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17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 頭 言五月法雷音(第十七號)常聽到「聽聞佛法要不惜身命」,但是世事的種種勞苦煩憂,經常把人一顆想要精進佛法的心給磨平了。話雖如此,在這充滿苦惱的人生中,我們得以聽聞到大悲慈親強而有力的「我能護汝」之聲音,這實是慶喜中的慶喜。經常抱持著「盛者必衰,會者有離」的覺悟很重要。總之,這世間苦太多了,而且是苦的非常強烈,苦不堪言。一生勤苦,只須臾間。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按:瑞劒老師開示過:「古來真宗的學徒,即使談教義安心,很容易有流於概念的傾向(現代,不只真宗如此,佛教界一般亦同樣流於概念,忽視實踐,是信仰、證道皆有失去生命的樣相)。「聽聞佛法要不惜身命」,為法忘軀,不容易,只有宿善者方能如此。信 心 銘 十七○ 真宗是生死解脫的大法門。難呀難呀,這麼難的宗教沒有。聽到難就打退堂鼓的人不行,以為很容易就漫不經心的人也不行。重要的是值遇善知識聽聞聽聞徹底地聽聞喲。○ 學者呀是記住法門的道理理論,陷於知解分別。沒有學問的人呀,不是一副我知道的天狗嘴臉,不然就     是自卑,與漠不關心的外道之輩為伍。○ 被聲音吸引最佳。聲音太大了、太感人肺腑了,忘我地到西之彼岸。○ 所謂聽聞了佛法,是指被佛智大悲的本願感動,驚喜是「不思議呀」的就是聽聞了佛法。   有「我聽聞佛法了」的念頭殘留者不能說是聽聞了。○ 做阿呆呀,做阿呆呀,這樣就能往生極樂。○ 聽聞了往生、信而往生是好,其間有加入「我」故不行。無聞的我而聽聞喲。○ 自信教人信很難,相當難得。可有「是義不說不行,不可不說」的心境嗎?○ 所謂凡夫,是自力的塊狀、妄念的塊狀。   頂戴真實的信心者,忘記信心仰憑如來。○ 隣居的花開得比較紅。見到妙好人就流口水地想:「能像他那樣該多好?」不行。應仰信是為我一人的     本願。○ 有在聽聞的人,幾乎都是雜行雜修自力心的人。想要不做這樣的人的心早就是自力。無宿善、不遇善知     識的人,好可憐。○ 凡夫成佛之法,因為太清淨、太高了,對凡夫來說好像是給貓黃金一樣。此法在眼前。   應慶喜值遇此法。○ 阿呆真的知道的話很好,但是要知道阿呆是阿呆,不看善導大師、法然上人、親鸞聖人這樣佛智滿入的     賢者的話,無法知道是阿呆。○ 往生以為能往生而無法往生的淨土,無法往生者往生不可思議。這就叫佛智的不可思議、願力不思議。○ 淨土、南無阿彌陀佛都會說話:「來喲來喲,就那樣地來喲,依如來的功德往生的喲。」○ 夜闇不知往何處行時,阿彌陀如來牽著手,本願力好大呀。○ 認為可以往生了嗎?淨土不是汝以為能往生就往生的喲。○ 聽聞佛法知道也不行,不知道也不行。凡夫怎麼都不行。是「不行」、「不行」之塊狀呀。○ 怎麼都無法往生,本願有故能往生。○ 因果很恐怖,因果是巡廻的火之車。立足於因果,憶念「今死的話會如何」地聽聞本願。   本願力的勅命外没有信心。○ 有聽聞而往生、信而往生、稱而往生的心態不行喲。○ 往生淨土是無條件哦。往生是免費中的免費。免費中的免費,真的是無條件哦。光是口頭上説「無條       件」是不行的。○ 無眼者即無色,無色者即無眼。無心者無世界,無世界者無心。佛與眾生亦復如是。從何時起分開的       呢?為何分開呢?無法作答。認為這是神的力量者是獨斷。○ 今死的話怎麼也無法安心、求您讓我安心云云。不是依安心往生。是讓我往生故被安心的。○ 聽聞佛法做什麼?頂戴信心。   頂戴信心做什麼?往生極樂。   往生做什麼?我快樂地過生活。   打的如意算盤。○ 我呀揺揺擺擺内中。唯有連聞的心都捨了而信憑彌陀的人能往生。○ 別裝一副很慚愧感動的嘴臉喲,閻魔之前嘴臉是過不了關的哦。無法感動慚愧的原樣被如來帶到淨土去     的喲。○ 別想知道更深奥的道理,南無阿彌陀佛是奥中之奧。○ 雖説「無條件」,沒聽聞的人哪有「無條件」呢?聽聞了一看,無條件中的無條件。(河合梅乃)○ 依     如來的佛智和大悲的南無阿彌陀佛救度我所以才獲救的,不明白嗎?○ 釋尊和阿彌陀佛是佛。佛很尊貴。是依佛的功德、依佛力、依佛的佛智、依佛的大悲,往生淨土的。○ 頂戴信心的話、稱念佛的話、因為頂戴信心了、因為有念佛了…,加上「的話」和「因為」的話地獄必     定。○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呀。忘信心、離聞心,就這樣地往淨土。○ 和釋尊一比的話,一切眾生皆阿呆呀。是阿呆才說阿呆有什麼不對呢?不認為是阿呆的人地獄必定。○ 不想自己是罪業深重、愚痴無智者,只想著信心信心,不論如何地判定信心全都是水泡。○ 如來沒有的東西我若有的話,那皆非真實呀。頂戴了如來的智慧.慈悲.方便,那即為我的至心.信       樂.欲生。父母之物子之物。○ 即使聽聞幾十年,若被說「請告訴我聽聞了什麼」時,如何作答?佛教 的 眼 目人,生於自然中,育於自然中,但是不知何時忘記自然,違反自然,身體變虛弱,心汚染了,造罪,苦上積苦,不幸短命一生結束,未來受苦患。學習自然,與自然交流,與自然合一生活的話,心靜體豐。佛法亦盡於茲。不知佛法者,不知業道可怕,勉強身體,勉強精神,或生病、或染罪惡,心常被不安、恐怖與焦燥逼迫而痛苦。他們為何不學自然、不隨自然呢?不自然、重複地勉強自己,苦到不能再苦後,叩佛教之門,這是很好的,實是可慶喜之事。入佛教學什麼呢?學佛、學佛心、學業道的可怖,願佛道成就。只是很多人,不知佛法的自然,以為知性的理解就自以為懂了。自以為懂了的心態,尚未達到自然之域。佛法是,被佛的自然、願力的自然、業道的自然同化外,没有佛法。被佛的自然與大願業力同化一看,沒有比這更輕鬆的了。故這也可說是安心,也可說是安住。所謂被佛的大願業力同化,是指常憶念佛的大智大悲之偉大、大智大悲之尊貴、佛的難能可貴。佛用身口意的一切、用功德力的一切、用大悲大智的一切,又用三昧力的一切,憶念著我。即如來依一大悲的念力,正欲救度我。又眾生亦實是依此一念力獲救。眾生唯有依聞信之憶念如來被救。這是佛的自然,亦是眾生的自然。佛法也是在不勉強處有其真味。順佛的自然處有真的價值。願力自然外,無有佛法。切盼停止是非之論,速歸如來的願力自然,入自然的淨土。隨 想 寶池○ 依月的亮光見月,松蔭之暗亦月光也。○ 依法之力仰法。啊啊!那明月!讚嘆之聲亦光也。○ 被告知是地獄必定的也是法的力量,被告知往極樂的也是法的力量。○ 南無也是六字,阿彌陀佛也是六字,機法一體不思議也。○ 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的凡夫,和看到這面目的也不是吾力哦,沒有必要祈求「神明呀拜託您」。○ 地獄不是在此在那,依業報,火車來現亦是真。○ 地獄真的有哦,地獄很恐怖哦。○ 業火臨臨在脚下。○ 蓮如上人的詩曰: 「罪業深若為信憑如來身依法之力方往西」○ 又曰: 「若有聞得彌陀名是人皆信憑南無阿彌陀佛」○ 信心是不思議之物喲。越是想要信越是無法信。○ 聽聞、聽聞、聽聞本願名號的生起本末,穿透聽聞不望信心,自然能信的是不思議。○ 浮草呀,隨波逐流有自由。註:「浮萍」,瑞劒老師說的是自己。「隨波逐流有自由」,指在業海的世界,隨緣不變,任業風如何吹摧,在願海中是自由自在的。○ 《正法眼藏》、《碧巖錄》、《無門關》,法界的真理完全顯露呀,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等凡夫之可悲,帳目對而錢不够。○ 帶著狗每天散步二千公尺,狗也知道此恩惠。哎呀,可恥呀人類。○ 信心之力不思議無量力,任何學者亦無敵。○ 連學者也在淨土門外束手無策,一字不識的無學人却容容易易就通過了。喂!如何呀。○ 在浮世雖然需要金銀財寶,黄泉路上個人旅。○ 「地獄是一定的去處」,聖人的大信海令人緬懷。○ 難者有三樣:知因果難!知佛難!知佛法不思議不思議呀難!○ 麻雀啾啾叫,烏鴉呱呱叫,凡夫的地性是五欲和妄念,抱著地性大般涅槃,無法信是當然。○ 佛法很難。往生很難。知道很難喲,努力精進別懈怠。○ 佛法是聽重點,重點是眼目,重要的地方。○ 落之機與救之法,如何相干?這就是重點。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1111)即得往生和難思議往生(其二)192.淨土真宗是論「三願」(十九、二十、十八願)、「三經」(大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             經)、「三機」(正定聚之機、不定聚之機、邪定聚之機)、「三往生」(雙樹林下往生、難思往         生、難思議往生)的宗教。193.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是四十八願,其中最重要,代表其他四十七願的本願是第十八願。故第十八願叫        做「王本願」。淨土宗依第十八願一願開宗,善導大師名之做「念佛往生之願」。法然上人用此願          名,亦別名「選擇本願」。194.親鸞聖人,一樣重視第十八願,更將此願名「至心信樂之願」、「本願三心(至心、信樂、欲生)        之願」、「往相信心之願」。之所以如此,是為示往生的正因是一信心。又聖人為明「信心正                因」,開第十八願為五願(十一願|必至滅度之願、十二願|光明無量之願、十三願|壽命無量之          願、十七願|諸佛稱名之願、十八願|至心信樂之願),由《大無量壽經》作「教卷」,由第十七          願作「行卷」,由第十八願作「信卷」,由第十一願作「證卷」,由第十二、十三願作「真佛土            卷」,更為了把第十九願和二十願的人拉回十八願,亦為了批判偽(邪偽)的宗教作「化身土                卷」。如此一部六卷的《教行信證》誕生了。《教行信證》出現,於茲「淨土真宗」被開說。故可          說「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195.親鸞聖人批判一切的宗教分佛教與外教,別「真偽」。批判一切的佛教分「權實」(權的宗教與真        實的宗教),分別「聖淨」(聖道門和淨土門、難行道和易行道)。於淨土教部内,就本願辨別            「真實的本願」和「假的本願」,這是「真假」的批判。《教行信證》是一大宗教批判書。196.「三願」者,指第十九願、第二十願和第十八願。於「顯」(表面的意義)義,《觀無量壽經》相        當第十九願,《阿彌陀經》相當二十願,《大無量壽經》相當第十八願。就「機」(信的人)說            者,十九願(要門)的人(位)云「邪定聚之機」,二十願(真門)的人云「不定聚之機」,十八          願(弘願)的人(位)云「正定聚之機」。就往生說者,十九願(要門)的人的往生云「雙樹林下          往生」(雙樹林是釋尊入滅的樹林)。二十願的人的往生云「難思往生」,十八願的真實信心之人          的往生云「難思議往生」。197.親鸞聖人的歷程(從聖道門入淨土門),從十九願進到二十願,從二十願轉入十八願,這就叫「三        願轉入」(在「化身土卷」)。三願轉入,不止聖人的歷程,自前生或在現生,任何人都非經驗不          可的過程。立足於佛力者,是法德自然的妙益。「三往生」是善導大師在《法事讚》所說的往生的          種類。「即得往生」,不是往生的種類,作為聽聞願力|名號的利益,是釋尊說於信一念時往生            (入正定聚)喲之信心的利益。故「難思議往生」和「即得往生」不可同列地論。198.「難思議」者,是阿彌陀如來的尊稱,又是「不可思議」的意思。往生般的一大事,不是用凡夫的        小智(妄念、自我意識、分別意識、存在意識、善惡.有無.愛憎之心)能解決的。凡夫能往生是          難思議(不可思議)。難思議往生是大經往生,即十八願所誓願的往生。199.什麼是不可思議?什麼是難思議呢?     (1)法界(大宇宙、天地萬物)不可思議。真如(絶對的真理、法性、物自身)不可思議。     (2)心(心性、意識自身)不可思議。     (3)佛(佛陀、正覺如來)不可思議。《華嚴經》言: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4)法則(法)不可思議。三論宗說「八不中道」,說萬物「不生不滅、不一不異(非一非多)、不斷         不常(萬物非斷絶、非連續)、不來不去(萬物非神造、非從何處來、非沒了往何處去)」。這             是真理,這是不可思議。《般若經》的「空」(非有非無)的真理亦是不可思議。    (5)佛法不可思議。凡夫往生成佛之道(真理)是佛法故不可思議。故佛智、佛心(大慈悲)、佛力、          佛的功德、力用(光明)不可思議。    (6)如來的本願(本願力)名號的功德力用不可思議。十七願讚嘆南無阿彌陀佛是「威神功德不可思            議」。    (7)信心不可思議。「信卷」曰:「大信心…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知道的不是信心,想          的不是信心。        「思能往生而無法往生的淨土          不能往生的人往生不可思議」(瑞劒)   (8)住正定聚是不可思議。成就文曰:「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廻向,願生彼國,即得          往生,住不退轉」。依信一念被住正定聚是不可思議。   (9)依信一念住正定聚者,命終至滅度(涅槃)是不可思議,是由十一願(必至滅度之願)的願力者。   (10) 淨土不可思議。彌陀的淨土云「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淨土的莊嚴(廣)的原樣是第一義諦                  (略)(實相)。「實相」者是真如。淨土的莊嚴的「廣」和實相的「略」,廣略相入微妙難思            議的淨土是彌陀的淨土。「妙」之一字是示廣略相入之語。200.「滅度」云「生即無生」,思往生了時,早已入「佛智顯現」「佛性顯現」的涅槃之世界。      是云「生即無生」(往生的是無生的涅槃界)。又從第一義諦上說者,聖道淨土的區別亦無,娑婆和      淨土的區別亦無,雖如此說,凡夫要成佛一定得往生淨土不可。說往生也有,這云「無生即生」。          「無生即生」云「難思議往生」。201.佛法實是廣大無邊、難思議。接觸如來的人格、接觸高僧的人格、接觸善知識的人格處,能被信不        思議是不思議。是即信心。信心是人格的接觸,人格與人格的感應道交。信大人格的言語處信心發          起。202.親鸞聖人於「化身土卷」掲「三願轉入」之文曰:      「久出萬行諸善之假門(聖道門),永離雙樹林下之往生(十九願的往生、修諸功德往生的化土的往      生)。回入善本德本真門(二十願。法頓機漸,思念佛為己修的功德),偏發難思往生(二十願的          往生,化土的往生)之心。然今特出方便真門,轉入選擇願海(十八願),速離難思往生(二十願          的往生)心,欲遂難思議往生(大經十八願的往生,死後真實報土的往生),果遂之誓(二十願之          力)良有由哉。」      實是「難思議往生」是大經的往生,是第十八願的往生。「聞名信喜」的一念登正定聚不退轉之位          (現益),死後得遂「難思議往生」(滅度)(當益)。自誡○ 此法不可不學,此義不可不說。○ 佛法應為佛法而學。應為自信教人信而學。○ 雖說是火宅無常之世,聞信佛法的人必有法悦法喜。○ 只要有心,一定可找到時間和機會。○ 真宗學徒,應信拼命地聞法研究的話,健康和長壽必會被賜與,而奉全身的努力。無此信念者,要大成     是不可能的。○ 真宗學的要點在信心。不是信心中心主義者,德不具,人不好聞其人之說。○ 身為凡夫,不迷惑於名利大山者無有一人。但是讀聖教時、說法時要離名利,没有置後生一大事於心上     是無効的。○ 不重師教時,不知不覺「自見的覺悟」(自己的知見)會出來。光 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1010)人類被說為萬物的靈長,又說為理性的動物。為何是「靈長」,為何是「理性的動物」呢?這是不得不思考的事。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有「生」「老」「病」「死」之苦。這其他動物也有。其他動物不自覺之,又就之無所反省。只有人,有「自覺」與「反省」。無自覺與反省的人是狂人。「自覺」與「反省」最強烈的人是釋迦牟尼世尊。釋尊達自覺之極,極反省之奥底,而且從什麼人也免不了的罪惡與苦惱解脫,到達了什麼人也到達不了的最高善(涅槃)的境地而成了佛陀。佛陀是神以上最尊貴的人。神的種類有很多。也有造天地萬物,全智.全能.遍在.愛的神,也有以絶對的真理為神的學者,也有以真善美之極.地盤之神聖者為神的學者,以最高善為神的學者也有,如柏拉圖,視「理想」為神的學者也有。如日本的神,以佛教說的「佛性」為神,又視民族的最高權威者、或忠臣義士死後被祭祀為神的神也有。其他,以天人為神、以鬼神為神、以天使為神、以基督為神、以精靈為神的宗教也有。又以自然物為神的民族也有。「神」的種類千差萬別,種類雜多。什麼是佛?法界的絶對的真理,即法性或真如是「法性佛」,完成願行的佛是「報身佛」,又如釋迦牟尼佛,取人的模樣,誕生為人的是「應身佛」。三身常是一,此云「三身即一」。其他取種種形為「化身佛」的有無數。總之,不論什麼佛皆與絶對的真理合一,以「大智」、「大悲」和「本願」(名號)濟度衆生。「神」與「佛」的不同,神稱「獨一真神」,是萬物的創造者,是最高的權威者。「佛陀」,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涅槃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看萬物是不生不滅,立於萬物平等的立場的是「佛」。在其他的宗教,不允許人類成神,但在大乘佛教論「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其他宗教是個人的、人類的、倫理的,不能說是普遍的宗教。光看「人無法成神」一事,神是專制的、獨斷的。為何神不講人能成神之道呢?神造人時,為何沒賦與人能成神的可能性呢?神意令人置疑。神既是全智全能,之所以沒賦與人能成神的素質即神性,那是因為怕有許多神出現的話,會影響神的最高權威而不賦與神性的吧?此處亦可見到一神教和汎神論的不同。人絶對無法成神的話,為何神給與人絶對無限的向上心呢?不是命令人的理性向上到神的地方嗎?神給人這理性的要請,却說人無法成神,又是為何呢?此處留有個大問號。此處亦可看到一神教的缺陷。又神沒有必要造萬物却造了萬物,這令人無法理解。又神内在於萬物之中而支配萬物,這亦是難理解處。萬物,如佛教所說,「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是萬物本來自然的性質。又所有的物,由因緣生故,之云「空」。「空」的真理亦被承認是「原來如此」。又「因果」的法則,無始無終,是萬古不易的真理。即使是神也無法造此法則。無因果即無萬物。不能造因果的法則的話,也就無法造萬物。「無因果即無萬物,無萬物即無因果」,亦是絶對的真理。又「無主觀(心)即無客觀(物),無客觀即無主觀」,無關神與佛,這亦是法爾自然的大法則。這樣說的話,一神教的人們會大反駁吧。不論如何反駁,都不能無視法爾自然的法門。神可說有,也可說無。天地自然的大法則,不可議論有或無。即使說是無,不從自然的法則者,一分鐘也活不下去。「法」(法則)很神嚴,「法」是真理。違反真理者云「誤謬」,又云「迷妄」。「誤謬」和「迷妄」,生一切的苦惱,這亦是自然的道理。人性,愛善憎惡。只有人有善惡,這是人為萬物之長的所以。倫理學研究善,研究什麼是最高善的是倫理學。道德判別人要到最高善得做什麼才好,實踐善的是道德。為善的話幸福來,為惡的話招不幸,這是因果必然之理。從倫理學上看佛教的話,七佛通戒偈即是,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從倫理學上看佛教的話,如前述。因此於某意思上,佛教能說是最高的倫理學。這時候,佛教是倫理學,能說是最高的實踐倫理。此偈中包含著一切善。作為人的理念,蘇格拉底尊重的是「真」「善」「美」。真.善.美三三圓融,真者是善,善者是美,美者是善,善者是真。「淨其意(意思)」,是倫理的核心。倫理學,當然也關係著知識和感情,主要是意思(意)的學問。問題是如何「淨(令清淨)其意(意思)」呢這問題是最大也是最終的問題。文明國家的宗教,全都是倫理的宗教。雖教「清淨意思喲」,却不教如何才能清淨的方法。聖書說:「心淨者幸也,其人得以見神」。是很漂亮的話,但是古往今來,縱觀西東,一般人(凡夫)完全地淨心的人無有一人。聖書中,沒有教完全清淨心的道。所有的人盡是罪人,故不得不說「心淨者」之語是空文。如柏拉圖、蘇格拉底、康德般的聖人,也不能說心完全清淨了。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不能說心完全地清淨。那是因為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故。完全的德,必須與完全的智慧一致。心完全清淨的人,只有大聖釋迦牟尼世尊而已。心完全清淨的人叫做佛陀。佛陀完全清淨自心,亦教其他人類完全清淨心的道。那是華嚴、天台、真言、禪等的聖道諸宗教。這些宗教是「即身成佛」「是心是佛」的教法。淨土門是往生即成佛的教法。美是什麼呢?最高善是什麼呢?心清淨是善。凡夫的心依三毒(貪欲.瞋恚.愚痴(邪見))的煩惱而染汚著。怎麼辦才會清淨呢?這是大問題。這問題除了修「戒律」「禪定」和「智慧」(禪定完成的智慧、心力)的三學外沒有道。大聖釋尊自己實踐之,也把此道教了一切眾生。這是聖道門自力的修行。那修道是善,其完成是最高善。佛教以外的宗教不知這個。法雷 通 訊老師開示過,「稱名破滿」是指信心的念佛(無我)能破我執(無明)。很多學本願的人,因為不肯放下身段,接受師長的指導,自己想自己對,越學佛自我越堅固,所以雖來到慈親座前却鎩羽而歸,這是非常可惜的。蓮如上人曰:「佛教是無我」,老師也開示說:自我沒有破的話,不是慈親不救,而是自我會造火車出來、造地獄出來,自己往那裡面衝。瑞劒老師法語說:「難者有三樣:知因果難!知佛難!知佛法不思議不思議呀難!」說的即是此。不知佛是佛的人,自然也無法知凡夫是凡夫。不知凡夫是凡夫的人,就會執己是非他,落在「有無見」、「有所得」、「住」(住在人我是非)中,而無法動彈。瑞劒老師法語說:「只要有心,一定可找到時間和機會」。有同朋開始用功拜抄聖教後,就想:如果不用上班工作,整天都拜抄聖教該多好?這樣的心態是不務實的心態。「只要有心,一定可找到時間和機會」,這是瑞劒老師的經驗談。人要用功辧道真的不容易,尤其真宗是在家的佛教。在工作、家庭之外,還要用功辧道,這除非是道心堅固者,否則很容易隨波逐流,迷失自己。知道嗎,我們的老師和瑞劒老師都是在極有限的時間裡,用功辧道的。也因為個人的時間不多,所以越激發善用時間的潛能。老師開示過,善用時間的人,才是「不殺生」,浪費時間的人是在「殺生」。願善用僅有的時間,親近慈親,步步走向彼岸,生命正在刹那刹那地流逝呀。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並註(9)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續前「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曜世間」者曜二種世間也。)7.觸功德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第六偈)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佛本何       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寶重金玉不得為衣服,雖珍翫明鏡無議於敷具。斯緣悅於目不便於身也,       身眼二情豈弗鉾楯(矛盾)乎。是故願言。使我國土人天,六情和於水乳,卒去楚越(楚越相距甚         遠)之勞。所以七寶柔軟悅目便身。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故以為喻。註者(曇鸞大師)言。此間土.石.草木各有定體,譯者(菩提留支)何緣目彼寶為草耶。當以其葻(草67得風貌,嵐音)能(草旋貌,熒音) (細草,眇音)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參譯(淨土論),當別有途。「生勝樂」者,觸迦旃鄰陀生染著,觸彼軟寶生法喜樂。二事相玄。非勝如何是。故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8.三種功德a.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第七偈)    此四句名莊嚴水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願。    見有國土,或澐(雲音)溺( 江水大波謂之澐溺)洪濤(海波),滓沫驚人,或凝凘(流冰,斯音)浹(家音)      渫(凍相著,泄音),蹙(迫,促音)枷懷( 失常,忒音)。向無安悅之情,背有恐值(懼)之慮。    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使我國土)所有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花,布為水          飾,微風徐扇,映發有序,開神悅體無一不可。是故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      錯光亂轉」。b. 地功德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第八偈)    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嶕(礁音)嶢(高貌,堯音)峻(高,俊音)          嶺,枯橫岑,岝(山不齊,作音)峉(山高大貌,額音)峌(深山谷,亦山峭貌,形音)嶙(深無崖),莦         (惡草貌,消音)茅(道多草不可行)盈壑。茫茫滄海為絕目之川,葻葻廣澤為無蹤之所。(待續)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643.html 法雷音 017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64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64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643.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 頭 言五月法雷音(第十七號)常聽到「聽聞佛法要不惜身命」,但是世事的種種勞苦煩憂,經常把人一顆想要精進佛法的心給磨平了。話雖如此,在這充滿苦惱的人生中,我們得以聽聞到大悲慈親強而有力的「我能護汝」之聲音,這實是慶喜中的慶喜。經常抱持著「盛者必衰,會者有離」的覺悟很重要。總之,這世間苦太多了,而且
法雷音 017

法雷音 017

卷 頭 言五月法雷音(第十七號)
常聽到「聽聞佛法要不惜身命」,但是世事的種種勞苦煩憂,經常把人一顆想要精進佛法的心給磨平了。
話雖如此,在這充滿苦惱的人生中,我們得以聽聞到大悲慈親強而有力的「我能護汝」之聲音,這實是慶喜中的慶喜。
經常抱持著「盛者必衰,會者有離」的覺悟很重要。總之,這世間苦太多了,而且是苦的非常強烈,苦不堪言。
一生勤苦,只須臾間。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按:瑞劒老師開示過:「古來真宗的學徒,即使談教義安心,很容易有流於概念的傾向(現代,不只真宗如此,佛教界一般亦同樣流於概念,忽視實踐,是信仰、證道皆有失去生命的樣相)。「聽聞佛法要不惜身命」,為法忘軀,不容易,只有宿善者方能如此。
信 心 銘 十七
○ 真宗是生死解脫的大法門。難呀難呀,這麼難的宗教沒有。聽到難就打退堂鼓的人不行,以為很容易就漫不經心的人也不行。重要的是值遇善知識聽聞聽聞徹底地聽聞喲。
○ 學者呀是記住法門的道理理論,陷於知解分別。沒有學問的人呀,不是一副我知道的天狗嘴臉,不然就     是自卑,與漠不關心的外道之輩為伍。
○ 被聲音吸引最佳。聲音太大了、太感人肺腑了,忘我地到西之彼岸。
○ 所謂聽聞了佛法,是指被佛智大悲的本願感動,驚喜是「不思議呀」的就是聽聞了佛法。
   有「我聽聞佛法了」的念頭殘留者不能說是聽聞了。
○ 做阿呆呀,做阿呆呀,這樣就能往生極樂。
○ 聽聞了往生、信而往生是好,其間有加入「我」故不行。無聞的我而聽聞喲。
○ 自信教人信很難,相當難得。可有「是義不說不行,不可不說」的心境嗎?
○ 所謂凡夫,是自力的塊狀、妄念的塊狀。
   頂戴真實的信心者,忘記信心仰憑如來。
○ 隣居的花開得比較紅。見到妙好人就流口水地想:「能像他那樣該多好?」不行。應仰信是為我一人的     本願。
○ 有在聽聞的人,幾乎都是雜行雜修自力心的人。想要不做這樣的人的心早就是自力。無宿善、不遇善知     識的人,好可憐。
○ 凡夫成佛之法,因為太清淨、太高了,對凡夫來說好像是給貓黃金一樣。此法在眼前。
   應慶喜值遇此法。
○ 阿呆真的知道的話很好,但是要知道阿呆是阿呆,不看善導大師、法然上人、親鸞聖人這樣佛智滿入的     賢者的話,無法知道是阿呆。
○ 往生以為能往生而無法往生的淨土,無法往生者往生不可思議。這就叫佛智的不可思議、願力不思議。
○ 淨土、南無阿彌陀佛都會說話:「來喲來喲,就那樣地來喲,依如來的功德往生的喲。」
○ 夜闇不知往何處行時,阿彌陀如來牽著手,本願力好大呀。
○ 認為可以往生了嗎?淨土不是汝以為能往生就往生的喲。
○ 聽聞佛法知道也不行,不知道也不行。凡夫怎麼都不行。是「不行」、「不行」之塊狀呀。
○ 怎麼都無法往生,本願有故能往生。
○ 因果很恐怖,因果是巡廻的火之車。立足於因果,憶念「今死的話會如何」地聽聞本願。
   本願力的勅命外没有信心。
○ 有聽聞而往生、信而往生、稱而往生的心態不行喲。
○ 往生淨土是無條件哦。往生是免費中的免費。免費中的免費,真的是無條件哦。光是口頭上説「無條       件」是不行的。
○ 無眼者即無色,無色者即無眼。無心者無世界,無世界者無心。佛與眾生亦復如是。從何時起分開的       呢?為何分開呢?無法作答。認為這是神的力量者是獨斷。
○ 今死的話怎麼也無法安心、求您讓我安心云云。不是依安心往生。是讓我往生故被安心的。
○ 聽聞佛法做什麼?頂戴信心。
   頂戴信心做什麼?往生極樂。
   往生做什麼?我快樂地過生活。
   打的如意算盤。
○ 我呀揺揺擺擺内中。唯有連聞的心都捨了而信憑彌陀的人能往生。
○ 別裝一副很慚愧感動的嘴臉喲,閻魔之前嘴臉是過不了關的哦。無法感動慚愧的原樣被如來帶到淨土去     的喲。
○ 別想知道更深奥的道理,南無阿彌陀佛是奥中之奧。
○ 雖説「無條件」,沒聽聞的人哪有「無條件」呢?聽聞了一看,無條件中的無條件。(河合梅乃)○ 依     如來的佛智和大悲的南無阿彌陀佛救度我所以才獲救的,不明白嗎?
○ 釋尊和阿彌陀佛是佛。佛很尊貴。是依佛的功德、依佛力、依佛的佛智、依佛的大悲,往生淨土的。
○ 頂戴信心的話、稱念佛的話、因為頂戴信心了、因為有念佛了…,加上「的話」和「因為」的話地獄必     定。
○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呀。忘信心、離聞心,就這樣地往淨土。
○ 和釋尊一比的話,一切眾生皆阿呆呀。是阿呆才說阿呆有什麼不對呢?不認為是阿呆的人地獄必定。
○ 不想自己是罪業深重、愚痴無智者,只想著信心信心,不論如何地判定信心全都是水泡。
○ 如來沒有的東西我若有的話,那皆非真實呀。頂戴了如來的智慧.慈悲.方便,那即為我的至心.信       樂.欲生。父母之物子之物。
○ 即使聽聞幾十年,若被說「請告訴我聽聞了什麼」時,如何作答?
佛教 的 眼 目
人,生於自然中,育於自然中,但是不知何時忘記自然,違反自然,身體變虛弱,心汚染了,造罪,苦上積苦,不幸短命一生結束,未來受苦患。
學習自然,與自然交流,與自然合一生活的話,心靜體豐。佛法亦盡於茲。不知佛法者,不知業道可怕,勉強身體,勉強精神,或生病、或染罪惡,心常被不安、恐怖與焦燥逼迫而痛苦。他們為何不學自然、不隨自然呢?不自然、重複地勉強自己,苦到不能再苦後,叩佛教之門,這是很好的,實是可慶喜之事。
入佛教學什麼呢?學佛、學佛心、學業道的可怖,願佛道成就。只是很多人,不知佛法的自然,以為知性的理解就自以為懂了。自以為懂了的心態,尚未達到自然之域。
佛法是,被佛的自然、願力的自然、業道的自然同化外,没有佛法。被佛的自然與大願業力同化一看,沒有比這更輕鬆的了。故這也可說是安心,也可說是安住。所謂被佛的大願業力同化,是指常憶念佛的大智大悲之偉大、大智大悲之尊貴、佛的難能可貴。
佛用身口意的一切、用功德力的一切、用大悲大智的一切,又用三昧力的一切,憶念著我。即如來依一大悲的念力,正欲救度我。又眾生亦實是依此一念力獲救。眾生唯有依聞信之憶念如來被救。這是佛的自然,亦是眾生的自然。佛法也是在不勉強處有其真味。順佛的自然處有真的價值。願力自然外,無有佛法。
切盼停止是非之論,速歸如來的願力自然,入自然的淨土。
隨 想 寶池
○ 依月的亮光見月,松蔭之暗亦月光也。
○ 依法之力仰法。啊啊!那明月!讚嘆之聲亦光也。
○ 被告知是地獄必定的也是法的力量,被告知往極樂的也是法的力量。
○ 南無也是六字,阿彌陀佛也是六字,機法一體不思議也。
○ 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的凡夫,和看到這面目的也不是吾力哦,沒有必要祈求「神明呀拜託您」。
○ 地獄不是在此在那,依業報,火車來現亦是真。
○ 地獄真的有哦,地獄很恐怖哦。
○ 業火臨臨在脚下。
○ 蓮如上人的詩曰: 「罪業深若為信憑如來身依法之力方往西」
○ 又曰: 「若有聞得彌陀名是人皆信憑南無阿彌陀佛」
○ 信心是不思議之物喲。越是想要信越是無法信。
○ 聽聞、聽聞、聽聞本願名號的生起本末,穿透聽聞不望信心,自然能信的是不思議。
○ 浮草呀,隨波逐流有自由。
註:「浮萍」,瑞劒老師說的是自己。「隨波逐流有自由」,指在業海的世界,隨緣不變,任業風如何吹摧,在願海中是自由自在的。
○ 《正法眼藏》、《碧巖錄》、《無門關》,法界的真理完全顯露呀,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等凡夫之可悲,帳目對而錢不够。
○ 帶著狗每天散步二千公尺,狗也知道此恩惠。哎呀,可恥呀人類。
○ 信心之力不思議無量力,任何學者亦無敵。
○ 連學者也在淨土門外束手無策,一字不識的無學人却容容易易就通過了。喂!如何呀。
○ 在浮世雖然需要金銀財寶,黄泉路上個人旅。
○ 「地獄是一定的去處」,聖人的大信海令人緬懷。
○ 難者有三樣:知因果難!知佛難!知佛法不思議不思議呀難!
○ 麻雀啾啾叫,烏鴉呱呱叫,凡夫的地性是五欲和妄念,抱著地性大般涅槃,無法信是當然。
○ 佛法很難。往生很難。知道很難喲,努力精進別懈怠。
○ 佛法是聽重點,重點是眼目,重要的地方。
○ 落之機與救之法,如何相干?這就是重點。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1111)
即得往生和難思議往生(其二)
192.淨土真宗是論「三願」(十九、二十、十八願)、「三經」(大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             經)、「三機」(正定聚之機、不定聚之機、邪定聚之機)、「三往生」(雙樹林下往生、難思往         生、難思議往生)的宗教。
193.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是四十八願,其中最重要,代表其他四十七願的本願是第十八願。故第十八願叫        做「王本願」。淨土宗依第十八願一願開宗,善導大師名之做「念佛往生之願」。法然上人用此願          名,亦別名「選擇本願」。
194.親鸞聖人,一樣重視第十八願,更將此願名「至心信樂之願」、「本願三心(至心、信樂、欲生)        之願」、「往相信心之願」。之所以如此,是為示往生的正因是一信心。又聖人為明「信心正                因」,開第十八願為五願(十一願|必至滅度之願、十二願|光明無量之願、十三願|壽命無量之          願、十七願|諸佛稱名之願、十八願|至心信樂之願),由《大無量壽經》作「教卷」,由第十七          願作「行卷」,由第十八願作「信卷」,由第十一願作「證卷」,由第十二、十三願作「真佛土            卷」,更為了把第十九願和二十願的人拉回十八願,亦為了批判偽(邪偽)的宗教作「化身土                卷」。如此一部六卷的《教行信證》誕生了。《教行信證》出現,於茲「淨土真宗」被開說。故可          說「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
195.親鸞聖人批判一切的宗教分佛教與外教,別「真偽」。批判一切的佛教分「權實」(權的宗教與真        實的宗教),分別「聖淨」(聖道門和淨土門、難行道和易行道)。於淨土教部内,就本願辨別            「真實的本願」和「假的本願」,這是「真假」的批判。《教行信證》是一大宗教批判書。
196.「三願」者,指第十九願、第二十願和第十八願。於「顯」(表面的意義)義,《觀無量壽經》相        當第十九願,《阿彌陀經》相當二十願,《大無量壽經》相當第十八願。就「機」(信的人)說            者,十九願(要門)的人(位)云「邪定聚之機」,二十願(真門)的人云「不定聚之機」,十八          願(弘願)的人(位)云「正定聚之機」。就往生說者,十九願(要門)的人的往生云「雙樹林下          往生」(雙樹林是釋尊入滅的樹林)。二十願的人的往生云「難思往生」,十八願的真實信心之人          的往生云「難思議往生」。
197.親鸞聖人的歷程(從聖道門入淨土門),從十九願進到二十願,從二十願轉入十八願,這就叫「三        願轉入」(在「化身土卷」)。三願轉入,不止聖人的歷程,自前生或在現生,任何人都非經驗不          可的過程。立足於佛力者,是法德自然的妙益。「三往生」是善導大師在《法事讚》所說的往生的          種類。「即得往生」,不是往生的種類,作為聽聞願力|名號的利益,是釋尊說於信一念時往生            (入正定聚)喲之信心的利益。故「難思議往生」和「即得往生」不可同列地論。
198.「難思議」者,是阿彌陀如來的尊稱,又是「不可思議」的意思。往生般的一大事,不是用凡夫的        小智(妄念、自我意識、分別意識、存在意識、善惡.有無.愛憎之心)能解決的。凡夫能往生是          難思議(不可思議)。難思議往生是大經往生,即十八願所誓願的往生。
199.什麼是不可思議?什麼是難思議呢?
     (1)法界(大宇宙、天地萬物)不可思議。真如(絶對的真理、法性、物自身)不可思議。
     (2)心(心性、意識自身)不可思議。
     (3)佛(佛陀、正覺如來)不可思議。《華嚴經》言: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4)法則(法)不可思議。三論宗說「八不中道」,說萬物「不生不滅、不一不異(非一非多)、不斷
         不常(萬物非斷絶、非連續)、不來不去(萬物非神造、非從何處來、非沒了往何處去)」。這             是真理,這是不可思議。《般若經》的「空」(非有非無)的真理亦是不可思議。
    (5)佛法不可思議。凡夫往生成佛之道(真理)是佛法故不可思議。故佛智、佛心(大慈悲)、佛力、          佛的功德、力用(光明)不可思議。
    (6)如來的本願(本願力)名號的功德力用不可思議。十七願讚嘆南無阿彌陀佛是「威神功德不可思            議」。
    (7)信心不可思議。「信卷」曰:「大信心…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知道的不是信心,想          的不是信心。
        「思能往生而無法往生的淨土
          不能往生的人往生不可思議」(瑞劒)
   (8)住正定聚是不可思議。成就文曰:「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廻向,願生彼國,即得          往生,住不退轉」。依信一念被住正定聚是不可思議。
   (9)依信一念住正定聚者,命終至滅度(涅槃)是不可思議,是由十一願(必至滅度之願)的願力者。
   (10) 淨土不可思議。彌陀的淨土云「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淨土的莊嚴(廣)的原樣是第一義諦                  (略)(實相)。「實相」者是真如。淨土的莊嚴的「廣」和實相的「略」,廣略相入微妙難思            議的淨土是彌陀的淨土。「妙」之一字是示廣略相入之語。
200.「滅度」云「生即無生」,思往生了時,早已入「佛智顯現」「佛性顯現」的涅槃之世界。
      是云「生即無生」(往生的是無生的涅槃界)。又從第一義諦上說者,聖道淨土的區別亦無,娑婆和
      淨土的區別亦無,雖如此說,凡夫要成佛一定得往生淨土不可。說往生也有,這云「無生即生」。          「無生即生」云「難思議往生」。
201.佛法實是廣大無邊、難思議。接觸如來的人格、接觸高僧的人格、接觸善知識的人格處,能被信不        思議是不思議。是即信心。信心是人格的接觸,人格與人格的感應道交。信大人格的言語處信心發          起。
202.親鸞聖人於「化身土卷」掲「三願轉入」之文曰:
      「久出萬行諸善之假門(聖道門),永離雙樹林下之往生(十九願的往生、修諸功德往生的化土的往
      生)。回入善本德本真門(二十願。法頓機漸,思念佛為己修的功德),偏發難思往生(二十願的          往生,化土的往生)之心。然今特出方便真門,轉入選擇願海(十八願),速離難思往生(二十願          的往生)心,欲遂難思議往生(大經十八願的往生,死後真實報土的往生),果遂之誓(二十願之          力)良有由哉。」
      實是「難思議往生」是大經的往生,是第十八願的往生。「聞名信喜」的一念登正定聚不退轉之位          (現益),死後得遂「難思議往生」(滅度)(當益)。
自誡
○ 此法不可不學,此義不可不說。
○ 佛法應為佛法而學。應為自信教人信而學。
○ 雖說是火宅無常之世,聞信佛法的人必有法悦法喜。
○ 只要有心,一定可找到時間和機會。
○ 真宗學徒,應信拼命地聞法研究的話,健康和長壽必會被賜與,而奉全身的努力。無此信念者,要大成     是不可能的。
○ 真宗學的要點在信心。不是信心中心主義者,德不具,人不好聞其人之說。
○ 身為凡夫,不迷惑於名利大山者無有一人。但是讀聖教時、說法時要離名利,没有置後生一大事於心上     是無効的。
○ 不重師教時,不知不覺「自見的覺悟」(自己的知見)會出來。
光 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1010)
人類被說為萬物的靈長,又說為理性的動物。為何是「靈長」,為何是「理性的動物」呢?這是不得不思考的事。
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有「生」「老」「病」「死」之苦。這其他動物也有。其他動物不自覺之,又就之無所反省。只有人,有「自覺」與「反省」。無自覺與反省的人是狂人。「自覺」與「反省」最強烈的人是釋迦牟尼世尊。釋尊達自覺之極,極反省之奥底,而且從什麼人也免不了的罪惡與苦惱解脫,到達了什麼人也到達不了的最高善(涅槃)的境地而成了佛陀。佛陀是神以上最尊貴的人。
神的種類有很多。也有造天地萬物,全智.全能.遍在.愛的神,也有以絶對的真理為神的學者,也有以真善美之極.地盤之神聖者為神的學者,以最高善為神的學者也有,如柏拉圖,視「理想」為神的學者也有。如日本的神,以佛教說的「佛性」為神,又視民族的最高權威者、或忠臣義士死後被祭祀為神的神也有。
其他,以天人為神、以鬼神為神、以天使為神、以基督為神、以精靈為神的宗教也有。又以自然物為神的民族也有。「神」的種類千差萬別,種類雜多。
什麼是佛?法界的絶對的真理,即法性或真如是「法性佛」,完成願行的佛是「報身佛」,又如釋迦牟尼佛,取人的模樣,誕生為人的是「應身佛」。三身常是一,此云「三身即一」。
其他取種種形為「化身佛」的有無數。總之,不論什麼佛皆與絶對的真理合一,以「大智」、「大悲」和「本願」(名號)濟度衆生。
「神」與「佛」的不同,神稱「獨一真神」,是萬物的創造者,是最高的權威者。「佛陀」,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涅槃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看萬物是不生不滅,立於萬物平等的立場的是「佛」。
在其他的宗教,不允許人類成神,但在大乘佛教論「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其他宗教是個人的、人類的、倫理的,不能說是普遍的宗教。
光看「人無法成神」一事,神是專制的、獨斷的。為何神不講人能成神之道呢?神造人時,為何沒賦與人能成神的可能性呢?神意令人置疑。
神既是全智全能,之所以沒賦與人能成神的素質即神性,那是因為怕有許多神出現的話,會影響神的最高權威而不賦與神性的吧?
此處亦可見到一神教和汎神論的不同。人絶對無法成神的話,為何神給與人絶對無限的向上心呢?不是命令人的理性向上到神的地方嗎?
神給人這理性的要請,却說人無法成神,又是為何呢?此處留有個大問號。此處亦可看到一神教的缺陷。又神沒有必要造萬物却造了萬物,這令人無法理解。又神内在於萬物之中而支配萬物,這亦是難理解處。萬物,如佛教所說,「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是萬物本來自然的性質。又所有的物,由因緣生故,之云「空」。「空」的真理亦被承認是「原來如此」。又「因果」的法則,無始無
終,是萬古不易的真理。即使是神也無法造此法則。無因果即無萬物。不能造因果的法則的話,也就無法造萬物。「無因果即無萬物,無萬物即無因果」,亦是絶對的真理。又「無主觀(心)即無客觀(物),無客觀即無主觀」,無關神與佛,這亦是法爾自然的大法則。這樣說的話,一神教的人們會大反駁吧。不論如何反駁,都不能無視法爾自然的法門。
神可說有,也可說無。天地自然的大法則,不可議論有或無。即使說是無,不從自然的法則者,一分鐘也活不下去。「法」(法則)很神嚴,「法」是真理。違反真理者云「誤謬」,又云「迷妄」。「誤謬」和「迷妄」,生一切的苦惱,這亦是自然的道理。
人性,愛善憎惡。只有人有善惡,這是人為萬物之長的所以。倫理學研究善,研究什麼是最高善的是倫理學。道德判別人要到最高善得做什麼才好,實踐善的是道德。
為善的話幸福來,為惡的話招不幸,這是因果必然之理。
從倫理學上看佛教的話,七佛通戒偈即是,所謂: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從倫理學上看佛教的話,如前述。因此於某意思上,佛教能說是最高的倫理學。這時候,佛教是倫理學,能說是最高的實踐倫理。此偈中包含著一切善。
作為人的理念,蘇格拉底尊重的是「真」「善」「美」。真.善.美三三圓融,真者是善,善者是美,美者是善,善者是真。
「淨其意(意思)」,是倫理的核心。倫理學,當然也關係著知識和感情,主要是意思(意)的學問。
問題是如何「淨(令清淨)其意(意思)」呢這問題是最大也是最終的問題。文明國家的宗教,全都是倫理的宗教。雖教「清淨意思喲」,却不教如何才能清淨的方法。聖書說:「心淨者幸也,其人得以見神」。是很漂亮的話,但是古往今來,縱觀西東,一般人(凡夫)完全地淨心的人無有一人。聖書中,沒有教完全清淨心的道。所有的人盡是罪人,故不得不說「心淨者」之語是空文。如柏拉圖、蘇格拉底、康德般的聖人,也不能說心完全清淨了。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曰:「大學之道,在明明
德」,不能說心完全地清淨。那是因為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故。完全的德,必須與完全的智慧一致。心完全清淨的人,只有大聖釋迦牟尼世尊而已。心完全清淨的人叫做佛陀。
佛陀完全清淨自心,亦教其他人類完全清淨心的道。那是華嚴、天台、真言、禪等的聖道諸宗教。這些宗教是「即身成佛」「是心是佛」的教法。淨土門是往生即成佛的教法。
美是什麼呢?最高善是什麼呢?心清淨是善。凡夫的心依三毒(貪欲.瞋恚.愚痴(邪見))的煩惱而染汚著。怎麼辦才會清淨呢?這是大問題。這問題除了修「戒律」「禪定」和「智慧」(禪定完成的智慧、心力)的三學外沒有道。大聖釋尊自己實踐之,也把此道教了一切眾生。這是聖道門自力的修行。那修道是善,其完成是最高善。佛教以外的宗教不知這個。
法雷 通 訊
老師開示過,「稱名破滿」是指信心的念佛(無我)能破我執(無明)。很多學本願的人,因為不肯放下身段,接受師長的指導,自己想自己對,越學佛自我越堅固,所以雖來到慈親座前却鎩羽而歸,這是非常可惜的。蓮如上人曰:「佛教是無我」,老師也開示說:自我沒有破的話,不是慈親不救,而是自我會造火車出來、造地獄出來,自己往那裡面衝。
瑞劒老師法語說:「難者有三樣:知因果難!知佛難!知佛法不思議不思議呀難!」說的即是此。不知佛是佛的人,自然也無法知凡夫是凡夫。不知凡夫是凡夫的人,就會執己是非他,落在「有無見」、「有所得」、「住」(住在人我是非)中,而無法動彈。瑞劒老師法語說:「只要有心,一定可找到時間和機會」。有同朋開始用功拜抄聖教後,就想:如果不用上班工作,整天都拜抄聖教該多好?這樣的心態是不務實的心態。「只要有心,一定可找到時間和機會」,這是瑞劒老師的經驗談。人要用功辧道真的不容易,尤其真宗是在家的佛教。在工作、家庭之外,還要用功辧道,這除非是道心堅固者,否則很容易隨波逐流,迷失自己。
知道嗎,我們的老師和瑞劒老師都是在極有限的時間裡,用功辧道的。也因為個人的時間不多,所以越激發善用時間的潛能。老師開示過,善用時間的人,才是「不殺生」,浪費時間的人是在「殺生」。願善用僅有的時間,親近慈親,步步走向彼岸,生命正在刹那刹那地流逝呀。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
頭菩薩造並註(9)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
(續前「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曜世間」者曜二種世間也。)
7.觸功德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第六偈)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佛本何       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雖寶重金玉不得為衣服,雖珍翫明鏡無議於敷具。斯緣悅於目不便於身也,       身眼二情豈弗鉾楯(矛盾)乎。是故願言。使我國土人天,六情和於水乳,卒去楚越(楚越相距甚         遠)之勞。所以七寶柔軟悅目便身。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故以為喻。
註者(曇鸞大師)
言。此間土.石.草木各有定體,譯者(菩提留支)何緣目彼寶為草耶。當以其葻(草67
得風貌,嵐音)能(草旋貌,熒音) (細草,眇音)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參譯(淨土論),當別有途。
「生勝樂」者,觸迦旃鄰陀生染著,觸彼軟寶生法喜樂。二事相玄。非勝如何是。故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8.三種功德
a.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第七偈)
    此四句名莊嚴水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願。
    見有國土,或澐(雲音)溺( 江水大波謂之澐溺)洪濤(海波),滓沫驚人,或凝凘(流冰,斯音)浹(家音)      渫(凍相著,泄音),蹙(迫,促音)枷懷( 失常,忒音)。向無安悅之情,背有恐值(懼)之慮。
    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使我國土)所有流.泉.池.沼與宮殿相稱。種種寶花,布為水          飾,微風徐扇,映發有序,開神悅體無一不可。是故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      錯光亂轉」。
b. 地功德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第八偈)
    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嶕(礁音)嶢(高貌,堯音)峻(高,俊音)          嶺,枯橫岑,岝(山不齊,作音)峉(山高大貌,額音)峌(深山谷,亦山峭貌,形音)嶙(深無崖),莦         (惡草貌,消音)茅(道多草不可行)盈壑。茫茫滄海為絕目之川,葻葻廣澤為無蹤之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