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御文章3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一帖第一通 有人曰章(直譯文修潤版)有人曰:「當流之意者,將門徒必應置領解為我的弟子呢,或應稱為如來、聖人的御弟子呢?不存知其之分別也。又在在處處以持著小門徒,如最近亦來相瞞所屬寺院的坊主般地,持著心中(存心)。是亦可然(適當)或亦沒道理,讓人申問時,同樣是亦疑惑,非常御懇切地想要承教。」答曰:「此之疑惑方存知為最肝要吧。如實留置耳底之法文,可申述,請御聽聞吧!於故聖人之仰言,「親鸞者弟子一人亦未持有」地正被仰說吧。「其故者,將如來的教法(本願)說於十方眾生使聽聞時,唯申稱如來的御代言官而已也。更親鸞亦無弘傳珍法,唯將如來的教法(本願),我亦信連人都教令使聞而已也。其他是能教什麼而欲說為弟子啊」地被仰說到也。因此,應為友同行者也。依此而聖人方才愛護而御稱為「御同朋、御同行」了。然者最近大坊主身分的人,亦連我一流安心的次第(道理)都不知,偶爾於弟子之中,將去到信心討論之所在而聽聞之人,意外地加以說諫時,或御作違害和諧等時,連坊主都亦無確實地聽聞信心之一理,又將弟子這樣地遮障時,自己亦無信心決定,弟子亦無信心決定,而至一生空過去般之事,誠難逃自損損他之咎。膚淺、膚淺。於古歌曰:「昔日歡喜包袖裡,今宵連身皆有餘」。可言「昔日歡喜包袖裡」之意者,昔日是雜行、正行亦無分別,只是認為了「若連稱念佛皆稱者則往生」而已之意也。可言「今宵連身皆有餘」者,聽聞分明正雜的分別,於成一向一心而信心決定之後,為了佛恩報盡申稱念佛之意者,大大各別也。斯故,如身置何處亦無地,踴躍般地思時,歡喜者可言為連身都歡喜呀之有餘了之意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三年 七月十五日 《御文章》第一帖第二通 出家發心章(直譯文修潤版)當流,親鸞聖人之一義者,不勉強(特意)以出家發心之形相為本、不標榜捨家棄欲之姿,但使決定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時,更不簡擇男女、老少者也。然者,將獲得了此信之位,於《經》(大經.下)者說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於《釋》(論註.上)者亦可言為「一念發起、入正定之聚」(意)。是即不來迎之談、平生業成之義也。於《和讚》(高僧和讚.96)曰:「願生彌陀報土人,外儀之相雖為異,本願名號但信受,寤寐被忘之事無」地可言。言「外儀之相」者,不簡在家出家、男子女人之意也。其次,言「本願名號但信受,寤寐被忘之事無」者,言形者即使如何樣,又罪者雖為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輩,但是廻心懺悔,深深「御在救助斯等膚淺之機的彌陀如來之本願也」地信知,而無二心地信憑如來之心呀,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憶念之心常不斷不忘,言為「獲得了本願信憑之決定心的信心之行人」也。那麼於此之後者,譬如即使於行住坐臥稱名,亦應思為「稱報彌陀如來的御恩之念佛也」也。稱此為獲得了真實信心,決定往生的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於暑日被流之汗者或淚哉     書置筆之字跡可笑哉。文明三年 七月十八日 《御文章》第一帖第三通 漁獵章(直譯文修潤版)首先當流安心之旨趣者,亦非勉強(刻意)說:「請將我心之惡也好,又亦將妄念妄執心的生起也好皆停止喲」。唯亦請經商、亦作奉公喲,亦請漁獵喲,「是欲救助唯被斯等膚淺之罪業,朝夕迷惑了如我等之徒然者,地御在誓之彌陀如來的本願之御在啊」地深信,一心無二心地纏住彌陀一佛的悲願,而「御在救助喲」地思心的一念之信若是真實者,則必定蒙受如來的御救助者也。於此後者,若是應如何心得(領解)而稱念佛啊,則往生者依今之信力而有了御救助,誠惶誠恐(非常感謝)為了報謝御恩,只要我命還在者為了報謝地思而應稱念佛也。將此可稱為當流的安心決定了之信心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三年 十二月十八日  《御文章》第一帖第四通 自問自答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親鸞聖人之一流的話,則是平生業成之儀(風貌),亦不被執來迎之道理,應如何在領受呀?其之稱為「平生業成」之事也好,將不來迎等之儀也好,皆更不存知。想要詳細作聽聞。」答曰:「誠覺得,此之疑惑最因而為一流之肝要也。大凡,於今家者談為一念發起平生業成,而於平生聞開彌陀如來的本願之賜與救助我等的道理之事者,是由於宿善開發之故地心得(領解)而後不是我之力了,依佛智他力的授與,而存知本願的由來者也地心得,即平生業成之儀也。因此言『平生業成』者,將聞開今之道理,而往生治定地思定之位,亦云為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亦云為平生業成,亦云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也。」問曰:「一念往生發起之儀,詳細被心得了。雖然如此不來迎之儀,尙未能分別(理解)也。可懇請承示。」答曰:「不來迎之事,亦被議論為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之時者,更應亦無期待來迎之事也。其故者申說期待來迎等之事者,取於諸行之機而後之事也。真實信心的行者,依一念發起之處,即刻承蒙攝取不捨的光益之時者,甚至連來迎皆無也地被知也。此故於聖人之仰言者,可說為『來迎在諸行往生。真實信心行人,攝取不捨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故無待臨終,不憑來迎』。應以此御言語而心得者也。」問曰:「正定和滅度者,應領解為一益呢又或應領解為二益呀?」答曰:「一念發起之方者正定聚也,此者穢土之益也。其次滅度是依淨土而可得之益也地應心得也。此故應思為二益者也。」問曰:「如斯被心得時,於往生治定地存置,為何麻煩(費事)地議論應具信心等,應如何在領解耶?此亦欲承問。」答曰:「誠以此尋問之旨肝要也,然者如今地心得之相,即正是信心決定之意也。」問曰:「信心決定之相,即是平生業成、不來迎和正定聚的道理之原由,分明地作聽聞畢了。雖說如此,但於信心治定之後者,應為了自身的往生極樂地領解而稱念佛呢,又或應為了報謝佛恩地領解耶?尚未得其意也。」答曰:「此之疑問又方覺得為肝要。其故者,將一念信心發得以後的念佛,不可認為自身往生之業,唯應徧為了報謝佛恩地被領解者也。此故可釋為善導和尙的「上盡一形、下至一念」。言「下至一念」者信心決定之相也。「上盡一形」者佛恩報盡的念佛也地聽聞了。應以此而善加被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四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第一帖 第五通 雪中章(直譯文修潤版)抑,自今年意外地,從加州、能登、越中兩三個國之間,道俗、男女成群集,而被參詣此吉崎山中的人人心中之原樣,為如何呢令人擔心也。其故者,首先當流之旨趣,此度可往生極樂之道理者,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故也。雖然如此,於此一流之中,連確確實實地獲得了其信心之相的人皆是無。如此之輩者,如何容易可遂報土的往生耶?言一大事者此也。幸運地凌越五里、十里的遠路,於此雪中參詣之心志者是如何樣地被心得(領解)之心中(心裏)啊?千萬擔心之原由也。總之無論以前說是怎樣的心中,自此後者,可詳細申說於心中應被置心得(領解)之道理。應善加側耳而聽聞著。其故者,將言他力的信心之事,確實地被存蓄於心中也,而於其後,為了佛恩報謝者,於行、住、坐、臥應但使稱念佛而已也。若是有此之心得者,則此度的往生者一定也。於此歡喜呀之餘者,應亦運步到老師坊主的在所亦致心志者也。是即,可稱為善心得(領解)了當流之儀,信心的人者也。                             不勝惶誠 不勝惶誠文明五年 二月八日但 第一帖 第六通 睡眠章(直譯文修潤版)抑,今年夏天此時者,不知為何呢意外地患嗜睡症,而想要睡眠也,若思惟為何者,則毫無疑問,覺得往生之死期亦逼近吧。誠因而正令覺無力,依依不捨吧。雖然如此,至今日為止,皆「往生之期亦今呀來到呢」地,無疏忽地作其之準備。儘管那樣,亦唯念願「於此在所甚至以後即使信心決定之人,亦是都無有退轉般喲」地晝夜不斷地憶念而已也。依此文的話,則即使往生之事也,亦於今是應沒問題,儘管那樣人人的心中,亦共正是意外地疏忽吧。只要還有命之者,吾等是應如今這般也。就於一切,大家的心中正存知不足吧。於正是明日亦不知的生命,不論說任何事若亦命終時,則應是徒然之事也。於有命之中疑問亦不疾速被破的話,則一定唯是後悔隨身啊。應有御心得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獻給與此拉門那邊之人人們也。於年後(以後)取出而御覽吧。文明五季 卯月二十五日書《御文章》第一帖第七通 彌生中半章(直譯文修潤文)使記得去年文明第四曆(年),約彌生中半(三月中旬)左右吧,好像有看到了女性一、二人,是男眾等隨伴之人們,議論申說了此山中之事:「抑,此時於吉崎的山上被建一座坊舍,是言語無法形容有趣之所在啊」地作申說中,「亦特別從加賀、越中、能登、越後、信濃、出羽、奧州七個國,彼門下中,到此本山,道俗、男女來致參詣,使群集之緣由,其聲譽無隱(人盡皆知)。是末代之不思議也,非同小可之事。然而,於彼門徒之人人,那麼都如何被勸化念佛法門呢?特別以言信心之事,為旨被教導之道理,是人人申說時,是怎樣一回事呢?願致詳聞,因為我等亦持著此罪業深重膚淺無知之女人身,故願致聽聞分明其信心是什麼呢,而欲願往生。」之理由,在尋問彼山中之人(蓮如上人)時,蒙賜開示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唯『我身是十惡五逆、五障三從的膚淺無知者啊』地思,而深深地,『阿彌陀如來者御在救助斯等機之御相也』地被致心得(領解),而無二心地奉憑彌陀,『賜與救助喲』地思心之一念發起時,誠惶誠恐亦蒙如來放八萬四千的光明,而賜與攝取其身也。可言之為『彌陀如來之,賜與攝取念佛的行者』者此之事也。言『攝取不捨』者,說賜與納受而不捨之意也。以此之意稱為獲得了信心之人也。那麼於此後者,睡也好醒也好立也好住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佛者,早已被彌陀救助去了之誠惶誠恐(非常感謝)呀,報謝彌陀的御恩,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念佛也地應心得也」地,是懇切地賜與開示吧時,此女人們、其他的人,申說了:「誠然,是適合我等之根機的彌陀如來本願之御在也,亦以至今皆不參信(敬信)之事膚淺無知呀,無法言盡。從今以後者一向參致信憑彌陀,而無二心一念地,『我之往生者由如來方有了御救助』地奉信,而其後之念佛者報謝佛恩的稱名也地應心得也。被來遇斯等不思議的宿緣,而被來聽聞殊勝的法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非常難以言喻也。今者早早告假也」,亦浮淚,而大家歸去了。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八月十二日《御文章》第一帖第八通 大津三井寺章(直譯文修潤版)約從文明第三初夏上旬左右,由江州志賀大津三井寺的南別所邊,沒由無意地微服出巡,而使巡迴越前、加賀諸所(諸國)畢了。因而於本國(越前國)細呂宜鄉之內,云為「吉崎」此之在所,殊勝而有趣之場所,推平年來為虎狼棲慣的此山中,自七月二十七日,如法地建立一寺宇,昨日、今日地過去般,早已送了三年的春秋。如此這般地,雖說讓道俗、男女群集,但是更無論任何效用皆無的體態(樣子)時,從今年起禁止一切人的出入之意者,使居住於此在所之根本者,若是何事啊,則抑受生人界,既能遇難遇的佛法之身,徒空沈了地獄者,誠因而非膚淺無知之事耶?其間(其中),不想要決定念佛的信心而遂極樂的往生之人人,為何欲來聚集到此在所之事,應該不符合之理由的加以判定完畢了。是徧不以名聞、利養為本,唯以後生、菩提為要事故也。此故,見聞之諸人莫成偏執之事。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九月日《御文章》第一帖第九通 優婆夷章(直譯文修潤版)抑,將本宗自昔人舉體,稱為「怪異、汚穢宗」也。此誠然道理之所指也。其之故者,於當流人數中,或者對他門、他宗,肆無忌憚地申說顯露我家之義的原故也。是大錯特錯也。夫,言遵守當流的規定者,將於我流所傳之義,確實地存蓄於內心,而於外相不露其色,稱之為是善領解於物(佛法)之人也。然而,當世者由於將我宗之事向他門、他宗,皆無其斟酌疏忽大意地談論,而人之覺得當流膚淺也。由於有這樣地惡領解之人,而讓人思當流為「污穢、忌諱宗」。更因而,應領解為「此者非他人之惡,由於自流人之惡也」。其次,言物忌之事者,於我流者就佛法而可說為無物忌之事也。即使對他宗和公家的話,則如何不忌物呢?向他宗、他門的話,則原本應忌諱之事勿論也。又不可有說他人的忌物,而誹謗之事。雖說如此,欲修行佛法之人者,不限於念佛者,不可那樣忌物地,明確連諸經之文皆是諸多可見。首先於《涅槃經》曰:「如來法中,無有選擇,吉日良辰」地使說。此文之意者「於如來之法中無選擇吉日、良辰之事」也。又於《般舟經》曰,「優婆夷,聞是三昧欲學者(乃至)自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視吉良日」地使說。此文之意者,可說為「優婆夷,聞此之三昧而欲學者,自歸命佛,歸命法喲,歸命比丘僧喲,不得事餘道之事,不得拜天之事,不得祠鬼神之事,不得視吉良日之事。」雖然即使如此的經文亦是有,但提出此等文也。特別念佛行者是不可從事彼等般地使見了。應善加心得(領解)。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九月日《御文章》第一帖第十通 吉崎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吉崎的本山,欲成為多屋(信徒會館)坊主們(住職們)的內方(內人)之人者,應「誠前世的宿緣非淺故」地思著也。那亦取決於思後生為一大事,信心亦是欲決定之身之後的事也。此故,欲成為內方之人們,絶對應善加被取信心。夫首先稱為當流的安心之事者,大凡於淨土一家中,有絶對是特別殊勝的道理故,稱為「他力的大信心」也。然者,得了此信心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百人者百人全部,「今度的往生者一定也」地應心得者也。所謂其之安心者,是應怎樣心得(領解)之事呢?亦不在詳知也。」答曰:「誠此之疑問肝要之事也。大凡,可取當流的信心之旨趣者,首先我身若是女人者,則依即便罪深之五障、三從亦膚淺無知之身,而將既已成了是被十方如來也好三世諸佛也好皆捨棄之女人,誠惶誠恐地亦蒙彌陀如來一佛,欲救助斯等之機地賜誓,而既已蒙賜發了四十八願。其中於第十八願蒙賜救助一切的惡人、女人之後,猶更由於女人者罪重疑心深,而又再於第三十五之願,蒙賜發起可言為猶欲救助女人之願也。有了斯等彌陀如來的御苦勞之御恩的誠惶誠恐喲地,地應深思也。」問曰:「那麼,就將這樣地彌陀如來之欲救助如我等者地,屢次蒙賜發願之事的,難能可貴呀,被致領解分明了,而應怎樣地持機,被使去信憑彌陀呢?可賜詳示也。」答曰:「若想要取信心信憑彌陀者,則首先『人間者唯夢、幻間之事也,後生方誠永生之樂果也』地思定,而『人間者五十年、百年中之樂也,後生方為一大事』地思而捨喜好諸雜行之心,或者又,亦捨可物忌(迷信)地思心,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而連其他餘佛、菩薩、諸神等皆不掛心,唯一心一意地歸於彌陀,而若『此度的往生是可治定』地思者,則其難能可貴感之餘應稱念佛,而奉報彌陀如來之賜與救助我等的御恩也。可稱之為獲得了信心之多屋坊主們的內方之姿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九月十一日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一通 電光朝露.死出之山路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倩思者,人間唯是電光朝露的夢幻中之樂啊。縱使又說為如想沈溺於榮華、榮耀般之事,其者唯五十年乃至百年中之事也。若今現在亦無常風來誘的話,則會遇什麼病苦而成空耶?誠然死了時,先前置依賴了的妻子也好財寶也好,皆無有一可相隨我身。此故,死出山路之巔,三途之大河方為唯一人獨行吧。依此,而唯可深願者後生也,又可信憑者彌陀如來也,信心決定而可往者安養淨土也地應思也。就此,最近此方念佛者的住持們,佛法的道理意外地相違背。其故者,將自門徒方取物說為善弟子,可說之為信心的人。是為大錯誤也。又弟子若即使亦多獻物給住持者,則我之力雖不堪,但依住持之力而可被救助般地思著。是亦錯誤也。如斯,於住持和門徒中,更無一領解當流信心的份。真實膚淺呀!師、弟子共無法往生極樂,而空墮地獄之事是無疑。即使哀歎亦猶有餘,即使悲嘆亦猶可使深悲。此故,自今而後,以相尋善存知了他力大信心的次第(道理)之人,而信心決定,亦將其信心之旨趣教導弟子,而應皆共將今度一大事的往生,善加得遂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九月中旬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二通 年來超勝寺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年來,於超勝寺的門徒,佛法之道理意外地可相違背。其之謂(原由)者,首先即便座眾亦是有。無論如何亦要登上其之上座而甚至連酒杯等皆要比人先飮用,連座中之人也好、又其他誰誰也好,皆欲被人重視,誠是佛法之肝要般地,於心中置領解了。此更非為了往生極樂,唯似世間的名聞了。然而當流每月會合的由來者,若是何用啊者,則雖以在家無智之身徒暮徒明(徒度日月),一期空過,而終於沈淪了三途之身,但即使是一月一度亦應至少將只有念佛修行之人數聚集道埸,而作云為「我的信心和人的信心者如何有呢」信心談論之用的會合,近來言其信心之事者,不曾涉及是非的談論時,言語無法形容膚淺之原由也。總之,自今已後者,應嚴格於會合之座中,作信心的談論者也。此是可遂真實的往生極樂之謂(理由)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九月下旬《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三通 三經安心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最近於此方(這邊)的念佛者中,使用不思議的名言,而說:「這才是獲得信心之姿喲」,而且於我是善知當流的信心臉之體態中,於心中置領解了。於其言曰,可說:「將自十劫正覺之初,蒙賜決定我等之往生的彌陀御恩,不能忘就是信心呀」。此是大錯特錯也。夫雖說知道了彌陀如來之蒙賜成正覺之謂(由來),但若不知道言我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謂(由來)者則徒然之事也。此故於往後的話,則首先應將言當流的真實信心之事,善加存知也。言其信心者,於《大經》說為三信,於《觀經》云為三心,於《阿彌陀經》使顯為一心。三經雖共其名是異,但其意者唯使顯他力的一心之意也。此故可說信心,若言其相是何樣之事啊者,則首先,擱置諸雜行,而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連其餘之一切諸神、諸佛等皆不掛心,若一心地專歸命彌陀者,則如來以光明,而攝取其身而不可賜捨。此即是我等一念信心決定之相也。如此心得之後者,奉報蒙彌陀如來之將他力信心,賜與我等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以此,而可稱為信心決定了的念佛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第五 九月下旬時書之云云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四通 立山白山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當流念佛者之中,不可誹謗諸法。首先,若是越中、加賀者則立山、白山其他諸山寺也。若是越前者則平泉寺、豐原寺等也。然者於《經》既已正御誡之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了。依此,而念佛者特別不可謗諸宗者也。又,聖道諸宗的學者們,亦不可強加誹謗念佛者地令見了。其之謂(原由)者即使經釋共同說其文是多,首先於八宗之祖師龍樹菩薩的《智論》亦是深誡之。於其文曰:「自法愛染故,毀呰他人法,雖持戒行人,不免地獄苦」地使說。是如此的論判分明時者,無論何者皆佛說也。莫誤謗之事。若其皆是各宗各派之事者,則我正應只是不信憑而已吧。特別於當流之中,任何分別亦無者,誹謗他宗之事是遺憾之事也。千萬千萬,是一處的坊主身分之人者,應嚴厲致上此之成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五年 九月下旬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五通 宗名.當流世間章(直譯文修潤版) 問曰:「皆將當流於世間流布,而名為一向宗時,是怎樣之理由呢?令覺疑惑。」答曰:「特意將我流名為一向宗之事,祖師(親鸞)亦沒特別制定。大概由於一向地信憑阿彌陀佛,而成大家之申稱(一向宗)故也。雖然如此,但於經文賜說為『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故,是可說為請一向地稱念無量壽佛喲之意時,稱為了一向宗亦沒問題。然而,蒙開山(親鸞)將此宗正定名為淨土真宗。因此說為一向宗之名言者,更非由本宗申稱也地應知。然者其餘的浄土宗者許可諸雜行。我之聖人者選捨雜行。此故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也。有此之謂(原由)故,特別賜入真之字也。」又曰:「既已名當宗為淨土真宗之事是分明地令聞了。然而依此宗體(宗義),雖說是在家罪深惡逆之機,但纏住彌陀的願力而可容易地往生極樂般,想要詳承教也。」答曰:「當流之旨趣者,若信心決定了者則必可得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也。因此言其信心者,若說是怎樣之事啊,則任何煩憂(擔心、勞苦)亦無地一心地奉憑彌陀如來,而連其餘之佛、菩薩等皆不掛心,唯一向無二心地信彌陀而已也。以此稱為信心決定者也。將所言信心之二字,訓讀為「真實之心」也。言「真實之心」者,依行者的惡自力心的話則不被救助,依如來的他力善心而被救助故,稱為「真實之心」也。又以名號,而任何心得亦為無,唯稱念的話則不被救助也。因此於《經》者『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使說。所言『聞其名號』者,非無名無實(無繫心於名號的實義)地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名號,說遇善知識而能受其教,若南無地信憑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者則必定阿彌陀佛之賜與救助之道理也。於《經》被說之為『信心歡喜』。依之,而『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蒙賜救助我等之相啊』地應心得也。斯樣地心得而後者,將行、住、坐、臥於口所稱之稱名,『唯是奉報彌陀如來御在救助之御恩的念佛啊』地應心得。以此,可稱為信心決定而往生極樂之他力念佛的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第五,九月下旬第二日,至於巳剋,加州山中湯治(泡湯治療腳傷)之內,書集之訖。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97.html 第一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97.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97.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二帖第一通 御疏浚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這次一七個日報恩講之間,聽到多屋内方(會館住職夫人)和其他之人,皆大概蒙賜決定信心之緣由。可喜可賀本來願望不可過於此。雖然如此,若那樣地放棄的話,則信心亦應會消失,可言「再再疏浚信心溝,彌陀法水令暢流」之事是仿佛有。就彼,以女人之身是皆被十方、三世諸佛所捨棄了(指諸佛沒有女人成佛願)之身,若是阿彌陀如來的話則方誠惶誠恐地皆御在救助喲。其故,女人之身者說為無論如何成了真實心,亦疑心深,又,物等可忌諱之思心(迷信心)者更覺難消失。特別在家之身者,即使就於世路(世間路)又借口於子孫等事,皆唯獨沈溺於今生,這般早已可眼見而雖知無常之人界為老少不定之界,但唯將今現在沈淪了三途、八難之事,絲毫都不擔心,而徒明徒暮(虛度日夜)者,是常人之習氣也。言膚淺亦愚痴也。依此,一心一向地歸於彌陀一佛的悲願,深深奉憑,而使捨修諸雜行之心,又,亦皆使放棄願追從諸神、諸佛之心,那麼,「稱為彌陀如來者,為了斯等如我等般膚淺之女人呀,因為是蒙賜發起本願故,誠佛智的不思議」地信,而「我之身者惡業之徒然者也」地思定(領悟),可持深深歸入如來之心。那麼,「此信之心也好念之心也好,皆從彌陀如來的御方便令使發起者也」地應思。即將這樣地心得,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又,將此之位,或者稱為「住正定聚」,亦稱為「至滅度」,亦稱為「至等正覺」,亦稱為「等同彌勒」也。又亦,稱之為「一念發起的往生決定了之人也。如此心得而後的稱名念佛者,「奉報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之往生,其御歡喜呀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就此,首先應善加給與遵守當流的規定。其之理由者,千萬要注意,若賜與領解如今般的信心之原樣的話,則深深藏置於身中(內心),對他宗、他人而不令見其色,又亦不可談說信心之樣。亦將一切諸神等等,我即使不信也,亦不可忽視。將如此信心之人也好、其表現也好皆佳之人,聖人亦是仰讚為「是善心得(領解)信心之行者也」。唯應深深將心留於佛法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第五,十二月八日,書之,而獻給本山的多屋內方。此外,若猶尚有疑問之事者,則應再給與提問也。所送寒暑,五十八歲御判(畫押、書判)。為了後代之證據作書置,亦成為法之言語的遺言吧!《御文章》第二帖第二通 全部接引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開山聖人之御一流者,夫,是以云為信心之事被為先。言其信心者於說是什麼作用啊,為了是無善造惡我等般的膚淺之凡夫,容易不難往生到彌陀的淨土之出發(開始)也。若無法獲得此之信心的話,則無法往生極樂,而應墮在無間地獄者也。依之,欲使取其信心之樣者,於云為如何?夫,深深奉憑彌陀如來一佛,而不掛心於其餘的諸善、萬行,又於諸神、諸菩薩,失卻但使成今生的祈求之心,又,亦使捨棄言惡、自力等之邪念,而將一心一向地信樂彌陀而無二心之人,彌陀者必以遍照的光明,賜與攝取其人而不捨者也。於這樣地取信之後,睡也好起也好皆常稱念佛者,奉報彼彌陀的賜與救助我等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方將這樣地心得了之人,誠可言為是善取當流的信心之正義者也。此外,猶言說有信心之事的人若是有者,則大錯特錯也。全皆不可接引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今,於此文所記之旨趣者,當流親鸞聖人蒙賜勸化信心之正義也。如果善加心得了此文之人人者,絕對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此信心之樣。又,亦以其餘一切的佛、菩薩,併諸神等,我只是不信而已也。不可刻意輕慢之。此誠然,於彌陀一佛的功德中,一切諸神皆包含地應思者也。總之於一切諸法不可成誹。以此而可名為善守當流的規定之人。因此,聖人曰:「縱使被說為盜牛人,亦不可被見為若後世者、若善人、若佛法者之樣地表現」(改邪鈔・三)地正被仰言了。善加心得此之旨,而念佛者應修行者也。文明第五,十二月十二日夜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三通 神明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當流開山聖人所賜與弘揚之一流中,大家於致勸化,其不同是有之時,總之,往後者,本山多屋(會館)坊主以下,其他拜讀了一卷的聖教也好,又來聚集的人人也好,甚至各自於本門下掛了其名之輩也好,皆以此三個條的篇張,而令使存知之,應自今以後致上其之成敗(負起成敗之責)者也。一、諸法、諸宗共不可誹謗之。二、不可輕慢諸神、諸佛、菩薩。三、應使取信心而遂報土往生之事。遵守右斯三個條之旨,深深存蓄於心底,於不以此為本之人人的話,則應禁止出入此本山者也。抑,自去年文明第三曆仲夏左右,出華洛(京都),而同年七月下旬時,已經在此本山風濤洶湧之在所佔(建立)草庵,而此四個年中使居住之根本者,非別之道理,為了以此三個條之姿,於彼北國中,欲讓本流信心未決定的人,成同一味的安心之故,直至今日今時令使堪忍之處也。因而,若以此旨趣而信用之的話,則誠應是此年月在國之本意者也。一、稱為神明者,夫,悲心憶念於佛法皆無信之眾生的,空墮地獄之事,為了無論如何皆欲救度之,權現為神,而以些許之緣,將之作為方便,而終究為欲使勸入佛法之方便,賜與示現為神者也。此故,於今時的眾生,若信憑彌陀信心決定而稱念佛,成為可往生極樂之身的話,則一切神明者,應反而認為我之本懷,給與歡喜,而賜與守護念佛的行者時,雖沒特崇信神,但亦皆唯包含於信憑彌陀一佛之中故,雖不特別依憑但亦有信之道理故也。一、於當流之中,誹謗諸法、諸宗之事不可然。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如說修行者則應有其益。雖然如此,末代如我等般在家止住之身者,於聖道諸宗之教皆不及故,我不信憑之而已也。一、稱為諸佛、諸菩薩之事者,夫因為是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為了十方諸佛是本師、本佛故,若奉歸阿彌陀一佛者,則有即歸諸佛、菩薩之道理有故,於阿彌陀一體之中,諸佛、菩薩者皆悉包含也。一、開山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言為彌陀如來的他力真實信心者,使捨諸雜行,而以專修專念、一向一心地,歸命彌陀,作為信樂本願之體。此故,如從先達(前輩)傳承般,將彌陀如來的真實信心,亦屨次地,自他力所被授與之佛智不思議也地心得,因而一念的話,則決定為往生治定的時刻,而其時若命延長者則自然及於多念之道理也。依此,平生之時一念往生治定之後的佛恩報盡所稱之多念的稱名也。此故祖師聖人御相傳一流之肝要者,唯只能限於此信心一個。以不知此為他門,以能知此為真宗之證據。此外,必定於外相,不可對他人顯現當流念佛者之姿。以此而可名為獲得了真宗的信心行者的表現之範本處,如件(如前文所記)。文明六年甲午正月十一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四通 超世之本願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申稱彌陀如來超世之本願者,是為了末代濁世造惡不善如吾等的凡夫,蒙賜發無上的誓願故也。然者,亦將之如何樣地持心,如何樣地信彌陀,而可往生到彼淨土呢?更無其之分別。可詳細賜與教之」?答曰:「末代今時之眾生者,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而雖亦不併信餘之佛、菩薩等,但亦將一心一向地歸命彌陀一佛之眾生,無論如何地罪深,也以佛的大慈大悲而欲救助地賜與發誓,放大光明,御在攝取於其光明中故,將此意於《經》者,蒙蜴說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此故,於可言為五道、六道之惡趣,將既已應赴之路為彌陀如來的願力不思議,而賜與閉塞之也。以此之原由又於《經》者,是被說為「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故,信如來的誓願而無一念的疑心時者,無論如何想要墮入到地獄,亦是被彌陀如來的攝取光明攝取去了之身者,亦不依我的計度墮到地獄而成可往生極樂之身故也。為這樣的道理時,若是晝夜、朝暮雨山般地蒙受如來大悲的御恩之吾等者,則唯於口常稱念稱名,而唯為了報謝彼之佛恩,應稱念佛而已也。是即可言為獲得了真實信心之相者此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二月十五日夜,想起大聖世尊入滅之昔,而於燈下,拭老眼染筆畢了。滿六十 御判(花押) 《御文章》第二帖第五通 數珠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此三四年之間,見及本山念佛者的風情(體態),誠因而是無使決定他力之安心的份。其故者,亦無持一串的數珠之人。這般地正將佛被把捉於手了。聖人是全無仰說:「可捨棄數珠而拜佛吧」之事。然而,即使不持數珠,為了往生淨土者亦唯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已也。於彼者應不有礙。首先是大坊主身分之人者,即使亦披袈裟、持數珠亦應沒問題。依之,而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必定亦出於口,又於色亦能見其之相也。然者,今時者更使覺得殊勝地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至稀也。彼者是何故啊,連彌陀如來的本願之為了我等是相應尊貴呀般,皆於身不覺故,總是以信心之全體,依我心得顏(領解臉)的原故,連聽聞任何事,皆只認為彼之事而已,亦皆無確確實實地入到耳,唯模仿人而已之體態地令見了。依此之程度的話,則連自身的往生極樂今皆使覺得如何危險也。況且連勸化門徒同朋之儀(事),皆是決不可能有。依如此之心中的話,則今度的報土往生亦不可也。哎呀呀遺憾之事呀!唯可深深沈心在思案。誠以,人者出息不待入息之習也。千萬無疏忽地應將佛法入心吧,而信心決定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二月十六日於早朝(早上),俄然(忽然)染筆畢了而已。《御文章》第二帖第六通 規定.他力信心章(直譯文)抑,善聽聞當流他力信心之旨趣,而使決定之人此若有者,以彼信心之原樣而藏置心底,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又即使於途中、大道我等之所在等,亦不可無忌憚顯露於人,或讚嘆之。其次者,即使向守護、地頭方,亦說「我是獲得信心」,而應無疏略之儀無地愈加全然作公事(稅收負擔等)。又,亦不可疏忽諸神、諸菩薩。此皆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中故也。特別地,於外者以王法作為表,於內心者深蓄他力的信心,而應以世間的仁義(道德)為本。是即,於當流所制定的規定之旨趣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二月十七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七通 五戒.易行章(直譯文修潤版)靜思惟者,夫受生人界之事者,誠依能持五戒之功德力而成。此是大稀有之事啊!但人界之生者僅一旦(一時)之浮生(無常之人生)也,後生者永生之樂果也。縱使說誇榮華過多榮耀,亦是盛者必衰,會者定離之習故,非可久持,唯五十年、百年間之事也。那亦老年不定地聞之時者,誠因而少依靠。依此,而今時的眾生者,應「得他力的信心,而欲遂淨土的往生」地思也。抑,於欲使取其之信心者,更智慧亦不要,才學亦不要,富貴和貧窮亦不要,善人和惡人亦不要,男子和女人亦不要,唯使捨諸雜行而以歸正行為本意。言歸其之正行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之道理而已也。將這樣地信之衆生攝取於遍照光明之中而不給與作捨,若一期之命盡了者,則必定賜送淨土也。依此一念安心一個而往生淨土之事呀,哎呀,樣(造作)亦不要易取的安心呀!此故將言安心之二字,訓讀為「安(易)之心」者此之意也。更任何的造作皆無,應依一心一向地使參憑(使去信憑)如來之信心一個,而可往生極樂,哎呀,易心得的安心呀!又,哎呀,易行的淨土呀!依此,而於《大經》者被說之為「易往而無人」了。此之文意者,可言為「若取安心而一向地信憑彌陀者,則到浄土者能易往,但若是取信心之人稀者,則去淨土者易往而無人」者,此經文之意也。於如此心得之後者,於晝夜、朝暮所稱之名號者,應唯奉報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反覆再反覆地留心於佛法,存知易取的信心之旨趣,而必定可遂今度一大事的報土往生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三月三日清(清晨)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八通 本師本佛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空被漏於十方、三世諸佛的悲願,而是被捨盡如我等般凡夫也。然者,爰(於是)稱為彌陀如來者,是三世十方諸佛的本師本佛故,為久遠實成的古佛,只有彌陀如來以如今般是被諸佛所捨之末代不善的凡夫、五障三從的女人,而發起云為「我獨自一人欲救助」之超世大願,平等欲救助我等一切衆生地賜與發誓,發起無上的誓願,而已經成為阿彌陀佛之御在了。若不一心一意地奉憑此如來者,則末代的凡夫,往生極樂之道,二、三皆不可有者也。依此,而將親鸞聖人所御在勸的,云為他力信心之事,使善存知了之人者,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往生彼淨土。然者,就思欲取此之信心而往生彼彌陀的報土,亦應怎樣地持心,而怎樣地心得(領解)作為其之信心呢?懇切思欲聞之也。」答曰:「夫,言當流親鸞聖人所蒙賜教化的他力信心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若我身是膚淺罪深之身啊地思,而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使捨諸雜行而成專修專念的話,則必被使致上攝取於遍照的光明中也。是真實地,我等往生決定之相也。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依一心一向歸命彌陀之一念信心,而於早已往生治定之後者,行、住、坐、臥於口所稱了的稱名者,報盡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往生的大悲御恩之念佛也,地應心得也。是即可言為決定了當流的信心之人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三月中旬。 《御文章》第二帖第九通 忠臣貞女.外典章(直譯文修潤版)抑,就奉憑阿彌陀如來,將其餘的萬善、萬行,既起名為雜行而可嫌,其意若是為如何啊,夫,彌陀佛的御在誓願之樣者,可言為「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即使為如何罪深之機也,亦欲賜與救助」之大願也。然者,言一心一向者,於阿彌陀佛而不併二佛之意也。於此之原故,即使於人間,亦不先將主成一人的話則不信憑之道理也。因此於外典(佛教以外之經典)之語可說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併二夫」。阿彌陀如來是為三世諸佛的本師、師父故,於信憑了其師父之佛者,如何弟子之諸佛會不給與歡喜耶?以此之原由,應善加心得。那麼,於可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行之當體,成為衆生往生之因行)者,一切諸神、諸佛、菩薩也好,其他萬善、萬行也好悉皆含籠之故,有何不足哉而應留意於諸行、諸善耶?既已使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者,是萬善、萬行之總體故,愈加可依憑也。依此,而若是將彼阿彌陀如來,如何信憑、如何信,而可遂彼極樂往生啊,則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唯「我身是極惡深重的膚淺者故,將為不赴地獄的話則皆無可赴處之身,誠惶誠恐亦蒙彌陀如來一佛賜與發起云為欲救助之誓願」地深信,而若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者,則誠被宿善的開發所催促,由佛智賜與他力的信心之故,指佛心和凡心成一之處,言為信心獲得的行者也。於此後者,「唯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無間隔地,令稱念佛,而應深深報謝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歲三月十七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通 夫當流聖人.佛心凡心章(直譯文修潤版)「夫,云『當流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的一義之意』者,是首先以他力的信心使作為肝要了。若不詳知此言『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今度一大事的往生極樂者,真以不可堪地,經、釋共同明確地令見了。因此,就於即使「存知其他力信心之相,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地思,皆亦如何樣地持心,又亦如何樣地持機而可遂彼之極樂的往生呢?沒在詳知其之旨。可懇請賜教。聽聞彼,而愈加欲取堅固的信心地思也。」答曰:「抑,稱為『當流他力信心之趣』者,強調連我身之罪深亦不掛心,唯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斯等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蒙賜與救助之不思議的誓願力啊」地深信,而因為更一念皆無疑本願之心,誠惶誠恐地亦如來之善知其心,而既已將行者的惡心,和如來的善御心賜成同者也。以此之原故,可言為『佛心和凡心成一體』者此意也。依此,被參(去)攝取於彌陀如來的遍照光明中,而一期之間者住於此光明中之身也地應思。那麼,命亦盡了時,速賜與送往真實的報土也。然者,此之難能可貴、尊貴的彌陀大悲之御恩,若為如何可報啊的話,於晝夜、朝暮者唯能稱念稱名念佛而已,可奉報彼彌陀如來的御恩者也。此之意即,可云為『當流所立的,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儀(風貌),此也地應心得。因此,這樣地,一心地奉憑彌陀,也任何功勞都不要,又因為云「取信心」也容易,所以成佛往生極樂之事更猶容易。啊啦,尊貴的彌陀本願呀!啊啦,尊貴的他力信心呀!更於往生無其疑。然而,於此後,猶就於身之行為,有應善心得此旨之道。夫一切神也好稱為佛也好,都為了欲使取今此所得的他力信心一個之方便地,賜與示現為諸神、諸佛之原由故也。然者,一切的佛菩薩也好,因為原本為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皆悉於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地奉歸命之內,都含籠之故,不可疏略地思者也。又於此外,猶有應心得之旨。夫於若在國家者守護方(政府官員)、若在處所者地頭方(地方官員),『我是崇敬佛法獲得信心之身也』地說而疏略之儀,決不可有。應愈加專奉公事(公家的事)者也。指如斯心得了之人,可稱為信心發得而願後生(專願來世的往生極樂)之念佛行者的行為之本啊!是即可名為遵守佛法、王法為旨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五月十三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一通 五重之義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當流親鸞聖人的勸化之旨趣,近年於諸國為種種不同。是大大膚淺之次第(情形)也。其故者,首先於當流是以他力的信心而將凡夫的往生被作為先之處,將其信心方面擱置不談論,而於其勸言可說曰:「不忘自十劫正覺之初,蒙彌陀如來御在賜與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即信心之相也」。此,更是無歸命彌陀,而獲得他力信心的份。然者,無論說是如何知道自十劫正覺之初,蒙賜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若亦不善知我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由來者,則於極樂者不可能往生也。又,於某人之言曰:「縱使言為歸命彌陀,善知識若無者則亦徒然之事也。此故,於我等的話唯可信憑善知識而已」云云。是亦,未美妙地獲得當流的信心之人也地使聞了。抑,言善知識之能(職能)者,唯可「應一心一向地奉歸命於彌陀」地,勸化人而已也。依此而立了五重之義(因緣)。一者宿善,二者善知識,三者光明,四者信心,於五者名號(此處指稱名),此五重之義若不成就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地使見了。此故,言善知識者可言「請歸命阿彌陀佛喲」的使者也。宿善開發(獲得)而若不遇善知識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也。雖然如此,捨棄所歸的彌陀,而唯可以善知識為本而已之事,為大錯特錯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五月二十日 (註):「五重之義」者,示他力信心獲得的過程。依「宿善」而得遇「善知識」,聞本願之法(光明),依「光明」的力用,而成為「信心」獲得之身,因為獲得他力信心,就必具「名號」地稱名念佛出來呀。《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二通 人間五十年.四王天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回顧視人間的五十年,相當於可言為四王天之天的一日一夜。又以此四王天的五十年為等活地獄的一日一夜也。依此,而衆人無論如何皆不想要墮地獄受苦之事,又亦不分別往生淨土而欲受無上樂之事,徒明(徒然度日)空送日月,更連決定我身之一心的份亦確確實實皆無,又親眼拜閱一卷的聖教之事亦無,說一句的法門而勸化門徒之義亦無。唯朝夕者尋暇,以枕為友而欲睡臥之事,誠因而非膚淺之原由耶?應靜靜廻心思案也。此故,自今日今時起,在於不如法懈怠(不用心於佛法)之人人者愈加思欲決定信心,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之人,方真實地亦可成為其身之德。是又可成就自行化他的道理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時文明第六,六月中(中旬)之二日(即十二日),於非常炎天之暑氣,任筆而書記之畢了。《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三通 御䄂章(直譯文修潤版)夫,云「善守當流所置定的規定」者,對於他宗也好世間也好,皆以不將我一宗之相,使顯見於人的眼目般地表現作為本意也。然,最近在當流念佛者中,刻意地令見於人的眼目而顯露一流之相,以此思顯我宗的名望般,特別可思欲貶損他宗。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惡樣也。更深相違背聖人御在規定之御意。其故,正仰說「即使被說為是盜牛人,亦不可令見當流之相」了。以此御言,應好好地心得。其次,思欲詳知當流安心之趣的人者,亦不強調要智慧、才學,男女、貴賤亦不要,唯「我身罪深膚淺無知者也」地思及,「甚至連斯等之機都蒙賜與救助之佛者,只有阿彌陀如來而已也」地知,變成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地一逕兒緊緊使去纏住此阿彌陀佛御袖的思念,而「賜與救助後生呀」地申(仰)信憑者,此阿彌陀如來者深深益加歡喜,而從其御身放八萬四千的大光明,可攝取其人而賜置於其光明之中。因此,將此意,於《經》者方稱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地應心得。那樣的話我身之要成佛之事者,任何麻煩(費事)亦無。哎呀,殊勝的超世本願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光明呀!若不奉值此光明之緣的話,云從無始以來的無明業障恐怖病治癒之事者,更以不可有者也。然,被此光明之緣所催,有宿善之機,云「他力的信心」之事者今既已獲得了。稱為是全然從彌陀如來御方,御在授與了的信心者,立即明確地被告知了。斯故,非行者所發起的信心。言「彌陀如來他力的大信心」之事者,今方明確地被告知了。依此,亦承蒙一度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人者,皆如善思量彌陀如來的御恩之難能可貴般,而為了報謝佛恩者,應常奉稱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七月三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四通 秘事法門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可言於越前國(今福井縣)所弘揚的秘事法門(註1)之事者,更非佛法。膚淺無知的外道法也。信此者,是可永沈於無間地獄之業的徒然事也。將此秘事,猶亦執心而思為肝要,諂諛欲匡騙人者,決不可追隨,速急離開說秘事之人身旁,速將所授的秘事,其原樣地懺悔,而應表白於人者也。抑,詳知當流勸化之趣,而思欲往生極樂之人者,首先應存知云為「他力的信心」之事也。夫言「他力的信心」者,若說「如何之重要啊」者,如斯等膚淺的我等凡夫之身,容易可往生淨土之用意(註2)也。言「其他力信心之相」者,若說「是什麼事啊」者,任何樣亦無,唯一逕兒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賜與救助呀」地思之心一念發起時,必定阿彌陀如來之垂放攝取的光明,而如其身之在娑婆般,攝置於此光明中之御存在也。是即,我等往生決定了之相也。因此,申言「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我等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相也。言此「信心」者,「使顯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之相也」地應心得也。因此,我等依取今之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可容易往生極樂之事呀,更任何的疑心亦無。哎呀,殊勝的彌陀如來他力之本願呀!以此難能可貴呀的彌陀之御恩,若是如何作而可奉報啊的話,唯有睡也好起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稱念,而應報彼彌陀如來之佛恩也。因此,若是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之心者為如何啊的話,有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救助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喲」地思,而歡喜稱念彼之心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七月五日 註1、(一)將所主張的教義,通過秘密的儀式傳授法門。是異安心。(二)用種種方法讓人起心理變化,以那是信心獲得地教秘事法門者,近年於越前國正盛。註2、在此處云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五通 九品長樂寺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日本建立淨土宗的諸家,即使西山、鎮西、九品、長樂寺(註一),而其他亦分成了很多。是即,法然聖人所賜與勸化之義者雖然一途也,但是或者依聖道門昔日的人們呀,於來參詣聖人而給予聽聞淨土的法門,由於美妙的其之道理沒有留於耳(入心),而尚未放棄我本宗(本來的宗派)之意,反而由於欲將彼引入淨土宗地作,而其之不同是有。雖然如此,不可有勉強誹謗此之事。肝要者,唯善存蓄我一宗的安心,而只應自身亦決定、亦勸化人而已也。夫,當流安心之相若為如何啊者,首先「我身者十惡五逆、五障三從的徒然者也」地深思徹底,而於其後應思之樣者,「以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蒙賜救助的彌陀如來不思議之本願力也」地,深深奉信而些許亦無疑心者,必定彌陀可賜與攝取。此之心,方即可稱為「獲得了他力真實的信心之相」也。欲一念取得如此的信心之事者,更任何樣(計度,造作)都不要。哎呀,易心得(領受)的他力之信心呀!哎呀,易行的名號呀!然者,言「取此之信心」亦非別事者,心得(領受)分明了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即他力信心之體也。又,言「南無阿彌陀佛」者,若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言「南無」二字者,即欲能往生到極樂(欲生我國)地願,而深深地奉憑彌陀之意也。那麼,言「阿彌陀佛」者,憐憫如此奉憑之衆生的御存在,雖是從無始曠劫以來的恐怖罪咎之身,但依遇彌陀如來的光明之緣,悉由於無明業障的深重罪咎忽爾消滅,而既已住於正定聚之數。故可言為「捨棄凡身而證佛身」之意,即所謂阿彌陀如來也。因此,將言「阿彌陀」之三字,有訓讀為「攝、助、救」的由來之故也(註二)。於這樣地信心決定而後者,唯常思念承蒙彌陀如來的佛恩之事,而稱說稱名念佛故,那方可契合於真誠奉報彌陀如來的佛恩之道理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七月九日書之。   證如上人 花押註一:1、西山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善惠房證空所傳的系統。以證空昔住北尾往生院(三鈷寺)而得名。主張念佛一類的往生,雖由於作為諸行的話不能往生,但若說捨自力心的話,諸行就其原樣地成為念佛行。2、鎮西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聖光房弁長所傳的系統。弁長在鄉里鎮西(久州)佈教而有此名。主張說是本願行之念佛也好非本願行的諸行也好都共得往生報土之二類各生說。3、九品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覺明房長西所傳的系統。以長西就住於洛北九品寺而有此名。主張念佛以外的諸行亦是作為本願行之諸行本願義。4、長樂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皆空房隆寛所傳的系統。以隆寬住長樂寺而有此名。是依多念的稱名作為臨終的往生成確實的,亦稱呼為「多念義」,以隆寛自身的教學作為多念義的不是適切。註二:言「攝、助、救」者,言依用了相傳為空也所作《六字口傳》之語。然其之意者,依著親鸞聖人所言:「因為攝取而不捨,奉命名為阿彌陀」(和讚.82)。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第二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攝取和光明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當流而僅掛其名之輩(註一)也好,又原本是門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領解)安心之原樣者,決定應從今日起而將他力大信心之趣,懇切地相尋問於人而令使決定報土往生也。夫,連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地,唯只有一逕兒地深奉憑阿彌陀如來而已也。雖然如此,於說「稱此阿彌陀佛者是如何樣之佛啊,又賜救是如何樣機之衆生啊」,將被三世的諸佛所捨了之膚淺無知的我等凡夫、女人,賜發起云「我一人欲救助」的大願,五劫間思惟之,永劫間修行之,而彼誓願為「如果於衆生之罪的話即使說為『是如何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輩也』皆欲救度」的御存在,既已給與超勝諸佛的悲願,將其之願成就而蒙賜被成為所謂阿彌陀如來者,即稱為「阿彌陀佛」者也。依此,而於說「此之佛如何信憑,如何亦持心呢可賜與救助啊」,夫,將我身罪深之事放置不顧,唯無二心一向地使去信憑彼阿彌陀佛,而若連一念疑心都無者,必可賜與救助。然而,於彌陀如來者,既以云為「攝取和光明」二者之道理,賜與濟度眾生也。首先,若於此光明有宿善之機被照攝了者,所積業障之罪(障礙成佛之惡業罪),皆使消除了也。那麼若言「攝取」者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若奉遇此光明之緣者,由於罪障悉皆消滅,由於立即將衆生被攝置於此光明之中,而稱為攝取者也。此故,於阿彌陀佛者,以攝取和光明二者被作為肝要也地令聞了。因此,云為「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亦指奉遇此攝取的光明之時刻,而稱為「信心決定」也。然者,可說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者,即我等可往生淨土之道理,將此蒙賜顯現於此之六字的御相也地,今方才知曉,愈加難能可貴地尊貴地覺得喲。那麼,於此信心決定之後者,唯只有歡喜奉思雨山般(註二)地蒙受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恩之事,於為了其之報謝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應稱念佛而已也。那方才可為真誠地佛恩報盡的勤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七月十四日書之。註一:「繫名門徒之輩」者,是從他宗派成了真宗門徒者,尚未善聞著法義者也。註二:「雨山般」者,如雨之多、山之廣也。 《御文章》第三帖第二通 如説修行.成佛章(直譯文修潤版)夫,諸宗之意,區區有別,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誠是殊勝之法也。正確如說地修行之了的人者,可成佛得道之事更無疑。然而末代此時之衆生者,到了根機最劣,如說修行了的人為稀少之時節也。於茲(末代)言彌陀的他力本願者,於今世,為了欲救助斯時之衆生為旨地五劫之間思惟之,永劫之間修行之,而「若造惡不善的衆生不成佛者,我亦不成正覺」地御在立誓言,其願既已成就,而蒙賜成為阿彌陀之佛也。於末代今時之衆生的話,若不纏住此佛的本願而深深奉憑了彌陀者,則言為成佛之事不可能有也。抑,將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若是怎樣地信、又怎樣地持機呢而可被救助啊,夫,言奉信彌陀者,任何樣亦無,是將言他力信心的由來,善知道了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因而可往生極樂。那麼,言其他力的信心者,若說是怎樣之事啊,則唯南無阿彌陀佛也。詳知了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即他力信心之相也。此故,應善加心得言為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之體。首先言南無二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樣亦無地一心一向奉憑彌陀,而將「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無二心使致信之意,即稱為南無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將如今般一心致上信憑彌陀而無疑心之衆生,必自彌陀之御身放光明而賜與御在照攝置於其之光中,那麼將一期之命若盡了者則蒙賜送往彼極樂淨土之意,即奉稱為阿彌陀佛也。然者,言於世間所議論的念佛者,唯連於口皆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話,則獲救般地大家都認為。那者不可靠之事也。雖然如此於淨土一家,斯樣地議論之人亦有。不可論是非。是唯申說蒙我一宗的開山所賜與勸化之一流的安心之原樣而已也。有了宿緣之人者,聞之而可速遂今度的極樂往生。是如此心得了之人,稱念名號,是雨山般地蒙受彌陀如來之賜與容易救助我等之御恩,為了其之佛恩報盡者,應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八月五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三通 河尻性光章(直譯文修潤版) 此方,於河尻(現在的福井縣)性光門徒的每個人,佛法信心的心得者為何樣呢?真以擔心。雖然如此,今可委詳議論當流一義之意。各自欹耳(側耳傾聽)而聞之,思以此之旨趣為本,而可治定(確實決定)今度極樂的往生者也。夫,於「稱為彌陀如來念佛往生的本願者,為如何樣之事啊」地說,在家無智者也好,又甚至十惡五逆之輩也好,都任何樣亦無地一念決定云「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皆悉可往生極樂也。因此於「言取其信心者,為怎樣困難之事啊」地說,任何煩憂亦無,唯一逕兒無二心地奉憑阿彌陀如來,不散心至他方了之人者,譬如有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成佛。持了此之心一個者,容易之事也。唯只出聲而稱念佛而已之人者,大樣(粗心大意)也。那者不能往生極樂。善知了此念佛的由來之人,方可成佛者喲。任何樣亦無地,是連於善信彌陀之心一念都決定故,可容易往生淨土也。於此外者,云為麻煩之秘事(在此指越前三門徒派的不禮拜秘事法門),而亦不禮拜佛者是徒然者也地應思。依此,稱為「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既以末代今時罪深之機作為本而賜與救助之故,是相應於為了在家止住如我等之他力的本願了也。哎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誓願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釋迦如來之金言(指《大經》)呀!可仰可信。然者是如所言心得了之人人者,是誠可為決定了當流之信心的念佛行者之相。那麼於此之後者,一期之間稱念佛之心者,為了欲奉報彌陀如來之所賜使容易救助我等雨山般御恩的念佛也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八月六日書之。《御文章》第三帖第四通 大聖世尊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倩案(深思熟慮)人間徒然之體(無用之身,無常之原樣),有生者必歸死,為盛者終會衰之習性(諸行無常)也。因此,唯只徒明徒暮而空送日月而已也。是誠雖哀嘆然亦猶可悲。此故,上者始自大聖世尊(應身佛之釋迦如來),而下者迄至惡逆的提婆,難逃者無常也。然者,即使稀有亦難受者人身,難遇者佛法也。即使言偶爾得值遇了佛法之事,亦自力修行之門者,為末代故,今時出離生死之途者難契合之時,若不奉值彌陀如來的本願,徒然之事也。然,今既已我等得遇了弘願一法之事。此故,唯應願者極樂淨土,唯應憑者彌陀如來,依此而信心決定應會稱念佛也。然者,如果於世中人之錯誤地先置了心得之原樣者唯僅出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的話,就可往生極樂般地思著。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因此,於言「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六字之體者為如何之意啊?」「如果一向信憑阿彌陀如來的話,佛善知其之衆生,而蒙賜救度之御相,給與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應思也。然者,若是「如何使參(去)信此阿彌陀如來,可被救助後生一大事啊」的話,任何麻煩亦無,令捨棄諸雜行、雜善,而一心一向使參憑彌陀如來,無二心地奉信故,而放光明將其信憑的衆生給與攝入置於其之光中也。以此即稱為蒙受(頂戴)彌陀如來的攝取光益者也。又者亦作名此為不捨的誓約也。如斯,於被參(去)攝置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後者,如果一期命盡的話,可直接往生真實的報土之事,其之疑心不應會有。於此外者,即使連憑靠別的佛,又修其餘的功德、善根都有何效用呢?哎呀,尊貴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呀!如這樣雨山般的佛恩如何可奉報呀?唯只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聲稱念,而深深仰報盡其之恩德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八月十八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五通 諸佛悲願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諸佛悲願彌陀的本願是優勝之御存在,於細尋其之原由,既已稱為十方諸佛者,未極至而將罪深衆生和五障三從的女人者,賜與救助也。於此故稱為「於諸佛之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勝了」也。那麼,若御說「彌陀如來的超世大願,是更加救度何樣機的衆生啊」者,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於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悉不漏地可賜與救助之大願也。因此,「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必定如有十人者十人皆全部欲接引到極樂』地宣言之他力的大誓願力也。依此,而彼阿彌陀佛的本願者,「如我等膚淺無知之凡夫者,應如何樣地信憑如何樣地持機,而使參憑(令去信憑的敬語)彼彌陀呀?可詳細賜示其之由來。如其教地取信,而亦可信彌陀,亦可願生極樂,亦可稱念佛也。」答曰:「首先,於世間今流布而為旨之所勸化的云為念佛者,因為只是任何分別亦無地,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已者,皆可獲救般地令思。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於京都、田舍之間,淨土宗的流義是分歧分别。雖然如此,不論其是非。唯應御開示我開山一流相傳之旨趣。夫應澄解脫耳、俯渴仰頭,懇切地聽聞此,而變成信心歡喜之思。夫,在家止住之輩、一生造惡之者,亦唯於我身之罪深者不注目,而彼稱為彌陀如來的本願者,是更加要救度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的不思議之願力啊地深信,而將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云他力信心之事可同一心得。那麼於言「云為他力信心之體是如何之意啊」,「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體,是將阿彌陀佛之能賜救助我等之由來,顯現了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的御存在之御相啊」地以詳細心得分明了而稱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言此「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一心一向奉憑阿彌陀佛,而「賜與救助喲」地思,以餘念亦無之心云為「歸命」者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將南無地信憑之衆生,阿彌陀佛不漏地賜與救度之意也。以此意,即稱為「攝取不捨」者也。言「攝取不捨」者,可說為將念佛的行者攝取於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不給與捨棄之意也。因此,此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為阿彌陀佛之可賜救助我等之證據,將御名賜使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令聞了。若如此心得分明了者,『我等之往生極樂者治定也,哎呀,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地思,而於此後者,因為是早已一度被彌陀如來所來救助到之後者,是得到御助之御歡喜的念佛故,將此念佛者,亦稱為「佛恩報謝的稱名」,又亦可稱著為「信後的稱名」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九月六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六通 願行具足章(直譯文修潤版)夫若是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為如何之意啊者,首先言「南無」二字者,歸命和發願廻向之二意也。又言「南無」者願也,言「阿彌陀佛」者行也。因此令捨棄雜行、雜善而專修專念地奉憑彌陀如來,「賜救助喲」地思之歸命的一念發起時,皆承蒙放遍照之光明而賜攝取行者也。此心意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依此而言「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者,偏賜使顯吾等可往生之他力信心的由來之御名也地令發現了。此故,於願成就之文者「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御說了。此文之意者,可說為「聞其名號而信心歡喜」。言「聞其名號」者,非只是大樣(粗枝大葉)地聽聞,而是因為遇善知識,好好地聞開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由來者,可往生報土之他力信心的道理也地被心得了。斯故,言「信心歡喜」者,即因為信心決定了則淨土往生無疑地思而歡喜之意也。此故連思考彌陀如來五劫、兆載永劫的御苦勞,都想容易賜救助我等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故,實在連申說都愚癡也(無法言盡)。因此,於《和讚》曰:「依南無阿彌陀佛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於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地可言者此之意也。又於《正信偈》者,因為既已有「唯能常稱如來號 應報大悲弘誓恩」者,愈加不嫌行住坐臥時處諸緣,為了佛恩報盡,唯可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十月二十日書之《御文章》第三帖第七通 三業章(直譯文修潤版)抑,親鸞聖人所賜勸化的一義之意者,偏於此末代濁世的在家無智之輩,蒙賜教導任何煩憂亦無,僅以速疾可往生淨土的他力信心之一途而已為本。然者,彼阿彌陀如來者,可言為既已甚至到十惡五逆之愚人、五障三從之女人皆悉益加救度一事者,是連任何人都能知道著了。然今於「我等凡夫者,如何樣地信、如何樣地參憑,而可往生到彼極樂世界者啊」地說,唯一個逕兒地奉信彌陀如來,其餘者連任何事都使捨棄,一向歸彌陀,一心信本願,而於阿彌陀如來無二心者,必定可往生極樂。以此之道理,即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相」也。抑言「信心」者,善分別阿彌陀佛本願的由來,而以一心地歸命彌陀方,稱為「決定他力的安心」也。因此以善領解(心得)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的由來,作為信心決定之體。然者,「南無」之二字者,衆生之信阿彌陀佛的機也(賜與可救助機的信心,稱為信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之由來者,彌陀如來之蒙賜救助衆生的法也(因顯救助衆生的道理,稱阿彌陀佛為法)。此故,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意也。依此,而指衆生的三業和彌陀的三業成一體處,善導和尚蒙賜釋為「彼此三業、不相捨離」,亦此意也。因此一念歸命的信心令使決定了之人者,必定皆可往生報土之事,更因而不應會有其疑。絕對令捨棄自力執心的惡機方,唯「不思議的願力啊」地深信,而一心信憑了彌陀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於此後者,只一向奉思彌陀如來的御恩深之事,而應常稱報謝的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蓮如上人六十一歲) 《御文章》第三帖第八通 不廻向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此時於本國、他國之間,當流安心之旨趣,意外相違背,眾人皆悉認為「我者善心得了」,更以按照違背法義之原樣,都不特意地相尋問於人,而思欲取得真實信心之人甚少。是誠膚淺愚痴之執心也。若不盡速改悔懺悔(悔改自力而使憑他力),住當流真實的信心而令使決定今度之報土往生的話,誠無異於入寶山空手而歸者歟?此故,是於其信心相違背之言詞曰:「夫以彌陀如來者既自十劫正覺之初賜令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於今不忘不疑者即信心也」(十劫異安心之事)地光如此心得(欠缺使捨自力而信憑他力之廢立的信心),而無歸於彌陀令使信心決定了之分故,不可往生報土。因此為側樣(違背本真實)之惡心得也。依此而顯當流安心之其相者,即以善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云為獲得他力信心者也。因此善導釋「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也」地可言。其意為何啊?阿彌陀如來在因中賜與決定我等凡夫的往生行時,凡夫所為的廻向者由於是自力故難成就,阿彌陀如來為了凡夫在御身勞,為了欲將此廻向給與我等,賜與廻向成就而依一念「南無」地歸命之處,將此之廻向益加給與我等凡夫也。斯故,從凡夫方是不廻向故,以此將如來的廻向,從行者方稱為「不廻向」者也。有此之由來故,南無二字者歸命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是此之由來故,將南無地歸命之衆生,必定攝取而不賜捨之故,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也。是即可云為「獲得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平生業成的念佛行者」者此事也地應知。是如此地心得了之人人者,愈加信知為彌陀如來御恩德的深遠之事,而於行、住、坐、臥應會稱名念佛。是即可言為「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時入必定,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二月二十五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九通 鸞聖人.御命日章(直譯文修潤版)抑,今日者作為鸞聖人的御忌日,而不必運報恩謝德之志的人是尠。然而應於彼諸人之上相互心得(領解)之旨趣者,若無獲得了本願他力的真實信心未安心之輩者,僅限於今日勉強地致參詣,光以充塞此講座中的座席,認為是真宗的肝要之人者,無論如何於我聖人的御意者難相契合。雖然如此,在自己的處所亦不運作報謝之營務的人者,即使不情願地也來致參詣,亦可宜乎?因此,在每月二十八日每於思欲必致參詣之輩者,要非常注意,平日信心之原樣無使決定未安心之人,都要速取本願真實的他力信心,而令使決定了我身今度的報土往生,方誠可相應聖人報恩謝德之懇志喲。又自身極樂往生之一途,亦可治定完畢之道理也。是即誠亦使符合言「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弘普化,真誠報佛恩」的釋文之意者也。夫,聖人御入滅者,雖云已過一百餘歲,然誠惶誠恐(非常感謝)地於眼前而奉拜真影(開山聖人的御像)。又德音(開山聖人之聲音)者,雖云為遙隔無常之風,然親自血脈相承之實語(開山聖人的教說)明確地遺留耳底,而一流他力真實的信心於今不絶者也。依此,至今之此時節,令使獲得本願真實的信心之人無者,誠應思為不蒙受宿善催促之身。若於宿善開發之機我等亦無者,徒空今度的往生者應為不定之事,即使哀嘆亦猶可悲者,唯此之一事也。然今難值本願之一道,而得遇了稀有無上的本願之事。誠歡喜中之歡喜,何事可如於此呢?可尊可信。依此,翻轉年月、平日我心的惡迷信(疑本願而迷於出離之道的自力心),忽爾立基於本願一實的他力信心了之人者,真實可相契於聖人的御意。此亦全然可相具於今日聖人的報恩謝德之御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通 神明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當流門徒中,善存知此六個條的篇目(題目)之旨,而應於內心深信佛法,於外相不令見其色般地表現。然者,此時於當流念佛者,刻意地將一流之相,對他宗而顯露之一事,意外的錯誤也。總之,今後,應遵守此題目之道理而修行佛法。若違背了此旨之輩者,是永不可列入門徒中之一員者也。一、不可有輕慢神社之事。一、不可輕慢諸佛、菩薩併諸堂。一、不可誹謗諸宗、諸法。一、不可做疏略守護、地頭。一、國之佛法的道理不是正義(違背宗義)時,應赴正義之事。一、將當流所立的他力信心,應於內心深深決定。一者,稱一切的神明者,雖本地御是佛、菩薩的變化,但於觀此界的衆生,一點也不想親近佛、菩薩時,神明方便地,權現為神,結緣於衆生,以其力為方便,而終為欲勸入佛法也。是即可言為「和光同塵結緣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終」者,此意也。此故將今世的衆生,信佛法亦稱念佛了之人,神明應會特別思為我之本意。此故若歸彌陀一佛的悲願者,則雖不特別崇信神明,但於其中同信之心者亦包含之故也。二者,稱諸佛、菩薩者若是神明的本地,則今時的衆生若信阿彌陀如來稱念佛的話,則一切諸佛、菩薩者,由於信我的本師阿彌陀如來有其之道理,而思為吾之本懷故,雖不另外特別信諸佛,但於奉信阿彌陀佛一佛中,一切諸佛也好菩薩也好皆悉包含故,唯一心一向地歸命阿彌陀如來故,一切諸佛的智慧也好功德也好,皆是沒有不歸於彌陀一體的道理故也地應知。三者,誹謗諸宗、諸法之事,為大錯特錯也。其道理既已令見於淨土三部經了。又諸宗的學者亦不可刻意地誹謗念佛者。自宗、他宗共難逃其咎之事,道理必使然。四者,於守護、地頭的話,則誠實繳納有限定所當邀之年貢(所應當上納之物品),其他應以仁義(道德)為本。五者,國之佛法的道理非當流之正義時,而且是使看成邪見。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應聞當流真實的正義,廻轉平日的惡心而赴善心者也。六者,言當流真實的念佛者(人),善存知蒙開山賜與置定之正義,而雖造惡不善之身,但應以遂極樂的往生為宗之本意。夫,言一流安心的正義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我雖是膚淺惡業煩惱之身,但蒙賜救助斯等徒然者為本的彌陀願力之強緣也」地若是連不可思議地奉思,而一念疑心亦無地思心皆堅固者,則必定彌陀者放無碍的光明而賜與攝取其身也。是這樣地信心決定了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悉可往生報土。此心即可言為是決定了他力的信心之人也。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誠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廣大之御恩也」地思,為了其佛恩報謝者,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唯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地應稱念也。此故,於此外者又即便為後生的話,則亦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之似是而非的法門而亦惑亂人,並且亦汚染了法流之事,誠非膚淺之原由耶?應善加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七月十五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一通 每年不闕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本月二十八日者,作為開山聖人御正忌,每年不闕(不欠缺)地,於彼知恩報德的御佛事,則所有國郡,甚至連其他為如何卑劣之輩,皆不知其之御恩者,實在成了無異木石者乎。就此,愚老(蓮如上人的自稱)此四五年之間者,雖然無意間居住於北陸山海的片隅(偏僻的角落,指吉崎),但是沒預料地使存命至今,越過此本國(河內的出口,現在的大阪府枚方市出口),開始今年,奉遇聖人御正忌的報恩講一條(事),誠特別不可思議之宿緣,即使歡喜亦猶應歡喜者乎。然者,於由自國(河內國)、他國來集的諸人,首先應善存知開山聖人所置定的御規定之旨。於其之御言曰:「縱使被呼叫作盜牛人(駡人的話),亦不可被見為如佛法者、後世者(不執著世間的事情,一向願求後生而專修讀經、念佛者)般地表現」。又將「於外者守仁、義、禮、智、信而以王法作為先,於內心者應深深以本願他力的信心作為本」之理由,於懇切地仰言所置定處,見及近代此時之人的佛法知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於外相者讓人看到信佛法之緣由,而於內心是更以無令使決定當流安心一途的份,而且將也沒有相傳之聖教,以自身的字力(理解文字的能力)而讀之,說些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經廻(往返)自他門徒中,構造虛言吧,結果號稱為由本山的裁定(處置),誑騙人,取物,而染汚當流之一義一條(事),豈非真真實實膚淺無知之緣由呀?依此,本月二十八日的御正忌,於七日的報恩講中,若不改悔懺悔惡心中(不信)之原樣而各自赴於正義,則縱令即使於此七日的報恩講中,運手足(指參詣),只是模仿人而已地號稱為了報恩謝德,更以任何用處都不可有者也。因此,於是令使獲得了彌陀願力的信心之人後,而稱為佛恩報盡也好,又和師德報謝等也好之事者方可有吧。善加心得(領解)此之道理,而亦運手足(參詣)亦尊重了聖人之人,方才亦真實地相契於冥慮(凡夫看不到的佛、菩薩、諸天之垂念,此處指開山聖人的垂念),又另外者,則亦可深深相備於本月御正忌的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二通 宿善有無章(直譯文修潤版)抑,在古代、近年、此時之間,於諸國在在處處,相當多號為佛法者而讚嘆法門(說法),在致勸化之輩中,讓人覺得更無真實地己心立基於本流的正義也。其故云何?首先如在彼心中思般者,我是善知佛法的根源(根機)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而且是亦無相傳於誰的份,或者在走廊、窗外,只以自然地聽聞到法門(沒正式被教授之事)的差別,實際其心志於佛法是為膚淺,而除了我之外者無存知佛法的因緣者般地在思。依此,如果偶爾亦見到令使如法讚嘆本流的正義之人,則刻意地偏執之(執著己見)。即我一人善知顏(知識通)的風情(樣子)豈非第一憍慢心耶?以如此的內心經廻(往來)諸方的門徒中拜讀聖教,而且以私儀(私事)號為來自本山的使者,淨在阿諛人構虛言、取物而已也。以此等之人,如何可稱為善佛法者,又拜讀誦聖教耶?膚淺無知膚淺無知。即使悲歎亦猶可悲歎者,唯此之一事也。依此,先立本流之義,如果於思欲勸化人之輩則應善存知其勸化的順序者也。夫,於思欲勸化本流他力信心的大概,首先應該議論宿善、無宿善之機。因此,無論如何地自昔時就掛了其名於本門徒之人也,無宿善之機皆難取信心。真實宿善開發之機自然而然可決定信。因此於無宿善之機面前的話,則作正雜二行的討論時,反而可成為誹謗的基礎(原因)也。無法分別此之宿善、無宿善的道理,而皆廣泛無忌憚地致勸化世間人之事,荒謬的相違背了本流的規定。因此,於《大經》曰:「若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地亦言,「若聞此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地亦可言。又善導亦可釋:「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則生歡喜」。無論依何等之經釋,皆令見為既已限於宿善了。然者,遵守宿善之機,而可給與本流之法地聽到了。詳細存知此之旨趣,而可勸化人。特別地,先以王法為本,以仁義為先,隨順世間通途(一般)之儀(習俗),將本流安心深蓄於內心,而於外不可讓他宗、他家見到到法流之姿般地表現。以此之意,可名為能善使存知了本流真實的正義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四七六年,蓮如上人六十二歲)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三通 夫當流門徒中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當流門徒中,即使是既已使安心決定了之人的身上也好,又未決定之人的思欲取安心之人也好,皆應心得(領解)之順序者,首先於外者以王法作為本,不疏忽諸神、諸佛、菩薩,又不誹謗諸宗、諸法,若在國所(國家、地方),則向守護(國家政府)、地頭(地方政府)的話沒有疏略地俱要交付有限定所當繳納的貢米。其他以仁義作為本,又於為了後生者,在內心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於其餘雜行、雜善不留意,若一念亦無疑心地參信(去信的敬語),則必可往生真實的極樂淨土。以此心得之原樣,即可稱為獲得了彌陀如來之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之姿。於如此取念佛的信心而後,猶應思之樣者,「即使這樣,雖如斯我等般膚淺無知一生造惡的罪深之身,但若一度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則依佛的願力而容易蒙賜救助之彌陀如來的 益加不思議超世本願之 強緣的難能可貴喲」地深深奉思,而於為了其之御恩報謝者,寢睡也好覺醒也好,皆唯稱念佛而已,而僅應奉報彼彌陀如來的佛恩而已也。於此後者,為了後生即使知道什麼亦無所用處,最近意外,衆人之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亦惑亂人,又污染了無上的法流之事,誠以膚淺的緣由也。應好好地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八年七月十八日。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四帖第一通 念佛行者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真宗念佛行者之中,就法義而無其心得之緣由是多。其故,大概示現其趣終了。總歸,自今以後者,同心的行者應以此言作為本。就此有二意:一者應先治定自身可往生的安心。二者於欲勸化人,應區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而致勸化。應於心中決定持此之道理。然者,於我的往生之部分者,內心使深蓄一念發起的信心,而且亦嗜好他力佛恩的稱名,於其後者猶應以王法為先,以仁義為本。又於疏略諸佛、菩薩等不作,不輕賤諸法、諸宗,唯順世間通途之儀(樣子),於外相不將當流法義之表現於他宗、他門的人,可謂為遵守當流聖人的規定之真宗念佛的行者。特別當時此時,是勉強(一路)地以豎起可偏執之耳,轉動謗難之唇作為本的時分期間,應嚴格地有其之用捨(取捨)者也。抑,言於當流所立的他力之三信者,於第十八願可稱為「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即雖是稱為三信,然唯所信憑彌陀的行者歸命之一心也。其故者云何?宿善開發的行者,一念歸命了彌陀地思心之一念發起的時刻,佛之心光(云智光、內光。即以大智大悲的佛心攝取念佛眾生的攝取光明之事)賜與攝取彼一念歸命的行者。指其之時節,亦言為「至心、信樂、欲生」的三信,又將此意於願成就文者可說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或者將此之位,即亦可稱為「真實信心的行人」,亦稱為「宿因深厚的行者」,亦稱為「平生業成的人」。因此,言「歸命彌陀」也好,言「信心獲得」也好,皆無非說宿善之事。然者,念佛往生的根機者若非宿因之催促,我等今度的報土往生者不可也地令見了。將此意於聖人的御言者,被仰言為「遇獲信心,遠慶宿緣」(文類聚鈔)。依此,當流之意者,即使思欲勸化人,亦不分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的話則應為徒然事。此故,相思計宿善之有無的根機,而可勸化人。然者,近代當流的佛法者之風情(樣子)者,無是非之分別,令使荒涼冷漠地(傲慢自大地)讚嘆當流之義時,真宗的正意依此之原由而荒廢了地令聞了。應詳細存知如此等之緣由,而讚嘆當流之一義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九年丁酉正月八日(蓮如上人63歲) 《御文章》第四帖第二通 人間壽命章(直譯文修潤版)夫,若計算人的壽命,則今時的定命(註1)者五十六歲也。然而於當時甚至年齡五十六是長壽了之人,誠應是嚴厲之事。依此,而予既已頽齡(高齡)可迫近六十三歲。若計算則年齡早已甚至延壽了七年。即使關於此,也是前業之所感故,則承受患何病呢,而一面臨了死緣就靠不住。是更不可測之緣由也。特別以於見及當時的體態,因為是無一定相(常住不變之相)之時分故人的悲慟也無法想像。若是亦於「哎呀想要死吧」地思就立即被死去吧之世的話,則為何至今還是住在此世呢?唯即使急迫也想要往生者極樂淨土,即使願望也欲願得者無漏的佛體也。然者於由佛智令使獲得了一念歸命的他力安心身之後的話,則直至畢命為期為了佛恩報盡以至於精進稱名了的話,則尚還有何之不足呢,而也欲急迫自先世所被決定的死期,反而迷惑於愚癡了呢地亦在想也。此故愚老設身而使如此想。任何人皆應住於此心中。特別以此世界的習性,因為是到了老少不定,而變成電光、朝露的無常身,故依今也不知道無常風來襲了一事之身而過世,後生者未曾願望。唯今生者,無論如何皆欲延壽般地正在思吧。說膚淺無知亦猶疏忽也。應急切自今日起信憑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一向地歸命無量壽佛,而願真實報土的往生,使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于 時文明九年九月十七日忽然思起之間,辰剋(上午八時左右)以前,早早書記之迄。信證院六十三歲若留書亦 是任憑筆之 搖擺則假借了 言語之枝末啊  註1、釋尊入滅後,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迄今已過二千四百多年,計算釋尊壽命八十減二十四的話,蓮如上人當時的定命應該是人壽五十六歲也。 《御文章》第四帖第三通 當時世上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當時世上的體態(情況)(此時正值一揆、戰爭等,是動亂狀態),即使於何時呢可安定亦不在覺得之風情(樣子)也。其間,若是甚至連到諸國往來的通路,都不容易之時分,則即使關於佛法、世法,也正當千萬(非常)迷惑之時也。依此,而或者連參詣靈佛、靈社的諸人都無。即使關於此,也聞到人間老少不定之時者,亦應急切修行怎樣的功德、善根,也應願求何等的菩提、涅槃之事也。然而,雖連今世都稱所謂末法亂世,但爰(於此)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今之時節是愈加不可思議地興盛也。因此,纏住此廣大的悲願,於在家止住之輩的話,若不取一念的信心而往生法性常樂的淨剎(極樂淨土),則誠因而似是入寶山而空手歸了者歟。應善加沈心而思案之。然者於詳尋了諸佛的本願,不適合賜救度五障的女人、五逆的惡人之事地令聞了。即使關於此,阿彌陀如來亦方才獨自發起無上殊勝之願,而賜發云「惡逆之凡夫、五障之女質者,我可救助」之大願了。說難能可貴亦猶疏忽也。依此,昔釋尊御在於靈鷲山(耆闍崛山)使宣說一乘法華的妙典時,提婆、阿闍世之興逆害,由於釋迦為韋提而賜使願往安養,亦承蒙隱沒(中止)靈山法華會座而降臨王宮,由於為了韋提希夫人令使御在弘揚淨土之教,彌陀的本願正當此時而興盛也。此故可言法華和念佛為同時之教一事者,此之由來也。是即,於為了欲讓末代的五逆、女人使願安養的往生之方便,釋迦賜使人被知道,韋提、調達、闍世之造五逆,而雖是斯等之機,但若歸不思議的本願,則必遂安養的往生者也,應知。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九歲九月二十七日記之。 《御文章》第四帖第四通 三首御詠歌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秋亦去春亦去,而送年月之事昨日亦過今日亦過。即使何時乎年老積齡,亦不覺不知歟。然而,於其中者雖然如此,或者即使是相交了花鳥(表春天)、風月(指秋天)之遊(亦指風流之遊)呢,或又在逢遇了歡樂、苦痛之悲喜呢,如果連至今皆再想起彼之事則一樣也無。唯徒明徒暮(空度日夜),終於成了年老白髮身的樣子方是可悲吧。雖然如此,於倩案(熟思)甚至今日者皆未被無常之烈風所誘(死去之事)而我身健在顏(註1)之體態,唯如夢、似幻。至今,是生死出離之一道未成就,則即使可願求之法,是亦無一,又亦無二。依此,而於此處若聞為「益加容易地賜與救助未來惡世如吾等衆生之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則誠覺得可靠和難能可貴也。若唯一念無疑地奉上至心歸命此本願者,則煩惱亦無地,若其之時臨終(指短命之機)者則可往生治定(確實決定往生)。若其之命延(指長命之機)者,則一期之間為了報謝佛恩應念佛,而畢命為期。是即可為平生業成之意地確實令使聽聞時,其決定信心之原樣地,至今於耳底不使退轉。說難能可貴,亦猶為疏忽者也。因此感到彌陀如來他力本願的尊貴感和難能可貴感之餘,如此任憑浮於口,而歌詠此意曰:〇一度亦依憑佛之心,方是契合真實法之道吧。〇若成罪深依憑如來之身者,則於法之力方往西去吧。〇若於聞法之道心決定者,則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方才稱念吧。我身全然皆,是本願一法的殊勝之餘,如斯地在歌詠了。此三首歌之意者,初者在歌詠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之姿。後歌者在詠唱入正定聚之益,必至滅度之意。次之意者在作詠歌於慶喜金剛信心之後的知恩報德之意也。因此,若是使發得他力信心之後者,則至少斯樣地口唱,而亦覺得連佛恩報盡的勤行呀皆可成了,又在覺得若聽到之人亦有宿緣者,則如何呀不變成同心呢也。然而,予既已及七旬之齡,特別是愚闇無才之身,極其可笑地亦申說如此無知相似法門之事(蓮如上人的自謙語),而且亦不回顧斟酌。唯只感到本願的一向尊貴感而已之餘,任憑文筆書記卑劣之此言語畢了。於後日見到之人請莫成誹謗。是誠亦可成為在讚嘆佛乘之緣、轉法輪之因。千萬決不可成為偏執之事。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時文明年中(九年)丁酉暮冬仲旬之比(時),火爐邊暫時書記之者也,云云。 右此之書者從本來針之木原(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旁邊到九間在家(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有佛照寺的事情而出行之時,在路邊拾獲此書信而被持來本寺。文明九年十二月二日。(1477。蓮如上人63歲) 註1、我身健在顏者,「無論如何自己和死是無緣」那樣地思著之事。 《御文章》第四帖第五通 中古已來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即使中古(註1)已來迄至今時,亦於當流的致勸化其之人數中,更不令人知道言「宿善有無」之事而為勸化也。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令人存知此之原由而譬如讀聖教也好,又暫時地欲言法門時也好,皆覺悟此之意,而讚嘆一流(淨土真宗)的法義,或者是又即使為了聽聞佛法而是人數眾多群集了之時,也要想「於此之人數中,若有了無宿善之機呀呢」,而在不可討論一流真實的法義之處,見及近代的人們勸化之體態(樣子),沒有此之覺悟者,若唯是無論任何機皆能勸化者,否則認為好像沒有立基於當流的安心般歟。是錯誤,應知。懇切存知如此之緣由,而可致當流的勸化者也。中古(註1)迄至此時,更無得其意而善巧地勸化之人。好好地覺悟此等之旨趣,而應致如斯(依照所定之教義)的勸化者也。抑,今月二十八日者,作為每年的儀式,無懈怠地為了開山聖人的報恩謝德,估計致念佛勤行之人數是很多。誠以,存知欲汲流而探尋本源之道理(註2)故也。徧是聖人所致的勸化之普遍也。其中,見及近年意外地建立在當流不讚嘆的僻法門,迷惑諸人,或者亦被其處的地頭(註3)、領主所責備,自身亦住於惡見,當流真實的安心方面,亦不被修正的樣子。非膚淺之緣由耶?可悲、可恐。總之,於本月報恩講七晝夜之中,各自發起改悔(悔改自力而任憑他力)之心,將自身所誤解的內心,不令遺留心底,於當寺的御影前(親鸞聖人的像之前),廻心懺悔(翻轉自力的心而悔改之事),讓諸人之耳如聽聞到般地,應每日每夜地法談。是即連「謗法闡提,廻心皆往」(法事讚.上)之御釋都相符合,又連「自信教人信」(禮讚)之義都可相應者也。然者,真實有心的人們,即使聞到此之廻心懺悔,也會真實地思,同樣地廻轉平日的惡心,返轉成善心之人也應有。此啊誠可相契合於本月聖人御忌之本懷。此即,應是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二。蓮如上人六十八歲) 註1、「中古」者,古分上古、中古、下古,不說下古的亦有。在淨土真宗的話從親鸞聖人迄至第三代覺如上人是上古,之後是中古。註2、出自覺如上人《報恩講私記》之文:「欲酌流而尋了本源,偏是祖師之德也」。言感謝開山祖師的恩德之意。註3、鎌倉、室町幕府任命的莊園管理職。是以土地管理、年貢的徵收為職務的莊官,於上人的時代者成為守護的被官(從屬)。 《御文章》第四帖第六通 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的報恩講者,為開山聖人御遷化(高僧成亡之事)之正忌,作為例年的舊儀(依舊之儀式)。依此,而遠國、近國的門徒之類,正當此之時節而運參詣之志,欲致報謝之誠。其間,於每年七晝夜(報恩講期間)間,凝聚激勵念佛勤行。是即真實信心的行者使繁昌之故也。實以可謂為念佛得堅固(念佛的教法成盛之事)之時節到來了者歟。此故,於一七個日(報恩講)間而於致參詣之輩中誠只模仿人而已地到御影前(親鸞聖人御像之前)參加佛事之輩是應有。於其之仁者(人),應早點跪於御影前,發廻心懺悔之心,歸入本願之正意,而設(持得)一念發起之真實信心者也。夫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即是念佛行者安心之體(信心的本體)也地應思。其故者,言南無者歸命也。言即是歸命者,於如吾等般無善造惡的凡夫上(凡夫身份),而奉信憑阿彌陀佛之心也地應知。言其信憑之心者,即是阿彌陀佛之將衆生攝取於八萬四千大光明中,而將往還二種廻向,御在與衆生之意也。因此,言信心亦非別意,皆是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者也。近來讓人覺得好像是別事一般。就此,於諸國本流門人之中,議論大多沒被祖師所置定的聖教之所判定的似是而非法門,而紊亂法義之事,意外之情形也。總之,於如此之輩的話,則絕對要在此一七個日報恩講之中,應廻轉其錯誤,而立基於正義者也。一、為佛法棟樑,於是如法持有了坊主身分之人的身世(優勢),將些許傳承亦無之未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說於人,打算為了欲被認為我博學多聞,於最近到處各處盛行,云云。是極其荒謬之緣由也。一、稱為到京都本願寺御影(親鸞聖人像)致參詣之身也,不論是任何人之中,即使在大道、大路,又即使在關口、渡船中皆不忌憚地將佛法方之事顯露地說於人之事,是大錯特錯也。一、即使有人曰:「我身是信任何佛法之人啊」地有了相尋問之事,亦不可確切地回答:「本流的念佛者也」。唯應答:「即使任何宗派亦無,唯念佛是很尊貴之事地存知而已者也」。是即,本流聖人之所御在教示的,應成不令看為佛法者的人之姿。因此,善加存知此等之旨趣,於外相以不令見其色,而可思為當流之正義者也。就此,此兩三年間,於報恩講中,作為大眾中而所置定之義,全然不可違背改變。於此大眾中,萬一若是有使相違背之情形者,則永世不可是開山聖人的御門徒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五年十一月日。(一四八三。蓮如上人六十九歲) 《御文章》第四帖第七通 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本月報恩講之事,作為例年的舊儀,所致七日之勤行,至今無其之退轉。其中,正當此之時節而諸國門葉(門下之人)之類,運報恩謝德之懇志,盡稱名念佛之本行(註1)。誠是專修專念決定往生之德也。此故,於諸國參詣之輩,住於一味的安心(他力平等的信心)之人應是稀少地令見了。其之故者,真實地志心於佛法者不作,而若是唯模仿人而已,或者只到仁義(道德)之類的話,則誠因而悲歎之緣由也。於問其之原由如何呢?未安心之輩亦不討論疑問的緣由時,亦覺得不信之至了吧。此故,遙遙地越過萬里的遠路,又致莫大的苦勞,而令使上洛(京都)之處,更因而無其利益。可悲、可悲。但是,若是無宿善之機,可謂為無用了者歟。一、近年者,即使佛法繁昌雖是亦能見,但誠以只限於坊主身分的人,而成信心之相一向不討論地聽到                            了。意外地悲歎之緣由也。二、對於末末(末端)的門下之類,是依照他力的信心而聽聞之輩此很多之處,更令坊主生氣之的緣由,                    聽說到。言語無法形容之情形也。三、於自田舍(鄉下)來參詣的諸位之身上,有應心得(領解)之宗旨。其故者,不論即使他人當中,亦                    又即使於大道、路邊等也好,亦不忌憚關屋(邊關的小屋)、船中,作佛法方的讚嘆之事,遺憾之緣                    由也。四、或者有人相尋問了本流的念佛者:「什麼宗」啊之事即使譬如有,亦不可明確地回答為「本宗念佛                            者」,只可答:「無論何宗都無之念佛者也」。                此即我之聖人所被御置定的,應成不令見佛法者的氣色之舉止。善加存知此旨趣,而於外相不可運其                    色。誠是,可成當流念佛者舉止之正義者也。五、即使在窗外、圍牆邊聽聞佛法的由來,而於內心「這樣啊」地譬如領解地說,亦要重複而向人好好地                    尋問其之旨趣,應將信心之方者治定。若就那樣地任憑我之心的話則必定可成錯誤。最近此等之情                            形,當時變成興盛了,云云。六、將獲得了信心之原樣,幾度又再幾度地向人尋問,而可治定他力的安心。如果一往(一應、一遍)聽                    聞的話則應必定會有錯誤也。右此六個條之旨趣,應好好地存知者也。近年,雖然所謂佛法者人皆聽聞,但是聽聞一往(一應、一遍)之義而真實地信心決定之人是無之時,安心亦疏忽疏略之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四。蓮如上人七十歲) 註1、根本之行業之意。稱名念佛是報恩謝德之本行。 《御文章》第四帖第八通 八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抑,今月二十八日的報恩講者,是自昔年來流傳之慣例。依此,而是近國、遠國的門葉(門徒),所運報恩謝德之懇志也。二六時中稱名念佛,古今無退轉。是即,開山聖人之法流,一天四海(全天下)的勸化,無以比類之所致也。此故,正當七晝夜(報恩講)之時節,於不如法不信之根機的話,則應讓其獲得往生淨土的信心者也。此全然應是本月聖人御正忌的報恩。於若不然之輩的話,則是相似於無報恩謝德之心志者歟。依此,此時於號為真宗的念佛者之中,無真實地由心底決定當流的安心之間,或者名聞,或者隨人致報謝的好風情(樣子)是有。是意外地不可然之緣由也。其故者,既已凌越萬里的遠路,致莫大的辛勞而上洛(到京都)之輩,徒住於隨人名聞的心中之事,豈非可惜之因緣耶?可謂為頗不足之所存心(不滿足之思)了。但是,至於無宿善之機的話則力不及。雖然如此,但是若致無二之懺悔(註1),赴一心之正念的話,則如何會不達到聖人的御本意者耶?一、於諸國參詣之輩中,不嫌在所,不管任何大道、大路,又即使於關屋(關所的小屋)、渡船中,亦更                    無其忌憚地,顯露佛法的因緣地對人講説之事,皆不可然之事。二、於在在處處,讚嘆在本流更無議論的珍奇法門,同樣地使用在宗義沒有的奇怪名目等之人是很多。意                    外的偏頗之想法也。自今以後應嚴格禁止者也。三、於此之七個日報恩講中的話,則一人亦不殘留的信心未定之輩者,應不忌憚心中,發改悔懺悔之心而                    獲得真實信心者也。四、原本讓我安心之旨趣尚未決定的份之間,於應該致上其疑問之所在,隱藏心中而不作原樣地講説之類                    應有。在嚴加催促相尋問之的場所,不原樣地講說心中,而只是當埸欲拔言(不說話)之人也。實在                    是很可惜的因緣也。應該毫無保留地講說心中,而立足於真實信心者也。五、近年是佛法棟樑的坊主們,由於我信心是極不足,而結果門徒同朋者信心是決定之時,若稱說坊主的                    信心不足之理由的話,則意外地讓他們生氣之事,是不可思議之緣由也。於以後的話則老師弟子應共                    同地住於一味的安心之事。六、坊主身分的人,最近意外地貪杯(嗜酒)之原由,有其之聽說。不可思議之緣由也。非說為强調請禁                    止飲酒之人喲。                關於佛法就於門徒,若是貪杯者,則因為必定動輒只會讓狂醉出來而已時,不可然。當時者,坊主身                    分即使被禁止,亦誠都可言為興隆佛法了歟。若不然者則即使於一杯亦可以歟。此亦是由於在佛法志                    薄而有之事故,不禁止之亦有道理嗎?應有深深思案者也。七、若有信心決定之人,亦再再於同行會合之時,互相討論信心的話,則是即真宗繁昌的根本也。八、言當流的信心決定之體者,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地應心得也。                既已善導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地可言。若                    南無地眾生之歸命彌陀者,阿彌陀佛善知道其之衆生,而賜授與萬善、萬行、恒沙之功德也。此意即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之意也。此故,指南無地歸命之機,和阿彌陀佛益加救度之法,成一體之                    處,而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也。                斯故,阿彌陀佛之昔作為法藏比丘時,「眾生若不成佛者我亦不取正覺」地益加發誓時,其正覺已成                    就了之相,正是今之南無阿彌陀佛也地應心得。此即,我等往生之決定了的證據也。因此,言「獲得                    他力的信心」,亦唯此六字之意也地應落實者也。 抑,此八個條之旨趣如此。其間本寺建立是既已可及九個年。於每年的報恩講中,雖說每人各自有隨分信心決定的好領納(領解納受),但即使到昨日、今日為止亦其信心之旨趣都成不同時,無所用者歟。雖然如此,只要今年的報恩講中,無信心之輩,於今年報恩講之中,若無早速地獲得真實信心的話,則即使說經過每一年亦應是如千篇一律般地可見了。其間,愚老年齡既已七旬有餘,而亦是難以期待來年的報恩講之身時,若有讓各位真實地獲得了決定信之人者,一者為了聖人本月的報謝,一者亦可在思為愚老此七八個年間的本懷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一四八五年。蓮如上人七十一歲) 註1、「無二的懺悔」者,徹底悔改自力之事。在此者翻轉自力心。《御文章》第四帖第九通 疫癘章(直譯文修潤版)(御談合)就算此時最近意外地疫癘(疫病、傳染病)而人亦死去。是更非由於疫癘而始死亡,是由被生之初而所作決定的定業也。不應該只是那樣深深驚恐之事也。雖然如此,當此之時分而死去之時,好像是不應該有般地(因疫癘而死)眾人都覺得。是誠一定之道理呀。此故如阿彌陀如來所仰願了般者:「已是末代的凡夫、罪業之我等了者,無論罪是如何般深重,亦將一心地欲信憑我之衆生,必定可救度」地仰誓了。斯等之時者,越發深深地御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可往生極樂地覺悟,而一向一心地(註1)尊敬彌陀之事地疑心,是連如露塵般都不應會持有之事也。於如此心得(領解)之後者,即使睡眠也好覺醒也好都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者,是稱這樣地容易益加救助之御難能可貴感、御歡喜感的御禮謝之心也。稱之為即所謂「報謝佛恩的念佛」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延德四年六月日。(一四九二年。蓮如上人七十八歲) 註1、不掛心於他佛呀餘行,專信阿彌陀佛一事。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通 已在今世之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已在今世之女人了者,大家皆應團結一心,深深奉憑阿彌陀如來。於其他者即使說信任何之法,亦云「後生被救助」之事,決不可能有地應思。因此於說「應怎樣地信憑彌陀,又後生者如何願生啊」,任何煩憂亦無地,唯一心信憑彌陀,「後生賜與救助吧」地,深深願憑了之人者必定有了御救助之事者更加如連露般都不應該會有疑者也。於此後者,應早已確實有了御救之事呀覺得難能可貴喲,而為了報謝佛恩,唯應稱念佛而已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八十三歲 御判(花押)(明應六年。一四九七)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一通 機法一體章(直譯文修潤版)「南無阿彌陀佛」地稱者,是變成如何之心耶?然者如何信憑彌陀而報土往生者可得遂呢?應心得(領解)此之樣者,首先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善加心得(領解)分明而彌陀者可信憑。抑,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即我等衆生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呼喚聲、佛心)地願憑之心(信心)也。即阿彌陀如來之善知(大智)信憑的衆生,而既已益加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大悲)也。可言為能將之廻向給與衆生者此心(他力的信心)也。因此,將信憑彌陀之機(南無),變成阿彌陀佛賜與救助之法(阿彌陀佛)故,將之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之意也。是即所謂我等往生之是決定的他力信心也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書之訖八十三歲(一四九七年)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二通 每月兩度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云為每月兩度的集會之由來,是為何啊?更非他事,是為了自身的往生極樂的信心獲得之故也。然者甚至由往古至今,皆言每月的集會之事者,雖然即使任何處都有,但是即便更加信心之議論的話則從未嘗有之。特別近年者,即使在任何處亦集會之時,是唯依酒、飯、茶等而已而大家皆使退散。此者於佛法的本意是不可然之緣由也。無論如何無不信的每一個人都提出進一步的疑問,而於應議論信心的有無之處,連任何效用都沒有地使眾人退散之事情覺得不可然了。應善加反覆思案之事也。總之對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不信的每一個人者,應相互地有信心的讚嘆之事肝要也。夫言「當流安心之趣」者,非強調依我身罪障之深,而唯止住諸雜行之心,一心地歸命阿彌陀如來,將「今度一大事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勅命)地深深信憑了(信心)之衆生,皆悉可賜與救助之事,更不應會有疑。如此善心得(領解)了之人者,誠可成百即百生也。於此後者,即使致上每月的集會,亦為了報恩謝德地心得之故,是方亦可名為使具足了真實的信心之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書之。(一四九八年)去每月兩度講座衆中。 八十四歲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三通 秋去春去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秋去春去,既若今年到了明應第七孟夏(農曆四月之別稱)中旬頃(左右)者,則予定是年齡積了八十四歲喲。然而偏偏於今年,意外被病氣侵患期間,耳目、手足、身體心不舒適之中,此全是業病(在此指老衰)之致也。又是往生極樂之前兆也地所令使覺悟也。依此,於法然上人的御言詞曰:「欣淨土行人,得病患偏樂之」(傳通記糅鈔)(註1)方才被仰言。雖然如此,特別喜歡病患之心更以無生起,膚淺無知之身也。可慚、可悲者乎。雖然如此,予安心之一途,如果於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宗旨的話,則今一定之間,佛恩報盡的稱名,於行、住、坐、臥不忘之事無有間斷。就此,於茲愚老(上人自謙詞)一身的述懷是有。其之原由者,在想到於我等居住的在在處處門下之輩的話,則於見及大凡一般人心中,究竟而信心決定之姿是無。是所大悲歎之思也。其故者,愚老既已到了過八旬之齡,而於令使存命的御利益者,應該信心決定的行者有繁昌,而亦方覺得有命長的御利益,更連確確地令使決定之姿是皆無地可見及。於其謂云何,抑,即使關於想到人界的老少不定之事,亦會受何種病而死了呢?若是此等世間之風情者,則無論如何一日也好片刻也好皆應該急切而信心決定,一定今度的往生極樂,而其之後任憑於如人的樣子,而渡世之事肝要也地大家皆應心得。應將此之旨,趣深深地思入內心,而深深地發起一念信憑彌陀之心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七年初夏中旬第一日(農曆四月十一日) 八十四歲老衲書之。聞得彌陀名之事若是有者 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吧之大家 註1、從浄土宗全書第3卷p.935聖冏的『傳通記糅鈔』卷43引用該部:若其劣機等者,於此劣機中,尚可有其差異。若不能頓捨,既致染病不須醫療祭祠,只歎存命偏待佛迎。高祖上人云:「待曉天商客 驚鷄鳴猶喜 欣淨土行人 得病患偏樂之」,蓋此謂也。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四通 一流安心章(直譯文修潤文)言「一流安心之體」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也地應知。善導大師釋此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地可言說。首先言「南無」之二字者,即說為歸命之意也。言「歸命」者,衆生之「阿彌陀佛賜與救助後生喲」(如來招喚之勅命也)地奉憑(信心)之意也。又言「發願廻向」者,攝取所信憑的衆生而賜與救度之意也。是即,究竟「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因此,於言「如我等愚癡闇鈍之衆生,是應如何持心又如何信憑彌陀啊」,令捨諸雜行而「一向一心地賜與救助後生喲」地若信憑彌陀者,則可決定往生極樂之事,更應不會有其疑。此故,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信憑彌陀的機方也。又阿彌陀佛四字者賜與救助信憑之衆生方的法之故,是即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意也。有此之道理故,我等一切衆生往生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呼喚聲)地聽聞到。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七年四月日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五通 大坂建立章(直譯文修潤版)抑,稱為本國攝州東成郡生玉莊內的大坂(現在大阪城附近,後來的石山本願寺)之所在者由往古(遠古)是有什麼約束(承諾)吧。自去年明應第五年之秋下旬左右,雖偶然但由初見此之在所,既已如法令使建立了一座佛寺,今年早已經過了三年之歲霜歟。是即,往昔的宿緣非淺之緣故也地覺得著了。就彼,令使居住此在所之根元(理由)者,非強調心安過一生涯、好榮華.榮耀,又連花鳥.風月都不寄心,哎呀唯為了無上菩提,亦是使信心決定的行者繁昌,亦欲令稱念佛之輩都出來般地皆有喲地運思一念之志(深深願念)而已也。又亦有些世間人等也好偏執之族也有,都有提出了刁難的題目等時,應於此在所中止執著之心而退出者也。依此,而愈加不擇貴賤、道俗,欲使決定金剛堅固的信心之事,誠相契合彌陀如來的本願,特別可具足了聖人之御本意者乎。就彼,愚老既已今年到了八十四歲而令使存命之事情,不思議也。誠當流法義亦相契合乎時,宿願之至應不過於此者乎。然者愚老,自今年夏天左右起身體使違和(生病)喲,而至今是無復原之相。最終者於當年寒冬中,勢必可遂往生的本懷之事情,認為著一定。哎呀呀,於存命之中大家皆有信心決定喲地,朝夕切盼著。誠雖說為任憑宿善,但述懷之心亦無日或止。又者於此在所經歷三年的居住,即使其之效用亦應思考。是必定必定應於此一七個日的報恩講中,有信心決定,而我和人一同地給與得遂往生極樂之本意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自明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開始讀之,而應使人人皆取信者也。(蓮如上人八十四歲)(釋證如 花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第四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五帖第一通 末代無智章(直譯文修潤版)是末代無智在家止住(生活)男女之輩了啊,齊心深深地去信憑阿彌陀佛,更不傾心到餘方,將一心一向地,「佛賜與救度喲」地申令(號令,勅命即信心)了之眾生,縱使罪業者深重也,彌陀如來亦必定可益加救度。是即第十八念佛往生的誓願之意也。於如此決定而後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只要還有命者,皆應會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通 八萬之法藏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可言「雖說為知道八萬的法藏,然以不知道後世之人為愚者。雖說為譬如一文不知的尼入道也,然以知道後世為智者」。然者,當流之意者,雖說知道認真地拜讀諸聖教之書物了,然不知道一念信心的由來之人者徒然之事也地應知。因此連聖人之御言皆仰說:「是一切男女之身了,不信彌陀本願的話,則忽然被救助之事不可有」地被仰說了。此故,無論說是什麼樣之女人,亦令捨諸雜行,而於一念「彌陀如來賜令救助今度的後生喲」地使願信憑之人者,十人也好百人也好,皆共同可往生彌陀的報土之事,更加不應會有疑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三通 在家的尼女房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已是在家的尼女房(比丘尼)之身了,任何樣亦無(沒有任何計度、造作),「被一心一向地深深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後生賜與救助喲』地告令(有勅命之意)了之人者,大家皆可有御救助」地領解,而更加疑之心斷定不會有。是即,稱為彌陀如來御誓的他力本願者也。於此後者,猶思後生之被救助了事的歡喜感難能可貴感故,唯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四通 男子也好女人也好章(直譯文修潤版)抑,男子也好女人也好皆罪深了之輩者,即使信憑諸佛的悲願,亦今之時分是末代惡世故,依諸佛的佛力則非常不相應之時期也。依此,而奉稱為阿彌陀如來者,勝過諸佛而御在發起云為「我欲救助十惡五逆的罪人」之大願,蒙賜成為阿彌陀佛。若是深深信憑此佛,而將一念「御救助喲」地申令(命令)了之衆生,御在誓言為「我若不救助者不成正覺」之彌陀的話,則我等欲往生極樂之事是更加無疑。此故一心一向「阿彌陀如來賜與救助喲」地於心深信無疑,而令捨棄我身罪深之事,被去任憑佛而一念信心決定了之輩,是十人者十人全部百人者百人全部,皆可往生淨土之事更加無疑。於此後者,尚猶賜與覺得真尊貴之心生起了之時者,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不擇時亦不嫌處地應會稱念佛。即稱之為佛恩報謝的念佛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五通 信心獲得章(直譯文修潤版)言「信心獲得」者,心得(領解)第十八之願也。言「心得此願」者,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姿(旨、謂)也。此故,於南無地歸命之一念處應有發願回向之意。此即彌陀如來的御在回向於凡夫之心也。將此於《大經》者,可說為「令諸眾生,功德成就」。因此將無始以來造了地造的惡業、煩惱,皆無所殘留地以願力不思議而消滅之謂有故,成為住於正定聚不退之位。依此,而可言為「不斷煩惱得涅槃」者此意也。此義者為當流一途之所談(淨土真宗獨自特別的教法)者也。對於他流之人,而不可有所如此談論也。應能加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六通 於一念彌陀章(直譯文修潤版) 將於一念奉憑彌陀之行者,可賜與無上大利的功德之意,於《和讚》聖人曰:「五濁惡世之有情,若信選擇本願者,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功德充滿行者身」。此「和讚」之意,言「五濁惡世之衆生」者,一切我等女人、惡人之事也。因此雖是斯等膚淺無知一生造惡之凡夫,卻一心一向地被去信憑彌陀如來,而「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者,必可御在救度之事更不應會疑。於斯樣地願信憑彌陀者,御在給與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大功德也。言「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功德」之事者,無限數的大功德之事也。將此大功德,御在廻向給於一念願信憑彌陀之我等衆生故,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的業障於一時罪消,而決定正定聚之位,又等正覺之位等者也。將此意又於「和讚」曰:「應信彌陀之本願,信本願之人者皆,攝取不捨利益故,至達於等正覺也」地可言。言「攝取不捨」者,此亦將於一念奉憑彌陀之衆生,攝取於光明之中而是連信之心皆不變故言為不賜捨之意也。於此外即使雖有種種法門,但也唯於一念信憑彌陀之衆生者,皆悉可往生報土之事,絕對不應會有疑心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七通 夫女人之身者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即便女人之身是五障、三從(註1)亦超越男人而有斯等之深罪也。此故以一切女人,連於十方御在之諸佛皆「依我之力的話則更無將女人賜與成佛之事」。然而阿彌陀如來方發云為「將女人我一人欲救助」的大願而賜與救度也。若不信憑此佛者,則云為「女人身成佛」之事不可有也。依此而若是「是亦如何持心,又如何被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可成佛啊」的話,則任何樣都不要(無任何計度、造作),唯只無二心一向地被去信憑阿彌陀如來而已,而依「後生賜與救助喲」地思之心一個,可容易成佛也。若此之心連如塵露般都無疑者,則必定必定可往生到極樂而成所謂美妙之佛也。那麼,於此後應心得(領解)的樣子,是常常稱念佛而「為了欲報將斯等膚淺無知之我等,容易救助之御存在阿彌陀如來御恩的御歡喜感、難能可貴感地唯應稱念佛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註1、五障者,指女人有不能成為梵天王、帝釋天、魔王、轉輪聖王、佛身的五種障礙。三從者,規定女人自幼從父、嫁人從夫、老了從子,總是在從屬的地位,不能成為指導者。  《御文章》第五帖第八通 五劫思惟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言「五劫思惟之本願」也好,言「兆載永劫之修行」也好,皆唯為了刻意欲給與救助我等一切衆生的方便,阿彌陀如來有御身勞,建立言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御在,賜誓:「迷的衆生之於一念被去信憑阿彌陀佛,令捨棄諸雜行而將一向一心地信憑了彌陀之衆生,若不救助者我不取正覺」,而成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御在。是即我等可容易往生極樂之謂(由來)也,應知。因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者,一切衆生可往生報土之相也。此故,若南無地歸命者,則立即阿彌陀佛之能賜與救助我等之意也。此故,「南無」之二字者,應為衆生之奉向(面對的敬語)彌陀如來而「後生賜與救助喲」地告令之意。將斯樣地信憑彌陀之人,給與不漏之救度的意思,正是「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了地應思者也。依此,而即使如何十惡五逆、五障三從之女人也,亦令捨諸雜行,而將一向「後生賜令救助喲」地信憑了之人者,譬如十人亦有吧百人亦有吧,皆悉可給與不漏之救助。無疑地信了此旨趣之輩者,真實可往生彌陀的淨土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九通 安心一義章(直譯文修潤版) 言「當流安心之一義」者,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也。譬若南無地歸命者,則立即成阿彌陀佛的蒙賜救助之意故,「南無」之二字者歸命之意也。言「歸命」者,使衆生捨棄諸雜行,而「阿彌陀佛賜與救助後生喲」地一向奉憑之意。此故不漏衆生,彌陀如來的善知道而御在救助之意也。依此,為阿彌陀佛的御在救助南無地信憑之衆生之道理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者,即為我等一切衆生的平等被救助到了之姿地被知也。因此,言獲得他力的信心,亦是全然,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也。此故,云為一切聖教,亦唯為了欲使信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也地說之意也,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通 聖人一流章(直譯文修潤版)聖人(親鸞)一流(指淨土真宗)御勸化之趣者,謹以信心作為本(根本、本旨、肝要)。其故者使捨棄諸雜行,而若一心歸命彌陀者,則作為不可思議的願力,而自佛方往生者賜使治定(決定、確定)。將其位亦釋為「一念發起入正定之聚」,其後的稱名念佛者,如來賜使決定我的往生之御恩報盡的念佛地,應心得(領解)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一通 御正忌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此御正忌(報恩講)中致參詣,運志,思欲成報恩謝德,於欲參拜聖人的御前(御真影)之人中而使獲得了信心之人亦應有,又沒有信心之輩亦應有。意外之大事(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一大事)也。其故者若不決定信心的話,則今度報土之往生者不定也。因此沒信的人亦應速取決定之心。人間者不定之境(生滅變化無常的境界)也,極樂者常住之國(永遠不變真實的世界)也。因此比欲在不定之人間,亦更應願生常住之極樂者也。因此,於當流者謹以信心方面而作為先了,若不善知其故者則徒然之事(無意義、無利益)也。應速急安心決定,而願淨土之往生也。夫,流布於人間,而是大家心得(領解)之原樣者,任何的分別亦無(沒有正確聞開本願名號的由來),若是唯僅於口稱念稱名而已的話,則使覺得可往生極樂般。那是大大不可靠之緣由也。云為取他力之信心亦非別事。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以善知道了而言所謂信心決定也。抑云為信心之體(本質)者,於《經》曰:「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可說。善導之曰:「言南無者歸命,又是發願廻向之義也。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地可說。言「南無」二字之意者,使捨棄諸雜行,而無疑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佛之意也。那麼,言「阿彌陀佛」四字之意者,將一心歸命彌陀的衆生,樣子亦無地(使捨自力的計度)蒙賜救助之原由,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因此,以如此心得(領解)開了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言所謂取信心也。是即稱所謂善心得(領解)了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二通 御袖纏住章(直譯文修潤版)想要欲詳知當流安心的旨趣之人者,亦不強調要智慧、才學,唯思及「我身者罪深膚淺無知者也」,而「甚至連斯等之機皆蒙賜救助之佛者只有阿彌陀如來而已也」地知道,而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地,使成一心一意地,去緊緊地纏住阿彌陀佛的御衣袖之憶念,而若「賜與救助後生喲」地信憑申令(勅命)者,則此阿彌陀如來是深深御在歡喜,而從其御身放出八萬四千的大光明,可將其人給與攝入而置於其光明之中。因此,將此意,於《經》(觀經和小經)是被說為所謂「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地應心得(領會)。那麼啊,我身欲成佛之事者任何煩憂(擔心、苦勞)亦無。哎呀,殊勝超世的本願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光明呀!若不奉遇此光明之緣者,則云為自無始以來無明業障之恐怖病的治癒之事者,更因而不可有者也。然而,被此光明之緣所催促,有宿善之機,言「他力信心」之事今既已獲得了。是全然,所謂「是由彌陀如來御方使御在授與的信心」,立即明顯地被知道了。此之故,言「非行者所起的信心,彌陀如來他力的大信心」之事者,今方才明確地被知道了。依此,而誠惶誠恐(承蒙,非常感謝)地亦一度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人者皆只想彌陀如來的御恩而已,而應為了報謝佛恩而常奉稱念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三通 六字名號.無上甚深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稱「南無阿彌陀佛」之文字者,若是其數僅僅為六字者,則即使好像應有(那般)功能(殊勝的力用)亦不知不覺地,於此六字名號之中,是無上甚深的功德利益之廣大事更無有其之極者也。此故,云為取信心亦含籠於此六字之中地應知。即便更別有「信心」亦不可在六字之外者也。抑,將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善導釋曰:「言南無者歸命也,亦是發願廻向之義也,言阿彌陀佛者其行也,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地可言(取意)。然者,於說「是應如何地心得(領解)此之釋意啊」,即使說為譬若是如我等般惡業煩惱之身,亦若一念歸命阿彌陀佛者則必可知道其之機而賜與救助。夫言「歸命」者,即「賜與救助喲」地申令之意也。因此於一念地信憑彌陀之衆生,以賜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稱之所謂「發願廻向」也。將此發願廻向的大善、大功德,御在給與我等衆生故,將自無始曠劫以來起造了的惡業、煩惱,一時地給與消滅故,我等的煩惱、惡業悉皆使消失,言之所謂既已住於正定聚不退轉等之位也。此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姿者,使顯我等之可往生極樂之相也地,愈加被告知了者也。因此言安心也好、言信心也好,皆以善加心得(領解)此名號的六字意者,是名之所謂獲得了他力的大信心之人。有斯等殊勝的道理之故,應深深信奉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御文章》第五帖第十四通 上﨟下主章(直譯文修潤版)夫,一切女人之身者,人無法知罪深之事,即使上﨟(身分高的人)也好連下主(身分低的人)也好都不論,應覺得膚淺無知之身也。就彼的話,則在說:「是應怎樣地信彌陀啊」,任何煩憂(擔心、苦勞)亦無,緊緊地被去信憑阿彌陀如來,而將「今度一大事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了之女人,可無誤地賜與救助。那麼,將我身罪深之事打掉而被去任憑彌陀,唯一心地「彌陀如來後生賜與救助喲」(勅命)地信憑申令的話,則能御知其之身而可賜與救助之事不應有疑。譬若即使有十人也好即使有百人也好,皆悉可往生極樂一事,更其之疑心如塵露般(絲毫)亦不可持。斯樣地信了之女人者可生淨土。將如此容易之事,至今不奉信一事之膚淺無知呀地思,而猶更加應會深深地奉憑彌陀如來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五通 夫彌陀如來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稱「彌陀如來的本願」者,是賜與救助是什麼機的衆生啊,又怎樣地信憑彌陀、怎樣地持心而可被救助呢?首先若言機者,則即使是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即使是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更不應掛心於其之罪業深重。唯依他力的大信心一個,而可遂真實的極樂往生者也。因此言其之信心者,應怎樣地持心,而彌陀應怎樣地信憑呢?夫言取信心者,樣(計度、造作)亦無,唯使捨棄云為諸雜行、雜修、自力等之惡心,而以一心地深歸於彌陀之心無疑稱為所謂「真實信心」也。如此,將一心信憑一向信憑之衆生,承蒙彌陀如來皆善知道,而放光明將此之機攝置於光中之御在,可令使往生到極樂也。言之為賜與攝取念佛衆生之事也。於此後者,縱使是一期(一生涯)間稱念之念佛,亦應領解為佛恩報謝的念佛也。可稱之為是善領解當流的信心之念佛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六通 白骨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倩觀(沈思而觀)人間浮生之相,大凡無常者者,此世之始中終(一生),如夢幻之一期也。此故尚未聞過是能受萬歳人身之事。一生易過。至今,而誰能保百年形體耶?我呀先、人呀先,即使今日亦不知,即使明日亦不知,落後、領先之人者,可說為比本(樹根)之水滴、末(樹葉)之露珠亦更繁多。此故,於朝(早上)者在紅顔,而於夕(傍晚)者可成為白骨之身也。若既已無常風來了者,則即雙眼忽閉,若一息永絶了者,則紅顔徒變而失去了桃李濃裝之時者,雖六親、眷屬群集而悲歎,但更不可有其用。即便那樣之事亦因為不可放置,皆送至野外(火葬埸)而終成為夜半之煙故,則唯只剩白骨啊!說可悲亦非常愚癡也。此故,人間無常之事因為是老少不定之境界,誰人,皆應儘早掛心後生一大事,而深深被去信憑阿彌陀佛,稱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七通 夫一切的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一切的女人之身,若有思後生為大事,尊貴地思佛法之心者,則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深深地被去信憑阿彌陀如來,而使捨棄諸雜行,一心地「救助後生喲」地緊緊信憑了之女人者,必可往生極樂一事,更不應有疑。斯樣地想定(決定心)而之後者,「一向彌陀如來之可給與容易御救助一事的難能可貴感,又尊貴感喲」地深信,而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已也。稱之所謂是取得信心之念佛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八通 當流聖人章(直譯文修潤版)言當流聖人御在勸化之安心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首先將我身膚淺罪深之事使打捨,而擱置諸雜行、雜修的心,將一心地「阿彌陀如來賜與救助後生喲」地,於一念深深奉憑了者,譬如十人者十人、百人者百人全部,皆可不遺漏地賜與救助。是更加不應會疑者也。將斯樣地善心得了之人,稱為「信心的行者」也。那麼,於此後者,猶憶起了我身的後生被救助了之事的歡喜呀之時者,即使睡也好覺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應稱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九通 末代惡人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是末代的惡人、女人了之輩者,大家皆應共同一心而深深奉憑阿彌陀佛。於其他者言無論信任何之法,云為後生被救助之事,皆決不應會有。然者,於言「怎樣地信憑阿彌陀如來,是可願求後生啊」,任何煩憂(擔心、苦勞)亦無,唯一心緊緊地信憑阿彌陀如來,「後生賜與救助喲」地深深仰信憑了之人,必可有御救助之事,更加不應有疑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十通 女人成佛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是一切女人之身者,緊緊地信憑彌陀如來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之女人者,必定會有御救助。這般地將蒙賜諸佛捨棄之女人,阿彌陀如來一佛御思:「若我不能救助者又那一佛欲賜與救助啊」,而發無上的大願,即便「我能勝於諸佛而欲救助女人」,亦五劫之間思惟,永劫之間修行,發起了超世的大願,而發起可言為「女人成佛」之殊勝願的御在之彌陀也。此故,深深信憑彌陀,「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之女人者,大家皆可往生極樂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十一通 當流安心.經釋明文章(直譯文修潤版) 言當流之安心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使捨棄諸雜行、雜修的心,而我身即使是如何罪業深重,亦將其獻上任憑於佛,唯一心地於一念深深獻上信憑阿彌陀如來,而將「御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之衆生十人者十人、百人者百人全部,皆悉可賜與救助。是更連如塵露般之疑心皆不應有。將斯樣地信之機,言為是善令決定安心之人也。方將此意於經.釋之明文亦言為「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亦云為「平成業成的行人」也。因此,唯於一念深深奉憑彌陀佛之事肝要也地應心得。於此外者,思念彌陀如來之容易地御在救助我等的御恩深之事,而於行、住、坐、臥,常應稱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十二通 當流勸化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思欲詳知當流勸化之旨趣,而欲往生極樂之人者,首先應存知言「他力的信心」之事也。夫,言他力的信心者,若說「是如何重要啊」的話,則如斯等膚淺之我等凡夫般之身,容易地可往生淨土之用意(信心是往生的正因)(註1)也。若說「言其他力信心之相者,是如何之事啊」的話,則任何樣亦無,唯一心一意地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賜與救助喲」地思之心一念發起時,必定彌陀如來之放出攝取的光明,而其身如在娑婆吧般者,攝置於此光明中之御在也。是即我等往生決定了之相也。因此,稱為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我等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相也。言此信心者,使顯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之相也地應心得(領解)也。因此,我等依取今之他力信心一個,而可容易往生極樂之事更任何之疑皆無。哎呀,殊勝的彌陀如來之本願呀,將此難能可貴感的彌陀之御恩,若是應如何奉報啊的話,則唯即使寢(睡)也好起(起來)也好皆應「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報彼彌陀如來之佛恩也。因此,南無阿彌陀佛地所稱之意者,若是如何啊的話,則有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救助,難能可貴感、尊貴感喲地思,而歡喜申稱彼之意也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釋證如 花押) 註1、「用意」者,事前的準備,在此指信心就是往生的正因。(全書畢 托福、感恩)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2.html 第五帖 第一通~第二二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2.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2.html

第一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一帖第一通 有人曰章(直譯文修潤版)

有人曰:「當流之意者,將門徒必應置領解為我的弟子呢,或應稱為如來、聖人的御弟子呢?不存知其之分別也。

又在在處處以持著小門徒,如最近亦來相瞞所屬寺院的坊主般地,持著心中(存心)。是亦可然(適當)或亦沒道理,讓人申問時,同樣是亦疑惑,非常御懇切地想要承教。」

答曰:「此之疑惑方存知為最肝要吧。如實留置耳底之法文,可申述,請御聽聞吧!

於故聖人之仰言,「親鸞者弟子一人亦未持有」地正被仰說吧。「其故者,將如來的教法(本願)說於十方眾生使聽聞時,唯申稱如來的御代言官而已也。

更親鸞亦無弘傳珍法,唯將如來的教法(本願),我亦信連人都教令使聞而已也。其他是能教什麼而欲說為弟子啊」地被仰說到也。因此,應為友同行者也。

依此而聖人方才愛護而御稱為「御同朋、御同行」了。然者最近大坊主身分的人,亦連我一流安心的次第(道理)都不知,偶爾於弟子之中,將去到信心討論之所在而聽聞之人,意外地加以說諫時,或御作違害和諧等時,連坊主都亦無確實地聽聞信心之一理,又將弟子這樣地遮障時,自己亦無信心決定,弟子亦無信心決定,而至一生空過去般之事,誠難逃自損損他之咎。膚淺、膚淺。

於古歌曰:「昔日歡喜包袖裡,今宵連身皆有餘」。可言「昔日歡喜包袖裡」之意者,昔日是雜行、正行亦無分別,只是認為了「若連稱念佛皆稱者則往生」而已之意也。

可言「今宵連身皆有餘」者,聽聞分明正雜的分別,於成一向一心而信心決定之後,為了佛恩報盡申稱念佛之意者,大大各別也。

斯故,如身置何處亦無地,踴躍般地思時,歡喜者可言為連身都歡喜呀之有餘了之意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三年 七月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二通 出家發心章(直譯文修潤版)

當流,親鸞聖人之一義者,不勉強(特意)以出家發心之形相為本、不標榜捨家棄欲之姿,但使決定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時,更不簡擇男女、老少者也。

然者,將獲得了此信之位,於《經》(大經.下)者說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於《釋》(論註.上)者亦可言為「一念發起、入正定之聚」(意)。是即不來迎之談、平生業成之義也。

於《和讚》(高僧和讚.96)曰:「願生彌陀報土人,外儀之相雖為異,本願名號但信受,寤寐被忘之事無」地可言。

言「外儀之相」者,不簡在家出家、男子女人之意也。其次,言「本願名號但信受,寤寐被忘之事無」者,言形者即使如何樣,又罪者雖為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輩,但是廻心懺悔,深深「御在救助斯等膚淺之機的彌陀如來之本願也」地信知,而無二心地信憑如來之心呀,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憶念之心常不斷不忘,言為「獲得了本願信憑之決定心的信心之行人」也。

那麼於此之後者,譬如即使於行住坐臥稱名,亦應思為「稱報彌陀如來的御恩之念佛也」也。稱此為獲得了真實信心,決定往生的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於暑日被流之汗者或淚哉     書置筆之字跡可笑哉。

文明三年 七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三通 漁獵章(直譯文修潤版)

首先當流安心之旨趣者,亦非勉強(刻意)說:「請將我心之惡也好,又亦將妄念妄執心的生起也好皆停止喲」。唯亦請經商、亦作奉公喲,亦請漁獵喲,「是欲救助唯被斯等膚淺之罪業,朝夕迷惑了如我等之徒然者,地御在誓之彌陀如來的本願之御在啊」地深信,一心無二心地纏住彌陀一佛的悲願,而「御在救助喲」地思心的一念之信若是真實者,則必定蒙受如來的御救助者也。

於此後者,若是應如何心得(領解)而稱念佛啊,則往生者依今之信力而有了御救助,誠惶誠恐(非常感謝)為了報謝御恩,只要我命還在者為了報謝地思而應稱念佛也。

將此可稱為當流的安心決定了之信心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三年 十二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四通 自問自答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親鸞聖人之一流的話,則是平生業成之儀(風貌),亦不被執來迎之道理,應如何在領受呀?

其之稱為「平生業成」之事也好,將不來迎等之儀也好,皆更不存知。想要詳細作聽聞。」

答曰:「誠覺得,此之疑惑最因而為一流之肝要也。大凡,於今家者談為一念發起平生業成,而於平生聞開彌陀如來的本願之賜與救助我等的道理之事者,是由於宿善開發之故地心得(領解)而後不是我之力了,依佛智他力的授與,而存知本願的由來者也地心得,即平生業成之儀也。

因此言『平生業成』者,將聞開今之道理,而往生治定地思定之位,亦云為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亦云為平生業成,亦云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也。」

問曰:「一念往生發起之儀,詳細被心得了。雖然如此不來迎之儀,尙未能分別(理解)也。可懇請承示。」

答曰:「不來迎之事,亦被議論為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之時者,更應亦無期待來迎之事也。

其故者申說期待來迎等之事者,取於諸行之機而後之事也。真實信心的行者,依一念發起之處,即刻承蒙攝取不捨的光益之時者,甚至連來迎皆無也地被知也。

此故於聖人之仰言者,可說為『來迎在諸行往生。真實信心行人,攝取不捨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故無待臨終,不憑來迎』。應以此御言語而心得者也。」

問曰:「正定和滅度者,應領解為一益呢又或應領解為二益呀?」

答曰:「一念發起之方者正定聚也,此者穢土之益也。其次滅度是依淨土而可得之益也地應心得也。此故應思為二益者也。」

問曰:「如斯被心得時,於往生治定地存置,為何麻煩(費事)地議論應具信心等,應如何在領解耶?此亦欲承問。」

答曰:「誠以此尋問之旨肝要也,然者如今地心得之相,即正是信心決定之意也。」

問曰:「信心決定之相,即是平生業成、不來迎和正定聚的道理之原由,分明地作聽聞畢了。

雖說如此,但於信心治定之後者,應為了自身的往生極樂地領解而稱念佛呢,又或應為了報謝佛恩地領解耶?尚未得其意也。」

答曰:「此之疑問又方覺得為肝要。其故者,將一念信心發得以後的念佛,不可認為自身往生之業,唯應徧為了報謝佛恩地被領解者也。

此故可釋為善導和尙的「上盡一形、下至一念」。言「下至一念」者信心決定之相也。「上盡一形」者佛恩報盡的念佛也地聽聞了。

應以此而善加被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四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第一帖
 第五通 雪中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自今年意外地,從加州、能登、越中兩三個國之間,道俗、男女成群集,而被參詣此吉崎山中的人人心中之原樣,為如何呢令人擔心也。

其故者,首先當流之旨趣,此度可往生極樂之道理者,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故也。雖然如此,於此一流之中,連確確實實地獲得了其信心之相的人皆是無。如此之輩者,如何容易可遂報土的往生耶?言一大事者此也。

幸運地凌越五里、十里的遠路,於此雪中參詣之心志者是如何樣地被心得(領解)之心中(心裏)啊?千萬擔心之原由也。總之無論以前說是怎樣的心中,自此後者,可詳細申說於心中應被置心得(領解)之道理。應善加側耳而聽聞著。

其故者,將言他力的信心之事,確實地被存蓄於心中也,而於其後,為了佛恩報謝者,於行、住、坐、臥應但使稱念佛而已也。若是有此之心得者,則此度的往生者一定也。

於此歡喜呀之餘者,應亦運步到老師坊主的在所亦致心志者也。是即,可稱為善心得(領解)了當流之儀,信心的人者也。

                             不勝惶誠 不勝惶誠

文明五年 二月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第一帖 第六通 
睡眠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今年夏天此時者,不知為何呢意外地患嗜睡症,而想要睡眠也,若思惟為何者,則毫無疑問,覺得往生之死期亦逼近吧。

誠因而正令覺無力,依依不捨吧。雖然如此,至今日為止,皆「往生之期亦今呀來到呢」地,無疏忽地作其之準備。儘管那樣,亦唯念願「於此在所甚至以後即使信心決定之人,亦是都無有退轉般喲」地晝夜不斷地憶念而已也。

依此文的話,則即使往生之事也,亦於今是應沒問題,儘管那樣人人的心中,亦共正是意外地疏忽吧。只要還有命之者,吾等是應如今這般也。就於一切,大家的心中正存知不足吧。於正是明日亦不知的生命,不論說任何事若亦命終時,則應是徒然之事也。於有命之中疑問亦不疾速被破的話,則一定唯是後悔隨身啊。應有御心得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獻給與此拉門那邊之人人們也。於年後(以後)取出而御覽吧。

文明五季 卯月二十五日書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七通
 彌生中半章(直譯文修潤文)

使記得去年文明第四曆(年),約彌生中半(三月中旬)左右吧,好像有看到了女性一、二人,是男眾等隨伴之人們,議論申說了此山中之事:「抑,此時於吉崎的山上被建一座坊舍,是言語無法形容有趣之所在啊」地作申說中,「亦特別從加賀、越中、能登、越後、信濃、出羽、奧州七個國,彼門下中,到此本山,道俗、男女來致參詣,使群集之緣由,其聲譽無隱(人盡皆知)。是末代之不思議也,非同小可之事。

然而,於彼門徒之人人,那麼都如何被勸化念佛法門呢?特別以言信心之事,為旨被教導之道理,是人人申說時,是怎樣一回事呢?願致詳聞,因為我等亦持著此罪業深重膚淺無知之女人身,故願致聽聞分明其信心是什麼呢,而欲願往生。」之理由,在尋問彼山中之人(蓮如上人)時,蒙賜開示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唯『我身是十惡五逆、五障三從的膚淺無知者啊』地思,而深深地,『阿彌陀如來者御在救助斯等機之御相也』地被致心得(領解),而無二心地奉憑彌陀,『賜與救助喲』地思心之一念發起時,誠惶誠恐亦蒙如來放八萬四千的光明,而賜與攝取其身也。可言之為『彌陀如來之,賜與攝取念佛的行者』者此之事也。

言『攝取不捨』者,說賜與納受而不捨之意也。以此之意稱為獲得了信心之人也。

那麼於此後者,睡也好醒也好立也好住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佛者,早已被彌陀救助去了之誠惶誠恐(非常感謝)呀,報謝彌陀的御恩,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念佛也地應心得也」地,是懇切地賜與開示吧時,此女人們、其他的人,申說了:「誠然,是適合我等之根機的彌陀如來本願之御在也,亦以至今皆不參信(敬信)之事膚淺無知呀,無法言盡。

從今以後者一向參致信憑彌陀,而無二心一念地,『我之往生者由如來方有了御救助』地奉信,而其後之念佛者報謝佛恩的稱名也地應心得也。

被來遇斯等不思議的宿緣,而被來聽聞殊勝的法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非常難以言喻也。今者早早告假也」,亦浮淚,而大家歸去了。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八月十二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八通 大津三井寺章(直譯文修潤版)

約從文明第三初夏上旬左右,由江州志賀大津三井寺的南別所邊,沒由無意地微服出巡,而使巡迴越前、加賀諸所(諸國)畢了。因而於本國(越前國)細呂宜鄉之內,云為「吉崎」此之在所,殊勝而有趣之場所,推平年來為虎狼棲慣的此山中,自七月二十七日,如法地建立一寺宇,昨日、今日地過去般,早已送了三年的春秋。

如此這般地,雖說讓道俗、男女群集,但是更無論任何效用皆無的體態(樣子)時,從今年起禁止一切人的出入之意者,使居住於此在所之根本者,若是何事啊,則抑受生人界,既能遇難遇的佛法之身,徒空沈了地獄者,誠因而非膚淺無知之事耶?

其間(其中),不想要決定念佛的信心而遂極樂的往生之人人,為何欲來聚集到此在所之事,應該不符合之理由的加以判定完畢了。是徧不以名聞、利養為本,唯以後生、菩提為要事故也。此故,見聞之諸人莫成偏執之事。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九月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九通
 優婆夷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將本宗自昔人舉體,稱為「怪異、汚穢宗」也。此誠然道理之所指也。

其之故者,於當流人數中,或者對他門、他宗,肆無忌憚地申說顯露我家之義的原故也。是大錯特錯也。

夫,言遵守當流的規定者,將於我流所傳之義,確實地存蓄於內心,而於外相不露其色,稱之為是善領解於物(佛法)之人也。

然而,當世者由於將我宗之事向他門、他宗,皆無其斟酌疏忽大意地談論,而人之覺得當流膚淺也。

由於有這樣地惡領解之人,而讓人思當流為「污穢、忌諱宗」。更因而,應領解為「此者非他人之惡,由於自流人之惡也」。

其次,言物忌之事者,於我流者就佛法而可說為無物忌之事也。即使對他宗和公家的話,則如何不忌物呢?向他宗、他門的話,則原本應忌諱之事勿論也。又不可有說他人的忌物,而誹謗之事。

雖說如此,欲修行佛法之人者,不限於念佛者,不可那樣忌物地,明確連諸經之文皆是諸多可見。

首先於《涅槃經》曰:「如來法中,無有選擇,吉日良辰」地使說。

此文之意者「於如來之法中無選擇吉日、良辰之事」也。

又於《般舟經》曰,「優婆夷,聞是三昧欲學者(乃至)自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視吉良日」地使說。

此文之意者,可說為「優婆夷,聞此之三昧而欲學者,自歸命佛,歸命法喲,歸命比丘僧喲,不得事餘道之事,不得拜天之事,不得祠鬼神之事,不得視吉良日之事。」

雖然即使如此的經文亦是有,但提出此等文也。特別念佛行者是不可從事彼等般地使見了。應善加心得(領解)。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九月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通 吉崎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吉崎的本山,欲成為多屋(信徒會館)坊主們(住職們)的內方(內人)之人者,應「誠前世的宿緣非淺故」地思著也。那亦取決於思後生為一大事,信心亦是欲決定之身之後的事也。此故,欲成為內方之人們,絶對應善加被取信心。

夫首先稱為當流的安心之事者,大凡於淨土一家中,有絶對是特別殊勝的道理故,稱為「他力的大信心」也。

然者,得了此信心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百人者百人全部,「今度的往生者一定也」地應心得者也。所謂其之安心者,是應怎樣心得(領解)之事呢?亦不在詳知也。」

答曰:「誠此之疑問肝要之事也。大凡,可取當流的信心之旨趣者,首先我身若是女人者,則依即便罪深之五障、三從亦膚淺無知之身,而將既已成了是被十方如來也好三世諸佛也好皆捨棄之女人,誠惶誠恐地亦蒙彌陀如來一佛,欲救助斯等之機地賜誓,而既已蒙賜發了四十八願。

其中於第十八願蒙賜救助一切的惡人、女人之後,猶更由於女人者罪重疑心深,而又再於第三十五之願,蒙賜發起可言為猶欲救助女人之願也。有了斯等彌陀如來的御苦勞之御恩的誠惶誠恐喲地,地應深思也。」

問曰:「那麼,就將這樣地彌陀如來之欲救助如我等者地,屢次蒙賜發願之事的,難能可貴呀,被致領解分明了,而應怎樣地持機,被使去信憑彌陀呢?可賜詳示也。」

答曰:「若想要取信心信憑彌陀者,則首先『人間者唯夢、幻間之事也,後生方誠永生之樂果也』地思定,而『人間者五十年、百年中之樂也,後生方為一大事』地思而捨喜好諸雜行之心,或者又,亦捨可物忌(迷信)地思心,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而連其他餘佛、菩薩、諸神等皆不掛心,唯一心一意地歸於彌陀,而若『此度的往生是可治定』地思者,則其難能可貴感之餘應稱念佛,而奉報彌陀如來之賜與救助我等的御恩也。

可稱之為獲得了信心之多屋坊主們的內方之姿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九月十一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一通 電光朝露.死出之山路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倩思者,人間唯是電光朝露的夢幻中之樂啊。縱使又說為如想沈溺於榮華、榮耀般之事,其者唯五十年乃至百年中之事也。

若今現在亦無常風來誘的話,則會遇什麼病苦而成空耶?誠然死了時,先前置依賴了的妻子也好財寶也好,皆無有一可相隨我身。此故,死出山路之巔,三途之大河方為唯一人獨行吧。依此,而唯可深願者後生也,又可信憑者彌陀如來也,信心決定而可往者安養淨土也地應思也。

就此,最近此方念佛者的住持們,佛法的道理意外地相違背。

其故者,將自門徒方取物說為善弟子,可說之為信心的人。是為大錯誤也。又弟子若即使亦多獻物給住持者,則我之力雖不堪,但依住持之力而可被救助般地思著。是亦錯誤也。

如斯,於住持和門徒中,更無一領解當流信心的份。真實膚淺呀!

師、弟子共無法往生極樂,而空墮地獄之事是無疑。即使哀歎亦猶有餘,即使悲嘆亦猶可使深悲。

此故,自今而後,以相尋善存知了他力大信心的次第(道理)之人,而信心決定,亦將其信心之旨趣教導弟子,而應皆共將今度一大事的往生,善加得遂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九月中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二通 年來超勝寺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年來,於超勝寺的門徒,佛法之道理意外地可相違背。其之謂(原由)者,首先即便座眾亦是有。

無論如何亦要登上其之上座而甚至連酒杯等皆要比人先飮用,連座中之人也好、又其他誰誰也好,皆欲被人重視,誠是佛法之肝要般地,於心中置領解了。此更非為了往生極樂,唯似世間的名聞了。

然而當流每月會合的由來者,若是何用啊者,則雖以在家無智之身徒暮徒明(徒度日月),一期空過,而終於沈淪了三途之身,但即使是一月一度亦應至少將只有念佛修行之人數聚集道埸,而作云為「我的信心和人的信心者如何有呢」信心談論之用的會合,近來言其信心之事者,不曾涉及是非的談論時,言語無法形容膚淺之原由也。總之,自今已後者,應嚴格於會合之座中,作信心的談論者也。

此是可遂真實的往生極樂之謂(理由)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九月下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三通 三經安心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最近於此方(這邊)的念佛者中,使用不思議的名言,而說:「這才是獲得信心之姿喲」,而且於我是善知當流的信心臉之體態中,於心中置領解了。

於其言曰,可說:「將自十劫正覺之初,蒙賜決定我等之往生的彌陀御恩,不能忘就是信心呀」。此是大錯特錯也。夫雖說知道了彌陀如來之蒙賜成正覺之謂(由來),但若不知道言我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謂(由來)者則徒然之事也。

此故於往後的話,則首先應將言當流的真實信心之事,善加存知也。

言其信心者,於《大經》說為三信,於《觀經》云為三心,於《阿彌陀經》使顯為一心。三經雖共其名是異,但其意者唯使顯他力的一心之意也。

此故可說信心,若言其相是何樣之事啊者,則首先,擱置諸雜行,而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連其餘之一切諸神、諸佛等皆不掛心,若一心地專歸命彌陀者,則如來以光明,而攝取其身而不可賜捨。此即是我等一念信心決定之相也。

如此心得之後者,奉報蒙彌陀如來之將他力信心,賜與我等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以此,而可稱為信心決定了的念佛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第五 九月下旬時書之云云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四通 立山白山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當流念佛者之中,不可誹謗諸法。首先,若是越中、加賀者則立山、白山其他諸山寺也。若是越前者則平泉寺、豐原寺等也。

然者於《經》既已正御誡之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了。依此,而念佛者特別不可謗諸宗者也。又,聖道諸宗的學者們,亦不可強加誹謗念佛者地令見了。

其之謂(原由)者即使經釋共同說其文是多,首先於八宗之祖師龍樹菩薩的《智論》亦是深誡之。於其文曰:「自法愛染故,毀呰他人法,雖持戒行人,不免地獄苦」地使說。

是如此的論判分明時者,無論何者皆佛說也。莫誤謗之事。若其皆是各宗各派之事者,則我正應只是不信憑而已吧。特別於當流之中,任何分別亦無者,誹謗他宗之事是遺憾之事也。

千萬千萬,是一處的坊主身分之人者,應嚴厲致上此之成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五年 九月下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五通 宗名.當流世間章(直譯文修潤版)

 問曰:「皆將當流於世間流布,而名為一向宗時,是怎樣之理由呢?令覺疑惑。」

答曰:「特意將我流名為一向宗之事,祖師(親鸞)亦沒特別制定。大概由於一向地信憑阿彌陀佛,而成大家之申稱(一向宗)故也。

雖然如此,但於經文賜說為『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故,是可說為請一向地稱念無量壽佛喲之意時,稱為了一向宗亦沒問題。然而,蒙開山(親鸞)將此宗正定名為淨土真宗。因此說為一向宗之名言者,更非由本宗申稱也地應知。

然者其餘的浄土宗者許可諸雜行。我之聖人者選捨雜行。此故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也。有此之謂(原由)故,特別賜入真之字也。」

又曰:「既已名當宗為淨土真宗之事是分明地令聞了。

然而依此宗體(宗義),雖說是在家罪深惡逆之機,但纏住彌陀的願力而可容易地往生極樂般,想要詳承教也。」

答曰:「當流之旨趣者,若信心決定了者則必可得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也。因此言其信心者,若說是怎樣之事啊,則任何煩憂(擔心、勞苦)亦無地一心地奉憑彌陀如來,而連其餘之佛、菩薩等皆不掛心,唯一向無二心地信彌陀而已也。以此稱為信心決定者也。

將所言信心之二字,訓讀為「真實之心」也。言「真實之心」者,依行者的惡自力心的話則不被救助,依如來的他力善心而被救助故,稱為「真實之心」也。又以名號,而任何心得亦為無,唯稱念的話則不被救助也。

因此於《經》者『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使說。所言『聞其名號』者,非無名無實(無繫心於名號的實義)地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名號,說遇善知識而能受其教,若南無地信憑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者則必定阿彌陀佛之賜與救助之道理也。於《經》被說之為『信心歡喜』。

依之,而『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蒙賜救助我等之相啊』地應心得也。斯樣地心得而後者,將行、住、坐、臥於口所稱之稱名,『唯是奉報彌陀如來御在救助之御恩的念佛啊』地應心得。

以此,可稱為信心決定而往生極樂之他力念佛的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第五,九月下旬第二日,至於巳剋,加州山中湯治(泡湯治療腳傷)之內,書集之訖。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第二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二帖第一通 御疏浚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這次一七個日報恩講之間,聽到多屋内方(會館住職夫人)和其他之人,皆大概蒙賜決定信心之緣由。可喜可賀本來願望不可過於此。雖然如此,若那樣地放棄的話,則信心亦應會消失,可言「再再疏浚信心溝,彌陀法水令暢流」之事是仿佛有。

就彼,以女人之身是皆被十方、三世諸佛所捨棄了(指諸佛沒有女人成佛願)之身,若是阿彌陀如來的話則方誠惶誠恐地皆御在救助喲。

其故,女人之身者說為無論如何成了真實心,亦疑心深,又,物等可忌諱之思心(迷信心)者更覺難消失。特別在家之身者,即使就於世路(世間路)又借口於子孫等事,皆唯獨沈溺於今生,這般早已可眼見而雖知無常之人界為老少不定之界,但唯將今現在沈淪了三途、八難之事,絲毫都不擔心,而徒明徒暮(虛度日夜)者,是常人之習氣也。言膚淺亦愚痴也。

依此,一心一向地歸於彌陀一佛的悲願,深深奉憑,而使捨修諸雜行之心,又,亦皆使放棄願追從諸神、諸佛之心,那麼,「稱為彌陀如來者,為了斯等如我等般膚淺之女人呀,因為是蒙賜發起本願故,誠佛智的不思議」地信,而「我之身者惡業之徒然者也」地思定(領悟),可持深深歸入如來之心。

那麼,「此信之心也好念之心也好,皆從彌陀如來的御方便令使發起者也」地應思。即將這樣地心得,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

又,將此之位,或者稱為「住正定聚」,亦稱為「至滅度」,亦稱為「至等正覺」,亦稱為「等同彌勒」也。

又亦,稱之為「一念發起的往生決定了之人也。如此心得而後的稱名念佛者,「奉報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之往生,其御歡喜呀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就此,首先應善加給與遵守當流的規定。其之理由者,千萬要注意,若賜與領解如今般的信心之原樣的話,則深深藏置於身中(內心),對他宗、他人而不令見其色,又亦不可談說信心之樣。亦將一切諸神等等,我即使不信也,亦不可忽視。將如此信心之人也好、其表現也好皆佳之人,聖人亦是仰讚為「是善心得(領解)信心之行者也」。唯應深深將心留於佛法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第五,十二月八日,書之,而獻給本山的多屋內方。此外,若猶尚有疑問之事者,則應再給與提問也。

所送寒暑,五十八歲御判(畫押、書判)。

為了後代之證據作書置,亦成為法之言語的遺言吧!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二通 全部接引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開山聖人之御一流者,夫,是以云為信心之事被為先。言其信心者於說是什麼作用啊,為了是無善造惡我等般的膚淺之凡夫,容易不難往生到彌陀的淨土之出發(開始)也。

若無法獲得此之信心的話,則無法往生極樂,而應墮在無間地獄者也。依之,欲使取其信心之樣者,於云為如何?夫,深深奉憑彌陀如來一佛,而不掛心於其餘的諸善、萬行,又於諸神、諸菩薩,失卻但使成今生的祈求之心,又,亦使捨棄言惡、自力等之邪念,而將一心一向地信樂彌陀而無二心之人,彌陀者必以遍照的光明,賜與攝取其人而不捨者也。

於這樣地取信之後,睡也好起也好皆常稱念佛者,奉報彼彌陀的賜與救助我等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方將這樣地心得了之人,誠可言為是善取當流的信心之正義者也。

此外,猶言說有信心之事的人若是有者,則大錯特錯也。全皆不可接引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今,於此文所記之旨趣者,當流親鸞聖人蒙賜勸化信心之正義也。如果善加心得了此文之人人者,絕對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此信心之樣。又,亦以其餘一切的佛、菩薩,併諸神等,我只是不信而已也。不可刻意輕慢之。

此誠然,於彌陀一佛的功德中,一切諸神皆包含地應思者也。總之於一切諸法不可成誹。以此而可名為善守當流的規定之人。

因此,聖人曰:「縱使被說為盜牛人,亦不可被見為若後世者、若善人、若佛法者之樣地表現」(改邪鈔・三)地正被仰言了。善加心得此之旨,而念佛者應修行者也。

文明第五,十二月十二日夜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三通 神明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當流開山聖人所賜與弘揚之一流中,大家於致勸化,其不同是有之時,總之,往後者,本山多屋(會館)坊主以下,其他拜讀了一卷的聖教也好,又來聚集的人人也好,甚至各自於本門下掛了其名之輩也好,皆以此三個條的篇張,而令使存知之,應自今以後致上其之成敗(負起成敗之責)者也。

一、諸法、諸宗共不可誹謗之。

二、不可輕慢諸神、諸佛、菩薩。

三、應使取信心而遂報土往生之事。

遵守右斯三個條之旨,深深存蓄於心底,於不以此為本之人人的話,則應禁止出入此本山者也。抑,自去年文明第三曆仲夏左右,出華洛(京都),而同年七月下旬時,已經在此本山風濤洶湧之在所佔(建立)草庵,而此四個年中使居住之根本者,非別之道理,為了以此三個條之姿,於彼北國中,欲讓本流信心未決定的人,成同一味的安心之故,直至今日今時令使堪忍之處也。因而,若以此旨趣而信用之的話,則誠應是此年月在國之本意者也。

一、稱為神明者,夫,悲心憶念於佛法皆無信之眾生的,空墮地獄之事,為了無論如何皆欲救度之,權現為神,而以些許之緣,將之作為方便,而終究為欲使勸入佛法之方便,賜與示現為神者也。

此故,於今時的眾生,若信憑彌陀信心決定而稱念佛,成為可往生極樂之身的話,則一切神明者,應反而認為我之本懷,給與歡喜,而賜與守護念佛的行者時,雖沒特崇信神,但亦皆唯包含於信憑彌陀一佛之中故,雖不特別依憑但亦有信之道理故也。

一、於當流之中,誹謗諸法、諸宗之事不可然。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如說修行者則應有其益。雖然如此,末代如我等般在家止住之身者,於聖道諸宗之教皆不及故,我不信憑之而已也。

一、稱為諸佛、諸菩薩之事者,夫因為是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為了十方諸佛是本師、本佛故,若奉歸阿彌陀一佛者,則有即歸諸佛、菩薩之道理有故,於阿彌陀一體之中,諸佛、菩薩者皆悉包含也。

一、開山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言為彌陀如來的他力真實信心者,使捨諸雜行,而以專修專念、一向一心地,歸命彌陀,作為信樂本願之體。

此故,如從先達(前輩)傳承般,將彌陀如來的真實信心,亦屨次地,自他力所被授與之佛智不思議也地心得,因而一念的話,則決定為往生治定的時刻,而其時若命延長者則自然及於多念之道理也。

依此,平生之時一念往生治定之後的佛恩報盡所稱之多念的稱名也。此故祖師聖人御相傳一流之肝要者,唯只能限於此信心一個。以不知此為他門,以能知此為真宗之證據。

此外,必定於外相,不可對他人顯現當流念佛者之姿。

以此而可名為獲得了真宗的信心行者的表現之範本處,如件(如前文所記)。

文明六年甲午正月十一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四通 超世之本願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申稱彌陀如來超世之本願者,是為了末代濁世造惡不善如吾等的凡夫,蒙賜發無上的誓願故也。然者,亦將之如何樣地持心,如何樣地信彌陀,而可往生到彼淨土呢?更無其之分別。可詳細賜與教之」?

答曰:「末代今時之眾生者,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而雖亦不併信餘之佛、菩薩等,但亦將一心一向地歸命彌陀一佛之眾生,無論如何地罪深,也以佛的大慈大悲而欲救助地賜與發誓,放大光明,御在攝取於其光明中故,將此意於《經》者,蒙蜴說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此故,於可言為五道、六道之惡趣,將既已應赴之路為彌陀如來的願力不思議,而賜與閉塞之也。

以此之原由又於《經》者,是被說為「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

故,信如來的誓願而無一念的疑心時者,無論如何想要墮入到地獄,亦是被彌陀如來的攝取光明攝取去了之身者,亦不依我的計度墮到地獄而成可往生極樂之身故也。

為這樣的道理時,若是晝夜、朝暮雨山般地蒙受如來大悲的御恩之吾等者,則唯於口常稱念稱名,而唯為了報謝彼之佛恩,應稱念佛而已也。

是即可言為獲得了真實信心之相者此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二月十五日夜,想起大聖世尊入滅之昔,而於燈下,拭老眼染筆畢了。

滿六十 御判(花押)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五通 數珠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此三四年之間,見及本山念佛者的風情(體態),誠因而是無使決定他力之安心的份。

其故者,亦無持一串的數珠之人。這般地正將佛被把捉於手了。聖人是全無仰說:「可捨棄數珠而拜佛吧」之事。然而,即使不持數珠,為了往生淨土者亦唯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已也。於彼者應不有礙。首先是大坊主身分之人者,即使亦披袈裟、持數珠亦應沒問題。

依之,而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必定亦出於口,又於色亦能見其之相也。然者,今時者更使覺得殊勝地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至稀也。彼者是何故啊,連彌陀如來的本願之為了我等是相應尊貴呀般,皆於身不覺故,總是以信心之全體,依我心得顏(領解臉)的原故,連聽聞任何事,皆只認為彼之事而已,亦皆無確確實實地入到耳,唯模仿人而已之體態地令見了。依此之程度的話,則連自身的往生極樂今皆使覺得如何危險也。況且連勸化門徒同朋之儀(事),皆是決不可能有。

依如此之心中的話,則今度的報土往生亦不可也。哎呀呀遺憾之事呀!唯可深深沈心在思案。誠以,人者出息不待入息之習也。千萬無疏忽地應將佛法入心吧,而信心決定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二月十六日於早朝(早上),俄然(忽然)染筆畢了而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六通 規定.他力信心章(直譯文)

抑,善聽聞當流他力信心之旨趣,而使決定之人此若有者,以彼信心之原樣而藏置心底,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又即使於途中、大道我等之所在等,亦不可無忌憚顯露於人,或讚嘆之。

其次者,即使向守護、地頭方,亦說「我是獲得信心」,而應無疏略之儀無地愈加全然作公事(稅收負擔等)。又,亦不可疏忽諸神、諸菩薩。此皆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中故也。特別地,於外者以王法作為表,於內心者深蓄他力的信心,而應以世間的仁義(道德)為本。是即,於當流所制定的規定之旨趣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二月十七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御文章》第二帖第七通 五戒.易行章(直譯文修潤版)

靜思惟者,夫受生人界之事者,誠依能持五戒之功德力而成。此是大稀有之事啊!但人界之生者僅一旦(一時)之浮生(無常之人生)也,後生者永生之樂果也。

縱使說誇榮華過多榮耀,亦是盛者必衰,會者定離之習故,非可久持,唯五十年、百年間之事也。那亦老年不定地聞之時者,誠因而少依靠。依此,而今時的眾生者,應「得他力的信心,而欲遂淨土的往生」地思也。

抑,於欲使取其之信心者,更智慧亦不要,才學亦不要,富貴和貧窮亦不要,善人和惡人亦不要,男子和女人亦不要,唯使捨諸雜行而以歸正行為本意。

言歸其之正行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之道理而已也。將這樣地信之衆生攝取於遍照光明之中而不給與作捨,若一期之命盡了者,則必定賜送淨土也。依此一念安心一個而往生淨土之事呀,哎呀,樣(造作)亦不要易取的安心呀!此故將言安心之二字,訓讀為「安(易)之心」者此之意也。

更任何的造作皆無,應依一心一向地使參憑(使去信憑)如來之信心一個,而可往生極樂,哎呀,易心得的安心呀!又,哎呀,易行的淨土呀!依此,而於《大經》者被說之為「易往而無人」了。

此之文意者,可言為「若取安心而一向地信憑彌陀者,則到浄土者能易往,但若是取信心之人稀者,則去淨土者易往而無人」者,此經文之意也。

於如此心得之後者,於晝夜、朝暮所稱之名號者,應唯奉報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反覆再反覆地留心於佛法,存知易取的信心之旨趣,而必定可遂今度一大事的報土往生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三月三日清(清晨)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八通 本師本佛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空被漏於十方、三世諸佛的悲願,而是被捨盡如我等般凡夫也。

然者,爰(於是)稱為彌陀如來者,是三世十方諸佛的本師本佛故,為久遠實成的古佛,只有彌陀如來以如今般是被諸佛所捨之末代不善的凡夫、五障三從的女人,而發起云為「我獨自一人欲救助」之超世大願,平等欲救助我等一切衆生地賜與發誓,發起無上的誓願,而已經成為阿彌陀佛之御在了。若不一心一意地奉憑此如來者,則末代的凡夫,往生極樂之道,二、三皆不可有者也。

依此,而將親鸞聖人所御在勸的,云為他力信心之事,使善存知了之人者,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往生彼淨土。然者,就思欲取此之信心而往生彼彌陀的報土,亦應怎樣地持心,而怎樣地心得(領解)作為其之信心呢?懇切思欲聞之也。」

答曰:「夫,言當流親鸞聖人所蒙賜教化的他力信心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若我身是膚淺罪深之身啊地思,而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使捨諸雜行而成專修專念的話,則必被使致上攝取於遍照的光明中也。是真實地,我等往生決定之相也。

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依一心一向歸命彌陀之一念信心,而於早已往生治定之後者,行、住、坐、臥於口所稱了的稱名者,報盡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往生的大悲御恩之念佛也,地應心得也。是即可言為決定了當流的信心之人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三月中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九通 忠臣貞女.外典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就奉憑阿彌陀如來,將其餘的萬善、萬行,既起名為雜行而可嫌,其意若是為如何啊,夫,彌陀佛的御在誓願之樣者,可言為「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即使為如何罪深之機也,亦欲賜與救助」之大願也。

然者,言一心一向者,於阿彌陀佛而不併二佛之意也。於此之原故,即使於人間,亦不先將主成一人的話則不信憑之道理也。因此於外典(佛教以外之經典)之語可說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併二夫」。阿彌陀如來是為三世諸佛的本師、師父故,於信憑了其師父之佛者,如何弟子之諸佛會不給與歡喜耶?以此之原由,應善加心得。

那麼,於可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行之當體,成為衆生往生之因行)者,一切諸神、諸佛、菩薩也好,其他萬善、萬行也好悉皆含籠之故,有何不足哉而應留意於諸行、諸善耶?既已使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者,是萬善、萬行之總體故,愈加可依憑也。

依此,而若是將彼阿彌陀如來,如何信憑、如何信,而可遂彼極樂往生啊,則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唯「我身是極惡深重的膚淺者故,將為不赴地獄的話則皆無可赴處之身,誠惶誠恐亦蒙彌陀如來一佛賜與發起云為欲救助之誓願」地深信,而若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者,則誠被宿善的開發所催促,由佛智賜與他力的信心之故,指佛心和凡心成一之處,言為信心獲得的行者也。

於此後者,「唯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無間隔地,令稱念佛,而應深深報謝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歲三月十七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通 夫當流聖人.佛心凡心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云『當流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的一義之意』者,是首先以他力的信心使作為肝要了。若不詳知此言『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今度一大事的往生極樂者,真以不可堪地,經、釋共同明確地令見了。

因此,就於即使「存知其他力信心之相,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地思,皆亦如何樣地持心,又亦如何樣地持機而可遂彼之極樂的往生呢?沒在詳知其之旨。可懇請賜教。聽聞彼,而愈加欲取堅固的信心地思也。」

答曰:「抑,稱為『當流他力信心之趣』者,強調連我身之罪深亦不掛心,唯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斯等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蒙賜與救助之不思議的誓願力啊」地深信,而因為更一念皆無疑本願之心,誠惶誠恐地亦如來之善知其心,而既已將行者的惡心,和如來的善御心賜成同者也。

以此之原故,可言為『佛心和凡心成一體』者此意也。依此,被參(去)攝取於彌陀如來的遍照光明中,而一期之間者住於此光明中之身也地應思。

那麼,命亦盡了時,速賜與送往真實的報土也。然者,此之難能可貴、尊貴的彌陀大悲之御恩,若為如何可報啊的話,於晝夜、朝暮者唯能稱念稱名念佛而已,可奉報彼彌陀如來的御恩者也。

此之意即,可云為『當流所立的,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儀(風貌),此也地應心得。因此,這樣地,一心地奉憑彌陀,也任何功勞都不要,又因為云「取信心」也容易,所以成佛往生極樂之事更猶容易。

啊啦,尊貴的彌陀本願呀!啊啦,尊貴的他力信心呀!更於往生無其疑。然而,於此後,猶就於身之行為,有應善心得此旨之道。

夫一切神也好稱為佛也好,都為了欲使取今此所得的他力信心一個之方便地,賜與示現為諸神、諸佛之原由故也。然者,一切的佛菩薩也好,因為原本為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皆悉於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地奉歸命之內,都含籠之故,不可疏略地思者也。又於此外,猶有應心得之旨。

夫於若在國家者守護方(政府官員)、若在處所者地頭方(地方官員),『我是崇敬佛法獲得信心之身也』地說而疏略之儀,決不可有。應愈加專奉公事(公家的事)者也。

指如斯心得了之人,可稱為信心發得而願後生(專願來世的往生極樂)之念佛行者的行為之本啊!

是即可名為遵守佛法、王法為旨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五月十三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一通 五重之義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當流親鸞聖人的勸化之旨趣,近年於諸國為種種不同。是大大膚淺之次第(情形)也。

其故者,首先於當流是以他力的信心而將凡夫的往生被作為先之處,將其信心方面擱置不談論,而於其勸言可說曰:「不忘自十劫正覺之初,蒙彌陀如來御在賜與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即信心之相也」。此,更是無歸命彌陀,而獲得他力信心的份。

然者,無論說是如何知道自十劫正覺之初,蒙賜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若亦不善知我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由來者,則於極樂者不可能往生也。又,於某人之言曰:「縱使言為歸命彌陀,善知識若無者則亦徒然之事也。此故,於我等的話唯可信憑善知識而已」云云。是亦,未美妙地獲得當流的信心之人也地使聞了。

抑,言善知識之能(職能)者,唯可「應一心一向地奉歸命於彌陀」地,勸化人而已也。依此而立了五重之義(因緣)。一者宿善,二者善知識,三者光明,四者信心,於五者名號(此處指稱名),此五重之義若不成就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地使見了。

此故,言善知識者可言「請歸命阿彌陀佛喲」的使者也。宿善開發(獲得)而若不遇善知識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也。雖然如此,捨棄所歸的彌陀,而唯可以善知識為本而已之事,為大錯特錯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五月二十日

 

(註):「五重之義」者,示他力信心獲得的過程。依「宿善」而得遇「善知識」,聞本願之法(光明),依「光明」的力用,而成為「信心」獲得之身,因為獲得他力信心,就必具「名號」地稱名念佛出來呀。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二通 人間五十年.四王天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回顧視人間的五十年,相當於可言為四王天之天的一日一夜。又以此四王天的五十年為等活地獄的一日一夜也。依此,而衆人無論如何皆不想要墮地獄受苦之事,又亦不分別往生淨土而欲受無上樂之事,徒明(徒然度日)空送日月,更連決定我身之一心的份亦確確實實皆無,又親眼拜閱一卷的聖教之事亦無,說一句的法門而勸化門徒之義亦無。

唯朝夕者尋暇,以枕為友而欲睡臥之事,誠因而非膚淺之原由耶?應靜靜廻心思案也。

此故,自今日今時起,在於不如法懈怠(不用心於佛法)之人人者愈加思欲決定信心,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之人,方真實地亦可成為其身之德。是又可成就自行化他的道理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時文明第六,六月中(中旬)之二日(即十二日),於非常炎天之暑氣,任筆而書記之畢了。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三通
御䄂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云「善守當流所置定的規定」者,對於他宗也好世間也好,皆以不將我一宗之相,使顯見於人的眼目般地表現作為本意也。

然,最近在當流念佛者中,刻意地令見於人的眼目而顯露一流之相,以此思顯我宗的名望般,特別可思欲貶損他宗。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惡樣也。更深相違背聖人御在規定之御意。

其故,正仰說「即使被說為是盜牛人,亦不可令見當流之相」了。以此御言,應好好地心得。

其次,思欲詳知當流安心之趣的人者,亦不強調要智慧、才學,男女、貴賤亦不要,唯「我身罪深膚淺無知者也」地思及,「甚至連斯等之機都蒙賜與救助之佛者,只有阿彌陀如來而已也」地知,變成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地一逕兒緊緊使去纏住此阿彌陀佛御袖的思念,而「賜與救助後生呀」地申(仰)信憑者,此阿彌陀如來者深深益加歡喜,而從其御身放八萬四千的大光明,可攝取其人而賜置於其光明之中。因此,將此意,於《經》者方稱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地應心得。

那樣的話我身之要成佛之事者,任何麻煩(費事)亦無。哎呀,殊勝的超世本願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光明呀!若不奉值此光明之緣的話,云從無始以來的無明業障恐怖病治癒之事者,更以不可有者也。

然,被此光明之緣所催,有宿善之機,云「他力的信心」之事者今既已獲得了。稱為是全然從彌陀如來御方,御在授與了的信心者,立即明確地被告知了。

斯故,非行者所發起的信心。言「彌陀如來他力的大信心」之事者,今方明確地被告知了。

依此,亦承蒙一度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人者,皆如善思量彌陀如來的御恩之難能可貴般,而為了報謝佛恩者,應常奉稱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七月三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四通 秘事法門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可言於越前國(今福井縣)所弘揚的秘事法門(註1)之事者,更非佛法。膚淺無知的外道法也。

信此者,是可永沈於無間地獄之業的徒然事也。將此秘事,猶亦執心而思為肝要,諂諛欲匡騙人者,決不可追隨,速急離開說秘事之人身旁,速將所授的秘事,其原樣地懺悔,而應表白於人者也。

抑,詳知當流勸化之趣,而思欲往生極樂之人者,首先應存知云為「他力的信心」之事也。夫言「他力的信心」者,若說「如何之重要啊」者,如斯等膚淺的我等凡夫之身,容易可往生淨土之用意(註2)也。言「其他力信心之相」者,若說「是什麼事啊」者,任何樣亦無,唯一逕兒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賜與救助呀」地思之心一念發起時,必定阿彌陀如來之垂放攝取的光明,而如其身之在娑婆般,攝置於此光明中之御存在也。是即,我等往生決定了之相也。

因此,申言「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我等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相也。

言此「信心」者,「使顯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之相也」地應心得也。因此,我等依取今之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可容易往生極樂之事呀,更任何的疑心亦無。哎呀,殊勝的彌陀如來他力之本願呀!

以此難能可貴呀的彌陀之御恩,若是如何作而可奉報啊的話,唯有睡也好起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稱念,而應報彼彌陀如來之佛恩也。

因此,若是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之心者為如何啊的話,有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救助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喲」地思,而歡喜稱念彼之心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七月五日

 

1、(一)將所主張的教義,通過秘密的儀式傳授法門。是異安心。

(二)用種種方法讓人起心理變化,以那是信心獲得地教秘事法門者,近年於越前國正盛。

2、在此處云信心是往生的正因。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五通 九品長樂寺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日本建立淨土宗的諸家,即使西山、鎮西、九品、長樂寺(註一),而其他亦分成了很多。是即,法然聖人所賜與勸化之義者雖然一途也,但是或者依聖道門昔日的人們呀,於來參詣聖人而給予聽聞淨土的法門,由於美妙的其之道理沒有留於耳(入心),而尚未放棄我本宗(本來的宗派)之意,反而由於欲將彼引入淨土宗地作,而其之不同是有。

雖然如此,不可有勉強誹謗此之事。肝要者,唯善存蓄我一宗的安心,而只應自身亦決定、亦勸化人而已也。夫,當流安心之相若為如何啊者,首先「我身者十惡五逆、五障三從的徒然者也」地深思徹底,而於其後應思之樣者,「以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蒙賜救助的彌陀如來不思議之本願力也」地,深深奉信而些許亦無疑心者,必定彌陀可賜與攝取。此之心,方即可稱為「獲得了他力真實的信心之相」也。

欲一念取得如此的信心之事者,更任何樣(計度,造作)都不要。哎呀,易心得(領受)的他力之信心呀!哎呀,易行的名號呀!然者,言「取此之信心」亦非別事者,心得(領受)分明了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即他力信心之體也。又,言「南無阿彌陀佛」者,若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言「南無」二字者,即欲能往生到極樂(欲生我國)地願,而深深地奉憑彌陀之意也。

那麼,言「阿彌陀佛」者,憐憫如此奉憑之衆生的御存在,雖是從無始曠劫以來的恐怖罪咎之身,但依遇彌陀如來的光明之緣,悉由於無明業障的深重罪咎忽爾消滅,而既已住於正定聚之數。故可言為「捨棄凡身而證佛身」之意,即所謂阿彌陀如來也。

因此,將言「阿彌陀」之三字,有訓讀為「攝、助、救」的由來之故也(註二)。於這樣地信心決定而後者,唯常思念承蒙彌陀如來的佛恩之事,而稱說稱名念佛故,那方可契合於真誠奉報彌陀如來的佛恩之道理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七月九日書之。

   證如上人 花押

註一:1、西山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善惠房證空所傳的系統。以證空昔住北尾往生院(三鈷寺)而得名。主張念佛一類的往生,雖由於作為諸行的話不能往生,但若說捨自力心的話,諸行就其原樣地成為念佛行。

2、鎮西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聖光房弁長所傳的系統。弁長在鄉里鎮西(久州)佈教而有此名。主張說是本願行之念佛也好非本願行的諸行也好都共得往生報土之二類各生說。

3、九品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覺明房長西所傳的系統。以長西就住於洛北九品寺而有此名。主張念佛以外的諸行亦是作為本願行之諸行本願義。

4、長樂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皆空房隆寛所傳的系統。以隆寬住長樂寺而有此名。是依多念的稱名作為臨終的往生成確實的,亦稱呼為「多念義」,以隆寛自身的教學作為多念義的不是適切。

註二:言「攝、助、救」者,言依用了相傳為空也所作《六字口傳》之語。然其之意者,依著親鸞聖人所言:「因為攝取而不捨,奉命名為阿彌陀」(和讚.82)。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攝取和光明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當流而僅掛其名之輩(註一)也好,又原本是門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領解)安心之原樣者,決定應從今日起而將他力大信心之趣,懇切地相尋問於人而令使決定報土往生也。

夫,連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地,唯只有一逕兒地深奉憑阿彌陀如來而已也。

雖然如此,於說「稱此阿彌陀佛者是如何樣之佛啊,又賜救是如何樣機之衆生啊」,將被三世的諸佛所捨了之膚淺無知的我等凡夫、女人,賜發起云「我一人欲救助」的大願,五劫間思惟之,永劫間修行之,而彼誓願為「如果於衆生之罪的話即使說為『是如何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輩也』皆欲救度」的御存在,既已給與超勝諸佛的悲願,將其之願成就而蒙賜被成為所謂阿彌陀如來者,即稱為「阿彌陀佛」者也。

依此,而於說「此之佛如何信憑,如何亦持心呢可賜與救助啊」,夫,將我身罪深之事放置不顧,唯無二心一向地使去信憑彼阿彌陀佛,而若連一念疑心都無者,必可賜與救助。

然而,於彌陀如來者,既以云為「攝取和光明」二者之道理,賜與濟度眾生也。首先,若於此光明有宿善之機被照攝了者,所積業障之罪(障礙成佛之惡業罪),皆使消除了也。

那麼若言「攝取」者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若奉遇此光明之緣者,由於罪障悉皆消滅,由於立即將衆生被攝置於此光明之中,而稱為攝取者也。

此故,於阿彌陀佛者,以攝取和光明二者被作為肝要也地令聞了。因此,云為「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亦指奉遇此攝取的光明之時刻,而稱為「信心決定」也。

然者,可說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者,即我等可往生淨土之道理,將此蒙賜顯現於此之六字的御相也地,今方才知曉,愈加難能可貴地尊貴地覺得喲。那麼,於此信心決定之後者,唯只有歡喜奉思雨山般(註二)地蒙受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恩之事,於為了其之報謝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應稱念佛而已也。那方才可為真誠地佛恩報盡的勤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七月十四日書之。

註一:「繫名門徒之輩」者,是從他宗派成了真宗門徒者,尚未善聞著法義者也。

註二:「雨山般」者,如雨之多、山之廣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二通
如説修行.成佛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諸宗之意,區區有別,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誠是殊勝之法也。正確如說地修行之了的人者,可成佛得道之事更無疑。然而末代此時之衆生者,到了根機最劣,如說修行了的人為稀少之時節也。於茲(末代)言彌陀的他力本願者,於今世,為了欲救助斯時之衆生為旨地五劫之間思惟之,永劫之間修行之,而「若造惡不善的衆生不成佛者,我亦不成正覺」地御在立誓言,其願既已成就,而蒙賜成為阿彌陀之佛也。於末代今時之衆生的話,若不纏住此佛的本願而深深奉憑了彌陀者,則言為成佛之事不可能有也。

抑,將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若是怎樣地信、又怎樣地持機呢而可被救助啊,夫,言奉信彌陀者,任何樣亦無,是將言他力信心的由來,善知道了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因而可往生極樂。

那麼,言其他力的信心者,若說是怎樣之事啊,則唯南無阿彌陀佛也。詳知了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即他力信心之相也。

此故,應善加心得言為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之體。首先言南無二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樣亦無地一心一向奉憑彌陀,而將「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無二心使致信之意,即稱為南無也。

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將如今般一心致上信憑彌陀而無疑心之衆生,必自彌陀之御身放光明而賜與御在照攝置於其之光中,那麼將一期之命若盡了者則蒙賜送往彼極樂淨土之意,即奉稱為阿彌陀佛也。

然者,言於世間所議論的念佛者,唯連於口皆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話,則獲救般地大家都認為。那者不可靠之事也。

雖然如此於淨土一家,斯樣地議論之人亦有。不可論是非。是唯申說蒙我一宗的開山所賜與勸化之一流的安心之原樣而已也。有了宿緣之人者,聞之而可速遂今度的極樂往生。是如此心得了之人,稱念名號,是雨山般地蒙受彌陀如來之賜與容易救助我等之御恩,為了其之佛恩報盡者,應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五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三通
河尻性光章(直譯文修潤版)

 此方,於河尻(現在的福井縣)性光門徒的每個人,佛法信心的心得者為何樣呢?真以擔心。雖然如此,今可委詳議論當流一義之意。各自欹耳(側耳傾聽)而聞之,思以此之旨趣為本,而可治定(確實決定)今度極樂的往生者也。

夫,於「稱為彌陀如來念佛往生的本願者,為如何樣之事啊」地說,在家無智者也好,又甚至十惡五逆之輩也好,都任何樣亦無地一念決定云「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皆悉可往生極樂也。

因此於「言取其信心者,為怎樣困難之事啊」地說,任何煩憂亦無,唯一逕兒無二心地奉憑阿彌陀如來,不散心至他方了之人者,譬如有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成佛。持了此之心一個者,容易之事也。

唯只出聲而稱念佛而已之人者,大樣(粗心大意)也。那者不能往生極樂。善知了此念佛的由來之人,方可成佛者喲。任何樣亦無地,是連於善信彌陀之心一念都決定故,可容易往生淨土也。

於此外者,云為麻煩之秘事(在此指越前三門徒派的不禮拜秘事法門),而亦不禮拜佛者是徒然者也地應思。依此,稱為「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既以末代今時罪深之機作為本而賜與救助之故,是相應於為了在家止住如我等之他力的本願了也。哎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誓願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釋迦如來之金言(指《大經》)呀!可仰可信。

然者是如所言心得了之人人者,是誠可為決定了當流之信心的念佛行者之相。那麼於此之後者,一期之間稱念佛之心者,為了欲奉報彌陀如來之所賜使容易救助我等雨山般御恩的念佛也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六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四通
大聖世尊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倩案(深思熟慮)人間徒然之體(無用之身,無常之原樣),有生者必歸死,為盛者終會衰之習性(諸行無常)也。因此,唯只徒明徒暮而空送日月而已也。是誠雖哀嘆然亦猶可悲。

此故,上者始自大聖世尊(應身佛之釋迦如來),而下者迄至惡逆的提婆,難逃者無常也。然者,即使稀有亦難受者人身,難遇者佛法也。即使言偶爾得值遇了佛法之事,亦自力修行之門者,為末代故,今時出離生死之途者難契合之時,若不奉值彌陀如來的本願,徒然之事也。

然,今既已我等得遇了弘願一法之事。此故,唯應願者極樂淨土,唯應憑者彌陀如來,依此而信心決定應會稱念佛也。

然者,如果於世中人之錯誤地先置了心得之原樣者唯僅出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的話,就可往生極樂般地思著。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因此,於言「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六字之體者為如何之意啊?」「如果一向信憑阿彌陀如來的話,佛善知其之衆生,而蒙賜救度之御相,給與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應思也。

然者,若是「如何使參(去)信此阿彌陀如來,可被救助後生一大事啊」的話,任何麻煩亦無,令捨棄諸雜行、雜善,而一心一向使參憑彌陀如來,無二心地奉信故,而放光明將其信憑的衆生給與攝入置於其之光中也。以此即稱為蒙受(頂戴)彌陀如來的攝取光益者也。又者亦作名此為不捨的誓約也。

如斯,於被參(去)攝置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後者,如果一期命盡的話,可直接往生真實的報土之事,其之疑心不應會有。於此外者,即使連憑靠別的佛,又修其餘的功德、善根都有何效用呢?哎呀,尊貴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呀!如這樣雨山般的佛恩如何可奉報呀?

唯只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聲稱念,而深深仰報盡其之恩德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五通
諸佛悲願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諸佛悲願彌陀的本願是優勝之御存在,於細尋其之原由,既已稱為十方諸佛者,未極至而將罪深衆生和五障三從的女人者,賜與救助也。於此故稱為「於諸佛之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勝了」也。

那麼,若御說「彌陀如來的超世大願,是更加救度何樣機的衆生啊」者,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於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悉不漏地可賜與救助之大願也。

因此,「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必定如有十人者十人皆全部欲接引到極樂』地宣言之他力的大誓願力也。依此,而彼阿彌陀佛的本願者,「如我等膚淺無知之凡夫者,應如何樣地信憑如何樣地持機,而使參憑(令去信憑的敬語)彼彌陀呀?可詳細賜示其之由來。如其教地取信,而亦可信彌陀,亦可願生極樂,亦可稱念佛也。」

答曰:「首先,於世間今流布而為旨之所勸化的云為念佛者,因為只是任何分別亦無地,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已者,皆可獲救般地令思。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於京都、田舍之間,淨土宗的流義是分歧分别。雖然如此,不論其是非。唯應御開示我開山一流相傳之旨趣。夫應澄解脫耳、俯渴仰頭,懇切地聽聞此,而變成信心歡喜之思。

夫,在家止住之輩、一生造惡之者,亦唯於我身之罪深者不注目,而彼稱為彌陀如來的本願者,是更加要救度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的不思議之願力啊地深信,而將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云他力信心之事可同一心得。

那麼於言「云為他力信心之體是如何之意啊」,「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體,是將阿彌陀佛之能賜救助我等之由來,顯現了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的御存在之御相啊」地以詳細心得分明了而稱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

言此「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一心一向奉憑阿彌陀佛,而「賜與救助喲」地思,以餘念亦無之心云為「歸命」者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將南無地信憑之衆生,阿彌陀佛不漏地賜與救度之意也。以此意,即稱為「攝取不捨」者也。言「攝取不捨」者,可說為將念佛的行者攝取於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不給與捨棄之意也。

因此,此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為阿彌陀佛之可賜救助我等之證據,將御名賜使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令聞了。

若如此心得分明了者,『我等之往生極樂者治定也,哎呀,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地思,而於此後者,因為是早已一度被彌陀如來所來救助到之後者,是得到御助之御歡喜的念佛故,將此念佛者,亦稱為「佛恩報謝的稱名」,又亦可稱著為「信後的稱名」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九月六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六通 願行具足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若是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為如何之意啊者,首先言「南無」二字者,歸命和發願廻向之二意也。又言「南無」者願也,言「阿彌陀佛」者行也。

因此令捨棄雜行、雜善而專修專念地奉憑彌陀如來,「賜救助喲」地思之歸命的一念發起時,皆承蒙放遍照之光明而賜攝取行者也。此心意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

依此而言「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者,偏賜使顯吾等可往生之他力信心的由來之御名也地令發現了。此故,於願成就之文者「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御說了。

此文之意者,可說為「聞其名號而信心歡喜」。言「聞其名號」者,非只是大樣(粗枝大葉)地聽聞,而是因為遇善知識,好好地聞開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由來者,可往生報土之他力信心的道理也地被心得了。

斯故,言「信心歡喜」者,即因為信心決定了則淨土往生無疑地思而歡喜之意也。此故連思考彌陀如來五劫、兆載永劫的御苦勞,都想容易賜救助我等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故,實在連申說都愚癡也(無法言盡)。

因此,於《和讚》曰:「依南無阿彌陀佛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於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地可言者此之意也。

又於《正信偈》者,因為既已有「唯能常稱如來號 應報大悲弘誓恩」者,愈加不嫌行住坐臥時處諸緣,為了佛恩報盡,唯可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十月二十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七通 三業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親鸞聖人所賜勸化的一義之意者,偏於此末代濁世的在家無智之輩,蒙賜教導任何煩憂亦無,僅以速疾可往生淨土的他力信心之一途而已為本。

然者,彼阿彌陀如來者,可言為既已甚至到十惡五逆之愚人、五障三從之女人皆悉益加救度一事者,是連任何人都能知道著了。

然今於「我等凡夫者,如何樣地信、如何樣地參憑,而可往生到彼極樂世界者啊」地說,唯一個逕兒地奉信彌陀如來,其餘者連任何事都使捨棄,一向歸彌陀,一心信本願,而於阿彌陀如來無二心者,必定可往生極樂。以此之道理,即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相」也。

抑言「信心」者,善分別阿彌陀佛本願的由來,而以一心地歸命彌陀方,稱為「決定他力的安心」也。因此以善領解(心得)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的由來,作為信心決定之體。然者,「南無」之二字者,衆生之信阿彌陀佛的機也(賜與可救助機的信心,稱為信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之由來者,彌陀如來之蒙賜救助衆生的法也(因顯救助衆生的道理,稱阿彌陀佛為法)。此故,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意也。依此,而指衆生的三業和彌陀的三業成一體處,善導和尚蒙賜釋為「彼此三業、不相捨離」,亦此意也。

因此一念歸命的信心令使決定了之人者,必定皆可往生報土之事,更因而不應會有其疑。絕對令捨棄自力執心的惡機方,唯「不思議的願力啊」地深信,而一心信憑了彌陀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於此後者,只一向奉思彌陀如來的御恩深之事,而應常稱報謝的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蓮如上人六十一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八通 不廻向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此時於本國、他國之間,當流安心之旨趣,意外相違背,眾人皆悉認為「我者善心得了」,更以按照違背法義之原樣,都不特意地相尋問於人,而思欲取得真實信心之人甚少。是誠膚淺愚痴之執心也。

若不盡速改悔懺悔(悔改自力而使憑他力),住當流真實的信心而令使決定今度之報土往生的話,誠無異於入寶山空手而歸者歟?

此故,是於其信心相違背之言詞曰:「夫以彌陀如來者既自十劫正覺之初賜令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於今不忘不疑者即信心也」(十劫異安心之事)地光如此心得(欠缺使捨自力而信憑他力之廢立的信心),而無歸於彌陀令使信心決定了之分故,不可往生報土。因此為側樣(違背本真實)之惡心得也。

依此而顯當流安心之其相者,即以善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云為獲得他力信心者也。因此善導釋「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也」地可言。

其意為何啊?阿彌陀如來在因中賜與決定我等凡夫的往生行時,凡夫所為的廻向者由於是自力故難成就,阿彌陀如來為了凡夫在御身勞,為了欲將此廻向給與我等,賜與廻向成就而依一念「南無」地歸命之處,將此之廻向益加給與我等凡夫也。

斯故,從凡夫方是不廻向故,以此將如來的廻向,從行者方稱為「不廻向」者也。有此之由來故,南無二字者歸命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是此之由來故,將南無地歸命之衆生,必定攝取而不賜捨之故,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也。

是即可云為「獲得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平生業成的念佛行者」者此事也地應知。是如此地心得了之人人者,愈加信知為彌陀如來御恩德的深遠之事,而於行、住、坐、臥應會稱名念佛。是即可言為「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時入必定,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二月二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九通
鸞聖人.御命日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今日者作為鸞聖人的御忌日,而不必運報恩謝德之志的人是尠。然而應於彼諸人之上相互心得(領解)之旨趣者,若無獲得了本願他力的真實信心未安心之輩者,僅限於今日勉強地致參詣,光以充塞此講座中的座席,認為是真宗的肝要之人者,無論如何於我聖人的御意者難相契合。雖然如此,在自己的處所亦不運作報謝之營務的人者,即使不情願地也來致參詣,亦可宜乎?

因此,在每月二十八日每於思欲必致參詣之輩者,要非常注意,平日信心之原樣無使決定未安心之人,都要速取本願真實的他力信心,而令使決定了我身今度的報土往生,方誠可相應聖人報恩謝德之懇志喲。又自身極樂往生之一途,亦可治定完畢之道理也。是即誠亦使符合言「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弘普化,真誠報佛恩」的釋文之意者也。

夫,聖人御入滅者,雖云已過一百餘歲,然誠惶誠恐(非常感謝)地於眼前而奉拜真影(開山聖人的御像)。又德音(開山聖人之聲音)者,雖云為遙隔無常之風,然親自血脈相承之實語(開山聖人的教說)明確地遺留耳底,而一流他力真實的信心於今不絶者也。依此,至今之此時節,令使獲得本願真實的信心之人無者,誠應思為不蒙受宿善催促之身。若於宿善開發之機我等亦無者,徒空今度的往生者應為不定之事,即使哀嘆亦猶可悲者,唯此之一事也。

然今難值本願之一道,而得遇了稀有無上的本願之事。誠歡喜中之歡喜,何事可如於此呢?可尊可信。

依此,翻轉年月、平日我心的惡迷信(疑本願而迷於出離之道的自力心),忽爾立基於本願一實的他力信心了之人者,真實可相契於聖人的御意。此亦全然可相具於今日聖人的報恩謝德之御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通
神明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當流門徒中,善存知此六個條的篇目(題目)之旨,而應於內心深信佛法,於外相不令見其色般地表現。然者,此時於當流念佛者,刻意地將一流之相,對他宗而顯露之一事,意外的錯誤也。總之,今後,應遵守此題目之道理而修行佛法。若違背了此旨之輩者,是永不可列入門徒中之一員者也。

一、不可有輕慢神社之事。

一、不可輕慢諸佛、菩薩併諸堂。

一、不可誹謗諸宗、諸法。

一、不可做疏略守護、地頭。

一、國之佛法的道理不是正義(違背宗義)時,應赴正義之事。

一、將當流所立的他力信心,應於內心深深決定。

一者,稱一切的神明者,雖本地御是佛、菩薩的變化,但於觀此界的衆生,一點也不想親近佛、菩薩時,神明方便地,權現為神,結緣於衆生,以其力為方便,而終為欲勸入佛法也。是即可言為「和光同塵結緣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終」者,此意也。此故將今世的衆生,信佛法亦稱念佛了之人,神明應會特別思為我之本意。此故若歸彌陀一佛的悲願者,則雖不特別崇信神明,但於其中同信之心者亦包含之故也。

二者,稱諸佛、菩薩者若是神明的本地,則今時的衆生若信阿彌陀如來稱念佛的話,則一切諸佛、菩薩者,由於信我的本師阿彌陀如來有其之道理,而思為吾之本懷故,雖不另外特別信諸佛,但於奉信阿彌陀佛一佛中,一切諸佛也好菩薩也好皆悉包含故,唯一心一向地歸命阿彌陀如來故,一切諸佛的智慧也好功德也好,皆是沒有不歸於彌陀一體的道理故也地應知。

三者,誹謗諸宗、諸法之事,為大錯特錯也。其道理既已令見於淨土三部經了。又諸宗的學者亦不可刻意地誹謗念佛者。自宗、他宗共難逃其咎之事,道理必使然。

四者,於守護、地頭的話,則誠實繳納有限定所當邀之年貢(所應當上納之物品),其他應以仁義(道德)為本。

五者,國之佛法的道理非當流之正義時,而且是使看成邪見。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應聞當流真實的正義,廻轉平日的惡心而赴善心者也。

六者,言當流真實的念佛者(人),善存知蒙開山賜與置定之正義,而雖造惡不善之身,但應以遂極樂的往生為宗之本意。夫,言一流安心的正義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我雖是膚淺惡業煩惱之身,但蒙賜救助斯等徒然者為本的彌陀願力之強緣也」地若是連不可思議地奉思,而一念疑心亦無地思心皆堅固者,則必定彌陀者放無碍的光明而賜與攝取其身也。是這樣地信心決定了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悉可往生報土。此心即可言為是決定了他力的信心之人也。

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誠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廣大之御恩也」地思,為了其佛恩報謝者,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唯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地應稱念也。

此故,於此外者又即便為後生的話,則亦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之似是而非的法門而亦惑亂人,並且亦汚染了法流之事,誠非膚淺之原由耶?應善加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七月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一通
每年不闕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二十八日者,作為開山聖人御正忌,每年不闕(不欠缺)地,於彼知恩報德的御佛事,則所有國郡,甚至連其他為如何卑劣之輩,皆不知其之御恩者,實在成了無異木石者乎。

就此,愚老(蓮如上人的自稱)此四五年之間者,雖然無意間居住於北陸山海的片隅(偏僻的角落,指吉崎),但是沒預料地使存命至今,越過此本國(河內的出口,現在的大阪府枚方市出口),開始今年,奉遇聖人御正忌的報恩講一條(事),誠特別不可思議之宿緣,即使歡喜亦猶應歡喜者乎。

然者,於由自國(河內國)、他國來集的諸人,首先應善存知開山聖人所置定的御規定之旨。於其之御言曰:「縱使被呼叫作盜牛人(駡人的話),亦不可被見為如佛法者、後世者(不執著世間的事情,一向願求後生而專修讀經、念佛者)般地表現」。又將「於外者守仁、義、禮、智、信而以王法作為先,於內心者應深深以本願他力的信心作為本」之理由,於懇切地仰言所置定處,見及近代此時之人的佛法知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於外相者讓人看到信佛法之緣由,而於內心是更以無令使決定當流安心一途的份,而且將也沒有相傳之聖教,以自身的字力(理解文字的能力)而讀之,說些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經廻(往返)自他門徒中,構造虛言吧,結果號稱為由本山的裁定(處置),誑騙人,取物,而染汚當流之一義一條(事),豈非真真實實膚淺無知之緣由呀?

依此,本月二十八日的御正忌,於七日的報恩講中,若不改悔懺悔惡心中(不信)之原樣而各自赴於正義,則縱令即使於此七日的報恩講中,運手足(指參詣),只是模仿人而已地號稱為了報恩謝德,更以任何用處都不可有者也。

因此,於是令使獲得了彌陀願力的信心之人後,而稱為佛恩報盡也好,又和師德報謝等也好之事者方可有吧。善加心得(領解)此之道理,而亦運手足(參詣)亦尊重了聖人之人,方才亦真實地相契於冥慮(凡夫看不到的佛、菩薩、諸天之垂念,此處指開山聖人的垂念),又另外者,則亦可深深相備於本月御正忌的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二通
宿善有無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在古代、近年、此時之間,於諸國在在處處,相當多號為佛法者而讚嘆法門(說法),在致勸化之輩中,讓人覺得更無真實地己心立基於本流的正義也。

其故云何?首先如在彼心中思般者,我是善知佛法的根源(根機)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而且是亦無相傳於誰的份,或者在走廊、窗外,只以自然地聽聞到法門(沒正式被教授之事)的差別,實際其心志於佛法是為膚淺,而除了我之外者無存知佛法的因緣者般地在思。

依此,如果偶爾亦見到令使如法讚嘆本流的正義之人,則刻意地偏執之(執著己見)。即我一人善知顏(知識通)的風情(樣子)豈非第一憍慢心耶?

以如此的內心經廻(往來)諸方的門徒中拜讀聖教,而且以私儀(私事)號為來自本山的使者,淨在阿諛人構虛言、取物而已也。以此等之人,如何可稱為善佛法者,又拜讀誦聖教耶?膚淺無知膚淺無知。即使悲歎亦猶可悲歎者,唯此之一事也。

依此,先立本流之義,如果於思欲勸化人之輩則應善存知其勸化的順序者也。

夫,於思欲勸化本流他力信心的大概,首先應該議論宿善、無宿善之機。因此,無論如何地自昔時就掛了其名於本門徒之人也,無宿善之機皆難取信心。真實宿善開發之機自然而然可決定信。因此於無宿善之機面前的話,則作正雜二行的討論時,反而可成為誹謗的基礎(原因)也。無法分別此之宿善、無宿善的道理,而皆廣泛無忌憚地致勸化世間人之事,荒謬的相違背了本流的規定。因此,於《大經》曰:「若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地亦言,「若聞此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地亦可言。又善導亦可釋:「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則生歡喜」。

無論依何等之經釋,皆令見為既已限於宿善了。然者,遵守宿善之機,而可給與本流之法地聽到了。詳細存知此之旨趣,而可勸化人。特別地,先以王法為本,以仁義為先,隨順世間通途(一般)之儀(習俗),將本流安心深蓄於內心,而於外不可讓他宗、他家見到到法流之姿般地表現。以此之意,可名為能善使存知了本流真實的正義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四七六年,蓮如上人六十二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三通
夫當流門徒中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當流門徒中,即使是既已使安心決定了之人的身上也好,又未決定之人的思欲取安心之人也好,皆應心得(領解)之順序者,首先於外者以王法作為本,不疏忽諸神、諸佛、菩薩,又不誹謗諸宗、諸法,若在國所(國家、地方),則向守護(國家政府)、地頭(地方政府)的話沒有疏略地俱要交付有限定所當繳納的貢米。其他以仁義作為本,又於為了後生者,在內心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於其餘雜行、雜善不留意,若一念亦無疑心地參信(去信的敬語),則必可往生真實的極樂淨土。以此心得之原樣,即可稱為獲得了彌陀如來之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之姿。

於如此取念佛的信心而後,猶應思之樣者,「即使這樣,雖如斯我等般膚淺無知一生造惡的罪深之身,但若一度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則依佛的願力而容易蒙賜救助之彌陀如來的 益加不思議超世本願之 強緣的難能可貴喲」地深深奉思,而於為了其之御恩報謝者,寢睡也好覺醒也好,皆唯稱念佛而已,而僅應奉報彼彌陀如來的佛恩而已也。

於此後者,為了後生即使知道什麼亦無所用處,最近意外,衆人之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亦惑亂人,又污染了無上的法流之事,誠以膚淺的緣由也。應好好地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八年七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第四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四帖第一通 念佛行者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真宗念佛行者之中,就法義而無其心得之緣由是多。其故,大概示現其趣終了。總歸,自今以後者,同心的行者應以此言作為本。就此有二意:

一者應先治定自身可往生的安心。

二者於欲勸化人,應區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而致勸化。

應於心中決定持此之道理。

然者,於我的往生之部分者,內心使深蓄一念發起的信心,而且亦嗜好他力佛恩的稱名,於其後者猶應以王法為先,以仁義為本。

又於疏略諸佛、菩薩等不作,不輕賤諸法、諸宗,唯順世間通途之儀(樣子),於外相不將當流法義之表現於他宗、他門的人,可謂為遵守當流聖人的規定之真宗念佛的行者。

特別當時此時,是勉強(一路)地以豎起可偏執之耳,轉動謗難之唇作為本的時分期間,應嚴格地有其之用捨(取捨)者也。抑,言於當流所立的他力之三信者,於第十八願可稱為「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即雖是稱為三信,然唯所信憑彌陀的行者歸命之一心也。

其故者云何?宿善開發的行者,一念歸命了彌陀地思心之一念發起的時刻,佛之心光(云智光、內光。即以大智大悲的佛心攝取念佛眾生的攝取光明之事)賜與攝取彼一念歸命的行者。指其之時節,亦言為「至心、信樂、欲生」的三信,又將此意於願成就文者可說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或者將此之位,即亦可稱為「真實信心的行人」,亦稱為「宿因深厚的行者」,亦稱為「平生業成的人」。

因此,言「歸命彌陀」也好,言「信心獲得」也好,皆無非說宿善之事。

然者,念佛往生的根機者若非宿因之催促,我等今度的報土往生者不可也地令見了。將此意於聖人的御言者,被仰言為「遇獲信心,遠慶宿緣」(文類聚鈔)。依此,當流之意者,即使思欲勸化人,亦不分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的話則應為徒然事。

此故,相思計宿善之有無的根機,而可勸化人。然者,近代當流的佛法者之風情(樣子)者,無是非之分別,令使荒涼冷漠地(傲慢自大地)讚嘆當流之義時,真宗的正意依此之原由而荒廢了地令聞了。應詳細存知如此等之緣由,而讚嘆當流之一義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九年丁酉正月八日(蓮如上人63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二通
人間壽命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若計算人的壽命,則今時的定命(註1)者五十六歲也。然而於當時甚至年齡五十六是長壽了之人,誠應是嚴厲之事。依此,而予既已頽齡(高齡)可迫近六十三歲。若計算則年齡早已甚至延壽了七年。

即使關於此,也是前業之所感故,則承受患何病呢,而一面臨了死緣就靠不住。是更不可測之緣由也。

特別以於見及當時的體態,因為是無一定相(常住不變之相)之時分故人的悲慟也無法想像。若是亦於「哎呀想要死吧」地思就立即被死去吧之世的話,則為何至今還是住在此世呢?

唯即使急迫也想要往生者極樂淨土,即使願望也欲願得者無漏的佛體也。

然者於由佛智令使獲得了一念歸命的他力安心身之後的話,則直至畢命為期為了佛恩報盡以至於精進稱名了的話,則尚還有何之不足呢,而也欲急迫自先世所被決定的死期,反而迷惑於愚癡了呢地亦在想也。

此故愚老設身而使如此想。任何人皆應住於此心中。特別以此世界的習性,因為是到了老少不定,而變成電光、朝露的無常身,故依今也不知道無常風來襲了一事之身而過世,後生者未曾願望。唯今生者,無論如何皆欲延壽般地正在思吧。說膚淺無知亦猶疏忽也。

應急切自今日起信憑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一向地歸命無量壽佛,而願真實報土的往生,使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時文明九年九月十七日忽然思起之間,辰剋(上午八時左右)以前,早早書記之迄。

信證院六十三歲

若留書亦 是任憑筆之 搖擺

則假借了 言語之枝末啊

 

1、釋尊入滅後,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迄今已過二千四百多年,計算釋尊壽命八十減二十四的話,蓮如上人當時的定命應該是人壽五十六歲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三通
當時世上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當時世上的體態(情況)(此時正值一揆、戰爭等,是動亂狀態),即使於何時呢可安定亦不在覺得之風情(樣子)也。

其間,若是甚至連到諸國往來的通路,都不容易之時分,則即使關於佛法、世法,也正當千萬(非常)迷惑之時也。依此,而或者連參詣靈佛、靈社的諸人都無。即使關於此,也聞到人間老少不定之時者,亦應急切修行怎樣的功德、善根,也應願求何等的菩提、涅槃之事也。

然而,雖連今世都稱所謂末法亂世,但爰(於此)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今之時節是愈加不可思議地興盛也。因此,纏住此廣大的悲願,於在家止住之輩的話,若不取一念的信心而往生法性常樂的淨剎(極樂淨土),則誠因而似是入寶山而空手歸了者歟。應善加沈心而思案之。

然者於詳尋了諸佛的本願,不適合賜救度五障的女人、五逆的惡人之事地令聞了。即使關於此,阿彌陀如來亦方才獨自發起無上殊勝之願,而賜發云「惡逆之凡夫、五障之女質者,我可救助」之大願了。說難能可貴亦猶疏忽也。

依此,昔釋尊御在於靈鷲山(耆闍崛山)使宣說一乘法華的妙典時,提婆、阿闍世之興逆害,由於釋迦為韋提而賜使願往安養,亦承蒙隱沒(中止)靈山法華會座而降臨王宮,由於為了韋提希夫人令使御在弘揚淨土之教,彌陀的本願正當此時而興盛也。此故可言法華和念佛為同時之教一事者,此之由來也。

是即,於為了欲讓末代的五逆、女人使願安養的往生之方便,釋迦賜使人被知道,韋提、調達、闍世之造五逆,而雖是斯等之機,但若歸不思議的本願,則必遂安養的往生者也,應知。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九歲九月二十七日記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四通
三首御詠歌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秋亦去春亦去,而送年月之事昨日亦過今日亦過。即使何時乎年老積齡,亦不覺不知歟。

然而,於其中者雖然如此,或者即使是相交了花鳥(表春天)、風月(指秋天)之遊(亦指風流之遊)呢,或又在逢遇了歡樂、苦痛之悲喜呢,如果連至今皆再想起彼之事則一樣也無。唯徒明徒暮(空度日夜),終於成了年老白髮身的樣子方是可悲吧。

雖然如此,於倩案(熟思)甚至今日者皆未被無常之烈風所誘(死去之事)而我身健在顏(註1)之體態,唯如夢、似幻。至今,是生死出離之一道未成就,則即使可願求之法,是亦無一,又亦無二。依此,而於此處若聞為「益加容易地賜與救助未來惡世如吾等衆生之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則誠覺得可靠和難能可貴也。

若唯一念無疑地奉上至心歸命此本願者,則煩惱亦無地,若其之時臨終(指短命之機)者則可往生治定(確實決定往生)。若其之命延(指長命之機)者,則一期之間為了報謝佛恩應念佛,而畢命為期。是即可為平生業成之意地確實令使聽聞時,其決定信心之原樣地,至今於耳底不使退轉。說難能可貴,亦猶為疏忽者也。因此感到彌陀如來他力本願的尊貴感和難能可貴感之餘,如此任憑浮於口,而歌詠此意曰:

〇一度亦依憑佛之心,方是契合真實法之道吧。

〇若成罪深依憑如來之身者,則於法之力方往西去吧。

〇若於聞法之道心決定者,則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方才稱念吧。

我身全然皆,是本願一法的殊勝之餘,如斯地在歌詠了。

此三首歌之意者,初者在歌詠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之姿。後歌者在詠唱入正定聚之益,必至滅度之意。次之意者在作詠歌於慶喜金剛信心之後的知恩報德之意也。

因此,若是使發得他力信心之後者,則至少斯樣地口唱,而亦覺得連佛恩報盡的勤行呀皆可成了,又在覺得若聽到之人亦有宿緣者,則如何呀不變成同心呢也。

然而,予既已及七旬之齡,特別是愚闇無才之身,極其可笑地亦申說如此無知相似法門之事(蓮如上人的自謙語),而且亦不回顧斟酌。唯只感到本願的一向尊貴感而已之餘,任憑文筆書記卑劣之此言語畢了。於後日見到之人請莫成誹謗。是誠亦可成為在讚嘆佛乘之緣、轉法輪之因。千萬決不可成為偏執之事。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時文明年中(九年)丁酉暮冬仲旬之比(時),火爐邊暫時書記之者也,云云。

 

右此之書者從本來針之木原(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旁邊到九間在家(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有佛照寺的事情而出行之時,在路邊拾獲此書信而被持來本寺。

文明九年十二月二日。(1477。蓮如上人63歲)

 

1、我身健在顏者,「無論如何自己和死是無緣」那樣地思著之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五通
中古已來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即使中古(註1)已來迄至今時,亦於當流的致勸化其之人數中,更不令人知道言「宿善有無」之事而為勸化也。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令人存知此之原由而譬如讀聖教也好,又暫時地欲言法門時也好,皆覺悟此之意,而讚嘆一流(淨土真宗)的法義,或者是又即使為了聽聞佛法而是人數眾多群集了之時,也要想「於此之人數中,若有了無宿善之機呀呢」,而在不可討論一流真實的法義之處,見及近代的人們勸化之體態(樣子),沒有此之覺悟者,若唯是無論任何機皆能勸化者,否則認為好像沒有立基於當流的安心般歟。是錯誤,應知。

懇切存知如此之緣由,而可致當流的勸化者也。中古(註1)迄至此時,更無得其意而善巧地勸化之人。好好地覺悟此等之旨趣,而應致如斯(依照所定之教義)的勸化者也。

抑,今月二十八日者,作為每年的儀式,無懈怠地為了開山聖人的報恩謝德,估計致念佛勤行之人數是很多。誠以,存知欲汲流而探尋本源之道理(註2)故也。徧是聖人所致的勸化之普遍也。

其中,見及近年意外地建立在當流不讚嘆的僻法門,迷惑諸人,或者亦被其處的地頭(註3)、領主所責備,自身亦住於惡見,當流真實的安心方面,亦不被修正的樣子。非膚淺之緣由耶?可悲、可恐。

總之,於本月報恩講七晝夜之中,各自發起改悔(悔改自力而任憑他力)之心,將自身所誤解的內心,不令遺留心底,於當寺的御影前(親鸞聖人的像之前),廻心懺悔(翻轉自力的心而悔改之事),讓諸人之耳如聽聞到般地,應每日每夜地法談。是即連「謗法闡提,廻心皆往」(法事讚.上)之御釋都相符合,又連「自信教人信」(禮讚)之義都可相應者也。

然者,真實有心的人們,即使聞到此之廻心懺悔,也會真實地思,同樣地廻轉平日的惡心,返轉成善心之人也應有。此啊誠可相契合於本月聖人御忌之本懷。此即,應是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二。蓮如上人六十八歲)

 

1、「中古」者,古分上古、中古、下古,不說下古的亦有。在淨土真宗的話從親鸞聖人迄至第三代覺如上人是上古,之後是中古。

2、出自覺如上人《報恩講私記》之文:「欲酌流而尋了本源,偏是祖師之德也」。言感謝開山祖師的恩德之意。

3、鎌倉、室町幕府任命的莊園管理職。是以土地管理、年貢的徵收為職務的莊官,於上人的時代者成為守護的被官(從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六通
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的報恩講者,為開山聖人御遷化(高僧成亡之事)之正忌,作為例年的舊儀(依舊之儀式)。依此,而遠國、近國的門徒之類,正當此之時節而運參詣之志,欲致報謝之誠。

其間,於每年七晝夜(報恩講期間)間,凝聚激勵念佛勤行。是即真實信心的行者使繁昌之故也。實以可謂為念佛得堅固(念佛的教法成盛之事)之時節到來了者歟。

此故,於一七個日(報恩講)間而於致參詣之輩中誠只模仿人而已地到御影前(親鸞聖人御像之前)參加佛事之輩是應有。於其之仁者(人),應早點跪於御影前,發廻心懺悔之心,歸入本願之正意,而設(持得)一念發起之真實信心者也。

夫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即是念佛行者安心之體(信心的本體)也地應思。其故者,言南無者歸命也。言即是歸命者,於如吾等般無善造惡的凡夫上(凡夫身份),而奉信憑阿彌陀佛之心也地應知。言其信憑之心者,即是阿彌陀佛之將衆生攝取於八萬四千大光明中,而將往還二種廻向,御在與衆生之意也。因此,言信心亦非別意,皆是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者也。

近來讓人覺得好像是別事一般。就此,於諸國本流門人之中,議論大多沒被祖師所置定的聖教之所判定的似是而非法門,而紊亂法義之事,意外之情形也。

總之,於如此之輩的話,則絕對要在此一七個日報恩講之中,應廻轉其錯誤,而立基於正義者也。

一、為佛法棟樑,於是如法持有了坊主身分之人的身世(優勢),將些許傳承亦無之未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說於人,打算為了欲被認為我博學多聞,於最近到處各處盛行,云云。是極其荒謬之緣由也。

一、稱為到京都本願寺御影(親鸞聖人像)致參詣之身也,不論是任何人之中,即使在大道、大路,又即使在關口、渡船中皆不忌憚地將佛法方之事顯露地說於人之事,是大錯特錯也。

一、即使有人曰:「我身是信任何佛法之人啊」地有了相尋問之事,亦不可確切地回答:「本流的念佛者也」。唯應答:「即使任何宗派亦無,唯念佛是很尊貴之事地存知而已者也」。

是即,本流聖人之所御在教示的,應成不令看為佛法者的人之姿。因此,善加存知此等之旨趣,於外相以不令見其色,而可思為當流之正義者也。

就此,此兩三年間,於報恩講中,作為大眾中而所置定之義,全然不可違背改變。於此大眾中,萬一若是有使相違背之情形者,則永世不可是開山聖人的御門徒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五年十一月日。(一四八三。蓮如上人六十九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七通
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報恩講之事,作為例年的舊儀,所致七日之勤行,至今無其之退轉。

其中,正當此之時節而諸國門葉(門下之人)之類,運報恩謝德之懇志,盡稱名念佛之本行(註1)。誠是專修專念決定往生之德也。

此故,於諸國參詣之輩,住於一味的安心(他力平等的信心)之人應是稀少地令見了。其之故者,真實地志心於佛法者不作,而若是唯模仿人而已,或者只到仁義(道德)之類的話,則誠因而悲歎之緣由也。

於問其之原由如何呢?未安心之輩亦不討論疑問的緣由時,亦覺得不信之至了吧。此故,遙遙地越過萬里的遠路,又致莫大的苦勞,而令使上洛(京都)之處,更因而無其利益。可悲、可悲。但是,若是無宿善之機,可謂為無用了者歟。

一、近年者,即使佛法繁昌雖是亦能見,但誠以只限於坊主身分的人,而成信心之相一向不討論地聽到                            了。意外地悲歎之緣由也。

二、對於末末(末端)的門下之類,是依照他力的信心而聽聞之輩此很多之處,更令坊主生氣之的緣由,                    聽說到。言語無法形容之情形也。

三、於自田舍(鄉下)來參詣的諸位之身上,有應心得(領解)之宗旨。其故者,不論即使他人當中,亦                    又即使於大道、路邊等也好,亦不忌憚關屋(邊關的小屋)、船中,作佛法方的讚嘆之事,遺憾之緣                    由也。

四、或者有人相尋問了本流的念佛者:「什麼宗」啊之事即使譬如有,亦不可明確地回答為「本宗念佛                            者」,只可答:「無論何宗都無之念佛者也」。

                此即我之聖人所被御置定的,應成不令見佛法者的氣色之舉止。善加存知此旨趣,而於外相不可運其                    色。誠是,可成當流念佛者舉止之正義者也。

五、即使在窗外、圍牆邊聽聞佛法的由來,而於內心「這樣啊」地譬如領解地說,亦要重複而向人好好地                    尋問其之旨趣,應將信心之方者治定。若就那樣地任憑我之心的話則必定可成錯誤。最近此等之情                            形,當時變成興盛了,云云。

六、將獲得了信心之原樣,幾度又再幾度地向人尋問,而可治定他力的安心。如果一往(一應、一遍)聽                    聞的話則應必定會有錯誤也。

右此六個條之旨趣,應好好地存知者也。近年,雖然所謂佛法者人皆聽聞,但是聽聞一往(一應、一遍)之義而真實地信心決定之人是無之時,安心亦疏忽疏略之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四。蓮如上人七十歲)

 

1、根本之行業之意。稱名念佛是報恩謝德之本行。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八通
八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今月二十八日的報恩講者,是自昔年來流傳之慣例。依此,而是近國、遠國的門葉(門徒),所運報恩謝德之懇志也。二六時中稱名念佛,古今無退轉。是即,開山聖人之法流,一天四海(全天下)的勸化,無以比類之所致也。

此故,正當七晝夜(報恩講)之時節,於不如法不信之根機的話,則應讓其獲得往生淨土的信心者也。此全然應是本月聖人御正忌的報恩。於若不然之輩的話,則是相似於無報恩謝德之心志者歟。

依此,此時於號為真宗的念佛者之中,無真實地由心底決定當流的安心之間,或者名聞,或者隨人致報謝的好風情(樣子)是有。是意外地不可然之緣由也。

其故者,既已凌越萬里的遠路,致莫大的辛勞而上洛(到京都)之輩,徒住於隨人名聞的心中之事,豈非可惜之因緣耶?可謂為頗不足之所存心(不滿足之思)了。但是,至於無宿善之機的話則力不及。雖然如此,但是若致無二之懺悔(註1),赴一心之正念的話,則如何會不達到聖人的御本意者耶?

一、於諸國參詣之輩中,不嫌在所,不管任何大道、大路,又即使於關屋(關所的小屋)、渡船中,亦更                    無其忌憚地,顯露佛法的因緣地對人講説之事,皆不可然之事。

二、於在在處處,讚嘆在本流更無議論的珍奇法門,同樣地使用在宗義沒有的奇怪名目等之人是很多。意                    外的偏頗之想法也。自今以後應嚴格禁止者也。

三、於此之七個日報恩講中的話,則一人亦不殘留的信心未定之輩者,應不忌憚心中,發改悔懺悔之心而                    獲得真實信心者也。

四、原本讓我安心之旨趣尚未決定的份之間,於應該致上其疑問之所在,隱藏心中而不作原樣地講説之類                    應有。在嚴加催促相尋問之的場所,不原樣地講說心中,而只是當埸欲拔言(不說話)之人也。實在                    是很可惜的因緣也。應該毫無保留地講說心中,而立足於真實信心者也。

五、近年是佛法棟樑的坊主們,由於我信心是極不足,而結果門徒同朋者信心是決定之時,若稱說坊主的                    信心不足之理由的話,則意外地讓他們生氣之事,是不可思議之緣由也。於以後的話則老師弟子應共                    同地住於一味的安心之事。

六、坊主身分的人,最近意外地貪杯(嗜酒)之原由,有其之聽說。不可思議之緣由也。非說為强調請禁                    止飲酒之人喲。

                關於佛法就於門徒,若是貪杯者,則因為必定動輒只會讓狂醉出來而已時,不可然。當時者,坊主身                    分即使被禁止,亦誠都可言為興隆佛法了歟。若不然者則即使於一杯亦可以歟。此亦是由於在佛法志                    薄而有之事故,不禁止之亦有道理嗎?應有深深思案者也。

七、若有信心決定之人,亦再再於同行會合之時,互相討論信心的話,則是即真宗繁昌的根本也。

八、言當流的信心決定之體者,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地應心得也。

                既已善導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地可言。若                    南無地眾生之歸命彌陀者,阿彌陀佛善知道其之衆生,而賜授與萬善、萬行、恒沙之功德也。此意即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之意也。此故,指南無地歸命之機,和阿彌陀佛益加救度之法,成一體之                    處,而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也。

                斯故,阿彌陀佛之昔作為法藏比丘時,「眾生若不成佛者我亦不取正覺」地益加發誓時,其正覺已成                    就了之相,正是今之南無阿彌陀佛也地應心得。此即,我等往生之決定了的證據也。因此,言「獲得                    他力的信心」,亦唯此六字之意也地應落實者也。

 抑,此八個條之旨趣如此。其間本寺建立是既已可及九個年。於每年的報恩講中,雖說每人各自有隨分信心決定的好領納(領解納受),但即使到昨日、今日為止亦其信心之旨趣都成不同時,無所用者歟。

雖然如此,只要今年的報恩講中,無信心之輩,於今年報恩講之中,若無早速地獲得真實信心的話,則即使說經過每一年亦應是如千篇一律般地可見了。

其間,愚老年齡既已七旬有餘,而亦是難以期待來年的報恩講之身時,若有讓各位真實地獲得了決定信之人者,一者為了聖人本月的報謝,一者亦可在思為愚老此七八個年間的本懷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一四八五年。蓮如上人七十一歲)

 

1、「無二的懺悔」者,徹底悔改自力之事。在此者翻轉自力心。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九通
疫癘章(直譯文修潤版)(御談合)

就算此時最近意外地疫癘(疫病、傳染病)而人亦死去。是更非由於疫癘而始死亡,是由被生之初而所作決定的定業也。不應該只是那樣深深驚恐之事也。

雖然如此,當此之時分而死去之時,好像是不應該有般地(因疫癘而死)眾人都覺得。是誠一定之道理呀。

此故如阿彌陀如來所仰願了般者:「已是末代的凡夫、罪業之我等了者,無論罪是如何般深重,亦將一心地欲信憑我之衆生,必定可救度」地仰誓了。

斯等之時者,越發深深地御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可往生極樂地覺悟,而一向一心地(註1)尊敬彌陀之事地疑心,是連如露塵般都不應會持有之事也。於如此心得(領解)之後者,即使睡眠也好覺醒也好都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者,是稱這樣地容易益加救助之御難能可貴感、御歡喜感的御禮謝之心也。稱之為即所謂「報謝佛恩的念佛」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延德四年六月日。(一四九二年。蓮如上人七十八歲)

 

1、不掛心於他佛呀餘行,專信阿彌陀佛一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通
已在今世之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

已在今世之女人了者,大家皆應團結一心,深深奉憑阿彌陀如來。於其他者即使說信任何之法,亦云「後生被救助」之事,決不可能有地應思。

因此於說「應怎樣地信憑彌陀,又後生者如何願生啊」,任何煩憂亦無地,唯一心信憑彌陀,「後生賜與救助吧」地,深深願憑了之人者必定有了御救助之事者更加如連露般都不應該會有疑者也。

於此後者,應早已確實有了御救之事呀覺得難能可貴喲,而為了報謝佛恩,唯應稱念佛而已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八十三歲 御判(花押)(明應六年。一四九七)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一通 機法一體章(直譯文修潤版)

「南無阿彌陀佛」地稱者,是變成如何之心耶?然者如何信憑彌陀而報土往生者可得遂呢?

應心得(領解)此之樣者,首先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善加心得(領解)分明而彌陀者可信憑。

抑,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即我等衆生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呼喚聲、佛心)地願憑之心(信心)也。即阿彌陀如來之善知(大智)信憑的衆生,而既已益加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大悲)也。可言為能將之廻向給與衆生者此心(他力的信心)也。

因此,將信憑彌陀之機(南無),變成阿彌陀佛賜與救助之法(阿彌陀佛)故,將之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之意也。

是即所謂我等往生之是決定的他力信心也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書之訖

八十三歲(一四九七年)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二通
每月兩度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云為每月兩度的集會之由來,是為何啊?更非他事,是為了自身的往生極樂的信心獲得之故也。

然者甚至由往古至今,皆言每月的集會之事者,雖然即使任何處都有,但是即便更加信心之議論的話則從未嘗有之。

特別近年者,即使在任何處亦集會之時,是唯依酒、飯、茶等而已而大家皆使退散。此者於佛法的本意是不可然之緣由也。

無論如何無不信的每一個人都提出進一步的疑問,而於應議論信心的有無之處,連任何效用都沒有地使眾人退散之事情覺得不可然了。應善加反覆思案之事也。

總之對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不信的每一個人者,應相互地有信心的讚嘆之事肝要也。

夫言「當流安心之趣」者,非強調依我身罪障之深,而唯止住諸雜行之心,一心地歸命阿彌陀如來,將「今度一大事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勅命)地深深信憑了(信心)之衆生,皆悉可賜與救助之事,更

不應會有疑。如此善心得(領解)了之人者,誠可成百即百生也。

於此後者,即使致上每月的集會,亦為了報恩謝德地心得之故,是方亦可名為使具足了真實的信心之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書之。(一四九八年)

去每月兩度講座衆中。 八十四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三通
秋去春去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秋去春去,既若今年到了明應第七孟夏(農曆四月之別稱)中旬頃(左右)者,則予定是年齡積了八十四歲喲。

然而偏偏於今年,意外被病氣侵患期間,耳目、手足、身體心不舒適之中,此全是業病(在此指老衰)之致也。又是往生極樂之前兆也地所令使覺悟也。

依此,於法然上人的御言詞曰:「欣淨土行人,得病患偏樂之」(傳通記糅鈔)(註1)方才被仰言。雖然如此,特別喜歡病患之心更以無生起,膚淺無知之身也。可慚、可悲者乎。

雖然如此,予安心之一途,如果於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宗旨的話,則今一定之間,佛恩報盡的稱名,於行、住、坐、臥不忘之事無有間斷。就此,於茲愚老(上人自謙詞)一身的述懷是有。其之原由者,在想到於我等居住的在在處處門下之輩的話,則於見及大凡一般人心中,究竟而信心決定之姿是無。是所大悲歎之思也。

其故者,愚老既已到了過八旬之齡,而於令使存命的御利益者,應該信心決定的行者有繁昌,而亦方覺得有命長的御利益,更連確確地令使決定之姿是皆無地可見及。

於其謂云何,抑,即使關於想到人界的老少不定之事,亦會受何種病而死了呢?若是此等世間之風情者,則無論如何一日也好片刻也好皆應該急切而信心決定,一定今度的往生極樂,而其之後任憑於如人的樣子,而渡世之事肝要也地大家皆應心得。

應將此之旨,趣深深地思入內心,而深深地發起一念信憑彌陀之心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七年初夏中旬第一日(農曆四月十一日) 八十四歲老衲書之。

聞得彌陀名之事若是有者 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吧之大家

 

1、從浄土宗全書第3p.935聖冏的『傳通記糅鈔』卷43引用該部:

若其劣機等者,於此劣機中,尚可有其差異。

若不能頓捨,既致染病不須醫療祭祠,只歎存命偏待佛迎。

高祖上人云:

「待曉天商客 驚鷄鳴猶喜 

欣淨土行人 得病患偏樂之」,蓋此謂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四通
一流安心章(直譯文修潤文)

言「一流安心之體」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也地應知。

善導大師釋此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地可言說。

首先言「南無」之二字者,即說為歸命之意也。言「歸命」者,衆生之「阿彌陀佛賜與救助後生喲」(如來招喚之勅命也)地奉憑(信心)之意也。

又言「發願廻向」者,攝取所信憑的衆生而賜與救度之意也。是即,究竟「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

因此,於言「如我等愚癡闇鈍之衆生,是應如何持心又如何信憑彌陀啊」,令捨諸雜行而「一向一心地賜與救助後生喲」地若信憑彌陀者,則可決定往生極樂之事,更應不會有其疑。

此故,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信憑彌陀的機方也。又阿彌陀佛四字者賜與救助信憑之衆生方的法之故,是即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意也。

有此之道理故,我等一切衆生往生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呼喚聲)地聽聞到。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七年四月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五通
大坂建立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稱為本國攝州東成郡生玉莊內的大坂(現在大阪城附近,後來的石山本願寺)之所在者由往古(遠古)是有什麼約束(承諾)吧。自去年明應第五年之秋下旬左右,雖偶然但由初見此之在所,既已如法令使建立了一座佛寺,今年早已經過了三年之歲霜歟。是即,往昔的宿緣非淺之緣故也地覺得著了。

就彼,令使居住此在所之根元(理由)者,非強調心安過一生涯、好榮華.榮耀,又連花鳥.風月都不寄心,哎呀唯為了無上菩提,亦是使信心決定的行者繁昌,亦欲令稱念佛之輩都出來般地皆有喲地運思一念之志(深深願念)而已也。

又亦有些世間人等也好偏執之族也有,都有提出了刁難的題目等時,應於此在所中止執著之心而退出者也。

依此,而愈加不擇貴賤、道俗,欲使決定金剛堅固的信心之事,誠相契合彌陀如來的本願,特別可具足了聖人之御本意者乎。就彼,愚老既已今年到了八十四歲而令使存命之事情,不思議也。誠當流法義亦相契合乎時,宿願之至應不過於此者乎。

然者愚老,自今年夏天左右起身體使違和(生病)喲,而至今是無復原之相。最終者於當年寒冬中,勢必可遂往生的本懷之事情,認為著一定。

哎呀呀,於存命之中大家皆有信心決定喲地,朝夕切盼著。誠雖說為任憑宿善,但述懷之心亦無日或止。

又者於此在所經歷三年的居住,即使其之效用亦應思考。是必定必定應於此一七個日的報恩講中,有信心決定,而我和人一同地給與得遂往生極樂之本意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自明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開始讀之,而應使人人皆取信者也。(蓮如上人八十四歲)

(釋證如 花押)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第五帖 第一通~第二二通

《御文章》第五帖第一通 末代無智章(直譯文修潤版)

是末代無智在家止住(生活)男女之輩了啊,齊心深深地去信憑阿彌陀佛,更不傾心到餘方,將一心一向地,「佛賜與救度喲」地申令(號令,勅命即信心)了之眾生,縱使罪業者深重也,彌陀如來亦必定可益加救度。是即第十八念佛往生的誓願之意也。於如此決定而後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只要還有命者,皆應會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通
八萬之法藏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可言「雖說為知道八萬的法藏,然以不知道後世之人為愚者。雖說為譬如一文不知的尼入道也,然以知道後世為智者」。

然者,當流之意者,雖說知道認真地拜讀諸聖教之書物了,然不知道一念信心的由來之人者徒然之事也地應知。因此連聖人之御言皆仰說:「是一切男女之身了,不信彌陀本願的話,則忽然被救助之事不可有」地被仰說了。

此故,無論說是什麼樣之女人,亦令捨諸雜行,而於一念「彌陀如來賜令救助今度的後生喲」地使願信憑之人者,十人也好百人也好,皆共同可往生彌陀的報土之事,更加不應會有疑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三通
在家的尼女房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已是在家的尼女房(比丘尼)之身了,任何樣亦無(沒有任何計度、造作),「被一心一向地深深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後生賜與救助喲』地告令(有勅命之意)了之人者,大家皆可有御救助」地領解,而更加疑之心斷定不會有。

是即,稱為彌陀如來御誓的他力本願者也。於此後者,猶思後生之被救助了事的歡喜感難能可貴感故,唯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四通
男子也好女人也好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男子也好女人也好皆罪深了之輩者,即使信憑諸佛的悲願,亦今之時分是末代惡世故,依諸佛的佛力則非常不相應之時期也。

依此,而奉稱為阿彌陀如來者,勝過諸佛而御在發起云為「我欲救助十惡五逆的罪人」之大願,蒙賜成為阿彌陀佛。若是深深信憑此佛,而將一念「御救助喲」地申令(命令)了之衆生,御在誓言為「我若不救助者不成正覺」之彌陀的話,則我等欲往生極樂之事是更加無疑。

此故一心一向「阿彌陀如來賜與救助喲」地於心深信無疑,而令捨棄我身罪深之事,被去任憑佛而一念信心決定了之輩,是十人者十人全部百人者百人全部,皆可往生淨土之事更加無疑。

於此後者,尚猶賜與覺得真尊貴之心生起了之時者,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不擇時亦不嫌處地應會稱念佛。即稱之為佛恩報謝的念佛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五通
信心獲得章(直譯文修潤版)

言「信心獲得」者,心得(領解)第十八之願也。言「心得此願」者,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姿(旨、謂)也。

此故,於南無地歸命之一念處應有發願回向之意。此即彌陀如來的御在回向於凡夫之心也。將此於《大經》者,可說為「令諸眾生,功德成就」。因此將無始以來造了地造的惡業、煩惱,皆無所殘留地以願力不思議而消滅之謂有故,成為住於正定聚不退之位。

依此,而可言為「不斷煩惱得涅槃」者此意也。此義者為當流一途之所談(淨土真宗獨自特別的教法)者也。對於他流之人,而不可有所如此談論也。應能加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六通 於一念彌陀章(直譯文修潤版)

 將於一念奉憑彌陀之行者,可賜與無上大利的功德之意,於《和讚》聖人曰:

「五濁惡世之有情,若信選擇本願者,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功德充滿行者身」。

此「和讚」之意,言「五濁惡世之衆生」者,一切我等女人、惡人之事也。因此雖是斯等膚淺無知一生造惡之凡夫,卻一心一向地被去信憑彌陀如來,而「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者,必可御在救度之事更不應會疑。於斯樣地願信憑彌陀者,御在給與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大功德也。

言「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功德」之事者,無限數的大功德之事也。將此大功德,御在廻向給於一念願信憑彌陀之我等衆生故,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的業障於一時罪消,而決定正定聚之位,又等正覺之位等者也。

將此意又於「和讚」曰:「應信彌陀之本願,信本願之人者皆,攝取不捨利益故,至達於等正覺也」地可言。言「攝取不捨」者,此亦將於一念奉憑彌陀之衆生,攝取於光明之中而是連信之心皆不變故言為不賜捨之意也。

於此外即使雖有種種法門,但也唯於一念信憑彌陀之衆生者,皆悉可往生報土之事,絕對不應會有疑心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七通 夫女人之身者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即便女人之身是五障、三從(註1)亦超越男人而有斯等之深罪也。此故以一切女人,連於十方御在之諸佛皆「依我之力的話則更無將女人賜與成佛之事」。然而阿彌陀如來方發云為「將女人我一人欲救助」的大願而賜與救度也。

若不信憑此佛者,則云為「女人身成佛」之事不可有也。依此而若是「是亦如何持心,又如何被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可成佛啊」的話,則任何樣都不要(無任何計度、造作),唯只無二心一向地被去信憑阿彌陀如來而已,而依「後生賜與救助喲」地思之心一個,可容易成佛也。若此之心連如塵露般都無疑者,則必定必定可往生到極樂而成所謂美妙之佛也。

那麼,於此後應心得(領解)的樣子,是常常稱念佛而「為了欲報將斯等膚淺無知之我等,容易救助之御存在阿彌陀如來御恩的御歡喜感、難能可貴感地唯應稱念佛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五障者,指女人有不能成為梵天王、帝釋天、魔王、轉輪聖王、佛身的五種障礙。三從者,規定女人自幼從父、嫁人從夫、老了從子,總是在從屬的地位,不能成為指導者。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八通 五劫思惟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言「五劫思惟之本願」也好,言「兆載永劫之修行」也好,皆唯為了刻意欲給與救助我等一切衆生的方便,阿彌陀如來有御身勞,建立言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御在,賜誓:「迷的衆生之於一念被去信憑阿彌陀佛,令捨棄諸雜行而將一向一心地信憑了彌陀之衆生,若不救助者我不取正覺」,而成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御在。是即我等可容易往生極樂之謂(由來)也,應知。

因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者,一切衆生可往生報土之相也。此故,若南無地歸命者,則立即阿彌陀佛之能賜與救助我等之意也。此故,「南無」之二字者,應為衆生之奉向(面對的敬語)彌陀如來而「後生賜與救助喲」地告令之意。將斯樣地信憑彌陀之人,給與不漏之救度的意思,正是「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了地應思者也。

依此,而即使如何十惡五逆、五障三從之女人也,亦令捨諸雜行,而將一向「後生賜令救助喲」地信憑了之人者,譬如十人亦有吧百人亦有吧,皆悉可給與不漏之救助。無疑地信了此旨趣之輩者,真實可往生彌陀的淨土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九通 安心一義章(直譯文修潤版)

 言「當流安心之一義」者,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也。譬若南無地歸命者,則立即成阿彌陀佛的蒙賜救助之意故,「南無」之二字者歸命之意也。言「歸命」者,使衆生捨棄諸雜行,而「阿彌陀佛賜與救助後生喲」地一向奉憑之意。此故不漏衆生,彌陀如來的善知道而御在救助之意也。依此,為阿彌陀佛的御在救助南無地信憑之衆生之道理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者,即為我等一切衆生的平等被救助到了之姿地被知也。

因此,言獲得他力的信心,亦是全然,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也。此故,云為一切聖教,亦唯為了欲使信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也地說之意也,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通
聖人一流章(直譯文修潤版)

聖人(親鸞)一流(指淨土真宗)御勸化之趣者,謹以信心作為本(根本、本旨、肝要)。其故者使捨棄諸雜行,而若一心歸命彌陀者,則作為不可思議的願力,而自佛方往生者賜使治定(決定、確定)。將其位亦釋為「一念發起入正定之聚」,其後的稱名念佛者,如來賜使決定我的往生之御恩報盡的念佛地,應心得(領解)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一通
御正忌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此御正忌(報恩講)中致參詣,運志,思欲成報恩謝德,於欲參拜聖人的御前(御真影)之人中而使獲得了信心之人亦應有,又沒有信心之輩亦應有。意外之大事(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一大事)也。

其故者若不決定信心的話,則今度報土之往生者不定也。因此沒信的人亦應速取決定之心。人間者不定之境(生滅變化無常的境界)也,極樂者常住之國(永遠不變真實的世界)也。因此比欲在不定之人間,亦更應願生常住之極樂者也。因此,於當流者謹以信心方面而作為先了,若不善知其故者則徒然之事(無意義、無利益)也。應速急安心決定,而願淨土之往生也。夫,流布於人間,而是大家心得(領解)之原樣者,任何的分別亦無(沒有正確聞開本願名號的由來),若是唯僅於口稱念稱名而已的話,則使覺得可往生極樂般。那是大大不可靠之緣由也。云為取他力之信心亦非別事。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以善知道了而言所謂信心決定也。抑云為信心之體(本質)者,於《經》曰:「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可說。善導之曰:「言南無者歸命,又是發願廻向之義也。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地可說。言「南無」二字之意者,使捨棄諸雜行,而無疑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佛之意也。

那麼,言「阿彌陀佛」四字之意者,將一心歸命彌陀的衆生,樣子亦無地(使捨自力的計度)蒙賜救助之原由,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因此,以如此心得(領解)開了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言所謂取信心也。是即稱所謂善心得(領解)了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二通
御袖纏住章(直譯文修潤版)

想要欲詳知當流安心的旨趣之人者,亦不強調要智慧、才學,唯思及「我身者罪深膚淺無知者也」,而「甚至連斯等之機皆蒙賜救助之佛者只有阿彌陀如來而已也」地知道,而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地,使成一心一意地,去緊緊地纏住阿彌陀佛的御衣袖之憶念,而若「賜與救助後生喲」地信憑申令(勅命)者,則此阿彌陀如來是深深御在歡喜,而從其御身放出八萬四千的大光明,可將其人給與攝入而置於其光明之中。

因此,將此意,於《經》(觀經和小經)是被說為所謂「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地應心得(領會)。那麼啊,我身欲成佛之事者任何煩憂(擔心、苦勞)亦無。哎呀,殊勝超世的本願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光明呀!若不奉遇此光明之緣者,則云為自無始以來無明業障之恐怖病的治癒之事者,更因而不可有者也。

然而,被此光明之緣所催促,有宿善之機,言「他力信心」之事今既已獲得了。是全然,所謂「是由彌陀如來御方使御在授與的信心」,立即明顯地被知道了。此之故,言「非行者所起的信心,彌陀如來他力的大信心」之事者,今方才明確地被知道了。

依此,而誠惶誠恐(承蒙,非常感謝)地亦一度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人者皆只想彌陀如來的御恩而已,而應為了報謝佛恩而常奉稱念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三通
六字名號.無上甚深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稱「南無阿彌陀佛」之文字者,若是其數僅僅為六字者,則即使好像應有(那般)功能(殊勝的力用)亦不知不覺地,於此六字名號之中,是無上甚深的功德利益之廣大事更無有其之極者也。此故,云為取信心亦含籠於此六字之中地應知。即便更別有「信心」亦不可在六字之外者也。

抑,將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善導釋曰:「言南無者歸命也,亦是發願廻向之義也,言阿彌陀佛者其行也,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地可言(取意)。

然者,於說「是應如何地心得(領解)此之釋意啊」,即使說為譬若是如我等般惡業煩惱之身,亦若一念歸命阿彌陀佛者則必可知道其之機而賜與救助。夫言「歸命」者,即「賜與救助喲」地申令之意也。因此於一念地信憑彌陀之衆生,以賜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稱之所謂「發願廻向」也。將此發願廻向的大善、大功德,御在給與我等衆生故,將自無始曠劫以來起造了的惡業、煩惱,一時地給與消滅故,我等的煩惱、惡業悉皆使消失,言之所謂既已住於正定聚不退轉等之位也。

此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姿者,使顯我等之可往生極樂之相也地,愈加被告知了者也。因此言安心也好、言信心也好,皆以善加心得(領解)此名號的六字意者,是名之所謂獲得了他力的大信心之人。有斯等殊勝的道理之故,應深深信奉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四通
上﨟下主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一切女人之身者,人無法知罪深之事,即使上﨟(身分高的人)也好連下主(身分低的人)也好都不論,應覺得膚淺無知之身也。就彼的話,則在說:「是應怎樣地信彌陀啊」,任何煩憂(擔心、苦勞)亦無,緊緊地被去信憑阿彌陀如來,而將「今度一大事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了之女人,可無誤地賜與救助。

那麼,將我身罪深之事打掉而被去任憑彌陀,唯一心地「彌陀如來後生賜與救助喲」(勅命)地信憑申令的話,則能御知其之身而可賜與救助之事不應有疑。

譬若即使有十人也好即使有百人也好,皆悉可往生極樂一事,更其之疑心如塵露般(絲毫)亦不可持。斯樣地信了之女人者可生淨土。將如此容易之事,至今不奉信一事之膚淺無知呀地思,而猶更加應會深深地奉憑彌陀如來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五通 夫彌陀如來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稱「彌陀如來的本願」者,是賜與救助是什麼機的衆生啊,又怎樣地信憑彌陀、怎樣地持心而可被救助呢?首先若言機者,則即使是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即使是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更不應掛心於其之罪業深重。唯依他力的大信心一個,而可遂真實的極樂往生者也。

因此言其之信心者,應怎樣地持心,而彌陀應怎樣地信憑呢?夫言取信心者,樣(計度、造作)亦無,唯使捨棄云為諸雜行、雜修、自力等之惡心,而以一心地深歸於彌陀之心無疑稱為所謂「真實信心」也。如此,將一心信憑一向信憑之衆生,承蒙彌陀如來皆善知道,而放光明將此之機攝置於光中之御在,可令使往生到極樂也。言之為賜與攝取念佛衆生之事也。

於此後者,縱使是一期(一生涯)間稱念之念佛,亦應領解為佛恩報謝的念佛也。可稱之為是善領解當流的信心之念佛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六通 白骨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倩觀(沈思而觀)人間浮生之相,大凡無常者者,此世之始中終(一生),如夢幻之一期也。此故尚未聞過是能受萬歳人身之事。一生易過。至今,而誰能保百年形體耶?我呀先、人呀先,即使今日亦不知,即使明日亦不知,落後、領先之人者,可說為比本(樹根)之水滴、末(樹葉)之露珠亦更繁多。

此故,於朝(早上)者在紅顔,而於夕(傍晚)者可成為白骨之身也。若既已無常風來了者,則即雙眼忽閉,若一息永絶了者,則紅顔徒變而失去了桃李濃裝之時者,雖六親、眷屬群集而悲歎,但更不可有其用。

即便那樣之事亦因為不可放置,皆送至野外(火葬埸)而終成為夜半之煙故,則唯只剩白骨啊!說可悲亦非常愚癡也。此故,人間無常之事因為是老少不定之境界,誰人,皆應儘早掛心後生一大事,而深深被去信憑阿彌陀佛,稱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七通 夫一切的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一切的女人之身,若有思後生為大事,尊貴地思佛法之心者,則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深深地被去信憑阿彌陀如來,而使捨棄諸雜行,一心地「救助後生喲」地緊緊信憑了之女人者,必可往生極樂一事,更不應有疑。

斯樣地想定(決定心)而之後者,「一向彌陀如來之可給與容易御救助一事的難能可貴感,又尊貴感喲」地深信,而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已也。稱之所謂是取得信心之念佛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八通 當流聖人章(直譯文修潤版)

言當流聖人御在勸化之安心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首先將我身膚淺罪深之事使打捨,而擱置諸雜行、雜修的心,將一心地「阿彌陀如來賜與救助後生喲」地,於一念深深奉憑了者,譬如十人者十人、百人者百人全部,皆可不遺漏地賜與救助。是更加不應會疑者也。將斯樣地善心得了之人,稱為「信心的行者」也。

那麼,於此後者,猶憶起了我身的後生被救助了之事的歡喜呀之時者,即使睡也好覺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應稱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十九通 末代惡人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是末代的惡人、女人了之輩者,大家皆應共同一心而深深奉憑阿彌陀佛。於其他者言無論信任何之法,云為後生被救助之事,皆決不應會有。

然者,於言「怎樣地信憑阿彌陀如來,是可願求後生啊」,任何煩憂(擔心、苦勞)亦無,唯一心緊緊地信憑阿彌陀如來,「後生賜與救助喲」地深深仰信憑了之人,必可有御救助之事,更加不應有疑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十通 女人成佛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是一切女人之身者,緊緊地信憑彌陀如來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之女人者,必定會有御救助。這般地將蒙賜諸佛捨棄之女人,阿彌陀如來一佛御思:「若我不能救助者又那一佛欲賜與救助啊」,而發無上的大願,即便「我能勝於諸佛而欲救助女人」,亦五劫之間思惟,永劫之間修行,發起了超世的大願,而發起可言為「女人成佛」之殊勝願的御在之彌陀也。

此故,深深信憑彌陀,「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之女人者,大家皆可往生極樂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十一通 當流安心.經釋明文章(直譯文修潤版)

 言當流之安心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使捨棄諸雜行、雜修的心,而我身即使是如何罪業深重,亦將其獻上任憑於佛,唯一心地於一念深深獻上信憑阿彌陀如來,而將「御救助喲」地申令(勅命)了之衆生十人者十人、百人者百人全部,皆悉可賜與救助。是更連如塵露般之疑心皆不應有。

將斯樣地信之機,言為是善令決定安心之人也。方將此意於經.釋之明文亦言為「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亦云為「平成業成的行人」也。因此,唯於一念深深奉憑彌陀佛之事肝要也地應心得。

於此外者,思念彌陀如來之容易地御在救助我等的御恩深之事,而於行、住、坐、臥,常應稱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五帖第二十二通 當流勸化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思欲詳知當流勸化之旨趣,而欲往生極樂之人者,首先應存知言「他力的信心」之事也。

夫,言他力的信心者,若說「是如何重要啊」的話,則如斯等膚淺之我等凡夫般之身,容易地可往生淨土之用意(信心是往生的正因)(註1)也。若說「言其他力信心之相者,是如何之事啊」的話,則任何樣亦無,唯一心一意地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賜與救助喲」地思之心一念發起時,必定彌陀如來之放出攝取的光明,而其身如在娑婆吧般者,攝置於此光明中之御在也。是即我等往生決定了之相也。

因此,稱為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我等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相也。言此信心者,使顯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之相也地應心得(領解)也。因此,我等依取今之他力信心一個,而可容易往生極樂之事更任何之疑皆無。哎呀,殊勝的彌陀如來之本願呀,將此難能可貴感的彌陀之御恩,若是應如何奉報啊的話,則唯即使寢(睡)也好起(起來)也好皆應「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報彼彌陀如來之佛恩也。

因此,南無阿彌陀佛地所稱之意者,若是如何啊的話,則有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救助,難能可貴感、尊貴感喲地思,而歡喜申稱彼之意也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釋證如 花押)

 

1、「用意」者,事前的準備,在此指信心就是往生的正因。

(全書畢 托福、感恩)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