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灵台山开示(3)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讲 座 开 示什么是佛教、佛法?在谈学佛之前,先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是人?老师说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看,要向内追求。学佛不要向外追求,要向内追求,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忘记自己,来看周遭的一切。这样无法真正地学佛,因为学佛要从看自己开始。宇宙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独立的东西一样也没有,都是息息相关。一般我们学佛为什么会学没有(了解到这点),是我们常常把自己和东西切开来看。老师举个例子,(指桌上的饮料)一般的人会认为我是我,饮料是饮料,就是分别来看。但学佛的人会知道我们和它是息息相关的,由於我们和饮料是一体的,喝了才会觉得好喝,喝了才会解渴。以这个为例子我们会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同样的,更进一步来讲,在座的各位,(表面看起来)你们是你们,我是我,其实不是的,你们和我是一体的,息息相关。大家和我的因缘很深,切也切不断。怎么说呢?看到大家的脸的时候,自然而然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感情来:我们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由自主地很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真正地解脱,有关怀的念头流露出来。如果不是彼此都有关系,哪里管你那么多。其实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不是他人。像刘老师,当面对你的时候,心就全在你身上,就著你的需要来回答。同样地,面对大家也一样,就著大家的需要来讲。我们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得那么清楚的原因是我们有「我执」。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是你,我是我」,「这是我的家人」,「那是你家的事情」…分得很清楚。这是我们凡夫的真面目,只要是人都是这样,分别心很重。但是有智慧开悟的人,我执会越来越薄,甚至没有了。所以当佛陀开悟的时候,他观看大地一切众生时,感叹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也」佛眼看众生没有隔阂,没有隔一道墙。佛陀目睹明星开悟的刹那,发现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是佛眼看众生。所以学佛的人就知道佛眼看众生,大家都有关系,彼此都有关联,而且有很深的因缘。世界上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人、生命一样也没有。这就是「一味平等」(板书),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法界」,「法界平等」。真正体证到法界平等的人,地球上只有一位,就是佛陀。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没有别人。佛陀讲「我」的时候,是「无我」的我,是「大我」的我。大家都是「我」的时候,就没必要讲「我」了。「大我」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这是佛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是「小我」的世界,我们烦恼很多,因为「我执」很强。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小我」来的,这是「我的」,「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财产」…,所有的烦恼都是从「我执」出来的。我们可以反观自照,我们的烦恼都是从自我出来的。「我」越强,烦恼越多。佛教所说的「罪业深重」,罪恶就是从「自我」来,为了「我」,我们每天都在造业。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在追求幸福,也因为是以「我执」为出发点追求幸福,越追求越苦。因为我们没有正见,智慧不足,用「我执」看待一切,结果我们原本以为是好的,不合己意时就变成不好的了。佛教所讲的真正的幸福是「大我」、「无我」的幸福。佛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佛在大我的世界裏,知道凡夫在苦恼什么,所以是「众生病则我病」。一般人都在追求自己所以为的幸福,但当幸福到手的时候,幸福反而变成不幸、苦恼。为什么我们要归依佛、礼拜佛?因为佛用「大我」的佛眼看众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怜悯众生。怜悯之心来自佛的慈悲、智慧。佛经上说「不舍苦恼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心、慈悲。佛待众生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孩子生病发烧时,父母会寝食难安,到处找医生来治疗。众生病的时候,佛对待众生的心也和父母对孩子的心一样。法藏菩萨为了度化我们这些顽强的众生,在因地时,五劫思惟,兆载永劫地修行,发下誓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从无我、无心的世界来的。人都很自私自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佛则不同,用尽苦心要把「小我」的众生带到「大我」的世界,这样的佛就是阿弥陀佛。为了引导众生,他绞尽脑汁,(想出)用「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来救众生。佛法最尊贵的就是佛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从「大我」「无我」的世界来,是为苦恼的众生而成就的。佛是「大功德田」。在人的世界,父母是「功德田」。在这个世界不孝父母很不好,因为父母的恩德很重。学佛的人忘记佛的恩德也是很可怜的事。什么是人?人心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心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人与外界接触是透过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对象是色、声、香、味、触。光是这些还不够,要透过「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看到东西,听到声音,我们的心就开始动。人起心动念的意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末那识」就是分别识,让我们起烦恼,是我执的总司令。身为人,每个人都有末那识,因此产生执著:「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因为末那识,我们无法像佛那样的大我的世界,好东西要占为己有,占有的欲望很强。分别心、得失心就是来自末那识。学佛就是为破除末那识,破除之后才有「平等性智」。平等性智的世界是大我的世界。大家都是我,所有烦恼的众生都是我。因为平等性智的存在,佛才会不请自来地做我们的「不请之友」。看到凡夫在苦海中打转,佛不请自来的救度众生。众生苦恼哭泣时,佛会陪著哭。而人则不同,因为有末那识,看到别人哭,反而会觉得很痛快。(笑)世间住的都是末那识的主人,世间烦恼才这么多,不幸的事不断发生。靠佛的功德力,让末那识的众生能够朝平等性智的世界走的教法,就是净土真宗的教法。净土真宗的教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凡夫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到平等性智的世界,是靠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威神无极」的功德力。有个很耐人寻味的典故:「李婆左肩痛,听说了这件事后,张婆就针灸自己的右脚,结果李婆的左肩就治好了。」这个李婆就是我们,张婆是阿弥陀佛(笑)。同样的,日本有句名话「太郎喝酒,二郎醉了。」阿弥陀佛(太郎)成就了本愿,我们这些二郎就醉了,这是宇宙的真理,是「二利圆满」。凡夫的世界是自己不喝就不会醉,因为我们是小我的存在。能有这样的力量、作用的是大我,佛已进入这种大我的世界,具有这样的功德力,即佛喝酒凡夫就会醉,这讲的是佛的功德力。凡夫没有这种力量,不喝就不会醉。用我们有限的脑子来思考这样的世界,无法想像、不可思议。佛有多伟大?一尊佛出现,众生皆得救,这就是佛的功德力。成就此二利圆满的世界的佛,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虽然念佛,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有多大。很多人都小看了佛,把佛看得与人一样小气。因为我们的小我,无意中就把佛也看得很小。佛是大我的彻底者,「众生病故我亦病,众生苦故我亦苦」为我们成就本愿,用此功德救我们。我们不了解阿弥陀佛是不请自来的佛,是这么慈悲的佛,反而把佛看得很小,以为不求佛来救,佛就不会救我;以为没有拜佛、念佛,佛就不救我。这是一般人的想法,用凡夫我执的心来看佛,就把阿弥陀佛看成很小气的佛,不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大,我们才会想「要怎么做,佛才会来救我」地落入凡夫知见的框框中。今天一开始,就讲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伟大,有多殊胜。我们念佛,为何心无法契入?因为二利圆满的世界是世间所没有的,与人性完全不合,令人难以置信。一般人是很难相信佛法的。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教法呢?临终的人。一个濒死的人心态与活蹦乱跳的人不一样。一般的药已无法救他,他自己也知道。(老师模仿他亲眼见过的一个临死的人:双手抓空中,痛苦不堪,发出痛苦的声音,无法说话,大吼挣扎几下后断气。)在他痛苦的时候,身边的人能怎么办呢?健康的人,心中若没有念死、念佛,很难领受阿弥陀佛的教法。「念死」心不强的人,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佛法在讲什么,只是徒增一些概念、知识而已。日本有一实人实事:有一位禅师在精进修行后,发觉无法得到成就。禅宗也讲念死,念无常,但他发现自己的心无法真正念无常,因为他的身体很健康。於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被把头包住,头在下、脚在上地从山顶上往下跳。他想体验死的滋味,但又不能真的死掉。然而这样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还是无动於衷。他发觉自己修禅无法开悟,自己救不了自己,就离开禅寺到净土真宗学本愿法门。他留下这样的话:「我连死都不觉得恐惧,我是这样的愚痴,愚痴到不怕死,不会念死,无法靠禅宗的修行得到证悟,唯有靠阿弥陀佛慈悲的本愿来救度我」。真宗在日本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其间出现不少「妙好人」(就是得到弥陀救度的人)。有人去拜访一个妙好人,求教怎样才能被阿弥陀佛救度。妙好人就问他:「你想到死吗?」那人回答∶「没有念死,只是用欲望的心来求,想要阿弥陀佛来救。」妙好人告诉他:「一个不会念死、不知念死的人是听不到佛法的。你回去吧!」以前求道的人,念死的心是非常强烈的。日本净土真宗的传承是代代相传,父母亲念佛的家庭,孩子也会来听闻佛法。很多人年幼时就开始听闻佛法,虽然知道「死」,但只是概念知道,没有感受,直到七、八十岁才有真正的感受。真正怕死的人才是佛法的入门而已。到这裏为止,不论你读多少佛书,怎样修行,都是概念而已。这就是佛法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出家求道,就是因为无常,老、病、死。没有无常的念头,学佛就很难入门。(板书:)「无常迅速生死大事」没有想死、怕死的人,佛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可贵。当他真正得大病,什么药都救不了时,才可以听进佛法。当我们面对死亡,世间的医药都没用时,你该怎么办?我们听闻佛法也要带著无常迅速的心。讲到这裏是开场白,我们要以无常为基础。从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发问。问:老师刚才说太郎「喝酒」,二郎「醉」。《无量寿经》上说弥陀之前有五十二位太郎,阿弥陀佛也喝      了酒,为什么我们这些二郎都没有醉?都还在这里执迷不悟呢?答:阿弥陀佛的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醉了。阿弥陀佛有信心,一定让所有众生都喝醉。但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没有时间,是超越时间的。(比划)我们在这边,还没醉,但佛眼已经看到那边,我们醉了的那边。我们人很短视,只能看到前面这裏,就说自己还没有醉。佛可以通三世,已看      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没有两样。凡夫不到明天就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很愚痴的。佛可贵之处在於他是如实地知道实相的人。佛不仅可以看到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连没有出      生的众生也都能知道他们会怎样。问:我们今天来这裏,都是想早点喝醉啊。答:要醉很容易,只要大家能从内心深处对阿弥陀佛的伟大生起赞叹、感动,当下你就醉了。但是凡夫疑      心很重,总想著「虽然你这么讲,但是…」,知见很强,比佛还聪明,所以就醉不了。真正醉的人,听到老师这样一席话,「啊!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么伟大的佛,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啊!阿弥陀佛这样伟大!」当下低头当下就醉了,虽然还没有往生,可是往生已经得到保证。但凡夫不肯低头,「虽      然老师这么说,但是…」有「但是」出来,就醉不了。凡夫老实不了,就是我们的障碍所在。我们无      法老实信受佛语,读了再读,听了再听,问号还在。这就是凡夫的疑心很重。直到面对死亡时,什么力量都使不出,所学所知道的都拿不出来,才能恍然大悟,疑心才被破除。但当我们还有气力的时候,我们无法老实,我们都被自己的气力、小聪明所骗。我们听闻佛法的人,为什么没法马上被阿弥      陀佛救度?是因为我们都比阿弥陀佛聪明,无法真正地投降给阿弥陀佛。佛的功德不是世间有的东西,我们无法马上接受,有疑心。有疑心就是比阿弥陀佛还聪明,因为佛已经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救我们了。没关系,对自己还有信心的人,尽量去学,尽量去听,学到学不会,再怎么进也进不了的时        候,发现自己原来才这么点能耐,就会乖乖地信受阿弥陀佛的力量。    阿弥陀佛有耐心等。最聪明的人是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但每个人都想当「检查官」,检查佛是否真的这样,考验佛,比佛聪明。人无法当检查官,就是在临终的时候,那是绝对无力、暗黑、孤独、恐      怖、绝望的心境,会在临终的刹那跑出来,此时就无法当检查官,只能靠阿弥陀佛救度,也只有在此 时,有缘的人才肯真正投降。    检查阿弥陀佛的时间,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时间一到,你就无力检查。这      样的人就会无条件投降,阿弥陀佛对他而言是绝对存在的时候,他的心就能大安心。这个心境的人就会看到自己是「贫苦」的人,就会看到阿弥陀佛是成就「无上道」的佛,就会乖乖地投降。在座的各      位千万不要当检查官,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吧!(老师喝水)不要小看喝水,濒死的人连水也喝不下      去的,只能靠打点滴,人的能耐如此而已。问:《观经》中韦提希夫人以凡夫的肉眼看到弥陀在空中显现,立时得三法忍。很羡慕!阿弥陀佛有无边法力,不如干脆显现给我们看一下,我们不就相信了吗?答: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可是阿弥陀佛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时,凡夫会吐血而死的。平时我们对自己龌龊的心只认识到一点点,所以还没有觉得怎样,而佛是无限清净光明的存在,当佛出现时,我们会看清自己的心如何地龌龊,会羞惭到吐血而死。阿弥陀佛不现身给我们看是一种慈悲,我们之所      以能活的这么自在,是因为我们的心别人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别人都知道的话,我们会活      不下去的。所以阿弥陀佛化为声音给我们听,不是现身给我们看。不要说佛,就说娑婆世界。古代拜见皇帝、现代见董事长,我们一定盛装、毕恭毕敬、全身发抖、非常紧张,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人的世界尚且如此,何况是佛。阿弥陀佛不是现身,而是化作声音来救度我们,是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对凡夫的起心动念都了若指掌,化为声音慢慢地进入到我们心坎中来救度我们,这是阿弥陀佛慈悲、温      柔之处。    阿弥陀佛的教法不是伤我们众生的心,是知道凡夫是怎样的存在,而顺著我们的心慢慢培育我们。当别人指责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会不高兴,所以阿弥陀佛出现的当下,我们因为能看到自身充满污浊,会更受不了。我们为人处事也是如此,真正要对他人好,不要把他的缺点一五一十的指出来,要慢慢      来。学这个法门,说自己是凡夫可以,但不要说别人是「你是凡夫」「你罪业深重」,别人会受不了。通过修行,人会自己感受到「我是罪恶生死凡夫」,在他人没感受到这点时就说他是「罪恶生死凡夫」,他会受不了。    天台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说:当我们修定的时候,修到什么程度,会出现什么境界给你看。其中讲      到,他修止观时看到残破的佛,这表示自己过去世做过谤佛破佛的事情。修止观的人才能看到过去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此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忏悔,才能灭罪,景象就会消失。《摩诃止观》中提到,自己过去世做过什么,才会有什么境界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电视报导杀人啊、抢劫      啊,或是眼睛看到这些不好的事,这些表示是自己过去世做过相同的事,才会有缘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场面。学佛的人要知道,如果听到哪裏有杀人的事,就要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杀业。当我们听到哪里有孩子杀父母,或是父母杀小孩之类的事,学佛的人就要惭愧自己过去做过这样的事而忏悔。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眼睛老是往外驰求,不知道要反求诸己,所以当我们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时,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忏悔,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这样的杀业,今日才有因缘听这样的事情。所以日本有句话:「透过别人,惭愧自己」。问:(晚上散步时,一位老菩萨向老师跪请开示,自诉持菩萨戒十年,仍不得安心,不知能往生否。老师      为她慈悲开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老菩萨如释千斤重担,欢喜作礼而去。)回来后,有师兄请老师开示问道:    是不是我们都要经过这种求之不得(十年菩萨戒)的经历,才能感受到佛的真实?答:她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修行路上遇到很大的挫折、失败,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遇到人生的挫折失败,才会转变方向。老菩萨是发现到自身困境的人,所以她会转向。那些认为自己很好的人,不会改变。所以各位不妨试试看,去碰壁,碰壁之后才知道回头。在座各位或许都觉得念佛很简单,没什      么了不起。但在日本有一个人说:自己连一句真实的念佛都没有!这个人就是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      鸾圣人。圣人精进修行,才发现自己念不出真实的佛。念佛对行者来说,非行非善。什么是「非行非      善」?这就是佛的功德力。认为念佛是自己的修行,都是慢心;是佛的功德力让众生念佛。圣人最后      才知道:从前都以为自己在念佛,原来都是在做盗贼!念佛是佛功德的回向,不是凡夫有漏自力的修行。「念佛只是弥陀的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故,不借机功得往生益,偏是自然不可思议。」(存觉上人法语)老师问大家:拜佛时,是谁在拜佛?大众答:是佛的功德力感动我们来拜佛。这裏的天空很美,月亮很圆很大。当我们看到月亮很圆很大,以为是自己在看,就错了。是月亮的光吸引我们去看她!要培养这样的思维逻辑:不是我在喝水,是水在让我喝!为什么我会想喝水?(老师拿起桌上的一瓶饮料问大众)因为喝过这种饮料觉得味道很好,以后每次看到都会想喝;它是主动,我们是被动;是这种饮料吸引我们来喝。饮料能吸引我们来喝,这后面不知下了多少心血精力。它能够让我们活人想喝,所以它也是活的。以佛法的眼光来看,一切都有生命。这就是法身。每一样东西都有生命,所以不要糟蹋。糟蹋东西等於杀生。如达摩祖师这样证悟的人,看到这些物品(老师指桌面上的瓶子、杯子及答录机等)都知道是法身佛,是大日如来。凡夫没有智慧,只知道是饮料…不要就丢掉了,所以凡夫常造杀生业。世间所有东西都有生命,都是活的,没有死的东西。如果大家有这种佛法眼光,你的人生观就会不同。有这样的心,就常会有惭愧、感恩的心出来。有惭愧、感恩的心,人生就会变得很温暖。随意糟蹋东西的人,就不知感恩、不知惭愧。不知感恩、不知惭愧,这就是在造业。造业就会带来果报,於是惑、业、苦不断地轮回。所以人生要以佛法为准则,否则我们会不断造业。走错路,苦的是自己。「托福」是很好的话,但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不知感恩,不知惭愧,所以有惑、业、苦的轮回。所以大家要好好反刍这几天听到的话。人生以佛法为准则,一定不会错。遇事不要以自己的准则去判断,不然会更苦恼。我们的知见都是不好的,都是执著,但我们都不知自己不对,所以很苦。当我们自以为是时,佛就会看著我们叹息:这个阿呆,又在做傻事。佛眼看人,如人看猫狗,只觉得可怜可悯。佛的智慧与凡夫的智慧差距很大。好好去听闻佛法,十几年、几十年,人生就会不一样。凡夫都是颠倒,但我们不知自己颠倒,以为自己最对,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做自己觉得最正确的事吗?(结果如何呢?)每个人都在走夜路。在我们这个暗夜的人生,要让佛法的灯炬带著走。◆ 随 机 开 示念佛人不要做亏心事,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佛。虽然真宗不要求受戒,真念佛人却要比受戒的人更守戒,因为佛都看得到。阿弥陀佛现在就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到我们的心想。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小便宜。真正念佛人是诚实的人,不会做欺人欺天之事,因为他的心已被佛所同化。真正领受佛心的人会很诚实。有人误解信心,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要救我,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有感受到阿弥陀佛在身内的人,为人必很正直。问:念佛人能不能睡高广大床?答:不睡高广大床的精神在哪裏?佛教导我们要过朴实的生活。众生过著享受的生活,会忘记了生脱死。睡不必高广大床,吃不求美食,穿不需绫罗绸缎。佛陀在世,都是过朴实的生活。佛教提倡布施,念      佛人不要小气,要分享。    佛看见众生欢喜,也为之欢喜,念佛人也是一样。懂得父母心的孩子会为父母分忧,念佛人在日常生      活中,其行为举止会想著不给佛丢脸。有不好的心行,就会:「惭愧惭愧,阿弥陀佛!对不起!」真正的念佛是心的念佛,不是嘴在念佛。真正的念佛是有一颗忆佛的心。问:如何避免「异安心」的陷阱?答: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求解脱。有求解脱的心,就会知道异安心。对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求解脱。解脱的问题,不论人怎样用尽自己的脑筋,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理解,都没有办法,他会有一      个瓶颈。佛法是要超越自己的知见。而我们人往往是先有自己的知见出来,然后被自己的知见绑在那      裏。宗教界有宗教的论理,宗教论也是很需要的。但如果我们一直执著在宗教论裏,就会被文字所        缚。问:现在落入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得到安心,可以解脱了,但审视内心,仍有不安之处。如何解决        呢?答:这都还是在凡夫的心态中打转,才会有这种问题出来。真正安心的人,已经超越了这种心态。佛法是      无我。他会很自然地超越安心、不安心的问题。超越的世界,是宇宙的真理,是大我的世界,它已经      超越了安心、不安心的世界。它已经不再去说凡夫.佛,明白.不明白,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      悟的人不会有想要去悟的心。想要悟的心都还在迷中。问:如此说来,《圣典》中说只要相信,称念名号,都能决定往生到净土,如何理解呢?答:只要信,是谁在信?(答:我)我在信,就是有我有佛,二元对立。相对就是迷执。真正信的世界,      已经没有「我在信」,这是「一」的世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讲到信的时候,就有「能信」之人与      「所信」之物的分别。这是相对,只要是相对,不论你怎样诠释,都在迷执的世界中。真正无我的人      不讲他达到了无我,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德行。问:无我的世界真是困难,我们怎样才能进入?答:与法合一。(瑞觉师补充:这样讲还是很难,依我们的经验,就是要不断闻法。)真理不管在哪裏都      是真理。这是真宗最难的地方:不是我们去悟真理,是我们被真理同化了。当你不断追求真理,去追      求、追求、追求…最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真理之中!一般人有追求真理的想法,追求之后才发      现,原来你不在真理外面,你就在真理之中。问:禅宗也是这么说,但这样我们很容易掉入知见的陷阱,以为自己不再需要追求了。答:我们就活在空气中。我们不会说:我相信有空气。因为我们本来就活在空气中。因为从内心深知这一      事实,就无需刻意去强调:我相信有空气。不必做这样的无聊事。问:可是会堕入观念上知道,却没有真实感的困境。答:不错,人很容易陷入知见。当你发现自己陷入知见的时候,知见就被你超越了,就要不断地做这种功      夫。问:我意识到以前落入了自以为是的安心,但现在找不到一个突破口,也没有方向。答:要突破这一瓶颈,唯有去研究:什么是佛?我们都只是在概念上知道有佛。我们就以空气来比喻佛的      功德吧。你知道空气的功德有多大吗?空气的功德伟大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你看这      棵树,长得这么青翠,这就是空气的力量,我们却从未意识到。你一出生下来,甚至你还没出生之       前,空气就一直在育护著你。真宗就是去发现,我们在这一功德裏面,我们被这一功德养育著。问:老师刚才说要研究何谓佛?那我们要从哪里入手去研究呢?答:可以先从自己最有兴趣的地方入门。例如,可以先研究「心」,心在何处?心是什么?问:那就是从大乘教法,《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这些书入手吗?答:可以。问:直接拜读《教行信证》,似乎不能解决「心」的问题,是这样吗?答:《教行信证》没有老师指导自己是看不懂的。自学一定会出错。问:那这样岂不是一辈子都进不了真宗之门?答:所以你可以先看《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先尝试研究何谓「心」?心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      没有,可是有它又在哪裏呢?我们都以为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没有这个世界,我们的心也无法      感受。没有这个世界也就没有我,没有我的心。问: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答:是心、身、土不二。有知识的人,先要建立起这样的世界观(按,老师后来笔书:「法界统一            观」)。地球上的山川草木,都与你息息相关。问:懂得了心性的道理,就能往生净土吗?答:不能。没有禅定,不能如实地了解心性。要知道心性,不是那么容易的。问: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往生净土吗?  答:像他们这样的人,已没有往生净土的必要。只有我们这些无法像他们那样觉悟自性的人,才需要往        生。什么是往生净土?净土是涅盘的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真正往生极乐的人,是没有「极乐」这个概念的。极乐界没有「极乐」,它是无余涅盘。极乐世界不是天国。很多人将极乐当成天        国,这是迷执。问:有人说: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是不能成就究竟佛果的,那么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都没有求生的 愿,应该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吧?答:会说这样话的人,他们还不了解祖师的境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达摩祖师的境界,我们才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净土。净土,是「无为涅盘界」。我们修净土法门,首先要避免误会,以为净土就是池流花树、宫殿楼阁的景象,这都是凡夫的知见。它是涅盘界。问:但佛为什么还要说这些庄严景象呢?答:因为不说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些东西,凡夫不会向往。真正证悟的人,不会因这些景象而动摇,凡夫才需要这些东西。真正的净土超越了美与丑的对立和执著。真正的美,是超越美丑的。人在强调美的当下,是有比较、取舍的分别心。无我无心的世界,没有美丑的对立。这叫净秽不二。问:如此说来,何以文殊、普贤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呢?答:这是引导凡夫示现的方便。问:文殊、普贤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是否只是与十九愿相应?答:一般人都把它当作是十九愿。其实这不是十九愿,它是「十八愿中的十九愿」。把它当成十九愿,这      是凡夫之见。文殊、普贤菩萨都是佛再来示现的菩萨,不能将他们与凡夫相提并论。这是为引导凡夫      而示现的方便。问:听老师这么说,深深感到,佛的经典、祖师的论著,用凡夫的知见去看,一定会看错。答:是。问:一定要善知识引导?答:是的。问:如果没有善知识,或与善知识的缘很浅,就没有办法了?答:没有错。最高的善知识是谁?是释迦牟尼佛。佛说:我是善知识中的善知识。佛陀对阿难尊者开示:      「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善知识看事物的眼光、角度不同。一般人则看得很肤浅,只是看表面,没      有彻底悟到实相,才会有种种的知见跑出来。其实,形诸文字就是迷,因为人会执著语言文字。为什      么说净土是无我无心的世界?那是不需要文字的。(老师指著窗外开放的鲜花)无心的世界,看到花      开,就是花开。实相的世界,即是因缘法,「花开著」,不是「有一朵花」在那裏。龙树菩萨说「离有无」。不遇善知识,我们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无;不是对,就是错。安心的念佛人,是无我的念佛人,是离有无(他力、本愿力)的念佛人。◆ 随 机 开 示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常思人身难得,人能念一句佛是多么难得啊!一入恶道,就没有办法念佛了。佛不会怪你念佛不能吃素、有妄念等,但要想到:我这样烦恼深重,罪障深重的人,佛也没有舍弃我,惭愧啊,惭愧啊!难得啊,难得啊!学佛的人遇到业障,应以惭愧的心念佛忏悔。恶业现前,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罪过有多么重!念佛求佛保佑这、保佑那,这与佛心不相应,是颠倒,是迷执。人都不知道最大的福报是什么,福报是不求自来的,求则不相应,那是贪瞋痴的三恶道的心。孩子不孝顺,应知道因果。那个孩子是谁生的?那是过去的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现在不孝,等他受大苦,跌到谷底时就会叫妈妈了。光一来,黑暗就没有了。有佛光摄护,念佛人也不怕障碍。因家人反对不能拜佛、做课,应随缘念佛,起惭愧心,忏悔自己的业障。念佛回向给去世的亲人,凡夫拿什么回向?凡夫只有贪瞋痴。念佛应知道功德的源头在哪裏。孩子忆念妈妈、爱妈妈的力量,来自妈妈的爱,我们念佛、拜佛是因为佛的功德慈悲的力量。佛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他是无我、无分别的自在,大解脱,大乐,无苦的,他是无分别地救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同他一样。把你自己的想法放开,不要勉强去做什么,一勉强就会有烦恼。认为自己能怎样怎样是傲慢,傲慢就会损福损德。「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人出问题都是先怪别人,不知反省自己,特别是五障三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常惭愧、忏悔。问无明从哪裏来的人,当下就是无明,你应该问的是:「该怎样断除无明?」第一尊佛是什么时候出世的,这是凡夫世界才有的问题,佛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始无终。不想去报土,一直想著去化土的人,恐怕连化土也去不了。真实领受信心的人,他的身口意自然会有光明出来,别人自然会向你请教,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会让别人反感起烦恼。只有自己看到花,才能如实告诉别人花是怎样的漂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凡夫有什么呢?只有死,念死!念死!念自己的死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有佛管,不要瞎操心。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灵台山开示(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 讲 座 开 示什么是佛教、佛法?在谈学佛之前,先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是人?老师说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看,要向内追求。学佛不要向外追求,要向内追求,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忘记自己,来看周遭的一切。这样无法真正地学佛,因为学佛要从看自己开始。宇宙的一切都
灵台山开示(3)

灵台山开示(3)

◆ 讲 座 开 示

什么是佛教、佛法?在谈学佛之前,先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是人?老师说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看,要向内追求。学佛不要向外追求,要向内追求,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忘记自己,来看周遭的一切。这样无法真正地学佛,因为学佛要从看自己开始。

宇宙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独立的东西一样也没有,都是息息相关。一般我们学佛为什么会学没有(了解到这点),是我们常常把自己和东西切开来看。老师举个例子,(指桌上的饮料)一般的人会认为我是我,饮料是饮料,就是分别来看。但学佛的人会知道我们和它是息息相关的,由於我们和饮料是一体的,喝了才会觉得好喝,喝了才会解渴。以这个为例子我们会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同样的,更进一步来讲,在座的各位,(表面看起来)你们是你们,我是我,其实不是的,你们和我是一体的,息息相关。

大家和我的因缘很深,切也切不断。怎么说呢?看到大家的脸的时候,自然而然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感情来:我们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由自主地很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真正地解脱,有关怀的念头流露出来。如果不是彼此都有关系,哪里管你那么多。其实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不是他人。像刘老师,当面对你的时候,心就全在你身上,就著你的需要来回答。同样地,面对大家也一样,就著大家的需要来讲。

我们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得那么清楚的原因是我们有「我执」。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是你,我是我」,「这是我的家人」,「那是你家的事情」…分得很清楚。这是我们凡夫的真面目,只要是人都是这样,分别心很重。但是有智慧开悟的人,我执会越来越薄,甚至没有了。所以当佛陀开悟的时候,他观看大地一切众生时,感叹道∶

「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也」

佛眼看众生没有隔阂,没有隔一道墙。佛陀目睹明星开悟的刹那,发现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是佛眼看众生。所以学佛的人就知道佛眼看众生,大家都有关系,彼此都有关联,而且有很深的因缘。世界上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人、生命一样也没有。这就是「一味平等」(板书),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法界」,「法界平等」。真正体证到法界平等的人,地球上只有一位,就是佛陀。

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没有别人。佛陀讲「我」的时候,是「无我」的我,是「大我」的我。大家都是「我」的时候,就没必要讲「我」了。「大我」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这是佛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是「小我」的世界,我们烦恼很多,因为「我执」很强。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小我」来的,这是「我的」,「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财产」…,所有的烦恼都是从「我执」出来的。我们可以反观自照,我们的烦恼都是从自我出来的。「我」越强,烦恼越多。佛教所说的「罪业深重」,罪恶就是从「自我」来,为了「我」,我们每天都在造业。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在追求幸福,也因为是以「我执」为出发点追求幸福,越追求越苦。因为我们没有正见,智慧不足,用「我执」看待一切,结果我们原本以为是好的,不合己意时就变成不好的了。

佛教所讲的真正的幸福是「大我」、「无我」的幸福。佛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佛在大我的世界裏,知道凡夫在苦恼什么,所以是「众生病则我病」。一般人都在追求自己所以为的幸福,但当幸福到手的时候,幸福反而变成不幸、苦恼。为什么我们要归依佛、礼拜佛?因为佛用「大我」的佛眼看众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怜悯众生。怜悯之心来自佛的慈悲、智慧。

佛经上说「不舍苦恼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心、慈悲。佛待众生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孩子生病发烧时,父母会寝食难安,到处找医生来治疗。众生病的时候,佛对待众生的心也和父母对孩子的心一样。法藏菩萨为了度化我们这些顽强的众生,在因地时,五劫思惟,兆载永劫地修行,发下誓愿: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从无我、无心的世界来的。人都很自私自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佛则不同,用尽苦心要把「小我」的众生带到「大我」的世界,这样的佛就是阿弥陀佛。为了引导众生,他绞尽脑汁,(想出)用「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来救众生。佛法最尊贵的就是佛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从「大我」「无我」的世界来,是为苦恼的众生而成就的。佛是「大功德田」。在人的世界,父母是「功德田」。在这个世界不孝父母很不好,因为父母的恩德很重。学佛的人忘记佛的恩德也是很可怜的事。什么是人?人心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心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人与外界接触是透过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对象是色、声、香、味、触。光是这些还不够,要透过「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看到东西,听到声音,我们的心就开始动。人起心动念的意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末那识」就是分别识,让我们起烦恼,是我执的总司令。身为人,每个人都有末那识,因此产生执著:

「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因为末那识,我们无法像佛那样的大我的世界,好东西要占为己有,占有的欲望很强。分别心、得失心就是来自末那识。学佛就是为破除末那识,破除之后才有「平等性智」。平等性智的世界是大我的世界。大家都是我,所有烦恼的众生都是我。因为平等性智的存在,佛才会不请自来地做我们的「不请之友」。看到凡夫在苦海中打转,佛不请自来的救度众生。众生苦恼哭泣时,佛会陪著哭。而人则不同,因为有末那识,看到别人哭,反而会觉得很痛快。(笑)世间住的都是末那识的主人,世间烦恼才这么多,不幸的事不断发生。靠佛的功德力,让末那识的众生能够朝平等性智的世界走的教法,就是净土真宗的教法。净土真宗的教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凡夫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到平等性智的世界,是靠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威神无极」的功德力。

有个很耐人寻味的典故:「李婆左肩痛,听说了这件事后,张婆就针灸自己的右脚,结果李婆的左肩就治好了。」这个李婆就是我们,张婆是阿弥陀佛(笑)。同样的,日本有句名话「太郎喝酒,二郎醉了。」

阿弥陀佛(太郎)成就了本愿,我们这些二郎就醉了,这是宇宙的真理,是「二利圆满」。凡夫的世界是自己不喝就不会醉,因为我们是小我的存在。能有这样的力量、作用的是大我,佛已进入这种大我的世界,具有这样的功德力,即佛喝酒凡夫就会醉,这讲的是佛的功德力。凡夫没有这种力量,不喝就不会醉。

用我们有限的脑子来思考这样的世界,无法想像、不可思议。佛有多伟大?一尊佛出现,众生皆得救,这就是佛的功德力。成就此二利圆满的世界的佛,就是阿弥陀佛。

我们虽然念佛,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有多大。很多人都小看了佛,把佛看得与人一样小气。因为我们的小我,无意中就把佛也看得很小。佛是大我的彻底者,「众生病故我亦病,众生苦故我亦苦」为我们成就本愿,用此功德救我们。我们不了解阿弥陀佛是不请自来的佛,是这么慈悲的佛,反而把佛看得很小,以为不求佛来救,佛就不会救我;以为没有拜佛、念佛,佛就不救我。这是一般人的想法,用凡夫我执的心来看佛,就把阿弥陀佛看成很小气的佛,不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大,我们才会想「要怎么做,佛才会来救我」地落入凡夫知见的框框中。今天一开始,就讲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伟大,有多殊胜。

我们念佛,为何心无法契入?因为二利圆满的世界是世间所没有的,与人性完全不合,令人难以置信。一般人是很难相信佛法的。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教法呢?临终的人。一个濒死的人心态与活蹦乱跳的人不一样。一般的药已无法救他,他自己也知道。(老师模仿他亲眼见过的一个临死的人:双手抓空中,痛苦不堪,发出痛苦的声音,无法说话,大吼挣扎几下后断气。)在他痛苦的时候,身边的人能怎么办呢?健康的人,心中若没有念死、念佛,很难领受阿弥陀佛的教法。「念死」心不强的人,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佛法在讲什么,只是徒增一些概念、知识而已。

日本有一实人实事:有一位禅师在精进修行后,发觉无法得到成就。禅宗也讲念死,念无常,但他发现自己的心无法真正念无常,因为他的身体很健康。於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被把头包住,头在下、脚在上地从山顶上往下跳。他想体验死的滋味,但又不能真的死掉。然而这样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还是无动於衷。他发觉自己修禅无法开悟,自己救不了自己,就离开禅寺到净土真宗学本愿法门。他留下这样的话:「我连死都不觉得恐惧,我是这样的愚痴,愚痴到不怕死,不会念死,无法靠禅宗的修行得到证悟,唯有靠阿弥陀佛慈悲的本愿来救度我」。

真宗在日本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其间出现不少「妙好人」(就是得到弥陀救度的人)。有人去拜访一个妙好人,求教怎样才能被阿弥陀佛救度。妙好人就问他:

「你想到死吗?」

那人回答∶

「没有念死,只是用欲望的心来求,想要阿弥陀佛来救。」

妙好人告诉他:

「一个不会念死、不知念死的人是听不到佛法的。你回去吧!」

以前求道的人,念死的心是非常强烈的。日本净土真宗的传承是代代相传,父母亲念佛的家庭,孩子也会来听闻佛法。很多人年幼时就开始听闻佛法,虽然知道「死」,但只是概念知道,没有感受,直到七、八十岁才有真正的感受。真正怕死的人才是佛法的入门而已。到这裏为止,不论你读多少佛书,怎样修行,都是概念而已。这就是佛法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出家求道,就是因为无常,老、病、死。没有无常的念头,学佛就很难入门。(板书:)

无常迅速生死大事」

没有想死、怕死的人,佛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可贵。当他真正得大病,什么药都救不了时,才可以听进佛法。当我们面对死亡,世间的医药都没用时,你该怎么办?我们听闻佛法也要带著无常迅速的心。讲到这裏是开场白,我们要以无常为基础。从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发问。

问:老师刚才说太郎「喝酒」,二郎「醉」。《无量寿经》上说弥陀之前有五十二位太郎,阿弥陀佛也喝      了酒,为什么我们这些二郎都没有醉?都还在这里执迷不悟呢?

答:阿弥陀佛的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醉了。阿弥陀佛有信心,一定让所有众生都喝醉。但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没有时间,是超越时间的。(比划)我们在这边,还没醉,但佛眼已经看到那边,我们醉了的那边。我们人很短视,只能看到前面这裏,就说自己还没有醉。佛可以通三世,已看      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没有两样。凡夫不到明天就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很愚痴的。佛可贵之处在於他是如实地知道实相的人。佛不仅可以看到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连没有出      生的众生也都能知道他们会怎样。

问:我们今天来这裏,都是想早点喝醉啊。

答:要醉很容易,只要大家能从内心深处对阿弥陀佛的伟大生起赞叹、感动,当下你就醉了。但是凡夫疑      心很重,总想著「虽然你这么讲,但是…」,知见很强,比佛还聪明,所以就醉不了。真正醉的人,听到老师这样一席话,「啊!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么伟大的佛,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啊!阿弥陀佛这样伟大!」当下低头当下就醉了,虽然还没有往生,可是往生已经得到保证。但凡夫不肯低头,「虽      然老师这么说,但是…」有「但是」出来,就醉不了。凡夫老实不了,就是我们的障碍所在。我们无      法老实信受佛语,读了再读,听了再听,问号还在。这就是凡夫的疑心很重。直到面对死亡时,什么力量都使不出,所学所知道的都拿不出来,才能恍然大悟,疑心才被破除。但当我们还有气力的时候,我们无法老实,我们都被自己的气力、小聪明所骗。我们听闻佛法的人,为什么没法马上被阿弥      陀佛救度?是因为我们都比阿弥陀佛聪明,无法真正地投降给阿弥陀佛。佛的功德不是世间有的东西,我们无法马上接受,有疑心。有疑心就是比阿弥陀佛还聪明,因为佛已经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救我们了。没关系,对自己还有信心的人,尽量去学,尽量去听,学到学不会,再怎么进也进不了的时        候,发现自己原来才这么点能耐,就会乖乖地信受阿弥陀佛的力量。

    阿弥陀佛有耐心等。最聪明的人是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但每个人都想当「检查官」,检查佛是否真的这样,考验佛,比佛聪明。人无法当检查官,就是在临终的时候,那是绝对无力、暗黑、孤独、恐      怖、绝望的心境,会在临终的刹那跑出来,此时就无法当检查官,只能靠阿弥陀佛救度,也只有在此 时,有缘的人才肯真正投降。

    检查阿弥陀佛的时间,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时间一到,你就无力检查。这      样的人就会无条件投降,阿弥陀佛对他而言是绝对存在的时候,他的心就能大安心。这个心境的人就会看到自己是「贫苦」的人,就会看到阿弥陀佛是成就「无上道」的佛,就会乖乖地投降。在座的各      位千万不要当检查官,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吧!(老师喝水)不要小看喝水,濒死的人连水也喝不下      去的,只能靠打点滴,人的能耐如此而已。

问:《观经》中韦提希夫人以凡夫的肉眼看到弥陀在空中显现,立时得三法忍。很羡慕!阿弥陀佛有无边法力,不如干脆显现给我们看一下,我们不就相信了吗?

答: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可是阿弥陀佛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时,凡夫会吐血而死的。平时我们对自己龌龊的心只认识到一点点,所以还没有觉得怎样,而佛是无限清净光明的存在,当佛出现时,我们会看清自己的心如何地龌龊,会羞惭到吐血而死。阿弥陀佛不现身给我们看是一种慈悲,我们之所      以能活的这么自在,是因为我们的心别人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别人都知道的话,我们会活      不下去的。所以阿弥陀佛化为声音给我们听,不是现身给我们看。不要说佛,就说娑婆世界。古代拜见皇帝、现代见董事长,我们一定盛装、毕恭毕敬、全身发抖、非常紧张,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人的世界尚且如此,何况是佛。阿弥陀佛不是现身,而是化作声音来救度我们,是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对凡夫的起心动念都了若指掌,化为声音慢慢地进入到我们心坎中来救度我们,这是阿弥陀佛慈悲、温      柔之处。

    阿弥陀佛的教法不是伤我们众生的心,是知道凡夫是怎样的存在,而顺著我们的心慢慢培育我们。当别人指责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会不高兴,所以阿弥陀佛出现的当下,我们因为能看到自身充满污浊,会更受不了。我们为人处事也是如此,真正要对他人好,不要把他的缺点一五一十的指出来,要慢慢      来。学这个法门,说自己是凡夫可以,但不要说别人是「你是凡夫」「你罪业深重」,别人会受不了。通过修行,人会自己感受到「我是罪恶生死凡夫」,在他人没感受到这点时就说他是「罪恶生死凡夫」,他会受不了。

    天台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说:当我们修定的时候,修到什么程度,会出现什么境界给你看。其中讲      到,他修止观时看到残破的佛,这表示自己过去世做过谤佛破佛的事情。修止观的人才能看到过去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此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忏悔,才能灭罪,景象就会消失。《摩诃止观》中提到,自己过去世做过什么,才会有什么境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电视报导杀人啊、抢劫      啊,或是眼睛看到这些不好的事,这些表示是自己过去世做过相同的事,才会有缘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场面。学佛的人要知道,如果听到哪裏有杀人的事,就要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杀业。当我们听到哪里有孩子杀父母,或是父母杀小孩之类的事,学佛的人就要惭愧自己过去做过这样的事而忏悔。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眼睛老是往外驰求,不知道要反求诸己,所以当我们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时,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忏悔,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这样的杀业,今日才有因缘听这样的事情。所以日本有句话:「透过别人,惭愧自己」。

问:(晚上散步时,一位老菩萨向老师跪请开示,自诉持菩萨戒十年,仍不得安心,不知能往生否。老师      为她慈悲开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老菩萨如释千斤重担,欢喜作礼而去。)回来后,有师兄请老师开示问道:

    是不是我们都要经过这种求之不得(十年菩萨戒)的经历,才能感受到佛的真实?

答:她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修行路上遇到很大的挫折、失败,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遇到人生的挫折失败,才会转变方向。老菩萨是发现到自身困境的人,所以她会转向。那些认为自己很好的人,不会改变。所以各位不妨试试看,去碰壁,碰壁之后才知道回头。在座各位或许都觉得念佛很简单,没什      么了不起。但在日本有一个人说:自己连一句真实的念佛都没有!这个人就是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      鸾圣人。圣人精进修行,才发现自己念不出真实的佛。念佛对行者来说,非行非善。什么是「非行非      善」?这就是佛的功德力。认为念佛是自己的修行,都是慢心;是佛的功德力让众生念佛。圣人最后      才知道:从前都以为自己在念佛,原来都是在做盗贼!念佛是佛功德的回向,不是凡夫有漏自力的修行。

「念佛只是弥陀的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故,不借机功得往生益,偏是自然不可思议。」
(存觉上人法语)

老师问大家:拜佛时,是谁在拜佛?

大众答:是佛的功德力感动我们来拜佛。

这裏的天空很美,月亮很圆很大。当我们看到月亮很圆很大,以为是自己在看,就错了。是月亮的光吸引我们去看她!要培养这样的思维逻辑:不是我在喝水,是水在让我喝!为什么我会想喝水?(老师拿起桌上的一瓶饮料问大众)因为喝过这种饮料觉得味道很好,以后每次看到都会想喝;它是主动,我们是被动;是这种饮料吸引我们来喝。饮料能吸引我们来喝,这后面不知下了多少心血精力。它能够让我们活人想喝,所以它也是活的。以佛法的眼光来看,一切都有生命。这就是法身。每一样东西都有生命,所以不要糟蹋。糟蹋东西等於杀生。如达摩祖师这样证悟的人,看到这些物品(老师指桌面上的瓶子、杯子及答录机等)都知道是法身佛,是大日如来。凡夫没有智慧,只知道是饮料…不要就丢掉了,所以凡夫常造杀生业。

世间所有东西都有生命,都是活的,没有死的东西。如果大家有这种佛法眼光,你的人生观就会不同。有这样的心,就常会有惭愧、感恩的心出来。有惭愧、感恩的心,人生就会变得很温暖。

随意糟蹋东西的人,就不知感恩、不知惭愧。不知感恩、不知惭愧,这就是在造业。造业就会带来果报,於是惑、业、苦不断地轮回。所以人生要以佛法为准则,否则我们会不断造业。走错路,苦的是自己。

「托福」是很好的话,但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不知感恩,不知惭愧,所以有惑、业、苦的轮回。所以大家要好好反刍这几天听到的话。人生以佛法为准则,一定不会错。遇事不要以自己的准则去判断,不然会更苦恼。我们的知见都是不好的,都是执著,但我们都不知自己不对,所以很苦。当我们自以为是时,佛就会看著我们叹息:这个阿呆,又在做傻事。

佛眼看人,如人看猫狗,只觉得可怜可悯。佛的智慧与凡夫的智慧差距很大。好好去听闻佛法,十几年、几十年,人生就会不一样。凡夫都是颠倒,但我们不知自己颠倒,以为自己最对,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做自己觉得最正确的事吗?(结果如何呢?)每个人都在走夜路。在我们这个暗夜的人生,要让佛法的灯炬带著走。

◆ 随 机 开 示

念佛人不要做亏心事,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佛。虽然真宗不要求受戒,真念佛人却要比受戒的人更守戒,因为佛都看得到。阿弥陀佛现在就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到我们的心想。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小便宜。真正念佛人是诚实的人,不会做欺人欺天之事,因为他的心已被佛所同化。真正领受佛心的人会很诚实。有人误解信心,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要救我,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有感受到阿弥陀佛在身内的人,为人必很正直。

问:念佛人能不能睡高广大床?

答:不睡高广大床的精神在哪裏?佛教导我们要过朴实的生活。众生过著享受的生活,会忘记了生脱死。睡不必高广大床,吃不求美食,穿不需绫罗绸缎。佛陀在世,都是过朴实的生活。佛教提倡布施,念      佛人不要小气,要分享。

    佛看见众生欢喜,也为之欢喜,念佛人也是一样。懂得父母心的孩子会为父母分忧,念佛人在日常生      活中,其行为举止会想著不给佛丢脸。有不好的心行,就会:「惭愧惭愧,阿弥陀佛!对不起!」真正的念佛是心的念佛,不是嘴在念佛。真正的念佛是有一颗忆佛的心。

问:如何避免「异安心」的陷阱?

答: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求解脱。有求解脱的心,就会知道异安心。对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求解脱。解脱的问题,不论人怎样用尽自己的脑筋,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理解,都没有办法,他会有一      个瓶颈。佛法是要超越自己的知见。而我们人往往是先有自己的知见出来,然后被自己的知见绑在那      裏。宗教界有宗教的论理,宗教论也是很需要的。但如果我们一直执著在宗教论裏,就会被文字所        缚。

问:现在落入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得到安心,可以解脱了,但审视内心,仍有不安之处。如何解决        呢?

答:这都还是在凡夫的心态中打转,才会有这种问题出来。真正安心的人,已经超越了这种心态。佛法是      无我。他会很自然地超越安心、不安心的问题。超越的世界,是宇宙的真理,是大我的世界,它已经      超越了安心、不安心的世界。它已经不再去说凡夫.佛,明白.不明白,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      悟的人不会有想要去悟的心。想要悟的心都还在迷中。

问:如此说来,《圣典》中说只要相信,称念名号,都能决定往生到净土,如何理解呢?

答:只要信,是谁在信?(答:我)我在信,就是有我有佛,二元对立。相对就是迷执。真正信的世界,      已经没有「我在信」,这是「一」的世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讲到信的时候,就有「能信」之人与      「所信」之物的分别。这是相对,只要是相对,不论你怎样诠释,都在迷执的世界中。真正无我的人      不讲他达到了无我,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德行。

问:无我的世界真是困难,我们怎样才能进入?

答:与法合一。(瑞觉师补充:这样讲还是很难,依我们的经验,就是要不断闻法。)真理不管在哪裏都      是真理。这是真宗最难的地方:不是我们去悟真理,是我们被真理同化了。当你不断追求真理,去追      求、追求、追求…最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真理之中!一般人有追求真理的想法,追求之后才发      现,原来你不在真理外面,你就在真理之中。

问:禅宗也是这么说,但这样我们很容易掉入知见的陷阱,以为自己不再需要追求了。

答:我们就活在空气中。我们不会说:我相信有空气。因为我们本来就活在空气中。因为从内心深知这一      事实,就无需刻意去强调:我相信有空气。不必做这样的无聊事。

问:可是会堕入观念上知道,却没有真实感的困境。

答:不错,人很容易陷入知见。当你发现自己陷入知见的时候,知见就被你超越了,就要不断地做这种功      夫。

问:我意识到以前落入了自以为是的安心,但现在找不到一个突破口,也没有方向。

答:要突破这一瓶颈,唯有去研究:什么是佛?我们都只是在概念上知道有佛。我们就以空气来比喻佛的      功德吧。你知道空气的功德有多大吗?空气的功德伟大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你看这      棵树,长得这么青翠,这就是空气的力量,我们却从未意识到。你一出生下来,甚至你还没出生之       前,空气就一直在育护著你。真宗就是去发现,我们在这一功德裏面,我们被这一功德养育著。

问:老师刚才说要研究何谓佛?那我们要从哪里入手去研究呢?

答:可以先从自己最有兴趣的地方入门。例如,可以先研究「心」,心在何处?心是什么?

问:那就是从大乘教法,《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这些书入手吗?

答:可以。

问:直接拜读《教行信证》,似乎不能解决「心」的问题,是这样吗?

答:《教行信证》没有老师指导自己是看不懂的。自学一定会出错。

问:那这样岂不是一辈子都进不了真宗之门?

答:所以你可以先看《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先尝试研究何谓「心」?心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      没有,可是有它又在哪裏呢?我们都以为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没有这个世界,我们的心也无法      感受。没有这个世界也就没有我,没有我的心。

问: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答:是心、身、土不二。有知识的人,先要建立起这样的世界观(按,老师后来笔书:「法界统一            观」)。地球上的山川草木,都与你息息相关。

问:懂得了心性的道理,就能往生净土吗?

答:不能。没有禅定,不能如实地了解心性。要知道心性,不是那么容易的。

问: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往生净土吗?
 
答:像他们这样的人,已没有往生净土的必要。只有我们这些无法像他们那样觉悟自性的人,才需要往        生。什么是往生净土?净土是涅盘的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真正往生极乐的人,是没有「极乐」这个概念的。极乐界没有「极乐」,它是无余涅盘。极乐世界不是天国。很多人将极乐当成天        国,这是迷执。

问:有人说: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是不能成就究竟佛果的,那么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都没有求生的 愿,应该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吧?

答:会说这样话的人,他们还不了解祖师的境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达摩祖师的境界,我们才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净土。净土,是「无为涅盘界」。我们修净土法门,首先要避免误会,以为净土就是池流花树、宫殿楼阁的景象,这都是凡夫的知见。它是涅盘界。

问:但佛为什么还要说这些庄严景象呢?

答:因为不说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些东西,凡夫不会向往。真正证悟的人,不会因这些景象而动摇,凡夫才需要这些东西。真正的净土超越了美与丑的对立和执著。真正的美,是超越美丑的。人在强调美的当下,是有比较、取舍的分别心。无我无心的世界,没有美丑的对立。这叫净秽不二。

问:如此说来,何以文殊、普贤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呢?

答:这是引导凡夫示现的方便。

问:文殊、普贤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是否只是与十九愿相应?

答:一般人都把它当作是十九愿。其实这不是十九愿,它是「十八愿中的十九愿」。把它当成十九愿,这      是凡夫之见。文殊、普贤菩萨都是佛再来示现的菩萨,不能将他们与凡夫相提并论。这是为引导凡夫      而示现的方便。

问:听老师这么说,深深感到,佛的经典、祖师的论著,用凡夫的知见去看,一定会看错。

答:是。

问:一定要善知识引导?

答:是的。

问:如果没有善知识,或与善知识的缘很浅,就没有办法了?

答:没有错。最高的善知识是谁?是释迦牟尼佛。佛说:我是善知识中的善知识。佛陀对阿难尊者开示:      「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善知识看事物的眼光、角度不同。一般人则看得很肤浅,只是看表面,没      有彻底悟到实相,才会有种种的知见跑出来。其实,形诸文字就是迷,因为人会执著语言文字。为什      么说净土是无我无心的世界?那是不需要文字的。(老师指著窗外开放的鲜花)无心的世界,看到花      开,就是花开。实相的世界,即是因缘法,「花开著」,不是「有一朵花」在那裏。

龙树菩萨说「离有无」。不遇善知识,我们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无;不是对,就是错。安心的念佛人,是无我的念佛人,是离有无(他力、本愿力)的念佛人

◆ 随 机 开 示

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

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

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常思人身难得,人能念一句佛是多么难得啊!一入恶道,就没有办法念佛了。

佛不会怪你念佛不能吃素、有妄念等,但要想到:我这样烦恼深重,罪障深重的人,佛也没有舍弃我,惭愧啊,惭愧啊!难得啊,难得啊!

学佛的人遇到业障,应以惭愧的心念佛忏悔。恶业现前,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罪过有多么重!

念佛求佛保佑这、保佑那,这与佛心不相应,是颠倒,是迷执。人都不知道最大的福报是什么,福报是不求自来的,求则不相应,那是贪瞋痴的三恶道的心。

孩子不孝顺,应知道因果。那个孩子是谁生的?那是过去的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现在不孝,等他受大苦,跌到谷底时就会叫妈妈了。

光一来,黑暗就没有了。有佛光摄护,念佛人也不怕障碍。因家人反对不能拜佛、做课,应随缘念佛,起惭愧心,忏悔自己的业障。

念佛回向给去世的亲人,凡夫拿什么回向?凡夫只有贪瞋痴。念佛应知道功德的源头在哪裏。孩子忆念妈妈、爱妈妈的力量,来自妈妈的爱,我们念佛、拜佛是因为佛的功德慈悲的力量。

佛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他是无我、无分别的自在,大解脱,大乐,无苦的,他是无分别地救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同他一样。

把你自己的想法放开,不要勉强去做什么,一勉强就会有烦恼。认为自己能怎样怎样是傲慢,傲慢就会损福损德。「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人出问题都是先怪别人,不知反省自

己,特别是五障三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常惭愧、忏悔。问无明从哪裏来的人,当下就是无明,你应该问的是:「该怎样断除无明?」

第一尊佛是什么时候出世的,这是凡夫世界才有的问题,佛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始无终。

不想去报土,一直想著去化土的人,恐怕连化土也去不了。

真实领受信心的人,他的身口意自然会有光明出来,别人自然会向你请教,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会让别人反感起烦恼。只有自己看到花,才能如实告诉别人花是怎样的漂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凡夫有什么呢?只有死,念死!念死!念自己的死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有佛管,不要瞎操心。
fb8a6c86416a6abf9a59e985a92720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