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113
http://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 头 言凡夫这样、那样地想要出离生死、入涅盘觉城的心态,就如猫狗想要当人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所谓「难如登天」即是指的此意。人再怎么想,怎么作学问,怎么认为自己已经信佛,不论人如何努力,不可能的事还是不可能。於兹佛开「佛凡不二」的觉证,大悲无倦地发下超世本愿,宣説:「南无阿弥陀佛无条件地救度汝哦!」这呼唤声中,早已孕育著大信心、往生。在如来的腹中宿育著。因为如此不思议故,所以我们唯有顶戴不思议是不思议而已。「信愿彰於愿力,妙果显於安养」(化卷)。信 心 铭11◆ 佛非常尊贵、慈悲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曰:「第一佛是无上法王,菩萨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念佛也。第二有诸菩萨自云:我从旷劫以来得蒙世尊长养我等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禅定・智慧,无量行愿,由佛得成。为报恩故常愿近佛,亦如大臣蒙王恩宠常念其主。第三有诸菩萨复作是言:我於因地遇恶知识,诽谤般若,堕於恶道,经无量劫,虽修余行,未能得出。后於一时依善知识边,教我行念佛三昧。其时即能并遣诸障方得解脱。有斯大益故愿不离佛。」即使花一百年讨论获信心了、未获得信心、捉住了、放掉了等等亦无任何助益。没有感到佛很尊贵的话,即非真实者。◆ 化为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化为南无阿弥陀佛出现此世间。闻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即是遇阿弥陀佛。遇阿弥陀佛一看的话,没有必要论佛摄不摄取我。遇南无阿弥陀佛,没有需要烦恼能不能往生。◆ 阿弥陀如来是无上功德田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思:啊呀!真可贵,自忆念的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修行才往生的。是因为阿弥陀如来是无上功德田所以才能往生的。南无阿弥陀佛为无上功德的名号故,真实信心生起而往生的。◆ 极大慈悲母阿弥陀佛以慈眼视衆生如一子,我们是阿弥陀佛的孩子。若阿弥陀佛説汝不是我的孩子的话,絶对无有获救之缘。但是因为佛説汝是我的独子故,所以能往生净土。阿弥陀佛是「极大慈悲母」。◆ 极难值遇者一度听闻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比优昙华还稀有。从忽视佛、看释迦佛与亲鸾圣人和我们同样是人类,什么都是先讲自己的见解而错过往生。往生,理论是大禁忌。唯有佛好尊贵,顶戴佛法不思议而往生。除庆喜逢遇万劫亦难值遇的佛法、听闻亿劫亦难闻的南无阿弥陀佛外,无有信心之相。◆ 圆融万德尊阿弥陀佛称为圆融万德尊,集三世诸佛的智慧、慈悲与功德於一身。是诸佛中的本师、法王。◆ 人是大呆瓜人哪都是一副聪明的脸,但是不知、不信释迦如来是佛。而且一点也不信知丝毫不爽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业道自然。从这些看的话,不得不説人是呆瓜、大呆瓜。此外,人被无明、欲望、怒气翻弄,从早到晩净在造罪。这样的话,无论怎么辧,不论善人恶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是地狱行。唯有阿弥陀如来大悲无倦,以狮子奋迅之势,自我的背后扑上我。这就是愿力不思议。随 想1○ 恩师桂利劒老师光顔巍巍,用那玲珑的声音説:「窃以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时恩师四十八歳,瑞劒三十八歳。刻骨铭心。○ 父亲久太郎往生后一个月出现我的梦裏,告诉我説:   「啊!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无碍光明   破无明暗惠日。就是这裏哦,就是这裏哦。」   然后就消失不见了。不思议呀。○ 次年的正月二号,桂老师在元旦后做的第一个梦裏,梦到久太郎讲话,讲到一半时,久太郎突然浮到半     空中去,变成观世音菩萨…就那样地消失了。桂老师特地写信告诉我此事,这也是不思议的事。○ 向一千万人的说法,不如教育一个信者,比较契合报谢佛恩吧?一生中的三十年裏,要教育出一个信       者,是至难之事。○ 说法中无说法,世间的对话中有无上的说法。没有因缘的人,无法汲取到这一点。○ 无「人」(指获信的人),信难得。有信者的话,即使光看脸,也要去看。○ 不论到哪裏,讲的头头是道的人很多,但是真实的信者很少。○ 讲解佛经的人很多,但是讲信的吟味的人很少。行步大道之姿是信的吟味。○ 利劒老师的亲哥哥桂宗谦老师是山口县第一的汉学的权威老师,每天早上都会四点起床读易经。宗谦老     师在大殿的「内阵」(供奉本尊的地方)读经的画面比说法千日还更有说服力。○ 信心的秘诀,在看信者的脸。○ 年轻的时候有闻佛法的话,四十年后就派上用场了。○ 听闻已经几十年,若碰到现在死的话,很多人都说,还无法安心。虽然不是被自己的安心救助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掉到地狱以后,才流著血泪懊悔说,早知如此,在娑婆的时候就去听闻佛法了!这样说时,已经太迟了。○ 跟人家一样地听闻的话,跟人家一样地堕地狱(只是模仿别人闻法是不行的哦)。○ 佛法,必须用地狱必定的耳朵去听!○ 在佛法裏,聪明的人、学者皆是泥凡夫,还愚痴往生。○ 曾去听过大学校长的讲法,然后我请问他:「先不谈学问,请问您死的话,到哪裏去?」但是没有回答。○ 去(世尊的发遣)来(弥陀的招唤)之中忘己哉。○ 佛法,捡了又舍,舍了又捡,到最后,「啊!啊!」地忘我,唯有仰信而已。○ 「拜托」、「拜托」是祈神的信心,祈祷之中无安心。○ 「请相信我」,无论在心裏如何地拜托,不听使唤是吾心。以为信了的心亦会变。○ 计度的云雾被风吹,月光皎皎照大地。○ 即使做了十万首的感动的诗,心无法像诗的内容。○ 笛子、鼓、风琴、钢琴、小提琴,真实的音乐通圣教。○ 「心性元本虽清净,此世无有真实人」,应置此句於心头地学华严、天台的学问。○ 狂言往生不需要学问,不分神与佛(无学问则无法分清神与佛)。○ 若有不明白的话,应请问人,以为懂了是天狗、地狱必定。○ 要闻佛法,就彻彻底底地贯彻地闻,直到能感受佛是尊贵的、法不可思议为止。○ 人皆嗜闻道理、理论,虽如此告知,无人听得进。○ 门徒们应学丑女面具,脸颊(发音与「法」同)高鼻子低(鼻子高即天狗)。○ 听闻,勿记住道理、理论,去接近信心者的人格吧!○ 投胎为猫、狗的话,无法听闻佛法,思之,庆之。○ 不知是谁说人类是万物之长,会说谎的动物只有人。○ 龙树菩萨说:「人若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正定聚)」。不念如来的功德,只是想要获得信心,当然不行。○ 圣人说天亲菩萨的精神曰:「誓愿之尊号南无阿弥陀佛,是为我们的真实功德相」。如来是名号,名号是如来。○ 信心是开於火中的莲花。○ 唯可信高僧们之说,这是信心。○ 狂人不知自己是狂人,愚痴的人不知自己愚痴,凡夫不知道自己是凡夫,真是伤脑筋。○ 浮萍(瑞劒老师自谦之语)呀,随波逐流,有自由。○ 即使是宝贝,埋在沙裏的话,无有价值(若无力用,宝贝即不为宝贝)。○ 佛法,一个教法几十年,思念恩师,缅怀双亲。○ 知识通同行,千遍万遍地,耳朵听惯了。○ 听闻凡夫成佛,吓一跳,又再吓一跳。○ 想往生净土去享福,一想到还相回向也很辛苦时,就不想往生净土了吧。○ 佛法,如来大悲的大活动,往生的话,大悲传普化,愈加忙碌。○ 七月呀法喜(花名)竹叶我喜好法吗回顾看看。不 可 思 议天地万物,不可思议。「不思议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议」(僧肈)。天地万物,不是神造,不是从什么出生,不是从何时开始,不是何时结束,是「空、假、中」的三谛圆融之相,是无始无终。不论人怎么想,学者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因此说不思议。天地万物是不思议,在佛教讲五种不思议。愿 力 无 穷本愿,听到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心」如何呢,则不清楚。好像似懂非懂,心中常常「朦朦胧胧」,莲如上人怜悯此说本愿之意:「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弃」这是本愿之意。这首若懂的话,往生极乐;不懂的话,则不堕地狱不行。依这一句话,很多人获救了。那个人、这个人、那家寺院的坊守亦住温暖的安心而往生了。啊!真可贵。一天拜诵三遍,朝也诵夕也诵,试试看。如此持续一个礼拜、一个月的话,就能明朗吧。 一想起过年 有历史性的寺院的 坊守年四十 尚年轻的年龄。 人正当盛年呀菊之花 花香犹未褪时 无常而得肺病 随无常之风而逝 一想起真可怜。 唉!临终的狼狈相 边流泪边呼天唤地 使目睹者无言以对真可怕呀 「生於寺院嫁到寺院 到三十二岁为止 没有发自内心向如来 双手合过掌 所造的罪业现世即报 化为噩梦来现前 墙壁和天花板来夹攻 依病苦和业苦 思及火之车於有生之年 今天明天会来时真恐怖呀 在铜铁的地狱火苦之前 两个孩子的可爱 此时亦不觉可爱 真正可爱者是这个我恐怖者是那个地狱 请您请您教我往生极乐之道」 双眼垂泪两手合掌 那姿态令人同情 「回想起八年前 听您说过愿力无穷的开示 听了约十五分钟您的开示留於耳畔 从那之后终於知道 如何向佛合掌了 别的话我不需要 只有愿力无穷 请您再开示一次 愿力无穷的内容 救救掉到地狱的我」 这是严肃紧要的关头 沉痛断肠的恳求 被这恳求之言打动 我常常拜访她 在病床边讲愿力。 我同她说「慈亲慈亲如来佛 不需要当外人 看眼前火之车来现 愿力无穷一词中 只见所积的恶业 瞬间化为凉风 莲花听吧吾友法友 佛语不虚妄。祖师是如来的使者 本地是弥陀如来 依如来的派遣来的如来 和赞的一句胜过八万的大藏经哦 依一句即满足万劫之饥渴 亦因闻此一首得满足 请听本愿是 慈亲心大慈悲心的结晶呀 佛智的不思议 佛力连大誓愿力亦是 「等著你哟」「 请直来」大悲的慈亲呼唤著 为我们等待的净土哪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哪需要什么礼物呢听懂知道记得也好 听闻千万场的开示也好 若不知「等待我的慈亲」 此一事实的话 什么意义也没有 等著汝哦 等著汝哦在净土 大悲的慈亲在等著哦 别哀叹罪业重哟 因是等著我的「慈亲」故 即使是心乱如麻 从不舍弃。事到如今来不及了 因病苦无法好好听闻 唯有慈亲 「等著哟」此事不论听与否 依真实中的真实 无有丝毫虚假 被等待真欢喜 往亲乡 大摇大摆地去吧 我虽没有力量 愿力无穷故 罪业无论如何地重 心无论如何地乱 佛智无边故 真的是就这样地 往等著我的净土 手牵手地抱著我 被有力的钢索拉著 容容易易往生的幸福 万劫一次的幸福呀。 绞尽脑汁 热衷於智慧和学问研究 结果依自力的计度 堕落地狱的人们 多如山海的世中 发现「一生造恶値弘誓」 和「等著汝哟的慈亲」 容易往生净土的汝 这幸福是世间无上的幸福哟 南无阿弥陀 用一生今一度知道「等待的慈亲」的妙好人 上上人和分陀利华诸佛菩萨也赞叹 「待」的一字 胜过八万的法藏同时入手 那样的宝哟若知「待」之一字 安心、信心、信仰説 这些都嫌多余了 文字言语皆忘了法理法门教相 什么也不知 却满足满足大悲的慈亲 无穷的愿力功劳显於「待」汝中 佛智无边的所有示於待迎之中哦 唯有感恩呀。 一知等待我的慈亲时 真欢喜南无阿弥陀 这头脑即使多听闻 顶多只是乱糟糟 记再多又如何 成了学者地狱必定 什么也记不得 不想带著罪障就那样地 罪的有无 任慈亲往生到等著我的净土 方是生到人道的价値哦 忘的话 就忘了 即使忘了 有不忘我的慈亲 慈亲在 没问题 如此説我依然是 什么都不知的呆鸟 往待我的慈亲故乡 只有故乡哟 令人想念此外什么也没有 现在的苦今暂受 终於在飘花的净土 与善友携手共乐咦 那月亮好圆哪 云也好 雾也好 皆被愿力之风吹走赤裸裸 啊啦真有趣呀 真欢喜 心中有如天空的明月一轮哉」 一谈再谈愿力无穷书赠吾友 贴於门框上与六字并列示法友 望见又能在佛国相见微笑安详地 念佛的气息不絶。 ○ 莫悲伤不想离别法之友 若思还能在彼国相见(古歌) ○ 露身虽这里那里地消失心是相同的花座哟(法然上人)○ 看著我护著我等著我(瑞劒)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 (五)九十二岁瑞劒119. 题号的「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十字,能顶戴为南无阿弥陀佛最好。贯穿教、行、信、证的是南       无阿弥陀佛。教若深掘一看的话是南无阿弥陀佛,行、信、证也皆是南无阿弥陀佛。     为何能如此説呢?拜见总序説的「敬信教行证」、「专奉斯行,唯崇斯信」则能明白。120. 为何题号是「教行证」(三法门)而本文为「教行信证」(四法门),这是何缘故呢?三法门云         「法体圆成门」,即示救度衆生的安排在如来的手中已完成了。四法门云「机受趣入门」,即示要往       生得依「信心」哟。121. 拜见存觉上人的注释书《六要钞》,就教行信证,説「教」是《大无量寿经》,是我们的所依。         「行」(名号)是衆生所称念,故是「所修」。     「证」是涅盘的极果,是衆生所悟,故是「所得」。122. 若问「南无阿弥陀佛,衆生是闻,还是称念呢?」。要往生,《大经》説:「闻其名号,信心欢         喜,乃至一念」,因此是闻。但是净土宗有人説是称念名号而往生,这説法不对。「信心正因」故,       名号是闻的,但是若不称念的话,名号无法流布十方故,於此点,名号是称念的。又依称念,闻此之       人得获信,不可忘记这点。123. 真宗的同行中亦有不知道信心正因而説称念往生的人,这是不对的。信心是正因,称名不是正因,       是非因。因此《御文章》中讲不称念的话无法往生一处也没有。124. 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的念佛往生,叫做「一行往生门」、「信行通摄门」,亦云「行中摄信」的法       门,是称名念佛和信心一体的教义。     这就叫「观经法门」。此时,名号是信的,亦是称念的。125. 《叹异抄》第二章有「唯念佛被弥陀救助」,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观经法门,可説是善导大师、       法然上人的教义。虽是如此,但不可忘记《叹异抄》有提到「应知以信心为要」,这是信心正因的大       经法门。126. 那要如何顶戴《叹异抄》才好呢?即顶戴全篇皆在讲「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最好。又因为第八章       有「念佛,对行者而言非行非善也」、第三章有「善人尚且往生,何况恶人呢」、总结有「圣人説过       善恶二者我一概不知」,因此拜察其旨在教我们本愿名号的功德力超越善恶。127. 有同朋説以为自己已经顶戴信心了,没想到又没了,然后又没了,又发现吾身无论如何都不行,原       来救度这样无论如何都不行的人的就是本愿。他不知道这是彻底罪恶感的机的深信呢,还是安心安慰       最后的王牌呢?还是只不过是发现无法照自己的心意而説的「救度无论如何都不行的人」而已呢?         《叹异抄》的教法是「弥陀誓愿不思议,必定救度我往生」之法的深信上的恶人正机。128. 存觉上人説教行信证的「行」是「所修」(被修)。怎么修呢是问题。没有信心,只是用口称念佛       真的是修了吗?真的修了是信心。有信心的话即是真修了。因此,南无阿弥陀佛不是称而是信、闻。129. 《叹异抄》曰:「弥陀誓愿不思议,必定救度我往生,如此生信动念想要念佛时,即已获得摄取不       舍的利益」。这不是因为念佛而获得摄取不舍的利益。是依信誓愿不思议的信一念获得摄取不舍的利       益的。这个念佛是「信卷」説的「真实信心必具名号(念佛)」的那种念佛。光海 庄 严伦 理 和 宗 教 (4)自柏拉图到黑格尔为止,所有的西洋哲学及宗教,皆是从「有」出发终於「有」。「有」的世界是「差别」、「相对」及「现象」的世界。「空・无我」的世界是「平等」及「絶对」一味的世界。不知「空・无我」的哲学家所説的絶对,是对相对説的「絶对」故,尚还在相对的范围内。知「真的絶对」之道,只有体验、实证「空・无我」的「禅定」而已。禅宗是依坐禅体认「空・无我」的宗旨,问题是耽於五欲造罪不善的凡夫,果真能悟「空・无我」与否,这是令人置疑的。真宗是立於「真空妙有」的「妙有」而説的宗教。「空・无我」的「空」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空」者,为打破凡夫执着有「我」、有「物」、有「神」、有「灵魂」之迷妄的想法,佛陀为我们开示「诸法皆空」之「空」的真理。一切的罪恶是从「存在观念」(有的观念)起「我爱」、「我慢」、「我执」,是为根本而造一切的罪恶。此故释尊先説「我空」,教不是有个叫「自我」的固定之物存在,这是「我空」的教法。佛陀的教法是,万物存在的原样是「空」,「空」的原样是「有」。自我意识也好、万物也好,所有凡夫叫做有的东西皆依「因缘」,即因缘相聚而暂时呈现一时的现象而已。现象是无常、变化,此云「诸行(万物)无常」。物也好,心也好,凡夫日常见闻觉知的一切皆是现象。现象不过是依因缘而现的相,因此佛陀説「依因缘而现相的万物一切皆空」。此「空」不是相对意思的对「有」讲「无」的意思。也不是对「存在」説「非存在」的意思。万物有的原样不能説永久地有,这就是所谓的「空」。讲「空」,若以为有「空」的存在是不行的。虽讲「空」,因为没有「空」的存在,故「空」又是「空」。不论如何重复地説明,因为是「空」,所以在佛教论「十八空」,最后叫「毕竟空」。出於印度思想的「九十五种、六十二见」的思想,是以「我有」、「物有」为根本思想,因此,释尊於人间説「我空」,於万物垂「法空」的教法。此云「人法二空」。空的43思想,是通大乘、小乘、显教(真言以外的佛教)、密教(真言)、自力教、他力教、教(依经典的佛教)、禅(不得经典的佛教)等诸部的佛教的根本教义。出现於历史的虚无思想(Nihilism),是无佛亦无佛法、无菩萨亦无菩萨教、无因果业亦无地狱极乐、无善亦无恶的思想。又也无君主亦无政府的思想,就叫做虚无思想、或「顽空」、「断无之见」,这是某种外道的思想。在佛教所説的「空」,是为了打破凡夫的「我见」(认为有自我的思想)、「我所见」(认为有自己的所有物的思想)而説「空」的真理。《般若经》所説的「空」云「无所得空」,亦云「不可得」(金刚经),这是讲禅所悟的奥义。「空・无我」的意思相当《金刚经》的「不可得」,是大乘的极意。於印度宣传「空」的思想的学者是龙树、提婆菩萨,及无著、世亲菩萨(三性、三无性之説)。欲深吟味空思想者,可披閲《般若心经》、《金刚经》、《大智度论》、《中观论》等经典。虽然説「空」,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成立。分析何处有「我」而谈「空」的就叫做「析空」,依直觉而知道的「空」就叫做「体空」。在知识哲学上知道的「空」,是诉之理性知道的「空」,就叫「有所得空」,悟「无我」知道的「空」就叫「无所得空」。今日的凡夫能悟得「无所得空」的人恐怕一人也没有。可知「空」有多难。要言之,大乘佛教「空」的思想,超断、脱却一切差别(相对)的执著,不外欲从一切存在观念的繋缚解脱。在佛教,説「一切皆空」、「毕竟空」,讲空魔、空佛,但这不是连雪是白的、炭是黑的之大自然的法尔之「实在」亦空的意思。唯是在教人舍烦恼的原因「有无之见」哟。坐禅,体得、实证真的「空的智慧」的修行就叫「空观」。「空观」的训练就叫做「修空观」。不做空观的修行,唯是哲学的説「我」、「自我」,这样的「自我」几乎皆类似「灵魂」的「我」的意思。这种「我」的实在佛陀所否定的。笛卡儿的「我」、费希特的「自我」,因见是实在故是「实我」。但是此时的「实我」,是认识论,又是知识哲学上的「自我」故,不能直接和烦恼圈内的「实我之见」同一而视。话虽如此,这和真言宗所説的「真我」(大我)亦不能同一而视。又彼等説的「我」(自我)是相对的凡夫想像出来的「自我」故,是为凡夫知识圈内的「自我」中説絶对意思的「实我」(实在)故,没有理由和佛教讲的「真我」同一。这是知识哲学上的自我、或是论理的自我、或是心理学的自己。欧美的学者説的「我」或「自我」是「假我」、「妄我」、或是「论理学的我」,不是永久不变的实在。永久不变的「我」在人体中的哪里也不存在。佛教讲的「无我」是真理,「身心一如」故。明明是「无我」,凡夫却误解作有「我」,明明是「空」,却误认是「实有」,这就叫做「迷」、「迷妄」。凡夫从迷妄无智造一切的罪,这是佛教的「罪恶起源论」。如亚当的原罪论不足论。欧美人常问人无智的「无明」从哪里来?自何时开始?但在佛教(般若心经)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从凡夫説的话,是无始无终的无明。圣者见「无明」不是「实在」。然一般的衆生依「无明」造「业」(恶业),依业受「生老死」的苦恼。这是佛教之説。佛教之説是「惑」(无明)—「业」—「苦」。为救之,佛陀垂「空・无我」的教法。笛卡儿説「我思故我在」,费希特对「自我」,又依「自我」立「非我」。要言之,欧美人的思想大概是「有我説」,佛教是「无我説」。又欧美人是万物实在説(有的思想),佛教是「空思想」。圣书的思想是「神的创造説」、是「亚当的原罪説」、是「三位一体説」。因为宇宙论、人生论有著如此根本的不同,所以论理説亦跟著大有不同。调査东西各民族的伦理思想,其着眼点是:(一)什么是善?(二)最高善为何?(三)为何人必须为善不可?着眼於此三点思考之吧。於是,这可由(一)哲学家所説、(二)神学者所説、(三)佛教所説的三方面调査。(一)哲学家可调査柏拉图和康德,(二)神学者可调査基督和《新约圣书》,(三)佛教可调査佛陀、《大乘起信论》和《教行信证》。柏拉图生於纪元前四二七年希腊的雅典,父亲叫做阿裏斯通。自幼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夙爱美术。从二十岁学苏格拉底的教学,委一身於哲理的研究。三九一年的时候,游学义大利及西西裏岛。三八七年回到雅典设立学会,集合志同道合者开哲学的讲义。三四七年以八十岁的高龄逝世。柏拉图的著书雄浑壮丽,在「对话篇」中立苏格拉底为主人翁吐露自説。柏拉图的哲学的出发点和苏格拉底一样,志在以明「知见」树「道德」。此明「知见」而后树「道德」的动向和孔子的方向相同。和孔子在《大学》説的「在明明德…止於至善(最高善)」相同。《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又曰:「吾(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学(学大学之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自然的大道),六十而耳顺(教的声音彻心),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宇宙的法则)」,这是体达至善即最高善的境地。佛教亦同,先明「知见」是第一,即於「八正道」,第一是「正见」、「正思惟」「四谛」(苦集灭道)的真理。於「六波罗蜜」,正见、正思惟相当於智慧。柏拉图志在「明知见树立道德」是正确的。什么也不知道,只是説要做善事,什么是善呢,关於「善」得好好的明知见不可。伦理学是「善」的研究。西田几太郎博士的《善的研究》是本在讲以「空・无我」的正确的知见行动吧的书。於柏拉图,説即应(知见)理想(是宇宙的原理,人类的最高善)行动吧。这是柏拉图哲学的眼目,亦是伦理学的眼目。就宇宙万物必须有正确的普遍的知识不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皆在这样信念下志於学。哲学和伦理的关系有二,是为哲学而学哲学呢,还是为完成道德而学哲学呢?佛陀释尊,完成道德,为令人成佛陀(最高善的完成者),説诸种的佛教哲学。后世的高僧们的行止亦同一於之。戒定慧的三学也好,八正道、六波罗蜜的行也好,皆不外是使一切衆生成最高善的佛的手段。若问佛教为何,是「教」、「理」、「行」、「果」,又是「信」、「解」、「行」、「证」。此中,「教理」指对真理培养正确的知见。「解」者,是亦正确地知见、解了宇宙的普遍的真理。柏拉图説的「先得知见树立道德」是正确的。看日本现代的宗教,兴於新兴宗教名下的成千上万的宗教,可説从正确的「知见」出发以完成道德为目的而行动的宗教几乎没有一个。这就叫做迷信,现在日本陷於「迷信国」。柏拉图认为,吾人感觉的对象既是生成流转的话,从感觉得到的知识亦极变化。变化无穷的知识不能説是真的知识,真的知识必须是从持有普遍性、常住不变的真理显现来的真知识不可,这是柏拉图的想法。此常住不变的真理,柏拉图名之为「理想」。慈光 中 的 生 活生活於如来的慈光中的是念佛的生活。身心受如来的慈悲生活的话,无怒、无谤,亦无不平不满,心常平和,是为健康长寿之本。忘记如来的慈悲,陷於人欲的生活时,则有怒气、鬪争、怨恨、嫉妬、寂寞。一贯地施慈悲於社会生活的话,无后悔亦无怒。人欲冒出,想要得到什么而不如己意的话,就会生起种种葛藤。光是给与的话是平和的。因此,对方生气的话就让他去生气吧。给与的生活是托福的生活,这是慈光中的生活。忘记之,不实践之时,人生会有葛藤和悲哀。比慈悲尊贵者没有。不论人説什么、诽谤什么、生气什么,从慈悲心行动的话,又有什么不好呢?编 集 后 记去年八月,接著西德、瑞士之后,欧洲的第三号在英国最初的净土真宗佛教教会,於当时的本愿寺门主大谷光照师临席下成立了。担任创设之的主角杰克・奥斯汀氏(现任教会会长)在去年九月初来日,逗留至十一月。氏这次是为了两个目的来访问日本:「一是为了得到过去二十多年来以书信指导大乘佛教的精华真宗的「教义与安心」的瑞劒老师的面授,一是为了敬慕宗祖亲鸾圣人,在本愿寺接受得度」。氏来日后,大多时间皆在稻垣老师的住处起居,接受老师的指导之余,跟著老师同行至各支部的法雷会出讲,神戸市内是不用説的,巡廻广岛、奈良、彦根、大垣等地,也实际地接触到诸同行们,全身地感受七百年来脉脉相传的法水。氏也向我们大家説:「日本的法雷会的大家非常地幸福,能依止到稻垣老师这样的良师,而且能常常有机会拜听到稻垣老师尊贵的开示。还有日本有许多佛教的设施—寺院,有许多好的佛教书籍」。比起去年刚成立不久的英国真宗教会的人们,我们身在福泽中却不知自己多么的有福报。透过奥斯汀氏的谈话,重新地庆喜生为日本人的可贵,同时亦被深感稻垣老师的恩惠。氏现在於本愿寺参加得度的习礼,期待其归国后,身为真宗僧侣的他於彼地奉戴圣人的精神,为弘宣大悲而活跃。十月二十三日(瑞默)无 量 寿 经 优 婆 提 舍 愿 生 偈 注 (四)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四、第三念门:作愿门愿生安乐国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其安乐义具在下观察门中。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天亲菩萨所愿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问曰。依何义说往生。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五念门。前念与后念作因。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复如是。何以故。若一则无因果。若异则非相续。是义观一异门。论中委曲。释第一行三念门竟。第三章. 后二念门附录一、释名次成优婆提舍名。又成上起下偈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此一行云何成优婆提舍名。云何成上三门起下二门。偈言我依修多罗与佛教相应。修多罗是佛经名。我论佛经义与经相应以入佛法相故得名优婆提舍。名成竟。二、释文成上三门起下二门。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罗。何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门相应故。成上起下竟。三、释术语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谓四阿含三藏等。三藏外大乘诸经亦名修多罗。此中言依修多罗者。是三藏外大乘修多罗。非阿含等经也。(待续) http://www.taipei2.url.tw/hot_417059.html 法雷音 011 2024-11-21 2025-11-21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www.taipei2.url.tw/hot_417059.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www.taipei2.url.tw/hot_41705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11-2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taipei2.url.tw/hot_41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