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06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卷 頭 言不是因為凡夫如何地想已學習了、思考了、信了,就能往生得了的。是因為阿彌陀如來超世希有不可思議悲智的本願說:「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落下哦」,所以才獲救的。若沒一次覺醒到這點的話,則儘是在思想計度裏打著轉。嗚呼!大哉,超世殊勝的本願、佛智大悲慈親的真實心底無法知道,此一頁應千思。瑞 劒安 心 十 箇 條九十二歲瑞 劔一、因為讓我的臉活著故佛法死。思如來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時,自己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會,是個儘是罪惡的凡夫。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其運作不思議也,任運作所驅,我往也。二、因為讓我的臉活著故佛法死。思及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的話,就能知道自己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做不到,只是是罪業的凡夫而已。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三、別想要獲得信心哦!別想要安心哦!別想要歡喜哦!別想要做什麼去往生哦!凡夫知道了、想到的又能如何。四、不可以為獲得信心的話就能往生。不可以為因獲得信心了所以能往生。忘記信心的字眼,憶念如來。五、喂!今是臨終呀。絕對黑暗、絕對無力、絕對恐怖之外什麼也沒有不是嗎?聽到的、信幫不上忙。因為在淨土等著我所以才能往生的。六、有人老是在強調信一念。臨終時是絕對無力不是嗎?絕對無智不是嗎?淨土不是汝以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哦!七、第十八願是用聽聞的,不是稱了往生的。內有信心的話,自會色形於外,那就是念佛呀。稱名是憶念,憶念是念佛,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是願力。八、自利利他圓滿是彌陀正覺、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叫佛智不思議、願力不思議。「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本願、是名號、是呼喚聲、是佛智大悲的不思議。九、信心,是信「佛智的不思議、願力的不思議」是「不思議呀」外,沒有信心。佛智的不思議是仰敬佛的尊貴是尊貴的心,仰敬、仰敬,若徹底的仰敬,即無話可說,無事可想,那就是「就這樣地」。十、安心不是記住法門,而是信如來、釋尊、高僧們的人格,及信虔誠的同行的人格處,信心確立。這就是「決定心」。不信人格即無信心。人法不二、名體不二,指的即是這裏。信 心 銘 (六) 九十二歲瑞 劒一、南無 阿 彌 陀 佛◆ 十七願和十八願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真可貴,阿彌陀如來真可貴。依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三誓偈(大經上卷)曰:「我至成佛道,名聲(南無阿彌陀佛)超十方,究竟靡所聞,誓不成正覺。為衆(衆生)開法藏(名號之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衆中,説法獅子吼」。第十七願文(大經上卷)曰:「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第十七願成就文(大經下卷)曰:「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嘆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又曰:「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親鸞聖人在行卷説第十七願是「大悲願」,又名(一)「諸佛稱揚之願」、(二)「諸佛稱名之願」、(三)「諸佛咨嗟之願」、(四)「往相回向之願」、(五)「選擇稱名之願」。托十七願的福,今天我們方能聽聞到托「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不能聽到名號的話,就不能頂戴(獲得)真實的信心。真實的信心是第十八願的信心,所謂第十八願,即如大經(上卷)曰:「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第十八願的願名,叫「念佛往生之願」、「選擇本願」、「本願三心之願」、「至心信樂之願」、「往相信心之願」。第十八願中示著頂戴「至心」(如來的智慧和真實心)、「信樂」(如來的大慈悲心、衆生的信心)和「欲生」(如來的回向心、衆生的願生心)的三心(三信)者能往生。三心攝於「一信樂」。「信樂」和天親菩薩在《淨土論》中説的「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的「一心歸命」(歸命的一心、真實的信心)是同樣的。◆ 一心是往生的正因「一心」,是「真實的信心」、是「廣大難思的慶心」、是如來回向的「威德廣大信」、是「往生的正因」。「一心」,無二心叫做「一心」。疑心自力捨棄,一心一向地信順勅命的就叫「一心」。「一心歸命」(一念歸命、信憑一念)是真實的信心。「一念歸命」是真實的信心,是往生的正因。「一念歸命的信心」若確立的話,決不會動揺或破碎,故之謂「金剛心」,又叫做「金剛堅固的信心」,又叫做「決定心」。◆ 信卷的眼目親鸞聖人在信卷解釋「三心即一的信樂」即「一心」曰:「故知,一心是名如實修行相應,即是正教、是正義、是正行、是正解、是正業、是正智也。三心即一心,一心即金剛真心之義,答竟。可知」。信卷的眼目在此處。◆ 真宗的面目、安心的基調在成就文聖人教「横超直道」「淨土真宗的真精神(面目)」是第十八願成就文哦。成就文(大經下卷)曰:「諸有衆生,聞其(無量壽佛的第十七願)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之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成就文是淨土真宗的面目、是真宗安心的基調。聖人在信卷曰:「横超者,即願成就一實圓滿之真教真宗是也。」龍樹、天親、曇鸞大師及親鸞聖人的安心全依據此成就文而確立的。今日我們也應如此,當對信心和念佛生有疑義時,一定得照著成就文來判斷才行。若想知道成就文的意思的話,應精讀「正信偈」、「和讚」、《御文章》。◆ 信心正因・稱名報恩成就文明示著「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之一念),即得往生」,因此「信心」是正因實是明瞭。「信心正因」既已確立,則無必要再以稱名念佛補助信心。在「唯信正因」的淨土真宗,信後的稱名是報謝佛恩的行。真實信心一確立的話,念佛必付隨著信心被稱念,之謂「必具名號」。即使雖有念佛,缺「願力的信心」的話,則無法往生。◆ 行信,不離・不二第十七願是「真實行的願」,第十八願是「真實信的願」。「行」和「信」是不離不二。「不離不二」是指「南無阿彌陀佛」(行)是「往生的真因」,其真因的南無阿彌陀佛(行),依第十七願的「願力」顯現於衆生的心,依第十八願的「願力」落在、印現、徹到衆生的心中,使聞信而成往生的正因的「信心」。其「信心」又依第十七願的「名聲聞十方」的「願力」,又依「必具名號」的法則,現於衆生的口,而成稱名念佛的「行」。因此,由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的波流(活動),為「行」(名號)↓「信」↓「行」(念佛)地為我們活動著。「名號」(行)和「信心」(信)的關係叫做「行信」。講「行信」時,意味著「行(南無阿彌陀佛)即信」。「行卷」的行(名號)來到「信卷」成了信(信心)。行和信是不二不離的。故有時説南無阿彌陀佛(行)之中攝信,有時説信之中攝行(名號)。◆ 本願和名號本願和名號的關係也很難。以「本願」為「因」,「名號」為「果」的時候也有,又講「因中有果,果不忘因」的時候也有,又「本願」也是「叫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正覺」也是「叫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所以視「本願」和「名號」同一,説「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的時候也有。在真宗學最難的是「行信論」,必須累積幾十年的鑽研不可。◆ 信心和稱名念佛(一、正因・非因的關係)不論什麼人也必須知道不可的問題是「信心」和「稱名念佛」的關係。(一)信心是往生的正因,稱名念佛不是往生的正因,即念佛是「非因」。念佛不是正因而是「報恩行」。「正信偈」曰:「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御文章》亦常常提到此意旨。但是,忘記稱名是報恩行,想念佛而往生,握住念佛,致力於自力念佛的人非常多。認定稱名念佛是往生之因的人,即是所謂的「稱名正因的邪義」,是異安心的人。在善導大師的法門(觀經法門),叫做「一行往生門」「行中攝信的法門」「念佛往生的法門」「信行通攝的法門」,是視「念佛的行」即「信心」的法門,因此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詞句中有著很多「稱名得往生」的話。例如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説「衆生稱念必得往生」。有人看到善導大師的「稱名正定業」之文,及以「衆生稱念必得往生」之文為盾,教説「要念佛哦,念佛的話就能往生哦」。聽到這樣教的人也覺得是「念佛而往生」,握住念佛,認為「只要念佛的話就能往生」,實際上這樣想的人居多,這是與親鸞聖人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十八願成就文)的純粹的淨土真宗的正義之意相反的。落在「稱名正因的邪義」的人,不論是給他看《御文章》、或是《教行信證》的總序之文、或是「信卷」的文、或是三業惑亂時大瀛師寫的《橫超直道金剛錍》,他都不會説「原來如此」。一陷入異安心,一生毒素無法拔除。真是可怕。因此,一開始依止善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經驗,我常常想:依止桂老師學十五分鐘,強過獨學十年或二十年。特別是《教行信證》,不是没依止老師就能懂得的書。禪宗也是,没老師就有成就的高僧,從古來無有一人。◆ 信心和稱名念佛(二、前後的關係)(二)以時間的前後講的話,先頂戴了信心,念佛則行於信心之後,這即是「信前行後」。聖典中,雖然也有「十聲、一聲」的教法,也有「衆生稱念必得往生」的教法,有「稱名正定業」的教法、有「念佛成佛是真宗」之詞,也有「行一念」的聖訓,但是行一念必是信一念之後。講「念佛往生」也好,講「稱名正定業」也好,没有信心的念佛,或没有信心的稱名,既不是為往生的「業因」,也不是「正定業」。「稱念的話必得救」之法門的真意,是「信心正因」的意思。關於論「往生的正因」之論議,下最後的判決的是本願成就文:「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一念),即得往生」的金言。與成就文之意相反的信心,皆悉是異安心。以成就文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心決定的話,其信心是「決定心」,是「金剛心」、是「往生的正因」故,因此若想用稱名念佛助往生者,是膚淺的邪見,是「自力的計度」。他力念佛的體是信心,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觀經》説:「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之三心,《大經》第十八願説:「至心、信樂、欲生」之三信(三心)。聖人解釋《大經》的三心説「欲生」的體是信樂,信樂的體是至心,至心的體是至德的尊號「南無阿彌陀佛」,「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是《大經》的真髓,亦是淨土真宗的面目(真精神)。◆ 信心和稱名念佛(三、體用的關係)(三)敘述體用的關係時,「信心」是「體」,「稱名」是信心的「用」。「往生的正因」是信心,不是稱名。自信海流出的「稱名」是報恩行。論「往生的正因」時,「稱名」的「用」必歸「信心」的「體」。談「信心正因」的是淨土真宗的成規,這就叫「全用歸體」。◆ 信心和稱名念佛(四、往生治定和緣缺不生的法)(四)「稱名」亦叫做「緣缺不生的法」,發音器官有故障時,就無法稱念佛名。「信心」,獲得信心以後,即使無法講話,以前所獲得的「信心」是正因的緣故必能往生。應知「信心」是「廣大難思的慶心」,亦是「威德廣大的信」之旨意。二、南無 阿 彌 陀 佛 的 獨 立◆ 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印度、四世紀)在《淨土論》説:「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誓願的尊號「南無阿彌陀佛」(銘文)。又此十字名號是為一切衆生的「真實功德相」。我們頂戴的「信」、「行」、「往生」、「成佛」,皆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明的功德力。十字名號因為即是至德尊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所以「信」、「行」、「往生」、「成佛」、「往相」、「還相」皆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這叫做「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曇鸞大師曇鸞大師(中國、476~542)解釋天親菩薩的《淨土論》,著作了《往生論註》,自宣言「念無礙光如來」,表白信心,造「讚阿彌陀佛偈」,在卷頭明記著「南無阿彌陀佛」。故聖人亦造「讚阿彌陀佛偈和讚」(淨土和讚),在其卷頭記載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這是意味「信」、「行」、「往相」、「還相」、「因」、「果」,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即是表現「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者。◆ 傳教大師和七難消滅的誦文傳教大師造「七難消滅的誦文」,由十五節構成的誦文的每一節的起首都寫著「南無阿彌陀佛」。這亦是以南無阿彌陀佛總括誦文的意思,亦可視為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歎異抄》是名號的獨立《歎異抄》是聖人的弟子唯圓坊的著作一事在今日幾乎已成為定説,此《歎異抄》雖是僅由十七章和結論所構成的小冊子,却是最能道盡親鸞聖人的人格和宗義的貴重的文獻。其注釋書從明治初年到今日為止約有四十種。日本人讀的最多的宗教書是這本《歎異抄》。古來在學者之間最難解的部分是第二章的:「在親鸞,唯信善知識(法然上人)的慈訓『念佛被彌陀救度』外,無別的竅門也」。恩師桂利劒老師曰:「這是觀經法門,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也」。依此看法,其意義始明確的瞭解。◆ 法然上人、蓮如上人的詩法然上人的詩云:「聞得即如佇立原野之竹竿影不遮障謂他力」。這是「白木的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蓮如上人的詩云:「若有聞得彌陀名人皆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御文章》)。「地」之一字有千鈞的價值。「彌陀名」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聞得」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憑」(信、信頼、依靠)的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即此詩可拜察是歌詠「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者。◆ 丘英州師和福山東山老師這是大概五十年前的事了。在神戸有位叫丘英州的高僧,五十歳左右的時候雙眼失明了。同行們同心協力為丘老師在石屋川的河堤邊蓋了一座草庵,照顧丘老師。如此過了五年的時候,丘老師罹患了胃癌,毎天與藥為伴。有一天,青木「無量寺」的老和尚要去看丘老師,所以我也跟著一起去了。丘老師説:「稻垣,汝來遲一個月了,雖然想傳真宗的極意給汝,但是在如此痛苦的狀況下無法盡興的傳給汝」。那天講了五分鐘,隔天講了三分鐘,再隔天講了二分鐘、一分鐘,如此終於得遂往生的素懷。在他往生後不久,他在當禪僧的兄長「福山東山師」從但馬趕了來。東山師是依止天龍寺(禪宗)管長峨山和尚十五年,是但馬最有名的學僧。東山師坐在丘老師的枕頭邊説:「大家都南無阿彌陀佛地死去」。我聽了這句話,想起了蓮師的「人皆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的詩,小聲的説了聲「地」。隔天擧行了葬禮。因為出殯的緣故延遲了一個小時。東山師叫了我説:「懂得『地』的一字的人可以傳禪的奥義」,於是同我説了華嚴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的教義。幾年後,中山延二博士的小姐(四歳)逝世了,接獲電報,我到了但馬的竹田町參加了葬禮。順便拜訪了福山東山師。東山師問我説:「真宗是什麼樣的宗教?」我答:「是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的宗教」。就著這個話題,一問一答,如此過了三個鐘頭。我表達的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的事實。東山師感到很滿足的樣子。之後,直到他往生為止,我與東山師私交甚深。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意味深遠。很多老師都主張用「獨用」而不用「獨立」。我想終有一天他們會明白吧。◆《選擇集》的文拜讀法然上人的主要著作《選擇集》,卷頭有「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本」的標文。「念佛為本」,即是指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叫「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法然上人在《選擇集》讚南無阿彌陀佛説:「名號是萬德之所歸也。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十力(佛的特別的十種力量)、四無畏(佛菩薩説法時四種的無畏)等一切内證功德,相好光明、説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殊勝也。」◆ 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昭和五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早上,住在神戸的六十八歲的井口廣先生往生了。在他生病期間,不論寄給他多少可貴的佛法,他一點也没有想要聞法。聽到他的病越來越重了,有一天我寫了這句「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寄給他作為最後的法語。結果,不思議的是,他只有看到這句話歡喜的流涙。在這二三天後他往生了。其他任何法語也不接受的他,看了這句話方始歡喜的流下感激的涙。這是「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此處看到「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關於「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這句用語,因恩師利劒師用於《歎異鈔略解》,所以瑞劒亦常用此語。本來我以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是恩師利劒師的獨自見解,結果並不是如此。古來即有先哲用過此語,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用過此語則是不明。三、善導 大 師 的 六 字 釋 (依斷鎧師的《六字釋提要》)◆ 原口和上的六字釋和斷鎧師的六字釋提要原口針水和上著有一本線裝本的《六字釋》(法語)(明治二十九年出版),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但是已經絶版,無法買到了。其次是法雷學派第一祖斷鎧師的著作(手抄本)《六字釋提要》即《六字釋聽記》(明治三十九年六月九日釋了英書寫),這本手抄本的欄外記錄著:「贈勸學法雷和上述明治二年一月十四日往生」,以此可以知道斷鎧師往生的年月日。又此寫本的後頁註有「安政四年極月中旬寫之」。順便一提,了英師是滋賀縣豐鄉村安食南,法城寺的住持,勸學瓜生津隆英師(法雷學派第二祖)的侍僧。昭和初奉恩師之命,為神戸的僧侶們,我印刷了五十部《六字釋提要》作為桂老師的講義,結果因為這本講義太難了,上了兩次課就没有下文了。此本書是六字釋的最高水平,也因為如此非常的難懂。去年出版《真宗玄義》時,把它加入了《玄義》中。◆ 每日新聞報的宗教欄記載「無神的時代」閲讀每日新聞報紙宗教欄連載約二百次的「無神的時代」,顯示出國立大學的宗教哲學、比較宗教學、宗教心理學等的教授們,多是不信神(佛)者。這是知而不信的人。其他宗教教義的根本,幾乎全都是説「神」、説神造天地萬物、支配萬物。然後成其教祖的人受到神的告示而開始説教,這是其宗教的源起。這在科學和哲學進步的今日,發現有許多難以通用之處。因此,每日新聞報的宗教欄説的「無神的時代」不是没有道理的。講宗教的人多是提出「死後的問題」、「神的問題」、「天國、地獄和極樂的問題」,然後以今日的科學眼批判這些問題説「神死也」(尼采)、「無神的時代」等等。◆ 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大乘佛教和其他説神創造天地的宗教是完全不一樣的。大乘佛教如華嚴、天台、真言、禪、淨土真宗等,不論哪個皆不説「神的創造説」。其教理的根本思想是:講「色(萬物)即是空」的般若思想;講「六大無礙」、「色心不二(主觀即客觀、客觀即主觀)」的是真言宗的思想;講「空、假(現象)、中(非空、非假、中道)」的三諦圓融的哲學的是天台思想;講「萬法歸一」的是禪的思想;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心佛衆生是三無差別」的是華嚴的思想;講「隨順法性(宇宙自然的根本真理),不乖法本」的是淨土真宗的哲學的根本思想。以此能知大乘佛教為何。在其他的宗教講宗教的根本真理是神、神聖者,不論哪個宗教皆止於置神於心外而客觀的觀望之。◆ 普遍的宗教和個人的宗教深吟大乘佛教的話就不會説「佛死」、「無佛的時代」等類之話了。要言之,大乘佛教是以大宇宙(法界)的根本真理的「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為基礎、為骨架。這就是大乘佛教。而完全具足大智大悲的「自覺覺他」的聖者叫做「佛」,或是「如來」。釋迦如來就是這樣的人,阿彌陀如來就是這樣的人。故諸佛如來雖各有本願各有個性,是即普遍的真理的個性。但是其他宗教的諸神則僅有個性,不是與普遍的真理合一故,只能説是「個人的宗教」。淨土真宗是大乘佛教,如來是大智大悲的覺者故,雖是普遍的宗教,可惜真宗的門徒大多不知這個,把如來和神混同而落入雜行雜修的人居多。這是可悲的事。大乘佛教是普遍的真理的宗教、是普遍的智慧的宗教、是普遍的慈悲的宗教、且是普遍的禪定的宗教,但是許多的真宗門徒不知這個,而以自己對教理的知識、思想、認知,自己想像真實的信心,這些叫做「自力的計度」。有自力的計度的人是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的。◆ 法界的真理和淨土真宗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是法界(全宇宙)的根本真理,這顯現於迷妄的人界的是「本願」、是「南無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信心」、是「他力回向的念佛」、是「往相還相的回向」。這就叫做「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我做了如下的詩:「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 其運作不思議也 運作的當下吾往也」。又述自督曰:「自督」(一)我呀揺揺晃晃内空空反正怎麼都是無法老實聽聞的傢伙所以本來就是地獄必定南無阿彌陀佛。(二)認定妄念是凡夫的自體,妄念外無心,不靠「知道的」、「想的」、「記得的」,厭倦自己的心,南無阿彌陀佛。(三)往生般的一大事,「凡夫成佛這樣的大工作」,無論如何這麼樣怎麼樣皆非自己的能力所及,如此斷念而任憑本願力,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現代宗教的實態與真宗門徒許多真宗的教徒似乎是不瞭解日本現在的宗教實情。我以前到大阪的某寺院時,來了一位某新興宗教的幹部,他説:「我花了五年遍歷全國調査的結果,日本的宗教約有五萬種,實際上比這多五倍,日本約有二十五萬個宗教云云」。又到米子市的某寺院去時,青年會的會長説:「没有雜修雜行的人,只有我和另一個人,人口十萬的米子市只有二人而已」。◆ 雜行雜修與宗祖和蓮師的訓誡所謂「雜行雜修」,就是脱離聖人的教義,為求現世的幸福向神佛祈求、看日的吉凶、方位、家相等、占ト等,為求現世的幸福所做的一切宗教的活動,就叫做「雜行雜修」。這是親鸞聖人、蓮如上人再三訓誡的事,即使如此,不論到哪個都市村落,真宗的門徒幾乎都在「雜行雜修」。在美國等也是如此,聽説基督教的分派就約有五百之多。每個國家都有類似的狀況。在印度本土見不到佛教,有印度教、回教徒和婆羅門教的分派的宗教、和各種多樣的宗教,只有斯里蘭卡有小乘佛教而已。宇宙的「絶對的真理」得是一個不可。「神」得是一個不可。其「神」,不是造世界的神,而得是「絶對的真理」不可。如此在佛教,神是「法身佛」。法身佛和報身佛(阿彌陀如來)是不二一體。要言之,看真宗教徒中,不知那是雜行雜修,且還蔓延橫行著的事實,令人不得不驚恐。◆ 信心須純粹捨棄雜行雜修自力的心,一心一向純粹的信心,叫做「一念的淨信」,又叫做「真實信心」。信心須得是「真實」不可,得是純粹的「淨信」不可。「純粹的信心」、「真實的信心」,是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的信心。歌德詩:「耀者是一時的榮華,真實者方久長」。身為佛教徒者,不論到何處皆應身受佛智大悲,住真實的信心,入真實的念佛生活。淨 土 真 宗 的 信 仰(三) (英文原文附於後)稻垣最三(瑞劒)南無阿彌陀佛絕對的真理、智慧自然中無處不在,但,凡夫的我們無眼能見絕對的真理與智慧。54、禪定圓滿時,自然界的萬物—山川、河流、樹草—在一如中顯現佛性,但對愚昧、罪惡我們來說,         是不可能的。55、阿彌陀佛,觀眾生實相,超發誓願,救度罪惡、無明的眾生。信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我們無需做         任何事。我們就這樣地被救,儘管罪業滿身。56、淨土真宗真是不可思議的宗教。57、是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宗教,是阿彌陀佛智慧的宗教。58、淨土真宗教示我們正直,但從未教我們為了往生淨土而正直。59、淨土真宗教示我們依南無阿彌陀佛(稱念名號)往生,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即是依名號往生;依名        號往生即是依信心往生;依信心往生即是依願力往生—依不可思議的佛的智慧與慈悲。60、不可思議的佛智與慈悲即是法界(大宇宙)的功德。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淨土真宗是自然法爾的        宗教。61、自然中的萬物並非無生命、盲目的集合,亦非上帝創造。62、大自然,萬物,是佛自身—法界,並非上帝所創造。63、這是大乘佛教的思想。而非一元論或無神論。64、自然、萬物、心靈中有佛性。因此華嚴宗說:「心,佛,世界—三無差別乃一體」。65、大自然中,既無創造者,亦無創造物,萬物皆非被創造,乃是永恒的。萬物形體有別,但本質相通。66、因此阿彌陀佛,依其本願力,能令眾生在其佛國成佛。67、從一開始,上帝與世界不同,人無法成為上帝。68、人,無論多麼罪業充滿,都渴望達到最高的善。這是理性的呼喚。這是佛性的呼喚。69、禪宗說:「萬物皆有佛性」。70、淨土真宗說:「如來乃佛性;佛性即如來;涅槃是佛性;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佛性;純粹的信心是佛         性。」71、不講佛性的宗教不能說是最高、圓滿的宗教。72、 在親鸞聖人的時代,有許多自力佛教的學者認為「佛在心中,淨土在人的身中」(或佛在人的身           中,淨土在人的心中)。聽到這個理論,親鸞聖人在《教行信證》「信卷」中悲嘆如下:       「夫以:獲得信樂,發起自如來選擇願心;開闡真心,顯彰從大聖矜哀善巧。然末代道俗,近世宗         師;沉自性唯心,貶淨土真證;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73、我們如何才能分别真實的信心與虛假的信心?若在自心中追求信心,定不能得真實信心。阿彌陀佛         呼唤我們快點來,因此歸命呼喚聲即是真實信心。74、在阿彌陀佛的呼喚聲—南無阿彌陀佛—中找到信心的人,慶喜被阿彌陀佛懷抱著。75、真實的信心既非凡夫的思想或概念,呼喚聲是阿彌陀佛的信心:真實的信心即是阿彌陀佛的呼喚聲         —南無阿彌陀佛。76、阿彌陀佛發誓,所有衆生若不依其正覺功德決定被救,就不取正覺。因此其正覺即是我等的獲救。77、阿彌陀佛正覺功德、名號功德之外,没有我們的信心和往生。78、頂戴阿彌陀佛的正覺功德、名號功德,即是真實信心。79、幾乎所有的人都追著阿彌陀佛跑,其實是阿彌陀佛在追罪業深重的我們。被阿彌陀佛抓住時,不禁         慶喜,原來就被阿彌陀佛抱在懷中。這就是真實的信心。80、相反的,其它宗教的信徒因敬畏神的憤怒,祈求神寬恕其原罪,祈求被救。81、 但在淨土真宗,阿彌陀佛,我們的慈父追著罪業深重的我們,就像牧羊人尋找迷失的羔羊。82、 基督教認為我們與基督一同死,一同復活。基督是為了救贖人的原罪而犠牲在十字架上。但佛教没有犠牲與救贖的思想。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4408.html 法雷音 006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4408.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440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4408.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卷 頭 言不是因為凡夫如何地想已學習了、思考了、信了,就能往生得了的。是因為阿彌陀如來超世希有不可思議悲智的本願說:「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落下哦」,所以才獲救的。若沒一次覺醒到這點的話,則儘是在思想計度裏打著轉。嗚呼!大哉,超世殊勝的本願、佛智大悲慈親的真實心底無法知道,此一頁應千思。瑞 劒安 心 十
法雷音 006

法雷音 006

卷 頭 言
不是因為凡夫如何地想已學習了、思考了、信了,就能往生得了的。是因為阿彌陀如來超世希有不可思議悲智的本願說:「南無阿彌陀佛不讓汝落下哦」,所以才獲救的。若沒一次覺醒到這點的話,則儘是在思想計度裏打著轉。
嗚呼!大哉,超世殊勝的本願、佛智大悲慈親的真實心底無法知道,此一頁應千思。瑞 劒

安 心 十 箇 條
九十二歲瑞 劔
一、因為讓我的臉活著故佛法死
思如來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時,自己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會,是個儘是罪惡的凡夫。
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
其運作不思議也,任運作所驅,我往也。
二、因為讓我的臉活著故佛法死。
思及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的話,就能知道自己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做不到,只是是罪業的凡夫而已。
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
三、別想要獲得信心哦!別想要安心哦!別想要歡喜哦!別想要做什麼去往生哦!凡夫知道了、想到的又能如何。
四、不可以為獲得信心的話就能往生。
不可以為因獲得信心了所以能往生。忘記信心的字眼,憶念如來。
五、喂!今是臨終呀。
絕對黑暗、絕對無力、絕對恐怖之外什麼也沒有不是嗎?聽到的、信幫不上忙。因為在淨土等著我所以才能往生的。
六、有人老是在強調信一念。
臨終時是絕對無力不是嗎?絕對無智不是嗎?淨土不是汝以為能往生就能往生的哦!
七、第十八願是用聽聞的,不是稱了往生的。
內有信心的話,自會色形於外,那就是念佛呀。
稱名是憶念,憶念是念佛,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是願力。
八、自利利他圓滿是彌陀正覺、南無阿彌陀佛
這就叫佛智不思議、願力不思議。「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本願、是名號、是呼喚聲、是佛智大悲的不思議。
九、信心,是信「佛智的不思議、願力的不思議」
是「不思議呀」外,沒有信心。佛智的不思議是仰敬佛的尊貴是尊貴的心,仰敬、仰敬,若徹底的仰敬,即無話可說,無事可想,那就是「就這樣地」。
十、安心不是記住法門,而是信如來、釋尊、高僧們的人格,及信虔誠的同行的人格處,信心確立。這就是「決定心」。不信人格即無信心。
人法不二、名體不二,指的即是這裏。

信 心 銘 (六) 九十二歲瑞 劒
一、南無 阿 彌 陀 佛
◆ 十七願和十八願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真可貴,阿彌陀如來真可貴。依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
三誓偈(大經上卷)曰:
「我至成佛道,名聲(南無阿彌陀佛)超十方,究竟靡所聞,誓不成正覺。
為衆(衆生)開法藏(名號之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衆中,説法獅子吼」。
第十七願文(大經上卷)曰: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成就文(大經下卷)曰:
「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嘆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又曰: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親鸞聖人在行卷説第十七願是「大悲願」,又名(一)「諸佛稱揚之願」、(二)「諸佛稱名
之願」、(三)「諸佛咨嗟之願」、(四)「往相回向之願」、(五)「選擇稱名之願」。
托十七願的福,今天我們方能聽聞到托「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不能聽到名號的話,就不能頂戴(獲得)真實的信心。真實的信心是第十八願的信心,所謂第十八願,即如大經(上卷)曰: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的願名,叫「念佛往生之願」、「選擇本願」、「本願三心之願」、「至心信樂之願」、
「往相信心之願」。
第十八願中示著頂戴「至心」(如來的智慧和真實心)、「信樂」(如來的大慈悲心、衆生的信心)和「欲生」(如來的回向心、衆生的願生心)的三心(三信)者能往生。三心攝於「一信樂」。「信樂」和天親菩薩在《淨土論》中説的「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的「一心歸命」(歸命的一心、真實的信心)是同樣的。
◆ 一心是往生的正因
「一心」,是「真實的信心」、是「廣大難思的慶心」、是如來回向的「威德廣大信」、是「往生的正因」。
「一心」,無二心叫做「一心」。疑心自力捨棄,一心一向地信順勅命的就叫「一心」。「一心歸命」(一念歸命、信憑一念)是真實的信心。「一念歸命」是真實的信心,是往生的正因。「一念歸命的信心」若確立的話,決不會動揺或破碎,故之謂「金剛心」,又叫做「金剛堅固的信心」,又叫做「決定心」。
◆ 信卷的眼目
親鸞聖人在信卷解釋「三心即一的信樂」即「一心」曰:
「故知,一心是名如實修行相應,即是正教、是正義、是正行、是正解、是正業、是正智也。
三心即一心,一心即金剛真心之義,答竟。可知」。
信卷的眼目在此處。
◆ 真宗的面目、安心的基調在成就文
聖人教「横超直道」「淨土真宗的真精神(面目)」是第十八願成就文哦。成就文(大經下卷)
曰:
「諸有衆生,聞其(無量壽佛的第十七願)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之一念)
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此成就文是淨土真宗的面目、是真宗安心的基調。聖人在信卷曰:
「横超者,即願成就一實圓滿之真教真宗是也。」
龍樹、天親、曇鸞大師及親鸞聖人的安心全依據此成就文而確立的。今日我們也應如此,當對信心和念佛生有疑義時,一定得照著成就文來判斷才行。若想知道成就文的意思的話,應精讀「正信偈」、「和讚」、《御文章》。
◆ 信心正因・稱名報恩
成就文明示著「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之一念),即得往生」,因此「信心」是正因實是明瞭。「信心正因」既已確立,則無必要再以稱名念佛補助信心。在「唯信正因」的淨土真宗,信後的稱名是報謝佛恩的行。
真實信心一確立的話,念佛必付隨著信心被稱念,之謂「必具名號」。即使雖有念佛,缺「願力的信心」的話,則無法往生。
◆ 行信,不離・不二
第十七願是「真實行的願」,第十八願是「真實信的願」。「行」和「信」是不離不二。「不離不二」是指「南無阿彌陀佛」(行)是「往生的真因」,其真因的南無阿彌陀佛(行),依第十七願的「願力」顯現於衆生的心,依第十八願的「願力」落在、印現、徹到衆生的心中,使聞信而成往生的正因的「信心」。其「信心」又依第十七願的「名聲聞十方」的「願力」,又依「必具名號」的法則,現於衆生的口,而成稱名念佛的「行」。因此,由願力的南無阿彌陀佛的波流(活動),為「行」(名號)↓「信」↓「行」(念佛)地為我們活動著。
「名號」(行)和「信心」(信)的關係叫做「行信」。講「行信」時,意味著「行(南無阿彌陀佛)
即信」。
「行卷」的行(名號)來到「信卷」成了信(信心)。行和信是不二不離的。故有時説南無阿彌陀佛(行)之中攝信,有時説信之中攝行(名號)。
◆ 本願和名號
本願和名號的關係也很難。以「本願」為「因」,「名號」為「果」的時候也有,又講「因中有果,果不忘因」的時候也有,又「本願」也是「叫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正覺」也是「叫南無阿彌陀佛的正覺」,所以視「本願」和「名號」同一,説「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的時候也有。在真宗學最難的是「行信論」,必須累積幾十年的鑽研不可。
◆ 信心和稱名念佛(一、正因・非因的關係)
不論什麼人也必須知道不可的問題是「信心」和「稱名念佛」的關係。
(一)信心是往生的正因,稱名念佛不是往生的正因,即念佛是「非因」。念佛不是正因而是「報恩行」。「正信偈」曰:「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御文章》亦常常提到此意旨。
但是,忘記稱名是報恩行,想念佛而往生,握住念佛,致力於自力念佛的人非常多。認定稱名念佛是往生之因的人,即是所謂的「稱名正因的邪義」,是異安心的人。
在善導大師的法門(觀經法門),叫做「一行往生門」「行中攝信的法門」「念佛往生的法門」「信行通攝的法門」,是視「念佛的行」即「信心」的法門,因此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詞句中有著很多「稱名得往生」的話。例如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説「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有人看到善導大師的「稱名正定業」之文,及以「衆生稱念必得往生」之文為盾,教説「要念佛哦,念佛的話就能往生哦」。聽到這樣教的人也覺得是「念佛而往生」,握住念佛,認為「只要念佛的話就能往生」,實際上這樣想的人居多,這是與親鸞聖人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十八願成就文)的純粹的淨土真宗的正義之意相反的。
落在「稱名正因的邪義」的人,不論是給他看《御文章》、或是《教行信證》的總序之文、或是「信卷」的文、或是三業惑亂時大瀛師寫的《橫超直道金剛錍》,他都不會説「原來如此」。一陷入異安心,一生毒素無法拔除。真是可怕。因此,一開始依止善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經驗,我常常想:依止桂老師學十五分鐘,強過獨學十年或二十年。特別是《教行信證》,不是没依止老師就能懂得的書。禪宗
也是,没老師就有成就的高僧,從古來無有一人。
◆ 信心和稱名念佛(二、前後的關係)
(二)以時間的前後講的話,先頂戴了信心,念佛則行於信心之後,這即是「信前行後」。
聖典中,雖然也有「十聲、一聲」的教法,也有「衆生稱念必得往生」的教法,有「稱名正定業」的教法、有「念佛成佛是真宗」之詞,也有「行一念」的聖訓,但是行一念必是信一念之後。講「念佛往生」也好,講「稱名正定業」也好,没有信心的念佛,或没有信心的稱名,既不是為往生的「業因」,也不是「正定業」。
「稱念的話必得救」之法門的真意,是「信心正因」的意思。關於論「往生的正因」之論議,下最後的判決的是本願成就文:「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一念),即得往生」的金言。
與成就文之意相反的信心,皆悉是異安心。以成就文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心決定的話,其信心是「決定心」,是「金剛心」、是「往生的正因」故,因此若想用稱名念佛助往生者,是膚淺的邪見,是「自力的計度」。
他力念佛的體是信心,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
《觀經》説:「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之三心,《大經》第十八願説:「至心、信樂、欲生」之三信(三心)。聖人解釋《大經》的三心説「欲生」的體是信樂,信樂的體是至心,至心的體是至德的尊號「南無阿彌陀佛」,「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是《大經》的真髓,亦是淨土真宗的面目(真精神)。
◆ 信心和稱名念佛(三、體用的關係)
(三)敘述體用的關係時,「信心」是「體」,「稱名」是信心的「用」。「往生的正因」是信心,不是稱名。自信海流出的「稱名」是報恩行。論「往生的正因」時,「稱名」的「用」必歸「信心」的「體」。談「信心正因」的是淨土真宗的成規,這就叫「全用歸體」。
◆ 信心和稱名念佛(四、往生治定和緣缺不生的法)
(四)「稱名」亦叫做「緣缺不生的法」,發音器官有故障時,就無法稱念佛名。「信心」,獲得信心以後,即使無法講話,以前所獲得的「信心」是正因的緣故必能往生。應知「信心」是「廣大難思的慶心」,亦是「威德廣大的信」之旨意。
二、南無 阿 彌 陀 佛 的 獨 立
◆ 天親菩薩
天親菩薩(印度、四世紀)在《淨土論》説:「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
國」。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誓願的尊號「南無阿彌陀佛」(銘文)。又此十字名號是為一切衆生的「真實功德相」。我們頂戴的「信」、「行」、「往生」、「成佛」,皆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明的功德力。十字名號因為即是至德尊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所以「信」、「行」、「往生」、「成佛」、「往相」、「還相」皆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這叫做「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 曇鸞大師
曇鸞大師(中國、476~542)解釋天親菩薩的《淨土論》,著作了《往生論註》,自宣言「念無礙光如來」,表白信心,造「讚阿彌陀佛偈」,在卷頭明記著「南無阿彌陀佛」。故聖人亦造「讚阿彌陀佛偈和讚」(淨土和讚),在其卷頭記載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這是意味「信」、「行」、「往相」、「還相」、「因」、「果」,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即是表現「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者。
◆ 傳教大師和七難消滅的誦文
傳教大師造「七難消滅的誦文」,由十五節構成的誦文的每一節的起首都寫著「南無阿彌陀佛」。這亦是以南無阿彌陀佛總括誦文的意思,亦可視為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歎異抄》是名號的獨立
《歎異抄》是聖人的弟子唯圓坊的著作一事在今日幾乎已成為定説,此《歎異抄》雖是僅由十七章和結論所構成的小冊子,却是最能道盡親鸞聖人的人格和宗義的貴重的文獻。其注釋書從明治初年到今日為止約有四十種。日本人讀的最多的宗教書是這本《歎異抄》。
古來在學者之間最難解的部分是第二章的:
「在親鸞,唯信善知識(法然上人)的慈訓『念佛被彌陀救度』外,無別的竅門也」。
恩師桂利劒老師曰:「這是觀經法門,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也」。依此看法,其意義始明確的瞭解。
◆ 法然上人、蓮如上人的詩
法然上人的詩云:
「聞得即如佇立原野之竹竿影不遮障謂他力」。
這是「白木的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蓮如上人的詩云:
「若有聞得彌陀名人皆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御文章》)。
「地」之一字有千鈞的價值。「彌陀名」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聞得」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憑」(信、信頼、依靠)的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即此詩可拜察是歌詠「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者。
◆ 丘英州師和福山東山老師
這是大概五十年前的事了。在神戸有位叫丘英州的高僧,五十歳左右的時候雙眼失明了。同行們同心協力為丘老師在石屋川的河堤邊蓋了一座草庵,照顧丘老師。如此過了五年的時候,丘老師罹患了胃癌,毎天與藥為伴。
有一天,青木「無量寺」的老和尚要去看丘老師,所以我也跟著一起去了。丘老師説:「稻垣,汝來遲一個月了,雖然想傳真宗的極意給汝,但是在如此痛苦的狀況下無法盡興的傳給汝」。那天講了五分鐘,隔天講了三分鐘,再隔天講了二分鐘、一分鐘,如此終於得遂往生的素懷。在他往生後不久,他在當禪僧的兄長「福山東山師」從但馬趕了來。東山師是依止天龍寺(禪宗)管長峨山和尚十五年,是但馬最有名
的學僧。
東山師坐在丘老師的枕頭邊説:「大家都南無阿彌陀佛地死去」。我聽了這句話,想起了蓮師的「人皆南無阿彌陀佛地信憑」的詩,小聲的説了聲「地」。
隔天擧行了葬禮。因為出殯的緣故延遲了一個小時。東山師叫了我説:「懂得『地』的一字的人可以傳禪的奥義」,於是同我説了華嚴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事理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的教義。幾年後,中山延二博士的小姐(四歳)逝世了,接獲電報,我到了但馬的竹田町參加了葬禮。順便拜訪了福山東山師。
東山師問我説:「真宗是什麼樣的宗教?」
我答:「是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的宗教」。就著這個話題,一問一答,如此過了三個鐘頭。我表達的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的事實。東山師感到很滿足的樣子。之後,直到他往生為止,我與東山師私交甚深。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意味深遠。很多老師都主張用「獨用」而不用「獨立」。我想終有一天他們會明白吧。
◆《選擇集》的文
拜讀法然上人的主要著作《選擇集》,卷頭有「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本」的標文。「念佛為本」,即是指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叫「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法然上人在《選擇集》讚南無阿彌陀佛説:
「名號是萬德之所歸也。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十力(佛的特別的十種力量)、四無畏(佛菩薩説法時四種的無畏)等一切内證功德,相好光明、説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故名號功德最為殊勝也。」
◆ 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
昭和五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早上,住在神戸的六十八歲的井口廣先生往生了。在他生病期間,不論寄給他多少可貴的佛法,他一點也没有想要聞法。聽到他的病越來越重了,有一天我寫了這句「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往生」寄給他作為最後的法語。結果,不思議的是,他只有看到這句話歡喜的流涙。在這二三天後他往生了。其他任何法語也不接受的他,看了這句話方始歡喜的流下感激的涙。
這是「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此處看到「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關於「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這句用語,因恩師利劒師用於《歎異鈔略解》,所以瑞劒亦常用此語。本來我以為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是恩師利劒師的獨自見解,結果並不是如此。古來即有先哲用過此語,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用過此語則是不明。
三、善導 大 師 的 六 字 釋 (依斷鎧師的《六字釋提要》)
◆ 原口和上的六字釋和斷鎧師的六字釋提要原口針水和上著有一本線裝本的《六字釋》(法語)(明治二十九年出版),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但是已經絶版,無法買到了。
其次是法雷學派第一祖斷鎧師的著作(手抄本)《六字釋提要》即《六字釋聽記》(明治三十九年六月九日釋了英書寫),這本手抄本的欄外記錄著:「贈勸學法雷和上述明治二年一月十四日往生」,以此可以知道斷鎧師往生的年月日。又此寫本的後頁註有「安政四年極月中旬寫之」。
順便一提,了英師是滋賀縣豐鄉村安食南,法城寺的住持,勸學瓜生津隆英師(法雷學派第二祖)的侍僧。
昭和初奉恩師之命,為神戸的僧侶們,我印刷了五十部《六字釋提要》作為桂老師的講義,結果因為這本講義太難了,上了兩次課就没有下文了。
此本書是六字釋的最高水平,也因為如此非常的難懂。去年出版《真宗玄義》時,把它加入了《玄義》中。
◆ 每日新聞報的宗教欄記載「無神的時代」閲讀每日新聞報紙宗教欄連載約二百次的「無神的時代」,顯示出國立大學的宗教哲學、比較宗教學、宗教心理學等的教授們,多是不信神(佛)者。這是知而不信的人。
其他宗教教義的根本,幾乎全都是説「神」、説神造天地萬物、支配萬物。然後成其教祖的人受到神的告示而開始説教,這是其宗教的源起。這在科學和哲學進步的今日,發現有許多難以通用之處。因此,每日新聞報的宗教欄説的「無神的時代」不是没有道理的。
講宗教的人多是提出「死後的問題」、「神的問題」、「天國、地獄和極樂的問題」,然後以今日的科學眼批判這些問題説「神死也」(尼采)、「無神的時代」等等。
◆ 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
大乘佛教和其他説神創造天地的宗教是完全不一樣的。大乘佛教如華嚴、天台、真言、禪、淨土真宗等,不論哪個皆不説「神的創造説」。其教理的根本思想是:
講「色(萬物)即是空」的般若思想;講「六大無礙」、「色心不二(主觀即客觀、客觀即主觀)」的
是真言宗的思想;講「空、假(現象)、中(非空、非假、中道)」的三諦圓融的哲學的是天台思想;
講「萬法歸一」的是禪的思想;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心佛衆生是三無差別」的是華嚴的思想;講「隨順法性(宇宙自然的根本真理),不乖法本」的是淨土真宗的哲學的根本思想。以此能知大乘佛教為何。在其他的宗教講宗教的根本真理是神、神聖者,不論哪個宗教皆止於置神於心外而客觀的觀望之。
◆ 普遍的宗教和個人的宗教
深吟大乘佛教的話就不會説「佛死」、「無佛的時代」等類之話了。要言之,大乘佛教是以大宇宙(法界)的根本真理的「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為基礎、為骨架。這就是大乘佛教。而完全具足大智大悲的「自覺覺他」的聖者叫做「佛」,或是「如來」。釋迦如來就是這樣的人,阿彌陀如來就是這樣的人。故諸佛如來雖各有本願各有個性,是即普遍的真理的個性。但是其他宗教的諸神則僅有個性,不
是與普遍的真理合一故,只能説是「個人的宗教」。
淨土真宗是大乘佛教,如來是大智大悲的覺者故,雖是普遍的宗教,可惜真宗的門徒大多不知這個,把如來和神混同而落入雜行雜修的人居多。這是可悲的事。
大乘佛教是普遍的真理的宗教、是普遍的智慧的宗教、是普遍的慈悲的宗教、且是普遍的禪定的宗教,但是許多的真宗門徒不知這個,而以自己對教理的知識、思想、認知,自己想像真實的信心,這些叫做「自力的計度」。
有自力的計度的人是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的。
◆ 法界的真理和淨土真宗
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大智是法界(全宇宙)的根本真理,這顯現於迷妄的人界的是「本願」、是「南無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信心」、是「他力回向的念佛」、是「往相還相的回向」。
這就叫做「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我做了如下的詩:
「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 其運作不思議也 運作的當下吾往也」。
又述自督曰:「自督」
(一)
我呀揺揺晃晃内空空反正怎麼都是無法
老實聽聞的傢伙所以本來就是地獄必定
南無阿彌陀佛。
(二)
認定妄念是凡夫的自體,妄念外無心,不靠「知道的」、「想的」、「記得的」,厭倦自己的心,南無阿彌陀佛。
(三)
往生般的一大事,「凡夫成佛這樣的大工作」,無論如何這麼樣怎麼樣皆非自己的能力所及,如此斷念而任憑本願力,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 現代宗教的實態與真宗門徒
許多真宗的教徒似乎是不瞭解日本現在的宗教實情。我以前到大阪的某寺院時,來了一位某新興宗教的幹部,他説:「我花了五年遍歷全國調査的結果,日本的宗教約有五萬種,實際上比這多五倍,日本約有二十五萬個宗教云云」。又到米子市的某寺院去時,青年會的會長説:「没有雜修雜行的人,只有我和另一個人,人口十萬的米子市只有二人而已」。
◆ 雜行雜修與宗祖和蓮師的訓誡
所謂「雜行雜修」,就是脱離聖人的教義,為求現世的幸福向神佛祈求、看日的吉凶、方位、家相等、占ト等,為求現世的幸福所做的一切宗教的活動,就叫做「雜行雜修」。這是親鸞聖人、蓮如上人再三訓誡的事,即使如此,不論到哪個都市村落,真宗的門徒幾乎都在「雜行雜修」。在美國等也是如此,聽説基督教的分派就約有五百之多。每個國家都有類似的狀況。在印度本土見不到佛教,有印度教、回教徒和婆羅門教的分派的宗教、和各種多樣的宗教,只有斯里蘭卡有小乘佛教而已。宇宙的「絶對的真理」得是一個不可。「神」得是一個不可。
其「神」,不是造世界的神,而得是「絶對的真理」不可。如此在佛教,神是「法身佛」。法身佛和報身佛(阿彌陀如來)是不二一體。要言之,看真宗教徒中,不知那是雜行雜修,且還蔓延橫行著的事實,令人不得不驚恐。
◆ 信心須純粹
捨棄雜行雜修自力的心,一心一向純粹的信心,叫做「一念的淨信」,又叫做「真實信心」。
信心須得是「真實」不可,得是純粹的「淨信」不可。「純粹的信心」、「真實的信心」,是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的信心。歌德詩:「耀者是一時的榮華,真實者方久長」。身為佛教徒者,不論到何處皆應身受佛智大悲,住真實的信心,入真實的念佛生活。
淨 土 真 宗 的 信 仰(三) (英文原文附於後)
稻垣最三(瑞劒)
南無阿彌陀佛
絕對的真理、智慧自然中無處不在,但,凡夫的我們無眼能見絕對的真理與智慧。
54、禪定圓滿時,自然界的萬物—山川、河流、樹草—在一如中顯現佛性,但對愚昧、罪惡我們來說,         是不可能的。
55、阿彌陀佛,觀眾生實相,超發誓願,救度罪惡、無明的眾生。信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我們無需做         任何事。我們就這樣地被救,儘管罪業滿身。
56、淨土真宗真是不可思議的宗教。
57、是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宗教,是阿彌陀佛智慧的宗教。
58、淨土真宗教示我們正直,但從未教我們為了往生淨土而正直。
59、淨土真宗教示我們依南無阿彌陀佛(稱念名號)往生,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即是依名號往生;依名        號往生即是依信心往生;依信心往生即是依願力往生—依不可思議的佛的智慧與慈悲。
60、不可思議的佛智與慈悲即是法界(大宇宙)的功德。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淨土真宗是自然法爾的        宗教。
61、自然中的萬物並非無生命、盲目的集合,亦非上帝創造。
62、大自然,萬物,是佛自身—法界,並非上帝所創造。
63、這是大乘佛教的思想。而非一元論或無神論。
64、自然、萬物、心靈中有佛性。因此華嚴宗說:「心,佛,世界—三無差別乃一體」。
65、大自然中,既無創造者,亦無創造物,萬物皆非被創造,乃是永恒的。萬物形體有別,但本質相通。
66、因此阿彌陀佛,依其本願力,能令眾生在其佛國成佛。
67、從一開始,上帝與世界不同,人無法成為上帝。
68、人,無論多麼罪業充滿,都渴望達到最高的善。這是理性的呼喚。這是佛性的呼喚。
69、禪宗說:「萬物皆有佛性」。
70、淨土真宗說:「如來乃佛性;佛性即如來;涅槃是佛性;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佛性;純粹的信心是佛         性。」
71、不講佛性的宗教不能說是最高、圓滿的宗教。
72、 在親鸞聖人的時代,有許多自力佛教的學者認為「佛在心中,淨土在人的身中」(或佛在人的身           中,淨土在人的心中)。聽到這個理論,親鸞聖人在《教行信證》「信卷」中悲嘆如下:
       「夫以:獲得信樂,發起自如來選擇願心;開闡真心,顯彰從大聖矜哀善巧。然末代道俗,近世宗         師;沉自性唯心,貶淨土真證;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
73、我們如何才能分别真實的信心與虛假的信心?若在自心中追求信心,定不能得真實信心。阿彌陀佛         呼唤我們快點來,因此歸命呼喚聲即是真實信心。
74、在阿彌陀佛的呼喚聲—南無阿彌陀佛—中找到信心的人,慶喜被阿彌陀佛懷抱著。
75、真實的信心既非凡夫的思想或概念,呼喚聲是阿彌陀佛的信心:真實的信心即是阿彌陀佛的呼喚聲         —南無阿彌陀佛。
76、阿彌陀佛發誓,所有衆生若不依其正覺功德決定被救,就不取正覺。因此其正覺即是我等的獲救。
77、阿彌陀佛正覺功德、名號功德之外,没有我們的信心和往生。
78、頂戴阿彌陀佛的正覺功德、名號功德,即是真實信心。
79、幾乎所有的人都追著阿彌陀佛跑,其實是阿彌陀佛在追罪業深重的我們。被阿彌陀佛抓住時,不禁         慶喜,原來就被阿彌陀佛抱在懷中。這就是真實的信心。
80、相反的,其它宗教的信徒因敬畏神的憤怒,祈求神寬恕其原罪,祈求被救。
81、 但在淨土真宗,阿彌陀佛,我們的慈父追著罪業深重的我們,就像牧羊人尋找迷失的羔羊。
82、 基督教認為我們與基督一同死,一同復活。
基督是為了救贖人的原罪而犠牲在十字架上。但佛教没有犠牲與救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