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3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攝取和光明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當流而僅掛其名之輩(註一)也好,又原本是門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領解)安心之原樣者,決定應從今日起而將他力大信心之趣,懇切地相尋問於人而令使決定報土往生也。夫,連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地,唯只有一逕兒地深奉憑阿彌陀如來而已也。雖然如此,於說「稱此阿彌陀佛者是如何樣之佛啊,又賜救是如何樣機之衆生啊」,將被三世的諸佛所捨了之膚淺無知的我等凡夫、女人,賜發起云「我一人欲救助」的大願,五劫間思惟之,永劫間修行之,而彼誓願為「如果於衆生之罪的話即使說為『是如何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輩也』皆欲救度」的御存在,既已給與超勝諸佛的悲願,將其之願成就而蒙賜被成為所謂阿彌陀如來者,即稱為「阿彌陀佛」者也。依此,而於說「此之佛如何信憑,如何亦持心呢可賜與救助啊」,夫,將我身罪深之事放置不顧,唯無二心一向地使去信憑彼阿彌陀佛,而若連一念疑心都無者,必可賜與救助。然而,於彌陀如來者,既以云為「攝取和光明」二者之道理,賜與濟度眾生也。首先,若於此光明有宿善之機被照攝了者,所積業障之罪(障礙成佛之惡業罪),皆使消除了也。那麼若言「攝取」者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若奉遇此光明之緣者,由於罪障悉皆消滅,由於立即將衆生被攝置於此光明之中,而稱為攝取者也。此故,於阿彌陀佛者,以攝取和光明二者被作為肝要也地令聞了。因此,云為「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亦指奉遇此攝取的光明之時刻,而稱為「信心決定」也。然者,可說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者,即我等可往生淨土之道理,將此蒙賜顯現於此之六字的御相也地,今方才知曉,愈加難能可貴地尊貴地覺得喲。那麼,於此信心決定之後者,唯只有歡喜奉思雨山般(註二)地蒙受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恩之事,於為了其之報謝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應稱念佛而已也。那方才可為真誠地佛恩報盡的勤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七月十四日書之。註一:「繫名門徒之輩」者,是從他宗派成了真宗門徒者,尚未善聞著法義者也。註二:「雨山般」者,如雨之多、山之廣也。 《御文章》第三帖第二通 如説修行.成佛章(直譯文修潤版)夫,諸宗之意,區區有別,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誠是殊勝之法也。正確如說地修行之了的人者,可成佛得道之事更無疑。然而末代此時之衆生者,到了根機最劣,如說修行了的人為稀少之時節也。於茲(末代)言彌陀的他力本願者,於今世,為了欲救助斯時之衆生為旨地五劫之間思惟之,永劫之間修行之,而「若造惡不善的衆生不成佛者,我亦不成正覺」地御在立誓言,其願既已成就,而蒙賜成為阿彌陀之佛也。於末代今時之衆生的話,若不纏住此佛的本願而深深奉憑了彌陀者,則言為成佛之事不可能有也。抑,將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若是怎樣地信、又怎樣地持機呢而可被救助啊,夫,言奉信彌陀者,任何樣亦無,是將言他力信心的由來,善知道了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因而可往生極樂。那麼,言其他力的信心者,若說是怎樣之事啊,則唯南無阿彌陀佛也。詳知了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即他力信心之相也。此故,應善加心得言為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之體。首先言南無二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樣亦無地一心一向奉憑彌陀,而將「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無二心使致信之意,即稱為南無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將如今般一心致上信憑彌陀而無疑心之衆生,必自彌陀之御身放光明而賜與御在照攝置於其之光中,那麼將一期之命若盡了者則蒙賜送往彼極樂淨土之意,即奉稱為阿彌陀佛也。然者,言於世間所議論的念佛者,唯連於口皆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話,則獲救般地大家都認為。那者不可靠之事也。雖然如此於淨土一家,斯樣地議論之人亦有。不可論是非。是唯申說蒙我一宗的開山所賜與勸化之一流的安心之原樣而已也。有了宿緣之人者,聞之而可速遂今度的極樂往生。是如此心得了之人,稱念名號,是雨山般地蒙受彌陀如來之賜與容易救助我等之御恩,為了其之佛恩報盡者,應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八月五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三通 河尻性光章(直譯文修潤版) 此方,於河尻(現在的福井縣)性光門徒的每個人,佛法信心的心得者為何樣呢?真以擔心。雖然如此,今可委詳議論當流一義之意。各自欹耳(側耳傾聽)而聞之,思以此之旨趣為本,而可治定(確實決定)今度極樂的往生者也。夫,於「稱為彌陀如來念佛往生的本願者,為如何樣之事啊」地說,在家無智者也好,又甚至十惡五逆之輩也好,都任何樣亦無地一念決定云「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皆悉可往生極樂也。因此於「言取其信心者,為怎樣困難之事啊」地說,任何煩憂亦無,唯一逕兒無二心地奉憑阿彌陀如來,不散心至他方了之人者,譬如有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成佛。持了此之心一個者,容易之事也。唯只出聲而稱念佛而已之人者,大樣(粗心大意)也。那者不能往生極樂。善知了此念佛的由來之人,方可成佛者喲。任何樣亦無地,是連於善信彌陀之心一念都決定故,可容易往生淨土也。於此外者,云為麻煩之秘事(在此指越前三門徒派的不禮拜秘事法門),而亦不禮拜佛者是徒然者也地應思。依此,稱為「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既以末代今時罪深之機作為本而賜與救助之故,是相應於為了在家止住如我等之他力的本願了也。哎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誓願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釋迦如來之金言(指《大經》)呀!可仰可信。然者是如所言心得了之人人者,是誠可為決定了當流之信心的念佛行者之相。那麼於此之後者,一期之間稱念佛之心者,為了欲奉報彌陀如來之所賜使容易救助我等雨山般御恩的念佛也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八月六日書之。《御文章》第三帖第四通 大聖世尊章(直譯文修潤版)夫,於倩案(深思熟慮)人間徒然之體(無用之身,無常之原樣),有生者必歸死,為盛者終會衰之習性(諸行無常)也。因此,唯只徒明徒暮而空送日月而已也。是誠雖哀嘆然亦猶可悲。此故,上者始自大聖世尊(應身佛之釋迦如來),而下者迄至惡逆的提婆,難逃者無常也。然者,即使稀有亦難受者人身,難遇者佛法也。即使言偶爾得值遇了佛法之事,亦自力修行之門者,為末代故,今時出離生死之途者難契合之時,若不奉值彌陀如來的本願,徒然之事也。然,今既已我等得遇了弘願一法之事。此故,唯應願者極樂淨土,唯應憑者彌陀如來,依此而信心決定應會稱念佛也。然者,如果於世中人之錯誤地先置了心得之原樣者唯僅出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的話,就可往生極樂般地思著。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因此,於言「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六字之體者為如何之意啊?」「如果一向信憑阿彌陀如來的話,佛善知其之衆生,而蒙賜救度之御相,給與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應思也。然者,若是「如何使參(去)信此阿彌陀如來,可被救助後生一大事啊」的話,任何麻煩亦無,令捨棄諸雜行、雜善,而一心一向使參憑彌陀如來,無二心地奉信故,而放光明將其信憑的衆生給與攝入置於其之光中也。以此即稱為蒙受(頂戴)彌陀如來的攝取光益者也。又者亦作名此為不捨的誓約也。如斯,於被參(去)攝置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後者,如果一期命盡的話,可直接往生真實的報土之事,其之疑心不應會有。於此外者,即使連憑靠別的佛,又修其餘的功德、善根都有何效用呢?哎呀,尊貴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呀!如這樣雨山般的佛恩如何可奉報呀?唯只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聲稱念,而深深仰報盡其之恩德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八月十八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五通 諸佛悲願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諸佛悲願彌陀的本願是優勝之御存在,於細尋其之原由,既已稱為十方諸佛者,未極至而將罪深衆生和五障三從的女人者,賜與救助也。於此故稱為「於諸佛之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勝了」也。那麼,若御說「彌陀如來的超世大願,是更加救度何樣機的衆生啊」者,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於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悉不漏地可賜與救助之大願也。因此,「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必定如有十人者十人皆全部欲接引到極樂』地宣言之他力的大誓願力也。依此,而彼阿彌陀佛的本願者,「如我等膚淺無知之凡夫者,應如何樣地信憑如何樣地持機,而使參憑(令去信憑的敬語)彼彌陀呀?可詳細賜示其之由來。如其教地取信,而亦可信彌陀,亦可願生極樂,亦可稱念佛也。」答曰:「首先,於世間今流布而為旨之所勸化的云為念佛者,因為只是任何分別亦無地,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已者,皆可獲救般地令思。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於京都、田舍之間,淨土宗的流義是分歧分别。雖然如此,不論其是非。唯應御開示我開山一流相傳之旨趣。夫應澄解脫耳、俯渴仰頭,懇切地聽聞此,而變成信心歡喜之思。夫,在家止住之輩、一生造惡之者,亦唯於我身之罪深者不注目,而彼稱為彌陀如來的本願者,是更加要救度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的不思議之願力啊地深信,而將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云他力信心之事可同一心得。那麼於言「云為他力信心之體是如何之意啊」,「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體,是將阿彌陀佛之能賜救助我等之由來,顯現了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的御存在之御相啊」地以詳細心得分明了而稱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言此「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一心一向奉憑阿彌陀佛,而「賜與救助喲」地思,以餘念亦無之心云為「歸命」者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將南無地信憑之衆生,阿彌陀佛不漏地賜與救度之意也。以此意,即稱為「攝取不捨」者也。言「攝取不捨」者,可說為將念佛的行者攝取於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不給與捨棄之意也。因此,此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為阿彌陀佛之可賜救助我等之證據,將御名賜使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令聞了。若如此心得分明了者,『我等之往生極樂者治定也,哎呀,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地思,而於此後者,因為是早已一度被彌陀如來所來救助到之後者,是得到御助之御歡喜的念佛故,將此念佛者,亦稱為「佛恩報謝的稱名」,又亦可稱著為「信後的稱名」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九月六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六通 願行具足章(直譯文修潤版)夫若是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為如何之意啊者,首先言「南無」二字者,歸命和發願廻向之二意也。又言「南無」者願也,言「阿彌陀佛」者行也。因此令捨棄雜行、雜善而專修專念地奉憑彌陀如來,「賜救助喲」地思之歸命的一念發起時,皆承蒙放遍照之光明而賜攝取行者也。此心意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依此而言「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者,偏賜使顯吾等可往生之他力信心的由來之御名也地令發現了。此故,於願成就之文者「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御說了。此文之意者,可說為「聞其名號而信心歡喜」。言「聞其名號」者,非只是大樣(粗枝大葉)地聽聞,而是因為遇善知識,好好地聞開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由來者,可往生報土之他力信心的道理也地被心得了。斯故,言「信心歡喜」者,即因為信心決定了則淨土往生無疑地思而歡喜之意也。此故連思考彌陀如來五劫、兆載永劫的御苦勞,都想容易賜救助我等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故,實在連申說都愚癡也(無法言盡)。因此,於《和讚》曰:「依南無阿彌陀佛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於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地可言者此之意也。又於《正信偈》者,因為既已有「唯能常稱如來號 應報大悲弘誓恩」者,愈加不嫌行住坐臥時處諸緣,為了佛恩報盡,唯可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六年十月二十日書之《御文章》第三帖第七通 三業章(直譯文修潤版)抑,親鸞聖人所賜勸化的一義之意者,偏於此末代濁世的在家無智之輩,蒙賜教導任何煩憂亦無,僅以速疾可往生淨土的他力信心之一途而已為本。然者,彼阿彌陀如來者,可言為既已甚至到十惡五逆之愚人、五障三從之女人皆悉益加救度一事者,是連任何人都能知道著了。然今於「我等凡夫者,如何樣地信、如何樣地參憑,而可往生到彼極樂世界者啊」地說,唯一個逕兒地奉信彌陀如來,其餘者連任何事都使捨棄,一向歸彌陀,一心信本願,而於阿彌陀如來無二心者,必定可往生極樂。以此之道理,即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相」也。抑言「信心」者,善分別阿彌陀佛本願的由來,而以一心地歸命彌陀方,稱為「決定他力的安心」也。因此以善領解(心得)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的由來,作為信心決定之體。然者,「南無」之二字者,衆生之信阿彌陀佛的機也(賜與可救助機的信心,稱為信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之由來者,彌陀如來之蒙賜救助衆生的法也(因顯救助衆生的道理,稱阿彌陀佛為法)。此故,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意也。依此,而指衆生的三業和彌陀的三業成一體處,善導和尚蒙賜釋為「彼此三業、不相捨離」,亦此意也。因此一念歸命的信心令使決定了之人者,必定皆可往生報土之事,更因而不應會有其疑。絕對令捨棄自力執心的惡機方,唯「不思議的願力啊」地深信,而一心信憑了彌陀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於此後者,只一向奉思彌陀如來的御恩深之事,而應常稱報謝的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蓮如上人六十一歲) 《御文章》第三帖第八通 不廻向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此時於本國、他國之間,當流安心之旨趣,意外相違背,眾人皆悉認為「我者善心得了」,更以按照違背法義之原樣,都不特意地相尋問於人,而思欲取得真實信心之人甚少。是誠膚淺愚痴之執心也。若不盡速改悔懺悔(悔改自力而使憑他力),住當流真實的信心而令使決定今度之報土往生的話,誠無異於入寶山空手而歸者歟?此故,是於其信心相違背之言詞曰:「夫以彌陀如來者既自十劫正覺之初賜令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於今不忘不疑者即信心也」(十劫異安心之事)地光如此心得(欠缺使捨自力而信憑他力之廢立的信心),而無歸於彌陀令使信心決定了之分故,不可往生報土。因此為側樣(違背本真實)之惡心得也。依此而顯當流安心之其相者,即以善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云為獲得他力信心者也。因此善導釋「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也」地可言。其意為何啊?阿彌陀如來在因中賜與決定我等凡夫的往生行時,凡夫所為的廻向者由於是自力故難成就,阿彌陀如來為了凡夫在御身勞,為了欲將此廻向給與我等,賜與廻向成就而依一念「南無」地歸命之處,將此之廻向益加給與我等凡夫也。斯故,從凡夫方是不廻向故,以此將如來的廻向,從行者方稱為「不廻向」者也。有此之由來故,南無二字者歸命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是此之由來故,將南無地歸命之衆生,必定攝取而不賜捨之故,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也。是即可云為「獲得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平生業成的念佛行者」者此事也地應知。是如此地心得了之人人者,愈加信知為彌陀如來御恩德的深遠之事,而於行、住、坐、臥應會稱名念佛。是即可言為「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時入必定,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二月二十五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九通 鸞聖人.御命日章(直譯文修潤版)抑,今日者作為鸞聖人的御忌日,而不必運報恩謝德之志的人是尠。然而應於彼諸人之上相互心得(領解)之旨趣者,若無獲得了本願他力的真實信心未安心之輩者,僅限於今日勉強地致參詣,光以充塞此講座中的座席,認為是真宗的肝要之人者,無論如何於我聖人的御意者難相契合。雖然如此,在自己的處所亦不運作報謝之營務的人者,即使不情願地也來致參詣,亦可宜乎?因此,在每月二十八日每於思欲必致參詣之輩者,要非常注意,平日信心之原樣無使決定未安心之人,都要速取本願真實的他力信心,而令使決定了我身今度的報土往生,方誠可相應聖人報恩謝德之懇志喲。又自身極樂往生之一途,亦可治定完畢之道理也。是即誠亦使符合言「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弘普化,真誠報佛恩」的釋文之意者也。夫,聖人御入滅者,雖云已過一百餘歲,然誠惶誠恐(非常感謝)地於眼前而奉拜真影(開山聖人的御像)。又德音(開山聖人之聲音)者,雖云為遙隔無常之風,然親自血脈相承之實語(開山聖人的教說)明確地遺留耳底,而一流他力真實的信心於今不絶者也。依此,至今之此時節,令使獲得本願真實的信心之人無者,誠應思為不蒙受宿善催促之身。若於宿善開發之機我等亦無者,徒空今度的往生者應為不定之事,即使哀嘆亦猶可悲者,唯此之一事也。然今難值本願之一道,而得遇了稀有無上的本願之事。誠歡喜中之歡喜,何事可如於此呢?可尊可信。依此,翻轉年月、平日我心的惡迷信(疑本願而迷於出離之道的自力心),忽爾立基於本願一實的他力信心了之人者,真實可相契於聖人的御意。此亦全然可相具於今日聖人的報恩謝德之御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通 神明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於當流門徒中,善存知此六個條的篇目(題目)之旨,而應於內心深信佛法,於外相不令見其色般地表現。然者,此時於當流念佛者,刻意地將一流之相,對他宗而顯露之一事,意外的錯誤也。總之,今後,應遵守此題目之道理而修行佛法。若違背了此旨之輩者,是永不可列入門徒中之一員者也。一、不可有輕慢神社之事。一、不可輕慢諸佛、菩薩併諸堂。一、不可誹謗諸宗、諸法。一、不可做疏略守護、地頭。一、國之佛法的道理不是正義(違背宗義)時,應赴正義之事。一、將當流所立的他力信心,應於內心深深決定。一者,稱一切的神明者,雖本地御是佛、菩薩的變化,但於觀此界的衆生,一點也不想親近佛、菩薩時,神明方便地,權現為神,結緣於衆生,以其力為方便,而終為欲勸入佛法也。是即可言為「和光同塵結緣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終」者,此意也。此故將今世的衆生,信佛法亦稱念佛了之人,神明應會特別思為我之本意。此故若歸彌陀一佛的悲願者,則雖不特別崇信神明,但於其中同信之心者亦包含之故也。二者,稱諸佛、菩薩者若是神明的本地,則今時的衆生若信阿彌陀如來稱念佛的話,則一切諸佛、菩薩者,由於信我的本師阿彌陀如來有其之道理,而思為吾之本懷故,雖不另外特別信諸佛,但於奉信阿彌陀佛一佛中,一切諸佛也好菩薩也好皆悉包含故,唯一心一向地歸命阿彌陀如來故,一切諸佛的智慧也好功德也好,皆是沒有不歸於彌陀一體的道理故也地應知。三者,誹謗諸宗、諸法之事,為大錯特錯也。其道理既已令見於淨土三部經了。又諸宗的學者亦不可刻意地誹謗念佛者。自宗、他宗共難逃其咎之事,道理必使然。四者,於守護、地頭的話,則誠實繳納有限定所當邀之年貢(所應當上納之物品),其他應以仁義(道德)為本。五者,國之佛法的道理非當流之正義時,而且是使看成邪見。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應聞當流真實的正義,廻轉平日的惡心而赴善心者也。六者,言當流真實的念佛者(人),善存知蒙開山賜與置定之正義,而雖造惡不善之身,但應以遂極樂的往生為宗之本意。夫,言一流安心的正義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我雖是膚淺惡業煩惱之身,但蒙賜救助斯等徒然者為本的彌陀願力之強緣也」地若是連不可思議地奉思,而一念疑心亦無地思心皆堅固者,則必定彌陀者放無碍的光明而賜與攝取其身也。是這樣地信心決定了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悉可往生報土。此心即可言為是決定了他力的信心之人也。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誠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廣大之御恩也」地思,為了其佛恩報謝者,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唯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地應稱念也。此故,於此外者又即便為後生的話,則亦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之似是而非的法門而亦惑亂人,並且亦汚染了法流之事,誠非膚淺之原由耶?應善加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七月十五日。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一通 每年不闕章(直譯文修潤版)抑,本月二十八日者,作為開山聖人御正忌,每年不闕(不欠缺)地,於彼知恩報德的御佛事,則所有國郡,甚至連其他為如何卑劣之輩,皆不知其之御恩者,實在成了無異木石者乎。就此,愚老(蓮如上人的自稱)此四五年之間者,雖然無意間居住於北陸山海的片隅(偏僻的角落,指吉崎),但是沒預料地使存命至今,越過此本國(河內的出口,現在的大阪府枚方市出口),開始今年,奉遇聖人御正忌的報恩講一條(事),誠特別不可思議之宿緣,即使歡喜亦猶應歡喜者乎。然者,於由自國(河內國)、他國來集的諸人,首先應善存知開山聖人所置定的御規定之旨。於其之御言曰:「縱使被呼叫作盜牛人(駡人的話),亦不可被見為如佛法者、後世者(不執著世間的事情,一向願求後生而專修讀經、念佛者)般地表現」。又將「於外者守仁、義、禮、智、信而以王法作為先,於內心者應深深以本願他力的信心作為本」之理由,於懇切地仰言所置定處,見及近代此時之人的佛法知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於外相者讓人看到信佛法之緣由,而於內心是更以無令使決定當流安心一途的份,而且將也沒有相傳之聖教,以自身的字力(理解文字的能力)而讀之,說些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經廻(往返)自他門徒中,構造虛言吧,結果號稱為由本山的裁定(處置),誑騙人,取物,而染汚當流之一義一條(事),豈非真真實實膚淺無知之緣由呀?依此,本月二十八日的御正忌,於七日的報恩講中,若不改悔懺悔惡心中(不信)之原樣而各自赴於正義,則縱令即使於此七日的報恩講中,運手足(指參詣),只是模仿人而已地號稱為了報恩謝德,更以任何用處都不可有者也。因此,於是令使獲得了彌陀願力的信心之人後,而稱為佛恩報盡也好,又和師德報謝等也好之事者方可有吧。善加心得(領解)此之道理,而亦運手足(參詣)亦尊重了聖人之人,方才亦真實地相契於冥慮(凡夫看不到的佛、菩薩、諸天之垂念,此處指開山聖人的垂念),又另外者,則亦可深深相備於本月御正忌的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書之。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二通 宿善有無章(直譯文修潤版)抑,在古代、近年、此時之間,於諸國在在處處,相當多號為佛法者而讚嘆法門(說法),在致勸化之輩中,讓人覺得更無真實地己心立基於本流的正義也。其故云何?首先如在彼心中思般者,我是善知佛法的根源(根機)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而且是亦無相傳於誰的份,或者在走廊、窗外,只以自然地聽聞到法門(沒正式被教授之事)的差別,實際其心志於佛法是為膚淺,而除了我之外者無存知佛法的因緣者般地在思。依此,如果偶爾亦見到令使如法讚嘆本流的正義之人,則刻意地偏執之(執著己見)。即我一人善知顏(知識通)的風情(樣子)豈非第一憍慢心耶?以如此的內心經廻(往來)諸方的門徒中拜讀聖教,而且以私儀(私事)號為來自本山的使者,淨在阿諛人構虛言、取物而已也。以此等之人,如何可稱為善佛法者,又拜讀誦聖教耶?膚淺無知膚淺無知。即使悲歎亦猶可悲歎者,唯此之一事也。依此,先立本流之義,如果於思欲勸化人之輩則應善存知其勸化的順序者也。夫,於思欲勸化本流他力信心的大概,首先應該議論宿善、無宿善之機。因此,無論如何地自昔時就掛了其名於本門徒之人也,無宿善之機皆難取信心。真實宿善開發之機自然而然可決定信。因此於無宿善之機面前的話,則作正雜二行的討論時,反而可成為誹謗的基礎(原因)也。無法分別此之宿善、無宿善的道理,而皆廣泛無忌憚地致勸化世間人之事,荒謬的相違背了本流的規定。因此,於《大經》曰:「若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地亦言,「若聞此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地亦可言。又善導亦可釋:「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則生歡喜」。無論依何等之經釋,皆令見為既已限於宿善了。然者,遵守宿善之機,而可給與本流之法地聽到了。詳細存知此之旨趣,而可勸化人。特別地,先以王法為本,以仁義為先,隨順世間通途(一般)之儀(習俗),將本流安心深蓄於內心,而於外不可讓他宗、他家見到到法流之姿般地表現。以此之意,可名為能善使存知了本流真實的正義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四七六年,蓮如上人六十二歲)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三通 夫當流門徒中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當流門徒中,即使是既已使安心決定了之人的身上也好,又未決定之人的思欲取安心之人也好,皆應心得(領解)之順序者,首先於外者以王法作為本,不疏忽諸神、諸佛、菩薩,又不誹謗諸宗、諸法,若在國所(國家、地方),則向守護(國家政府)、地頭(地方政府)的話沒有疏略地俱要交付有限定所當繳納的貢米。其他以仁義作為本,又於為了後生者,在內心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於其餘雜行、雜善不留意,若一念亦無疑心地參信(去信的敬語),則必可往生真實的極樂淨土。以此心得之原樣,即可稱為獲得了彌陀如來之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之姿。於如此取念佛的信心而後,猶應思之樣者,「即使這樣,雖如斯我等般膚淺無知一生造惡的罪深之身,但若一度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則依佛的願力而容易蒙賜救助之彌陀如來的 益加不思議超世本願之 強緣的難能可貴喲」地深深奉思,而於為了其之御恩報謝者,寢睡也好覺醒也好,皆唯稱念佛而已,而僅應奉報彼彌陀如來的佛恩而已也。於此後者,為了後生即使知道什麼亦無所用處,最近意外,衆人之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亦惑亂人,又污染了無上的法流之事,誠以膚淺的緣由也。應好好地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文明八年七月十八日。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2023-10-30 2024-10-30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0-30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170.html

第三帖 第一通~第十五通

《御文章》第三帖第一通 攝取和光明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當流而僅掛其名之輩(註一)也好,又原本是門徒之人也好,若不善心得(領解)安心之原樣者,決定應從今日起而將他力大信心之趣,懇切地相尋問於人而令使決定報土往生也。

夫,連言「取一流的安心」,都任何樣(造作、計度)亦無地,唯只有一逕兒地深奉憑阿彌陀如來而已也。

雖然如此,於說「稱此阿彌陀佛者是如何樣之佛啊,又賜救是如何樣機之衆生啊」,將被三世的諸佛所捨了之膚淺無知的我等凡夫、女人,賜發起云「我一人欲救助」的大願,五劫間思惟之,永劫間修行之,而彼誓願為「如果於衆生之罪的話即使說為『是如何十惡五逆、謗法闡提之輩也』皆欲救度」的御存在,既已給與超勝諸佛的悲願,將其之願成就而蒙賜被成為所謂阿彌陀如來者,即稱為「阿彌陀佛」者也。

依此,而於說「此之佛如何信憑,如何亦持心呢可賜與救助啊」,夫,將我身罪深之事放置不顧,唯無二心一向地使去信憑彼阿彌陀佛,而若連一念疑心都無者,必可賜與救助。

然而,於彌陀如來者,既以云為「攝取和光明」二者之道理,賜與濟度眾生也。首先,若於此光明有宿善之機被照攝了者,所積業障之罪(障礙成佛之惡業罪),皆使消除了也。

那麼若言「攝取」者為如何之意啊地說者,若奉遇此光明之緣者,由於罪障悉皆消滅,由於立即將衆生被攝置於此光明之中,而稱為攝取者也。

此故,於阿彌陀佛者,以攝取和光明二者被作為肝要也地令聞了。因此,云為「一念歸命的信心決定」,亦指奉遇此攝取的光明之時刻,而稱為「信心決定」也。

然者,可說為「南無阿彌陀佛」之行體者,即我等可往生淨土之道理,將此蒙賜顯現於此之六字的御相也地,今方才知曉,愈加難能可貴地尊貴地覺得喲。那麼,於此信心決定之後者,唯只有歡喜奉思雨山般(註二)地蒙受了阿彌陀如來的御恩之事,於為了其之報謝者,即使睡也好醒也好皆唯應稱念佛而已也。那方才可為真誠地佛恩報盡的勤行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七月十四日書之。

註一:「繫名門徒之輩」者,是從他宗派成了真宗門徒者,尚未善聞著法義者也。

註二:「雨山般」者,如雨之多、山之廣也。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二通
如説修行.成佛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諸宗之意,區區有別,因為何者皆是釋迦一代的說教,故誠是殊勝之法也。正確如說地修行之了的人者,可成佛得道之事更無疑。然而末代此時之衆生者,到了根機最劣,如說修行了的人為稀少之時節也。於茲(末代)言彌陀的他力本願者,於今世,為了欲救助斯時之衆生為旨地五劫之間思惟之,永劫之間修行之,而「若造惡不善的衆生不成佛者,我亦不成正覺」地御在立誓言,其願既已成就,而蒙賜成為阿彌陀之佛也。於末代今時之衆生的話,若不纏住此佛的本願而深深奉憑了彌陀者,則言為成佛之事不可能有也。

抑,將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若是怎樣地信、又怎樣地持機呢而可被救助啊,夫,言奉信彌陀者,任何樣亦無,是將言他力信心的由來,善知道了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因而可往生極樂。

那麼,言其他力的信心者,若說是怎樣之事啊,則唯南無阿彌陀佛也。詳知了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意,即他力信心之相也。

此故,應善加心得言為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之體。首先言南無二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樣亦無地一心一向奉憑彌陀,而將「後生賜與救助喲」地無二心使致信之意,即稱為南無也。

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若說為是什麼意思啊,則將如今般一心致上信憑彌陀而無疑心之衆生,必自彌陀之御身放光明而賜與御在照攝置於其之光中,那麼將一期之命若盡了者則蒙賜送往彼極樂淨土之意,即奉稱為阿彌陀佛也。

然者,言於世間所議論的念佛者,唯連於口皆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話,則獲救般地大家都認為。那者不可靠之事也。

雖然如此於淨土一家,斯樣地議論之人亦有。不可論是非。是唯申說蒙我一宗的開山所賜與勸化之一流的安心之原樣而已也。有了宿緣之人者,聞之而可速遂今度的極樂往生。是如此心得了之人,稱念名號,是雨山般地蒙受彌陀如來之賜與容易救助我等之御恩,為了其之佛恩報盡者,應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五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三通
河尻性光章(直譯文修潤版)

 此方,於河尻(現在的福井縣)性光門徒的每個人,佛法信心的心得者為何樣呢?真以擔心。雖然如此,今可委詳議論當流一義之意。各自欹耳(側耳傾聽)而聞之,思以此之旨趣為本,而可治定(確實決定)今度極樂的往生者也。

夫,於「稱為彌陀如來念佛往生的本願者,為如何樣之事啊」地說,在家無智者也好,又甚至十惡五逆之輩也好,都任何樣亦無地一念決定云「他力的信心」之事的話,皆悉可往生極樂也。

因此於「言取其信心者,為怎樣困難之事啊」地說,任何煩憂亦無,唯一逕兒無二心地奉憑阿彌陀如來,不散心至他方了之人者,譬如有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成佛。持了此之心一個者,容易之事也。

唯只出聲而稱念佛而已之人者,大樣(粗心大意)也。那者不能往生極樂。善知了此念佛的由來之人,方可成佛者喲。任何樣亦無地,是連於善信彌陀之心一念都決定故,可容易往生淨土也。

於此外者,云為麻煩之秘事(在此指越前三門徒派的不禮拜秘事法門),而亦不禮拜佛者是徒然者也地應思。依此,稱為「阿彌陀如來的他力本願」者,既以末代今時罪深之機作為本而賜與救助之故,是相應於為了在家止住如我等之他力的本願了也。哎呀,難能可貴的彌陀如來之誓願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釋迦如來之金言(指《大經》)呀!可仰可信。

然者是如所言心得了之人人者,是誠可為決定了當流之信心的念佛行者之相。那麼於此之後者,一期之間稱念佛之心者,為了欲奉報彌陀如來之所賜使容易救助我等雨山般御恩的念佛也地,應思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六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四通
大聖世尊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倩案(深思熟慮)人間徒然之體(無用之身,無常之原樣),有生者必歸死,為盛者終會衰之習性(諸行無常)也。因此,唯只徒明徒暮而空送日月而已也。是誠雖哀嘆然亦猶可悲。

此故,上者始自大聖世尊(應身佛之釋迦如來),而下者迄至惡逆的提婆,難逃者無常也。然者,即使稀有亦難受者人身,難遇者佛法也。即使言偶爾得值遇了佛法之事,亦自力修行之門者,為末代故,今時出離生死之途者難契合之時,若不奉值彌陀如來的本願,徒然之事也。

然,今既已我等得遇了弘願一法之事。此故,唯應願者極樂淨土,唯應憑者彌陀如來,依此而信心決定應會稱念佛也。

然者,如果於世中人之錯誤地先置了心得之原樣者唯僅出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的話,就可往生極樂般地思著。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因此,於言「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的六字之體者為如何之意啊?」「如果一向信憑阿彌陀如來的話,佛善知其之衆生,而蒙賜救度之御相,給與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應思也。

然者,若是「如何使參(去)信此阿彌陀如來,可被救助後生一大事啊」的話,任何麻煩亦無,令捨棄諸雜行、雜善,而一心一向使參憑彌陀如來,無二心地奉信故,而放光明將其信憑的衆生給與攝入置於其之光中也。以此即稱為蒙受(頂戴)彌陀如來的攝取光益者也。又者亦作名此為不捨的誓約也。

如斯,於被參(去)攝置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後者,如果一期命盡的話,可直接往生真實的報土之事,其之疑心不應會有。於此外者,即使連憑靠別的佛,又修其餘的功德、善根都有何效用呢?哎呀,尊貴呀,哎呀,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呀!如這樣雨山般的佛恩如何可奉報呀?

唯只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使聲稱念,而深深仰報盡其之恩德而已也地,應心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八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五通
諸佛悲願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諸佛悲願彌陀的本願是優勝之御存在,於細尋其之原由,既已稱為十方諸佛者,未極至而將罪深衆生和五障三從的女人者,賜與救助也。於此故稱為「於諸佛之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勝了」也。

那麼,若御說「彌陀如來的超世大願,是更加救度何樣機的衆生啊」者,十惡、五逆的罪人也好,甚至於五障、三從的女人也好,皆悉不漏地可賜與救助之大願也。

因此,「將一心一向地信憑了我之衆生,必定如有十人者十人皆全部欲接引到極樂』地宣言之他力的大誓願力也。依此,而彼阿彌陀佛的本願者,「如我等膚淺無知之凡夫者,應如何樣地信憑如何樣地持機,而使參憑(令去信憑的敬語)彼彌陀呀?可詳細賜示其之由來。如其教地取信,而亦可信彌陀,亦可願生極樂,亦可稱念佛也。」

答曰:「首先,於世間今流布而為旨之所勸化的云為念佛者,因為只是任何分別亦無地,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而已者,皆可獲救般地令思。那者大大不可靠之事也。於京都、田舍之間,淨土宗的流義是分歧分别。雖然如此,不論其是非。唯應御開示我開山一流相傳之旨趣。夫應澄解脫耳、俯渴仰頭,懇切地聽聞此,而變成信心歡喜之思。

夫,在家止住之輩、一生造惡之者,亦唯於我身之罪深者不注目,而彼稱為彌陀如來的本願者,是更加要救度斯等膚淺無知之機為本的不思議之願力啊地深信,而將一心一向地奉憑彌陀云他力信心之事可同一心得。

那麼於言「云為他力信心之體是如何之意啊」,「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體,是將阿彌陀佛之能賜救助我等之由來,顯現了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的御存在之御相啊」地以詳細心得分明了而稱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人也。

言此「南無」二字者,衆生之一心一向奉憑阿彌陀佛,而「賜與救助喲」地思,以餘念亦無之心云為「歸命」者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者,將南無地信憑之衆生,阿彌陀佛不漏地賜與救度之意也。以此意,即稱為「攝取不捨」者也。言「攝取不捨」者,可說為將念佛的行者攝取於彌陀如來的光明之中,而不給與捨棄之意也。

因此,此南無阿彌陀佛之體者,「為阿彌陀佛之可賜救助我等之證據,將御名賜使顯現於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也」地令聞了。

若如此心得分明了者,『我等之往生極樂者治定也,哎呀,難能可貴呀尊貴呀』地思,而於此後者,因為是早已一度被彌陀如來所來救助到之後者,是得到御助之御歡喜的念佛故,將此念佛者,亦稱為「佛恩報謝的稱名」,又亦可稱著為「信後的稱名」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九月六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六通 願行具足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若是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為如何之意啊者,首先言「南無」二字者,歸命和發願廻向之二意也。又言「南無」者願也,言「阿彌陀佛」者行也。

因此令捨棄雜行、雜善而專修專念地奉憑彌陀如來,「賜救助喲」地思之歸命的一念發起時,皆承蒙放遍照之光明而賜攝取行者也。此心意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

依此而言「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者,偏賜使顯吾等可往生之他力信心的由來之御名也地令發現了。此故,於願成就之文者「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地御說了。

此文之意者,可說為「聞其名號而信心歡喜」。言「聞其名號」者,非只是大樣(粗枝大葉)地聽聞,而是因為遇善知識,好好地聞開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由來者,可往生報土之他力信心的道理也地被心得了。

斯故,言「信心歡喜」者,即因為信心決定了則淨土往生無疑地思而歡喜之意也。此故連思考彌陀如來五劫、兆載永劫的御苦勞,都想容易賜救助我等之事的難能可貴呀尊貴呀故,實在連申說都愚癡也(無法言盡)。

因此,於《和讚》曰:「依南無阿彌陀佛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於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地可言者此之意也。

又於《正信偈》者,因為既已有「唯能常稱如來號 應報大悲弘誓恩」者,愈加不嫌行住坐臥時處諸緣,為了佛恩報盡,唯可稱名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六年十月二十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七通 三業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親鸞聖人所賜勸化的一義之意者,偏於此末代濁世的在家無智之輩,蒙賜教導任何煩憂亦無,僅以速疾可往生淨土的他力信心之一途而已為本。

然者,彼阿彌陀如來者,可言為既已甚至到十惡五逆之愚人、五障三從之女人皆悉益加救度一事者,是連任何人都能知道著了。

然今於「我等凡夫者,如何樣地信、如何樣地參憑,而可往生到彼極樂世界者啊」地說,唯一個逕兒地奉信彌陀如來,其餘者連任何事都使捨棄,一向歸彌陀,一心信本願,而於阿彌陀如來無二心者,必定可往生極樂。以此之道理,即說為「獲得了他力信心之相」也。

抑言「信心」者,善分別阿彌陀佛本願的由來,而以一心地歸命彌陀方,稱為「決定他力的安心」也。因此以善領解(心得)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的由來,作為信心決定之體。然者,「南無」之二字者,衆生之信阿彌陀佛的機也(賜與可救助機的信心,稱為信機)。其次言「阿彌陀佛」四字之由來者,彌陀如來之蒙賜救助衆生的法也(因顯救助衆生的道理,稱阿彌陀佛為法)。此故,可言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者,此意也。依此,而指衆生的三業和彌陀的三業成一體處,善導和尚蒙賜釋為「彼此三業、不相捨離」,亦此意也。

因此一念歸命的信心令使決定了之人者,必定皆可往生報土之事,更因而不應會有其疑。絕對令捨棄自力執心的惡機方,唯「不思議的願力啊」地深信,而一心信憑了彌陀之人者,譬若十人者十人全部,皆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於此後者,只一向奉思彌陀如來的御恩深之事,而應常稱報謝的念佛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蓮如上人六十一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八通 不廻向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此時於本國、他國之間,當流安心之旨趣,意外相違背,眾人皆悉認為「我者善心得了」,更以按照違背法義之原樣,都不特意地相尋問於人,而思欲取得真實信心之人甚少。是誠膚淺愚痴之執心也。

若不盡速改悔懺悔(悔改自力而使憑他力),住當流真實的信心而令使決定今度之報土往生的話,誠無異於入寶山空手而歸者歟?

此故,是於其信心相違背之言詞曰:「夫以彌陀如來者既自十劫正覺之初賜令決定我等的往生之事,於今不忘不疑者即信心也」(十劫異安心之事)地光如此心得(欠缺使捨自力而信憑他力之廢立的信心),而無歸於彌陀令使信心決定了之分故,不可往生報土。因此為側樣(違背本真實)之惡心得也。

依此而顯當流安心之其相者,即以善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體,是云為獲得他力信心者也。因此善導釋「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也」地可言。

其意為何啊?阿彌陀如來在因中賜與決定我等凡夫的往生行時,凡夫所為的廻向者由於是自力故難成就,阿彌陀如來為了凡夫在御身勞,為了欲將此廻向給與我等,賜與廻向成就而依一念「南無」地歸命之處,將此之廻向益加給與我等凡夫也。

斯故,從凡夫方是不廻向故,以此將如來的廻向,從行者方稱為「不廻向」者也。有此之由來故,南無二字者歸命之意也。又發願廻向之意也。是此之由來故,將南無地歸命之衆生,必定攝取而不賜捨之故,稱為南無阿彌陀佛者也。

是即可云為「獲得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平生業成的念佛行者」者此事也地應知。是如此地心得了之人人者,愈加信知為彌陀如來御恩德的深遠之事,而於行、住、坐、臥應會稱名念佛。是即可言為「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時入必定,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二月二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九通
鸞聖人.御命日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今日者作為鸞聖人的御忌日,而不必運報恩謝德之志的人是尠。然而應於彼諸人之上相互心得(領解)之旨趣者,若無獲得了本願他力的真實信心未安心之輩者,僅限於今日勉強地致參詣,光以充塞此講座中的座席,認為是真宗的肝要之人者,無論如何於我聖人的御意者難相契合。雖然如此,在自己的處所亦不運作報謝之營務的人者,即使不情願地也來致參詣,亦可宜乎?

因此,在每月二十八日每於思欲必致參詣之輩者,要非常注意,平日信心之原樣無使決定未安心之人,都要速取本願真實的他力信心,而令使決定了我身今度的報土往生,方誠可相應聖人報恩謝德之懇志喲。又自身極樂往生之一途,亦可治定完畢之道理也。是即誠亦使符合言「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弘普化,真誠報佛恩」的釋文之意者也。

夫,聖人御入滅者,雖云已過一百餘歲,然誠惶誠恐(非常感謝)地於眼前而奉拜真影(開山聖人的御像)。又德音(開山聖人之聲音)者,雖云為遙隔無常之風,然親自血脈相承之實語(開山聖人的教說)明確地遺留耳底,而一流他力真實的信心於今不絶者也。依此,至今之此時節,令使獲得本願真實的信心之人無者,誠應思為不蒙受宿善催促之身。若於宿善開發之機我等亦無者,徒空今度的往生者應為不定之事,即使哀嘆亦猶可悲者,唯此之一事也。

然今難值本願之一道,而得遇了稀有無上的本願之事。誠歡喜中之歡喜,何事可如於此呢?可尊可信。

依此,翻轉年月、平日我心的惡迷信(疑本願而迷於出離之道的自力心),忽爾立基於本願一實的他力信心了之人者,真實可相契於聖人的御意。此亦全然可相具於今日聖人的報恩謝德之御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通
神明六個條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於當流門徒中,善存知此六個條的篇目(題目)之旨,而應於內心深信佛法,於外相不令見其色般地表現。然者,此時於當流念佛者,刻意地將一流之相,對他宗而顯露之一事,意外的錯誤也。總之,今後,應遵守此題目之道理而修行佛法。若違背了此旨之輩者,是永不可列入門徒中之一員者也。

一、不可有輕慢神社之事。

一、不可輕慢諸佛、菩薩併諸堂。

一、不可誹謗諸宗、諸法。

一、不可做疏略守護、地頭。

一、國之佛法的道理不是正義(違背宗義)時,應赴正義之事。

一、將當流所立的他力信心,應於內心深深決定。

一者,稱一切的神明者,雖本地御是佛、菩薩的變化,但於觀此界的衆生,一點也不想親近佛、菩薩時,神明方便地,權現為神,結緣於衆生,以其力為方便,而終為欲勸入佛法也。是即可言為「和光同塵結緣之始,八相成道利物之終」者,此意也。此故將今世的衆生,信佛法亦稱念佛了之人,神明應會特別思為我之本意。此故若歸彌陀一佛的悲願者,則雖不特別崇信神明,但於其中同信之心者亦包含之故也。

二者,稱諸佛、菩薩者若是神明的本地,則今時的衆生若信阿彌陀如來稱念佛的話,則一切諸佛、菩薩者,由於信我的本師阿彌陀如來有其之道理,而思為吾之本懷故,雖不另外特別信諸佛,但於奉信阿彌陀佛一佛中,一切諸佛也好菩薩也好皆悉包含故,唯一心一向地歸命阿彌陀如來故,一切諸佛的智慧也好功德也好,皆是沒有不歸於彌陀一體的道理故也地應知。

三者,誹謗諸宗、諸法之事,為大錯特錯也。其道理既已令見於淨土三部經了。又諸宗的學者亦不可刻意地誹謗念佛者。自宗、他宗共難逃其咎之事,道理必使然。

四者,於守護、地頭的話,則誠實繳納有限定所當邀之年貢(所應當上納之物品),其他應以仁義(道德)為本。

五者,國之佛法的道理非當流之正義時,而且是使看成邪見。總之,於自今以後的話,應聞當流真實的正義,廻轉平日的惡心而赴善心者也。

六者,言當流真實的念佛者(人),善存知蒙開山賜與置定之正義,而雖造惡不善之身,但應以遂極樂的往生為宗之本意。夫,言一流安心的正義之旨趣者,任何樣亦無,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我雖是膚淺惡業煩惱之身,但蒙賜救助斯等徒然者為本的彌陀願力之強緣也」地若是連不可思議地奉思,而一念疑心亦無地思心皆堅固者,則必定彌陀者放無碍的光明而賜與攝取其身也。是這樣地信心決定了之人者,十人者十人全部,皆悉可往生報土。此心即可言為是決定了他力的信心之人也。

此後猶應心得之樣者,「誠難能可貴的阿彌陀如來廣大之御恩也」地思,為了其佛恩報謝者,即使睡也好即使起也好,皆唯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地應稱念也。

此故,於此外者又即便為後生的話,則亦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之似是而非的法門而亦惑亂人,並且亦汚染了法流之事,誠非膚淺之原由耶?應善加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七月十五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一通
每年不闕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本月二十八日者,作為開山聖人御正忌,每年不闕(不欠缺)地,於彼知恩報德的御佛事,則所有國郡,甚至連其他為如何卑劣之輩,皆不知其之御恩者,實在成了無異木石者乎。

就此,愚老(蓮如上人的自稱)此四五年之間者,雖然無意間居住於北陸山海的片隅(偏僻的角落,指吉崎),但是沒預料地使存命至今,越過此本國(河內的出口,現在的大阪府枚方市出口),開始今年,奉遇聖人御正忌的報恩講一條(事),誠特別不可思議之宿緣,即使歡喜亦猶應歡喜者乎。

然者,於由自國(河內國)、他國來集的諸人,首先應善存知開山聖人所置定的御規定之旨。於其之御言曰:「縱使被呼叫作盜牛人(駡人的話),亦不可被見為如佛法者、後世者(不執著世間的事情,一向願求後生而專修讀經、念佛者)般地表現」。又將「於外者守仁、義、禮、智、信而以王法作為先,於內心者應深深以本願他力的信心作為本」之理由,於懇切地仰言所置定處,見及近代此時之人的佛法知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於外相者讓人看到信佛法之緣由,而於內心是更以無令使決定當流安心一途的份,而且將也沒有相傳之聖教,以自身的字力(理解文字的能力)而讀之,說些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經廻(往返)自他門徒中,構造虛言吧,結果號稱為由本山的裁定(處置),誑騙人,取物,而染汚當流之一義一條(事),豈非真真實實膚淺無知之緣由呀?

依此,本月二十八日的御正忌,於七日的報恩講中,若不改悔懺悔惡心中(不信)之原樣而各自赴於正義,則縱令即使於此七日的報恩講中,運手足(指參詣),只是模仿人而已地號稱為了報恩謝德,更以任何用處都不可有者也。

因此,於是令使獲得了彌陀願力的信心之人後,而稱為佛恩報盡也好,又和師德報謝等也好之事者方可有吧。善加心得(領解)此之道理,而亦運手足(參詣)亦尊重了聖人之人,方才亦真實地相契於冥慮(凡夫看不到的佛、菩薩、諸天之垂念,此處指開山聖人的垂念),又另外者,則亦可深深相備於本月御正忌的報恩謝德之懇志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書之。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二通
宿善有無章(直譯文修潤版)

抑,在古代、近年、此時之間,於諸國在在處處,相當多號為佛法者而讚嘆法門(說法),在致勸化之輩中,讓人覺得更無真實地己心立基於本流的正義也。

其故云何?首先如在彼心中思般者,我是善知佛法的根源(根機)顏(知識通)的體態(樣子),而且是亦無相傳於誰的份,或者在走廊、窗外,只以自然地聽聞到法門(沒正式被教授之事)的差別,實際其心志於佛法是為膚淺,而除了我之外者無存知佛法的因緣者般地在思。

依此,如果偶爾亦見到令使如法讚嘆本流的正義之人,則刻意地偏執之(執著己見)。即我一人善知顏(知識通)的風情(樣子)豈非第一憍慢心耶?

以如此的內心經廻(往來)諸方的門徒中拜讀聖教,而且以私儀(私事)號為來自本山的使者,淨在阿諛人構虛言、取物而已也。以此等之人,如何可稱為善佛法者,又拜讀誦聖教耶?膚淺無知膚淺無知。即使悲歎亦猶可悲歎者,唯此之一事也。

依此,先立本流之義,如果於思欲勸化人之輩則應善存知其勸化的順序者也。

夫,於思欲勸化本流他力信心的大概,首先應該議論宿善、無宿善之機。因此,無論如何地自昔時就掛了其名於本門徒之人也,無宿善之機皆難取信心。真實宿善開發之機自然而然可決定信。因此於無宿善之機面前的話,則作正雜二行的討論時,反而可成為誹謗的基礎(原因)也。無法分別此之宿善、無宿善的道理,而皆廣泛無忌憚地致勸化世間人之事,荒謬的相違背了本流的規定。因此,於《大經》曰:「若人無善本,不得聞此經」地亦言,「若聞此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地亦可言。又善導亦可釋:「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則生歡喜」。

無論依何等之經釋,皆令見為既已限於宿善了。然者,遵守宿善之機,而可給與本流之法地聽到了。詳細存知此之旨趣,而可勸化人。特別地,先以王法為本,以仁義為先,隨順世間通途(一般)之儀(習俗),將本流安心深蓄於內心,而於外不可讓他宗、他家見到到法流之姿般地表現。以此之意,可名為能善使存知了本流真實的正義之人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八年正月二十七日(一四七六年,蓮如上人六十二歲)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
《御文章》第三帖第十三通
夫當流門徒中章(直譯文修潤版)

 夫,於當流門徒中,即使是既已使安心決定了之人的身上也好,又未決定之人的思欲取安心之人也好,皆應心得(領解)之順序者,首先於外者以王法作為本,不疏忽諸神、諸佛、菩薩,又不誹謗諸宗、諸法,若在國所(國家、地方),則向守護(國家政府)、地頭(地方政府)的話沒有疏略地俱要交付有限定所當繳納的貢米。其他以仁義作為本,又於為了後生者,在內心一心一向地奉憑阿彌陀如來,而於其餘雜行、雜善不留意,若一念亦無疑心地參信(去信的敬語),則必可往生真實的極樂淨土。以此心得之原樣,即可稱為獲得了彌陀如來之他力信心的念佛行者之姿。

於如此取念佛的信心而後,猶應思之樣者,「即使這樣,雖如斯我等般膚淺無知一生造惡的罪深之身,但若一度發起一念歸命的信心,則依佛的願力而容易蒙賜救助之彌陀如來的 益加不思議超世本願之 強緣的難能可貴喲」地深深奉思,而於為了其之御恩報謝者,寢睡也好覺醒也好,皆唯稱念佛而已,而僅應奉報彼彌陀如來的佛恩而已也。

於此後者,為了後生即使知道什麼亦無所用處,最近意外,衆人之有何不足呢?說亦無相傳不知的似是而非法門,而亦惑亂人,又污染了無上的法流之事,誠以膚淺的緣由也。應好好地思計者也。

   不勝惶恐 不勝惶恐

文明八年七月十八日。

18bd0fb9a7df2609dd8ec8913ecf81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