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50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二○一四年二月法雷音(第50号)再 逢 国 法雷会长 桂 乘胜稻垣老师御迁化之讣报,对长年受到御恳笃的慈育者来说,有如失去大依怙,於涕泣悲叹中思前想后而忘我。思及再也无法接触到温颜慈语,有百感交集者。「莫那样悲叹分别法之友再逢国有 思的话」「有难呀 闻再逢国有为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之身」今正是蒙受老师御生前的御教化,汲法雷之流,同其道者,依遗弟的念力,「源深则流长」,唯有愈深吟味老师的御言语・御心意・御教法,累积重要的法雷的集会,愿报老师的御念愿。日日於御念佛中景仰佛恩,为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於西方净土再见老师。御报告编集部 野瀬瑞默(治男)稻垣瑞劔(最三)老师,去年初夏左右以来,稍有御不例的气色,其后,专心御静养,一时稍有御恢复之兆。其后持续一进一退,从年底左右,御老衰之影浓厚,终於一月十三日下午零时二分(午刻)药石罔效,御家族细心的看护、御念愿亦空,於海星医院(神户市滩区)如睡般闭上满九十五岁(行年九十七岁)的御生涯,成为净土的人。於兹,缅怀御生前亘长年殷勤的御教化,谨捧哀悼之意。老师的御遗体从医院立即无言地被御归还法雷会馆,十四日完成纳棺的仪式,棺木被移至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神户别院,当天夜晩於对面所肃穆地举行通夜,自翌日十五日正午,於本堂葬仪庄重且肃穆中盛大地被举行了。葬仪由御遗族,以丧主弘一氏、同夫人宜子夫妻、及接到老师的悲报后自英国紧急归国的御次男久雄氏为始,御孙们、御亲族一同,及各代表的人们,大家各自入席。又,慕老师的御遗德,从全国各地参集的各界人士,善男善女,站满堂内,顺著仪轨,行事钟一响,导师(再幸寺坊)及诸僧入堂就坐,上野谦二葬仪副委员长的开式辞之后,有从本山来的对老师授与的「院号」,被追諡为「护城院」。接著诵「归三宝偈」、短念佛、回向、三奉请。导师烧香后,吊辞(由(一)成德学园校长柴野文夫先生、(二)遗弟代表井上善右卫门先生、(三)法雷会总代野瀬瑞默先生),吊电披露完毕,「正信偈」、念佛、和赞、回向,在庄严的读经声中,御本山御代香,接著是桂乘胜葬仪委员长、御遗族弘一氏、宜子夫人、久雄氏等,及各代表、一般参列者的烧香,后继不絶,如此至下午两点,仪式圆满结束。导师及诸僧退出,葬仪顺利结束。最后,对著棺木,向老师作最后的告别,御遗族为始,参列的群众悲叹地哽咽,一人一人地把花供於棺内,见老师最后的一面,终於棺木被移至别院前的灵柩车。桂葬仪委员长对围绕送葬的群众致闭式辞与致谢词。然后在大众庄严的念佛声中,群众合掌目送,带著老师的棺木的灵柩车静静地开始移动,朝向六甲山系西部的鹎越斋场,在那裏荼毗。这一天神戸地区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到了傍晩,市内开始下雨,但在斋场却是静静地飘起难得一见的鹅毛大雪,有如是净土的清净功德在庄严老师的终焉一样。老师的院号法名是:护城院 释瑞劔法师 昭和五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御往生享年九十七岁附带一提,老师的御诞生是明治十八年十月五日。将近一世纪长的老师的御生涯,是只管正法的御钻研与弘宣的御一生。专心把从先师 桂利劔老师相承的法雷辙的清流,流於万古,以为报佛佛祖祖的鸿恩,是如烈火般兴法利生的御一生。其间预老师的御化导的人,国内外不知其数,所公刊的御著作,和・英合起来大小将近八十种。今,这样伟大的老师从地上消失,不单是佛教徒,於人类思想史上亦是大不幸。特别是对平时受到御教化的人来说, 如同时失去严父悲母般,亦如受到天地一时坏灭,日月没其影的冲撃般。但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此悲痛中。平时奉老师的御教化,决定学佛大悲心的自身的往生,精进於大法的无尽流传,此方是遗弟应走之道。老师在御静养中,曾流露说:「法雷的法灯必须无尽地传续。法雷的灯若灭,桂利劔老师最伤心。」常以先师的「志愿」为「志愿」,一直抱持著「祖风显扬」「令法久住」。今正是我们互相同心,以老师的「志愿」为「志愿」,完成其御志愿的时候。月刊《法雷》亦是禀承老师的御遗志,愿整理多量的御遗稿,永久地继续发刊下去。愿大家能一如既往给与御支援・御鞭挞。老师在越不惑(四十岁)之年时,即言:「乘悲翼还来秽国游法界化导群萌乐哉快哉如来行人生将了望洋洋」地浴於往相回向的大慈,披沥如斯的大信念。又到了晩年,流露将不久人世的心境:「每见入云之飞鸟即思乘愿翔天日」又亦将对此世的依依不舍之情,赤裸裸地表露於我们的面前:「虽然没有想死心对世亦存留恋情力量渐失缘已尽泪光中见此身散即使凋零如莲华凋谢之时即浮时凋亦欢喜凋落时即浮时也莲之华极乐界中有慈亲等待浪子归故里等待不及出差来为南无阿弥陀佛 到吾处」吐露著「平生业成」「不来迎」(常来迎)的「御意」。今已乘愿力,参加薗林游戏(还相回向)的如来行吧。又,关於老师,日后有发行《护城院释瑞劔法师追悼纪念特集号》作为《法雷》的别册发刊的预定。愿请御协力。信 心 铭(五O) 瑞劔金刚心○本愿力的勅命是信心呀。○不论听闻多少,归根究底,被唤回归慈亲的故乡。○「妄念外心无也」「地狱是一定的住居」。○不是以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净土,是依本愿力往生。○「取信心求往生」「变成这样求往生」「变成那样求往生」者,有如在水上画画一样。是「就这样地」呀。○念佛是名号,名号是本愿力,依本愿力往生。○凡夫者,妄念外心无。人的所知、所想,皆妄念。○自己是「妄念的凡夫」,这能知的话,地狱就知道。地狱知道的话,往生也知道。○往生极乐的大事业,那是如来的御工作呀。○学者,太过有学问而堕落。无学者,因不知「就这样地」所以无法往生。「就这样地」似易却难。不论如何想,青蛙不能变成牛。○亲鸾圣人,至心・信乐・忘己而仰本愿。依如来的「真实心」和「大悲心」,发现「就这样地」御助我们时,不知不觉,忘记自己,仰如来。○净土真宗是「忘己(自己)的宗教」。忘己,仰「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那是「信心」。○自己想变聪明、成真实的人的是所谓的「伦理」(道德)。信心有的话,道德自然能守。○想离生死的话,用道德不行、用科学不行。不依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不行。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云「本愿力」、云「南无阿弥陀佛」。○一旦临终的话,力量变无、希望变无,唯一人必须到暗处。让这样的人「就这样地」带到极乐的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佛力不思议呀。○佛法,仰如来的「智慧力、慈悲力、本愿力」的是佛法。○念佛是很好之物。称著的原样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働、是本愿力。○称哟!称哟!那是如来的光明为我们働之相。御念佛处,自然地有「自信・教人信」的働。○真宗的同行想取、取信心而忘了念佛。净土宗的同行称念佛而易忘记本愿力。哪边都是担板汉的同行。○念佛的功德响於十方。念佛的功德如来的「光明・名号的功德」。「虽我称我闻 南无阿弥陀带汝去哟 慈亲的呼唤声」(古歌)○法然上人叹云:「劝信的话就疏忽行,劝行的话就疏忽信心。」○「信和行,不二不离」,无法分离,又离的话不行。因此,圣人御言:「专奉斯行,唯崇斯信。」○信心是本愿力,本愿力是信心。彻底「信」的话,其中「行」含藏著。不彻底的信心不行。彻底的信心云「信心正因」。○「信心正因」不动摇,不可动摇。○当流者,从以前说「信心正因・称名报恩」。信心是「体」,称名是「用」。体就像太阳、念佛(正定业)就像光明、是「行」、离亦无法离。彻底的话,「信」和「行」不二・不离。不彻底的人,认为念佛是报恩行故,称也好不称也好,哪边都行的人很多。於是,今日问题发生了。「信」和「行」者,想就如「太阳」和「光明」的话问题没有。那样地顶戴的是「信心」。这也是分为二地想的话不行。○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信心是本愿力、南无阿弥陀佛地想者好。○第十八愿是「至心(佛智)、信乐(大悲)之愿」。其「至心・信乐」,以十八愿的「成就文」看的话,有「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无疑地闻如来的本愿的生起(大悲)和名号的由来(佛智)的是十八愿的信心。如来以「智慧」、「慈悲」和「方便」为「至心」「信乐」「欲生」的三心,三心为本愿招唤的勅命(南无阿弥陀佛),「请就那样地来,别担心哟」地预览发布呼唤我们。「信心」和「往生」只是「谢谢」地御受而已。 ○「谢谢」地老实地御受的,云「就这样地」。人们彼此的话,很难老实,但是出到如来的面前的话能老实。能老实的是「一心归命」。○念佛,是阿弥陀如来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诸佛赞叹名号,那是十七愿。依此,今日的众生又闻信名号、赞叹名号。其声云「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名。○今日我们称的念佛,流布十方,故行佛行。又是赞叹的念佛、感谢的念佛。感谢的念佛,故为报恩的念佛。和赞的真髓(14) 瑞劔小经赞阿弥陀经之意(小经) 五首「十方微尘之世界念佛众生佛慈视摄取不舍之誓故愿成就名阿弥陀」「微尘」者无量之意。「念佛众生」者,信(信心)行(称名念佛)不离,无法分离。其不离的称名念佛云「念佛」。做此念佛的人云「念佛众生」。用十八愿说的话,有三心和十念,是其十念的念佛。切离信心和念佛,只称念佛的人不是「念佛众生」。从信心上,自然地出来,信心上的称名云「念佛」。此念佛是信心的相续。舍信心,唯只称念佛求往生是不行的。信上的念佛云「不回向之行」。闻的原样行。闻的原样行故,虽云行(念佛)亦是「不行」。不离信心、不离名号,行和信不二、不离。这是真正的念佛。然者信心是正因,念佛是非因。信心是本,念佛是末。但是善导大师的法门是「信行融摄(行中摄信)」。信心无的人之念佛,不是真实的念佛,往生不契,不能说是「大行」。真正的念佛,不是因为想自己称所以能往生而称的念佛。此故,不是自己行的,是「不行」。不行而行的是真实的念佛。不回向的念佛(行),必有信心。真宗念佛很难。必须好好听闻正确的念佛。信心也很难,「念佛」也是很难。以为用口称名念佛是念佛的人,是不懂念佛的人。諸佛的称赞「恒沙尘数之如来万行少善尽皆嫌名号不思议信心齐赞齐劝和护念」「名号不思议信心」者,名号是如来正觉的全体、功德的全体故,「佛心」「佛力」「本愿力」皆含藏在名号之中。故云「名(名号)体(阿弥陀佛)不二」。净土真宗是「名体不二」,亦是「机法一体」,此不思议。信心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自己信的不是信心。自己想的不是信心。「念佛」的体是「信心」。其信心是名号不思议的南无阿弥陀佛。是依念佛往生呢?是依信心往生呢?「信心」是正因、「念佛」是非因,是报恩行。真实的信心必具名号(念佛)。名号(勅命)飞入我心中的是信心。因此,信心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想取信心求往生的人,把信心当作车票或物品。那是错误的。「信心」是佛心(大悲心)、佛力(大慈悲力、大智慧力、大誓愿力)、本愿力。勅命一真心彻到,彻到我的心的是信心。勅命成为信心,勅命是信心。因此,我的往生是如来的工作,是名号的独働。虽云「信心」,那不是我的工作,是如来的工作,那云「名号不思议的信心」。「名号不思议的信心」亦是「本愿力的信心」。「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的意思,不知道不行。知道「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的话,「就这样地」也知道。花三十年、五十年,好好地吟味「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的好。名号御言「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故,闻名号,出信心欢喜者,名「名号不思议的信心」。想自己取信心求往生和「名号不思议的信心」有天渊之别。「名号不思议的信心」者,顶戴名号(本愿力)的不思议是「不思议呀」的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自己想称名号求往生的,是真门(二十愿)的念佛,是他力中的自力。自己称,然后想往生的是「机执」,是不如实的念佛。同行的念佛大都是「不如实」的念佛。「信心」亦难,「念佛」亦难。《阿弥陀经》说「名号」讲「不可思议功德」。明证诚护念「十方恒沙之诸佛极难信法金口宣但为五浊之恶世证诚护念出长舌」「证诚护念」者,证明诚实,以诚实(真实)的言语证明可证之法之意。「护念」者,以如来的加威力,守护行者,不让恶魔接近、不被世俗的杂缘搅乱地守护行者。示证诚护念之本「诸佛护念和证诚悲愿成就之缘故金刚心行获得者弥陀大恩应要报」「悲愿成就」者,十七愿(诸佛称名、诸佛称赞之愿)有故,诸佛们称赞、护念。「金刚心」者,他力回向的信心。於五浊惡世示肝要「五浊恶时恶世界浊恶邪见之众生弥陀名号给与哟恒沙诸佛殷勤劝」「五浊」者,指劫浊、见浊(思想之浊)、烦恼浊、众生浊(社会之浊)、命浊(众生的短命)。於此时代,什么是肝要呢?南无阿弥陀佛是肝要。归 依 三 宝(二)归依即归命是佛教的生命,因此其价值甚大,有等同如来者。归命尽於恭敬的心、尽於忆念,亦是信乐。受持三宝者,唯释尊御一佛御制定,非所谓的一时之物,是全通三世十方,不变不易的法则,是祖祖相传・佛佛传持的化仪,是至菩提涅盘的大道。《观经》示三福,於第二项揭「受持三归」,而且御说「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福本是经的「显」义,即是定散中之物,可窥知是普遍性者。又至受持三宝,不问要弘、真假而明一贯者。唯於受持的心有差异。持普遍性者,同时亦持必然性。普遍性者,不选时和场所,不论何时・何处皆是同一状态。必然性者,不问古今东西,不论时和场所,必持同一的因果关系。普遍性和必然性是真理的要素、形式。而普遍的之物必是必然的之物,必然的之物必是普遍的之物。三宝是佛佛祖祖传之,亘三世十方而存在,是真理。圣德太子已说三宝是「四生的终归,万国的极宗。」明示是真理。四生者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即指一切生物。「终归」「极宗」意味最宝贵、最后的依靠。道元禅师以三宝云「古先胜躅、佛祖古仪、佛佛祖祖之法」。三宝自体是法。真理方是度人救世者。本愿一乘之法是真中之真,如来的名号是「至理的真法」。是实相之法一看,度苦恼的众生,是苦海的船筏,不能丝毫怀疑。中国的天台大师修法华三昧,於定中观见的真理和《法华经》的文符合而欢喜。见此亦知一切经典之真。经的真理之所以,经其原样是佛的真理,佛宝即是法宝故。三宝不单是为了向菩提的人,此亦是涅盘界的风光。因此《阿弥陀经》有「念佛、念法、念僧」之御言语,《大经》有「佛声、法声、僧声」之御言语。不论何者皆显极乐庄严的风光。於净土是「常转无垢轮」的音声。诚三宝者名、实皆是从因彻果,从果上示因相的大法、大道。「道」者一切如斯,是果上原样的理方是道,果即是道方是佛果。孔子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亦大量地传著此边的消息。经初有「如是我闻一时佛」者,此即是佛宝,众多的菩萨及声闻等的听闻众为始,对告者及受咐嘱的人们是僧宝。记於经中的「教理行果」、「信解行证」或「教行信证」的法门是法宝。然者,经典皆是三宝,宗师、论师的解释亦仿之可知。极乐涅盘界亦是三宝,可说是真理的真如亦是三宝。即诸佛如来从真如生,是觉照其人,一切的法门从之而流是轨持、轨范,一切的僧是受持此,无违无诤之人。以此眼见者,佛宝之中有法宝・僧宝,法宝之中有佛宝・僧宝,僧宝之中有佛宝・法宝。诚具不可思议功德者是三宝。此样《正法眼藏》的注疏、《面小述赞》言「三三妙融,具遍法界的功德」。虽汲净土真宗之流,真实信心不起是如何,「信卷」记著「虽知有道,但不信得道者,所谓不信得者故」之旨。得道者即是僧。如现代轻视僧侣之世,得信的人稀也是不无缘故。祖圣亲鸾圣人自法然上人,法然上人依善导和尚开阐真心。又禅家的传依、面授、授记嗣法最重视的亦是教此法宝、僧宝的可贵。应知道於各宗有血脉相承,法者有人易了,无人难了。实是遇真知识,无量劫亦稀。《观经》下下品之机也是如此。值临终,极恶的罪人十声称佛而往生,此全是僧宝的御荫,是归依僧的恩德。不信僧,如何能至心称名?信法前,吾人信僧故信佛,信佛故信佛教即法。信本愿、信名号。入信的径路,大体如斯。原本直信佛者亦有、信法者亦有,亲鸾圣人的御态度正是如此。因此「正信偈」的结尾御言「唯可信斯高僧说」。「唯可信斯高僧说」七字是一偈之眼目、入信之钥匙。圣人御言:「亲鸾并无传珍法」「蒙信善知识之御言外别无子细也」「三国的祖师各各兴行一宗」,御庆遇中夏、日域的师释,那御态度令人怀念、令人思慕、令人顶戴,不是吗。《教行信证》是法宝,暂分之作佛宝和法宝的话,教是佛宝,信佛言是信佛。不信佛者如何能信「行信」之法。此是从「佛」至「法」之入信的径路。又「真佛土卷」是佛宝。见《教行信证》四法是从真佛土的回转时,四法是法,此亦能见是信佛宝至信法宝吧。三宝的顺序依立场而分种种。然本是圆融的三宝故,信一的话必其他二宝含於其内,实是有难之事。於原始佛教,归依三宝的形式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极简单,但是到大乘经典就变得复杂。《华严经》贤首品有文曰:「若常信奉於诸佛…信佛不思议。若常信奉於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之旨。此是「信卷」引用之文。「常」的言语是应著眼之文字。「佛不思议」「无厌足」「法不思议」等御言语,是应大吟味的言语。闻佛法无厌足,佛和法的不思议能理解的话,迷信等自然消失。「化卷」及《御文章》引《般舟三昧经》,御言:「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今日一般作为归敬文的是: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此本出自《华严经》「净行品」。但是《八十卷华严经》,「体解大道」「绍隆佛法」。善导大师於《观经疏》的「玄义分」之初,写著归依三宝之极有难的御文。其中,「法」是「菩萨藏・顿教一乘海」,「僧」是「学佛大悲心」,即学佛的大悲心的大乘的声闻、菩萨们为僧宝。不论何宗之论,是大论的话,归依三宝的偈出於最初。这是表非论师的我者,拜读的话,深的滋味各自能吟味。「大乘精神」,依大乘的诸论,大乘即真谛俗谛的妙融、不二的法门、无住、不可得、空、无我。设以《金刚经》顶戴的话,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总之,不论做何事、见闻何物,在此方不可不去「爱憎」之念。即应於本心之光之间,见闻、思考事物。住此本心,养见闻之心,申大乘精神。用世间流布之语说的话是「诚」。几多的德目是浮於大乘精神上的妙波。在祖圣上窥大乘精神的话,「本愿圆顿一佛乘摄取逆恶必信知烦恼菩提体无二速令得证无上法」是如来的大慈悲。吾人顶戴如来的大慈悲心为吾人的心时,与人和,与世和,令出现「天下和顺日月清明」之开朗的社会。依大乘精神,真正的僧宝精神被发挥,能见佛教的光辉。则大乘精神时,和而能敬,敬而复能礼。信斯大乘精神,依「归依三宝」能得涵养。教行信证拜讀记(43)瑞劔491.大乘「佛说」乎「非佛说」乎之论,自明治时代以前也有过,明治时代村上专精博士在《我观真宗》中,说提唱「大乘非佛说」最初的人是自己。七十余岁,说「『唱大乘佛说也』的第一人者也是自己。」大谷光瑞师说「大乘非佛说的话,佛陀以外谁说呢?」从内容说,佛说是明确。西洋人大都是「非佛说」。彼等有人说「阿弥陀思想,是基督的弟子多玛从事东方传道,那成为阿弥陀如来的教义。」又爱略特等说「弥陀思想是从中央亚细亚的宗教变化者」。492.(A)净土教(大乘佛教)是佛说。(参照南传大藏经)      (B)净土教於释尊灭后二百年时已经存在。      (C)《大无量寿经》的梵文现存著。493.净土三部经(经的制作年时不明,纪元一世纪或二世纪顷被制作)。(一)大无量寿经|说依闻信名号的「信一念」往生。(二)观无量寿经|说「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三)阿弥陀经(小经)|说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者往生。494.《大无量寿经》|「宗」(宗致)(趣旨)是「如来的本愿」,「体」(本质)是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495.如来的「本愿」「名号」者「不可思议」。「信心」亦「不可思议」。「妙力用」不可思议。496.阿弥陀如来以大智・大悲为本质的救济意志(本愿、愿心、本愿力),救济众生。如来「悲智」的运作是「光明」,「光明」具体的显现的是「名号」。「名号」具备如来的「妙力用」。如来是名号,名号是如来(名体不二)。又「本愿」是「名号」,「名号」是「本愿」。又「名号」如父,「光明」如母。497.《大经》说著如来的「妙力用」,即说「本愿」(本愿力)、说「南无阿弥陀佛」。498. 名号之流是,(一)名号(往生的真因)、(二)信心(往生的正因)、(三)称名(报恩行)。是「信心正因、称名报恩。」499.安心(1)「机」|被救度的凡夫(我)云「机」。「机」○1无智、○2无能(无力)、○3罪恶的徒然者。(2)「法」|救度的如来、本愿、光明、名号、佛智、大悲、威神力,云「法」。(3)「行」|「行」者指「南无阿弥陀佛」。(4)「信」|信「念力、愿力、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仰、仰、仰切此等的云信心。(5)「因」|真实信心是往生的「因」。因是因种,是根本、原因。(6)「果」|依真实信心一个所得的涅盘的证果,云「果」。(7)极恶最下之「机」,唯依极善最上的「法」被救。(8)凡夫不想自己是无智、无能、罪恶、无有出离之缘者。(9)凡夫是自大者。凡夫是「我」的我(自力)强者。(10)凡夫是疑强、计度强者。凡夫的地性净是「妄念」(计度)者。(11)有「疑」的话无法获救。出「自己」之「我」的话无法被救。(12)凡夫的知、情、意的「计度」皆是「妄念」,皆是「计度」。(13)云「杂行、杂修、自力的心」者皆是「计度」、「自力」、「疑」。(14)听闻说教、读书,思「好,这样好」、「知道了,这样能往生」皆是「计度」。(15)想做点什么求往生的是亦是「计度」。(16)想「这样行」、「这样不行」,「自己」决定往生的亦是「计度」。(17)凡夫心的计度皆是「妄念」,所谓罪恶,是指和清净真实的佛心比较。(18)佛心、佛智,不映於凡夫的心镜故,遂生憍慢,「自我」出来。(19)信者是把自己的心映於佛镜故,谦下地说「是生死罪浊的凡夫」。(20)照镜(被照本愿力),彻底的自觉自己的无知肤浅者云「机的深信」。(21)被本愿力的镜子(大悲的佛智)照,反省自己,云「机的深信」。仰「本愿力」,云「法的深信」。(22)「机的深信」和「法的深信」,同时出来者云「真实信心」。(23)「二种深信」以外的凡夫的想法、知识,皆是妄念。用「知解分别」不能往生。500.「尔者,则此显真实教明证也。诚是如来兴世之正说、奇特最胜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十方称赞之诚言、时机纯熟之真教也。应知。」净土真宗说「三时」(参照传教大师的《末法灯明记》),把释尊的时代和灭后的时代分为三种,作「三时」。(一)正法-灭后五百年为止-有教、行、证。(二)像法-灭后一千年为止-有教、行。(三)末法-灭后一千年以后,唯有教,无「行、证」。501. 「行卷」曰:「一乘者大乘,大乘者佛乘。…大乘无有二乘・三乘,二乘・三乘者入於一乘。一乘者,即第一义乘,唯是誓愿一佛乘也。」(乘者,车的意思)。法雷 通 信二月,是老师御降诞的月份,同时也是缅怀瑞劔老师御往生之月。顶戴老师写的「御报告」是在33年前,今日的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心境:「奉平时老师的御教化,决定学佛大悲心的自身的往生,精进於大法的无尽流传,此方是遗弟应走之道。」老师在晩年时也曾对我说过:「法雷的法灯必须无尽地传续。法雷的灯若灭,对瑞劔老师很对不起。」老师一生的行止,亦是以先师的「志愿」为「志愿」,一直抱持著「祖风显扬」「令法久住」。一生守著瑞劔老师说的「佛法第一」,也因为如此,师母常跟我说:「嫁给老师一辈子,从没两人一起去旅行过。老师有空都是在顶戴圣教,不然就是在拜抄恩师的御法语…。」这也是依止老师十三年,老师的御身影十数年如一日,皆是如此。虽然老师没有留下如瑞劔老师般的诗歌,但是老师的人就如瑞劔老师其言般:「乘悲翼还来秽国游法界化导群萌乐哉快哉如来行人生将了望洋洋」对於生离死别,老师的御态度一直都是很淡定的。该离别时,一句「莎哟娜啦」,手一挥就走人,不带走任何云彩。反倒是未勘破人生无常的我们,心起执著,舍不得老师走。在老师返净土满两年的今日,再次拜读老师的手稿「御报告」时,彷佛又被充电了一般。回忆起圣人的行旅之画,上有诗云:「真不敢当呀 御祖师雄浑自然的大法门难思弘誓 无碍光明忆念 纸衣九十年」「生生世世的父母哟 孩子哟御同朋哟 来聚集共作净土之旅亲鸾慈亲 令人怀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瑞觉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0940.html 法雷音 050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0940.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094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0940.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二○一四年二月法雷音(第50号)再 逢 国 法雷会长 桂 乘胜稻垣老师御迁化之讣报,对长年受到御恳笃的慈育者来说,有如失去大依怙,於涕泣悲叹中思前想后而忘我。思及再也无法接触到温颜慈语,有百感交集者。「莫那样悲叹分别法之友再逢国有 思的话」「有难呀 闻再逢国有为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之身」今正是蒙受老师
法雷音 050

法雷音 050

二○一四年二月法雷音(第50号)
再 逢 国 法雷会长 桂 乘胜稻垣老师御迁化之讣报,对长年受到御恳笃的慈育者来说,有如失去大依怙,於涕泣悲叹中思前想后而忘我。思及再也无法接触到温颜慈语,有百感交集者。
「莫那样悲叹分别法之友再逢国有 思的话」「有难呀 闻再逢国有为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之身」
今正是蒙受老师御生前的御教化,汲法雷之流,同其道者,依遗弟的念力,「源深则流长」,唯有愈深吟味老师的御言语・御心意・御教法,累积重要的法雷的集会,愿报老师的御念愿。日日於御念佛中景仰佛恩,为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於西方净土再见老师。
御报告编集部 野瀬瑞默(治男)
稻垣瑞劔(最三)老师,去年初夏左右以来,稍有御不例的气色,其后,专心御静养,一时稍有御恢复之兆。
其后持续一进一退,从年底左右,御老衰之影浓厚,终於一月十三日下午零时二分(午刻)药石罔效,御家族细心的看护、御念愿亦空,於海星医院(神户市滩区)如睡般闭上满九十五岁(行年九十七岁)的御生涯,成为净土的人。於兹,缅怀御生前亘长年殷勤的御教化,谨捧哀悼之意。
老师的御遗体从医院立即无言地被御归还法雷会馆,十四日完成纳棺的仪式,棺木被移至净土真宗本愿寺
派神户别院,当天夜晩於对面所肃穆地举行通夜,自翌日十五日正午,於本堂葬仪庄重且肃穆中盛大地被举行了。
葬仪由御遗族,以丧主弘一氏、同夫人宜子夫妻、及接到老师的悲报后自英国紧急归国的御次男久雄氏为
始,御孙们、御亲族一同,及各代表的人们,大家各自入席。又,慕老师的御遗德,从全国各地参集的各界人士,善男善女,站满堂内,顺著仪轨,行事钟一响,导师(再幸寺坊)及诸僧入堂就坐,上野谦二葬仪副委员长的开式辞之后,有从本山来的对老师授与的「院号」,被追諡为「护城院」。接著诵「归三宝偈」、短念佛、回向、三奉请。导师烧香后,吊辞(由(一)成德学园校长柴野文夫先生、(二)遗弟代表井上善右卫门先生、(三)法雷会总代野瀬瑞默先生),吊电披露完毕,「正信偈」、念佛、和赞、回向,在庄严的读经声中,御本山御代香,接著是桂乘胜葬仪委员长、御遗族弘一氏、宜子夫人、久雄氏等,及各代表、一般参列者的烧香,后继不絶,如此至下午两点,仪式圆满结束。导师及诸僧退出,葬仪顺利结束。最后,对著棺木,向老师作最后的告别,御遗族为始,参列的群众悲叹地哽咽,一人一人地把花供於棺内,见老师最后的一面,终於棺木被移至别院前的灵柩车。桂葬仪委员长对围绕送葬的群众致闭式辞与致谢词。然后在大众庄严的念佛声中,群众合掌目送,带著老师的棺木的灵柩车静静地开始移动,朝向六甲山系西部的鹎越斋场,在那裏荼毗。这一天神戸地区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到了傍晩,市内开始下雨,但在斋场却是静静地飘起难得一见的鹅毛大雪,有如是净土的清净功德在庄严老师的终焉一样。
老师的院号法名是:
护城院 释瑞劔法师 昭和五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御往生享年九十七岁附带一提,老师的御诞生是明治十八年十月五日。
将近一世纪长的老师的御生涯,是只管正法的御钻研与弘宣的御一生。专心把从先师 桂利劔老师相承的
法雷辙的清流,流於万古,以为报佛佛祖祖的鸿恩,是如烈火般兴法利生的御一生。其间预老师的御化导的人,国内外不知其数,所公刊的御著作,和・英合起来大小将近八十种。今,这样伟大的老师从地上消失,不单是佛教徒,於人类思想史上亦是大不幸。
特别是对平时受到御教化的人来说, 如同时失去严父悲母般,亦如受到天地一时坏灭,日月没其影的冲撃般。但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此悲痛中。平时奉老师的御教化,决定学佛大悲心的自身的往生,精进於大法的无尽流传,此方是遗弟应走之道。
老师在御静养中,曾流露说:
「法雷的法灯必须无尽地传续。
法雷的灯若灭,桂利劔老师最伤心。」
常以先师的「志愿」为「志愿」,一直抱持著「祖风显扬」「令法久住」。今正是我们互相同心,以老师的「志愿」为「志愿」,完成其御志愿的时候。月刊《法雷》亦是禀承老师的御遗志,愿整理多量的御遗稿,永久地继续发刊下去。愿大家能一如既往给与御支援・御鞭挞。
老师在越不惑(四十岁)之年时,即言:
「乘悲翼还来秽国
游法界化导群萌
乐哉快哉如来行
人生将了望洋洋」
地浴於往相回向的大慈,披沥如斯的大信念。又到了晩年,流露将不久人世的心境:
「每见入云之飞鸟
即思乘愿翔天日」
又亦将对此世的依依不舍之情,赤裸裸地表露於我们的面前:
「虽然没有想死心
对世亦存留恋情
力量渐失缘已尽
泪光中见此身散
即使凋零如莲华
凋谢之时即浮时
凋亦欢喜凋落时
即浮时也莲之华
极乐界中有慈亲
等待浪子归故里
等待不及出差来
为南无阿弥陀佛
到吾处」

吐露著「平生业成」「不来迎」(常来迎)的「御意」。
今已乘愿力,参加薗林游戏(还相回向)的如来行吧。
又,关於老师,日后有发行《护城院释瑞劔法师追悼纪念特集号》作为《法雷》的别册发刊的预定。愿
请御协力。
信 心 铭(五O) 瑞劔
金刚心
○本愿力的勅命是信心呀。
○不论听闻多少,归根究底,被唤回归慈亲的故乡。
○「妄念外心无也」「地狱是一定的住居」。
○不是以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净土,是依本愿力往生。
○「取信心求往生」「变成这样求往生」「变成那样求往生」者,有如在水上画画一样。是「就这样地」呀。
○念佛是名号,名号是本愿力,依本愿力往生。
○凡夫者,妄念外心无。人的所知、所想,皆妄念。
○自己是「妄念的凡夫」,这能知的话,地狱就知道。地狱知道的话,往生也知道。
○往生极乐的大事业,那是如来的御工作呀。
○学者,太过有学问而堕落。无学者,因不知「就这样地」所以无法往生。
「就这样地」似易却难。不论如何想,青蛙不能变成牛。
○亲鸾圣人,至心・信乐・忘己而仰本愿。依如来的「真实心」和「大悲心」,发现「就这样地」御助我们时,不知不觉,忘记自己,仰如来。
○净土真宗是「忘己(自己)的宗教」。
忘己,仰「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那是「信心」。
○自己想变聪明、成真实的人的是所谓的「伦理」(道德)。信心有的话,道德自然能守。
○想离生死的话,用道德不行、用科学不行。不依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不行。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云「本愿力」、云「南无阿弥陀佛」。
○一旦临终的话,力量变无、希望变无,唯一人必须到暗处。让这样的人「就这样地」带到极乐的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力。佛力不思议呀。
○佛法,仰如来的「智慧力、慈悲力、本愿力」的是佛法。
○念佛是很好之物。称著的原样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働、是本愿力。
○称哟!称哟!那是如来的光明为我们働之相。御念佛处,自然地有「自信・教人信」的働。
○真宗的同行想取、取信心而忘了念佛。净土宗的同行称念佛而易忘记本愿力。哪边都是担板汉的同行。
○念佛的功德响於十方。念佛的功德如来的「光明・名号的功德」。
「虽我称我闻 南无阿弥陀带汝去哟 慈亲的呼唤声」(古歌)
○法然上人叹云:「劝信的话就疏忽行,劝行的话就疏忽信心。」
○「信和行,不二不离」,无法分离,又离的话不行。因此,圣人御言:「专奉斯行,唯崇斯信。」
○信心是本愿力,本愿力是信心。彻底「信」的话,其中「行」含藏著。
不彻底的信心不行。彻底的信心云「信心正因」。
○「信心正因」不动摇,不可动摇。
○当流者,从以前说「信心正因・称名报恩」。信心是「体」,称名是「用」。
体就像太阳、念佛(正定业)就像光明、是「行」、离亦无法离。彻底的话,「信」和「行」不二・不离。不彻底的人,认为念佛是报恩行故,称也好不称也好,哪边都行的人很多。於是,今日问题发生了。「信」和「行」者,想就如「太阳」和「光明」的话问题没有。那样地顶戴的是「信心」。这也是分为二地想的话不行。
○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信心是本愿力、南无阿弥陀佛地想者好。
○第十八愿是「至心(佛智)、信乐(大悲)之愿」。其「至心・信乐」,以十八愿的「成就文」看的话,有「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无疑地闻如来的本愿的生起(大悲)和名号的由来(佛智)的是十八愿的信心。如来以「智慧」、「慈悲」和「方便」为「至心」「信乐」「欲生」的三心,三心为本愿招唤的勅命(南无阿弥陀佛),「请就那样地来,别担心哟」地预览发布呼唤我们。「信心」和「往生」只是「谢谢」地御受而已。

○「谢谢」地老实地御受的,云「就这样地」。人们彼此的话,很难老实,但是出到如来的面前的话能老实。能老实的是「一心归命」。
○念佛,是阿弥陀如来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诸佛赞叹名号,那是十七愿。依此,今日的众生又闻信名号、赞叹名号。其声云「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名。
○今日我们称的念佛,流布十方,故行佛行。又是赞叹的念佛、感谢的念佛。感谢的念佛,故为报恩的念佛。
和赞的真髓(14) 瑞劔
小经赞
阿弥陀经之意(小经) 五首
「十方微尘之世界
念佛众生佛慈视
摄取不舍之誓故
愿成就名阿弥陀」
「微尘」者无量之意。「念佛众生」者,信(信心)行(称名念佛)不离,无法分离。其不离的称名念佛云「念佛」。
做此念佛的人云「念佛众生」。用十八愿说的话,有三心和十念,是其十念的念佛。切离信心和念佛,只称念佛的人不是「念佛众生」。从信心上,自然地出来,信心上的称名云「念佛」。
此念佛是信心的相续。舍信心,唯只称念佛求往生是不行的。信上的念佛云「不回向之行」。闻的原样行。闻的原样行故,虽云行(念佛)亦是「不行」。
不离信心、不离名号,行和信不二、不离。这是真正的念佛。然者信心是正因,念佛是非因。信心是本,念佛是末。但是善导大师的法门是「信行融摄(行中摄信)」。信心无的人之念佛,不是真实的念佛,往生不契,不能说是「大行」。真正的念佛,不是因为想自己称所以能往生而称的念佛。此故,
不是自己行的,是「不行」。不行而行的是真实的念佛。不回向的念佛(行),必有信心。真宗念佛很难。必须好好听闻正确的念佛。信心也很难,「念佛」也是很难。以为用口称名念佛是念佛的人,是不懂念佛的人。
諸佛的称赞
「恒沙尘数之如来
万行少善尽皆嫌
名号不思议信心
齐赞齐劝和护念」
「名号不思议信心」者,名号是如来正觉的全体、功德的全体故,「佛心」「佛力」「本愿力」皆含藏在名号之中。故云「名(名号)体(阿弥陀佛)不二」。净土真宗是「名体不二」,亦是「机法一体」,此不思议。信心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自己信的不是信心。自己想的不是信心。「念佛」的体是「信心」。其信心是名号不思议的南无阿弥陀佛。是依念佛往生呢?是依信心往生呢?「信心」是正因、「念佛」是非因,是报恩行。真实的信心必具名号(念佛)。名号(勅命)飞入我心中的是信心。因此,信心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想取信心求往生的人,把信心当作车票或物品。那是错误的。
「信心」是佛心(大悲心)、佛力(大慈悲力、大智慧力、大誓愿力)、本愿力。勅命一真心彻到,彻到我的心的是信心。
勅命成为信心,勅命是信心。因此,我的往生是如来的工作,是名号的独働。虽云「信心」,那不是我的工作,是如来的工作,那云「名号不思议的信心」。「名号不思议的信心」亦是「本愿力的信心」。「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的意思,不知道不行。知道「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的话,「就这样地」也知道。花三十年、五十年,好好地吟味「名号不思议的信心」的好。名号御言「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故,闻名号,出信心欢喜者,名「名号不思议的信心」。想自己取信心求往生和「名号不思议的信心」有天渊之别。「名号不思议的信心」者,顶戴名号(本愿力)的不思议是「不思议呀」的是「名号不思议的信心」。自己想称名号求往生的,是真门(二十愿)的念佛,是他力中的自力。自己称,然后想往生的是「机执」,是不如实的念佛。同行的念佛大都是「不如实」的念佛。「信心」亦难,「念佛」亦难。《阿弥陀经》说
「名号」讲「不可思议功德」。
明证诚护念
「十方恒沙之诸佛
极难信法金口宣
但为五浊之恶世
证诚护念出长舌」
「证诚护念」者,证明诚实,以诚实(真实)的言语证明可证之法之意。
「护念」者,以如来的加威力,守护行者,不让恶魔接近、不被世俗的杂缘搅乱地守护行者。
示证诚护念之本
「诸佛护念和证诚
悲愿成就之缘故
金刚心行获得者
弥陀大恩应要报」
「悲愿成就」者,十七愿(诸佛称名、诸佛称赞之愿)有故,诸佛们称赞、护念。「金刚心」者,他力回向的信心。
於五浊惡世示肝要
「五浊恶时恶世界
浊恶邪见之众生
弥陀名号给与哟
恒沙诸佛殷勤劝」
「五浊」者,指劫浊、见浊(思想之浊)、烦恼浊、众生浊(社会之浊)、命浊(众生的短命)。於此时代,什么是肝要呢?南无阿弥陀佛是肝要。
归 依 三 宝(二)
归依即归命是佛教的生命,因此其价值甚大,有等同如来者。归命尽於恭敬的心、尽於忆念,亦是信乐。
受持三宝者,唯释尊御一佛御制定,非所谓的一时之物,是全通三世十方,不变不易的法则,是祖祖相传・佛佛传持的化仪,是至菩提涅盘的大道。《观经》示三福,於第二项揭「受持三归」,而且御说「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福本是经的「显」义,即是定散中之物,可窥知是普遍性者。又至受持三宝,不问要弘、真假而明一贯者。唯於受持的心有差异。持普遍性者,同时亦持必然性。
普遍性者,不选时和场所,不论何时・何处皆是同一状态。必然性者,不问古今东西,不论时和场所,必持同一的因果关系。普遍性和必然性是真理的要素、形式。而普遍的之物必是必然的之物,必然的之物必是普遍的之物。三宝是佛佛祖祖传之,亘三世十方而存在,是真理。
圣德太子已说三宝是「四生的终归,万国的极宗。」明示是真理。四生者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即
指一切生物。「终归」「极宗」意味最宝贵、最后的依靠。道元禅师以三宝云「古先胜躅、佛祖古仪、佛佛祖祖之法」。三宝自体是法。
真理方是度人救世者。本愿一乘之法是真中之真,如来的名号是「至理的真法」。是实相之法一看,度苦恼的众生,是苦海的船筏,不能丝毫怀疑。中国的天台大师修法华三昧,於定中观见的真理和《法华经》的文符合而欢喜。见此亦知一切经典之真。
经的真理之所以,经其原样是佛的真理,佛宝即是法宝故。
三宝不单是为了向菩提的人,此亦是涅盘界的风光。因此《阿弥陀经》有「念佛、念法、念僧」之御言语,《大经》有「佛声、法声、僧声」之御言语。不论何者皆显极乐庄严的风光。
於净土是「常转无垢轮」的音声。诚三宝者名、实皆是从因彻果,从果上示因相的大法、大道。
「道」者一切如斯,是果上原样的理方是道,果即是道方是佛果。孔子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亦大量地传著此边的消息。
经初有「如是我闻一时佛」者,此即是佛宝,众多的菩萨及声闻等的听闻众为始,对告者及受咐嘱的人们
是僧宝。记於经中的「教理行果」、「信解行证」或「教行信证」的法门是法宝。然者,经典皆是三宝,宗师、论师的解释亦仿之可知。极乐涅盘界亦是三宝,可说是真理的真如亦是三宝。
即诸佛如来从真如生,是觉照其人,一切的法门从之而流是轨持、轨范,一切的僧是受持此,无违无诤之人。
以此眼见者,佛宝之中有法宝・僧宝,法宝之中有佛宝・僧宝,僧宝之中有佛宝・法宝。诚具不可思议功德者是三宝。此样《正法眼藏》的注疏、《面小述赞》言「三三妙融,具遍法界的功德」。
虽汲净土真宗之流,真实信心不起是如何,「信卷」记著「虽知有道,但不信得道者,所谓不信得者故」之旨。得道者即是僧。如现代轻视僧侣之世,得信的人稀也是不无缘故。祖圣亲鸾圣人自法然上人,法然上人依善导和尚开阐真心。又禅家的传依、面授、授记嗣法最重视的亦是教此法宝、僧宝的可贵。应知道於各宗有血脉相承,法者有人易了,无人难了。
实是遇真知识,无量劫亦稀。《观经》下下品之机也是如此。值临终,极恶的罪人十声称佛而往生,此全是僧宝的御荫,是归依僧的恩德。不信僧,如何能至心称名?信法前,吾人信僧故信佛,信佛故信佛教即法。信本愿、信名号。入信的径路,大体如斯。原本直信佛者亦有、信法者亦有,亲鸾圣人的御态度正是如此。因此「正信偈」的结尾御言「唯可信斯高僧说」。
「唯可信斯高僧说」七字是一偈之眼目、入信之钥匙。圣人御言:「亲鸾并无传珍法」「蒙信善知识之御言外别无子细也」「三国的祖师各各兴行一宗」,御庆遇中夏、日域的师释,那御态度令人怀念、令人思慕、令人顶戴,不是吗。
《教行信证》是法宝,暂分之作佛宝和法宝的话,教是佛宝,信佛言是信佛。不信佛者如何能信「行信」
之法。此是从「佛」至「法」之入信的径路。又「真佛土卷」是佛宝。见《教行信证》四法是从真佛土的回转时,四法是法,此亦能见是信佛宝至信法宝吧。三宝的顺序依立场而分种种。然本是圆融的三宝故,信一的话必其他二宝含於其内,实是有难之事。
於原始佛教,归依三宝的形式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极简单,但是到大乘经典就变得复杂。《华严经》贤首品有文曰:「若常信奉於诸佛…信佛不思议。若常信奉於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之旨。此是「信卷」引用之文。「常」的言语是应著眼之文字。
「佛不思议」「无厌足」「法不思议」等御言语,是应大吟味的言语。
闻佛法无厌足,佛和法的不思议能理解的话,迷信等自然消失。「化卷」及《御文章》引《般舟三昧经》,御言:
「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不得事余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
今日一般作为归敬文的是: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此本出自《华严经》「净行品」。
但是《八十卷华严经》,「体解大道」「绍隆佛法」。
善导大师於《观经疏》的「玄义分」之初,写著归依三宝之极有难的御文。其中,「法」是「菩萨藏・顿教一乘海」,「僧」是「学佛大悲心」,即学佛的大悲心的大乘的声闻、菩萨们为僧宝。不论何宗之论,是大论的话,归依三宝的偈出於最初。这是表非论师的我者,拜读的话,深的滋味各自
能吟味。
「大乘精神」,依大乘的诸论,大乘即真谛俗谛的妙融、不二的法门、无住、不可得、空、无我。设以《金刚经》顶戴的话,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总之,不论做何事、见闻何物,在此方不可不去「爱憎」之念。即应於本心之光之间,见闻、思考事物。
住此本心,养见闻之心,申大乘精神。
用世间流布之语说的话是「诚」。
几多的德目是浮於大乘精神上的妙波。在祖圣上窥大乘精神的话,「本愿圆顿一佛乘摄取逆恶必信知
烦恼菩提体无二速令得证无上法」是如来的大慈悲。吾人顶戴如来的大慈悲心为吾人的心时,与人和,
与世和,令出现「天下和顺日月清明」之开朗的社会。依大乘精神,真正的僧宝精神被发挥,能见佛教的光辉。则大乘精神时,和而能敬,敬而复能礼。信斯大乘精神,依「归依三宝」能得涵养。
教行信证拜讀记(43)
瑞劔
491.大乘「佛说」乎「非佛说」乎之论,自明治时代以前也有过,明治时代村上专精博士在《我观真宗》中,说提唱「大乘非佛说」最初的人是自己。七十余岁,说「『唱大乘佛说也』的第一人者也是自己。」
大谷光瑞师说「大乘非佛说的话,佛陀以外谁说呢?」从内容说,佛说是明确。西洋人大都是「非佛说」。彼等有人说「阿弥陀思想,是基督的弟子多玛从事东方传道,那成为阿弥陀如来的教义。」又爱略特等说「弥陀思想是从中央亚细亚的宗教变化者」。
492.(A)净土教(大乘佛教)是佛说。(参照南传大藏经)
      (B)净土教於释尊灭后二百年时已经存在。
      (C)《大无量寿经》的梵文现存著。
493.净土三部经(经的制作年时不明,纪元一世纪或二世纪顷被制作)。
(一)大无量寿经|说依闻信名号的「信一念」往生。
(二)观无量寿经|说「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三)阿弥陀经(小经)|说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者往生。
494.《大无量寿经》|「宗」(宗致)(趣旨)是「如来的本愿」,「体」(本质)是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
495.如来的「本愿」「名号」者「不可思议」。「信心」亦「不可思议」。「妙力用」不可思议。
496.阿弥陀如来以大智・大悲为本质的救济意志(本愿、愿心、本愿力),救济众生。如来「悲智」的运作是「光明」,「光明」具体的显现的是「名号」。
「名号」具备如来的「妙力用」。如来是名号,名号是如来(名体不二)。又「本愿」是「名号」,「名号」是「本愿」。
又「名号」如父,「光明」如母。
497.《大经》说著如来的「妙力用」,即说「本愿」(本愿力)、说「南无阿弥陀佛」。
498. 名号之流是,(一)名号(往生的真因)、(二)信心(往生的正因)、(三)称名(报恩行)。是「信心正因、称名报恩。」
499.安心(1)「机」|被救度的凡夫(我)云「机」。「机」○
1无智、○
2无能(无力)、○
3罪恶的徒然者。
(2)「法」|救度的如来、本愿、光明、名号、佛智、大悲、威神力,云「法」。
(3)「行」|「行」者指「南无阿弥陀佛」。
(4)「信」|信「念力、愿力、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仰、仰、仰切此等的云信心。
(5)「因」|真实信心是往生的「因」。因是因种,是根本、原因。
(6)「果」|依真实信心一个所得的涅盘的证果,云「果」。
(7)极恶最下之「机」,唯依极善最上的「法」被救。
(8)凡夫不想自己是无智、无能、罪恶、无有出离之缘者。
(9)凡夫是自大者。凡夫是「我」的我(自力)强者。
(10)凡夫是疑强、计度强者。凡夫的地性净是「妄念」(计度)者。
(11)有「疑」的话无法获救。出「自己」之「我」的话无法被救。
(12)凡夫的知、情、意的「计度」皆是「妄念」,皆是「计度」。
(13)云「杂行、杂修、自力的心」者皆是「计度」、「自力」、「疑」。
(14)听闻说教、读书,思「好,这样好」、「知道了,这样能往生」皆是「计度」。
(15)想做点什么求往生的是亦是「计度」。
(16)想「这样行」、「这样不行」,「自己」决定往生的亦是「计度」。
(17)凡夫心的计度皆是「妄念」,所谓罪恶,是指和清净真实的佛心比较。
(18)佛心、佛智,不映於凡夫的心镜故,遂生憍慢,「自我」出来。
(19)信者是把自己的心映於佛镜故,谦下地说「是生死罪浊的凡夫」。
(20)照镜(被照本愿力),彻底的自觉自己的无知肤浅者云「机的深信」。
(21)被本愿力的镜子(大悲的佛智)照,反省自己,云「机的深信」。仰「本愿力」,云「法的深信」。
(22)「机的深信」和「法的深信」,同时出来者云「真实信心」。
(23)「二种深信」以外的凡夫的想法、知识,皆是妄念。用「知解分别」不能往生。
500.「尔者,则此显真实教明证也。
诚是如来兴世之正说、奇特最胜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十方称赞之诚言、时机纯熟之真教也。应知。」
净土真宗说「三时」(参照传教大师的《末法灯明记》),把释尊的时代和灭后的时代分为三种,作「三时」。
(一)正法-灭后五百年为止-有教、行、证。
(二)像法-灭后一千年为止-有教、行。
(三)末法-灭后一千年以后,唯有教,无「行、证」。
501. 「行卷」曰:
「一乘者大乘,大乘者佛乘。…大乘无有二乘・三乘,二乘・三乘者入於一乘。一乘者,即第一义乘,唯
是誓愿一佛乘也。」(乘者,车的意思)。
法雷 通 信二月,是老师御降诞的月份,同时也是缅怀瑞劔老师御往生之月。顶戴老师写的「御报告」是在33年前,今日的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心境:
「奉平时老师的御教化,决定学佛大悲心的自身的往生,精进於大法的无尽流传,此方是遗弟应走之道。」
老师在晩年时也曾对我说过:
「法雷的法灯必须无尽地传续。法雷的灯若灭,对瑞劔老师很对不起。」
老师一生的行止,亦是以先师的「志愿」为「志愿」,一直抱持著「祖风显扬」「令法久住」。一生守著瑞劔老师说的「佛法第一」,也因为如此,师母常跟我说:「嫁给老师一辈子,从没两人一起去旅行过。老师有空都是在顶戴圣教,不然就是在拜抄恩师的御法语…。」这也是依止老师十三年,老师的御身影十数年如一日,皆是如此。
虽然老师没有留下如瑞劔老师般的诗歌,但是老师的人就如瑞劔老师其言般:
「乘悲翼还来秽国
游法界化导群萌
乐哉快哉如来行
人生将了望洋洋」
对於生离死别,老师的御态度一直都是很淡定的。该离别时,一句「莎哟娜啦」,手一挥就走人,不带走任何云彩。反倒是未勘破人生无常的我们,心起执著,舍不得老师走。
在老师返净土满两年的今日,再次拜读老师的手稿「御报告」时,彷佛又被充电了一般。回忆起圣人的行
旅之画,上有诗云:
「真不敢当呀 御祖师
雄浑自然的大法门
难思弘誓 无碍光明
忆念 纸衣九十年」
「生生世世的父母哟 孩子哟
御同朋哟 来聚集
共作净土之旅
亲鸾慈亲 令人怀念」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瑞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