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摄取和光明章(直译文修润版)抑,於当流而仅挂其名之辈(注一)也好,又原本是门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领解)安心之原样者,决定应从今日起而将他力大信心之趣,恳切地相寻问於人而令使决定报土往生也。夫,连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样(造作、计度)亦无地,唯只有一迳儿地深奉凭阿弥陀如来而已也。虽然如此,於说「称此阿弥陀佛者是如何样之佛啊,又赐救是如何样机之衆生啊」,将被三世的诸佛所舍了之肤浅无知的我等凡夫、女人,赐发起云「我一人欲救助」的大愿,五劫间思惟之,永劫间修行之,而彼誓愿为「如果於衆生之罪的话即使说为『是如何十恶五逆、谤法阐提之辈也』皆欲救度」的御存在,既已给与超胜诸佛的悲愿,将其之愿成就而蒙赐被成为所谓阿弥陀如来者,即称为「阿弥陀佛」者也。依此,而於说「此之佛如何信凭,如何亦持心呢可赐与救助啊」,夫,将我身罪深之事放置不顾,唯无二心一向地使去信凭彼阿弥陀佛,而若连一念疑心都无者,必可赐与救助。然而,於弥陀如来者,既以云为「摄取和光明」二者之道理,赐与济度众生也。首先,若於此光明有宿善之机被照摄了者,所积业障之罪(障碍成佛之恶业罪),皆使消除了也。那么若言「摄取」者为如何之意啊地说者,若奉遇此光明之缘者,由於罪障悉皆消灭,由於立即将衆生被摄置於此光明之中,而称为摄取者也。此故,於阿弥陀佛者,以摄取和光明二者被作为肝要也地令闻了。因此,云为「一念归命的信心决定」,亦指奉遇此摄取的光明之时刻,而称为「信心决定」也。然者,可说为「南无阿弥陀佛」之行体者,即我等可往生净土之道理,将此蒙赐显现於此之六字的御相也地,今方才知晓,愈加难能可贵地尊贵地觉得哟。那么,於此信心决定之后者,唯只有欢喜奉思雨山般(注二)地蒙受了阿弥陀如来的御恩之事,於为了其之报谢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应称念佛而已也。那方才可为真诚地佛恩报尽的勤行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六、七月十四日书之。注一:「系名门徒之辈」者,是从他宗派成了真宗门徒者,尚未善闻著法义者也。注二:「雨山般」者,如雨之多、山之广也。 《御文章》第三帖第二通 如説修行.成佛章(直译文修润版)夫,诸宗之意,区区有别,因为何者皆是释迦一代的说教,故诚是殊胜之法也。正确如说地修行之了的人者,可成佛得道之事更无疑。然而末代此时之衆生者,到了根机最劣,如说修行了的人为稀少之时节也。於兹(末代)言弥陀的他力本愿者,於今世,为了欲救助斯时之衆生为旨地五劫之间思惟之,永劫之间修行之,而「若造恶不善的衆生不成佛者,我亦不成正觉」地御在立誓言,其愿既已成就,而蒙赐成为阿弥陀之佛也。於末代今时之衆生的话,若不缠住此佛的本愿而深深奉凭了弥陀者,则言为成佛之事不可能有也。抑,将阿弥陀如来的他力本愿,若是怎样地信、又怎样地持机呢而可被救助啊,夫,言奉信弥陀者,任何样亦无,是将言他力信心的由来,善知道了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因而可往生极乐。那么,言其他力的信心者,若说是怎样之事啊,则唯南无阿弥陀佛也。详知了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意,即他力信心之相也。此故,应善加心得言为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之体。首先言南无二字者,若说为是什么意思啊,则样亦无地一心一向奉凭弥陀,而将「后生赐与救助哟」地无二心使致信之意,即称为南无也。其次言阿弥陀佛四字者,若说为是什么意思啊,则将如今般一心致上信凭弥陀而无疑心之衆生,必自弥陀之御身放光明而赐与御在照摄置於其之光中,那么将一期之命若尽了者则蒙赐送往彼极乐净土之意,即奉称为阿弥陀佛也。然者,言於世间所议论的念佛者,唯连於口皆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的话,则获救般地大家都认为。那者不可靠之事也。虽然如此於净土一家,斯样地议论之人亦有。不可论是非。是唯申说蒙我一宗的开山所赐与劝化之一流的安心之原样而已也。有了宿缘之人者,闻之而可速遂今度的极乐往生。是如此心得了之人,称念名号,是雨山般地蒙受弥陀如来之赐与容易救助我等之御恩,为了其之佛恩报尽者,应称名念佛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六年八月五日书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三通 河尻性光章(直译文修润版) 此方,於河尻(现在的福井县)性光门徒的每个人,佛法信心的心得者为何样呢?真以担心。虽然如此,今可委详议论当流一义之意。各自欹耳(侧耳倾听)而闻之,思以此之旨趣为本,而可治定(确实决定)今度极乐的往生者也。夫,於「称为弥陀如来念佛往生的本愿者,为如何样之事啊」地说,在家无智者也好,又甚至十恶五逆之辈也好,都任何样亦无地一念决定云「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话,皆悉可往生极乐也。因此於「言取其信心者,为怎样困难之事啊」地说,任何烦忧亦无,唯一迳儿无二心地奉凭阿弥陀如来,不散心至他方了之人者,譬如有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成佛。持了此之心一个者,容易之事也。唯只出声而称念佛而已之人者,大样(粗心大意)也。那者不能往生极乐。善知了此念佛的由来之人,方可成佛者哟。任何样亦无地,是连於善信弥陀之心一念都决定故,可容易往生净土也。於此外者,云为麻烦之秘事(在此指越前三门徒派的不礼拜秘事法门),而亦不礼拜佛者是徒然者也地应思。依此,称为「阿弥陀如来的他力本愿」者,既以末代今时罪深之机作为本而赐与救助之故,是相应於为了在家止住如我等之他力的本愿了也。哎呀,难能可贵的弥陀如来之誓愿呀!哎呀,难能可贵的释迦如来之金言(指《大经》)呀!可仰可信。然者是如所言心得了之人人者,是诚可为决定了当流之信心的念佛行者之相。那么於此之后者,一期之间称念佛之心者,为了欲奉报弥陀如来之所赐使容易救助我等雨山般御恩的念佛也地,应思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六年八月六日书之。《御文章》第三帖第四通 大圣世尊章(直译文修润版)夫,於倩案(深思熟虑)人间徒然之体(无用之身,无常之原样),有生者必归死,为盛者终会衰之习性(诸行无常)也。因此,唯只徒明徒暮而空送日月而已也。是诚虽哀叹然亦犹可悲。此故,上者始自大圣世尊(应身佛之释迦如来),而下者迄至恶逆的提婆,难逃者无常也。然者,即使稀有亦难受者人身,难遇者佛法也。即使言偶尔得值遇了佛法之事,亦自力修行之门者,为末代故,今时出离生死之途者难契合之时,若不奉值弥陀如来的本愿,徒然之事也。然,今既已我等得遇了弘愿一法之事。此故,唯应愿者极乐净土,唯应凭者弥陀如来,依此而信心决定应会称念佛也。然者,如果於世中人之错误地先置了心得之原样者唯仅出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的话,就可往生极乐般地思著。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因此,於言「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的六字之体者为如何之意啊?」「如果一向信凭阿弥陀如来的话,佛善知其之衆生,而蒙赐救度之御相,给与显现於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也」地,应思也。然者,若是「如何使参(去)信此阿弥陀如来,可被救助后生一大事啊」的话,任何麻烦亦无,令舍弃诸杂行、杂善,而一心一向使参凭弥陀如来,无二心地奉信故,而放光明将其信凭的衆生给与摄入置於其之光中也。以此即称为蒙受(顶戴)弥陀如来的摄取光益者也。又者亦作名此为不舍的誓约也。如斯,於被参(去)摄置於阿弥陀如来的光明之中而后者,如果一期命尽的话,可直接往生真实的报土之事,其之疑心不应会有。於此外者,即使连凭靠别的佛,又修其余的功德、善根都有何效用呢?哎呀,尊贵呀,哎呀,难能可贵的阿弥陀如来呀!如这样雨山般的佛恩如何可奉报呀?唯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使声称念,而深深仰报尽其之恩德而已也地,应心得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六年八月十八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五通 诸佛悲愿章(直译文修润版)抑,於诸佛悲愿弥陀的本愿是优胜之御存在,於细寻其之原由,既已称为十方诸佛者,未极至而将罪深衆生和五障三从的女人者,赐与救助也。於此故称为「於诸佛之愿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胜了」也。那么,若御说「弥陀如来的超世大愿,是更加救度何样机的衆生啊」者,十恶、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於五障、三从的女人也好,皆悉不漏地可赐与救助之大愿也。因此,「将一心一向地信凭了我之衆生,必定如有十人者十人皆全部欲接引到极乐』地宣言之他力的大誓愿力也。依此,而彼阿弥陀佛的本愿者,「如我等肤浅无知之凡夫者,应如何样地信凭如何样地持机,而使参凭(令去信凭的敬语)彼弥陀呀?可详细赐示其之由来。如其教地取信,而亦可信弥陀,亦可愿生极乐,亦可称念佛也。」答曰:「首先,於世间今流布而为旨之所劝化的云为念佛者,因为只是任何分别亦无地,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而已者,皆可获救般地令思。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於京都、田舍之间,净土宗的流义是分歧分别。虽然如此,不论其是非。唯应御开示我开山一流相传之旨趣。夫应澄解脱耳、俯渴仰头,恳切地听闻此,而变成信心欢喜之思。夫,在家止住之辈、一生造恶之者,亦唯於我身之罪深者不注目,而彼称为弥陀如来的本愿者,是更加要救度斯等肤浅无知之机为本的不思议之愿力啊地深信,而将一心一向地奉凭弥陀云他力信心之事可同一心得。那么於言「云为他力信心之体是如何之意啊」,「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之体,是将阿弥陀佛之能赐救助我等之由来,显现了於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的御存在之御相啊」地以详细心得分明了而称为获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言此「南无」二字者,衆生之一心一向奉凭阿弥陀佛,而「赐与救助哟」地思,以余念亦无之心云为「归命」者也。其次,言「阿弥陀佛」四字者,将南无地信凭之衆生,阿弥陀佛不漏地赐与救度之意也。以此意,即称为「摄取不舍」者也。言「摄取不舍」者,可说为将念佛的行者摄取於弥陀如来的光明之中,而不给与舍弃之意也。因此,此南无阿弥陀佛之体者,「为阿弥陀佛之可赐救助我等之证据,将御名赐使显现於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也」地令闻了。若如此心得分明了者,『我等之往生极乐者治定也,哎呀,难能可贵呀尊贵呀』地思,而於此后者,因为是早已一度被弥陀如来所来救助到之后者,是得到御助之御欢喜的念佛故,将此念佛者,亦称为「佛恩报谢的称名」,又亦可称著为「信后的称名」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六年九月六日书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六通 愿行具足章(直译文修润版)夫若是称为「南无阿弥陀佛」者为如何之意啊者,首先言「南无」二字者,归命和发愿廻向之二意也。又言「南无」者愿也,言「阿弥陀佛」者行也。因此令舍弃杂行、杂善而专修专念地奉凭弥陀如来,「赐救助哟」地思之归命的一念发起时,皆承蒙放遍照之光明而赐摄取行者也。此心意即阿弥陀佛四字之意也。又发愿廻向之意也。依此而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者,偏赐使显吾等可往生之他力信心的由来之御名也地令发现了。此故,於愿成就之文者「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地御说了。此文之意者,可说为「闻其名号而信心欢喜」。言「闻其名号」者,非只是大样(粗枝大叶)地听闻,而是因为遇善知识,好好地闻开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由来者,可往生报土之他力信心的道理也地被心得了。斯故,言「信心欢喜」者,即因为信心决定了则净土往生无疑地思而欢喜之意也。此故连思考弥陀如来五劫、兆载永劫的御苦劳,都想容易赐救助我等之事的难能可贵呀尊贵呀故,实在连申说都愚痴也(无法言尽)。因此,於《和赞》曰:「依南无阿弥陀佛回向 恩德广大不思议 於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还相廻向」地可言者此之意也。又於《正信偈》者,因为既已有「唯能常称如来号 应报大悲弘誓恩」者,愈加不嫌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为了佛恩报尽,唯可称名念佛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六年十月二十日书之《御文章》第三帖第七通 三业章(直译文修润版)抑,亲鸾圣人所赐劝化的一义之意者,偏於此末代浊世的在家无智之辈,蒙赐教导任何烦忧亦无,仅以速疾可往生净土的他力信心之一途而已为本。然者,彼阿弥陀如来者,可言为既已甚至到十恶五逆之愚人、五障三从之女人皆悉益加救度一事者,是连任何人都能知道著了。然今於「我等凡夫者,如何样地信、如何样地参凭,而可往生到彼极乐世界者啊」地说,唯一个迳儿地奉信弥陀如来,其余者连任何事都使舍弃,一向归弥陀,一心信本愿,而於阿弥陀如来无二心者,必定可往生极乐。以此之道理,即说为「获得了他力信心之相」也。抑言「信心」者,善分别阿弥陀佛本愿的由来,而以一心地归命弥陀方,称为「决定他力的安心」也。因此以善领解(心得)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由来,作为信心决定之体。然者,「南无」之二字者,衆生之信阿弥陀佛的机也(赐与可救助机的信心,称为信机)。其次言「阿弥陀佛」四字之由来者,弥陀如来之蒙赐救助衆生的法也(因显救助衆生的道理,称阿弥陀佛为法)。此故,可言为「机法一体的南无阿弥陀佛」者,此意也。依此,而指衆生的三业和弥陀的三业成一体处,善导和尚蒙赐释为「彼此三业、不相舍离」,亦此意也。因此一念归命的信心令使决定了之人者,必定皆可往生报土之事,更因而不应会有其疑。绝对令舍弃自力执心的恶机方,唯「不思议的愿力啊」地深信,而一心信凭了弥陀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遂真实报土的往生。於此后者,只一向奉思弥陀如来的御恩深之事,而应常称报谢的念佛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莲如上人六十一岁) 《御文章》第三帖第八通 不廻向章(直译文修润版)抑,此时於本国、他国之间,当流安心之旨趣,意外相违背,众人皆悉认为「我者善心得了」,更以按照违背法义之原样,都不特意地相寻问於人,而思欲取得真实信心之人甚少。是诚肤浅愚痴之执心也。若不尽速改悔忏悔(悔改自力而使凭他力),住当流真实的信心而令使决定今度之报土往生的话,诚无异於入宝山空手而归者欤?此故,是於其信心相违背之言词曰:「夫以弥陀如来者既自十劫正觉之初赐令决定我等的往生之事,於今不忘不疑者即信心也」(十劫异安心之事)地光如此心得(欠缺使舍自力而信凭他力之废立的信心),而无归於弥陀令使信心决定了之分故,不可往生报土。因此为侧样(违背本真实)之恶心得也。依此而显当流安心之其相者,即以善心得南无阿弥陀佛之体,是云为获得他力信心者也。因此善导释「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廻向之义也」地可言。其意为何啊?阿弥陀如来在因中赐与决定我等凡夫的往生行时,凡夫所为的廻向者由於是自力故难成就,阿弥陀如来为了凡夫在御身劳,为了欲将此廻向给与我等,赐与廻向成就而依一念「南无」地归命之处,将此之廻向益加给与我等凡夫也。斯故,从凡夫方是不廻向故,以此将如来的廻向,从行者方称为「不廻向」者也。有此之由来故,南无二字者归命之意也。又发愿廻向之意也。是此之由来故,将南无地归命之衆生,必定摄取而不赐舍之故,称为南无阿弥陀佛者也。是即可云为「获得一念归命的他力信心,平生业成的念佛行者」者此事也地应知。是如此地心得了之人人者,愈加信知为弥陀如来御恩德的深远之事,而於行、住、坐、卧应会称名念佛。是即可言为「忆念弥陀佛本愿,自然即时入必定,唯能常称如来号,应报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七,二月二十五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九通 鸾圣人.御命日章(直译文修润版)抑,今日者作为鸾圣人的御忌日,而不必运报恩谢德之志的人是尠。然而应於彼诸人之上相互心得(领解)之旨趣者,若无获得了本愿他力的真实信心未安心之辈者,仅限於今日勉强地致参诣,光以充塞此讲座中的座席,认为是真宗的肝要之人者,无论如何於我圣人的御意者难相契合。虽然如此,在自己的处所亦不运作报谢之营务的人者,即使不情愿地也来致参诣,亦可宜乎?因此,在每月二十八日每於思欲必致参诣之辈者,要非常注意,平日信心之原样无使决定未安心之人,都要速取本愿真实的他力信心,而令使决定了我身今度的报土往生,方诚可相应圣人报恩谢德之恳志哟。又自身极乐往生之一途,亦可治定完毕之道理也。是即诚亦使符合言「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弘普化,真诚报佛恩」的释文之意者也。夫,圣人御入灭者,虽云已过一百余岁,然诚惶诚恐(非常感谢)地於眼前而奉拜真影(开山圣人的御像)。又德音(开山圣人之声音)者,虽云为遥隔无常之风,然亲自血脉相承之实语(开山圣人的教说)明确地遗留耳底,而一流他力真实的信心於今不絶者也。依此,至今之此时节,令使获得本愿真实的信心之人无者,诚应思为不蒙受宿善催促之身。若於宿善开发之机我等亦无者,徒空今度的往生者应为不定之事,即使哀叹亦犹可悲者,唯此之一事也。然今难值本愿之一道,而得遇了稀有无上的本愿之事。诚欢喜中之欢喜,何事可如於此呢?可尊可信。依此,翻转年月、平日我心的恶迷信(疑本愿而迷於出离之道的自力心),忽尔立基於本愿一实的他力信心了之人者,真实可相契於圣人的御意。此亦全然可相具於今日圣人的报恩谢德之御志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书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通 神明六个条章(直译文修润版)抑,於当流门徒中,善存知此六个条的篇目(题目)之旨,而应於内心深信佛法,於外相不令见其色般地表现。然者,此时於当流念佛者,刻意地将一流之相,对他宗而显露之一事,意外的错误也。总之,今后,应遵守此题目之道理而修行佛法。若违背了此旨之辈者,是永不可列入门徒中之一员者也。一、不可有轻慢神社之事。一、不可轻慢诸佛、菩萨并诸堂。一、不可诽谤诸宗、诸法。一、不可做疏略守护、地头。一、国之佛法的道理不是正义(违背宗义)时,应赴正义之事。一、将当流所立的他力信心,应於内心深深决定。一者,称一切的神明者,虽本地御是佛、菩萨的变化,但於观此界的衆生,一点也不想亲近佛、菩萨时,神明方便地,权现为神,结缘於衆生,以其力为方便,而终为欲劝入佛法也。是即可言为「和光同尘结缘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终」者,此意也。此故将今世的衆生,信佛法亦称念佛了之人,神明应会特别思为我之本意。此故若归弥陀一佛的悲愿者,则虽不特别崇信神明,但於其中同信之心者亦包含之故也。二者,称诸佛、菩萨者若是神明的本地,则今时的衆生若信阿弥陀如来称念佛的话,则一切诸佛、菩萨者,由於信我的本师阿弥陀如来有其之道理,而思为吾之本怀故,虽不另外特别信诸佛,但於奉信阿弥陀佛一佛中,一切诸佛也好菩萨也好皆悉包含故,唯一心一向地归命阿弥陀如来故,一切诸佛的智慧也好功德也好,皆是没有不归於弥陀一体的道理故也地应知。三者,诽谤诸宗、诸法之事,为大错特错也。其道理既已令见於净土三部经了。又诸宗的学者亦不可刻意地诽谤念佛者。自宗、他宗共难逃其咎之事,道理必使然。四者,於守护、地头的话,则诚实缴纳有限定所当邀之年贡(所应当上纳之物品),其他应以仁义(道德)为本。五者,国之佛法的道理非当流之正义时,而且是使看成邪见。总之,於自今以后的话,应闻当流真实的正义,廻转平日的恶心而赴善心者也。六者,言当流真实的念佛者(人),善存知蒙开山赐与置定之正义,而虽造恶不善之身,但应以遂极乐的往生为宗之本意。夫,言一流安心的正义之旨趣者,任何样亦无,一心一向地奉凭阿弥陀如来,「我虽是肤浅恶业烦恼之身,但蒙赐救助斯等徒然者为本的弥陀愿力之强缘也」地若是连不可思议地奉思,而一念疑心亦无地思心皆坚固者,则必定弥陀者放无碍的光明而赐与摄取其身也。是这样地信心决定了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悉可往生报土。此心即可言为是决定了他力的信心之人也。此后犹应心得之样者,「诚难能可贵的阿弥陀如来广大之御恩也」地思,为了其佛恩报谢者,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唯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地应称念也。此故,於此外者又即便为后生的话,则亦有何不足呢?说亦无相传不知之似是而非的法门而亦惑乱人,并且亦汚染了法流之事,诚非肤浅之原由耶?应善加思计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七年七月十五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一通 每年不阙章(直译文修润版)抑,本月二十八日者,作为开山圣人御正忌,每年不阙(不欠缺)地,於彼知恩报德的御佛事,则所有国郡,甚至连其他为如何卑劣之辈,皆不知其之御恩者,实在成了无异木石者乎。就此,愚老(莲如上人的自称)此四五年之间者,虽然无意间居住於北陆山海的片隅(偏僻的角落,指吉崎),但是没预料地使存命至今,越过此本国(河内的出口,现在的大阪府枚方市出口),开始今年,奉遇圣人御正忌的报恩讲一条(事),诚特别不可思议之宿缘,即使欢喜亦犹应欢喜者乎。然者,於由自国(河内国)、他国来集的诸人,首先应善存知开山圣人所置定的御规定之旨。於其之御言曰:「纵使被呼叫作盗牛人(駡人的话),亦不可被见为如佛法者、后世者(不执著世间的事情,一向愿求后生而专修读经、念佛者)般地表现」。又将「於外者守仁、义、礼、智、信而以王法作为先,於内心者应深深以本愿他力的信心作为本」之理由,於恳切地仰言所置定处,见及近代此时之人的佛法知颜(知识通)的体态(样子),於外相者让人看到信佛法之缘由,而於内心是更以无令使决定当流安心一途的份,而且将也没有相传之圣教,以自身的字力(理解文字的能力)而读之,说些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门,经廻(往返)自他门徒中,构造虚言吧,结果号称为由本山的裁定(处置),诳骗人,取物,而染汚当流之一义一条(事),岂非真真实实肤浅无知之缘由呀?依此,本月二十八日的御正忌,於七日的报恩讲中,若不改悔忏悔恶心中(不信)之原样而各自赴於正义,则纵令即使於此七日的报恩讲中,运手足(指参诣),只是模仿人而已地号称为了报恩谢德,更以任何用处都不可有者也。因此,於是令使获得了弥陀愿力的信心之人后,而称为佛恩报尽也好,又和师德报谢等也好之事者方可有吧。善加心得(领解)此之道理,而亦运手足(参诣)亦尊重了圣人之人,方才亦真实地相契於冥虑(凡夫看不到的佛、菩萨、诸天之垂念,此处指开山圣人的垂念),又另外者,则亦可深深相备於本月御正忌的报恩谢德之恳志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书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二通 宿善有无章(直译文修润版)抑,在古代、近年、此时之间,於诸国在在处处,相当多号为佛法者而赞叹法门(说法),在致劝化之辈中,让人觉得更无真实地己心立基於本流的正义也。其故云何?首先如在彼心中思般者,我是善知佛法的根源(根机)颜(知识通)的体态(样子),而且是亦无相传於谁的份,或者在走廊、窗外,只以自然地听闻到法门(没正式被教授之事)的差别,实际其心志於佛法是为肤浅,而除了我之外者无存知佛法的因缘者般地在思。依此,如果偶尔亦见到令使如法赞叹本流的正义之人,则刻意地偏执之(执著己见)。即我一人善知颜(知识通)的风情(样子)岂非第一憍慢心耶?以如此的内心经廻(往来)诸方的门徒中拜读圣教,而且以私仪(私事)号为来自本山的使者,净在阿谀人构虚言、取物而已也。以此等之人,如何可称为善佛法者,又拜读诵圣教耶?肤浅无知肤浅无知。即使悲叹亦犹可悲叹者,唯此之一事也。依此,先立本流之义,如果於思欲劝化人之辈则应善存知其劝化的顺序者也。夫,於思欲劝化本流他力信心的大概,首先应该议论宿善、无宿善之机。因此,无论如何地自昔时就挂了其名於本门徒之人也,无宿善之机皆难取信心。真实宿善开发之机自然而然可决定信。因此於无宿善之机面前的话,则作正杂二行的讨论时,反而可成为诽谤的基础(原因)也。无法分别此之宿善、无宿善的道理,而皆广泛无忌惮地致劝化世间人之事,荒谬的相违背了本流的规定。因此,於《大经》曰:「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地亦言,「若闻此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地亦可言。又善导亦可释:「过去已曾,修习此法,今得重闻,则生欢喜」。无论依何等之经释,皆令见为既已限於宿善了。然者,遵守宿善之机,而可给与本流之法地听到了。详细存知此之旨趣,而可劝化人。特别地,先以王法为本,以仁义为先,随顺世间通途(一般)之仪(习俗),将本流安心深蓄於内心,而於外不可让他宗、他家见到到法流之姿般地表现。以此之意,可名为能善使存知了本流真实的正义之人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四七六年,莲如上人六十二岁)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三通 夫当流门徒中章(直译文修润版) 夫,於当流门徒中,即使是既已使安心决定了之人的身上也好,又未决定之人的思欲取安心之人也好,皆应心得(领解)之顺序者,首先於外者以王法作为本,不疏忽诸神、诸佛、菩萨,又不诽谤诸宗、诸法,若在国所(国家、地方),则向守护(国家政府)、地头(地方政府)的话没有疏略地俱要交付有限定所当缴纳的贡米。其他以仁义作为本,又於为了后生者,在内心一心一向地奉凭阿弥陀如来,而於其余杂行、杂善不留意,若一念亦无疑心地参信(去信的敬语),则必可往生真实的极乐净土。以此心得之原样,即可称为获得了弥陀如来之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之姿。於如此取念佛的信心而后,犹应思之样者,「即使这样,虽如斯我等般肤浅无知一生造恶的罪深之身,但若一度发起一念归命的信心,则依佛的愿力而容易蒙赐救助之弥陀如来的 益加不思议超世本愿之 强缘的难能可贵哟」地深深奉思,而於为了其之御恩报谢者,寝睡也好觉醒也好,皆唯称念佛而已,而仅应奉报彼弥陀如来的佛恩而已也。於此后者,为了后生即使知道什么亦无所用处,最近意外,衆人之有何不足呢?说亦无相传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门,而亦惑乱人,又污染了无上的法流之事,诚以肤浅的缘由也。应好好地思计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文明八年七月十八日。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摄取和光明章(直译文修润版)抑,於当流而仅挂其名之辈(注一)也好,又原本是门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领解)安心之原样者,决定应从今日起而将他力大信心之趣,恳切地相寻问於人而令使决定报土往生也。夫,连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样(造作、计度)亦无地,唯只有一迳儿地深奉凭阿弥陀如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摄取和光明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於当流而仅挂其名之辈(注一)也好,又原本是门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领解)安心之原样者,决定应从今日起而将他力大信心之趣,恳切地相寻问於人而令使决定报土往生也。

夫,连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样(造作、计度)亦无地,唯只有一迳儿地深奉凭阿弥陀如来而已也。

虽然如此,於说「称此阿弥陀佛者是如何样之佛啊,又赐救是如何样机之衆生啊」,将被三世的诸佛所舍了之肤浅无知的我等凡夫、女人,赐发起云「我一人欲救助」的大愿,五劫间思惟之,永劫间修行之,而彼誓愿为「如果於衆生之罪的话即使说为『是如何十恶五逆、谤法阐提之辈也』皆欲救度」的御存在,既已给与超胜诸佛的悲愿,将其之愿成就而蒙赐被成为所谓阿弥陀如来者,即称为「阿弥陀佛」者也。

依此,而於说「此之佛如何信凭,如何亦持心呢可赐与救助啊」,夫,将我身罪深之事放置不顾,唯无二心一向地使去信凭彼阿弥陀佛,而若连一念疑心都无者,必可赐与救助。

然而,於弥陀如来者,既以云为「摄取和光明」二者之道理,赐与济度众生也。首先,若於此光明有宿善之机被照摄了者,所积业障之罪(障碍成佛之恶业罪),皆使消除了也。

那么若言「摄取」者为如何之意啊地说者,若奉遇此光明之缘者,由於罪障悉皆消灭,由於立即将衆生被摄置於此光明之中,而称为摄取者也。

此故,於阿弥陀佛者,以摄取和光明二者被作为肝要也地令闻了。因此,云为「一念归命的信心决定」,亦指奉遇此摄取的光明之时刻,而称为「信心决定」也。

然者,可说为「南无阿弥陀佛」之行体者,即我等可往生净土之道理,将此蒙赐显现於此之六字的御相也地,今方才知晓,愈加难能可贵地尊贵地觉得哟。那么,於此信心决定之后者,唯只有欢喜奉思雨山般(注二)地蒙受了阿弥陀如来的御恩之事,於为了其之报谢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应称念佛而已也。那方才可为真诚地佛恩报尽的勤行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六、七月十四日书之。

注一:「系名门徒之辈」者,是从他宗派成了真宗门徒者,尚未善闻著法义者也。

注二:「雨山般」者,如雨之多、山之广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二通
如説修行.成佛章(直译文修润版)

夫,诸宗之意,区区有别,因为何者皆是释迦一代的说教,故诚是殊胜之法也。正确如说地修行之了的人者,可成佛得道之事更无疑。然而末代此时之衆生者,到了根机最劣,如说修行了的人为稀少之时节也。於兹(末代)言弥陀的他力本愿者,於今世,为了欲救助斯时之衆生为旨地五劫之间思惟之,永劫之间修行之,而「若造恶不善的衆生不成佛者,我亦不成正觉」地御在立誓言,其愿既已成就,而蒙赐成为阿弥陀之佛也。於末代今时之衆生的话,若不缠住此佛的本愿而深深奉凭了弥陀者,则言为成佛之事不可能有也。

抑,将阿弥陀如来的他力本愿,若是怎样地信、又怎样地持机呢而可被救助啊,夫,言奉信弥陀者,任何样亦无,是将言他力信心的由来,善知道了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因而可往生极乐。

那么,言其他力的信心者,若说是怎样之事啊,则唯南无阿弥陀佛也。详知了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意,即他力信心之相也。

此故,应善加心得言为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之体。首先言南无二字者,若说为是什么意思啊,则样亦无地一心一向奉凭弥陀,而将「后生赐与救助哟」地无二心使致信之意,即称为南无也。

其次言阿弥陀佛四字者,若说为是什么意思啊,则将如今般一心致上信凭弥陀而无疑心之衆生,必自弥陀之御身放光明而赐与御在照摄置於其之光中,那么将一期之命若尽了者则蒙赐送往彼极乐净土之意,即奉称为阿弥陀佛也。

然者,言於世间所议论的念佛者,唯连於口皆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的话,则获救般地大家都认为。那者不可靠之事也。

虽然如此於净土一家,斯样地议论之人亦有。不可论是非。是唯申说蒙我一宗的开山所赐与劝化之一流的安心之原样而已也。有了宿缘之人者,闻之而可速遂今度的极乐往生。是如此心得了之人,称念名号,是雨山般地蒙受弥陀如来之赐与容易救助我等之御恩,为了其之佛恩报尽者,应称名念佛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五日书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三通
河尻性光章(直译文修润版)

 此方,於河尻(现在的福井县)性光门徒的每个人,佛法信心的心得者为何样呢?真以担心。虽然如此,今可委详议论当流一义之意。各自欹耳(侧耳倾听)而闻之,思以此之旨趣为本,而可治定(确实决定)今度极乐的往生者也。

夫,於「称为弥陀如来念佛往生的本愿者,为如何样之事啊」地说,在家无智者也好,又甚至十恶五逆之辈也好,都任何样亦无地一念决定云「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话,皆悉可往生极乐也。

因此於「言取其信心者,为怎样困难之事啊」地说,任何烦忧亦无,唯一迳儿无二心地奉凭阿弥陀如来,不散心至他方了之人者,譬如有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成佛。持了此之心一个者,容易之事也。

唯只出声而称念佛而已之人者,大样(粗心大意)也。那者不能往生极乐。善知了此念佛的由来之人,方可成佛者哟。任何样亦无地,是连於善信弥陀之心一念都决定故,可容易往生净土也。

於此外者,云为麻烦之秘事(在此指越前三门徒派的不礼拜秘事法门),而亦不礼拜佛者是徒然者也地应思。依此,称为「阿弥陀如来的他力本愿」者,既以末代今时罪深之机作为本而赐与救助之故,是相应於为了在家止住如我等之他力的本愿了也。哎呀,难能可贵的弥陀如来之誓愿呀!哎呀,难能可贵的释迦如来之金言(指《大经》)呀!可仰可信。

然者是如所言心得了之人人者,是诚可为决定了当流之信心的念佛行者之相。那么於此之后者,一期之间称念佛之心者,为了欲奉报弥陀如来之所赐使容易救助我等雨山般御恩的念佛也地,应思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六日书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四通
大圣世尊章(直译文修润版)

夫,於倩案(深思熟虑)人间徒然之体(无用之身,无常之原样),有生者必归死,为盛者终会衰之习性(诸行无常)也。因此,唯只徒明徒暮而空送日月而已也。是诚虽哀叹然亦犹可悲。

此故,上者始自大圣世尊(应身佛之释迦如来),而下者迄至恶逆的提婆,难逃者无常也。然者,即使稀有亦难受者人身,难遇者佛法也。即使言偶尔得值遇了佛法之事,亦自力修行之门者,为末代故,今时出离生死之途者难契合之时,若不奉值弥陀如来的本愿,徒然之事也。

然,今既已我等得遇了弘愿一法之事。此故,唯应愿者极乐净土,唯应凭者弥陀如来,依此而信心决定应会称念佛也。

然者,如果於世中人之错误地先置了心得之原样者唯仅出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的话,就可往生极乐般地思著。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因此,於言「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的六字之体者为如何之意啊?」「如果一向信凭阿弥陀如来的话,佛善知其之衆生,而蒙赐救度之御相,给与显现於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也」地,应思也。

然者,若是「如何使参(去)信此阿弥陀如来,可被救助后生一大事啊」的话,任何麻烦亦无,令舍弃诸杂行、杂善,而一心一向使参凭弥陀如来,无二心地奉信故,而放光明将其信凭的衆生给与摄入置於其之光中也。以此即称为蒙受(顶戴)弥陀如来的摄取光益者也。又者亦作名此为不舍的誓约也。

如斯,於被参(去)摄置於阿弥陀如来的光明之中而后者,如果一期命尽的话,可直接往生真实的报土之事,其之疑心不应会有。於此外者,即使连凭靠别的佛,又修其余的功德、善根都有何效用呢?哎呀,尊贵呀,哎呀,难能可贵的阿弥陀如来呀!如这样雨山般的佛恩如何可奉报呀?

唯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使声称念,而深深仰报尽其之恩德而已也地,应心得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五通
诸佛悲愿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於诸佛悲愿弥陀的本愿是优胜之御存在,於细寻其之原由,既已称为十方诸佛者,未极至而将罪深衆生和五障三从的女人者,赐与救助也。於此故称为「於诸佛之愿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胜了」也。

那么,若御说「弥陀如来的超世大愿,是更加救度何样机的衆生啊」者,十恶、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於五障、三从的女人也好,皆悉不漏地可赐与救助之大愿也。

因此,「将一心一向地信凭了我之衆生,必定如有十人者十人皆全部欲接引到极乐』地宣言之他力的大誓愿力也。依此,而彼阿弥陀佛的本愿者,「如我等肤浅无知之凡夫者,应如何样地信凭如何样地持机,而使参凭(令去信凭的敬语)彼弥陀呀?可详细赐示其之由来。如其教地取信,而亦可信弥陀,亦可愿生极乐,亦可称念佛也。」

答曰:「首先,於世间今流布而为旨之所劝化的云为念佛者,因为只是任何分别亦无地,南无阿弥陀佛地称念而已者,皆可获救般地令思。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於京都、田舍之间,净土宗的流义是分歧分别。虽然如此,不论其是非。唯应御开示我开山一流相传之旨趣。夫应澄解脱耳、俯渴仰头,恳切地听闻此,而变成信心欢喜之思。

夫,在家止住之辈、一生造恶之者,亦唯於我身之罪深者不注目,而彼称为弥陀如来的本愿者,是更加要救度斯等肤浅无知之机为本的不思议之愿力啊地深信,而将一心一向地奉凭弥陀云他力信心之事可同一心得。

那么於言「云为他力信心之体是如何之意啊」,「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之体,是将阿弥陀佛之能赐救助我等之由来,显现了於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的御存在之御相啊」地以详细心得分明了而称为获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

言此「南无」二字者,衆生之一心一向奉凭阿弥陀佛,而「赐与救助哟」地思,以余念亦无之心云为「归命」者也。其次,言「阿弥陀佛」四字者,将南无地信凭之衆生,阿弥陀佛不漏地赐与救度之意也。以此意,即称为「摄取不舍」者也。言「摄取不舍」者,可说为将念佛的行者摄取於弥陀如来的光明之中,而不给与舍弃之意也。

因此,此南无阿弥陀佛之体者,「为阿弥陀佛之可赐救助我等之证据,将御名赐使显现於此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也」地令闻了。

若如此心得分明了者,『我等之往生极乐者治定也,哎呀,难能可贵呀尊贵呀』地思,而於此后者,因为是早已一度被弥陀如来所来救助到之后者,是得到御助之御欢喜的念佛故,将此念佛者,亦称为「佛恩报谢的称名」,又亦可称著为「信后的称名」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六年九月六日书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六通 愿行具足章(直译文修润版)

夫若是称为「南无阿弥陀佛」者为如何之意啊者,首先言「南无」二字者,归命和发愿廻向之二意也。又言「南无」者愿也,言「阿弥陀佛」者行也。

因此令舍弃杂行、杂善而专修专念地奉凭弥陀如来,「赐救助哟」地思之归命的一念发起时,皆承蒙放遍照之光明而赐摄取行者也。此心意即阿弥陀佛四字之意也。又发愿廻向之意也。

依此而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者,偏赐使显吾等可往生之他力信心的由来之御名也地令发现了。此故,於愿成就之文者「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地御说了。

此文之意者,可说为「闻其名号而信心欢喜」。言「闻其名号」者,非只是大样(粗枝大叶)地听闻,而是因为遇善知识,好好地闻开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之由来者,可往生报土之他力信心的道理也地被心得了。

斯故,言「信心欢喜」者,即因为信心决定了则净土往生无疑地思而欢喜之意也。此故连思考弥陀如来五劫、兆载永劫的御苦劳,都想容易赐救助我等之事的难能可贵呀尊贵呀故,实在连申说都愚痴也(无法言尽)。

因此,於《和赞》曰:「依南无阿弥陀佛回向 恩德广大不思议 於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还相廻向」地可言者此之意也。

又於《正信偈》者,因为既已有「唯能常称如来号 应报大悲弘誓恩」者,愈加不嫌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为了佛恩报尽,唯可称名念佛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六年十月二十日书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七通 三业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亲鸾圣人所赐劝化的一义之意者,偏於此末代浊世的在家无智之辈,蒙赐教导任何烦忧亦无,仅以速疾可往生净土的他力信心之一途而已为本。

然者,彼阿弥陀如来者,可言为既已甚至到十恶五逆之愚人、五障三从之女人皆悉益加救度一事者,是连任何人都能知道著了。

然今於「我等凡夫者,如何样地信、如何样地参凭,而可往生到彼极乐世界者啊」地说,唯一个迳儿地奉信弥陀如来,其余者连任何事都使舍弃,一向归弥陀,一心信本愿,而於阿弥陀如来无二心者,必定可往生极乐。以此之道理,即说为「获得了他力信心之相」也。

抑言「信心」者,善分别阿弥陀佛本愿的由来,而以一心地归命弥陀方,称为「决定他力的安心」也。因此以善领解(心得)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由来,作为信心决定之体。然者,「南无」之二字者,衆生之信阿弥陀佛的机也(赐与可救助机的信心,称为信机)。其次言「阿弥陀佛」四字之由来者,弥陀如来之蒙赐救助衆生的法也(因显救助衆生的道理,称阿弥陀佛为法)。此故,可言为「机法一体的南无阿弥陀佛」者,此意也。依此,而指衆生的三业和弥陀的三业成一体处,善导和尚蒙赐释为「彼此三业、不相舍离」,亦此意也。

因此一念归命的信心令使决定了之人者,必定皆可往生报土之事,更因而不应会有其疑。绝对令舍弃自力执心的恶机方,唯「不思议的愿力啊」地深信,而一心信凭了弥陀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遂真实报土的往生。於此后者,只一向奉思弥陀如来的御恩深之事,而应常称报谢的念佛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莲如上人六十一岁)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八通 不廻向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此时於本国、他国之间,当流安心之旨趣,意外相违背,众人皆悉认为「我者善心得了」,更以按照违背法义之原样,都不特意地相寻问於人,而思欲取得真实信心之人甚少。是诚肤浅愚痴之执心也。

若不尽速改悔忏悔(悔改自力而使凭他力),住当流真实的信心而令使决定今度之报土往生的话,诚无异於入宝山空手而归者欤?

此故,是於其信心相违背之言词曰:「夫以弥陀如来者既自十劫正觉之初赐令决定我等的往生之事,於今不忘不疑者即信心也」(十劫异安心之事)地光如此心得(欠缺使舍自力而信凭他力之废立的信心),而无归於弥陀令使信心决定了之分故,不可往生报土。因此为侧样(违背本真实)之恶心得也。

依此而显当流安心之其相者,即以善心得南无阿弥陀佛之体,是云为获得他力信心者也。因此善导释「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廻向之义也」地可言。

其意为何啊?阿弥陀如来在因中赐与决定我等凡夫的往生行时,凡夫所为的廻向者由於是自力故难成就,阿弥陀如来为了凡夫在御身劳,为了欲将此廻向给与我等,赐与廻向成就而依一念「南无」地归命之处,将此之廻向益加给与我等凡夫也。

斯故,从凡夫方是不廻向故,以此将如来的廻向,从行者方称为「不廻向」者也。有此之由来故,南无二字者归命之意也。又发愿廻向之意也。是此之由来故,将南无地归命之衆生,必定摄取而不赐舍之故,称为南无阿弥陀佛者也。

是即可云为「获得一念归命的他力信心,平生业成的念佛行者」者此事也地应知。是如此地心得了之人人者,愈加信知为弥陀如来御恩德的深远之事,而於行、住、坐、卧应会称名念佛。是即可言为「忆念弥陀佛本愿,自然即时入必定,唯能常称如来号,应报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七,二月二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九通
鸾圣人.御命日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今日者作为鸾圣人的御忌日,而不必运报恩谢德之志的人是尠。然而应於彼诸人之上相互心得(领解)之旨趣者,若无获得了本愿他力的真实信心未安心之辈者,仅限於今日勉强地致参诣,光以充塞此讲座中的座席,认为是真宗的肝要之人者,无论如何於我圣人的御意者难相契合。虽然如此,在自己的处所亦不运作报谢之营务的人者,即使不情愿地也来致参诣,亦可宜乎?

因此,在每月二十八日每於思欲必致参诣之辈者,要非常注意,平日信心之原样无使决定未安心之人,都要速取本愿真实的他力信心,而令使决定了我身今度的报土往生,方诚可相应圣人报恩谢德之恳志哟。又自身极乐往生之一途,亦可治定完毕之道理也。是即诚亦使符合言「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弘普化,真诚报佛恩」的释文之意者也。

夫,圣人御入灭者,虽云已过一百余岁,然诚惶诚恐(非常感谢)地於眼前而奉拜真影(开山圣人的御像)。又德音(开山圣人之声音)者,虽云为遥隔无常之风,然亲自血脉相承之实语(开山圣人的教说)明确地遗留耳底,而一流他力真实的信心於今不絶者也。依此,至今之此时节,令使获得本愿真实的信心之人无者,诚应思为不蒙受宿善催促之身。若於宿善开发之机我等亦无者,徒空今度的往生者应为不定之事,即使哀叹亦犹可悲者,唯此之一事也。

然今难值本愿之一道,而得遇了稀有无上的本愿之事。诚欢喜中之欢喜,何事可如於此呢?可尊可信。

依此,翻转年月、平日我心的恶迷信(疑本愿而迷於出离之道的自力心),忽尔立基於本愿一实的他力信心了之人者,真实可相契於圣人的御意。此亦全然可相具於今日圣人的报恩谢德之御志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书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通
神明六个条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於当流门徒中,善存知此六个条的篇目(题目)之旨,而应於内心深信佛法,於外相不令见其色般地表现。然者,此时於当流念佛者,刻意地将一流之相,对他宗而显露之一事,意外的错误也。总之,今后,应遵守此题目之道理而修行佛法。若违背了此旨之辈者,是永不可列入门徒中之一员者也。

一、不可有轻慢神社之事。

一、不可轻慢诸佛、菩萨并诸堂。

一、不可诽谤诸宗、诸法。

一、不可做疏略守护、地头。

一、国之佛法的道理不是正义(违背宗义)时,应赴正义之事。

一、将当流所立的他力信心,应於内心深深决定。

一者,称一切的神明者,虽本地御是佛、菩萨的变化,但於观此界的衆生,一点也不想亲近佛、菩萨时,神明方便地,权现为神,结缘於衆生,以其力为方便,而终为欲劝入佛法也。是即可言为「和光同尘结缘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终」者,此意也。此故将今世的衆生,信佛法亦称念佛了之人,神明应会特别思为我之本意。此故若归弥陀一佛的悲愿者,则虽不特别崇信神明,但於其中同信之心者亦包含之故也。

二者,称诸佛、菩萨者若是神明的本地,则今时的衆生若信阿弥陀如来称念佛的话,则一切诸佛、菩萨者,由於信我的本师阿弥陀如来有其之道理,而思为吾之本怀故,虽不另外特别信诸佛,但於奉信阿弥陀佛一佛中,一切诸佛也好菩萨也好皆悉包含故,唯一心一向地归命阿弥陀如来故,一切诸佛的智慧也好功德也好,皆是没有不归於弥陀一体的道理故也地应知。

三者,诽谤诸宗、诸法之事,为大错特错也。其道理既已令见於净土三部经了。又诸宗的学者亦不可刻意地诽谤念佛者。自宗、他宗共难逃其咎之事,道理必使然。

四者,於守护、地头的话,则诚实缴纳有限定所当邀之年贡(所应当上纳之物品),其他应以仁义(道德)为本。

五者,国之佛法的道理非当流之正义时,而且是使看成邪见。总之,於自今以后的话,应闻当流真实的正义,廻转平日的恶心而赴善心者也。

六者,言当流真实的念佛者(人),善存知蒙开山赐与置定之正义,而虽造恶不善之身,但应以遂极乐的往生为宗之本意。夫,言一流安心的正义之旨趣者,任何样亦无,一心一向地奉凭阿弥陀如来,「我虽是肤浅恶业烦恼之身,但蒙赐救助斯等徒然者为本的弥陀愿力之强缘也」地若是连不可思议地奉思,而一念疑心亦无地思心皆坚固者,则必定弥陀者放无碍的光明而赐与摄取其身也。是这样地信心决定了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悉可往生报土。此心即可言为是决定了他力的信心之人也。

此后犹应心得之样者,「诚难能可贵的阿弥陀如来广大之御恩也」地思,为了其佛恩报谢者,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唯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地应称念也。

此故,於此外者又即便为后生的话,则亦有何不足呢?说亦无相传不知之似是而非的法门而亦惑乱人,并且亦汚染了法流之事,诚非肤浅之原由耶?应善加思计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七年七月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一通
每年不阙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本月二十八日者,作为开山圣人御正忌,每年不阙(不欠缺)地,於彼知恩报德的御佛事,则所有国郡,甚至连其他为如何卑劣之辈,皆不知其之御恩者,实在成了无异木石者乎。

就此,愚老(莲如上人的自称)此四五年之间者,虽然无意间居住於北陆山海的片隅(偏僻的角落,指吉崎),但是没预料地使存命至今,越过此本国(河内的出口,现在的大阪府枚方市出口),开始今年,奉遇圣人御正忌的报恩讲一条(事),诚特别不可思议之宿缘,即使欢喜亦犹应欢喜者乎。

然者,於由自国(河内国)、他国来集的诸人,首先应善存知开山圣人所置定的御规定之旨。於其之御言曰:「纵使被呼叫作盗牛人(駡人的话),亦不可被见为如佛法者、后世者(不执著世间的事情,一向愿求后生而专修读经、念佛者)般地表现」。又将「於外者守仁、义、礼、智、信而以王法作为先,於内心者应深深以本愿他力的信心作为本」之理由,於恳切地仰言所置定处,见及近代此时之人的佛法知颜(知识通)的体态(样子),於外相者让人看到信佛法之缘由,而於内心是更以无令使决定当流安心一途的份,而且将也没有相传之圣教,以自身的字力(理解文字的能力)而读之,说些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门,经廻(往返)自他门徒中,构造虚言吧,结果号称为由本山的裁定(处置),诳骗人,取物,而染汚当流之一义一条(事),岂非真真实实肤浅无知之缘由呀?

依此,本月二十八日的御正忌,於七日的报恩讲中,若不改悔忏悔恶心中(不信)之原样而各自赴於正义,则纵令即使於此七日的报恩讲中,运手足(指参诣),只是模仿人而已地号称为了报恩谢德,更以任何用处都不可有者也。

因此,於是令使获得了弥陀愿力的信心之人后,而称为佛恩报尽也好,又和师德报谢等也好之事者方可有吧。善加心得(领解)此之道理,而亦运手足(参诣)亦尊重了圣人之人,方才亦真实地相契於冥虑(凡夫看不到的佛、菩萨、诸天之垂念,此处指开山圣人的垂念),又另外者,则亦可深深相备於本月御正忌的报恩谢德之恳志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书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二通
宿善有无章(直译文修润版)

抑,在古代、近年、此时之间,於诸国在在处处,相当多号为佛法者而赞叹法门(说法),在致劝化之辈中,让人觉得更无真实地己心立基於本流的正义也。

其故云何?首先如在彼心中思般者,我是善知佛法的根源(根机)颜(知识通)的体态(样子),而且是亦无相传於谁的份,或者在走廊、窗外,只以自然地听闻到法门(没正式被教授之事)的差别,实际其心志於佛法是为肤浅,而除了我之外者无存知佛法的因缘者般地在思。

依此,如果偶尔亦见到令使如法赞叹本流的正义之人,则刻意地偏执之(执著己见)。即我一人善知颜(知识通)的风情(样子)岂非第一憍慢心耶?

以如此的内心经廻(往来)诸方的门徒中拜读圣教,而且以私仪(私事)号为来自本山的使者,净在阿谀人构虚言、取物而已也。以此等之人,如何可称为善佛法者,又拜读诵圣教耶?肤浅无知肤浅无知。即使悲叹亦犹可悲叹者,唯此之一事也。

依此,先立本流之义,如果於思欲劝化人之辈则应善存知其劝化的顺序者也。

夫,於思欲劝化本流他力信心的大概,首先应该议论宿善、无宿善之机。因此,无论如何地自昔时就挂了其名於本门徒之人也,无宿善之机皆难取信心。真实宿善开发之机自然而然可决定信。因此於无宿善之机面前的话,则作正杂二行的讨论时,反而可成为诽谤的基础(原因)也。无法分别此之宿善、无宿善的道理,而皆广泛无忌惮地致劝化世间人之事,荒谬的相违背了本流的规定。因此,於《大经》曰:「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地亦言,「若闻此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地亦可言。又善导亦可释:「过去已曾,修习此法,今得重闻,则生欢喜」。

无论依何等之经释,皆令见为既已限於宿善了。然者,遵守宿善之机,而可给与本流之法地听到了。详细存知此之旨趣,而可劝化人。特别地,先以王法为本,以仁义为先,随顺世间通途(一般)之仪(习俗),将本流安心深蓄於内心,而於外不可让他宗、他家见到到法流之姿般地表现。以此之意,可名为能善使存知了本流真实的正义之人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四七六年,莲如上人六十二岁)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三通
夫当流门徒中章(直译文修润版)

 夫,於当流门徒中,即使是既已使安心决定了之人的身上也好,又未决定之人的思欲取安心之人也好,皆应心得(领解)之顺序者,首先於外者以王法作为本,不疏忽诸神、诸佛、菩萨,又不诽谤诸宗、诸法,若在国所(国家、地方),则向守护(国家政府)、地头(地方政府)的话没有疏略地俱要交付有限定所当缴纳的贡米。其他以仁义作为本,又於为了后生者,在内心一心一向地奉凭阿弥陀如来,而於其余杂行、杂善不留意,若一念亦无疑心地参信(去信的敬语),则必可往生真实的极乐净土。以此心得之原样,即可称为获得了弥陀如来之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之姿。

於如此取念佛的信心而后,犹应思之样者,「即使这样,虽如斯我等般肤浅无知一生造恶的罪深之身,但若一度发起一念归命的信心,则依佛的愿力而容易蒙赐救助之弥陀如来的 益加不思议超世本愿之 强缘的难能可贵哟」地深深奉思,而於为了其之御恩报谢者,寝睡也好觉醒也好,皆唯称念佛而已,而仅应奉报彼弥陀如来的佛恩而已也。

於此后者,为了后生即使知道什么亦无所用处,最近意外,衆人之有何不足呢?说亦无相传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门,而亦惑乱人,又污染了无上的法流之事,诚以肤浅的缘由也。应好好地思计者也。

   不胜惶恐 不胜惶恐

文明八年七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