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14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 頭 言本典總序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實是簡單扼要,如文所言,莫再費心思慮,莫再計度迷惘。無礙光的運作外没有破闇滿願。就因為自認是有稱念了、有信了,所以才會步入千迷道。無礙光明是智慧的光明,無明闇以凡夫的自力,這樣、那樣也無可奈何。破無明闇的智慧光,如太陽光般輝耀著,還想什麼、求什麼呢?無礙光一度照吾身處,早已在如來的攝取光中。為何如此?吾亦不知,人亦不知,唯是光明獨運的天地。信 心 銘 十四無 礙 光 明瑞 劒◆ 本典總序的聖句總序之文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瑞劒在三十八歲的夏時,從桂利劒老師 親受此祖文。宗教雖多,聖句金言雖多,如此殊勝的聖句他不多見。恩師以那朗朗的音聲,儼然面授時,我心想大聖釋迦牟尼如來說《大無量壽經》時就是這樣子吧。光顔巍巍的溫容和朗朗的音聲,有徹骨髓者。◆ 父夢告在那前年的九月一日家父(久太郎)逝世了。師事桂老師後的第一個月,夢到父親同瑞劒(最三)告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最三(瑞劒)呀,這裏哦,這裏哦。」説完就消失了。師事桂老師二十年,没有一天不想此聖句,到九十三歲的今天,每天感念此聖句之恩過日子。◆ 真宗聖教出於此聖句,收於此聖句正信偈、和讚、御文章,乃至《教行信證》,從此聖句出,收於此聖句。信心亦在此聖句中。忘記如來、忘記勅命没有信心,忘記聖句没有信心。「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一輩子每天想起來就憶念,憶念的話就吟味之,想呀想呀,吟味喜悅此聖句中含著無限的意味的是信心,亦是頂戴信心的秘訣。◆ 如來的生命、聖人的心髓在此一句御本典在卷頭有:「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文類聚鈔》在卷頭有:「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如來的生命、聖人的心髓,在此一句。此一句亦是眾生往生的秘鍵。幾十年地研究、吟味此聖句,經常憶念不止的話,超越凡夫的知解分別地被「無礙光明」同化吧。這即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力、亦實是我們的信心歡喜。◆ 極樂莊嚴現於現土成此聖句極樂莊嚴,原封現於現土而成《大經》、成《教行信證》、成「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的聖句,為我們顯現。遇聖句與遇如來一樣。徹聖句處,即是信心歡喜。輕視一句者,是輕視千萬言的人。一破一切破,一斷一切斷。「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以此一句没有道理不得滿足,没有道理生死的雲霧不晴。以為「信心」像物品一樣、以為「信心」像影子那樣地追,最好停止這樣的追趕而三十年如一日地參此聖句。佛語不虛妄,聖人何會誤衆生呢。◆ 為我們的真實功德相「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這一句廣大周遍法界,長遠盡未來際。這即是佛勅、是佛語。佛教在此中,佛願在此中。這個喲是往生極樂的要路。聞「無礙」之言語,當下被憶念「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無礙光如來」是為我們的「真實功德相」,是即南無阿彌陀佛。天親菩薩、曇鸞大師、高祖聖人也是歸命無礙光佛。往生極樂之道,此外没有。「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啊,多麼令人慶喜、懷念的聖句呀。安 心 的 餘 韻(一)旅行裝束真歡喜真歡喜南無阿彌陀佛。我呀水之性水中不斷尋火幾十年。沒有救沒有救啊沒有救沒有救,不思議這樣明白了嗎。遠方來訪没有白費,讓我知道了一南無阿彌陀佛。我是妄念的凡夫,却自以為「懂了」、「知道了」、「安心了」而竊竊自喜,真是可怕呀。無論怎麼樣都是必墮的我,獲救是托願力不思議的南無阿彌陀佛的福。在此,佛智的不思議、願力的不思議不知道不行。水之性指妄念的凡夫,火之性指佛智的不思議。凡夫不論如何在妄念中尋找獲救的法,全都行不通。只有依佛不思議的佛智的本願力方能獲救。(二)如自己的意的話往地獄墮。被如佛的意往生極樂。坐於佛尊前什麼也沒有。想安心、想獲得信心、想做個口出念佛的人、想如妙好人那樣等等,有這種「想要如何如何」的想法在時,就無法知道必墮的我、妄念外無心的是凡夫,也就無法頂戴、仰信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的不思議是不思議。「想要如何如何」地按自己的意的話往地獄墮。只有被如「不救度不行」的大悲佛智的慈親意,方能往生極樂。最好快捨掉「想要如何如何病」,從心底仰信本願的不思議。「坐於佛尊前什麼也没有」指的是,頂禮大悲的尊顔,身心皆被大悲心搓圓一看的話,根本不會去説硬梆梆的信心、安心。唯只有「感恩 慚愧」而已。(三)啊真可笑我是在闇中尋物的盲者即使一字千金二千金地訪三千世界語「真實」的人稀。「闇」是凡夫的心。思慮考量和「計度」,全都和妄念的闇夜一樣。雖如此,却在凡夫的妄念中找尋信心,種種計量成這樣的話是信心,成那樣的話能往生極樂,這心態就像盲人在闇夜尋物一樣。這種心態不論聽聞了多少説法也不行。只是這樣而已,如此這般如實地照佛教、佛語、佛願言語的人也少,老實順受的人亦稀。(四)臨終時鬼駕著火之車來在哪裏既然來了就乘看看吧。火之車一乘的話不思議火之車竟西方地西方地往慈親的國度走。若是信心的行者,臨終時不會看到火之車。即使火之車來現前,如來的本願力力道強故,必令往生淨土。(五)找往極樂之道的愚者波間無道道縱橫波間之道呀智願海順風揚帆走真有趣呀。往極樂的道用凡夫的智慧是無法找得到的。事實上,回顧自己的惡性、惡業一看的話,道絶對没有。因此愚痴無智不識一丁的阿呆能被往生的是,完全是如來的大慈悲本願的力量、是名號不思議的力量。依如來的大悲本願力,什麼也不知道的罪惡生死凡夫,就如順風揚著帆走的船一樣,輕輕鬆鬆地往生淨土。著眼於本願力的人,覺得這樣不思議的事没有、這樣有趣的事没有。(六)小子真不聽話真不聽話小子啊∣ 腰酸又背痛這勞苦是誰的勞苦五兆的願行知是慈親的勞苦嗎君知否呀。不論費多少唇舌,不論花多少心血,「聽過了」、「知道了」、「今天初次聽到了」等,總是自己有話說,完全都不著眼於本願力,不知如來的尊貴,自己給自己發證書顯而易見。不捨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證書,著眼於如來的話,即使經千萬劫,亦無法出無上淨信之曉。悲哉、哀哉。(七)鬼之心和火之車是同根棒子很相似持著鬼的心想往生淨土是貪心,火之車來現變成蓮台的是願力不思議。淨土的法門,自己是迷執的凡夫,所思、所為,淨是地獄的業,這樣的存在獲救故是不思議。此不思議的功德力是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不思議、本願力的不思議。「呼喚聲」是不思議的大智大悲的呼喚聲。(八)凡夫是「無明」的性。怎麼想怎麼想都是始於無明終於無明。「明」是如來的願力、如來的言語。因此說:「莫左顧右盼、莫想」。21不想,唯隨順佛語、隨順佛教、隨順佛願的是往生的極意。如來救濟凡夫的法,是本願力的「呼喚聲」,是依「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下墮哦」之誓願不思議的力往生。(九)所謂佛教是本願名號。依本願名號的「呼喚聲」令凡夫成佛的是佛願力。這汝不明白嗎、不明白嗎、不明白嗎?鳥天空、魚水中、鼴鼠土中、凡夫火之車,適合身分的住家。鳥和魚和鼴鼠,不論如何想像思慮也無法離開自己的境界。因此最好覺悟佛智的不思議。「這汝不明白嗎」,指不是靠我的想法獲救,是依佛智不思議的本願力獲救,即是依名號的不思議被救。這汝不明白嗎?光看著自己的心如何如何的人,無論經過多少時間也不行。所以說要暫時放下善惡的心,但仰信如來。眼珠子老是朝著自己的人,要一百八十度廻轉去看如來喲。這汝不明白嗎、不明白嗎?凡夫是罪之子、迷執的傢伙,如此的話地獄不就是住家了嗎。怎麼想怎麼思考,怎麼跳怎麼跑,原本的凡夫。這様的存在獲救的是願力不思議。(十)佛語之清水水聲潺潺清澈潺潺一字不識的阿呆川是混濁混濁彎彎曲曲凹凸不平啊 看那一乘大智海不思議興起的大海嘯願心大悲的大海嘯眾惡的萬川悉成一味的海水。「所謂佛法不思議名曰彌陀大弘誓」(和讚)所謂依一南無阿彌陀佛獲救,即是依本願力,如來轉凡夫之濁水為如來清淨的大悲心,成一味之水。其功德力是南無阿彌陀佛,是名號不思議的海水。(十一)被大風吹呀吹喀一聲樹枝折斷了。石榴開花結果了。不知何時,大大地張口了。我呀枯木的阿呆,我呀石榴之無眼人喲,待喀一聲折斷時,待大大地張口時,大悲的慈親殷切盼,折時聽見「呼喚聲」口開一看南無阿彌陀佛。喀一聲樹枝折斷了,大大地張口了,是指計度之雲霧再也出不來了。「這樣妥當」「這樣不行」的想法也好,認為信心就是這樣呀也好,皆是凡夫自力的計度。學問必須不怕多做,但是一旦面對往生的話,成嬰兒,未聞前的狀態往生。(十二)不論被拂不被拂,都不是重點。在佛智不思議的花園,眺望本願力之月,啊呀地念佛。小魚在桶子中跳呀跳又能如何,看、想自己,終了一生真悲哀呀。被拂,自己的計度没有了、啊無事一身輕,這樣妥當了的想法亦是計度。明明是「就這樣地」被救,偏偏獨個兒在那裏畫蛇添足。本願力是「就這樣地」救度的佛力。凡夫計度的樣子就好像在桶子内跳呀跳的小魚,怎麼跳也跳不出桶子外面來。那樣的凡夫就這樣地獲救故不是不思議嗎。(十三)有見大如泰山也可以,但無見一點也不可有。著眼於如來吧,莫探索心,莫望內思考。《本願力》(瑞劍著)、《歎異抄的真髓》(瑞劍著)唯讚嘆佛德,沒有說「要這樣、要那樣」,請仔細看清楚哦。被拂了指的是「無見」,還未頂戴信心指的是「有見」。認定被拂,這樣行了的人令人傷腦筋。無法從心底讚嘆佛德的話,其它說再多、想再多也没有用。(十四)歡喜有出來也好,沒有出來也好,自然形成屋簷的水珠。沒看到願力不思議嗎,沒看到「佛呼喚聲」嗎?每天的心、每天的行為,必須要謹慎、深感慚愧的過日子。一旦是往生的話,任憑本願力,歡喜、念佛,有出來也好,沒出來也好。(十五)我呀迷執的阿呆如來證悟悲智的慈親我的想法如秋天的天空似貓的眼珠變化無常妙好人是妙好人。我呀天生的阿呆鳥聽慈親說阿呆最可愛真歡喜呀。今朝又和佛同起同出讚佛南無阿彌陀。即使墮落地獄慈親說我會陪汝喲真歡喜。要言之,想獲得信心之前,自己是迷執的凡夫,佛是證悟的如來,有五十二段的差距。已證悟者說:「一定救汝哦,汝是我的孩子所以決不捨棄汝喲」的話,汝就聽信大聖說的話如何呢。對證悟的如來說的話,汝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唱道 歌瑞劒越不惑(四十)二歲妙行參加(念佛生活)至今日現土雲霄志(指世間的出人頭地)既亡西方妙果喚我待如來教勅(呼喚聲)亦何疑慈父信海在一句(就這樣地)慕父母歸家鄉(淨土)哉家鄉七寶八解池寶林寶樹微妙音宮殿樓閣是實相(第一義諦)光雲(如來的光明)無礙如虛空常轉三寶無垢輪超越數限廣無邊隨順法性不乖真(真理)乘悲翼(本願力)還來穢國遊法界普化群萌樂哉快哉如來行人生將了望洋洋(乘還相回向)童子(瑞劒老師的兩個兒子)知閻浮火宅(知否,閻浮是火宅呀)今不覺無有出離人生百年水上萍希望如陽焰消滅桃李紅顔如朝露一息不追逝千載假令雖領(擁有)大千界若失明珠(名號之珠)復何為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九)153、在佛教講「教理行果」,指依經(教)理解法界(宇宙萬物)的真理,修行(行)成佛(得果),這是一般佛教的原則。因此,不論哪個宗派都非常強調「行」。真宗是以一「信」往生的教法,說没有「行」的話,不容於各宗。善導大師亦曾被各宗攻撃過説,汝說的宗旨有願無行,而作六字釋,開示《觀經》下品下生的念佛有願也有行哦的是六字釋。願行具足,在念佛中亦具足著,在名號中亦具足著,真正的是信心具足著願行。154、「行」的問題很難。在他宗,說到「行」的話,指眾生以自力修戒、定、慧三學,向菩提・涅槃的修行叫做「行」,天台也好,華嚴也好,行是「進趣」的意思。真宗,講法藏菩薩的修行即「行業」是行的是本義。教行信證的行,置「行業」於念頭,行是往生之道故,作「大道」的意思。鈴木大拙師英譯時,據説曾為「行」要如何翻譯才好傷過腦筋。最後,翻譯作Living(生活的意思)。翻譯「敬信真宗教行證」或「專奉斯行」時,用Living的話會有問題。155、真宗的同朋也是一樣,確實的理解真宗的「行」為何的人稀少,認為稱念佛名是行的人居多。念佛雖然也是行,但在真宗第一義,視行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是正確。不論講教・行・證時,或是講教・行・信・證時皆如此。156、但是,「行卷」解釋「大行」,有曰:「大行者,稱無礙光如來名」,說稱名是大行。以為是這樣時,聖人接著又説「斯行者」,說明行時,是「名號」的說明。157、「總序」曰:「敬信真宗教行證」,又有「專奉斯行」,因此聖人的精神是,「教・行・證」的「行」也好,「教・行・信・證」的「行」也好,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又對照的看「行」和「信」時的「行」亦是南無阿彌陀佛,「總序」曰:「圓融至德嘉號…難信金剛信樂」。因此知道真宗的「行」,第一義是講南無阿彌陀佛。158、接著歷史的考量真宗的「行」為何時,於《觀經》的「行」,就下品下生的往生,善導大師説:「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故據《觀經》,問行為何時,得說「行」是念佛(稱名)不可。159、根據《觀經》,問「行」為何時,「行」是念佛,這就叫做「觀經法門」。根據《大經》問「行」為何時,《大經》曰:「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故信心的對照是「名號」,名號是「行」。聞名號的由來而信者能往生,這是淨土真宗的本義,這就叫做「大經法門」。道綽禪師、善導大師、源信和尚和法然上人是觀經法門的人。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大師和親鸞聖人是大經法門的人。160、在觀經法門,教稱念佛哦,稱念佛者往生哦。在大經法門,堅守著正信偈亦有提到的「正定之因唯信心」的教義。161、日本的淨土教,法然上人(觀經法門的人)禀承善導大師的「念佛往生」,教「念佛喲、念佛喲,稱念者得往生哦」。法然上人的弟子親鸞聖人如何呢,就龍樹、天親、曇鸞大師,徹底「念佛往生」的真精神是「信心正因」,作《教行信證》,開淨土真宗。162、有眼光的真正的學者看的話,知道念佛往生的真精神是信心正因,但是一般的人看的話,不知道這個。真宗聖典中,説「稱念的話獲救」的文也有很多,説「信名號的話得救」的文也有很多,因此身為同朋會猶豫地想哪個才是真的。這是自古以來,日本國中走到哪裏都會碰到的問題。因此,一般的人,還弄不清楚什麼是「行」、什麼是「信」時就死翹翹的人居多。163、拜讀《歎異抄》,「念佛」的文字出現四十二次。瑞劒也拜讀了七十五年,第一章有「彌陀誓願不思議,必定救度我往生」、「唯以信心為要」。第二章有「對我親鸞來說,但蒙信善知識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了」。《歎異抄》的註解書,雖然今日就有五十種類,但是簡扼明暸地說明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不同的書一本也没有。164、三部經中也是,從表面上看的話,有觀經法門和大經法門,講「稱念的話得救」和講「信的話得救」,有二種不同的説法。《歎異抄》使用這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二章的「唯念佛」,那是觀經法門的說法。全篇混合著此兩種説法。没有發現這點,知道有兩種法門的說法地拜讀的話,會越讀越迷糊。事實上,迷惑的人居多。165、「稱念獲救呢」、「信而獲救呢」的問題是重大的問題,不問僧俗,在今日認真地徹底此者很少。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上遡本願想想看的必要。第十八願,是救度稱念者的本願,還是救度信的人的本願呢?南無阿彌陀佛是為稱而有,還是為信而有呢?必須弄清楚這個才行。166、第十八願誓有「三心」(至心、信樂、欲生)和「十念」(念佛)。善導大師將第十八願的三心攝於念佛中,說:「若我成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略)衆生稱念,必得往生。」(往生禮讚)。167、親鸞聖人,開第十八願為五願,又信心的極意在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成就文斷言:「願成就一實圓滿真教真宗是也」,教以成就文為依據處。168、因此,今日的我們必須以成就文之意解釋真宗的任何文。即必須好好領解念佛往生的真精神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要如此,唯有精讀「信卷」和《御文章》。瑞劒會在「拜讀記」詳細地論此點的也是為了除一般信者的迷惑。以後,會透過《教行信證》全篇論之,因此在「總序」先把大綱說好。169、南無阿彌陀佛好難。總而言之,南無阿彌陀佛,是《大經》的體,是《教行信證》的體,是衆生往生的行體(不可思議功德),是大智大悲的結晶。又本願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阿彌陀如來建立名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取了名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信心、往生不外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170、(一)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中説:「經卷是如來的全身」。(二)桂老師説:「《教行信證》是親鸞聖人的法身」。(三)法然上人説:「南無阿彌陀佛中攝著阿彌陀如來的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内證的功德、一切外用的功德」。没有將此大綱謹記於心,好好的頂戴:真尊貴呀、真感恩呀、不思議呀的話,不論聽了多少文字的解釋也無助益。好好仰信這三點的話,自成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光是看著天上的月亮是不行的。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全身,應思之、念之。171、天台宗是以《法華經》為中心,講諸法實相的法門,亦是講人的善惡於一念中具三千世界的「因中圓具的法門」。172、華嚴宗說法界(宇宙萬物)的真理顯於凡夫的世界。萬物的構造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鎔融無碍」,與講依一原因的神造萬物的歐美宗教的創造說相反。法界的真理是真如,這叫「法性」,又叫「心性」。不論何者,說宇宙萬物的絶對的真理顯現於眾生界的是華嚴宗。這叫做「果上(真如、法性)顯現的法門」。173、淨土真宗,和華嚴一樣是「果上顯現的法門」。即是佛的「佛智的顯現」、「大悲心的顯現」、「本願名號的顯現」、淨土的莊嚴、特別是佛莊嚴(第八、不虛作住持功德莊嚴)的顯現的是淨土真宗。換言之,佛的世界由上往下顯現於眾生界的是淨土真宗。更細說的話,信心、往生皆不外是如來的莊嚴功德。不知此事,很多同朋運用自力地想自己信、想自己稱念要往生,因此全都完蛋。因為持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想要頂戴信心往生,或是想稱念佛往生。自力心未去除前,「稱念往生」也好,「信了往生」也好,哪邊都不及格。又有人想自己安心、自己歡喜,以為這樣能往生。不論哪個都是從煩惱具足的凡夫心出來的東西,不成往生之業。日本的新興宗教等說有神告,其實大多是從自己的頭腦中出來的教義。光 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七)柏拉圖的哲學,可分為三:(一)修行時代、(二)遊學時代、(三)圓熟時代。第一期的修行時代,止於臨摹師蘇格拉底之說,分析倫理的概念。第二期提示「理想」說,樹立論理。第三期始於柏拉圖的歸鄉,以深刻的哲學思辯育成學生,稱讚蘇格拉底的教說。在哲學上,「理想」論適用於心理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等具體的領域。「理想」,如第二期已說明過般,感性界(現象的世界)是「理想」的模寫。柏拉圖以真哲學的生產意欲,從思慕(Logos)的概念出發,人之所以有哲學是因人性持有「理想」(最高的理念)故,人思慕想要回故鄉的最高理念的世界(理想的故鄉),於茲哲學開始。柏拉圖認為如果人没有思慕(Logos)此「理想」的話,人就不會想要最高善的追求絶對的真理了吧。因此,柏拉圖的哲學可説是從「思慕(Logos)」的概念出發。故柏拉圖的哲學不在批判當時雄辯術的理論與實踐,柏拉圖自身從「真的思慕」出發,一心歸依「理想」,那是他自己的哲學說(理想說)。如此,他排斥無原則的且通俗的自然說、倫理說、國家論和哲學說。那對柏拉圖而言,「理想」是重大的、根本的學說。於後世的西洋哲學史,斐洛(Philon)(新柏拉圖學派的先驅)的「Logos」說(言語、約翰傳的哲學的原理)、中世紀的埃克哈特(Eckhart)說、笛卡兒的「我」、史賓諾莎的「實在」(神)、康德的「物自體」等等,全都是發源於「理想」的思想。若笛卡兒是近世哲學之祖的話,柏拉圖則可説是西洋哲學之祖。不牽強附會的話,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可分類為三部門。三部門指「論理學」、「自然學」和「倫理學」。柏拉圖給與一般的指南說,不論研究什麼樣的哲學,應從「理想」的確立開始。實際上,後來他從「理想論」的立場論究所有具體學的領域。此三部門中,若論後之二部門,即「自然學」和「倫理學」的話,自然學於倫理學達頂點,倫理學反之,因持有在自然中關於「魂」的自然學研究為基礎,所以自然學應領先倫理學吧。柏拉圖的辨證法。古代的人大致非常廣範地使用辯證法或論理學的概念。但是他區別有關永遠不變者之學和變化無極的自然學。又在更廣泛的意思,辯證法的定義是「對話中展開認識之術」。柏拉圖在各種意思上使用著辯證法的字眼,我們只要簡單地知道「有關絶對的存在者,或有關理想之學」名辨證法就行了。何謂知識?柏拉圖指責感覺的知識淺薄、不確實,他認為真的知識是一點也没有物體的和感覺的污濁,必須是從純粹的、完全的「内的魂」的作用流出不可。魂,即在這樣的狀態時,在事物完全有的狀態下看其永遠的本質和不變的性質。以上,依據柏拉圖,所謂知識是真實在,即是關於「理想」的思考。找出「理想」,及認識的手段,捕捉「理想」的方法是辨證法。柏拉圖説的「純粹的、完全的内的魂」,在佛教的話,是接近「心性」、「佛性」,在禪是接近「本來面目」之用語。不知禪(三昧)的柏拉圖,認為「純粹的内的魂」的聲音無法聽得到。古今西東,不論哪個民族,幾乎没有民族不講魂(Soul)。在釋尊以前,印度民族(一般人也好教師也好)也信「魂」的存在,盛行議論「魂」。在印度,「魂」叫做「我」(Atman)。外道說的「我」(魂),内在於肉體之内,定義為「常」(不生不滅,永久不變的實體)、「一」(無法分割)、「主宰」(統一、主宰身體的各機官者)。日本民族從以前也有很多人認定魂的存在。在中國,民眾説「魂」是「魂魄」,承認它的存在。看西洋哲學史、宗教哲學史的話,很多的哲人和神學者皆承認「魂魄」的存在,並多討論著魂。以色列民族也一樣,猶太教所有的人、基督教所有的人都信「魂」的存在。從聖書看明確知道基督自身也信之。回教如何呢,依其宗的聖典《古蘭經》的話,「神創造最初的人時,神在人體内放進了魂即生命之靈。亞當的魂中被創造了很多子孫的魂。魂之座是心臓云云」。古蘭的此說,完全是基督教《舊約聖書》的複印。但是,於人生哲學,釋迦牟尼世尊對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人的「我論」,提唱「無我論」;於自然哲學,否定「第一原理」、「第一原因」等梵天、耶和華神、真主神等世界創造說,而說「色(萬物)即是空」的《般若經》的「空」、說《法華經》的「諸法實相」,又説《華嚴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鎔融無礙」的真理。即「空・無我」是大乘的根本真理,亦實是宇宙萬物的真理。柏拉圖的「理想論」亦有從「空・無我」的立場再檢討的必要。就「魂」,需要再詳論吧。關於「魂」,従真如實相、「一切皆空」、「身心一如」的立場,皆不能肯定其他宗教和哲學所說的魂的存在和神的創造說。法雷 通 信追悼沢井喜一郎氏之逝去過去的二十多年為滋賀法雷會鞠躬盡瘁的法兄沢井喜一郎同朋,在去年的一月十五日驟然去逝了。茲謹表哀悼之意。氏於昭和三十一年左右,滋賀法雷會會場成立於彦根為機緣,完全醉心於稻垣(瑞劒)老師的教化,爾來二十多年,率先為法雷會發心,是位真摯的聞法者(享年八十二歲)。去逝的前一天(十四日)下午三點還來寒舍找我,首先談到他年初時,覺悟是今生的最後一次去朝拜了本山,作了最後的供養等近況,憂慮佛教特別是真宗的將來,非常關心法雷的普及,大大地讚嘆了稻垣老師的「渾身説法」。沒想到隔天早上就聽到他突然去逝的消息。嗚呼!今已乘悲翼還來穢國了吧。直到去世之前仍自慶喜為攝取光中之身,並讚嘆老師的恩德,念著純粹真宗教法的久住,而終其生涯。面對氏之「愛山護法」、「令法久住」的志願,有令懦夫奮起者。前年他八十歲時,歡喜的在年初時說:「真感恩呀,和釋尊同樣的年齡」。他講那話時的神采溫容,今仍彷彿在眼前。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瑞黙)譯後 感 言 瑞覺真理的言語、聖教的法語、老師的開示,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原本以為聽過聖言教都忘了,但是每每遇到同朋在QQ上的提問時,老師的開示自然地跑出來,真是不思議啊。翻譯這期時,剛好遇到老師的身體欠安時,老師已經很少開口講話和微笑了。看著老師的溫容,聽著老師一聲聲的呼吸,心疼老師為我受著病苦,於是睡蟲突然都不見了,「云何安然樂睡眠」,只有坐於案桌旁,一字一字的按著鍵盤,方覺得對得起老師為我辛苦的住世。這期是《法雷音》翻譯的最快的一期。二月,正好遇到農曆的過年,看到小願香給老師拜年的照片(小願香長大了),感觸良多。因為就和小孩子的成長成正比,人老化的速度非常快。心中雖然不捨,但是老師用自己的肉身,每天教著我「慈親的威神無極」、「本願力好大呀」。被老師這樣的念力支撐著,我方能每日繼續地翻譯。否則,看著老師的「退化」,心傷垂涙什麼也提不勁來做呀。從老師「所做已做」、「忍終不悔」的身教上,我深深地感受到,重要的不是「結果」如何,而是參如來行的當下、付出的當下就已是滿足的,因此沒有所謂的「付出不付出」的念頭。數年前,老師用中文寫給淳蓮同朋的法語:「法之雷響四海唯為法永久的生命法的光輝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今回首,此法語亦是老師一生的寫照啊。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瑞覺)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頭菩薩造並註( 6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1.清淨功德:續前 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闇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環無際;雜生觸受,四倒(常顛倒,樂顛倒,我顛倒,淨顛倒)長拘。且因且果,虛偽相襲。安樂是(法藏)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阿彌陀)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虛妄之存在,不論)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往生者)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淨土)勝過三界,抑是近言。2.量功德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第三首偈三、四句)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阿彌陀)佛本所以起此莊嚴量功德者,見三界陝、小,墮、陘、陪、陼、或宮觀迫迮、或土田逼隘、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障、或國界分部。有如此等種種舉急事。是故菩薩興此莊嚴量功德願,「願我國土如虛空廣大無際」。如虛空者,言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廣大無際者,成上如虛空義,何故(淨土)如虛空,以廣大無際故。(莊嚴功德)成就者,言十方眾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淨土),雖無量無邊,畢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是故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問曰:如維摩方丈苞容(三萬二千諸佛菩薩)有餘。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答曰:所言廣大非必以畦(五十畝)畹( 三十畝)為喻,(世親)但言如空(未提任何計量單位),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苞容在狹而廣。覈論「果報」,豈若在廣而廣(如淨土)耶?3. 性功德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497.html 法雷音 014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497.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49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7497.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 頭 言本典總序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實是簡單扼要,如文所言,莫再費心思慮,莫再計度迷惘。無礙光的運作外没有破闇滿願。就因為自認是有稱念了、有信了,所以才會步入千迷道。無礙光明是智慧的光明,無明闇以凡夫的自力,這樣、那樣也無可奈何。破無明闇的智慧光,如太陽光般輝耀著,還想什麼、求什麼呢?無
法雷音 014

法雷音 014

卷 頭 言
本典總序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實是簡單扼要,如文所言,莫再費心思慮,莫再計度迷惘。
無礙光的運作外没有破闇滿願。就因為自認是有稱念了、有信了,所以才會步入千迷道。無礙光明是智慧的光明,無明闇以凡夫的自力,這樣、那樣也無可奈何。破無明闇的智慧光,如太陽光般輝耀著,還想什
麼、求什麼呢?無礙光一度照吾身處,早已在如來的攝取光中。為何如此?吾亦不知,人亦不知,唯是光明獨運的天地。
信 心 銘 十四無 礙 光 明
瑞 劒
本典總序的聖句
總序之文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瑞劒在三十八歲的夏時,從桂利劒老師 親受此祖文。宗教雖多,聖句金言雖多,如此殊勝的聖句他不多見。恩師以那朗朗的音聲,儼然面授時,我心想大聖釋迦牟尼如來說《大無量壽經》時就是這樣子吧。光顔巍巍的溫容和朗朗的音聲,有徹骨髓者。
父夢告
在那前年的九月一日家父(久太郎)逝世了。師事桂老師後的第一個月,夢到父親同瑞劒(最三)告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最三(瑞劒)呀,這裏哦,這裏哦。」
説完就消失了。
師事桂老師二十年,没有一天不想此聖句,到九十三歲的今天,每天感念此聖句之恩過日子。
真宗聖教出於此聖句,收於此聖句
正信偈、和讚、御文章,乃至《教行信證》,從此聖句出,收於此聖句。信心亦在此聖句中。忘記如來、忘記勅命没有信心,忘記聖句没有信心。
「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一輩子每天想起來就憶念,憶念的話就吟味之,想呀想呀,吟味喜悅此聖句中含著無限的意味的是信心,亦是頂戴信心的秘訣。
如來的生命、聖人的心髓在此一句
御本典在卷頭有:「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文類聚鈔》在卷頭有:「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
如來的生命、聖人的心髓,在此一句。此一句亦是眾生往生的秘鍵。幾十年地研究、吟味此聖句,經常憶念不止的話,超越凡夫的知解分別地被「無礙光明」同化吧。
這即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力、亦實是我們的信心歡喜。
◆ 極樂莊嚴現於現土成此聖句
極樂莊嚴,原封現於現土而成《大經》、成《教行信證》、成「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的聖句,為我們顯現。遇聖句與遇如來一樣。徹聖句處,即是信心歡喜。輕視一句者,是輕視千萬言的人。一破一切破,一斷一切斷。「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以此一句没有道理不得滿足,没有道理生死的雲霧不晴。以為「信心」像物品一樣、以為「信心」像影子那樣地追,最好停止這樣的追趕而三十年如一日地參此聖句。佛語不虛妄,聖人何會誤衆生呢。
◆ 為我們的真實功德相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這一句廣大周遍法界,長遠盡未來際。
這即是佛勅、是佛語。佛教在此中,佛願在此中。這個喲是往生極樂的要路。
聞「無礙」之言語,當下被憶念「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無礙光如來」是為我們的「真實功德相」,是即南無阿彌陀佛。
天親菩薩、曇鸞大師、高祖聖人也是歸命無礙光佛。往生極樂之道,此外没有。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啊,多麼令人慶喜、懷念的聖句呀。
安 心 的 餘 韻
(一)
旅行裝束真歡喜真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我呀水之性水中不斷尋火幾十年。
沒有救沒有救啊沒有救沒有救,不思議這樣明白了嗎。
遠方來訪没有白費,讓我知道了一南無阿彌陀佛。我是妄念的凡夫,却自以為「懂了」、「知道了」、「安心了」而竊竊自喜,真是可怕呀。無論怎麼樣都是必墮的我,獲救是托願力不思議的南無阿彌陀佛的福。在此,佛智的不思議、願力的不思議不知道不行。
水之性指妄念的凡夫,火之性指佛智的不思議。凡夫不論如何在妄念中尋找獲救的法,全都行不通。只有依佛不思議的佛智的本願力方能獲救。
(二)
如自己的意的話往地獄墮。
被如佛的意往生極樂。
坐於佛尊前什麼也沒有。
想安心、想獲得信心、想做個口出念佛的人、想如妙好人那樣等等,有這種「想要如何如何」的想法在時,就無法知道必墮的我、妄念外無心的是凡夫,也就無法頂戴、仰信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的不思議是不思議。「想要如何如何」地按自己的意的話往地獄墮。只有被如「不救度不行」的大悲佛智的慈親意,方能往生極樂。最好快捨掉「想要如何如何病」,從心底仰信本願的不思議。
「坐於佛尊前什麼也没有」指的是,頂禮大悲的尊顔,身心皆被大悲心搓圓一看的話,根本不會去説硬梆梆的信心、安心。唯只有「感恩 慚愧」而已。
(三)
啊真可笑我是在闇中尋物的盲者即使一字千金二千金地訪三千世界語「真實」的人稀。
「闇」是凡夫的心。思慮考量和「計度」,全都和妄念的闇夜一樣。雖如此,却在凡夫的妄念中找尋信心,種種計量成這樣的話是信心,成那樣的話能往生極樂,這心態就像盲人在闇夜尋物一樣。這種心態不論聽聞了多少説法也不行。只是這樣而已,如此這般如實地照佛教、佛語、佛願言語的人也少,老實順受的人亦稀。
(四)
臨終時鬼駕著火之車來在哪裏既然來了就乘看看吧。
火之車一乘的話不思議火之車竟西方地西方地往慈親的國度走。
若是信心的行者,臨終時不會看到火之車。即使火之車來現前,如來的本願力力道強故,必令往生淨土。
(五)
找往極樂之道的愚者
波間無道道縱橫
波間之道呀智願海
順風揚帆走真有趣呀。
往極樂的道用凡夫的智慧是無法找得到的。事實上,回顧自己的惡性、惡業一看的話,道絶對没有。因此愚痴無智不識一丁的阿呆能被往生的是,完全是如來的大慈悲本願的力量、是名號不思議的力量。依如來
的大悲本願力,什麼也不知道的罪惡生死凡夫,就如順風揚著帆走的船一樣,輕輕鬆鬆地往生淨土。著眼於本願力的人,覺得這樣不思議的事没有、這樣有趣的事没有。
(六)
小子真不聽話真不聽話小子啊∣ 腰酸又背痛這勞苦是誰的勞苦五兆的願行知是慈親的勞苦嗎君知否呀。
不論費多少唇舌,不論花多少心血,「聽過了」、「知道了」、「今天初次聽到了」等,總是自己有話說,完全都不著眼於本願力,不知如來的尊貴,自己給自己發證書顯而易見。
不捨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證書,著眼於如來的話,即使經千萬劫,亦無法出無上淨信之曉。悲哉、哀哉。
(七)
鬼之心和火之車是同根棒子很相似持著鬼的心想往生淨土是貪心,火之車來現變成蓮台的是願力不思議。
淨土的法門,自己是迷執的凡夫,所思、所為,淨是地獄的業,這樣的存在獲救故是不思議。此不思議的功德力是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不思議、本願力的不思議。「呼喚聲」是不思議的大智大悲的呼喚聲。
(八)
凡夫是「無明」的性。怎麼想怎麼想都是始於無明終於無明。「明」是如來的願力、如來的言語。因此說:「莫左顧右盼、莫想」。
21
不想,唯隨順佛語、隨順佛教、隨順佛願的是往生的極意。
如來救濟凡夫的法,是本願力的「呼喚聲」,是依「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下墮哦」之誓願不思議的力往生。
(九)
所謂佛教是本願名號。依本願名號的「呼喚聲」令凡夫成佛的是佛願力。
這汝不明白嗎、不明白嗎、不明白嗎?
鳥天空、魚水中、鼴鼠土中、凡夫火之車,適合身分的住家。鳥和魚和鼴鼠,不論如何想像思慮也無法離開自己的境界。因此最好覺悟佛智的不思議。
「這汝不明白嗎」,指不是靠我的想法獲救,是依佛智不思議的本願力獲救,即是依名號的不思議被救。這汝不明白嗎?光看著自己的心如何如何的人,無論經過多少時間也不行。所以說要暫時放下善惡的心,但仰信如來。
眼珠子老是朝著自己的人,要一百八十度廻轉去看如來喲。這汝不明白嗎、不明白嗎?凡夫是罪之子、迷執的傢伙,如此的話地獄不就是住家了嗎。怎麼想怎麼思考,怎麼跳怎麼跑,原本的凡夫。這様的存在獲救的是願力不思議。
(十)
佛語之清水水聲潺潺清澈潺潺
一字不識的阿呆川是
混濁混濁彎彎曲曲凹凸不平
啊 看那
一乘大智海不思議興起的大海嘯
願心大悲的大海嘯
眾惡的萬川悉成一味的海水。
「所謂佛法不思議名曰彌陀大弘誓」(和讚)
所謂依一南無阿彌陀佛獲救,即是依本願力,如來轉凡夫之濁水為如來清淨的大悲心,成一味之水。其功德力是南無阿彌陀佛,是名號不思議的海水。
(十一)
被大風吹呀吹喀一聲樹枝折斷了。
石榴開花結果了。
不知何時,大大地張口了。
我呀枯木的阿呆,我呀石榴之無眼人喲,待喀一聲折斷時,待大大地張口時,大悲的慈親殷切盼,折時
聽見「呼喚聲」口開一看南無阿彌陀佛。
喀一聲樹枝折斷了,大大地張口了,是指計度之雲霧再也出不來了。「這樣妥當」「這樣不行」的想法也好,認為信心就是這樣呀也好,皆是凡夫自力的計度。學問必須不怕多做,但是一旦面對往生的話,成嬰
兒,未聞前的狀態往生。
(十二)
不論被拂不被拂,都不是重點。
在佛智不思議的花園,眺望本願力之月,啊呀地念佛。
小魚在桶子中跳呀跳又能如何,看、想自己,終了一生真悲哀呀。
被拂,自己的計度没有了、啊無事一身輕,這樣妥當了的想法亦是計度。明明是「就
這樣地」被救,偏偏獨個兒在那裏畫蛇添足。本願力是「就這樣地」救度的佛力。凡夫計度的樣子就好像在桶子内跳呀跳的小魚,怎麼跳也跳不出桶子外面來。那樣的凡夫就這樣地獲救故不是不思議嗎。
(十三)
有見大如泰山也可以,但無見一點也不可有。
著眼於如來吧,莫探索心,莫望內思考。
《本願力》(瑞劍著)、《歎異抄的真髓》(瑞劍著)唯讚嘆佛德,沒有說「要這樣、要那樣」,請仔細看清楚哦。
被拂了指的是「無見」,還未頂戴信心指的是「有見」。認定被拂,這樣行了的人令人傷腦筋。無法從心底讚嘆佛德的話,其它說再多、想再多也没有用。
(十四)
歡喜有出來也好,沒有出來也好,自然形成屋簷的水珠。
沒看到願力不思議嗎,沒看到「佛呼喚聲」嗎?
每天的心、每天的行為,必須要謹慎、深感慚愧的過日子。一旦是往生的話,任憑本願力,歡喜、念佛,有出來也好,沒出來也好。
(十五)
我呀迷執的阿呆如來證悟悲智的慈親
我的想法如秋天的天空似貓的眼珠
變化無常妙好人是妙好人。
我呀天生的阿呆鳥聽慈親說
阿呆最可愛真歡喜呀。
今朝又和佛同起同出讚佛南無阿彌陀。
即使墮落地獄
慈親說我會陪汝喲真歡喜。
要言之,想獲得信心之前,自己是迷執的凡夫,佛是證悟的如來,有五十二段的差距。已證悟者說:「一定救汝哦,汝是我的孩子所以決不捨棄汝喲」的話,汝就聽信大聖說的話如何呢。對證悟的如來說的話,汝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唱道 歌
瑞劒越不惑(四十)二歲
妙行參加(念佛生活)至今日
現土雲霄志(指世間的出人頭地)既亡
西方妙果喚我待
如來教勅
(呼喚聲)亦何疑
慈父信海在一句(就這樣地)
慕父母歸家鄉(淨土)
哉家鄉七寶八解池
寶林寶樹微妙音
宮殿樓閣是實相(第一義諦)
光雲(如來的光明)無礙如虛空
常轉三寶無垢輪
超越數限廣無邊
隨順法性不乖真(真理)
乘悲翼(本願力)還來穢國
遊法界普化群萌
樂哉快哉如來行
人生將了望洋洋(乘還相回向)
童子(瑞劒老師的兩個兒子)知閻浮火宅(知否,閻浮
是火宅呀)
今不覺無有出離
人生百年水上萍
希望如陽焰消滅
桃李紅顔如朝露
一息不追逝千載
假令雖領(擁有)大千界
若失明珠(名號之珠)復何為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 (九)
153、在佛教講「教理行果」,指依經(教)理解法界(宇宙萬物)的真理,修行(行)成佛(得
果),這是一般佛教的原則。因此,不論哪個宗派都非常強調「行」。真宗是以一「信」往生的教法,說没有「行」的話,不容於各宗。善導大師亦曾被各宗攻撃過説,汝說的宗旨有願無行,而作六字釋,開示《觀經》
下品下生的念佛有願也有行哦的是六字釋。願行具足,在念佛中亦具足著,在名號中亦具足著,真正的是信心具足著願行。
154、「行」的問題很難。在他宗,說到「行」的話,指眾生以自力修戒、定、慧三學,向菩提・涅槃的修行叫做「行」,天台也好,華嚴也好,行是「進趣」的意思。真宗,講法藏菩薩的修行即「行業」是行的是本義。
教行信證的行,置「行業」於念頭,行是往生之道故,作「大道」的意思。鈴木大拙師英譯時,據説曾為「行」要如何翻譯才好傷過腦筋。最後,翻譯作Living(生活的意思)。
翻譯「敬信真宗教行證」或「專奉斯行」時,用Living的話會有問題。
155、真宗的同朋也是一樣,確實的理解真宗的「行」為何的人稀少,認為稱念佛名是行的人居多。念佛雖然也是行,但在真宗第一義,視行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是正確。不論講教・行・證時,或是講教・行・信・證時皆如此。
156、但是,「行卷」解釋「大行」,有曰:「大行者,稱無礙光如來名」,說稱名是大行。以為是這樣時,聖人接著又説「斯行者」,說明行時,是「名號」的說明。
157、「總序」曰:「敬信真宗教行證」,又有「專奉斯行」,因此聖人的精神是,「教・行・證」的「行」也好,「教・行・信・證」的「行」也好,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又對照的看「行」和「信」時的「行」亦是南無阿彌陀佛,「總序」曰:「圓融至德嘉號…難信金剛信樂」。因此知道真宗的「行」,第一義是講南無阿彌陀佛。
158、接著歷史的考量真宗的「行」為何時,於《觀經》的「行」,就下品下生的往生,善導大師説:「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故據《觀經》,問行為何時,得說「行」是念佛(稱名)不可。
159、根據《觀經》,問「行」為何時,「行」是念佛,這就叫做「觀經法門」。根據《大經》問「行」為何時,《大經》曰:「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故信心的對照是「名號」,名號是「行」。聞名號的由來而信者能往生,這是淨土真宗的本義,這就叫做「大經法
門」。道綽禪師、善導大師、源信和尚和法然上人是觀經法門的人。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大師和親鸞聖人是大經法門的人。
160、在觀經法門,教稱念佛哦,稱念佛者往生哦。在大經法門,堅守著正信偈亦有提到的「正定之因唯信心」的教義。
161、日本的淨土教,法然上人(觀經法門的人)禀承善導大師的「念佛往生」,教「念佛喲、念佛喲,稱念者得往生哦」。法然上人的弟子親鸞聖人如何呢,就龍樹、天親、曇鸞大師,徹底「念佛往生」的真精神是「信心正因」,作《教行信證》,開淨土真宗。
162、有眼光的真正的學者看的話,知道念佛往生的真精神是信心正因,但是一般的人看的話,不知道這個。真宗聖典中,説「稱念的話獲救」的文也有很多,説「信名號的話得救」的文也有很多,因此身為同朋會猶豫地想哪個才是真的。這是自古以來,日本國中走到哪裏都會碰到的問題。因此,一般的人,還弄不清楚什麼是「行」、什麼是「信」時就死翹翹的人居多。
163、拜讀《歎異抄》,「念佛」的文字出現四十二次。瑞劒也拜讀了七十五年,第一章有「彌陀誓願不思議,必定救度我往生」、「唯以信心為要」。第二章有「對我親鸞來說,但蒙信善知識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了」。《歎異抄》的註解書,雖然今日就有五十種類,但是簡扼明暸地說
明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不同的書一本也没有。
164、三部經中也是,從表面上看的話,有觀經法門和大經法門,講「稱念的話得救」和講「信的話得救」,有二種不同的説法。《歎異抄》使用這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二章的「唯念佛」,那是觀經法門的說法。全篇混合著此兩種説法。没有發現這點,知道有兩種法門的說法地拜讀的話,會越讀越迷糊。事實
上,迷惑的人居多。
165、「稱念獲救呢」、「信而獲救呢」的問題是重大的問題,不問僧俗,在今日認真地徹底此者很少。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上遡本願想想看的必要。第十八願,是救度稱念者的本願,還是救度信的人的本願呢?南無阿彌陀佛是為稱而有,還是為信而有呢?必須弄清楚這個才行。
166、第十八願誓有「三心」(至心、信樂、欲生)和「十念」(念佛)。善導大師將第十八願的三
心攝於念佛中,說:「若我成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略)衆生稱念,必得往生。」(往生禮讚)。
167、親鸞聖人,開第十八願為五願,又信心的極意在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成就文斷言:「願成就一實圓滿真教真宗是也」,教以成就文為依據處。
168、因此,今日的我們必須以成就文之意解釋真宗的任何文。即必須好好領解念佛往生的真精神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要如此,唯有精讀「信卷」和《御文章》。瑞劒會在「拜讀記」詳細地論此點的也是為了除一般信者的迷惑。以後,會透過《教行信證》全篇論之,因此在「總序」先把大綱說好。
169、南無阿彌陀佛好難。總而言之,南無阿彌陀佛,是《大經》的體,是《教行信證》的體,是衆生往生的行體(不可思議功德),是大智大悲的結晶。又本願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阿彌陀如來建立名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取了名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信心、往生不外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
力。
170、(一)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中説:「經卷是如來的全身」。(二)桂老師説:「《教行信證》是親鸞聖人的法身」。(三)法然上人説:「南無阿彌陀佛中攝著阿彌陀如來的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内證的功德、一切外用的功德」。没有將此大綱謹記於心,好好的頂戴:真尊貴呀、真感恩呀、不思議
呀的話,不論聽了多少文字的解釋也無助益。好好仰信這三點的話,自成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光是看著天上的月亮是不行的。
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全身,應思之、念之。
171、天台宗是以《法華經》為中心,講諸法實相的法門,亦是講人的善惡於一念中具三千世界的「因中圓具的法門」。
172、華嚴宗說法界(宇宙萬物)的真理顯於凡夫的世界。萬物的構造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鎔融無碍」,與講依一原因的神造萬物的歐美宗教的創造說相反。法界的真理是真如,這叫「法性」,又叫「心性」。不論何者,說宇宙萬物的絶對的真理顯現於眾生界的是華嚴宗。這叫做「果上(真如、法性)顯
現的法門」。
173、淨土真宗,和華嚴一樣是「果上顯現的法門」。即是佛的「佛智的顯現」、「大悲心的顯現」、「本願名號的顯現」、淨土的莊嚴、特別是佛莊嚴(第八、不虛作住持功德莊嚴)的顯現的是淨土真宗。換言之,佛的世界由上往下顯現於眾生界的是淨土真宗。更細說的話,信心、往生皆不外是如來的莊嚴功德。
不知此事,很多同朋運用自力地想自己信、想自己稱念要往生,因此全都完蛋。因為持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想要頂戴信心往生,或是想稱念佛往生。自力心未去除前,「稱念往生」也好,「信了往生」也好,哪邊都不及格。又有人想自己安心、自己歡喜,以為這樣能往生。不論哪個都是從煩惱具足的凡夫心出來的東西,不成往生之業。日本的新興宗教等說有神告,其實大多是從自己的頭腦中出來的教義。
光 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七)
柏拉圖的哲學,可分為三:(一)修行時代、(二)遊學時代、(三)圓熟時代。第一期的修行時代,止於臨摹師蘇格拉底之說,分析倫理的概念。第二期提示「理想」說,樹立論理。第三期始於柏拉圖的歸鄉,以深刻的哲學思辯育成學生,稱讚蘇格拉底的教說。在哲學上,「理想」論適用於心理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等具體的領域。「理想」,如第二期已說明過般,感性界(現象的世界)是「理想」的模寫。柏拉圖以真哲學的生產意欲,從思慕(Logos)的概念出發,人之所以有哲學是因人性持有「理想」(最高的理念)故,人思慕想要回故鄉的最高理念的世界(理想的故鄉),於茲哲學開始。柏拉圖認為如果人
没有思慕(Logos)此「理想」的話,人就不會想要最高善的追求絶對的真理了吧。因此,柏拉圖的哲學可説是從「思慕(Logos)」的概念出發。故柏拉圖的哲學不在批判當時雄辯術的理論與實踐,柏拉圖自身從「真的思慕」出發,一心歸依「理想」,那是他自己的哲學說(理想說)。如此,他排斥無原則的且通俗的自然說、倫理說、國家論和哲學說。那對柏拉圖而言,「理想」是重大的、根本的學說。於後世的西洋哲學史,斐洛(Philon)(新柏拉圖學派的先驅)的「Logos」說(言語、約翰傳的哲學的原理)、中世紀的埃克哈特(Eckhart)說、笛卡兒的「我」、史賓諾莎的「實在」(神)、康德的「物自體」等等,全都是發源於「理想」的思想。若笛卡兒是近世哲學之祖的話,柏拉圖則可説是西洋哲學之祖。不牽強附會的話,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可分類為三部門。三部門指「論理學」、「自然學」和「倫理學」。
柏拉圖給與一般的指南說,不論研究什麼樣的哲學,應從「理想」的確立開始。實際上,後來他從「理想論」的立場論究所有具體學的領域。此三部門中,若論後之二部門,即「自然學」和「倫理學」的話,自
然學於倫理學達頂點,倫理學反之,因持有在自然中關於「魂」的自然學研究為基礎,所以自然學應領先倫理學吧。
柏拉圖的辨證法。古代的人大致非常廣範地使用辯證法或論理學的概念。但是他區別有關永遠不變者之學和變化無極的自然學。又在更廣泛的意思,辯證法的定義是「對話中展開認識之術」。柏拉圖在各種意思上使用著辯證法的字眼,我們只要簡單地知道「有關絶對的存在者,或有關理想之學」名辨證法就行了。
何謂知識?柏拉圖指責感覺的知識淺薄、不確實,他認為真的知識是一點也没有物體的和感覺的污濁,必須是從純粹的、完全的「内的魂」的作用流出不可。魂,即在這樣的狀態時,在事物完全有的狀態下看其
永遠的本質和不變的性質。以上,依據柏拉圖,所謂知識是真實在,即是關於「理想」的思考。找出「理想」,及認識的手段,捕捉「理想」的方法是辨證法。
柏拉圖説的「純粹的、完全的内的魂」,在佛教的話,是接近「心性」、「佛性」,在禪是接近「本來面目」之用語。不知禪(三昧)的柏拉圖,認為「純粹的内的魂」的聲音無法聽得到。古今西東,不論哪個民族,幾乎没有民族不講魂(Soul)。在釋尊以前,印度民族(一般人也好教師也好)也信「魂」的存
在,盛行議論「魂」。在印度,「魂」叫做「我」(Atman)。外道說的「我」(魂),内在於肉體之
内,定義為「常」(不生不滅,永久不變的實體)、「一」(無法分割)、「主宰」(統一、主宰身體的各機官者)。
日本民族從以前也有很多人認定魂的存在。在中國,民眾説「魂」是「魂魄」,承認它的存在。看西洋哲學史、宗教哲學史的話,很多的哲人和神學者皆承認「魂魄」的存在,並多討論著魂。以色列民族也一樣,猶太教所有的人、基督教所有的人都信「魂」的存在。從聖書看明確知道基督自身也信之。回教如何呢,依其宗的聖典《古蘭經》的話,「神創造最初的人時,神在人體内放進了魂即生命之靈。亞當的魂中被創造了很多子孫的魂。魂之座是心臓云云」。古蘭的此說,完全是基督教《舊約聖書》的複印。
但是,於人生哲學,釋迦牟尼世尊對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人的「我論」,提唱「無我論」;於自然哲學,否定「第一原理」、「第一原因」等梵天、耶和華神、真主神等世界創造說,而說「色(萬物)即是空」的《般若經》的「空」、說《法華經》的「諸法實相」,又説《華嚴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鎔融無礙」的真理。即「空・無我」是大乘的根本真理,亦實是宇宙萬物的真理。柏拉圖的「理想論」亦有從「空・無我」的立場再檢討的必要。
就「魂」,需要再詳論吧。
關於「魂」,従真如實相、「一切皆空」、「身心一如」的立場,皆不能肯定其他宗教和哲學所說的魂的存在和神的創造說。
法雷 通 信
追悼沢井喜一郎氏之逝去
過去的二十多年為滋賀法雷會鞠躬盡瘁的法兄沢井喜一郎同朋,在去年的一月十五日驟然去逝了。茲謹表哀悼之意。氏於昭和三十一年左右,滋賀法雷會會場成立於彦根為機緣,完全醉心於稻垣(瑞劒)老師的教化,爾來二十多年,率先為法雷會發心,是位真摯的聞法者(享年八十二歲)。
去逝的前一天(十四日)下午三點還來寒舍找我,首先談到他年初時,覺悟是今生的最後一次去朝拜了本山,作了最後的供養等近況,憂慮佛教特別是真宗的將來,非常關心法雷的普及,大大地讚嘆了稻垣老師的「渾身説法」。沒想到隔天早上就聽到他突然去逝的消息。嗚呼!今已乘悲翼還來穢國了吧。
直到去世之前仍自慶喜為攝取光中之身,並讚嘆老師的恩德,念著純粹真宗教法的久住,而終其生涯。面對氏之「愛山護法」、「令法久住」的志願,有令懦夫奮起者。
前年他八十歲時,歡喜的在年初時說:
「真感恩呀,和釋尊同樣的年齡」。他講那話時的神采溫容,今仍彷彿在眼前。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瑞黙)
譯後 感 言 瑞覺
真理的言語、聖教的法語、老師的開示,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原本以為聽過聖言教都忘了,但是每每遇到同朋在QQ上的提問時,老師的開示自然地跑出來,真是不思議啊。
翻譯這期時,剛好遇到老師的身體欠安時,老師已經很少開口講話和微笑了。看著老師的溫容,聽著老師一聲聲的呼吸,心疼老師為我受著病苦,於是睡蟲突然都不見了,「云何安然樂睡眠」,只有坐於案桌旁,一字一字的按著鍵盤,方覺得對得起老師為我辛苦的住世。這期是《法雷音》翻譯的最快的一期。
二月,正好遇到農曆的過年,看到小願香給老師拜年的照片(小願香長大了),感觸良多。因為就和小孩子的成長成正比,人老化的速度非常快。心中雖然不捨,但是老師用自己的肉身,每天教著我「慈親的威神無極」、「本願力好大呀」。被老師這樣的念力支撐著,我方能每日繼續地翻譯。否則,看著老師的「退化」,心傷垂涙什麼也提不勁來做呀。
從老師「所做已做」、「忍終不悔」的身教上,我深深地感受到,重要的不是「結果」如何,而是參如來行的當下、付出的當下就已是滿足的,因此沒有所謂的「付出不付出」的念頭。數年前,老師用中文寫給淳蓮同朋的法語:
「法之雷響四海唯為法
永久的生命法的光輝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今回首,此法語亦是老師一生的寫照
啊。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瑞覺)
曇鸞大師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婆藪槃
頭菩薩造並註( 6 )
稻垣最三(瑞劒) 稻垣瑞雄
1.清淨功德
續前 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闇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環無際;雜生觸受,四倒(常顛倒,樂顛倒,我顛倒,淨顛倒)長拘。且因且果,虛偽
相襲。
安樂是(法藏)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阿彌陀)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虛妄之存在,不論)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往生者)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淨土)勝過三界,抑是近言。
2.量功德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第三首偈三、四句)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阿彌陀)佛本所以起此莊嚴量功德者,見三界陝、小,墮、陘、陪、陼、或宮觀迫迮、或土田逼隘、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障、或國界分部。有如此等種種舉急事。是故菩薩興此莊嚴量功德願,「願我國土如虛空廣大無際」。
如虛空者,言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廣大無際者,成上如虛空義,何故(淨土)如虛空,以廣大無際故。
(莊嚴功德)成就者,言十方眾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淨土),雖無量無邊,畢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是故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問曰:如維摩方丈苞容(三萬二千諸佛菩薩)有餘。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答曰:所言廣大非必以畦
(五十畝)畹( 三十畝)為喻,(世親)但言如空(未提任何計量單位),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苞容在狹而廣。覈論「果報」,豈若在廣而廣(如淨土)耶?
3. 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