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頭 言
親鸞聖人是先大信心決定,也就是先領受了佛心,即如來的大悲心徹入自己的身心後,再拜閱大藏經的。其時忽然發現:「原來大藏經文文句句都是如來大智海的波瀾,經經皆是本願海的顯現。」
聖人獲得大信眼後揮毫所留下者,即是一部六卷的《顯淨土真實教行證文類》(簡稱《教行信證》、《御本典》、《本典》)。
我們先頂戴如來的大悲願力後,再來拜讀《御本典》、《和讚》等聖典,屆時自然也會有「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的領受,也才知道原來《御本典》文文句句皆是聖人法身的示現。
信 心 銘 十六
○ 佛很尊貴,此一事若不知的話,即使讀了萬卷書,幾十年地聽聞,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佛法和浮世不一樣,佛法是生死解脫的一大事,此世的智慧也好力量也好什麼幫助也沒有。
○ 自己想、自己知道是不行的。身為凡夫是虛假不實,無有真實。往生之一段無凡夫之善惡,此世八十年 的人生有善惡。要好好辨別此處喲。
○ 慈親說:「即使被說不要管我,無法不管的是親心。請讓我幫汝吧」。現在就斷氣的話,聽過的事派得 上用場嗎?未聞前的原樣被「等著你」呼喚回慈親的懷抱。
○ 若被人問聽到了什麼的話,為何不會回答:「什麼也沒有聽到,阿彌陀佛真慈悲呀」呢?
從什麼老師聽到什麼呢?若回答不出來的話不行喲!不行喲!
○ 臨終時就知道「就這樣地」了吧。講「就這樣地」的話「真的是就這樣」呀。佛法是聽聞、聽聞再聽 聞,無事可聞,無話可說,自知如來是尊貴的尊貴的尊貴的人。還愚痴往生極樂。
○ 有沒有想要獲得信心呢?信心不是物品喔。明白佛的尊貴和自己的愚痴的是信心呀。
○ 即使自己想要馬上信本願名號,大半都不成。接觸高僧的人格,信其語,本願名號始能被信。
○ 想要獲得信心往生、想稱念佛名往生之心還有時,無法明如來的慈悲,著眼於佛智不思議吧。如來的功德不可思議廣大無邊。依不可思議功德往生。
○ 如實聽就那樣地來的勅命,不,不是聽,是被聲音吸引(著迷)而往生。不論何時都是呼喚聲,不論何時都是被救,啊啦真感恩真慚愧。
○ 求此世的利益幸福信神佛的人,皆是迷信。求離生死之道而聽聞的人,終得出信心歡喜之曉吧。凡夫的想法又如何、自己知道的又如何,只在自己的心探求而忘了佛,不行不行。
○ 幾千遍以為已頂戴信心了,信心破碎亦幾千遍。幾度反省還是老樣,最不可靠吾心哉。想念佛、想信心、想做點什麼求往生的心皆是自力。還不認栽是什麼也不行的阿呆嗎?往生是如來的計量。
○ 佛法用耳朶聽呢用身體聽呢?用心聽呢我聽呢?依長時光明的照育被聽聞的。
○ 有罪故墮落地獄。罪本是「無智」和「我」,此云無明。消滅根本無明的唯有佛。
○ 花三十年聽聞,不如花三十年尋找有信心的良師(善知識)。老師的一句話,比山重,比千
金尊貴。
○ 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為我等的真實功德的結晶體。非我等始信才往生,歸命無礙光如來處,是即真實的信心。
○ 啊!那月亮。啊!那月亮。讚嘆的念佛若出來,那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
○ 想信而往生不行。凡夫用我的力量想信的心,是凡夫自力的妄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信心。
○ 今,臨終呀。如來會說:請等到獲得信心再說嗎?想想這吧想想這吧。
○ 老師也不親切、同朋也不熱心,如此,佛法唯有漸漸式微的份。
○ 仰信聖人的大人格,於佛前垂恭敬頭時,求者皆滿足。這是始之終也。
○ 眺望行步大道者(聖人也)既無擔心亦無安心。
○ 彌仰彌高,愈切愈堅。仰信崇高的大人格處,始能信不思議是不思議。
極 難 信 (其二)
◆ 如來慈親之大悲阿彌陀佛是大悲的慈親。大悲中有大智。
大智大悲無限之心顯現於聲者是「本願名號的呼喚聲」。聲中有心、有光、有智慧、有力量。
呼喚聲是什麼樣的聲音呢?
「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下墮哦,救汝哦。唯救助哦,請交給我,讓我幫汝。」
這樣還不知慈親的大悲嗎?能頂戴如來的不思議是不思議,不是嗎?
唯救助
佛說唯救助喲
無條件的救助。如此難能可貴的事沒有,如此令人慚愧感恩的事沒有。這「唯」(無條件)聽了幾十年也不知道。「唯」之救助故,沒有比這更容易的事了。但對自力執心的凡夫而言,沒有比這更難的事了。此故亦云「極難信」,亦云「世間難信之法」,亦云「真實淨信億劫叵獲」。
唯呼喚
唯依一南無阿彌陀佛之呼喚聲
唯依一如來的誓願力
唯依一如來的無礙光明
唯依一如來的大慈悲力
唯依一如來的攝取眾生力,救助我們。
救者是如來,墮落的是我。
墮落的我是慈親才不捨必救。
唯有彌陀弘誓船,令乘必定登彼岸。
這樣依然還不明白嗎?頑固的、遲鈍的、憍慢之角還不斷嗎?恭敬頭不垂嗎?閣下是偉人的話另當別論,從如來看的話,是芋蟲同然的阿呆、是只具有虱子或跳蚤般的智慧、滿身只有妄念和罪業的小子。明明如此還不肯低頭,不知低頭,真是固執的小子。佛法的極意是:
佛的教法原封地頂戴
常垂恭敬頭
這是佛法的極意,往生淨土的秘訣。能力有值得誇示的人,自我誇示還情有可原,什麼也不行、什麼也不知、扭曲不直心、膚淺的凡夫,老在如來面前搖頭抗拒故,不知是愚痴呢,還是可憐呢,真是教人不忍再看下去。
唯救助汝不服氣嗎?那閣下能做什麼呢?
一樣也做不到的傢伙不是嗎?
能稱念佛
對了!一聲的念佛也不是用我的力量稱念的
喲。一聲、一聲是呼喚聲、是南無阿彌陀佛。
真慚愧
雖我稱我聞南無阿彌陀
帶汝去喲的慈親呼喚聲(原口針水師)
◆ 去地獄的證據
去地獄的原因,去地獄的證據是有想什麼都要自己來的念頭。這是去地獄的因種、去地獄的證據。此心念不消時,即使經百萬劫也無法往生淨土。
悲哉!痛哉!此久遠劫來的自力要消除很難。那是如何消除的呢?如來無條件地救度明白是「願力不思議」時自消除。不是想捨就能捨得的。
不論什麼都是「不行不行」地碰壁的話,殘留者是什麼?以為什麼都沒了,如此就行了,以為這就是信心,這就是往生淨土之姿等等,若這樣想,那真是大騷動。那樣的想法既非聖道門的「空」,亦不是淨土門的信心,什麼都不是,是可怕的魔想、外道的邪見。
信憑可為依靠的如來的是真實的信心。
依本願力,令發現從凡夫方面無有一樣可拿出來用的是慈悲。
◆ 純粹感情
不可「那也不行,這也不行」地否定從真實信心上自然所顯現的,如來廻向的純粹感情。
所謂自然地顯現的純粹感情是,覺醒、發現、著眼於如來的大慈悲本願力,身為凡夫慶喜不造作而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地往生淨土。此慶喜、此信心歡喜即是純粹感情。由信心生起的自然的感情。又「真慚愧」、「真感恩」「真難能可貴」「慚愧感恩」等感情,是亦純粹感情,是信海流出的清淨的感情,原封是信心之姿。
「火宅無常的世界,萬事皆空言戲言,無有真實,唯有念佛是真實」(歎異抄)話雖如此,不是講連如來所廻向的信上的純粹感情亦是「空言戲言,無有真實」。對照《歎異抄》的用語,連自然清淨的信心上的感情亦否定者,是不可原諒的惡想。應該善思善思。
◆ 重要的問題
想要獲信獲信,因為那想獲信的信心得不到,所以不論是誰都為此傷透腦筋,為何那麼地想要獲信呢?想必是因為沒有信心的話無法往生這句話吧?往生淨土決定於一信心,話雖沒有錯,但是在此有一個不得不弄清楚的問題,那就是:
(一)往生淨土做什麼?
(二)往生淨土的話能成佛嗎?
(三)成佛做什麼?
(四)淨土為何而有?
(五)淨土的本質是什麼?
(六)誰讓我們往生的呢?
(七)如來的本願力或大願業力,與淨土的成立和眾生的往生有什麼關係呢?
(八)想往生淨土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是迷執的眾生?有智慧的人?有慈悲的人?知道絶對真理的人?能行善的人?能不作惡的人?
前世沒有迷執過嗎?為何到今日還沒有出離生死呢?等等,有必要好好的、徹底的研究不是嗎?
(九)信心和呼喚聲的關係如何?
(十)南無阿彌陀佛和信心的關係如何?
(十一)信心和念佛的關係如何?
(十二)如來的本願是什麼呢?
(十三)如來的正覺是什麼呢?
就這些問題,有必要好好的聽聞,直到由内心真正點頭為止。於是,真妙哩,起初是知識,不知不覺中那知識成了「信知」,這即是「真實信心」。世上有許多人說:「是的,知道了。
雖然知道却無法信。一旦想到後生,還是無法真正安心」。有這種心境的人,總歸一句話,是聞不具足。雖説「知道了」,實際上是什麼也沒懂得。知道也有層次。為何不聽聞直到真正知道為止?為何不問已知道的人?知道的人在何處呢?為何不去找尋?聽聞的心態不够不够。
原來講無法獲信的人是聞不具足的緣故啊。
◆ 不遇善知識的話
問題不限於前述之問。打開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一看的話,百個千個萬個的疑問也會冒出來。最好將這些問題一一提出,去找善知識發問。不是光聽聞就好了。每次聽聞,能打開心胸提問最好。提問,問過的内容會成為自己的資糧。總之,不遇已開眼的善知識的話,無明長夜之闇是無法獲晴的。此中需要精進。
逢遇信心的人,光是見面就大有所獲哦。
光是聽那人的念佛就會被觸動。
信者和信者一相見,光是見面,以心傳心,不需要言傳。真有趣哦。
◆ 接觸佛的「言語」
若說請讀這個,請讀這本書,讀是會讀,但是,用自力執心讀故有讀沒有通。有人是無法用他力的信讀,而用自力的心却是讀不來,「總為想要抓住什麼而苦悶掙扎」。其實這些人也是不知自身有幾兩重,同時也是不知「佛」、「南無阿彌陀佛」、「本願的呼喚聲」、「淨土」這樣的言語哪怕只聽一遍亦萬劫難得的人,不慶喜被遇此「言語」之身有多幸福之人。發現這點的話,就沒有必要為了還沒有獲信、要如
何才能獲信呢等而弄得自己病嚈嚈的。接觸佛的「言語」的話,不知不覺中能頂戴信心。頂戴一看,唯是依慈親的慈悲一樣獲救,自然就會真歡喜、真輕鬆、真安心。躍動著的唯是:
無礙光如來的名號,和彼光明智相之攝取力。
又唯是:
如來的大願業力,即本願力。
被如來的光明照攝,仰敬無礙光如來處,自然能被發現自己的膚淺無知。此時機的深信: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和法的深信:
「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同時地顯現於心中。
◆ 無有出離之緣
有的人常把「我真的是地獄必定」掛在口上。雖是口說「真的是地獄必定」,還未能安心安堵的人是不知「真的是地獄必定」的人。口上雖會説「真的是地獄必定」,真如此的話,自會一味地尋找「要如何才能獲救」的出離之道。
哀哉!痛哉!
不論凡夫如何在自己的心中探索,找得到出離之道嗎?
仰之仰之仰視本願力之月喲。
所謂獲信,是指原本至今為止只在自己身上探尋的眼光,一百八十度廻轉,著眼到如來的方向去。著眼於如來方面,聽聞如來正覺的南無阿彌陀佛的由來處,自然地被本願力的不思議觸動。觸動處,「啊!啊!」的聲音自然生起,那即為讚嘆的念佛同時的顯現出來。此身能被出讚嘆的念佛亦是願力不思議。想要抓住千萬劫也不會變化的東西,不論在自己的心裡怎麼探索也是找不到。本願力之呼喚聲外沒有不會變化的東西。仰信本願力處,安心不求而自宿於心中,這亦是御恩。
明白真的是地獄必定的人,是知道原本就掉到谷底:
「無有出離之緣」的人。明明就是在谷底,還自以為未到谷底地說「必墮」「必墮」,真是滑稽可笑。從人界下墮地獄,説「墮」是淺顯易白的事,但是聽聞真的到「必墮」的人,還差一把勁。眼睛看本願的不思議喲!若著眼於本願力,自然會:
必墮的原樣依願力不思議往生被治定請注目必墮的原樣之「原樣」二字喲。
所謂願力不思議,不是指救度能獲救的人,不是指救度好像能獲救的人,而是指救度不論聽聞多少、不論看哪一點都是無藥可救的人。必須在此知道願力不思議才可以。
◆ 方向不對
有想要獲得信心的心情吧,若追著自己那樣的心情跑的話,簡直是方向不對。那麼想要自己的「心情」的話那就讓心情救度汝好了,既不需要阿彌陀如來也不需要本願力了,不是嗎?這樣好不好呢?想要順著心情的自己滿足既非佛法也不是什麼。因為看信者的歡喜之姿,所以才會變成那樣子。
◆ 金剛不壞的真心
金剛不壞的真心(信心),是指不以聽到的、記得的東西為依靠,不以自己的想法為依靠,不羨慕其他信者的樣子,不思欲做善事,不思欲做惡事,不求想得信心的自己滿足,非安心非不安心,唯仰本願力的不思議是不思議,從心底冒出「真是不思議呀」,自然地口出讚嘆的念佛者。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10)
即得往生與難思議往生
一、即得往生
184.信心很難,往生是不可思議,《御文章》曰:
「獲得信心者,指領解第十八願,領解此願者,領解南無阿彌陀佛之相也。」
185.頂戴信心往生者,是指「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大經》下卷第十八願的成就文(釋迦 如來敘述阿彌陀如來的第十八願的真意者)言:
「聞(聞信)其(第十七願的)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一念的淨信),至心廻向,即(於一念 信喜者,在其時、其地,往生決定,住正定聚不退轉之位)得往生,住不退轉。」
十八願的真意顯於「成就文」,盡於「成就文」。
成就文是真宗安心的極致,又是真宗的面目。
186.聖人於「信卷」曰:
「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剋之極促(最短時間),彰廣大難思慶心(如來的至心信樂之願意)也。」
又聖人在「行卷」釋「即」言曰:
「經(大經)言『即得』,釋(龍樹菩薩之釋)云『必定』。『即』言,由聞願力光闡報土真因
決定時剋之極促也。『必』言,金剛心成就之貌也。」
187.又聖人於「信卷」讚「即得往生」(願成就)言:
「橫超(即得往生)者,即願成就(十八願成就文)一實圓滿之真教,真宗是也。」
本願成就文的「依信一念,即得往生」之宗義,是淨土真宗的眼目,亦是淨土真宗的面目。
188.「即得往生」者,指即(於其時其處)得往生(住正定聚),住正定聚、不退轉之位。「即得往
生」與龍樹菩薩說的「即時入必定」之語是相同意思。善導大師釋南無阿彌陀佛說:「以是義故,必 得往生」。在《大經》的本願成就文,曰: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一念亦無疑心者,其信的一念時,在其時其處得往生。」
189.這時候的「往生」是「現益」,指在此娑婆尚有命時的往生。這往生我叫之第一次的往生。住「正定 聚不退轉之位」叫做往生。第二次的往生是「滅度」,指命終往生彼淨土的意思。應知道「往生」 之語有兩個意思。
190.此第二次的往生叫做「當益」,是命終後所得的利益。即雖是講的「往生」,「現益」之時指入 「正定聚」或「不退轉之位」,而死後往生報土的叫「當益」。故在真宗有「現益」和「當益」二 益。認為這只有一種的是「一益法門」,這是異安心。不論怎麼想立場、立足地,當流是二益。
191.其他的宗教淨是「自力」或「半自力」的宗教故,一度信仰,或是說入信仰了,那信仰又會消失、 冷淡。與之比較起來,當流真實的信心,之云「金剛心」或「金剛不壞的淨信」,直到死為止,決不 變化、消失沒有。即得往生的人,住正定聚不退位故,必至滅度,即死後必往生報土。
光 海 莊 嚴 倫理與宗教(九)
科學者,數學、物理、化學等叫做科學。
最近科學的發達有驚人之處。現代的青年陷於科學萬能主義,很多人不顧倫理與宗教。在蘇俄的大學也在教「科學的反神論」,德國的尼采説「神死也」。一與科學對照,幾乎所有的宗教一下子就被科學壓倒了。
還有,動物學、生物學、醫學、實驗心理學、植物學、礦物學、天文學、地質學,皆是科學。科學的特色是,人使用機械器具,以數學、物理學、化學的知識,實驗經驗所有的現象。科學原理的基本法則是,「物質不滅」與「能源恆存」之二大法則。又科學研究現象,科學者視現象一切「存在」(有)而出發,不問現象之奧。所有現象的總和為何等問題,只說是現象生現象,把現象作現象,有認識、思維現象的心識方是現象,但是談到現象和心識的關係如何?認識現象為現象的心識為何時,這已非科學的領域,而是哲學的領域。思考這點時,即不是科學萬能主義了。現象的總和為何的問題在科學亦無法說明,科學之奥有非科學的什麼東西在。
教神創造萬物、世界和人皆是神創造的宗教,違反科學的真理。從「物質不滅」與「能源恆存」的法則說的話,神造萬物即說不得。
宗教雖非科學,但講違反科學的事是不行的。
佛教不講這樣的話,而講「諸行無常」,萬物一切會變化;說「是生滅法」,不說物不說心,現象一切皆會變化,變化者是現象。接下來説「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是佛法。此四句是五十音歌的根源,是弘法大師喜歡的偈語。
「寂滅」指涅槃。佛教講的大涅槃不是在指死,不是在指我們的世界裏苦樂相對的樂。
其他宗教説「天國」、「樂園」、「理想國」等,認為是人死後的理想天地,是最上等的樂園。
但是佛教不以這般人講的相對的樂為理想,淨土亦非世間所講的樂園是淨土。想要享樂而願往生的人無法往生淨土,願生淨土是為了成佛。成佛,頂戴大慈悲心,如釋迦牟尼佛般復生於世間,永久地說如來的本願名號,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求願往生的。成佛是指永久地相續如來的智慧與慈悲的活動。
基督教也好,回教也好,日本的神道也好,所有的新興宗教也好,沒有一個在教人成神的。只有大乘佛教教說凡夫亦能成佛。光看此事即可知道大乘佛教是多麼殊勝的宗教。
淨土之樂不是指苦樂相對的小樂。娑婆之樂,是短暫的樂,不論是什麼樣的樂沒有以苦為終的樂沒有。苦是苦,樂亦是苦,這也叫做「諸行無常」。很多人認為佛教老是講到死,很灰色、很厭世而排斥,真實地說真實之事有何好灰色的呢?
世間之人不知什麼是真的樂?《涅槃經》
説:「無苦無樂乃名大樂」,意思不是指浮世那樣苦樂相對的樂,而是超越相對的無常之苦,超越相對的無常之樂的絶對樂是真的樂,這叫「大樂」。基督教講「永遠的生命」,但是這和佛教所說的「無量壽」不同。「生滅滅已,寂滅的境地」叫做「無量壽」,基督教所說的「永遠的生命」不論怎麼說都還是相對的「生命」、相對的樂。若說那是絶對的境地的話,亦能說人可成神(絶對者)。從他們說「無法成神」看,不得不説天國的樂也是相對的樂。超越苦樂的絶對樂叫做「寂滅為樂」。科學說的好像無所不知
一樣,遇到像「寂滅為樂」等問題時,無能為力。
大乘佛教和科學一致之處是,科學發現「物質不滅」和「能源恆存」的大真理,此真理在大乘佛教(三論宗)說萬物:
(1)「不生不滅」,不說從何時開始也不說何時滅而歸無,不講神造也不講世界之終。
(2)「不一不異」,萬物非一相亦非多相。
(3)「不斷不常」,萬物如瀑布的水一樣,水滴雖是一滴一滴斷絶著,斷絶的當下連續著而成一條瀑 布。又像人體的細胞一樣,一個個的細胞每一秒死了又生,斷絶的當下一直持續著而成一個活生生 的人。從這點說,人不斷地死而生,生的當下不斷在死。萬物一切皆是如此的狀態存在著,這叫做 「不斷不常」。
(4)「不來不去」,沒有萬物從何處來由誰造亦無何時消失於何處。
以上的四句叫做「八不中道」。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真理。講神的宗教不知此大真理。科學知道這 事,在此點科學可說是偉大。在這點,佛教和科學是一致的。其他宗教違反科學,違反科學的宗教 不得不說是迷信。
那麼只有科學能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嗎?
不行。人生有「善惡」、「苦樂」、「愛憎」、「存在」、「非存在」、「我意識」、「無我的大我・真
我」,這些問題,科學無法處理。
和宗教有密切關係的是倫理學。倫理學掌管善惡的問題。在科學萬能的時代,倫理學被認為只是學的一部分。其實,仔細一想的話,倫理學可說是人生的一切。不論做什麼出發點是善惡,收處是善惡。
以前在東洋,倫理學說是「道德」、「道」、「誠」,萬人皆貴之。孔子的《大學》云「明明德」,《中庸》(子思著)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又云:「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去彼外欲之私,欲見本然之善(誠))」,宇宙人生的基盤和目的是倫理。在西洋,以柏拉圖的「最高善」為始,蘇格拉底的「真」・「善」・「美」傳到了後世,成了康德的三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真・善・美三三圓融,不是個個獨立的存在。有人認為講真・善・美等是跟不上時代潮流,其實不然。透過古今東西,是人生的主軸,其中與宗教的本質有密切關係的是倫理學,即是善惡的問題。宗教,人從闇(惡和苦)解脫,體達光明(善和樂)的天地的是宗教的本質。因此,倫理學的問題和宗教的問題被當作是同一個問題處理。它們有著如此密切地關係。
基督教最重視的德是「愛」,基督説「愛汝的敵人」,他們唱言:「神是愛也,我等亦愛,唯愛之神」。佛教也是,其最尊者是「慈悲」,不問大乘,不問小乘,「慈悲」是釋尊最重視的德。佛教有「七佛通偈」,這是全佛教共通的標語,偈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倫理學是意思(意志)的問題。從社會的觀點看,不論是什麼樣的善事,那人的動機(意志)若是不純,被私欲染汚的話,其行不能說是善。此故,在佛教講自淨其意,教人要以正當的動機行動喲。人不論是誰都有造「罪」。所謂的「罪」是從「我欲」(我執)所作的一切行為,又或是以「愛憎」之情作的一切的行為是「罪」。凡夫,都是「我欲」和「愛憎」的奴隷。因此,所有的人是罪人,罪人在此世也苦,未來也不得不苦。這是因果的理法。罪人不論要不要,死後都必須墮地獄不可。一切的罪悉是不善,道德的說是「不善」,宗教的說是「罪」。想去掉不善,到達最高善的是倫理。
想從罪解脫,到達最高善的涅槃的是佛教。基督教也是,倫理的說之的話,去最高善的地方的天國,作為神對最高善的祝福,而獲賜「永遠的生命」,所以基督教也是不離倫理學。佛教講的最高善的「涅槃」境地是「無我」和「無分別智」(超越愛憎的境地),即超越「小我」體達「大我」(真我)的境地,是大智大悲的世界,之云涅槃。小乘的涅槃叫做「灰身滅智」,指滅却所有的意欲之境地。大乘的涅槃(大涅槃),智慧與慈悲不滅的活動叫涅槃。求願往生彌陀淨土,到達大涅槃的也是其主要目的。世人不知淨土教的真精神,而非難說往生極樂之道是「厭世教」、思想太灰色等,不得不說是錯得很離譜。
無 盡 的 法 界
○ 天地萬物是何物乎!(一)無盡緣起和(二)性起的真理,此二者是一切之學的根本之本,神佛亦無從著手。
○ 佛陀世尊的海印三昧,映於心鏡原封地說出來的是《華嚴經》。
○ 山川草木,法性自然,不是神造。
○ 法界是一切眾生身心的本體,靈明廓徹、廣大虛寂,無形亦無邊際。
○ 釋迦牟尼世尊成正覺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皆具如來的智慧德相」。這是法界,人不是神的僕人。
○ 世界的宗教雖多,教人成神的教法沒有。
○ 世界之始,罪之元,即使是神亦不知原由。
探尋萬物之始是阿呆的阿呆。
○ 萬物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無始無終,不是神造。
○ 不研究萬物為何的話,惑苦紛然,造罪不已。
○ 以為物存在、我存在,這存在意識是罪之本。
○ 花色雖香有凋時,然凡夫為有無二見之奴隷也。
法 雷 通 信 瑞 覺
「阿弥陀様は知らぬ顔してござるが、衆生が勝手に往生してしまう。」(大意:阿彌陀佛沒作意,眾生自行往生了。)
百思不得其解瑞劒老師這句法語,現在稍微識得了點滋味,原來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就如太陽一露臉,天地萬物皆蒙光曉一樣。
「西蕃月支聖典,東夏日域師釋,難遇今得遇,難聞已得聞」,慶幸此身得遇瑞黙老師,得聞淨土真宗的教法。翻譯這期「法雷音」時,老師雖已不能像以前那樣開口說法了,這是人格者的力量吧,每天依止在老師的座前,發現老師無時不刻皆在為我渾身說法,有一天突然發現:老師的存在自身就是「呼喚聲」、就是「功德」、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啊!雖然老師沒有具體開口要我做什麼,雖然我也是血肉之軀,但是看到老師有時晩上被痰弄得辛苦的睡不好,自然就不得不乖乖地坐在案桌前馬不停蹄地翻譯;看到老師吃飯常被嗆到而吃得很辛苦的模樣,自然就無法安然樂睡眠;看到老師為法獻家財身命的身影,自然不
得不為法獻身命;看到娑婆的事全然不談,而法語却一句句地在舌端環繞的老師,自然不得不頂戴聖教…。
至此時我才知道,原來這一句「阿彌陀佛沒作意,眾生自行往生了」就是「自然法爾」,就是正覺者(人格者)的功德。原來,淨土真宗的教法是如此自然,老師的言行擧止是如此自然。凡夫太多疑,以不自然的心窺自然,所以才會難中之難,無過斯難。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並註(8)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
5.種種事功德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第五偈第一、二句)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花觀。或雕金鏤玉,意願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相忘於有餘自得於佛道。此莊嚴事,縱使毗首羯磨工稱妙絕,積思竭想,豈能取圖。
性(自然或珍寶之實質)者本義也,能生既淨,所生焉得不淨。故《維摩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故言: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6.妙色功德
「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第五偈第三、四句)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優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願我國土光炎熾盛第一無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奪者。
若為相奪,如明鏡在金邊則不現,今日時中金比佛在時金則不現,佛在時金比閻浮那金則不現,閻浮那金比大海中轉輪王道中金沙則不現,轉輪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則不現,金山比須彌山金則不現,須彌山金比三十三天瓔珞金則不現,三十三天瓔珞金比炎摩天金則不現,炎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則不現,兜率陀天金比
化自在天金則不現,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則不現,他化自在天金比安樂國中光明則不現。所以者何,彼土金光絕從垢業生故,清淨無不成就。故安樂淨土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阿彌陀如來法王所領。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是故言:
「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
「曜世間」者,曜二種世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