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08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 頭 言不要離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的「呼喚聲」,焦慮著想要安心。「呼喚聲」中也有安心、也有信心、也有往生。白道一被喻為本願,一被喻為信心,説的即是此意。「信樂(信心)彰於願力」(化卷),這一句,萬劫方得一聞。「南無阿彌陀佛一聞得往生南無阿彌陀」的意思在此,這是真正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十八願成就文)。將心比心,將己身比慈親身,一聞喚子的不可思議大悲的「呼喚聲」的話,萬劫渴得治不是嗎。將己身比慈親身,老老實實吧。別想自己是人,是凡夫!思佛是慈親,彼處後生的問題解決。                                                                                 九十二歲瑞 劒信心銘八 學佛大悲心◆ 學佛法學佛法不可没有最嚴肅的心的態度。學佛法,就是學如來的大悲心,善導大師説這個是「學佛大悲心」。從初學佛法到學習結束為止,只要有生命就是「學佛大悲心」。既然佛法是學佛大悲心的話,要學的話,就得選擇正師。一找到正師向其乞教時,皆捨從來的己見、舊見,得絶對地順從正師的話不可。若無此態度、此體會的話,學佛大悲心不成就。踏出學佛大悲心,明白如來的慈悲的就叫信心,叫做信心獲得。信心獲得處,並不是凡夫的心特別地變成聖者的心,和以前一樣也會生氣,也會起欲望。越學大悲心越會看到自己的膚淺,越會只注意到自身的罪惡無智。這是托學佛大悲心的福。許多人甚至連為何聞佛法也不知道。聽聞佛法就會知道地獄的可怕,因此為了逃避地獄的苦而聽聞佛法。如此,聽聞佛法的目的算是有了,這樣也不錯,真如此認真的話就會認真地聽聞。認真地聽聞處,自然學佛大悲心成就。但是到了中途,聽到要免生死苦得獲得信心不可後,就致力於想要獲得信心。殊不知獲得信心就是「學如來的大悲心」,而從這裏出錯誤。若知道如來的慈悲的話,此外没有信心。大悲心成為我的信心,此處是大悲本願招喚的勅命外没有歸命。◆ 大悲心依大悲心因為致力於獲得信心是走錯路了,所以不論到什麼時候也無法頂戴信心。不執意要獲得信心,「請聽聞如來的大悲心」地把心的方向定在學佛大悲心的話,如來的大悲心依如來的大悲心讓我們明白。知道這點時,就是信心。喚著、喚著地救度我的這樣的大慈悲心,哪個世界有呢?知道的不是安心,理解了的不是信心,能流暢地向人説法門如何如何的既不是獲得信心,也不是決定心。「一念的淨信」,是指至今為止的自己的知見、舊見全部捨去,唯只是聞如來的言説處,如來的大悲心顯現,響於我的心。大悲心如何響在我的心呢,在呼喚救度我的大悲心前,「慚愧」地低頭的就是那已響著了。學了幾十年的法門,也想要獲得信心幾十年地聽聞佛法,在勅命前大悲心一次也没有響的話,苦勞都成水泡了。有人説為什麼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鳴呢?這樣的疑問無異是告訴人自己多懶惰。是什麼地方懶惰呢?一、没有做早晩課。二、没有善法友。三、没有找到善知識。四、不親近善知識。五、没有不斷地遇有信的鄉下老公公・老婆婆,不説自己的想法聽對方的言語,篤信尊重其一言如有百萬兩的價值般。六、能看得懂聖教却説没有時間而不拜讀。因為這樣,却大言不慚説:「為什麼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鳴呢?」未免太天真了。懈怠者怎麼有可能和大悲心起共鳴呢?遇正師的話,「捨己見、舊見而聞吧」這是意味什麼呢?是「自己有如什麼也不懂的幼稚園的學生般的心情,白紙地聽聞」。正師將佛語如佛語地、將大悲心如大悲心的傳達給我們的人。唯有依佛語信心確立。用自己的想法無法得到信心。從還没有懂得如來的大悲心之前起,就想像獲得信心的話會這樣吧會那樣吧,那又怎麼樣呢。就好像還没開悟前的禪宗小沙彌一樣,開悟的話會這樣吧,會那樣吧地想像一堆,真是無聊得很。想要開悟而坐禪,即使坐禪也不會開悟一樣,想要獲得信心而到寺院聽聞佛法,這樣的聞法大都行不通。聽聞的當中也是「要獲得信心、要獲得信心」的心先運作的緣故,如來的大悲心響不來。不是想獲得信心,而是應繋心在「如來的大悲心是什麼樣呢,今天要好好地聽聞這點」,以這樣的心聞法最好。拜讀聖教也是如此,這樣的心態很重要。◆ 佛法上的提問關於佛法上的提問,提問的方式也有好幾種。有人是「什麼也都明白,……但是什麼感覺也没有,這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感到非常的不安啊」。這種人的病在哪裏呢,即只從外表看著佛法,這是從没有入到佛法中的人。若從外看佛法的話,社會的如何、道德的如何、信者・信心該這樣等等,只注重在佛法客觀的形式。這樣的是不是佛法也不是什麼。而是一種的社會學、倫理學和宗教學。◆ 去感受如來的全身淨土真宗依學佛大悲心,完全地解決自己的生死大問題,是自己的全身和如來的全身的碰觸。如來是活的,自己也是活的。同樣是活的物體在此相碰,盡全身的力量碰觸。從外面觀看的話,能吟味什麼佛法呢?從外觀看批評的話,就像新聞記者的評論、或邊喝酒邊賞櫻花的賞花客一樣。若用賞花客的心情聽聞説法的話,如來就會外出,自己也會外出。空屋和空屋碰在一起能有什麼所得呢?如來的全身是有血也有涙的叫南無阿彌陀佛的「勅命」,是叫本願的「呼喚聲」。於茲如來露出全身,立現於我的眼前,呼喚著我。我聽到的、我記得的、想的、做的等等皆全抛,是生死罪濁的赤裸裸。這就是我的全身。這個小生命接觸到如來的大生命時,不是如來救濟我、不是救度我,而是把我融化於大悲的生命。這就叫做「被聞南無阿彌陀佛地往生已解決」。本來以為如來離我好遠地喚著我,誰知竟是在無礙光明中抱著我,呼喚我:「來哦來哦」。一念無我地,没有任何想法地對此「大悲的呼喚聲」低頭「感恩」的就叫「學佛大悲心」。隨想 金 剛 心 (二)○ 雖然也有讀過妙好人傳,其所言所行過於完美,不成凡夫的榜樣。○ 金剛堅固的信心,由他力的相續起。○ 想獲得信心以後往生的心是疑心。○ 啊!月亮,啊!月亮。開口也多餘哦,啊!月亮。○ 出草叢但見一輪明月。○ 念佛為往生需要否不需要否如何回答?○ 第十八願是「聞其名號」聽聞哦。○「信憑一念」指「廣大難思的慶心」。○ 信心亦忘憶念如來。○ 不思後生大事的人,百萬言亦成水泡。○ 聞「就這樣的地」的話,用十年好好的體會哦。○「佛力難思古今未有」(行卷)。○ 信心不是撒糯米餅的餅哦,在那裏嚷嚷獲得没獲得。○ 知道的信心没用處,凡夫的以為不是信心。○ 千萬人法衣的文字言句悲哀呀悲哀脱衣的人没有。○ 脱也好着衣的樣子不脱而脱峰頂的松風(本願力)。○ 信心不是説教,不是講解,佛智不思議的本願力。○ 有人説:「這裏不明白,所以」,明白了又如何?信了又如何?○ 是心廣大,周遍法界,是心長遠,盡未來際。○ 知道也是毒,不知道也是毒,滅智愚之毒的是本願力。○ 並没有拜託,慈親却老早就做好準備,呼喚著我:「就那樣地來」。○「呼喚聲」是佛智大悲的本願力。○ 不仰信佛教佛意佛願的人没有信心。○ 有佛教的家子孫繁昌。○ 七難八苦有什麼我有六字之守護。○ 別罵孩子做給他看。○ 業力不思議依如來的大願業力往生。○ 看猫狗也好看牛馬也好不覺得可憐的人没有信心。○ 毎天毎天念死,信因果、仰敬佛,與佛共旅。○ 雖説煩惱具足,通千里之道的心開花。○ 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加上「的話」無法往生。○ 梅花凌霜雪春飄香。○ 幾十年聽聞説教不如尋師。○ 一毛的錢也別欺騙別説謊。人的價值馬上知道。○ 佛書要買哦、讀哦、吟味哦。没有比這更快樂的了。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2)第三段名號的勝德45、「圓融至德嘉號(南無阿彌陀佛)轉惡成德(正智),難信金剛信樂除疑獲證真理也」。名號是救         濟衆生的「法」。法是救濟衆生的力、真理、法則。46、佛、法、僧的三寶的「法」(dharma),指絶對的真理叫法。三寶全體是佛,且全體是法。       法(dharma)雖有種種意義,但能以「因果」和「不生不滅」代表。雖説神創造萬物,神亦得有         神的法不可,造亦得有造的法不可,萬物亦得有萬物的法不可。想到法的話,講神造萬物説無法成         立。47、「圓融至德」,圓融指如來的智慧、慈悲和修行的功德,在信一念全成為衆生的,這就叫做圓融至         德。又依本願力,如來清淨真實的心和衆生惡業煩惱的泥水的心,成為一體的大真理就叫圓融至             德。説機法一體、佛凡一體也是此圓融至德,説無礙光明也是圓融至德。圓融至德是救濟衆生的原         理、根源。忘記圓融至德的嘉號,取信心、稱念佛,想以此往生的是自力的執心。48、圓融至德的嘉號(本願力),成「呼喚聲」之姿,「就那樣地來」地呼喚我。所謂信心,「呼喚             聲」外没有。呼喚聲的大慈悲心徹到衆生的心的是信心。用衆生的力量信的不是信心。不知這個,         衆生「做點什麼求往生」地搬出自己的心,不可不説這是嚴重的錯誤。逆・謗・闡提的凡夫會做什         麼呢?想要「做點什麼求往生」的是狂妄的。凡夫的「知道」、「以為」不是信心。49、「逆」「謗」「闡提」,這叫做「難化三機」、「難治三病」,若非本願名號的「醍醐妙藥」,絶         對無法被救。暫時放下想早點頂戴信心往生信心的心,首先第一應深深思念的是自己是逆、謗、闡         提的無用者。「逆、謗、闡提」的機和「圓融至徳嘉號」的法,這兩點牽手處是淨土真宗。牽手處         叫「二種深信」,二種深信之外没有信心。50、淨土真宗的特色,衆生依阿彌陀如來的自利利他圓滿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成佛的是         特色。若忘記這點,衆生則會以為和其他宗教一樣,要做點何求往生地拿出自力,誡此而説「圓融         至德嘉號」。《文類聚鈔》曰:「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不可忘記此根本教義。51、不能拜讀《教行信證》的人,請好好的頂戴「總序之文」、「正信偈」和「和讚」,外加頂戴《歎         異抄》。慶喜得生為人,慶喜得生為能學一切佛教的日本人,正視無常,信知凡夫成佛之道唯有淨         土真宗而已,得找時間頂戴聖教不可。思親鸞聖人的勞苦、思釋迦如來的尊貴、緬懷高僧們的偉大         人格的話,愛樂佛法,是身為人應做的第一義。52、在真宗,「行」和「信」很重要。應信心決定是法藏菩薩兆載永劫修行的功德,收於如來的本願,         收於名號,收於本願力,依本願力往生。總序曰:「專奉斯行(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唯崇         斯信」。「行卷」曰:「歸命斯行信者,攝取不捨」。説行也好,講信也好,其本質是如來的佛智         和大慈悲心。本願力在果(行)中活生生的運作著,真尊貴真感恩真慚愧。53、常聽到連有相當學識的人也在講「入信」。分有信前和信後,講「信一念」。突破此信一念的線的         就是「入信」。從理論上説「入信」的用語並没有錯,但是被「入信」、「信憑一念」的言語所囚         而想要早點入信。又若聽到某人説自己何年何月入信了,自己也想早點像那人一樣。更甚的是,出         現「一念覺知」的異安心。聽他們講的内容一看的話,講真頂戴了信心的話,應會記得何年何月頂         戴的吧,若没記得的話那就是没有頂戴信心。老是強調入信的人也是這類人。信心不是物品,因為         是如來用願力、用名號的功德、用慈悲救度我們的緣故,所以我們能獲救。心若定於此處則没有必         要去強調入信。54、佛教,不講神造萬物那樣不合真理的事。如來救度衆生的是,以如來的本願力救度。即使凡夫不知         道,亦是契合自然的法則,這就叫做「願力自然」,又叫做「自然法爾」。「和讚」曰:       「五濁惡世之我等唯依金剛之信心永離捨生死苦海定到自然之淨土」。       「自然即是報土也證大涅槃不需疑」釋迦如來不説違反天地自然的理。「機法」的法,意味契合自         然法則的救濟衆生的法則。55、天地萬物指自然物,依自然的法則,自然地顯現。因此説神造萬物者是不合道理的話。       自然物和自然的法則,比人想像以上的還要深、還要尊貴。造自然物和自然法那樣的神應是不存在         的。彌陀法,「隨順法性(自然),不乖法本」,又説是「性起之法」,此可好好拜讀「證卷」。         「證卷」曰:自然物、真如皆是法身佛,故説「真實智慧無為法身」。56、「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即是「一法句」,是淨土莊嚴的體,這是法,不可思議的法。法不可思議            故,  對此的佛智亦不可思議。57、阿彌陀如來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法身常住之理」,指自然法。無量光是「佛智觀照的妙         用」,指悟法身常住之理的智慧。萬物悉是理智不二的顯現。理智不二之外没有佛。       阿彌陀如來亦是理智不二的佛,同時是佛智和大悲的佛。八萬四千的法門一切是佛智和大悲的顯            現。行和信亦以佛智和大悲為其本質。58、信心,凡夫所想的不是信心,信如來的不思議的佛智的是信心。「和讚」曰:「篤信不思議佛智是        為往生報土因」。本願和名號悉皆是佛智。衆生往生的是完全是托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          誓願力、攝取衆生力的福。59、在淨土真宗講「行」,是指法藏菩薩的行業做「行」。這是行的根本義,行業的結晶南無阿彌陀佛        亦叫做「行」。從信心流出的念佛亦叫做「行」。《三經往生文類》説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是            「就如來的往相回向有真實的行業」。「總序」的「圓融至德嘉號」是行。信《六要鈔》説的「所          行能信,機法是一」的行的是信。又行的運作是信。60、在法雷學派,斷鎧師曰:行者(一)行業也,(二)大道也,又説(三)「佛智即行」。本願名號        的「呼喚聲」,是往生的大道。因為名號是佛智故説「佛智即行」。在其他學派釋「行」為進趣之          義,這是聖道門(天台四教儀等)説的話,法雷學派即不用是義。61、 在其他的宗教,「依信仰為義」(基督教),「行」,講的是「行為」,意指守法律、守道德的         「行為」。在其他宗教没有像佛教那樣嚴格的「行」。印度的外道修的「苦行」不是正確的「行」。       佛教的行,並修「戒律」、「禪定」和「智慧」,叫做「行」。「戒律」是嚴肅的實踐道德。     「禪定」是坐禪。「智慧」是由禪定顯現的心性的光明(運作)。62、在聖道門若想成佛的話,得修戒・定・慧的三學不可,即得完全的修「八正道」、「六波羅蜜」的        行不可。釋迦如來成就正覺的也是依「行」(禪定)。於真宗的行信論的「行」是指什麼呢?                「行」,「名號」叫做行,又「念佛」叫行。真宗是信心正因故以為「行」不需要事實不然。63、真實的信心,凡夫用自力以為信了的不是信心,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行),故名號叫做「真        因」。《六要鈔》曰:「所行(南無阿彌陀佛)能信(信心),機(信心)法(名號)是一」。      以為只要有信心就不需要念佛的想法並不好。如聖教所言:「真實信心必具名號(稱名)」般,信          心中必附隨著名號。又念佛是如來所誓的「名聲聞十方」的念佛,因此説不需要念佛即是無視本            願,這不好。      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報恩行。無法頂戴信心的人,          若稱念佛的話,因為和讚有曰:「雖不教亦自然地轉入真如門(十八願)」所以能為獲得信心的入          門。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應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為因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4、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報恩行。無法頂戴信心的人,        若稱念佛的話,因為和讚有曰:「雖不教亦自然地轉入真如門(十八願)」所以能為獲得信心的入          門。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應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為因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5、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念佛往生的念佛,叫做「一行往生門」、「信行通攝門」、「行中攝信」,       是信心和念佛融合的念佛。淨土宗的念佛是這種念佛,但是很多人是没有信心,以為只要口念佛的話       就能往生,那是錯誤的。66、「化身土卷」有:「專修者,稱念佛名離自力的心,是名横超他力」。(原文:横超者,憶念本願       離自力之心,是名横超他力也。斯即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乘中之乘,斯乃真宗也。)離       自力心的念佛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亦是信心。真宗的行很難,然説信心易嗎,這亦是難中之難。離雜       行雜修、自力的心的信心,獲之甚以難,模仿人的話無法往生。67、很多人認為不論是神也好佛也好只要信仰的話就行了,他們以為祈求現世的幸福的是信仰,這是很       大的錯誤。真實的信心叫做「淨信」,不是非自力的純粹的信心的話無法往生報土。68、真宗的人,分別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差異、分別神和佛的差異、分別正信的宗教・權假的宗教和邪偽       的宗教、分別聖道門和淨土門的差異,在淨土門中,若没有好好的分別十九願、二十願和十八願的差       異的話,無法往生報土。分別此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69、什麼樣的人是淨土真宗真實的信者呢?使知真實的信者是這樣的人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即明       示真佛弟子的態度的是「化身土卷」。70、在日蓮宗和創價學會講只有自己的宗旨是真實的佛教,其他宗教、其他宗派皆是邪教,但是以公平       的眼看的話,他們所説的非常偏見。《法華經》説「諸法實相」、教人要捨去我愛、我執、我慢,要       捨去錯誤的觀念,要以無我和無分別智視萬物,這就是《法華經》。「藥王品」説往生阿彌陀如來的       淨土,梵文的《法華經》在「普門品」的卷末揭載著法藏菩薩。故彼等之説不通用於現代。71、自古以來,《教行信證》被稱是「真假明斷的書」。明確地判別真實的宗教、權假的宗教和邪偽的      宗教的分別的書是《教行信證》。聖人在「和讚」説:「聖道權化之方便衆生停留時已久是為流轉諸      有身歸命悲願一乘哦」聖道門説的是正確的真理,但是今日的凡夫無法修其教法故,不得不説是權          假。光 海 莊 嚴倫 理 和 宗 教 (一)善的研究和實踐是倫理。普通順著良心行動的就是善。宗教,信奉神或佛,歡喜讚仰的生活叫做宗教。倫理學亦有幾多的學派,宗教亦有無數的宗教。宗教,並不是任何宗教都是善的,得有真理才行。無視真理性、只祈願現世的幸福的宗教是迷信。真實的宗教,契合宇宙自然的真理,從法界絶對的真理出發,而且應心性絶對的邀請而行動的宗教是真實的宗教。法界的真理,指相即「無我」、及超越人的愛憎的「大慈悲」與超越人相對的知識的絶對的「大智」的真理。於絶對界,「真理」和「真智」相即,「大悲」和「大智」相即。雖説神是愛、全智全能,加賞罰於人的話,則尚未能説是絶對的大智、大悲。倫理亦有理念(理想概念),最高善(孔子的至善、明德、誠)(康德的最高善、自由、福祉)即是。宗教亦有理念。實現大智、大悲的是佛陀。即大智、大悲的是涅槃的常樂。天國、樂園、高天原等尚未説是絶對的理念。不能不説因為是相對的樂園故,所以苦亦存在。是相對的善故,惡亦潛伏著。《碧巖集》曰:「萬法(萬物)歸一,一歸何處」。華嚴宗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這是宗教的真理,亦是科學的真理及倫理的真理的根源。斯最高的真理中,無創造主,亦無被造物。《般若心經》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天地萬物法爾(大自然的法則)「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即萬物其身無始亦無終、無原因亦無結果、無造主亦無被造物。神這個詞,普遍的真理亦説神,又説造天地萬物的人格的創造者亦是神。在日本講「八百萬的神」,不論什麼不思議的東西都有當作神來祭祀的習慣。又皇族和忠臣義士一死的話有當作神祭祀的習慣。一被當作神祭祀時,一般人對此神祈求此世的幸福及來世的福祉。持有如此奇妙的習慣的民族是日本人。那樣的宗教不得不説是未開的宗教。又日本人神社也參拜,佛閣也參拜,神也信,同時也信佛、菩薩。同一人持有二、三個宗教,因此被西洋人笑話。又西洋人説日本的佛教講恒沙的佛,信仰許多的佛和菩薩故是「多神教」。真正的佛教,不論是哪尊佛皆持有「法身佛」(法性、心性、佛性、真如、絶對的真理)、「報身佛」(阿彌陀如來、久遠的釋迦如來、奈良的大佛等)和「應身佛」(如釋迦如來,出現在人世間的佛)。這叫做「佛的三身」。阿彌陀如來亦是「三身即一的彌陀如來」。此外,有「化身佛」。「化身佛」,佛示現種種姿相出現,這就叫做「化身佛」。因此,「佛陀論」很難。大乘佛教契真理的廣大無邊、甚深微妙,是教人成佛之道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没有一個宗教是講人能成神的。因佛教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倫理中的倫理,所以不論到何處皆無矛盾、衝突。其他宗教和科學衝突、和哲學衝突,這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不完備之點。一神教的「三位一體説」講「精靈」,這從佛教哲學來看的話是無法理解的。於一神教,斷言人無法成神是佛教者難以理解的。創造説違反萬物的不生不滅的真理。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否定一切神的存在説。於判斷力批判,從道德上雖説神和魂和自由可存在,但是没説天地創造的神存在,即神存在的證明法没有。於佛教,説「心、佛及衆生,是三(於本質)無差別」(華嚴哲學)故,佛的存在論未曾成為議論的話題。看西洋哲學史和宗教哲學史,有「有神論」,有「無神論」,此論戰永久不盡吧。就萬物,承認不可思議的法則和秩序和調和,又由想探求萬物的源始的意欲,假定、想像萬物一定是有睿智的神造的,這就叫做「有神論」。用因果律證明神的存在的論法,一切皆失敗了。為何那些會失敗呢,因為神亦依因果律被問及:「神從何處來的,為何造世界萬物呢?」的緣故。絶對的真理、萬物的絶對性是超越因果的,即非因非果故説是絶對。在佛教,説萬物的絶對性叫「果上」,又叫做「果界」。這即是佛陀的「大智」,又是「真智」的世界,從因人(相對的認識的人類)來看的話,是言亡慮絶的境界,之在佛教説為「自然」,又叫做「法爾自然」。自然有三種的自然:一是「無為自然」(無法問其始源的自然物)。二是「業道自然」(不關神的支配,「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法則)。三是「願力自然」(佛陀純粹意思的世界)。萬物不可思議,因為不可思議的緣故,就推測是神造的吧的是假定、獨斷。不可思議任其不可思議就行。不可把佛教説的「不可思議」與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同一視。「業力不思議」、「禪定力不思議」等是吾人能經驗體認的不可思議。在其他的宗教,將不可思議説是「神的攝理」(支配)就想交代過去了,這在今日得用科學、哲學、禪定(三昧)、經典、師釋仔細地檢討之不可。「攝理」和「神託」(神的託告)、「奇蹟」、「祈禱」和「靈魂」等的問題亦應從倫理學、論理學及哲學上再檢討。在一神教論神的屬性(性質和力),講「全智」、「全能」、「遍在」、「愛」,又説是萬物的「創造主」,但是數學的真理是0=0、2+5=7,這是自然法,是因果律。奇蹟是違反這樣的法則的事件。在佛教不講没有奇蹟,人嚴守戒律修禪定的話,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能得到某種程度的奇蹟。又説完全圓滿的修禪定的話,一切的罪障得消滅,人能成佛。這樣的真理和事實明明有,在其他宗教却説人絶對無法成神,成神的方法和教義一切没有的是不可解的事。這是從一開始就把人和神隔絶開了,違反人理性的邀請,亦違反法界平等的真理。法界(大宇宙)的真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華嚴宗)是絶對的真理。發展一神教的是史賓沙的汎神論。把史賓沙的汎神論更加發展的是佛教的禪定成果的「空」、「假」(現象)、「中」(中道非空非假)三諦圓融的最高的思想(天台宗),又是真言宗的「真如(絶對的真理、神)非遥,捨身求何處」(弘法大師的《般若心經秘鍵》)的即身成佛的思想、又是禪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心要)的思想,而於安養淨土證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覺證的是淨土真宗。一神教也好、多神教也好、汎神教也好,若没到此處即不能説是完全圓滿的宗教。柏拉圖的「理想國」、康德的「最高善」、黒格爾的「絶對的絶對者」、柯享的「純粹意思」、歐美的一切倫理學者、神學者及哲學者,無一不是追求此大乘佛教—華嚴、天台、真言、禪、淨土真宗—的理念而未得之者乎。但待學者的批判。史賓諾沙(荷蘭,1632-1677)無法滿足於一神教而轉到有神説(汎神教),他的主著「倫理學」説:「依其自身存在,從依其自身能想的「本體」(Substantia;Substance)出發」。本體是神,這種神和創造世界的神性質不同,是為萬物的本體的神,是創造者和被造物(世界萬物)合一的神。故他的宗教被叫做「萬有神説」。將其學説更加以發展的話,則是佛教的「真如説」(真如、真如緣起)。此時,不止史賓諾沙,一般歐美的學者,不論是哲學或神學,皆從「有」(存在)出發。即從接近「定有什麼」的常識的「存在觀念」出發,此違反老子的「無為萬物之母」之虛無思想(否定所有宗教的道德原理,哲學的説任何物亦非真的存在的思想),説「定有什麼」的根本存在叫做「本體」。印度也有此思想,之叫做「有見」,「虛無思想」叫做「無見」。西洋哲學大概是「有見」,因無法脱出「有見」,所以才生起神造萬物的「天地創造説」和「靈魂不滅説」。佛陀講的大乘佛教的原理,不墮「有見」、不陷「無見」,是非有非無的「空思想」。龍樹大士的《中觀論》曰:「依因緣而生法(萬物),我説是空亦假(現象)亦中道(非空・非假)」。之云般若思想。龍樹大士的《智度論》、《中觀論》、《般若心經》、《金剛經》、《維摩經》等是空思想。「聖經」、西洋哲學及宗教皆是「有」的思想。「有」的思想應發展為「空」的思想。比較此兩種思想的是比較宗教學的根本問題。叔本華雖採用了佛教思想,尚未知大乘佛教的「空」的真理,因此説「人生是苦」而傾向於厭世思想和意志説。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的大哲學家,若熟知華、天、密、禪的般若思想的話,將會研究出可驚的哲學吧。淨土教立於「真空妙有」的「有」(不空真如)的立場立論,又立於「第一義諦(空)妙(廣略相入)境界相(假)」的淨土説教。「真如」(絶對真理)不是如一神教的神那樣的道理。馬鳴菩薩(Asvaghosa)的《大乘起信論》曰:「夫心真如一法界(大宇宙)的大總相(萬有的統一)、法門(佛教)的體,所謂心性(心其物)不生不滅也」。「心其物」(心性)和「物其物」(法性)不二。在哲學,哲人苦於主觀(心)和客觀(物)的調和,但在佛教講「境(客觀)智(主觀)冥合」(天台學),談主客不二。在真言宗講「色(萬物、客觀)心不二」。「不二」意味「相即相入」、「無礙」。《維摩經》講「不二」講的非常徹底。不知「空」、「不二」、「即」、「無礙」和「圓融」的話,則不懂大乘佛教。淨土教是不動此等絶對的真理而凡夫(普通人)成佛的妙教。依此令滿足、實踐人的理念。在其他宗教,「神」(最高善)為理念(理念概念)却不説成神之道。此處有著他宗教的缺陷。欲知真如論者,應讀《大乘起信論》;欲吟味「般若空」者,最好從《般若心經》開始。其出色的註釋書約有二十種記載於「日本大藏經」(漢文)中。就中,法藏(華嚴的賢首大師)的《心經略疏》、白隱禪師的《毒語心經》、和弘法大師的《心經秘鍵》等是代表作。從淨土真宗看《心經》的話,應作為《教行信證》的「證卷」的内容吟味吧,決不是無關係的内容。《大無量壽經》(東方偈)言:「通達諸法(萬物)性(本質、本體),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淨土),必成如是刹(國)」。又極樂的寶池水説著「波揚無量自然妙聲,乃至或寂静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乃至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空・無我」是法界的實相、本體、絶對的真理。反「空・無我」的世界觀不得不説是皆虛妄。應以「空・無我」的心念讀宗教哲學史吧。「空・無我」的真理是大乘佛教本質的特徵。於印度,自釋尊之前有「六十二見、九十五種外道」(後世的六派哲學),多主張「我」(梵、我、自我、永久的自我、小我、靈魂)的存在。然釋尊主張「無我説」,大乘佛教悉是「無我説」。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辨道話卷)曰:「身心一如」。佛教不講肉體中有靈魂支配肉體,死後只有靈魂到何處去的説法。佛教是無我論而説輪廻,這對一般人來説理論的理解有點難。基督教是靈魂説(聖經有五十二處在講靈魂)。笛卡爾(法國、1596-1650)曰:「我思故我在」,這不成自我(靈魂)存在的證明。又曰「人間有神(完全者、圓滿者、無限者)的觀念,故有神」,這亦不成造世界的神的存在的證明。各民族信神,但那也不成神的證明。創造天地萬物的人格的神是佛教所否定的。美國的百科辭典雖費了三十四頁的篇幅記載著各民族的靈魂説,但是没有一條是讓人心悦誠服的。佛教的「空・無我」説是絶對的真理。學者最好能閱覽《大般若經》(六百卷)、《大智度論》(百卷)。歐美的學者評論佛教,種種批評地説大乘佛教是發展佛教,或説是非佛説,或説是多神教、或説是厭世教、或説是偶像教等,但是未見有一人評破「空・無我」的真理。關於「大乘非佛說」,村上專精博士在《我觀真宗》中自言:「在日本提唱大乘非佛說的是自己開始的,過了七十歲,斷定大乘果然是佛説的也是自己云云」。大谷光瑞師曰:「大乘是佛說也,若非佛說有誰能說?是佛陀方能說其他能說的人没有不是嗎?」。瑞劍老師在法雷著書出版紀念祝賀會的開示(要旨)感謝大家平時來為法雷盡心盡力。「法雷會」成立是在昭和六年(1931),剛才大家一起讀的「法雷宣言文」,是我擬好草稿後,請桂恩師過目時,老師恭敬地頂戴之説「這要供在先師的靈前」,茲以老師為中心同志相謀起而復興法雷轍,於是創了「法雷會」。爾來,約半世紀,這段期間也有過非常艱辛時,世上大變遷,雖然桂老師已經往生了,老師的心願是,必須興隆、發展從先師(法雷轍第二祖瓜生津隆英師)傳承的獨歩古今的淨土真宗的學轍「法雷學派」不可,此鐵石般的使命感,是如文字所説賭身命的大事業。老師兼備法眼和信眼,是冠絶古今宗乘的一大天才,其教化普天下,迄今留有赫赫勳功。今天我們鑽研之,於末代今時,大家能聽聞到如此的教法實是難中之難的事。但是突破此難,大家學習之,或仰信之。這次《真宗玄義》、《死的解決》、《月刊法雷》,雖是依永田文昌堂書店的好意出版了,這些書被刊行,不單只是説説「法雷」、「法雷」而已,實際也是法雷學派的「宗學與安心」公布於天下,於茲桂恩師終生的心願法雷學派的基礎鞏固了。這些書能順利發刊,皆是大家的支持愛讀,及文昌堂書店的好意,更是依剛才表揚過的野瀬、佐佐木兩人的編集、其他有關的絶大的盡力者。因此,「法雷著書出版紀念祝賀會」是本日之會。於茲,向大家及擔任出版、編集的諸位鄭重地致謝。今天從廣島、大垣、神戸、奈良、大阪、當地的滋賀,及遠近各地支部的大家來出席,於各地法雷會雖漸漸興盛,這様的佛教發展全是仰頼佛天的加護和大家的恩惠。令人想到人實是「生於恩海無量中,於恩海無量中往生」。那麼「法雷」是什麼呢?即如宣言文所示,有一點難。今天早上我念的三首歌中能看到其意。初首是「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這是指「念佛的體是信心」,專門的術語叫做「全用歸體」。不要老想著「念佛的話獲救」的末事,念佛是從信心顯現的,那信心是南無阿彌陀佛,故念佛得歸其體的信心不可,之云全用歸體。這是真宗的,特別是法雷學派的面目。因此詠道:「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桂老師經常説:「法界唯有無礙光的照耀」。雖説佛教佛教,又也有許多的宗教,但無一不是阿彌陀如來的盡十方無礙光明的運作、無礙光明的照耀。而頂戴此無礙光的照耀的是「法雷」。此故「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那信心是天親菩薩讚嘆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明,無礙光明破我的「無明闇」的事實外没有我的信心。這就是真宗,是法雷。無礙光的運作為我的「信心」,信心其自體為「稱名念佛」顯現。即徹底仰信「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阿彌陀佛真尊貴、真難得」的是信心。那信心流露於口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是念佛。此故,念佛的體是信心,信心是如來的光明智相的運作,即不外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信心↓念佛」,不可弄錯此是縱向地流為一直線。這是「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的歌意,如此大概知道《法雷》了吧。此説得更簡單的話,此五十年或百年的生活,要如何地過呢?這是重要的事。因此第二首歌是:「與佛連袖踴躍行生死之旅這樂趣呀」,自己獨個兒的話會寂寞,但是和阿彌陀佛一起起床、一起工作、一起睡覺。是「彌陀和我似松葉無論落何處皆是雙人行」,經常是和如來一起安心地過日子又是快樂的事。我到今年已九十二歲了,每天皆是這樣的心情過日子。接下來是「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彌陀手中」。即使是臨終來了,也是在阿彌陀佛的手中死去。在阿彌陀佛的手中出生,在佛手中聞法,在佛手中死而往生淨土。没有比這更難得、更安心的了。「要如何做才能往生淨土呢」的掛慮不需要。「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彌陀手中」。在阿彌陀佛的手中,即在慈悲中、在南無阿彌陀佛之中生、育、死而往生淨土。什麼掛慮也没有。難得、慚愧、可靠!從聽聞佛法開始,到自覺「慚愧」為止,皆在如來的手中、在慈悲中,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功德。此故説「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往生」或説「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再説一次,「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彌陀手中」。作為今天的祝賀會的紀念,請記得這首歌回去。就講到這裏吧。在這裏對被表揚的人再次的感謝,同時大家也請有此共識,即為「法雷」,即是為佛法捧生命,不是為自己一人。為一切衆生「法雷」愈來愈發展的亦是我的心願。謝謝大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二)婆藪槃頭菩薩造 曇鸞大師註解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4、釋偈名、作者A.偈名: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論以釋偈為解義故。無量壽者。言無量壽如來壽命長遠不可思量也。經者常也。言安樂國土佛及菩薩清淨莊嚴功德。國土清淨莊嚴功德。能與眾生作大饒益。可常行於世故名曰經。優婆提舍是佛論議經名。願是欲樂義。生者天親菩薩願生彼安樂淨土。如來淨華中生。故曰願生。偈是句數義。以五言句略誦佛經故名為偈。B.作者:婆藪槃頭菩薩造譯婆藪云天。譯槃頭言親。此人字天親事在付法藏經。菩薩者。若具存梵音。應言菩提薩埵。提者是佛道名(此處指覺悟)。薩埵或云眾生(字面意眾多生命,活著的生命)或云勇健。求佛道眾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薩埵。今但言菩薩譯者略耳。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解論名目竟。5、偈的內容偈中分為五念門。如下長行所釋。第一行四句相含有三念門。上三句是禮拜讚歎門。下一句是作願門。第二行論主自述我依佛經造論與佛教相應。所服有宗。何故云此。為成優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門起下二門。所以次之說。從第三行盡二十四行是觀察門。末後一行是回向門。分偈章門竟。第二章.三念 門(第一首偈子)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1、釋首行世尊者諸佛通號。論智則義無不達。語斷則習氣無餘。智斷具足能利世間。為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歸釋迦如來。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羅。天親菩薩在釋迦如來像法之中。順釋迦如來經教。所以願生。願生有宗。故知此言歸於釋迦。若謂此意遍告諸佛亦復無嫌。(待續)編 集 後 記在暑中問候大家。自上期起,開始揭載瑞劒老師和久雄教授共譯的《英譯往生論註》,又從本期開始揭載「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法雷月刊更加地充實。慶喜法雷名符其實地成為世界的「法雷」。願瑞劒老師法體健康,長久住世的同時,也願大家有身為法雷會員的自覺和責任義務。又本號刊載了今年六月所舉行的「出版紀念祝賀會」的紀念合照,及老師開示的「紀念文」。願愛讀,願此月刊能普及。(瑞默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法雷音 008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5129.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 頭 言不要離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的「呼喚聲」,焦慮著想要安心。「呼喚聲」中也有安心、也有信心、也有往生。白道一被喻為本願,一被喻為信心,説的即是此意。「信樂(信心)彰於願力」(化卷),這一句,萬劫方得一聞。「南無阿彌陀佛一聞得往生南無阿彌陀」的意思在此,這是真正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法雷音 008

法雷音 008

卷 頭 言
不要離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的「呼喚聲」,焦慮著想要安心。「呼喚聲」中也有安心、也有信心、也有往生。白道一被喻為本願,一被喻為信心,説的即是此意。
「信樂(信心)彰於願力」(化卷),這一句,萬劫方得一聞。「南無阿彌陀佛一聞得往生南無阿彌陀」的意思在此,這是真正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十八願成就文)。
將心比心,將己身比慈親身,一聞喚子的不可思議大悲的「呼喚聲」的話,萬劫渴得治不是嗎。將己身比慈親身,老老實實吧。別想自己是人,是凡夫!思佛是慈親,彼處後生的問題解決。
                                                                                 九十二歲瑞 劒
信心銘八 學佛大悲心
學佛法
學佛法不可没有最嚴肅的心的態度。
學佛法,就是學如來的大悲心,善導大師説這個是「學佛大悲心」。從初學佛法到學習結束為止,只要有生命就是「學佛大悲心」。
既然佛法是學佛大悲心的話,要學的話,就得選擇正師。一找到正師向其乞教時,皆捨從來的己見、舊見,得絶對地順從正師的話不可。若無此態度、此體會的話,學佛大悲心不成就。踏出學佛大悲心,明白如來的慈悲的就叫信心,叫做信心獲得。信心獲得處,並不是凡夫的心特別地變成聖者的心,和以前一樣也會生氣,也會起欲望。越學大悲心越會看到自己的膚淺,越會只注意到自身的罪惡無智。這是托學佛大悲心的福。
許多人甚至連為何聞佛法也不知道。聽聞佛法就會知道地獄的可怕,因此為了逃避地獄的苦而聽聞佛法。如此,聽聞佛法的目的算是有了,這樣也不錯,真如此認真的話就會認真地聽聞。認真地聽聞處,自然學佛大悲心成就。
但是到了中途,聽到要免生死苦得獲得信心不可後,就致力於想要獲得信心。殊不知獲得信心就是「學如來的大悲心」,而從這裏出錯誤。若知道如來的慈悲的話,此外没有信心。
大悲心成為我的信心,此處是大悲本願招喚的勅命外没有歸命。
大悲心依大悲心
因為致力於獲得信心是走錯路了,所以不論到什麼時候也無法頂戴信心。不執意要獲得信心,「請聽聞如來的大悲心」地把心的方向定在學佛大悲心的話,如來的大悲心依如來的大悲心讓我們明白。知道這點時,就是信心。喚著、喚著地救度我的這樣的大慈悲心,哪個世界有呢?
知道的不是安心,理解了的不是信心,能流暢地向人説法門如何如何的既不是獲得信心,也不是決定心。
「一念的淨信」,是指至今為止的自己的知見、舊見全部捨去,唯只是聞如來的言説處,如來的大悲心顯現,響於我的心。大悲心如何響在我的心呢,在呼喚救度我的大悲心前,「慚愧」地低頭的就是那已響著了。學了幾十年的法門,也想要獲得信心幾十年地聽聞佛法,在勅命前大悲心一次也没有響的話,苦勞都成水泡了。
有人説為什麼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鳴呢?這樣的疑問無異是告訴人自己多懶惰。是什麼地方懶惰呢?
一、没有做早晩課。
二、没有善法友。
三、没有找到善知識。
四、不親近善知識。
五、没有不斷地遇有信的鄉下老公公・老婆婆,不説自己的想法聽對方的言語,篤信尊重其一言如有百萬兩的價值般。
六、能看得懂聖教却説没有時間而不拜讀。
因為這樣,却大言不慚説:「為什麼我都没有和大悲心起共鳴呢?」未免太天真了。懈怠者怎麼有可能和大悲心起共鳴呢?
遇正師的話,「捨己見、舊見而聞吧」這是意味什麼呢?是「自己有如什麼也不懂的幼稚園的學生般的心情,白紙地聽聞」。正師將佛語如佛語地、將大悲心如大悲心的傳達給我們的人。唯有依佛語信心確立。用自己的想法無法得到信心。
從還没有懂得如來的大悲心之前起,就想像獲得信心的話會這樣吧會那樣吧,那又怎麼樣呢。就好像還没開悟前的禪宗小沙彌一樣,開悟的話會這樣吧,會那樣吧地想像一堆,真是無聊得很。想要開悟而坐禪,即使坐禪也不會開悟一樣,想要獲得信心而到寺院聽聞佛法,這樣的聞法大都行不通。聽聞的當中也是
「要獲得信心、要獲得信心」的心先運作的緣故,如來的大悲心響不來。不是想獲得信心,而是應繋心在「如來的大悲心是什麼樣呢,今天要好好地聽聞這點」,以這樣的心聞法最好。拜讀聖教也是如此,這樣的心態很重要。
佛法上的提問
關於佛法上的提問,提問的方式也有好幾種。有人是「什麼也都明白,……但是什麼感覺也没有,這是為什麼呢?這樣的話感到非常的不安啊」。這種人的病在哪裏呢,即只從外表看著佛法,這是從没有入到佛法中的人。若從外看佛法的話,社會的如何、道德的如何、信者・信心該這樣等等,只注重在佛法客觀的形式。這樣的是不是佛法也不是什麼。而是一種的社會學、倫理學和宗教學。
去感受如來的全身
淨土真宗依學佛大悲心,完全地解決自己的生死大問題,是自己的全身和如來的全身的碰觸。如來是活的,自己也是活的。同樣是活的物體在此相碰,盡全身的力量碰觸。從外面觀看的話,能吟味什麼佛法呢?從外觀看批評的話,就像新聞記者的評論、或邊喝酒邊賞櫻花的賞花客一樣。若用賞花客的心情聽聞説法的話,如來就會外出,自己也會外出。空屋和空屋碰在一起能有什麼所得呢?
如來的全身是有血也有涙的叫南無阿彌陀佛的「勅命」,是叫本願的「呼喚聲」。於茲如來露出全身,立現於我的眼前,呼喚著我。我聽到的、我記得的、想的、做的等等皆全抛,是生死罪濁的赤裸裸。這就是我的全身。這個小生命接觸到如來的大生命時,不是如來救濟我、不是救度我,而是把我融化於大悲的生命。這就叫做「被聞南無阿彌陀佛地往生已解決」。本來以為如來離我好遠地喚著我,誰知竟是在無礙光明中抱著我,呼喚我:「來哦來哦」。
一念無我地,没有任何想法地對此「大悲的呼喚聲」低頭「感恩」的就叫「學佛大悲心」。

隨想 金 剛 心 (二)
○ 雖然也有讀過妙好人傳,其所言所行過於完美,不成凡夫的榜樣。
○ 金剛堅固的信心,由他力的相續起。
○ 想獲得信心以後往生的心是疑心。
○ 啊!月亮,啊!月亮。開口也多餘哦,啊!月亮。
○ 出草叢但見一輪明月。
○ 念佛為往生需要否不需要否如何回答?
○ 第十八願是「聞其名號」聽聞哦。
○「信憑一念」指「廣大難思的慶心」。
○ 信心亦忘憶念如來。
○ 不思後生大事的人,百萬言亦成水泡。
○ 聞「就這樣的地」的話,用十年好好的體會哦。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行卷)。
○ 信心不是撒糯米餅的餅哦,在那裏嚷嚷獲得没獲得。
○ 知道的信心没用處,凡夫的以為不是信心。
○ 千萬人法衣的文字言句悲哀呀悲哀脱衣的人没有。
○ 脱也好着衣的樣子不脱而脱峰頂的松風(本願力)。
○ 信心不是説教,不是講解,佛智不思議的本願力。
○ 有人説:「這裏不明白,所以」,明白了又如何?信了又如何?
○ 是心廣大,周遍法界,是心長遠,盡未來際。
○ 知道也是毒,不知道也是毒,滅智愚之毒的是本願力。
○ 並没有拜託,慈親却老早就做好準備,呼喚著我:「就那樣地來」。
○「呼喚聲」是佛智大悲的本願力。
○ 不仰信佛教佛意佛願的人没有信心。
○ 有佛教的家子孫繁昌。
○ 七難八苦有什麼我有六字之守護。
○ 別罵孩子做給他看。
○ 業力不思議依如來的大願業力往生。
○ 看猫狗也好看牛馬也好不覺得可憐的人没有信心。
○ 毎天毎天念死,信因果、仰敬佛,與佛共旅。
○ 雖説煩惱具足,通千里之道的心開花。
○ 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加上「的話」無法往生。
○ 梅花凌霜雪春飄香。
○ 幾十年聽聞説教不如尋師。
○ 一毛的錢也別欺騙別説謊。人的價值馬上知道。
○ 佛書要買哦、讀哦、吟味哦。没有比這更快樂的了。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2)
第三段名號的勝德

45、「圓融至德嘉號(南無阿彌陀佛)轉惡成德(正智),難信金剛信樂除疑獲證真理也」。名號是救         濟衆生的「法」。法是救濟衆生的力、真理、法則。
46、佛、法、僧的三寶的「法」(dharma),指絶對的真理叫法。三寶全體是佛,且全體是法。
       法(dharma)雖有種種意義,但能以「因果」和「不生不滅」代表。雖説神創造萬物,神亦得有         神的法不可,造亦得有造的法不可,萬物亦得有萬物的法不可。想到法的話,講神造萬物説無法成         立。
47、「圓融至德」,圓融指如來的智慧、慈悲和修行的功德,在信一念全成為衆生的,這就叫做圓融至         德。又依本願力,如來清淨真實的心和衆生惡業煩惱的泥水的心,成為一體的大真理就叫圓融至             德。説機法一體、佛凡一體也是此圓融至德,説無礙光明也是圓融至德。圓融至德是救濟衆生的原         理、根源。忘記圓融至德的嘉號,取信心、稱念佛,想以此往生的是自力的執心。
48、圓融至德的嘉號(本願力),成「呼喚聲」之姿,「就那樣地來」地呼喚我。所謂信心,「呼喚             聲」外没有。呼喚聲的大慈悲心徹到衆生的心的是信心。用衆生的力量信的不是信心。不知這個,         衆生「做點什麼求往生」地搬出自己的心,不可不説這是嚴重的錯誤。逆・謗・闡提的凡夫會做什         麼呢?想要「做點什麼求往生」的是狂妄的。凡夫的「知道」、「以為」不是信心。
49、「逆」「謗」「闡提」,這叫做「難化三機」、「難治三病」,若非本願名號的「醍醐妙藥」,絶         對無法被救。暫時放下想早點頂戴信心往生信心的心,首先第一應深深思念的是自己是逆、謗、闡         提的無用者。「逆、謗、闡提」的機和「圓融至徳嘉號」的法,這兩點牽手處是淨土真宗。牽手處         叫「二種深信」,二種深信之外没有信心。
50、淨土真宗的特色,衆生依阿彌陀如來的自利利他圓滿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成佛的是         特色。若忘記這點,衆生則會以為和其他宗教一樣,要做點何求往生地拿出自力,誡此而説「圓融         至德嘉號」。《文類聚鈔》曰:「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不可忘記此根本教義。
51、不能拜讀《教行信證》的人,請好好的頂戴「總序之文」、「正信偈」和「和讚」,外加頂戴《歎         異抄》。慶喜得生為人,慶喜得生為能學一切佛教的日本人,正視無常,信知凡夫成佛之道唯有淨         土真宗而已,得找時間頂戴聖教不可。思親鸞聖人的勞苦、思釋迦如來的尊貴、緬懷高僧們的偉大         人格的話,愛樂佛法,是身為人應做的第一義。
52、在真宗,「行」和「信」很重要。應信心決定是法藏菩薩兆載永劫修行的功德,收於如來的本願,         收於名號,收於本願力,依本願力往生。總序曰:「專奉斯行(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唯崇         斯信」。「行卷」曰:「歸命斯行信者,攝取不捨」。説行也好,講信也好,其本質是如來的佛智         和大慈悲心。本願力在果(行)中活生生的運作著,真尊貴真感恩真慚愧。
53、常聽到連有相當學識的人也在講「入信」。分有信前和信後,講「信一念」。突破此信一念的線的         就是「入信」。從理論上説「入信」的用語並没有錯,但是被「入信」、「信憑一念」的言語所囚         而想要早點入信。又若聽到某人説自己何年何月入信了,自己也想早點像那人一樣。更甚的是,出         現「一念覺知」的異安心。聽他們講的内容一看的話,講真頂戴了信心的話,應會記得何年何月頂         戴的吧,若没記得的話那就是没有頂戴信心。老是強調入信的人也是這類人。信心不是物品,因為         是如來用願力、用名號的功德、用慈悲救度我們的緣故,所以我們能獲救。心若定於此處則没有必         要去強調入信。
54、佛教,不講神造萬物那樣不合真理的事。如來救度衆生的是,以如來的本願力救度。即使凡夫不知         道,亦是契合自然的法則,這就叫做「願力自然」,又叫做「自然法爾」。「和讚」曰:
       「五濁惡世之我等唯依金剛之信心永離捨生死苦海定到自然之淨土」。
       「自然即是報土也證大涅槃不需疑」釋迦如來不説違反天地自然的理。「機法」的法,意味契合自         然法則的救濟衆生的法則。
55、天地萬物指自然物,依自然的法則,自然地顯現。因此説神造萬物者是不合道理的話。
       自然物和自然的法則,比人想像以上的還要深、還要尊貴。造自然物和自然法那樣的神應是不存在         的。彌陀法,「隨順法性(自然),不乖法本」,又説是「性起之法」,此可好好拜讀「證卷」。         「證卷」曰:自然物、真如皆是法身佛,故説「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56、「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即是「一法句」,是淨土莊嚴的體,這是法,不可思議的法。法不可思議            故,  對此的佛智亦不可思議。
57、阿彌陀如來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法身常住之理」,指自然法。無量光是「佛智觀照的妙         用」,指悟法身常住之理的智慧。萬物悉是理智不二的顯現。理智不二之外没有佛。
       阿彌陀如來亦是理智不二的佛,同時是佛智和大悲的佛。八萬四千的法門一切是佛智和大悲的顯            現。行和信亦以佛智和大悲為其本質。
58、信心,凡夫所想的不是信心,信如來的不思議的佛智的是信心。「和讚」曰:「篤信不思議佛智是        為往生報土因」。本願和名號悉皆是佛智。衆生往生的是完全是托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          誓願力、攝取衆生力的福。
59、在淨土真宗講「行」,是指法藏菩薩的行業做「行」。這是行的根本義,行業的結晶南無阿彌陀佛        亦叫做「行」。從信心流出的念佛亦叫做「行」。《三經往生文類》説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是            「就如來的往相回向有真實的行業」。「總序」的「圓融至德嘉號」是行。信《六要鈔》説的「所          行能信,機法是一」的行的是信。又行的運作是信。
60、在法雷學派,斷鎧師曰:行者(一)行業也,(二)大道也,又説(三)「佛智即行」。本願名號        的「呼喚聲」,是往生的大道。因為名號是佛智故説「佛智即行」。在其他學派釋「行」為進趣之          義,這是聖道門(天台四教儀等)説的話,法雷學派即不用是義。
61、 在其他的宗教,「依信仰為義」(基督教),「行」,講的是「行為」,意指守法律、守道德的         「行為」。在其他宗教没有像佛教那樣嚴格的「行」。印度的外道修的「苦行」不是正確的「行」。       佛教的行,並修「戒律」、「禪定」和「智慧」,叫做「行」。「戒律」是嚴肅的實踐道德。
     「禪定」是坐禪。「智慧」是由禪定顯現的心性的光明(運作)。
62、在聖道門若想成佛的話,得修戒・定・慧的三學不可,即得完全的修「八正道」、「六波羅蜜」的        行不可。釋迦如來成就正覺的也是依「行」(禪定)。於真宗的行信論的「行」是指什麼呢?                「行」,「名號」叫做行,又「念佛」叫行。真宗是信心正因故以為「行」不需要事實不然。
63、真實的信心,凡夫用自力以為信了的不是信心,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行),故名號叫做「真        因」。《六要鈔》曰:「所行(南無阿彌陀佛)能信(信心),機(信心)法(名號)是一」。
      以為只要有信心就不需要念佛的想法並不好。如聖教所言:「真實信心必具名號(稱名)」般,信          心中必附隨著名號。又念佛是如來所誓的「名聲聞十方」的念佛,因此説不需要念佛即是無視本            願,這不好。
      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報恩行。無法頂戴信心的人,          若稱念佛的話,因為和讚有曰:「雖不教亦自然地轉入真如門(十八願)」所以能為獲得信心的入          門。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應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為因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4、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念佛不是為往生的因,是「非因」。念佛是報恩行。無法頂戴信心的人,        若稱念佛的話,因為和讚有曰:「雖不教亦自然地轉入真如門(十八願)」所以能為獲得信心的入          門。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應努力的念佛。但是,不可以為因為自己有念佛所以才能往生。

65、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念佛往生的念佛,叫做「一行往生門」、「信行通攝門」、「行中攝信」,       是信心和念佛融合的念佛。淨土宗的念佛是這種念佛,但是很多人是没有信心,以為只要口念佛的話       就能往生,那是錯誤的。
66、「化身土卷」有:「專修者,稱念佛名離自力的心,是名横超他力」。(原文:横超者,憶念本願       離自力之心,是名横超他力也。斯即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乘中之乘,斯乃真宗也。)離       自力心的念佛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亦是信心。真宗的行很難,然説信心易嗎,這亦是難中之難。離雜       行雜修、自力的心的信心,獲之甚以難,模仿人的話無法往生。
67、很多人認為不論是神也好佛也好只要信仰的話就行了,他們以為祈求現世的幸福的是信仰,這是很       大的錯誤。真實的信心叫做「淨信」,不是非自力的純粹的信心的話無法往生報土。
68、真宗的人,分別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差異、分別神和佛的差異、分別正信的宗教・權假的宗教和邪偽       的宗教、分別聖道門和淨土門的差異,在淨土門中,若没有好好的分別十九願、二十願和十八願的差       異的話,無法往生報土。分別此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
69、什麼樣的人是淨土真宗真實的信者呢?使知真實的信者是這樣的人的是「化身土卷」的使命。即明       示真佛弟子的態度的是「化身土卷」。
70、在日蓮宗和創價學會講只有自己的宗旨是真實的佛教,其他宗教、其他宗派皆是邪教,但是以公平       的眼看的話,他們所説的非常偏見。《法華經》説「諸法實相」、教人要捨去我愛、我執、我慢,要       捨去錯誤的觀念,要以無我和無分別智視萬物,這就是《法華經》。「藥王品」説往生阿彌陀如來的       淨土,梵文的《法華經》在「普門品」的卷末揭載著法藏菩薩。故彼等之説不通用於現代。
71、自古以來,《教行信證》被稱是「真假明斷的書」。明確地判別真實的宗教、權假的宗教和邪偽的      宗教的分別的書是《教行信證》。聖人在「和讚」説:「聖道權化之方便衆生停留時已久是為流轉諸      有身歸命悲願一乘哦」聖道門説的是正確的真理,但是今日的凡夫無法修其教法故,不得不説是權          假。
光 海 莊 嚴
倫 理 和 宗 教 (一)
善的研究和實踐是倫理。普通順著良心行動的就是善。宗教,信奉神或佛,歡喜讚仰的生活叫做宗教。倫理學亦有幾多的學派,宗教亦有無數的宗教。宗教,並不是任何宗教都是善的,得有真理才行。無視真理性、只祈願現世的幸福的宗教是迷信。真實的宗教,契合宇宙自然的真理,從法界絶對的真理出發,而且
應心性絶對的邀請而行動的宗教是真實的宗教。法界的真理,指相即「無我」、及超越人的愛憎的「大慈悲」與超越人相對的知識的絶對的「大智」的真理。於絶對界,「真理」和「真智」相即,「大悲」和「大智」相即。雖説神是愛、全智全能,加賞罰於人的話,則尚未能説是絶對的大智、大悲。
倫理亦有理念(理想概念),最高善(孔子的至善、明德、誠)(康德的最高善、自由、福祉)即是。宗教亦有理念。實現大智、大悲的是佛陀。即大智、大悲的是涅槃的常樂。天國、樂園、高天原等尚未説是絶對的理念。不能不説因為是相對的樂園故,所以苦亦存在。是相對的善故,惡亦潛伏著。
《碧巖集》曰:「萬法(萬物)歸一,一歸何處」。華嚴宗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這是宗教的真理,亦是科學的真理及倫理的真理的根源。斯最高的真理中,無創造主,亦無被造物。
《般若心經》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天地萬物法爾(大自然的法則)「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即萬物其身無始亦無終、無原因亦無結果、無造主亦無被造物。
神這個詞,普遍的真理亦説神,又説造天地萬物的人格的創造者亦是神。在日本講「八百萬的神」,不論什麼不思議的東西都有當作神來祭祀的習慣。又皇族和忠臣義士一死的話有當作神祭祀的習慣。一被當作神祭祀時,一般人對此神祈求此世的幸福及來世的福祉。持有如此奇妙的習慣的民族是日本人。那樣的宗教不得不説是未開的宗教。又日本人神社也參拜,佛閣也參拜,神也信,同時也信佛、菩薩。同一人持有二、三個宗教,因此被西洋人笑話。又西洋人説日本的佛教講恒沙的佛,信仰許多的佛和菩薩故是「多神教」。真正的佛教,不論是哪尊佛皆持有「法身佛」(法性、心性、佛性、真如、絶對的真理)、「報身佛」(阿彌陀如來、久遠的釋迦如來、奈良的大佛等)和「應身佛」(如釋迦如來,出現在人世間的佛)。這叫做「佛的三身」。阿彌陀如來亦是「三身即一的彌陀如來」。此外,有「化身佛」。「化身佛」,佛示現種種姿相出現,這就叫做「化身佛」。因此,「佛陀論」很難。大乘佛教契真理的廣大無邊、甚深微妙,是教人成佛之道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没有一個宗教是講人能成神的。因佛教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倫理中的倫理,所以不論到何處皆無矛盾、衝突。其他宗教和科學衝突、和哲學衝
突,這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不完備之點。一神教的「三位一體説」講「精靈」,這從佛教哲學來看的話是無法理解的。於一神教,斷言人無法成神是佛教者難以理解的。創造説違反萬物的不生不滅的真理。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否定一切神的存在説。於判斷力批判,從道德上雖説神和魂和自由可存在,但是没説天地創造的神存在,即神存在的證明法没有。於佛教,説「心、佛及衆生,是三(於本質)無差別」(華
嚴哲學)故,佛的存在論未曾成為議論的話題。看西洋哲學史和宗教哲學史,有「有神論」,有「無神論」,此論戰永久不盡吧。就萬物,承認不可思議的法則和秩序和調和,又由想探求萬物的源始的意欲,假定、想像萬物一定是有睿智的神造的,這就叫做「有神論」。用因果律證明神的存在的論法,一切皆失敗了。為何那些會失敗呢,因為神亦依因果律被問及:「神從何處來的,為何造世界萬物呢?」的緣故。
絶對的真理、萬物的絶對性是超越因果的,即非因非果故説是絶對。在佛教,説萬物的絶對性叫「果上」,又叫做「果界」。這即是佛陀的「大智」,又是「真智」的世界,從因人(相對的認識的人類)來看的話,是言亡慮絶的境界,之在佛教説為「自然」,又叫做「法爾自然」。自然有三種的自然:一是「無為自然」(無法問其始源的自然物)。二是「業道自然」(不關神的支配,「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法則)。三是「願力自然」(佛陀純粹意思的世界)。萬物不可思議,因為不可思議的緣故,就推測是神造的吧的是假定、獨斷。不可思議任其不可思議就行。不可把佛教説的「不可思議」與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同一視。「業力不思議」、「禪定力不思議」等是吾人能經驗體認的不可思議。在其他的宗教,將不可思議説是「神的攝理」(支配)就想交代過去了,這在今日得用科學、哲學、禪定(三昧)、經典、師
釋仔細地檢討之不可。「攝理」和「神託」(神的託告)、「奇蹟」、「祈禱」和「靈魂」等的問題亦
應從倫理學、論理學及哲學上再檢討。在一神教論神的屬性(性質和力),講「全智」、「全能」、
「遍在」、「愛」,又説是萬物的「創造主」,但是數學的真理是0=0、2+5=7,這是自然法,是因果律。奇蹟是違反這樣的法則的事件。在佛教不講没有奇蹟,人嚴守戒律修禪定的話,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能得到某種程度的奇蹟。又説完全圓滿的修禪定的話,一切的罪障得消滅,人能成佛。這樣的真理和事實明明有,在其他宗教却説人絶對無法成神,成神的方法和教義一切没有的是不可解的事。這是從一開始
就把人和神隔絶開了,違反人理性的邀請,亦違反法界平等的真理。法界(大宇宙)的真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華嚴宗)是絶對的真理。發展一神教的是史賓沙的汎神論。把史賓沙的汎神論更加發展的是佛教的禪定成果的「空」、「假」(現象)、「中」(中道非空非假)三諦圓融的最高的思想(天台宗),又是真言宗的「真如(絶對的真理、神)非遥,捨身求何處」(弘法大師的《般若心經秘鍵》)的即身成佛的思想、又是禪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心要)的思想,而於安養淨土證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覺證的是淨土真宗。一神教也好、多神教也好、汎神教也好,若没到此處即不能説是完全圓滿的宗教。柏拉圖的「理想國」、康德的「最高善」、黒格爾的「絶對的絶對者」、柯享的「純粹意思」、歐美的一切倫理學者、神學者及哲學者,無一不是追求此大乘佛教—華
嚴、天台、真言、禪、淨土真宗—的理念而未得之者乎。但待學者的批判。
史賓諾沙(荷蘭,1632-1677)無法滿足於一神教而轉到有神説(汎神教),他的主著「倫理學」
説:「依其自身存在,從依其自身能想的「本體」(Substantia;Substance)出發」。本體是神,這種神和創造世界的神性質不同,是為萬物的本體的神,是創造者和被造物(世界萬物)合一的神。
故他的宗教被叫做「萬有神説」。將其學説更加以發展的話,則是佛教的「真如説」(真如、真如緣起)。此時,不止史賓諾沙,一般歐美的學者,不論是哲學或神學,皆從「有」(存在)出發。即從接近「定有什麼」的常識的「存在觀念」出發,此違反老子的「無為萬物之母」之虛無思想(否定所有宗教的道德原理,哲學的説任何物亦非真的存在的思想),説「定有什麼」的根本存在叫做「本體」。印度也有此思想,之叫做「有見」,「虛無思想」叫做「無見」。西洋哲學大概是「有見」,因無法脱出「有見」,所以才生起神造萬物的「天地創造説」和「靈魂不滅説」。
佛陀講的大乘佛教的原理,不墮「有見」、不陷「無見」,是非有非無的「空思想」。龍樹大士的《中觀論》曰:「依因緣而生法(萬物),我説是空亦假(現象)亦中道(非空・非假)」。之云般若思想。龍樹大士的《智度論》、《中觀論》、《般若心經》、《金剛經》、《維摩經》等是空思想。「聖經」、西洋哲學及宗教皆是「有」的思想。「有」的思想應發展為「空」的思想。比較此兩種思想的是比較宗教學的根本問題。叔本華雖採用了佛教思想,尚未知大乘佛教的「空」的真理,因此説「人生是苦」而傾向於厭世思想和意志説。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的大哲學家,若熟知華、天、密、禪的般若思
想的話,將會研究出可驚的哲學吧。
淨土教立於「真空妙有」的「有」(不空真如)的立場立論,又立於「第一義諦(空)妙(廣略相
入)境界相(假)」的淨土説教。「真如」(絶對真理)不是如一神教的神那樣的道理。馬鳴菩薩(Asvaghosa)的《大乘起信論》曰:「夫心真如一法界(大宇宙)的大總相(萬有的統一)、法門(佛教)的體,所謂心性(心其物)不生不滅也」。「心其物」(心性)和「物其物」(法性)不二。在哲學,哲人苦於主觀(心)和客觀(物)的調和,但在佛教講「境(客觀)智(主觀)冥合」(天台學),談主客不二。在真言宗講「色(萬物、客觀)心不二」。「不二」意味「相即相入」、「無礙」。《維摩經》講「不二」講的非常徹底。不知「空」、「不二」、「即」、「無礙」和「圓融」的話,則不懂大乘佛教。淨土教是不動此等絶對的真理而凡夫(普通人)成佛的妙教。依此令滿足、實踐人的理念。
在其他宗教,「神」(最高善)為理念(理念概念)却不説成神之道。此處有著他宗教的缺陷。欲知真如論者,應讀《大乘起信論》;欲吟味「般若空」者,最好從《般若心經》開始。其出色的註釋書約有二十種記載於「日本大藏經」(漢文)中。就中,法藏(華嚴的賢首大師)的《心經略疏》、白隱禪師的《毒語心經》、和弘法大師的《心經秘鍵》等是代表作。從淨土真宗看《心經》的話,應作為《教行信證》的「證卷」的内容吟味吧,決不是無關係的内容。《大無量壽經》(東方偈)言:「通達諸法(萬物)性(本質、本體),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淨土),必成如是刹(國)」。又極樂的寶池水説著「波揚無量自然妙聲,乃至或寂静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乃至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空・無
我」是法界的實相、本體、絶對的真理。反「空・無我」的世界觀不得不説是皆虛妄。應以「空・無我」的心念讀宗教哲學史吧。「空・無我」的真理是大乘佛教本質的特徵。於印度,自釋尊之前有「六十二見、九十五種外道」(後世的六派哲學),多主張「我」(梵、我、自我、永久的自我、小我、靈魂)的存在。然釋尊主張「無我説」,大乘佛教悉是「無我説」。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辨道話卷)曰:「身心一如」。佛教不講肉體中有靈魂支配肉體,死後只有靈魂到何處去的説法。佛教是無我論而説輪廻,這對一般人來説理論的理解有點難。基督教是靈魂説(聖經有五十二處在講靈魂)。笛卡爾(法國、
1596-1650)曰:「我思故我在」,這不成自我(靈魂)存在的證明。又曰「人間有神(完全者、圓滿者、無限者)的觀念,故有神」,這亦不成造世界的神的存在的證明。
各民族信神,但那也不成神的證明。創造天地萬物的人格的神是佛教所否定的。美國的百科辭典雖費了三十四頁的篇幅記載著各民族的靈魂説,但是没有一條是讓人心悦誠服的。佛教的「空・無我」説是絶對的真理。學者最好能閱覽《大般若經》(六百卷)、《大智度論》(百卷)。
歐美的學者評論佛教,種種批評地説大乘佛教是發展佛教,或説是非佛説,或説是多神教、或説是厭世教、或説是偶像教等,但是未見有一人評破「空・無我」的真理。關於「大乘非佛說」,村上專精博士在《我觀真宗》中自言:「在日本提唱大乘非佛說的是自己開始的,過了七十歲,斷定大乘果然是佛説的也是自己云云」。
大谷光瑞師曰:「大乘是佛說也,若非佛說有誰能說?是佛陀方能說其他能說的人没有不是嗎?」。
瑞劍老師在法雷著書出版紀念祝賀會的開示
(要旨)

感謝大家平時來為法雷盡心盡力。
「法雷會」成立是在昭和六年(1931),剛才大家一起讀的「法雷宣言文」,是我擬好草稿後,請桂恩師過目時,老師恭敬地頂戴之説「這要供在先師的靈前」,茲以老師為中心同志相謀起而復興法雷轍,於是創了「法雷會」。
爾來,約半世紀,這段期間也有過非常艱辛時,世上大變遷,雖然桂老師已經往生了,老師的心願是,必須興隆、發展從先師(法雷轍第二祖瓜生津隆英師)傳承的獨歩古今的淨土真宗的學轍「法雷學派」不可,此鐵石般的使命感,是如文字所説賭身命的大事業。老師兼備法眼和信眼,是冠絶古今宗乘的一大天才,其教化普天下,迄今留有赫赫勳功。今天我們鑽研之,於末代今時,大家能聽聞到如此的教法實是難
中之難的事。但是突破此難,大家學習之,或仰信之。
這次《真宗玄義》、《死的解決》、《月刊法雷》,雖是依永田文昌堂書店的好意出版了,這些書被刊行,不單只是説説「法雷」、「法雷」而已,實際也是法雷學派的「宗學與安心」公布於天下,於茲桂恩師終生的心願法雷學派的基礎鞏固了。這些書能順利發刊,皆是大家的支持愛讀,及文昌堂書店的好意,更是依剛才表揚過的野瀬、佐佐木兩人的編集、其他有關的絶大的盡力者。因此,「法雷著書出版紀念祝
賀會」是本日之會。於茲,向大家及擔任出版、編集的諸位鄭重地致謝。
今天從廣島、大垣、神戸、奈良、大阪、當地的滋賀,及遠近各地支部的大家來出席,於各地法雷會雖漸漸興盛,這様的佛教發展全是仰頼佛天的加護和大家的恩惠。令人想到人實是「生於恩海無量中,於恩海無量中往生」。那麼「法雷」是什麼呢?即如宣言文所示,有一點難。今天早上我念的三首歌中能看到其
意。初首是「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這是指「念佛的體是信心」,專門的術語叫做「全用歸體」。不要老想著「念佛的話獲救」的末事,念佛是從信心顯現的,那信心是南無阿彌陀佛,故念佛得歸其體的信心不可,之云全用歸體。這是真宗的,特別是法雷學派的面目。因此詠道:「念佛捲之信心
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桂老師經常説:「法界唯有無礙光的照耀」。雖説佛教佛教,又也有許多的宗教,但無一不是阿彌陀如來的盡十方無礙光明的運作、無礙光明的照耀。而頂戴此無礙光的照耀的是「法雷」。
此故「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那信心是天親菩薩讚嘆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
明,無礙光明破我的「無明闇」的事實外没有我的信心。這就是真宗,是法雷。
無礙光的運作為我的「信心」,信心其自體為「稱名念佛」顯現。即徹底仰信「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阿彌陀佛真尊貴、真難得」的是信心。那信心流露於口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是念佛。此故,念佛的體是信心,信心是如來的光明智相的運作,即不外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信心↓念佛」,不可弄錯此是縱向地流為一直線。這是「念佛捲之信心震法界無礙光是法雷」的歌意,如此大概知道《法雷》了吧。
此説得更簡單的話,此五十年或百年的生活,要如何地過呢?這是重要的事。因此第二首歌是:「與佛連袖踴躍行生死之旅這樂趣呀」,自己獨個兒的話會寂寞,但是和阿彌陀佛一起起床、一起工作、一起睡覺。是「彌陀和我似松葉無論落何處皆是雙人行」,經常是和如來一起安心地過日子又是快樂的事。我到
今年已九十二歲了,每天皆是這樣的心情過日子。
接下來是「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彌陀手中」。即使是臨終來了,也是在阿彌陀佛的手中死去。在阿彌陀佛的手中出生,在佛手中聞法,在佛手中死而往生淨土。没有比這更難得、更安心的了。「要如何做才能往生淨土呢」的掛慮不需要。「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彌陀手中」。在阿彌陀佛的手中,即在慈悲中、在南無阿彌陀佛之中生、育、死而往生淨土。什麼掛慮也没有。難得、慚愧、可靠!
從聽聞佛法開始,到自覺「慚愧」為止,皆在如來的手中、在慈悲中,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功德。此故説「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往生」或説「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
再説一次,「生也好死也好皆在慈尊阿彌陀手中」。作為今天的祝賀會的紀念,請記得這首歌回去。就講到這裏吧。在這裏對被表揚的人再次的感謝,同時大家也請有此共識,即為「法雷」,即是為佛法捧生命,不是為自己一人。為一切衆生「法雷」愈來愈發展的亦是我的心願。謝謝大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二)
婆藪槃頭菩薩造 曇鸞大師註解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
4、釋偈名、作者
A.偈名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論以釋偈為解義故。無量壽者。言無量壽如來壽命長遠不可思量也。經者常也。言安樂國土佛及菩薩清淨莊嚴功德。國土清淨莊嚴功德。能與眾生作大饒益。可常行於世故名曰經。優婆提舍是佛論議經名。願是欲樂義。生者天親菩薩願生彼安樂淨土。如來淨華中生。故曰願生。偈是句數義。以五言句略誦佛經故
名為偈。
B.作者:婆藪槃頭菩薩造
譯婆藪云天。譯槃頭言親。此人字天親事在付法藏經。菩薩者。若具存梵音。應言菩提薩埵。提者是佛道名(此處指覺悟)。薩埵或云眾生(字面意眾多生命,活著的生命)或云勇健。求佛道眾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薩埵。今但言菩薩譯者略耳。
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解論名目竟。
5、偈的內容
偈中分為五念門。如下長行所釋。第一行四句相含有三念門。上三句是禮拜讚歎門。下一句是作願門。
第二行論主自述我依佛經造論與佛教相應。所服有宗。何故云此。為成優婆提舍名故。
亦是成上三門起下二門。所以次之說。從第三行盡二十四行是觀察門。末後一行是回向門。
分偈章門竟。
第二章.三念 門(第一首偈子)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
安樂國
1、釋首行
世尊者諸佛通號。論智則義無不達。語斷則習氣無餘。智斷具足能利世間。為世尊重故曰世尊。
此言意歸釋迦如來。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羅。天親菩薩在釋迦如來像法之中。順釋迦如來經教。所以願生。願生有宗。故知此言歸於釋迦。若謂此意遍告諸佛亦復無嫌。(待續)
編 集 後 記
在暑中問候大家。
自上期起,開始揭載瑞劒老師和久雄教授共譯的《英譯往生論註》,又從本期開始揭載「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法雷月刊更加地充實。
慶喜法雷名符其實地成為世界的「法雷」。願瑞
劒老師法體健康,長久住世的同時,也願大家有身為法雷會員的自覺和責任義務。又本號刊載了今年六月所舉行的「出版紀念祝賀會」的紀念合照,及老師開示的「紀念文」。願愛讀,願此月刊能普及。
(瑞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