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死的解決(3)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第四章 疑惑的葛藤  序善導大師所仰言: 「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散善義)。 說 「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的問題,一於自己的心問看看,就雖古今皆是同然,但在數百萬真宗教徒之中,是何人住於「往生一定、御救助治定」的心境,是居得生想猶如金剛之人呢?真宗的繁昌並非信徒的數量增長了呀就是繁昌,而是獨自一人也好或多數金剛心行者之出來就是真宗的繁昌。 美國的文學家「愛默生」,在其論文集(報償論)中,雖說著「於基督教的國度中,(真正)基督的信者一人也無」,但因為這是在作隔岸觀火呀,所以是不行。前幾年,第二屆世界佛教徒大會之際,緬甸僧侶的領袖之一,向我,稱說了「在日本沒有佛教」。隔日,我在神戶的湊川神社前面,為一行四十七人,用英語於「大楠公和大乘佛教」的題目下作了一場演講。因此,終於彼等歡喜而歸了。參照善導大師的御法語、愛默生的言說和緬甸僧侶的說法,將云「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之問題作為「公案」,而朝夕作思念,數年數十年地,沒有於各各強健有力時,思考徹底的話,則生死的大問題是無法解決者。難信呀,單就於是佛、正覺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和說自己之心是就如在大風中撒了灰般的心之事,這兩點,就是很難被信者。偶爾認為信了吧的話,則那是凡夫的「知解分別的妄念」。無論如何信心都無法頂戴,若成為無法安心,則心會苦不堪言。 本書,是以開顯『教行信證』的「真實之行信」作為主眼,甚至欲將此真實問題,除去掩飾呀和偽裝,而互相地、共同地,真實地思考看看,執了筆呀就是這本書。若是能夠抱持此大問題,而給與拜讀的話則是有幸之至。           昭和四十九年三月三十日(1974年)稻垣瑞劔 識   總論 ○若心不謙虛 則大法不入耳。○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成為素直而聞無上甚深微妙法吧。○法重身命輕。○聽聞佛法的今天一日之命是很尊貴啊!○自信教人信,哎呀 夫難哉。○縱使尚未獲得信心,若全神灌注身心於佛法,則在於諸佛如來的豐裕加護中。○信前之人也請稱念佛喲再稱念佛喲。應努力勤行而稱念佛。○有超越善惡智愚而獲救助之法。○南無阿彌陀佛之一法是此。○就後生而直到安心去無止,急切地努力,勿懈怠。○凡夫的思計全皆妄念也地心得(領解),而勿以我的思計為目標。○好好地領解佛和凡夫的不同,若沒有聞佛法則容易陷於自力中。○人(良人,善知識)有者則法易得,人無者則法難得。 ○勤行而探尋良師,若不就良師則獲信心之事難。○良師之一言勝過不信之人的千萬言。 ○即使明白了之後也勿安心,知解分別不是真正的信心。○就於信心而若有疑問則應就良師而問。○無論如何有智慧才學,依賴自己的見解呀很危險。○須立於高處大處而可達觀大法門。○捧全力於「行信論」,學和信若一致則是有幸。 ○有信眼有法眼的人是宿因深厚之士。○縱使法眼缺少也好連信眼都一文不知的尼入道,因為慈悲廣大所以若是認真地求法則必定被得信心。○「行信論」是應立足於如來的大悲心而論之。○常憶念二利圓滿的大正覺、若不生者的本願之事就是肝要。 ○應常念報父母師長之恩德。行仁義五常之道的所得以行皆是託聽聞佛法的御福蔭。○俗諦門是真諦門之德用。○不是依凡夫的善惡而獲救,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獲救呀。是依名號的功德力而往生呀。○真實信心的價值和名號的價值是同一。○仰信本願力處連任何樣之學者皆是同成一文不知之身而往生呀。○應勤於和喜愛佛法之友交往。○應盡力佛法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 ○應當徹底仰信佛的尊貴、本願名號的尊貴。徹底仰信處則疑雲消散。○縱使決定心沒有被得,至少在有生之年甚至應努力作到「若存若亡」的領域。 ○雖作為凡夫而作得生想之事猶如金剛般是至難,但若同心於聖人之御心的話則沒有不能之事。○於二利圓滿大正覺的功德力之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 ○於勅命之前者,忘己而順從之呀就是信心。○言被忘己者,是浮世之事無一成為往生之因者。 ○涅槃之因唯是信心。○就於往生的話,自己的思計,不論善惡,有益之思計是一個也沒有。不是因為自己的思計所以獲救,而      是依本願力而往生呀。 ○作為凡夫不被囚於自己的思計即概念之事雖是至難中的至難,但仰信釋迦、彌陀二尊之仰言處,變成不      被概念所囚,此亦不可思議。○如果自己被信心和往生所奪心,而忘佛,忘記著眼於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事的話則不成。○作為底下凡愚的話,則應以無論如何都無法成佛之事為基礎,而聽聞佛法。否則是無法頂戴佛法不思議      為不思議者。 ○信心之體是名號,信心之相是無疑。○稱名念佛之體是信心。不是作為信心之用(力用)的念佛則不被稱為他力迴向的念佛。 ○稱念佛號而想要依稱念了之事而往生呀是自力。○想要獲得信心而後往生,追求著信心呀,多半是靠不住的事。○雖日日造著罪業,但思此方面的結果會如何呢而聞法呀為佳。○不令反省自己的無智、無能、罪惡就不可能獲得信心。○信前的罪惡感並不是機的深信。機的深信是和信願力之法的深信同時,在本質性都是同一佛智圓照之恩      賜。○信心在於超越了善惡之處。名號之給與成為信心。○在貪瞋煩惱中信心的生起呀是如來清淨願心之迴向。○『教行信證』之最重點是信心。○離開御聖教的文字,輕視之而想要頂戴信心是錯誤的。 ○於蒙信良人(善知識)之仰言外別無頂戴信心之道。○唯有於信有信之人的人格而信心可頂戴。○如果將信心想成好像百貨公司的商品、或如神龕掉下來的牡丹餅(紅豆餅)般的話則不成。唯是因為依      如來大悲之願力給與救助所以獲救呀。○於信心沒有階級,弘願的信心是一百分,一百分以外的信心是零分地心得著最好。○「要門」是「修諸功德之願」。○「弘願」與「要門」雖容易區別,但「弘願」和「真門」是易於混淆。○信心雖然沒有階級,但有稱為「大略信心」的信心。又有稱為「若存若亡」之事。必須細心留意。○有云「三歲小孩甚至百歲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之事。佛法必須從孩童時就開始聽聞。○佛法不趁強健有力時就不行。從上了年紀才來聽聞的是,因為體力在衰弱,所以沒有強健念念相續的氣      力。○大信海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是超越了善惡智愚者的原故。 ○真實的信心是始終不二,      又是由於佛的相續,而不令消失者。○又這呀那呀到處參拜神佛、又在意日子吉凶呀被稱為雜行雜修。○佛教以外的宗教皆全在向神祈求。祈禱祈願的宗教並非真實之宗教。○佛教以外的教法皆全然不知道「迷悟染淨的因緣」。在這一點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就明白。 ○「還相迴向」者將未來往生安樂佛國之後,開覺悟,受如來的大慈悲於身,而依本願力遍遊十方世界教      化眾生呀稱為「還相」。並非在未往生之前就有「還相」呀。○佛教之目的者解脫生死而開涅槃常樂之證呀就是目的,就是理想。 ○不信從地獄到佛,有「十界」的現象界之事者沒有聽聞佛教的資格。○是應「七難八苦算什麼 我有六字之保護」強有力地思而精進於佛法。○「死的解決」是「生的解決」。沒作「死的解決」的人是「生的解決」亦不能之人。 ○因果恐怖,因果      是輪迴的火車。○真正的宗教呢或邪偽的宗教呢若以「因果」的尺度來測量看看就立即明白。邪偽的宗教皆悉在違反因果      的真理。 ○第十八願之妙味者,是稱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本願味明白了呀,說信心獲得呀是此處之事。○將依若不生者之本願而給與救度眾生之事稱為「平等因果」。又稱為「超世的悲願」。在其他宗教是沒有的事。○『教行信證』是應由總序出發而常回歸於總序而吟味。○『教行信證』是稱為「有建立而無無,不是說為在眾生方做什麼啊而蒙受御救助者,是信也好行也好都     在阿彌陀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將之迴施給眾生呀。 ○於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之外,皆無有一信和一行從眾生方拿出來呀就是淨土真宗。○南無阿彌陀佛是聞信而往生者,而並非說為稱之而往生者。 ○言「唯念佛而被彌陀救助」呀是說「依南    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意思。○「念佛往生」是「名號往生」,  「名號往生」是「信心往生」,「信心往生」是「願力往生」。 ○總序之文是應以「因果」、「機法」     和「行信」三點而吟味之。○「難思弘誓」是「因」,而「無礙光明」是「果」。逆、謗、闡提是「機」,而大悲的光明名號是          「法」。「圓融至德嘉號」是「行」,而「難信金剛信樂」是「信」。此等是三三圓融著。○「行信」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最應於行信努力而研究。「信心」就是最肝要。 ○無如自己心般之不自由    者。是應不成為自己心的對手地 專仰信佛智、佛力。 ○於仰者必須仰徹。所謂仰徹,是絲毫都不當作自己的知解分別之事。 ○信心並不是說自己信的話就好的呀者。是願力的信心、他力迴向的信心。 ○他力的信心很難。即使數十年地聽聞了,一旦成為死了的話,則會想「阿彌陀如來真地會救助嗎」「真    地能往生御淨土嗎」之疑心,是很難消除呀。這種病,於不服用「佛是和我同在的佛」之藥者治不好      的。 ○人的安心是很難的事。若說如何作的話則能夠安心呢?因為「想獲救想獲救」地踏出,所以無法    安心呀。因為有「若不生者」的御本願,所以連安心都不想要,若是那樣則其之時能夠安心。云「若眺    望著行步大道上之姿 擔心亦無 安心亦無」 的大安心就會出來。○所謂「大道」是本願名號的「呼喚聲」。因為是給與呼喚了所以獲救呀。言「行步之姿」的是法然上人    呀和親鸞聖人之御姿。接觸大人格時,依信其大人格之事而自己也大安心。宗教是人格的接觸。 ○在二河譬的話則本願名號之成為行者的信心,其信心即成為白道。如此而「呼喚聲」和信心成為一條白    道,稱之為「本願一實之大道」。 ○西岸上阿彌陀如來的呼喚聲能聞到呀是行者經歷「三定死」(是進    也好退也好又止也好皆無一免於必死(地獄)之思) 而後的事。 ○是呼喚聲之剛一聞到,立即行者於「呼喚聲」下「至心信樂忘己,而被聲音所吸引所吸引」而到達西岸    (往生)呀。 ○不是自己之聞呼喚聲,而思,用自己的力量而前進的,是依如來聲音的力量而往生呀。即是南無阿彌陀     佛的聲音之給與成信心呀。 ○如來呼喚了我呀,是就如獅子之撲住了我般的者。以獅子奮迅之勢,於罪惡深重此之我,哎唷呀給與撲     住了之事喲!除了被如來所撲住而往生外別無往生之道。 ○若說御淨土是為了誰所建立的   呢?是以為了欲使吾等末代凡夫成佛的阿彌陀佛之大悲和佛智所建立的。即淨土是以佛智和大悲而打造     完成的。即淨土的本質是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的莊嚴,是莊嚴之原樣就是如來。稱如來的人格為「正 報」,稱佛的國土為「依報」。「正報」和    「依報」成了一者呀就是御淨土。稱之為「依正不               二」。  ○ 即使想要「往前」進而聽聞聖道自力之教,聖道門這個那個「定善」(坐禪)和「散善」(戒律及善    根)都必須修習。此者不是凡   夫能夠之事。「向後」退,即使聽聞世界上的宗教而看,以何者    都只是違背了因果道理的教法而已,而成佛的希望不成立。即使「停止」不動著,亦不得不陷入貪    欲的水河和瞋恚的火河中。此絕對絶命就是今現正自己的處境。稱之為「三定死」。自覺到          「三定死」時,「就那樣地來吧」本願招喚之勅命(呼喚聲)是就徹入自己的心中呀。如來之真實    心(大悲的佛智)徹到眾生心,成為了「哎呀真歡喜」呀稱之為「信心」。即使「信心」,亦不外    乎是如來的佛心、佛力者。1、機與法同樣說為人者有男女、老少、惡人、善人、智者、愚者之分別。真是「機類千差萬別」呀。如果機類千差萬別則佛陀是被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呀。若大概區別的話,則被分類著為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真言宗)、禪家、教家、頓教、漸教、權教、實教。日本的佛教,一說宗派之別,就有華嚴、天台、真言、禪、三論、法相等之為了賢者的宗派,和稱為淨土宗、淨土真宗、時宗、融通念佛宗等淨土系的佛教。此外有從天台宗分出來的日蓮宗,有從日蓮宗分出來的創價學會。在淨土真宗的立場一將一代佛教分類,就分成二者。即「聖道門 難行道」,和「淨土門 易行道」。○又也有稱為一乘、二乘、三乘的分類法。一乘是大乘,從小乘逐漸發展而成為了大乘。即使連在大            乘之中都最殊勝的教,就是稱為「本願一乘絕對不二之教」(行),而依南無阿彌陀佛而統一了之              法門。這即是「淨土真宗」。○稱相對於「本願一乘」的「法」(南無阿彌陀佛)之「機」為「絕對不二之機」(金剛的信心)。             一機一法是淨土真宗。○又機類雖是千差萬別,但於實際上,世界上的人類,皆只是惡人而已,只是心虛假不實、罪惡深重            之人而已,清淨真實的人者一個也不存在。因此,十方群生海,一共言之皆是「極惡最下」之一                     機。於救助「極惡最下之機」(人)者若不以「極善最上之法」(教)則無法被救助。「極善最上               之法」,是「本願一乘,南無阿彌陀佛」。此亦稱為「一機一法」。開顯了此「一機一法」的就是              『教行信證』。○淨土真宗的人,「法」者唯有「本願一乘,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機」者,唯有像我這般「極惡最下之機」地領解就最好。如果此一沒有首先決定,就見到被稱為善人之人的話,則會想要變成像那樣,若看到裝著好像信者臉的人,則自己也想要變成像那樣完美的信者,若看到好像難能可貴那樣地歡喜之人,就想要自己也快點變成像那樣歡喜的人,若看到好像安住於本願力,而使見心明亮那般的人,則自己,也會想要如那人般地早點變成心胸明亮。一被染上此云為「想要」的病,就會一生在「想要想要」而命終,掉落地獄去。「極惡最下之機」是「自己」。「極善最上之法」是「南無阿彌陀佛」。於此外,「機」亦無故,則「法」亦無地若下定決心,則即使不想要暗心變成明亮也可以不是嗎?○如果作為凡夫的話則心暗之當前。但稱「暗」事的意義也有好幾種。疑著「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的人也稱為「暗」。又注視「極惡最下之機」,而像我這般無知膚淺者,是無論如何在阿彌陀佛都不給與救助吧地擔心而之「暗」也有。懷疑本願,因此是無法往生吧地擔心的「暗」呀是,聞樣不具足。言「有疑之原樣地御救助」的法是沒有。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信心的相是無疑之一心,是「謝謝」。信心的用(力用),是稱名念佛(報謝佛恩),又是「孝順父母、待人親切」。○後生是獲救呢、或是沒獲救呢地擔心之「心暗」的是不許可呀。那麼,其病源在於何處呢?即使被說了「請您賜教」,亦於一言而事足了之人若也有,則即使說了千言萬語也暗夜無法天明的人也會有。那是第一由於宿善的有無、厚薄。第二者由於聞法的人、說法的人之熱心度。○「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是能往生呢,或是不能往生呢」地,讓無常(死)在眼前拉近而擔心,嘆說「心暗呀」的人,雖是因緣深厚的人,但棄之不顧的話則不行。寧可向如來,說「請捨棄我吧」看看最好。那樣一做,就如來,一定仰說:「即使被說了拋棄我吧,也無法拋棄的慈親心呀請讓我來救助吧」感受到此如來的大慈悲心呀就是信心。感受大慈悲心處破一切無明,能夠大安心。於凡夫心中,「這就是信心嗎」,如果以為這樣想則能往生等之事,那是稱為「自力的計度」者。○世界上的諸神是對於每一個人,各別地照顧,而那病人也必須救助,這貧窮人也不得不作救度。那離了婚的人也必須作救度,這死了孩子的母親也不得不作救助地,說針對每一個人,每一個神就作為對象,而各自伸出救度之手而救濟呀就是世上的神明。 因為是這樣的始末(原委),所以神明也很忙碌,而連一分鐘休息的空閒都沒有。信徒又只是,各自想各自地,在向神明無理的請願而已。認為好像即使不孝順父母、殺人,神都能來救助般,而刑警不會來逮捕般地向神祈禱。學生是平日一點也不用功,而一旦到了入學考試,就說「請讓我過關」而向神祈求。像生意人祈求賺錢發財般,軍人祈求說「在戰爭來而打勝仗吧」,病人祈求說「請來治好病吧」。若連祈求的方法都千差萬別,則聽聞祈求的神,也必須千差萬別地,於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成為對象。哎呀呀不論双方,都很忙,是麻煩事。2、著眼○佛法和神教是不同,佛陀和神是不同。阿彌陀如來和神是不同。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阿彌陀如來是稱為「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即南無阿彌陀佛」的佛。○神者人雖沒如獲救般的被救,神還是依然為神。因為是那樣的神,所以人向神作祈求「賜與救助吧」「賜與救度吧」,而且即使其之後自己多少也要做點善事,信仰神,向神獻上供品,而說若不討好神明的話則無法獲救。○阿彌陀如來和神是不同,連從眾生方說「請」,而拜託的懇求,都不需要故,則「賜與救度吧」「賜與救助吧」地御祈求之事都不需要。是稱為「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之覺者,是佛陀,是一切智者,御是大慈悲者。○特別阿彌陀如來,因為是「自利利他圓滿」,所以如來取了正覺之事,即是,眾生獲救助的因、果。若換言之,則如來取了正覺之事就是眾生往生之事。是誓願「若眾生依如來的功德力不獲救則不取正覺」之原樣地所成了佛的佛。即「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原樣的本願之佛,就是「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即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對眾生給與招喚:「就那樣地救助啊」「必定救助啊,莫擔心」之如來本願(御誓願)的「名聲」,是「勅命」,是「仰言」,又眾生依如來的本願力,即是依名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功德力而被救助去的證據,即是「相」。○於神者,沒有言為依神力、神的功德,而悉皆救助人類的誓願,沒有本願。又依神力而人類被救助的證據也沒有。唯只是說:「汝等,若想要被神拯救的話,則請信神喲。遵守正義,請向神祈禱喲,請祈願喲」。○因為神是這樣的神,所以人必須常向神祈求,信神,為了要得救而努力為善。○人即使躺在死床,也必須還作御祈禱:「神喲,救度我吧」。稱之為「祈禱的宗教」。在祈禱的宗教無心的平和、心的安心。神雖說「拯救信者」,但說「自己是獲救的嗎」「是獲救了的嗎」之疑心殘留。在那樣的話則「心的平和」(安心),無論是到何時都不被得。這就是「祈禱的宗教」之缺點。○真宗的行者,雖然幾十年都在聽聞說教,但「自己是真地能往生嗎」地擔心,而為了其擔心而變成心暗的人就很多。打亮其暗心,而尋問人之事雖很好,但「如果無法安心的話,則暗心,怎麼變成明亮呢?請賜教」地到了懇求他人的程度就是很困擾者。連說原來如此呀,而置之不理都不行的。○如果在向這樣的人作文字講釋的話則對方是不會滿足的。因為此病是全身病的病,所以必須讓他根本性地改變想著眼處。如果於信心的說明、念佛的說明則沒有用。必須超越說明和講釋,而將著眼的方向,也一百八十度地轉換,或也使三百六十度地轉變。這樣的人,在出發點一定會有「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想要歡喜而往生」「想安心而後往生」「想變得明亮而往生」。那些都數十年地持續,而聽聞之事雖是善聽聞著,但因為是之前「想如何如何做而往生」的自力執心殘留著者,所以是擔心「心暗」,成為「想變明亮而往生」,而今現在被顯現出來了呀。○若說到想著眼處,則第一必須著眼的是,云為阿彌陀如來是取得了「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的佛之事。第二者是云為「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的御本願之事,能著眼於其點,而憶念之就是最重要。 3、佛與神 ○必須好好地思考阿彌陀如來和神的不同。是雖連自己都不注意吧,但是和討好神明同樣地,「如果這樣的話阿彌陀如來是會給與御救助吧」地擔心呀。此擔心是,完全是從將神和阿彌陀如來同一看待所出來的擔心。○阿彌陀如來,是稱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本願之原樣的二利圓滿大正覺之如來。南無阿彌陀佛亦又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原樣地給與成就了的名號。因為是忘此,沒有徹底於此者,所以是擔心自己的闇心,想變得明亮而往生地思著呀。是因為沒有於「若不生者的御本願」、「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和「依南無阿彌陀佛而往生」,真正地覺醒故。4、想獲救 想獲救○多數人的通病,是「想獲救想獲救」地,著眼於自己方,而不著眼於佛方,研究云為「是何謂佛呢」般的事那個不作。連本願的意趣都不知道,也不思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為不可思議,也不思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是因為用凡夫的尺度在推測佛故。於此處有此人的病根。光著眼於自己方,一定會認,「取信心而」「以歡喜了而」「想安心而後往生」地思著。將此,著眼的方向一轉變,而著眼於如來方,若變成慈親之身看看的話,則連擔心自己心闇之事都會變成好事。若是能將「想獲救」的眼珠,一轉,而向「不得不救助之如來」的方向,則疑雲是一時地煙消霧散吧。如果只有著眼自己方而已,只是玩弄著自己的心,則即使經過幾十年,也是會事態不明吧。○不是因為闇心變得明亮了,所以能夠往生呀,往生是本願力的運作(力用),是依名號的功德力而往生呀。5、闇心○是從幾年前也好幾十年前也好,都持續擔心闇心以來的習慣殘留著,而今日又在眺望其闇心而擔心呀。能著眼於若不生者的御本願,和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而若不是徹底於「於正覺的功德力之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呀則此病治不好。是應好好地思考。6、物的輕重○大多的人在佛法上,不知道物的輕重。一說何故不知道物的輕重呢?就像說是自己的心變得明亮呀,或是闇暗呀變成苦啊,只是置重點於自己的心而已,而沒有著眼於「若不生者」的御本願,即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即二利圓滿的大正覺。所謂不著眼之事,是在輕視之的證據。不想要重視該重視者,在逐末,而忘本。這是稱為不知輕重者。7、往生的一大事 ○多數人是將像往生般的一大事,依自己的心變得明亮之事而決定般地作著。首先那就是錯誤的根本。於『執持鈔』曰:「像往生般的一大事 非凡夫可計度,應當一向一心奉任憑如來」。所謂「任憑」是「乘本願力」之事,是「至心信樂」。又於「本願招喚的勅命」之前「非常感謝」地低下了頭之事,稱之為「任憑」。此人是不知道「任憑」之事的人。是不思「像往生般的一大事」為一大事的人。是不知道稱為「二利圓滿的大正覺」也好、「若不生者的御本願」也好都是本願、正覺其之原樣的御六字之事的人。是不知道「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依本願力而往生」的人。8、勅命和功德力 ○多數的人,是輕視「汝一心正念直來」的勅命呀,和南無阿彌陀佛正覺的功德力,而不知尊敬地頂戴之事的人。御聖教的法語,是不加私見,而依高僧們的指南,又依老師的御法語,正解之,於正解了之後者,應尊敬地頂戴之。於尊敬地頂戴「二利圓滿的大正覺」、尊敬地頂戴「若不生者的御本願」、尊敬地頂戴「佛智不思議、大慈悲之不思議其原樣的六字尊號」處,如說「心變得明亮了,或心還暗」般的問題,以都不成問題,而能頂戴變成安住於大悲之身。此人是知道不輕忽頂戴,而尊重頂戴聖人的御法語之人。往生的得否,是依輕忽地頂戴呢、或尊敬地頂戴御法語呢而決定。於『歎異鈔』曰:「於蒙信良人(善知識)之仰言外別無道理也」,是應知。9、三願轉入不知道云為「三願轉入」之事的人。所謂三願轉入,是真假的分別。進入了淨土門之事雖佳,但尚殘留著聖道門的餘習,想修 萬行(定善和散善)而往生淨土地作呀,稱之為「要門」(十九願)。其次出「要門」,而成了念佛一行之事雖佳,但尚以自力心(定散心)未斷除,而稱念佛,想要以那者作為自己的善根而往生。稱此階位為「真門」(二十願)。再其次出「真門」,往生不是心的明暗,而是唯依本願力而決定呀之事明白,成了徧依憑本願他力般呀稱為「弘願」(十八願)。是此之「三願轉入」不被確實地明白的人。所以唯是擔心自己心的明暗呀。10、佛的尊貴感多數的人是佛的尊貴感,尚不明白,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佛智,尚未明白,只有想要自己的心變得明亮,而不知頂戴不思議為不思議之事的人。頂戴佛智的不思議為「不思議的事喲」呀就是信心。自己的心,縱使變得明亮了,那也可能是凡夫的妄念。變得明亮了的心,可能再變成暗。云為在意心的明暗,而持續擔心之事,是因為於心底依靠自心的自力心就潛伏著故。幾度呢 一再反省 皆不被變不可依憑者 我心呀(瑞劔)瑞劔也認為信心出來了之事幾千遍,那個崩潰了之事,又是幾千遍了。縱使認為了「因此而能往生」,亦以自己的思計而無法往生。去認為能往生 而不能往生 的御淨土 不能往生者 卻往生之不可思議。(瑞劔)聞的我 無而被聞到了之不思議哉。(瑞劔) 在去吧來呀 之中而被忘 己哉。(瑞劔)11、無法安心○關於往生之安心、不安心者,如來就賜與徹底信著,賜與徹底安心著。此如來的真實心之被頂戴到了呀就是信心。以自己的安心為目標,想以自己的心變得明亮了之事為目標地思著的是錯誤呀。所謂 「人心 皆是似 池水濁清之事不定故」(法然上人)者呀,即使聽聞佛法,關於後生之問題也要直到變成不擔心、能拔苦、缷下了重擔的念頭出來為止都必須聽聞。大多數的人,因為還沒熱心地聽聞到達彼處所以不行。此人關於後生的問題,不知何故,不知何事,說「再也無法安心」,而掉落在苦惱的深淵。體驗此苦,苦到底之事,於安心決定的過程中,是不管誰都要經歷一遍,而是尊貴的事。治癒此病的是,如來的本願力和聖人的御法語,就是適當的藥。甚至作為其妙藥之手册的話,則想要提示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 因為本願有故被往生。(瑞劔) 之句。此人,雖是御在痛苦自己的心闇之事呀,但於心底者,認為著其苦惱能除去而能安心的話則能夠往生般呀不是嗎?一徹底於「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就將一心「想要得到安心」「想安心」地鑽牛角尖的心,暫時擱置,而著眼於如來本願力的御慈悲,自然而然地能夠安心。只要不著眼於本願力,無論如何「想要安心」地,鑽牛角尖,也是無法安心者。於「行卷」曰:「即言,由聞願力,光闡(宣示)報土真因決定時剋之極促也」。 於「化身土卷」曰:「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最後之能夠安心呀,用人的小技倆的話則是辦不到的事,是著眼於本願力,而方才始得安心安堵呀。12、良人(善知識)的仰言○想要奉言的事,是此人,至今為止聽聞法門的道理理論,想以此而作為安心之事是失敗了吧。所以才會失敗。於『歎異鈔』曰: 「於蒙信良人(善知識)的仰言外別無道理也」。 此人在直至今日為止,沒能找到了「良人」呀就是病源。所謂「良人」是親鸞聖人、蓮如上人、良師、有信心的法友之事。沒有機會逢遇有信心的人格者就是病源。今之病亦只要沒找到有信心的人,又只要不信其人的人格,病是治不好的。於「信卷」曰: 「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名為信不具足」。 言為凡夫者,是愚癡者,即使立即接觸到「法」,也沒有能力信受「法」。一於茲能找到獲得了法的人格者,就透過其人之「信心的人格」而能頂戴信心。是「若有人(良人)則易得信,若無人則信難得」。因為信我親鸞聖人 則信如來的本願名號。(瑞劔)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94.html 死的解決(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94.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94.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94.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死的解決(第一冊)第一篇 序說       叢雲遮月,花遇暴風,動盪浮世未成原樣,一日娑婆之命尊貴啊!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啊!釋迦、彌陀二尊者,即使萬劫亦難值之佛,應恭敬頂禮不懈怠。以祖師聖人的御法語,解決生死問題。       本願圓頓一乘者,逆惡亦不遺漏之,御誓願。是大乘中的大乘,於世界無比類的正法呀!佛和佛法,輕視而信就不被得。「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此外無佛法地知喲!不思議的佛法「不思議呀」地,歡喜外信沒有。       「取信心而往生吧,念佛而往生吧,因為安心而往生吧」者,凡夫的計度,皆自力。莫美化身、口、意三業,模仿妙好人。隔壁的花盛開。凡夫的自性不是完美者,莫被「虛假之行」、「雜毒之善」所蒙騙。       以正直、素直,不成為阿呆的話,如來的真實不能頂戴。邪見和憍慢,如來大嫌棄的。有「名聞」「利養」之心的話,御佛經不能明白。人造花蝶不停。甚至聞了、記得了的心,被彌陀拿走而赤裸裸。赤裸一直慈親前。幾十年聽聞的證書使捨而幼稚園,未聞前之嬰兒呀!佛法上的阿呆是此,是阿呆。      於阿呆如來就在(阿呆)。如來是至尊、無上尊、本願功德的結晶體呀!諸佛給與讚嘆成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於其不可思議的佛智大悲光明「聞名信喜」地,被打動被打動,而徹底地被打動了的就是阿呆。阿呆真歡喜,真佛弟子,佛子。像由地獄爬出來呀,貓啊狗變生的人們,成誹謗、敵視佛法。神和佛大相違。 去御寺院雖也好,然佛法的道理記得了亦一年級生。通過不明白的關卡,明白了的關卡亦通過,皆捨棄「知解分別」,成為阿呆,而「圓解證入」,始可賀,正定聚。        松影之暗,月光哉!       理論法門有何用?即使自誇為文化人呀,即使模仿智者呀學者,在閻魔王之前都通不過。罪業的鎖鏈無法切斷哦! 取信心的話能往生,稱念佛的話能往生,「的話」二字,何時能消除?未消除之前死神乘著無常的暴風雨而來。今就臨終,哎呀!怎麼辦呀? 「因為獲得了信心所以能往生」地思之作夢是仇櫻(易落的櫻花)。       「獲得了地思者不得也。」凡夫的夢者魔法師。「因為」二字是陷阱。比下蒼龍窟取龍珠、入虎穴取虎子那等事,還更難的極難信。積千錘百鍊之功喲!信心者能開於火中之蓮花。以悠哉過活而失敗;以輕視疏忽而下墮。       善導大師仰言:「共發金剛志」。於懈怠者,死的解決是夢之夢。隨人地聞的話,隨人地落啊!上了年紀,氣力衰,佛法,想聽聞地思哉,空遲鈍。       「華嚴」、「天台」、「真言」、「禪」,都是絶佳的教法,世界無比類的大真理,其他的宗教望塵莫及。雖然雖然如此,對於凡夫的話,如金幣於貓、珍珠於豬都沒有用。以凡夫能開證悟嗎?所謂「悟」,徹底成「無我」,是得「無分別智」之事。於三毒、五欲的凡夫,想要開悟,如一髮把山海天地,比那亦更加困難。鯛很大,無法出刀切。「定善」者息慮凝心,「散善」者廢惡修善,最好知道佛道難成。凡夫依由喜好物而身亡,從苦入苦地輪轉。       本願一乘,真宗者,被作阿呆,容容易易地,乘彼「願力之道」而往生。「名願力」的不思議呀!聖道和淨土、自力和他力、信心和妄念、善根功德和報恩行、正法和迷信,是混淆又混淆,多數人的頭中,如同火災現場般,是亂七八糟。       不依本願力而解決死,是什麼樣的人生啊?很少聽聞而想見(佛)呀,那麼,佛法的真價值無法明白。暫緩不急之事,急切認真地,聞佛法的話,有諸佛如來之照護啊!       關於往生,「想要頂戴信心、想要心變明亮、想要安心」地憂思的,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此之病很重。那是「想完成自己、想做什麼而往生」地思之自力心。這是「想要做點什麼求往生」的自力心。是因為不仰徹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名願力故。因為不知不覺自力跑出來,所以很恐怖。將即使如何做亦不能安心之處,究明究明盡最好。「就這樣地」徹底了之人是往生人。在觀念之「就這樣地」的話無論如何亦不成。真的「就這樣地」者,必定於其之中,藏著機法二種深信。「虛偽者」,歡喜沒有,安心沒有,法悅沒有,報謝念佛沒有,教人信沒有。機的深信亦無,法的深信亦無。        雖三十年、五十年聽聞了佛法,然亦不能說為「聽聞了」,也不能說為「沒有聽聞」。依「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而往生之事,不思議啊不思議啊難能可貴。        佛法不聞的話不成,是健康長壽之本。為了自身,為了後生,為了子孫,又為了佛法,不聞佛法的話不成。「佛法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依此之居心而使度日夜。家庭和諧,不吵鬧,不呵斥孩子,作而令見(以身作則)喲!培育喜好佛法的就是父母的御慈悲呀!勿忘佛的御恩、祖師聖人的御恩、父母的御恩、老師的御恩。御師父有故方能。          我什麼亦未聞,什麼亦未知。凡夫的心如於秋天的天空,變化無窮。其之計度者,全皆,是煩惱。「知道著、思著、記得著」的佛法,是頭部分的佛法,即使任何作用亦不起。消罪之力,於凡夫沒有。令使消罪,而往生之御力是只有「難思弘誓」(本願)和「無礙光明」(名號)。停止參拜神呀、迷信,應發起「離生死,成佛吧」的大勇猛心。「南無阿彌陀佛,不令使下墮哦,請,就那樣地來吧,一定必救度哦!等著哦」的呼喚聲之請託故方(有救)。無論如何都不能往生的我,空手地,赤裸地,空空地,就這樣地,頂戴往生。哎呀尊貴呀,如來慈親。 真宗,是「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往生是如來的御工作,是本願力,不是凡夫的工作。「大悲的呼喚聲」真可靠。「二利圓滿大正覺」,佛智的不思議真可靠,大悲的不思議真可靠。信心是呼喚聲呀!在此處安心、大安心。        如來是無我無分別,大智大悲的慈親是。「看著」、「護著」、「等著」。往生御久候的御淨土,然而無論如何客氣都需要禮物吧?往生御淨土的伴手禮,只要以本性的惡業煩惱就好。佛力故,地獄的猛火變成清涼風。雖不想死,然拜見如來的,就歡喜、快樂、喜悅。每度於想起,佛恩報謝的御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歲   稻垣瑞劔二、真宗要關五個條 第一條 果上圓成的法門第二條 二利圓滿的法門 第三條 難思弘誓第四條 無礙光明第五條 就這樣地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九月十六日 三、真宗要關大意 序 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章』曰:「言信心獲得者,心得第十八之願也。言心得此願者,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姿也。」就「信心獲得」,有三個著眼點: (一)人何故不得不解脫呢? (二)人有依自己之力而自己解脫的力量嗎? (三)誰給與救度?如何給與救度呢?        沒有著眼於這三點而即使學佛法,亦是無法到解脫之道。 所謂解脫是被離生死之事。生死是苦。超脫苦界,而得涅槃之常樂,與一切眾生共同成永久弘宣如來的大智大悲之身,就是人生究極的目的。達成此究極目的之道就是佛教,是佛法,又是佛道。云佛道的完成為解脫,又云為涅槃。        世界的宗教,何故沒有明確地解決人不得不解脫呢的問題。又,令使自己解脫的力量有呀無呀,也沒在明確地研究之。又,解脫的境地是為何者呢?如何做才能到達解脫呢之問題,又亦是明確地說著之宗教者,除了佛教,於其他不被見。若換言之,其他的宗教,不說「轉迷開悟之道」,不知轉迷開悟之道。即不說「迷悟染淨的因緣」,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世界的宗教雖多,但在說「迷悟染淨的因緣」、「轉迷開悟之道」的宗教,是唯獨有佛教而已。歐美的學者,雖也有著眼於此者,但是明確給與教示解決此的因與果的一個也看不到。這是佛教勝過世界的宗教之點。真宗,作為學問的話,取華嚴、天台、真言、禪、三論、法相等大乘佛教的精華;作為實踐的話,明確地宣說著罪業深重、煩惱具足的凡夫,於信彌陀的本願力之信一念,超證大般涅槃而到達真解脫之道的。然者作為實際問題,凡夫得解脫生死之道,是唯獨本願一乘、淨土真宗而已。        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由『教行信證』生出了『御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教行信證』是為如何之書物呢?那於『大無量壽經』、「正信偈」、『淨土文類聚鈔』、『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能夠窺其真精神。然而,無論何者,都是難解、難入的書物,對一般民眾來說的話,把握其之真意是難中之難。        一言以蔽之,若言淨土真宗為何之宗教呢的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大經成就文)。若換言之,是「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之願海(本願力)」(報恩講式)。在『御文章』而言的話「聖人一流章」,若在『歎異鈔』而言的話第一章就顯說著淨土真宗的面目。若欲知法門雄渾自然之旨趣的話,無如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於窺安心細微之點者,將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二河譬」、「六字釋」,是應認真地拜見。        親鸞聖人即使披閱一切經,雖然如此,亦是不能做到「死的解決」,雖是九十五日間,參籠(閉居祈願)六角堂,然儘管如此,因為「可出生死之道」也不明白,所以百日之間,往返法然上人之所在。說那是為何呢?若根據惠信尼公之手紙(書信)的話,書記著「是唯只為了欲聞問『可出生死之道』」。        「可出生死之道」,即「死的解決」,是人生的目的。怕死是動物的本能,「死」由何處來了呢?由「生」了來。「生」由何處來了呢?「無明煩惱」,是受生苦海之原故。       如何做的話能夠逃脫生死的苦惱呢?於那,不修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話不成。那不能者怎麼辦呢?於此處是只有本願一乘,即乘阿彌陀如來的名願力之一道。        本願一乘,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就我的信心,給與成為信心。     第一章 教行信證的使命 『教行信證』,是唯信獨脫的法門。 一、『教行信證』,是果上顯現的法門。 二、『教行信證』,是念佛往生的真髓。 三、『教行信證』,是選擇集的真精神。   四、『教行信證』,是「立教開宗」的寶典。 五、『教行信證』,是「五願開示」的法門。 六、『教行信證』,是安心的龜鑑(鏡)。 七、『教行信證』,是光壽二無量的開展。 八、『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行信、機法、因果」的書。 九、『教行信證』,是凡夫往生的秘鍵。 十、『教行信證』,是「真實」、「假權」、「邪偽」的一大宗教批判之書。 十一、『教行信證』,是大乘的精華,世界宗教的最高峰。 十二、『教行信證』,是佛性開覺的大道。 十三、『教行信證』,是願心莊嚴的法門。   十四、『教行信證』,是淨土的莊嚴展開於現土者。 十五、『教行信證』,開示了「四法」「五願」「六法」,是 信疑決判之書。 十六、『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阿彌陀如來」、「本願」和「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書。 十七、『教行信證』,是將一文不知的尼入道,除疑,也度生死苦海的大船。 十八、『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的一一條,何者都只是艱難的問題而已。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生死之道」、「死的解決」。 十九、『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 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之一一條,何者都只是困難的問題。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離生死之道」、「死的解決」。將右之十九個條更個條更縮小、要約者,就是「真宗要關五個條」。將五個條擴大的就是本書。       第二章 果上圓成的法門        淨土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云為「果上圓成的法門」呀、「果上顯現的法門」之類啊之事者,凡夫成佛之道,在凡夫的話不能辨識之,不能修行之。所謂佛是涅槃的境地,是真解脫的境地。涅槃的境地、真解脫的境地,是體得(體認、實現)法界的絕對真理之境地。云之為「果上」。亦云為「果分」。是言語和思想以上的最高境地。        在禪宗的話,將佛的境界,即果上之事,云為「悟」。所謂「悟」,在華嚴而言是「果分不可說」的境地,云之為「空」。若勉強說的話,超越了云為「自他」「有無」「愛憎」「取捨」「善惡」的相對性認識、相對性思惟,而活用其之「相對」,包容相對,即死於相對(而活於絕對),亦不被囚於任何事物,將獲得了「無我」和「無分別智」的境界云為「果上」。果上是佛的境界,亦是佛的「真智」「大我」「真我」的境界。從生而迄至死為止,被囚於相對的思考,只生活在相對性世界的凡夫,這樣崇高的世界是連於夢都不能夢見的境地。        如來,若說為「智慧」的話,賜住於此境界;若說為「慈悲」的話,是「視一切眾生猶如己身」,是和御自身同樣地給與憐愍一切眾生的。因此一切眾生皆是如來子,如來被是我等的父母。「即使說『放棄我吧』,也無法放棄之親心,『請讓我來救助吧』」地申說著的就是如來。持了此親心的御方就是如來。『觀經』曰:「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徹到眾生心,在大慈悲心的如來前,恭敬歡喜之心,云為「信心」。        眾生恭敬歡喜如來之心,是因為接觸了如來大慈悲心的電波,所以信心之體,是如來的大慈悲心。信心不是凡夫的知識,也不是凡夫的思想。        沒有感受佛大悲的電波之人,作「知解分別」的計度。云此為「自力」。感受了電波的人,是忘己,而仰如來,仰本願力,是「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歡喜的。云此為「信心歡喜」。不是凡夫之思。        是眾生聞之力也好、信之力也好、甚至信心歡喜的歡喜也好,皆成就於勅命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中而給與呼喚著之如來。云此為「果上圓成」,又云為「法體成就」。「果上圓成」就是淨土真宗的根源。『和讚』(256首)曰: 「光明壽命之誓願 蒙賜作為大悲本」        這,就是「果上圓成」之相。光壽二無量的佛之功德外,眾生往生的行亦無、信亦無。不仰光壽二無量的佛德,和「若不生者」的本願力,而「想要自己信而往生,想要自己稱念佛而往生」地,只著眼於自己之事而已,而不讚嘆佛德之人是不能往生。讚嘆佛德之事,早就是信心了,是念佛。        是「仰讚嘆,俯慚愧」地,自然被迴向「二種深信」。二種深信外沒有信心。二種深信,也不是自己開始深信的,而於阿彌陀如來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中,已經給與御成就者,就是今所顯現的。云之為「果上圓成」。云為「果上圓成」的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在其他的宗教都絕對看不到的。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所以「自己信、自己稱、自己安心,而想要以自己歡喜而往生」地思著。 這就是一般同行之姿,「自己」出來之時,不是他力,而是自力。        一般的同行,說「雖那些都明白,然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果上圓成」明白著不是嗎?若明白著的話「安心」「安心」地,是應不只著眼於安心而已。「自己安心了的話能往生嗎」地,問自己看看最好。不是因為安心了所以亦能往生的御淨土。是聞「果上圓成的南無阿彌陀佛」,自然而然,自然地被安心的。是果上圓成之故,在衆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不需要拿出者。行一個也好、信一個也好,從衆生方都不需拿出的就是淨土真宗。        世界中的宗教,創立神,而人向神「請、請」地說,只是祈禱、祈願的宗教而已。神信心的頭,決不被去除。因此雖是真宗的門徒,然神信心的信仰,混入他力「果上圓成的法門」。嚴格地說,就真宗門徒的頭中,自力和他力、神信心和信順勅命、正行和雜行,這呀那呀,混雜啊,好像是火災現場般的樣子。淨土真宗若不是如「真宗要關五個條」般地,「純一無雜」的話不行。云之為「一心一向」。若說「何故純一無雜呢」的話,「救助力之外無被救助之力」,「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之外,眾生往生的因亦無果亦無。」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法,能救此極惡最下之機。此機只有依此法而被救度。 「行卷」的南無阿彌陀佛,來到「信卷」給與成為信心。因此是純一無雜。曇鸞大師將不純的信心誡言為「三不信」;將純一無雜的信心,開示為「淳心、一心、相續心」之三信。天親菩薩給與顯示為「一心」,一心即是「金剛心」。將「依本願力往生」地,心決定了的,云為「一心」。        所謂「果上圓成」,是云「佛是尊貴的」、「本願成就的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尊貴的」之事。說「如來是尊貴的,本願名號是尊貴的」之事,就是真宗的根本義。說「如來是尊貴的」之事,不思為尊貴的話,即使幾十年地聽聞,那呀這呀都是水泡,往生也是不可靠之原由。        在禪宗的話,不說「佛的存在」、「佛的尊貴」之事不成問題。其理由者,因為禪宗是「自證教」(自力),發揮了「自己本來的面目」的,就是所謂的「見性」,是「悟」,所以於心外是不承認佛的。在天台宗也是,雖然承認彌陀淨土,但說那為「唯心彌陀,己身淨土」(或者,己身彌陀,唯心淨土),彌陀也好淨土也好,都是於自己心中見之的;但是於淨土教的話,「彌陀也好淨土也好皆於心外見之,依其之本願名號的功德而往生彌陀的淨土,即時成佛」地教導。是所謂的救濟教之故,說「阿彌陀如來的尊貴」之事,是成為第一的問題的。說「唯心彌陀,己身淨土」之事者,即使親鸞聖人的時代,在學者間亦盛談著。被見此而親鸞聖人非常感慨,而於「信卷」的序仰言: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師(一宗的祖師),沉自性唯心(唯心彌陀,己身淨土),貶淨土真證,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爰愚禿釋親鸞,信順諸佛如來真說,披閱論家(龍樹、天親)釋家(曇鸞大師、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等)宗義,廣蒙三經光澤,特開一心華文(天親菩薩歸命之一心)。」        於聖道門的學者,讚嘆淨土門之人亦有的話,誹謗之人亦有。阿彌陀如來呀淨土,在心內呢還在心外呢的問題者,於云「心」為總該萬有的一心(真如)時,即使說為「在心中」也好吧。於見心為凡夫的妄念之場合,是可說為「淨土在心外」。內外的問題,是立場的相異。若依所作解釋般者,是「內者外也,外者內也」。親鸞聖人,嚴厲地非難「自性唯心說」的,是當時的僧俗,庸庸碌碌也不修行地,賣弄自性唯心說,因為是否定了淨土者,所以聖人就感嘆之。        現代人被科學所毒害,否定阿彌陀如來和淨土的傾向強烈,彼等者,不知大乘佛教。彼等讀大乘經典,縱使沒修禪定,若是將禪三昧的真理,即使稍作研究的話,也不會違背於信如來、信淨土。        大乘經典都不讀,不知禪定的真理之一般民眾者,依信高僧方之說,而能夠信如來和淨土。於「正信偈」有「唯可信斯高僧說」的是此處之事。幾十年亦皆聞了真宗的說教之人大多數,說「信心得不到,不能安心」而溢著淚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彼等因果也不信,無常亦沒痛感,御釋迦就是佛陀之事也不思,連阿彌陀如來的存在,亦竊疑,說「如來就是悲智圓滿的尊貴之御方」之事也沒思。彼等,又亦不尊敬高僧方的人格,「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也是沒有認真地拜讀。       唯,是一味「想要往生御淨土」、「欲求信心」。 真宗的門徒雖多數,是這種人,然其中者,「想要往生淨土」、「想要頂戴信心」、「想要安心」地思之心是強烈的,說為徹夜亦碌碌難眠地熱心之人是有。於那樣說之人,在無論作了多少法語的說教之處,「嗨,那也在聽聞,那也在明白,可是信心不能頂戴,安心出不來」地說。對那樣說的人無計可施。「因為無計可施」地說,而連放置不管的道理亦不行,若這樣說的話,得以明白吧,若這樣說的話,佛的尊貴就知道吧地苦心、取筆,是書寫書物的理由。        於人生,如「死的解決」般困難者沒有,又這般重要者沒有。云為「一大事」,是此之一點。聖人曰: 「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行卷) 又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總序) 又曰: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化卷) 又曰: 「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在信之一念)時入必定(正定聚)。」       (正信偈)倩案淨土真宗,淨土真宗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是從人方面出發,不是為了自己的我欲向神祈禱、祈願的宗教,而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由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給與立即顯現的就是如來的大正覺、南無阿彌陀佛。故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云此為「果上圓成」,亦為「果上顯現」。「果上圓成」就是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力成就之御姿),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如來,是「法性法身」(實相身),亦被是「方便法身」(為物身、報身如來)。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是不二。將不二之佛身,天親菩薩仰言為「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人多數者,想著要取信心。於彼等者有疏忽之點,沒思考其次之事。即, 因為自己聞了所以被救助的呢?以本願力被救助的呢? 是自己頂戴了信心之原故,而被救的嗎?        又因為自己頂戴了信心所以被救的嗎?依阿彌陀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嗎? 因為自己能往生地思著所以被往生的嗎?由於不思議的誓願(誓願不思議)而往生的嗎?        將此點,若徹底地思都沒作的話,亦無法想像。若連聽聞也沒作的話明白也不會有。這就是多數人不注意之點。事情是很簡單。 「是因為給與救助 所以被救助的。」        雖然這就是明白的那般者,但是一成為實際的問題,就把它扔在一邊地作著,而只「想自己取信心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而已地思著。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實態。為了清楚指出此點,是於第一條設置了「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        阿彌陀如來的功德,顯現了於此娑婆世界的是「教、行、信、證」。即使云頂戴信心,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去頂戴的,而是淨土如來的功德顯現於現土,給與滿入眾生心的,就是信心。示此不可思議功德者,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於信心信心地說之前,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其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明確地聽聞「是哪裡不可思議呢」最好。不聽聞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是什麼樣的慈親呢,而想要取信心的話,沒有能取那樣之的事。          淨土的莊嚴有三種:(一)國土莊嚴(十七種)、(二)佛莊嚴(八種)、(三)聖眾莊嚴(四種),合併三種莊嚴,即有二十九種莊嚴。        在佛的八種莊嚴之中,第八項莊嚴,就是「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此之莊嚴,如何不思議不是嗎?          「信佛本願力而心憶念者,速將云為『功德大寶海』的名號功德全部讓我能頂戴(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淨土論)」地說之不可思議功德的事實,就是佛的功德莊嚴。換言者,是說如來的功德莊嚴(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為我的信心之事。依此,知道「果上圓成」的意思最好。這才是他力的至極。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77.html 死的解決(2)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77.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7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777.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第四章 疑惑的葛藤  序善導大師所仰言: 「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散善義)。 說 「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的問題,一於自己的心問看看,就雖古今皆是同然,但在數百萬真宗教徒之中,是何人住於「往生一定、御救助治定」的心境,是居得生想猶如金剛之人呢?真宗的繁昌並非信徒的數量增長了呀就是繁昌,而是
死的解決(3)

死的解決(3)

第四章 疑惑的葛藤
  

善導大師所仰言:

「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散善義)。

「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的問題,一於自己的心問看看,就雖古今皆是同然,但在數百萬真宗教徒之中,是何人住於「往生一定、御救助治定」的心境,是居得生想猶如金剛之人呢?真宗的繁昌並非信徒的數量增長了呀就是繁昌,而是獨自一人也好或多數金剛心行者之出來就是真宗的繁昌。

美國的文學家「愛默生」,在其論文集(報償論)中,雖說著「於基督教的國度中,(真正)基督的信者一人也無」,但因為這是在作隔岸觀火呀,所以是不行。前幾年,第二屆世界佛教徒大會之際,緬甸僧侶的領袖之一,向我,稱說了「在日本沒有佛教」。隔日,我在神戶的湊川神社前面,為一行四十七人,用英語於「大楠公和大乘佛教」的題目下作了一場演講。

因此,終於彼等歡喜而歸了。參照善導大師的御法語、愛默生的言說和緬甸僧侶的說法,將云「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之問題作為「公案」,而朝夕作思念,數年數十年地,沒有於各各強健有力時,思考徹底的話,則生死的大問題是無法解決者。難信呀,單就於是佛、正覺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和說自己之心是就如在大風中撒了灰般的心之事,這兩點,就是很難被信者。偶爾認為信了吧的話,則那是凡夫的「知解分別的妄念」。無論如何信心都無法頂戴,若成為無法安心,則心會苦不堪言。

本書,是以開顯『教行信證』的

「真實之行信」作為主眼,甚至欲將此真實問題,除去掩飾呀和偽裝,而互相地、共同地,真實地思考看看,執了筆呀就是這本書。若是能夠抱持此大問題,而給與拜讀的話則是有幸之至。

          昭和四十九年三月三十日(1974年)稻垣瑞劔   

總論

若心不謙虛 則大法不入耳。
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成為素直而聞無上甚深微妙法吧。
法重身命輕。
聽聞佛法的今天一日之命是很尊貴啊!
自信教人信,哎呀 夫難哉。
縱使尚未獲得信心,若全神灌注身心於佛法,則在於諸佛如來的豐裕加護中。
信前之人也請稱念佛喲再稱念佛喲。應努力勤行而稱念佛。
有超越善惡智愚而獲救助之法。
南無阿彌陀佛之一法是此。
就後生而直到安心去無止,急切地努力,勿懈怠。
凡夫的思計全皆妄念也地心得(領解),而勿以我的思計為目標。
好好地領解佛和凡夫的不同,若沒有聞佛法則容易陷於自力中。
人(良人,善知識)有者則法易得,人無者則法難得。
勤行而探尋良師,若不就良師則獲信心之事難。
良師之一言勝過不信之人的千萬言。
即使明白了之後也勿安心,知解分別不是真正的信心。
就於信心而若有疑問則應就良師而問。
無論如何有智慧才學,依賴自己的見解呀很危險。
須立於高處大處而可達觀大法門。
捧全力於「行信論」,學和信若一致則是有幸。
有信眼有法眼的人是宿因深厚之士。
縱使法眼缺少也好連信眼都一文不知的尼入道,因為慈悲廣大所以若是認真地求法則必定被得信心。
「行信論」是應立足於如來的大悲心而論之。
常憶念二利圓滿的大正覺、若不生者的本願之事就是肝要。
應常念報父母師長之恩德。行仁義五常之道的所得以行皆是託聽聞佛法的御福蔭。
俗諦門是真諦門之德用。
不是依凡夫的善惡而獲救,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獲救呀。是依名號的功德力而往生呀。
真實信心的價值和名號的價值是同一。
仰信本願力處連任何樣之學者皆是同成一文不知之身而往生呀。
應勤於和喜愛佛法之友交往。
應盡力佛法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
應當徹底仰信佛的尊貴、本願名號的尊貴。徹底仰信處則疑雲消散。
縱使決定心沒有被得,至少在有生之年甚至應努力作到「若存若亡」的領域。
雖作為凡夫而作得生想之事猶如金剛般是至難,但若同心於聖人之御心的話則沒有不能之事。
於二利圓滿大正覺的功德力之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
於勅命之前者,忘己而順從之呀就是信心。
言被忘己者,是浮世之事無一成為往生之因者。
涅槃之因唯是信心。
就於往生的話,自己的思計,不論善惡,有益之思計是一個也沒有。不是因為自己的思計所以獲救,而      是依本願力而往生呀。
作為凡夫不被囚於自己的思計即概念之事雖是至難中的至難,但仰信釋迦、彌陀二尊之仰言處,變成不      被概念所囚,此亦不可思議。
如果自己被信心和往生所奪心,而忘佛,忘記著眼於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事的話則不成。
作為底下凡愚的話,則應以無論如何都無法成佛之事為基礎,而聽聞佛法。否則是無法頂戴佛法不思議      為不思議者。
信心之體是名號,信心之相是無疑。
稱名念佛之體是信心。不是作為信心之用(力用)的念佛則不被稱為他力迴向的念佛。
稱念佛號而想要依稱念了之事而往生呀是自力。
想要獲得信心而後往生,追求著信心呀,多半是靠不住的事。
雖日日造著罪業,但思此方面的結果會如何呢而聞法呀為佳。
不令反省自己的無智、無能、罪惡就不可能獲得信心。
信前的罪惡感並不是機的深信。機的深信是和信願力之法的深信同時,在本質性都是同一佛智圓照之恩      賜。
信心在於超越了善惡之處。名號之給與成為信心。
在貪瞋煩惱中信心的生起呀是如來清淨願心之迴向。
『教行信證』之最重點是信心。
離開御聖教的文字,輕視之而想要頂戴信心是錯誤的。
於蒙信良人(善知識)之仰言外別無頂戴信心之道。
唯有於信有信之人的人格而信心可頂戴。
如果將信心想成好像百貨公司的商品、或如神龕掉下來的牡丹餅(紅豆餅)般的話則不成。唯是因為依      如來大悲之願力給與救助所以獲救呀。
於信心沒有階級,弘願的信心是一百分一百分以外的信心是零分地心得著最好。
「要門」是「修諸功德之願」
「弘願」與「要門」雖容易區別,但「弘願」和「真門」是易於混淆。
信心雖然沒有階級,但有稱為「大略信心」的信心。又有稱為「若存若亡」之事。必須細心留意。
有云「三歲小孩甚至百歲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之事。佛法必須從孩童時就開始聽聞。
佛法不趁強健有力時就不行。從上了年紀才來聽聞的是,因為體力在衰弱,所以沒有強健念念相續的氣      力。
大信海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是超越了善惡智愚者的原故。 真實的信心是始終不二,      又是由於佛的相續,而不令消失者。
又這呀那呀到處參拜神佛、又在意日子吉凶呀被稱為雜行雜修。
佛教以外的宗教皆全在向神祈求。祈禱祈願的宗教並非真實之宗教。
佛教以外的教法皆全然不知道「迷悟染淨的因緣」。在這一點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就明白。
「還相迴向」者將未來往生安樂佛國之後,開覺悟,受如來的大慈悲於身,而依本願力遍遊十方世界教      化眾生呀稱為「還相」。並非在未往生之前就有「還相」呀。
佛教之目的者解脫生死而開涅槃常樂之證呀就是目的,就是理想。
不信從地獄到佛,有「十界」的現象界之事者沒有聽聞佛教的資格。
是應「七難八苦算什麼 我有六字之保護」強有力地思而精進於佛法。
「死的解決」是「生的解決」。沒作「死的解決」的人是「生的解決」亦不能之人。 因果恐怖,因果      是輪迴的火車。
真正的宗教呢或邪偽的宗教呢若以「因果」的尺度來測量看看就立即明白。邪偽的宗教皆悉在違反因果      的真理。
第十八願之妙味者,是稱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本願味明白了呀,說信心獲得呀是此處之事。

將依若不生者之本願而給與救度眾生之事稱為「平等因果」。又稱為「超世的悲願」。在其他宗教是沒有的事。
『教行信證』是應由總序出發而常回歸於總序而吟味。
『教行信證』是稱為「有建立而無無不是說為在眾生方做什麼啊而蒙受御救助者,是信也好行也好都     在阿彌陀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將之迴施給眾生呀。
於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之外,皆無有一信和一行從眾生方拿出來呀就是淨土真宗。
南無阿彌陀佛是聞信而往生者,而並非說為稱之而往生者。 言「唯念佛而被彌陀救助」呀是說「依南    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意思。
「念佛往生」是「名號往生」,
  「名號往生」是「信心往生」,「信心往生」是「願力往生」。 總序之文是應以「因果」、「機法」     和「行信」三點而吟味之。
「難思弘誓」是「因」,而「無礙光明」是「果」。逆、謗、闡提是「機」,而大悲的光明名號是          「法」。「圓融至德嘉號」是「行」,而「難信金剛信樂」是「信」。此等是三三圓融著。
「行信」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最應於行信努力而研究。「信心」就是最肝要。 無如自己心般之不自由    者。是應不成為自己心的對手地 專仰信佛智、佛力。
 於仰者必須仰徹。所謂仰徹,是絲毫都不當作自己的知解分別之事。
 信心並不是說自己信的話就好的呀者。是願力的信心、他力迴向的信心。
 他力的信心很難。即使數十年地聽聞了,一旦成為死了的話,則會想「阿彌陀如來真地會救助嗎」「真    地能往生御淨土嗎」之疑心,是很難消除呀。這種病,於不服用「佛是和我同在的佛」之藥者治不好      的。 人的安心是很難的事。若說如何作的話則能夠安心呢?因為「想獲救想獲救」地踏出,所以無法    安心呀。因為有「若不生者」的御本願,所以連安心都不想要,若是那樣則其之時能夠安心。云「若眺    望著行步大道上之姿 擔心亦無 安心亦無」 的大安心就會出來。
所謂「大道」是本願名號的「呼喚聲」。因為是給與呼喚了所以獲救呀。言「行步之姿」的是法然上人    呀和親鸞聖人之御姿。接觸大人格時,依信其大人格之事而自己也大安心。宗教是人格的接觸。
 在二河譬的話則本願名號之成為行者的信心,其信心即成為白道。如此而「呼喚聲」和信心成為一條白    道,稱之為「本願一實之大道」。 西岸上阿彌陀如來的呼喚聲能聞到呀是行者經歷「三定死」(是進    也好退也好又止也好皆無一免於必死(地獄)之思) 而後的事。
 是呼喚聲之剛一聞到,立即行者於「呼喚聲」下「至心信樂忘己,而被聲音所吸引所吸引」而到達西岸    (往生)呀。
 不是自己之聞呼喚聲,而思,用自己的力量而前進的,是依如來聲音的力量而往生呀。即是南無阿彌陀     佛的聲音之給與成信心呀。
 如來呼喚了我呀,是就如獅子之撲住了我般的者。以獅子奮迅之勢,於罪惡深重此之我,哎唷呀給與撲     住了之事喲!除了被如來所撲住而往生外別無往生之道。
若說御淨土是為了誰所建立的
   呢?是以為了欲使吾等末代凡夫成佛的阿彌陀佛之大悲和佛智所建立的。即淨土是以佛智和大悲而打造     完成的。即淨土的本質是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的莊嚴,是莊嚴之原樣就是如來。稱如來的人格為「正 報」,稱佛的國土為「依報」。「正報」和    「依報」成了一者呀就是御淨土。稱之為「依正不               二」。 
 
○ 即使想要「往前」進而聽聞聖道自力之教,聖道門這個那個「定善」(坐禪)和「散善」(戒律及善    根)都必須修習。此者不是凡   夫能夠之事。「向後」退,即使聽聞世界上的宗教而看,以何者    都只是違背了因果道理的教法而已,而成佛的希望不成立。即使「停止」不動著,亦不得不陷入貪    欲的水河和瞋恚的火河中。此絕對絶命就是今現正自己的處境。稱之為「三定死」。自覺到          「三定死」時,「就那樣地來吧」本願招喚之勅命(呼喚聲)是就徹入自己的心中呀。如來之真實    心(大悲的佛智)徹到眾生心,成為了「哎呀真歡喜」呀稱之為「信心」。即使「信心」,亦不外    乎是如來的佛心、佛力者。

1、機與法
同樣說為人者有男女、老少、惡人、善人、智者、愚者之分別。真是「機類千差萬別」呀。如果機類千差萬別則佛陀是被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呀。若大概區別的話,則被分類著為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真言宗)、禪家、教家、頓教、漸教、權教、實教。日本的佛教,一說宗派之別,就有華嚴、天台、真言、禪、三論、法相等之為了賢者的宗派,和稱為淨土宗、淨土真宗、時宗、融通念佛宗等淨土系的佛教。此外有從天台宗分出來的日蓮宗,有從日蓮宗分出來的創價學會。在淨土真宗的立場一將一代佛教分類,就分成二者。即「聖道門 難行道」,和「淨土門 易行道」。
○又也有稱為一乘、二乘、三乘的分類法。一乘是大乘,從小乘逐漸發展而成為了大乘。即使連在大            乘之中都最殊勝的教,就是稱為「本願一乘絕對不二之教」(行),而依南無阿彌陀佛而統一了之              法門。這即是「淨土真宗」。

○稱相對於「本願一乘」的「法」(南無阿彌陀佛)之「機」為「絕對不二之機」(金剛的信心)。             一機一法是淨土真宗。

○又機類雖是千差萬別,但於實際上,世界上的人類,皆只是惡人而已,只是心虛假不實、罪惡深重            之人而已,清淨真實的人者一個也不存在。因此,十方群生海,一共言之皆是「極惡最下」之一                     機。於救助「極惡最下之機」(人)者若不以「極善最上之法」(教)則無法被救助。「極善最上               之法」,是「本願一乘,南無阿彌陀佛」。此亦稱為「一機一法」。開顯了此「一機一法」的就是              『教行信證』。

○淨土真宗的人,「法」者唯有「本願一乘,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機」者,唯有像我這般「極惡最下之機」地領解就最好。如果此一沒有首先決定,就見到被稱為善人之人的話,則會想要變成像那樣,若看到裝著好像信者臉的人,則自己也想要變成像那樣完美的信者,若看到好像難能可貴那樣地歡喜之人,就想要自己也快點變成像那樣歡喜的人,若看到好像安住於本願力,而使見心明亮那般的人,則自己,也會想要如那人般地早點變成心胸明亮。一被染上此云為「想要」的病,就會一生在「想要想要」而命終,掉落地獄去。
「極惡最下之機」是「自己」。「極善最上之法」是「南無阿彌陀佛」。於此外,「機」亦無故,則「法」亦無地若下定決心,則即使不想要暗心變成明亮也可以不是嗎?

○如果作為凡夫的話則心暗之當前。但稱「暗」事的意義也有好幾種。疑著「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的人也稱為「暗」。又注視「極惡最下之機」,而像我這般無知膚淺者,是無論如何在阿彌陀佛都不給與救助吧地擔心而之「暗」也有。
懷疑本願,因此是無法往生吧地擔心的「暗」呀是,聞樣不具足。言「有疑之原樣地御救助」的法是沒有。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信心的相是無疑之一心,是「謝謝」。信心的用(力用),是稱名念佛(報謝佛恩),又是「孝順父母、待人親切」。
○後生是獲救呢、或是沒獲救呢地擔心之「心暗」的是不許可呀。那麼,其病源在於何處呢?即使被說了「請您賜教」,亦於一言而事足了之人若也有,則即使說了千言萬語也暗夜無法天明的人也會有。那是第一由於宿善的有無、厚薄。第二者由於聞法的人、說法的人之熱心度。

○「今,死了的話怎麼辦呢?是能往生呢,或是不能往生呢」地,讓無常(死)在眼前拉近而擔心,嘆說「心暗呀」的人,雖是因緣深厚的人,但棄之不顧的話則不行。寧可向如來,說「請捨棄我吧」看看最好。那樣一做,就如來,一定仰說:
「即使被說了拋棄我吧,也無法拋棄的慈親心呀請讓我來救助吧」感受到此如來的大慈悲心呀就是信心。感受大慈悲心處破一切無明,能夠大安心。於凡夫心中,「這就是信心嗎」,如果以為這樣想則能往生等之事,那是稱為「自力的計度」者。

○世界上的諸神是對於每一個人,各別地照顧,而那病人也必須救助,這貧窮人也不得不作救度。那離了婚的人也必須作救度,這死了孩子的母親也不得不作救助地,說針對每一個人,每一個神就作為對象,而各自伸出救度之手而救濟呀就是世上的神明。
 因為是這樣的始末(原委),所以神明也很忙碌,而連一分鐘休息的空閒都沒有。信徒又只是,各自想各自地,在向神明無理的請願而已。認為好像即使不孝順父母、殺人,神都能來救助般,而刑警不會來逮捕般地向神祈禱。
學生是平日一點也不用功,而一旦到了入學考試,就說「請讓我過關」而向神祈求。像生意人祈求賺錢發財般,軍人祈求說「在戰爭來而打勝仗吧」,病人祈求說「請來治好病吧」。若連祈求的方法都千差萬別,則聽聞祈求的神,也必須千差萬別地,於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成為對象。哎呀呀不論双方,都很忙,是麻煩事。

2、著眼

○佛法和神教是不同,佛陀和神是不同。阿彌陀如來和神是不同。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阿彌陀如來是稱為「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即南無阿彌陀佛」的佛。

○神者人雖沒如獲救般的被救,神還是依然為神。因為是那樣的神,所以人向神作祈求「賜與救助吧」「賜與救度吧」,而且即使其之後自己多少也要做點善事,信仰神,向神獻上供品,而說若不討好神明的話則無法獲救。

○阿彌陀如來和神是不同,連從眾生方說「請」,而拜託的懇求,都不需要故,則「賜與救度吧」「賜與救助吧」地御祈求之事都不需要。是稱為「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之覺者,是佛陀,是一切智者,御是大慈悲者。

○特別阿彌陀如來,因為是「自利利他圓滿」,所以如來取了正覺之事,即是,眾生獲救助的因、果。若換言之,則如來取了正覺之事就是眾生往生之事。是誓願「若眾生依如來的功德力不獲救則不取正覺」之原樣地所成了佛的佛。即「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原樣的本願之佛,就是「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對眾生給與招喚:「就那樣地救助啊」「必定救助啊,莫擔心」之如來本願(御誓願)的「名聲」,是「勅命」,是「仰言」,又眾生依如來的本願力,即是依名為「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功德力而被救助去的證據,即是「相」。

○於神者,沒有言為依神力、神的功德,而悉皆救助人類的誓願,沒有本願。又依神力而人類被救助的證據也沒有。唯只是說:「汝等,若想要被神拯救的話,則請信神喲。遵守正義,請向神祈禱喲,請祈願喲」。

○因為神是這樣的神,所以人必須常向神祈求,信神,為了要得救而努力為善。

○人即使躺在死床,也必須還作御祈禱:「神喲,救度我吧」。稱之為「祈禱的宗教」。在祈禱的宗教無心的平和、心的安心。神雖說「拯救信者」,但說「自己是獲救的嗎」「是獲救了的嗎」之疑心殘留。在那樣的話則「心的平和」(安心),無論是到何時都不被得。這就是「祈禱的宗教」之缺點。

○真宗的行者,雖然幾十年都在聽聞說教,但「自己是真地能往生嗎」地擔心,而為了其擔心而變成心暗的人就很多。打亮其暗心,而尋問人之事雖很好,但「如果無法安心的話,則暗心,怎麼變成明亮呢?請賜教」地到了懇求他人的程度就是很困擾者。連說原來如此呀,而置之不理都不行的。

○如果在向這樣的人作文字講釋的話則對方是不會滿足的。因為此病是全身病的病,所以必須讓他根本性地改變想著眼處。如果於信心的說明、念佛的說明則沒有用。必須超越說明和講釋,而將著眼的方向,也一百八十度地轉換,或也使三百六十度地轉變。
這樣的人,在出發點一定會有「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想要歡喜而往生」「想安心而後往生」「想變得明亮而往生」。那些都數十年地持續,而聽聞之事雖是善聽聞著,但因為是之前「想如何如何做而往生」的自力執心殘留著者,所以是擔心「心暗」,成為「想變明亮而往生」,而今現在被顯現出來了呀。

○若說到想著眼處,則第一必須著眼的是,云為阿彌陀如來是取得了「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的佛之事。第二者是云為「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的御本願之事,能著眼於其點,而憶念之就是最重要。

3、佛與神

○必須好好地思考阿彌陀如來和神的不同。是雖連自己都不注意吧,但是和討好神明同樣地,「如果這樣的話阿彌陀如來是會給與御救助吧」地擔心呀。此擔心是,完全是從將神和阿彌陀如來同一看待所出來的擔心。

○阿彌陀如來,是稱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本願之原樣的二利圓滿大正覺之如來。南無阿彌陀佛亦又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原樣地給與成就了的名號。因為是忘此,沒有徹底於此者,所以是擔心自己的闇心,想變得明亮而往生地思著呀。是因為沒有於「若不生者的御本願」、「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和「依南無阿彌陀佛而往生」,真正地覺醒故。

4、想獲救 想獲救

○多數人的通病,是「想獲救想獲救」地,著眼於自己方,而不著眼於佛方,研究云為「是何謂佛呢」般的事那個不作。連本願的意趣都不知道,也不思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為不可思議,也不思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是因為用凡夫的尺度在推測佛故。於此處有此人的病根。光著眼於自己方,一定會認,「取信心而」「以歡喜了而」「想安心而後往生」地思著。將此,著眼的方向一轉變,而著眼於如來方,若變成慈親之身看看的話,則連擔心自己心闇之事都會變成好事。若是能將「想獲救」的眼珠,一轉,而向「不得不救助之如來」的方向,則疑雲是一時地煙消霧散吧。如果只有著眼自己方而已,只是玩弄著自己的心,則即使經過幾十年,也是會事態不明吧。

○不是因為闇心變得明亮了,所以能夠往生呀,往生是本願力的運作(力用),是依名號的功德力而往生呀。

5、闇心

○是從幾年前也好幾十年前也好,都持續擔心闇心以來的習慣殘留著,而今日又在眺望其闇心而擔心呀。能著眼於若不生者的御本願,和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而若不是徹底於「於正覺的功德力之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呀則此病治不好。是應好好地思考。


6、物的輕重

○大多的人在佛法上,不知道物的輕重。一說何故不知道物的輕重呢?就像說是自己的心變得明亮呀,或是闇暗呀變成苦啊,只是置重點於自己的心而已,而沒有著眼於「若不生者」的御本願,即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即二利圓滿的大正覺。所謂不著眼之事,是在輕視之的證據。不想要重視該重視者,在逐末,而忘本。這是稱為不知輕重者。

7、往生的一大事

○多數人是將像往生般的一大事,依自己的心變得明亮之事而決定般地作著。首先那就是錯誤的根本。於『執持鈔』曰:

「像往生般的一大事 非凡夫可計度,應當一向一心奉任憑如來」。

所謂「任憑」是「乘本願力」之事,是「至心信樂」。又於「本願招喚的勅命」之前「非常感謝」地低下了頭之事,稱之為「任憑」。

此人是不知道「任憑」之事的人。是不思「像往生般的一大事」為一大事的人。是不知道稱為「二利圓滿的大正覺」也好、「若不生者的御本願」也好都是本願、正覺其之原樣的御六字之事的人。是不知道「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依本願力而往生」的人。

8、勅命和功德力

○多數的人,是輕視「汝一心正念直來」的勅命呀,和南無阿彌陀佛正覺的功德力,而不知尊敬地頂戴之事的人。御聖教的法語,是不加私見,而依高僧們的指南,又依老師的御法語,正解之,於正解了之後者,應尊敬地頂戴之。於尊敬地頂戴「二利圓滿的大正覺」、尊敬地頂戴「若不生者的御本願」、尊敬地頂戴「佛智不思議、大慈悲之不思議其原樣的六字尊號」處,如說「心變得明亮了,或心還暗」般的問題,以都不成問題,而能頂戴變成安住於大悲之身。此人是知道不輕忽頂戴,而尊重頂戴聖人的御法語之人。往生的得否,是依輕忽地頂戴呢、或尊敬地頂戴御法語呢而決定。於『歎異鈔』曰:

「於蒙信良人(善知識)之仰言外別無道理也」,是應知。

9、三願轉入

不知道云為「三願轉入」之事的人。所謂三願轉入,是真假的分別。進入了淨土門之事雖佳,但尚殘留著聖道門的餘習,想修 萬行(定善和散善)而往生淨土地作呀,稱之為「要門」(十九願)。其次出「要門」,而成了念佛一行之事雖佳,但尚以自力心(定散心)未斷除,而稱念佛,想要以那者作為自己的善根而往生。稱此階位為「真門」(二十願)。再其次出「真門」,往生不是心的明暗,而是唯依本願力而決定呀之事明白,成了徧依憑本願他力般呀稱為「弘願」(十八願)。是此之「三願轉入」不被確實地明白的人。所以唯是擔心自己心的明暗呀。

10、佛的尊貴感

多數的人是佛的尊貴感,尚不明白,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佛智,尚未明白,只有想要自己的心變得明亮,而不知頂戴不思議為不思議之事的人。頂戴佛智的不思議為「不思議的事喲」呀就是信心。自己的心,縱使變得明亮了,那也可能是凡夫的妄念。變得明亮了的心,可能再變成暗。云為在意心的明暗,而持續擔心之事,是因為於心底依靠自心的自力心就潛伏著故。

幾度呢 一再反省 皆不被變

不可依憑者 我心呀(瑞劔)

瑞劔也認為信心出來了之事幾千遍,那個崩潰了之事,又是幾千遍了。縱使認為了「因此而能往生」,亦以自己的思計而無法往生。去認為能往生 而不能往生 的御淨土 不能往生者 卻往生之不可思議。(瑞劔)

聞的我 無而被聞到了之不思議哉。(瑞劔)

在去吧來呀 之中而被忘 己哉。(瑞劔)

11、無法安心

○關於往生之安心、不安心者,如來就賜與徹底信著,賜與徹底安心著。此如來的真實心之被頂戴到了呀就是信心。以自己的安心為目標,想以自己的心變得明亮了之事為目標地思著的是錯誤呀。所謂 「人心 皆是似 池水濁清之事不定故」(法然上人)

者呀,即使聽聞佛法,關於後生之問題也要直到變成不擔心、能拔苦、缷下了重擔的念頭出來為止都必須聽聞。大多數的人,因為還沒熱心地聽聞到達彼處所以不行。此人關於後生的問題,不知何故,不知何事,說「再也無法安心」,而掉落在苦惱的深淵。體驗此苦,苦到底之事,於安心決定的過程中,是不管誰都要經歷一遍,而是尊貴的事。

治癒此病的是,如來的本願力和聖人的御法語,就是適當的藥。甚至作為其妙藥之手册的話,則想要提示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 因為本願有故被往生。(瑞劔)

之句。此人,雖是御在痛苦自己的心闇之事呀,但於心底者,認為著其苦惱能除去而能安心的話則能夠往生般呀不是嗎?一徹底於「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就將一心「想要得到安心」「想安心」地鑽牛角尖的心,暫時擱置,而著眼於如來本願力的御慈悲,自然而然地能夠安心。只要不著眼於本願力,無論如何「想要安心」地,鑽牛角尖,也是無法安心者。於「行卷」曰:

「即言,由聞願力,光闡(宣示)報土真因決定時剋之極促也」。

於「化身土卷」曰: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

最後之能夠安心呀,用人的小技倆的話則是辦不到的事,是著眼於本願力,而方才始得安心安堵呀。

12、良人(善知識)的仰言

○想要奉言的事,是此人,至今為止聽聞法門的道理理論,想以此而作為安心之事是失敗了吧。所以才會失敗。於『歎異鈔』曰:

「於蒙信良人(善知識)的仰言外別無道理也」。

此人在直至今日為止,沒能找到了「良人」呀就是病源。

所謂「良人」是親鸞聖人、蓮如上人、良師、有信心的法友之事。沒有機會逢遇有信心的人格者就是病源。今之病亦只要沒找到有信心的人,又只要不信其人的人格,病是治不好的。於「信卷」曰:

「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

是名為信不具足」。

言為凡夫者,是愚癡者,即使立即接觸到「法」,也沒有能力信受「法」。一於茲能找到獲得了法的人格者,就透過其人之「信心的人格」而能頂戴信心。是「若有人(良人)則易得信,若無人則信難得」。

因為信我親鸞聖人

則信如來的本願名號。(瑞劔)


3d18a1f5f589ebd5bb23fc9fd44672c1.jpg

 

台北法雷念佛會
 死的解決(第一冊)第一篇 序說       叢雲遮月,花遇暴風,動盪浮世未成原樣,一日娑婆之命尊貴啊!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啊!釋迦、彌陀二尊者,即使萬劫亦難值之佛,應恭敬頂禮不懈怠。以祖師聖人的御法語,解決生死問題。       本願圓頓一乘者,逆惡亦不遺漏之,御誓願。是大乘中的大乘,於世界無比類的
死的解決(2)

死的解決(2)

 死的解決(第一冊)第一篇 序說

       叢雲遮月,花遇暴風,動盪浮世未成原樣,一日娑婆之命尊貴啊!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啊!釋迦、彌陀二尊者,即使萬劫亦難值之佛,應恭敬頂禮不懈怠。以祖師聖人的御法語,解決生死問題。
       本願圓頓一乘者,逆惡亦不遺漏之,御誓願。是大乘中的大乘,於世界無比類的正法呀!佛和佛法,輕視而信就不被得。「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此外無佛法地知喲!不思議的佛法「不思議呀」地,歡喜外信沒有。
       「取信心而往生吧,念佛而往生吧,因為安心而往生吧」者,凡夫的計度,皆自力。莫美化身、口、意三業,模仿妙好人。隔壁的花盛開。凡夫的自性不是完美者,莫被「虛假之行」、「雜毒之善」所蒙騙。
       以正直、素直,不成為阿呆的話,如來的真實不能頂戴。邪見和憍慢,如來大嫌棄的。有「名聞」「利養」之心的話,御佛經不能明白。人造花蝶不停。甚至聞了、記得了的心,被彌陀拿走而赤裸裸。赤裸一直慈親前。幾十年聽聞的證書使捨而幼稚園,未聞前之嬰兒呀!佛法上的阿呆是此,是阿呆。     

於阿呆如來就在(阿呆)。如來是至尊、無上尊、本願功德的結晶體呀!諸佛給與讚嘆成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於其不可思議的佛智大悲光明「聞名信喜」地,被打動被打動,而徹底地被打動了的就是阿呆。阿呆真歡喜,真佛弟子,佛子。像由地獄爬出來呀,貓啊狗變生的人們,成誹謗、敵視佛法。神和佛大相違。

去御寺院雖也好,然佛法的道理記得了亦一年級生。通過不明白的關卡,明白了的關卡亦通過,皆捨棄「知解分別」,成為阿呆,而「圓解證入」,始可賀,正定聚。

       松影之暗,月光哉!
       理論法門有何用?即使自誇為文化人呀,即使模仿智者呀學者,在閻魔王之前都通不過。罪業的鎖鏈無法切斷哦! 取信心的話能往生,稱念佛的話能往生,「的話」二字,何時能消除?未消除之前死神乘著無常的暴風雨而來。今就臨終,哎呀!怎麼辦呀? 「因為獲得了信心所以能往生」地思之作夢是仇櫻(易落的櫻花)。
       「獲得了地思者不得也。」凡夫的夢者魔法師。「因為」二字是陷阱。比下蒼龍窟取龍珠、入虎穴取虎子那等事,還更難的極難信。積千錘百鍊之功喲!信心者能開於火中之蓮花。以悠哉過活而失敗;以輕視疏忽而下墮。
       善導大師仰言:「共發金剛志」。於懈怠者,死的解決是夢之夢。隨人地聞的話,隨人地落啊!上了年紀,氣力衰,佛法,想聽聞地思哉,空遲鈍。
       「華嚴」、「天台」、「真言」、「禪」,都是絶佳的教法,世界無比類的大真理,其他的宗教望塵莫及。雖然雖然如此,對於凡夫的話,如金幣於貓、珍珠於豬都沒有用。以凡夫能開證悟嗎?所謂「悟」,徹底成「無我」,是得「無分別智」之事。於三毒、五欲的凡夫,想要開悟,如一髮把山海天地,比那亦更加困難。鯛很大,無法出刀切。「定善」者息慮凝心,「散善」者廢惡修善,最好知道佛道難成。凡夫依由喜好物而身亡,從苦入苦地輪轉。
       本願一乘,真宗者,被作阿呆,容容易易地,乘彼「願力之道」而往生。「名願力」的不思議呀!聖道和淨土、自力和他力、信心和妄念、善根功德和報恩行、正法和迷信,是混淆又混淆,多數人的頭中,如同火災現場般,是亂七八糟。
       不依本願力而解決死,是什麼樣的人生啊?很少聽聞而想見(佛)呀,那麼,佛法的真價值無法明白。暫緩不急之事,急切認真地,聞佛法的話,有諸佛如來之照護啊!

       關於往生,「想要頂戴信心、想要心變明亮、想要安心」地憂思的,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此之病很重。那是「想完成自己、想做什麼而往生」地思之自力心。這是「想要做點什麼求往生」的自力心。是因為不仰徹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名願力故。因為不知不覺自力跑出來,所以很恐怖。將即使如何做亦不能安心之處,究明究明盡最好。「就這樣地」徹底了之人是往生人。在觀念之「就這樣地」的話無論如何亦不成。真的「就這樣地」者,必定於其之中,藏著機法二種深信。「虛偽者」,歡喜沒有,安心沒有,法悅沒有,報謝念佛沒有,教人信沒有。機的深信亦無,法的深信亦無。

       雖三十年、五十年聽聞了佛法,然亦不能說為「聽聞了」,也不能說為「沒有聽聞」。依「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而往生之事,不思議啊不思議啊難能可貴。

       佛法不聞的話不成,是健康長壽之本。為了自身,為了後生,為了子孫,又為了佛法,不聞佛法的話不成。「佛法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依此之居心而使度日夜。家庭和諧,不吵鬧,不呵斥孩子,作而令見(以身作則)喲!培育喜好佛法的就是父母的御慈悲呀!勿忘佛的御恩、祖師聖人的御恩、父母的御恩、老師的御恩。御師父有故方能。

         我什麼亦未聞,什麼亦未知。凡夫的心如於秋天的天空,變化無窮。其之計度者,全皆,是煩惱。「知道著、思著、記得著」的佛法,是頭部分的佛法,即使任何作用亦不起。消罪之力,於凡夫沒有。令使消罪,而往生之御力是只有「難思弘誓」(本願)和「無礙光明」(名號)。停止參拜神呀、迷信,應發起

「離生死,成佛吧」的大勇猛心。「南無阿彌陀佛,不令使下墮哦,請,就那樣地來吧,一定必救度哦!等著哦」的呼喚聲之請託故方(有救)。無論如何都不能往生的我,空手地,赤裸地,空空地,就這樣地,頂戴往生。哎呀尊貴呀,如來慈親。

真宗,是「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往生是如來的御工作,是本願力,不是凡夫的工作。「大悲的呼喚聲」真可靠。「二利圓滿大正覺」,佛智的不思議真可靠,大悲的不思議真可靠。信心是呼喚聲呀!在此處安心、大安心。

       如來是無我無分別,大智大悲的慈親是。「看著」、「護著」、「等著」。往生御久候的御淨土,然而無論如何客氣都需要禮物吧?往生御淨土的伴手禮,只要以本性的惡業煩惱就好。佛力故,地獄的猛火變成清涼風。雖不想死,然拜見如來的,就歡喜、快樂、喜悅。每度於想起,佛恩報謝的御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歲   稻垣瑞劔

二、真宗要關五個條

第一條 果上圓成的法門第二條 二利圓滿的法門

第三條 難思弘誓第四條 無礙光明第五條 就這樣地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九月

十六日

三、真宗要關大意

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章』曰:「言信心獲得者,心得第十八之願也。言心得此願者,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姿也。」就「信心獲得」,有三個著眼點:

()人何故不得不解脫呢?

()人有依自己之力而自己解脫的力量嗎?

()誰給與救度?如何給與救度呢?

       沒有著眼於這三點而即使學佛法,亦是無法到解脫之道。

所謂解脫是被離生死之事。生死是苦。超脫苦界,而得涅槃之常樂,與一切眾生共同成永久弘宣如來的大智大悲之身,就是人生究極的目的。達成此究極目的之道就是佛教,是佛法,又是佛道。云佛道的完成為解脫,又云為涅槃。

       世界的宗教,何故沒有明確地解決人不得不解脫呢的問題。又,令使自己解脫的力量有呀無呀,也沒在明確地研究之。又,解脫的境地是為何者呢?如何做才能到達解脫呢之問題,又亦是明確地說著之宗教者,除了佛教,於其他不被見。若換言之,其他的宗教,不說「轉迷開悟之道」,不知轉迷開悟之道。即不說「迷悟染淨的因緣」,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世界的宗教雖多,但在說「迷悟染淨的因緣」、「轉迷開悟之道」的宗教,是唯獨有佛教而已。歐美的學者,雖也有著眼於此者,但是明確給與教示解決此的因與果的一個也看不到。這是佛教勝過世界的宗教之點。真宗,作為學問的話,取華嚴、天台、真言、禪、三論、法相等大乘佛教的精華;作為實踐的話,明確地宣說著罪業深重、煩惱具足的凡夫,於信彌陀的本願力之信一念,超證大般涅槃而到達真解脫之道的。然者作為實際問題,凡夫得解脫生死之道,是唯獨本願一乘、淨土真宗而已。

       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由『教行信證』生出了『御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教行信證』是為如何之書物呢?那於『大無量壽經』、「正信偈」、『淨土文類聚鈔』、『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能夠窺其真精神。然而,無論何者,都是難解、難入的書物,對一般民眾來說的話,把握其之真意是難中之難。

       一言以蔽之,若言淨土真宗為何之宗教呢的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大經成就文)。若換言之,是「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之願海(本願力)」(報恩講式)。在『御文章』而言的話「聖人一流章」,若在『歎異鈔』而言的話第一章就顯說著淨土真宗的面目。若欲知法門雄渾自然之旨趣的話,無如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於窺

安心細微之點者,將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二河譬」、「六字釋」,是應認真地拜見。

       親鸞聖人即使披閱一切經,雖然如此,亦是不能做到「死的解決」,雖是九十五日間,參籠(閉居祈願)六角堂,然儘管如此,因為「可出生死之道」也不明白,所以百日之間,往返法然上人之所在。說那是為何呢?若根據惠信尼公之手紙(書信)的話,書記著「是唯只為了欲聞問『可出生死之道』」。

       「可出生死之道」,即「死的解決」,是人生的目的。怕死是動物的本能,「死」由何處來了呢?由「生」了來。「生」由何處來了呢?「無明煩惱」,是受生苦海之原故。

       如何做的話能夠逃脫生死的苦惱呢?於那,不修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話不成。那不能者怎麼辦呢?於此處是只有本願一乘,即乘阿彌陀如來的名願力之一道。

       本願一乘,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就我的信心,給與成為信心。

 

   第一章 教行信證的使命

『教行信證』,是唯信獨脫的法門。

一、『教行信證』,是果上顯現的法門。

二、『教行信證』,是念佛往生的真髓。

三、『教行信證』,是選擇集的真精神。  

四、『教行信證』,是「立教開宗」的寶典。

五、『教行信證』,是「五願開示」的法門。

六、『教行信證』,是安心的龜鑑(鏡)。

七、『教行信證』,是光壽二無量的開展。

八、『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行信、機法、因果」的書。

九、『教行信證』,是凡夫往生的秘鍵。

十、『教行信證』,是「真實」、「假權」、「邪偽」的一大宗教批判之書。

十一、『教行信證』,是大乘的精華,世界宗教的最高峰。

十二、『教行信證』,是佛性開覺的大道。

十三、『教行信證』,是願心莊嚴的法門。  

十四、『教行信證』,是淨土的莊嚴展開於現土者。

十五、『教行信證』,開示了「四法」「五願」「六法」,是 信疑決判之書。

十六、『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阿彌陀如來」、「本願」和「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書。

十七、『教行信證』,是將一文不知的尼入道,除疑,也度生死苦海的大船。

十八、『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的一一條,何者都只是艱難的問題而已。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生死之道」、「死的解決」。

十九、『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

 

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之一一條,何者都只是困難的問題。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離生死之道」、「死的解決」。

將右之十九個條更個條更縮小、要約者,就是「真宗要關五個條」。將五個條擴大的就是本書。

  

  

第二章 果上圓成的法門

       淨土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云為「果上圓成的法門」呀、「果上顯現的法門」之類啊之事者,凡夫成佛之道,在凡夫的話不能辨識之,不能修行之。所謂佛是涅槃的境地,是真解脫的境地。涅槃的境地、真解脫的境地,是體得(體認、實現)法界的絕對真理之境地。云之為「果上」。亦云為「果分」。是言語和思想以上的最高境地。

       在禪宗的話,將佛的境界,即果上之事,云為「悟」。所謂「悟」,在華嚴而言是「果分不可說」的境地,云之為「空」。若勉強說的話,超越了云為「自他」「有無」「愛憎」「取捨」「善惡」的相對性認識、相對性思惟,而活用其之「相對」,包容相對,即死於相對(而活於絕對),亦不被囚於任何事物,將獲得了「無我」和「無分別智」的境界云為「果上」。果上是佛的境界,亦是佛的「真智」「大我」「真我」的境界。從生而迄至死為止,被囚於相對的思考,只生活在相對性世界的凡夫,這樣崇高的世界是連於夢都不能夢見的境地。

       如來,若說為「智慧」的話,賜住於此境界;若說為「慈悲」的話,是「視一切眾生猶如己身」,是和御自身同樣地給與憐愍一切眾生的。因此一切眾生皆是如來子,如來被是我等的父母。「即使說『放棄我吧』,也無法放棄之親心,『請讓我來救助吧』」地申說著的就是如來。持了此親心的御方就是如來。『觀經』曰:「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徹到眾生心,在大慈悲心的如來前,恭敬歡喜之心,云為「信心」。

       眾生恭敬歡喜如來之心,是因為接觸了如來大慈悲心的電波,所以信心之體,是如來的大慈悲心。信心不是凡夫的知識,也不是凡夫的思想。

       沒有感受佛大悲的電波之人,作「知解分別」的計度。云此為「自力」。感受了電波的人,是忘己,而仰如來,仰本願力,是「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歡喜的。云此為「信心歡喜」。不是凡夫之思。

       是眾生聞之力也好、信之力也好、甚至信心歡喜的歡喜也好,皆成就於勅命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中而給與呼喚著之如來。云此為「果上圓成」,又云為「法體成就」。「果上圓成」就是淨土真宗的根源。『和讚』(256首)曰:

「光明壽命之誓願 蒙賜作為大悲本」

       這,就是「果上圓成」之相。光壽二無量的佛之功德外,眾生往生的行亦無、信亦無。不仰光壽二無量的佛德,和「若不生者」的本願力,而「想要自己信而往生,想要自己稱念佛而往生」地,只著眼於自己之事而已,而不讚嘆佛德之人是不能往生。讚嘆佛德之事,早就是信心了,是念佛。

       是「仰讚嘆,俯慚愧」地,自然被迴向「二種深信」。二種深信外沒有信心。二種深信,也不是自己開始深信的,而於阿彌陀如來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中,已經給與御成就者,就是今所顯現的。云之為「果上圓成」。云為「果上圓成」的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在其他的宗教都絕對看不到的。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所以「自己信、自己稱、自己安心,而想要以自己歡喜而往生」地思著。 這就是一般同行之姿,「自己」出來之時,不是他力,而是自力。

       一般的同行,說「雖那些都明白,然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果上圓成」明白著不是嗎?若明白著的話「安心」「安心」地,是應不只著眼於安心而已。「自己安心了的話能往生嗎」地,問自己看看最好。不是因為安心了所以亦能往生的御淨土。是聞「果上圓成的南無阿彌陀佛」,自然而然,自然地被安心的。是果上圓成之故,在衆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不需要拿出者。行一個也好、信一個也好,從衆生方都不需拿出的就是淨土真宗。

       世界中的宗教,創立神,而人向神「請、請」地說,只是祈禱、祈願的宗教而已。神信心的頭,決不被去除。因此雖是真宗的門徒,然神信心的信仰,混入他力「果上圓成的法門」。嚴格地說,就真宗門徒的頭中,自力和他力、神信心和信順勅命、正行和雜行,這呀那呀,混雜啊,好像是火災現場般的樣子。淨土真宗若不是如「真宗要關五個條」般地,「純一無雜」的話不行。云之為「一心一向」。若說「何故純一無雜呢」的話,「救助力之外無被救助之力」,「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之外,眾生往生的因亦無果亦無。」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法,能救此極惡最下之機。此機只有依此法而被救度。 「行卷」的南無阿彌陀佛,來到「信卷」給與成為信心。因此是純一無雜。曇鸞大師將不純的信心誡言為「三不信」;將純一無雜的信心,開示為「淳心、一心、相續心」之三信。天親菩薩給與顯示為「一心」,一心即是「金剛心」。將

「依本願力往生」地,心決定了的,云為「一心」。

       所謂「果上圓成」,是云「佛是尊貴的」、「本願成就的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尊貴的」之事。說「如來是尊貴的,本願名號是尊貴的」之事,就是真宗的根本義。說「如來是尊貴的」之事,不思為尊貴的話,即使幾十年地聽聞,那呀這呀

都是水泡,往生也是不可靠之原由。

       在禪宗的話,不說「佛的存在」、「佛的尊貴」之事不成問題。其理由者,因為禪宗是「自證教」(自力),發揮了「自己本來的面目」的,就是所謂的「見性」,是「悟」,所以於心外是不承認佛的。在天台宗也是,雖然承認彌陀淨土,但說那為「唯心彌陀,己身淨土」(或者,己身彌陀,唯心淨土),彌陀也好淨土也好,都是於自己心中見之的;但是於淨土教的話,「彌陀也好淨土也好皆於心外見之,依其之本願名號的功德而往生彌陀的淨土,即時成佛」地教導。是所謂的救濟教之故,說「阿彌陀如來的尊貴」之事,是成為第一的問題的。說「唯心彌陀,己身淨土」之事者,即使親鸞聖人的時代,在學者間亦盛談著。被見此而親鸞聖人非常感慨,而於「信卷」的序仰言: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師(一宗的祖師),沉自性唯心(唯心彌陀,己身淨土),貶淨土真證,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爰愚禿釋親鸞,信順諸佛如來真說,披閱論家(龍樹、天親)釋家(曇鸞大師、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等)宗義,廣蒙三經光澤,特開一心華文(天親菩薩歸命之一心)。」

       於聖道門的學者,讚嘆淨土門之人亦有的話,誹謗之人亦有。阿彌陀如來呀淨土,在心內呢還在心外呢的問題者,於云「心」為總該萬有的一心(真如)時,即使說為「在心中」也好吧。於見心為凡夫的妄念之場合,是可說為「淨土在心

外」。內外的問題,是立場的相異。若依所作解釋般者,是「內者外也,外者內也」。親鸞聖人,嚴厲地非難「自性唯心說」的,是當時的僧俗,庸庸碌碌也不修行地,賣弄自性唯心說,因為是否定了淨土者,所以聖人就感嘆之。

       現代人被科學所毒害,否定阿彌陀如來和淨土的傾向強烈,彼等者,不知大乘佛教。彼等讀大乘經典,縱使沒修禪定,若是將禪三昧的真理,即使稍作研究的話,也不會違背於信如來、信淨土。

       大乘經典都不讀,不知禪定的真理之一般民眾者,依信高僧方之說,而能夠信如來和淨土。於「正信偈」有「唯可信斯高僧說」的是此處之事。幾十年亦皆聞了真宗的說教之人大多數,說「信心得不到,不能安心」而溢著淚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彼等因果也不信,無常亦沒痛感,御釋迦就是佛陀之事也不思,連阿彌陀如來的存在,亦竊疑,說「如來就是悲智圓滿的尊貴之御方」之事也沒思。彼等,又亦不尊敬高僧方的人格,「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也是沒有認真地拜讀。

       唯,是一味「想要往生御淨土」、「欲求信心」。 真宗的門徒雖多數,是這種人,然其中者,「想要往生淨土」、「想要頂

戴信心」、「想要安心」地思之心是強烈的,說為徹夜亦碌碌難眠地熱心之人是有。於那樣說之人,在無論作了多少法語的說教之處,「嗨,那也在聽聞,那也在明白,可是信心不能頂戴,安心出不來」地說。對那樣說的人無計可施。「因為無計可施」地說,而連放置不管的道理亦不行,若這樣說的話,得以明白吧,若這樣說的話,佛的尊貴就知道吧地苦心、取筆,是書寫書物的理由。

       於人生,如「死的解決」般困難者沒有,又這般重要者沒有。云為

「一大事」,是此之一點。聖人曰:

「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行卷)

又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總序)

又曰: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化卷)

又曰:

「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在信之一念)時入必定(正定聚)。」

       (正信偈)倩案淨土真宗,淨土真宗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是從人方面出發,不是為了自己的我欲向神祈禱、祈願的宗教,而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由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給與立即顯現的就是如來的大正覺、南無阿彌陀佛。故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云此為「果上圓成」,亦為「果上顯現」。「果上圓成」就是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力成就之御姿),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如來,是「法性法身」(實相身),亦被是「方便法身」(為物身、報身如來)。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是不二。將不二之佛身,天親菩薩仰言為「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人多數者,想著要取信心。於彼等者有疏忽之點,沒思考其次之事。即, 因為自己聞了所以被救助的呢?以本願力被救助的呢?

是自己頂戴了信心之原故,而被救的嗎?

       又因為自己頂戴了信心所以被救的嗎?依阿彌陀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嗎? 因為自己能往生地思著所以被往生的嗎?由於不思議的誓願(誓願不思議)而往生的嗎?

       將此點,若徹底地思都沒作的話,亦無法想像。若連聽聞也沒作的話明白也不會有。這就是多數人不注意之點。事情是很簡單。

「是因為給與救助 所以被救助的。」

       雖然這就是明白的那般者,但是一成為實際的問題,就把它扔在一邊地作著,而只「想自己取信心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而已地思著。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實態。為了清楚指出此點,是於第一條設置了「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

       阿彌陀如來的功德,顯現了於此娑婆世界的是「教、行、信、證」。即使云頂戴信心,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去頂戴的,而是淨土如來的功德顯現於現土,給與滿入眾生心的,就是信心。示此不可思議功德者,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於信心信心地說之前,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其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明確地聽聞「是哪裡不可思議呢」最好。不聽聞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是什麼樣的慈親呢,而想要取信心的話,沒有能取那樣之的事。

         淨土的莊嚴有三種:(一)國土莊嚴(十七種)、(二)佛莊嚴(八種)、(三)聖眾莊嚴(四種),合併三種莊嚴,即有二十九種莊嚴。

       在佛的八種莊嚴之中,第八項莊嚴,就是「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此之莊嚴,如何不思議不是嗎?

         「信佛本願力而心憶念者,速將云為『功德大寶海』的名號功德全部讓我能頂戴(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淨土論)」地說之不可思議功德的事實,就是佛的功德莊嚴。換言者,是說如來的功德莊嚴(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為我的信心之事。依此,知道「果上圓成」的意思最好。這才是他力的至極。

1414881abbff1ecbc3f692a649370a8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