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第二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二帖第一通 御疏浚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這次一七個日報恩講之間,聽到多屋内方(會館住職夫人)和其他之人,皆大概蒙賜決定信心之緣由。可喜可賀本來願望不可過於此。雖然如此,若那樣地放棄的話,則信心亦應會消失,可言「再再疏浚信心溝,彌陀法水令暢流」之事是仿佛有。就彼,以女人之身是皆被十方、三世諸佛所捨棄了(指諸佛沒有女人成佛願)之身,若是阿彌陀如來的話則方誠惶誠恐地皆御在救助喲。其故,女人之身者說為無論如何成了真實心,亦疑心深,又,物等可忌諱之思心(迷信心)者更覺難消失。特別在家之身者,即使就於世路(世間路)又借口於子孫等事,皆唯獨沈溺於今生,這般早已可眼見而雖知無常之人界為老少不定之界,但唯將今現在沈淪了三途、八難之事,絲毫都不擔心,而徒明徒暮(虛度日夜)者,是常人之習氣也。言膚淺亦愚痴也。依此,一心一向地歸於彌陀一佛的悲願,深深奉憑,而使捨修諸雜行之心,又,亦皆使放棄願追從諸神、諸佛之心,那麼,「稱為彌陀如來者,為了斯等如我等般膚淺之女人呀,因為是蒙賜發起本願故,誠佛智的不思議」地信,而「我之身者惡業之徒然者也」地思定(領悟),可持深深歸入如來之心。那麼,「此信之心也好念之心也好,皆從彌陀如來的御方便令使發起者也」地應思。即將這樣地心得,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又,將此之位,或者稱為「住正定聚」,亦稱為「至滅度」,亦稱為「至等正覺」,亦稱為「等同彌勒」也。又亦,稱之為「一念發起的往生決定了之人也。如此心得而後的稱名念佛者,「奉報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之往生,其御歡喜呀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就此,首先應善加給與遵守當流的規定。其之理由者,千萬要注意,若賜與領解如今般的信心之原樣的話,則深深藏置於身中(內心),對他宗、他人而不令見其色,又亦不可談說信心之樣。亦將一切諸神等等,我即使不信也,亦不可忽視。將如此信心之人也好、其表現也好皆佳之人,聖人亦是仰讚為「是善心得(領解)信心之行者也」。唯應深深將心留於佛法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第五,十二月八日,書之,而獻給本山的多屋內方。此外,若猶尚有疑問之事者,則應再給與提問也。所送寒暑,五十八歲御判(畫押、書判)。為了後代之證據作書置,亦成為法之言語的遺言吧!《御文章》第二帖第二通 全部接引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開山聖人之御一流者,夫,是以云為信心之事被為先。言其信心者於說是什麼作用啊,為了是無善造惡我等般的膚淺之凡夫,容易不難往生到彌陀的淨土之出發(開始)也。若無法獲得此之信心的話,則無法往生極樂,而應墮在無間地獄者也。依之,欲使取其信心之樣者,於云為如何?夫,深深奉憑彌陀如來一佛,而不掛心於其餘的諸善、萬行,又於諸神、諸菩薩,失卻但使成今生的祈求之心,又,亦使捨棄言惡、自力等之邪念,而將一心一向地信樂彌陀而無二心之人,彌陀者必以遍照的光明,賜與攝取其人而不捨者也。於這樣地取信之後,睡也好起也好皆常稱念佛者,奉報彼彌陀的賜與救助我等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方將這樣地心得了之人,誠可言為是善取當流的信心之正義者也。此外,猶言說有信心之事的人若是有者,則大錯特錯也。全皆不可接引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今,於此文所記之旨趣者,當流親鸞聖人蒙賜勸化信心之正義也。如果善加心得了此文之人人者,絕對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此信心之樣。又,亦以其餘一切的佛、菩薩,併諸神等,我只是不信而已也。不可刻意輕慢之。此誠然,於彌陀一佛的功德中,一切諸神皆包含地應思者也。總之於一切諸法不可成誹。以此而可名為善守當流的規定之人。因此,聖人曰:「縱使被說為盜牛人,亦不可被見為若後世者、若善人、若佛法者之樣地表現」(改邪鈔・三)地正被仰言了。善加心得此之旨,而念佛者應修行者也。文明第五,十二月十二日夜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三通 神明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當流開山聖人所賜與弘揚之一流中,大家於致勸化,其不同是有之時,總之,往後者,本山多屋(會館)坊主以下,其他拜讀了一卷的聖教也好,又來聚集的人人也好,甚至各自於本門下掛了其名之輩也好,皆以此三個條的篇張,而令使存知之,應自今以後致上其之成敗(負起成敗之責)者也。一、諸法、諸宗共不可誹謗之。二、不可輕慢諸神、諸佛、菩薩。三、應使取信心而遂報土往生之事。遵守右斯三個條之旨,深深存蓄於心底,於不以此為本之人人的話,則應禁止出入此本山者也。抑,自去年文明第三曆仲夏左右,出華洛(京都),而同年七月下旬時,已經在此本山風濤洶湧之在所佔(建立)草庵,而此四個年中使居住之根本者,非別之道理,為了以此三個條之姿,於彼北國中,欲讓本流信心未決定的人,成同一味的安心之故,直至今日今時令使堪忍之處也。因而,若以此旨趣而信用之的話,則誠應是此年月在國之本意者也。一、稱為神明者,夫,悲心憶念於佛法皆無信之眾生的,空墮地獄之事,為了無論如何皆欲救度之,權現為神,而以些許之緣,將之作為方便,而終究為欲使勸入佛法之方便,賜與示現為神者也。此故,於今時的眾生,若信憑彌陀信心決定而稱念佛,成為可往生極樂之身的話,則一切神明者,應反而認為我之本懷,給與歡喜,而賜與守護念佛的行者時,雖沒特崇信神,但亦皆唯包含於信憑彌陀一佛之中故,雖不特別依憑但亦有信之道理故也。一、於當流之中,誹謗諸法、諸宗之事不可然。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如說修行者則應有其益。雖然如此,末代如我等般在家止住之身者,於聖道諸宗之教皆不及故,我不信憑之而已也。一、稱為諸佛、諸菩薩之事者,夫因為是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為了十方諸佛是本師、本佛故,若奉歸阿彌陀一佛者,則有即歸諸佛、菩薩之道理有故,於阿彌陀一體之中,諸佛、菩薩者皆悉包含也。一、開山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言為彌陀如來的他力真實信心者,使捨諸雜行,而以專修專念、一向一心地,歸命彌陀,作為信樂本願之體。此故,如從先達(前輩)傳承般,將彌陀如來的真實信心,亦屨次地,自他力所被授與之佛智不思議也地心得,因而一念的話,則決定為往生治定的時刻,而其時若命延長者則自然及於多念之道理也。依此,平生之時一念往生治定之後的佛恩報盡所稱之多念的稱名也。此故祖師聖人御相傳一流之肝要者,唯只能限於此信心一個。以不知此為他門,以能知此為真宗之證據。此外,必定於外相,不可對他人顯現當流念佛者之姿。以此而可名為獲得了真宗的信心行者的表現之範本處,如件(如前文所記)。文明六年甲午正月十一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四通 超世之本願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申稱彌陀如來超世之本願者,是為了末代濁世造惡不善如吾等的凡夫,蒙賜發無上的誓願故也。然者,亦將之如何樣地持心,如何樣地信彌陀,而可往生到彼淨土呢?更無其之分別。可詳細賜與教之」?答曰:「末代今時之眾生者,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而雖亦不併信餘之佛、菩薩等,但亦將一心一向地歸命彌陀一佛之眾生,無論如何地罪深,也以佛的大慈大悲而欲救助地賜與發誓,放大光明,御在攝取於其光明中故,將此意於《經》者,蒙蜴說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此故,於可言為五道、六道之惡趣,將既已應赴之路為彌陀如來的願力不思議,而賜與閉塞之也。以此之原由又於《經》者,是被說為「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故,信如來的誓願而無一念的疑心時者,無論如何想要墮入到地獄,亦是被彌陀如來的攝取光明攝取去了之身者,亦不依我的計度墮到地獄而成可往生極樂之身故也。為這樣的道理時,若是晝夜、朝暮雨山般地蒙受如來大悲的御恩之吾等者,則唯於口常稱念稱名,而唯為了報謝彼之佛恩,應稱念佛而已也。是即可言為獲得了真實信心之相者此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二月十五日夜,想起大聖世尊入滅之昔,而於燈下,拭老眼染筆畢了。滿六十 御判(花押) 《御文章》第二帖第五通 數珠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此三四年之間,見及本山念佛者的風情(體態),誠因而是無使決定他力之安心的份。其故者,亦無持一串的數珠之人。這般地正將佛被把捉於手了。聖人是全無仰說:「可捨棄數珠而拜佛吧」之事。然而,即使不持數珠,為了往生淨土者亦唯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已也。於彼者應不有礙。首先是大坊主身分之人者,即使亦披袈裟、持數珠亦應沒問題。依之,而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必定亦出於口,又於色亦能見其之相也。然者,今時者更使覺得殊勝地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至稀也。彼者是何故啊,連彌陀如來的本願之為了我等是相應尊貴呀般,皆於身不覺故,總是以信心之全體,依我心得顏(領解臉)的原故,連聽聞任何事,皆只認為彼之事而已,亦皆無確確實實地入到耳,唯模仿人而已之體態地令見了。依此之程度的話,則連自身的往生極樂今皆使覺得如何危險也。況且連勸化門徒同朋之儀(事),皆是決不可能有。依如此之心中的話,則今度的報土往生亦不可也。哎呀呀遺憾之事呀!唯可深深沈心在思案。誠以,人者出息不待入息之習也。千萬無疏忽地應將佛法入心吧,而信心決定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二月十六日於早朝(早上),俄然(忽然)染筆畢了而已。《御文章》第二帖第六通 規定.他力信心章(直譯文)抑,善聽聞當流他力信心之旨趣,而使決定之人此若有者,以彼信心之原樣而藏置心底,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又即使於途中、大道我等之所在等,亦不可無忌憚顯露於人,或讚嘆之。其次者,即使向守護、地頭方,亦說「我是獲得信心」,而應無疏略之儀無地愈加全然作公事(稅收負擔等)。又,亦不可疏忽諸神、諸菩薩。此皆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中故也。特別地,於外者以王法作為表,於內心者深蓄他力的信心,而應以世間的仁義(道德)為本。是即,於當流所制定的規定之旨趣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二月十七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七通 五戒.易行章(直譯文修潤版)靜思惟者,夫受生人界之事者,誠依能持五戒之功德力而成。此是大稀有之事啊!但人界之生者僅一旦(一時)之浮生(無常之人生)也,後生者永生之樂果也。縱使說誇榮華過多榮耀,亦是盛者必衰,會者定離之習故,非可久持,唯五十年、百年間之事也。那亦老年不定地聞之時者,誠因而少依靠。依此,而今時的眾生者,應「得他力的信心,而欲遂淨土的往生」地思也。抑,於欲使取其之信心者,更智慧亦不要,才學亦不要,富貴和貧窮亦不要,善人和惡人亦不要,男子和女人亦不要,唯使捨諸雜行而以歸正行為本意。言歸其之正行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之道理而已也。將這樣地信之衆生攝取於遍照光明之中而不給與作捨,若一期之命盡了者,則必定賜送淨土也。依此一念安心一個而往生淨土之事呀,哎呀,樣(造作)亦不要易取的安心呀!此故將言安心之二字,訓讀為「安(易)之心」者此之意也。更任何的造作皆無,應依一心一向地使參憑(使去信憑)如來之信心一個,而可往生極樂,哎呀,易心得的安心呀!又,哎呀,易行的淨土呀!依此,而於《大經》者被說之為「易往而無人」了。此之文意者,可言為「若取安心而一向地信憑彌陀者,則到浄土者能易往,但若是取信心之人稀者,則去淨土者易往而無人」者,此經文之意也。於如此心得之後者,於晝夜、朝暮所稱之名號者,應唯奉報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反覆再反覆地留心於佛法,存知易取的信心之旨趣,而必定可遂今度一大事的報土往生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三月三日清(清晨)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八通 本師本佛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空被漏於十方、三世諸佛的悲願,而是被捨盡如我等般凡夫也。然者,爰(於是)稱為彌陀如來者,是三世十方諸佛的本師本佛故,為久遠實成的古佛,只有彌陀如來以如今般是被諸佛所捨之末代不善的凡夫、五障三從的女人,而發起云為「我獨自一人欲救助」之超世大願,平等欲救助我等一切衆生地賜與發誓,發起無上的誓願,而已經成為阿彌陀佛之御在了。若不一心一意地奉憑此如來者,則末代的凡夫,往生極樂之道,二、三皆不可有者也。依此,而將親鸞聖人所御在勸的,云為他力信心之事,使善存知了之人者,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往生彼淨土。然者,就思欲取此之信心而往生彼彌陀的報土,亦應怎樣地持心,而怎樣地心得(領解)作為其之信心呢?懇切思欲聞之也。」答曰:「夫,言當流親鸞聖人所蒙賜教化的他力信心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若我身是膚淺罪深之身啊地思,而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使捨諸雜行而成專修專念的話,則必被使致上攝取於遍照的光明中也。是真實地,我等往生決定之相也。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依一心一向歸命彌陀之一念信心,而於早已往生治定之後者,行、住、坐、臥於口所稱了的稱名者,報盡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往生的大悲御恩之念佛也,地應心得也。是即可言為決定了當流的信心之人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三月中旬。 《御文章》第二帖第九通 忠臣貞女.外典章(直譯文修潤版)抑,就奉憑阿彌陀如來,將其餘的萬善、萬行,既起名為雜行而可嫌,其意若是為如何啊,夫,彌陀佛的御在誓願之樣者,可言為「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即使為如何罪深之機也,亦欲賜與救助」之大願也。然者,言一心一向者,於阿彌陀佛而不併二佛之意也。於此之原故,即使於人間,亦不先將主成一人的話則不信憑之道理也。因此於外典(佛教以外之經典)之語可說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併二夫」。阿彌陀如來是為三世諸佛的本師、師父故,於信憑了其師父之佛者,如何弟子之諸佛會不給與歡喜耶?以此之原由,應善加心得。那麼,於可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行之當體,成為衆生往生之因行)者,一切諸神、諸佛、菩薩也好,其他萬善、萬行也好悉皆含籠之故,有何不足哉而應留意於諸行、諸善耶?既已使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者,是萬善、萬行之總體故,愈加可依憑也。依此,而若是將彼阿彌陀如來,如何信憑、如何信,而可遂彼極樂往生啊,則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唯「我身是極惡深重的膚淺者故,將為不赴地獄的話則皆無可赴處之身,誠惶誠恐亦蒙彌陀如來一佛賜與發起云為欲救助之誓願」地深信,而若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者,則誠被宿善的開發所催促,由佛智賜與他力的信心之故,指佛心和凡心成一之處,言為信心獲得的行者也。於此後者,「唯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無間隔地,令稱念佛,而應深深報謝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歲三月十七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通 夫當流聖人.佛心凡心章(直譯文修潤版)「夫,云『當流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的一義之意』者,是首先以他力的信心使作為肝要了。若不詳知此言『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今度一大事的往生極樂者,真以不可堪地,經、釋共同明確地令見了。因此,就於即使「存知其他力信心之相,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地思,皆亦如何樣地持心,又亦如何樣地持機而可遂彼之極樂的往生呢?沒在詳知其之旨。可懇請賜教。聽聞彼,而愈加欲取堅固的信心地思也。」答曰:「抑,稱為『當流他力信心之趣』者,強調連我身之罪深亦不掛心,唯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斯等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蒙賜與救助之不思議的誓願力啊」地深信,而因為更一念皆無疑本願之心,誠惶誠恐地亦如來之善知其心,而既已將行者的惡心,和如來的善御心賜成同者也。以此之原故,可言為『佛心和凡心成一體』者此意也。依此,被參(去)攝取於彌陀如來的遍照光明中,而一期之間者住於此光明中之身也地應思。那麼,命亦盡了時,速賜與送往真實的報土也。然者,此之難能可貴、尊貴的彌陀大悲之御恩,若為如何可報啊的話,於晝夜、朝暮者唯能稱念稱名念佛而已,可奉報彼彌陀如來的御恩者也。此之意即,可云為『當流所立的,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儀(風貌),此也地應心得。因此,這樣地,一心地奉憑彌陀,也任何功勞都不要,又因為云「取信心」也容易,所以成佛往生極樂之事更猶容易。啊啦,尊貴的彌陀本願呀!啊啦,尊貴的他力信心呀!更於往生無其疑。然而,於此後,猶就於身之行為,有應善心得此旨之道。夫一切神也好稱為佛也好,都為了欲使取今此所得的他力信心一個之方便地,賜與示現為諸神、諸佛之原由故也。然者,一切的佛菩薩也好,因為原本為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皆悉於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地奉歸命之內,都含籠之故,不可疏略地思者也。又於此外,猶有應心得之旨。夫於若在國家者守護方(政府官員)、若在處所者地頭方(地方官員),『我是崇敬佛法獲得信心之身也』地說而疏略之儀,決不可有。應愈加專奉公事(公家的事)者也。指如斯心得了之人,可稱為信心發得而願後生(專願來世的往生極樂)之念佛行者的行為之本啊!是即可名為遵守佛法、王法為旨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五月十三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一通 五重之義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當流親鸞聖人的勸化之旨趣,近年於諸國為種種不同。是大大膚淺之次第(情形)也。其故者,首先於當流是以他力的信心而將凡夫的往生被作為先之處,將其信心方面擱置不談論,而於其勸言可說曰:「不忘自十劫正覺之初,蒙彌陀如來御在賜與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即信心之相也」。此,更是無歸命彌陀,而獲得他力信心的份。然者,無論說是如何知道自十劫正覺之初,蒙賜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若亦不善知我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由來者,則於極樂者不可能往生也。又,於某人之言曰:「縱使言為歸命彌陀,善知識若無者則亦徒然之事也。此故,於我等的話唯可信憑善知識而已」云云。是亦,未美妙地獲得當流的信心之人也地使聞了。抑,言善知識之能(職能)者,唯可「應一心一向地奉歸命於彌陀」地,勸化人而已也。依此而立了五重之義(因緣)。一者宿善,二者善知識,三者光明,四者信心,於五者名號(此處指稱名),此五重之義若不成就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地使見了。此故,言善知識者可言「請歸命阿彌陀佛喲」的使者也。宿善開發(獲得)而若不遇善知識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也。雖然如此,捨棄所歸的彌陀,而唯可以善知識為本而已之事,為大錯特錯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五月二十日 (註):「五重之義」者,示他力信心獲得的過程。依「宿善」而得遇「善知識」,聞本願之法(光明),依「光明」的力用,而成為「信心」獲得之身,因為獲得他力信心,就必具「名號」地稱名念佛出來呀。《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二通 人間五十年.四王天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回顧視人間的五十年,相當於可言為四王天之天的一日一夜。又以此四王天的五十年為等活地獄的一日一夜也。依此,而衆人無論如何皆不想要墮地獄受苦之事,又亦不分別往生淨土而欲受無上樂之事,徒明(徒然度日)空送日月,更連決定我身之一心的份亦確確實實皆無,又親眼拜閱一卷的聖教之事亦無,說一句的法門而勸化門徒之義亦無。唯朝夕者尋暇,以枕為友而欲睡臥之事,誠因而非膚淺之原由耶?應靜靜廻心思案也。此故,自今日今時起,在於不如法懈怠(不用心於佛法)之人人者愈加思欲決定信心,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之人,方真實地亦可成為其身之德。是又可成就自行化他的道理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時文明第六,六月中(中旬)之二日(即十二日),於非常炎天之暑氣,任筆而書記之畢了。《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三通 御䄂章(直譯文修潤版)夫,云「善守當流所置定的規定」者,對於他宗也好世間也好,皆以不將我一宗之相,使顯見於人的眼目般地表現作為本意也。然,最近在當流念佛者中,刻意地令見於人的眼目而顯露一流之相,以此思顯我宗的名望般,特別可思欲貶損他宗。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惡樣也。更深相違背聖人御在規定之御意。其故,正仰說「即使被說為是盜牛人,亦不可令見當流之相」了。以此御言,應好好地心得。其次,思欲詳知當流安心之趣的人者,亦不強調要智慧、才學,男女、貴賤亦不要,唯「我身罪深膚淺無知者也」地思及,「甚至連斯等之機都蒙賜與救助之佛者,只有阿彌陀如來而已也」地知,變成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地一逕兒緊緊使去纏住此阿彌陀佛御袖的思念,而「賜與救助後生呀」地申(仰)信憑者,此阿彌陀如來者深深益加歡喜,而從其御身放八萬四千的大光明,可攝取其人而賜置於其光明之中。因此,將此意,於《經》者方稱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地應心得。那樣的話我身之要成佛之事者,任何麻煩(費事)亦無。哎呀,殊勝的超世本願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光明呀!若不奉值此光明之緣的話,云從無始以來的無明業障恐怖病治癒之事者,更以不可有者也。然,被此光明之緣所催,有宿善之機,云「他力的信心」之事者今既已獲得了。稱為是全然從彌陀如來御方,御在授與了的信心者,立即明確地被告知了。斯故,非行者所發起的信心。言「彌陀如來他力的大信心」之事者,今方明確地被告知了。依此,亦承蒙一度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人者,皆如善思量彌陀如來的御恩之難能可貴般,而為了報謝佛恩者,應常奉稱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七月三日書之。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四通 秘事法門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可言於越前國(今福井縣)所弘揚的秘事法門(註1)之事者,更非佛法。膚淺無知的外道法也。信此者,是可永沈於無間地獄之業的徒然事也。將此秘事,猶亦執心而思為肝要,諂諛欲匡騙人者,決不可追隨,速急離開說秘事之人身旁,速將所授的秘事,其原樣地懺悔,而應表白於人者也。抑,詳知當流勸化之趣,而思欲往生極樂之人者,首先應存知云為「他力的信心」之事也。夫言「他力的信心」者,若說「如何之重要啊」者,如斯等膚淺的我等凡夫之身,容易可往生淨土之用意(註2)也。言「其他力信心之相」者,若說「是什麼事啊」者,任何樣亦無,唯一逕兒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賜與救助呀」地思之心一念發起時,必定阿彌陀如來之垂放攝取的光明,而如其身之在娑婆般,攝置於此光明中之御存在也。是即,我等往生決定了之相也。因此,申言「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我等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相也。言此「信心」者,「使顯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之相也」地應心得也。因此,我等依取今之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可容易往生極樂之事呀,更任何的疑心亦無。哎呀,殊勝的彌陀如來他力之本願呀!以此難能可貴呀的彌陀之御恩,若是如何作而可奉報啊的話,唯有睡也好起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稱念,而應報彼彌陀如來之佛恩也。因此,若是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之心者為如何啊的話,有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救助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喲」地思,而歡喜稱念彼之心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七月五日 註1、(一)將所主張的教義,通過秘密的儀式傳授法門。是異安心。(二)用種種方法讓人起心理變化,以那是信心獲得地教秘事法門者,近年於越前國正盛。註2、在此處云信心是往生的正因。《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五通 九品長樂寺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日本建立淨土宗的諸家,即使西山、鎮西、九品、長樂寺(註一),而其他亦分成了很多。是即,法然聖人所賜與勸化之義者雖然一途也,但是或者依聖道門昔日的人們呀,於來參詣聖人而給予聽聞淨土的法門,由於美妙的其之道理沒有留於耳(入心),而尚未放棄我本宗(本來的宗派)之意,反而由於欲將彼引入淨土宗地作,而其之不同是有。雖然如此,不可有勉強誹謗此之事。肝要者,唯善存蓄我一宗的安心,而只應自身亦決定、亦勸化人而已也。夫,當流安心之相若為如何啊者,首先「我身者十惡五逆、五障三從的徒然者也」地深思徹底,而於其後應思之樣者,「以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蒙賜救助的彌陀如來不思議之本願力也」地,深深奉信而些許亦無疑心者,必定彌陀可賜與攝取。此之心,方即可稱為「獲得了他力真實的信心之相」也。欲一念取得如此的信心之事者,更任何樣(計度,造作)都不要。哎呀,易心得(領受)的他力之信心呀!哎呀,易行的名號呀!然者,言「取此之信心」亦非別事者,心得(領受)分明了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即他力信心之體也。又,言「南無阿彌陀佛」者,若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言「南無」二字者,即欲能往生到極樂(欲生我國)地願,而深深地奉憑彌陀之意也。那麼,言「阿彌陀佛」者,憐憫如此奉憑之衆生的御存在,雖是從無始曠劫以來的恐怖罪咎之身,但依遇彌陀如來的光明之緣,悉由於無明業障的深重罪咎忽爾消滅,而既已住於正定聚之數。故可言為「捨棄凡身而證佛身」之意,即所謂阿彌陀如來也。因此,將言「阿彌陀」之三字,有訓讀為「攝、助、救」的由來之故也(註二)。於這樣地信心決定而後者,唯常思念承蒙彌陀如來的佛恩之事,而稱說稱名念佛故,那方可契合於真誠奉報彌陀如來的佛恩之道理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七月九日書之。   證如上人 花押註一:1、西山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善惠房證空所傳的系統。以證空昔住北尾往生院(三鈷寺)而得名。主張念佛一類的往生,雖由於作為諸行的話不能往生,但若說捨自力心的話,諸行就其原樣地成為念佛行。2、鎮西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聖光房弁長所傳的系統。弁長在鄉里鎮西(久州)佈教而有此名。主張說是本願行之念佛也好非本願行的諸行也好都共得往生報土之二類各生說。3、九品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覺明房長西所傳的系統。以長西就住於洛北九品寺而有此名。主張念佛以外的諸行亦是作為本願行之諸行本願義。4、長樂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皆空房隆寛所傳的系統。以隆寬住長樂寺而有此名。是依多念的稱名作為臨終的往生成確實的,亦稱呼為「多念義」,以隆寛自身的教學作為多念義的不是適切。註二:言「攝、助、救」者,言依用了相傳為空也所作《六字口傳》之語。然其之意者,依著親鸞聖人所言:「因為攝取而不捨,奉命名為阿彌陀」(和讚.82)。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第二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69.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御文章》第二帖第一通 御疏浚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這次一七個日報恩講之間,聽到多屋内方(會館住職夫人)和其他之人,皆大概蒙賜決定信心之緣由。可喜可賀本來願望不可過於此。雖然如此,若那樣地放棄的話,則信心亦應會消失,可言「再再疏浚信心溝,彌陀法水令暢流」之事是仿佛有。就彼,以女人之身是皆被十方、三
第二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第二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二帖第一通 御疏浚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這次一七個日報恩講之間,聽到多屋内方(會館住職夫人)和其他之人,皆大概蒙賜決定信心之緣由。可喜可賀本來願望不可過於此。雖然如此,若那樣地放棄的話,則信心亦應會消失,可言「再再疏浚信心溝,彌陀法水令暢流」之事是仿佛有。

就彼,以女人之身是皆被十方、三世諸佛所捨棄了(指諸佛沒有女人成佛願)之身,若是阿彌陀如來的話則方誠惶誠恐地皆御在救助喲。

其故,女人之身者說為無論如何成了真實心,亦疑心深,又,物等可忌諱之思心(迷信心)者更覺難消失。特別在家之身者,即使就於世路(世間路)又借口於子孫等事,皆唯獨沈溺於今生,這般早已可眼見而雖知無常之人界為老少不定之界,但唯將今現在沈淪了三途、八難之事,絲毫都不擔心,而徒明徒暮(虛度日夜)者,是常人之習氣也。言膚淺亦愚痴也。

依此,一心一向地歸於彌陀一佛的悲願,深深奉憑,而使捨修諸雜行之心,又,亦皆使放棄願追從諸神、諸佛之心,那麼,「稱為彌陀如來者,為了斯等如我等般膚淺之女人呀,因為是蒙賜發起本願故,誠佛智的不思議」地信,而「我之身者惡業之徒然者也」地思定(領悟),可持深深歸入如來之心。

那麼,「此信之心也好念之心也好,皆從彌陀如來的御方便令使發起者也」地應思。即將這樣地心得,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

又,將此之位,或者稱為「住正定聚」,亦稱為「至滅度」,亦稱為「至等正覺」,亦稱為「等同彌勒」也。

又亦,稱之為「一念發起的往生決定了之人也。如此心得而後的稱名念佛者,「奉報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之往生,其御歡喜呀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就此,首先應善加給與遵守當流的規定。其之理由者,千萬要注意,若賜與領解如今般的信心之原樣的話,則深深藏置於身中(內心),對他宗、他人而不令見其色,又亦不可談說信心之樣。亦將一切諸神等等,我即使不信也,亦不可忽視。將如此信心之人也好、其表現也好皆佳之人,聖人亦是仰讚為「是善心得(領解)信心之行者也」。唯應深深將心留於佛法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第五,十二月八日,書之,而獻給本山的多屋內方。此外,若猶尚有疑問之事者,則應再給與提問也。

所送寒暑,五十八歲御判(畫押、書判)。

為了後代之證據作書置,亦成為法之言語的遺言吧!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二通 全部接引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開山聖人之御一流者,夫,是以云為信心之事被為先。言其信心者於說是什麼作用啊,為了是無善造惡我等般的膚淺之凡夫,容易不難往生到彌陀的淨土之出發(開始)也。

若無法獲得此之信心的話,則無法往生極樂,而應墮在無間地獄者也。依之,欲使取其信心之樣者,於云為如何?夫,深深奉憑彌陀如來一佛,而不掛心於其餘的諸善、萬行,又於諸神、諸菩薩,失卻但使成今生的祈求之心,又,亦使捨棄言惡、自力等之邪念,而將一心一向地信樂彌陀而無二心之人,彌陀者必以遍照的光明,賜與攝取其人而不捨者也。

於這樣地取信之後,睡也好起也好皆常稱念佛者,奉報彼彌陀的賜與救助我等之御恩的念佛也地應心得。方將這樣地心得了之人,誠可言為是善取當流的信心之正義者也。

此外,猶言說有信心之事的人若是有者,則大錯特錯也。全皆不可接引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今,於此文所記之旨趣者,當流親鸞聖人蒙賜勸化信心之正義也。如果善加心得了此文之人人者,絕對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此信心之樣。又,亦以其餘一切的佛、菩薩,併諸神等,我只是不信而已也。不可刻意輕慢之。

此誠然,於彌陀一佛的功德中,一切諸神皆包含地應思者也。總之於一切諸法不可成誹。以此而可名為善守當流的規定之人。

因此,聖人曰:「縱使被說為盜牛人,亦不可被見為若後世者、若善人、若佛法者之樣地表現」(改邪鈔・三)地正被仰言了。善加心得此之旨,而念佛者應修行者也。

文明第五,十二月十二日夜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三通 神明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當流開山聖人所賜與弘揚之一流中,大家於致勸化,其不同是有之時,總之,往後者,本山多屋(會館)坊主以下,其他拜讀了一卷的聖教也好,又來聚集的人人也好,甚至各自於本門下掛了其名之輩也好,皆以此三個條的篇張,而令使存知之,應自今以後致上其之成敗(負起成敗之責)者也。

一、諸法、諸宗共不可誹謗之。

二、不可輕慢諸神、諸佛、菩薩。

三、應使取信心而遂報土往生之事。

遵守右斯三個條之旨,深深存蓄於心底,於不以此為本之人人的話,則應禁止出入此本山者也。抑,自去年文明第三曆仲夏左右,出華洛(京都),而同年七月下旬時,已經在此本山風濤洶湧之在所佔(建立)草庵,而此四個年中使居住之根本者,非別之道理,為了以此三個條之姿,於彼北國中,欲讓本流信心未決定的人,成同一味的安心之故,直至今日今時令使堪忍之處也。因而,若以此旨趣而信用之的話,則誠應是此年月在國之本意者也。

一、稱為神明者,夫,悲心憶念於佛法皆無信之眾生的,空墮地獄之事,為了無論如何皆欲救度之,權現為神,而以些許之緣,將之作為方便,而終究為欲使勸入佛法之方便,賜與示現為神者也。

此故,於今時的眾生,若信憑彌陀信心決定而稱念佛,成為可往生極樂之身的話,則一切神明者,應反而認為我之本懷,給與歡喜,而賜與守護念佛的行者時,雖沒特崇信神,但亦皆唯包含於信憑彌陀一佛之中故,雖不特別依憑但亦有信之道理故也。

一、於當流之中,誹謗諸法、諸宗之事不可然。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如說修行者則應有其益。雖然如此,末代如我等般在家止住之身者,於聖道諸宗之教皆不及故,我不信憑之而已也。

一、稱為諸佛、諸菩薩之事者,夫因為是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為了十方諸佛是本師、本佛故,若奉歸阿彌陀一佛者,則有即歸諸佛、菩薩之道理有故,於阿彌陀一體之中,諸佛、菩薩者皆悉包含也。

一、開山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言為彌陀如來的他力真實信心者,使捨諸雜行,而以專修專念、一向一心地,歸命彌陀,作為信樂本願之體。

此故,如從先達(前輩)傳承般,將彌陀如來的真實信心,亦屨次地,自他力所被授與之佛智不思議也地心得,因而一念的話,則決定為往生治定的時刻,而其時若命延長者則自然及於多念之道理也。

依此,平生之時一念往生治定之後的佛恩報盡所稱之多念的稱名也。此故祖師聖人御相傳一流之肝要者,唯只能限於此信心一個。以不知此為他門,以能知此為真宗之證據。

此外,必定於外相,不可對他人顯現當流念佛者之姿。

以此而可名為獲得了真宗的信心行者的表現之範本處,如件(如前文所記)。

文明六年甲午正月十一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四通 超世之本願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申稱彌陀如來超世之本願者,是為了末代濁世造惡不善如吾等的凡夫,蒙賜發無上的誓願故也。然者,亦將之如何樣地持心,如何樣地信彌陀,而可往生到彼淨土呢?更無其之分別。可詳細賜與教之」?

答曰:「末代今時之眾生者,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而雖亦不併信餘之佛、菩薩等,但亦將一心一向地歸命彌陀一佛之眾生,無論如何地罪深,也以佛的大慈大悲而欲救助地賜與發誓,放大光明,御在攝取於其光明中故,將此意於《經》者,蒙蜴說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此故,於可言為五道、六道之惡趣,將既已應赴之路為彌陀如來的願力不思議,而賜與閉塞之也。

以此之原由又於《經》者,是被說為「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

故,信如來的誓願而無一念的疑心時者,無論如何想要墮入到地獄,亦是被彌陀如來的攝取光明攝取去了之身者,亦不依我的計度墮到地獄而成可往生極樂之身故也。

為這樣的道理時,若是晝夜、朝暮雨山般地蒙受如來大悲的御恩之吾等者,則唯於口常稱念稱名,而唯為了報謝彼之佛恩,應稱念佛而已也。

是即可言為獲得了真實信心之相者此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二月十五日夜,想起大聖世尊入滅之昔,而於燈下,拭老眼染筆畢了。

滿六十 御判(花押)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五通 數珠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此三四年之間,見及本山念佛者的風情(體態),誠因而是無使決定他力之安心的份。

其故者,亦無持一串的數珠之人。這般地正將佛被把捉於手了。聖人是全無仰說:「可捨棄數珠而拜佛吧」之事。然而,即使不持數珠,為了往生淨土者亦唯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已也。於彼者應不有礙。首先是大坊主身分之人者,即使亦披袈裟、持數珠亦應沒問題。

依之,而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必定亦出於口,又於色亦能見其之相也。然者,今時者更使覺得殊勝地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至稀也。彼者是何故啊,連彌陀如來的本願之為了我等是相應尊貴呀般,皆於身不覺故,總是以信心之全體,依我心得顏(領解臉)的原故,連聽聞任何事,皆只認為彼之事而已,亦皆無確確實實地入到耳,唯模仿人而已之體態地令見了。依此之程度的話,則連自身的往生極樂今皆使覺得如何危險也。況且連勸化門徒同朋之儀(事),皆是決不可能有。

依如此之心中的話,則今度的報土往生亦不可也。哎呀呀遺憾之事呀!唯可深深沈心在思案。誠以,人者出息不待入息之習也。千萬無疏忽地應將佛法入心吧,而信心決定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二月十六日於早朝(早上),俄然(忽然)染筆畢了而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六通 規定.他力信心章(直譯文)

抑,善聽聞當流他力信心之旨趣,而使決定之人此若有者,以彼信心之原樣而藏置心底,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又即使於途中、大道我等之所在等,亦不可無忌憚顯露於人,或讚嘆之。

其次者,即使向守護、地頭方,亦說「我是獲得信心」,而應無疏略之儀無地愈加全然作公事(稅收負擔等)。又,亦不可疏忽諸神、諸菩薩。此皆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中故也。特別地,於外者以王法作為表,於內心者深蓄他力的信心,而應以世間的仁義(道德)為本。是即,於當流所制定的規定之旨趣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二月十七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御文章》第二帖第七通 五戒.易行章(直譯文修潤版)

靜思惟者,夫受生人界之事者,誠依能持五戒之功德力而成。此是大稀有之事啊!但人界之生者僅一旦(一時)之浮生(無常之人生)也,後生者永生之樂果也。

縱使說誇榮華過多榮耀,亦是盛者必衰,會者定離之習故,非可久持,唯五十年、百年間之事也。那亦老年不定地聞之時者,誠因而少依靠。依此,而今時的眾生者,應「得他力的信心,而欲遂淨土的往生」地思也。

抑,於欲使取其之信心者,更智慧亦不要,才學亦不要,富貴和貧窮亦不要,善人和惡人亦不要,男子和女人亦不要,唯使捨諸雜行而以歸正行為本意。

言歸其之正行者,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唯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之道理而已也。將這樣地信之衆生攝取於遍照光明之中而不給與作捨,若一期之命盡了者,則必定賜送淨土也。依此一念安心一個而往生淨土之事呀,哎呀,樣(造作)亦不要易取的安心呀!此故將言安心之二字,訓讀為「安(易)之心」者此之意也。

更任何的造作皆無,應依一心一向地使參憑(使去信憑)如來之信心一個,而可往生極樂,哎呀,易心得的安心呀!又,哎呀,易行的淨土呀!依此,而於《大經》者被說之為「易往而無人」了。

此之文意者,可言為「若取安心而一向地信憑彌陀者,則到浄土者能易往,但若是取信心之人稀者,則去淨土者易往而無人」者,此經文之意也。

於如此心得之後者,於晝夜、朝暮所稱之名號者,應唯奉報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反覆再反覆地留心於佛法,存知易取的信心之旨趣,而必定可遂今度一大事的報土往生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三月三日清(清晨)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八通 本師本佛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空被漏於十方、三世諸佛的悲願,而是被捨盡如我等般凡夫也。

然者,爰(於是)稱為彌陀如來者,是三世十方諸佛的本師本佛故,為久遠實成的古佛,只有彌陀如來以如今般是被諸佛所捨之末代不善的凡夫、五障三從的女人,而發起云為「我獨自一人欲救助」之超世大願,平等欲救助我等一切衆生地賜與發誓,發起無上的誓願,而已經成為阿彌陀佛之御在了。若不一心一意地奉憑此如來者,則末代的凡夫,往生極樂之道,二、三皆不可有者也。

依此,而將親鸞聖人所御在勸的,云為他力信心之事,使善存知了之人者,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往生彼淨土。然者,就思欲取此之信心而往生彼彌陀的報土,亦應怎樣地持心,而怎樣地心得(領解)作為其之信心呢?懇切思欲聞之也。」

答曰:「夫,言當流親鸞聖人所蒙賜教化的他力信心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若我身是膚淺罪深之身啊地思,而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如來,使捨諸雜行而成專修專念的話,則必被使致上攝取於遍照的光明中也。是真實地,我等往生決定之相也。

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依一心一向歸命彌陀之一念信心,而於早已往生治定之後者,行、住、坐、臥於口所稱了的稱名者,報盡蒙彌陀如來的,賜與容易決定我等往生的大悲御恩之念佛也,地應心得也。是即可言為決定了當流的信心之人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三月中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九通 忠臣貞女.外典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就奉憑阿彌陀如來,將其餘的萬善、萬行,既起名為雜行而可嫌,其意若是為如何啊,夫,彌陀佛的御在誓願之樣者,可言為「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即使為如何罪深之機也,亦欲賜與救助」之大願也。

然者,言一心一向者,於阿彌陀佛而不併二佛之意也。於此之原故,即使於人間,亦不先將主成一人的話則不信憑之道理也。因此於外典(佛教以外之經典)之語可說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併二夫」。阿彌陀如來是為三世諸佛的本師、師父故,於信憑了其師父之佛者,如何弟子之諸佛會不給與歡喜耶?以此之原由,應善加心得。

那麼,於可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行之當體,成為衆生往生之因行)者,一切諸神、諸佛、菩薩也好,其他萬善、萬行也好悉皆含籠之故,有何不足哉而應留意於諸行、諸善耶?既已使言為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者,是萬善、萬行之總體故,愈加可依憑也。

依此,而若是將彼阿彌陀如來,如何信憑、如何信,而可遂彼極樂往生啊,則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唯「我身是極惡深重的膚淺者故,將為不赴地獄的話則皆無可赴處之身,誠惶誠恐亦蒙彌陀如來一佛賜與發起云為欲救助之誓願」地深信,而若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者,則誠被宿善的開發所催促,由佛智賜與他力的信心之故,指佛心和凡心成一之處,言為信心獲得的行者也。

於此後者,「唯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無間隔地,令稱念佛,而應深深報謝大悲弘誓的御恩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歲三月十七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通 夫當流聖人.佛心凡心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云『當流親鸞聖人所御在勸化的一義之意』者,是首先以他力的信心使作為肝要了。若不詳知此言『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今度一大事的往生極樂者,真以不可堪地,經、釋共同明確地令見了。

因此,就於即使「存知其他力信心之相,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地思,皆亦如何樣地持心,又亦如何樣地持機而可遂彼之極樂的往生呢?沒在詳知其之旨。可懇請賜教。聽聞彼,而愈加欲取堅固的信心地思也。」

答曰:「抑,稱為『當流他力信心之趣』者,強調連我身之罪深亦不掛心,唯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斯等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蒙賜與救助之不思議的誓願力啊」地深信,而因為更一念皆無疑本願之心,誠惶誠恐地亦如來之善知其心,而既已將行者的惡心,和如來的善御心賜成同者也。

以此之原故,可言為『佛心和凡心成一體』者此意也。依此,被參(去)攝取於彌陀如來的遍照光明中,而一期之間者住於此光明中之身也地應思。

那麼,命亦盡了時,速賜與送往真實的報土也。然者,此之難能可貴、尊貴的彌陀大悲之御恩,若為如何可報啊的話,於晝夜、朝暮者唯能稱念稱名念佛而已,可奉報彼彌陀如來的御恩者也。

此之意即,可云為『當流所立的,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儀(風貌),此也地應心得。因此,這樣地,一心地奉憑彌陀,也任何功勞都不要,又因為云「取信心」也容易,所以成佛往生極樂之事更猶容易。

啊啦,尊貴的彌陀本願呀!啊啦,尊貴的他力信心呀!更於往生無其疑。然而,於此後,猶就於身之行為,有應善心得此旨之道。

夫一切神也好稱為佛也好,都為了欲使取今此所得的他力信心一個之方便地,賜與示現為諸神、諸佛之原由故也。然者,一切的佛菩薩也好,因為原本為彌陀如來的分身故,皆悉於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地奉歸命之內,都含籠之故,不可疏略地思者也。又於此外,猶有應心得之旨。

夫於若在國家者守護方(政府官員)、若在處所者地頭方(地方官員),『我是崇敬佛法獲得信心之身也』地說而疏略之儀,決不可有。應愈加專奉公事(公家的事)者也。

指如斯心得了之人,可稱為信心發得而願後生(專願來世的往生極樂)之念佛行者的行為之本啊!

是即可名為遵守佛法、王法為旨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五月十三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一通 五重之義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當流親鸞聖人的勸化之旨趣,近年於諸國為種種不同。是大大膚淺之次第(情形)也。

其故者,首先於當流是以他力的信心而將凡夫的往生被作為先之處,將其信心方面擱置不談論,而於其勸言可說曰:「不忘自十劫正覺之初,蒙彌陀如來御在賜與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即信心之相也」。此,更是無歸命彌陀,而獲得他力信心的份。

然者,無論說是如何知道自十劫正覺之初,蒙賜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若亦不善知我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由來者,則於極樂者不可能往生也。又,於某人之言曰:「縱使言為歸命彌陀,善知識若無者則亦徒然之事也。此故,於我等的話唯可信憑善知識而已」云云。是亦,未美妙地獲得當流的信心之人也地使聞了。

抑,言善知識之能(職能)者,唯可「應一心一向地奉歸命於彌陀」地,勸化人而已也。依此而立了五重之義(因緣)。一者宿善,二者善知識,三者光明,四者信心,於五者名號(此處指稱名),此五重之義若不成就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地使見了。

此故,言善知識者可言「請歸命阿彌陀佛喲」的使者也。宿善開發(獲得)而若不遇善知識者,則往生者不可能成就也。雖然如此,捨棄所歸的彌陀,而唯可以善知識為本而已之事,為大錯特錯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五月二十日

 

(註):「五重之義」者,示他力信心獲得的過程。依「宿善」而得遇「善知識」,聞本願之法(光明),依「光明」的力用,而成為「信心」獲得之身,因為獲得他力信心,就必具「名號」地稱名念佛出來呀。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二通 人間五十年.四王天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回顧視人間的五十年,相當於可言為四王天之天的一日一夜。又以此四王天的五十年為等活地獄的一日一夜也。依此,而衆人無論如何皆不想要墮地獄受苦之事,又亦不分別往生淨土而欲受無上樂之事,徒明(徒然度日)空送日月,更連決定我身之一心的份亦確確實實皆無,又親眼拜閱一卷的聖教之事亦無,說一句的法門而勸化門徒之義亦無。

唯朝夕者尋暇,以枕為友而欲睡臥之事,誠因而非膚淺之原由耶?應靜靜廻心思案也。

此故,自今日今時起,在於不如法懈怠(不用心於佛法)之人人者愈加思欲決定信心,而欲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之人,方真實地亦可成為其身之德。是又可成就自行化他的道理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時文明第六,六月中(中旬)之二日(即十二日),於非常炎天之暑氣,任筆而書記之畢了。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三通
御䄂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云「善守當流所置定的規定」者,對於他宗也好世間也好,皆以不將我一宗之相,使顯見於人的眼目般地表現作為本意也。

然,最近在當流念佛者中,刻意地令見於人的眼目而顯露一流之相,以此思顯我宗的名望般,特別可思欲貶損他宗。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惡樣也。更深相違背聖人御在規定之御意。

其故,正仰說「即使被說為是盜牛人,亦不可令見當流之相」了。以此御言,應好好地心得。

其次,思欲詳知當流安心之趣的人者,亦不強調要智慧、才學,男女、貴賤亦不要,唯「我身罪深膚淺無知者也」地思及,「甚至連斯等之機都蒙賜與救助之佛者,只有阿彌陀如來而已也」地知,變成任何樣(計度、造作)亦無地一逕兒緊緊使去纏住此阿彌陀佛御袖的思念,而「賜與救助後生呀」地申(仰)信憑者,此阿彌陀如來者深深益加歡喜,而從其御身放八萬四千的大光明,可攝取其人而賜置於其光明之中。因此,將此意,於《經》者方稱為「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地應心得。

那樣的話我身之要成佛之事者,任何麻煩(費事)亦無。哎呀,殊勝的超世本願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光明呀!若不奉值此光明之緣的話,云從無始以來的無明業障恐怖病治癒之事者,更以不可有者也。

然,被此光明之緣所催,有宿善之機,云「他力的信心」之事者今既已獲得了。稱為是全然從彌陀如來御方,御在授與了的信心者,立即明確地被告知了。

斯故,非行者所發起的信心。言「彌陀如來他力的大信心」之事者,今方明確地被告知了。

依此,亦承蒙一度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人者,皆如善思量彌陀如來的御恩之難能可貴般,而為了報謝佛恩者,應常奉稱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七月三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四通 秘事法門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可言於越前國(今福井縣)所弘揚的秘事法門(註1)之事者,更非佛法。膚淺無知的外道法也。

信此者,是可永沈於無間地獄之業的徒然事也。將此秘事,猶亦執心而思為肝要,諂諛欲匡騙人者,決不可追隨,速急離開說秘事之人身旁,速將所授的秘事,其原樣地懺悔,而應表白於人者也。

抑,詳知當流勸化之趣,而思欲往生極樂之人者,首先應存知云為「他力的信心」之事也。夫言「他力的信心」者,若說「如何之重要啊」者,如斯等膚淺的我等凡夫之身,容易可往生淨土之用意(註2)也。言「其他力信心之相」者,若說「是什麼事啊」者,任何樣亦無,唯一逕兒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賜與救助呀」地思之心一念發起時,必定阿彌陀如來之垂放攝取的光明,而如其身之在娑婆般,攝置於此光明中之御存在也。是即,我等往生決定了之相也。

因此,申言「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我等獲得了他力的信心之相也。

言此「信心」者,「使顯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之相也」地應心得也。因此,我等依取今之他力的信心一個,而可容易往生極樂之事呀,更任何的疑心亦無。哎呀,殊勝的彌陀如來他力之本願呀!

以此難能可貴呀的彌陀之御恩,若是如何作而可奉報啊的話,唯有睡也好起也好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稱念,而應報彼彌陀如來之佛恩也。

因此,若是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之心者為如何啊的話,有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救助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喲」地思,而歡喜稱念彼之心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七月五日

 

1、(一)將所主張的教義,通過秘密的儀式傳授法門。是異安心。

(二)用種種方法讓人起心理變化,以那是信心獲得地教秘事法門者,近年於越前國正盛。

2、在此處云信心是往生的正因。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二帖第十五通 九品長樂寺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日本建立淨土宗的諸家,即使西山、鎮西、九品、長樂寺(註一),而其他亦分成了很多。是即,法然聖人所賜與勸化之義者雖然一途也,但是或者依聖道門昔日的人們呀,於來參詣聖人而給予聽聞淨土的法門,由於美妙的其之道理沒有留於耳(入心),而尚未放棄我本宗(本來的宗派)之意,反而由於欲將彼引入淨土宗地作,而其之不同是有。

雖然如此,不可有勉強誹謗此之事。肝要者,唯善存蓄我一宗的安心,而只應自身亦決定、亦勸化人而已也。夫,當流安心之相若為如何啊者,首先「我身者十惡五逆、五障三從的徒然者也」地深思徹底,而於其後應思之樣者,「以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蒙賜救助的彌陀如來不思議之本願力也」地,深深奉信而些許亦無疑心者,必定彌陀可賜與攝取。此之心,方即可稱為「獲得了他力真實的信心之相」也。

欲一念取得如此的信心之事者,更任何樣(計度,造作)都不要。哎呀,易心得(領受)的他力之信心呀!哎呀,易行的名號呀!然者,言「取此之信心」亦非別事者,心得(領受)分明了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即他力信心之體也。又,言「南無阿彌陀佛」者,若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言「南無」二字者,即欲能往生到極樂(欲生我國)地願,而深深地奉憑彌陀之意也。

那麼,言「阿彌陀佛」者,憐憫如此奉憑之衆生的御存在,雖是從無始曠劫以來的恐怖罪咎之身,但依遇彌陀如來的光明之緣,悉由於無明業障的深重罪咎忽爾消滅,而既已住於正定聚之數。故可言為「捨棄凡身而證佛身」之意,即所謂阿彌陀如來也。

因此,將言「阿彌陀」之三字,有訓讀為「攝、助、救」的由來之故也(註二)。於這樣地信心決定而後者,唯常思念承蒙彌陀如來的佛恩之事,而稱說稱名念佛故,那方可契合於真誠奉報彌陀如來的佛恩之道理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七月九日書之。

   證如上人 花押

註一:1、西山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善惠房證空所傳的系統。以證空昔住北尾往生院(三鈷寺)而得名。主張念佛一類的往生,雖由於作為諸行的話不能往生,但若說捨自力心的話,諸行就其原樣地成為念佛行。

2、鎮西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聖光房弁長所傳的系統。弁長在鄉里鎮西(久州)佈教而有此名。主張說是本願行之念佛也好非本願行的諸行也好都共得往生報土之二類各生說。

3、九品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覺明房長西所傳的系統。以長西就住於洛北九品寺而有此名。主張念佛以外的諸行亦是作為本願行之諸行本願義。

4、長樂寺流者,依法然上人門下皆空房隆寛所傳的系統。以隆寬住長樂寺而有此名。是依多念的稱名作為臨終的往生成確實的,亦稱呼為「多念義」,以隆寛自身的教學作為多念義的不是適切。

註二:言「攝、助、救」者,言依用了相傳為空也所作《六字口傳》之語。然其之意者,依著親鸞聖人所言:「因為攝取而不捨,奉命名為阿彌陀」(和讚.82)。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