、和平和庆喜的一心一家。真是可贵呀。
「大悲愿船清净信心为顺风 无明暗夜功德宝珠为大炬」(略文类)能为吟味佛教、听闻佛语、仰信佛愿之身,人生是无论何物也无法取代的幸福之人。不论浮世之风如何寒冷、人生航路如何波涛汹涌,
常与如来共起,与如来共生活,希望和生命在其中。
元旦呀南无阿弥陀佛事足矣。
信 心 铭 十三
信卷的「成就文」的解释
亲鸾圣人在「信卷」解释「闻其名号」的「闻」字曰:
「然经言闻者,衆生闻佛愿的生起本末,无有疑心,是曰闻也。」
又释「信心欢喜」曰:
「言信心者,则本愿力回向之信心也。言欢喜者,形身心悦豫之貌也。」
释「乃至一念」曰:
「言乃至者,摄多少之言也。言一念者,信心无二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
这是圣人就本愿成就文的解释,忽视的话太可惜。本愿力回向的信心者,阿弥陀如来呼唤我就是本愿力回向。「被唤归慈亲的故乡」地觉得如来的呼唤的可贵的就是信心。「闻其名号」,即是感恩顶戴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回向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呼唤声」。
二河白道的呼唤声是: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衆不畏不堕於水火之难。」
◆「呼唤声」的原意
窥阿弥陀如来的「呼唤声」的根本,一是因为有罪恶深重的这个我,一是大悲的本愿。
八万四千的法门高虽高,皆是「自心的声音」。
阿弥陀如来的四十八愿是呼唤用自心之声无法获救的愚恶之我们的亲切的「呼唤声」。浓缩四十八愿的第十八的王愿是:
「如来説:为了汝已准备好至心・信乐的宝贝,所以用那宝贝到安养净土来。」
本愿成就的南无阿弥陀佛説:「我已为汝准备好救度汝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宝贝』,那宝贝唤著汝哦。」
南无阿弥陀佛是对沈於无明暗夜、生死苦海之我的「呼唤声」。已经饮用了生死海水而昏迷了的我,是慈亲方才不断地把我唤醒来。唤著我的是必定救度的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凡夫获救之道唯是被唤醒而已。
被「呼唤声」觉醒的话,之后唯是看慈亲的脸「南无阿弥陀佛」而已。见了慈顔后,没有必要想慈亲救不救我了。南无阿弥陀佛是慈亲、是慈顔、是慈亲的「呼唤声」。
◆ 若非「呼唤声」的话
与其焦虑还没获得信心,不如顶戴慈亲不分日夜久远劫来不断地唤著我的慈亲的大慈悲12
心好可贵要来得好。
教义和哲学虽也是有趣,一旦到了临终的话,若不是慈亲的「呼唤声」的话来不及。释迦如来一代的说法,总而言之,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的一「呼唤声」。
◆ 如来是真实,真实是如来
如来是真实,真实是如来。亲鸾圣人在比睿山二十年的修行欲从自身磨出真实者的佛性,结果是白忙一场。即使想在自己的内心找真实,因为底下的凡夫之身故,他发现自己连「发心、修行、菩提、涅盘」的第一阶段的「发心」尚且做不到。发心即是发菩提心,必须从内心真实地发四弘誓愿不可,但这到底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和赞》曰:
「自力圣道菩提心心念言语亦不及
常没流转之凡愚如何可能令发起」
因此,圣人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发现了原来凡夫没有真实,真实只有慈亲有。这是三百六十度的转变。
以此眼看御本典时,阿弥陀如来的教亦真实,行亦真实,信亦真实,证亦真实。只有依如来的真实,什么也不行、什么也做不到的愚恶凡夫就依如来的「真实」轻轻松松地入光明的真实报土。「呼唤声」是如来的真实。
被唤归慈亲乡
◆ 勅命是如来的真实
亲鸾圣人从制作《教行信证》开始,满九十年的辛苦皆是为了希望末代的衆生能不留一人都得到「真实的信心」。所谓的真实的信心,不是几十年被恶知识牵引:「要获得信心哟」、「汝已获得信心了」那样的信心。唯是觉醒於如来的真实心的这一大事而已。这一次,今生的这一次,不论是谁都应完全地抛舍平时不好的执心,觉醒於如来的「真实」。这就是所谓的「廻心忏悔」。觉醒於如来的「真实」的话,「获
得信心」啦。「想安心」啦的心自然会消失吧。
如来的真实是如来的「呼唤声」,不需要转来转去地找其他。《御文章》曰:
「信心者,即真实的心,不是凡夫的迷心,完全是佛心也。」
如来的真实是「南无阿弥陀佛不让汝下堕哦」地唤著我的大慈悲心的真实。但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有获得信心的力量,而想要「获信、获信」。获得的信心什么用处也没有。又有很多人想要「已获信」的「自觉」、想要已顶戴信心了、想要安心,却忘了有什么比本愿招唤的勅命更牢靠的誓愿呢?有什么比勅命更让我安心的呢?有什么比勅命更显示如来的「真实」的呢?
◆ 信卷「至心」的解释
圣人在「信卷」解释阿弥陀如来的「真实」曰:
「一切群生海,自从无始以来,乃至今日至今时,秽恶污染无清净心,虚假谄伪无真实心。是以如来悲愍一切苦恼衆生海,於不可思议兆载永劫行菩萨行时,三业所修(三业的运作)一念一刹那无不清净、无不真心。如来以清净真心,成就圆融无碍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説至德。以如来至心(真实)回施(给与)诸有一切烦恼恶业邪智群生海。则是彰利他(利益衆生)真心故,疑盖无杂。斯至心则是至德(不可思议最上的功德)尊号(南无阿弥陀佛)为其体也。」
如来清净真实的真心南无阿弥陀佛之「呼唤声」外,没有凡夫获救之道。
如此即知凡夫没有真实。顶戴信心者,即顶戴如来的「真实」。顶戴如来的真实者,即「著眼於如来的真实」。著眼於如来的真实者,即闻本愿招唤的勅命「南无阿弥陀佛之呼唤声」。
闻,这边什么准备、闻的资格也不需要。呼唤声的对象是这个凡夫的我。闻之外既无信心亦无安心。能惭愧感恩地顶戴「佛要救度我这样一无是处的人啊」的话,那就是闻了,那就是信心,那就叫「闻即信」。呼唤声外,想这想那的都是计度!
◆ 信心是如来的大慈悲心
所谓信心,用第十八愿成就文看的话,有「闻其(十七愿)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听闻名号的名义(由来),如此愚痴无智的我,是慈亲方有救,以惭愧感恩佛「以自身的誓愿力、大慈悲力、大智慧力和正觉的功德力救度汝哟」地唤著我的一念,当下即住正定聚位,入光明摄取的生活。所谓一念,是一心一向的意思,又显如来的功德力广大无边。又如来的力量强烈故,机方的我任何造作也没有,依思感恩的一念即住不退之位。
听闻如来是什么样的佛时,自然信心生起。不是自然地生起的信心的话,不是真正的信心。想要信心,处心积虑地不要忘记它,这样的信心是假的。自然地生起的信心故,那信心虽是我顶戴的信心,完全是如来的大慈悲心,这就叫做本愿力回向的信心。
随想 功 德 的 宝 珠
○ 宗教几十万,有邪教、有正法。正邪的区别在哪里看呢?所谓佛説和能入三昧海的人所说的话是正法。
○ 违反因果的道理的宗教,全皆是邪教。
○ 要判别宗教的正邪,得几十年的研究大乘佛教不可。没有学问的人,最好信圣人和高僧们説的话。
○ 为了得到现世的利益,祈求神或佛的宗教,也可断定为邪教。
○ 真宗的七高僧:在印度是龙树、天亲。在中国是昙鸾、道绰、善导。在日本是源信、源空(法然上人)。
○ 华严、天台、真言、禅的祖师们和大学者们,亦是佛的再来。
○ 各宗的高僧们的伟大处,是今日的凡夫无法想像的伟大。
○ 释迦牟尼如来是佛、一切智者,为了説阿弥陀如来的本愿而出现。
○ 佛是无我的大慈悲和无分别的大智的持有者。
○ 依阿弥陀如来的大智的光明、大悲的光明、即依正觉的功德力,一切衆生得往生的。
○ 想要获得信心、称念佛去往生的人,无法往生。
○ 要如何凡夫才能往生呢?依如来的功德力往生的。
○ 没有认真地思惟无常和罪恶、地狱和净土的人,不论听了多少佛法也不行。
○ 凡夫没有力量也没有智慧,戒、定、慧的修行没有一样做得到,却想要做点什么求往生,有这样的心的     话,絶对无法往生。
○ 学者落於学的窠臼,愚者落於愚痴的窠臼,到寺院参拜的人稍微知道些许教义,就自以为自己能往生       了。不论哪个都不行。
○「五浊恶世之吾等唯依金刚之信心永舍生死之轮廻必至自然之净土」(高僧和赞)
○ 不知因果,不懂佛的尊贵的人,不论说了多少法,亦是徒劳。
○ 即使是不识一丁的人,也有懂得如来的慈悲的,这是前世的宿缘。
○ 正信偈、和赞、御文章,最好用一生顶戴之。
○ 善知识説的话,胜过千场万场的说法。所谓善知识指的是如来、圣人。
○ 如山崩岩石坠落般,业的报应无法阻止。
○ 佛法是健康长寿之本。
○ 莫思孝亲很难,唯是顺从地说好好。
○ 往生是如来的工作本愿力因出自力而很难。
○ 听到的记住的皆抛舍依赤裸裸慈亲的怀抱。
○ 真是无奇不有哦盲者在暗夜到桥畔找钱包。
○ 思现在临终的是母亲是孩子呀地说法吧诚心诚意地。
○ 虽説浮生如梦却忧苦没有佛法就无喜悦。
○ 鼻子「竪」的长耳朶「横」地长在两侧横竪无法老实听话的家伙。
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8
总 序(三)
141 罪消灭的问题就叫「灭罪论」。灭罪论很难。本来,罪皆恶,恶是罪。善恶的问题是伦理学处理的          问  题。伦理学也有种种的学派,学派不同,善恶的想法也不同。但是柏拉图和康德的想法,立理想        的世界或立最高善,人以此为理想而行动。又格林等讲自我实现説,提唱应和所有的人类一起发挥          大我。又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説让社会的人幸福的行为是善,加诸毒害的行为是恶。又纯粹意志的          伦理学説意志是纯粹的话就是善。虽有种种的説法,因有理性命令「恶不可为,善应为之」故,康          德説此命令是絶对的説法是正确的。
142 大乘佛教如何想呢?《般若心经》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是真理。在讲恶的根源的无明是无          体,不是真的存在,虽如此,从人类的世界无明尽、恶没有了这样的事也没有。
143 禅宗常立於絶对界言物,教勿被善恶等相对的想法所囚。故教「莫思善莫思恶」。善也好恶也好,          皆不是有个实体説这是善是恶,二者皆不可得。不可得是「空」的意思。
144 《大学》是孔子的教法,讲「明明德」,说要明人本来所持有的明德(如佛性)。《中庸》讲
      要如实地发挥「本然之善」(人本来的真实),说这是天(如神、佛性)的命令。《大学》和《中          庸》皆是接近佛教的学説。
145 基督教説神造万物,又讲神是善、爱,但是对於恶的起源则无法有所交代。净土真宗的人应好好的          专心於研究善恶(罪)的问题才是。
146 议论的话是没完没了的,事实上人有恶(罪)。有恶(罪)的话,依因果的道理不得不受苦。这是          真理,是事实。那么如何处置此罪呢,这是实际的问题。凡夫没有力量处置罪的问题。无力的话,          怎么办呢?这点让人受苦。「总序」曰:「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恵日」,这是最高善的回答。光是这          一句话,就知亲鸾圣人不是普通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物地垂恭敬头啊。
147 依据天文学者之说,光是银河系就有二千亿的星星,像太阳一样的星球在大宇宙中有无数。从释尊          的时代就有此大宇宙是无限呢或有限呢的问题,但是没有答案。若是无限的话,即使是神也无法造          无限。即使是有限,万物不生不灭故,无法造不生不灭之物。问善的起源为何、恶的起源为何、自          然物的起源是愚痴。又无明,是「无明无体」,不是积极的存在。但是因现实中人生是无明为罪本          故,不处理之不行。
148 因为提到「无明暗」,无明是反光明,反大智大悲,是一切罪的根源。无明的原语是Avidya,是无智        的意思。有的学者説这是人类欲生的欲望。天台宗的学问做了很详细的研究,有「根本无明」、            「枝末无明」、「尘沙无明」等。佛教是无明和光明的战争。
149 真宗的人,谁都常在口上挂著「我是罪业深重的人」,但是深入探讨无明的人没有。以前认真的修          行者,都是拼著命和无明作战的。「无明」是如何的根深蒂固,不是修行者无法吟味之。真宗的人          常説:「无论如何也无法如何的我,如来…」,不知这是已深掘到无明在説呢,还是因为无法顶戴信        心在泣诉呢?《教行信证》的文字,一字一句皆是圣人赌著生命的真生命的言语。桂老师説这是            「圣人的法身」。若轻看一字一句的话太遗憾了。
150 深掘「无明暗」时,「无碍光明」就活了。边听闻説法边打瞌睡的人,无法知道「无碍光明破无明          暗惠日」的真滋味。无法吟味之者,不是信心。最好能用几十年地吟味此一句。以前,有位叫盘圭          禅师的人用了二十年忆念《大学》的「明明德」一句话。神戸有位常出入岛田龙逸师的寺院的老婆          婆,虽是女衆,在她听到赵州禅师回某僧「狗有佛性也无」的公案(问题),答「无」后,一直不          断地思索这「无」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二十年之久。这位老婆婆后来能与学者井上秀天先生对法。真          宗的人亦如是,最好能持续地忆念什么是「无明暗」。天亲菩萨的安心是「无碍光明」一个。真宗          的学者中有人标新立异説「疑无明」,这是不太好的事。
151 真宗,如「正信偈」也有提到,「不断烦恼得涅盘」是真宗。这叫做「本愿一乘」,又名「圆顿一          乘」。在圣道门,是断烦恼成佛的教法,在基督教是由神寛恕罪。在真宗,讲灭罪往生(密益),          但在现实是「不断烦恼得涅盘」。此处讲「破无明暗惠日」是现生的利益,指被摄於摄取光明中。
152 「疑」也好,「贪瞋烦恼」也好,皆是无明。但是「疑」叫「显破」,现实地被破,而贪瞋烦恼叫          「密益」,起烦恼的当下已被如来断的就叫密益。
光 海 庄 严 伦 理 和 宗 教(六)
以上就柏拉图(参考大西祝博士的《西洋哲学史》)作了概述。因为觉得要叙述柏拉图的伦理说、宗教论,有必要再详述他一下,所以依据AlbertSchveglar博士的西洋哲学史再检讨柏拉图的历史和学説。柏拉图於纪元前427年(或説428-347),出生於雅典的名门世家。柏拉图让人感到不思议的是其一生选择过著隐遁的生活。
当时希腊在世界上是精神文化的先驱者,与印度文化同样指导著人类。直到苏格拉底逝世为止,柏拉图仰苏格拉底为师地精进於「德」与「智」。柏拉图也有许多弟子,也有不少著作。
日本从以前即在世界「三圣人」‖释迦如来、孔子、基督之外,再加上苏格拉底为「四圣人」。其中谁最伟大,学者们各有所见。在欧美,基督和穆罕黙德并为最伟大的伟人、宗教家。在东洋,释迦牟尼世尊最被尊敬,其次是孔子。
欧美人的所见和东洋人所见,标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经典最多(大正大藏经有一万数千卷),哲理深远者,能与华严、天台、真言、禅匹敌的宗教及哲学其它无法见到。信心之纯粹者及净土真宗者没有。基督虽自称是「神之子」(有时自説是「人之子」),但是释尊彻头彻尾是名实相符的「佛陀」。佛弟子没有一人不尊佛陀释迦牟尼世尊,大家皆思佛陀是「久远的佛陀」,惊叹、称讃,垂恭敬头。后世的大师、高僧们亦没有一人不仰释尊是「佛陀」。英国的诗人阿诺德用诗写释尊传《亚洲之光》,我则写了释尊传题名《世界之光》。阿诺德认为基督是「世界之光」。
比较佛教和基督教,可归类如下:
(一)释尊与三世诸佛齐等,无师独悟宇宙的根本原理「空・无我」成了佛陀。又是久远的佛陀,这回依万古不易的真理、佛道成佛,同时是本师法王久远的阿弥陀如来的应化身,出现於这世间。基督作为「神之子」诞生於以色列。说是「神之子」,有时其如此自説,有时亦自説「人之子」,但是没有说过自己是「神」,也不曾教说过一切的人终得成神。
(二)佛的证悟,是「空・无我」的证悟(佛智),以大智大悲济度衆生。基督教人创造天地的神之存在,教人依信神可从罪中被救。
「神的救度」,不是指人成神,亦不是体证成神之道,仅説死后入天国,而且救的对象仅限於人类,其他的动物絶对无法获救,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故。其实,就天国和灵魂亦有问题,但是「神的存在」是根本问题,永久的谜。
(三)佛教讲知道人的幸不幸是各自的「业」(就人的行为及幸不幸,讲恶因恶果的真理及从因至果的内面的必然的法则叫做业),即是知「迷悟染净的因缘」。即佛教説「迷悟染净」,基督教説神的摄理(
Providence),説万物的生成流转也好、天体的运行也好,全都是神所支配。
(四)基督教说神是超越万物的存在,同时内在(Immanence)於万物之中。佛教説「心佛及衆生,其本性同一无差别」。
(五)佛教因「身心不二」(道元禅师)是原理故,不讲离肉体有永久不灭的灵魂存在。基督教,圣书处处説灵魂(Soul)。Soul是婆罗门教讲的Atman(我)。
(六)佛教,本体论讲真如(法性、心性、佛性)、「空・无我」、「三谛圆融」的真理及「四法界」的真理。基督教説「我(基督)是道、真理(真实)、生命」,其真理始终在説「神创造天地」。
(七)就善恶的问题,佛教契「空・无我」的天地之真理、契「三谛圆融」的真理、契「四法界」的真理,亦以契「心性」之光的「智慧」和「慈悲」者为「善」,不契之的行为作「恶」。
就恶的起源,如《心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恶」的根本的理论。又「无明」(avidga)(无智、渴爱、欲生的欲求)为恶的根源。无明是光明的欠缺,其本体虽是无,对凡夫而言是无始无终。并不见得要问其始源。证悟一看的话,「无明即明」。西洋的哲学家、伦理学者及神学者,就善恶立有种种学说,但是尚未看到超越《心经》之说的殊胜之说。佛教悟「空・无我」的真理,依大智大悲的线行动的是善,反之的行为即是恶。柏拉图的伦理说亦未进步到这里。
其他的哲学家、神学者之説亦是同样。
宗教依最高的伦理説可判断其真伪。最高的伦理说依「空・无我」的最高宇宙的真理可判断。哲学亦以「空・无我」的哲学、「三谛圆融」等佛教哲理为最高峯。
再重复地说一次,柏拉图是纪元前427年(一説428-347)出生於希腊的文化及産业的中心地雅典。(一)他在少年时代目睹了祖国堕落的开始和政治的腐败,但是与其当政权的殉教者,他选择了一生从事学问。
(二)他的修学时代,是二十岁时依止苏格拉底,学了苏格拉底的教说,及接触其典型的崇高的人格八年。
(三)游学时代,他游学到过小亚细亚、昔兰尼、埃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在南意大利知道当时全盛期的毕达哥拉斯哲学。柏拉图有句名言:「统治者必须是哲人不可」。孔子説:「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拱)之。」(论语)。作为实践伦理,孔子留下《孝经》和《论语》等极好的教法。伦理哲学则有《大学》的「明明德」、《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的「诚者,天之道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之,可察知伦理哲学的基本,实在是说得好极。孔子,还有《孝经》曰:「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这即是佛教所说的因果应报的真理。基督也説:「汝等要敬父母,为能长命於地上」。
柏拉图说「理想」,以「最高善」名为「神」。苏格拉底信奉希腊古来特有的诸神信仰,对诸神怀有虔敬的心。在苏格拉底伦理哲学的可见者比较少,以通俗的言语向青年説实践伦理。
受世人的尊敬,给世人魅力的是苏格拉底的人格崇高故。苏格拉底於纪元前469年出生於希腊的雅典。没有罪的他却被裁判官们判处死刑,纪元前399年,苏格拉底饮毒杯死亡。
若问日本民族的固有文化,说什么也没有决不夸张。圣德太子的时代输入了佛教和儒教,日本的神道汲取了佛教的真理而成形,日本民族本来是多神教。神道是和国家的仪式结合的日本民族仪式,严格的说不是宗教。然於事实,因神为宗教信仰的对象,国民向之祈愿祈祷故,在今日成了一种宗教,故神道没有宗
教所谓的教义。总而言之,教养日本民族至今日的是「神」、「儒」(儒教)、「佛」的三教。后来,基督教输入,战后出现好几万的新兴宗教。日本人的脑中一片混乱。
柏拉图游学埃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十年后返回雅典,在郊外设立了Academy学园,聚集了很多弟子,自此是柏拉图进入圆熟的时代。柏拉图拥有来自父亲遗产的庄园。其后,只有他再度三度地到西西里旅行的记录,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柏拉图旅行这些地方时,实现了道德上及政治上的理想,新的统治者依哲学的教育,结合了哲学和政治。但是西西里的王狄奥尼索斯二世,是欲想名声超群的平凡君主,所以他让柏拉图的理想落空。苏格拉底与市中的任何人都能谈哲学,柏拉图则只与弟子谈哲学。有许多国家上门请他制作法典,他也应允了。如此,柏拉图成为各方面尊敬的目标,直到最后仍是精神奕奕,八十一岁,纪元前347年逝世时,手中仍是握著笔(一说是在参加婚礼的祝宴时长眠不起)。遗骸葬於Academ附近的色拉米库。释尊八十岁入涅盘,孔子八十岁逝世,柏拉图八十一岁辞世。基督仅三十二岁,尚未达
圆熟即露消於十字架上。但在基督,也能逃亡吧。自说是为「神之子」出生,为背负一切人类的罪,为有罪的人作犠牲,而自行上十字架死亡。基督的处刑,详细记录於「马太传」,依一弟子犹大的背叛而被捕,栽判官彼拉多为首席,大衆栽判的结果,露消十字架上。传说死后第三日苏醒升天了。基督无罪被处刑,此点,苏格拉底也是同样的遭遇。苏格拉底的处刑,是因为有三十个政敌的缘故。基督的情形是大
衆栽判故,有人认为是被大衆反对吧,但是大衆里也有异教徒,也有犹太教徒。法然上人和亲鸾圣人的处刑(流罪),是由於嫉妬念佛盛行的南都北岭的大僧都们的谏言。日莲上人由於言行太过偏激的缘故,被流放到伊豆,他高擧「四个格言」(念佛无间・禅天魔・真言亡国・律国贼)(遗文有五处),又写暴论《立正安国论》弹驳法然上人的《选择集》,所以被处流罪。创价学会亦於明治三十一年以后相当狂行。日莲宗在日本弘通《法华经》这点是有伟大的功绩,但是好像尚未确定是「法本尊」(题目为本尊)或是「人本尊」(释迦如来为本尊)。又上人亦使用「净土」的字眼,其说明并不充分。又《阿弥陀佛论》,
现在看梵文的《法华经》,「普门品」(第二十四章)明确的说著法藏菩萨的事,「念佛无间」的用语
不得不改。
愿 力 无 穷
无限如空的智慧
无限似海的慈悲  吾安
就罪也障也原封的现状
我们造的罪亦有限,心的想法亦有限。有
限凡夫的力,比起无限大智大悲的本愿力的话
似重是轻,似大是小。
「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
   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和赞)
没想到能被发现这天地,庆喜被调熟为要堕也无法堕之身。用佛智之眼放眼人生的结论是:
虽然无论做什么也不为障碍,但是没有不论做什么也没有关系。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瑞 劒
编集 后 记
「朦胧的心云被一声的
南无阿弥陀佛拂走
愿力不思议之日出也
仰望的今日最可庆喜」(瑞劒老师)
慈光下,谨贺新年。
在持续世情的不安定、世界经济萧条的旋风中,1978年开幕了,今年亦似会是烒炼的一58
年。实是浇末五浊的恶世,「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定善义)的实相历历现前。
在此中,《法雷》亦渐入第二年,已到十三期,深切地感到被参加「大音宣布」的圣业的庆喜与重责。
年初,首先祝贺瑞劒老师长寿与健康。老师诞生於明治十八年十月六日,今年九十四岁,文笔寄法宴的热意与气势,钁铄有凌越壮者者,感受是学・德・信・热的权化不单是编集者一人。现在老师正着手写「教行信证拜读记」「正信偈的真髓」「和赞的真髓」的原稿,不久将能在本志连载之吧。敬请拭目以待。愿老师健康,同时亦请大家继续支持与指教。最后祝读者诸位康健。
(瑞黙)
译者 感 言
拜读到老师这篇五十四岁时写的「编集后记」,不觉眼眶湿润,老师对恩师瑞劒老师的敬重,令人感涙与惭愧。
不知不觉《法雷音》第十三号了。老师出生於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七日,今年八十七岁。
感恩此身能被慈亲被老师牵著手浸在法海的世界,以前被老师叫唤时,没有特别的感受,甚至在翻译时被叫唤曾起过烦恼觉得老师好吵。但是现在当一声声的「瑞觉呀」「瑞觉呀」从卧病在床的老师口中传来时,惊醒原来这是「呼唤声」。所有的妄念妄想皆於声声的呼唤声前消散,有的只是无限的惭愧与感恩。
翻译中,深深地感受到原来字字句句是瑞劒老师法身慧命的跃动呀。以前拜读《法雷》,被感动被吸引,但也仅是那样而已。但是现在发现原来慈亲的悲怀、亲鸾圣人的精神,皆与瑞劒老师的生命跃动於瑞劒老师的法语中,而将我导入这活泼泼的法海内的是我的老师瑞黙恩师。没有值遇老师的话,愚恶的我根本无法顶戴真宗奥妙的法义与生命。
翻译这一期法雷音时,还有一个感动的是:「阿弥陀佛一露脸,众生一个个的得度去」(瑞劒老师)
这是在日本听老师开示过的瑞劒老师的法语,但是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明白。刚好最近都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原本好天气的话,不用半天就会干爽的衣物,现在都晾了两天了还湿潮潮的。於是只好拿出除湿机来「除湿」(有干燥衣物的功能)。在除湿六小时后,衣物总算陆陆续续的「干」了。在畳手上的衣物时,想到太阳真是了不起,只要太阳公公一露脸,不用半天,衣物不止干爽,还有日晒的香味。忆起老师开示过的「阿弥陀佛一露脸,众生一个个的得度去」,原来是「太阳」(阿弥陀佛)只是露脸而已,没有做什么多余的动作,就让湿物干爽(若不生者)了。但是尽管凡夫如何开动自力这部除湿机,不论花了多少钟头,依然无法有阳光的效果(日晒的香味)(衣物虽会干,却没有日晒的干爽)出来。
是啊,「阿弥陀佛一露脸,众生一个个的得度去」
祝老师法体安康,亦愿同朋们继续支持与勉励。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瑞觉合掌)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五)(英文原文附於后)
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3. 释术语:续前*1)
ii.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
1.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2.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
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真谛与俗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iii.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者,持(总持者,意为总摄一切,梵文为陀罗尼Dharani),名不散不
失。总,名以少摄多。
iv.偈,言五言句数。愿,名欲乐往生。说,谓说诸偈论。总而言之,说所愿生偈总持佛经与佛教相应。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第四章第四念门:观察门
A.净土
1. 清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第3首偈一、二句)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此门中分为二别。
(1) 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
(2) 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
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弥陀佛国(第15首偈一、二句)」是观器世间庄严成就。观器世间中复分为十七别。至文当目。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净土)总相。
佛本(因地菩萨时)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尺音)蠖
(屈伸虫,一郭反)循环,如蚕( 才含反)茧(蚕衣,公殄反)自缚。哀哉众生缔(结不解。帝音) 此三界,颠倒不净。欲置众生於不虚伪处,於不轮转处,於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成就者,言此(净土)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
观者,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其相别在下。
「胜过三界道」,道(梵文gati,在此译为「三界六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因果律)至果(六道中的某一道),通果酬因,故名为道。
三界者,( 1 )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2)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
(3)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