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27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二○一二年三月法雷音第 (27号)卷 头 言信心之德则是名号之德,是誓愿力所使然。总序之文曰:「难信金刚信乐除疑获证真理也」。《文类聚钞》曰:「万行圆备嘉号(南无阿弥陀佛),消障除疑。」彼此对照可得其意。然很多的闻法者,听到只要获得信心的话就能往生,就急著想早点获得信心,於是不知不觉宿著自力运想的计度。当流与其想得信心,不如闻名号的由来,那是信心。此谓「闻即信」。闻的原样恭敬心涌起,不是在心中思虑计度。九十四岁瑞劒信心铭(27)所谓「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名号如何闻呢?用耳朶闻,不用心闻的话,不能说是闻了。愿生心没有,即使听闻了,那也是吹原野的风,闻亦未闻。闻名号,要用必堕无间之耳闻。自己是无法想「必堕无间」的,要如何才能那样想呢?因为不知因果故,因为以为不会死故。名号听闻再听闻,也还听不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想听闻求往生、信了求往生、称念了求往生之自力的心故,用自力是捉不到他力的。名号如何听闻呢?「不知道」、「不懂」。「不知道、不懂」的话,不行哟。名号如何听闻呢?被南无阿弥陀佛搓圆的人的话,会这样答吧:「听闻了也不能说,听见了也不能讲,没听闻也不能说,没听见也不能说,一切慈亲最知道。」说汝「听到名号」、「听见名号」,那是「闻心」。「闻心」残余的话不行。「闻心」,指什么呢?指我听到了、我认为,想「这样行了」的自力心,谓「闻心」。闻名号,是指「闻佛愿的生起本末,无疑心曰闻。」那是开山圣人的话,无丝毫的错误。有时问是谁闻「佛愿的生起本末」呢?「是我」。「我」出头时,是真是假不知道。不想「无法听闻的事被听闻了」吗?所谓「闻名号」,是指遇到万劫亦难闻的南无阿弥陀佛,谓闻名号。被遇闻名号,和遇如来是一样的。圣者做观经的修行,於生时能观极乐庄严,观佛身。依「见佛身者见佛心」,能往生,但是我等凡愚,「闻其名号」地被遇名号往生的。在此意思上,「观」和「闻」一样。被自利利他圆满的正觉的南无阿弥陀佛包著,「啊!啊!」地惊名号,「啊!啊!」地成为赞叹名号之身,是为「闻名号」。知道文字的讲释的不是「闻」。闻名号,是指闻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在地狱中遇到佛那样的心情,忘己,遇南无阿弥陀佛之如来,谓「闻名号」。从「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之大安心诞生。此大安心谓「信心欢喜」。信心欢喜的大安心、大庆喜心,赞叹如来、赞叹名号。其赞叹之声是念佛。「想称念往生」的是自力。为往生极乐,认为称念佛是必要的条件的是「称名正因」之邪义。圣人於《文类聚钞》说:「称名即忆念,忆念即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被南无阿弥陀佛搓圆,被成赞叹南无阿弥陀佛之身者,此圣句能自然地顶戴。说教听闻再听闻,虽是明白了,但是却没有欢喜,无法安心,这样的人很多,要怎么办呢?那是因为忘记名号、忘记如来、不知是如来方面成就众生的往生故。不知往生是依正觉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故。既不是依自己的「安心」被救的,也不是依自己的「欢喜」被救的。那样的人是不知「法体成就」、「二利圆满的正觉」的人。随想九十四岁瑞劒○ 罪恶感,有深有浅。机的深信这样深的罪恶感,其他宗教是絶对看不到的。新约圣书说「心净者幸也,其人能见神。」凡夫的心即使磨百亿万年,「爱憎」和「我执」无法舍。「我执」和「爱憎」不舍的话心不能说是「净」了。今日的凡夫即使千亿万年修行戒、定、慧三学、做六波罗蜜的修行,心无法变净。因此说「心净者幸也」等话,好像有这样的人的说法,只能说那是非常肤浅的罪恶感。和机的深信的罪恶感有千万里的距离。○ 亲鸾圣人说:「地狱是一定的去处。」善导大师说:「无有出离之缘。」这是落切之相。没有落切到此处的话不是信心。○ 落切的是信心。追著信心这影子的话,不论到何时也无法追到影子。早点落切,彻底的落切最好。「落切的话浮时也莲之花」即使闻法,想要早点获得信心的心充斥故,即使听闻三十年、五十年,机的深信无法出来。机的深信没有的话,法的深信也没有,即本愿很可贵也没有。机的深信也没有,法的深信也没有的话,不得不说信心皆无。这样子,迷迷糊糊地过日子的人很可怜。○ 所谓机的深信,几亿万年做自力的修行,成「无有出离之缘」的是机的深信。在御安心上,「我为善」地著眼於自己的善的话,离机的深信尚千万里。「思我为善的心」,在圣道门讲的话,是皆恶。连这点都不知的人机的深信不可能。必须要更深刻地反省自己才行。○ 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说:「善恶二字皆不识也」,是说的凡夫的善皆是恶呀。○ 信巻曰:「然从无始以来,一切群生海,流转无明海,沈迷诸有轮(迷的世界),系缚众苦轮,无清净信乐,法尔(元本)无真实信乐。是以无上功德(如来的功德),难叵值遇,最胜净信,难叵获得。一切凡小(凡夫),一切时中,贪爱之心常能汚善心,瞋憎之心常能烧法财。急作急修如炙头燃,众名杂毒杂修之善,亦名虚假谄伪之行,不名真实业也。此虚假杂毒之善,欲生无量光明土,此必不可也。」此相,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地从心底顶戴的谓之机的深信(以上是信乐释)。至心释、欲生释,亦同。世界中的宗教,如此这般讲真实,如此这般深的罪恶感者,其他无法看到。○ 在广岛地区,每天可以看到来寺院闻法的人,得到机的深信的人,很少。得到机的深信的人,必是得到法的深信的人。○ 伟大的人出光明吗,不然。机的深信的人,不论从哪里看,光明皆普照著。机的深信是佛心故。○ 机的深信没有的人,不是卑下就是憍慢。既不卑下,也不憍慢的人,有深度很好。信神的人,不像真宗的信者般有内涵。真实的信者,真实的学者,持有伟大的人格。被其大人格打动的是信心。信心获得之道,被大人格打动以外别无道。○ 人类虽然说是凡夫凡夫,是持有人格者。救有人格者必须得是大人格者才行。讲修行修行,净是修行著的人,自己的心底总有著什么不足感。自力的修行不行说的是此处。○ 教.行.证三者中,自力的教.行.证有的时代叫做正法,教.行有的时代叫像法,视末法只有教,无行证的是传教大师和亲鸾圣人。在禅宗,出现了道元禅师之伟大的禅师,那不是像我们一样是凡夫,是佛的再来吧。正 信 偈 的 真 髓(10)「正信偈」和、「和赞」、《教行信证》,同样是「五愿开示的法门」。全部揭载七高僧的教义,结语「往生」是「唯信正因」哟的御圣教。通过七高僧,「唯信正因」一贯而同一。这是不可动的铁则。然,值述「下四祖」的教义时,上三祖表「正定之因唯信心」,下四祖表「极重恶人唯称佛」。若以为七祖各自信心不同的话,那是非常大的错误。大经法门的「信心正因」和观经法门的「念佛往生」不是根本的不同,依《教行信证》研究的话,双方是一致的。此研究是「宗学」(真宗学)。是如何地一致呢?圣道门皆摄於「定善」(禅定、坐禅)和「散善」(道德和戒律)。这来到净土门,於《观经》,始於「定散行」,终於「念佛」。「念佛」更进一步,来到《大经》,为「信心正因」,如来的本愿始满足。是「本愿一乘」的自然展开。即从《大经》之本垂《观经》之末,末之《观经》归本之《大经》是自然。善导大师原本即知道此,应时势暂依《观经》立宗教,其根本精神是在《大经》。善导大师曰:「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本愿业力,增上缘(往生的强大力量,本愿力)。」识破善导大师的根本精神,立宗教的是,亲鸾圣人的大经法门即「教行信证」的宗教。教行信证的宗教,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信一念)。如上述的次第故,「正信偈」的源信和尚段,说「极重恶人唯称佛」,讲「极重恶人」,谁都会在口头上说,但是一见到妙好人传,就想像那个人一样。那不行。成了妙好人又如何?「极重恶人」,不是像妙好人那样美好。妙好人传就像药一样,许多人由於它而中毒。此处有「唯称佛」,源信和尚的真精神是信心正因。此事在下面「正信偈」之文可知。我亦在彼摄取中烦恼眼不见障虽大悲无倦常照我《观经》有「隐显」。「隐」之义者,文字里含的真精神谓「隐」,表面文字的意思谓「显」。今之正信偈之句,是据《往生要集》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亦在彼摄取中,烦恼障眼虽不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之文,依「隐」义,圣人引用下半文,以「信心正因」的信念,这般清楚地说出源信和尚的御信心。「大悲」深故,「无倦常照我」。「常照我」故,「摄取不舍」,又「光明遍照」故,「摄取不舍」。「光明遍照」者是什么意思呢?「总序」之文曰:「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大智的太阳)。」从法说的话,有「无碍光明」故,「无明暗」被破。与此同样,「光明遍照」故「常照我」,亦是「摄取不舍」。又,有「若不生者」之誓故有「信乐时至自开发」。光是认为「顶戴信心的话获摄取不舍的利益」是不行的。因老是执著「…的话」,所以才无法得决定心。忘己,仰「若不生者」之誓愿;忘己,「光明遍照」,仰、仰、仰切「无碍光明」,被确固不拔的本愿的呼唤声完全卷起,那就是「真实的信乐」(真实的信心),是「摄取不舍」。「忘己」者,是指想也好、知道也好,无论如何也无法往生之落切的彻底处。一落切,「大悲无倦常照我」一样事足矣。「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一样事足矣。「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一样事足矣。此谓「信心欢喜」,谓「庆喜金刚的信心」,谓「一念庆喜人」。可和天亲菩萨的「一心归命」合并思考。「极重恶人唯称佛」的真精神,是「我亦在彼摄取中」。「行卷」曰:「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如来有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故,极重恶人才获救的。「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一句,治万劫渴。教行 信 证 拜 读 记(21)285. 真宗,讲「恶人正机」,说恶人是救济的对象,以此为口实,越发不关心伦理道德的人很多。讲「知造大罪,小罪亦莫犯」的是佛教的教训。立於信心的极意「机的深信」的立场时,「思.不思皆妄念,造.不造皆罪体也」之自觉会被给与。依此,最好知真宗是「超伦理的宗教」之旨。「知造大罪,小罪亦莫犯」指的是,从信心上看做人要谨慎。随心所欲的放纵恶意恶行的话,被世人排斥,好不容易的佛法无法弘传。为佛法学佛法,为佛法不得不慎身。286. 仰切本愿名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人,就往生,是「恶亦不恐」(叹异钞),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畏恶,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必须谨慎地过日子才行。扬言「做恶也没有关系」的是,谓「恶无碍」的异安心,那样的人无法往生。从以前唱导「异安心」之徒辈,不论任何时代、不论哪里,也都会成群的出现。有学者数过「异安心」的数目,据之,大概分有一百二十种类。287. 无信心的人叫做「无安心」,信心陷入邪道的叫做「异安心」。到寺院已听闻佛法二十年、三十年了还没有顶戴到信心的人叫做「未安心」。宗教虽多,如净土真宗,深深往下掘,细细地检讨,高高地著眼,深刻地反省,彻见吾机是「无有出离之缘」的宗教,是其他宗教所无法看到的。基督教,首先是文化人信奉的大宗教之一,比较基督教的「信仰」和真宗的「信心」的话,会发现基督教的「信仰」依人而有不同、祈祷的种类有种种不同、罪的自觉尚很肤浅、其救济论(赎罪论)违反因果的道理等。其他宗教亦如此推之可知。288. 基督教,有「教会史」、「宗教哲学史」,讲到基督教的教义派别之多,其数惊人。光是在美国,分派就有五百以上。自力的宗教,人类的机类千差万别故,因此教义的派别也跟著千差万别。纪元1517年,在德国的路德的宗教改革下,分为新教和旧教(天主教)。1641年加尔文教(派)出现。其后,「泛神教」起,「理神论」起,1859年,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进化论」掀起,地学和天文学等科学,日进月步地发达,同时哲学迅速地进展著。1879年英国人罗素创立了分析哲学。西历纪元二年,耶苏.基督诞生,自此以后约二千年前,基督教始立,其间,基督教实受到了水火的洗礼,克服种种万难终至今日。289 基督教的教义,不与时代共变迁,不动的教义是,(一)全智全能的神造天地万物。(二)罪的起源,是因为亚当背叛神的命令。(三)基督是神子,为了背负人类的罪消失於十字架上。(四)基督复活了。(五)信者得永远的生命。(六)信者死后复活入天国。(七)批判之,彼宗教是:(1)不知万物的不生不灭,(2)不知三世因果。(3)不知迷悟染净的因缘。(4)不知色即是空的真理。(5)不知佛性。(6)人无法成神,其他。290. 圣人曰:「信乐彰於愿力,妙果显於安养」。不焦虑要获得信心,寄存在「愿力银行」,亦安心、也确实、也容易,能快速地显妙果。因为要把信心往我的心中放所以行不通。这样那样地谈理论不行。因为要救我所以我获救。因为不死於罪,所以无法活於本愿。学者落於学问的沼泽,同行则是为了想「知道了往生」而劳心劳力。找到良师,哪个皆被救。291. 俗话说:「卖鞋子的没穿鞋」,开饼店的孩子不喜吃饼,诸如此类,大的寺院成为观光客的游览道场,僧侣沦为赶经忏、做佛事的人、佛具店无佛坛、僧侣无信心、说教师忙於救度人、住持,没有时间读圣教。这样的话佛法无法弘开来。僧俗共决心吾身救一人,像在非洲的正中央盖一座寺院一样,自信教人信地奋起勇猛心,为佛法,弘宣佛法。佛教徒的人数,虽然年年増加,真的佛教没有岁岁式微吗?292. 亲鸾圣人的态度,是「至心信乐忘己,归无行不成的愿海」、「以己行兼为化他之要术」、「一息不追,千载永逝」。「忘己」者,不是説舍罪恶感,是於本愿力之前「善恶二字皆不识」,是「念佛为行者,非行非善也」的意思。忘己的宗教,唯独净土真宗。「无行不成的愿海」者,指「南无阿弥陀佛是信心呀」。「以己行…」,指「啊!真感恩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的原样是无上的说法的意思。「一息不追…」是指「死的话听不到佛法喔。」光海 庄 严 伦理和宗教(15)宗教,有宗教的领域。伦理学,不被絶对权威者(神或佛)干涉,依人独自的智能轮自由意志,自由地检讨人的善恶和其结果。佛教是由佛说提唱的宗教,佛陀,说人性中有「佛性」,断定不论什么样的人也有可能成佛,又佛教伦理说各自所有的佛性光明。虽然是佛,丝毫也不干涉人的苦乐、业报的真理。一般的伦理学,和佛教伦理的相违点在何处呢?佛教,不论是什么教法,皆说「转迷开悟」之道。换言之,佛教说「迷悟染净的因缘」。其他的一切宗教也好、伦理也好,皆不说此。一神教、多神教、泛神教,皆不说之。唯有佛教说之。不知「迷悟染(恶)净(善)的因缘」者,不能说是佛教徒。伦理学,仅於现世说人间善恶的因缘。孔子的儒教等,即是此类。基督教(一神教)和日本的神道(多神教),说现世和未来(死后),又说「天国」和「高天原」。佛教说「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的三世。又说「迷」和「悟」的正确的因缘。佛教的伦理,於律宗极详细深奥。於禅的伦理,是絶对、最高。第六祖慧能,对同门的神秀说到悟之道,唯一条,那是「不思善.不思恶」。这不是指「息恶修善」之相对的伦理观,是「不思善、不思恶」故,是教超越善恶、絶对界的真智(悟)者。只有相对的认识、相对思惟的人世界有「善恶」、有「有无」、有「苦乐」、有「取舍」、有「一多」、有「选择」、有「长短」、有「生死」、有「佛凡」、有「迷悟」、有「男女」、有「生老病死」。大自然的絶对界没有那样的差别,只有一味平等的大自然。大自然界,是相对的原样絶对,絶对的原样相对。此谓「絶对矛盾的自己同一」宇宙万物是如斯者。不应说是神造。《般若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是穿天地万物的真相的圣语。神的创造说真呢?《般若心经》的圣语真呢?学者应须仔细地检讨。於净土真宗,宗教(真实的信心)称为「真谛门」,伦理的方面谓「俗谛门」,标榜「真俗二谛」为其宗教教育的根干,但从净土真宗本来的真意义说的话,教真俗二谛不是本来的目的,教「真谛门」(真实的信心)是本来的目的。得《大无量寿经》的真髓(信心)的话,世间道德(俗谛门)自然能被实践。即「真谛」是主,是根本。俗谛(伦理的方面)是从,是末。社会的见的话,是「真俗相资」的宗教,亦是二尊的教意。从本来的真意义说的话,「真俗」不是二谛,应説是一谛。最近,若问真宗是教什么的宗教呢?有人说教「坚强、正确地生活」的是真宗,那不是真宗的本义。真宗的主眼点,不论怎么说皆在彻底「真谛门」(真实的信心)。就第六祖慧能「不思善.不思恶」之大乘佛教的「絶对善」(最高善),欧美的伦理学者恐怕也无法理解吧。想见大乘佛教的伦理观的话,一边立於《维摩经义疏》的「无我、无造(造善恶者)、无受者(受善恶行为者)」之般若「空」(真谛)的立场,同时若没立於俗谛「有」的立场好好吟味「善恶诸业亦不亡」之语的话,无法知道大乘佛教的伦理观。依《胜鬘经义疏》看,有:「如是,如来法身(即宇宙万物的絶对真理ー法性法身)不离烦恼藏(无明烦恼.恶的根源),名如来藏(在众生的心中,即万物的絶对真理,隐的法身谓如来藏。众生心中的佛性,又指真如)。」在一神教,讲神造万物故,不得不说善恶的根源也在神。「善的根源」,大致可以说明,但是恶的根源,无法说明。在大乘佛教,立於般若「空」的立场(真谛),否定善恶的实在,同时立於「有」(俗谛)的立场,肯定善恶.业报,之谓「真空妙有」。「真空妙有」,是法界(大自然)的真理。在「真空」的立场说时,万物有的原样是「空」,之谓「色(万物)即是空」。在妙有的立场说时,谓「空即是色」。佛教伦理,若不知「真空妙有」的哲理的话,无法说之。在《法华经》的立场说伦理时,不得不举天台宗的宗教及哲学。《法华经》的真髓,是谓「诸法实相」(方便品的哲学,万物不生不灭)、「一念三千」(一片的意识具三千世界)、「一心三观」(於一心中见万物的空.假.中的真理)、「三谛圆融」(万物是空、是假(现象)、亦是「中道」)的真理。是以「般若」的空思想为根干的思想。又,语大乘佛教的伦理时,不可漏掉的点是,於《维摩经》、《胜鬘经》及《法华经》的「佛陀观」。看「西洋哲学」和「宗教」时,解说「神者为何」的问题的话,其伦理思想亦跟著了解一样,於大乘佛教,解「佛者为何」的问题的话,其伦理思想亦跟著明白。神和佛最大的不同点是,「神」是全智全能,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是支配者。「佛」是悟天地万物的「不生不灭」的人,亦知「业道自然」,救济众生令成佛。因此,大乘佛教的伦理观,是与法界自然的普遍的真理合一的伦理观。法 雷 通 信 (一)瑞 默读者的大家、会员的大家,近来无恙否?世界性的天气异常,特别是日本列岛於持续不断的暖冬,在不知寒中一、二月已度过,不知不觉已迈进三月了。再不久春天的脚步将来,山岭原野将会换上春装吧。在此送上法雷27日。前些日子发刊的瑞劒老师的大著《死的解决》,在出刊后受到非常好的风评,虽然直至今日依然有人来请书,不过,很遗憾的是已经絶版了。这次应大家的要求,改版将字体放大,并加上假名的注音。接著将出版的《死的解决》(第二卷),亦准之大小出版,原稿已交付文昌堂书店,与第一卷目前正在排版中。敬请期待、支援。法 雷 通 信(二)瑞 觉净土真宗的殊胜,在不是拿教条(或戒律)强迫人要如何如何做,没有怎么做会怎么样等等,是把慈亲的悲心传达给人,完全是让有心求出离的人,「自动自发」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想出离生死吗?若是不想出离的人,尽管可放逸地去看电视、去玩电脑,去堕落去;有心求想出离的人,自然会自动地去顶戴拜抄圣教,这就是「法尔自然」,没有一点勉强。被自动自发的力量很大,而且持久。因为是为佛法而佛法,想清楚自己要不要再轮廻?要不要再生死苦海中流转?那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阿弥陀佛一心想救我们,怎么救都有说,就是没开条件说汝要怎么怎么样我才要救汝,是无条件地救度,所以人才会如此赖皮、如此自甘堕落…。善知识.善同朋很重要,当我们随著无始以来的习气走时,善知识.善同朋会拉我们一把。请问汝身边有善知识、有善同朋吗?有的话,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因为持有善法友故。无的话,是世间最贫苦可愍的人,因为走错路都没有善友可告知。源信和尚的母亲的话:「…为一夕之名利所缚,实是愚中之愚,为同样迷执於梦世中者所赞誉,名声周知,有何用乎?…」没有遇到宇宙的真理的话,即使在娑婆名利双收,人依然无法得到生命的满足。人不论有名气与否,心中若无慈亲,若无佛法的光明,都是很脆弱的存在,遇到人生的逆境,皆是不堪一撃。愿同朋们珍惜所听闻到的呼唤声,得到难得的人身,若与佛法擦身而过的话,有什么比这更可怜的呢?人没有遇到宇宙无上之宝的话,再如何有名气,再如何名利双收,都是「贫苦众生」也。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62.html 法雷音 027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62.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6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62.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二○一二年三月法雷音第 (27号)卷 头 言信心之德则是名号之德,是誓愿力所使然。总序之文曰:「难信金刚信乐除疑获证真理也」。《文类聚钞》曰:「万行圆备嘉号(南无阿弥陀佛),消障除疑。」彼此对照可得其意。然很多的闻法者,听到只要获得信心的话就能往生,就急著想早点获得信心,於是不知不觉宿著自力运想的计
法雷音 027

法雷音 027

二○一二年三月法雷音第 (27号)
卷 头 言
信心之德则是名号之德,是誓愿力所使然。
总序之文曰:
「难信金刚信乐除疑获证真理也」。
《文类聚钞》曰:
「万行圆备嘉号(南无阿弥陀佛),消障除疑。」
彼此对照可得其意。然很多的闻法者,听到只要获得信心的话就能往生,就急著想早点获得信心,於是不
知不觉宿著自力运想的计度。
当流与其想得信心,不如闻名号的由来,那是信心。此谓「闻即信」。
闻的原样恭敬心涌起,不是在心中思虑计度。
九十四岁瑞劒
信心铭(27)
所谓「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名号如何闻呢?用耳朶闻,不用心闻的话,不能说是闻了。愿生心没有,
即使听闻了,那也是吹原野的风,闻亦未闻。闻名号,要用必堕无间之耳闻。
自己是无法想「必堕无间」的,要如何才能那样想呢?因为不知因果故,因为以为不会死故。
名号听闻再听闻,也还听不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想听闻求往生、信了求往生、称念了求往生之
自力的心故,用自力是捉不到他力的。
名号如何听闻呢?「不知道」、「不懂」。「不知道、不懂」的话,不行哟。
名号如何听闻呢?被南无阿弥陀佛搓圆的人的话,会这样答吧:「听闻了也不能说,听见了也不能讲,没
听闻也不能说,没听见也不能说,一切慈亲最知道。」
说汝「听到名号」、「听见名号」,那是「闻心」。「闻心」残余的话不行。
「闻心」,指什么呢?指我听到了、我认为,想「这样行了」的自力心,谓「闻心」。
闻名号,是指「闻佛愿的生起本末,无疑心曰闻。」
那是开山圣人的话,无丝毫的错误。有时问是谁闻「佛愿的生起本末」呢?「是我」。「我」出头时,是真是假不知道。
不想「无法听闻的事被听闻了」吗?
所谓「闻名号」,是指遇到万劫亦难闻的南无阿弥陀佛,谓闻名号。被遇闻名号,和遇如来是一样
的。
圣者做观经的修行,於生时能观极乐庄严,观佛身。依「见佛身者见佛心」,能往生,但是我等凡愚,「闻其名号」地被遇名号往生的。在此意思上,「观」和「闻」一样。
被自利利他圆满的正觉的南无阿弥陀佛包著,「啊!啊!」地惊名号,「啊!啊!」地成为赞叹名号之
身,是为「闻名号」。知道文字的讲释的不是「闻」。
闻名号,是指闻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在地狱中遇到佛那样的心情,忘己,遇南无阿弥陀佛之如来,
谓「闻名号」。
从「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之大安心诞生。此大安心谓「信心欢喜」。
信心欢喜的大安心、大庆喜心,赞叹如来、赞叹名号。其赞叹之声是念佛。「想称念往生」的是自力。
为往生极乐,认为称念佛是必要的条件的是「称名正因」之邪义。
圣人於《文类聚钞》说:「称名即忆念,忆念即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被南无阿弥陀佛搓圆,
被成赞叹南无阿弥陀佛之身者,此圣句能自然地顶戴。
说教听闻再听闻,虽是明白了,但是却没有欢喜,无法安心,这样的人很多,要怎么办呢?那是因为忘记
名号、忘记如来、不知是如来方面成就众生的往生故。不知往生是依正觉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故。既不是依自己的「安心」被救的,也不是依自己的「欢喜」被救的。那样的人是不知「法体成就」、「二利圆满的正觉」的人。
随想
九十四岁瑞劒
○ 罪恶感,有深有浅。机的深信这样深的罪恶感,其他宗教是絶对看不到的。新约圣书说「心净者幸也,其人能见神。」凡夫的心即使磨百亿万年,「爱憎」和「我执」无法舍。「我执」和「爱憎」不舍的话心不能说是「净」了。今日的凡夫即使千亿万年修行戒、定、慧三学、做六波罗蜜的修行,心无法变净。因此说「心净者幸也」等话,好像有这样的人的说法,只能说那是非常肤浅的罪恶感。和机的深信的罪恶感有千万里的距离。
○ 亲鸾圣人说:「地狱是一定的去处。」
善导大师说:「无有出离之缘。」这是落切之相。没有落切到此处的话不是信心。
○ 落切的是信心。追著信心这影子的话,不论到何时也无法追到影子。
早点落切,彻底的落切最好。「落切的话浮时也莲之花」即使闻法,想要早点获得信心的心充斥故,即使听闻三十年、五十年,机的深信无法出来。机的深信没有的话,法的深信也没有,即本愿很可贵也没有。机的深信也没有,法的深信也没有的话,不得不说信心皆无。这样子,迷迷糊糊地过日子的人很可怜。
○ 所谓机的深信,几亿万年做自力的修行,成「无有出离之缘」的是机的深信。在御安心上,「我为善」地著眼於自己的善的话,离机的深信尚千万里。「思我为善的心」,在圣道门讲的话,是皆恶。连这点都不知的人机的深信不可能。必须要更深刻地反省自己才行。
○ 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说:「善恶二字皆不识也」,是说的凡夫的善皆是恶呀。
○ 信巻曰:「然从无始以来,一切群生海,流转无明海,沈迷诸有轮(迷的世界),系缚众苦轮,无清净信乐,法尔(元本)无真实信乐。是以无上功德(如来的功德),难叵值遇,最胜净信,难叵获得。一切凡小(凡夫),一切时中,贪爱之心常能汚善心,瞋憎之心常能烧法财。急作急修如炙头燃,众名杂毒杂修之善,亦名虚假谄伪之行,不名真实业也。此虚假杂毒之善,欲生无量光明土,此必不可也。」
此相,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地从心底顶戴的谓之机的深信(以上是信乐释)。至心释、欲生释,亦同。世界中的宗教,如此这般讲真实,如此这般深的罪恶感者,其他无法看到。
○ 在广岛地区,每天可以看到来寺院闻法的人,得到机的深信的人,很少。得到机的深信的人,必是得到法的深信的人。
○ 伟大的人出光明吗,不然。机的深信的人,不论从哪里看,光明皆普照著。机的深信是佛心故。
○ 机的深信没有的人,不是卑下就是憍慢。既不卑下,也不憍慢的人,有深度很好。信神的人,不像真宗的信者般有内涵。真实的信者,真实的学者,持有伟大的人格。被其大人格打动的是信心。信心获得之道,被大人格打动以外别无道。
○ 人类虽然说是凡夫凡夫,是持有人格者。救有人格者必须得是大人格者才行。讲修行修行,净是修行著的人,自己的心底总有著什么不足感。自力的修行不行说的是此处。
○ 教.行.证三者中,自力的教.行.证有的时代叫做正法,教.行有的时代叫像法,视末法只有教,无行证的是传教大师和亲鸾圣人。在禅宗,出现了道元禅师之伟大的禅师,那不是像我们一样是凡夫,是佛的再来吧。
正 信 偈 的 真 髓(10)
「正信偈」和、「和赞」、《教行信证》,同样是「五愿开示的法门」。
全部揭载七高僧的教义,结语「往生」是「唯信正因」哟的御圣教。
通过七高僧,「唯信正因」一贯而同一。这是不可动的铁则。然,值述「下四祖」的教义时,上三祖表「正定之因唯信心」,下四祖表「极重恶人唯称佛」。若以为七祖各自信心不同的话,那是非常大的错误。大经法门的「信心正因」和观经法门的「念佛往生」不是根本的不同,依《教行信证》研究的话,双方是一致的。此研究是「宗学」(真宗学)。
是如何地一致呢?圣道门皆摄於「定善」(禅定、坐禅)和「散善」(道德和戒律)。这来到净土门,於《观经》,始於「定散行」,终於「念佛」。
「念佛」更进一步,来到《大经》,为「信心正因」,如来的本愿始满足。
是「本愿一乘」的自然展开。即从《大经》之本垂《观经》之末,末之《观经》归本之《大经》是自然。善导大师原本即知道此,应时势暂依《观经》立宗教,其根本精神是在《大经》。
善导大师曰:「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本愿业力,增上缘(往生的强大力量,本愿力)。」识破善导大师的根本精神,立宗教的是,亲鸾圣人的大经法门即「教行信证」的宗教。教行信证的宗教,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信一念)。
如上述的次第故,「正信偈」的源信和尚段,说「极重恶人唯称佛」,讲「极重恶人」,谁都会在口头上说,但是一见到妙好人传,就想像那个人一样。那不行。成了妙好人又如何?「极重恶人」,不是像妙好人那样美好。妙好人传就像药一样,许多人由於它而中毒。此处有「唯称佛」,源信和尚的真精神是信心正因。此事在下面「正信偈」之文可知。
我亦在彼摄取中烦恼眼不见障虽大悲无倦常照我《观经》有「隐显」。「隐」之义者,文字里含的真精神谓「隐」,表面文字的意思谓「显」。今之正信偈之句,是据《往生要集》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亦在彼摄取中,烦恼障眼虽不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之文,依「隐」义,圣人引用下半文,以「信心正因」的信念,这般清楚地说出源信和尚的御信心。
「大悲」深故,「无倦常照我」。「常照我」故,「摄取不舍」,又「光明遍照」故,「摄取不舍」。
「光明遍照」者是什么意思呢?「总序」之文曰:「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大智的太阳)。」从法说的话,有「无碍光明」故,「无明暗」被破。
与此同样,「光明遍照」故「常照我」,亦是「摄取不舍」。又,有「若不生者」之誓故有「信乐时至自开发」。光是认为「顶戴信心的话获摄取不舍的利益」是不行的。因老是执著「…的话」,所以才无法得决定心。忘己,仰「若不生者」之誓愿;忘己,「光明遍照」,仰、仰、仰切「无碍光明」,被确固不拔的本愿的呼唤声完全卷起,那就是「真实的信乐」(真实的信心),是「摄取不舍」。「忘己」者,是
指想也好、知道也好,无论如何也无法往生之落切的彻底处。
一落切,「大悲无倦常照我」一样事足矣。「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一样事足矣。「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一样事足矣。此谓「信心欢喜」,谓「庆喜金刚的信心」,谓「一念庆喜人」。可和天亲菩萨的「一心归命」合并思考。「极重恶人唯称佛」的真精神,是「我亦在彼摄取中」。「行卷」曰:
「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
如来有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故,极重恶人才获救的。「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一句,治万劫渴。
教行 信 证 拜 读 记(21)
285. 真宗,讲「恶人正机」,说恶人是救济的对象,以此为口实,越发不关心伦理道德的人很多。
讲「知造大罪,小罪亦莫犯」的是佛教的教训。
立於信心的极意「机的深信」的立场时,「思.不思皆妄念,造.不造皆罪体也」之自觉会被给与。依
此,最好知真宗是「超伦理的宗教」之旨。
「知造大罪,小罪亦莫犯」指的是,从信心上看做人要谨慎。随心所欲的放纵恶意恶行的话,被世人排
斥,好不容易的佛法无法弘传。为佛法学佛法,为佛法不得不慎身。
286. 仰切本愿名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人,就往生,是「恶亦不恐」(叹异钞),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畏恶,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必须谨慎地过日子才行。扬言「做恶也没有关系」的是,谓「恶无碍」的异安心,那样的人无法往生。从以前唱导「异安心」之徒辈,不论任何时代、不论哪里,也都会成群的出现。有学者数过「异安心」的数目,据之,大概分有一百二十种类。
287. 无信心的人叫做「无安心」,信心陷入邪道的叫做「异安心」。到寺院已听闻佛法二十年、三十年了还没有顶戴到信心的人叫做「未安心」。
宗教虽多,如净土真宗,深深往下掘,细细地检讨,高高地著眼,深刻地反省,彻见吾机是「无有出离之缘」的宗教,是其他宗教所无法看到的。
基督教,首先是文化人信奉的大宗教之一,比较基督教的「信仰」和真宗的「信心」的话,会发现基督教的「信仰」依人而有不同、祈祷的种类有种种不同、罪的自觉尚很肤浅、其救济论(赎罪论)违反因果的道理等。其他宗教亦如此推之可知。
288. 基督教,有「教会史」、「宗教哲学史」,讲到基督教的教义派别之多,其数惊人。光是在美国,分派就有五百以上。自力的宗教,人类的机类千差万别故,因此教义的派别也跟著千差万别。纪元1517年,在德国的路德的宗教改革下,分为新教和旧教(天主教)。
1641年加尔文教(派)出现。其后,「泛神教」起,「理神论」起,1859年,达尔文著作《物种起
源》,「进化论」掀起,地学和天文学等科学,日进月步地发达,同时哲学迅速地进展著。
1879年英国人罗素创立了分析哲学。西历纪元二年,耶苏.基督诞生,自此以后约二千年前,基督教始立,其间,基督教实受到了水火的洗礼,克服种种万难终至今日。
289 基督教的教义,不与时代共变迁,不动的教义是,
(一)全智全能的神造天地万物。
(二)罪的起源,是因为亚当背叛神的命令。
(三)基督是神子,为了背负人类的罪消失於十字架上。
(四)基督复活了。
(五)信者得永远的生命。
(六)信者死后复活入天国。
(七)批判之,彼宗教是:
(1)不知万物的不生不灭,(2)不知三世因果。(3)不知迷悟染净的因缘。(4)不知色即是空的真理。(5)不知佛性。(6)人无法成神,其他。
290. 圣人曰:「信乐彰於愿力,妙果显於安养」。不焦虑要获得信心,寄存在「愿力银行」,亦安心、也确实、也容易,能快速地显妙果。因为要把信心往我的心中放所以行不通。这样那样地谈理论不行。因为要救我所以我获救。因为不死於罪,所以无法活於本愿。学者落於学问的沼泽,同行则是为了想「知道了往生」而劳心劳力。找到良师,哪个皆被救。
291. 俗话说:「卖鞋子的没穿鞋」,开饼店的孩子不喜吃饼,诸如此类,大的寺院成为观光客的游览道场,僧侣沦为赶经忏、做佛事的人、佛具店无佛坛、僧侣无信心、说教师忙於救度人、住持,没有时间读圣教。这样的话佛法无法弘开来。僧俗共决心吾身救一人,像在非洲的正中央盖一座寺院一样,自信教人信地奋起勇猛心,为佛法,弘宣佛法。佛教徒的人数,虽然年年増加,真的佛教没有岁岁式微吗?
292. 亲鸾圣人的态度,是「至心信乐忘己,归无行不成的愿海」、「以己行兼为化他之要术」、「一息不追,千载永逝」。「忘己」者,不是説舍罪恶感,是於本愿力之前「善恶二字皆不识」,是「念佛为行者,非行非善也」的意思。忘己的宗教,唯独净土真宗。「无行不成的愿海」者,指「南无阿弥陀佛是信心呀」。「以己行…」,指「啊!真感恩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的原样是无上的说法的意思。「一息不追…」是指「死的话听不到佛法喔。」
光海 庄 严 伦理和宗教(15)
宗教,有宗教的领域。伦理学,不被絶对权威者(神或佛)干涉,依人独自的智能轮自由意志,自由地检讨人的善恶和其结果。佛教是由佛说提唱的宗教,佛陀,说人性中有「佛性」,断定不论什么样的人也有可能成佛,又佛教伦理说各自所有的佛性光明。虽然是佛,丝毫也不干涉人的苦乐、业报的真理。
一般的伦理学,和佛教伦理的相违点在何处呢?佛教,不论是什么教法,皆说「转迷开悟」之道。换言之,佛教说「迷悟染净的因缘」。其他的一切宗教也好、伦理也好,皆不说此。一神教、多神教、泛神教,皆不说之。唯有佛教说之。不知「迷悟染(恶)净(善)的因缘」者,不能说是佛教徒。
伦理学,仅於现世说人间善恶的因缘。孔子的儒教等,即是此类。基督教(一神教)和日本的神道(多神教),说现世和未来(死后),又说「天国」和「高天原」。佛教说「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的三世。又说「迷」和「悟」的正确的因缘。佛教的伦理,於律宗极详细深奥。
於禅的伦理,是絶对、最高。第六祖慧能,对同门的神秀说到悟之道,唯一条,那是「不思善.不思恶」。
这不是指「息恶修善」之相对的伦理观,是「不思善、不思恶」故,是教超越善恶、絶对界的真智(悟)者。只有相对的认识、相对思惟的人世界有「善恶」、有「有无」、有「苦乐」、有「取舍」、有「一多」、有「选择」、有「长短」、有「生死」、有「佛凡」、有「迷悟」、有「男女」、有「生老病死」。大自然的絶对界没有那样的差别,只有一味平等的大自然。
大自然界,是相对的原样絶对,絶对的原样相对。此谓「絶对矛盾的自己同一」宇宙万物是如斯者。不应
说是神造。《般若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是穿天地万物的真相的圣语。神的创造说真呢?《般若心经》的圣语真呢?学者应须仔细地检讨。
於净土真宗,宗教(真实的信心)称为「真谛门」,伦理的方面谓「俗谛门」,标榜「真俗二谛」为其宗教教育的根干,但从净土真宗本来的真意义说的话,教真俗二谛不是本来的目的,教「真谛门」(真实的信心)是本来的目的。得《大无量寿经》的真髓(信心)的话,世间道德(俗谛门)自然能被实践。即「真谛」是主,是根本。
俗谛(伦理的方面)是从,是末。社会的见的话,是「真俗相资」的宗教,亦是二尊的教意。
从本来的真意义说的话,「真俗」不是二谛,应説是一谛。最近,若问真宗是教什么的宗教呢?有人说教
「坚强、正确地生活」的是真宗,那不是真宗的本义。真宗的主眼点,不论怎么说皆在彻底「真谛门」(真实的信心)。
就第六祖慧能「不思善.不思恶」之大乘佛教的「絶对善」(最高善),欧美的伦理学者恐怕也无法理解吧。
想见大乘佛教的伦理观的话,一边立於《维摩经义疏》的「无我、无造(造善恶者)、无受者(受善恶行为者)」之般若「空」(真谛)的立场,同时若没立於俗谛「有」的立场好好吟味「善恶诸业亦不亡」之语的话,无法知道大乘佛教的伦理观。依《胜鬘经义疏》看,有:「如是,如来法身(即宇宙万物的絶对真理ー法性法身)不离烦恼藏(无明烦恼.恶的根源),名如来藏(在众生的心中,即万物的絶对真理,隐的法身谓如来藏。
众生心中的佛性,又指真如)。」在一神教,讲神造万物故,不得不说善恶的根源也在神。「善的根
源」,大致可以说明,但是恶的根源,无法说明。在大乘佛教,立於般若「空」的立场(真谛),否定善恶的实在,同时立於「有」(俗谛)的立场,肯定善恶.业报,之谓「真空妙有」。「真空妙有」,是法界(大自然)的真理。在「真空」的立场说时,万物有的原样是「空」,之谓「色(万物)即是空」。在
妙有的立场说时,谓「空即是色」。
佛教伦理,若不知「真空妙有」的哲理的话,无法说之。
在《法华经》的立场说伦理时,不得不举天台宗的宗教及哲学。《法华经》的真髓,是谓「诸法实相」(方便品的哲学,万物不生不灭)、「一念三千」(一片的意识具三千世界)、「一心三观」(於一心中见万物的空.假.中的真理)、「三谛圆融」(万物是空、是假(现象)、亦是「中道」)的真理。是以「般若」的空思想为根干的思想。
又,语大乘佛教的伦理时,不可漏掉的点是,於《维摩经》、《胜鬘经》及《法华经》的「佛陀观」。看「西洋哲学」和「宗教」时,解说「神者为何」的问题的话,其伦理思想亦跟著了解一样,於大乘佛教,解「佛者为何」的问题的话,其伦理思想亦跟著明白。
神和佛最大的不同点是,「神」是全智全能,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是支配者。「佛」是悟天地万物的「不生不灭」的人,亦知「业道自然」,救济众生令成佛。因此,大乘佛教的伦理观,是与法界自然的普遍的真理合一的伦理观。
法 雷 通 信 (一)
瑞 默
读者的大家、会员的大家,近来无恙否?世界性的天气异常,特别是日本列岛於持续不断的暖冬,在不知寒中一、二月已度过,不知不觉已迈进三月了。再不久春天的脚步将来,山岭原野将会换上春装吧。在此送上法雷27日。
前些日子发刊的瑞劒老师的大著《死的解决》,在出刊后受到非常好的风评,虽然直至今日依然有人来
请书,不过,很遗憾的是已经絶版了。这次应大家的要求,改版将字体放大,并加上假名的注音。接著将出版的《死的解决》(第二卷),亦准之大小出版,原稿已交付文昌堂书店,与第一卷目前正在排版中。敬请期待、支援。
法 雷 通 信(二)
瑞 觉
净土真宗的殊胜,在不是拿教条(或戒律)强迫人要如何如何做,没有怎么做会怎么样等等,是把慈亲的悲心传达给人,完全是让有心求出离的人,「自动自发」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想出离生死吗?若是不想出离的人,尽管可放逸地去看电视、去玩电脑,去堕落去;有心求想出离的
人,自然会自动地去顶戴拜抄圣教,这就是「法尔自然」,没有一点勉强。
被自动自发的力量很大,而且持久。因为是为佛法而佛法,想清楚自己要不要再轮廻?要不要再生死苦
海中流转?那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阿弥陀佛一心想救我们,怎么救都有说,就是没开条件说汝要怎么怎么样我才要救汝,是无条件地救度,
所以人才会如此赖皮、如此自甘堕落…。
善知识.善同朋很重要,当我们随著无始以来的习气走时,善知识.善同朋会拉我们一把。请问汝身边有
善知识、有善同朋吗?有的话,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因为持有善法友故。
无的话,是世间最贫苦可愍的人,因为走错路都没有善友可告知。
源信和尚的母亲的话:
「…为一夕之名利所缚,实是愚中之愚,为同样迷执於梦世中者所赞誉,名声周知,有何用乎?…」
没有遇到宇宙的真理的话,即使在娑婆名利双收,人依然无法得到生命的满足。人不论有名气与否,心中
若无慈亲,若无佛法的光明,都是很脆弱的存在,遇到人生的逆境,皆是不堪一撃。
愿同朋们珍惜所听闻到的呼唤声,得到难得的人身,若与佛法擦身而过的话,有什么比这更可怜的呢?
人没有遇到宇宙无上之宝的话,再如何有名气,再如何名利双收,都是「贫苦众生」也。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