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 2012/01/27 净土真宗的宗祖亲鸾圣人生於日本承安三年,即公元1173年。此时相等于中国南宋期间。圣人的故居是位于京都东南部的日野区。 据传统记载,圣人幼小之名是松若丸。他的诞辰据传是四月初一。现在则以西历3月21日为宗祖降诞日。圣人的父亲是藤原氏族之分支-日野氏的日野有范。圣人之母亲据传名为吉光女,并在圣人幼小时逝世。日野有范木像这是爲了纪念圣人故居而建立的日野诞生院。日野家族的家庙是这古老的法界寺。该寺内供奉了一尊极爲庄严的阿弥陀如来坐像。诞生院后面是日野家族的墓地。内有日野有范和吉光女的墓塔。  这时期的日本,天然灾害和战争不断。当时的朝廷软弱无能,各势力集团则互相争斗。饥荒,地震和火灾等灾害绵绵。一般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贵族的家财也开始没落。 公元1181年的春天,9嵗的松若丸随著他的伯父日野范纲拜见了当时的名僧慈圆(慈镇)大师,并要求出家得度,成爲僧人。 供奉亲鸾圣人头发的植发堂 这是亲鸾圣人接受剃度之仪式的青莲院。青莲院与皇室有密切的关系,是一所很有影响力的寺院。至於圣人幼小出家的具体原因则无法确定,但当时没落的贵族成员常常爲了退隐俗世而选择出家为僧。 传统的记载中形容当慈圆大师告诉圣人由於天色已晚,剃度仪式要延迟到明日举行。圣人聼了却坚持要在当天剃度。更马上吟下一首诗歌来表达他的心情。 心想明日尚有樱花盛开满山野,谁能知半夜狂风暴雨不将来袭。 於是圣人那傍晚正式得度为僧,并赐法名-范宴。出家一年后,圣人便登上当时的佛教学府比睿山,并开始修学天台宗的各种教理和仪式。 天台宗是由中国隋朝的智顗大师所创立。该宗对大乘佛教进行了整理和规范。由於智顗大师长居於浙江天台山,所以他所创立的宗派就名为天台宗。 在9世纪,日本名僧最澄大师入唐地求法并把天台教理带囘日本。回国后他把比睿山发展成修习佛法的中心地。 据传亲鸾圣人居於比睿山无动谷的大乘院。由於史料的流失,有关圣人在比睿山具体的事迹所知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圣人在比睿山是一名‘堂僧’。那些出身贵族的僧人则为地位较高的‘学僧’。堂僧是指那些负责念诵经文和进行各类佛教仪式的僧人。据说圣人极爲仰慕200多年前居於比睿山横川区的名僧-源信和尚的净土教理。源信和尚写了一部名为《往生要集》的著作。此著作也对圣人有很大的影响。圣人也很可能参与了‘常行三昧’的修行。此修行爲期90天,参与者必须毫无停歇地一边念佛一边绕行阿弥陀如来之塑像。 圣人虽然在比睿山接受了各类修学,但是他并没有认爲自己已经‘脱离生死烦恼,得入悟道境界’。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比睿山已经失去了最澄大师的原有精神,许多僧人已变得堕落和腐败。 圣人对於当时的宗教环境一定感到非常失落。他深邃的自我反省使他觉得自己在求法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  圣人29嵗时(公元1201年),他决定下山到圣德太子(公元574至622)的陵墓礼拜,寻求解决自己内心问题的答案。 圣德太子是日本7世纪的一位摄政王,在日本佛教史的初期,他是一位佛法的大力支持者。他的事迹广受人们尊崇。许多人更认爲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据传圣人在圣德太子的陵墓得到了啓示的梦告。之后圣人决定在京都六角堂顶法寺内闭关100天。圣人选择此寺的原因是因爲它也是圣德太子所建立的佛寺之一。  这是今天的六角堂顶法寺。该寺所供奉的本尊是如意轮观音。六角堂至今仍是一所香火鼎盛的观音寺。爲了纪念圣人在六角堂闭关的事迹,寺旁供奉了一尊亲鸾圣人像。 在闭关第95天的淩晨,圣人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梦告。具体的梦告偈文现已遗失,但是那次的梦告指示圣人往拜见当时在吉水草庵居住的法然上人(公元1133-1212)。 法然上人,别名源空上人,比亲鸾圣人年长40嵗。法然上人也是一名比睿山的天台僧人。他读了唐代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后大受感动,并创立了一个独立的净土宗。法然上人在吉水为广大群衆解説净土教义。他简单易懂的教理感化了许多人。 值得留意的是,日本早期的佛教主要是爲了国家朝廷和统治者的利益而兴起。到了平安时代末期和镰仓时代初期,许多大德们相继出世,并把佛教带入民间的一般百姓。在这比睿山的大讲堂裏,供奉著镰仓时期新兴宗派的祖师们。亲鸾和他的恩师-法然上人一同排列安放,受人们的追思和缅怀。 法然上人的信徒包括俗人和僧人。受上人教化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从贵族,武士甚至最低贱的贫民都成爲上人的衷心信徒。另外,由於法然上人是少数不歧视妇女的僧人之一,他的教法也吸引了各阶层的妇女。 爲了阐释传布净土教理,法然上人写了《选择本愿念佛集》一书。 在法然上人的门下时,亲鸾把法名从范宴改成绰空。四年后,亲鸾把法名再次改成善信。法然上人还亲自为他题写这新的法名。当时的善信是法然上人身边少数获得允许抄写《选择集》的徒弟之一。 有一囘,亲鸾向法然上人提议询问门下之门徒对於往生净土是否是‘信不退’还是‘行不退’这个问题。他得到了老师的许可,亲鸾翌日在衆门徒前提问这个问题时,大家便依照自己的看法而选择座位。记录结果后,亲鸾和四位同门选择在「信座」就座。最后,法然上人做出了回应说:「请把我名写入信座。」在「行座」的同门们都后悔自己没有对恩师之他力念佛法门彻底了解。 法然上人认爲各类修行和钻研在末法时期是毫无必要的。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是哪类型的人,都会得到解脱。 法然上人的信徒人数逐渐增加,导致其他旧佛教宗派对法然上人的教团越来越妒嫉。他们也对上人的教法‘舍弃诸行,专修念佛’大表不满。 面对旧宗派的压力,法然上人撰写了《七个条制诫》并嘱咐门下一百八十九名徒众签下名字。在此文件中,亲鸾署名为‘僧绰空’。此文件也呈交给比睿山延历寺的住持。翌年,即公元1205年,奈良的兴福寺也上奏朝廷禁止法然上人的教法。但是朝廷并没有对上人采取任何行动。 但是好景不常,在1206年天皇离京到熊野时,上人门下的两名弟子住莲和安乐私自为宫廷的两名宫女剃度为尼。天皇得知此事后,大爲震怒。 1207年,天皇宣旨处死住莲,安乐和另外两名僧人。法然上人和另外七名僧人被取消僧籍并流放他处。亲鸾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法然上人75高龄,圣人则只35嵗。上人被赐俗名藤井元彦,流放到四囯岛。亲鸾则被赐俗名藤井善信,被流放到越后囯,即今日的新泻县。在那时代,犯罪的僧人必须先吊销僧籍,并赐俗名后才能正式定罪。 这次的流放,是亲鸾和他最敬爱的老师的永别,因爲他们两人无缘再次彼此相见。 至於朝廷不公的判决,亲鸾圣人在其著作《教行信证》中写道。「主上臣下,背法违义,成忿结怨。因兹,真宗兴隆大祖源空法师,并门徒数辈,不考罪科,猥坐死罪,或改僧仪,赐姓名,处远流,予其一也。尔者,己非僧非俗,是以秃字为姓。空师并弟子等,坐诸方边州,经五年居诸。」 (天皇及臣子们,违背佛法,厌恶净土教法,导致源空上人和门徒们,未经审判其控状而草率判处死刑,吊销僧籍并赐予俗姓,流放于远处。我即其中之一人。从此,我即非僧人也即非俗人。所以我选以‘秃’字为姓。 源空上人和诸位弟子在流放之远州度过了5年之期。) 由於僧籍吊销,流放后的亲鸾自称自己现在已是‘非僧非俗’。 他叫自己爲‘愚秃亲鸾’。 亲鸾和法然上人都借此流放的机会,来向当地的人民传布净土教法。  越后囯的生活环境极爲恶劣。爲了生存,亲鸾圣人和农民们一起耕耘稻田。他也借此机会向身旁的平民们传授净土教义。和圣人一起生活的人们大多都是爲生活而挣扎,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 此时,圣人和一位名为惠信尼的女子结婚。圣人结婚的原因是因爲他已经不是一名僧人了,并且他想以自己为例,彻底实行在家佛教,让大家都知道他们也可以和圣人一样信仰和实践净土教法。 况且,法然上人早期也曾教诲,任何人, 无论他的地位或职业,都可以毫无差别地信仰净土教法。 在1211年,也就是流放后的第五年,法然上人和亲鸾都被朝廷赦免罪行。亲鸾圣人原本打算囘京都,但是在1212年,即收到赦免公文的两个月后,法然上人在京都往生,享年80嵗。亲鸾圣人便决定不回京都。在1214年,42嵗的圣人决定到日本东部地区宣扬佛法。之后的20余年,圣人和家眷云游四处。圣人的门徒也逐渐增加。圣人在各区的直入弟子约有80余人。这些弟子则带领当地的念佛团体。但是在《叹异抄》裏,圣人未曾认爲自己身边有任何弟子。“我亲鸾未曾有任何弟子,原因是因爲人们念佛是受到阿弥陀如来的啓发而非因我之缘故。所以把念佛之人称之爲‘我的弟子’是非常荒谬的。” 圣人之所以会说自己没有任何弟子是因爲人们不是因爲他而念佛,而是因爲受到阿弥陀如来本愿力的诱导而念佛。因此把念佛信徒称爲‘他的弟子’是狂妄自大的行爲。况且,由於大家都是同样的佛弟子,圣人就把他们当成是‘同朋’或‘同行’看待。 圣人云游四方传布净土教理,并教化了许多当地的居民。但是圣人企图教化的有些人并非友善之辈。 在常陆地区的板敷山,有一位名为弁圆的山伏。山伏是指古代在山上修行之人。弁圆以替村民祈祷作法事为生计。由於越来越多人逐渐信仰圣人所传布的净土教法,弁圆的生意受到打击。最终弁圆忍无可忍,便到圣人的草庵企图伤害他。但是弁圆一看到圣人慈祥的脸孔,便大受感动。他投下了武器和道服,拜入圣人门下成爲弟子之一,法名妙法房。 圣人约52嵗时,开始撰写净土真宗的本典《教行信证》。此书全名《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直到圣人约75嵗,此长篇幅的著作的初稿才完成。不过,亲鸾圣人直到他85嵗时仍然一直不断地修订该文。 《教行信证》是全以当时的学术语言-汉文写成。《教行信证》全书分爲6卷,记载了亲鸾圣人所诠释的净土教义。 净土真宗门徒朝朝暮暮念诵的《正信念佛偈》,就是出自《教行信证》行卷的尾部。 圣人在撰著中,特别选出了来自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七位高僧爲净土教义的传承。这七位高僧是:印度的龙树菩萨和天亲菩萨,中国的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和善导大师,日本的源信和尚和法然上人。以上七位高僧都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净土文献,并在净土真宗的发展历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净土真宗的佛寺裏都会供奉此七高僧的挂轴画像。 在1232年,60嵗的亲鸾圣人回到了京都。由於京都有充足的经藏文献作参考,他完成了《教行信证》 并开始撰写其余著作。爲了不识汉文的广大民衆,圣人也撰作了许多日文的净土赞歌。  这时期,圣人经常和远方的诸位弟子通信。 有些也会跋山涉水到京都来向圣人请教教理。 但是在远方的关东地区,人们对净土教理的误解逐渐加深。其中一个误解就是因爲阿弥陀如来的本愿是以恶人爲救度对象,人们就以为因此可以随意造恶。这邪义就是所谓的“造恶无碍本愿”。此类误解使当地官府对净土教义有了反感。爲了澄清这类误解,亲鸾圣人派了他的儿子善鸾到关东地区化解此问题。但是,此任务艰难,手无对策的善鸾有时利用自己和圣人的父子关系来控制那裏的门徒。他甚至偏离了父亲的教法,并宣称自己从父亲那裏得到了‘密典’。关东的门徒们便因此而发生内乱。  当圣人得知善鸾在误导他人的真相后,在万分的悲伤下圣人便和善鸾脱离父子关系。此绝义书的抄写本仍流传至今。 虽然圣人得承受和自己亲生儿子脱离关系的打击,他仍然继续以毕生的光阴来弘扬珍贵的净土教义。 在1263年,圣人已经高龄90了。在那时代,能活到此年龄的人可说是稀少。圣人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并在农历11月28 日逝世。身旁服侍的有圣人的幼女觉信尼和几位弟子。 这是圣人往生処的角坊别院。 圣人的曾孙-觉如所撰写的《御传抄》,对於圣人往生的最后一刻有以下的记载:「圣人不问俗事,不断称念圣名以答谢佛恩。」 圣人的遗言则被记载如下: 「当我永久地闭上双眼时,请把我的遗体放入加茂河喂鱼。」 翌日,圣人的遗体以简单的仪式火化。 火化后,弟子们捡拾了圣人的遗骨安放在西大谷。 弟子们之后便建立了一所小佛阁来供奉圣人的骨灰和塑像。觉信尼则被弟子们推选成爲该佛阁的主管。这就是今天本愿寺的缘起。之后,觉信尼的后代继承了主管之位,因而发展成后代本愿寺的历代领导人-门主的由来。这就是今天的西大谷本庙(圣人陵墓)。数以万计的真宗教徒也把自己的遗骨安放与此,来和圣人团聚。  虽然亲鸾圣人约750年前离开人间,但是他的教法仍然活在今日千万人们的心中。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虔录自澳洲法雷会出品 之弘法系列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58408.html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58408.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5840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58408.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 2012/01/27 净土真宗的宗祖亲鸾圣人生於日本承安三年,即公元1173年。此时相等于中国南宋期间。圣人的故居是位于京都东南部的日野区。 据传统记载,圣人幼小之名是松若丸。他的诞辰据传是四月初一。现在则以西历3月21日为宗祖降诞日。圣人的父亲是藤原氏族之分支-日野氏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

净土真宗之宗祖 亲鸾圣人传
2012/01/27

净土真宗的宗祖亲鸾圣人生於日本承安三年,即公元1173年。此时相等于中国南宋期间。圣人的故居是位于京都东南部的日野区。
 据传统记载,圣人幼小之名是松若丸。他的诞辰据传是四月初一。现在则以西历321日为宗祖降诞日。
圣人的父亲是藤原氏族之分支-日野氏的日野有范。圣人之母亲据传名为吉光女,并在圣人幼小时逝世。日野有范木像这是爲了纪念圣人故居而建立的日野诞生院。日野家族的家庙是这古老的法界寺。该寺内供奉了一尊极爲庄严的阿弥陀如来坐像。诞生院后面是日野家族的墓地。内有日野有范和吉光女的墓塔。 

这时期的日本,天然灾害和战争不断。当时的朝廷软弱无能,各势力集团则互相争斗。饥荒,地震和火灾等灾害绵绵。一般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贵族的家财也开始没落。

公元1181年的春天,9嵗的松若丸随著他的伯父日野范纲拜见了当时的名僧慈圆(慈镇)大师,并要求出家得度,成爲僧人。

供奉亲鸾圣人头发的植发堂

这是亲鸾圣人接受剃度之仪式的青莲院。青莲院与皇室有密切的关系,是一所很有影响力的寺院。至於圣人幼小出家的具体原因则无法确定,但当时没落的贵族成员常常爲了退隐俗世而选择出家为僧。

传统的记载中形容当慈圆大师告诉圣人由於天色已晚,剃度仪式要延迟到明日举行。圣人聼了却坚持要在当天剃度。更马上吟下一首诗歌来表达他的心情。

心想明日尚有樱花盛开满山野,谁能知半夜狂风暴雨不将来袭。

於是圣人那傍晚正式得度为僧,并赐法名-范宴。出家一年后,圣人便登上当时的佛教学府比睿山,并开始修学天台宗的各种教理和仪式。

天台宗是由中国隋朝的智顗大师所创立。该宗对大乘佛教进行了整理和规范。由於智顗大师长居於浙江天台山,所以他所创立的宗派就名为天台宗。

9世纪,日本名僧最澄大师入唐地求法并把天台教理带囘日本。回国后他把比睿山发展成修习佛法的中心地。

据传亲鸾圣人居於比睿山无动谷的大乘院。由於史料的流失,有关圣人在比睿山具体的事迹所知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圣人在比睿山是一名‘堂僧’。那些出身贵族的僧人则为地位较高的‘学僧’。堂僧是指那些负责念诵经文和进行各类佛教仪式的僧人。据说圣人极爲仰慕200多年前居於比睿山横川区的名僧-源信和尚的净土教理。源信和尚写了一部名为《往生要集》的著作。此著作也对圣人有很大的影响。圣人也很可能参与了‘常行三昧’的修行。此修行爲期90天,参与者必须毫无停歇地一边念佛一边绕行阿弥陀如来之塑像。

圣人虽然在比睿山接受了各类修学,但是他并没有认爲自己已经‘脱离生死烦恼,得入悟道境界’。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比睿山已经失去了最澄大师的原有精神,许多僧人已变得堕落和腐败。

圣人对於当时的宗教环境一定感到非常失落。他深邃的自我反省使他觉得自己在求法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 

圣人29嵗时(公元1201年),他决定下山到圣德太子(公元574622)的陵墓礼拜,寻求解决自己内心问题的答案。

圣德太子是日本7世纪的一位摄政王,在日本佛教史的初期,他是一位佛法的大力支持者。他的事迹广受人们尊崇。许多人更认爲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据传圣人在圣德太子的陵墓得到了啓示的梦告。之后圣人决定在京都六角堂顶法寺内闭关100天。圣人选择此寺的原因是因爲它也是圣德太子所建立的佛寺之一。 

这是今天的六角堂顶法寺。该寺所供奉的本尊是如意轮观音。六角堂至今仍是一所香火鼎盛的观音寺。爲了纪念圣人在六角堂闭关的事迹,寺旁供奉了一尊亲鸾圣人像。

在闭关第95天的淩晨,圣人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梦告。具体的梦告偈文现已遗失,但是那次的梦告指示圣人往拜见当时在吉水草庵居住的法然上人(公元1133-1212)。

法然上人,别名源空上人,比亲鸾圣人年长40嵗。法然上人也是一名比睿山的天台僧人。他读了唐代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后大受感动,并创立了一个独立的净土宗。法然上人在吉水为广大群衆解説净土教义。他简单易懂的教理感化了许多人。

值得留意的是,日本早期的佛教主要是爲了国家朝廷和统治者的利益而兴起。到了平安时代末期和镰仓时代初期,许多大德们相继出世,并把佛教带入民间的一般百姓。在这比睿山的大讲堂裏,供奉著镰仓时期新兴宗派的祖师们。亲鸾和他的恩师-法然上人一同排列安放,受人们的追思和缅怀。

法然上人的信徒包括俗人和僧人。受上人教化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从贵族,武士甚至最低贱的贫民都成爲上人的衷心信徒。另外,由於法然上人是少数不歧视妇女的僧人之一,他的教法也吸引了各阶层的妇女。

爲了阐释传布净土教理,法然上人写了《选择本愿念佛集》一书。

在法然上人的门下时,亲鸾把法名从范宴改成绰空。四年后,亲鸾把法名再次改成善信。法然上人还亲自为他题写这新的法名。当时的善信是法然上人身边少数获得允许抄写《选择集》的徒弟之一。

有一囘,亲鸾向法然上人提议询问门下之门徒对於往生净土是否是‘信不退’还是‘行不退’这个问题。他得到了老师的许可,亲鸾翌日在衆门徒前提问这个问题时,大家便依照自己的看法而选择座位。记录结果后,亲鸾和四位同门选择在「信座」就座。最后,法然上人做出了回应说:「请把我名写入信座。」在「行座」的同门们都后悔自己没有对恩师之他力念佛法门彻底了解。

法然上人认爲各类修行和钻研在末法时期是毫无必要的。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是哪类型的人,都会得到解脱。

法然上人的信徒人数逐渐增加,导致其他旧佛教宗派对法然上人的教团越来越妒嫉。他们也对上人的教法‘舍弃诸行,专修念佛’大表不满。

面对旧宗派的压力,法然上人撰写了《七个条制诫》并嘱咐门下一百八十九名徒众签下名字。在此文件中,亲鸾署名为‘僧绰空’。此文件也呈交给比睿山延历寺的住持。翌年,即公元1205年,奈良的兴福寺也上奏朝廷禁止法然上人的教法。但是朝廷并没有对上人采取任何行动。

但是好景不常,在1206年天皇离京到熊野时,上人门下的两名弟子住莲和安乐私自为宫廷的两名宫女剃度为尼。天皇得知此事后,大爲震怒。 1207年,天皇宣旨处死住莲,安乐和另外两名僧人。法然上人和另外七名僧人被取消僧籍并流放他处。亲鸾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法然上人75高龄,圣人则只35嵗。上人被赐俗名藤井元彦,流放到四囯岛。亲鸾则被赐俗名藤井善信,被流放到越后囯,即今日的新泻县。在那时代,犯罪的僧人必须先吊销僧籍,并赐俗名后才能正式定罪。

这次的流放,是亲鸾和他最敬爱的老师的永别,因爲他们两人无缘再次彼此相见。

至於朝廷不公的判决,亲鸾圣人在其著作《教行信证》中写道。「主上臣下,背法违义,成忿结怨。因兹,真宗兴隆大祖源空法师,并门徒数辈,不考罪科,猥坐死罪,或改僧仪,赐姓名,处远流,予其一也。尔者,己非僧非俗,是以秃字为姓。空师并弟子等,坐诸方边州,经五年居诸。」

(天皇及臣子们,违背佛法,厌恶净土教法,导致源空上人和门徒们,未经审判其控状而草率判处死刑,吊销僧籍并赐予俗姓,流放于远处。我即其中之一人。从此,我即非僧人也即非俗人。所以我选以‘秃’字为姓。 源空上人和诸位弟子在流放之远州度过了5年之期。)

由於僧籍吊销,流放后的亲鸾自称自己现在已是‘非僧非俗’。 他叫自己爲‘愚秃亲鸾’。

亲鸾和法然上人都借此流放的机会,来向当地的人民传布净土教法。 

越后囯的生活环境极爲恶劣。爲了生存,亲鸾圣人和农民们一起耕耘稻田。他也借此机会向身旁的平民们传授净土教义。和圣人一起生活的人们大多都是爲生活而挣扎,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

此时,圣人和一位名为惠信尼的女子结婚。圣人结婚的原因是因爲他已经不是一名僧人了,并且他想以自己为例,彻底实行在家佛教,让大家都知道他们也可以和圣人一样信仰和实践净土教法。

况且,法然上人早期也曾教诲,任何人, 无论他的地位或职业,都可以毫无差别地信仰净土教法。

1211年,也就是流放后的第五年,法然上人和亲鸾都被朝廷赦免罪行。亲鸾圣人原本打算囘京都,但是在1212年,即收到赦免公文的两个月后,法然上人在京都往生,享年80嵗。
亲鸾圣人便决定不回京都。在1214年,42嵗的圣人决定到日本东部地区宣扬佛法。之后的20余年,圣人和家眷云游四处。圣人的门徒也逐渐增加。圣人在各区的直入弟子约有80余人。这些弟子则带领当地的念佛团体。但是在《叹异抄》裏,圣人未曾认爲自己身边有任何弟子。“我亲鸾未曾有任何弟子,原因是因爲人们念佛是受到阿弥陀如来的啓发而非因我之缘故。所以把念佛之人称之爲‘我的弟子’是非常荒谬的。”

圣人之所以会说自己没有任何弟子是因爲人们不是因爲他而念佛,而是因爲受到阿弥陀如来本愿力的诱导而念佛。因此把念佛信徒称爲‘他的弟子’是狂妄自大的行爲。况且,由於大家都是同样的佛弟子,圣人就把他们当成是‘同朋’或‘同行’看待。

圣人云游四方传布净土教理,并教化了许多当地的居民。但是圣人企图教化的有些人并非友善之辈。

在常陆地区的板敷山,有一位名为弁圆的山伏。山伏是指古代在山上修行之人。弁圆以替村民祈祷作法事为生计。由於越来越多人逐渐信仰圣人所传布的净土教法,弁圆的生意受到打击。最终弁圆忍无可忍,便到圣人的草庵企图伤害他。但是弁圆一看到圣人慈祥的脸孔,便大受感动。他投下了武器和道服,拜入圣人门下成爲弟子之一,法名妙法房。

圣人约52嵗时,开始撰写净土真宗的本典《教行信证》。此书全名《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直到圣人约75嵗,此长篇幅的著作的初稿才完成。不过,亲鸾圣人直到他85嵗时仍然一直不断地修订该文。

《教行信证》是全以当时的学术语言-汉文写成。《教行信证》全书分爲6卷,记载了亲鸾圣人所诠释的净土教义。

净土真宗门徒朝朝暮暮念诵的《正信念佛偈》,就是出自《教行信证》行卷的尾部。

圣人在撰著中,特别选出了来自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七位高僧爲净土教义的传承。这七位高僧是:印度的龙树菩萨和天亲菩萨,中国的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和善导大师,日本的源信和尚和法然上人。以上七位高僧都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净土文献,并在净土真宗的发展历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净土真宗的佛寺裏都会供奉此七高僧的挂轴画像。

1232年,60嵗的亲鸾圣人回到了京都。由於京都有充足的经藏文献作参考,他完成了《教行信证》 并开始撰写其余著作。爲了不识汉文的广大民衆,圣人也撰作了许多日文的净土赞歌。 

这时期,圣人经常和远方的诸位弟子通信。 有些也会跋山涉水到京都来向圣人请教教理。

但是在远方的关东地区,人们对净土教理的误解逐渐加深。其中一个误解就是因爲阿弥陀如来的本愿是以恶人爲救度对象,人们就以为因此可以随意造恶。这邪义就是所谓的“造恶无碍本愿”。此类误解使当地官府对净土教义有了反感。爲了澄清这类误解,亲鸾圣人派了他的儿子善鸾到关东地区化解此问题。但是,此任务艰难,手无对策的善鸾有时利用自己和圣人的父子关系来控制那裏的门徒。他甚至偏离了父亲的教法,并宣称自己从父亲那裏得到了‘密典’。关东的门徒们便因此而发生内乱。 

当圣人得知善鸾在误导他人的真相后,在万分的悲伤下圣人便和善鸾脱离父子关系。此绝义书的抄写本仍流传至今。

虽然圣人得承受和自己亲生儿子脱离关系的打击,他仍然继续以毕生的光阴来弘扬珍贵的净土教义。

1263年,圣人已经高龄90了。在那时代,能活到此年龄的人可说是稀少。圣人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并在农历1128 日逝世。身旁服侍的有圣人的幼女觉信尼和几位弟子。

这是圣人往生処的角坊别院。

圣人的曾孙-觉如所撰写的《御传抄》,对於圣人往生的最后一刻有以下的记载:「圣人不问俗事,不断称念圣名以答谢佛恩。」

圣人的遗言则被记载如下:

「当我永久地闭上双眼时,请把我的遗体放入加茂河喂鱼。」

翌日,圣人的遗体以简单的仪式火化。 火化后,弟子们捡拾了圣人的遗骨安放在西大谷。

弟子们之后便建立了一所小佛阁来供奉圣人的骨灰和塑像。觉信尼则被弟子们推选成爲该佛阁的主管。这就是今天本愿寺的缘起。之后,觉信尼的后代继承了主管之位,因而发展成后代本愿寺的历代领导人-门主的由来。这就是今天的西大谷本庙(圣人陵墓)。数以万计的真宗教徒也把自己的遗骨安放与此,来和圣人团聚。 

虽然亲鸾圣人约750年前离开人间,但是他的教法仍然活在今日千万人们的心中。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虔录自澳洲法雷会出品 之弘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