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第四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3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四帖第一通 念佛行者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真宗念佛行者之中,就法義而無其心得之緣由是多。其故,大概示現其趣終了。總歸,自今以後者,同心的行者應以此言作為本。就此有二意:一者應先治定自身可往生的安心。二者於欲勸化人,應區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而致勸化。應於心中決定持此之道理。然者,於我的往生之部分者,內心使深蓄一念發起的信心,而且亦嗜好他力佛恩的稱名,於其後者猶應以王法為先,以仁義為本。又於疏略諸佛、菩薩等不作,不輕賤諸法、諸宗,唯順世間通途之儀(樣子),於外相不將當流法義之表現於他宗、他門的人,可謂為遵守當流聖人的規定之真宗念佛的行者。特別當時此時,是勉強(一路)地以豎起可偏執之耳,轉動謗難之唇作為本的時分期間,應嚴格地有其之用捨(取捨)者也。抑,言於當流所立的他力之三信者,於第十八願可稱為「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即雖是稱為三信,然唯所信憑彌陀的行者歸命之一心也。其故者云何?宿善開發的行者,一念歸命了彌陀地思心之一念發起的時刻,佛之心光(云智光、內光。即以大智大悲的佛心攝取念佛眾生的攝取光明之事)賜與攝取彼一念歸命的行者。指其之時節,亦言為「至心、信樂、欲生」的三信,又將此意於願成就文者可說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或者將此之位,即亦可稱為「真實信心的行人」,亦稱為「宿因深厚的行者」,亦稱為「平生業成的人」。因此,言「歸命彌陀」也好,言「信心獲得」也好,皆無非說宿善之事。然者,念佛往生的根機者若非宿因之催促,我等今度的報土往生者不可也地令見了。將此意於聖人的御言者,被仰言為「遇獲信心,遠慶宿緣」(文類聚鈔)。依此,當流之意者,即使思欲勸化人,亦不分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的話則應為徒然事。此故,相思計宿善之有無的根機,而可勸化人。然者,近代當流的佛法者之風情(樣子)者,無是非之分別,令使荒涼冷漠地(傲慢自大地)讚嘆當流之義時,真宗的正意依此之原由而荒廢了地令聞了。應詳細存知如此等之緣由,而讚嘆當流之一義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九年丁酉正月八日(蓮如上人63歲) 《御文章》第四帖第二通 人間壽命章(直譯文修潤版)夫,若計算人的壽命,則今時的定命(註1)者五十六歲也。然而於當時甚至年齡五十六是長壽了之人,誠應是嚴厲之事。依此,而予既已頽齡(高齡)可迫近六十三歲。若計算則年齡早已甚至延壽了七年。即使關於此,也是前業之所感故,則承受患何病呢,而一面臨了死緣就靠不住。是更不可測之緣由也。特別以於見及當時的體態,因為是無一定相(常住不變之相)之時分故人的悲慟也無法想像。若是亦於「哎呀想要死吧」地思就立即被死去吧之世的話,則為何至今還是住在此世呢?唯即使急迫也想要往生者極樂淨土,即使願望也欲願得者無漏的佛體也。然者於由佛智令使獲得了一念歸命的他力安心身之後的話,則直至畢命為期為了佛恩報盡以至於精進稱名了的話,則尚還有何之不足呢,而也欲急迫自先世所被決定的死期,反而迷惑於愚癡了呢地亦在想也。此故愚老設身而使如此想。任何人皆應住於此心中。特別以此世界的習性,因為是到了老少不定,而變成電光、朝露的無常身,故依今也不知道無常風來襲了一事之身而過世,後生者未曾願望。唯今生者,無論如何皆欲延壽般地正在思吧。說膚淺無知亦猶疏忽也。應急切自今日起信憑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一向地歸命無量壽佛,而願真實報土的往生,使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于 時文明九年九月十七日忽然思起之間,辰剋(上午八時左右)以前,早早書記之迄。信證院六十三歲若留書亦 是任憑筆之 搖擺則假借了 言語之枝末啊  註1、釋尊入滅後,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迄今已過二千四百多年,計算釋尊壽命八十減二十四的話,蓮如上人當時的定命應該是人壽五十六歲也。 《御文章》第四帖第三通 當時世上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當時世上的體態(情況)(此時正值一揆、戰爭等,是動亂狀態),即使於何時呢可安定亦不在覺得之風情(樣子)也。其間,若是甚至連到諸國往來的通路,都不容易之時分,則即使關於佛法、世法,也正當千萬(非常)迷惑之時也。依此,而或者連參詣靈佛、靈社的諸人都無。即使關於此,也聞到人間老少不定之時者,亦應急切修行怎樣的功德、善根,也應願求何等的菩提、涅槃之事也。然而,雖連今世都稱所謂末法亂世,但爰(於此)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今之時節是愈加不可思議地興盛也。因此,纏住此廣大的悲願,於在家止住之輩的話,若不取一念的信心而往生法性常樂的淨剎(極樂淨土),則誠因而似是入寶山而空手歸了者歟。應善加沈心而思案之。然者於詳尋了諸佛的本願,不適合賜救度五障的女人、五逆的惡人之事地令聞了。即使關於此,阿彌陀如來亦方才獨自發起無上殊勝之願,而賜發云「惡逆之凡夫、五障之女質者,我可救助」之大願了。說難能可貴亦猶疏忽也。依此,昔釋尊御在於靈鷲山(耆闍崛山)使宣說一乘法華的妙典時,提婆、阿闍世之興逆害,由於釋迦為韋提而賜使願往安養,亦承蒙隱沒(中止)靈山法華會座而降臨王宮,由於為了韋提希夫人令使御在弘揚淨土之教,彌陀的本願正當此時而興盛也。此故可言法華和念佛為同時之教一事者,此之由來也。是即,於為了欲讓末代的五逆、女人使願安養的往生之方便,釋迦賜使人被知道,韋提、調達、闍世之造五逆,而雖是斯等之機,但若歸不思議的本願,則必遂安養的往生者也,應知。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九歲九月二十七日記之。 《御文章》第四帖第四通 三首御詠歌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秋亦去春亦去,而送年月之事昨日亦過今日亦過。即使何時乎年老積齡,亦不覺不知歟。然而,於其中者雖然如此,或者即使是相交了花鳥(表春天)、風月(指秋天)之遊(亦指風流之遊)呢,或又在逢遇了歡樂、苦痛之悲喜呢,如果連至今皆再想起彼之事則一樣也無。唯徒明徒暮(空度日夜),終於成了年老白髮身的樣子方是可悲吧。雖然如此,於倩案(熟思)甚至今日者皆未被無常之烈風所誘(死去之事)而我身健在顏(註1)之體態,唯如夢、似幻。至今,是生死出離之一道未成就,則即使可願求之法,是亦無一,又亦無二。依此,而於此處若聞為「益加容易地賜與救助未來惡世如吾等衆生之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則誠覺得可靠和難能可貴也。若唯一念無疑地奉上至心歸命此本願者,則煩惱亦無地,若其之時臨終(指短命之機)者則可往生治定(確實決定往生)。若其之命延(指長命之機)者,則一期之間為了報謝佛恩應念佛,而畢命為期。是即可為平生業成之意地確實令使聽聞時,其決定信心之原樣地,至今於耳底不使退轉。說難能可貴,亦猶為疏忽者也。因此感到彌陀如來他力本願的尊貴感和難能可貴感之餘,如此任憑浮於口,而歌詠此意曰:〇一度亦依憑佛之心,方是契合真實法之道吧。〇若成罪深依憑如來之身者,則於法之力方往西去吧。〇若於聞法之道心決定者,則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方才稱念吧。我身全然皆,是本願一法的殊勝之餘,如斯地在歌詠了。此三首歌之意者,初者在歌詠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之姿。後歌者在詠唱入正定聚之益,必至滅度之意。次之意者在作詠歌於慶喜金剛信心之後的知恩報德之意也。因此,若是使發得他力信心之後者,則至少斯樣地口唱,而亦覺得連佛恩報盡的勤行呀皆可成了,又在覺得若聽到之人亦有宿緣者,則如何呀不變成同心呢也。然而,予既已及七旬之齡,特別是愚闇無才之身,極其可笑地亦申說如此無知相似法門之事(蓮如上人的自謙語),而且亦不回顧斟酌。唯只感到本願的一向尊貴感而已之餘,任憑文筆書記卑劣之此言語畢了。於後日見到之人請莫成誹謗。是誠亦可成為在讚嘆佛乘之緣、轉法輪之因。千萬決不可成為偏執之事。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時文明年中(九年)丁酉暮冬仲旬之比(時),火爐邊暫時書記之者也,云云。 右此之書者從本來針之木原(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旁邊到九間在家(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有佛照寺的事情而出行之時,在路邊拾獲此書信而被持來本寺。文明九年十二月二日。(1477。蓮如上人63歲) 註1、我身健在顏者,「無論如何自己和死是無緣」那樣地思著之事。 《御文章》第四帖第五通 中古已來章(直譯文修潤版)夫,即使中古(註1)已來迄至今時,亦於當流的致勸化其之人數中,更不令人知道言「宿善有無」之事而為勸化也。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令人存知此之原由而譬如讀聖教也好,又暫時地欲言法門時也好,皆覺悟此之意,而讚嘆一流(淨土真宗)的法義,或者是又即使為了聽聞佛法而是人數眾多群集了之時,也要想「於此之人數中,若有了無宿善之機呀呢」,而在不可討論一流真實的法義之處,見及近代的人們勸化之體態(樣子),沒有此之覺悟者,若唯是無論任何機皆能勸化者,否則認為好像沒有立基於當流的安心般歟。是錯誤,應知。懇切存知如此之緣由,而可致當流的勸化者也。中古(註1)迄至此時,更無得其意而善巧地勸化之人。好好地覺悟此等之旨趣,而應致如斯(依照所定之教義)的勸化者也。抑,今月二十八日者,作為每年的儀式,無懈怠地為了開山聖人的報恩謝德,估計致念佛勤行之人數是很多。誠以,存知欲汲流而探尋本源之道理(註2)故也。徧是聖人所致的勸化之普遍也。其中,見及近年意外地建立在當流不讚嘆的僻法門,迷惑諸人,或者亦被其處的地頭(註3)、領主所責備,自身亦住於惡見,當流真實的安心方面,亦不被修正的樣子。非膚淺之緣由耶?可悲、可恐。總之,於本月報恩講七晝夜之中,各自發起改悔(悔改自力而任憑他力)之心,將自身所誤解的內心,不令遺留心底,於當寺的御影前(親鸞聖人的像之前),廻心懺悔(翻轉自力的心而悔改之事),讓諸人之耳如聽聞到般地,應每日每夜地法談。是即連「謗法闡提,廻心皆往」(法事讚.上)之御釋都相符合,又連「自信教人信」(禮讚)之義都可相應者也。然者,真實有心的人們,即使聞到此之廻心懺悔,也會真實地思,同樣地廻轉平日的惡心,返轉成善心之人也應有。此啊誠可相契合於本月聖人御忌之本懷。此即,應是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二。蓮如上人六十八歲) 註1、「中古」者,古分上古、中古、下古,不說下古的亦有。在淨土真宗的話從親鸞聖人迄至第三代覺如上人是上古,之後是中古。註2、出自覺如上人《報恩講私記》之文:「欲酌流而尋了本源,偏是祖師之德也」。言感謝開山祖師的恩德之意。註3、鎌倉、室町幕府任命的莊園管理職。是以土地管理、年貢的徵收為職務的莊官,於上人的時代者成為守護的被官(從屬)。 《御文章》第四帖第六通 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的報恩講者,為開山聖人御遷化(高僧成亡之事)之正忌,作為例年的舊儀(依舊之儀式)。依此,而遠國、近國的門徒之類,正當此之時節而運參詣之志,欲致報謝之誠。其間,於每年七晝夜(報恩講期間)間,凝聚激勵念佛勤行。是即真實信心的行者使繁昌之故也。實以可謂為念佛得堅固(念佛的教法成盛之事)之時節到來了者歟。此故,於一七個日(報恩講)間而於致參詣之輩中誠只模仿人而已地到御影前(親鸞聖人御像之前)參加佛事之輩是應有。於其之仁者(人),應早點跪於御影前,發廻心懺悔之心,歸入本願之正意,而設(持得)一念發起之真實信心者也。夫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即是念佛行者安心之體(信心的本體)也地應思。其故者,言南無者歸命也。言即是歸命者,於如吾等般無善造惡的凡夫上(凡夫身份),而奉信憑阿彌陀佛之心也地應知。言其信憑之心者,即是阿彌陀佛之將衆生攝取於八萬四千大光明中,而將往還二種廻向,御在與衆生之意也。因此,言信心亦非別意,皆是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者也。近來讓人覺得好像是別事一般。就此,於諸國本流門人之中,議論大多沒被祖師所置定的聖教之所判定的似是而非法門,而紊亂法義之事,意外之情形也。總之,於如此之輩的話,則絕對要在此一七個日報恩講之中,應廻轉其錯誤,而立基於正義者也。一、為佛法棟樑,於是如法持有了坊主身分之人的身世(優勢),將些許傳承亦無之未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說於人,打算為了欲被認為我博學多聞,於最近到處各處盛行,云云。是極其荒謬之緣由也。一、稱為到京都本願寺御影(親鸞聖人像)致參詣之身也,不論是任何人之中,即使在大道、大路,又即使在關口、渡船中皆不忌憚地將佛法方之事顯露地說於人之事,是大錯特錯也。一、即使有人曰:「我身是信任何佛法之人啊」地有了相尋問之事,亦不可確切地回答:「本流的念佛者也」。唯應答:「即使任何宗派亦無,唯念佛是很尊貴之事地存知而已者也」。是即,本流聖人之所御在教示的,應成不令看為佛法者的人之姿。因此,善加存知此等之旨趣,於外相以不令見其色,而可思為當流之正義者也。就此,此兩三年間,於報恩講中,作為大眾中而所置定之義,全然不可違背改變。於此大眾中,萬一若是有使相違背之情形者,則永世不可是開山聖人的御門徒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五年十一月日。(一四八三。蓮如上人六十九歲) 《御文章》第四帖第七通 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本月報恩講之事,作為例年的舊儀,所致七日之勤行,至今無其之退轉。其中,正當此之時節而諸國門葉(門下之人)之類,運報恩謝德之懇志,盡稱名念佛之本行(註1)。誠是專修專念決定往生之德也。此故,於諸國參詣之輩,住於一味的安心(他力平等的信心)之人應是稀少地令見了。其之故者,真實地志心於佛法者不作,而若是唯模仿人而已,或者只到仁義(道德)之類的話,則誠因而悲歎之緣由也。於問其之原由如何呢?未安心之輩亦不討論疑問的緣由時,亦覺得不信之至了吧。此故,遙遙地越過萬里的遠路,又致莫大的苦勞,而令使上洛(京都)之處,更因而無其利益。可悲、可悲。但是,若是無宿善之機,可謂為無用了者歟。一、近年者,即使佛法繁昌雖是亦能見,但誠以只限於坊主身分的人,而成信心之相一向不討論地聽到                            了。意外地悲歎之緣由也。二、對於末末(末端)的門下之類,是依照他力的信心而聽聞之輩此很多之處,更令坊主生氣之的緣由,                    聽說到。言語無法形容之情形也。三、於自田舍(鄉下)來參詣的諸位之身上,有應心得(領解)之宗旨。其故者,不論即使他人當中,亦                    又即使於大道、路邊等也好,亦不忌憚關屋(邊關的小屋)、船中,作佛法方的讚嘆之事,遺憾之緣                    由也。四、或者有人相尋問了本流的念佛者:「什麼宗」啊之事即使譬如有,亦不可明確地回答為「本宗念佛                            者」,只可答:「無論何宗都無之念佛者也」。                此即我之聖人所被御置定的,應成不令見佛法者的氣色之舉止。善加存知此旨趣,而於外相不可運其                    色。誠是,可成當流念佛者舉止之正義者也。五、即使在窗外、圍牆邊聽聞佛法的由來,而於內心「這樣啊」地譬如領解地說,亦要重複而向人好好地                    尋問其之旨趣,應將信心之方者治定。若就那樣地任憑我之心的話則必定可成錯誤。最近此等之情                            形,當時變成興盛了,云云。六、將獲得了信心之原樣,幾度又再幾度地向人尋問,而可治定他力的安心。如果一往(一應、一遍)聽                    聞的話則應必定會有錯誤也。右此六個條之旨趣,應好好地存知者也。近年,雖然所謂佛法者人皆聽聞,但是聽聞一往(一應、一遍)之義而真實地信心決定之人是無之時,安心亦疏忽疏略之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四。蓮如上人七十歲) 註1、根本之行業之意。稱名念佛是報恩謝德之本行。 《御文章》第四帖第八通 八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抑,今月二十八日的報恩講者,是自昔年來流傳之慣例。依此,而是近國、遠國的門葉(門徒),所運報恩謝德之懇志也。二六時中稱名念佛,古今無退轉。是即,開山聖人之法流,一天四海(全天下)的勸化,無以比類之所致也。此故,正當七晝夜(報恩講)之時節,於不如法不信之根機的話,則應讓其獲得往生淨土的信心者也。此全然應是本月聖人御正忌的報恩。於若不然之輩的話,則是相似於無報恩謝德之心志者歟。依此,此時於號為真宗的念佛者之中,無真實地由心底決定當流的安心之間,或者名聞,或者隨人致報謝的好風情(樣子)是有。是意外地不可然之緣由也。其故者,既已凌越萬里的遠路,致莫大的辛勞而上洛(到京都)之輩,徒住於隨人名聞的心中之事,豈非可惜之因緣耶?可謂為頗不足之所存心(不滿足之思)了。但是,至於無宿善之機的話則力不及。雖然如此,但是若致無二之懺悔(註1),赴一心之正念的話,則如何會不達到聖人的御本意者耶?一、於諸國參詣之輩中,不嫌在所,不管任何大道、大路,又即使於關屋(關所的小屋)、渡船中,亦更                    無其忌憚地,顯露佛法的因緣地對人講説之事,皆不可然之事。二、於在在處處,讚嘆在本流更無議論的珍奇法門,同樣地使用在宗義沒有的奇怪名目等之人是很多。意                    外的偏頗之想法也。自今以後應嚴格禁止者也。三、於此之七個日報恩講中的話,則一人亦不殘留的信心未定之輩者,應不忌憚心中,發改悔懺悔之心而                    獲得真實信心者也。四、原本讓我安心之旨趣尚未決定的份之間,於應該致上其疑問之所在,隱藏心中而不作原樣地講説之類                    應有。在嚴加催促相尋問之的場所,不原樣地講說心中,而只是當埸欲拔言(不說話)之人也。實在                    是很可惜的因緣也。應該毫無保留地講說心中,而立足於真實信心者也。五、近年是佛法棟樑的坊主們,由於我信心是極不足,而結果門徒同朋者信心是決定之時,若稱說坊主的                    信心不足之理由的話,則意外地讓他們生氣之事,是不可思議之緣由也。於以後的話則老師弟子應共                    同地住於一味的安心之事。六、坊主身分的人,最近意外地貪杯(嗜酒)之原由,有其之聽說。不可思議之緣由也。非說為强調請禁                    止飲酒之人喲。                關於佛法就於門徒,若是貪杯者,則因為必定動輒只會讓狂醉出來而已時,不可然。當時者,坊主身                    分即使被禁止,亦誠都可言為興隆佛法了歟。若不然者則即使於一杯亦可以歟。此亦是由於在佛法志                    薄而有之事故,不禁止之亦有道理嗎?應有深深思案者也。七、若有信心決定之人,亦再再於同行會合之時,互相討論信心的話,則是即真宗繁昌的根本也。八、言當流的信心決定之體者,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地應心得也。                既已善導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地可言。若                    南無地眾生之歸命彌陀者,阿彌陀佛善知道其之衆生,而賜授與萬善、萬行、恒沙之功德也。此意即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之意也。此故,指南無地歸命之機,和阿彌陀佛益加救度之法,成一體之                    處,而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也。                斯故,阿彌陀佛之昔作為法藏比丘時,「眾生若不成佛者我亦不取正覺」地益加發誓時,其正覺已成                    就了之相,正是今之南無阿彌陀佛也地應心得。此即,我等往生之決定了的證據也。因此,言「獲得                    他力的信心」,亦唯此六字之意也地應落實者也。 抑,此八個條之旨趣如此。其間本寺建立是既已可及九個年。於每年的報恩講中,雖說每人各自有隨分信心決定的好領納(領解納受),但即使到昨日、今日為止亦其信心之旨趣都成不同時,無所用者歟。雖然如此,只要今年的報恩講中,無信心之輩,於今年報恩講之中,若無早速地獲得真實信心的話,則即使說經過每一年亦應是如千篇一律般地可見了。其間,愚老年齡既已七旬有餘,而亦是難以期待來年的報恩講之身時,若有讓各位真實地獲得了決定信之人者,一者為了聖人本月的報謝,一者亦可在思為愚老此七八個年間的本懷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一四八五年。蓮如上人七十一歲) 註1、「無二的懺悔」者,徹底悔改自力之事。在此者翻轉自力心。《御文章》第四帖第九通 疫癘章(直譯文修潤版)(御談合)就算此時最近意外地疫癘(疫病、傳染病)而人亦死去。是更非由於疫癘而始死亡,是由被生之初而所作決定的定業也。不應該只是那樣深深驚恐之事也。雖然如此,當此之時分而死去之時,好像是不應該有般地(因疫癘而死)眾人都覺得。是誠一定之道理呀。此故如阿彌陀如來所仰願了般者:「已是末代的凡夫、罪業之我等了者,無論罪是如何般深重,亦將一心地欲信憑我之衆生,必定可救度」地仰誓了。斯等之時者,越發深深地御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可往生極樂地覺悟,而一向一心地(註1)尊敬彌陀之事地疑心,是連如露塵般都不應會持有之事也。於如此心得(領解)之後者,即使睡眠也好覺醒也好都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者,是稱這樣地容易益加救助之御難能可貴感、御歡喜感的御禮謝之心也。稱之為即所謂「報謝佛恩的念佛」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延德四年六月日。(一四九二年。蓮如上人七十八歲) 註1、不掛心於他佛呀餘行,專信阿彌陀佛一事。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通 已在今世之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已在今世之女人了者,大家皆應團結一心,深深奉憑阿彌陀如來。於其他者即使說信任何之法,亦云「後生被救助」之事,決不可能有地應思。因此於說「應怎樣地信憑彌陀,又後生者如何願生啊」,任何煩憂亦無地,唯一心信憑彌陀,「後生賜與救助吧」地,深深願憑了之人者必定有了御救助之事者更加如連露般都不應該會有疑者也。於此後者,應早已確實有了御救之事呀覺得難能可貴喲,而為了報謝佛恩,唯應稱念佛而已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八十三歲 御判(花押)(明應六年。一四九七)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一通 機法一體章(直譯文修潤版)「南無阿彌陀佛」地稱者,是變成如何之心耶?然者如何信憑彌陀而報土往生者可得遂呢?應心得(領解)此之樣者,首先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善加心得(領解)分明而彌陀者可信憑。抑,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即我等衆生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呼喚聲、佛心)地願憑之心(信心)也。即阿彌陀如來之善知(大智)信憑的衆生,而既已益加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大悲)也。可言為能將之廻向給與衆生者此心(他力的信心)也。因此,將信憑彌陀之機(南無),變成阿彌陀佛賜與救助之法(阿彌陀佛)故,將之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之意也。是即所謂我等往生之是決定的他力信心也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書之訖八十三歲(一四九七年)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二通 每月兩度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云為每月兩度的集會之由來,是為何啊?更非他事,是為了自身的往生極樂的信心獲得之故也。然者甚至由往古至今,皆言每月的集會之事者,雖然即使任何處都有,但是即便更加信心之議論的話則從未嘗有之。特別近年者,即使在任何處亦集會之時,是唯依酒、飯、茶等而已而大家皆使退散。此者於佛法的本意是不可然之緣由也。無論如何無不信的每一個人都提出進一步的疑問,而於應議論信心的有無之處,連任何效用都沒有地使眾人退散之事情覺得不可然了。應善加反覆思案之事也。總之對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不信的每一個人者,應相互地有信心的讚嘆之事肝要也。夫言「當流安心之趣」者,非強調依我身罪障之深,而唯止住諸雜行之心,一心地歸命阿彌陀如來,將「今度一大事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勅命)地深深信憑了(信心)之衆生,皆悉可賜與救助之事,更不應會有疑。如此善心得(領解)了之人者,誠可成百即百生也。於此後者,即使致上每月的集會,亦為了報恩謝德地心得之故,是方亦可名為使具足了真實的信心之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書之。(一四九八年)去每月兩度講座衆中。 八十四歲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三通 秋去春去章(直譯文修潤版)夫,秋去春去,既若今年到了明應第七孟夏(農曆四月之別稱)中旬頃(左右)者,則予定是年齡積了八十四歲喲。然而偏偏於今年,意外被病氣侵患期間,耳目、手足、身體心不舒適之中,此全是業病(在此指老衰)之致也。又是往生極樂之前兆也地所令使覺悟也。依此,於法然上人的御言詞曰:「欣淨土行人,得病患偏樂之」(傳通記糅鈔)(註1)方才被仰言。雖然如此,特別喜歡病患之心更以無生起,膚淺無知之身也。可慚、可悲者乎。雖然如此,予安心之一途,如果於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宗旨的話,則今一定之間,佛恩報盡的稱名,於行、住、坐、臥不忘之事無有間斷。就此,於茲愚老(上人自謙詞)一身的述懷是有。其之原由者,在想到於我等居住的在在處處門下之輩的話,則於見及大凡一般人心中,究竟而信心決定之姿是無。是所大悲歎之思也。其故者,愚老既已到了過八旬之齡,而於令使存命的御利益者,應該信心決定的行者有繁昌,而亦方覺得有命長的御利益,更連確確地令使決定之姿是皆無地可見及。於其謂云何,抑,即使關於想到人界的老少不定之事,亦會受何種病而死了呢?若是此等世間之風情者,則無論如何一日也好片刻也好皆應該急切而信心決定,一定今度的往生極樂,而其之後任憑於如人的樣子,而渡世之事肝要也地大家皆應心得。應將此之旨,趣深深地思入內心,而深深地發起一念信憑彌陀之心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七年初夏中旬第一日(農曆四月十一日) 八十四歲老衲書之。聞得彌陀名之事若是有者 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吧之大家 註1、從浄土宗全書第3卷p.935聖冏的『傳通記糅鈔』卷43引用該部:若其劣機等者,於此劣機中,尚可有其差異。若不能頓捨,既致染病不須醫療祭祠,只歎存命偏待佛迎。高祖上人云:「待曉天商客 驚鷄鳴猶喜 欣淨土行人 得病患偏樂之」,蓋此謂也。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四通 一流安心章(直譯文修潤文)言「一流安心之體」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也地應知。善導大師釋此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地可言說。首先言「南無」之二字者,即說為歸命之意也。言「歸命」者,衆生之「阿彌陀佛賜與救助後生喲」(如來招喚之勅命也)地奉憑(信心)之意也。又言「發願廻向」者,攝取所信憑的衆生而賜與救度之意也。是即,究竟「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因此,於言「如我等愚癡闇鈍之衆生,是應如何持心又如何信憑彌陀啊」,令捨諸雜行而「一向一心地賜與救助後生喲」地若信憑彌陀者,則可決定往生極樂之事,更應不會有其疑。此故,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信憑彌陀的機方也。又阿彌陀佛四字者賜與救助信憑之衆生方的法之故,是即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意也。有此之道理故,我等一切衆生往生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呼喚聲)地聽聞到。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明應七年四月日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五通 大坂建立章(直譯文修潤版)抑,稱為本國攝州東成郡生玉莊內的大坂(現在大阪城附近,後來的石山本願寺)之所在者由往古(遠古)是有什麼約束(承諾)吧。自去年明應第五年之秋下旬左右,雖偶然但由初見此之在所,既已如法令使建立了一座佛寺,今年早已經過了三年之歲霜歟。是即,往昔的宿緣非淺之緣故也地覺得著了。就彼,令使居住此在所之根元(理由)者,非強調心安過一生涯、好榮華.榮耀,又連花鳥.風月都不寄心,哎呀唯為了無上菩提,亦是使信心決定的行者繁昌,亦欲令稱念佛之輩都出來般地皆有喲地運思一念之志(深深願念)而已也。又亦有些世間人等也好偏執之族也有,都有提出了刁難的題目等時,應於此在所中止執著之心而退出者也。依此,而愈加不擇貴賤、道俗,欲使決定金剛堅固的信心之事,誠相契合彌陀如來的本願,特別可具足了聖人之御本意者乎。就彼,愚老既已今年到了八十四歲而令使存命之事情,不思議也。誠當流法義亦相契合乎時,宿願之至應不過於此者乎。然者愚老,自今年夏天左右起身體使違和(生病)喲,而至今是無復原之相。最終者於當年寒冬中,勢必可遂往生的本懷之事情,認為著一定。哎呀呀,於存命之中大家皆有信心決定喲地,朝夕切盼著。誠雖說為任憑宿善,但述懷之心亦無日或止。又者於此在所經歷三年的居住,即使其之效用亦應思考。是必定必定應於此一七個日的報恩講中,有信心決定,而我和人一同地給與得遂往生極樂之本意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自明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開始讀之,而應使人人皆取信者也。(蓮如上人八十四歲)(釋證如 花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第四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1.html

第四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四帖第一通 念佛行者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真宗念佛行者之中,就法義而無其心得之緣由是多。其故,大概示現其趣終了。總歸,自今以後者,同心的行者應以此言作為本。就此有二意:

一者應先治定自身可往生的安心。

二者於欲勸化人,應區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而致勸化。

應於心中決定持此之道理。

然者,於我的往生之部分者,內心使深蓄一念發起的信心,而且亦嗜好他力佛恩的稱名,於其後者猶應以王法為先,以仁義為本。

又於疏略諸佛、菩薩等不作,不輕賤諸法、諸宗,唯順世間通途之儀(樣子),於外相不將當流法義之表現於他宗、他門的人,可謂為遵守當流聖人的規定之真宗念佛的行者。

特別當時此時,是勉強(一路)地以豎起可偏執之耳,轉動謗難之唇作為本的時分期間,應嚴格地有其之用捨(取捨)者也。抑,言於當流所立的他力之三信者,於第十八願可稱為「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即雖是稱為三信,然唯所信憑彌陀的行者歸命之一心也。

其故者云何?宿善開發的行者,一念歸命了彌陀地思心之一念發起的時刻,佛之心光(云智光、內光。即以大智大悲的佛心攝取念佛眾生的攝取光明之事)賜與攝取彼一念歸命的行者。指其之時節,亦言為「至心、信樂、欲生」的三信,又將此意於願成就文者可說為「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或者將此之位,即亦可稱為「真實信心的行人」,亦稱為「宿因深厚的行者」,亦稱為「平生業成的人」。

因此,言「歸命彌陀」也好,言「信心獲得」也好,皆無非說宿善之事。

然者,念佛往生的根機者若非宿因之催促,我等今度的報土往生者不可也地令見了。將此意於聖人的御言者,被仰言為「遇獲信心,遠慶宿緣」(文類聚鈔)。依此,當流之意者,即使思欲勸化人,亦不分別宿善、無宿善之二者的話則應為徒然事。

此故,相思計宿善之有無的根機,而可勸化人。然者,近代當流的佛法者之風情(樣子)者,無是非之分別,令使荒涼冷漠地(傲慢自大地)讚嘆當流之義時,真宗的正意依此之原由而荒廢了地令聞了。應詳細存知如此等之緣由,而讚嘆當流之一義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九年丁酉正月八日(蓮如上人63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二通
人間壽命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若計算人的壽命,則今時的定命(註1)者五十六歲也。然而於當時甚至年齡五十六是長壽了之人,誠應是嚴厲之事。依此,而予既已頽齡(高齡)可迫近六十三歲。若計算則年齡早已甚至延壽了七年。

即使關於此,也是前業之所感故,則承受患何病呢,而一面臨了死緣就靠不住。是更不可測之緣由也。

特別以於見及當時的體態,因為是無一定相(常住不變之相)之時分故人的悲慟也無法想像。若是亦於「哎呀想要死吧」地思就立即被死去吧之世的話,則為何至今還是住在此世呢?

唯即使急迫也想要往生者極樂淨土,即使願望也欲願得者無漏的佛體也。

然者於由佛智令使獲得了一念歸命的他力安心身之後的話,則直至畢命為期為了佛恩報盡以至於精進稱名了的話,則尚還有何之不足呢,而也欲急迫自先世所被決定的死期,反而迷惑於愚癡了呢地亦在想也。

此故愚老設身而使如此想。任何人皆應住於此心中。特別以此世界的習性,因為是到了老少不定,而變成電光、朝露的無常身,故依今也不知道無常風來襲了一事之身而過世,後生者未曾願望。唯今生者,無論如何皆欲延壽般地正在思吧。說膚淺無知亦猶疏忽也。

應急切自今日起信憑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一向地歸命無量壽佛,而願真實報土的往生,使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時文明九年九月十七日忽然思起之間,辰剋(上午八時左右)以前,早早書記之迄。

信證院六十三歲

若留書亦 是任憑筆之 搖擺

則假借了 言語之枝末啊

 

1、釋尊入滅後,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迄今已過二千四百多年,計算釋尊壽命八十減二十四的話,蓮如上人當時的定命應該是人壽五十六歲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三通
當時世上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當時世上的體態(情況)(此時正值一揆、戰爭等,是動亂狀態),即使於何時呢可安定亦不在覺得之風情(樣子)也。

其間,若是甚至連到諸國往來的通路,都不容易之時分,則即使關於佛法、世法,也正當千萬(非常)迷惑之時也。依此,而或者連參詣靈佛、靈社的諸人都無。即使關於此,也聞到人間老少不定之時者,亦應急切修行怎樣的功德、善根,也應願求何等的菩提、涅槃之事也。

然而,雖連今世都稱所謂末法亂世,但爰(於此)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今之時節是愈加不可思議地興盛也。因此,纏住此廣大的悲願,於在家止住之輩的話,若不取一念的信心而往生法性常樂的淨剎(極樂淨土),則誠因而似是入寶山而空手歸了者歟。應善加沈心而思案之。

然者於詳尋了諸佛的本願,不適合賜救度五障的女人、五逆的惡人之事地令聞了。即使關於此,阿彌陀如來亦方才獨自發起無上殊勝之願,而賜發云「惡逆之凡夫、五障之女質者,我可救助」之大願了。說難能可貴亦猶疏忽也。

依此,昔釋尊御在於靈鷲山(耆闍崛山)使宣說一乘法華的妙典時,提婆、阿闍世之興逆害,由於釋迦為韋提而賜使願往安養,亦承蒙隱沒(中止)靈山法華會座而降臨王宮,由於為了韋提希夫人令使御在弘揚淨土之教,彌陀的本願正當此時而興盛也。此故可言法華和念佛為同時之教一事者,此之由來也。

是即,於為了欲讓末代的五逆、女人使願安養的往生之方便,釋迦賜使人被知道,韋提、調達、闍世之造五逆,而雖是斯等之機,但若歸不思議的本願,則必遂安養的往生者也,應知。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九歲九月二十七日記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四通
三首御詠歌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秋亦去春亦去,而送年月之事昨日亦過今日亦過。即使何時乎年老積齡,亦不覺不知歟。

然而,於其中者雖然如此,或者即使是相交了花鳥(表春天)、風月(指秋天)之遊(亦指風流之遊)呢,或又在逢遇了歡樂、苦痛之悲喜呢,如果連至今皆再想起彼之事則一樣也無。唯徒明徒暮(空度日夜),終於成了年老白髮身的樣子方是可悲吧。

雖然如此,於倩案(熟思)甚至今日者皆未被無常之烈風所誘(死去之事)而我身健在顏(註1)之體態,唯如夢、似幻。至今,是生死出離之一道未成就,則即使可願求之法,是亦無一,又亦無二。依此,而於此處若聞為「益加容易地賜與救助未來惡世如吾等衆生之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則誠覺得可靠和難能可貴也。

若唯一念無疑地奉上至心歸命此本願者,則煩惱亦無地,若其之時臨終(指短命之機)者則可往生治定(確實決定往生)。若其之命延(指長命之機)者,則一期之間為了報謝佛恩應念佛,而畢命為期。是即可為平生業成之意地確實令使聽聞時,其決定信心之原樣地,至今於耳底不使退轉。說難能可貴,亦猶為疏忽者也。因此感到彌陀如來他力本願的尊貴感和難能可貴感之餘,如此任憑浮於口,而歌詠此意曰:

〇一度亦依憑佛之心,方是契合真實法之道吧。

〇若成罪深依憑如來之身者,則於法之力方往西去吧。

〇若於聞法之道心決定者,則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方才稱念吧。

我身全然皆,是本願一法的殊勝之餘,如斯地在歌詠了。

此三首歌之意者,初者在歌詠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之姿。後歌者在詠唱入正定聚之益,必至滅度之意。次之意者在作詠歌於慶喜金剛信心之後的知恩報德之意也。

因此,若是使發得他力信心之後者,則至少斯樣地口唱,而亦覺得連佛恩報盡的勤行呀皆可成了,又在覺得若聽到之人亦有宿緣者,則如何呀不變成同心呢也。

然而,予既已及七旬之齡,特別是愚闇無才之身,極其可笑地亦申說如此無知相似法門之事(蓮如上人的自謙語),而且亦不回顧斟酌。唯只感到本願的一向尊貴感而已之餘,任憑文筆書記卑劣之此言語畢了。於後日見到之人請莫成誹謗。是誠亦可成為在讚嘆佛乘之緣、轉法輪之因。千萬決不可成為偏執之事。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時文明年中(九年)丁酉暮冬仲旬之比(時),火爐邊暫時書記之者也,云云。

 

右此之書者從本來針之木原(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旁邊到九間在家(地名。現在的大阪府茨木市)有佛照寺的事情而出行之時,在路邊拾獲此書信而被持來本寺。

文明九年十二月二日。(1477。蓮如上人63歲)

 

1、我身健在顏者,「無論如何自己和死是無緣」那樣地思著之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五通
中古已來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即使中古(註1)已來迄至今時,亦於當流的致勸化其之人數中,更不令人知道言「宿善有無」之事而為勸化也。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令人存知此之原由而譬如讀聖教也好,又暫時地欲言法門時也好,皆覺悟此之意,而讚嘆一流(淨土真宗)的法義,或者是又即使為了聽聞佛法而是人數眾多群集了之時,也要想「於此之人數中,若有了無宿善之機呀呢」,而在不可討論一流真實的法義之處,見及近代的人們勸化之體態(樣子),沒有此之覺悟者,若唯是無論任何機皆能勸化者,否則認為好像沒有立基於當流的安心般歟。是錯誤,應知。

懇切存知如此之緣由,而可致當流的勸化者也。中古(註1)迄至此時,更無得其意而善巧地勸化之人。好好地覺悟此等之旨趣,而應致如斯(依照所定之教義)的勸化者也。

抑,今月二十八日者,作為每年的儀式,無懈怠地為了開山聖人的報恩謝德,估計致念佛勤行之人數是很多。誠以,存知欲汲流而探尋本源之道理(註2)故也。徧是聖人所致的勸化之普遍也。

其中,見及近年意外地建立在當流不讚嘆的僻法門,迷惑諸人,或者亦被其處的地頭(註3)、領主所責備,自身亦住於惡見,當流真實的安心方面,亦不被修正的樣子。非膚淺之緣由耶?可悲、可恐。

總之,於本月報恩講七晝夜之中,各自發起改悔(悔改自力而任憑他力)之心,將自身所誤解的內心,不令遺留心底,於當寺的御影前(親鸞聖人的像之前),廻心懺悔(翻轉自力的心而悔改之事),讓諸人之耳如聽聞到般地,應每日每夜地法談。是即連「謗法闡提,廻心皆往」(法事讚.上)之御釋都相符合,又連「自信教人信」(禮讚)之義都可相應者也。

然者,真實有心的人們,即使聞到此之廻心懺悔,也會真實地思,同樣地廻轉平日的惡心,返轉成善心之人也應有。此啊誠可相契合於本月聖人御忌之本懷。此即,應是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二。蓮如上人六十八歲)

 

1、「中古」者,古分上古、中古、下古,不說下古的亦有。在淨土真宗的話從親鸞聖人迄至第三代覺如上人是上古,之後是中古。

2、出自覺如上人《報恩講私記》之文:「欲酌流而尋了本源,偏是祖師之德也」。言感謝開山祖師的恩德之意。

3、鎌倉、室町幕府任命的莊園管理職。是以土地管理、年貢的徵收為職務的莊官,於上人的時代者成為守護的被官(從屬)。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六通
三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的報恩講者,為開山聖人御遷化(高僧成亡之事)之正忌,作為例年的舊儀(依舊之儀式)。依此,而遠國、近國的門徒之類,正當此之時節而運參詣之志,欲致報謝之誠。

其間,於每年七晝夜(報恩講期間)間,凝聚激勵念佛勤行。是即真實信心的行者使繁昌之故也。實以可謂為念佛得堅固(念佛的教法成盛之事)之時節到來了者歟。

此故,於一七個日(報恩講)間而於致參詣之輩中誠只模仿人而已地到御影前(親鸞聖人御像之前)參加佛事之輩是應有。於其之仁者(人),應早點跪於御影前,發廻心懺悔之心,歸入本願之正意,而設(持得)一念發起之真實信心者也。

夫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即是念佛行者安心之體(信心的本體)也地應思。其故者,言南無者歸命也。言即是歸命者,於如吾等般無善造惡的凡夫上(凡夫身份),而奉信憑阿彌陀佛之心也地應知。言其信憑之心者,即是阿彌陀佛之將衆生攝取於八萬四千大光明中,而將往還二種廻向,御在與衆生之意也。因此,言信心亦非別意,皆是含籠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者也。

近來讓人覺得好像是別事一般。就此,於諸國本流門人之中,議論大多沒被祖師所置定的聖教之所判定的似是而非法門,而紊亂法義之事,意外之情形也。

總之,於如此之輩的話,則絕對要在此一七個日報恩講之中,應廻轉其錯誤,而立基於正義者也。

一、為佛法棟樑,於是如法持有了坊主身分之人的身世(優勢),將些許傳承亦無之未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說於人,打算為了欲被認為我博學多聞,於最近到處各處盛行,云云。是極其荒謬之緣由也。

一、稱為到京都本願寺御影(親鸞聖人像)致參詣之身也,不論是任何人之中,即使在大道、大路,又即使在關口、渡船中皆不忌憚地將佛法方之事顯露地說於人之事,是大錯特錯也。

一、即使有人曰:「我身是信任何佛法之人啊」地有了相尋問之事,亦不可確切地回答:「本流的念佛者也」。唯應答:「即使任何宗派亦無,唯念佛是很尊貴之事地存知而已者也」。

是即,本流聖人之所御在教示的,應成不令看為佛法者的人之姿。因此,善加存知此等之旨趣,於外相以不令見其色,而可思為當流之正義者也。

就此,此兩三年間,於報恩講中,作為大眾中而所置定之義,全然不可違背改變。於此大眾中,萬一若是有使相違背之情形者,則永世不可是開山聖人的御門徒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五年十一月日。(一四八三。蓮如上人六十九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七通
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報恩講之事,作為例年的舊儀,所致七日之勤行,至今無其之退轉。

其中,正當此之時節而諸國門葉(門下之人)之類,運報恩謝德之懇志,盡稱名念佛之本行(註1)。誠是專修專念決定往生之德也。

此故,於諸國參詣之輩,住於一味的安心(他力平等的信心)之人應是稀少地令見了。其之故者,真實地志心於佛法者不作,而若是唯模仿人而已,或者只到仁義(道德)之類的話,則誠因而悲歎之緣由也。

於問其之原由如何呢?未安心之輩亦不討論疑問的緣由時,亦覺得不信之至了吧。此故,遙遙地越過萬里的遠路,又致莫大的苦勞,而令使上洛(京都)之處,更因而無其利益。可悲、可悲。但是,若是無宿善之機,可謂為無用了者歟。

一、近年者,即使佛法繁昌雖是亦能見,但誠以只限於坊主身分的人,而成信心之相一向不討論地聽到                            了。意外地悲歎之緣由也。

二、對於末末(末端)的門下之類,是依照他力的信心而聽聞之輩此很多之處,更令坊主生氣之的緣由,                    聽說到。言語無法形容之情形也。

三、於自田舍(鄉下)來參詣的諸位之身上,有應心得(領解)之宗旨。其故者,不論即使他人當中,亦                    又即使於大道、路邊等也好,亦不忌憚關屋(邊關的小屋)、船中,作佛法方的讚嘆之事,遺憾之緣                    由也。

四、或者有人相尋問了本流的念佛者:「什麼宗」啊之事即使譬如有,亦不可明確地回答為「本宗念佛                            者」,只可答:「無論何宗都無之念佛者也」。

                此即我之聖人所被御置定的,應成不令見佛法者的氣色之舉止。善加存知此旨趣,而於外相不可運其                    色。誠是,可成當流念佛者舉止之正義者也。

五、即使在窗外、圍牆邊聽聞佛法的由來,而於內心「這樣啊」地譬如領解地說,亦要重複而向人好好地                    尋問其之旨趣,應將信心之方者治定。若就那樣地任憑我之心的話則必定可成錯誤。最近此等之情                            形,當時變成興盛了,云云。

六、將獲得了信心之原樣,幾度又再幾度地向人尋問,而可治定他力的安心。如果一往(一應、一遍)聽                    聞的話則應必定會有錯誤也。

右此六個條之旨趣,應好好地存知者也。近年,雖然所謂佛法者人皆聽聞,但是聽聞一往(一應、一遍)之義而真實地信心決定之人是無之時,安心亦疏忽疏略之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四八四。蓮如上人七十歲)

 

1、根本之行業之意。稱名念佛是報恩謝德之本行。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八通
八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今月二十八日的報恩講者,是自昔年來流傳之慣例。依此,而是近國、遠國的門葉(門徒),所運報恩謝德之懇志也。二六時中稱名念佛,古今無退轉。是即,開山聖人之法流,一天四海(全天下)的勸化,無以比類之所致也。

此故,正當七晝夜(報恩講)之時節,於不如法不信之根機的話,則應讓其獲得往生淨土的信心者也。此全然應是本月聖人御正忌的報恩。於若不然之輩的話,則是相似於無報恩謝德之心志者歟。

依此,此時於號為真宗的念佛者之中,無真實地由心底決定當流的安心之間,或者名聞,或者隨人致報謝的好風情(樣子)是有。是意外地不可然之緣由也。

其故者,既已凌越萬里的遠路,致莫大的辛勞而上洛(到京都)之輩,徒住於隨人名聞的心中之事,豈非可惜之因緣耶?可謂為頗不足之所存心(不滿足之思)了。但是,至於無宿善之機的話則力不及。雖然如此,但是若致無二之懺悔(註1),赴一心之正念的話,則如何會不達到聖人的御本意者耶?

一、於諸國參詣之輩中,不嫌在所,不管任何大道、大路,又即使於關屋(關所的小屋)、渡船中,亦更                    無其忌憚地,顯露佛法的因緣地對人講説之事,皆不可然之事。

二、於在在處處,讚嘆在本流更無議論的珍奇法門,同樣地使用在宗義沒有的奇怪名目等之人是很多。意                    外的偏頗之想法也。自今以後應嚴格禁止者也。

三、於此之七個日報恩講中的話,則一人亦不殘留的信心未定之輩者,應不忌憚心中,發改悔懺悔之心而                    獲得真實信心者也。

四、原本讓我安心之旨趣尚未決定的份之間,於應該致上其疑問之所在,隱藏心中而不作原樣地講説之類                    應有。在嚴加催促相尋問之的場所,不原樣地講說心中,而只是當埸欲拔言(不說話)之人也。實在                    是很可惜的因緣也。應該毫無保留地講說心中,而立足於真實信心者也。

五、近年是佛法棟樑的坊主們,由於我信心是極不足,而結果門徒同朋者信心是決定之時,若稱說坊主的                    信心不足之理由的話,則意外地讓他們生氣之事,是不可思議之緣由也。於以後的話則老師弟子應共                    同地住於一味的安心之事。

六、坊主身分的人,最近意外地貪杯(嗜酒)之原由,有其之聽說。不可思議之緣由也。非說為强調請禁                    止飲酒之人喲。

                關於佛法就於門徒,若是貪杯者,則因為必定動輒只會讓狂醉出來而已時,不可然。當時者,坊主身                    分即使被禁止,亦誠都可言為興隆佛法了歟。若不然者則即使於一杯亦可以歟。此亦是由於在佛法志                    薄而有之事故,不禁止之亦有道理嗎?應有深深思案者也。

七、若有信心決定之人,亦再再於同行會合之時,互相討論信心的話,則是即真宗繁昌的根本也。

八、言當流的信心決定之體者,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地應心得也。

                既已善導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地可言。若                    南無地眾生之歸命彌陀者,阿彌陀佛善知道其之衆生,而賜授與萬善、萬行、恒沙之功德也。此意即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之意也。此故,指南無地歸命之機,和阿彌陀佛益加救度之法,成一體之                    處,而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也。

                斯故,阿彌陀佛之昔作為法藏比丘時,「眾生若不成佛者我亦不取正覺」地益加發誓時,其正覺已成                    就了之相,正是今之南無阿彌陀佛也地應心得。此即,我等往生之決定了的證據也。因此,言「獲得                    他力的信心」,亦唯此六字之意也地應落實者也。

 抑,此八個條之旨趣如此。其間本寺建立是既已可及九個年。於每年的報恩講中,雖說每人各自有隨分信心決定的好領納(領解納受),但即使到昨日、今日為止亦其信心之旨趣都成不同時,無所用者歟。

雖然如此,只要今年的報恩講中,無信心之輩,於今年報恩講之中,若無早速地獲得真實信心的話,則即使說經過每一年亦應是如千篇一律般地可見了。

其間,愚老年齡既已七旬有餘,而亦是難以期待來年的報恩講之身時,若有讓各位真實地獲得了決定信之人者,一者為了聖人本月的報謝,一者亦可在思為愚老此七八個年間的本懷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一四八五年。蓮如上人七十一歲)

 

1、「無二的懺悔」者,徹底悔改自力之事。在此者翻轉自力心。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九通
疫癘章(直譯文修潤版)(御談合)

就算此時最近意外地疫癘(疫病、傳染病)而人亦死去。是更非由於疫癘而始死亡,是由被生之初而所作決定的定業也。不應該只是那樣深深驚恐之事也。

雖然如此,當此之時分而死去之時,好像是不應該有般地(因疫癘而死)眾人都覺得。是誠一定之道理呀。

此故如阿彌陀如來所仰願了般者:「已是末代的凡夫、罪業之我等了者,無論罪是如何般深重,亦將一心地欲信憑我之衆生,必定可救度」地仰誓了。

斯等之時者,越發深深地御去信憑阿彌陀佛而可往生極樂地覺悟,而一向一心地(註1)尊敬彌陀之事地疑心,是連如露塵般都不應會持有之事也。於如此心得(領解)之後者,即使睡眠也好覺醒也好都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者,是稱這樣地容易益加救助之御難能可貴感、御歡喜感的御禮謝之心也。稱之為即所謂「報謝佛恩的念佛」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延德四年六月日。(一四九二年。蓮如上人七十八歲)

 

1、不掛心於他佛呀餘行,專信阿彌陀佛一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通
已在今世之女人章(直譯文修潤版)

已在今世之女人了者,大家皆應團結一心,深深奉憑阿彌陀如來。於其他者即使說信任何之法,亦云「後生被救助」之事,決不可能有地應思。

因此於說「應怎樣地信憑彌陀,又後生者如何願生啊」,任何煩憂亦無地,唯一心信憑彌陀,「後生賜與救助吧」地,深深願憑了之人者必定有了御救助之事者更加如連露般都不應該會有疑者也。

於此後者,應早已確實有了御救之事呀覺得難能可貴喲,而為了報謝佛恩,唯應稱念佛而已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八十三歲 御判(花押)(明應六年。一四九七)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一通 機法一體章(直譯文修潤版)

「南無阿彌陀佛」地稱者,是變成如何之心耶?然者如何信憑彌陀而報土往生者可得遂呢?

應心得(領解)此之樣者,首先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善加心得(領解)分明而彌陀者可信憑。

抑,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即我等衆生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呼喚聲、佛心)地願憑之心(信心)也。即阿彌陀如來之善知(大智)信憑的衆生,而既已益加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大悲)也。可言為能將之廻向給與衆生者此心(他力的信心)也。

因此,將信憑彌陀之機(南無),變成阿彌陀佛賜與救助之法(阿彌陀佛)故,將之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之意也。

是即所謂我等往生之是決定的他力信心也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書之訖

八十三歲(一四九七年)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二通
每月兩度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云為每月兩度的集會之由來,是為何啊?更非他事,是為了自身的往生極樂的信心獲得之故也。

然者甚至由往古至今,皆言每月的集會之事者,雖然即使任何處都有,但是即便更加信心之議論的話則從未嘗有之。

特別近年者,即使在任何處亦集會之時,是唯依酒、飯、茶等而已而大家皆使退散。此者於佛法的本意是不可然之緣由也。

無論如何無不信的每一個人都提出進一步的疑問,而於應議論信心的有無之處,連任何效用都沒有地使眾人退散之事情覺得不可然了。應善加反覆思案之事也。

總之對於自今以後的話,則不信的每一個人者,應相互地有信心的讚嘆之事肝要也。

夫言「當流安心之趣」者,非強調依我身罪障之深,而唯止住諸雜行之心,一心地歸命阿彌陀如來,將「今度一大事的後生賜與救助喲」(勅命)地深深信憑了(信心)之衆生,皆悉可賜與救助之事,更

不應會有疑。如此善心得(領解)了之人者,誠可成百即百生也。

於此後者,即使致上每月的集會,亦為了報恩謝德地心得之故,是方亦可名為使具足了真實的信心之行者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書之。(一四九八年)

去每月兩度講座衆中。 八十四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三通
秋去春去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秋去春去,既若今年到了明應第七孟夏(農曆四月之別稱)中旬頃(左右)者,則予定是年齡積了八十四歲喲。

然而偏偏於今年,意外被病氣侵患期間,耳目、手足、身體心不舒適之中,此全是業病(在此指老衰)之致也。又是往生極樂之前兆也地所令使覺悟也。

依此,於法然上人的御言詞曰:「欣淨土行人,得病患偏樂之」(傳通記糅鈔)(註1)方才被仰言。雖然如此,特別喜歡病患之心更以無生起,膚淺無知之身也。可慚、可悲者乎。

雖然如此,予安心之一途,如果於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宗旨的話,則今一定之間,佛恩報盡的稱名,於行、住、坐、臥不忘之事無有間斷。就此,於茲愚老(上人自謙詞)一身的述懷是有。其之原由者,在想到於我等居住的在在處處門下之輩的話,則於見及大凡一般人心中,究竟而信心決定之姿是無。是所大悲歎之思也。

其故者,愚老既已到了過八旬之齡,而於令使存命的御利益者,應該信心決定的行者有繁昌,而亦方覺得有命長的御利益,更連確確地令使決定之姿是皆無地可見及。

於其謂云何,抑,即使關於想到人界的老少不定之事,亦會受何種病而死了呢?若是此等世間之風情者,則無論如何一日也好片刻也好皆應該急切而信心決定,一定今度的往生極樂,而其之後任憑於如人的樣子,而渡世之事肝要也地大家皆應心得。

應將此之旨,趣深深地思入內心,而深深地發起一念信憑彌陀之心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七年初夏中旬第一日(農曆四月十一日) 八十四歲老衲書之。

聞得彌陀名之事若是有者 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吧之大家

 

1、從浄土宗全書第3p.935聖冏的『傳通記糅鈔』卷43引用該部:

若其劣機等者,於此劣機中,尚可有其差異。

若不能頓捨,既致染病不須醫療祭祠,只歎存命偏待佛迎。

高祖上人云:

「待曉天商客 驚鷄鳴猶喜 

欣淨土行人 得病患偏樂之」,蓋此謂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四通
一流安心章(直譯文修潤文)

言「一流安心之體」者,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相也地應知。

善導大師釋此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地可言說。

首先言「南無」之二字者,即說為歸命之意也。言「歸命」者,衆生之「阿彌陀佛賜與救助後生喲」(如來招喚之勅命也)地奉憑(信心)之意也。

又言「發願廻向」者,攝取所信憑的衆生而賜與救度之意也。是即,究竟「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

因此,於言「如我等愚癡闇鈍之衆生,是應如何持心又如何信憑彌陀啊」,令捨諸雜行而「一向一心地賜與救助後生喲」地若信憑彌陀者,則可決定往生極樂之事,更應不會有其疑。

此故,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信憑彌陀的機方也。又阿彌陀佛四字者賜與救助信憑之衆生方的法之故,是即稱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意也。

有此之道理故,我等一切衆生往生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呼喚聲)地聽聞到。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明應七年四月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四帖第十五通
大坂建立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稱為本國攝州東成郡生玉莊內的大坂(現在大阪城附近,後來的石山本願寺)之所在者由往古(遠古)是有什麼約束(承諾)吧。自去年明應第五年之秋下旬左右,雖偶然但由初見此之在所,既已如法令使建立了一座佛寺,今年早已經過了三年之歲霜歟。是即,往昔的宿緣非淺之緣故也地覺得著了。

就彼,令使居住此在所之根元(理由)者,非強調心安過一生涯、好榮華.榮耀,又連花鳥.風月都不寄心,哎呀唯為了無上菩提,亦是使信心決定的行者繁昌,亦欲令稱念佛之輩都出來般地皆有喲地運思一念之志(深深願念)而已也。

又亦有些世間人等也好偏執之族也有,都有提出了刁難的題目等時,應於此在所中止執著之心而退出者也。

依此,而愈加不擇貴賤、道俗,欲使決定金剛堅固的信心之事,誠相契合彌陀如來的本願,特別可具足了聖人之御本意者乎。就彼,愚老既已今年到了八十四歲而令使存命之事情,不思議也。誠當流法義亦相契合乎時,宿願之至應不過於此者乎。

然者愚老,自今年夏天左右起身體使違和(生病)喲,而至今是無復原之相。最終者於當年寒冬中,勢必可遂往生的本懷之事情,認為著一定。

哎呀呀,於存命之中大家皆有信心決定喲地,朝夕切盼著。誠雖說為任憑宿善,但述懷之心亦無日或止。

又者於此在所經歷三年的居住,即使其之效用亦應思考。是必定必定應於此一七個日的報恩講中,有信心決定,而我和人一同地給與得遂往生極樂之本意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自明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開始讀之,而應使人人皆取信者也。(蓮如上人八十四歲)

(釋證如 花押)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