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15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 頭 言「信卷」曰:「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二乘有二乘的秘密,菩薩有菩薩的秘密,如來有如來的秘密。是故,佛智不思議,名願力不思議。凡夫想用凡夫膚淺的猿智揣測佛智不思議的誓願,想要獲得信心求往生,這是由於不自量力。殊不知凡夫所作的判斷皆是相對的概念,是個死胡同。所謂「甚深秘密藏」者,是指「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這是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的願力獨運的世界。凡夫莫要在此探頭,莫要再東張西望了。九十二歲瑞劒信 心 銘 十五◆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天親菩薩於《淨土論》的卷頭説:「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来願生安樂國」,表白了自督的信心。親鸞聖人解釋之說:「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實功德相)是「誓願的尊號」,這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大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成就文曰:「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即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淨土真宗的安心,此外沒有。這是真宗的面目,是云「橫超」,此旨懇切地說於「信卷」,不要迷失,不可迷惑。獻一生的努力於「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之一句,研究之,應好好的聽聞。◆ 常回歸成就文關於安心,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疑問,回歸此成就文論之,以成就文為本,可解決其疑問。「成就文呀,那個我也知道」的心態不行。自己的死迫在眼前,汝怎麼做?知解分別是無法過死的關卡的。還在「想要信心」、「想安心」的話,臨終時來不及。平生時,若没有獻全部的生命,被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搓圓的話,「萬一」的時候來不及。◆ 初聞即終聞聞「南無阿彌陀佛」,捨幾十年的聽聞,捨知解分別,用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名號的心態最佳。「初聞」即「終聞」,往生極樂之道只此一條,「極樂之道只一條南無阿彌陀」。滿心驚喜、忘己,被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搓圓的就叫做「聞名號」。不是想要飛上天那樣的喜悅,口無法言喩,只能説是靜謐的、很大的喜悅。不是被「喜悅」救度,不是被「安心」救度。淨土,不是用自己的想法能往生的。是被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南無阿彌陀佛」「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救度的。「信心歡喜」,就如久在戰地的士兵,在舞鶴的軍港上岸,見到母親時所有的憂慮都沒了一樣,這就叫「聞其名號」,這就是「聞名號」。慈親是如來,如來是名號。聞也,唯是聞也,久遠劫來的疑雲在刹那間煙消雲散,這就是「信心歡喜」。這信一念的瞬間,凡夫原封入正定聚,這就是「即得往生」。注:瑞劍老師此慈悲的法語道破多少同朋之執迷啊。學真宗的人,最容易掉落的陷阱,就是在凡夫的心地下功夫,以為是自己有喜悅了、安心了就可以往生,殊不知這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呢。在那當下,是人已遺忘彌陀的威神功德、慈親的存在哩。「初聞」即「終聞」,每一次聞法都是第一次聽到(初聞)(初聞才有驚喜感動啊),同時也是最後一次聽到(終聞)(深念無常者方能有此領解出來),這是拿真劒的心態呢。還有「下一次」的人無法有認真的心態。◆ 聞是佛力、佛智、佛心「聞名號」,不是用理智分別地聞。依本願力,本願力的名號,身與心皆滲透,這就叫「聞」。「聞其名號」的「聞」。「聞」是佛力、佛智、佛心,是如來大悲的誓願力。佛心,不是自己想聞就能聞得了的,不是自己想信就信得了的。《和讚》曰:「設令大千世界中充滿大火也要過聞彼佛名之眾生因願力永不退轉」不惜身命地聞的話,就會被聞。佛心一徹入,聞也沒有、信也沒有,唯是忘己地讚嘆名號,這就是「聞名號」。依止良師,精進地頂戴聖教的話,名號使聞見,這就是「聞其名號」。親鸞聖人開佛智的奧藏,為我們釋本願成就文,以歡喜之涙頂戴「信卷」時,「名號」使聞見,那就叫「信心」,又叫「念佛」。不是「稱念往生」、「信了往生」。遠遠超過凡夫自力的「計度」。「名號不思議海水逆謗屍骸亦不留眾惡萬川一歸入功德海水成一味」(和讚)「若有得聞彌陀名人皆信憑南無阿彌陀佛」(蓮如上人)(51・11・5日)極 難 信◆ 願力他力「『想獲救獲救』的夢醒了慶喜『無法不救』的慈悲心」「想獲救獲救」的夢好長,這又叫無明長夜、無明重昏。掙扎地想要獲救獲救的心態,就好像是掉到水井的青蛙攀爬著井壁想要獲救一樣。不論怎麼掙扎都是徒勞無功。一天兩天地掙扎了,終於力氣使盡,手脚無力地漂浮在水上面。此時吊桶下來被打撈起。「活中有死,死中有活」指的即此。「力氣使盡被撈起蛙哉」「死中有活」指覺悟到用自己的力量行不通,凡夫絶對沒有出離生死的力量的就叫「死」。「死中有活」的「活」是什麼意思呢,即所謂的願力他力。這是願力、他力。是「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也」(行卷)。每日每日和南無阿彌陀佛一起說「願力他力」看看如何呢。「願力他力」,此外有什麼、求什麼、找什麼呢。所求到的、所找到的,皆不過是妄念的影子而已。「願力他力」真可貴。治萬劫渇,即是「願力他力」始出自口中時。「願力他力」者,和讚嘆驚言「慈親呀」的意思相同。君知否,「慈親呀」的「願力他力」之滋味。妄念自力的蟲百萬隻也有的心中,從早到晩不論怎麼動,只是讓這些蟲更加扭曲而已。「活中有死」者,指認為自己獲信了、自己這樣沒問題了的心態很可怕。認為有活路了,認為是無法往生的。這就叫「活中有死」。◆ 慈親呀!然拘泥於自己是生是死的話,生亦是死,死亦是死,動用凡夫的腦漿,想這呀那呀的皆是地獄業。是凡夫的話凡夫的原樣好。凡夫的原樣有何不好呢?即使說不好,在穿著凡夫的皮相時,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不都是凡夫嗎,不都是地獄必定的凡夫嗎。能獲救的地方絲毫也没有。當體會到「這傢伙呀」時,自會「慈親呀!獨慈親一人要我!是慈親方有救!」。不是理論懂了才往生,不是用我的想法往生,無法往生的我被往生故是不思議,此云:「佛智不思議」。佛智的不思議是願力不思議。「是慈親方有救」!慈親不在的話怎麼辦?因此才説:「慈親呀!」臨終的病人説「慈親呀」,此一語尊貴無比。一輩子的聽聞盡收於「慈親呀」的言語中。「慈親呀」一語,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會丟下汝喲」的慈親大悲心。如來的大悲心在如來的立場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會丟下汝喲」,在我的立場則是「慈親呀!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機法一體」。佛凡一體亦含在此中。機法一體也好、佛凡一體也好,皆非凡夫可知道的世界。如來如如來的意之外什麼也沒有。幾十年來一直認為想要如自己的想法如何如何,但是大限來時,唯照如來的意往生,此云願力不思議,又云願力自然,又云自然法爾。願力自然、願力不思議的世界,不混雜凡夫的想法。這是心想言語皆泯絶處。◆ 仰見明月掛天空忘記願力不思議,種種計量要這樣地往生、要那樣地往生時,那正在疑心自力的顛峯中。放亮眼睛,眼光要高喲。月亮在天空放光輝不是嗎,這是無礙佛智之月光。月是如來,是本願力的月亮。月亮說:「在這裡哦」、「為汝一人出現的哦」。但是這個我却老是光顧自個的心,想在心中看月亮。所以呀,悲哉、痛哉。往生非心非想法,不是靠思案工夫能往生。唯是大悲的佛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運。不知道嗎、不知道嗎。「善・惡・念・信皆忘了仰見明月掛天空」頂戴信心,是指著眼於阿彌陀如來慈親的無設限的大慈悲心。一度真的著眼的話,是:「無論何時見」退轉的顧慮沒有,又之所以有「霧靄」是因為不看月亮的緣故。看自己的心是無法獲救的。照我們的生死闇路的唯是本願名號的月光而已。「九十年研究研究的佛法唯有一本願名號」本願名號原樣是如來,是如來的呼喚聲。◆ 被慈親呼喚呼喚聲如何聽?如何信呢?聽法、信法皆不知故呀。如來「唯喚著」我、「唯救助」我。「聽到的、記得的心,皆被彌陀拿走赤裸裸。赤裸裸的一直在慈親前,我呀是阿呆、未聞前的嬰兒,被慈親喚回慈親鄉,有何好客套的呢。啊呀!真有趣呀真有趣。」獲得真實信心很難。為何難呢?因為不當一回事所以難,因為不帶著自己的生死問題來如來前所以難,因為沒有背負著所有罪的沈重包袱來慈悲說「若問如來所作願不捨苦惱諸有情慈悲以回向為首大悲心於此成就」的如來前所以難。啊啊!難中之難無過斯難。那麼,要怎麼辦才能獲信呢?怎麼辦才能得到呢?因想取信心所以取不到,想得到所以得不到,想聞到所以聞不到。這樣的閑葛藤不論重覆多少次也無濟於事。獲救的是依「慈親的真實」獲救,依「願力的不思議」獲救。因為被喚所以能去。沒看到嗎?看到的話,除了「慚愧感恩」外沒有。看到的話,懺悔的念佛和讚嘆的念佛外沒有。百萬劫才一度看到,這就是祖師所謂:「真實淨信億劫叵獲」。前年去世的滋賀縣犬上郡甲良町長寺的北川孫兵衛先生(昭和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往生八十三歳),在臨終時説:「老師,御安心像很容易,其實很難呢!」又説:「慈親呀!」那閃閃發光的眼、歡喜的臉、從大信海流現的那歡喜的念佛聲音,今亦歷歷在眼前。◆ 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住在大阪東住吉區西今川町的松根和吉先生,八十九歲往生於昭和三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當夜出現於長男正雄的夢裡:「正雄!正雄!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工作不論何時一輩子都有得做,要找時間去聽聞佛法喲」說完就消失了。正雄先生告訴我這事是在同年的三月二十一日。「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之一言有千鈞的價值哦。注:「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的原文是「人並みに聞いたら、人並みに落ちる」,很白的一句話,但是很難翻譯。大意是指,只是跟著別人聽聞、跟著別人拜讀佛書,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用這種心態學佛是要不得的。老師去年在陝西時開示過:是「為佛法而佛法」哦。◆ 極難信的原因《阿彌陀經》曰:「為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和讚曰:「十方恒沙之諸佛宣說極難信之法但為五濁之惡世證誠護念出長舌」何處是極難信呢?所謂:一、不知自己是罪惡生死的凡夫故。二、不知自己是在迷的凡夫,佛是覺悟的大覺者故。三、不知沒有比後生更大的問題、無常迅速故。四、想像信者一樣、想像某人一樣的虛榮心作祟故。五、輕視聖教的言語、把釋尊和親鸞聖人墊在臀部下故。六、幾十年地聽聞下來,不知不覺就當天狗故。七、聽過了記得了,充滿心裏,自己給自己打分數故。八、「仰本願力之月,只南無阿彌陀佛一呼喚聲喲。喚我故獲救,被喚回慈親鄉」,不論聽了多少遍,          還是一直不看向如來,只在自己的意識中千萬無量地計度找佛,想要獲救故。九、不論被聞多少遍,老是抓著文字不放,追著文字的屁股跑,儘賣弄著理論,不成一向依如來大悲的          御本願使我往生的慚愧感恩故。十、不頂戴淨土真宗是自己的學問、智慧、力量、想法、善、惡等,人世間的東西一切皆抛,不使用心          而獲救的不可思議的如來誓願力故。十一、不論被聽被聞多少次,「做嬰兒、做阿呆,老實地頂戴如來說就行」,久遠劫來探求自己的意            識,不捨自己的執心故。十二、明明是落處已定的泥凡夫,偏偏費盡心思儘是焦慮地想:「不要落、不要落」、「怎麼做才能獲          救」故。十三、從心底無法頂戴「誓願不思議」故。十四、不知凡夫獲救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法超越世間一般的因果、超越人的理解和認可,唯依無礙光明的          運作破無明闇故。十五、不讀經故,不知「佛」是多麼尊貴的人、不知「七高僧」是多麼偉大的人故。十六、眺望別處的花,因不像那個人有那樣的念佛出來故、不像那個人有那樣的歡喜故,所以自己還未          頂戴信心吧地自尋煩惱故。十七、不知佛法不是世間的法,是出世間的法,是凡夫的世界沒有的法故。十八、在佛法上不認真故。不知一認真的話,不去看別家的花,不玩弄法門,阿彌陀佛慈親和自己一            人,不夾雜他人,學問・道德皆抛捨,直接對面對坐的是佛法中的佛法故。十九、阿彌陀佛不說:獲得信心的話就救汝、念佛的話就救汝、歡喜出來的話就救汝。說:「就那樣地          來、直來、我能護汝」。      於茲,明明能感受到佛智不思議、願力不思議和大悲心不思議,却不知其故。二十、不知佛法不思議在凡夫這邊皆無法加上任何一信一行。二十一、凡夫這傢伙,認為不做點什麼的話無法獲救,那樣自力的定散心無論如何也不捨故。二十二、生為人,難;生為日本人,難;遇佛法,難;遇如來的本願,難;聞法,難;得善友,難;能            聞,難;信,難故。二十三、不知如來的本願是相應此罪業深重、缺智目行足之迷執的我、沒有親身感受其尊貴者故。二十四、沒有徹底地自問:「現在死的話往何處去」故。二十五、不知因果的道理,不驚怖毛髪一根也無誤的因果法則之嚴肅故。二十六、不遇信者聞其言語故。二十七、自己無眼識知哪個是真實的信心、哪個是虛偽的信心,胡亂聽聞故。二十八、不知自力聖道門是什麼、他力易行道是什麼,因此不知他力和自力,不清楚做聖道・淨土的區             別故。二十九、獲得他力的信心為止,一般得花幾十年。不知於其間就信心必須千錘百錬不可故。隨 想○ 科學的世界是「假」的世界,這亦大致是真的。善惡苦樂的世界有,這於現實亦是真的。諸佛如來的三昧海,這亦不可思議真實也。○ 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是,智慧力、慈悲力、本願力、因力、果力、南無阿彌陀佛,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 說神造萬物。造的必要在何處?從無一物生者無一物。○ 萬物的真理是一個,「空」「無相」,亦不能說有,亦不能說無。真如、實相、諸佛如來知道。○ 凡夫皆愚痴、無智、無能、盡是罪,連這也不知地談理論。○ 說理論的話,徹徹底底地說呀,直到打敗釋尊為止。○ 在歐美,真宗被禪蓋過,開教師先生,拜託了喲。飽學華・天・禪學,正信偈、和讚好好學。○ 《大經》是十八願的成就文,「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如來的聲音,南無阿彌陀佛,聲是佛     心,南無阿彌陀佛。○ 《觀經》是說完全棄捨定散二善持名號。來至《大經》一看,「聞其名號」是念佛。○ 《阿彌陀經》是「執持名號」、「證誠護念」,想稱念而往生的心是二十願。○ 「彌陀誓願不思議,必定救度我往生」是《歎異抄》。「善惡二字皆不知也」,超越善惡而往生。誓願     一佛乘在此。○ 《御文章》真可貴!曰:「依法的力量方往西」。讀破《教行信證》,「對句說:本尊要掛破、聖教要     讀破」(御一代聞書)。○ 聖教,懂也好不懂也好,從年輕時應頂戴直到讀破為止。○ 本願一乘,世間人不信是正常的呀。超越善惡、超越智愚,不修行也能往生。○ 真宗雖言不思議、不思議,什麼不思議呢,哪裡不思議呢?捨戒、定、慧三學,赤裸裸地就這樣地成       佛。這樣的道理哪裡也沒有故不是不思議嗎?○ 學佛教不會有損失。釋迦如來沒有道理教人受損的事。○ 雖説惡人正機,不是教人無視因果盡做惡事這樣的邪見的。○ 以前曾被說過「門徒沒有常識」、「汚穢宗」,但是「罪的自覺」和「死的解決」勝於淨土真宗的宗教     没有。○ 人不可說大話,蓋棺方能論定人的命運。○ 世界上,不論調査哪裡的宗教,僧俗皆無問題漂亮地解決死的問題的宗教,其他沒有喲。請莫看漏這一     點。○ 雖是山裂海枯之世,聖人的大人格不動無變。○ 宗教論請別來,「死的解決」(後生一大事)解決了沒有?○ 在何處解決「死的解決」呢?聖人的言語外沒有道。○ 想要信心信心,却忘記大悲的慈親,忘記慈親無信心。慈親在,沒有事呀。○ 心繋後生之事的話,應日日頂戴聖教,尋訪善知識發問。○ 生命是法之寶也。為了佛法,要健康長壽,願慎行喲。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9)174. 果上顯現的法門淨土真宗是如何來到眾生界的呢?大悲大智的本願力,本願力第一顯現為《大無量      壽經》、顯現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全身,是眾生往生的行體。其故,云南無阿彌      陀佛是往生的「真因」。175. 聞信往生的「真因」南無阿彌陀佛的信心,原封是南無阿彌陀佛故,之云往生的「正因」。正因的      信心再流,顯現於眾生的口業。此云「稱名念佛」(業因)。然眾生想要自己念佛求往生。那樣自力      的念佛不是往生的「業因」。信心、念佛皆不外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功德力。176. 「信卷」曰:「真實信心必具名號(念佛),名號(念佛)必不具願力的信心」。此云「必具名       號」。不做信心的追究,只想稱念佛的話能獲救的是膚淺的想法。聖教中有言及「稱者往生」之文         時,必是言信上的念佛。   無信心而稱念往生的教義絶對沒有。然世人看到「稱者獲救」之御文時,一點也不想本願力、名號的       功德力,只想著稱念往生。因此皆陷於自力的念佛。177. 不論哪裡有提到「稱念佛者得往生」,其念佛必是内有信心的念佛不可。念佛和信心在信者是無法     分割的。學問上分開論之時,(一)信心是本,念佛是末。(二)信心是始,念佛是後。(三)信心       是正因,念佛是非因。說「念佛往生是真宗」、「極重惡人唯稱佛」時,不是指無信心光稱念佛就能       往生的意思。《歎異抄》亦得用此要領頂戴才是。178. 信心是呼喚聲。信心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信心是二種深信。信心是「聞其名號,信心歡           喜」。不是像信神的信心般,得拜託拜託那樣請求、祈求的不是信心。信心是行者歸命的一心。大信       心之體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如來的本願力,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即使聽到「南無阿彌陀佛       是如來的全身」這樣的言語,即使聽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之言語,有緣者即頂戴信心。三十       年、五十年在心中探求亦是無濟於事。179. 獲信之緣無量,不可以教人說我等末代凡夫這樣做的話能頂戴信心。無誤的說者,接觸親鸞聖人、     蓮如上人、或是老師(師父)的大人格,依其人格的感化,其信心的大人格使自己的人格感動外没有       頂戴信心之道呀。此云感應道交。信心者,和如來感應道交的是信心。「感應道交」詳細出於《法華       玄義》。180. 信心不思議,聞道元禪師的「經卷者如來的全身也」(正法眼藏)之言也好,聞「無礙光明破無明     闇惠日」(總序)之言也好,聞「依法之力方往西方」(御文章)之言也好,聞和讚的「生死苦海無       邊際」之言也好,宿善到來的行者獲得信心。這是不思議、難能可貴之處。被拜託讓我獲得信心,不       論怎麼說明,無法保證能頂戴信心。必須自己和如來、或透過人格者感應道交不可。181. 人雖說是凡夫凡夫,是不可思議的靈體。有光感受如來佛智的大悲的資格。又山川草木亦是不可思     議的靈體。玄沙(禪宗的人)云:「盡十方界真實人體」、「一顆明珠」。又蘇東坡説:「山色溪聲       是長廣舌(佛的說法)」。   感得如來大悲佛智的人,必須感謝無量的恩海不可。佛教以外的宗教,既不知人的靈體,亦不知山川       草 木的靈體,光説「罪子」。不得不說眼界狹小。182. 親鸞聖人如何獲得信心的呢?(一)聖人元本是如來。(二)依止法然上人究竟「出離生死之           道」。(三)因為法然上人說真宗「三經一論是也」,順其指南一起精讀天親菩薩的《淨土論》和曇       鸞大師注釋的《論註》,而被「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之文,和《論         註》的「不斷煩惱得涅槃」之文感動。依原本總序之文就有的三國七祖之師釋而獲得信心。又不可漏掉之句是,寫於《淨土論》的阿彌陀如來功德的總結「不虛作住持功德」之文。183. 「不虛作住持」之文者,云「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身心)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名號的功德)」。聖人拜見《淨土論》和《論註》之句是如何地流下感動之涙呀。信心是依「善知識」之言語方能頂戴的。獨學自己想像是無法晴雲霧的。又迷糊地聽聞說教也不行呀。光 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八)右述的大乘佛教「空・無我」之說,是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鑽研之深遠的哲理故,一般人很難理解,身為神學者,至少有必要讀破《大乘起信論》一冊。最好讀鈴木大拙氏的英譯,是最容易領解的。即使如此也很難吧,勉強推薦。佛教自然哲學的基礎是三論宗「八不中道」的真理,這是最簡單易解的。「八不中道」者(一)不生不滅(萬物既無何時生,亦無何時滅)。(二)不一不異(萬物者,非一非多)。(三)不斷不常(萬物者,無斷絶、亦無常住,不連續的連續)。(四)不來不去(萬物者,從何處來呢,來處亦無,往何處去亦無)。這是「八不中道」的真理。柏拉     圖、史賓諾莎和康德般的大哲學家,若修佛教的禪定(三昧),體得「八不中道」的真理的話,其         哲學或許會有所改變吧。從「八不中道」的真理觀者,神的天地創造說不能說是真理,又日本諸神         的缺點亦能一目了然吧。從「八不中道」的真理,可以引出佛教「空・無我」的真理。又從證悟此的「真智」,「大慈悲心」顯現,說從「惑(迷)・業(惡業)・苦」救濟眾生之道的是佛教。西洋的哲學和宗教,探求「萬物的第一原理」,想要找到「第一原因」故,產生了「神的創造說」和理想國的思想。從「空・無我」的思想,不生「神」,而生普遍的真理之覺者「佛」的思想。這是應互相深深研究的問題。「靈魂」的問題,依立於「神」的思想,或立於「佛」的思想、而立論不同。「天國」的問題亦同樣。西洋哲學區別先天的知識和從感官來的經驗的知識而想事物。柏拉圖反駁普羅泰戈拉的感覺論,説「善惡」的問題不是感覺的產物,是感覺以外獨自的領域。即說「魂」一點也不依靠感覺,而是依自身的運作產生知識。柏拉圖主張「魂」有從感官獨立的力量。即説「魂」依自身研究普遍的東西,捕捉「真實在」之力存在於魂。「魂之力」指理性的思考。感覺是不純的、不確實的認識的源原。反之,理性的思考即「魂之力」,既不發生亦不消滅,常思考自己同一的恆存的東西(如理想的實在)者,柏拉圖如是說。又柏拉圖說「真的知識」,不受物體的東西與濁的感覺染汚,是純粹的、完全從「内的魂」的作用流出的東西。「魂」者,將事物完全原封不動地,於其永遠的本質和不變的性質中看之(事物)。知識者,是真實在即關於「理想」的思考。柏拉圖如是說,即捕捉「理想」的方法是辨證法。按,柏拉圖的「魂」,與(一)一般的日本人和基督教徒想的「靈魂」的意思,和(二)在佛教講的「心性」、「心源」、「佛性」、「心(身)中的真如」有相似之處。(三)又和指心説「靈知靈能」也之外道說亦有相近之處。又亦有認為佛教的唯識學講的第九「清淨識」是「魂」之處。「理想」亦有相似佛教的「真如」(心性)之處,但是柏拉圖的思想沒有進步到這裏。出現於基督教「約翰傳」菲洛「邏各斯」的思想,若和佛教的「真如說」(大乘起信論)一比較的話,是相當幼稚的思想。在聖書,同一視羅邏各斯與神,而與萬物創造說結合一起,是需要再檢討之說。「真如」,如《起信論》也有提及般,與萬物是不二一體,如鈴木大拙氏亦有説,萬物(真如)是“uncreate andEternal”(非被創造者,不生不滅)。斐洛(Philon紀元前50年左右)猶太人,出生於亞歷山大。作為新柏拉圖學派的先驅者,他是最受注目的哲學家。他的根本思想是講「神」的觀念。他認為:「神」超越所有的有限者,我們的言語和思想,對於表現完全圓滿最高的存在者「神」是不充分的,「神」只能說是「絶對的存在」。斐洛用猶太教所講的用語,說「神即耶和華也」。基督教的神也是「耶和華」。神雖是超越一切的「絶對者」,但神與之共為「萬物的淵源」。後世的神學者們,認為神是「超絶」世界的獨一真神,同時「内在」(Immanence)於萬物,亦支配著萬物。在斐洛的想法,神是「絶對者」,同時是「萬物的淵源」。結合此二思想的是斐洛的根本思想。言神是「超絶者」,亦是「萬物的淵源」,如何結合此二思想呢?這是問題所在。於是,斐洛在神和萬物之間想了一個媒介者。斐洛没有明確地說明其媒介者和「勢力」與「神」的關係,是從柏拉圖的「理想」說衍生者。斐洛説此「勢力」亦叫「理想」,亦叫「神僕」。且他統一這些「勢力」云「邏各斯」(Logos、言語、理性等意)。讀「約翰傳」,說:「初有語,語與神共在,語即神也。被造者皆依語而被造」,直接視語與基督是同一。總而言之,在斐洛之說,「邏各斯」意味神和世界的媒介。斐洛名「邏各斯」,說「神的代表者」、「神的使者」、「神的智慧」、「代造的機關」、「世界的模範」、「神的第一子」,亦說「第二的神」。即神是超越世界者,透過「邏各斯」,神創造世界。但是,就「邏各斯」有心、有意識與否這點,斐洛之說不明瞭。反正,「邏各斯」之說於斐洛的學說是最可受注目者,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說,為中心思想。「邏各斯」不確定的話,在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說」亦成無根據者。大西祝氏在其西洋哲學史上亦說:「哲學史上,吾人有注意的價值是,取希臘的哲學思想(以柏拉圖的哲學為主),嘗試把神學的組織給與猶太的宗教思想者,其最大的代表者是斐洛。總括以上列舉者,可名為出現於後之宗教時代的哲學上的最大產物新柏拉圖學派的先驅。在新柏拉圖學派想列舉的是,接著斐洛的是普羅提諾(Plotinus)。普羅提諾於紀元204年出生於埃及,為作學術特別是宗教上的研究有時漫遊東方。後來到了羅馬,聚集弟子開始教授。沒於二百六十九年(一說二百七十年)。普羅提諾非常尊敬柏拉圖,自祖述柏拉圖的教義,其實他的思想骨幹是柏拉圖的思想。這是普羅提諾被稱為新柏拉圖學派的原由。普羅提諾是亞里士多德以後最偉大的思想家,是希臘哲學最後的偉人。法雷 通 訊 瑞覺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正好遇到了日本發生9.0級的東北大地震,「慘不忍睹」之言語也無法形容的現場,只能忍不住「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在此謹哀悼罹難的人們。一幕幕地震發生時所引發的海嘯的呑噬城市、村落、漁港的情景,及核能發電廠爆炸引發的人性的恐慌,看著電影災難片才會有的畫面,一般人引以為傲、為依靠的房子、事業、財產、眷屬…,在海嘯(地震)(業力)之前全皆不堪一撃,一幕幕怵目驚心的報導畫面,都在為我說法:“世事無常,國土危脆。”蓮如上人在世時,大家因為疫癘發生死了很多人而震驚不已。蓮如上人當時開示說:不是疫癘才會死人,有生必有死是常理。佛陀早有明訓,盛者必衰,合會有離,但是我們總是遲頓到自己的大限來時才知驚覺後悔啊。請把握手還能寫、眼還能看時,好好的頂戴聖教,否則一定會後悔的。有道心者,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業緣,都能化為自己精進向道的動力。因處於戰爭的時代,瑞劒老師的家因戰火被燒了。許多同朋聽到消息,關心地來看望老師。有同朋看到瑞劒老師借住在別人家還在頂戴聖教時,脱口而出說:「老師,這種時候怎麼還能看得下書呢?」老師答道:「現下不正在拜讀嗎?」反之,無道心者,什麼緣都可作為懶惰懈怠的藉口,共諍不急之事,虛度光陰啊。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並註(七)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78)3. 性功德:續前)亦言性者,是聖種性(十地菩薩)。序法藏菩薩于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爾時位名聖種性。於是性中發四十八大願修起此土,即曰安樂淨土。是彼因(即聖種性)所得,果(即淨土)中說因故(天親菩薩)名為性。又言性是必然義、不改義(淨土的性功德),如海性一味,眾流入者必為一味,海味不隨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淨故,種種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為不淨。安樂淨土諸往生者,無不淨色、無不淨心,畢竟皆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以安樂國土清淨性成就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發心(眾生覺悟存在的實相時,即有發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發大慈悲,以成就佛道)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緣。一者眾生緣,是小悲。二者法緣,是中悲。三者無緣,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樂淨土從此大悲生故,故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4)形相功德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第四偈第三、四句)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滿十仞(24米)。以是故起滿淨光明願。如日月光輪滿足自體,彼安樂淨土雖復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故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也。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556.html 法雷音 015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556.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55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556.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 頭 言「信卷」曰:「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二乘有二乘的秘密,菩薩有菩薩的秘密,如來有如來的秘密。是故,佛智不思議,名願力不思議。凡夫想用凡夫膚淺的猿智揣測佛智不思議的誓願,想要獲得信心求往生,這是由於不自量力。殊不知凡夫所作的判斷皆是相對的概念,是個死胡同。所謂「甚深秘密藏」者,是指
法雷音 015

法雷音 015

卷 頭 言
「信卷」曰:「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
二乘有二乘的秘密,菩薩有菩薩的秘密,如來有如來的秘密。是故,佛智不思議,名願力不思議。
凡夫想用凡夫膚淺的猿智揣測佛智不思議的誓願,想要獲得信心求往生,這是由於不自量力。殊不知凡夫所作的判斷皆是相對的概念,是個死胡同。
所謂「甚深秘密藏」者,是指「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這是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的願力獨運的世界。凡夫莫要在此探頭,莫要再東張西望了。
九十二歲瑞劒
信 心 銘 十五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
天親菩薩於《淨土論》的卷頭説:「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来願生安樂國」,表白了自督的信心。親鸞聖人解釋之說:「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實功德相)是「誓願的尊號」,這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大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成就文曰: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即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淨土真宗的安心,此外沒有。這是真宗的面目,是云「橫超」,此旨懇切地說於「信卷」,不要迷失,不可迷惑。獻一生的努力於「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之一句,研究之,
應好好的聽聞。
常回歸成就文
關於安心,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疑問,回歸此成就文論之,以成就文為本,可解決其疑問。
「成就文呀,那個我也知道」的心態不行。自己的死迫在眼前,汝怎麼做?知解分別是無法過死的關卡的。還在「想要信心」、「想安心」的話,臨終時來不及。平生時,若没有獻全部的生命,被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搓圓的話,「萬一」的時候來不及。
初聞即終聞
聞「南無阿彌陀佛」,捨幾十年的聽聞,捨知解分別,用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名號的心態最佳。「初聞」即「終聞」,往生極樂之道只此一條,「極樂之道只一條南無阿彌陀」。滿心驚喜、忘己,被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搓圓的就叫做「聞名號」。不是想要飛上天那樣的喜悅,口無法言喩,只能説是靜謐的、很大的喜悅。
不是被「喜悅」救度,不是被「安心」救度。淨土,不是用自己的想法能往生的。
是被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南無阿彌陀佛」「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救度的。
「信心歡喜」,就如久在戰地的士兵,在舞鶴的軍港上岸,見到母親時所有的憂慮都沒了一樣,這就叫「聞其名號」,這就是「聞名號」。慈親是如來,如來是名號。聞也,唯是聞也,久遠劫來的疑雲在刹那間煙消雲散,這就是「信心歡喜」。這信一念的瞬間,凡夫原封入正定聚,這就是「即得往生」。
注:瑞劍老師此慈悲的法語道破多少同朋之執迷啊。學真宗的人,最容易掉落的陷阱,就是在凡夫的心地下功夫,以為是自己有喜悅了、安心了就可以往生,殊不知這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呢。在那當下,是人已遺忘彌陀的威神功德、慈親的存在哩。
「初聞」即「終聞」,每一次聞法都是第一次聽到(初聞)(初聞才有驚喜感動啊),同時也是最後一次聽到(終聞)(深念無常者方能有此領解出來),這是拿真劒的心態呢。還有「下一次」的人無法有認真的心態。
聞是佛力、佛智、佛心
「聞名號」,不是用理智分別地聞。依本願力,本願力的名號,身與心皆滲透,這就叫「聞」。「聞其名號」的「聞」。「聞」是佛力、佛智、佛心,是如來大悲的誓願力。
佛心,不是自己想聞就能聞得了的,不是自己想信就信得了的。《和讚》曰:
「設令大千世界中充滿大火也要過聞彼佛名之眾生因願力永不退轉」不惜身命地聞的話,就會被聞。佛心一徹入,聞也沒有、信也沒有,唯是忘己地讚嘆名號,這就是「聞名號」。依止良師,精進地頂戴聖教的話,名號使聞見,這就是「聞其名號」。親鸞聖人開佛智的奧藏,為我們釋本願成就文,以歡喜之涙頂戴「信卷」時,「名號」使聞見,那就叫「信心」,又叫「念佛」。不是「稱念往生」、「信了往生」。遠遠超過凡夫自力的「計度」。
「名號不思議海水逆謗屍骸亦不留眾惡萬川一歸入功德海水成一味」(和讚)「若有得聞彌陀名人皆信憑南無阿彌陀佛」(蓮如上人)(51・11・5日)
極 難 信
◆ 願力他力
「『想獲救獲救』的夢醒了慶喜『無法不救』的慈悲心」「想獲救獲救」的夢好長,這又叫無明長夜、無明重昏。掙扎地想要獲救獲救的心態,就好像是掉到水井的青蛙攀爬著井壁想要獲救一樣。不論怎麼掙扎都是徒勞無功。
一天兩天地掙扎了,終於力氣使盡,手脚無力地漂浮在水上面。此時吊桶下來被打撈起。「活中有死,死中有活」指的即此。
「力氣使盡被撈起蛙哉」
「死中有活」指覺悟到用自己的力量行
不通,凡夫絶對沒有出離生死的力量的就叫「死」。「死中有活」的「活」是什麼意思呢,即所謂的願力他力。這是願力、他力。是「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也」(行卷)。每日每日和南無阿彌陀佛一起說「願力他力」看看如何呢。「願力他力」,此外有什麼、求什麼、找什麼呢。所求到的、所找到的,皆不過是妄
念的影子而已。「願力他力」真可貴。治萬劫渇,即是「願力他力」始出自口中時。「願力他力」者,和讚嘆驚言「慈親呀」的意思相同。君知否,「慈親呀」的「願力他力」之滋味。妄念自力的蟲百萬隻也有的心中,從早到晩不論怎麼動,只是讓這些蟲更加扭曲而已。「活中有死」者,指認為自己獲信了、自己這樣沒問題了的心態很可怕。認為有活路了,認為是無法往生的。這就叫「活中有死」。
慈親呀!
然拘泥於自己是生是死的話,生亦是死,死亦是死,動用凡夫的腦漿,想這呀那呀的皆是地獄業。是凡夫的話凡夫的原樣好。凡夫的原樣有何不好呢?即使說不好,在穿著凡夫的皮相時,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不都是凡夫嗎,不都是地獄必定的凡夫嗎。能獲救的地方絲毫也没有。當體會到「這傢伙呀」時,自會「慈親呀!獨慈親一人要我!是慈親方有救!」。不是理論懂了才往生,不是用我的想法往生,無法往生的我被往生故是不思議,此云:
「佛智不思議」。
佛智的不思議是願力不思議。
「是慈親方有救」!
慈親不在的話怎麼辦?因此才説:
「慈親呀!」
臨終的病人説「慈親呀」,此一語尊貴無比。一輩子的聽聞盡收於「慈親呀」的言語中。
「慈親呀」一語,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會丟下汝喲」的慈親大悲心。如來的大悲心在如來的立場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會丟下汝喲」,在我的立場則是「慈親呀!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機法一體」。佛凡一體亦含在此中。機法一體也好、佛凡一體也好,皆非凡夫可知道的世界。如來如如來的意之外什麼也沒有。幾十年來一直認為想要如自己的想法如何如何,但是大限來時,唯照如來的意往生,此云願力不思議,又云願力自然,又云自然法爾。願力自然、願力不思議的世界,不混雜凡夫的想法。這是心想言語皆泯絶處。
仰見明月掛天空
忘記願力不思議,種種計量要這樣地往生、要那樣地往生時,那正在疑心自力的顛峯中。
放亮眼睛,眼光要高喲。月亮在天空放光輝不是嗎,這是無礙佛智之月光。
月是如來,是本願力的月亮。
月亮說:「在這裡哦」、「為汝一人出現的哦」。但是這個我却老是光顧自個的心,想在心中看月亮。所以呀,悲哉、痛哉。
往生非心非想法,不是靠思案工夫能往生。唯是大悲的佛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運。不知道嗎、不知道嗎。
「善・惡・念・信皆忘了
仰見明月掛天空」
頂戴信心,是指著眼於阿彌陀如來慈親的無設限的大慈悲心。一度真的著眼的話,是:「無論何時見」
退轉的顧慮沒有,又之所以有「霧靄」是因為不看月亮的緣故。看自己的心是無法
獲救的。照我們的生死闇路的唯是本願名號的月光而已。
「九十年研究研究的佛法
唯有一本願名號」
本願名號原樣是如來,是如來的呼喚聲。
被慈親呼喚
呼喚聲如何聽?如何信呢?聽法、信法皆不知故呀。如來「唯喚著」我、「唯救助」我。
「聽到的、記得的心,皆被彌陀拿走赤裸裸。
赤裸裸的一直在慈親前,我呀是阿呆、未聞前的嬰兒,被慈親喚回慈親鄉,有何好客套的呢。
啊呀!真有趣呀真有趣。」
獲得真實信心很難。為何難呢?因為不當一回事所以難,因為不帶著自己的生死問題來如來前所以難,因為沒有背負著所有罪的沈重包袱來慈悲說「若問如來所作願不捨苦惱諸有情慈悲以回向為首大悲心於此成就」的如來前所以難。啊啊!難中之難無過斯難。
那麼,要怎麼辦才能獲信呢?怎麼辦才能得到呢?
因想取信心所以取不到,想得到所以得不到,想聞到所以聞不到。
這樣的閑葛藤不論重覆多少次也無濟於事。
獲救的是依「慈親的真實」獲救,依「願力的不思議」獲救。
因為被喚所以能去。
沒看到嗎?看到的話,除了「慚愧感恩」外沒有。
看到的話,懺悔的念佛和讚嘆的念佛外沒有。百萬劫才一度看到,這就是祖師所謂:「真實淨信億劫叵獲」。
前年去世的滋賀縣犬上郡甲良町長寺的北川孫兵衛先生(昭和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往生八十三歳),在臨終時説:
「老師,御安心像很容易,其實很難呢!」
又説:
「慈親呀!」
那閃閃發光的眼、歡喜的臉、從大信海流現的那歡喜的念佛聲音,今亦歷歷在眼前。
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
住在大阪東住吉區西今川町的松根和吉先生,八十九歲往生於昭和三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當夜出現於長男正雄的夢裡:
「正雄!正雄!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工作不論何時一輩子都有得做,要找時間去聽聞佛法喲」說完就消失了。正雄先生告訴我這事是在同年的三月二十一日。「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之一言有千鈞的價值哦。
注:「普通地聽聞的話,普通地墮落喲」的原文是「人並みに聞いたら、人並みに落ちる」,很白的一句話,但是很難翻譯。大意是指,只是跟著別人聽聞、跟著別人拜讀佛書,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用這種心態學佛是要不得的。老師去年在陝西時開示過:是「為佛法而佛法」哦。
極難信的原因
《阿彌陀經》曰:
「為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和讚曰:
「十方恒沙之諸佛宣說極難信之法
但為五濁之惡世證誠護念出長舌」
何處是極難信呢?所謂:
一、不知自己是罪惡生死的凡夫故。
二、不知自己是在迷的凡夫,佛是覺悟的大覺者故。
三、不知沒有比後生更大的問題、無常迅速故。
四、想像信者一樣、想像某人一樣的虛榮心作祟故。
五、輕視聖教的言語、把釋尊和親鸞聖人墊在臀部下故。
六、幾十年地聽聞下來,不知不覺就當天狗故。
七、聽過了記得了,充滿心裏,自己給自己打分數故。
八、「仰本願力之月,只南無阿彌陀佛一呼喚聲喲。喚我故獲救,被喚回慈親鄉」,不論聽了多少遍,          還是一直不看向如來,只在自己的意識中千萬無量地計度找佛,想要獲救故。
九、不論被聞多少遍,老是抓著文字不放,追著文字的屁股跑,儘賣弄著理論,不成一向依如來大悲的          御本願使我往生的慚愧感恩故。
十、不頂戴淨土真宗是自己的學問、智慧、力量、想法、善、惡等,人世間的東西一切皆抛,不使用心          而獲救的不可思議的如來誓願力故。
十一、不論被聽被聞多少次,「做嬰兒、做阿呆,老實地頂戴如來說就行」,久遠劫來探求自己的意            識,不捨自己的執心故。
十二、明明是落處已定的泥凡夫,偏偏費盡心思儘是焦慮地想:「不要落、不要落」、「怎麼做才能獲          救」故。
十三、從心底無法頂戴「誓願不思議」故。
十四、不知凡夫獲救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法超越世間一般的因果、超越人的理解和認可,唯依無礙光明的          運作破無明闇故。
十五、不讀經故,不知「佛」是多麼尊貴的人、不知「七高僧」是多麼偉大的人故。
十六、眺望別處的花,因不像那個人有那樣的念佛出來故、不像那個人有那樣的歡喜故,所以自己還未          頂戴信心吧地自尋煩惱故。
十七、不知佛法不是世間的法,是出世間的法,是凡夫的世界沒有的法故。
十八、在佛法上不認真故。不知一認真的話,不去看別家的花,不玩弄法門,阿彌陀佛慈親和自己一            人,不夾雜他人,學問・道德皆抛捨,直接對面對坐的是佛法中的佛法故。
十九、阿彌陀佛不說:獲得信心的話就救汝、念佛的話就救汝、歡喜出來的話就救汝。說:「就那樣地          來、直來、我能護汝」。
      於茲,明明能感受到佛智不思議、願力不思議和大悲心不思議,却不知其故。
二十、不知佛法不思議在凡夫這邊皆無法加上任何一信一行。
二十一、凡夫這傢伙,認為不做點什麼的話無法獲救,那樣自力的定散心無論如何也不捨故。
二十二、生為人,難;生為日本人,難;遇佛法,難;遇如來的本願,難;聞法,難;得善友,難;能            聞,難;信,難故。
二十三、不知如來的本願是相應此罪業深重、缺智目行足之迷執的我、沒有親身感受其尊貴者故。
二十四、沒有徹底地自問:「現在死的話往何處去」故。
二十五、不知因果的道理,不驚怖毛髪一根也無誤的因果法則之嚴肅故。
二十六、不遇信者聞其言語故。
二十七、自己無眼識知哪個是真實的信心、哪個是虛偽的信心,胡亂聽聞故。
二十八、不知自力聖道門是什麼、他力易行道是什麼,因此不知他力和自力,不清楚做聖道・淨土的區             別故。
二十九、獲得他力的信心為止,一般得花幾十年。不知於其間就信心必須千錘百錬不可故。
隨 想
○ 科學的世界是「假」的世界,這亦大致是真的。善惡苦樂的世界有,這於現實亦是真的。諸佛如來的三昧海,這亦不可思議真實也。
○ 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是,智慧力、慈悲力、本願力、因力、果力、南無阿彌陀佛,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
○ 說神造萬物。造的必要在何處?從無一物生者無一物。
○ 萬物的真理是一個,「空」「無相」,亦不能說有,亦不能說無。真如、實相、諸佛如來知道。
○ 凡夫皆愚痴、無智、無能、盡是罪,連這也不知地談理論。
○ 說理論的話,徹徹底底地說呀,直到打敗釋尊為止。
○ 在歐美,真宗被禪蓋過,開教師先生,拜託了喲。飽學華・天・禪學,正信偈、和讚好好學。
○ 《大經》是十八願的成就文,「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如來的聲音,南無阿彌陀佛,聲是佛     心,南無阿彌陀佛。
○ 《觀經》是說完全棄捨定散二善持名號。來至《大經》一看,「聞其名號」是念佛。
○ 《阿彌陀經》是「執持名號」、「證誠護念」,想稱念而往生的心是二十願。
○ 「彌陀誓願不思議,必定救度我往生」是《歎異抄》。「善惡二字皆不知也」,超越善惡而往生。誓願     一佛乘在此。
○ 《御文章》真可貴!曰:「依法的力量方往西」。讀破《教行信證》,「對句說:本尊要掛破、聖教要     讀破」(御一代聞書)。
○ 聖教,懂也好不懂也好,從年輕時應頂戴直到讀破為止。
○ 本願一乘,世間人不信是正常的呀。超越善惡、超越智愚,不修行也能往生。
○ 真宗雖言不思議、不思議,什麼不思議呢,哪裡不思議呢?捨戒、定、慧三學,赤裸裸地就這樣地成       佛。這樣的道理哪裡也沒有故不是不思議嗎?
○ 學佛教不會有損失。釋迦如來沒有道理教人受損的事。
○ 雖説惡人正機,不是教人無視因果盡做惡事這樣的邪見的。
○ 以前曾被說過「門徒沒有常識」、「汚穢宗」,但是「罪的自覺」和「死的解決」勝於淨土真宗的宗教     没有。
○ 人不可說大話,蓋棺方能論定人的命運。
○ 世界上,不論調査哪裡的宗教,僧俗皆無問題漂亮地解決死的問題的宗教,其他沒有喲。請莫看漏這一     點。
○ 雖是山裂海枯之世,聖人的大人格不動無變。
○ 宗教論請別來,「死的解決」(後生一大事)解決了沒有?
○ 在何處解決「死的解決」呢?聖人的言語外沒有道。
○ 想要信心信心,却忘記大悲的慈親,忘記慈親無信心。慈親在,沒有事呀。
○ 心繋後生之事的話,應日日頂戴聖教,尋訪善知識發問。
○ 生命是法之寶也。為了佛法,要健康長壽,願慎行喲。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9)
174. 果上顯現的法門淨土真宗是如何來到眾生界的呢?大悲大智的本願力,本願力第一顯現為《大無量      壽經》、顯現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全身,是眾生往生的行體。其故,云南無阿彌      陀佛是往生的「真因」。
175. 聞信往生的「真因」南無阿彌陀佛的信心,原封是南無阿彌陀佛故,之云往生的「正因」。正因的      信心再流,顯現於眾生的口業。此云「稱名念佛」(業因)。然眾生想要自己念佛求往生。那樣自力      的念佛不是往生的「業因」。信心、念佛皆不外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功德力。
176. 「信卷」曰:「真實信心必具名號(念佛),名號(念佛)必不具願力的信心」。此云「必具名       號」。不做信心的追究,只想稱念佛的話能獲救的是膚淺的想法。聖教中有言及「稱者往生」之文         時,必是言信上的念佛。
   無信心而稱念往生的教義絶對沒有。然世人看到「稱者獲救」之御文時,一點也不想本願力、名號的       功德力,只想著稱念往生。因此皆陷於自力的念佛。
177. 不論哪裡有提到「稱念佛者得往生」,其念佛必是内有信心的念佛不可。念佛和信心在信者是無法     分割的。學問上分開論之時,(一)信心是本,念佛是末。(二)信心是始,念佛是後。(三)信心       是正因,念佛是非因。說「念佛往生是真宗」、「極重惡人唯稱佛」時,不是指無信心光稱念佛就能       往生的意思。《歎異抄》亦得用此要領頂戴才是。
178. 信心是呼喚聲。信心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信心是二種深信。信心是「聞其名號,信心歡           喜」。不是像信神的信心般,得拜託拜託那樣請求、祈求的不是信心。信心是行者歸命的一心。大信       心之體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如來的本願力,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即使聽到「南無阿彌陀佛       是如來的全身」這樣的言語,即使聽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之言語,有緣者即頂戴信心。三十       年、五十年在心中探求亦是無濟於事。
179. 獲信之緣無量,不可以教人說我等末代凡夫這樣做的話能頂戴信心。無誤的說者,接觸親鸞聖人、     蓮如上人、或是老師(師父)的大人格,依其人格的感化,其信心的大人格使自己的人格感動外没有       頂戴信心之道呀。此云感應道交。信心者,和如來感應道交的是信心。「感應道交」詳細出於《法華       玄義》。
180. 信心不思議,聞道元禪師的「經卷者如來的全身也」(正法眼藏)之言也好,聞「無礙光明破無明     闇惠日」(總序)之言也好,聞「依法之力方往西方」(御文章)之言也好,聞和讚的「生死苦海無       邊際」之言也好,宿善到來的行者獲得信心。這是不思議、難能可貴之處。被拜託讓我獲得信心,不       論怎麼說明,無法保證能頂戴信心。必須自己和如來、或透過人格者感應道交不可。
181. 人雖說是凡夫凡夫,是不可思議的靈體。有光感受如來佛智的大悲的資格。又山川草木亦是不可思     議的靈體。玄沙(禪宗的人)云:「盡十方界真實人體」、「一顆明珠」。又蘇東坡説:「山色溪聲       是長廣舌(佛的說法)」。
   感得如來大悲佛智的人,必須感謝無量的恩海不可。佛教以外的宗教,既不知人的靈體,亦不知山川       草 木的靈體,光説「罪子」。不得不說眼界狹小。
182. 親鸞聖人如何獲得信心的呢?(一)聖人元本是如來。(二)依止法然上人究竟「出離生死之           道」。(三)因為法然上人說真宗「三經一論是也」,順其指南一起精讀天親菩薩的《淨土論》和曇       鸞大師注釋的《論註》,而被「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之文,和《論         註》的「不斷煩惱得涅槃」之文感動。依原本總序之文就有的三國七祖之師釋而獲得信心。又不可漏掉之句是,寫於《淨土論》的阿彌陀如來功德的總結「不虛作住持功德」之文。
183. 「不虛作住持」之文者,云「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身心)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名號的功德)」。聖人拜見《淨土論》和《論註》之句是如何地流下感動之涙呀。信心是依「善知識」之言語方能頂戴的。獨學自己想像是無法晴雲霧的。又迷糊地聽聞說教也不行呀。光 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八)
右述的大乘佛教「空・無我」之說,是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鑽研之深遠的哲理故,一般人很難理解,身為神學者,至少有必要讀破《大乘起信論》一冊。最好讀鈴木大拙氏的英譯,是最容易領解的。即使如此也很難吧,勉強推薦。佛教自然哲學的基礎是三論宗「八不中道」的真理,這是最簡單易解的。「八不中道」者
(一)不生不滅(萬物既無何時生,亦無何時滅)。
(二)不一不異(萬物者,非一非多)。
(三)不斷不常(萬物者,無斷絶、亦無常住,不連續的連續)。
(四)不來不去(萬物者,從何處來呢,來處亦無,往何處去亦無)。這是「八不中道」的真理。柏拉     圖、史賓諾莎和康德般的大哲學家,若修佛教的禪定(三昧),體得「八不中道」的真理的話,其         哲學或許會有所改變吧。從「八不中道」的真理觀者,神的天地創造說不能說是真理,又日本諸神         的缺點亦能一目了然吧。從「八不中道」的真理,可以引出佛教「空・無我」的真理。又從證悟此的「真智」,「大慈悲心」顯現,說從「惑(迷)・業(惡業)・苦」救濟眾生之道的是佛教。
西洋的哲學和宗教,探求「萬物的第一原理」,想要找到「第一原因」故,產生了「神的創造說」和理想國的思想。從「空・無我」的思想,不生「神」,而生普遍的真理之覺者「佛」的思想。這是應互相深深研究的問題。「靈魂」的問題,依立於「神」的思想,或立於「佛」的思想、而立論不同。
「天國」的問題亦同樣。西洋哲學區別先天的知識和從感官來的經驗的知識而想事物。柏拉圖反駁普羅泰
戈拉的感覺論,説「善惡」的問題不是感覺的產物,是感覺以外獨自的領域。即說「魂」一點也不依靠感覺,而是依自身的運作產生知識。柏拉圖主張「魂」有從感官獨立的力量。即説「魂」依自身研究普遍的東西,捕捉「真實在」之力存在於魂。「魂之力」指理性的思考。感覺是不純的、不確實的認識的源原。反之,理性的思考即「魂之力」,既不發生亦不消滅,常思考自己同一的恆存的東西(如理想的實在)者,柏拉圖如是說。又柏拉圖說「真的知識」,不受物體的東西與濁的感覺染汚,是純粹的、完全從「内的魂」的作用流出的東西。「魂」者,將事物完全原封不動地,於其永遠的本質和不變的性質中看之(事物)。知識者,是真實在即關於「理想」的思考。柏拉圖如是說,即捕捉「理想」的方法是辨證法。按,柏拉圖的「魂」,與(一)一般的日本人和基督教徒想的「靈魂」的意思,和(二)在佛教講的「心性」、「心源」、「佛性」、「心(身)中的真如」有相似之處。(三)又和指心説「靈知靈能」也之
外道說亦有相近之處。又亦有認為佛教的唯識學講的第九「清淨識」是「魂」之處。「理想」亦有相似佛教的「真如」(心性)之處,但是柏拉圖的思想沒有進步到這裏。出現於基督教「約翰傳」菲洛「邏各斯」的思想,若和佛教的「真如說」(大乘起信論)一比較的話,是相當幼稚的思想。在聖書,同一視羅
邏各斯與神,而與萬物創造說結合一起,是需要再檢討之說。「真如」,如《起信論》也有提及般,與萬物是不二一體,如鈴木大拙氏亦有説,萬物(真如)是“uncreate andEternal”(非被創造者,不生不滅)。
斐洛(Philon紀元前50年左右)猶太人,出生於亞歷山大。作為新柏拉圖學派的先驅者,他是最受注目的哲學家。他的根本思想是講「神」的觀念。他認為:「神」超越所有的有限者,我們的言語和思想,對
於表現完全圓滿最高的存在者「神」是不充分的,「神」只能說是「絶對的存在」。斐洛用猶太教所講的用語,說「神即耶和華也」。
基督教的神也是「耶和華」。神雖是超越一切的「絶對者」,但神與之共為「萬物的淵源」。後世的神學者們,認為神是「超絶」世界的獨一真神,同時「内在」(Immanence)於萬物,亦支配著萬物。在斐洛的想法,神是「絶對者」,同時是「萬物的淵源」。結合此二思想的是斐洛的根本思想。言神是「超
絶者」,亦是「萬物的淵源」,如何結合此二思想呢?這是問題所在。於是,斐洛在神和萬物之間想了一個媒介者。斐洛没有明確地說明其媒介者和「勢力」與「神」的關係,是從柏拉圖的「理想」說衍生者。斐洛説此「勢力」亦叫「理想」,亦叫「神僕」。且他統一這些「勢力」云「邏各斯」(Logos、言語、
理性等意)。讀「約翰傳」,說:「初有語,語與神共在,語即神也。被造者皆依語而被造」,直接視語與基督是同一。總而言之,在斐洛之說,「邏各斯」意味神和世界的媒介。斐洛名「邏各斯」,說「神的代表者」、「神的使者」、「神的智慧」、「代造的機關」、「世界的模範」、「神的第一子」,亦說「第二的神」。
即神是超越世界者,透過「邏各斯」,神創造世界。但是,就「邏各斯」有心、有意識與否這點,斐洛之說不明瞭。反正,「邏各斯」之說於斐洛的學說是最可受注目者,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說,為中心思想。「邏各斯」不確定的話,在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說」亦成無根據者。大西祝氏在其西洋哲學史上亦說:「哲學史上,吾人有注意的價值是,取希臘的哲學思想(以柏拉圖的哲學為主),
嘗試把神學的組織給與猶太的宗教思想者,其最大的代表者是斐洛。總括以上列舉者,可名為出現於後之宗教時代的哲學上的最大產物新柏拉圖學派的先驅。在新柏拉圖學派想列舉的是,接著斐洛的是普羅提諾
(Plotinus)。
普羅提諾於紀元
204年出生於埃及,為
作學術特別是宗教上的研究有時漫遊東方。後來到了羅馬,聚集弟子開始教授。沒於二百六十九年(一說二百七十年)。普羅提諾非常尊敬柏拉圖,自祖述柏拉圖的教義,其實他的思想骨幹是柏拉圖的思想。這是普羅提諾被稱為新柏拉圖學派的原由。普羅提諾是亞里士多德以後最偉大的思想家,是希臘哲學最後的偉人。
法雷 通 訊 瑞覺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正好遇到了日本發生9.0級的東北大地震,「慘不忍睹」之言語也無法形容的現場,只能忍不住「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在此謹哀悼罹難的人們。
一幕幕地震發生時所引發的海嘯的呑噬城市、村落、漁港的情景,及核能發電廠爆炸引發的人性的恐慌,看著電影災難片才會有的畫面,一般人引以為傲、為依靠的房子、事業、財產、眷屬…,在海嘯(地震)(業力)之前全皆不堪一撃,一幕幕怵目驚心的報導畫面,都在為我說法:“世事無常,國土危脆。”
蓮如上人在世時,大家因為疫癘發生死了很多人而震驚不已。蓮如上人當時開示說:不是疫癘才會死人,有生必有死是常理。佛陀早有明訓,盛者必衰,合會有離,但是我們總是遲頓到自己的大限來時才知
驚覺後悔啊。請把握手還能寫、眼還能看時,好好的頂戴聖教,否則一定會後悔的。
有道心者,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業緣,都能化為自己精進向道的動力。因處於戰爭的時代,瑞劒老師的家因戰火被燒了。許多同朋聽到消息,關心地來看望老師。有同朋看到瑞劒老師借住在別人家還在頂戴聖教
時,脱口而出說:「老師,這種時候怎麼還能看得下書呢?」老師答道:「現下不正在拜讀嗎?」反之,無道心者,什麼緣都可作為懶惰
懈怠的藉口,共諍不急之事,虛度光陰啊。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
頭菩薩造並註(七)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78)
3. 性功德:續前)
亦言性者,是聖種性(十地菩薩)。序法藏菩薩于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爾時位名聖種性。於是性中發四十八大願修起此土,即曰安樂淨土。是彼因(即聖種性)所得,果(即淨土)中說因故(天親菩薩)名為性。
又言性是必然義、不改義(淨土的性功德),如海性一味,眾流入者必為一味,海味不隨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淨故,種種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為不淨。安樂淨土諸往生者,無不淨色、無不淨心,畢竟皆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以安樂國土清淨性成就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發心(眾生覺悟存在的實相時,即有發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發大慈悲,以成就佛道)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緣。
一者眾生緣,是小悲。
二者法緣,是中悲。
三者無緣,是大悲。
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樂淨土從此大悲生故,
故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
生」。
(4)形相功德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第四偈第三、四句)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滿十仞(
24米)。以是故起滿淨光明願。如日月光輪滿足自體,彼安樂淨土雖復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故曰:「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