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本願海濤音(3)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頭言 45         「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乃法界的實相。聞「實相」即南無阿彌陀佛而生信時,這即是往生正因,淨土真宗除此無他。                如何聞信南無阿彌陀佛呢?即「本願真不可思議」,就是聞信。                如何念佛呢?即「南無阿彌陀佛真不可思議」,就是念佛。                如此以外的信行,皆是自力的信行。                 聽人講解自力和他力,往往會有「懂了」的心態出來,但事實上卻還在自力中。不明白「佛的至尊至貴」者,皆是自力。深明佛者後的思惟方是他力,深信這點後的念佛才是他力。卷頭言 46                 念佛的生活,即是在如來慈光中的生活。此中,身心由於受到如來慈悲攝受的緣故,自然而然會無怒、無諍、無委曲、無不滿,心中常持平和,這同時亦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一忘記如來的慈悲,人即會落入「我欲」(貪瞋痴)的生活,而產生憤怒、爭執、怨恨、嫉妒、孤獨、寂寞等心境出來。生活中一貫以慈悲待人的話,自然無後悔,也無憤怒。                我欲一出,因為己身是有礙的存在,一旦不如己意,即會引起葛藤糾紛。若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求回報,自得平和。若是對方真是不可理喻的話,就只好默擯之,任隨其便了。                一味地付出,不求回報的生活,是領受佛心後的生活,亦即是慈光中的生活。忘記此,不實踐佛法時,人生自然會有葛藤悲哀產生。                沒有比慈悲更尊貴的了,不管他人如何中傷批評,如何惡口誹謗,自己的心中是如何地氣憤悲傷,由慈悲心出發行動的話,那不就夠了嗎。卷頭言 47                「安樂集」言:「若機教時乖難修」。「機」,指十方群生海是極惡最下的一機。「時」,指五濁惡時惡世界。「教」,指本願一乘絕對不二的真教。為拯群萌而示現到此世間的教法者,即是淨土真宗。忘記此三點,人就會自哀自歎地說得不到信心。                 親鸞聖人在「教卷」的結語時說,淨土真宗乃「時機純熟之真教也」。真正洞達自身之「機」和現世之「時」者,不論是誰,皆能進入此「一乘究竟之極說」,「凡夫直入之大道」的。               為此機而有此法,此法但為此機,此名「一機一法」,「一法一機」。              機教不相應的話是無法得道的。卷頭言 48                  天地萬物不可思議。                  「不思議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議」(僧肇)。                  天地萬物,既不是神造,也不是由什麼造物主所創。既不說從何時開始有,也不說何時會消失,乃「空、假、中」三諦圓融之相,是無始無終的。不論人智再如何絞盡腦汁,學者再怎樣竭思絕慮,也無法真正知道天地萬物的真相,故說是「不思議」。                天地萬物不思議。在佛教則有五不思議。(「論註」言:㈠眾生多少不可思議。㈡業力不可思議。㈢龍力不可思議。㈣禪定力不可思議。㈤佛法力不可思議)。卷頭言 49                「轉」二乘人天的「雜善川水」,為大智大悲「本願真實大寶海水」者,即是選擇攝取之白業。敬信「不可思議大悲招喚的勅命」是「不思議」時,即是此「轉」得成就時,此名「無礙佛智」。                有「我聽懂了」、「我生信了」之念頭者,則遇不到妙願力。以「不思議」為「不思議」,此非凡夫之力可及。                此「轉變一念」,名「能生清淨願往生心」,又名「金剛信心」。                勅命即是「白道」,白道即是「信心」。瑞劒老師圓寂的報告 50(撰稿者:野瀨瑞默老師)                稻垣瑞劒(最三)恩師,自去年初夏以後,法體即現微恙,其後專心靜養,有一段時間稍有好轉,但是情況不是很穩定。到了年底終於抵不過身體的老化,在一月十三日凌晨零時二分藥石罔效,在家屬們細心的看護下,終於以滿九十五歲(虛歲九十七)的高齡在神戶的海星醫院安祥圓寂。今不學在此追思老師生前的慇懃教誨,謹捧哀悼之意。                老師的遺體直接由醫院運回到法雷會館,十四日入殮完畢後,棺木移至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神戶別院,那晚在別院舉行了守夜,隔天(十五日)中午,在本堂隆重地舉行了莊嚴的告別式。               參加葬禮的人,有遺屬的長男弘一夫婦,及匆匆歸國奔喪的次子久雄氏(在英國倫敦大學執教)、孫兒女們、親戚一同及各界代表們等等。又為追慕老師的遺德,從全國各地趕來奔喪的,有各界階層人士及善男信女們,本堂擠滿了人潮。               首先依程序內容進行,先是配合行事鐘的鐘聲,導師及諸僧入堂就座後,由上野謙二治喪副委員長宣讀開式辭,繼由本山頒贈「院號」給老師,老師被追諡為「護城院」。接著誦「歸三寶偈」、短念佛、回向、三奉請。                導師燒香完畢後,由㈠成德學園校長,柴野文夫氏。㈡弟子代表,井上善右衛門氏。㈢法雷會總幹事不學等在靈前致悼辭。然後誦「正信偈」、念佛、和讚、回向。               在緩慢莊嚴的誦經聲中,先由本山來的代表上香,繼之由桂乘勝治喪委員長、遺屬、各界代表、最後是各善男信女們,大家排長龍式地一個接著一個上香。下午二點,在圓滿了所有程序之後,導師及諸僧退出,喪禮到此暫告一段落。                最後,大家到棺傍為老師的遺體上花,作最後的告別。這時候由遺屬們領先開始上花,在隆重莊嚴的氣氛中,不時傳有啜泣聲,列席的大眾大都目中含淚,大家一個一個地供花,同老師作最後的告別。終於棺木被移上靈車,在此桂治喪委員長,向在場的大眾致閉式辭,然後在大眾莊嚴的念佛聲中,靈車緩緩朝著荼毘場,六甲山鵯越齋場出發。這一天,神戶地區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到了傍晚,神戶市內開始下起雨來,但在齋場卻是飄下難得一見的鵝毛大雪,這幅情景,有如是淨土的清淨功德在莊嚴老師的圓寂一樣。               老師的院號法名是,「護城院 釋瑞劒法師(生於明治十八年十月五日)昭和五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往生 享年九十七歲」老師將近一個世紀長的生涯,終其一生皆不離正法的鑽研與弘宣。老師一生鞠躬盡瘁於弘揚先師 桂利劍老師所傳承的清流法雷學派。為報佛佛祖祖的鴻恩,如烈火般的燃燒自己於弘法利生上。其間受老師教化的人,國內海外不知其數。老師所發表的著作,合英、日文大小冊共近八十種類。現在,人間失去這樣偉大的老師,這不止是佛教徒的悲哀,同時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悲哀。特別是平時受教於老師的人,大家所受到的衝擊悲痛,有如是喪嚴父失慈母,有如是天崩地潰,日月暗淡無光一樣。                  但是我們不能老是停留在此悲痛中,平時老師的教誨,是要「學佛大悲心」,決定自身的往生,精進於大法的無盡流傳,這才是身為佛弟子該盡的本份。因此願不忘師言,全力以赴。老師在靜養期間,曾真情地流露道:              「法雷的法燈一定得無盡地傳續,法雷的法燈若明滅,第一個最傷心的會是利劒老師」。原來老師經常「心」繫著先師的「心願」,一直抱持著「顯揚祖風」、「令法久住」的心願。現在正是我等同心協力,以師「志」為己「志」,來完成老師心願的時候。願稟承老師的遺志,繼續月刊「法雷」的發行。同時,一邊整理老師的遺稿,一邊將整理好的文稿繼續發行。願大家能一如往常,繼續給予支持與賜正。老師在越不惑之年時,曾披瀝道:「乘悲翼還來穢國遊法界化導群萌樂哉快哉如來行人生將了望洋洋」即如此詩所言,老師浴身在往相回向的大慈「大信心」中。又到了晚年時,老師將不久於人世的心境流露如下:「每見翔空之飛鳥即思乘願遨天日」又老師也將自身對此世依依不捨的情懷,率真地以詩歌表達出來:「吾無絲毫想死心對世亦存留戀情力量漸失緣已盡淚光中見此身散身雖枯萎似蓮華凋謝時即浮起時世緣盡時但生喜蓮華落時即浮時極樂界中有慈親靜待浪子回故鄉等待不及出差來六字名號伴我歸」                  此詩同時也是老師「平生業成」、「不來迎」(常來迎)的述懷。老師現在正乘著願力,參加薗林遊戲(還相回向)的如來行吧。                  又有關老師的生平事蹟等等,日後會發行法雷特刊,「護城院 釋瑞劒法師追悼紀念特集」作專題報導,屆時敬請大家多多支持與賜教。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卷頭言 51生老病死乃家常 無量壽光大生命大道超越老病死專念南無阿彌陀 極樂路開不用愁善惡念信皆全拋 明月一輪光皎皎跟著行大道者走 耽心安心兩皆消不用害怕不必愁 大悲慈親等著我娑婆遇慈親 凡夫得成佛慚喜交加 愧喜交加卷頭言 52世界上最偉大的聖人是釋迦牟尼佛。釋迦如來是阿彌陀如來的化身,釋尊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說:「信阿彌陀如來(本願名號)的人一定往生淨土」。阿彌陀如來乃慈親。一旦往生淨土,阿彌陀如來及釋迦如來雙雙迎來,讚嘆道:「來得好,來得好」。往生即成佛,讓人既感恩且慚愧。卷頭言 53一旦大限來,腦中變空白,心如萬馬奔騰,所有的記憶,所懂得的佛法,統統銷聲匿跡。又受病魔折磨的人,全身但出冷汗,光是呼吸都成困難,有眼已無法見物,有耳已無法聽聞。即使情況如此糟糕也不要害怕,生平所信賴的「願力攝取」,乃真實不虛故,慈親不離身旁。人不到絕對無力的地步,無法得知本願他力的慈悲。「死」是嚴肅的事實。卷頭言 54往生「極樂」,要「真的樂」才算數。「極樂」的「樂」,是往生人心薰如來的大悲心,自在地遨遊法界之樂;又還歸娑婆,是受苦不以為苦,在苦中說法,此中自有法喜,法「樂」無限。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來來去去無窮際。一面體會本願力,一面開示本願力,此乃無上之「樂」。卷頭言 55眼一張就是地獄業,耳一開就是地獄業,心一動念就是地獄業。作善事也是地獄業,作惡事更不用說。若不聽「聞亦未聞」的佛法,會更加聽聞不到佛法。自以為「聽懂了」也不行,自以為「生信了」也不行,自以為「能往生」也不行。凡夫的種種處心積慮,根本幫不到忙。「願力攝取」,南無阿彌陀佛。「佛智不思議」,南無阿彌陀佛。卷頭言 56記住的東西會忘記,思惟的東西會消失。心之水溝再怎麼掏挖,跑出來的東西,盡是貪瞋痴的三毒五欲蟲。「我懂了」、「我起信了」、「我念佛了」,「我」一出的話,皆是自力。自力是無法得救的。本願力是「回向法」,教行信證皆「回向」。回向是「願心」、「大悲心」。發遣(釋尊)、招喚(彌陀)皆「回向」。盡界皆是法王家,被喚回歸慈親鄉卷頭言 57聖典的文字,不單是如來的「言語」,同時亦是如來「自身」。唯有大慈悲心方能傳達大慈悲心出來,所以大家恭敬地拜讀佛語,自能獲得「信心」。「教行信證」的文字,是如來「法身的光輪」,是「佛智」,是「大悲心」,同時亦是聖人的「法身」。所以每次拜讀時,常常會有「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的體會,文字會主動來教人。拜讀聖典三遍、五遍,又或是持續三年、五年、十年,還有看不懂的地方時,耐心再拜讀,在第三十年,又或在第五十年後,文字會主動來教人。聖典就是有如此不思議的功德力。因此不要光是聽聞就好,拜讀聖典也是非常重要的。卷頭言 58一聽人說:「不要執著語言文字」,有的人就會刻意地不去聽聞佛法,並極力地排斥語言文字。如此,不聞思修,只是一味地要捨去語言文字等的反應,都是只聽到「話」而沒有把握到「話意」的緣故。佛語即如來的話,捨去佛語要到那裡遇佛法呢?如來的「話」即是「如來」,是「法」,是「佛法」。視佛語如同如來時,即不會執著語言文字。視佛語為如來時,即遇活潑潑的如來,當下即被如來攝取在懷。因此,唯是老實地信順佛語、佛教、佛願。老實信順佛言語 自能常垂恭敬頭卷頭言 59有的人認為:「如果學佛什麼行都不修的話,沒有資糧,如何往生?」懂佛的人自會憶「念佛」,憶念不斷的人,佛法光明自然融入其血液,貫通其全身,並從其身口意三業流露出來。光是用凡夫的知見義解去理論、行動的人,都還尚在佛法的門口。身心都是佛法時,即是本願力徹入全身時,亦是被「佛智不思議」同化時。諸如生死的問題,這不是用人的智力知見就可解決得了的,依佛力得解脫自在時,即是離生死時。心中執著好壞善惡,懷疑佛力‧佛願者,生死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卷頭言 60佛的「一言」「一語」中,含藏著無限的法味。又無窮的法味,盡攝在「一句」中,此即是佛「語」,佛「教」。因此,知道很多句也好,知道一句也好。一句是「一無上」,千句是「千無上」。真的明白「一句」者,一生解脫自在。那麼,什麼是本願力表露無遺的「一句」呢?人人各自依著有緣的「一句」離生死,即使是暗記了千億萬的偈文,若沒有遇到能解決後生一大事的「一句」者,那千億萬的偈文對他來說,是什麼價值也沒有的。對真的明白佛心的人來說,「若不生者」、「汝正念直來」等,皆是無上至寶的「一句」。有些說法的人雖然很有學問,卻沒有受用佛心。反而是來聽聞佛法的同朋,透過說法者的法語,先感應到如來的大悲心。此中道理發人深思。卷頭言 61「真理」「法性」等字眼對凡夫來說,好像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因為「真理」具有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用凡夫有限的智慧,以人的哲學就想要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這即使是花了千萬年也還是行不通。有智慧的人,則相信已洞達了宇宙真理的佛陀,完全依止佛的智慧、慈悲、本願,凡夫方能真正地進入真理的世界。「真理」和「涅槃」是如來,如來是「真理」,是「涅槃」。如來是「真實」,是「真生命」。卷頭言 62知識學問不是「道」。有很多學者誤以為自己所累積的知識學問就是「道」,自己是得道的人。可是當你將參考書和註釋書從其身上拿走時,卻一個所以然也講不出來。這樣的人很多。安心的世界也是如此。到目前為止,當你把所聽到的、所記得的全部拿掉時,剩下的是什麼呢?有的只是不安、無助感吧?若是有這樣的心境者,是還未真正地遇到「如來」,還未真正的領受「本願」。當人捨棄所知道的一切學問、概念後,而尚還有本願力溫馨的安堵感在時,這才是真真正正得到佛願力回向的人。卷頭言 63親鸞聖人在「淨土文類聚鈔」一書中告訴我們:「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此句法語,是聖人大信海的全部,是聖人的渾身之力,是聖人的生命,亦是如來的全身,一句治萬劫渴。人知道很多也是地獄必定,種種思惟也是地獄必定,行善也是地獄必定,為惡也是地獄必定。此「一句」中,完全沒有凡夫的判斷,沒有凡夫自力的思量。此聖句即是對佛德的讚嘆,對如來功德力的稱揚。如來的生命躍動在此中。因此,還有何耽憂,還有何所求呢?卷頭言 64由於誤執「要獲信才可以往生」,所以有人就焦慮地想盡種種辦法要趕快獲信。其實,那樣的「信心」已經變質為某種固定的概念,是死的東西了。不明白這點的人,才會拼命地想要去握、去抓、去得「信心」。這樣的心態,就有如人瘋狂地想踩住自己的影子一樣,但是,不論他多麼努力,捉不到的東西還是捉不到的。要知道,「信心」不是某種固定的物體,而是佛心的功德力。「信心」唯是如來大慈悲的躍動,是此躍動讓凡心生動起來。唯有如來大慈大悲的躍動,方能救度我,方能轉此迷妄的心敬信如來。故「信心」是「如來力」,是令凡夫敬信的力用。「信心」,乃如來悲智的躍動,是大悲慈親的念力。卷頭言 65隨著東西文化的不同,時代的遠近,及人種教育思想的異同,宗教也跟著多樣化。觀看世界史,每個王朝都有其榮枯盛衰,其興廢的因素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但是以下三點,不論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也都適用的:⑴「善因善(樂)果、惡因惡(苦)果」的因果法則。無始以來,萬物依此因果法則在生成流轉,無有停時。⑵法界的真理,即「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真智」,這是最高善的實相,完成此最高善的人格者,唯有佛陀。⑶凡夫的自體與「無我的大悲」背道而馳,故凡夫無法證得「無分別的真智」。事實上,凡夫二六時中皆依著貪欲、瞋恚、愚痴(邪見)在起煩惱,每天無時不刻地在造八萬四千罪業。以此三點為前提,試問凡夫要如何才能解脫生死,到達最高善的涅槃境地呢?只有「教行信證」的宗教「淨土真宗」,方能給凡夫真正的答案,在此可見到親鸞聖人偉大的人格。卷頭言 66本願在何處?願力在何處?不妨親身地體會找找看。當切身的感受到「南無阿彌陀佛」是大悲的音聲時,其處即有願力,即有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若沒有此切身的感受,本願也好,本願力也好,南無阿彌陀佛也好,對他來說,都只不過是個名相而已。佛法並不是佛教學,而是實踐學,是生死解脫的要法、要道、妙術。妙術即是捷徑,此是唯一的大道,當善自深思此處。卷頭言 67真宗的根本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本願」,是阿彌陀如來的無我大悲及無分別的真智,這同時亦是彌陀功德力的顯現。此本願就叫「南無阿彌陀佛」。一聽到「本願」,即知憶持佛的「無我大悲」,一聽到南無阿彌陀佛,即知念「無分別的大智」。我們是依如來大悲大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往生的,所以這個又名「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親鸞聖人在「和讚」中言:「自利利他二圓滿歸命方便巧莊嚴(南無阿彌陀佛)心念言語雙泯絕歸命不可思議尊」因此,沒有必要悲歎道:「無法安心」。「大安心」乃超越「安心」與「不安心」,此可在「南無阿彌陀佛」中領會到。卷頭言 68淨土真宗所說的「聞」,不是指「我」的聞,而是指「無我」地敬信勅命的「本願力」,勅命的「南無阿彌陀佛」。此敬信的透徹處即名「聞」,名「信」。不明白此中滋味者,「二河白道」對他來說則失去生命。我們是在「大經」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聞」字處,聽到勅命的。「聞」之一字,是淨土真宗的極意,是往生淨土的秘鍵。當被人問到「你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時,一句話也答不出來的人,是因為還有「我」(自力)的緣故。認為「我的信」就是「信心」,「我的聽聞」就是「聞」的人,這都是內心深處還有自力執心的緣故,如此之人是無法真正明白「他力」的。卷頭言 69有的人雖然聽人講解淨土三部經時會感到很好,但是他卻無法發自內心真正的起信。試問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的信呢?祖師聖人自身信此法,並由「信」之一字留下「教行信證」一部給我們。因此,我們唯有敬信祖師聖人的人格,方能相信無法相信的「法」。沒有遇到可相信的人格的話,是無法真正對佛法起信的。我拜讀祖師聖人的聖典已七十年,是愈拜讀愈覺其奧妙非常,越深研越感其高深無窮。聖人非泛泛之輩也。卷頭言 70父母心念孩子,孩子心念父母,如此才是真正的「親子」。如來憶念眾生,眾生憶念如來,如此才是真正的「親子」。佛法除此無它。「憶念」即是「信心」,是「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自己能不能往生淨土,不用問別人就可以知道。沒有憶念的人,不論把教義法理說得多麼天花亂墜也沒有用的。心中常憶念佛者,自然會口出佛名,此名「憶念稱名自有精」(「報恩講式」)。卷頭言 71信佛法,乃信佛法力不思議。如何是信佛法力不思議呢?即信如來的本願力。如何是信如來的本願力呢?即敬信勅命。如何是敬信勅命呢?即歸順佛說。如何是歸順佛說呢?即敬信本願的「招喚聲」是真實不虛的佛智不思議。為什麼佛法可信呢?因為佛法是釋迦如來的金言,且有七高僧、祖師聖人為我們做榜樣的緣故。卷頭言 72沒有任何問題比生死問題更重大的了。雖然我們能自覺到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比解決這個問題更棘手的了。看來人們都嗜飲五欲酒,但不要飲太過量,記得一定要聽聞佛法來解決此重大的問題。一旦此問題得到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皆迎刃而解,五欲的人生問題也會被一一的擊破。但是,人們都不知道這點,所以才會讓釋迦如來為我們流下慈悲的血淚,也才有「如來所以興出世」的意義。佛法是安樂的法門,此滋味懂得的人自懂。卷頭言 73凡夫無論如何也無法將「我」和「非我」合一,因此無明煩惱沒有盡時。「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觀經疏」),就是說的這一點。佛是心浪平靜至極的人,所以視自己和眾生是一體。佛眼「自(我)他(非我)不二」,所以沒有我‧非我、草木‧國土等的分別,因此佛的世界不得了,沒有絲毫無明煩惱。佛心清淨真實至極,因此自然發出大智大悲的光明,此光明即是如來的躍動,此光明即是「行」,是「本願」,是「名號」,是「勅命」。我們即是依此如來的光明獲救的。因此,聖人說:「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也」。真宗是雄渾無比的宗教,是凡夫超證的妙法。因此往生還有何疑呢?大家都是受此「願力自然」牽引往生的。卷頭言 74「阿彌陀佛」、「法藏菩薩」、「本願力」、「未來世」、「地獄‧極樂」等用語的意義,是心眼開時方才能真正明白。因為這些用語乃超越人類的智慧線,所以不該以凡眼、凡智,班門弄斧的解釋一堆。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敬信「心眼明淨」了了分明法界實相的釋迦牟尼佛的教說。卷頭言 75有求於本願力救度的人,是有感受到自身的罪惡,感受到無常,感受到自身的無智無力,同時亦刻骨銘心地感受到業道可怖的人。已覺悟到自身徹徹底底是凡夫的人,首先當知道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是什麼樣的存在,再明白親鸞聖人是什麼樣的人物,如此自會生起仰慕釋尊與親鸞聖人的心。當知佛教是絕對的真理,是給與吾人真生命的宗教。因此,洗耳恭聞高僧們的言教非常重要。卷頭言 76信心從「信人(得道者)」處生起。聖人對天親菩薩及法然上人的信賴,就如同是對佛一般。因此,聖人敬信天親菩薩的言語就如同佛說一樣。在菩薩的面前,聖人一如嬰兒般地信奉「一心的華文」。同理,我們也是在相信聖人的言教處,信心得到確立的。眼中無「人」,是無法得到信心的。說得不到信心的人,毛病即是在此。卷頭言 77會說「我雖然很想信本願力,但是卻無法真的起信」者,是他對自身的反省,及對大聖釋尊,對親鸞聖人的研究不足所致。真宗的教法世界第一,也由於其是最高最深的宗教故,要真正信此,依此離生死入涅槃城,是非常不易的事。話雖如此,我們是以一「信佛」即能得到真解脫。因此本願力的宗教,說難的確很難,說容易確實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了。所謂「易」是指依如來的「真實」,依「佛的念力」,即能獲救故。卷頭言 78阿彌陀佛看著我我心中想什麼都清楚越做說明,人越容易拘泥於「說明」,若不說明,人則無法明白,不明白則無法生信。「大信心」,乃超越了凡夫的「我懂了」、「我還不懂」,這唯是如來的本願力。所以暫離自己的知見義解,去靜思自身的罪業有多深重,會比較妥當。親鸞聖人是在無可奈何的為自身的罪業飲泣後,敬信本願之無礙道的。大信心海中,愚痴的我的人格方得以和如來大悲的大人格相接觸。敬信佛說時,即離文字的執著,起信離文字時,則可感受到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慈悲念力,此即「即則離也,離則即也」(日溪法語)的吟味。佛法是活的人格與活的人格之接觸,活潑潑的文字即是活潑潑的祖師聖人,「教行信證」即是聖人的法身,是如來的光明。卷頭言 79人生很苦。苦的原因來自無明的風不斷在吹拂著。大聖釋尊如是說,並教導我們若想要拔諸勤苦之本,就不要讓無明風再吹起,但是傾聽佛語者稀。能轉「無明」和「業」之苦海得「涅槃」樂者,唯有佛‧法‧僧三寶的「教法」,及如來的「本願力」。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本願海濤音(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頭言 45         「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乃法界的實相。聞「實相」即南無阿彌陀佛而生信時,這即是往生正因,淨土真宗除此無他。                如何聞信南無阿彌陀佛呢?即「本願真不可思議」,就是聞信。                如何念佛呢?即「南無阿彌陀佛真不可
本願海濤音(3)

本願海濤音(3)

卷頭言 45

         「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乃法界的實相。聞「實相」即南無阿彌陀佛而生信時,這即是往生正因,淨土真宗除此無他。

                如何聞信南無阿彌陀佛呢?即「本願真不可思議」,就是聞信。

                如何念佛呢?即「南無阿彌陀佛真不可思議」,就是念佛。

                如此以外的信行,皆是自力的信行。

                 聽人講解自力和他力,往往會有「懂了」的心態出來,但事實上卻還在自力中。不明白「佛的至尊至貴」者,皆是自力。深明佛者後的思惟方是他力,深信這點後的念佛才是他力。

卷頭言 46

                 念佛的生活,即是在如來慈光中的生活。此中,身心由於受到如來慈悲攝受的緣故,自然而然會無怒、無諍、無委曲、無不滿,心中常持平和,這同時亦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一忘記如來的慈悲,人即會落入「我欲」(貪瞋痴)的生活,而產生憤怒、爭執、怨恨、嫉妒、孤獨、寂寞等心境出來。生活中一貫以慈悲待人的話,自然無後悔,也無憤怒。

                我欲一出,因為己身是有礙的存在,一旦不如己意,即會引起葛藤糾紛。若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求回報,自得平和。若是對方真是不可理喻的話,就只好默擯之,任隨其便了。

                一味地付出,不求回報的生活,是領受佛心後的生活,亦即是慈光中的生活。忘記此,不實踐佛法時,人生自然會有葛藤悲哀產生。

                沒有比慈悲更尊貴的了,不管他人如何中傷批評,如何惡口誹謗,自己的心中是如何地氣憤悲傷,由慈悲心出發行動的話,那不就夠了嗎。

卷頭言 47

                「安樂集」言:「若機教時乖難修」。「機」,指十方群生海是極惡最下的一機。「時」,指五濁惡時惡世界。「教」,指本願一乘絕對不二的真教。為拯群萌而示現到此世間的教法者,即是淨土真宗。忘記此三點,人就會自哀自歎地說得不到信心。

                 親鸞聖人在「教卷」的結語時說,淨土真宗乃「時機純熟之真教也」。真正洞達自身之「機」和現世之「時」者,不論是誰,皆能進入此「一乘究竟之極說」,「凡夫直入之大道」的。

               為此機而有此法,此法但為此機,此名「一機一法」,「一法一機」。

              機教不相應的話是無法得道的。

卷頭言 48

                  天地萬物不可思議。

                  「不思議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議」(僧肇)。

                  天地萬物,既不是神造,也不是由什麼造物主所創。既不說從何時開始有,也不說何時會消失,乃「空、假、中」三諦圓融之相,是無始無終的。不論人智再如何絞盡腦汁,學者再怎樣竭思絕慮,也無法真正知道天地萬物的真相,故說是「不思議」。

                天地萬物不思議。在佛教則有五不思議。(「論註」言:眾生多少不可思議。業力不可思議。龍力不可思議。禪定力不可思議。佛法力不可思議)。

卷頭言 49

                「轉」二乘人天的「雜善川水」,為大智大悲「本願真實大寶海水」者,即是選擇攝取之白業。敬信「不可思議大悲招喚的勅命」是「不思議」時,即是此「轉」得成就時,此名「無礙佛智」。

                有「我聽懂了」、「我生信了」之念頭者,則遇不到妙願力。以「不思議」為「不思議」,此非凡夫之力可及。

                此「轉變一念」,名「能生清淨願往生心」,又名「金剛信心」。

                勅命即是「白道」,白道即是「信心」。

瑞劒老師圓寂的報告 50

(撰稿者:野瀨瑞默老師)

                稻垣瑞劒(最三)恩師,自去年初夏以後,法體即現微恙,其後專心靜養,有一段時間稍有好轉,但是情況不是很穩定。到了年底終於抵不過身體的老化,在一月十三日凌晨零時二分藥石罔效,在家屬們細心的看護下,終於以滿九十五歲(虛歲九十七)的高齡在神戶的海星醫院安祥圓寂。今不學在此追思老師生前的慇懃教誨,謹捧哀悼之意。

                老師的遺體直接由醫院運回到法雷會館,十四日入殮完畢後,棺木移至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神戶別院,那晚在別院舉行了守夜,隔天(十五日)中午,在本堂隆重地舉行了莊嚴的告別式。

               參加葬禮的人,有遺屬的長男弘一夫婦,及匆匆歸國奔喪的次子久雄氏(在英國倫敦大學執教)、孫兒女們、親戚一同及各界代表們等等。又為追慕老師的遺德,從全國各地趕來奔喪的,有各界階層人士及善男信女們,本堂擠滿了人潮。

               首先依程序內容進行,先是配合行事鐘的鐘聲,導師及諸僧入堂就座後,由上野謙二治喪副委員長宣讀開式辭,繼由本山頒贈「院號」給老師,老師被追諡為「護城院」。接著誦「歸三寶偈」、短念佛、回向、三奉請。

                導師燒香完畢後,由成德學園校長,柴野文夫氏。弟子代表,井上善右衛門氏。法雷會總幹事不學等在靈前致悼辭。然後誦「正信偈」、念佛、和讚、回向。

               在緩慢莊嚴的誦經聲中,先由本山來的代表上香,繼之由桂乘勝治喪委員長、遺屬、各界代表、最後是各善男信女們,大家排長龍式地一個接著一個上香。下午二點,在圓滿了所有程序之後,導師及諸僧退出,喪禮到此暫告一段落。

                最後,大家到棺傍為老師的遺體上花,作最後的告別。這時候由遺屬們領先開始上花,在隆重莊嚴的氣氛中,不時傳有啜泣聲,列席的大眾大都目中含淚,大家一個一個地供花,同老師作最後的告別。

終於棺木被移上靈車,在此桂治喪委員長,向在場的大眾致閉式辭,然後在大眾莊嚴的念佛聲中,靈車緩緩朝著荼毘場,六甲山鵯越齋場出發。這一天,神戶地區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到了傍晚,神戶市內開始下起雨來,但在齋場卻是飄下難得一見的鵝毛大雪,這幅情景,有如是淨土的清淨功德在莊嚴老師的圓寂一樣。

               老師的院號法名是,「護城院 釋瑞劒法師(生於明治十八年十月五日)昭和五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往生 享年九十七歲」老師將近一個世紀長的生涯,終其一生皆不離正法的鑽研與弘宣。老師一生鞠躬盡瘁於弘揚先師 桂利劍老師所傳承的清流法雷學派。為報佛佛祖祖的鴻恩,如烈火般的燃燒自己於弘法利生上。其間受老師教化的人,國內海外不知其數。老師所發表的著作,合英、日文大小冊共近八十種類。現在,人間失去這樣偉大的老師,這不止是佛教徒的悲哀,同時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悲哀。特別是平時受教於老師的人,大家所受到的衝擊悲痛,有如是喪嚴父失慈母,有如是天崩地潰,日月暗淡無光一樣。

                  但是我們不能老是停留在此悲痛中,平時老師的教誨,是要「學佛大悲心」,決定自身的往生,精進於大法的無盡流傳,這才是身為佛弟子該盡的本份。因此願不忘師言,全力以赴。

老師在靜養期間,曾真情地流露道:

              「法雷的法燈一定得無盡地傳續,法雷的法燈若明滅,第一個最傷心的會是利劒老師」。

原來老師經常「心」繫著先師的「心願」,一直抱持著「顯揚祖風」、「令法久住」的心願。現在正是我等同心協力,以師「志」為己「志」,來完成老師心願的時候。

願稟承老師的遺志,繼續月刊「法雷」的發行。同時,一邊整理老師的遺稿,一邊將整理好的文稿繼續
發行。願大家能一如往常,繼續給予支持與賜正。

老師在越不惑之年時,曾披瀝道:

「乘悲翼還來穢國

遊法界化導群萌

樂哉快哉如來行

人生將了望洋洋」

即如此詩所言,老師浴身在往相回向的大慈「大信心」中。又到了晚年時,老師將不久於人世的心境流露如下:

「每見翔空之飛鳥

即思乘願遨天日」

又老師也將自身對此世依依不捨的情懷,率真地以詩歌表達出來:

「吾無絲毫想死心

對世亦存留戀情

力量漸失緣已盡

淚光中見此身散

身雖枯萎似蓮華

凋謝時即浮起時

世緣盡時但生喜

蓮華落時即浮時

極樂界中有慈親

靜待浪子回故鄉

等待不及出差來

六字名號伴我歸」

                  此詩同時也是老師「平生業成」、「不來迎」(常來迎)的述懷。老師現在正乘著願力,參加薗林遊戲(還相回向)的如來行吧。

                  又有關老師的生平事蹟等等,日後會發行法雷特刊,「護城院 釋瑞劒法師追悼紀念特集」作專題報導,屆時敬請大家多多支持與賜教。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卷頭言 51

生老病死乃家常 無量壽光大生命

大道超越老病死

專念南無阿彌陀 極樂路開不用愁

善惡念信皆全拋 明月一輪光皎皎

跟著行大道者走 耽心安心兩皆消

不用害怕不必愁 大悲慈親等著我

娑婆遇慈親 凡夫得成佛

慚喜交加 愧喜交加

卷頭言 52

世界上最偉大的聖人是釋迦牟尼佛。

釋迦如來是阿彌陀如來的化身,釋尊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說:「信阿彌陀如來(本願名號)的人一定往

生淨土」。

阿彌陀如來乃慈親。一旦往生淨土,阿彌陀如來及釋迦如來雙雙迎來,讚嘆道:

「來得好,來得好」。

往生即成佛,讓人既感恩且慚愧。

卷頭言 53

一旦大限來,腦中變空白,心如萬馬奔騰,所有的記憶,所懂得的佛法,統統銷聲匿跡。

又受病魔折磨的人,全身但出冷汗,光是呼吸都成困難,有眼已無法見物,有耳已無法聽聞。

即使情況如此糟糕也不要害怕,生平所信賴的「願力攝取」,乃真實不虛故,慈親不離身旁。

人不到絕對無力的地步,無法得知本願他力的慈悲。

「死」是嚴肅的事實。

卷頭言 54

往生「極樂」,要「真的樂」才算數。

「極樂」的「樂」,是往生人心薰如來的大悲心,自在地遨遊法界之樂;又還歸娑婆,是受苦不以為苦,

在苦中說法,此中自有法喜,法「樂」無限。

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來來去去無窮際。一面體會本願力,一面開示本願力,此乃無上之「樂」。

卷頭言
55

眼一張就是地獄業,耳一開就是地獄業,心一動念就是地獄業。作善事也是地獄業,作惡事更不用說。
若不聽「聞亦未聞」的佛法,會更加聽聞不到佛法。自以為「聽懂了」也不行,自以為「生信了」也不行,自以為「能往生」也不行。凡夫的種種處心積慮,根本幫不到忙。

「願力攝取」,南無阿彌陀佛。

「佛智不思議」,南無阿彌陀佛。

卷頭言 56

記住的東西會忘記,思惟的東西會消失。心之水溝再怎麼掏挖,跑出來的東西,盡是貪瞋痴的三毒五欲蟲。

「我懂了」、「我起信了」、「我念佛了」,「我」一出的話,皆是自力。自力是無法得救的。

本願力是「回向法」,教行信證皆「回向」。回向是「願心」、「大悲心」。發遣(釋尊)、招喚(彌陀)皆「回向」。

盡界皆是法王家,被喚回歸慈親鄉

卷頭言 57

聖典的文字,不單是如來的「言語」,同時亦是如來「自身」。唯有大慈悲心方能傳達大慈悲心出來,所以大家恭敬地拜讀佛語,自能獲得「信心」。

「教行信證」的文字,是如來「法身的光輪」,是「佛智」,是「大悲心」,同時亦是聖人的「法身」。所以每次拜讀時,常常會有「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的體會,文字會主動來教人。

拜讀聖典三遍、五遍,又或是持續三年、五年、十年,還有看不懂的地方時,耐心再拜讀,在第三十年,又或在第五十年後,文字會主動來教人。聖典就是有如此不思議的功德力。因此不要光是聽聞就好,拜讀聖典也是非常重要的。

卷頭言 58

一聽人說:「不要執著語言文字」,有的人就會刻意地不去聽聞佛法,並極力地排斥語言文字。如此,不聞思修,只是一味地要捨去語言文字等的反應,都是只聽到「話」而沒有把握到「話意」的緣故。
佛語即如來的話,捨去佛語要到那裡遇佛法呢?如來的「話」即是「如來」,是「法」,是「佛法」。
視佛語如同如來時,即不會執著語言文字。視佛語為如來時,即遇活潑潑的如來,當下即被如來攝取在懷。因此,唯是老實地信順佛語、佛教、佛願。
老實信順佛言語 自能常垂恭敬頭

卷頭言 59

有的人認為:「如果學佛什麼行都不修的話,沒有資糧,如何往生?」

懂佛的人自會憶「念佛」,憶念不斷的人,佛法光明自然融入其血液,貫通其全身,並從其身口意三業流露出來。

光是用凡夫的知見義解去理論、行動的人,都還尚在佛法的門口。身心都是佛法時,即是本願力徹入全身時,亦是被「佛智不思議」同化時。

諸如生死的問題,這不是用人的智力知見就可解決得了的,依佛力得解脫自在時,即是離生死時。心中執著好壞善惡,懷疑佛力‧佛願者,生死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卷頭言 60

佛的「一言」「一語」中,含藏著無限的法味。又無窮的法味,盡攝在「一句」中,此即是佛「語」,佛「教」。因此,知道很多句也好,知道一句也好。一句是「一無上」,千句是「千無上」。真的明白「一句」者,一生解脫自在。

那麼,什麼是本願力表露無遺的「一句」呢?人人各自依著有緣的「一句」離生死,即使是暗記了千億萬的偈文,若沒有遇到能解決後生一大事的「一句」者,那千億萬的偈文對他來說,是什麼價值也沒有的。對真的明白佛心的人來說,「若不生者」、「汝正念直來」等,皆是無上至寶的「一句」。

有些說法的人雖然很有學問,卻沒有受用佛心。反而是來聽聞佛法的同朋,透過說法者的法語,先感應到如來的大悲心。此中道理發人深思。

卷頭言 61

「真理」「法性」等字眼對凡夫來說,好像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因為「真理」具有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用凡夫有限的智慧,以人的哲學就想要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這即使是花了千萬年也還是行不通。

有智慧的人,則相信已洞達了宇宙真理的佛陀,完全依止佛的智慧、慈悲、本願,凡夫方能真正地進入真理的世界。

「真理」和「涅槃」是如來,如來是「真理」,是「涅槃」。如來是「真實」,是「真生命」。

卷頭言 62

知識學問不是「道」。有很多學者誤以為自己所累積的知識學問就是「道」,自己是得道的人。可是當你將參考書和註釋書從其身上拿走時,卻一個所以然也講不出來。這樣的人很多。

安心的世界也是如此。到目前為止,當你把所聽到的、所記得的全部拿掉時,剩下的是什麼呢?有的只是不安、無助感吧?若是有這樣的心境者,是還未真正地遇到「如來」,還未真正的領受「本願」。

當人捨棄所知道的一切學問、概念後,而尚還有本願力溫馨的安堵感在時,這才是真真正正得到佛願力回向的人。

卷頭言 63

親鸞聖人在「淨土文類聚鈔」一書中告訴我們:

「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

此句法語,是聖人大信海的全

部,是聖人的渾身之力,是聖人的生命,亦是如來的全身,一句治萬劫渴。

人知道很多也是地獄必定,種種思惟也是地獄必定,行善也是地獄必定,為惡也是地獄必定。

此「一句」中,完全沒有凡夫的判斷,沒有凡夫自力的思量。此聖句即是對佛德的讚嘆,對如來功德力的稱揚。如來的生命躍動在此中。因此,還有何耽憂,還有何所求呢?

卷頭言 64

由於誤執「要獲信才可以往生」,所以有人就焦慮地想盡種種辦法要趕快獲信。其實,那樣的「信心」已經變質為某種固定的概念,是死的東西了。不明白這點的人,才會拼命地想要去握、去抓、去得「信心」。這樣的心態,就有如人瘋狂地想踩住自己的影子一樣,但是,不論他多麼努力,捉不到的東西還是捉不到的。
要知道,「信心」不是某種固定的物體,而是佛心的功德力。「信心」唯是如來大慈悲的躍動,是此躍動讓凡心生動起來。
唯有如來大慈大悲的躍動,方能救度我,方能轉此迷妄的心敬信如來。故「信心」是「如來力」,是令凡夫敬信的力用。
「信心」,乃如來悲智的躍動,是大悲慈親的念力。

卷頭言 65

隨著東西文化的不同,時代的遠近,及人種教育思想的異同,宗教也跟著多樣化。觀看世界史,每個王朝都有其榮枯盛衰,其興廢的因素不同,無法一概而論。但是以下三點,不論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也都適用

的:

⑴「善因善(樂)果、惡因惡(苦)果」的因果法則。無始以來,萬物依此因果法則在生成流轉,無有停時。

⑵法界的真理,即「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真智」,這是最高善的實相,完成此最高善的人格者,唯有佛陀。

⑶凡夫的自體與「無我的大悲」背道而馳,故凡夫無法證得「無分別的真智」。事實上,凡夫二六時中皆依著貪欲、瞋恚、愚痴(邪見)在起煩惱,每天無時不刻地在造八萬四千罪業。

以此三點為前提,試問凡夫要如何才能解脫生死,到達最高善的涅槃境地呢?只有「教行信證」的宗教「淨土真宗」,方能給凡夫真正的答案,在此可見到親鸞聖人偉大的人格。

卷頭言 66

本願在何處?願力在何處?不妨親身地體會找找看。

當切身的感受到「南無阿彌陀佛」是大悲的音聲時,其處即有願力,即有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若沒有此切身的感受,本願也好,本願力也好,南無阿彌陀佛也好,對他來說,都只不過是個名相而已。
佛法並不是佛教學,而是實踐學,是生死解脫的要法、要道、妙術。妙術即是捷徑,此是唯一的大道,當善自深思此處。

卷頭言 67

真宗的根本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本願」,是阿彌陀如來的無我大悲及無分別的真智,這同時亦是彌陀功德力的顯現。此本願就叫「南無阿彌陀佛」。
一聽到「本願」,即知憶持佛的「無我大悲」,一聽到南無阿彌陀佛,即知念「無分別的大智」。我們是依如來大悲大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往生的,所以這個又名「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親鸞聖人在「和讚」中言:

「自利利他二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南無阿彌陀佛)

心念言語雙泯絕

歸命不可思議尊」

因此,沒有必要悲歎道:「無法安心」。

「大安心」乃超越「安心」與「不安心」,此可在「南無阿彌陀佛」中領會到。

卷頭言 68

淨土真宗所說的「聞」,不是指「我」的聞,而是指「無我」地敬信勅命的「本願力」,勅命的「南無阿彌陀佛」。此敬信的透徹處即名「聞」,名「信」。不明白此中滋味者,「二河白道」對他來說則失去生命。我們是在「大經」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聞」字處,聽到勅命的。

「聞」之一字,是淨土真宗的極意,是往生淨土的秘鍵。

當被人問到「你聞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時,一句話也答不出來的人,是因為還有「我」(自力)的緣故。認為「我的信」就是「信心」,「我的聽聞」就是「聞」的人,這都是內心深處還有自力執心的緣故,如此之人是無法真正明白「他力」的。

卷頭言 69

有的人雖然聽人講解淨土三部經時會感到很好,但是他卻無法發自內心真正的起信。試問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的信呢?

祖師聖人自身信此法,並由「信」之一字留下「教行信證」一部給我們。因此,我們唯有敬信祖師聖人的人格,方能相信無法相信的「法」。沒有遇到可相信的人格的話,是無法真正對佛法起信的。

我拜讀祖師聖人的聖典已七十年,是愈拜讀愈覺其奧妙非常,越深研越感其高深無窮。聖人非泛泛之輩也。

卷頭言 70

父母心念孩子,孩子心念父母,如此才是真正的「親子」。

如來憶念眾生,眾生憶念如來,如此才是真正的「親子」。佛法除此無它。

「憶念」即是「信心」,是「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

自己能不能往生淨土,不用問別人就可以知道。沒有憶念的人,不論把教義法理說得多麼天花亂墜也沒有用的。心中常憶念佛者,自然會口出佛名,此名「憶念稱名自有精」(「報恩講式」)。

卷頭言 71

信佛法,乃信佛法力不思議。

如何是信佛法力不思議呢?即信如來的本願力。

如何是信如來的本願力呢?即敬信勅命。

如何是敬信勅命呢?即歸順佛說。

如何是歸順佛說呢?即敬信本願的「招喚聲」是真實不虛的佛智不思議。

為什麼佛法可信呢?因為佛法是釋迦如來的金言,且有七高僧、祖師聖人為我們做榜樣的緣故。

卷頭言 72

沒有任何問題比生死問題更重大的了。雖然我們能自覺到這個問題,但是沒有比解決這個問題更棘手的了。

看來人們都嗜飲五欲酒,但不要飲太過量,記得一定要聽聞佛法來解決此重大的問題。一旦此問題得到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皆迎刃而解,五欲的人生問題也會被一一的擊破。

但是,人們都不知道這點,所以才會讓釋迦如來為我們流下慈悲的血淚,也才有「如來所以興出世」的意義。

佛法是安樂的法門,此滋味懂得的人自懂。

卷頭言 73

凡夫無論如何也無法將「我」和「非我」合一,因此無明煩惱沒有盡時。「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觀經疏」),就是說的這一點。

佛是心浪平靜至極的人,所以視自己和眾生是一體。佛眼「自(我)他(非我)不二」,所以沒有我‧非我、草木‧國土等的分別,因此佛的世界不得了,沒有絲毫無明煩惱。佛心清淨真實至極,因此自然發出大智大悲的光明,此光明即是如來的躍動,此光明即是「行」,是「本願」,是「名號」,是「勅命」。我們即是依此如來的光明獲救的。因此,聖人說:「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也」。
真宗是雄渾無比的宗教,是凡夫超證的妙法。因此往生還有何疑呢?大家都是受此「願力自然」牽引往生的。

卷頭言 74

「阿彌陀佛」、「法藏菩薩」、「本願力」、「未來世」、「地獄‧極樂」等用語的意義,是心眼開時方才能真正明白。因為這些用語乃超越人類的智慧線,所以不該以凡眼、凡智,班門弄斧的解釋一堆。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敬信「心眼明淨」了了分明法界實相的釋迦牟尼佛的教說。

卷頭言 75

有求於本願力救度的人,是有感受到自身的罪惡,感受到無常,感受到自身的無智無力,同時亦刻骨銘心地感受到業道可怖的人。
已覺悟到自身徹徹底底是凡夫的人,首先當知道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是什麼樣的存在,再明白親鸞聖人是什麼樣的人物,如此自會生起仰慕釋尊與親鸞聖人的心。
當知佛教是絕對的真理,是給與吾人真生命的宗教。因此,洗耳恭聞高僧們的言教非常重要。

卷頭言 76

信心從「信人(得道者)」處生起。
聖人對天親菩薩及法然上人的信賴,就如同是對佛一般。因此,聖人敬信天親菩薩的言語就如同佛說一樣。在菩薩的面前,聖人一如嬰兒般地信奉「一心的華文」。
同理,我們也是在相信聖人的言教處,信心得到確立的。
眼中無「人」,是無法得到信心的。說得不到信心的人,毛病即是在此。

卷頭言 77

會說「我雖然很想信本願力,但是卻無法真的起信」者,是他對自身的反省,及對大聖釋尊,對親鸞聖人的研究不足所致。
真宗的教法世界第一,也由於其是最高最深的宗教故,要真正信此,依此離生死入涅槃城,是非常不易的事。話雖如此,我們是以一「信佛」即能得到真解脫。因此本願力的宗教,說難的確很難,說容易確實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了。
所謂「易」是指依如來的「真實」,依「佛的念力」,即能獲救故。

卷頭言 78

阿彌陀佛看著我

我心中想什麼都清楚

越做說明,人越容易拘泥於「說明」,若不說明,人則無法明白,不明白則無法生信。
「大信心」,乃超越了凡夫的「我懂了」、「我還不懂」,這唯是如來的本願力。所以暫離自己的知見義解,去靜思自身的罪業有多深重,會比較妥當。
親鸞聖人是在無可奈何的為自身的罪業飲泣後,敬信本願之無礙道的。大信心海中,愚痴的我的人格方得以和如來大悲的大人格相接觸。
敬信佛說時,即離文字的執著,起信離文字時,則可感受到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慈悲念力,此即「即則離也,離則即也」(日溪法語)的吟味。
佛法是活的人格與活的人格之接觸,活潑潑的文字即是活潑潑的祖師聖人,「教行信證」即是聖人的法身,是如來的光明。

卷頭言 79

人生很苦。

苦的原因來自無明的風不斷在吹拂著。大聖釋尊如是說,並教導我們若想要拔諸勤苦之本,就不要讓無明風再吹起,但是傾聽佛語者稀。
能轉「無明」和「業」之苦海得「涅槃」樂者,唯有佛‧法‧僧三寶的「教法」,及如來的「本願力」。


739be8ac6a2622c48e7240523d564e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