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08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 头 言不要离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的「呼唤声」,焦虑著想要安心。「呼唤声」中也有安心、也有信心、也有往生。白道一被喻为本愿,一被喻为信心,説的即是此意。「信乐(信心)彰於愿力」(化卷),这一句,万劫方得一闻。「南无阿弥陀佛一闻得往生南无阿弥陀」的意思在此,这是真正的「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十八愿成就文)。将心比心,将己身比慈亲身,一闻唤子的不可思议大悲的「呼唤声」的话,万劫渴得治不是吗。将己身比慈亲身,老老实实吧。别想自己是人,是凡夫!思佛是慈亲,彼处后生的问题解决。                                                                                 九十二岁瑞 劒信心铭八 学佛大悲心◆ 学佛法学佛法不可没有最严肃的心的态度。学佛法,就是学如来的大悲心,善导大师説这个是「学佛大悲心」。从初学佛法到学习结束为止,只要有生命就是「学佛大悲心」。既然佛法是学佛大悲心的话,要学的话,就得选择正师。一找到正师向其乞教时,皆舍从来的己见、旧见,得絶对地顺从正师的话不可。若无此态度、此体会的话,学佛大悲心不成就。踏出学佛大悲心,明白如来的慈悲的就叫信心,叫做信心获得。信心获得处,并不是凡夫的心特别地变成圣者的心,和以前一样也会生气,也会起欲望。越学大悲心越会看到自己的肤浅,越会只注意到自身的罪恶无智。这是托学佛大悲心的福。许多人甚至连为何闻佛法也不知道。听闻佛法就会知道地狱的可怕,因此为了逃避地狱的苦而听闻佛法。如此,听闻佛法的目的算是有了,这样也不错,真如此认真的话就会认真地听闻。认真地听闻处,自然学佛大悲心成就。但是到了中途,听到要免生死苦得获得信心不可后,就致力於想要获得信心。殊不知获得信心就是「学如来的大悲心」,而从这裏出错误。若知道如来的慈悲的话,此外没有信心。大悲心成为我的信心,此处是大悲本愿招唤的勅命外没有归命。◆ 大悲心依大悲心因为致力於获得信心是走错路了,所以不论到什么时候也无法顶戴信心。不执意要获得信心,「请听闻如来的大悲心」地把心的方向定在学佛大悲心的话,如来的大悲心依如来的大悲心让我们明白。知道这点时,就是信心。唤著、唤著地救度我的这样的大慈悲心,哪个世界有呢?知道的不是安心,理解了的不是信心,能流畅地向人説法门如何如何的既不是获得信心,也不是决定心。「一念的净信」,是指至今为止的自己的知见、旧见全部舍去,唯只是闻如来的言説处,如来的大悲心显现,响於我的心。大悲心如何响在我的心呢,在呼唤救度我的大悲心前,「惭愧」地低头的就是那已响著了。学了几十年的法门,也想要获得信心几十年地听闻佛法,在勅命前大悲心一次也没有响的话,苦劳都成水泡了。有人説为什么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鸣呢?这样的疑问无异是告诉人自己多懒惰。是什么地方懒惰呢?一、没有做早晩课。二、没有善法友。三、没有找到善知识。四、不亲近善知识。五、没有不断地遇有信的乡下老公公・老婆婆,不説自己的想法听对方的言语,笃信尊重其一言如有百万两的价值般。六、能看得懂圣教却説没有时间而不拜读。因为这样,却大言不惭説:「为什么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鸣呢?」未免太天真了。懈怠者怎么有可能和大悲心起共鸣呢?遇正师的话,「舍己见、旧见而闻吧」这是意味什么呢?是「自己有如什么也不懂的幼稚园的学生般的心情,白纸地听闻」。正师将佛语如佛语地、将大悲心如大悲心的传达给我们的人。唯有依佛语信心确立。用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信心。从还没有懂得如来的大悲心之前起,就想像获得信心的话会这样吧会那样吧,那又怎么样呢。就好像还没开悟前的禅宗小沙弥一样,开悟的话会这样吧,会那样吧地想像一堆,真是无聊得很。想要开悟而坐禅,即使坐禅也不会开悟一样,想要获得信心而到寺院听闻佛法,这样的闻法大都行不通。听闻的当中也是「要获得信心、要获得信心」的心先运作的缘故,如来的大悲心响不来。不是想获得信心,而是应繋心在「如来的大悲心是什么样呢,今天要好好地听闻这点」,以这样的心闻法最好。拜读圣教也是如此,这样的心态很重要。◆ 佛法上的提问关於佛法上的提问,提问的方式也有好几种。有人是「什么也都明白,……但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话感到非常的不安啊」。这种人的病在哪裏呢,即只从外表看著佛法,这是从没有入到佛法中的人。若从外看佛法的话,社会的如何、道德的如何、信者・信心该这样等等,只注重在佛法客观的形式。这样的是不是佛法也不是什么。而是一种的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学。◆ 去感受如来的全身净土真宗依学佛大悲心,完全地解决自己的生死大问题,是自己的全身和如来的全身的碰触。如来是活的,自己也是活的。同样是活的物体在此相碰,尽全身的力量碰触。从外面观看的话,能吟味什么佛法呢?从外观看批评的话,就像新闻记者的评论、或边喝酒边赏樱花的赏花客一样。若用赏花客的心情听闻説法的话,如来就会外出,自己也会外出。空屋和空屋碰在一起能有什么所得呢?如来的全身是有血也有涙的叫南无阿弥陀佛的「勅命」,是叫本愿的「呼唤声」。於兹如来露出全身,立现於我的眼前,呼唤著我。我听到的、我记得的、想的、做的等等皆全抛,是生死罪浊的赤裸裸。这就是我的全身。这个小生命接触到如来的大生命时,不是如来救济我、不是救度我,而是把我融化於大悲的生命。这就叫做「被闻南无阿弥陀佛地往生已解决」。本来以为如来离我好远地唤著我,谁知竟是在无碍光明中抱著我,呼唤我:「来哦来哦」。一念无我地,没有任何想法地对此「大悲的呼唤声」低头「感恩」的就叫「学佛大悲心」。随想 金 刚 心 (二)○ 虽然也有读过妙好人传,其所言所行过於完美,不成凡夫的榜样。○ 金刚坚固的信心,由他力的相续起。○ 想获得信心以后往生的心是疑心。○ 啊!月亮,啊!月亮。开口也多余哦,啊!月亮。○ 出草丛但见一轮明月。○ 念佛为往生需要否不需要否如何回答?○ 第十八愿是「闻其名号」听闻哦。○「信凭一念」指「广大难思的庆心」。○ 信心亦忘忆念如来。○ 不思后生大事的人,百万言亦成水泡。○ 闻「就这样的地」的话,用十年好好的体会哦。○「佛力难思古今未有」(行卷)。○ 信心不是撒糯米饼的饼哦,在那裏嚷嚷获得没获得。○ 知道的信心没用处,凡夫的以为不是信心。○ 千万人法衣的文字言句悲哀呀悲哀脱衣的人没有。○ 脱也好着衣的样子不脱而脱峰顶的松风(本愿力)。○ 信心不是説教,不是讲解,佛智不思议的本愿力。○ 有人説:「这裏不明白,所以」,明白了又如何?信了又如何?○ 是心广大,周遍法界,是心长远,尽未来际。○ 知道也是毒,不知道也是毒,灭智愚之毒的是本愿力。○ 并没有拜托,慈亲却老早就做好准备,呼唤著我:「就那样地来」。○「呼唤声」是佛智大悲的本愿力。○ 不仰信佛教佛意佛愿的人没有信心。○ 有佛教的家子孙繁昌。○ 七难八苦有什么我有六字之守护。○ 别骂孩子做给他看。○ 业力不思议依如来的大愿业力往生。○ 看猫狗也好看牛马也好不觉得可怜的人没有信心。○ 毎天毎天念死,信因果、仰敬佛,与佛共旅。○ 虽説烦恼具足,通千里之道的心开花。○ 顶戴信心的话能往生,加上「的话」无法往生。○ 梅花凌霜雪春飘香。○ 几十年听闻説教不如寻师。○ 一毛的钱也别欺骗别説谎。人的价值马上知道。○ 佛书要买哦、读哦、吟味哦。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 (2)第三段名号的胜德45、「圆融至德嘉号(南无阿弥陀佛)转恶成德(正智),难信金刚信乐除疑获证真理也」。名号是救         济衆生的「法」。法是救济衆生的力、真理、法则。46、佛、法、僧的三宝的「法」(dharma),指絶对的真理叫法。三宝全体是佛,且全体是法。       法(dharma)虽有种种意义,但能以「因果」和「不生不灭」代表。虽説神创造万物,神亦得有         神的法不可,造亦得有造的法不可,万物亦得有万物的法不可。想到法的话,讲神造万物説无法成         立。47、「圆融至德」,圆融指如来的智慧、慈悲和修行的功德,在信一念全成为衆生的,这就叫做圆融至         德。又依本愿力,如来清净真实的心和衆生恶业烦恼的泥水的心,成为一体的大真理就叫圆融至             德。説机法一体、佛凡一体也是此圆融至德,説无碍光明也是圆融至德。圆融至德是救济衆生的原         理、根源。忘记圆融至德的嘉号,取信心、称念佛,想以此往生的是自力的执心。48、圆融至德的嘉号(本愿力),成「呼唤声」之姿,「就那样地来」地呼唤我。所谓信心,「呼唤             声」外没有。呼唤声的大慈悲心彻到衆生的心的是信心。用衆生的力量信的不是信心。不知这个,         衆生「做点什么求往生」地搬出自己的心,不可不説这是严重的错误。逆・谤・阐提的凡夫会做什         么呢?想要「做点什么求往生」的是狂妄的。凡夫的「知道」、「以为」不是信心。49、「逆」「谤」「阐提」,这叫做「难化三机」、「难治三病」,若非本愿名号的「醍醐妙药」,絶         对无法被救。暂时放下想早点顶戴信心往生信心的心,首先第一应深深思念的是自己是逆、谤、阐         提的无用者。「逆、谤、阐提」的机和「圆融至徳嘉号」的法,这两点牵手处是净土真宗。牵手处         叫「二种深信」,二种深信之外没有信心。50、净土真宗的特色,衆生依阿弥陀如来的自利利他圆满的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往生成佛的是         特色。若忘记这点,衆生则会以为和其他宗教一样,要做点何求往生地拿出自力,诫此而説「圆融         至德嘉号」。《文类聚钞》曰:「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不可忘记此根本教义。51、不能拜读《教行信证》的人,请好好的顶戴「总序之文」、「正信偈」和「和赞」,外加顶戴《叹         异抄》。庆喜得生为人,庆喜得生为能学一切佛教的日本人,正视无常,信知凡夫成佛之道唯有净         土真宗而已,得找时间顶戴圣教不可。思亲鸾圣人的劳苦、思释迦如来的尊贵、缅怀高僧们的伟大         人格的话,爱乐佛法,是身为人应做的第一义。52、在真宗,「行」和「信」很重要。应信心决定是法藏菩萨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收於如来的本愿,         收於名号,收於本愿力,依本愿力往生。总序曰:「专奉斯行(南无阿弥陀佛、无碍光明)、唯崇         斯信」。「行卷」曰:「归命斯行信者,摄取不舍」。説行也好,讲信也好,其本质是如来的佛智         和大慈悲心。本愿力在果(行)中活生生的运作著,真尊贵真感恩真惭愧。53、常听到连有相当学识的人也在讲「入信」。分有信前和信后,讲「信一念」。突破此信一念的线的         就是「入信」。从理论上説「入信」的用语并没有错,但是被「入信」、「信凭一念」的言语所囚         而想要早点入信。又若听到某人説自己何年何月入信了,自己也想早点像那人一样。更甚的是,出         现「一念觉知」的异安心。听他们讲的内容一看的话,讲真顶戴了信心的话,应会记得何年何月顶         戴的吧,若没记得的话那就是没有顶戴信心。老是强调入信的人也是这类人。信心不是物品,因为         是如来用愿力、用名号的功德、用慈悲救度我们的缘故,所以我们能获救。心若定於此处则没有必         要去强调入信。54、佛教,不讲神造万物那样不合真理的事。如来救度衆生的是,以如来的本愿力救度。即使凡夫不知         道,亦是契合自然的法则,这就叫做「愿力自然」,又叫做「自然法尔」。「和赞」曰:       「五浊恶世之我等唯依金刚之信心永离舍生死苦海定到自然之净土」。       「自然即是报土也证大涅盘不需疑」释迦如来不説违反天地自然的理。「机法」的法,意味契合自         然法则的救济衆生的法则。55、天地万物指自然物,依自然的法则,自然地显现。因此説神造万物者是不合道理的话。       自然物和自然的法则,比人想像以上的还要深、还要尊贵。造自然物和自然法那样的神应是不存在         的。弥陀法,「随顺法性(自然),不乖法本」,又説是「性起之法」,此可好好拜读「证卷」。         「证卷」曰:自然物、真如皆是法身佛,故説「真实智慧无为法身」。56、「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即是「一法句」,是净土庄严的体,这是法,不可思议的法。法不可思议            故,  对此的佛智亦不可思议。57、阿弥陀如来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法身常住之理」,指自然法。无量光是「佛智观照的妙         用」,指悟法身常住之理的智慧。万物悉是理智不二的显现。理智不二之外没有佛。       阿弥陀如来亦是理智不二的佛,同时是佛智和大悲的佛。八万四千的法门一切是佛智和大悲的显            现。行和信亦以佛智和大悲为其本质。58、信心,凡夫所想的不是信心,信如来的不思议的佛智的是信心。「和赞」曰:「笃信不思议佛智是        为往生报土因」。本愿和名号悉皆是佛智。衆生往生的是完全是托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          誓愿力、摄取衆生力的福。59、在净土真宗讲「行」,是指法藏菩萨的行业做「行」。这是行的根本义,行业的结晶南无阿弥陀佛        亦叫做「行」。从信心流出的念佛亦叫做「行」。《三经往生文类》説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            「就如来的往相回向有真实的行业」。「总序」的「圆融至德嘉号」是行。信《六要钞》説的「所          行能信,机法是一」的行的是信。又行的运作是信。60、在法雷学派,断铠师曰:行者(一)行业也,(二)大道也,又説(三)「佛智即行」。本愿名号        的「呼唤声」,是往生的大道。因为名号是佛智故説「佛智即行」。在其他学派释「行」为进趣之          义,这是圣道门(天台四教仪等)説的话,法雷学派即不用是义。61、 在其他的宗教,「依信仰为义」(基督教),「行」,讲的是「行为」,意指守法律、守道德的         「行为」。在其他宗教没有像佛教那样严格的「行」。印度的外道修的「苦行」不是正确的「行」。       佛教的行,并修「戒律」、「禅定」和「智慧」,叫做「行」。「戒律」是严肃的实践道德。     「禅定」是坐禅。「智慧」是由禅定显现的心性的光明(运作)。62、在圣道门若想成佛的话,得修戒・定・慧的三学不可,即得完全的修「八正道」、「六波罗蜜」的        行不可。释迦如来成就正觉的也是依「行」(禅定)。於真宗的行信论的「行」是指什么呢?                「行」,「名号」叫做行,又「念佛」叫行。真宗是信心正因故以为「行」不需要事实不然。63、真实的信心,凡夫用自力以为信了的不是信心,信心的体是南无阿弥陀佛(行),故名号叫做「真        因」。《六要钞》曰:「所行(南无阿弥陀佛)能信(信心),机(信心)法(名号)是一」。      以为只要有信心就不需要念佛的想法并不好。如圣教所言:「真实信心必具名号(称名)」般,信          心中必附随著名号。又念佛是如来所誓的「名声闻十方」的念佛,因此説不需要念佛即是无视本            愿,这不好。      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报恩行。无法顶戴信心的人,          若称念佛的话,因为和赞有曰:「虽不教亦自然地转入真如门(十八愿)」所以能为获得信心的入          门。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亦应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为因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4、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报恩行。无法顶戴信心的人,        若称念佛的话,因为和赞有曰:「虽不教亦自然地转入真如门(十八愿)」所以能为获得信心的入          门。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亦应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为因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5、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的念佛往生的念佛,叫做「一行往生门」、「信行通摄门」、「行中摄信」,       是信心和念佛融合的念佛。净土宗的念佛是这种念佛,但是很多人是没有信心,以为只要口念佛的话       就能往生,那是错误的。66、「化身土卷」有:「专修者,称念佛名离自力的心,是名横超他力」。(原文:横超者,忆念本愿       离自力之心,是名横超他力也。斯即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乘中之乘,斯乃真宗也。)离       自力心的念佛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亦是信心。真宗的行很难,然説信心易吗,这亦是难中之难。离杂       行杂修、自力的心的信心,获之甚以难,模仿人的话无法往生。67、很多人认为不论是神也好佛也好只要信仰的话就行了,他们以为祈求现世的幸福的是信仰,这是很       大的错误。真实的信心叫做「净信」,不是非自力的纯粹的信心的话无法往生报土。68、真宗的人,分别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差异、分别神和佛的差异、分别正信的宗教・权假的宗教和邪伪       的宗教、分别圣道门和净土门的差异,在净土门中,若没有好好的分别十九愿、二十愿和十八愿的差       异的话,无法往生报土。分别此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69、什么样的人是净土真宗真实的信者呢?使知真实的信者是这样的人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即明       示真佛弟子的态度的是「化身土卷」。70、在日莲宗和创价学会讲只有自己的宗旨是真实的佛教,其他宗教、其他宗派皆是邪教,但是以公平       的眼看的话,他们所説的非常偏见。《法华经》説「诸法实相」、教人要舍去我爱、我执、我慢,要       舍去错误的观念,要以无我和无分别智视万物,这就是《法华经》。「药王品」説往生阿弥陀如来的       净土,梵文的《法华经》在「普门品」的卷末揭载著法藏菩萨。故彼等之説不通用於现代。71、自古以来,《教行信证》被称是「真假明断的书」。明确地判别真实的宗教、权假的宗教和邪伪的      宗教的分别的书是《教行信证》。圣人在「和赞」説:「圣道权化之方便衆生停留时已久是为流转诸      有身归命悲愿一乘哦」圣道门説的是正确的真理,但是今日的凡夫无法修其教法故,不得不説是权          假。光 海 庄 严伦 理 和 宗 教 (一)善的研究和实践是伦理。普通顺著良心行动的就是善。宗教,信奉神或佛,欢喜赞仰的生活叫做宗教。伦理学亦有几多的学派,宗教亦有无数的宗教。宗教,并不是任何宗教都是善的,得有真理才行。无视真理性、只祈愿现世的幸福的宗教是迷信。真实的宗教,契合宇宙自然的真理,从法界絶对的真理出发,而且应心性絶对的邀请而行动的宗教是真实的宗教。法界的真理,指相即「无我」、及超越人的爱憎的「大慈悲」与超越人相对的知识的絶对的「大智」的真理。於絶对界,「真理」和「真智」相即,「大悲」和「大智」相即。虽説神是爱、全智全能,加赏罚於人的话,则尚未能説是絶对的大智、大悲。伦理亦有理念(理想概念),最高善(孔子的至善、明德、诚)(康德的最高善、自由、福祉)即是。宗教亦有理念。实现大智、大悲的是佛陀。即大智、大悲的是涅盘的常乐。天国、乐园、高天原等尚未説是絶对的理念。不能不説因为是相对的乐园故,所以苦亦存在。是相对的善故,恶亦潜伏著。《碧岩集》曰:「万法(万物)归一,一归何处」。华严宗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熔融无碍」。这是宗教的真理,亦是科学的真理及伦理的真理的根源。斯最高的真理中,无创造主,亦无被造物。《般若心经》言:「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天地万物法尔(大自然的法则)「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即万物其身无始亦无终、无原因亦无结果、无造主亦无被造物。神这个词,普遍的真理亦説神,又説造天地万物的人格的创造者亦是神。在日本讲「八百万的神」,不论什么不思议的东西都有当作神来祭祀的习惯。又皇族和忠臣义士一死的话有当作神祭祀的习惯。一被当作神祭祀时,一般人对此神祈求此世的幸福及来世的福祉。持有如此奇妙的习惯的民族是日本人。那样的宗教不得不説是未开的宗教。又日本人神社也参拜,佛阁也参拜,神也信,同时也信佛、菩萨。同一人持有二、三个宗教,因此被西洋人笑话。又西洋人説日本的佛教讲恒沙的佛,信仰许多的佛和菩萨故是「多神教」。真正的佛教,不论是哪尊佛皆持有「法身佛」(法性、心性、佛性、真如、絶对的真理)、「报身佛」(阿弥陀如来、久远的释迦如来、奈良的大佛等)和「应身佛」(如释迦如来,出现在人世间的佛)。这叫做「佛的三身」。阿弥陀如来亦是「三身即一的弥陀如来」。此外,有「化身佛」。「化身佛」,佛示现种种姿相出现,这就叫做「化身佛」。因此,「佛陀论」很难。大乘佛教契真理的广大无边、甚深微妙,是教人成佛之道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没有一个宗教是讲人能成神的。因佛教是科学中的科学、哲学中的哲学、伦理中的伦理,所以不论到何处皆无矛盾、冲突。其他宗教和科学冲突、和哲学冲突,这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不完备之点。一神教的「三位一体説」讲「精灵」,这从佛教哲学来看的话是无法理解的。於一神教,断言人无法成神是佛教者难以理解的。创造説违反万物的不生不灭的真理。康德於纯粹理性批判,否定一切神的存在説。於判断力批判,从道德上虽説神和魂和自由可存在,但是没説天地创造的神存在,即神存在的证明法没有。於佛教,説「心、佛及衆生,是三(於本质)无差别」(华严哲学)故,佛的存在论未曾成为议论的话题。看西洋哲学史和宗教哲学史,有「有神论」,有「无神论」,此论战永久不尽吧。就万物,承认不可思议的法则和秩序和调和,又由想探求万物的源始的意欲,假定、想像万物一定是有睿智的神造的,这就叫做「有神论」。用因果律证明神的存在的论法,一切皆失败了。为何那些会失败呢,因为神亦依因果律被问及:「神从何处来的,为何造世界万物呢?」的缘故。絶对的真理、万物的絶对性是超越因果的,即非因非果故説是絶对。在佛教,説万物的絶对性叫「果上」,又叫做「果界」。这即是佛陀的「大智」,又是「真智」的世界,从因人(相对的认识的人类)来看的话,是言亡虑絶的境界,之在佛教説为「自然」,又叫做「法尔自然」。自然有三种的自然:一是「无为自然」(无法问其始源的自然物)。二是「业道自然」(不关神的支配,「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法则)。三是「愿力自然」(佛陀纯粹意思的世界)。万物不可思议,因为不可思议的缘故,就推测是神造的吧的是假定、独断。不可思议任其不可思议就行。不可把佛教説的「不可思议」与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同一视。「业力不思议」、「禅定力不思议」等是吾人能经验体认的不可思议。在其他的宗教,将不可思议説是「神的摄理」(支配)就想交代过去了,这在今日得用科学、哲学、禅定(三昧)、经典、师释仔细地检讨之不可。「摄理」和「神托」(神的托告)、「奇迹」、「祈祷」和「灵魂」等的问题亦应从伦理学、论理学及哲学上再检讨。在一神教论神的属性(性质和力),讲「全智」、「全能」、「遍在」、「爱」,又説是万物的「创造主」,但是数学的真理是0=0、2+5=7,这是自然法,是因果律。奇迹是违反这样的法则的事件。在佛教不讲没有奇迹,人严守戒律修禅定的话,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亦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奇迹。又説完全圆满的修禅定的话,一切的罪障得消灭,人能成佛。这样的真理和事实明明有,在其他宗教却説人絶对无法成神,成神的方法和教义一切没有的是不可解的事。这是从一开始就把人和神隔絶开了,违反人理性的邀请,亦违反法界平等的真理。法界(大宇宙)的真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熔融无碍」(华严宗)是絶对的真理。发展一神教的是史宾沙的泛神论。把史宾沙的泛神论更加发展的是佛教的禅定成果的「空」、「假」(现象)、「中」(中道非空非假)三谛圆融的最高的思想(天台宗),又是真言宗的「真如(絶对的真理、神)非遥,舍身求何处」(弘法大师的《般若心经秘键》)的即身成佛的思想、又是禅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心要)的思想,而於安养净土证悟「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的觉证的是净土真宗。一神教也好、多神教也好、泛神教也好,若没到此处即不能説是完全圆满的宗教。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最高善」、黒格尔的「絶对的絶对者」、柯享的「纯粹意思」、欧美的一切伦理学者、神学者及哲学者,无一不是追求此大乘佛教—华严、天台、真言、禅、净土真宗—的理念而未得之者乎。但待学者的批判。史宾诺沙(荷兰,1632-1677)无法满足於一神教而转到有神説(泛神教),他的主著「伦理学」説:「依其自身存在,从依其自身能想的「本体」(Substantia;Substance)出发」。本体是神,这种神和创造世界的神性质不同,是为万物的本体的神,是创造者和被造物(世界万物)合一的神。故他的宗教被叫做「万有神説」。将其学説更加以发展的话,则是佛教的「真如説」(真如、真如缘起)。此时,不止史宾诺沙,一般欧美的学者,不论是哲学或神学,皆从「有」(存在)出发。即从接近「定有什么」的常识的「存在观念」出发,此违反老子的「无为万物之母」之虚无思想(否定所有宗教的道德原理,哲学的説任何物亦非真的存在的思想),説「定有什么」的根本存在叫做「本体」。印度也有此思想,之叫做「有见」,「虚无思想」叫做「无见」。西洋哲学大概是「有见」,因无法脱出「有见」,所以才生起神造万物的「天地创造説」和「灵魂不灭説」。佛陀讲的大乘佛教的原理,不堕「有见」、不陷「无见」,是非有非无的「空思想」。龙树大士的《中观论》曰:「依因缘而生法(万物),我説是空亦假(现象)亦中道(非空・非假)」。之云般若思想。龙树大士的《智度论》、《中观论》、《般若心经》、《金刚经》、《维摩经》等是空思想。「圣经」、西洋哲学及宗教皆是「有」的思想。「有」的思想应发展为「空」的思想。比较此两种思想的是比较宗教学的根本问题。叔本华虽采用了佛教思想,尚未知大乘佛教的「空」的真理,因此説「人生是苦」而倾向於厌世思想和意志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的大哲学家,若熟知华、天、密、禅的般若思想的话,将会研究出可惊的哲学吧。净土教立於「真空妙有」的「有」(不空真如)的立场立论,又立於「第一义谛(空)妙(广略相入)境界相(假)」的净土説教。「真如」(絶对真理)不是如一神教的神那样的道理。马鸣菩萨(Asvaghosa)的《大乘起信论》曰:「夫心真如一法界(大宇宙)的大总相(万有的统一)、法门(佛教)的体,所谓心性(心其物)不生不灭也」。「心其物」(心性)和「物其物」(法性)不二。在哲学,哲人苦於主观(心)和客观(物)的调和,但在佛教讲「境(客观)智(主观)冥合」(天台学),谈主客不二。在真言宗讲「色(万物、客观)心不二」。「不二」意味「相即相入」、「无碍」。《维摩经》讲「不二」讲的非常彻底。不知「空」、「不二」、「即」、「无碍」和「圆融」的话,则不懂大乘佛教。净土教是不动此等絶对的真理而凡夫(普通人)成佛的妙教。依此令满足、实践人的理念。在其他宗教,「神」(最高善)为理念(理念概念)却不説成神之道。此处有著他宗教的缺陷。欲知真如论者,应读《大乘起信论》;欲吟味「般若空」者,最好从《般若心经》开始。其出色的注释书约有二十种记载於「日本大藏经」(汉文)中。就中,法藏(华严的贤首大师)的《心经略疏》、白隐禅师的《毒语心经》、和弘法大师的《心经秘键》等是代表作。从净土真宗看《心经》的话,应作为《教行信证》的「证卷」的内容吟味吧,决不是无关系的内容。《大无量寿经》(东方偈)言:「通达诸法(万物)性(本质、本体),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净土),必成如是刹(国)」。又极乐的宝池水説著「波扬无量自然妙声,乃至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乃至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空・无我」是法界的实相、本体、絶对的真理。反「空・无我」的世界观不得不説是皆虚妄。应以「空・无我」的心念读宗教哲学史吧。「空・无我」的真理是大乘佛教本质的特徵。於印度,自释尊之前有「六十二见、九十五种外道」(后世的六派哲学),多主张「我」(梵、我、自我、永久的自我、小我、灵魂)的存在。然释尊主张「无我説」,大乘佛教悉是「无我説」。道元禅师的《正法眼藏》(辨道话卷)曰:「身心一如」。佛教不讲肉体中有灵魂支配肉体,死后只有灵魂到何处去的説法。佛教是无我论而説轮廻,这对一般人来説理论的理解有点难。基督教是灵魂説(圣经有五十二处在讲灵魂)。笛卡尔(法国、1596-1650)曰:「我思故我在」,这不成自我(灵魂)存在的证明。又曰「人间有神(完全者、圆满者、无限者)的观念,故有神」,这亦不成造世界的神的存在的证明。各民族信神,但那也不成神的证明。创造天地万物的人格的神是佛教所否定的。美国的百科辞典虽费了三十四页的篇幅记载著各民族的灵魂説,但是没有一条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佛教的「空・无我」説是絶对的真理。学者最好能阅览《大般若经》(六百卷)、《大智度论》(百卷)。欧美的学者评论佛教,种种批评地説大乘佛教是发展佛教,或説是非佛説,或説是多神教、或説是厌世教、或説是偶像教等,但是未见有一人评破「空・无我」的真理。关於「大乘非佛说」,村上专精博士在《我观真宗》中自言:「在日本提唱大乘非佛说的是自己开始的,过了七十岁,断定大乘果然是佛説的也是自己云云」。大谷光瑞师曰:「大乘是佛说也,若非佛说有谁能说?是佛陀方能说其他能说的人没有不是吗?」。瑞剑老师在法雷著书出版纪念祝贺会的开示(要旨)感谢大家平时来为法雷尽心尽力。「法雷会」成立是在昭和六年(1931),刚才大家一起读的「法雷宣言文」,是我拟好草稿后,请桂恩师过目时,老师恭敬地顶戴之説「这要供在先师的灵前」,兹以老师为中心同志相谋起而复兴法雷辙,於是创了「法雷会」。尔来,约半世纪,这段期间也有过非常艰辛时,世上大变迁,虽然桂老师已经往生了,老师的心愿是,必须兴隆、发展从先师(法雷辙第二祖瓜生津隆英师)传承的独歩古今的净土真宗的学辙「法雷学派」不可,此铁石般的使命感,是如文字所説赌身命的大事业。老师兼备法眼和信眼,是冠絶古今宗乘的一大天才,其教化普天下,迄今留有赫赫勋功。今天我们钻研之,於末代今时,大家能听闻到如此的教法实是难中之难的事。但是突破此难,大家学习之,或仰信之。这次《真宗玄义》、《死的解决》、《月刊法雷》,虽是依永田文昌堂书店的好意出版了,这些书被刊行,不单只是説説「法雷」、「法雷」而已,实际也是法雷学派的「宗学与安心」公布於天下,於兹桂恩师终生的心愿法雷学派的基础巩固了。这些书能顺利发刊,皆是大家的支持爱读,及文昌堂书店的好意,更是依刚才表扬过的野瀬、佐佐木两人的编集、其他有关的絶大的尽力者。因此,「法雷著书出版纪念祝贺会」是本日之会。於兹,向大家及担任出版、编集的诸位郑重地致谢。今天从广岛、大垣、神戸、奈良、大阪、当地的滋贺,及远近各地支部的大家来出席,於各地法雷会虽渐渐兴盛,这様的佛教发展全是仰頼佛天的加护和大家的恩惠。令人想到人实是「生於恩海无量中,於恩海无量中往生」。那么「法雷」是什么呢?即如宣言文所示,有一点难。今天早上我念的三首歌中能看到其意。初首是「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这是指「念佛的体是信心」,专门的术语叫做「全用归体」。不要老想著「念佛的话获救」的末事,念佛是从信心显现的,那信心是南无阿弥陀佛,故念佛得归其体的信心不可,之云全用归体。这是真宗的,特别是法雷学派的面目。因此咏道:「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桂老师经常説:「法界唯有无碍光的照耀」。虽説佛教佛教,又也有许多的宗教,但无一不是阿弥陀如来的尽十方无碍光明的运作、无碍光明的照耀。而顶戴此无碍光的照耀的是「法雷」。此故「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那信心是天亲菩萨赞叹的「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的无碍光明,无碍光明破我的「无明暗」的事实外没有我的信心。这就是真宗,是法雷。无碍光的运作为我的「信心」,信心其自体为「称名念佛」显现。即彻底仰信「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阿弥陀佛真尊贵、真难得」的是信心。那信心流露於口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是念佛。此故,念佛的体是信心,信心是如来的光明智相的运作,即不外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信心↓念佛」,不可弄错此是纵向地流为一直线。这是「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的歌意,如此大概知道《法雷》了吧。此説得更简单的话,此五十年或百年的生活,要如何地过呢?这是重要的事。因此第二首歌是:「与佛连袖踊跃行生死之旅这乐趣呀」,自己独个儿的话会寂寞,但是和阿弥陀佛一起起床、一起工作、一起睡觉。是「弥陀和我似松叶无论落何处皆是双人行」,经常是和如来一起安心地过日子又是快乐的事。我到今年已九十二岁了,每天皆是这样的心情过日子。接下来是「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弥陀手中」。即使是临终来了,也是在阿弥陀佛的手中死去。在阿弥陀佛的手中出生,在佛手中闻法,在佛手中死而往生净土。没有比这更难得、更安心的了。「要如何做才能往生净土呢」的挂虑不需要。「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弥陀手中」。在阿弥陀佛的手中,即在慈悲中、在南无阿弥陀佛之中生、育、死而往生净土。什么挂虑也没有。难得、惭愧、可靠!从听闻佛法开始,到自觉「惭愧」为止,皆在如来的手中、在慈悲中,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力量、功德。此故説「依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往生」或説「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再説一次,「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弥陀手中」。作为今天的祝贺会的纪念,请记得这首歌回去。就讲到这裏吧。在这裏对被表扬的人再次的感谢,同时大家也请有此共识,即为「法雷」,即是为佛法捧生命,不是为自己一人。为一切衆生「法雷」愈来愈发展的亦是我的心愿。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二)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4、释偈名、作者A.偈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论以释偈为解义故。无量寿者。言无量寿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经者常也。言安乐国土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土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於世故名曰经。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愿是欲乐义。生者天亲菩萨愿生彼安乐净土。如来净华中生。故曰愿生。偈是句数义。以五言句略诵佛经故名为偈。B.作者:婆薮盘头菩萨造译婆薮云天。译盘头言亲。此人字天亲事在付法藏经。菩萨者。若具存梵音。应言菩提萨埵。提者是佛道名(此处指觉悟)。萨埵或云众生(字面意众多生命,活著的生命)或云勇健。求佛道众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萨埵。今但言菩萨译者略耳。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盘头菩萨造」。解论名目竟。5、偈的内容偈中分为五念门。如下长行所释。第一行四句相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四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第二章.三念 门(第一首偈子)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1、释首行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归释迦如来。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罗。天亲菩萨在释迦如来像法之中。顺释迦如来经教。所以愿生。愿生有宗。故知此言归於释迦。若谓此意遍告诸佛亦复无嫌。(待续)编 集 后 记在暑中问候大家。自上期起,开始揭载瑞劒老师和久雄教授共译的《英译往生论注》,又从本期开始揭载「光海庄严|伦理和宗教」,法雷月刊更加地充实。庆喜法雷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的「法雷」。愿瑞劒老师法体健康,长久住世的同时,也愿大家有身为法雷会员的自觉和责任义务。又本号刊载了今年六月所举行的「出版纪念祝贺会」的纪念合照,及老师开示的「纪念文」。愿爱读,愿此月刊能普及。(瑞默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法雷音 008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卷 头 言不要离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的「呼唤声」,焦虑著想要安心。「呼唤声」中也有安心、也有信心、也有往生。白道一被喻为本愿,一被喻为信心,説的即是此意。「信乐(信心)彰於愿力」(化卷),这一句,万劫方得一闻。「南无阿弥陀佛一闻得往生南无阿弥陀」的意思在此,这是真正的「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法雷音 008

法雷音 008

卷 头 言
不要离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的「呼唤声」,焦虑著想要安心。「呼唤声」中也有安心、也有信心、也有往生。白道一被喻为本愿,一被喻为信心,説的即是此意。
「信乐(信心)彰於愿力」(化卷),这一句,万劫方得一闻。「南无阿弥陀佛一闻得往生南无阿弥陀」的意思在此,这是真正的「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十八愿成就文)。
将心比心,将己身比慈亲身,一闻唤子的不可思议大悲的「呼唤声」的话,万劫渴得治不是吗。将己身比慈亲身,老老实实吧。别想自己是人,是凡夫!思佛是慈亲,彼处后生的问题解决。
                                                                                 九十二岁瑞 劒
信心铭八 学佛大悲心
学佛法
学佛法不可没有最严肃的心的态度。
学佛法,就是学如来的大悲心,善导大师説这个是「学佛大悲心」。从初学佛法到学习结束为止,只要有生命就是「学佛大悲心」。
既然佛法是学佛大悲心的话,要学的话,就得选择正师。一找到正师向其乞教时,皆舍从来的己见、旧见,得絶对地顺从正师的话不可。若无此态度、此体会的话,学佛大悲心不成就。踏出学佛大悲心,明白如来的慈悲的就叫信心,叫做信心获得。信心获得处,并不是凡夫的心特别地变成圣者的心,和以前一样也会生气,也会起欲望。越学大悲心越会看到自己的肤浅,越会只注意到自身的罪恶无智。这是托学佛大悲心的福。
许多人甚至连为何闻佛法也不知道。听闻佛法就会知道地狱的可怕,因此为了逃避地狱的苦而听闻佛法。如此,听闻佛法的目的算是有了,这样也不错,真如此认真的话就会认真地听闻。认真地听闻处,自然学佛大悲心成就。
但是到了中途,听到要免生死苦得获得信心不可后,就致力於想要获得信心。殊不知获得信心就是「学如来的大悲心」,而从这裏出错误。若知道如来的慈悲的话,此外没有信心。
大悲心成为我的信心,此处是大悲本愿招唤的勅命外没有归命。
大悲心依大悲心
因为致力於获得信心是走错路了,所以不论到什么时候也无法顶戴信心。不执意要获得信心,「请听闻如来的大悲心」地把心的方向定在学佛大悲心的话,如来的大悲心依如来的大悲心让我们明白。知道这点时,就是信心。唤著、唤著地救度我的这样的大慈悲心,哪个世界有呢?
知道的不是安心,理解了的不是信心,能流畅地向人説法门如何如何的既不是获得信心,也不是决定心。
「一念的净信」,是指至今为止的自己的知见、旧见全部舍去,唯只是闻如来的言説处,如来的大悲心显现,响於我的心。大悲心如何响在我的心呢,在呼唤救度我的大悲心前,「惭愧」地低头的就是那已响著了。学了几十年的法门,也想要获得信心几十年地听闻佛法,在勅命前大悲心一次也没有响的话,苦劳都成水泡了。
有人説为什么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鸣呢?这样的疑问无异是告诉人自己多懒惰。是什么地方懒惰呢?
一、没有做早晩课。
二、没有善法友。
三、没有找到善知识。
四、不亲近善知识。
五、没有不断地遇有信的乡下老公公・老婆婆,不説自己的想法听对方的言语,笃信尊重其一言如有百万两的价值般。
六、能看得懂圣教却説没有时间而不拜读。
因为这样,却大言不惭説:「为什么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鸣呢?」未免太天真了。懈怠者怎么有可能和大悲心起共鸣呢?
遇正师的话,「舍己见、旧见而闻吧」这是意味什么呢?是「自己有如什么也不懂的幼稚园的学生般的心情,白纸地听闻」。正师将佛语如佛语地、将大悲心如大悲心的传达给我们的人。唯有依佛语信心确立。用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信心。
从还没有懂得如来的大悲心之前起,就想像获得信心的话会这样吧会那样吧,那又怎么样呢。就好像还没开悟前的禅宗小沙弥一样,开悟的话会这样吧,会那样吧地想像一堆,真是无聊得很。想要开悟而坐禅,即使坐禅也不会开悟一样,想要获得信心而到寺院听闻佛法,这样的闻法大都行不通。听闻的当中也是
「要获得信心、要获得信心」的心先运作的缘故,如来的大悲心响不来。不是想获得信心,而是应繋心在「如来的大悲心是什么样呢,今天要好好地听闻这点」,以这样的心闻法最好。拜读圣教也是如此,这样的心态很重要。
佛法上的提问
关於佛法上的提问,提问的方式也有好几种。有人是「什么也都明白,……但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话感到非常的不安啊」。这种人的病在哪裏呢,即只从外表看著佛法,这是从没有入到佛法中的人。若从外看佛法的话,社会的如何、道德的如何、信者・信心该这样等等,只注重在佛法客观的形式。这样的是不是佛法也不是什么。而是一种的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学。
去感受如来的全身
净土真宗依学佛大悲心,完全地解决自己的生死大问题,是自己的全身和如来的全身的碰触。如来是活的,自己也是活的。同样是活的物体在此相碰,尽全身的力量碰触。从外面观看的话,能吟味什么佛法呢?从外观看批评的话,就像新闻记者的评论、或边喝酒边赏樱花的赏花客一样。若用赏花客的心情听闻説法的话,如来就会外出,自己也会外出。空屋和空屋碰在一起能有什么所得呢?
如来的全身是有血也有涙的叫南无阿弥陀佛的「勅命」,是叫本愿的「呼唤声」。於兹如来露出全身,立现於我的眼前,呼唤著我。我听到的、我记得的、想的、做的等等皆全抛,是生死罪浊的赤裸裸。这就是我的全身。这个小生命接触到如来的大生命时,不是如来救济我、不是救度我,而是把我融化於大悲的生命。这就叫做「被闻南无阿弥陀佛地往生已解决」。本来以为如来离我好远地唤著我,谁知竟是在无碍光明中抱著我,呼唤我:「来哦来哦」。
一念无我地,没有任何想法地对此「大悲的呼唤声」低头「感恩」的就叫「学佛大悲心」。

随想 金 刚 心 (二)
○ 虽然也有读过妙好人传,其所言所行过於完美,不成凡夫的榜样。
○ 金刚坚固的信心,由他力的相续起。
○ 想获得信心以后往生的心是疑心。
○ 啊!月亮,啊!月亮。开口也多余哦,啊!月亮。
○ 出草丛但见一轮明月。
○ 念佛为往生需要否不需要否如何回答?
○ 第十八愿是「闻其名号」听闻哦。
○「信凭一念」指「广大难思的庆心」。
○ 信心亦忘忆念如来。
○ 不思后生大事的人,百万言亦成水泡。
○ 闻「就这样的地」的话,用十年好好的体会哦。
○「佛力难思古今未有」(行卷)。
○ 信心不是撒糯米饼的饼哦,在那裏嚷嚷获得没获得。
○ 知道的信心没用处,凡夫的以为不是信心。
○ 千万人法衣的文字言句悲哀呀悲哀脱衣的人没有。
○ 脱也好着衣的样子不脱而脱峰顶的松风(本愿力)。
○ 信心不是説教,不是讲解,佛智不思议的本愿力。
○ 有人説:「这裏不明白,所以」,明白了又如何?信了又如何?
○ 是心广大,周遍法界,是心长远,尽未来际。
○ 知道也是毒,不知道也是毒,灭智愚之毒的是本愿力。
○ 并没有拜托,慈亲却老早就做好准备,呼唤著我:「就那样地来」。
○「呼唤声」是佛智大悲的本愿力。
○ 不仰信佛教佛意佛愿的人没有信心。
○ 有佛教的家子孙繁昌。
○ 七难八苦有什么我有六字之守护。
○ 别骂孩子做给他看。
○ 业力不思议依如来的大愿业力往生。
○ 看猫狗也好看牛马也好不觉得可怜的人没有信心。
○ 毎天毎天念死,信因果、仰敬佛,与佛共旅。
○ 虽説烦恼具足,通千里之道的心开花。
○ 顶戴信心的话能往生,加上「的话」无法往生。
○ 梅花凌霜雪春飘香。
○ 几十年听闻説教不如寻师。
○ 一毛的钱也别欺骗别説谎。人的价值马上知道。
○ 佛书要买哦、读哦、吟味哦。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 (2)
第三段名号的胜德

45、「圆融至德嘉号(南无阿弥陀佛)转恶成德(正智),难信金刚信乐除疑获证真理也」。名号是救         济衆生的「法」。法是救济衆生的力、真理、法则。
46、佛、法、僧的三宝的「法」(dharma),指絶对的真理叫法。三宝全体是佛,且全体是法。
       法(dharma)虽有种种意义,但能以「因果」和「不生不灭」代表。虽説神创造万物,神亦得有         神的法不可,造亦得有造的法不可,万物亦得有万物的法不可。想到法的话,讲神造万物説无法成         立。
47、「圆融至德」,圆融指如来的智慧、慈悲和修行的功德,在信一念全成为衆生的,这就叫做圆融至         德。又依本愿力,如来清净真实的心和衆生恶业烦恼的泥水的心,成为一体的大真理就叫圆融至             德。説机法一体、佛凡一体也是此圆融至德,説无碍光明也是圆融至德。圆融至德是救济衆生的原         理、根源。忘记圆融至德的嘉号,取信心、称念佛,想以此往生的是自力的执心。
48、圆融至德的嘉号(本愿力),成「呼唤声」之姿,「就那样地来」地呼唤我。所谓信心,「呼唤             声」外没有。呼唤声的大慈悲心彻到衆生的心的是信心。用衆生的力量信的不是信心。不知这个,         衆生「做点什么求往生」地搬出自己的心,不可不説这是严重的错误。逆・谤・阐提的凡夫会做什         么呢?想要「做点什么求往生」的是狂妄的。凡夫的「知道」、「以为」不是信心。
49、「逆」「谤」「阐提」,这叫做「难化三机」、「难治三病」,若非本愿名号的「醍醐妙药」,絶         对无法被救。暂时放下想早点顶戴信心往生信心的心,首先第一应深深思念的是自己是逆、谤、阐         提的无用者。「逆、谤、阐提」的机和「圆融至徳嘉号」的法,这两点牵手处是净土真宗。牵手处         叫「二种深信」,二种深信之外没有信心。
50、净土真宗的特色,衆生依阿弥陀如来的自利利他圆满的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往生成佛的是         特色。若忘记这点,衆生则会以为和其他宗教一样,要做点何求往生地拿出自力,诫此而説「圆融         至德嘉号」。《文类聚钞》曰:「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不可忘记此根本教义。
51、不能拜读《教行信证》的人,请好好的顶戴「总序之文」、「正信偈」和「和赞」,外加顶戴《叹         异抄》。庆喜得生为人,庆喜得生为能学一切佛教的日本人,正视无常,信知凡夫成佛之道唯有净         土真宗而已,得找时间顶戴圣教不可。思亲鸾圣人的劳苦、思释迦如来的尊贵、缅怀高僧们的伟大         人格的话,爱乐佛法,是身为人应做的第一义。
52、在真宗,「行」和「信」很重要。应信心决定是法藏菩萨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收於如来的本愿,         收於名号,收於本愿力,依本愿力往生。总序曰:「专奉斯行(南无阿弥陀佛、无碍光明)、唯崇         斯信」。「行卷」曰:「归命斯行信者,摄取不舍」。説行也好,讲信也好,其本质是如来的佛智         和大慈悲心。本愿力在果(行)中活生生的运作著,真尊贵真感恩真惭愧。
53、常听到连有相当学识的人也在讲「入信」。分有信前和信后,讲「信一念」。突破此信一念的线的         就是「入信」。从理论上説「入信」的用语并没有错,但是被「入信」、「信凭一念」的言语所囚         而想要早点入信。又若听到某人説自己何年何月入信了,自己也想早点像那人一样。更甚的是,出         现「一念觉知」的异安心。听他们讲的内容一看的话,讲真顶戴了信心的话,应会记得何年何月顶         戴的吧,若没记得的话那就是没有顶戴信心。老是强调入信的人也是这类人。信心不是物品,因为         是如来用愿力、用名号的功德、用慈悲救度我们的缘故,所以我们能获救。心若定於此处则没有必         要去强调入信。
54、佛教,不讲神造万物那样不合真理的事。如来救度衆生的是,以如来的本愿力救度。即使凡夫不知         道,亦是契合自然的法则,这就叫做「愿力自然」,又叫做「自然法尔」。「和赞」曰:
       「五浊恶世之我等唯依金刚之信心永离舍生死苦海定到自然之净土」。
       「自然即是报土也证大涅盘不需疑」释迦如来不説违反天地自然的理。「机法」的法,意味契合自         然法则的救济衆生的法则。
55、天地万物指自然物,依自然的法则,自然地显现。因此説神造万物者是不合道理的话。
       自然物和自然的法则,比人想像以上的还要深、还要尊贵。造自然物和自然法那样的神应是不存在         的。弥陀法,「随顺法性(自然),不乖法本」,又説是「性起之法」,此可好好拜读「证卷」。         「证卷」曰:自然物、真如皆是法身佛,故説「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56、「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即是「一法句」,是净土庄严的体,这是法,不可思议的法。法不可思议            故,  对此的佛智亦不可思议。
57、阿弥陀如来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法身常住之理」,指自然法。无量光是「佛智观照的妙         用」,指悟法身常住之理的智慧。万物悉是理智不二的显现。理智不二之外没有佛。
       阿弥陀如来亦是理智不二的佛,同时是佛智和大悲的佛。八万四千的法门一切是佛智和大悲的显            现。行和信亦以佛智和大悲为其本质。
58、信心,凡夫所想的不是信心,信如来的不思议的佛智的是信心。「和赞」曰:「笃信不思议佛智是        为往生报土因」。本愿和名号悉皆是佛智。衆生往生的是完全是托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          誓愿力、摄取衆生力的福。
59、在净土真宗讲「行」,是指法藏菩萨的行业做「行」。这是行的根本义,行业的结晶南无阿弥陀佛        亦叫做「行」。从信心流出的念佛亦叫做「行」。《三经往生文类》説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            「就如来的往相回向有真实的行业」。「总序」的「圆融至德嘉号」是行。信《六要钞》説的「所          行能信,机法是一」的行的是信。又行的运作是信。
60、在法雷学派,断铠师曰:行者(一)行业也,(二)大道也,又説(三)「佛智即行」。本愿名号        的「呼唤声」,是往生的大道。因为名号是佛智故説「佛智即行」。在其他学派释「行」为进趣之          义,这是圣道门(天台四教仪等)説的话,法雷学派即不用是义。
61、 在其他的宗教,「依信仰为义」(基督教),「行」,讲的是「行为」,意指守法律、守道德的         「行为」。在其他宗教没有像佛教那样严格的「行」。印度的外道修的「苦行」不是正确的「行」。       佛教的行,并修「戒律」、「禅定」和「智慧」,叫做「行」。「戒律」是严肃的实践道德。
     「禅定」是坐禅。「智慧」是由禅定显现的心性的光明(运作)。
62、在圣道门若想成佛的话,得修戒・定・慧的三学不可,即得完全的修「八正道」、「六波罗蜜」的        行不可。释迦如来成就正觉的也是依「行」(禅定)。於真宗的行信论的「行」是指什么呢?                「行」,「名号」叫做行,又「念佛」叫行。真宗是信心正因故以为「行」不需要事实不然。
63、真实的信心,凡夫用自力以为信了的不是信心,信心的体是南无阿弥陀佛(行),故名号叫做「真        因」。《六要钞》曰:「所行(南无阿弥陀佛)能信(信心),机(信心)法(名号)是一」。
      以为只要有信心就不需要念佛的想法并不好。如圣教所言:「真实信心必具名号(称名)」般,信          心中必附随著名号。又念佛是如来所誓的「名声闻十方」的念佛,因此説不需要念佛即是无视本            愿,这不好。
      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报恩行。无法顶戴信心的人,          若称念佛的话,因为和赞有曰:「虽不教亦自然地转入真如门(十八愿)」所以能为获得信心的入          门。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亦应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为因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4、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报恩行。无法顶戴信心的人,        若称念佛的话,因为和赞有曰:「虽不教亦自然地转入真如门(十八愿)」所以能为获得信心的入          门。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亦应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为因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5、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的念佛往生的念佛,叫做「一行往生门」、「信行通摄门」、「行中摄信」,       是信心和念佛融合的念佛。净土宗的念佛是这种念佛,但是很多人是没有信心,以为只要口念佛的话       就能往生,那是错误的。
66、「化身土卷」有:「专修者,称念佛名离自力的心,是名横超他力」。(原文:横超者,忆念本愿       离自力之心,是名横超他力也。斯即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乘中之乘,斯乃真宗也。)离       自力心的念佛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亦是信心。真宗的行很难,然説信心易吗,这亦是难中之难。离杂       行杂修、自力的心的信心,获之甚以难,模仿人的话无法往生。
67、很多人认为不论是神也好佛也好只要信仰的话就行了,他们以为祈求现世的幸福的是信仰,这是很       大的错误。真实的信心叫做「净信」,不是非自力的纯粹的信心的话无法往生报土。
68、真宗的人,分别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差异、分别神和佛的差异、分别正信的宗教・权假的宗教和邪伪       的宗教、分别圣道门和净土门的差异,在净土门中,若没有好好的分别十九愿、二十愿和十八愿的差       异的话,无法往生报土。分别此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
69、什么样的人是净土真宗真实的信者呢?使知真实的信者是这样的人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即明       示真佛弟子的态度的是「化身土卷」。
70、在日莲宗和创价学会讲只有自己的宗旨是真实的佛教,其他宗教、其他宗派皆是邪教,但是以公平       的眼看的话,他们所説的非常偏见。《法华经》説「诸法实相」、教人要舍去我爱、我执、我慢,要       舍去错误的观念,要以无我和无分别智视万物,这就是《法华经》。「药王品」説往生阿弥陀如来的       净土,梵文的《法华经》在「普门品」的卷末揭载著法藏菩萨。故彼等之説不通用於现代。
71、自古以来,《教行信证》被称是「真假明断的书」。明确地判别真实的宗教、权假的宗教和邪伪的      宗教的分别的书是《教行信证》。圣人在「和赞」説:「圣道权化之方便衆生停留时已久是为流转诸      有身归命悲愿一乘哦」圣道门説的是正确的真理,但是今日的凡夫无法修其教法故,不得不説是权          假。
光 海 庄 严
伦 理 和 宗 教 (一)
善的研究和实践是伦理。普通顺著良心行动的就是善。宗教,信奉神或佛,欢喜赞仰的生活叫做宗教。伦理学亦有几多的学派,宗教亦有无数的宗教。宗教,并不是任何宗教都是善的,得有真理才行。无视真理性、只祈愿现世的幸福的宗教是迷信。真实的宗教,契合宇宙自然的真理,从法界絶对的真理出发,而且
应心性絶对的邀请而行动的宗教是真实的宗教。法界的真理,指相即「无我」、及超越人的爱憎的「大慈悲」与超越人相对的知识的絶对的「大智」的真理。於絶对界,「真理」和「真智」相即,「大悲」和「大智」相即。虽説神是爱、全智全能,加赏罚於人的话,则尚未能説是絶对的大智、大悲。
伦理亦有理念(理想概念),最高善(孔子的至善、明德、诚)(康德的最高善、自由、福祉)即是。宗教亦有理念。实现大智、大悲的是佛陀。即大智、大悲的是涅盘的常乐。天国、乐园、高天原等尚未説是絶对的理念。不能不説因为是相对的乐园故,所以苦亦存在。是相对的善故,恶亦潜伏著。
《碧岩集》曰:「万法(万物)归一,一归何处」。华严宗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熔融无碍」。这是宗教的真理,亦是科学的真理及伦理的真理的根源。斯最高的真理中,无创造主,亦无被造物。
《般若心经》言:「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天地万物法尔(大自然的法则)「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即万物其身无始亦无终、无原因亦无结果、无造主亦无被造物。
神这个词,普遍的真理亦説神,又説造天地万物的人格的创造者亦是神。在日本讲「八百万的神」,不论什么不思议的东西都有当作神来祭祀的习惯。又皇族和忠臣义士一死的话有当作神祭祀的习惯。一被当作神祭祀时,一般人对此神祈求此世的幸福及来世的福祉。持有如此奇妙的习惯的民族是日本人。那样的宗教不得不説是未开的宗教。又日本人神社也参拜,佛阁也参拜,神也信,同时也信佛、菩萨。同一人持有二、三个宗教,因此被西洋人笑话。又西洋人説日本的佛教讲恒沙的佛,信仰许多的佛和菩萨故是「多神教」。真正的佛教,不论是哪尊佛皆持有「法身佛」(法性、心性、佛性、真如、絶对的真理)、「报身佛」(阿弥陀如来、久远的释迦如来、奈良的大佛等)和「应身佛」(如释迦如来,出现在人世间的佛)。这叫做「佛的三身」。阿弥陀如来亦是「三身即一的弥陀如来」。此外,有「化身佛」。「化身佛」,佛示现种种姿相出现,这就叫做「化身佛」。因此,「佛陀论」很难。大乘佛教契真理的广大无边、甚深微妙,是教人成佛之道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没有一个宗教是讲人能成神的。因佛教是科学中的科学、哲学中的哲学、伦理中的伦理,所以不论到何处皆无矛盾、冲突。其他宗教和科学冲突、和哲学冲
突,这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不完备之点。一神教的「三位一体説」讲「精灵」,这从佛教哲学来看的话是无法理解的。於一神教,断言人无法成神是佛教者难以理解的。创造説违反万物的不生不灭的真理。康德於纯粹理性批判,否定一切神的存在説。於判断力批判,从道德上虽説神和魂和自由可存在,但是没説天地创造的神存在,即神存在的证明法没有。於佛教,説「心、佛及衆生,是三(於本质)无差别」(华
严哲学)故,佛的存在论未曾成为议论的话题。看西洋哲学史和宗教哲学史,有「有神论」,有「无神论」,此论战永久不尽吧。就万物,承认不可思议的法则和秩序和调和,又由想探求万物的源始的意欲,假定、想像万物一定是有睿智的神造的,这就叫做「有神论」。用因果律证明神的存在的论法,一切皆失败了。为何那些会失败呢,因为神亦依因果律被问及:「神从何处来的,为何造世界万物呢?」的缘故。
絶对的真理、万物的絶对性是超越因果的,即非因非果故説是絶对。在佛教,説万物的絶对性叫「果上」,又叫做「果界」。这即是佛陀的「大智」,又是「真智」的世界,从因人(相对的认识的人类)来看的话,是言亡虑絶的境界,之在佛教説为「自然」,又叫做「法尔自然」。自然有三种的自然:一是「无为自然」(无法问其始源的自然物)。二是「业道自然」(不关神的支配,「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法则)。三是「愿力自然」(佛陀纯粹意思的世界)。万物不可思议,因为不可思议的缘故,就推测是神造的吧的是假定、独断。不可思议任其不可思议就行。不可把佛教説的「不可思议」与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同一视。「业力不思议」、「禅定力不思议」等是吾人能经验体认的不可思议。在其他的宗教,将不可思议説是「神的摄理」(支配)就想交代过去了,这在今日得用科学、哲学、禅定(三昧)、经典、师
释仔细地检讨之不可。「摄理」和「神托」(神的托告)、「奇迹」、「祈祷」和「灵魂」等的问题亦
应从伦理学、论理学及哲学上再检讨。在一神教论神的属性(性质和力),讲「全智」、「全能」、
「遍在」、「爱」,又説是万物的「创造主」,但是数学的真理是0=0、2+5=7,这是自然法,是因果律。奇迹是违反这样的法则的事件。在佛教不讲没有奇迹,人严守戒律修禅定的话,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亦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奇迹。又説完全圆满的修禅定的话,一切的罪障得消灭,人能成佛。这样的真理和事实明明有,在其他宗教却説人絶对无法成神,成神的方法和教义一切没有的是不可解的事。这是从一开始
就把人和神隔絶开了,违反人理性的邀请,亦违反法界平等的真理。法界(大宇宙)的真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熔融无碍」(华严宗)是絶对的真理。发展一神教的是史宾沙的泛神论。把史宾沙的泛神论更加发展的是佛教的禅定成果的「空」、「假」(现象)、「中」(中道非空非假)三谛圆融的最高的思想(天台宗),又是真言宗的「真如(絶对的真理、神)非遥,舍身求何处」(弘法大师的《般若心经秘键》)的即身成佛的思想、又是禅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心要)的思想,而於安养净土证悟「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的觉证的是净土真宗。一神教也好、多神教也好、泛神教也好,若没到此处即不能説是完全圆满的宗教。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最高善」、黒格尔的「絶对的絶对者」、柯享的「纯粹意思」、欧美的一切伦理学者、神学者及哲学者,无一不是追求此大乘佛教—华
严、天台、真言、禅、净土真宗—的理念而未得之者乎。但待学者的批判。
史宾诺沙(荷兰,1632-1677)无法满足於一神教而转到有神説(泛神教),他的主著「伦理学」
説:「依其自身存在,从依其自身能想的「本体」(Substantia;Substance)出发」。本体是神,这种神和创造世界的神性质不同,是为万物的本体的神,是创造者和被造物(世界万物)合一的神。
故他的宗教被叫做「万有神説」。将其学説更加以发展的话,则是佛教的「真如説」(真如、真如缘起)。此时,不止史宾诺沙,一般欧美的学者,不论是哲学或神学,皆从「有」(存在)出发。即从接近「定有什么」的常识的「存在观念」出发,此违反老子的「无为万物之母」之虚无思想(否定所有宗教的道德原理,哲学的説任何物亦非真的存在的思想),説「定有什么」的根本存在叫做「本体」。印度也有此思想,之叫做「有见」,「虚无思想」叫做「无见」。西洋哲学大概是「有见」,因无法脱出「有见」,所以才生起神造万物的「天地创造説」和「灵魂不灭説」。
佛陀讲的大乘佛教的原理,不堕「有见」、不陷「无见」,是非有非无的「空思想」。龙树大士的《中观论》曰:「依因缘而生法(万物),我説是空亦假(现象)亦中道(非空・非假)」。之云般若思想。龙树大士的《智度论》、《中观论》、《般若心经》、《金刚经》、《维摩经》等是空思想。「圣经」、西洋哲学及宗教皆是「有」的思想。「有」的思想应发展为「空」的思想。比较此两种思想的是比较宗教学的根本问题。叔本华虽采用了佛教思想,尚未知大乘佛教的「空」的真理,因此説「人生是苦」而倾向於厌世思想和意志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的大哲学家,若熟知华、天、密、禅的般若思
想的话,将会研究出可惊的哲学吧。
净土教立於「真空妙有」的「有」(不空真如)的立场立论,又立於「第一义谛(空)妙(广略相
入)境界相(假)」的净土説教。「真如」(絶对真理)不是如一神教的神那样的道理。马鸣菩萨(Asvaghosa)的《大乘起信论》曰:「夫心真如一法界(大宇宙)的大总相(万有的统一)、法门(佛教)的体,所谓心性(心其物)不生不灭也」。「心其物」(心性)和「物其物」(法性)不二。在哲学,哲人苦於主观(心)和客观(物)的调和,但在佛教讲「境(客观)智(主观)冥合」(天台学),谈主客不二。在真言宗讲「色(万物、客观)心不二」。「不二」意味「相即相入」、「无碍」。《维摩经》讲「不二」讲的非常彻底。不知「空」、「不二」、「即」、「无碍」和「圆融」的话,则不懂大乘佛教。净土教是不动此等絶对的真理而凡夫(普通人)成佛的妙教。依此令满足、实践人的理念。
在其他宗教,「神」(最高善)为理念(理念概念)却不説成神之道。此处有著他宗教的缺陷。欲知真如论者,应读《大乘起信论》;欲吟味「般若空」者,最好从《般若心经》开始。其出色的注释书约有二十种记载於「日本大藏经」(汉文)中。就中,法藏(华严的贤首大师)的《心经略疏》、白隐禅师的《毒语心经》、和弘法大师的《心经秘键》等是代表作。从净土真宗看《心经》的话,应作为《教行信证》的「证卷」的内容吟味吧,决不是无关系的内容。《大无量寿经》(东方偈)言:「通达诸法(万物)性(本质、本体),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净土),必成如是刹(国)」。又极乐的宝池水説著「波扬无量自然妙声,乃至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乃至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空・无
我」是法界的实相、本体、絶对的真理。反「空・无我」的世界观不得不説是皆虚妄。应以「空・无我」的心念读宗教哲学史吧。「空・无我」的真理是大乘佛教本质的特徵。於印度,自释尊之前有「六十二见、九十五种外道」(后世的六派哲学),多主张「我」(梵、我、自我、永久的自我、小我、灵魂)的存在。然释尊主张「无我説」,大乘佛教悉是「无我説」。道元禅师的《正法眼藏》(辨道话卷)曰:「身心一如」。佛教不讲肉体中有灵魂支配肉体,死后只有灵魂到何处去的説法。佛教是无我论而説轮廻,这对一般人来説理论的理解有点难。基督教是灵魂説(圣经有五十二处在讲灵魂)。笛卡尔(法国、
1596-1650)曰:「我思故我在」,这不成自我(灵魂)存在的证明。又曰「人间有神(完全者、圆满者、无限者)的观念,故有神」,这亦不成造世界的神的存在的证明。
各民族信神,但那也不成神的证明。创造天地万物的人格的神是佛教所否定的。美国的百科辞典虽费了三十四页的篇幅记载著各民族的灵魂説,但是没有一条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佛教的「空・无我」説是絶对的真理。学者最好能阅览《大般若经》(六百卷)、《大智度论》(百卷)。
欧美的学者评论佛教,种种批评地説大乘佛教是发展佛教,或説是非佛説,或説是多神教、或説是厌世教、或説是偶像教等,但是未见有一人评破「空・无我」的真理。关於「大乘非佛说」,村上专精博士在《我观真宗》中自言:「在日本提唱大乘非佛说的是自己开始的,过了七十岁,断定大乘果然是佛説的也是自己云云」。
大谷光瑞师曰:「大乘是佛说也,若非佛说有谁能说?是佛陀方能说其他能说的人没有不是吗?」。
瑞剑老师在法雷著书出版纪念祝贺会的开示
(要旨)

感谢大家平时来为法雷尽心尽力。
「法雷会」成立是在昭和六年(1931),刚才大家一起读的「法雷宣言文」,是我拟好草稿后,请桂恩师过目时,老师恭敬地顶戴之説「这要供在先师的灵前」,兹以老师为中心同志相谋起而复兴法雷辙,於是创了「法雷会」。
尔来,约半世纪,这段期间也有过非常艰辛时,世上大变迁,虽然桂老师已经往生了,老师的心愿是,必须兴隆、发展从先师(法雷辙第二祖瓜生津隆英师)传承的独歩古今的净土真宗的学辙「法雷学派」不可,此铁石般的使命感,是如文字所説赌身命的大事业。老师兼备法眼和信眼,是冠絶古今宗乘的一大天才,其教化普天下,迄今留有赫赫勋功。今天我们钻研之,於末代今时,大家能听闻到如此的教法实是难
中之难的事。但是突破此难,大家学习之,或仰信之。
这次《真宗玄义》、《死的解决》、《月刊法雷》,虽是依永田文昌堂书店的好意出版了,这些书被刊行,不单只是説説「法雷」、「法雷」而已,实际也是法雷学派的「宗学与安心」公布於天下,於兹桂恩师终生的心愿法雷学派的基础巩固了。这些书能顺利发刊,皆是大家的支持爱读,及文昌堂书店的好意,更是依刚才表扬过的野瀬、佐佐木两人的编集、其他有关的絶大的尽力者。因此,「法雷著书出版纪念祝
贺会」是本日之会。於兹,向大家及担任出版、编集的诸位郑重地致谢。
今天从广岛、大垣、神戸、奈良、大阪、当地的滋贺,及远近各地支部的大家来出席,於各地法雷会虽渐渐兴盛,这様的佛教发展全是仰頼佛天的加护和大家的恩惠。令人想到人实是「生於恩海无量中,於恩海无量中往生」。那么「法雷」是什么呢?即如宣言文所示,有一点难。今天早上我念的三首歌中能看到其
意。初首是「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这是指「念佛的体是信心」,专门的术语叫做「全用归体」。不要老想著「念佛的话获救」的末事,念佛是从信心显现的,那信心是南无阿弥陀佛,故念佛得归其体的信心不可,之云全用归体。这是真宗的,特别是法雷学派的面目。因此咏道:「念佛卷之信心
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桂老师经常説:「法界唯有无碍光的照耀」。虽説佛教佛教,又也有许多的宗教,但无一不是阿弥陀如来的尽十方无碍光明的运作、无碍光明的照耀。而顶戴此无碍光的照耀的是「法雷」。
此故「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那信心是天亲菩萨赞叹的「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的无碍光
明,无碍光明破我的「无明暗」的事实外没有我的信心。这就是真宗,是法雷。
无碍光的运作为我的「信心」,信心其自体为「称名念佛」显现。即彻底仰信「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阿弥陀佛真尊贵、真难得」的是信心。那信心流露於口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是念佛。此故,念佛的体是信心,信心是如来的光明智相的运作,即不外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信心↓念佛」,不可弄错此是纵向地流为一直线。这是「念佛卷之信心震法界无碍光是法雷」的歌意,如此大概知道《法雷》了吧。
此説得更简单的话,此五十年或百年的生活,要如何地过呢?这是重要的事。因此第二首歌是:「与佛连袖踊跃行生死之旅这乐趣呀」,自己独个儿的话会寂寞,但是和阿弥陀佛一起起床、一起工作、一起睡觉。是「弥陀和我似松叶无论落何处皆是双人行」,经常是和如来一起安心地过日子又是快乐的事。我到
今年已九十二岁了,每天皆是这样的心情过日子。
接下来是「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弥陀手中」。即使是临终来了,也是在阿弥陀佛的手中死去。在阿弥陀佛的手中出生,在佛手中闻法,在佛手中死而往生净土。没有比这更难得、更安心的了。「要如何做才能往生净土呢」的挂虑不需要。「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弥陀手中」。在阿弥陀佛的手中,即在慈悲中、在南无阿弥陀佛之中生、育、死而往生净土。什么挂虑也没有。难得、惭愧、可靠!
从听闻佛法开始,到自觉「惭愧」为止,皆在如来的手中、在慈悲中,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力量、功德。此故説「依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往生」或説「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
再説一次,「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弥陀手中」。作为今天的祝贺会的纪念,请记得这首歌回去。就讲到这裏吧。在这裏对被表扬的人再次的感谢,同时大家也请有此共识,即为「法雷」,即是为佛法捧生命,不是为自己一人。为一切衆生「法雷」愈来愈发展的亦是我的心愿。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二)
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
4、释偈名、作者
A.偈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论以释偈为解义故。无量寿者。言无量寿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经者常也。言安乐国土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土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於世故名曰经。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愿是欲乐义。生者天亲菩萨愿生彼安乐净土。如来净华中生。故曰愿生。偈是句数义。以五言句略诵佛经故
名为偈。
B.作者:婆薮盘头菩萨造
译婆薮云天。译盘头言亲。此人字天亲事在付法藏经。菩萨者。若具存梵音。应言菩提萨埵。提者是佛道名(此处指觉悟)。萨埵或云众生(字面意众多生命,活著的生命)或云勇健。求佛道众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萨埵。今但言菩萨译者略耳。
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盘头菩萨造」。解论名目竟。
5、偈的内容
偈中分为五念门。如下长行所释。第一行四句相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
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
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四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
分偈章门竟。
第二章.三念 门(第一首偈子)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
安乐国
1、释首行
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曰世尊。
此言意归释迦如来。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罗。天亲菩萨在释迦如来像法之中。顺释迦如来经教。所以愿生。愿生有宗。故知此言归於释迦。若谓此意遍告诸佛亦复无嫌。(待续)
编 集 后 记
在暑中问候大家。
自上期起,开始揭载瑞劒老师和久雄教授共译的《英译往生论注》,又从本期开始揭载「光海庄严|伦理和宗教」,法雷月刊更加地充实。
庆喜法雷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的「法雷」。愿瑞
劒老师法体健康,长久住世的同时,也愿大家有身为法雷会员的自觉和责任义务。又本号刊载了今年六月所举行的「出版纪念祝贺会」的纪念合照,及老师开示的「纪念文」。愿爱读,愿此月刊能普及。
(瑞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