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65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二○一五年五月法雷音(第65號)卷 頭 言宗教,隨著洋的東西、時代的遠近、人種、教育思想的不同,其宗教亦多種多樣。看世界史,一國的榮衰興盛是世間常態,無法確切地定因為什麼才如此。這暫且不談,不論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也能確實地說的是:⑴「善因善(樂)果、惡因惡(苦)果」的因果法則。萬物依此因果的法則生成流轉,無有暫止之時。⑵作為法界的真理能斷言的是,「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真智」是最高善之姿。佛陀正是此人。⑶凡夫的實態,無法發起「無我的大悲」,不能得「無分別的真智」。相反之,依貪欲、瞋恚、和愚痴(邪見)的煩惱,每天每時造著八萬四千的罪。以這三條為前提,要離脫生死,到最高善的涅槃境地,該如何做才好呢?回答這個大問題的是《教行信證》的宗教。彼處能見親鸞聖人的人格之偉大。信心 銘 (65)難中之難,無過斯難真宗的信心是極難信。難處有三點:⑴看自己是極惡最下之機很難。用自己的力量看不到自己。凡夫者,不知凡夫故是凡夫。如何做的話能看到自己呢?依月光見月的是知佛時;依月光知松蔭之暗的是知自己時。自己是什麼樣呢?謂「愚者」。雖然講愚者,是非常阿呆。這也是沒有立於「佛」之「大圓鏡」的鏡前者不知道。「松蔭之暗 月光哉」(古歌)如此一看,要往生淨土,第一不知佛的事不行。想知道「佛」的話不知「眾生」不行。想知眾生的話,不知宇宙萬物不行。這個,凡夫能否、不能否?一定不能。凡夫一點也不知道,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才叫做「非常阿呆」。盡知佛、心、眾生和萬物的人是佛。故佛叫做「一切智者」。比較「非常阿呆」和「一切智者」,知道自己是「非常阿呆」很難。想成為「一切智者」,沒有嚴守戒律、修像佛那樣深的禪定不行。凡夫一點也無法修戒律和禪定,故是「非常阿呆」。這個阿呆聽聞說教,想自己如何如何的程度能成佛嗎?光是知道就能成佛嗎?是連這樣的事也不懂的「愚者」的是凡夫。愚者亦是「至愚」、「狂愚」。第二難事是,知自己是「罪業深重」者很難。罪是「不善」,是惡意惡行、是貪欲、瞋恚、邪見。身為凡夫能一分鐘也不造罪嗎?無法不造罪的「罪子」信「自己是罪子」很難。這也是沒被如來清淨真實的御心鏡照的話,不知自己的業業深重。立於鏡前的人很少故,這也是很難。第三難事是,無常迅速。自覺自己的命如風前燈,是今晩亦不知的生命一事很難。臨終是今現在呀。臨終是今現在故,御救度亦是今現在呀。很多人想得信心以後求往生、安心以後求往生、歡喜以後求往生、稱念佛以後求往生,想法太悠哉。克服此三件難事,知難事是難事的話,亦能信佛、亦能乘托本願力吧。悠哉地講著「還無法安心」「請教我如何安心」等的客人,恕不奉陪。這樣的人很多,這樣的人是不思上述的三件難事是難事的「悠哉坊」,是奢侈浪費的、任性隨便的人。知道上述三難是難事一看的話,心將落實於唯可仰者是彌陀如來,唯可信者是本願名號吧。成為這的,就叫做:「至心信樂、忘己,歸無行不成的願海」(報恩講式)。想對眾多的悠哉坊說的是:「汝,想安心嗎?想安心的話,是打算讓安心來救汝吧?那是如來也好佛法也好皆不需要了吧?」救度我們的佛是「阿彌陀如來」,救度的法是「本願名號」。獲救之道是「本願名號的呼喚聲」原樣的「信一念」。雖然講信一念,因為呼喚聲太尊貴、太難得故,在呼喚聲中忘記自己而唯有「謝謝」地低頭而已。頭低不下來的,皆是「自力的計度」,是「知解分別」的領域,不是真實的信心。為什麼頭低不下來呢?光講「頑固」尚還是膚淺。頭低不下來的是:⑴不思三件難事故。⑵不知佛的尊貴和佛法(本願一乘的尊貴故。⑶不知自己是逆・謗・闡提(難化三機、難治三病)的徒然者故。⑷不知除本願醍醐的妙藥「南無阿彌陀佛」外無獲救之藥故。⑸不知親鸞聖人和為我們說真實之道的師匠是大醫王故。聞說教後留下的是什麼呢?「啊我懂了」「我還不懂」,只有後生未破曉的「擔心」是吧?這樣的人皆是沒有低頭的人。頭沒低下來的話,最好頂戴聖教和有難的佛書,直到頭能低下來為止的拜讀。這個也不願意的話,頭抬著高高的去墮地獄吧!傲慢的悠哉者,把時間用來吃饅頭和喝茶的話,沒有覺醒時吧。傲慢的悠哉者指:⑴混合神和佛者。⑵不持想脫離生死苦海而涅槃常樂的人類最高的理想者。⑶不知因果業報可怖者。⑷不知佛陀的禪定超過人類的智慧的界限,是與法界的真理合一的尊貴的境地者。⑸敬仰釋尊是佛陀的教養不足者。⑹不知七高僧不論是誰都是絶世的偉人,且是佛的再來者。⑺自己是凡夫,卻不知自己是無智、無能、罪惡、低下的凡夫者。⑻沒有實踐佛法第一、孝養父母、待人親切者。⑼是科學萬能主義。不知從科學無法誕生道德、宗教和佛教。反倒是從佛教能誕生科學者。⑽不知佛教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藝術中的藝術。不知佛陀世尊是拂去煩惱塵垢之最高的人格者。這樣的人也不聽聞佛法而傲慢。傲慢、無所事事的人充斥於都市。聽聞說教的人中,這種人居大多數。無法得信心也是理所當然。隨 想 錄金剛心御開山喜好之物也喜好,厭惡之物也厭惡,漸漸地能像起御開山來的是真宗。真感恩御開山來接近凡夫的我等。御開山喜好的是「金剛心」之御言語和「無礙光明」之御言語。其他,或講「歸命」、講「一心」、講「本願力」,皆是喜好之物。「金剛心」指的是彌勒菩薩之位。信心的行者依究極「橫超金剛心」,今度之生,真能成佛,因此御開山聖人歡喜著。「信卷」也有出現。御開山厭惡的是邪見憍慢的人。與其說厭惡,不如說是更深地憐憫、悲愍之。應互相地深深反省。極樂極樂是快樂的地方呀。苦無故樂、樂無故樂。有樂那樣的世界的話,沒有真的法性常樂之樂。凡夫的樂其原樣是苦呀。苦初露臉時是樂呀。出生於無樂的浮世,卻想在此世得樂故,實是迷執很甚呀。極樂是把凡夫培養成佛,再出來苦娑婆濟度眾生的角色之身的世界呀。即,此苦土是戲劇的舞台,極樂是後台呀。在後台被如來穿上大慈大悲的衣裳,在此世的舞台扮演自信教人信的角色呀。我呀是不論到何時皆在苦土演戲的演員。雖然有做其他工作,自信教人信是主要任務呀。這齣大戲的團長是阿彌陀佛呀。台詞是南無阿彌陀佛,啊啦真有趣呀、真有趣呀。菩薩人一點也不歡喜自己是人,這是無法聞佛法的原因呀。人這傢伙是欲望的塊狀,老想著要往上爬往上爬。但是,成了菩薩,即使當狗也濟度狗。當貓也濟度貓。說不論當什麼也行。說為濟度眾生的話,雖然苦也是樂呀。即使三天就死了,又在來生濟度眾生故,不想是短命。活一千八百年也好,是濟度眾生的一千八百年故,一點也不會說活太長而感到傷腦筋。這就叫做慈悲的塊狀呀。原來如此,慈悲越大的話,越少想自己。以大慈悲心一充滿心,真的成無我。成為無我,以大慈悲心看到的天地,和人用欲望之眼、用我利我利之眼看到的天地,大不相同。聽聞佛法,雖然無法成為菩薩,但是能稍微知道菩薩的境界。別複雜化聽聞佛法,別複雜化。雖然是自己的心,被說「不懂之處請發問」,就煩惱計度「哪裡不懂呢」、「要問什麼才好呢」等,感覺淨是不發問的人。這樣的人們,雖然是自己的心,卻把心弄得亂七八糟,說總覺得還有點不安心。這樣的話,不論到何時也沒有天亮時。無法安心的話,就徹底的追究為什麼不安心的話好。安心也沒有,也不知道要發問,只是漫不經心地聽聞的話,那只是在消磨時間而已呀。不論是多麼不懂文字的人,只要有心,可請人讀《御文章》給自己聽呀,不懂的地方,問人的話好。只有向人請問討教的東西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又教人的人也是,即使文字無法讀,那也行。不懂御聖教也沒關係,只要把那文字的精神講出來就行。因為御聖教是安心的標準,能讀的人,最好能儘量地拜讀好。身為僧侶的人,艱深之處置一旁,學習佛教至少要做到被門徒請問「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時,要做到能無誤的回答才行。什麼也不懂的話,無法行走世間。不論是僧人還是俗人,不喜歡佛法的話,就不說是玩真的人。這樣有趣的佛法,居然不喜歡,這是為什麼呢?真是令人費解呀。喜歡才能學得好,只有喜歡了,不知不覺從一開始的喜歡,最後能達到佛法的妙處。聞法,沒有不滿足的心的話,不能聞到法的不思議。這也是因緣的話沒辦法。這是各自的一大事,所以要珍重慎重地好好聽聞。佛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因為不知此故,即使聽聞三十年,淨在計度的巡回裡團團轉。真的知道自己的心的話,那是悟、那是佛呀。自己的心,以為是自己的,不知這傢伙呀。淨土真宗是令知佛成佛的教法。佛是連自己都不知般的無知者呀。因為如此,把佛放在身邊讓我們看。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此御六字為我們顯現為止,天地一切的真理和諸佛所有的智慧皆含藏著。知道御六字是佛的話,有何不足呢?唯滿足於御六字,頭低下後,在有生之年默默地應自己的本分,拜讀一切經,越來越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結晶體,越來越吃驚而已。這不是假的。讀八萬法藏的人也是無知者,不識一丁的人也是無知者,一切群生皆依不識一丁的無知者往生。裝聰明的人下墮喲。這個最三湊巧被雙親生下來呀。若是原本就生得很聰明的話,要模仿阿呆很難呀。然而本就生得呆的緣故,阿呆依阿呆的原樣往生極樂呀。世間人皆淨是聰明人,即使被說要做阿呆、要還愚痴、要做大愚痴底人,大家都覺得很難。和這相形之下,我真是很托福呀。人說難難,像銅牆鐵壁的門關,以阿呆二字,能無難地通透。仰佛智廣大無邊時,雖然是阿呆,若沒徹底做阿呆的話做什麼呢?不仰月的人,真暗闇。仰月的光明者,連自己心中的闇皆晴。晴之姿是此阿呆呀。看,阿呆不也是很好嗎?要入佛法的世界,賢者和智者或許會吃閉門羹,但是阿呆邊吃閉門羹邊順利地通過。人生也是,苦雖然苦但有樂。此樂是佛法樂,是法樂呀。廣大無礙的淨信⑸聖人的信心可說是被結合於物理的、精神的和宇宙的統一中。不單只是經驗界所產生的心理現象。而且其宇宙的統一(絕對者),是常有著生命的躍動的大慈悲、大智(無知、真智、無分別智、無二智)。二種深信中此能徹到眾生的心身故,獲得一念的淨信處,我等超越個我的意識的對象,出於主觀性而體達「實相」自體。故名號(信心的體)叫做「實相法」(論註)。聖人說「本願一乘」叫做「絕對不二之教」(真如的德用)(絕對的真理),「金剛的信心」叫做「絕對不二之機」(真如一實信海也)。聖人的宗教是如來大悲心的徹到,是本願力回向的大信心,不是凡夫自力的理念。此處超越信心的個人心理學的領域,充滿著普遍法性界的風光,故叫做「一味的安心」。安心(信心)的一味,於禪很像同生同死的普遍的同一味之「悟」。大悟是無為無作。華嚴、天台、真言、禪及淨土教被說是「本覺門」的是,因為大悟、或大信心是無為無作的本覺的心境故。親鸞聖人體達「願力自然」,宣布「自然法爾」的教語、「以無義為義」之深旨。應深深吟味。誠大信心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信樂。故親鸞聖人的宗教,非從宗教意識的事實歸納推論神的存在、神的本質、神和世界的關係。是從釋尊的大悟,即從無為無作的本覺大寂定(彌陀三昧、大寂滅海)流出的宗教,亦實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海的展開。不單是基於人格神的啓示。宗教若是哲人思索的結果,或是持自利我愛的凡愚意識的產物,那什麼價值也沒有。真實信心必具機法二種深信,其「機的深信」是罪惡生死凡夫的自覺。其中,仰「法的深信」的大悲本願力,罪惡深重的原樣,令内在浮光明廣海的自覺。仰如來本願力以前的罪惡感,尚不是真實的罪惡感。然今日稱念佛者之的大多數,視自己是凡夫故、是罪惡深重故,心會不淨、身之行醜陋是當然。與其說改之,不如是想自力的「計度」下,有輕視倫理的實踐之觀,是要不得的邪見。二種深信是向如來的本願之一信心的内容。這要如實地徹到身心的話,其一念淨信其體是如來的大悲心故,自然能過慈悲喜捨的大悲實踐的生活乃當然。念佛者倫理的行動是大信心法德自然的妙益。因此聖人於現生十種益中說有「轉惡成善益」。不能因為有藥就去喝毒。這樣的人可說大悲真實尚未徹到者。說起來念佛行者以什麼報大悲弘誓恩呢?「自信教人信」即念佛行者日日努力不懈的佛行,是如來行。不伴報恩情的信心不是真實信心。在為自身往生的思念運想和仰本願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世界,完全是無努力,唯只有感謝和慚愧而已。一度出報恩行的世界,應努力稱名念佛,又應努力實踐一切倫理的行為。於大信海的無努力,於報恩行世界成為努力的倫理生活。真實的「機的深信」和信前的罪惡感不同。如來的大悲心徹到者,於一面有徹底的罪惡感的同時,是嚴肅的倫理實踐行者。「機的深信」的罪惡感不止不妨礙倫理的實踐,且本質的是一如、一致者。其故,機法二種深信,非凡夫自力的理念,是佛智圓照的光明故。念佛行者的淨信心缺乏,顯現為對倫理生活的輕視,和缺乏向人宣揚大悲弘誓的意志和行為。往生淨土的目的,在乘本願力出還相攝化,無限地、無盡地救苦惱有情。慈悲喜捨的大悲行實踐,正是往生淨土的目的,是本願力的目的。親鸞聖人的宗教,於宗教哲學上也好、於宗教感情也好,皆能令滿足之,且於凡愚也能依如來的廻向,獲得純粹的信心。是通過信心感得法界絕對的真理,以能到真解脫(大涅槃)的一大宗教。故通過宗教哲學史眺望之,也是最高最深的理想宗教。賢愚、貧富、貴賤、道俗皆同被救濟,是在有限界與無限界相通,得遊大涅槃大自由境的自覺的理想宗教。反過來看念佛者的倫理生活,不是沒有遺憾之點,這非為聖人的宗教有缺陷,乃起因於行者的邪見,特別是對罪惡感的誤解和輕視倫理的實踐,真是可悲。(完)和 讚 的 真 髓(29)道綽讚(續)專念和除障「縱令一生造惡業如此眾生為引接發願令稱我名字若不生者誓願誓」「縱令」,是指假使一生造惡也的意思。「引接」指帶到淨土去之意。「稱我名字」指做御念佛的話令往生之本願。七高僧中,上三祖(龍樹、天親、曇鸞三大師)是「大經法門」的人,下四祖(道綽、善導、源信、源空)是「觀經法門」的人。「大經法門」是講「信往生」的法門;「觀經法門」是講「稱往生」的法門。此處是重要肝要的地方。淨土宗是講稱往生的法義,淨土真宗是講信往生的法義。講「稱往生」的法義,不是講信心除掉的稱名,不是講光稱念佛就往生。又,像真宗般,雖然講「信往生」,這不是講「念佛不稱也行」。不論哪邊,講「信而稱」是正確的。不論哪邊,講「邊信邊念佛」是正確的。「信心」(大信)和「念佛」(大行)離而無法離,此叫做「即法即機」、「能(稱名)所(名號)不二」,又叫做「信行相即」。「即法即機」指名號(法)的原樣是作著念佛(機)。「能所不二」指稱著(能)的原樣是名號(所)。「信行相即」指信著的原樣是名號,名號的功德力用的原樣信著。信者想「啊,真有難呀」(信)時,一起稱御念佛(行)。為什麼往生呢?理論的說是「信心正因」、「稱名報恩」。親鸞聖人依「成就文」把十八願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一念)」說這是「真宗」喲。善導大師釋十八願文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聞其名號」和「必得往生」(信心和念佛),這最重要,也是最難。僧俗皆應捧畢生的努力於「信心和念佛」(行信)。「發願令稱我名字若不生者誓願誓」這和善導大師的「必得往生」同樣意思。「若不生者」,第十八願文中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即是此。不是講沒有信心也救度的意思,是有信之人沒往生的話不取正覺的意思。阿彌陀如來把御自身的正覺和眾生的往生一肩挑。哪個神也沒有把神的存在和人生天國一肩挑的。「若不生者」有深的意思。這不知的話,不知真宗。已上道綽禪師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58)621.《歎異抄》(第二章)也有「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語也有,此念佛是「他力的念佛」,是從信心上稱的念佛。即是教「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獨用)者。622.「真如」有「空真如」和「不空真如」。「不空真如」,並非指「空・無我」的「空真如」,是指持有「功德寶海」之功德的真如。「真如」指法界(全宇宙或心性)的真理、法則、功德的全體叫做「真如」。不應說全宇宙是神造,全宇宙是「不生不滅的大自然」。全宇宙(萬物)是⑴不生不滅、⑵不一不異、⑶不斷不常、⑷不來不去(以上,八不中道),這是自然。造「自然」的神沒有是道理。在一神教,神是「第一原因」,亦是萬物的創造主。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說神的存在證明沒有一個是可滿足的。「多神教」的日本的諸神也是,無法證明其存在。623. 歐美的非佛教徒言語學的說阿彌陀佛是印度以外其他地方的宗教的輸入,又說是「非歷史的存在」而攻擊。善導大師體驗實證的《觀無量壽經》的「觀佛三昧」是最好的證明。淨土真宗是⑴真如三昧、⑵觀佛三昧、⑶念佛三昧、⑷「信心正因」地發展而來者。624. 於佛教有「三昧相傳的歷史」(師說)。華嚴有「海印三昧」,在三昧中看釋尊一代的事跡。說《大無量壽經》時,釋尊入「彌陀三昧」(大寂定)。於大寂定中,釋迦・彌陀二尊是御一體。淨土真宗是「大寂定」中的說法。625. 信心不是理智,不是知識,也不是凡夫的思念。《教行信證》所說之事,如言語的頂戴是重要的。其原樣地頂戴佛教、佛說、佛願的是信心。現代人講「懂了」、「不知道」、「自己這樣想」,這是自己本位故無法懂他力。626.《教行信證》是好好地頂戴「總序」之文、不夾雜私見,照言語頂戴是肝要。627. 淨土真宗是釋尊、七高僧、親鸞聖人「三昧相傳」的歷史。是佛的偉大,「佛智不思議」是「三昧的不思議」。「三昧」(大寂定),科學也沒有、哲學也沒有、世界史也沒有。是超越凡夫的「真如」的世界、「心性」的世界。凡夫以凡夫的思慮分別為基礎看佛教故,不論到何時也不知道。看「佛的三昧」的同時,不思議地頂戴佛智、佛願的不思議處,真實信心發起。行卷出願 第十七願628.【御自釋】然斯行者出於大悲願。即是「諸佛稱揚之願」,復名「諸佛稱名之願」,復名「諸佛咨嗟之願」、亦可名「往相回向之願」、亦可名「選擇稱名之願」也。629. 淨土真宗從阿彌陀如來的「四十八願」(本願)出生。代表四十八願的本願是「第十八願」,這叫做「王本願」。第十八願(真實信之願)⑴名「念佛往生之願」、⑵名「選擇本願」、⑶名「本願三心之願」、⑷名「至心信樂之願」、⑸亦名「往相信心之願」。630. 第十七願(真實行之願),高祖⑴名「諸佛稱揚之願」、⑵名「諸佛稱名之願」、⑶名「諸佛咨嗟之願」、⑷名「往相回向之願」、⑸名「選擇稱名之願」。631. 高祖聖人開第十八願為「五願」(真實五願),以御製作《教行信證》。第十八願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願」…證卷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願」…真佛土卷第十三願、「壽命無量願」…真佛土卷第十七願、「諸佛稱名願」…行卷第十八願、「至心信樂願」…信卷632 淨土真宗依本願而開,之云「選願開宗」。又依《大無量壽經》而開。此謂「依經開宗」。「本願」和「名號」不二故,亦可謂依「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開。「教卷」曰:「說如來本願為經宗致,即以佛名號為經體也。」《教行信證》全體是「南無阿彌陀佛」。法 雷 通 信瑞覺南方已豔陽高照的氣候,北方道場卻還得穿著秋衣秋褲、早晩還得加穿冬天的薄羽絨服,在這樣的氣候中寄上《法雷音》65號。這一期的内文中,瑞劔老師開示道:「這個最三湊巧被雙親生下來呀。翻譯到「湊巧」二字時,以為瑞劔老師指的是能碰巧遇到有佛法的雙親被生下來。結果不是如此,瑞劔老師開示的是這樣笨拙的自己湊巧被雙親生下來呀。瑞劔老師開示說:「若是原本就生得很聰明的話,要模仿阿呆很難呀。然而本就生得呆的緣故,阿呆依阿呆的原樣往生極樂呀。世間人皆淨是聰明人,即使被說要做阿呆、要還愚痴、要做大愚痴底人,大家都覺得很難。和這相形之下,我真是很托福呀。…不仰月的人,真暗闇。仰月的光明者,連自己心中的闇皆晴。晴之姿是此阿呆呀。看,阿呆不也是很好嗎?要入佛法的世界,賢者和智者或許會吃閉門羹,但是阿呆邊吃閉門羹邊順利地通過。人生也是,苦雖然苦但有樂。此樂是佛法樂,是法樂呀。」在求道的路程上,本就會遇到挫折,只有「阿呆」方能如瑞劔老師所言地「邊吃閉門羹邊順利地通過」。感恩在厦門、陝西道場等的同朋,真能頂戴無礙光明,在御佛鏡下,彼此都能做「阿呆」,依法不依人,互相勉勵互相扶持,沒有人我是非,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末代的不思議呀。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946.html 法雷音 065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946.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94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946.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二○一五年五月法雷音(第65號)卷 頭 言宗教,隨著洋的東西、時代的遠近、人種、教育思想的不同,其宗教亦多種多樣。看世界史,一國的榮衰興盛是世間常態,無法確切地定因為什麼才如此。這暫且不談,不論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也能確實地說的是:⑴「善因善(樂)果、惡因惡(苦)果」的因果法則。萬物依此因果的法則生
法雷音 065

法雷音 065

二○一五年五月法雷音(第65號)
卷 頭 言
宗教,隨著洋的東西、時代的遠近、人種、教育思想的不同,其宗教亦多種多樣。看世界史,一國的榮衰
興盛是世間常態,無法確切地定因為什麼才如此。這暫且不談,不論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也能確實地說的是:
⑴「善因善(樂)果、惡因惡(苦)果」的因果法則。萬物依此因果的法則生成流轉,無有暫止之時。
⑵作為法界的真理能斷言的是,「無我的大悲」和「無分別的真智」是最高善之姿。佛陀正是此人。
⑶凡夫的實態,無法發起「無我的大悲」,不能得「無分別的真智」。相反之,依貪欲、瞋恚、和愚痴(邪見)的煩惱,每天每時造著八萬四千的罪。以這三條為前提,要離脫生死,到最高善的涅槃境地,該如何做才好呢?回答這個大問題的是《教行信證》的宗教。彼處能見親鸞聖人的人格之偉大。

信心 銘
(65)
難中之難,無過斯難
真宗的信心是極難信。難處有三點:
⑴看自己是極惡最下之機很難。
用自己的力量看不到自己。凡夫者,不知凡夫故是凡夫。如何做的話能看到自己呢?依月光見月的是知佛時;依月光知松蔭之暗的是知自己時。
自己是什麼樣呢?謂「愚者」。雖然講愚者,是非常阿呆。這也是沒有立於「佛」之「大圓鏡」的鏡前者不知道。
「松蔭之暗 月光哉」(古歌)
如此一看,要往生淨土,第一不知佛的事不行。想知道「佛」的話不知「眾生」不行。想知眾生的話,不
知宇宙萬物不行。這個,凡夫能否、不能否?一定不能。凡夫一點也不知道,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才叫做「非常阿呆」。
盡知佛、心、眾生和萬物的人是佛。故佛叫做「一切智者」。比較「非常阿呆」和「一切智者」,知道自己是「非常阿呆」很難。
想成為「一切智者」,沒有嚴守戒律、修像佛那樣深的禪定不行。凡夫一點也無法修戒律和禪定,故是「非常阿呆」。這個阿呆聽聞說教,想自己如何如何的程度能成佛嗎?光是知道就能成佛嗎?是連這樣的事也不懂的「愚者」的是凡夫。愚者亦是「至愚」、「狂愚」。
第二難事是,知自己是「罪業深重」者很難。
罪是「不善」,是惡意惡行、是貪欲、瞋恚、邪見。身為凡夫能一分鐘也不造罪嗎?無法不造罪的「罪子」信「自己是罪子」很難。這也是沒被如來清淨真實的御心鏡照的話,不知自己的業業深重。立於鏡前的人很少故,這也是很難。
第三難事是,無常迅速。自覺自己的命如風前燈,是今晩亦不知的生命一事很難。臨終是今現在呀。臨終
是今現在故,御救度亦是今現在呀。
很多人想得信心以後求往生、安心以後求往生、歡喜以後求往生、稱念佛以後求往生,想法太悠哉。
克服此三件難事,知難事是難事的話,亦能信佛、亦能乘托本願力吧。
悠哉地講著「還無法安心」「請教我如何安心」等的客人,恕不奉陪。
這樣的人很多,這樣的人是不思上述的三件難事是難事的「悠哉坊」,是奢侈浪費的、任性隨便的人。知道上述三難是難事一看的話,心將落實於唯可仰者是彌陀如來,唯可信者是本願名號吧。成為這的,就叫做:
「至心信樂、忘己,歸無行不成的願海」(報恩講式)。
想對眾多的悠哉坊說的是:
「汝,想安心嗎?想安心的話,是打算讓安心來救汝吧?那是如來也好佛法也好皆不需要了吧?」
救度我們的佛是「阿彌陀如來」,救度的法是「本願名號」。獲救之道是「本願名號的呼喚聲」原樣的「信一念」。雖然講信一念,因為呼喚聲太尊貴、太難得故,在呼喚聲中忘記自己而唯有「謝謝」地低頭而已。頭低不下來的,皆是「自力的計度」,是「知解分別」的領域,不是真實的信心。
為什麼頭低不下來呢?光講「頑固」尚還是膚淺。頭低不下來的是:
⑴不思三件難事故。
⑵不知佛的尊貴和佛法(本願一乘的尊貴故。
⑶不知自己是逆・謗・闡提(難化三機、難治三病)的徒然者故。
⑷不知除本願醍醐的妙藥「南無阿彌陀佛」外無獲救之藥故。
⑸不知親鸞聖人和為我們說真實之道的師匠是大醫王故。
聞說教後留下的是什麼呢?「啊我懂了」「我還不懂」,只有後生未破曉的「擔心」是吧?這樣的人皆是沒有低頭的人。頭沒低下來的話,最好頂戴聖教和有難的佛書,直到頭能低下來為止的拜讀。這個也不願意的話,頭抬著高高的去墮地獄吧!傲慢的悠哉者,把時間用來吃饅頭和喝茶的話,沒有覺醒時吧。傲慢的悠哉者指:
⑴混合神和佛者。
⑵不持想脫離生死苦海而涅槃常樂的人類最高的理想者。
⑶不知因果業報可怖者。
⑷不知佛陀的禪定超過人類的智慧的界限,是與法界的真理合一的尊貴的境地者。
⑸敬仰釋尊是佛陀的教養不足者。
⑹不知七高僧不論是誰都是絶世的偉人,且是佛的再來者。
⑺自己是凡夫,卻不知自己是無智、無能、罪惡、低下的凡夫者。
⑻沒有實踐佛法第一、孝養父母、待人親切者。
⑼是科學萬能主義。不知從科學無法誕生道德、宗教和佛教。反倒是從佛教能誕生科學者。
⑽不知佛教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藝術中的藝術。不知佛陀世尊是拂去煩惱塵垢之最高的人格
者。
這樣的人也不聽聞佛法而傲慢。
傲慢、無所事事的人充斥於都市。聽聞說教的人中,這種人居大多數。無法得信心也是理所當然。
隨 想 錄
金剛心
御開山喜好之物也喜好,厭惡之物也厭惡,漸漸地能像起御開山來的是真宗。真感恩御開山來接近凡夫的
我等。
御開山喜好的是「金剛心」之御言語和「無礙光明」之御言語。其他,或講「歸命」、講「一心」、講「本願力」,皆是喜好之物。
「金剛心」指的是彌勒菩薩之位。
信心的行者依究極「橫超金剛心」,今度之生,真能成佛,因此御開山聖人歡喜著。「信卷」也有出現。
御開山厭惡的是邪見憍慢的人。
與其說厭惡,不如說是更深地憐憫、悲愍之。應互相地深深反省。
極樂
極樂是快樂的地方呀。苦無故樂、樂無故樂。有樂那樣的世界的話,沒有真的法性常樂之樂。凡夫的樂其原樣是苦呀。苦初露臉時是樂呀。出生於無樂的浮世,卻想在此世得樂故,實是迷執很甚呀。
極樂是把凡夫培養成佛,再出來苦娑婆濟度眾生的角色之身的世界呀。即,此苦土是戲劇的舞台,極樂是
後台呀。在後台被如來穿上大慈大悲的衣裳,在此世的舞台扮演自信教人信的角色呀。我呀是不論到何時皆在苦土演戲的演員。雖然有做其他工作,自信教人信是主要任務呀。這齣大戲的團長是阿彌陀佛呀。台詞是南無阿彌陀佛,啊啦真有趣呀、真有趣呀。
菩薩
人一點也不歡喜自己是人,這是無法聞佛法的原因呀。人這傢伙是欲望的塊狀,老想著要往上爬往上爬。
但是,成了菩薩,即使當狗也濟度狗。當貓也濟度貓。說不論當什麼也行。說為濟度眾生的話,雖然苦也
是樂呀。即使三天就死了,又在來生濟度眾生故,不想是短命。活一千八百年也好,是濟度眾生的一千八百年故,一點也不會說活太長而感到傷腦筋。這就叫做慈悲的塊狀呀。
原來如此,慈悲越大的話,越少想自己。以大慈悲心一充滿心,真的成無我。成為無我,以大慈悲心看到
的天地,和人用欲望之眼、用我利我利之眼看到的天地,大不相同。聽聞佛法,雖然無法成為菩薩,但是能稍微知道菩薩的境界。
別複雜化
聽聞佛法,別複雜化。雖然是自己的心,被說「不懂之處請發問」,就煩惱計度「哪裡不懂呢」、「要問什麼才好呢」等,感覺淨是不發問的人。
這樣的人們,雖然是自己的心,卻把心弄得亂七八糟,說總覺得還有點不安心。這樣的話,不論到何時也沒有天亮時。無法安心的話,就徹底的追究為什麼不安心的話好。安心也沒有,
也不知道要發問,只是漫不經心地聽聞的話,那只是在消磨時間而已呀。
不論是多麼不懂文字的人,只要有心,可請人讀《御文章》給自己聽呀,不懂的地方,問人的話好。只有向人請問討教的東西能成為自己的東西。
又教人的人也是,即使文字無法讀,那也行。不懂御聖教也沒關係,只要把那文字的精神講出來就行。
因為御聖教是安心的標準,能讀的人,最好能儘量地拜讀好。身為僧侶的人,艱深之處置一旁,學習佛教
至少要做到被門徒請問「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時,要做到能無誤的回答才行。什麼也不懂的話,無法行走世間。
不論是僧人還是俗人,不喜歡佛法的話,就不說是玩真的人。這樣有趣的佛法,居然不喜歡,這是為什麼
呢?真是令人費解呀。喜歡才能學得好,只有喜歡了,不知不覺從一開始的喜歡,最後能達到佛法的妙處。聞法,沒有不滿足的心的話,不能聞到法的不思議。這也是因緣的話沒辦法。
這是各自的一大事,所以要珍重慎重地好好聽聞。

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因為不知此故,即使聽聞三十年,淨在計度的巡回裡團團轉。真的知道自己的心的
話,那是悟、那是佛呀。自己的心,以為是自己的,不知這傢伙呀。
淨土真宗是令知佛成佛的教法。
佛是連自己都不知般的無知者呀。因為如此,把佛放在身邊讓我們看。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此御六字為我們顯現為止,天地一切的真理和諸佛所有的智慧皆含藏著。知道御六字是佛的話,有何不足呢?唯滿足於御六字,頭低下後,在有生之年默默地應自己的本分,拜讀一切經,越來越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結晶體,越來越吃驚而已。這不是假的。讀八萬法藏的人也是無知者,不識一丁的人也是無知者,一切群生皆依不識一丁的無知者往生。裝聰明的人下墮喲。
這個最三湊巧被雙親生下來呀。
若是原本就生得很聰明的話,要模仿阿呆很難呀。然而本就生得呆的緣故,阿呆依阿呆的原樣往生極樂呀。世間人皆淨是聰明人,即使被說要做阿呆、要還愚痴、要做大愚痴底人,大家都覺得很難。和這相形之下,我真是很托福呀。人說難難,像銅牆鐵壁的門關,以阿呆二字,能無難地通透。仰佛智廣大無邊時,雖然是阿呆,若沒徹底做阿呆的話做什麼呢?
不仰月的人,真暗闇。仰月的光明者,連自己心中的闇皆晴。晴之姿是此阿呆呀。看,阿呆不也是很好嗎?要入佛法的世界,賢者和智者或許會吃閉門羹,但是阿呆邊吃閉門羹邊順利地通過。人生也是,苦雖然苦但有樂。此樂是佛法樂,是法樂呀。
廣大無礙的淨信⑸
聖人的信心可說是被結合於物理的、精神的和宇宙的統一中。不單只是經驗界所產生的心理現象。而且其
宇宙的統一(絕對者),是常有著生命的躍動的大慈悲、大智(無知、真智、無分別智、無二智)。二種深信中此能徹到眾生的心身故,獲得一念的淨信處,我等超越個我的意識的對象,出於主觀性而體達「實相」自體。故名號(信心的體)叫做「實相法」(論註)。聖人說「本願一乘」叫做「絕對不二之教」
(真如的德用)(絕對的真理),「金剛的信心」叫做「絕對不二之機」(真如一實信海也)。
聖人的宗教是如來大悲心的徹到,是本願力回向的大信心,不是凡夫自力的理念。此處超越信心的個人心
理學的領域,充滿著普遍法性界的風光,故叫做「一味的安心」。安心(信心)的一味,於禪很像同生同死的普遍的同一味之「悟」。大悟是無為無作。華嚴、天台、真言、禪及淨土教被說是「本覺門」的是,因為大悟、或大信心是無為無作的本覺的心境故。親鸞聖人體達「願力自然」,宣布「自然
法爾」的教語、「以無義為義」之深旨。
應深深吟味。
誠大信心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信樂。故親鸞聖人的宗教,非從宗教意識的事實歸納推論神的存
在、神的本質、神和世界的關係。是從釋尊的大悟,即從無為無作的本覺大寂定(彌陀三昧、大寂滅海)流出的宗教,亦實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海的展開。不單是基於人格神的啓示。宗教若是哲人思索的結果,或是持自利我愛的凡愚意識的產物,那什麼價值也沒有。
真實信心必具機法二種深信,其「機的深信」是罪惡生死凡夫的自覺。
其中,仰「法的深信」的大悲本願力,罪惡深重的原樣,令内在浮光明廣海的自覺。仰如來本願力以前的罪惡感,尚不是真實的罪惡感。然今日稱念佛者之的大多數,視自己是凡夫故、是罪惡深重故,心會不淨、身之行醜陋是當然。與其說改之,不如是想自力的「計度」下,有輕視倫理的實踐之觀,是要不得的邪見。
二種深信是向如來的本願之一信心的内容。這要如實地徹到身心的話,其一念淨信其體是如來的大悲心故,自然能過慈悲喜捨的大悲實踐的生活乃當然。念佛者倫理的行動是大信心法德自然的妙益。因此聖人於現生十種益中說有「轉惡成善益」。不能因為有藥就去喝毒。這樣的人可說大悲真實尚未徹到者。說起來念佛行者以什麼報大悲弘誓恩呢?「自信教人信」即念佛行者日日努力不懈的佛行,是如來行。不伴報恩情的信心不是真實信心。在為自身往生的思念運想和仰本願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世界,完全是無努力,唯只有感謝和慚愧而已。一度出報恩行的世界,應努力稱名念佛,又應努力實踐一切倫理的行為。於大信海的無努力,於報恩行世界成為努力的倫理生活。真實的「機的深信」和信前的罪惡感不同。如來
的大悲心徹到者,於一面有徹底的罪惡感的同時,是嚴肅的倫理實踐行者。「機的深信」的罪惡感不止不妨礙倫理的實踐,且本質的是一如、一致者。
其故,機法二種深信,非凡夫自力的理念,是佛智圓照的光明故。念佛行者的淨信心缺乏,顯現為對倫理生活的輕視,和缺乏向人宣揚大悲弘誓的意志和行為。往生淨土的目的,在乘本願力出還相攝化,無限地、無盡地救苦惱有情。慈悲喜捨的大悲行實踐,正是往生淨土的目的,是本願力的目的。
親鸞聖人的宗教,於宗教哲學上也好、於宗教感情也好,皆能令滿足之,且於凡愚也能依如來的廻向,獲
得純粹的信心。是通過信心感得法界絕對的真理,以能到真解脫(大涅槃)的一大宗教。故通過宗教哲學史眺望之,也是最高最深的理想宗教。賢愚、貧富、貴賤、道俗皆同被救濟,是在有限界與無限界相通,得遊大涅槃大自由境的自覺的理想宗教。反過來看念佛者的倫理生活,不是沒有遺憾之點,這非為聖人的宗教有缺陷,乃起因於行者的邪見,特別是對罪惡感的誤解和輕視倫理的實踐,真是可悲。
(完)
和 讚 的 真 髓(29)
道綽讚(續)
專念和除障
「縱令一生造惡業
如此眾生為引接
發願令稱我名字
若不生者誓願誓」
「縱令」,是指假使一生造惡也的意思。「引接」指帶到淨土去之意。「稱我名字」指做御念佛的話令往生之本願。七高僧中,上三祖(龍樹、天親、曇鸞三大師)是「大經法門」的人,下四祖(道綽、善導、源信、源空)是「觀經法門」的人。「大經法門」是講「信往生」的法門;「觀經法門」是講「稱往生」的法門。此處是重要肝要的地方。淨土宗是講稱往生的法義,淨土真宗是講信往生的法義。講「稱往生」
的法義,不是講信心除掉的稱名,不是講光稱念佛就往生。又,像真宗般,雖然講「信往生」,這不是講「念佛不稱也行」。不論哪邊,講「信而稱」是正確的。不論哪邊,講「邊信邊念佛」是正確的。「信心」(大信)和「念佛」(大行)離而無法離,此叫做「即法即機」、「能(稱名)所(名號)不二」,又叫做「信行相即」。「即法即機」指名號(法)的原樣是作著念佛(機)。「能所不二」指稱著(能)的原樣是名號(所)。「信行相即」指信著的原樣是名號,名號的功德力用的原樣信著。信者想「啊,真有難呀」(信)時,一起稱御念佛(行)。為什麼往生呢?理論的說是「信心正因」、「稱名報恩」。
親鸞聖人依「成就文」把十八願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一念)」說這是「真宗」喲。善導大師釋十八願文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聞其名號」和「必得往生」(信心和念佛),這最重要,也是最難。僧俗皆應捧畢生的努力於「信心和念佛」(行信)。「發願令稱我名字若不生者誓願誓」這和善導大師的「必得往生」同樣意思。
「若不生者」,第十八願文中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即是此。不是講沒有信心也救度的意思,是有信之人沒往生的話不取正覺的意思。阿彌陀如來把御自身的正覺和眾生的往生一肩挑。哪個神也沒有把神的存在和人生天國一肩挑的。「若不生者」有深的意思。這不知的話,不知真宗。
已上道綽禪師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58)
621.《歎異抄》(第二章)也有「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語也有,此念佛是「他力的念佛」,是從信心上稱的念佛。即是教「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獨用)者。
622.「真如」有「空真如」和「不空真如」。「不空真如」,並非指「空・無我」的「空真如」,是指持有「功德寶海」之功德的真如。
「真如」指法界(全宇宙或心性)的真理、法則、功德的全體叫做「真如」。不應說全宇宙是神造,全宇宙是「不生不滅的大自然」。
全宇宙(萬物)是⑴不生不滅、⑵不一不異、⑶不斷不常、⑷不來不去(以上,八不中道),這是自然。造「自然」的神沒有是道理。在一神教,神是「第一原因」,亦是萬物的創造主。
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說神的存在證明沒有一個是可滿足的。「多神教」的日本的諸神也是,無法證明其存在。
623. 歐美的非佛教徒言語學的說阿彌陀佛是印度以外其他地方的宗教的輸入,又說是「非歷史的存在」而攻擊。
善導大師體驗實證的《觀無量壽經》的「觀佛三昧」是最好的證明。
淨土真宗是⑴真如三昧、⑵觀佛三昧、⑶念佛三昧、⑷「信心正因」地發展而來者。
624. 於佛教有「三昧相傳的歷史」(師說)。華嚴有「海印三昧」,在三昧中看釋尊一代的事跡。說《大無量壽經》時,釋尊入「彌陀三昧」(大寂定)。於大寂定中,釋迦・彌陀二尊是御一體。
淨土真宗是「大寂定」中的說法。
625. 信心不是理智,不是知識,也不是凡夫的思念。《教行信證》所說之事,如言語的頂戴是重要的。其原樣地頂戴佛教、佛說、佛願的是信心。
現代人講「懂了」、「不知道」、「自己這樣想」,這是自己本位故無法懂他力。
626.《教行信證》是好好地頂戴「總序」之文、不夾雜私見,照言語頂戴是肝要。
627. 淨土真宗是釋尊、七高僧、親鸞聖人「三昧相傳」的歷史。是佛的偉大,「佛智不思議」是「三昧的不思議」。
「三昧」(大寂定),科學也沒有、哲學也沒有、世界史也沒有。是超越凡夫的「真如」的世界、「心性」的世界。
凡夫以凡夫的思慮分別為基礎看佛教故,不論到何時也不知道。看「佛的三昧」的同時,不思議地頂戴佛智、佛願的不思議處,真實信心發起。
行卷出願 第十七願
628.【御自釋】然斯行者出於大悲願。
即是「諸佛稱揚之願」,復名「諸佛稱名之願」,復名「諸佛咨嗟之願」、亦可名「往相回向之願」、亦可名「選擇稱名之願」也。
629. 淨土真宗從阿彌陀如來的「四十八願」(本願)出生。代表四十八願的本願是「第十八願」,這叫做「王本願」。
第十八願(真實信之願)⑴名「念佛往生之願」、⑵名「選擇本願」、⑶名「本願三心之願」、⑷名「至心信樂之願」、⑸亦名「往相信心之願」。
630. 第十七願(真實行之願),高祖⑴名「諸佛稱揚之願」、⑵名「諸佛稱名之願」、⑶名「諸佛咨嗟之願」、⑷名「往相回向之願」、⑸名「選擇稱名之願」。
631. 高祖聖人開第十八願為「五願」(真實五願),以御製作《教行信證》。
第十八願
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願」…證卷
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願」…真佛土卷
第十三願、「壽命無量願」…真佛土卷
第十七願、「諸佛稱名願」…行卷
第十八願、「至心信樂願」…信卷
632 淨土真宗依本願而開,之云「選願開宗」。又依《大無量壽經》而開。此謂「依經開宗」。
「本願」和「名號」不二故,亦可謂依「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開。「教卷」曰:「說如來本願為經宗致,即以佛名號為經體也。」
《教行信證》全體是「南無阿彌陀佛」。
法 雷 通 信
瑞覺
南方已豔陽高照的氣候,北方道場卻還得穿著秋衣秋褲、早晩還得加穿冬天的薄羽絨服,在這樣的氣候中
寄上《法雷音》
65號。
這一期的内文中,瑞劔老師開示道:
「這個最三湊巧被雙親生下來呀。
翻譯到「湊巧」二字時,以為瑞劔老師指的是能碰巧遇到有佛法的雙親被生下來。結果不是如此,瑞劔老師開示的是這樣笨拙的自己湊巧被雙親生下來呀。瑞劔老師開示說:
「若是原本就生得很聰明的話,要模仿阿呆很難呀。然而本就生得呆的緣故,阿呆依阿呆的原樣往生極樂
呀。世間人皆淨是聰明人,即使被說要做阿呆、要還愚痴、要做大愚痴底人,大家都覺得很難。和這相形之下,我真是很托福呀。…不仰月的人,真暗闇。仰月的光明者,連自己心中的闇皆晴。晴之姿是此阿呆呀。看,阿呆不也是很好嗎?要入佛法的世界,賢者和智者或許會吃閉門羹,但是阿呆邊吃閉門羹邊順利地通過。人生也是,苦雖然苦但有樂。此樂是佛法樂,是法樂呀。」
在求道的路程上,本就會遇到挫折,只有「阿呆」方能如瑞劔老師所言地「邊吃閉門羹邊順利地通過」。感恩在厦門、陝西道場等的同朋,真能頂戴無礙光明,在御佛鏡下,彼此都能做「阿呆」,依法不依人,互相勉勵互相扶持,沒有人我是非,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是末代的不思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