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灵台山开示(5)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讲 座 开 示老师说,你能够破我执吗?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没办法破。你刚才说读禅宗的书可以破我执吧?等你越深入理论,越会发现没有办法破我执。我们很容易为了要破这个我执,而去读禅宗的书。很多人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的。这样你才是真正读懂禅宗的书了。你越接触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越会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我执,都是我执。如果我们以为多看禅宗的书以后,自己的我执就会比较少一点,或是无我。这种出发点是错误的。所以,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讲过一句话:此身,无论任何行,也没有办法修行。他是彻彻底底的落第了。亲鸾圣人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修任何行,自己没有修行。而且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是地狱必定。一般的人都以为自己涉猎禅宗的书以后,就会无我,我执就会少一点,淡一点。这都是自以为是。即使是来学净土法门的人,都还有一种心态,都还有高估自己的心态。都还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可以看佛书,可以干什么的。你越去真正的修行,你越会发现自己是一点行也没办法修。真正道心很强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越想修道,反而离道越远。越修越觉得自己是背道而驰。你如果有个很喜欢、很喜欢的人,那个就是我执了。喜欢和厌恶都是迷执。不止讨厌是执著,喜欢也是执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因为我们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佛教讲出家?就是要去我执,去这个执著。所谓抛家弃子,就是要去掉他的执著。我们有先生、有太太、有孩子,就会有执著,这是我们的人性。真正的修行人,是连钱也不碰的。你有钱吗?有钱的话就是地狱的种子。凡人的心,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吃,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穿,这都是执著。如果没有执著来看周遭万物的话,那是最理想的。但是没办法,我们一定会有执著。我们的执著心很重,这个是自己的,这个被人家拿走了,我们就起烦恼了。我们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会说那就送给你啊。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到。没有执著的人,自己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就说:好啊,跟你结缘好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东西被人拿走了,就会生气。我们很难把东西施舍给别人。别人给我们很高兴,可是最好不要给别人。这些都是执著。什么是造业?这个就是造业。用我们这样罪恶的心,再怎么修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去修禅,你会发现自己越修越没修行。但是没有真正去修的人看不到这点。没有去修的人,会觉得自己会修行,都以为自己也能修行,会认为自己一修行的话就会进入无我的境界。但是我们去模仿这种无我的修行的话,就会发现,越修「我」越多,我执越重。也就是因为这样,阿弥陀佛才越发舍不得离开我们,要救度我们。禅的修法,我们无论再怎么挣扎,也没有办法去修这个法门。因为我们的心,和猫狗没有两样:斗诤心坚固,老是在跟人吵架,老是在跟人意见不合,不合意见就去咬人家。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憎、烦恼。明白自己是这种爱憎、烦恼,和猫狗没有两样的存在之后,再来看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会知道阿弥陀佛有多么的慈悲。看不到自己爱、恨等贪瞋心的人,没有办法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心和猫狗的心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如果看不到,念佛还是我执的念佛。佛念越多,我执越重。我们的念佛如果不是无我的念佛的话,都是有染污的念佛。这种有染污的念佛,就是不清净的念佛。不清净的念佛,就和魔鬼的心没有两样。我们的慢心很重,稍微读了几本佛书,稍微听了几次佛法,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觉得自己已经懂很多,就想讲给人家听。我是我执的存在,别人也是我执的存在。我们每天都是「我」跟「我」在吵架。我们要彻彻底底的明白:自己是我执的产物,要用这样的心来学佛。不然的话,看到别人的我执,看不到自己我执的人,越学佛慢心越重,美其名是学佛,实际上却往魔的方向走。我们都认为诵经很好,所以会诵经,但是每天都有诵经的人,就有慢心起来:「我每天都有在诵经」(在做功德)。可是你用这样的心诵经,往往诵到一半,会打妄想,想到某人的是非,心裏就不高兴、不舒服。用这样的心来诵经,哪裏是诵经呢?这些话,很难遇到有人会讲给我们听,教给我们。在厦门这个地方,(也)没有人能教给我们这个法门。即使是出家人,他们也没有办法教给我们这样的法。因为出家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一般学佛的人,他们都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日本的圣德太子就说:「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但是一般修行的人,(都觉得)别人是凡夫,自己不是。别人都是凡夫,而我学过佛法,我是懂佛法的。我们要记得圣德太子说的这句话:「共是凡夫耳」。但听到老师说大家都是凡夫,那就不用修了,反正修了也一样。这是邪见。我们凡夫的执著心就是这么重。听到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就真的不修行了,反正你再怎么做,我们都是凡夫。都是落入偏执裏去了。所以,人很麻烦。听闻佛法,听到「我们罪业深重,我们是没有办法修行的凡夫」。听到这个,就会有两种心态出来:有道心的人,虽然知道凡夫没有办法真正修行,但是他会越发精进修行。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有惭愧的心:「啊!我这么没有修行」。习气很重,他还是一样的修行,一样的精进;那么有的人就不一样,他听到老师说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再怎么修行都习气还是在,他就什么也不做,然后就把「哎呀,我们是凡夫」挂在嘴上,「你不要那么认真啊」。这就是邪见。什么样的人最好?真正的修行人,就「啊!我什么样的行都没办法修,没修行啊」,就是带著这种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办法真正修行(而去精进修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越听闻佛法,他越惭愧自己,忏悔自己:啊,我再怎么听老师讲佛的慈悲,越听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像老师讲的那样子,越听越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污浊,自己的污浊看的越清楚。没有办法像佛那样,那么清净、那么无我,那么的没有执著。就是越听闻佛法,越看到自己的执著很重的人,忏悔自己没有办法修行,没有办法像佛那样无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佛的人。一般学佛的人,听说持五戒、十戒很好,那就去受五戒、十戒,然后就以为自己可以把这个戒持的很好。好像从今天受戒开始,以后就可以改头换面,可以焕然一新,就变成一个好人了。这都是憍慢。我们听闻了佛法,就很想要往这条路去走。真正的念佛人,他会认真的去走这条佛道、佛法,可是他会发现自己都是在和这个佛道、佛法背道而驰。然后,就是(生起)惭愧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这就是净土教。如果以为自己可以走这条佛道,可以顺著佛法而走,而且还认为自己会走的很好,做的很好,这种人是慢心很重的人。所以,我们讲出家修行,有形体出家,就是把头发剃掉,住到寺院裏去,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但是心出家的人很少。所以日本的弘法大师,他在那时候就已经看到当时的佛教界是这样的,他就很感叹的讲一句话:现在的人,是剃头不剃心。这是弘法大师在高野山讲的。一般(出家人)都是形式上的出家,心没有真正的出家。心没有出家,形式出家,就会高高在上,现出家相以后,就会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举一个例子:昨天有一位出家众,她说:我都出家了,都修行了,为什么还得这个病?这就是慢心很重。所以,内心比形像重要。真正的修行人,是越修越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真正有在修行的人。不论什么事,你越精进做的话,越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我们要佛法第一,待人亲切。我们听说要待人亲切,就以为自己真能待人亲切。可是当你想待人亲切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心,原来一点也不亲切。就会发觉,原来自己待人一点也不亲切,之所以会对他好,是带著我们的贪瞋痴的。越做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待人亲切)。真正的修道人,他会看到(事情)相反的一面。我们说要孝养父母,真正有在孝养父母的人,他会越来越看到自己做的不够,看到自己没有尽到孝道,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孝养父母。但是很多不知佛法的人,他们会稍微为父母做了点事,就「你看我多孝顺父母,你看我做什么,做什么…」这种人,都不是真正的孝道,不是真正的孝养父母。他们做一点,就挂在鼻子上,这就是慢心很重。我们真正看到上面的,就会看到下面。真正看到天空很漂亮的人,他就会看到地上怎么都是垃圾。你真正看到(一件事),就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无我的念佛,要待人亲切。可是你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做的时候,你会越发现我执很重,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无我,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待人亲切。我们要精进,你真正精进了,就会发现自己很懈怠。我们修行的人,做早晚课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可是,早课的时间我们会想睡觉,「啊,现在的时间如果可以睡觉该多好啊」。所以我们要修行都是假的,你越修行,就会发现自己相反的心会跑出来。真正有在念佛的人,他会看到自己的心很污浊。心中没有念佛的人,都(是)在看自己的人,会认为:「啊,我现在比以前进步很多了,现在比以前有修行了。」这都是忘记佛在看自己的人。这种人的慢心很重。相反的世界我们会看到。举例,你越想待人亲切的话,是否越会发现我们是自私的存在?越去做了,越会发现,有时你去付出了,却得不到自己预期的反应或效果的时候,就会「唉,干嘛要做这样的事情啊?吃力不讨好」。就会有这种心。我们诵经很好,看佛书很好,可是会打哈欠、想睡觉,相反的心会跑出来。越想礼佛、越想念佛的人,相反的心都会跑出来。我们做早课,诵《正信偈》,诵不到一半,你就会打哈欠,看电视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想睡觉。所以,要知道我们凡夫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凡夫离清净的东西,是有距离的,很遥远的。这就是所谓的「凡夫」。我们为什么要听闻佛法?佛法的价值在哪裏?佛法的价值就是在於让我们明白我们都喜欢不清净的东西。喜欢染浊的东西。我们在学佛,可是一点也不喜欢佛。我们都喜欢烦恼。问:有时碰到肮脏的东西,就会念佛。可以吗?答:不要介意这些。尽量养成念佛的习惯。那不是你念的,那是阿弥陀佛自己跑出来的。如果认为那是我      念的佛,那就是有染浊的(念佛),有染污的(心)。(佛号)是阿弥陀佛借你的口跑出来的。◆ 讲 座 开 示自然就是规则和法则。自然就是法则的力用,力量和作用。让事情顺著法则去走,叫做自然。但是自然很难。像雨从天空落下来,就叫做自然,它不会从地下往上掉。(指一物,举例)如这个东西由上往下掉,这也是自然,它绝对不会从下面往上跑。这种法则,无论在厦门也好,在福州也好,在香港也好,在日本也好,都是这个法则;现在也是这种法则,以前也是这种法则,未来也是这个法则。这个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必然会是那个样子。但是我们人,一动脑就不自然了。我们人类越文明,离自然就越远。人,不论再怎么努力,自我都不会没有。人类不论再怎么进步,文明不论再怎么进步,肚子饿的时候还是肚子饿,肚子饿的时候怎样想像饱还是不会饱,别人吃饭我们还是不会饱,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人,不论别人多么的成功,如果我们自己不健康,多病,没有成就的话,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不论别人如何的幸福、如何的成功,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话,我们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活多久,这个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就跟我们多久。我们如果撇开自己,说要造福人群、要造福社会,是很难(做到)的,一定有那个「我」在。我们说要改造社会、造福人群,那裏面就有一个我执在了。所以不论有什么方案,(即使)说这个方案很好,当你仔细追究这个方案时,你也会发现不是很理想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私心,如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舒服一点,只要有这样一点儿私心的话,不论你的法子多么的好,都是假的,都是错的。但是我们人,都不会知道自己错。我们无始以来,都受到这种自我的限制。虽然想改造社会、造福人群,如果没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的话,就会生气;口上讲的是要造福社会、造福人群,可是如果没有照「我的」方案去做,问题就来了。所以与其说是要造福社会,不如说是要顺著「我的」想法。所以我们一起心动念就是错误。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想的,我们所做的,都是颠倒行。可是我们都以这种颠倒行为满足。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时,我们能发自内心为他感到欢喜吗?这样的人,到底有几个呢?真理的世界,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们人呢,就是先想自己的幸福。先想到自己,这当下就是迷执了。我们先要知道,正确的理、正确的法是什么?真理的世界是众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人,凡夫也好,都是先从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先求自己幸福。从自己为出发点,以自己的幸福为出发点,这就是人、就是凡夫。什么是佛?什么是真理的世界?佛之所以为佛,就是以众生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这个为基准。人类的生活中、社会裏,跟这个基准很接近的,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母亲看到孩子快乐,她就很快乐;她看到孩子流眼泪,她也心痛。这种母子的关系,就跟佛的心很像,很接近。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孩子成功,父母就很开心;孩子如果不幸,父母会为了他感到很悲伤;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心,最接近真理的法则。但是,很遗憾的,身为孩子,他往往无法了解、明白父母心,天下父母心。所以会有忤逆父母、不孝父母的孩子出现。最自然的生活样态是什么?就是以孩子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孩子的幸福为父母的(幸福),这个是最接近自然的了。但是孩子都不知道,父母最疼爱的就是自己,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孩子不明白父母是那么的爱护自己,所以才会忤逆父母、伤父母的心、顶嘴,这就是不明白天下父母心。所以不孝父母的人,是违背天地的法则。从天地的法则来看,顶撞父母的人,当下就是违背因果。做了违背因果法则的事,一定会承受业报。业报一定会找上门来。我们大家要好好思惟「自然」是什么,好好思惟「自然」这两个字。佛是顺著自然的人,是依自然而行的人,所以佛是「众生病,则我病;众生乐,则我乐」这样的是佛。生为一个人,看到众生、别人遇到苦难,就觉得不忍心,这个是人性。如果我们看到自己讨厌的人、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了,没有恻隐之心的话,就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了。我们一般看到自己的冤家、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的时候,往往都要拍手叫好。这种心,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的。不论是什么人,哪怕他是我们很不喜欢的人、很讨厌的人,当他遇到不幸时,我们能生起怜悯的心、可怜的心,这才是契合自然的法则。但是我们人啊,自己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会觉得很难过,会和他一起悲伤;可是一看到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就拍手叫好:「哇,他总算遭到报应了!」这种心就是违背因果的,违背自然的法则的,就是分别心,当下就被我们的爱憎牵著鼻子走。被我们爱憎的心牵著鼻子走,这当下就是违背自然的法则。当我们听闻佛法,我们扪心自问,或者静下心来看自己内心的世界,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在违背自然的法则而活著。如果我们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在想事情、在做事情,在看自己的话,就是错的。山上的树,就是自然的榜样。树本身就是自然,它显现的就是自然。它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感情用事。但我们人,就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违背自然。(这样)我们跟树比起来哪个聪明呢?但是我们都认为树没有知觉,都认为我们人比树聪明。树的成长是无我、无心的成长。所以你把树枝剪断,它也不会生气,照常茁壮成长。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如达摩祖师这样的人,他们来看树,树就是佛。山上的树木很多,我们去砍树枝的时候,被砍到树枝的树,它不会说「为什么你来砍我,而不去砍别的树」?它没有你我,它无我,它让你砍。(而)我们人,别人向我们道谢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心;如果我们为对方做一点事情,为对方付出,他却连一声谢谢也不讲,我们的我执就出来了,烦恼就出来了。所以无我、无心是最珍贵的。当对方笑脸对我们道谢时,我们就很开心;开心的当下,就是执著了,就是心迷执了。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笑脸对我们说「谢谢,谢谢」时,我们会说「不客气,不客气」。我们口裏是说「不客气」,其实心裏高兴的要命。可是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却没有什么反应时,下次你一定不会为他服务了。我们学佛的人,做真正的道人,走佛道的人,就是要去(除)自己这种执著的心,去看自己执著的心。我们以谁来为生活的榜样呢?看山上的树木,它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山上的树木是无我、无心,就是以此为我们的榜样,以无我、无心的树为我们的榜样。心情烦躁的时候,不妨到树林裏面去,到山上,到树下,坐在大树下,自然而然,很烦躁的心,就会静下来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山上的树木在教我们无我无心。所以你看我们修行人,佛教的修行人,他们都是入山修行。为什么要入山修行?就是说这个(原因)。想要修行,如果走入人群,很难修。走入人群的话,贪瞋痴就会生起。走入人群的话,爱憎的心会越来越强烈。所以禅宗的修行者,为什么都要去山裏呢?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以前的寺庙都是建在山上。寺建在市中心的话,我执就会很旺盛,真正的佛道就没有办法去实践。要读佛经的话,在山裏是最适合的。我们如果在人群裏读佛经的话,就是用贪瞋痴在读佛经,就没有办法真正升华自己的心。不信你试试看,带一本佛书到百货公司裏看,你的心思是想佛经还是想喜欢的东西?人是怎样的动物?人是被自己的贪瞋痴左右的动物。不被自己的利害得失所左右的人,是很高尚的人。但很遗憾的是,我们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左右。真正的修行者,他不拿钱的。不论是怎样的修行人,你让他拿钱看看?那种得失心、名闻利养就出来了。所以贫穷最好,当乞丐最好。真正能够当乞丐的人,是最好的人。没有办法真正当乞丐的人,他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这种)舍很难。(上次)看到一位四处漂泊的老人,某法师问这位老人:「你这样不觉得很苦吗?居无定所,三餐不济。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很苦吗?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怎么样呢?」那老人说:「非常满足。」他感到非常满足。这种人是最富有的人。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想的,对於这个流浪的老人来讲,他这样子很快乐,他觉得没有比他现在更快乐的了。很遗憾的是,我们凡夫连这个乞丐也当不了。真正的乞丐,我们是没有办法真正去当的。以前,出家人是走入尘世中去修行的,为什么没有办法修行呢?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去我欲,所以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如果我们有稍微涉及一点佛经的话,拜读过佛经的话,你就会知道:原来,我连乞丐也不如,这么执著。当你这样观照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修行佛法的根器、法器。我们可以做到(外表)形式上在读经,可是内心裏却被自己的执著所玩弄、所左右。有四个字对我们学佛的人很重要,哪四个字?「知足常乐」。我们要以知足常乐这四个字为出发点。你要修行,你就要舍家弃欲。就是不要先生,不要老婆,不要钱,然后入山去修行。这样子,你才能真正的修行。所以大家(要)知道:你有家庭,有孩子,修行就是落第了。不要以为你们这样子可以修行。真正的修行,自然「孤家寡人」。你真正要修行,你就要抛家弃子,连父母也要离开,你才有办法走修行的路。中国有个叫玄沙的人,他很想要修行,可是他有个父亲。父亲在,他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为了要去出家修行,有一天和父亲出去捕鱼,他就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把父亲推下水。他的父亲抓住船舨,叫儿子拉自己上来。玄沙想,这时候如果把父亲拉上来,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了。他就把父亲的手掰开。他父亲就溺水死了。这样子,他就出家修行去了。因为他是自己亲手把父亲推下水,把父亲淹死,这种杀父的「五逆十恶」罪很重。杀死父亲的情景每天都侵蚀著他的心,这种心变成一种动力,推动他精进的修行。所以他修行十年,就开悟了,就进入无心无我的世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就梦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跟他说:「当初被你推下水的时候,非常的怨恨,我的亲生儿子竟然杀害自己的爸爸。因瞋心而堕地狱受苦不断,直到今日,因为你修行开悟的功德,我得以从地狱出,上升天界享乐,今天特来向你道谢及辞行」。话说完就不见了。玄沙因为是自己把的父亲杀死,再去修行,所以他修行的心和一般人不一样。「罪恶深重!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杀死,自己是这么的罪恶深重。」因为他带著这种心去修行,当他这样精进、努力去修行,十年他就证悟到无心无我的境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的爸爸就来给他托梦。说∶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时候,心中充满怨恨。心裏很不甘愿,竟然我的儿子会把我害死。因为心不甘愿,起怨恨心,而堕入三恶道受苦。可是当他儿子,证入无我无心的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以开悟的功德,让他的父亲从三恶道裏出来,生到天界;所以他来向儿子辞行:因为你开悟的功德,功德力令我得从三恶道裏超拔出来,今天要生到天界去了,特来给你道谢。我们在座的大家,如果能从我执的世界证悟到无我的世界的话,这种功德很大,可以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得生善处。我们要走修行的路,就要有像玄沙这样的决心。(他)每天的心境,就是「我是恶人,我是罪恶深重的人」,带著这种心,这种惭愧忏悔的心去修行,才能够真正走上修行的路。不然的话,稍微读了一点佛书,稍微念了几句佛,就自以为自己有修行了。这样子哪里是修行?是在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根本就是傲慢、邪见。如果自以为自己都是在做好事,自己没有做坏事,然后(也会)讲佛法给人家听,自己也有听佛说法,有在修行,(这样认为的话),这种人都是天狗,都是邪见憍慢。像玄沙这样,为了走修行的路,他把自己的父亲害死了。所以他在二六时中,念头离不开这个:「我是不孝父母的人,我把自己的父亲杀死了」,所以二六时中,他心心念念:「我是个不孝的孩子,我是个罪业深重的人」。他是怀著这种心去拼命修行的。像玄沙这样,他自觉自己(自觉很重要)是不孝父母、罪恶深重。有这种自觉,起这种自觉去修行的,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人,动不动就会以为自己是好人。听了一点佛法,就以为自己比以前好了很多,慢心就会起来了。为什么学佛会没有办法进步呢?就是(因为)我们很容易起这个慢心,可是我们又看不到自己有这个慢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脚都浮在空中!没有像玄沙这样,他的脚是踩在「我是罪恶深重的凡夫,我是罪人,我是不孝父母的人」上。他的脚是踩在这上面,所以他能够脚踏实地的修行。但是我们一般人,我们的脚都踩在空中。所以,虽然会说自己是恶人,会说自己是凡夫,可是这个凡夫是踩在空中的。你看我们说自己是凡夫,可是当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就去攻击,就去排斥,然后就是生气。那样的当下,就已经不是凡夫了,也就是高高在上了。我们如果没有像玄沙这样自觉的话,虽然嘴巴上讲自己是凡夫,其实都不是凡夫,都是傲慢,邪见憍慢的恶众生。我们如果在娑婆生活,用佛法这面镜子来照见自己,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一点佛法也没有,每天都是在背道而驰,都是过著背道的生活。真正有这种自觉的人,他就不会如此:稍微比别人多捐几个钱,他就会说我付出了多少(多少);比别人多扫了点地,他就(会说)我好发心。我们凡夫,动不动慢心就起来了。用这样的心,来读佛学也好,听闻佛法也好,都是邪见憍慢。(当)你真正认真去走佛道时,就会发现:啊,原来我的我执这么重。我们听了佛法,我们的心都会去观照别人,可是都忘了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心都是向外求的。不论是看佛书也好,读佛经也好,听闻佛法也好,当我们真正在佛法中,读到佛书的时候,你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我执很重,慢心很重;原来,我的心都在看别人;原来,我们刚知道一点佛理,就会在心中评判别人:「啊,那个人,他在讲这个话;那个人还不懂…」我们无时不刻都在评判别人,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心在评判别人。不晓得我们在看别人,(而)那个当下就是慢心。所以大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去看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是一位很虔诚念佛、精进的修行人,可是你看他所留下来的著作裏面,他都在忏悔:忏悔自己没有修行;忏悔自己罪业深重;忏悔无始以来,自己造了多少杀业;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犯了多少偷盗的罪。善导大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其他人稍微有禅坐,有读佛书,他们就认为自己有修行了;善导大师也有禅坐,也有念佛,可是透过这个,他发现自己:「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一点修行也没有,我罪业深重。心心念念都是罪业、烦恼,无有出离生死之缘」。他这样在看待自己。能做到如善导大师这样观照自身的是亲鸾圣人。因此亲鸾圣人的著作中,说自己「无惭无愧」,「无小慈」、「无小悲」,有的只是「重视名利,好为人师」。他就是这样的惭愧自己。我们学这个教法的人,要学什么呢?要学用无常来观照自己,而不是去观照别人。我们听闻佛法的人,如果没有看到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跟佛法背道而驰的话,就是没有佛法。这样的话,就是假的修行人,假的念佛人。你越精进念佛,就越会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人。如果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修行人的话,那就是邪见憍慢。亲鸾圣人所留下的著作裏,他都说:真正的念佛我一句都念不了,一句都没有办法修行。在《愚秃悲叹述怀》中,他有的只是什么呢?「惭愧,惭愧,惭愧。」如果你的心现在还有:「啊,我每天都很精进,我每天都有在持佛经,我每天都有在念佛。」如果你的心态是这样的话,这就是憍慢啊。越是精进念佛的人,他就会:「啊,我连真正的念佛一次都没有。」可是这样的人,他是每天都在念佛的。真正领受到净土真宗的心法的人,他虽然每天都在精进念佛,可是心裏:啊,我连一句真正的念佛都没有啊。在今日,修本愿法门的人,真正很努力修行,可是(知道)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这样的僧侣很少;传法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来闻法的人。当我们遇到真人,我们在真人的面前,就会发现自己的虚假,(还)是虚假一切;我们到了真修行人面前的话,就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我们都没有修行;可是如果我们到不是真正修行人的地方,我们就会觉得「我比他有修行」。因为彼此都是假的修行,是假的念佛人,所以:「哎呀,他啊,还是慢心那么重。还好我没有他慢心那么重。」我们就会有这种心态出来。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因为大家都是假货,假的念佛人。会看到自己是假货的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我们会起一个念头:「比别人精进,更明白佛法,高人一等。」只要你有这种心的话,就都是假的了。真正的学佛人,他不会有「我有佛法」那种姿态出来,他摆不出来。真正的念佛人,他不会摆出一副比别人了解佛法,比别人懂佛法,高人一等(的姿势),他不会有这种姿态出来。他能比什么呢?「惭愧,惭愧啊,我什么都不懂啊。」有的只是谦虚。谦虚的人,(是)佛法的光明进入他的心坎裏面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懂佛法的人,是天狗,就是憍慢。期待大家,对於刚才讲的佛法,能够在心中反覆的思惟,然后再去精进。到你们七十、八十的时候,这些佛法就会融入你们的身体裏面了。期待大家直到七十、八十都不要间断,不要间断忆念佛法。大家不要提早毕业。不要「我懂了!我明白了!我已经获得信心了」,就不再来听闻佛法了。不要提早毕业,提早毕业就完蛋了。◆ 瑞觉法师讲述老师说真正的灭罪、忏悔,是不论怎样忏悔,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忏悔。因为不管你如何忏悔、现在怎样的惭愧,可是转个身,你又依然故我了。所以我们人,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你看善导大师也好,亲鸾圣人也好,他们都没有说:我忏悔了。他们说自己是:无惭、无愧。这个「无惭无愧」不是没有忏悔,而是忏悔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所以说(自己)「无惭无愧」。这才是真正的忏悔。所以我们说灭罪,是真正彻彻底底的明白:原来自己的罪业是如此的深重,不论自己怎么忏悔,都没有办法让罪业消除。就是怀著这种心。当你有这种心的时候,不论什么业障现前,你会处之泰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是来得应该的,来得好的。这样的话,不论什么业障现前,都不会觉得是苦。因为觉得:受的好,来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灭罪。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想的:在佛堂,掉几滴眼泪,就好像可以一笔勾销(罪业似的),不是的。你如果有杀众生,杀生的业报没有现前之前,走到哪裏,(业力)还是跟到哪裏。你看我们这辈子,记得的(杀业)有多少,何况是我们不记得的,何况又是无始以来的。因为我们是如此的无明烦恼,如此的业障深重,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裏,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来之有因的。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如果有把佛法听进去的话,自然而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是知道)这些都是我种下的因,(熟果)现在来了。昨天有位师姐问如何教老年人念佛的问题。老师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同样讲一句话,听的人(听到心裏的)都不一样。你要教他念佛,除了你本身真正是本愿他力念佛的,你才有办法保证教给他;如果你不是本愿他力念佛的话,你再怎么跟他讲要念佛,他只会自力念佛。「哎呀!阿弥陀佛好慈悲啊,只要我们念佛的话,不论你做了什么,阿弥陀佛都会救你的」。一般人听到这句话后,他就很开心,为了灭罪来念佛。这种念佛,就不是本愿的念佛了。但他这样念佛,也是跟佛结缘。因为你这样念佛,名号是有功德的,也是无形中有你说的那种功德,但是你不能说看到他很虔诚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认为他这样子就可以往生净土了。这是一般人的观念,一般人的想法。要真正的领受他力,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的话,就是需要闻法。就是「闻其名号」的「闻」,就是闻法。问:(大意)经法中有说:人处厄难,一声称念名号,即得解脱。不也是功德灭罪的一个例证吗?答:这种想法就是一般人的认为。你有去忏悔,但是你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因为你掉几滴眼        泪,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好像是真的很忏悔了。可是那都是「一时」而已。我们的贪瞋痴都无动於      衷。所以当你痛哭流涕完了,转个身的话,依然故我。    真正有忏悔的人,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忏悔。亲鸾圣人在《和赞》后面的「愚秃悲叹述怀」裏      感叹:我这颗心,「无小慈小悲」。自己连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无惭无愧」,连忏悔都不能。他        (就是)这样的忏悔!    这种忏悔是不断的。不是我现在忏悔了,然后就一笔勾销了,重新再出发。亲鸾圣人的忏悔是一直到      一口气不来为止的忏悔。当你有「无惭无愧」的心理出来以后,当下就从罪业裏解脱出来。这个才是      真正的解脱。因为你已经能够完全的面对你的罪业了。问:我们怎么理解《药师经》所讲:当他称念名号时,名号的功德力让他暂时的得到些福报,而减轻、        减轻原来造的恶业的现前,使他有个机会再听闻佛法。答: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一定)要吃一米袋的盐巴,我的业报就是要吃这袋盐巴。一般人以为:我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依名号功德,这袋盐巴就可以不吃了。一般人认为解脱灭罪也      是这样。(其实)不是的。这袋盐,没有学佛的人,当他吃的时候,会吃的很辛苦,因为太咸了;可      是念佛的人,因为念佛、因为诵经,就像把这袋盐放到一个大水池裏,然后再喝。一样在吃盐巴,一      个拿著吃,一个泡在水裏喝,感觉一样吗?所以,念佛的人,有听闻佛法的人,就像把一袋盐放入水      池裏。还是要喝,还是要吃盐巴,也还是要承受业报。一般人看来,他就是业障减轻了。虽然业障减      轻,还是要吃这袋盐巴,但是吃法不同了。◆ 讲 座 开 示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心性」,就是圆的世界。圆的世界,就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也叫「一如」的世界。但是,圆的世界,它会分裂。心性分裂,就会有自他、爱憎、是非、善恶出来。心分裂的当下,就有业识。业识一定是伴著相对心出来的,有「爱」就有「憎」,有「自」就有「他」,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恶」。用佛教的术语,叫「能见」和「所见」。「所见」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术语叫「境界相」。「能见」是主观,「所见」是客观。佛的心是圆满的,反过来,我们的心就多两个角出来:分裂成的「能见相」和「所见相」。圆就是心,这两个角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迷心。圆心的当下是统一的,是静止的。圆的心就是我们说的「悟心」,分裂的心是「迷心」。心一分裂就是爱憎的世界了。我们这个心分裂为自他两个还好,可它会不断的分裂下去,不断的分裂下去有的不是苦就是乐。我们能够看见很多东西,就说明我们的心分裂成很多。心分裂后就会很乱,因为有是就有非,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喜欢就有不喜欢。客观就是我们所看的世界,主观就是我们所讲的自己。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分开过,也分不开的。客观也是心,主观也是心,主观和客观不断在吵架,不断在斗争。一斗争,就有苦出来了。这个世界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相干,可就是因为有自己,才有这个世界。跟人家吵架的话,是自己在敲自己的头。不是别人可以打我们的头,是我们自己在打自己的头。所以叫做「迷」,也叫做「愚」。这个「愚」和贪瞋痴是一样的。没有两个角,光是一个圆,这叫佛心、佛智。所以从佛智、佛心、佛眼来看众生,我们凡夫都是愚痴到不能再愚痴了。佛教的价值在於哪裏?就是把在人生的苦裏面流转的众生,带回佛无心无我的世界。这就是佛法的价值。这个无心无我的世界叫做「解脱境」。佛心的世界,就是看大家都是一个心的世界。佛教又是绝对唯心论。但是这个唯心的心,不是我们凡夫的迷心,(这点要弄清楚),是佛开悟的悟心。佛法就是要领我们回到这个心的世界。如何带我们回这个佛心的世界呢?具体的修法就是禅定,要靠禅定。修禅定的话,像波涛一样汹涌的心会趋於缓和,心慢慢的平静,最后心如止水。分裂的波浪慢慢就变没有了,波浪就变成了水的世界。变成水的世界,心如止水,就是佛心的世界。到达这个水的世界,真正无心的世界,才能(真实的)看到东西。心如波浪,水高浪高时,看不见真实。兴风作浪时,是看不到海底的,(而)海水平静时,我们可以看到海底的沙土。为了要让我们心波停止,所以佛陀(教我们)要修禅定。禅宗也就是修这个禅定。如果没有修禅定,心动摇不定的话,就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东西。我们凡夫不是执著是」,就是执著「非」。我们看到的是喜欢和不喜欢,看到喜欢就被喜欢拉走,看到不喜欢又被不喜欢拉走了。被自己所看到的境界牵著鼻子走。停留在这种分裂世界的就是我们凡夫。大家看电视的时候,是跟电视一体的哦。但是大家不会这样想,一般人都认为电视是电视、我是我,是我在看电视。这个圆的世界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但是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就分裂,就是业识。在业识的世界,我们就有爱憎、自他、好恶等出来,这就是迷执的世界。我们的心一分裂,就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当我们不喜欢某些人、事、物时,不是有个东西让我们讨厌,而是我们的心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人、事、物出来,让自己苦恼。毕竟是心看心,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而不是对方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讨厌对方。如果看到不好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心在让我们看到不好的东西。所以佛教讲「唯识论」,都是心在作怪。分裂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业识」就是心分裂的状态。分裂以后,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就会执著所看到的,这就是转相了,转相共有六个阶段,在《大乘起信论》裏叫「六粗」,就是我们的心分裂成六个。第一智相,第二相续相,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第五起业相,第六业系苦相。智相的「智」,不是智慧的「智」,是指能够看到东西。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流转,原因就在这裏,看东西不光是看到而已,(还会产生种种分别)。为什么有苦恼,就是因为有这「六粗」。我们的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看到东西后就开始动,不断的转啊动啊;我们看到东西以后,不会看到就算了,会相续,看了就记得了;记得以后,(有)执取相,就是执著喜欢、不喜欢,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执取相以后,计名字相,就帮它起名字了,看到一个人以后,想「那是一个说我坏话的人」,就(是)给他做个标志,记上名字了。「啊,那个人好贪吃啊」,我们又给他贴上贪吃的标志了。其实那都是自己的感觉而已,是自己的心对那个人的感觉,但我们就把它计名字相了。「那个人我好喜欢啊,那个人好帅啊」,就贴个「好帅」的名字上去了。这就是我们心的执著;那么,计名字相以后,就开始造业了。因为当我们的心认定他是讨厌的人的时候,你再看他的时候,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会的,你会不理他。那你给他脸色看,他会不会给你脸色看?会。所以这个(是)业相,开始造业了;造业以后,它一直在那(裏转)动,不会停止下来,会业系苦相,就是说业带苦恼来。这就是我们人生、我们的心的动态。我们的心都是很主观的,我们这主观的心造了一个人、事、物出来;造出来之后,我们的心又把它客观化,给它贴上标签,然后自己苦恼自己。如果我们听闻佛法,就会知道这些只是我们心的变化。但是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智慧,虽然只不过是心的变化,但是我们执著,以为这是真的、(是)有。以为它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如我所想的)一个人、事、物。我们看到一个人,「啊,这个人我好喜欢」,男的就说这是我的女朋友,女的就说是我的男朋友,我们的心造「男朋友、女朋友」出来,然后越看越喜欢;心执著对方以后,就有很多想法出来了,这些想法就让自己绑手绑脚的了;但是我们不晓得,我们以为这是真的,有这个(如心所想的样子的)人;可是当对方不如我们所想像的时候,就说他(她)变心了,烦恼就出来了。其实我们所碰到的所有的境像,都是我们心的变现。所以我们都是在看梦幻的世界。《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在讲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来看这世界,是心在造一个(世界),「如梦幻泡影」。但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总认为:实在有这个人,实在有这个事物。(所以)当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很受不了。这就是愚痴。我们都被我们的心(给)骗了,我们的心都在骗自己。为什么我们人会上当?就是因为有「我执」的关系。因为(有我执就有我欲,)有「我欲」的关系,我们都会受骗上当。正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就(会)用我们的欲望去想(像)对方,然后就上当了。如果我们不要继续上当受骗,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梦幻泡影的世界,这就是解脱。佛是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就不会受骗上当。我们自己被自己的心欺骗,然后又用这个心去欺骗别人,这个世界就是「人骗我,我骗人」,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在日本,把这样的世界叫作「狐狸」,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把我们从这个骗来骗去的世界,波浪起伏的(心境),带回(到)原来那个无心无我的世界的,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教。净土是无心无我的世界,正因如此,没有骗来骗去的事情。很遗憾的是,这个娑婆世界,因为我们都是欲望的动物,都是欲望的存在,(所以)都有我欲。因为这个欲望的关系,我们被自己的心所骗,然后也骗别人。因为我们有欲望的关系,我们都自己以为自己「悟道」了,自以为「信佛」了,自以为「开悟」了,这都是被自己的心骗了。如果自己修行,觉得自己开悟了,(这样的)人中十个有九个都是被自己骗了。从佛眼看凡夫,自以为开悟的凡夫,在佛眼看来,还是在迷的世界裏面。迷在迷的世界裏(的人),当他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就以迷的业力,(再)转生到迷的世界裏面去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佛学,有很多都是被「觉得」这个心骗了。佛是连「我开悟了」的这个「悟」字都没有。真正的修行人,也会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心骗了。我们学本愿法门的,会遇见这样的同朋,他说「我信心决定了」、「我心安了」,这十有八九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我们在座的都是知识份子,上过大学,自己觉得念过不少书。这种觉得「自己念了不少书」的自我满足,就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其实也没有念那么多,就是自己「觉得」念了不少了。骗了自己,然后用这个心又去骗别人。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你越学佛,越会发现佛法像个无底洞,它没有底啊,你越学佛越觉得深奥不可测。佛所证悟的世界是「深远如虚空,广大如巨海」,所以佛的世界连「开悟」这个字眼也没有,这个心也没有。我们凡夫不晓得佛法的世界是「如虚空、如巨海」,所以我们动不动就说:「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相信了」、「啊,我开悟了」、「我获信了」,就在那裏自我满足。达摩祖师就是证悟到佛法「如虚空,如巨海」,像是无底深坑,所以他说:「不可得」。大家都知道达摩祖师和慧可大师的故事,当慧可大师还没有悟道之前,他到达摩祖师面前,向祖师请教「何谓佛法大意?」。但是达摩祖师不理睬他。慧可在门外跪了三天三夜,达摩祖师还是不理他。慧可就把自己的左手砍断,然后把断手拿给达摩祖师看,表示自己的决心。达摩祖师看到他把手砍断,求道心这么强,就问慧可: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灵台山开示(5)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 讲 座 开 示老师说,你能够破我执吗?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没办法破。你刚才说读禅宗的书可以破我执吧?等你越深入理论,越会发现没有办法破我执。我们很容易为了要破这个我执,而去读禅宗的书。很多人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的。这样你才是真正读
灵台山开示(5)

灵台山开示(5)

◆ 讲 座 开 示

老师说,你能够破我执吗?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没办法破。你刚才说读禅宗的书可以破我执吧?等你越深入理论,越会发现没有办法破我执。我们很容易为了要破这个我执,而去读禅宗的书。很多人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的。这样你才是真正读懂禅宗的书了。你越接触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越会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我执,都是我执。如果我们以为多看禅宗的书以后,自己的我执就会比较少一点,或是无我。这种出发点是错误的。所以,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讲过一句话:

此身,无论任何行,也没有办法修行。他是彻彻底底的落第了。亲鸾圣人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修任何行,自己没有修行。而且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是地狱必定。一般的人都以为自己涉猎禅宗的书以后,就会无我,我执就会少一点,淡一点。这都是自以为是。即使是来学净土法门的人,都还有一种心态,都还有高估自己的心态。都还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可以看佛书,可以干什么的。你越去真正的修行,你越会发现自己是一点行也没办法修。

真正道心很强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越想修道,反而离道越远。越修越觉得自己是背道而驰。

你如果有个很喜欢、很喜欢的人,那个就是我执了。喜欢和厌恶都是迷执。不止讨厌是执著,喜欢也是执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因为我们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佛教讲出家?就是要去我执,去这个执著。所谓抛家弃子,就是要去掉他的执著。我们有先生、有太太、有孩子,就会有执著,这是我们的人性。真正的修行人,是连钱也不碰的。你有钱吗?有钱的话就是地狱的种子。凡人的心,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吃,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穿,这都是执著。如果没有执著来看周遭万物的话,那是最理想的。但是没办法,我们一定会有执著。我们的执著心很重,这个是自己的,这个被人家拿走了,我们就起烦恼了。我们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会说那就送给你啊。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到。没有执著的人,自己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就说:好啊,跟你结缘好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东西被人拿走了,就会生气。我们很难把东西施舍给别人。别人给我们很高兴,可是最好不要给别人。这些都是执著。什么是造业?这个就是造业。用我们这样罪恶的心,再怎么修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去修禅,你会发现自己越修越没修行。但是没有真正去修的人看不到这点。没有去修的人,会觉得自己会修行,都以为自己也能修行,会认为自己一修行的话就会进入无我的境界。但是我们去模仿这种无我的修行的话,就会发现,越修「我」越多,我执越重。也就是因为这样,阿弥陀佛才越发舍不得离开我们,要救度我们。

禅的修法,我们无论再怎么挣扎,也没有办法去修这个法门。因为我们的心,和猫狗没有两样:斗诤心坚固,老是在跟人吵架,老是在跟人意见不合,不合意见就去咬人家。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憎、烦恼。明白自己是这种爱憎、烦恼,和猫狗没有两样的存在

之后,再来看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会知道阿弥陀佛有多么的慈悲。看不到自己爱、恨等贪瞋心的人,没有办法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心和猫狗的心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如果看不到,念佛还是我执的念佛。佛念越多,我执越重。我们的念佛如果不是无我的念佛的话,都是有染污的念佛。这种有染污的念佛,就是不清净的念佛。不清净的念佛,就和魔鬼的心没有两样。

我们的慢心很重,稍微读了几本佛书,稍微听了几次佛法,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觉得自己已经懂很多,就想讲给人家听。我是我执的存在,别人也是我执的存在。我们每天都是「我」跟「我」在吵架。我们要彻彻底底的明白:自己是我执的产物,要用这样的心来学佛。不然的话,看到别人的我执,看不到自己我执的人,越学佛慢心越重,美其名是学佛,实际上却往魔的方向走。

我们都认为诵经很好,所以会诵经,但是每天都有诵经的人,就有慢心起来:「我每天都有在诵经」(在做功德)。可是你用这样的心诵经,往往诵到一半,会打妄想,想到某人的是非,心裏就不高兴、不舒服。用这样

的心来诵经,哪裏是诵经呢?这些话,很难遇到有人会讲给我们听,教给我们。在厦门这个地方,(也)没有人能教给我们这个法门。即使是出家人,他们也没有办法教给我们这样的法。因为出家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

一般学佛的人,他们都没有这样的想

法,所以日本的圣德太子就说:

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

但是一般修行的人,(都觉得)别人是凡夫,自己不是。别人都是凡夫,而我学过佛法,我是懂佛法的。我们要记得圣德太子说的这句话:「共是凡夫耳」。但听到老师说大家都是凡夫,那就不用修了,反正修了也一样。这是邪见。我们凡夫的执著心就是这么重。听到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就真的不修行了,反正你再怎么做,我们都是凡夫。都是落入偏执裏去了。所以,人很麻烦。

听闻佛法,听到「我们罪业深重,我们是没有办法修行的凡夫」。听到这个,就会有两种心态出来:有道心的人,虽然知道凡夫没有办法真正修行,但是他会越发精进修行。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有惭愧的心:「啊!我这么没有修行」。习气很重,他还是一样的修行,一样的精进;那么有的人就不一样,他听到老师说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再怎么修行都习气还是在,他就什么也不做,然后就把「哎呀,我们是凡夫」挂在嘴上,「你不要那么认真啊」。这就是邪见。

什么样的人最好?真正的修行人,就

「啊!我什么样的行都没办法修,没修行啊」,就是带著这种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办法真正修行(而去精进修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越听闻佛法,他越惭愧自己,忏悔自己:啊,我再怎么听老师讲佛的慈悲,越听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像老师讲的那样子,越听越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污浊,自己的污浊看的越清楚。没有办法像佛那样,那么清净、那么无我,那么的没有执著。就是越听闻佛法,越看到自己的执著很重的人,忏悔自己没有办法修行,没有办法像佛那样无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佛的人。一般学佛的人,听说持五戒、十戒很好,那就去受五戒、十戒,然后就以为自己可以把这个戒持的很好。好像从今天受戒开始,以后就可以改头换面,可以焕然一新,就变成一个好人了。这都是憍慢。

我们听闻了佛法,就很想要往这条路去走。真正的念佛人,他会认真的去走这条佛道、佛法,可是他会发现自己都是在和这个佛道、佛法背道而驰。然后,就是(生起)惭愧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这就是净土教。如果以为自己可以走这条佛道,可以顺著佛法而走,而且还认为自己会走的很好,做的很好,这种人是慢心很重的人。所以,我们讲出家修行,有形体出家,就是把头发剃掉,住到寺院裏去,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但是心出家的人很少。所以日本的弘法大师,他在那时候就已经看到当时的佛教界是这样的,他就很感叹的讲一句话:现在的人,是剃头不剃心。这是弘法大师在高野山讲的。一般(出家人)都是形式上的出家,心没有真正的出家。心没有出家,形式出家,就会高高在上,现出家相以后,就会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举一个例子:昨天有一位出家众,她说:我都出家了,都修行了,为什么还得这个病?这就是慢心很重。所以,内心比形像重要。真正的修行人,是越修越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真正有在修行的人。不论什么事,你越精进做的话,越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我们要佛法第一,待人亲切。我们听说要待人亲切,就以为自己真能待人亲切。可是当你想待人亲切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心,原来一点也不亲切。就会发觉,原来自己待人一点也不亲切,之所以会对他好,是带著我们的贪瞋痴的。越做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待人亲切)。真正的修道人,他会看到(事情)相反的一面。我们说要孝养父母,真正有在孝养父母的人,他会越来越看到自己做的不够,看到自己没有尽到孝道,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孝养父母。但是很多不知佛法的人,他们会稍微为父母做了点事,就「你看我多孝顺父母,你看我做什么,做什么…」这种人,都不是真正的孝道,不是真正的孝养父母。他们做一点,就挂在鼻子上,这就是慢心很重。

我们真正看到上面的,就会看到下面。真正看到天空很漂亮的人,他就会看到地上怎么都是垃圾。你真正看到(一件事),就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无我的念佛,要待人亲切。可是你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做的时候,你会越发现我执很重,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无我,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待人亲切。我们要精进,你真正精进了,就会发现自己很懈怠。我们修行的人,做早晚课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可是,早课的时间我们会想睡觉,「啊,现在的时间如果可以睡觉该多好啊」。所以我们要修行都是假的,你越修行,就会发现自己相反的心会跑出来。真正有在念佛的人,他会看到自己的心很污浊。心中没有念佛的人,都(是)在看自己的人,会认为:「啊,我现在比以前进步很多了,现在比以前有修行了。」这都是忘记佛在看自己的人。这种人的慢心很重。相反的世界我们会看到。举例,你越想待人亲切的话,是否越会发现我们是自私的存在?越去做了,越会发现,有时你去付出了,却得不到自己预期的反应或效果的时候,就会「唉,干嘛要做这样的事情啊?吃力不讨好」。就会有这种心。我们诵经很好,看佛书很好,可是会打哈欠、想睡觉,相反的心会跑出来。越想礼佛、越想念佛的人,相反的心都会跑出来。我们做早课,诵《正信偈》,诵不到一半,你就会打哈欠,看电视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想睡觉。所以,要知道我们凡夫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凡夫离清净的东西,是有距离的,很遥远的。这就是所谓的「凡夫」。我们为什么要听闻佛法?佛法的价值在哪裏?佛法的价值就是在於让我们明白我们都喜欢不清净的东西。喜欢染浊的东西。我们在学佛,可是一点也不喜欢佛。我们都喜欢烦恼。

问:有时碰到肮脏的东西,就会念佛。可以吗?

答:不要介意这些。尽量养成念佛的习惯。那不是你念的,那是阿弥陀佛自己跑出来的。如果认为那是我      念的佛,那就是有染浊的(念佛),有染污的(心)。(佛号)是阿弥陀佛借你的口跑出来的。

 讲 座 开 示

自然就是规则和法则。自然就是法则的力用,力量和作用。让事情顺著法则去走,叫做自然。但是自然很难。像雨从天空落下来,就叫做自然,它不会从地下往上掉。(指一物,举例)如这个东西由上往下掉,这也是自然,它绝对不会从下面往上跑。这种法则,无论在厦门也好,在福州也好,在香港也好,在日本也好,都是这个法则;现在也是这种法则,以前也是这种法则,未来也是这个法则。这个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必然会是那个样子。但是我们人,一动脑就不自然了。我们人类越文明,离自然就越远。人,不论再怎么努力,自我都不会没有。人类不论再怎么进步,文明不论再怎么进步,肚子饿的时候还是肚子饿,肚子饿的时候怎样想像饱还是不会饱,别人吃饭我们还是不会饱,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人,不论别人多么的成功,如果我们自己不健康,多病,没有成就的话,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不论别人如何的幸福、如何的成功,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话,我们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活多久,这个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就跟我们多久。我们如果撇开自己,说要造福人群、要造福社会,是很难(做到)的,一定有那个「我」在。我们说要改造社会、造福人群,那裏面就有一个我执在了。所以不论有什么方案,(即使)说这个方案很好,当你仔细追究这个方案时,你也会发现不是很理想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私心,如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舒服一点,只要有这样一点儿私心的话,不论你的法子多么的好,都是假的,都是错的。但是我们人,都不会知道自己错。我们无始以来,都受到这种自我的限制。虽然想改造社会、造福人群,如果没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的话,就会生气;口上讲的是要造福社会、造福人群,可是如果没有照「我的」方案去做,问题就来了。所以与其说是要造福社会,不如说是要顺著「我的」想法。所以我们一起心动念就是错误。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想的,我们所做的,都是颠倒行。可是我们都以这种颠倒行为满足。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时,我们能发自内心为他感到欢喜吗?这样的人,到底有几个呢?真理的世界,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们人呢,就是先想自己的幸福。先想到自己,这当下就是迷执了

我们先要知道,正确的理、正确的法是什么?真理的世界是众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人,凡夫也好,都是先从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先求自己幸福。从自己为出发点,以自己的幸福为出发点,这就是人、就是凡夫。什么是佛?什么是真理的世界?佛之所以为佛,就是以众生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这个为基准。人类的生活中、社会裏,跟这个基准很接近的,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母亲看到孩子快乐,她就很快乐;她看到孩子流眼泪,她也心痛。这种母子的关系,就跟佛的心很像,很接近。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孩子成功,父母就很开心;孩子如果不幸,父母会为了他感到很悲伤;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心,最接近真理的法则。但是,很遗憾的,身为孩子,他往往无法了解、明白父母心,天下父母心。所以会有忤逆父母、不孝父母的孩子出现。

最自然的生活样态是什么?就是以孩子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孩子的幸福为父母的(幸福),这个是最接近自然的了。但是孩子都不知道,父母最疼爱的就是自己,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孩子不明白父母是那么的爱护自己,所以才会忤逆父母、伤父母的心、顶嘴,这就是不明白天下父母心。所以不孝父母的人,是违背天地的法则。从天地的法则来看,顶撞父母的人,当下就是违背因果。做了违背因果法则的事,一定会承受业报。业报一定会找上门来。

我们大家要好好思惟「自然」是什么,好好思惟「自然」这两个字。佛是顺著自然的人,是依自然而行的人,所以佛是「众生病,则我病;众生乐,则我乐」这样的是佛。

生为一个人,看到众生、别人遇到苦难,就觉得不忍心,这个是人性。如果我们看到自己讨厌的人、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了,没有恻隐之心的话,就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了。我们一般看到自己的冤家、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的时候,往往都要拍手叫好。这种心,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的。不论是什么人,哪怕他是我们很不喜欢的人、很讨厌的人,当他遇到不幸时,我们能生起怜悯的心、可怜的心,这才是契合自然的法则。但是我们人啊,自己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会觉得很难过,会和他一起悲伤;可是一看到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就拍手叫好:「哇,他总算遭到报应了!」这种心就是违背因果的,违背自然的法则的,就是分别心,当下就被我们的爱憎牵著鼻子走。被我们爱憎的心牵著鼻子走,这当下就是违背自然的法则。当我们听闻佛法,我们扪心自问,或者静下心来看自己内心的世界,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在违背自然的法则而活著。如果我们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在想事情、在做事情,在看自己的话,就是错的。

山上的树,就是自然的榜样。树本身就是自然,它显现的就是自然。它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感情用事。但我们人,就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违背自然。(这样)我们跟树比起来哪个聪明呢?但是我们都认为树没有知觉,都认为我们人比树聪明。树的成长是无我、无心的成长。所以你把树枝剪断,它也不会生气,照常茁壮成长。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如达摩祖师这样的人,他们来看树,树就是佛。山上的树木很多,我们去砍树枝的时候,被砍到树枝的树,它不会说「为什么你来砍我,而不去砍别的树」?它没有你我,它无我,它让你砍。(而)我们人,别人向我们道谢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心;如果我们为对方做一点事情,为对方付出,他却连一声谢谢也不讲,我们的我执就出来了,烦恼就出来了。所以无我、无心是最珍贵的。当对方笑脸对我们道谢时,我们就很开心;开心的当下,就是执著了,就是心迷执了。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笑脸对我们说「谢谢,谢谢」时,我们会说「不客气,不客气」。我们口裏是说「不客气」,其实心裏高兴的要命。可是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却没有什么反应时,下次你一定不会为他服务了。我们学佛的人,做真正的道人,走佛道的人,就是要去(除)自己这种执著的心,去看自己执著的心。我们以谁来为生活的榜样呢?看山上的树木,它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山上的树木是无我、无心,就是以此为我们的榜样,以无我、无心的树为我们的榜样。心情烦躁的时候,不妨到树林裏面去,到山上,到树下,坐在大树下,自然而然,很烦躁的心,就会静下来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山上的树木在教我们无我无心。所以你看我们修行人,佛教的修行人,他们都是入山修行。为什么要入山修行?就是说这个(原因)。想要修行,如果走入人群,很难修。走入人群的话,贪瞋痴就会生起。走入人群的话,爱憎的心会越来越强烈。所以禅宗的修行者,为什么都要去山裏呢?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以前的寺庙都是建在山上。寺建在市中心的话,我执就会很旺盛,真正的佛道就没有办法去实践。要读佛经的话,在山裏是最适合的。我们如果在人群裏读佛经的话,就是用贪瞋痴在读佛经,就没有办法真正升华自己的心。不信你试试看,带一本佛书到百货公司裏看,你的心思是想佛经还是想喜欢的东西?人是怎样的动物?人是被自己的贪瞋痴左右的动物。不被自己的利害得失所左右的人,是很高尚的人。但很遗憾的是,我们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左右。真正的修行者,他不拿钱的。不论是怎样的修行人,你让他拿钱看看?那种得失心、名闻利养就出来了。所以贫穷最好,当乞丐最好。真正能够当乞丐的人,是最好的人。没有办法真正当乞丐的人,他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这种)舍很难。(上次)看到一位四处漂泊的老人,某法师问这位老人:「你这样不觉得很苦吗?居无定所,三餐不济。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很苦吗?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怎么样呢?」那老人说:「非常满足。」他感到非常满足。这种人是最富有的人。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想的,对於这个流浪的老人来讲,他这样子很快乐,他觉得没有比他现在更快乐的了。很遗憾的是,我们凡夫连这个乞丐也当不了。

真正的乞丐,我们是没有办法真正去当的。

以前,出家人是走入尘世中去修行的,为什么没有办法修行呢?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去我欲,所以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如果我们有稍微涉及一点佛经的话,拜读过佛经的话,你就会知道:原来,我连乞丐也不如,这么执著。当你这样观照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修行佛法的根器、法器。我们可以做到(外表)形式上在读经,可是内心裏却被自己的执著所玩弄、所左右。有四个字对我们学佛的人很重要,哪四个字?「知足常乐」。我们要以知足常乐这四个字为出发点。

你要修行,你就要舍家弃欲。就是不要先生,不要老婆,不要钱,然后入山去修行。这样子,你才能真正的修行。所以大家(要)知道:你有家庭,有孩子,修行就是落第了。不要以为你们这样子可以修行。真正的修行,自然「孤家寡人」。你真正要修行,你就要抛家弃子,连父母也要离开,你才有办法走修行的路。中国有个叫玄沙的人,他很想要修行,可是他有个父亲。父亲在,他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为了要去出家修行,有一天和父亲出去捕鱼,他就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把父亲推下水。他的父亲抓住船舨,叫儿子拉自己上来。玄沙想,这时候如果把父亲拉上来,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了。他就把父亲的手掰开。他父亲就溺水死了。这样子,他就出家修行去了。因为他是自己亲手把父亲推下水,把父亲淹死,这种杀父的「五逆十恶」罪很重。杀死父亲的情景每天都侵蚀著他的心,这种心变成一种动力,推动他精进的修行。所以他修行十年,就开悟了,就进入无心无我的世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就梦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跟他说:「当初被你推下水的时候,非常的怨恨,我的亲生儿子竟然杀害自己的爸爸。因瞋心而堕地狱受苦不断,直到今日,因为你修行开悟的功德,我得以从地狱出,上升天界享乐,今天特来向你道谢及辞行」。话说完就不见了。玄沙因为是自己把的父亲杀死,再去修行,所以他修行的心和一般人不一样。「罪恶深重!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杀死,自己是这么的罪恶深重。」因为他带著这种心去修行,当他这样精进、努力去修行,十年他就证悟到无心无我的境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的爸爸就来给他托梦。说∶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时候,心中充满怨恨。心裏很不甘愿,竟然我的儿子会把我害死。因为心不甘愿,起怨恨心,而堕入三恶道受苦。可是当他儿子,证入无我无心的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以开悟的功德,让他的父亲从三恶道裏出来,生到天界;所以他来向儿子辞行:因为你开悟的功德,功德力令我得从三恶道裏超拔出来,今天要生到天界去了,特来给你道谢。

我们在座的大家,如果能从我执的世界证悟到无我的世界的话,这种功德很大,可以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得生善处。我们要走修行的路,就要有像玄沙这样的决心。(他)每天的心境,就是「我是恶人,我是罪恶深重的人」,带著这种心,这种惭愧忏悔的心去修行,才能够真正走上修行的路。不然的话,稍微读了一点佛书,稍微念了几句佛,就自以为自己有修行了。这样子哪里是修行?是在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根本就是傲慢、邪见。如果自以为自己都是在做好事,自己没有做坏事,然后(也会)讲佛法给人家听,自己也有听佛说法,有在修行,(这样认为的话),这种人都是天狗,都是邪见憍慢。像玄沙这样,为了走修行的路,他把自己的父亲害死了。所以他在二六时中,念头离不开这个:「我是不孝父母的人,我把自己的父亲杀死了」,所以二六时中,他心心念念:「我是个不孝的孩子,我是个罪业深重的人」。他是怀著这种心去拼命修行的。像玄沙这样,他自觉自己(自觉很重要)是不孝父母、罪恶深重。有这种自觉,起这种自觉去修行的,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人,动不动就会以为自己是好人。听了一点佛法,就以为自己比以前好了很多,慢心就会起来了。为什么学佛会没有办法进步呢?就是(因为)我们很容易起这个慢心,可是我们又看不到自己有这个慢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脚都浮在空中!没有像玄沙这样,他的脚是踩在「我是罪恶深重的凡夫,我是罪人,我是不孝父母的人」上。他的脚是踩在这上面,所以他能够脚踏实地的修行。

但是我们一般人,我们的脚都踩在空中。所以,虽然会说自己是恶人,会说自己是凡夫,可是这个凡夫是踩在空中的。你看我们说自己是凡夫,可是当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就去攻击,就去排斥,然后就是生气。那样的当下,就已经不是凡夫了,也就是高高在上了。我们如果没有像玄沙这样自觉的话,虽然嘴巴上讲自己是凡夫,其实都不是凡夫,都是傲慢,邪见憍慢的恶众生。

我们如果在娑婆生活,用佛法这面镜子来照见自己,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一点佛法也没有,每天都是在背道而驰,都是过著背道的生活。真正有这种自觉的人,他就不会如此:稍微比别人多捐几个钱,他就会说我付出了多少(多少);比别人多扫了点地,他就(会说)我好发心。我们凡夫,动不动慢心就起来了。用这样的心,来读佛学也好,听闻佛法也好,都是邪见憍慢。(当)你真正认真去走佛道时,就会发现:啊,原来我的我执这么重。我们听了佛法,我们的心都会去观照别人,可是都忘了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心都是向外求的。

不论是看佛书也好,读佛经也好,听闻佛法也好,当我们真正在佛法中,读到佛书的时候,你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我执很重,慢心很重;原来,我的心都在看别人;原来,我们刚知道一点佛理,就会在心中评判别人:「啊,那个人,他在讲这个话;那个人还不懂…」我们无时不刻都在评判别人,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心在评判别人。不晓得我们在看别人,(而)那个当下就是慢心。所以大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去看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是一位很虔诚念佛、精进的修行人,可是你看他所留下来的著作裏面,他都在忏悔:忏悔自己没有修行;忏悔自己罪业深重;忏悔无始以来,自己造了多少杀业;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犯了多少偷盗的罪。善导大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其他人稍微有禅坐,有读佛书,他们就认为自己有修行了;善导大师也有禅坐,也有念佛,可是透过这个,他发现自己: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一点修行也没有,我罪业深重。心心念念都是罪业、烦恼,无有出离生死之缘」。他这样在看待自己。能做到如善导大师这样观照自身的是亲鸾圣人。因此亲鸾圣人的著作中,说自己「无惭无愧」,「无小慈」、「无小悲」,有的只是「重视名利,好为人师」。他就是这样的惭愧自己。我们学这个教法的人,要学什么呢?要学用无常来观照自己,而不是去观照别人。我们听闻佛法的人,如果没有看到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跟佛法背道而驰的话,就是没有佛法。这样的话,就是假的修行人,假的念佛人。你越精进念佛,就越会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人。如果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修行人的话,那就是邪见憍慢。亲鸾圣人所留下的著作裏,他都说:真正的念佛我一句都念不了,一句都没有办法修行。在《愚秃悲叹述怀》中,他有的只是什么呢?「惭愧,惭愧,惭愧。」如果你的心现在还有:「啊,我每天都很精进,我每天都有在持佛经,我每天都有在念佛。」如果你的心态是这样的话,这就是憍慢啊。越是精进念佛的人,他就会:「啊,我连真正的念佛一次都没有。」可是这样的人,他是每天都在念佛的。真正领受到净土真宗的心法的人,他虽然每天都在精进念佛,可是心裏:啊,我连一句真正的念佛都没有啊。在今日,修本愿法门的人,真正很努力修行,可是(知道)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这样的僧侣很少;传法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来闻法的人。当我们遇到真人,我们在真人的面前,就会发现自己的虚假,(还)是虚假一切;我们到了真修行人面前的话,就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我们都没有修行;可是如果我们到不是真正修行人的地方,我们就会觉得「我比他有修行」。因为彼此都是假的修行,是假的念佛人,所以:「哎呀,他啊,还是慢心那么重。还好我没有他慢心那么重。」

我们就会有这种心态出来。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因为大家都是假货,假的念佛人。会看到自己是假货的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我们会起一个念头:「比别人精进,更明白佛法,高人一等。」只要你有这种心的话,就都是假的了。真正的学佛人,他不会有「我有佛法」那种姿态出来,他摆不出来。真正的念佛人,他不会摆出一副比别人了解佛法,比别人懂佛法,高人一等(的姿势),他不会有这种姿态出来。他能比什么呢?「惭愧,惭愧啊,我什么都不懂啊。」有的只是谦虚。谦虚的人,(是)佛法的光明进入他的心坎裏面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懂佛法的人,是天狗,就是憍慢。

期待大家,对於刚才讲的佛法,能够在心中反覆的思惟,然后再去精进。到你们七十、八十的时候,这些佛法就会融入你们的身体裏面了。期待大家直到七十、八十都不要间断,不要间断忆念佛法。大家不要提早毕业。不要「我懂了!我明白了!我已经获得信心了」,就不再来听闻佛法了。不要提早毕业,提早毕业就完蛋了。

◆ 瑞觉法师讲述

老师说真正的灭罪、忏悔,是不论怎样忏悔,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忏悔。因为不管你如何忏悔、现在怎样的惭愧,可是转个身,你又依然故我了。所以我们人,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你看善导大师也好,亲鸾圣人也好,他们都没有说:我忏悔了。他们说自己是:无惭、无愧。这个「无惭无愧」不是没有忏悔,而是忏悔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所以说(自己)「无惭无愧」。这才是真正的忏悔。所以我们说灭罪,是真正彻彻底底的明白:原来自己的罪业是如此的深重,不论自己怎么忏悔,都没有办法让罪业消除。就是怀著这种心。当你有这种心的时候,不论什么业障现前,你会处之泰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是来得应该的,来得好的。这样的话,不论什么业障现前,都不会觉得是苦。因为觉得:受的好,来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灭罪。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想的:在佛堂,掉几滴眼泪,就好像可以一笔勾销(罪业似的),不是的。

你如果有杀众生,杀生的业报没有现前之前,走到哪裏,(业力)还是跟到哪裏。你看我们这辈子,记得的(杀业)有多少,何况是我们不记得的,何况又是无始以来的。因为我们是如此的无明烦恼,如此的业障深重,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裏,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来之有因的。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如果有把佛法听进去的话,自然而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是知道)这些都是我种下的因,(熟果)现在来了。

昨天有位师姐问如何教老年人念佛的问题。老师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同样讲一句话,听的人(听到心裏的)都不一样。你要教他念佛,除了你本身真正是本愿他力念佛的,你才有办法保证教给他;如果你不是本愿他力念佛的话,你再怎么跟他讲要念佛,他只会自力念佛。

「哎呀!阿弥陀佛好慈悲啊,只要我们念佛的话,不论你做了什么,阿弥陀佛都会救你的」。一般人听到这句话后,他就很开心,为了灭罪来念佛。这种念佛,就不是本愿的念佛了。但他这样念佛,也是跟佛结缘。因为你这样念佛,名号是有功德的,也是无形中有你说的那种功德,但是你不能说看到他很虔诚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认为他这样子就可以往生净土了。这是一般人的观念,一般人的想法。要真正的领受他力,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的话,就是需要闻法。就是「闻其名号」的「闻」,就是闻法。

问:(大意)经法中有说:人处厄难,一声称念名号,即得解脱。不也是功德灭罪的一个例证吗?

答:这种想法就是一般人的认为。你有去忏悔,但是你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因为你掉几滴眼        泪,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好像是真的很忏悔了。可是那都是「一时」而已。我们的贪瞋痴都无动於      衷。所以当你痛哭流涕完了,转个身的话,依然故我。

    真正有忏悔的人,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忏悔。亲鸾圣人在《和赞》后面的「愚秃悲叹述怀」裏      感叹:我这颗心,「无小慈小悲」。自己连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无惭无愧」,连忏悔都不能。他        (就是)这样的忏悔!

    这种忏悔是不断的。不是我现在忏悔了,然后就一笔勾销了,重新再出发。亲鸾圣人的忏悔是一直到      一口气不来为止的忏悔。当你有「无惭无愧」的心理出来以后,当下就从罪业裏解脱出来。这个才是      真正的解脱。因为你已经能够完全的面对你的罪业了。

问:我们怎么理解《药师经》所讲:当他称念名号时,名号的功德力让他暂时的得到些福报,而减轻、        减原来造的恶业的现前,使他有个机会再听闻佛法。

答: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一定)要吃一米袋的盐巴,我的业报就是要吃这袋盐巴。一般人以为:我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依名号功德,这袋盐巴就可以不吃了。一般人认为解脱灭罪也      是这样。(其实)不是的。这袋盐,没有学佛的人,当他吃的时候,会吃的很辛苦,因为太咸了;可      是念佛的人,因为念佛、因为诵经,就像把这袋盐放到一个大水池裏,然后再喝。一样在吃盐巴,一      个拿著吃,一个泡在水裏喝,感觉一样吗?所以,念佛的人,有听闻佛法的人,就像把一袋盐放入水      池裏。还是要喝,还是要吃盐巴,也还是要承受业报。一般人看来,他就是业障减轻了。虽然业障减      轻,还是要吃这袋盐巴,但是吃法不同了。

◆ 讲 座 开 示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心性」,就是圆的世界。圆的世界,就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也叫「一如」的世界。但是,圆的世界,它会分裂。心性分裂,就会有自他、爱憎、是非、善恶出来。心分裂的当下,就有业识。业识一定是伴著相对心出来的,有「爱」就有「憎」,有「自」就有「他」,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恶」。用佛教的术语,叫「能见」和「所见」。「所见」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术语叫「境界相」。

「能见」是主观,「所见」是客观。

佛的心是圆满的,反过来,我们的心就多两个角出来:分裂成的「能见相」和「所见相」。圆就是心,这两个角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迷心。圆心的当下是统一的,是静止的。圆的心就是我们说的「悟心」,分裂的心是「迷心」。心一分裂就是爱憎的世界了。我们这个心分裂为自他两个还好,可它会不断的分裂下去,不断的分裂下去有的不是苦就是乐。我们能够看见很多东西,就说明我们的心分裂成很多。心分裂后就会很乱,因为有是就有非,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喜欢就有不喜欢。客观就是我们所看的世界,主观就是我们所讲的自己。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分开过,也分不开的。客观也是心,主观也是心,主观和客观不断在吵架,不断在斗争。一斗争,就有苦出来了。这个世界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相干,可就是因为有自己,才有这个世界。跟人家吵架的话,是自己在敲自己的头。不是别人可以打我们的头,是我们自己在打自己的头。所以叫做「迷」,也叫做「愚」。这个「愚」和贪瞋痴是一样的。没有两个角,光是一个圆,这叫佛心、佛智。所以从佛智、佛心、佛眼来看众生,我们凡夫都是愚痴到不能再愚痴了。

佛教的价值在於哪裏?就是把在人生的苦裏面流转的众生,带回佛无心无我的世界。这就是佛法的价值。这个无心无我的世界叫做「解脱境」。佛心的世界,就是看大家都是一个心的世界。佛教又是绝对唯心论。但是这个唯心的心,不是我们凡夫的迷心,(这点要弄清楚),是佛开悟的悟心。佛法就是要领我们回到这个心的世界。

如何带我们回这个佛心的世界呢?具体的修法就是禅定,要靠禅定。修禅定的话,像波涛一样汹涌的心会趋於缓和,心慢慢的平静,最后心如止水。分裂的波浪慢慢就变没有了,波浪就变成了水的世界。变成水的世界,心如止水,就是佛心的世界。到达这个水的世界,真正无心的世界,才能(真实的)看到东西。心如波浪,水高浪高时,看不见真实。兴风作浪时,是看不到海底的,(而)海水平静时,我们可以看到海底的沙土。为了要让我们心波停止,所以佛陀(教我们)要修禅定。禅宗也就是修这个禅定。如果没有修禅定,心动摇不定的话,就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东西。我们凡夫不是执著是」,就是执著「非」。我们看到的是喜欢和不喜欢,看到喜欢就被喜欢拉走,看到不喜欢又被不喜欢拉走了。被自己所看到的境界牵著鼻子走。停留在这种分裂世界的就是我们凡夫。大家看电视的时候,是跟电视一体的哦。但是大家不会这样想,一般人都认为电视是电视、我是我,是我在看电视。

这个圆的世界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但是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就分裂,就是业识。在业识的世界,我们就有爱憎、自他、好恶等出来,这就是迷执的世界。我们的心一分裂,就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当我们不喜欢某些人、事、物时,不是有个东西让我们讨厌,而是我们的心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人、事、物出来,让自己苦恼。毕竟是心看心,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而不是对方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讨厌对方。如果看到不好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心在让我们看到不好的东西。所以佛教讲「唯识论」,都是心在作怪。

分裂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业识」就是心分裂的状态。分裂以后,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就会执著所看到的,这就是转相了,转相共有六个阶段,在《大乘起信论》裏叫「六粗」,就是我们的心分裂成六个。第一智相,第二相续相,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第五起业相,第六业系苦相。智相的「智」,不是智慧的「智」,是指能够看到东西。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流转,原因就在这裏,看东西不光是看到而已,(还会产生种种分别)。为什么有苦恼,就是因为有这「六粗」。我们的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看到东西后就开始动,不断的转啊动啊;我们看到东西以后,不会看到就算了,会相续,看了就记得了;记得以后,(有)执取相,就是执著喜欢、不喜欢,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执取相以后,计名字相,就帮它起名字了,看到一个人以后,想「那是一个说我坏话的人」,就(是)给他做个标志,记上名字了。「啊,那个人好贪吃啊」,我们又给他贴上贪吃的标志了。其实那都是自己的感觉而已,是自己的心对那个人的感觉,但我们就把它计名字相了。「那个人我好喜欢啊,那个人好帅啊」,就贴个「好帅」的名字上去了。这就是我们心的执著;那么,计名字相以后,就开始造业了。因为当我们的心认定他是讨厌的人的时候,你再看他的时候,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会的,你会不理他。那你给他脸色看,他会不会给你脸色看?会。所以这个(是)业相,开始造业了;造业以后,它一直在那(裏转)动,不会停止下来,会业系苦相,就是说业带苦恼来。这就是我们人生、我们的心的动态。我们的心都是很主观的,我们这主观的心造了一个人、事、物出来;造出来之后,我们的心又把它客观化,给它贴上标签,然后自己苦恼自己。如果我们听闻佛法,就会知道这些只是我们心的变化。但是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智慧,虽然只不过是心的变化,但是我们执著,以为这是真的、(是)有。以为它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如我所想的)一个人、事、物。我们看到一个人,「啊,这个人我好喜欢」,男的就说这是我的女朋友,女的就说是我的男朋友,我们的心造「男朋友、女朋友」出来,然后越看越喜欢;心执著对方以后,就有很多想法出来了,这些想法就让自己绑手绑脚的了;但是我们不晓得,我们以为这是真的,有这个(如心所想的样子的)人;可是当对方不如我们所想像的时候,就说他(她)变心了,烦恼就出来了。其实我们所碰到的所有的境像,都是我们心的变现。所以我们都是在看梦幻的世界。《金刚经》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就是在讲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来看这世界,是心在造一个(世界),「如梦幻泡影」。但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总认为:实在有这个人,实在有这个事物。(所以)当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很受不了。这就是愚痴。我们都被我们的心(给)骗了,我们的心都在骗自己。为什么我们人会上当?就是因为有「我执」的关系。因为(有我执就有我欲,)有「我欲」的关系,我们都会受骗上当。正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就(会)用我们的欲望去想(像)对方,然后就上当了。

如果我们不要继续上当受骗,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梦幻泡影的世界,这就是解脱。佛是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就不会受骗上当。

我们自己被自己的心欺骗,然后又用这个心去欺骗别人,这个世界就是「人骗我,我骗人」,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在日本,把这样的世界叫作「狐狸」,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

把我们从这个骗来骗去的世界,波浪起伏的(心境),带回(到)原来那个无心无我的世界的,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教。净土是无心无我的世界,正因如此,没有骗来骗去的事情。很遗憾的是,这个娑婆世界,因为我们都是欲望的动物,都是欲望的存在,(所以)都有我欲。因为这个欲望的关系,我们被自己的心所骗,然后也骗别人。因为我们有欲望的关系,我们都自己以为自己「悟道」了,自以为「信佛」了,自以为「开悟」了,这都是被自己的心骗了。如果自己修行,觉得自己开悟了,(这样的)人中十个有九个都是被自己骗了。从佛眼看凡夫,自以为开悟的凡夫,在佛眼看来,还是在迷的世界裏面。迷在迷的世界裏(的人),当他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就以迷的业力,(再)转生到迷的世界裏面去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佛学,有很多都是被「觉得」这个心骗了。佛是连「我开悟了」的这个「悟」字都没有。真正的修行人,也会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心骗了。

我们学本愿法门的,会遇见这样的同朋,他说「我信心决定了」、「我心安了」,这十有八九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

我们在座的都是知识份子,上过大学,自己觉得念过不少书。这种觉得「自己念了不少书」的自我满足,就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其实也没有念那么多,就是自己「觉得」念了不少了。骗了自己,然后用这个心又去骗别人。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你越学佛,越会发现佛法像个无底洞,它没有底啊,你越学佛越觉得深奥不可测。佛所证悟的世界是「深远如虚空,广大如巨海」,所以佛的世界连「开悟」这个字眼也没有,这个心也没有。我们凡夫不晓得佛法的世界是「如虚空、如巨海」,所以我们动不动就说:「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相信了」、「啊,我开悟了」、「我获信了」,就在那裏自我满足。

达摩祖师就是证悟到佛法「如虚空,如巨海」,像是无底深坑,所以他说:「不可得」。大家都知道达摩祖师和慧可大师的故事,当慧可大师还没有悟道之前,他到达摩祖师面前,向祖师请教「何谓佛法大意?」。但是达摩祖师不理睬他。慧可在门外跪了三天三夜,达摩祖师还是不理他。慧可就把自己的左手砍断,然后把断手拿给达摩祖师看,表示自己的决心。达摩祖师看到他把手砍断,求道心这么强,就问慧可:

 

f17d74a482e8d7682e38920a9e2399c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