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靈臺山開示(6)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你想求什麼?」慧可大師說:「想要安心。」「好啊,你把心拿出來,我幫你安。」慧可大師一聽,要(拿心出來),才恍然大悟,說:原來,這個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他當下就悟道了。大家讀大學,學、學、學,不斷的學習,到時你會發現:沒有學習以前,你會覺得只要學習就會懂了;但是等你不斷學習之後,你會發現越學越不懂。這就是「不可得」。宇宙的真理,不論怎麼學,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真正有學問的人,他越學習,越發現自己一無所知。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了,就是真正學到東西了。我們本來不懂,由不懂的世界去學東西;剛學的時候,本來不懂的東西現在知道了;(可)當你再不斷的去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越學越不懂;當你知道自己再怎麼學,都學不懂的時候,(其實)就真正學到了。佛法這個無限的世界,是我們無論怎樣想懂都懂不了的世界。我們學佛法,就是最後會發現:原來,這個佛法,不論自己再怎樣加油、努力,以我們的人腦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世界。用我們人腦可以理解的世界,都是迷執的世界。佛法的世界,不是人腦可以理解的,可是當我們不斷的聽聞,本來是沒有辦法想像的世界,我們似乎又知道那麼一點點。這就不是我們人的力量(做到的),而是佛的光明照入我們的心中了,所以才能體會到這樣的世界。這個世界可以用禪宗的公案,大家好好來體會。(有個)禪師講法,說:「雨,從天空落下來。哈哈哈哈。」就結束了。這就是佛法。這就是自然。所以不懂得這個的話,去研究自然(的人),越研究,他越會發現自己想的都是不自然的。(而)那就是懂得自然的人了。親鸞聖人在晚年,八十八歲的時候,寫了一篇《自然法爾章》,他說:自然,就交給自然去吧,我們不要在那裏畫蛇添足了。這就是自然。我們凡夫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然,結果都是自己的、凡夫的思想和知見。所以親鸞聖人說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聰明的人,自然就交給自然了,他不會用凡夫的言語去強作說明「自然為何物」,這是傻瓜才做的事情。我們人會生病,為什麼呢?昨天有一位出家眾,她說:「我都出家修行了,為什麼會生病?」她覺得沒道理。一個修道者有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我為什麼會生病?你造了生病的因,就必然會得到生病的果報嘛。那個因果的法則不是我們人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講有因果才有因果的。不管我們曉不曉得、有沒去想,因果的法則是儼然存在的。所以因果就是道、因果就是法。因果就是因果,如果我們欺負過別人,自己一定會嘗到苦頭的。這是天地自然的法則,不是誰造出來的。是自作還是自受,這個逃不了。不是別人作,我們來受。只要有作,業報一定現前。為什麼?沒有理由的。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父母,那也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法則。我們受到別人的恩惠,一定要報恩。知恩必報是天地的法則,沒有理由的。忘恩負義的話,是違背因果。我們要知道天地宇宙的法則為何?這樣我們學佛才不會越學越狹隘。某某老師,要在這樣的前提下去指導你的學生。光是教我們世間法的學問,會碰壁。自然是沒有理由的,但是人就是這個樣子:都喜歡找理由,然後才肯相信是這樣的。很有趣。所以,禪宗的說法:「雨從天空落下來,哈哈哈哈」、「煙從地面往上飄,哈哈哈哈」,說法就結束了。為什麼講這個?因為我們人喜歡找理由。這樣講法,是為了要打掉我們的那個「為什麼?」我們很喜歡找理由,因為我們很會自作聰明,很會問為什麼,然後找個理由來作說明,這都是凡夫的管見。佛陀也好,親鸞聖人也好,(都告誡我們)學佛的人不要鑽牛角尖。什麼叫做牛角尖?如問「人為什麼會死?」,問這個的都是傻瓜。有生必有死,就跟雨從天空落下來,煙由下往上飄,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會死呢?你在那裏鑽牛角尖的時候,還沒找到答案,你就已經死掉了。我們沒有辦法抗拒自然,所以要老實的接受自然。自然就是法,我們要順法。孔子說要聽天命,就是要順法。又有人問「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父母?」這也是阿呆。我們受到恩惠去報恩,這本來就是為人之道。問:不能問為什麼,那麼能否問是什麼?不然怎麼瞭解宇宙的法則?答:我們是凡夫,只有凡夫可以問為什麼。因為你不問為什麼,就不會明白「是什麼」。但是真正解決我們生死後生一大事的(問題),是超越這種問題的。問:二河白道喻裏,出現過很多「忽然」的字眼,是什麼道理?答:二河白道喻中的「忽然」有兩個,「忽」有一個,共有三個。「忽然」是「驚覺」的意思。本來沒有發現到,突然發現到了,就是「忽然」。「忽然」拿來用在我們身上:本來我們都沒想到自己會死,可是突然「我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裏?」有這個心境出來,就是「忽然」。我們都知道人會死,可是沒有想過自己會死。我們都把死當作身外之物,(看作與己無關)。本來是這樣的我們,突然就會去想:「我會不會死?我死了會到哪裏?」本來沒有去想的問題,突然會想了,這種心境,就叫「忽然」。其實死都存在,只是我們都當作是別人的問題,和我們沒有關係。(雖然)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死,可是我們凡夫只是概念上知道,其實並沒當作一回事。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的自己,突然會去考慮這個問題,這就是「忽然」。日本有個詩人,作了個很有名的俳句:「到目前為止,都是認為死的是別人;原來我也會死。哎呀!不得了」。(對人來說)這是很難的地方,能夠突然警覺自己的生命很無常,很難。突然警覺到自己生命無常的人,他學佛很快入門。我們都是概念上知道自己會死,那種實際的感受我們沒有。大家有沒有為這樣的事情煩惱過呢?為「我會死」煩惱過嗎?有的話,學佛進步很快,沒有這種感覺的話,到死了都不會有這種感覺出來。如果沒有面對自己死亡的人,(真實瞭解)自己會死的人,佛法對他來講,只是一種概念上的知道而已。當你聽到「會死哦」、「會死哦」,你作何感想?如果把它聽成「只要是人都會死」,當作身外之物,用客觀來看待死的話,那樣學佛很難;真正想到「我會死」,有這種念頭的人,連晚上也睡不著,煩惱到睡不著覺。晚上睡到會打鼾的人,都是不瞭解自己會死的人。得了大病,面對死亡的人,晚上都是睡不著的。真正感受到無常,一直心繫無常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者。如果只是概念上知道「只要是人都會死」,想要瞭解佛法,不容易。佛教說「無常迅速」,是來之有因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今天晚上就會死的話,那麼所有的事情,你都管不了了。真正知道無常迅速的人,他就會很認真的面對他的人生。知道自己會死的人,不會站在那裏唱高調。不會吃一頓好吃的,就得到滿足,沒有辦法滿足的。知道晚上會死的人,給他準備再豐盛的晚餐他都吃不下。當人知道自己要死時,受到的打擊是很大的。沒有直接面對死亡的人,佛法對他來講,只是概念而已。「忽然」這兩個字是很重要的,(要深思)。◆ 講 座 開 示想要聞法,又沒有辦法來,這是魔障。中國佛教有「魔障」這個說法,在日本就比較少講,但是不會因為少講就表示它沒有,也是有的。老師小時候,聽大人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我住的鄰村有個叫阿捨的女孩子,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死了。那麼同村有個經常聽聞佛法的老婆婆,是一個很虔誠的念佛人,有一天,就聽到有個女孩子在叫她,她就問:「你是誰」?「我就是阿捨,阿捨啊」。「你不是死了嗎?你叫我做什麼」?阿捨的父母從小叫她去拜佛,她都沒有聽父母的話。現在死了,到的地方很苦。她希望老婆婆能幫她誦經。老婆婆就問她:「你為什麼不去找你爸爸媽媽,為什麼來找我呢」?「因為我爸爸媽媽雖然學佛,但是沒有很精進。我如果去找他們,他們反而會嚇一跳,沒有辦法聽我講話」。「好,我知道了」。隔天,老婆婆就到寺裏,請寺院的主持幫阿捨誦經、超度。連續誦了三、四天,阿捨又出來給老婆婆講:「謝謝你請那位師父幫我誦經,我現在已經舒服很多了。昨天,有位很尊貴的人(老師說可能是誓願救助一切冥間眾生的地藏菩薩),說要讓我再投生,再到人間投胎一次。所以,今天是我最後一次來了,我要去投胎當人了。感謝您」!這之後,再誦一天的經,阿捨就再也沒出現過了。佛經的功德很大的,這個阿捨的傳聞,一般人都以為是傳聞,但是老師的老師瑞劒老師,知道這個事情,他說阿捨的鬼魂這件事是事實,並把阿捨這件事筆錄下來。所以不是傳聞,是實人實事。人,很想來聽聞佛法,但是沒有辦法來,那就是過去世有障礙過別人聽聞佛法。有障過別人的法,所以現在人家來障他的法了。這個因緣不要急,可以靠誦經的功德來自救。佛經和聖經是不一樣的,佛經有很大的靈力、功德力。真宗沒有講念經要回向什麼的,沒有這種講法,沒有這種作法。但是你誦經的當下,佛經的功德是進入你的身心的,誦經的當下就是領受佛經的功德。如果自己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不在人世的話,在他們的忌日幫他們誦經,亡者也受益,誦經者也受益。即使亡者生前沒有學佛,也沒有關係。在忌日為亡者誦經,他們都能夠得到佛經的利益。佛經的功德力很大,但真宗的誦經純粹是為誦經而誦經,而不是為得到這種功德而誦經。這種心態很重要。誦經最好誦關於阿彌陀佛的經,如淨土三部經。淨土真宗平常誦持的是淨土三部經,(《心經》沒有誦的)。沒有誦《心經》並非否定它或排斥它,而是因為《心經》是教行信證,「證」的世界。我們到了淨土以後,自然而然就能領受《心經》的智慧。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力,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問:我這一生不知道前生的事,我下一生不知道這生的事,那我只有把自己本份做好就可以了。對嗎?答:能夠知道過去、能夠知道未來的,(在人世間)只有佛一個而已。你說這輩子好好過就好,那什麼叫「好好的過」呢?如果是用人的知見,按照人的思維去過生活的話,很多都是走錯了。我們要好好的過這個人生,唯有依止佛語、依止佛的教法,才能真正不枉來這人間一趟,不然都在走錯路。我們凡夫因為沒有智慧,自以為是對的,其實都是不對;自以為是藥其實是毒;常常做這樣的事情。不要說佛法,以世間法舉例來說:比如酒。酒對有些人,它就是藥;可是對另些人,它就是毒。有些東西,大家吃了沒有事情,有些東西,某些人就不能吃。如果隨心所欲的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的話,很容易會迷失掉自己。不知道過去,不知道未來,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人,這就是凡夫。如果你遇到一個人跟你說:「我知道你的過去,我知道你的未來會如何如」,那一定是騙人的。算命的會算別人過去,會算別人未來,可是就不會算自己。老師說那是騙人的。算命所講的和佛經所講的,天差地別。如果太相信算命人講的話,就會變成迷信。該聽誰的話很重要。所以要依教奉行。不知道依教奉行、隨順佛語的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自己人生的,大都要悔不當初。除佛以外,誰也不知道過去,不知道未來。如果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存在,還在執著於自己的淺識,到最後一定會很後悔的。問:現在學了佛,生病的話,是隨因緣消除還是去看病?答:雖然生病是業障,但是我們活在人世間,這世間有世間的法則,還是該看醫生,能夠醫的就醫。身體生病,要看醫生,要找值得你信賴的醫生來看病吃藥。身為人,應該這樣做。因為你沒有這個色身,如何修行?老師本身,也是這裏痛,那裏痛的,不也在治療嗎?(眾笑)需要治療,就要找有這方面知識的人來治療,不要自己想,自己抓藥吃,那是很危險的。問:有時想這色身早點脫離,早點走,沒必要留在這個世間受苦。答:淨土並不是想去,馬上就可以去的。時間沒到,還是去不了的。你以為可以去淨土,可是到時候(發現)去的是地獄怎麼辦呢?(眾笑)到淨土有到淨土的路。我們既然有這個生命,就要盡力活下去。不要想:「這個人生這麼苦啊,我要早點去阿彌陀佛那裏」「不要吃藥,算了算了」。這種想法很危險。我們以為可以去東,可是到了地方發現是西,這種事情是常常有的。問:世風沒落,常有墮胎之事,它的業障非常重,等於殺人。如何對待?答:已經墮胎的人,要為墮掉的孩子誦經,因為是作父母的殺死了他。墮胎的人,誦經為孩子超度,這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說有為他們誦經超度,就覺得是一了百了了。這是不對的。到一口氣不來為止,你都要對這個死去孩子深深的懺悔,懺悔的心都不可以忘記。雖然是不得已,但是殺生畢竟是殺生。(不該)發生的事畢竟發生了,要對自己所做的事心生懺悔,然後為死去的孩子誦經超度。這是很重要的。人活著有時是很無奈,但是遇到無奈的事,卻都是死別人,不是死自己。不得已殺死孩子,就只有靠佛經的功德來救助、超度他們。問:請老師解釋「自力念佛是地獄種子」。答:為什麼說自力念佛是地獄種子?這樣說,可能(大家覺得)力道太強了。本意是:自力的話,慢心就出來了。慢心就是自我,因為念佛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功德。「念佛只是彌陀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如果不是用這種心態念佛的話,都是增上慢。越念佛,越執著於是自己在念佛,這是在偷佛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這樣的念佛,都是我執的念佛。而自我的下場是什麼?就是墮地獄。自我的念佛並不是真正的念佛。比方說,一個人很虔誠的念佛,卻又做小偷。他偷別人東西的話,員警一定會抓他,並不會因為他有念佛就不抓他,還是照抓。我們都認為念佛是好事、是善事、是有修行,那你念佛又去做小偷的話,員警不會因為你念佛是做好事,他就不抓你,不會的。不論是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有道,都有它的法在。如果你走的道、法不對的話,就走岔路去了。啊,時間過得這麼快?下面如果大家還有問題,我就給大家優惠點時間吧(眾大笑)。問: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樣存在的?為什麼自己聽了,只是這樣理念的,沒有和自己融合在一起?答:有陽光我們才能夠生存,阿彌陀佛和太陽是一樣的。在日本,都把阿彌陀佛當成自己的慈親,更有人當成是媽媽一樣。有媽媽,孩子才能夠成長。我們生命的依止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理的佛,但是這點我們沒有辦法想像。我們能夠活著,就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這個很難理解。以眾生的生命為自己的生命,「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阿彌陀佛。有父母,才有我們這個色身;有阿彌陀佛,才有我們的生命。人能夠活著,就是靠太陽的光和熱,萬物也才能夠得以生存。沒有阿彌陀佛,就沒有我們的生命。我們生命的本體就是阿彌陀佛。沒有阿彌陀佛的話,人是沒有辦法活著的。其實,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生命的本源,我們不要忘記這個。我們直到現在,都受著父母的恩惠,可是常常都把父母忘記了。但即使我們把父母的恩惠忘記,我們也還是活在父母的恩澤裏面。就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聽聞佛法,就是活在阿彌陀佛的恩海裏,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唯有透過聞法,我們才能知道:原來我們都是活在阿彌陀佛的恩海裏面。宗教就是讓我們去發現。發現什麼?發現我們是父母的孩子。這就是佛教講的「佛子的自覺」。有爸爸媽媽,我們才能夠活到現在,是父母的恩澤讓我們活到現在。但是我們都忘記了我們是父母的孩子,都以為是自己一個人長大,是自己一個人在奮鬥。其實,不管我們多麼有成就,都是父母的恩惠所致。人常常忘記父母的恩惠,透過佛法才發現:「啊!原來我們就活在父母的恩惠裏面。」佛法就是這種發現:發現父母恩,發現佛恩。所以,在日本,說是「佛子的自覺」。聽聞佛法,就是作「佛子的自覺」。就是發現:原來,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大慈母。一般的眾生,都不知道什麼是恩。都不曉得自己受到眾生的恩惠。佛恩、父母恩、眾生恩,我們都活在恩海裏面,但是一般人,沒有學佛的人,看不到這個。我們人能夠活著,每天都受到空氣的恩惠、太陽的恩惠,有光、熱才能夠持續這個生命。但是我們都忘記太陽、空氣的恩德,而自以為是靠自己的力量活著。我們受著這麼多的恩惠,都不知道、不自覺,透過聽聞佛法,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活在恩海裏面的。這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這樣),我們就活在阿彌陀佛的照育下。但是直到今天,我們才明白:原來,我們都是托大家的福,托眾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當我們明白了「是托大家的福、托眾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你就會有勇氣活下去。那些遇到挫折就想要自殺、尋短見的人,就是不知道「托福」(的真實)。托大家的福、托眾生的福才有自己的生命。而知道這點的人,就會(勇敢的活下去,)活到一口氣不來為止。◆ 講 座 開 示十九願和二十願是為了方便引導眾生入十八願而有的。所以要知道,十九願和二十願並不是真實報土,是化土。對化土的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不可用的。十九願、二十願並不是阿彌陀佛的本心。《和讚》裏有講「果遂之願」,所以,十九願、二十願都是為了方便引導眾生入十八願而設的願。所以不能進入十八願的話,十九願、二十願也就失去它們的價值了。問:能否說十八願是根本,十九願、二十願是通往十八願的路?答:眾生真正到達十八願,十九願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滿足。如果只停留在十九願,沒有更進一步的話,就      不是十九願的本心了。所以才說是「果遂之願」。十九願、二十願是「果遂之願」。三願轉入,是自      然的法則。問:果遂之願,是指到極樂世界之後才有的嗎?答:果遂之願,是說一定讓你往生淨土。表示佛的決心:我一定讓你往生淨土。眾生要往生了,才顯出這      個誓願的價值。我們凡夫往生報土,這個十八願才是真正滿足。大家都以為十九願好修,可是真正修      十九願的人,連電視都沒法看。但是進入本願法門的人,就有心情睡午覺了。為什麼十八願的人可以      安心睡午覺?因為他找到他的媽媽了。而十九願、二十願的眾生還在找媽媽。所以他們很緊張,不眠      不休,電視都沒法看,沒有心情看。一直哭著要找媽媽,「媽媽在哪裏?媽媽在哪裏?」拼命的找媽      媽。就是這樣的心情。問:為什麼《和讚》裏說,二十願的人會自然轉入十八願?答:那是十八願的成就。精進念佛的人,十八願的佛心會讓他們自然轉入本願裏來。「不覺轉入真如門」。是不知不覺轉入,並不是沒有人教。轉入真如門,是十八願願力的力量。「不覺」,自己是不知道的,是不知不覺的。當他發現的時候,已經在十八願裏面了。「不覺轉入真如門」,不能解釋為沒有人教也可以進入真如門。這是自然的法則。是十八願的力量、功德力,讓十九願、二十願的眾生,不知不覺被導引入十八願的願門裏。「不覺」二字是「法德」,法的功德。法德換句話講,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心,讓我們凡夫不知不覺就受到阿彌陀佛的感化。所以我們不要看文字,而要看字義。我們凡夫是沒有力量的,一切都靠阿彌陀佛的慈悲力、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問:十九願有「臨終來迎」,「來迎」可否理解為臨終的時候,也要給他個進入十八願的機會?答:可以這樣解釋。「來迎」是方便法。你們希望臨終的時候佛來迎嗎?有這種想法的話,是不對的。你想要「來迎」,也不必等到臨終,每天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就是阿彌陀佛來迎了嗎?我們每一天每一句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來這裏迎接我們。所以瑞劍老師作了一首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來了,我來了,現在就來了。這個就是真正的『攝取不捨』啊!」很多人都忘記了「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來迎,然後就追著阿彌陀佛跑。所以,十九願、二十願的眾生,就是追著阿彌陀佛跑的人。他們都不曉得:阿彌陀佛已經來接自己了。不知道,所以追著阿彌陀佛跑。十九願、二十願的心和佛心是不相應的。問:請老師談談,讀唯識的書要注意些什麼?答:真正的唯識是什麼?阿彌陀佛的唯識,我們眾生去領受,這才是真正的唯識。阿彌陀佛的心,也是阿彌陀佛的唯識、阿彌陀佛的佛心,是滲透到我們凡夫的身心裏面來的,也就是佛心滲入凡心。所以,我們遇到什麼境界,都能夠處之泰然。淨土也是阿彌陀佛的唯識化現出來的。我們眾生的唯識就是造這個娑婆世界出來。是我們的心在看我們的心,一切萬法都是唯識所現。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我們的錢,都是我們的唯識所現。但是我們不瞭解這個,多了一點收入就會很開心。看一點唯識的書是很好的,心變心出來給我們看。凡夫的唯識變現娑婆世界出來,我們的心也變現餓鬼道出來。當我們看到好吃的東西就想吃,然後不斷地吃,那就是餓鬼的心。無我的人,想吃的衝動是不會出來的。你看餓鬼的「餓」字不就是一個「我」一個「食」嗎?餓鬼道都是想吃,而天界都是想玩。天界的眾生,一生都用在「玩」上面了,等到福報享盡,就五衰相現,苦的不得了。因為沒有人要理他們。所以原本是快樂無比的天界,當福報享盡的天人來看時,就會覺得痛苦不堪。這個也是唯識。 阿彌陀佛的正覺現淨土出來,所以才說淨土是阿彌陀佛的唯識。阿彌陀佛的正覺是阿彌陀佛的佛     心,阿彌陀佛的身體是阿彌陀佛的國土。阿彌陀佛的佛心是正覺的心、是悟的心,而凡夫的心是我執   的心。 所以心,不管是悟心也好,迷心也好,都可以造物,造萬物出來。問:那就是說阿彌陀佛已經轉識成智了?所以淨土是阿彌陀佛唯識的世界。答:有心就有這個世界出來。我們住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我們的心如果是無我的話,這個娑婆世界是不會跑出來的。無我的心,它的世界是淨土。餓鬼道就是我執的世界,我執很重的世界。蒼蠅的心造蒼蠅的世界出來,所以蒼蠅在不斷的飛個不停,就是怕被人打死。我們不是像蒼蠅那樣忙著逃命,我們是不斷地忙著在追東西。問:極樂世界功德莊嚴,三經一論裏講的非常多。但是如果都是這樣一成不變的話,不也有些無聊?為什麼佛也好,菩薩也好,要說這麼多功德莊嚴方面的事情?答:你說的「莊嚴」是指什麼?要好好思維什麼是莊嚴。那個莊嚴不是裝飾,是佛的運作、佛的作用。所以淨土的莊嚴是淨土的作用。淨土的作用是什麼?淨土的作用是要讓凡夫成佛。但是很多人都不瞭解什麼是莊嚴,以為莊嚴是裝飾品。但即使你把莊嚴解釋為裝飾,淨土的莊嚴也不是凡夫所想的那樣子。譬如:媽媽的莊嚴,現在孩子的身上。看孩子的穿著、打扮,那就是他父母的莊嚴。透過衣著,就可以瞭解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所以,孩子的穿著,是父母心的莊嚴。看到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到底對他好不好。被後母帶的孩子,表情就是不一樣。小林一茶,一個很有名的詩人,作了一首詩:「沒有父母的孩子,看一眼就明白;沒有父母的孩子,就咬著食指站在牆角。」因為沒有父母,孩子就無依無靠,所以會可憐的含著食指。這是無依無靠的顯現。這是負面的莊嚴。遇到阿彌陀佛的孩子是大安心,他是忘記念佛在念佛。他們沒有強調:「我在念佛,我有念佛。」他沒有這個心,但他在念佛。一樣是念佛,強調自己非要念多少佛不可,念佛念得很緊張的人,都是沒有父母的孩子。一樣是念佛,沒有真正找到阿彌陀佛的慈母心的人,雖然他也在念佛,但是念的很孤獨、很寂寞,所以他們才要去找、去追尋阿彌陀佛。110/1/19這個是真人實事:在滋賀縣一個叫日野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住持,留下了一些日記。上面記著「我今天念了多少多少佛…」最多的一次,念過二十萬句佛。一天念二十萬句佛,是沒有時間講話的。從早到晚,不眠不休的念佛,才有辦法念到二十萬句。他這麼精進的念佛,就每天都夢到阿彌陀佛。他就記下來:「今天念了十五萬,今天念了二十萬…」「今天晚上夢到阿彌陀佛,今天晚上又夢到阿彌陀佛了…」但很遺憾的是,雖然經常夢到阿彌陀佛,可是阿彌陀佛都是背對著他。(眾笑)所以這個住持就寫:「多麼希望阿彌陀佛能轉過身來,讓我正面看一眼啊。」但是,阿彌陀佛還是背向著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是追著阿彌陀佛。他是很精進念佛,但他是追著阿彌陀佛在念佛。這樣的念佛不能往生淨土。跟佛心不相應。這位住持這麼精進的念佛,才能看見阿彌陀佛的背,更何況我們這些在五濁世間打轉的人啊。你說你才念幾聲佛,就想往生淨土?那真是異想天開。很多人沒有像那位住持那樣精進的念佛,而是一面念佛、一面用欲望的心在看周遭,然後就被欲望的業力牽引到惡道裏去了。不知本願念佛的人,他的念佛都是追著阿彌陀佛在念佛。這樣的人,雖然也在念佛,可他們卻是墮到惡趣。不要以為只要有念佛就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以下,是一位出家眾請教《彌陀讚》)問:請解釋「阿彌陀佛身金色」。答: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佛,是很尊貴的佛。要用我們人世間的東西來形容的話,金色最尊貴。而佛心是清      淨無比的,所以用金色來形容阿彌陀佛。    我們凡夫的心,不管擦了多少粉,把自己裝扮得多漂亮,心都是污濁不清淨的。就是因為凡夫的心是      污濁的,所以沒有光出來。問:請解釋「相好光明無等倫」。答: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沒有東西可以比得上。佛心清淨無比、智慧圓滿,才有那樣的相好、光明。      是心清淨,才有相好出來。而「無等倫」,也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像得到的。這樣的阿彌陀佛是為你      而來的!是你的阿彌陀佛!凡夫的心不清淨,是染著、亂七八糟,但是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心雖然      亂七八糟,但是清淨無比的阿彌陀佛就是為了要救像我們這樣的眾生,才來到這個世間的。問:請教「白毫宛轉五須彌」。答:「白毫」也是相好之一,「須彌」是很高的山。阿彌陀佛白毫的光明,沒有限量。阿彌陀佛有多大        呢?比須彌山還大,我們人沒有辦法想像他。他大到遍滿天地宇宙,用他的慈悲智慧來度化我們。如      果阿彌陀佛像我們人一樣大的話,我們會覺得他靠不了。問:請教「紺目澄清四大海」。答:心漂亮的人,眼睛就漂亮。不止眼睛漂亮,他的身體也漂亮。心不好的人,他的臉相就不好。阿彌陀      佛的心是清淨無比的,所以是無礙,無所障礙。我們人的心,斤斤計較,臉相就不好。相好是表示心      好。貓狗的心就造就貓狗的身出來。所以說:佛的相好如金山。金是清淨的顏色,而山巨大無比,所      以說「如金山」。這就是讚歎佛的。問:請教「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答:阿彌陀佛的心中、身中,遍滿了諸佛菩薩。我們的心中不是菩薩一堆,而是蟲一堆。(眾笑)蟲蠢蠢      欲動,每天都腐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每天都在煩惱又煩惱。單是蟲還好,我們還有貪瞋癡的三毒        鬼。我們心中無數的蟲,三毒的鬼,阿彌陀佛就是要把它們包在光明裏、包在阿彌陀佛的佛光裏。蟲      也好、三毒鬼也好,被包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裏、佛光裏,就會受到阿彌陀佛的感化。所以到淨土的        鬼,也會變成佛。淨土是沒有鬼的。問:請教「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答:雖說「九品」,其實就是「一品」而已。那一品就是十八願。它只是暫時分成九品。九品都是導眾生      入十八願的真實世界。有九品,大家想要哪品啊?(答:上品)那怎麼去上品呢?(答:爭取吧)在      這個世間不努力的人,為了到淨土能努力嗎?有多少力量可以努力呢?有什麼力量可以爭取呢?我們      是沒有力量去爭取的。還沒爭取到就嗚呼哀哉了。我們人,出了家,慢心就容易出來。出了家以後,      就高人一等了。其實不是的。即使出了家,也還是一樣貪瞋癡具足啊。不要說上品,我們連個下品下      生都很難。如果以為可以往生上品的話,那比在家人還差。在家的人,就是因為自己在家作業太重,      天天在造業,所以那種向道的心,比出家人還要強。出家人,很多自以為出了家,就高高在上了,就      比在家人還要殊勝,那都是出家人的傲慢。◆ 講 座 開 示我們不知道阿彌陀佛是無所不在的佛。我們原本以為阿彌陀佛是遠在西方,就像俗語:「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個就是不瞭解什麼是阿彌陀佛。我們由不知道阿彌陀佛,經過聞法之後發現:原來,阿彌陀佛像空氣、像陽光一樣,無所不在。我們就活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中。雖然我們聽了只是知道而已,但不知不覺中,不斷聞法後,突然,有這種領會出來的時候,你的娑婆人生已經結束,淨土之旅從此開始。這就是「平生業成」。我們就活在好大好大、好圓好圓的佛的光明中,可是我們本來不曉得,沒有發現到。我們學佛為了什麼?是為了「佛子的自覺」,也叫「佛子的發現」。發現阿彌陀佛的人,也就是發現自己是佛的孩子的人。所以佛的發現,也就是佛子的發現。就好像剛出生的嬰兒,嬰兒看到媽媽的時候,就是他安心的時候了。知道媽媽、發現媽媽的孩子,就是發現了自己;發現了自己,也就是知道了媽媽。我們之所以覺得孤寂,就是因為沒有媽媽。心中有媽媽的孩子,就不會有孤寂。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永恆的母親。當你找到這位永恆的大慈母的時候,(不只是現在,以後她也還是我們的母親。)真正領會到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大慈母的人,當下就是平生業成。因為這時候,你已經不再焦慮:「糟糕,我還沒有念佛」,「哎呀,我還沒有安心呀,阿彌陀佛會不會要我?」已經沒有這些焦慮了。什麼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呢?什麼是真正的自己?被抱在阿彌陀佛的懷抱裏的就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佛子的自覺。不論生也好,死也好,我們都有阿彌陀佛這位慈母在。我們要去發現這位大慈母,發現大慈母的懷裏抱的就是自己。這就是自己的發現,佛子的自覺。瑞覺師:下面請老師講二河白道,這個非常重要。(老師在白紙上圖示並解說)這邊是大眾,一般人待的地方,不知道佛教、沒有學佛的人,不求自己解脫的人的地方。這些人都是醉生夢死的人。原本我們都是在這裡生活的人。對這樣的生活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人,就會從這人群裏走出來…為了求解脫,離開醉生夢死的人群。但是當你要出來學佛法的時候,以前的那些朋友就會跟你講:「回來呀,回來呀,你別那麼想不開啊。這裏也很好啊。」那些親人也好,朋友也好,就是要叫你回來。但是有心求道的人,沒有聽從他們的呼喚。一直要去求一條解脫的路。當他出來尋求解脫的路後,走了一段路會突然發現,前面有一條河。一條很大的河,他沒有辦法越過的河。這是條什麼樣的河呢?他注意一看,這條河一邊是火在燒,充滿火焰,一望無際的火河;另一邊是水,波濤洶湧,一望無際的水河。他只好停在河岸邊,沒有辦法向前走了。回頭一看,看到以前的那些朋友,認識的人,都來追他,要把他帶回到以前的地方去。他想要往前走,但是一望無際的水河和一望無際的火河,讓他沒有辦法過去。所以他很痛苦。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時候,忽然,他聽到聲音了,忽然聽到彼岸有聲音傳來,呼喚他:「來啊,來啊。汝一心正念直來。不要怕,不要怕。」在他站的這頭,也有聲音,是釋迦牟尼佛的聲音:「去吧,去吧,快點去吧。」佛陀勸這個行者:「去吧,去吧,去阿彌陀佛的國土吧。快去吧,快去吧。」《二河白道譬》裏的這個聲音是「忽然」聽到的。忽然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和釋迦牟尼佛的聲音。這條叫做水火二河。這個行者,這個求道的人,他本來是沒有看到這條河的,也沒有聽到佛的聲音,當他痛苦不堪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前進,也沒有辦法後退,不曉得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佛陀的聲音:「你去阿彌陀佛的國度。」也聽到阿彌陀佛在召喚他:「來吧,來吧,來這裏,我來救你。」然後看到這水河和火河,這都是忽然看到的。「忽然」用我們的話講,就是突然發現、注意到,以前沒有看到,現在看到了。「忽然」這種心境沒有出現之前,他並沒有把佛的話當作話聽。不是沒有聽到,是沒有聽進去。也正因為沒有把佛的話當話聽,所以他也沒有辦法看到火河、水河。因為他沒有看到水河、火河,自然而然也就沒有辦法聽到彌陀的「汝一心正念直來」的呼喚聲。有心要了生脫死的人,他會碰到這樣的瓶頸:要向前進,走不了,因為有水火兩河在,他過不了;但是又沒有辦法退,因為退的話只有死路一條。也不能退,退的話會更苦;可是生命無常,又不能一直站在這裏等。所以:無法進,無法退,又無法停止在那裏。所以他的心中苦不堪言。一般稱此為「三定死」。這就是指人已經跌到谷底裏的那種心境,進退兩難。碰到「三定死」的人,才只是入門。沒有碰到「三定死」的人,都還在睡覺。沒有碰到「三定死」的人,對佛法都還只是概念而已。碰到「三定死」的人,就會很認真的求道。因為這個時候,他心中有的只是:「我會死!我會死!我會死!」你進也是死,退也是死,那怎麼辦呢?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他才會拼命學佛。沒有碰到這個瓶頸的人,他的學佛都只是概念而已。問題來了。也沒有辦法進,沒有路;也沒有辦法退;又不能停在那裏不動。那該怎麼辦呢?當你在那裏掙扎、痛苦不堪的時候,就忽然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聽到「來,來,你來,你來」的聲音。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當他聽到阿彌陀佛「你來,你來」的聲音時,他就忘我了,忘記自己了,然後就順著聲音來的方向走過去。這「三定死」,他不曉得該怎麼辦,該如何是好,苦不堪言,掉在谷底,不曉得何去何從的時候,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聲,「來啊,來啊,來啊」,他忽然聽到這個聲音,他就很感動,忘記自己了,順著聲音來的方向走過去。這當下,他是不用大腦去想的。已經忘記自己了,就只是朝著聲音來的方向走去。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正極專心的做某事時,忽然有人叫你,你本能的朝聲音來的地方轉頭過去。那種當下就是「忘己」。當我們聽到有人叫我們,那個回頭的當下,是沒有凡夫的知見的。沒有思維,就只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進入這種忘己狀態的就是碰到「三定死」的人。沒有「三定死」的心境的人,很遺憾,他不論怎麼計畫、用盡腦筋,都沒有辦法真正進入阿彌陀佛本願法門。二河白道》的教法,最重要的地方是「三定死」。碰到「三定死」,突然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聲,當下忘記自己,朝著聲音來的方向走過去。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們是被阿彌陀佛的聲音吸引而往前走。有一首歌:「沒有聽的我,而能聽見的自己。」這當下就是「無我」的世界了。所以這當下就只有呼喚的聲音而已。他沒有說:「啊,我聽到了」,「啊,我知道了」,「啊,我明白了」,沒有這些。這就是「沒有聽聞的我,而能聽到的世界」。這當下有的只是聲音而已,唯有聲音而已,唯有彌陀的呼喚聲而已。有的只是呼喚聲的作用。有的只是聲音的運作而已,只是聲音的力量而已。我們只是被彌陀的呼喚聲吸引,往前走而已。是聲音來招喚我們,不是我們聽到的。這個世界是「無我」的世界,沒有聽的我,而聽到的世界。如果以為,「我從現在起,好好的念佛,好好的讀佛經的話,我就能聽見阿彌陀佛的聲音。」有這種心的話,是聽不到的。這是很難的地方。火河和水河,本來我們過不去,但是當行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聲的時候,他就朝著聲音的方向走過去。聲音就變成了路。變成一條行者過河的路。聲即道也,道即聲也。走在道上的人,已經不求信心、不求念佛,而是當下就有信心,當下就不斷念佛了。如果不是這種無我的心境的話,以為「是我念佛了」,「是我在信佛」,學一百年都沒有用。被聲音吸引去走這條路,這件事,用我們人類的語言很難表達。為什麼我們會忽然看到水河、火河?是因為你認真去修行,就會發現自己的貪瞋癡。水河就表示自己的貪心,也表示順境,我們看到順境就會很開心,這就是水河;所以我們都被水河弄濕了我們的身體,弄濕了我們自己。火河表示瞋心,也表示逆緣,所以我們遇到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火就出來了。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就感到苦,遇到順境的時候就感到樂,所以我們不是在苦中就是在樂裏。修道的人,他會發現,自己的心不是苦就是樂,水火二河不斷的在心中交織。所以他發現自己沒有辦法過這個河,靠自己的力量沒有辦法過這個河。當他在這種痛苦中掙扎的時候,忽然聽到「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這「南無阿彌陀佛」來自阿彌陀佛)。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他就不管自己的什麼水河、火河了,就順著這個聲音來的地方,「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過去了。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靈臺山開示(6)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你想求什麼?」慧可大師說:「想要安心。」「好啊,你把心拿出來,我幫你安。」慧可大師一聽,要(拿心出來),才恍然大悟,說:原來,這個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他當下就悟道了。大家讀大學,學、學、學,不斷的學習,到時你會發現:沒有學習以前,你會覺得只要學習就會懂了;但是等你不
靈臺山開示(6)

靈臺山開示(6)

「你想求什麼?」

慧可大師說:「想要安心。」

「好啊,你把心拿出來,我幫你安。」慧可大師一聽,要(拿心出來),才恍然大悟,說:原來,這個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他當下就悟道了。

大家讀大學,學、學、學,不斷的學習,到時你會發現:沒有學習以前,你會覺得只要學習就會懂了;但是等你不斷學習之後,你會發現越學越不懂。這就是「不可得」。宇宙的真理,不論怎麼學,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真正有學問的人,他越學習,越發現自己一無所知。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了,就是真正學到東西了。我們本來不懂,由不懂的世界去學東西;剛學的時候,本來不懂的東西現在知道了;(可)當你再不斷的去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越學越不懂;當你知道自己再怎麼學,都學不懂的時候,(其實)就真正學到了。佛法這個無限的世界,是我們無論怎樣想懂都懂不了的世界。我們學佛法,就是最後會發現:原來,這個佛法,不論自己再怎樣加油、努力,以我們的人腦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世界。用我們人腦可以理解的世界,都是迷執的世界。佛法的世界,不是人腦可以理解的,可是當我們不斷的聽聞,本來是沒有辦法想像的世界,我們似乎又知道那麼一點點。這就不是我們人的力量(做到的),而是佛的光明照入我們的心中了,所以才能體會到這樣的世界。

這個世界可以用禪宗的公案,大家好好來體會。(有個)禪師講法,說:「雨,從天空落下來。哈哈哈哈。」就結束了。這就是佛法。這就是自然。所以不懂得這個的話,去研究自然(的人),越研究,他越會發現自己想的都是不自然的。(而)那就是懂得自然的人了。親鸞聖人在晚年,八十八歲的時候,寫了一篇《自然法爾章》,他說:自然,就交給自然去吧,我們不要在那裏畫蛇添足了。這就是自然。我們凡夫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然,結果都是自己的、凡夫的思想和知見。所以親鸞聖人說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聰明的人,自然就交給自然了,他不會用凡夫的言語去強作說明「自然為何物」,這是傻瓜才做的事情。

我們人會生病,為什麼呢?昨天有一位出家眾,她說:「我都出家修行了,為什麼會生病?」她覺得沒道理。一個修道者有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我為什麼會生病?你造了生病的因,就必然會得到生病的果報嘛。那個因果的法則不是我們人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講有因果才有因果的。不管我們曉不曉得、有沒去想,因果的法則是儼然存在的。所以因果就是道、因果就是法。因果就是因果,如果我們欺負過別人,自己一定會嘗到苦頭的。這是天地自然的法則,不是誰造出來的。是自作還是自受,這個逃不了。不是別人作,我們來受。只要有作,業報一定現前。為什麼?沒有理由的。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父母,那也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法則。我們受到別人的恩惠,一定要報恩。知恩必報是天地的法則,沒有理由的。忘恩負義的話,是違背因果。我們要知道天地宇宙的法則為何?這樣我們學佛才不會越學越狹隘。某某老師,要在這樣的前提下去指導你的學生。光是教我們世間法的學問,會碰壁。自然是沒有理由的,但是人就是這個樣子:都喜歡找理由,然後才肯相信是這樣的。很有趣。所以,禪宗的說法:「雨從天空落下來,哈哈哈哈」、「煙從地面往上飄,哈哈哈哈」,說法就結束了。為什麼講這個?因為我們人喜歡找理由。這樣講法,是為了要打掉我們的那個「為什麼?」我們很喜歡找理由,因為我們很會自作聰明,很會問為什麼,然後找個理由來作說明,這都是凡夫的管見。佛陀也好,親鸞聖人也好,(都告誡我們)學佛的人不要鑽牛角尖。什麼叫做牛角尖?如問「人為什麼會死?」,問這個的都是傻瓜。有生必有死,就跟雨從天空落下來,煙由下往上飄,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會死呢?你在那裏鑽牛角尖的時候,還沒找到答案,你就已經死掉了。我們沒有辦法抗拒自然,所以要老實的接受自然。自然就是法,我們要順法。孔子說要聽天命,就是要順法。又有人問「為什麼我們要孝順父母?」這也是阿呆。我們受到恩惠去報恩,這本來就是為人之道。

問:不能問為什麼,那麼能否問是什麼?不然怎麼瞭解宇宙的法則?

答:我們是凡夫,只有凡夫可以問為什麼。因為你不問為什麼,就不會明白「是什麼」。但是真正解決我們生死後生一大事的(問題),是超越這種問題的。

問:二河白道喻裏,出現過很多「忽然」的字眼,是什麼道理?

答:二河白道喻中的「忽然」有兩個,「忽」有一個,共有三個。「忽然」是「驚覺」的意思。本來沒有發現到,突然發現到了,就是「忽然」。「忽然」拿來用在我們身上:本來我們都沒想到自己會死,可是突然「我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會去哪裏?」有這個心境出來,就是「忽然」。我們都知道人會死,可是沒有想過自己會死。我們都把死當作身外之物,(看作與己無關)。本來是這樣的我們,突然就會去想:「我會不會死?我死了會到哪裏?」本來沒有去想的問題,突然會想了,這種心境,就叫「忽然」。其實死都存在,只是我們都當作是別人的問題,和我們沒有關係。(雖然)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死,可是我們凡夫只是概念上知道,其實並沒當作一回事。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的自己,突然會去考慮這個問題,這就是「忽然」。日本有個詩人,作了個很有名的俳句:

「到目前為止,都是認為死的是別人;原來我也會死。哎呀!不得了」。

(對人來說)這是很難的地方,能夠突然警覺自己的生命很無常,很難。突然警覺到自己生命無常的人,他學佛很快入門。我們都是概念上知道自己會死,那種實際的感受我們沒有。

大家有沒有為這樣的事情煩惱過呢?為「我會死」煩惱過嗎?有的話,學佛進步很快,沒有這種感覺的話,到死了都不會有這種感覺出來。如果沒有面對自己死亡的人,(真實瞭解)自己會死的人,佛法對他來講,只是一種概念上的知道而已。當你聽到「會死哦」、「會死哦」,你作何感想?如果把它聽成「只要是人都會死」,當作身外之物,用客觀來看待死的話,那樣學佛很難;真正想到「我會死」,有這種念頭的人,連晚上也睡不著,煩惱到睡不著覺。晚上睡到會打鼾的人,都是不瞭解自己會死的

人。得了大病,面對死亡的人,晚上都是睡不著的。真正感受到無常,一直心繫無常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者。如果只是概念上知道「只要是人都會死」,想要瞭解佛法,不容易。佛教說「無常迅速」,是來之有因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今天晚上就會死的話,那麼所有的事情,你都管不了了。真正知道無常迅速的人,他就會很認真的面對他的人生。知道自己會死的人,不會站在那裏唱高調。不會吃一頓好吃的,就得到滿足,沒有辦法滿足的。知道晚上會死的人,給他準備再豐盛的晚餐他都吃不下。當人知道自己要死時,受到的打擊是很大的。沒有直接面對死亡的人,佛法對他來講,只是概念而已。「忽然」這兩個字是很重要的,(要深思)。

◆ 講 座 開 示

想要聞法,又沒有辦法來,這是魔障。中國佛教有「魔障」這個說法,在日本就比較少講,但是不會因為少講就表示它沒有,也是有的。老師小時候,聽大人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我住的鄰村有個叫阿捨的女孩子,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死了。那麼同村有個經常聽聞佛法的老婆婆,是一個很虔誠的念佛人,有一天,就聽到有個女孩子在叫她,她就問:「你是誰」?「我就是阿捨,阿捨啊」。「你不是死了嗎?你叫我做什麼」?阿捨的父母從小叫她去拜佛,她都沒有聽父母的話。現在死了,到的地方很苦。她希望老婆婆能幫她誦經。老婆婆就問她:「你為什麼不去找你爸爸媽媽,為什麼來找我呢」?「因為我爸爸媽媽雖然學佛,但是沒有很精進。我如果去找他們,他們反而會嚇一跳,沒有辦法聽我講話」。「好,我知道了」。隔天,老婆婆就到寺裏,請寺院的主持幫阿捨誦經、超度。連續誦了三、四天,阿捨又出來給老婆婆講:「謝謝你請那位師父幫我誦經,我現在已經舒服很多了。昨天,有位很尊貴的人(老師說可能是誓願救助一切冥間眾生的地藏菩薩),說要讓我再投生,再到人間投胎一次。所以,今天是我最後一次來了,我要去投胎當人了。感謝您」!這之後,再誦一天的經,阿捨就再也沒出現過了。佛經的功德很大的,這個阿捨的傳聞,一般人都以為是傳聞,但是老師的老師瑞劒老師,知道這個事情,他說阿捨的鬼魂這件事是事實,並把阿捨這件事筆錄下來。所以不是傳聞,是實人實事。

人,很想來聽聞佛法,但是沒有辦法來,那就是過去世有障礙過別人聽聞佛法。有障過別人的法,所以現在人家來障他的法了。這個因緣不要急,可以靠誦經的功德來自救。佛經和聖經是不一樣的,佛經有很大的靈力、功德力。真宗沒有講念經要回向什麼的,沒有這種講法,沒有這種作法。但是你誦經的當下,佛經的功德是進入你的身心的,誦經的當下就是領受佛經的功德。如果自己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不在人世的話,在他們的忌日幫他們誦經,亡者也受益,誦經者也受益。即使亡者生前沒有學佛,也沒有關係。在忌日為亡者誦經,他們都能夠得到佛經的利益。佛經的功德力很大,但真宗的誦經純粹是為誦經而誦經,而不是為得到這種功德而誦經。這種心態很重要。誦經最好誦關於阿彌陀佛的經,如淨土三部經。淨土真宗平常誦持的是淨土三部經,(《心經》沒有誦的)。沒有誦《心經》並非否定它或排斥它,而是因為《心經》是教行信證,「證」的世界。我們到了淨土以後,自然而然就能領受《心經》的智慧。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力,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問:我這一生不知道前生的事,我下一生不知道這生的事,那我只有把自己本份做好就可以了。對嗎?

答:能夠知道過去、能夠知道未來的,(在人世間)只有佛一個而已。你說這輩子好好過就好,那什麼叫「好好的過」呢?如果是用人的知見,按照人的思維去過生活的話,很多都是走錯了。我們要好好的過這個人生,唯有依止佛語、依止佛的教法,才能真正不枉來這人間一趟,不然都在走錯路。我們凡夫因為沒有智慧,自以為是對的,其實都是不對;自以為是藥其實是毒;常常做這樣的事情。不要說佛法,以世間法舉例來說:比如酒。酒對有些人,它就是藥;可是對另些人,它就是毒。有些東西,大家吃了沒有事情,有些東西,某些人就不能吃。如果隨心所欲的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的話,很容易會迷失掉自己。不知道過去,不知道未來,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人,這就是凡夫。如果你遇到一個人跟你說:「我知道你的過去,我知道你的未來會如何如」,那一定是騙人的。算命的會算別人過去,會算別人未來,可是就不會算自己。老師說那是騙人的。算命所講的和佛經所講的,天差地別。如果太相信算命人講的話,就會變成迷信。該聽誰的話很重要。所以要依教奉行。

不知道依教奉行、隨順佛語的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自己人生的,大都要悔不當初。除佛以外,誰也不知道過去,不知道未來。如果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是這樣的存在,還在執著於自己的淺識,到最後一定會很後悔的。

問:現在學了佛,生病的話,是隨因緣消除還是去看病?

答:雖然生病是業障,但是我們活在人世間,這世間有世間的法則,還是該看醫生,能夠醫的就醫。身體生病,要看醫生,要找值得你信賴的醫生來看病吃藥。身為人,應該這樣做。因為你沒有這個色身,如何修行?老師本身,也是這裏痛,那裏痛的,不也在治療嗎?(眾笑)需要治療,就要找有這方面知識的人來治療,不要自己想,自己抓藥吃,那是很危險的。

問:有時想這色身早點脫離,早點走,沒必要留在這個世間受苦。

答:淨土並不是想去,馬上就可以去的。時間沒到,還是去不了的。你以為可以去淨土,可是到時候(發現)去的是地獄怎麼辦呢?(眾笑)到淨土有到淨土的路。我們既然有這個生命,就要盡力活下去。不要想:「這個人生這麼苦啊,我要早點去阿彌陀佛那裏」「不要吃藥,算了算了」。這種想法很危險。我們以為可以去東,可是到了地方發現是西,這種事情是常常有的。

問:世風沒落,常有墮胎之事,它的業障非常重,等於殺人。如何對待?

答:已經墮胎的人,要為墮掉的孩子誦經,因為是作父母的殺死了他。墮胎的人,誦經為孩子超度,這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說有為他們誦經超度,就覺得是一了百了了。這是不對的。到一口氣不來為止,你都要對這個死去孩子深深的懺悔,懺悔的心都不可以忘記。雖然是不得已,但是殺生畢竟是殺生。(不該)發生的事畢竟發生了,要對自己所做的事心生懺悔,然後為死去的孩子誦經超度。這是很重要的。人活著有時是很無奈,但是遇到無奈的事,卻都是死別人,不是死自己。不得已殺死孩子,就只有靠佛經的功德來救助、超度他們。

問:請老師解釋「自力念佛是地獄種子」。

答:為什麼說自力念佛是地獄種子?這樣說,可能(大家覺得)力道太強了。本意是:自力的話,慢心就出來了。慢心就是自我,因為念佛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功德。「念佛只是彌陀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

如果不是用這種心態念佛的話,都是增上慢。越念佛,越執著於是自己在念佛,這是在偷佛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這樣的念佛,都是我執的念佛。而自我的下場是什麼?就是墮地獄。自我的念佛並不是真正的念佛。比方說,一個人很虔誠的念佛,卻又做小偷。他偷別人東西的話,員警一定會抓他,並不會因為他有念佛就不抓他,還是照抓。我們都認為念佛是好事、是善事、是有修行,那你念佛又去做小偷的話,員警不會因為你念佛是做好事,他就不抓你,不會的。不論是

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有道,都有它的法在。如果你走的道、法不對的話,就走岔路去了。啊,時間過得這麼快?下面如果大家還有問題,我就給大家優惠點時間吧(眾大笑)。

問: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樣存在的?為什麼自己聽了,只是這樣理念的,沒有和自己融合在一起?

答:有陽光我們才能夠生存,阿彌陀佛和太陽是一樣的。在日本,都把阿彌陀佛當成自己的慈親,更有人當成是媽媽一樣。有媽媽,孩子才能夠成長。我們生命的依止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理的佛,但是這點我們沒有辦法想像。我們能夠活著,就是阿彌陀佛的力量,這個很難理解。以眾生的生命為自己的生命,「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阿彌陀佛。

有父母,才有我們這個色身;有阿彌陀佛,才有我們的生命。人能夠活著,就是靠太陽的光和熱,萬物也才能夠得以生存。沒有阿彌陀佛,就沒有我們的生命。我們生命的本體就是阿彌陀佛。沒有阿彌陀佛的話,人是沒有辦法活著的。其實,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生命的本源,我們不要忘記這個。

我們直到現在,都受著父母的恩惠,可是常常都把父母忘記了。但即使我們把父母的恩惠忘記,我們也還是活在父母的恩澤裏面。就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聽聞佛法,就是活在阿彌陀佛的恩海裏,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唯有透過聞法,我們才能知道:

原來我們都是活在阿彌陀佛的恩海裏面。

宗教就是讓我們去發現。發現什麼?發現我們是父母的孩子。這就是佛教講的「佛子的自覺」。有爸爸媽媽,我們才能夠活到現在,是父母的恩澤讓我們活到現在。但是我們都忘記了我們是父母的孩子,都以為是自己一個人長大,是自己一個人在奮鬥。其實,不管我們多麼有成就,都是父母的恩惠所致。人常常忘記父母的恩惠,透過佛法才發現:「啊!原來我們就活在父母的恩惠裏面。」佛法就是這種發現:發現父母恩,發現佛恩。所以,在日本,說是「佛子的自覺」。聽聞佛法,就是作「佛子的自覺」。就是發現:原來,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大慈母。

一般的眾生,都不知道什麼是恩。都不曉得自己受到眾生的恩惠。佛恩、父母恩、眾生恩,我們都活在恩海裏面,但是一般人,沒有學佛的人,看不到這個。我們人能夠活著,每天都受到空氣的恩惠、太陽的恩惠,有光、熱才能夠持續這個生命。但是我們都忘記太陽、空氣的恩德,而自以為是靠自己的力量活著。我們受著這麼多的恩惠,都不知道、不自覺,透過聽聞佛法,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活在恩海裏面的。這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這樣),我們就活在阿彌陀佛的照育下。

但是直到今天,我們才明白:原來,我們都是托大家的福,托眾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當我們明白了「是托大家的福、托眾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你就會有勇氣活下去。那些遇到挫折就想要自殺、尋短見的人,就是不知道「托福」(的真實)。托大家的福、托眾生的福才有自己的生命。而知道這點的人,就會(勇敢的活下去,)活到一口氣不來為止。

◆ 講 座 開 示

十九願和二十願是為了方便引導眾生入十八願而有的。所以要知道,十九願和二十願並不是真實報土,是化土。對化土的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不可用的。十九願、二十願並不是阿彌陀佛的本心。《和讚》

裏有講「果遂之願」,所以,十九願、二十願都是為了方便引導眾生入十八願而設的願。所以不能進入十八願的話,十九願、二十願也就失去它們的價值了。

問:能否說十八願是根本,十九願、二十願是通往十八願的路?

答:眾生真正到達十八願,十九願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滿足。如果只停留在十九願,沒有更進一步的話,就      不是十九願的本心了。所以才說是「果遂之願」。十九願、二十願是「果遂之願」。三願轉入,是自      然的法則。

問:果遂之願,是指到極樂世界之後才有的嗎?

答:果遂之願,是說一定讓你往生淨土。表示佛的決心:我一定讓你往生淨土。眾生要往生了,才顯出這      個誓願的價值。我們凡夫往生報土,這個十八願才是真正滿足。大家都以為十九願好修,可是真正修      十九願的人,連電視都沒法看。但是進入本願法門的人,就有心情睡午覺了。為什麼十八願的人可以      安心睡午覺?因為他找到他的媽媽了。而十九願、二十願的眾生還在找媽媽。所以他們很緊張,不眠      不休,電視都沒法看,沒有心情看。一直哭著要找媽媽,「媽媽在哪裏?媽媽在哪裏?」拼命的找媽      媽。就是這樣的心情。

問:為什麼《和讚》裏說,二十願的人會自然轉入十八願?

答:那是十八願的成就。精進念佛的人,十八願的佛心會讓他們自然轉入本願裏來。「不覺轉入真如門」。是不知不覺轉入,並不是沒有人教。轉入真如門,是十八願願力的力量。「不覺」,自己是不知道的,是不知不覺的。當他發現的時候,已經在十八願裏面了。「不覺轉入真如門」,不能解釋為沒有人教也可以進入真如門。這是自然的法則。是十八願的力量、功德力,讓十九願、二十願的眾生,不知不覺被導引入十八願的願門裏。「不覺」二字是「法德」,法的功德。法德換句話講,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心,讓我們凡夫不知不覺就受到阿彌陀佛的感化。所以我們不要看文字,而要看字義。我們凡夫是沒有力量的,一切都靠阿彌陀佛的慈悲力、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

問:十九願有「臨終來迎」,「來迎」可否理解為臨終的時候,也要給他個進入十八願的機會?

答:可以這樣解釋。「來迎」是方便法。你們希望臨終的時候佛來迎嗎?有這種想法的話,是不對的。你想要「來迎」,也不必等到臨終,每天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就是阿彌陀佛來迎了嗎?我們每一天每一句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來這裏迎接我們。所以瑞劍老師作了一首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來了,我來了,現在就來了。

這個就是真正的『攝取不捨』啊!」

很多人都忘記了「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來迎,然後就追著阿彌陀佛跑。所以,十九願、二十願的眾生,就是追著阿彌陀佛跑的人。他們都不曉得:阿彌陀佛已經來接自己了。不知道,所以追著阿彌陀佛跑。十九願、二十願的心和佛心是不相應的。

問:請老師談談,讀唯識的書要注意些什麼?

答:真正的唯識是什麼?阿彌陀佛的唯識,我們眾生去領受,這才是真正的唯識。阿彌陀佛的心,也是阿彌陀佛的唯識、阿彌陀佛的佛心,是滲透到我們凡夫的身心裏面來的,也就是佛心滲入凡心。所以,我們遇到什麼境界,都能夠處之泰然。淨土也是阿彌陀佛的唯識化現出來的。我們眾生的唯識就是造這個娑婆世界出來。是我們的心在看我們的心,一切萬法都是唯識所現。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我們的錢,都是我們的唯識所現。但是我們不瞭解這個,多了一點收入就會很開心。看一點唯識的書是很好的,心變心出來給我們看。凡夫的唯識變現娑婆世界出來,我們的心也變現餓鬼道出來。當我們看到好吃的東西就想吃,然後不斷地吃,那就是餓鬼的心。無我的人,想吃的衝動是不會出來的。你看餓鬼的「餓」字不就是一個「我」一個「食」嗎?餓鬼道都是想吃,而天界都是想玩。天界的眾生,一生都用在「玩」上面了,等到福報享盡,就五衰相現,苦的不得了。因為沒有人要理他們。所以原本是快樂無比的天界,當福報享盡的天人來看時,就會覺得痛苦不堪。這個也是唯識。

 阿彌陀佛的正覺現淨土出來,所以才說淨土是阿彌陀佛的唯識。阿彌陀佛的正覺是阿彌陀佛的佛     心,阿彌陀佛的身體是阿彌陀佛的國土。阿彌陀佛的佛心是正覺的心、是悟的心,而凡夫的心是我執   的心。 所以心,不管是悟心也好,迷心也好,都可以造物,造萬物出來。

問:那就是說阿彌陀佛已經轉識成智了?所以淨土是阿彌陀佛唯識的世界。

答:有心就有這個世界出來。我們住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我們的心如果是無我的話,這個娑婆世界是不會跑出來的。無我的心,它的世界是淨土。餓鬼道就是我執的世界,我執很重的世界。蒼蠅的心造蒼蠅的世界出來,所以蒼蠅在不斷的飛個不停,就是怕被人打死。我們不是像蒼蠅那樣忙著逃命,我們是不斷地忙著在追東西。

問:極樂世界功德莊嚴,三經一論裏講的非常多。但是如果都是這樣一成不變的話,不也有些無聊?為什麼佛也好,菩薩也好,要說這麼多功德莊嚴方面的事情?

答:你說的「莊嚴」是指什麼?要好好思維什麼是莊嚴。那個莊嚴不是裝飾,是佛的運作、佛的作用。所以淨土的莊嚴是淨土的作用。淨土的作用是什麼?淨土的作用是要讓凡夫成佛。但是很多人都不瞭解什麼是莊嚴,以為莊嚴是裝飾品。但即使你把莊嚴解釋為裝飾,淨土的莊嚴也不是凡夫所想的那樣子。譬如:媽媽的莊嚴,現在孩子的身上。看孩子的穿著、打扮,那就是他父母的莊嚴。透過衣著,就可以瞭解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所以,孩子的穿著,是父母心的莊嚴。看到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到底對他好不好。被後母帶的孩子,表情就是不一樣。小林一茶,一個很有名的詩人,作了一首詩:

「沒有父母的孩子,看一眼就明白;沒有父母的孩子,就咬著食指站在牆角。」

因為沒有父母,孩子就無依無靠,所以會可憐的含著食指。這是無依無靠的顯現。這是負面的莊嚴。

遇到阿彌陀佛的孩子是大安心,他是忘記念佛在念佛。他們沒有強調:「我在念佛,我有念佛。」他沒有這個心,但他在念佛。一樣是念佛,強調自己非要念多少佛不可,念佛念得很緊張的人,都是沒有父母的孩子。一樣是念佛,沒有真正找到阿彌陀佛的慈母心的人,雖然他也在念佛,但是念的很孤獨、很寂寞,所以他們才要去找、去追尋阿彌陀佛。110/1/19

這個是真人實事:在滋賀縣一個叫日野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住持,留下了一些日記。上面記著「我今天念了多少多少佛…」最多的一次,念過二十萬句佛。一天念二十萬句佛,是沒有時間講話的。從早到晚,不眠不休的念佛,才有辦法念到二十萬句。他這麼精進的念佛,就每天都夢到阿彌陀佛。他就記下來:「今天念了十五萬,今天念了二十萬…」「今天晚上夢到阿彌陀佛,今天晚上又夢到阿彌陀佛了…」但很遺憾的是,雖然經常夢到阿彌陀佛,可是阿彌陀佛都是背對著他。(眾笑)所以這個住持就寫:「多麼希望阿彌陀佛能轉過身來,讓我正面看一眼啊。」但是,阿彌陀佛還是背向著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是追著阿彌陀佛。他是很精進念佛,但他是追著阿彌陀佛在念佛。這樣的念佛不能往生淨土。跟佛心不相應。這位住持這麼精進的念佛,才能看見阿彌陀佛的背,更何況我們這些在五濁世間打轉的人啊。你說你才念幾聲佛,就想往生淨土?那真是異想天開。很多人沒有像那位住持那樣精進的念佛,而是一面念佛、一面用欲望的心在看周遭,然後就被欲望的業力牽引到惡道裏去了。不知本願念佛的人,他的念佛都是追著阿彌陀佛在念佛。這樣的人,雖然也在念佛,可他們卻是墮到惡趣。不要以為只要有念佛就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以下,是一位出家眾請教《彌陀讚》)

問:請解釋「阿彌陀佛身金色」。

答: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佛,是很尊貴的佛。要用我們人世間的東西來形容的話,金色最尊貴。而佛心是清      淨無比的,所以用金色來形容阿彌陀佛。

    我們凡夫的心,不管擦了多少粉,把自己裝扮得多漂亮,心都是污濁不清淨的。就是因為凡夫的心是      污濁的,所以沒有光出來。

問:請解釋「相好光明無等倫」。

答: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沒有東西可以比得上。佛心清淨無比、智慧圓滿,才有那樣的相好、光明。      是心清淨,才有相好出來。而「無等倫」,也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像得到的。這樣的阿彌陀佛是為你      而來的!是你的阿彌陀佛!凡夫的心不清淨,是染著、亂七八糟,但是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心雖然      亂七八糟,但是清淨無比的阿彌陀佛就是為了要救像我們這樣的眾生,才來到這個世間的。

問:請教「白毫宛轉五須彌」。

答:「白毫」也是相好之一,「須彌」是很高的山。阿彌陀佛白毫的光明,沒有限量。阿彌陀佛有多大        呢?比須彌山還大,我們人沒有辦法想像他。他大到遍滿天地宇宙,用他的慈悲智慧來度化我們。如      果阿彌陀佛像我們人一樣大的話,我們會覺得他靠不了。

問:請教「紺目澄清四大海」。

答:心漂亮的人,眼睛就漂亮。不止眼睛漂亮,他的身體也漂亮。心不好的人,他的臉相就不好。阿彌陀      佛的心是清淨無比的,所以是無礙,無所障礙。我們人的心,斤斤計較,臉相就不好。相好是表示心      好。貓狗的心就造就貓狗的身出來。所以說:佛的相好如金山。金是清淨的顏色,而山巨大無比,所      以說「如金山」。這就是讚歎佛的。

問:請教「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答:阿彌陀佛的心中、身中,遍滿了諸佛菩薩。我們的心中不是菩薩一堆,而是蟲一堆。(眾笑)蟲蠢蠢      欲動,每天都腐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每天都在煩惱又煩惱。單是蟲還好,我們還有貪瞋癡的三毒        鬼。我們心中無數的蟲,三毒的鬼,阿彌陀佛就是要把它們包在光明裏、包在阿彌陀佛的佛光裏。蟲      也好、三毒鬼也好,被包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裏、佛光裏,就會受到阿彌陀佛的感化。所以到淨土的        鬼,也會變成佛。淨土是沒有鬼的。

問:請教「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答:雖說「九品」,其實就是「一品」而已。那一品就是十八願。它只是暫時分成九品。九品都是導眾生      入十八願的真實世界。有九品,大家想要哪品啊?(答:上品)那怎麼去上品呢?(答:爭取吧)在      這個世間不努力的人,為了到淨土能努力嗎?有多少力量可以努力呢?有什麼力量可以爭取呢?我們      是沒有力量去爭取的。還沒爭取到就嗚呼哀哉了。我們人,出了家,慢心就容易出來。出了家以後,      就高人一等了。其實不是的。即使出了家,也還是一樣貪瞋癡具足啊。不要說上品,我們連個下品下      生都很難。如果以為可以往生上品的話,那比在家人還差。在家的人,就是因為自己在家作業太重,      天天在造業,所以那種向道的心,比出家人還要強。出家人,很多自以為出了家,就高高在上了,就      比在家人還要殊勝,那都是出家人的傲慢。

◆ 講 座 開 示

我們不知道阿彌陀佛是無所不在的佛。我們原本以為阿彌陀佛是遠在西方,就像俗語:「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個就是不瞭解什麼是阿彌陀佛。我們由不知道阿彌陀佛,經過聞法之後發現:原來,阿彌陀佛像空氣、像陽光一樣,無所不在。我們就活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中。雖然我們聽了只是知道而已,但不知不覺中,不斷聞法後,突然,有這種領會出來的時候,你的娑婆人生已經結束,淨土之旅從此開始。這就是「平生業成」。我們就活在好大好大、好圓好圓的佛的光明中,可是我們本來不曉得,沒有發現到。

我們學佛為了什麼?是為了「佛子的自覺」,也叫「佛子的發現」。發現阿彌陀佛的人,也就是發現自己是佛的孩子的人。所以佛的發現,也就是佛子的發現。就好像剛出生的嬰兒,嬰兒看到媽媽的時候,就是他安心的時候了。知道媽媽、發現媽媽的孩子,就是發現了自己;發現了自己,也就是知道了媽媽。我們之所以覺得孤寂,就是因為沒有媽媽。心中有媽媽的孩子,就不會有孤寂。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永恆的母親。當你找到這位永恆的大慈母的時候,(不只是現在,以後她也還是我們的母親。)真正領會到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大慈母的人,當下就是平生業成。因為這時候,你已經不再焦慮:「糟糕,我還沒有念佛」,「哎呀,我還沒有安心呀,阿彌陀佛會不會要我?」已經沒有這些焦慮了。

什麼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呢?什麼是真正的自己?被抱在阿彌陀佛的懷抱裏的就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佛子的自覺。不論生也好,死也好,我們都有阿彌陀佛這位慈母在。我們要去發現這位大慈母,發現大慈母的懷裏抱的就是自己。這就是自己的發現,佛子的自覺。

瑞覺師:下面請老師講二河白道,這個非常重要。

(老師在白紙上圖示並解說)這邊是大眾,一般人待的地方,不知道佛教、沒有學佛的人,不求自己解脫的人的地方。這些人都是醉生夢死的人。原本我們都是在這裡生活的人。對這樣的生活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人,就會從這人群裏走出來…為了求解脫,離開醉生夢死的人群。但是當你要出來學佛法的時候,以前的那些朋友就會跟你講:「回來呀,回來呀,你別那麼想不開啊。這裏也很好啊。」那些親人也好,朋友也好,就是要叫你回來。但是有心求道的人,沒有聽從他們的呼喚。一直要去求一條解脫的路。當他出來尋求解脫的路後,走了一段路會突然發現,前面有一條河。一條很大的河,他沒有辦法越過的河。這是條什麼樣的河呢?他注意一看,這條河一邊是火在燒,充滿火焰,一望無際的火河;另一邊是水,波濤洶湧,一望無際的水河。他只好停在河岸邊,沒有辦法向前走了。回頭一看,看到以前的那些朋友,認識的人,都來追他,要把他帶回到以前的地方去。他想要往前走,但是一望無際的水河和一望無際的火河,讓他沒有辦法過去。所以他很痛苦。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時候,忽然,他聽到聲音了,忽然聽到彼岸有聲音傳來,呼喚他:

「來啊,來啊。汝一心正念直來。不要怕,不要怕。」

在他站的這頭,也有聲音,是釋迦牟尼佛的聲音:

「去吧,去吧,快點去吧。」

佛陀勸這個行者:「去吧,去吧,去阿彌陀佛的國土吧。快去吧,快去吧。」

《二河白道譬》裏的這個聲音是「忽然」聽到的。忽然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和釋迦牟尼佛的聲音。這條叫做水火二河。這個行者,這個求道的人,他本來是沒有看到這條河的,也沒有聽到佛的聲音,當他痛苦不堪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前進,也沒有辦法後退,

不曉得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佛陀的聲音:

「你去阿彌陀佛的國度。」
也聽到阿彌陀佛在召喚他:

「來吧,來吧,來這裏,我來救你。」然後看到這水河和火河,這都是忽然看到的。「忽然」用我們的話講,就是突然發現、注意到,以前沒有看到,現在看到了。「忽然」這種心境沒有出現之前,他並沒有把佛的話當作話聽。不是沒有聽到,是沒有聽進去。也正因為沒有把佛的話當話聽,所以他也沒有辦法看到火河、水河。因為他沒有看到水河、火河,自然而然也就沒有辦法聽到彌陀的「汝一心正念直來」的呼喚聲。

有心要了生脫死的人,他會碰到這樣的瓶頸:要向前進,走不了,因為有水火兩河在,他過不了;但是又沒有辦法退,因為退的話只有死路一條。也不能退,退的話會更苦;可是生命無常,又不能一直站在這裏等。所以:無法進,無法退,又無法停止在那裏。所以他的心中苦不堪言。一般稱此為「三定死」。這就是指人已經跌到谷底裏的那種心境,進退兩難。碰到「三定死」的人,才只是入門。沒有碰到「三定死」的人,都還在睡覺。沒有碰到「三定死」的人,對佛法都還只是概念而已。碰到「三定死」的人,就會很認真的求道。因為這個時候,他心中有的只是:「我會死!我會死!我會死!」你進也是死,退也是死,那怎麼辦呢?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他才會拼命學佛。沒有碰到這個瓶頸的人,他的學佛都只是概念而已。問題來了。也沒有辦法進,沒有路;也沒有辦法退;又不能停在那裏不動。那該怎麼辦呢?當你在那裏掙扎、痛苦不堪的時候,就忽然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聽到「來,來,你來,你來」的聲音。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當他聽到阿彌陀佛「你來,你來」的聲音時,他就忘我了,忘記自己了,然後就順著聲音來的方向走過去。這「三定死」,他不曉得該怎麼辦,該如何是好,苦不堪言,掉在谷底,不曉得何去何從的時候,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聲,「來啊,來啊,來啊」,他忽然聽到這個聲音,他就很感動,忘記自己了,順著聲音來的方向走過去。這當下,他是不用大腦去想的。已經忘記自己了,就只是朝著聲音來的方向走去。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正極專心的做某事時,忽然有人叫你,你本能的朝聲音來的地方轉頭過去。那種當下就是「忘己」。當我們聽到有人叫我們,那個回頭的當下,是沒有凡夫的知見的。沒有思維,就只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進入這種忘己狀態的就是碰到「三定死」的人。沒有「三定死」的心境的人,很遺憾,他不論怎麼計畫、用盡腦筋,都沒有辦法真正進入阿彌陀佛本願法門。二河白道》的教法,最重要的地方是「三定死」。碰到「三定死」,突然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聲,當下忘記自己,朝著聲音來的方向走過去。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們是被阿彌陀佛的聲音吸引而往前走。有一首歌:「沒有聽的我,而能聽見的自己。」這當下就是「無我」的世界了。所以這當下就只有呼喚的聲音而已。他沒有說:「啊,我聽到了」,「啊,我知道了」,「啊,我明白了」,沒有這些。這就是「沒有聽聞的我,而能聽到的世界」。這當下有的只是聲音而已,唯有聲音而已,唯有彌陀的呼喚聲而已。有的只是呼喚聲的作用。有的只是聲音的運作而已,只是聲音的力量而已。我們只是被彌陀的呼喚聲吸引,往前走而已。是聲音來招喚我們,不是我們聽到的。這個世界是「無我」的世界,沒有聽的我,而聽到的世界。如果以為,「我從現在起,好好的念佛,好好的讀佛經的話,我就能聽見阿彌陀佛的聲音。」有這種心的話,是聽不到的。這是很難的地方。火河和水河,本來我們過不去,但是當行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聲的時候,他就朝著聲音的方向走過去。聲音就變成了路。變成一條行者過河的路。聲即道也,道即聲也。走在道上的人,已經不求信心、不求念佛,而是當下就有信心,當下就不斷念佛了。如果不是這種無我的心境的話,以為「是我念佛了」,「是我在信佛」,學一百年都沒有用。被聲音吸引去走這條路,這件事,用我們人類的語言很難表達。為什麼我們會忽然看到水河、火河?是因為你認真去修行,就會發現自己的貪瞋癡。水河就表示自己的貪心,也表示順境,我們看到順境就會很開心,這就是水河;所以我們都被水河弄濕了我們的身體,弄濕了我們自己。火河表示瞋心,也表示逆緣,所以我們遇到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火就出來了。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就感到苦,遇到順境的時候就感到樂,所以我們不是在苦中就是在樂裏。修道的人,他會發現,自己的心不是苦就是樂,水火二河不斷的在心中交織。所以他發現自己沒有辦法過這個河,靠自己的力量沒有辦法過這個河。當他在這種痛苦中掙扎的時候,忽然聽到「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這「南無阿彌陀佛」來自阿彌陀佛)。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他就不管自己的什麼水河、火河了,就順著這個聲音來的地方,「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過去了。


1a8f950ba80d3bc99dc7441c80892a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