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813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雷音 081號(1983年9月)  本願力    好大啊 背負地獄    往極樂          瑞劔  卷頭言   雖聞佛法但隨人聽聞的話,無論是多少年佛法的真義都不明白。所謂佛法的真義是本願力。本願力者若不以說自己就是罪業深重之徒然者的深刻反省、自己批判之眼而見的話則不明白。本願力和罪業深重是裏表。 我一人在於此處,給與救度彼的是如來的本願力。云此為「一機一法」、「一法一機」。救度此「機」者是此「法」。只有此「法」,能賜與救度此「機」。除了「一機一法」外無論能記得多少多麼困難的法門,亦都不成為後生被救助之力吧。 知道本願力之事雖容易,但信之的事很難。是云為以「死」和「罪業」而信呀。不是以心而信的。是以云為「死」和「罪業」之人天虛假的事實而信呀。由「死」和「罪業」之內信本願力之力就能生出來。那就是本願力。 信心銘(八十一) 瑞劔  一心立奉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的安心者容易。往生御淨土之事亦容易。言易的是,因為一切善惡凡夫,悉、皆,乘如來的「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故。若是混雜了凡夫的「計度」者,則其信心成為不純之物,往生之事,亦是難中之難。於「信卷」曰: 「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 如來智願海,深廣無涯底。 言御釋迦是佛之事一明白,「佛」「法」「僧」三寶和因果業報的大真理一明白,就能隨順「佛語」和「佛願」。此人是「真佛弟子」。所謂「隨順」是素直地信順之事。那亦不欲投入自己的全生命而聞,是無變法成素直者吧。    成素直吧,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這就是安心的秘訣。成素直,而將 「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致上救助而往生者遂也」, 幾十年間,千萬遍地頂戴,而每日使憶起之,透過文字,就那樣地,唯信「誓願不思議」為「誓願不思議」,頂戴「大誓願力」為「大誓願力」就最好。特別「本願力」的「力」之一字,晝夜使憶念而頂戴就最好。是必定呀於此一句中信眼能開,而發現「往生的保證」吧。使得「往生的保證」,而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那裡吧。光明的生活是就於那裡能期待吧。 「誓願不思議」一被頂戴為「誓願不思議」,就能隨而,就那樣地頂戴 「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為「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 徹底於「法」的不思議,使覺醒無始的根本惡(無明)時,始如來的大悲心即大智慧力、大誓願力、大三昧力、攝取眾生力之徹於心,而無限的法味就湧現出來。以「誓願不思議」之一句而能給與開眼。念佛亦給與出來。 稱為阿彌陀如來之母親,對稱為我之此嬰兒,從久遠之昔,就在耳邊說「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而給與教導了我之佛的「言語」就是念佛。是大悲的「言語」。 即使南無阿彌陀佛地聞一聲亦成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尊貴的尊貴的阿彌陀佛。我想要說的事,唯只是此。是被佛智不思議所働(運作),被「誓願不思議」所働,乘「願力」而往生呀。不需要嘮嘮叨叨地說明。對沒有覺醒於人的根本惡(無明)者,說明反而是讓人更加「計度」般者。佛法者,不拼上自己的生死而聽聞,就無法頂戴云為「以無義為義」之智願海的不思議者吧。 人間九十年之一生涯中可看作除了只有言為「誓願不思議」和南無阿彌陀佛之如來的「佛語」外都無隨身之物。迷迷糊糊地聽著的話,則雖如海山般眾多地聽聞著吧,但即便隨身之物的話則亦一言半句皆無,是將死出山路之末、三途大河者,成獨自一人越過之事吧。佛法是可將眼向內而一人歡喜之法。若無法讓一人歡喜則不是佛法吧。被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恩、御師父 桂利劔老師的御恩。 法離文字,不屬因,不在緣。法是不可思議故,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就是不可思議。如來是不可思議故,誓願名號亦是不可思議。誓願名號不可思議故,信心亦是不可思議。信心不可思議故,往生亦是不可思議。於相對的世界無安住。唯於誓願不思議的世界有凡夫的安住。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真宗的面目。生死解脫和秘鍵在於「唯」之一文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於一升瓶能裝入二升 人的心是如一升瓶的樣子者。如果認為裝著豪華的酒的話,則只是惡業煩惱的泥水而已。 於其一升瓶中,又來裝如來真實心的清水。即使於一升瓶中裝二升亦連「瓶」都不會有破裂。彼處就是不思議。那是云為「佛智的不思議」、「無礙的光明」者。善導大師所申稱: 「於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信心)」。 煩惱是不成障礙的理由,亦不是云為同居的理由。無入處而給與來入的就是無礙的佛智。是他力的信水。 像這樣一來,就將無論眺望何處,都無法往生那樣的我頂戴被往生之事,唯只是,「不思議、不思議」地,仰本願力。 智願海和罪惡 善導大師所仰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禮讚)。 深深自覺自己的業海深廣無涯底之事,而一頂戴右之御文就有難能可貴的價值。在不是那樣的人是如水於蛙面(不痛不癢)吧。佛教不是只能終於知性者。若是屬於知性的話,則和科學同樣,從外部雖亦能受任何的批判,但因為佛教是各自的自覺體驗之大道,所以從外部,無論怎樣地批判都不恰當。 翻轉眾生的業海,而與如來成一味之働(力用),又是彌陀的智願海,是本願一乘海。因為於如來有此「働」(力用),所以是於信一念愚惡的凡夫之被救助去呀。於此外無眾生濟度的方法。 「業」的深廣度,非常非常超越我等的想像之上者。人之一人一人地來生了於地球上。那就是「業」之所使然。「業」和自己的存在是同一。將此叫做「宇宙業」。於其上亦有社會業者,亦有個人業。 「罪」亦同樣,深廣無限量。自己的存在著之事就是罪。不,認為存在著的存在觀念,就已經是迷心之所致,是罪的根源。此故聖人是仰言: 「無論如何地獄是一定的住處啊」 了呀。    無限 大空的智慧      無限 大海的慈悲        吾安      罪也好障也好 依有的原樣。(瑞劔)   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的話則困惑 大家的境界以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而主人公就不在。因為主人公不在,所以種種東西就會進來而荒廢佛堂。是說棄置路邊的小佛堂了之人是任其荒廢。禪者於「無心」中發現主人公,而甜蜜地對待東南西北的風。真宗者和云為如來之母親高聲呼告親子之名,從心底安心,而於光明中營度佛恩報謝的生活。 發現云為如來之母親,而憶念之心常不間斷的人,其信心之心,亦甚至廣達法界,而即使說於時間性,也是永遠活著之人。   佛法味(1)     瑞劔  〇不得悟實相 我是山家的 落葉呀。  〇實相(實在) 不悟之哲學家 那亦成凡夫之同伙。  〇物雖能見 但物本身 於七封之秘庫中 雲覆藏。  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自利利他圓滿 最高之善。 〇最下之凡夫 到達最高之善 今暫時。 〇神的存在 證明得了之人 一人亦無。 〇萬物者不生不滅之真理也,神創造等為人云。 〇世界不是神的藝術品吧。 〇萬物之 不生不滅知道而後 再研究神最好。 〇能事於神之人者皆 只是不知佛法之人。 〇神和佛的 區別亦不知之人 橫行市中。 〇人不知佛 知佛者唯佛。  〇佛語 不聞之人 無宿善。  〇聖人之 言語請信喲 是信心。 〇七高僧 以一般人來說 是不存在。 〇不使知佛為佛 想取信心 那是沒道理呀。 〇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啊。 〇後生大事地 踏出之心中 佛住宿。 〇最高之 善者御六字 罪消亡。 〇不修禪定 不知佛智之哲學家 遠離真理三千里。 〇將聖句 日日拿出憶念 無相續之人無信心。 〇請作敬佛法僧 三寶之 學問喲。 〇自己自己地 自己之究明雖好,但知道自己是凡夫最好。 〇即使見花 亦無法成 花本身。  〇使捨自力 若仰則清淨 天空之星。 〇本願 若聞則有安心者 一於不聞想安心 就那是沒道理呀。 〇若不生者的大正覺 若如來在 則大安心。 〇忘記自己 如來的御手頭 仰徹了就是信心。 〇若仰則不思議 落之我就被知。 〇本願海 若浮者不思議 鴛鴦 往返 皆無踪。   和讚的真髓(45)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警告 往相還相之廻向 若以成未已遇身 流轉輪廻無邊際 苦海沈淪如何免 所謂「未已遇」,因為無法信本願故之意。「沈淪」者沈沒而終之事。所謂「如何免」,是說除了墮落地獄外沒辦法的意思。  信心難得事 若信佛智不思議 方令住於正定聚 化生之人智慧勝 無上覺者證悟了 所謂「佛智不思議」,是淨土真宗的根本。阿彌陀如來救濟眾生的根本,是「佛智」和「大悲」。那個,就成為「本願力」而賜與成就眾生的信心。「本願力」和「名號」是不二。所謂「正定聚」,是「不退之位」。往生成佛之事就決定,而已是不再使退回無信狀態之位。因為想要取信心地希望,而忽視「佛智的不思議」所以「信心」無法獲得。所謂「化生之人」,是信心獲得的人。所謂「智慧勝」,是信心的智慧在殊勝。所謂「無上覺」,是成就正覺。所謂「化生」,是言為「正覺華化生」,依佛智而往生之事。 信心的利益 以信不思議佛智 蒙賜作為報土因 獲得信心正因事 於難之中猶更難 信心者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信心。所謂「信心正因」,是說往生的正因是信心一個。念佛若有信心者,則自然地被稱念。 佛之恩德難報謝 使捨無始流轉苦 期待無上涅槃事 如來二種之廻向 恩德真實誠難謝 所謂「二種之廻向」,是「往相廻向」(往生報土)和「還相廻向」(往生而後救度眾生之事)。所謂「流轉」,無始以來,生死生死地,直至今日在迷惑之事。迷界是苦。 流轉的理由 報土之信者不多 化土之行者數多 自力菩提不堪故 自久遠劫來流轉  所謂「報土之信者」,是被往生報土的信者。所謂「化土之行者」,是他力中的自力之人,是十九願、二十願的人。所謂「自力菩提」,以自力得菩提之事是不可能的事。 廻向之恩德 依南無阿彌陀佛廻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  「名號」是廻向的總體。又是信心之體。名號是佛智、大悲的結晶。名號是阿彌陀如來之名地同時,是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之全體。往相廻向之極致,頂戴還相廻向。還相廻向,是眾生於往生而後,眾生就廻向於其他眾生呀。  慈悲的力用  由往相廻向大悲 得還相廻向大悲 如來廻向若使無 淨土菩提如何得 若是沒了如來的大慈大悲者,則皆無法往生和作還相廻向之事。云為佛性、云為信心、念佛,皆,是如來大慈大悲的廻向。「菩提」是安穩一切眾生之事。如無如來之廻向的話,則無法那樣。 彌陀、觀音、大勢至 彌陀觀音大勢至 乘上大願之船哉 漂浮生死大海者 呼喚有情而令乘  阿彌陀如來若是王的話,則觀音(觀世音)菩薩和勢至菩薩是右大臣、左大臣。齊心協力御救度眾生。 教行信證拜讀記(74)     瑞劔 行 卷[稱名破滿](續) 741、於「稱名破滿」,被云為「最勝真妙正業」之稱名者,不是云為了「因為自己作著御念佛所以往生」的自力念佛吧。是作為稱無礙光如來名的大行之稱名。此故,是被云為「最勝真妙」呀。 742、有「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此一句者,貫通「行卷」,而此精神就一貫著。是頂戴「行卷」的大眼目。從信心之後能稱的念佛,是往生一定的大安堵之念佛。若信心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者,則信後的念佛,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信」也好「行」也好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行」和「信」者,被云為「不二」。  743、於法然上人的『選擇集』,有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的,是云為「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啊」的意思。 行 卷[龍樹菩薩](印度、西蕃)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易行品) 744、於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曰: 「聞(聞信)其(第十七願的)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的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淨土真宗安心的極致,是此「成就文」。此文就是真宗安心的龜鑑(範本)。此文就是真宗的代表之御文(面目)。在『御文章』的話有「信憑(たのむ)一念」。此「信憑一念」,就是和「乃至一念」的「一念」相同。「聞其名號」的「聞」,就是和「信憑」同樣意思。 745、是第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的中心之「信樂」(天親菩薩的「一心」),就是和云為「信憑」呀相同。所謂「信憑」,是「奉任於如來」之事。學者呀布敎師於臨終之際,說怎樣都不成安心、怎樣都無法死去之時,若是遇到善知識,而聞: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心一意地奉任於如來」(執持鈔) 的話,則是於其之一言的同時,安心決定,安心地死去呀。 此時的「任憑」,就是「信憑」。「信憑」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平生者,參詣佛寺,而「想取信心」「想頂戴信心」地,焦慮、痛苦,說「怎樣都不成安心」,而慌張失措著呀,就是因為將此「往生般之一大事」,靠自己,以親手料理,而在計度故。「自己」出來在「計度」的話,則不成「任憑了」「信憑了」吧。  746、龍樹菩薩所仰言: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正定聚)」。 所謂「無量力功德」,是第十八願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即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本願力)(佛力)。 747、獵師想要獵兔而入山,有言「因為只想著兔之事,所以不見山」之事。和那相同地,想著要取信心取信心而參詣佛寺。因為想著「信心信心」,所以回到不聞、不知首要的「如來之無量力功德」。反覆著這樣之事的話,則即使幾十年參詣亦是沒用。  748、又言「凡夫的計度」(自力心的計度)者,是煩人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計度著。想「不要計度」的心就是「計度」。想捨自力地作,其之心就是「自力」。 想要「取信心」的心,就是「無法頂戴信心之心」。想要「稱念佛而往生」的心,就早已是「自力」,而去「念佛」之心,是千萬里。因為想要取想要取「信心」而參詣佛寺,所以無法頂戴「信心」。作為想稱「念佛」而往生的心,早就從「念佛」(本願力)被遠離著呀。以「思著」「知道著」「記住著」的話則無法往生。  749、言「念(信)佛無量力功德」之事,是困難者。於『和讚』曰: 「如來之興世難遇 諸佛之經道難聞 聞菩薩之勝法事 連無量劫皆稀也」 「逢遇善知識之事 受教之事皆又難 能聞之事亦難故 則信之事亦猶難」。   生 死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死是佛的御生命 於曹洞宗的「修證義」之冠頭: 「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於生死中若有佛則無生死。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而亦無可厭,為涅槃而亦無可欣。是時始有被離生死分。唯一大事因緣應究盡」。 這是道元禪師的生死觀。其意非常深作為凡夫盡嚐之是困難的事。然而真理甚至到何處都是真理。雖於眼前見真理,若是捨之,而追著不是真理處之言句者,則無論到何時都是無法解決生死吧。古語說:「但參活句,莫參死句」。如道元禪師之右句般,實是冠絶古今的活句。達其奧義的話,則於大法師們成讓之,即使暫且只以表面的意思也想要思考看看之事。 本來言宗教者,無論想如何定義之,於人的社會宗教之發生了的,是因為人生有苦故。將人生的苦惱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是御斷定為「生、老、病、死」。這是釋尊的一大發現。釋尊不只是單純地御發現之,將自此「生、老、病、死」,和依之而生其他無數人生苦解脫的方法,釋尊親自實證,而將之廣泛賜說於民眾。即佛教是實證的哲學,是解脫的實踐。於茲有佛教的強度。若是換言之,則佛教不只是單純地說真理,把握真理其本身,於身心實證、實現之就是佛教的呀。從此觀點通覽其他一切宗教,而問:「所謂宗教是什麼呀」了時,我想要申說的是:「宗教者解脫也」。 生和死,是變成人間苦的最大者,又是代表了全部的人間苦者。暫時釋尊雖是,同於尚未解脫之人而御言「生、老、病、死」是苦呀,但從解脫了之佛眼來看而「生、老、病、死」是苦呢、是樂呢、還是非苦非樂之姿呢? 物者依想見而為異。取於迷之人類的話,則的確「生、老、病、死」是苦。亦如釋尊所宣說般,「生、老、病、死」,是迷心所生出了的現象,迷就是苦的原因,而「生、老、病、死」是迷的結果。稱之為「因果」,又稱為「因果報應」。人一旦信佛語,就依佛教而洞見因果之道理,若無依明因緣之事而「悟」即至解脫的話,則人的迷和是迷的結果之苦,是永久地存續呀。故於佛道修行的話,則將深信因果、業道恐怖之事徹於骨髓而吟味就是修道的第一步。亦如右之道元禪師之句,一無立於深信因果之鏡前而吟味,就變成不管什麼全都不明白而終。 人於因為生出了所以決定會死。因此生之事雖也苦,但死之事就是苦的極致之位,是即使不說也明白了之事。這是作為迷人的常識。若是將常識任憑於常識了的話,則悟也好解脫也好都無必要,又變成釋尊出現的意義亦沒有。因此人不得不永久苦惱於苦海。即使那樣的話也好的嗎?因此而勉強滿足,我慢著嗎?「請於人時超越死,而獲得不死的生命喲」「轉不完全心性狀態之迷而至於悟吧」、「請切斷罪惡的束縛,而達絕對自由的解脫境喲」地,不就是人在理性的要請嗎?亦踐踏那理性的呼叫,而安閒地御過活呀如何呢?說了「放逸暖衣,只能歡送娑婆七十年,而最後成為墓場之土的話,則不是因此而很好嗎」能介意嗎如何呢?那樣的人是連接受禪師法語的資格都沒有之人。 所謂「令明生,使明死」,是說什麼事呢?曰:如前述,先想深信因果,而業道恐怖之事,深深憶念無常迅速、生死問題重要之事,是從此之後的事。從此之後怎麼辦的呢?從此之後是慎防十惡、修十善將「諸惡莫作」之金言填於胸,而懺悔,而坐禪之事。如果坐禪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一坐禪,妄念就鎮止而能開「佛的知見」。釋尊是為了欲讓人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御出現在此世呀。這就是稱為「一大事因緣」者。「開示悟入」於「佛的知見」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佛的知見」能開的話,則人是成「無我」呀。又亦云為「無心」。「無我」、「無心」就是般若的空慧,而那就是稱為「實相」者。稱此心境為「佛」。是從此心境大慈悲顯現,而說法利生呀。至此境界而一見「生」、見「死」,就和以前,在凡夫地看到的「生死」呀,看法就不同起來。是稱之為「令明生,使明死」呀。 凡夫雖是認為「生死」是嫌棄者、可厭者,認為著涅槃是快樂者、善者、可期望者,但那是凡夫的價值判斷。反之而因為「無我」、「無心」的心境是體達了絕對價值的境界,所以不要將物看成二者,而做價值判斷。是將那裡之處稱為 「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亦無可厭,為涅槃亦無可欣」 了呀。絕對價值的世界是平等價值的世界。此世界是「個個圓成」、相對即絕對、絕對即相對的世界。於悟入此世界呀如不是「無我」、「無心」的話則不成。 「無我」的反面是「我執」、「我愛」、「我慢」。說「我身最可愛」呀就是「我」。有「我」之處,一切惡業煩惱是亂入而起來呀。將成了無我之處稱為「至道無難」。 佛和凡夫,一說怎麼不同呢?就佛是「無我」,凡夫有「我執」。唯是只此不同。雖只此不同,但一者迷於生死(凡夫),一者是成為「無生死」、「不迷於生死」(佛)呀。人之到達「無我」,而始是得被稱為「令明生,使明死」了呀。道元禪師御申說:「此生死者,即佛的御生命也」(正法眼藏「生死」)。好好地參究此境界最好。   編集後記  〇雖暑氣一幾分和緩,就變成颱風,但大家都沒有御變化吧?御致上『法雷』八十一號。 〇歐文真宗誌『淨土』的最新號(第五卷一號)就被發刊了。這回『選擇集』的英譯也被寄稿,又去年秋天的國際真宗學會呀此四月在比利時「花祭」的樣子以照片御介紹著。瑞劔老師的「本願力好大呀」的英譯亦被連載著。於熟悉英文之人,是能助成真宗的吟味吧。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2.html 法雷音081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2.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2.html

法雷音081

法雷音 081號(19839月)

 本願力

   好大啊

背負地獄

   往極樂

         瑞劔

 卷頭言

 

雖聞佛法但隨人聽聞的話,無論是多少年佛法的真義都不明白。所謂佛法的真義是本願力。本願力者若不以說自己就是罪業深重之徒然者的深刻反省、自己批判之眼而見的話則不明白。本願力和罪業深重是裏表。

我一人在於此處,給與救度彼的是如來的本願力。云此為「一機一法」、「一法一機」。救度此「機」者是此「法」。只有此「法」,能與救度此「機」。除了「一機一法」外無論能記得多少多麼困難的法門,亦都不成為後生被救助之力吧。

知道本願力之事雖容易,但信之的事很難。是云為以「死」和「罪業」而信呀。不是以心而信的。是以云為「死」和「罪業」之人天虛假的事實而信呀。由「死」和「罪業」之內信本願力之力就能生出來。那就是本願力。

信心銘(八十一) 瑞劔

 一心立奉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的安心者容易。往生御淨土之事亦容易。言易的是,因為一切善惡凡夫,悉、皆,乘如來的「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故。若是混雜了凡夫的「計度」者,則其信心成為不純之物,往生之事,亦是難中之難。於「信卷」曰:

「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

如來智願海,深廣無涯底。

言御釋迦是佛之事一明白,「佛」「法」「僧」三寶和因果業報的大真理一明白,就能隨順「佛語」和「佛願」。此人是「真佛弟子」。所謂「隨順」是素直地信順之事。那亦不欲投入自己的全生命而聞,是無變法成素直者吧。

   成素直吧,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這就是安心的秘訣。成素直,而將

「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致上救助而往生者遂也」,

幾十年間,千萬遍地頂戴,而每日使憶起之,透過文字,就那樣地,唯信「誓願不思議」為「誓願不思議」,頂戴「大誓願力」為「大誓願力」就最好。特別「本願力」的「力」之一字,晝夜使憶念而頂戴就最好。是必定呀於此一句中信眼能開,而發現「往生的保證」吧。使得「往生的保證」,而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那裡吧。光明的生活是就於那裡能期待吧。

「誓願不思議」一被頂戴為「誓願不思議」,就能隨而,就那樣地頂戴

「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為「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

徹底於「法」的不思議,使覺醒無始的根本惡(無明)時,始如來的大悲心即大智慧力、大誓願力、大三昧力、攝取眾生力之徹於心,而無限的法味就湧現出來。以「誓願不思議」之一句而能給與開眼。念佛亦給與出來。

稱為阿彌陀如來之母親,對稱為我之此嬰兒,從久遠之昔,就在耳邊說「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而給與教導了我之佛的「言語」就是念佛。是大悲的「言語」。

即使南無阿彌陀佛地聞一聲亦成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尊貴的尊貴的阿彌陀佛。我想要說的事,唯只是此。是被佛智不思議所働(運作),被「誓願不思議」所働,乘「願力」而往生呀。不需要嘮嘮叨叨地說明。對沒有覺醒於人的根本惡(無明)者,說明反而是讓人更加「計度」般者。佛法者,不拼上自己的生死而聽聞,就無法頂戴云為「以無義為義」之智願海的不思議者吧。

人間九十年之一生涯中可看作除了只有言為「誓願不思議」和南無阿彌陀佛之如來的「佛語」外都無隨身之物。迷迷糊糊地聽著的話,則雖如海山般眾多地聽聞著吧,但即便隨身之物的話則亦一言半句皆無,是將死出山路之末、三途大河者,成獨自一人越過之事吧。佛法是可將眼向內而一人歡喜之法。若無法讓一人歡喜則不是佛法吧。被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恩、御師父 桂利劔老師的御恩。

法離文字,不屬因,不在緣。法是不可思議故,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就是不可思議。如來是不可思議故,誓願名號亦是不可思議。誓願名號不可思議故,信心亦是不可思議。信心不可思議故,往生亦是不可思議。於相對的世界無安住。唯於誓願不思議的世界有凡夫的安住。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真宗的面目。生死解脫和秘鍵在於「唯」之一文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於一升瓶能裝入二升

人的心是如一升瓶的樣子者。如果認為裝著豪華的酒的話,則只是惡業煩惱的泥水而已。

於其一升瓶中,又來裝如來真實心的清水。即使於一升瓶中裝二升亦連「瓶」都不會有破裂。彼處就是不思議。那是云為「佛智的不思議」、「無礙的光明」者。善導大師所申稱:

「於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信心)」。

煩惱是不成障礙的理由,亦不是云為同居的理由。無入處而給與來入的就是無礙的佛智。是他力的信水。

像這樣一來,就將無論眺望何處,都無法往生那樣的我頂戴被往生之事,唯只是,「不思議、不思議」地,仰本願力。

智願海和罪惡

善導大師所仰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禮讚)。

深深自覺自己的業海深廣無涯底之事,而一頂戴右之御文就有難能可貴的價值。在不是那樣的人是如水於蛙面(不痛不癢)吧。佛教不是只能終於知性者。若是屬於知性的話,則和科學同樣,從外部雖亦能受任何的批判,但因為佛教是各自的自覺體驗之大道,所以從外部,無論怎樣地批判都不恰當。

翻轉眾生的業海,而與如來成一味之働(力用),又是彌陀的智願海,是本願一乘海。因為於如來有此「働」(力用),所以是於信一念愚惡的凡夫之被救助去呀。於此外無眾生濟度的方法。

「業」的深廣度,非常非常超越我等的想像之上者。人之一人一人地來生了於地球上。那就是「業」之所使然。「業」和自己的存在是同一。將此叫做「宇宙業」。於其上亦有社會業者,亦有個人業。

「罪」亦同樣,深廣無限量。自己的存在著之事就是罪。不,認為存在著的存在觀念,就已經是迷心之所致,是罪的根源。此故聖人是仰言:

「無論如何地獄是一定的住處啊」

了呀。

   無限 大空的智慧

     無限 大海的慈悲

       吾安

     罪也好障也好 依有的原樣。(瑞劔)

 

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的話則困惑

大家的境界以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而主人公就不在。因為主人公不在,所以種種東西就會進來而荒廢佛堂。是說棄置路邊的小佛堂了之人是任其荒廢。禪者於「無心」中發現主人公,而甜蜜地對待東南西北的風。真宗者和云為如來之母親高聲呼告親子之名,從心底安心,而於光明中營度佛恩報謝的生活。

發現云為如來之母親,而憶念之心常不間斷的人,其信心之心,亦甚至廣達法界,而即使說於時間性,也是永遠活著之人。

 

佛法味(1     瑞劔

 〇不得悟實相 我是山家的 落葉呀。

 〇實相(實在) 不悟之哲學家 那亦成凡夫之同伙。

 〇物雖能見 但物本身 於七封之秘庫中 雲覆藏。

 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自利利他圓滿 最高之善。

〇最下之凡夫 到達最高之善 今暫時。

〇神的存在 證明得了之人 一人亦無。

〇萬物者不生不滅之真理也,神創造等為人云。

〇世界不是神的藝術品吧。

〇萬物之 不生不滅知道而後 再研究神最好。

〇能事於神之人者皆 只是不知佛法之人。

〇神和佛的 區別亦不知之人 橫行市中。

〇人不知佛 知佛者唯佛。

 〇佛語 不聞之人 無宿善。

 〇聖人之 言語請信喲 是信心。

〇七高僧 以一般人來說 是不存在。

〇不使知佛為佛 想取信心 那是沒道理呀。

〇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啊。

〇後生大事地 踏出之心中 佛住宿。

〇最高之 善者御六字 罪消亡。

〇不修禪定 不知佛智之哲學家 遠離真理三千里。

〇將聖句 日日拿出憶念 無相續之人無信心。

〇請作敬佛法僧 三寶之 學問喲。

〇自己自己地 自己之究明雖好,但知道自己是凡夫最好。

〇即使見花 亦無法成 花本身。

 〇使捨自力 若仰則清淨 天空之星。

〇本願 若聞則有安心者 一於不聞想安心 就那是沒道理呀。

〇若不生者的大正覺 若如來在 則大安心。

〇忘記自己 如來的御手頭 仰徹了就是信心。

〇若仰則不思議 落之我就被知。

〇本願海 若浮者不思議 鴛鴦 往返 皆無踪。

 

和讚的真髓(45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警告

往相還相之廻向 若以成未已遇身

流轉輪廻無邊際 苦海沈淪如何免

所謂「未已遇」,因為無法信本願故之意。「沈淪」者沈沒而終之事。所謂「如何免」,是說除了墮落地獄外沒辦法的意思。

 信心難得事

若信佛智不思議 方令住於正定聚

化生之人智慧勝 無上覺者證悟了

所謂「佛智不思議」,是淨土真宗的根本。阿彌陀如來救濟眾生的根本,是「佛智」和「大悲」。那個,就成為「本願力」而與成就眾生的信心。「本願力」和「名號」是不二。所謂「正定聚」,是「不退之位」。往生成佛之事就決定,而已是不再使退回無信狀態之位。因為想要取信心地希望,而忽視「佛智的不思議」所以「信心」無法獲得。所謂「化生之人」,是信心獲得的人。所謂「智慧勝」,是信心的智慧在殊勝。所謂「無上覺」,是成就正覺。所謂「化生」,是言為「正覺華化生」,依佛智而往生之事。

信心的利益

以信不思議佛智 作為報土因

獲得信心正因事 於難之中猶更難

信心者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信心。所謂「信心正因」,是說往生的正因是信心一個。念佛若有信心者,則自然地被稱念。

佛之恩德難報謝

使捨無始流轉苦 期待無上涅槃事

如來二種之廻向 恩德真實誠難謝

所謂「二種之廻向」,是「往相廻向」(往生報土)和「還相廻向」(往生而後救度眾生之事)。所謂「流轉」,無始以來,生死生死地,直至今日在迷惑之事。迷界是苦。

流轉的理由

報土之信者不多 化土之行者數多

自力菩提不堪故 自久遠劫來流轉

 所謂「報土之信者」,是被往生報土的信者。所謂「化土之行者」,是他力中的自力之人,是十九願、二十願的人。所謂「自力菩提」,以自力得菩提之事是不可能的事。

廻向之恩德

依南無阿彌陀佛廻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

 「名號」是廻向的總體。又是信心之體。名號是佛智、大悲的結晶。名號是阿彌陀如來之名地同時,是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之全體。往相廻向之極致,頂戴還相廻向。還相廻向,是眾生於往生而後,眾生就廻向於其他眾生呀。

 慈悲的力用

 由往相廻向大悲 得還相廻向大悲

如來廻向若使無 淨土菩提如何得

若是沒了如來的大慈大悲者,則皆無法往生和作還相廻向之事。云為佛性、云為信心、念佛,皆,是如來大慈大悲的廻向。「菩提」是安穩一切眾生之事。如無如來之廻向的話,則無法那樣。

彌陀、觀音、大勢至

彌陀觀音大勢至 乘上大願之船哉

漂浮生死大海者 呼喚有情而令乘

 阿彌陀如來若是王的話,則觀音(觀世音)菩薩和勢至菩薩是右大臣、左大臣。齊心協力御救度眾生。

教行信證拜讀記(74     瑞劔

卷[稱名破滿](續)

741、於「稱名破滿」,被云為「最勝真妙正業」之稱名者,不是云為了「因為自己作著御念佛所以往生」的自力念佛吧。是作為稱無礙光如來名的大行之稱名。此故,是被云為「最勝真妙」呀。

742、有「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此一句者,貫通「行卷」,而此精神就一著。是頂戴「行卷」的大眼目。從信心之後能稱的念佛,是往生一定的大安堵之念佛。若信心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者,則信後的念佛,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信」也好「行」也好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行」和「信」者,被云為「不二」。

 743、於法然上人的『選擇集』,有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的,是云為「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啊」的意思。

卷[龍樹菩薩](印度、西蕃)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易行品)

744、於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曰:

「聞(聞信)其(第十七願的)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的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淨土真宗安心的極致,是此「成就文」。此文就是真宗安心的龜鑑(範本)。此文就是真宗的代表之御文(面目)。在『御文章』的話有「信憑(たのむ)一念」。此「信憑一念」,就是和「乃至一念」的「一念」相同。「聞其名號」的「聞」,就是和「信憑」同樣意思。

745、是第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的中心之「信樂」(天親菩薩的「一心」),就是和云為「信憑」呀相同。所謂「信憑」,是「奉任於如來」之事。學者呀布敎師於臨終之際,說怎樣都不成安心、怎樣都無法死去之時,若是遇到善知識,而聞: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心一意地奉任於如來」(執持鈔)

的話,則是於其之一言的同時,安心決定,安心地死去呀。

此時的「任憑」,就是「信憑」。「信憑」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平生者,參詣佛寺,而「想取信心」「想頂戴信心」地,焦慮、痛苦,說「怎樣都不成安心」,而慌張失措著呀,就是因為將此「往生般之一大事」,靠自己,以親手料理,而在計度故。「自己」出來在「計度」的話,則不成「任憑了」「信憑了」吧。

 746、龍樹菩薩所仰言: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正定聚)」。

所謂「無量力功德」,是第十八願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即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本願力)(佛力)。

747、獵師想要獵兔而入山,有言「因為只想著兔之事,所以不見山」之事。和那相同地,想著要取信心取信心而參詣佛寺。因為想著「信心信心」,所以回到不聞、不知首要的「如來之無量力功德」。反覆著這樣之事的話,則即使幾十年參詣亦是沒用。

 748、又言「凡夫的計度」(自力心的計度)者,是煩人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計度著。想「不要計度」的心就是「計度」。想捨自力地作,其之心就是「自力」。

想要「取信心」的心,就是「無法頂戴信心之心」。想要「稱念佛而往生」的心,就早已是「自力」,而去「念佛」之心,是千萬里。因為想要取想要取「信心」而參詣佛寺,所以無法頂戴「信心」。作為想稱「念佛」而往生的心,早就從「念佛」(本願力)被遠離著呀。以「思著」「知道著」「記住著」的話則無法往生。

 749、言「念(信)佛無量力功德」之事,是困難者。於『和讚』曰:

「如來之興世難遇 諸佛之經道難聞

聞菩薩之勝法事 連無量劫皆稀也」

「逢遇善知識之事 受教之事皆又難

能聞之事亦難故 則信之事亦猶難」。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死是佛的御生命

於曹洞宗的「修證義」之冠頭:

「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於生死中若有佛則無生死。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而亦無可厭,為涅槃而亦無可欣。是時始有被離生死分。唯一大事因緣應究盡」。

這是道元禪師的生死觀。其意非常深作為凡夫盡嚐之是困難的事。然而真理甚至到何處都是真理。雖於眼前見真理,若是捨之,而追著不是真理處之言句者,則無論到何時都是無法解決生死吧。古語說:「但參活句,莫參死句」。如道元禪師之右句般,實是冠絶古今的活句。達其奧義的話,則於大法師們成讓之,即使暫且只以表面的意思也想要思考看看之事。

本來言宗教者,無論想如何定義之,於人的社會宗教之發生了的,是因為人生有苦故。將人生的苦惱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是御斷定為「生、老、病、死」。這是釋尊的一大發現。釋尊不只是單純地御發現之,將自此「生、老、病、死」,和依之而生其他無數人生苦解脫的方法,釋尊親自實證,而將之廣泛說於民眾。即佛教是實證的哲學,是解脫的實踐。於茲有佛教的強度。若是換言之,則佛教不只是單純地說真理,把握真理其本身,於身心實證、實現之就是佛教的呀。從此觀點通覽其他一切宗教,而問:「所謂宗教是什麼呀」了時,我想要申說的是:「宗教者解脫也」。

生和死,是變成人間苦的最大者,又是代表了全部的人間苦者。暫時釋尊雖是,同於尚未解脫之人而御言「生、老、病、死」是苦呀,但從解脫了之佛眼來看而「生、老、病、死」是苦呢、是樂呢、還是非苦非樂之姿呢?

物者依想見而為異。取於迷之人類的話,則的確「生、老、病、死」是苦。亦如釋尊所宣說般,「生、老、病、死」,是迷心所生出了的現象,迷就是苦的原因,而「生、老、病、死」是迷的結果。稱之為「因果」,又稱為「因果報應」。人一旦信佛語,就依佛教而洞見因果之道理,若無依明因緣之事而「悟」即至解脫的話,則人的迷和是迷的結果之苦,是永久地存續呀。故於佛道修行的話,則將深信因果、業道恐怖之事徹於骨髓而吟味就是修道的第一步。亦如右之道元禪師之句,一無立於深信因果之鏡前而吟味,就變成不管什麼全都不明白而終。

人於因為生出了所以決定會死。因此生之事雖也苦,但死之事就是苦的極致之位,是即使不說也明白了之事。這是作為迷人的常識。若是將常識任憑於常識了的話,則悟也好解脫也好都無必要,又變成釋尊出現的意義亦沒有。因此人不得不永久苦惱於苦海。即使那樣的話也好的嗎?因此而勉強滿足,我慢著嗎?「請於人時超越死,而獲得不死的生命喲」「轉不完全心性狀態之迷而至於悟吧」、「請切斷罪惡的束縛,而達絕對自由的解脫境喲」地,不就是人在理性的要請嗎?亦踐踏那理性的呼叫,而安閒地御過活呀如何呢?說了「放逸暖衣,只能歡送娑婆七十年,而最後成為墓場之土的話,則不是因此而很好嗎」能介意嗎如何呢?那樣的人是連接受禪師法語的資格都沒有之人。

所謂「令明生,使明死」,是說什麼事呢?曰:如前述,先想深信因果,而業道恐怖之事,深深憶念無常迅速、生死問題重要之事,是從此之後的事。從此之後怎麼辦的呢?從此之後是慎防十惡、修十善將「諸惡莫作」之金言填於胸,而懺悔,而坐禪之事。如果坐禪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一坐禪,妄念就鎮止而能開「佛的知見」。釋尊是為了欲讓人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御出現在此世呀。這就是稱為「一大事因緣」者。「開示悟入」於「佛的知見」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佛的知見」能開的話,則人是成「無我」呀。又亦云為「無心」。「無我」、「無心」就是般若的空慧,而那就是稱為「實相」者。稱此心境為「佛」。是從此心境大慈悲顯現,而說法利生呀。至此境界而一見「生」、見「死」,就和以前,在凡夫地看到的「生死」呀,看法就不同起來。是稱之為「令明生,使明死」呀。

凡夫雖是認為「生死」是嫌棄者、可厭者,認為著涅槃是快樂者、善者、可期望者,但那是凡夫的價值判斷。反之而因為「無我」、「無心」的心境是體達了絕對價值的境界,所以不要將物看成二者,而做價值判斷。是將那裡之處稱為

「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亦無可厭,為涅槃亦無可欣」

了呀。絕對價值的世界是平等價值的世界。此世界是「個個圓成」、相對即絕對、絕對即相對的世界。於悟入此世界呀如不是「無我」、「無心」的話則不成。

「無我」的反面是「我執」、「我愛」、「我慢」。說「我身最可愛」呀就是「我」。有「我」之處,一切惡業煩惱是亂入而起來呀。將成了無我之處稱為「至道無難」。

佛和凡夫,一說怎麼不同呢?就佛是「無我」,凡夫有「我執」。唯是只此不同。雖只此不同,但一者迷於生死(凡夫),一者是成為「無生死」、「不迷於生死」(佛)呀。人之到達「無我」,而始是得被稱為「令明生,使明死」了呀。道元禪師御申說:「此生死者,即佛的御生命也」(正法眼藏「生死」)。好好地參究此境界最好。

 

編集後記

 〇雖暑氣一幾分和緩,就變成颱風,但大家都沒有御變化吧?御致上『法雷』八十一號。

〇歐文真宗誌『淨土』的最新號(第五卷一號)就被發刊了。這回『選擇集』的英譯也被寄稿,又去年秋天的國際真宗學會呀此四月在比利時「花祭」的樣子以照片御介紹著。瑞劔老師的「本願力好大呀」的英譯亦被連載著。於熟悉英文之人,是能助成真宗的吟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