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本愿海涛音(3)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头言 45         「无我的大悲」和「无分别的大智」,乃法界的实相。闻「实相」即南无阿弥陀佛而生信时,这即是往生正因,净土真宗除此无他。                如何闻信南无阿弥陀佛呢?即「本愿真不可思议」,就是闻信。                如何念佛呢?即「南无阿弥陀佛真不可思议」,就是念佛。                如此以外的信行,皆是自力的信行。                 听人讲解自力和他力,往往会有「懂了」的心态出来,但事实上却还在自力中。不明白「佛的至尊至贵」者,皆是自力。深明佛者后的思惟方是他力,深信这点后的念佛才是他力。卷头言 46                 念佛的生活,即是在如来慈光中的生活。此中,身心由於受到如来慈悲摄受的缘故,自然而然会无怒、无诤、无委曲、无不满,心中常持平和,这同时亦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一忘记如来的慈悲,人即会落入「我欲」(贪瞋痴)的生活,而产生愤怒、争执、怨恨、嫉妒、孤独、寂寞等心境出来。生活中一贯以慈悲待人的话,自然无后悔,也无愤怒。                我欲一出,因为己身是有碍的存在,一旦不如己意,即会引起葛藤纠纷。若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求回报,自得平和。若是对方真是不可理喻的话,就只好默摈之,任随其便了。                一味地付出,不求回报的生活,是领受佛心后的生活,亦即是慈光中的生活。忘记此,不实践佛法时,人生自然会有葛藤悲哀产生。                没有比慈悲更尊贵的了,不管他人如何中伤批评,如何恶口诽谤,自己的心中是如何地气愤悲伤,由慈悲心出发行动的话,那不就够了吗。卷头言 47                「安乐集」言:「若机教时乖难修」。「机」,指十方群生海是极恶最下的一机。「时」,指五浊恶时恶世界。「教」,指本愿一乘绝对不二的真教。为拯群萌而示现到此世间的教法者,即是净土真宗。忘记此三点,人就会自哀自叹地说得不到信心。                 亲鸾圣人在「教卷」的结语时说,净土真宗乃「时机纯熟之真教也」。真正洞达自身之「机」和现世之「时」者,不论是谁,皆能进入此「一乘究竟之极说」,「凡夫直入之大道」的。               为此机而有此法,此法但为此机,此名「一机一法」,「一法一机」。              机教不相应的话是无法得道的。卷头言 48                  天地万物不可思议。                  「不思议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议」(僧肇)。                  天地万物,既不是神造,也不是由什么造物主所创。既不说从何时开始有,也不说何时会消失,乃「空、假、中」三谛圆融之相,是无始无终的。不论人智再如何绞尽脑汁,学者再怎样竭思绝虑,也无法真正知道天地万物的真相,故说是「不思议」。                天地万物不思议。在佛教则有五不思议。(「论注」言:㈠众生多少不可思议。㈡业力不可思议。㈢龙力不可思议。㈣禅定力不可思议。㈤佛法力不可思议)。卷头言 49                「转」二乘人天的「杂善川水」,为大智大悲「本愿真实大宝海水」者,即是选择摄取之白业。敬信「不可思议大悲招唤的勅命」是「不思议」时,即是此「转」得成就时,此名「无碍佛智」。                有「我听懂了」、「我生信了」之念头者,则遇不到妙愿力。以「不思议」为「不思议」,此非凡夫之力可及。                此「转变一念」,名「能生清净愿往生心」,又名「金刚信心」。                勅命即是「白道」,白道即是「信心」。瑞劒老师圆寂的报告 50(撰稿者:野濑瑞默老师)                稻垣瑞劒(最三)恩师,自去年初夏以后,法体即现微恙,其后专心静养,有一段时间稍有好转,但是情况不是很稳定。到了年底终於抵不过身体的老化,在一月十三日凌晨零时二分药石罔效,在家属们细心的看护下,终於以满九十五岁(虚岁九十七)的高龄在神户的海星医院安祥圆寂。今不学在此追思老师生前的殷勤教诲,谨捧哀悼之意。                老师的遗体直接由医院运回到法雷会馆,十四日入殓完毕后,棺木移至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神户别院,那晚在别院举行了守夜,隔天(十五日)中午,在本堂隆重地举行了庄严的告别式。               参加葬礼的人,有遗属的长男弘一夫妇,及匆匆归国奔丧的次子久雄氏(在英国伦敦大学执教)、孙儿女们、亲戚一同及各界代表们等等。又为追慕老师的遗德,从全国各地赶来奔丧的,有各界阶层人士及善男信女们,本堂挤满了人潮。               首先依程序内容进行,先是配合行事钟的钟声,导师及诸僧入堂就座后,由上野谦二治丧副委员长宣读开式辞,继由本山颁赠「院号」给老师,老师被追諡为「护城院」。接著诵「归三宝偈」、短念佛、回向、三奉请。                导师烧香完毕后,由㈠成德学园校长,柴野文夫氏。㈡弟子代表,井上善右卫门氏。㈢法雷会总干事不学等在灵前致悼辞。然后诵「正信偈」、念佛、和赞、回向。               在缓慢庄严的诵经声中,先由本山来的代表上香,继之由桂乘胜治丧委员长、遗属、各界代表、最后是各善男信女们,大家排长龙式地一个接著一个上香。下午二点,在圆满了所有程序之后,导师及诸僧退出,丧礼到此暂告一段落。                最后,大家到棺傍为老师的遗体上花,作最后的告别。这时候由遗属们领先开始上花,在隆重庄严的气氛中,不时传有啜泣声,列席的大众大都目中含泪,大家一个一个地供花,同老师作最后的告别。终於棺木被移上灵车,在此桂治丧委员长,向在场的大众致闭式辞,然后在大众庄严的念佛声中,灵车缓缓朝著荼毗场,六甲山鹎越斋场出发。这一天,神户地区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到了傍晚,神户市内开始下起雨来,但在斋场却是飘下难得一见的鹅毛大雪,这幅情景,有如是净土的清净功德在庄严老师的圆寂一样。               老师的院号法名是,「护城院 释瑞劒法师(生於明治十八年十月五日)昭和五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往生 享年九十七岁」老师将近一个世纪长的生涯,终其一生皆不离正法的钻研与弘宣。老师一生鞠躬尽瘁於弘扬先师 桂利剑老师所传承的清流法雷学派。为报佛佛祖祖的鸿恩,如烈火般的燃烧自己於弘法利生上。其间受老师教化的人,国内海外不知其数。老师所发表的著作,合英、日文大小册共近八十种类。现在,人间失去这样伟大的老师,这不止是佛教徒的悲哀,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悲哀。特别是平时受教於老师的人,大家所受到的冲击悲痛,有如是丧严父失慈母,有如是天崩地溃,日月暗淡无光一样。                  但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此悲痛中,平时老师的教诲,是要「学佛大悲心」,决定自身的往生,精进於大法的无尽流传,这才是身为佛弟子该尽的本份。因此愿不忘师言,全力以赴。老师在静养期间,曾真情地流露道:              「法雷的法灯一定得无尽地传续,法雷的法灯若明灭,第一个最伤心的会是利劒老师」。原来老师经常「心」系著先师的「心愿」,一直抱持著「显扬祖风」、「令法久住」的心愿。现在正是我等同心协力,以师「志」为己「志」,来完成老师心愿的时候。愿禀承老师的遗志,继续月刊「法雷」的发行。同时,一边整理老师的遗稿,一边将整理好的文稿继续发行。愿大家能一如往常,继续给予支持与赐正。老师在越不惑之年时,曾披沥道:「乘悲翼还来秽国游法界化导群萌乐哉快哉如来行人生将了望洋洋」即如此诗所言,老师浴身在往相回向的大慈「大信心」中。又到了晚年时,老师将不久於人世的心境流露如下:「每见翔空之飞鸟即思乘愿遨天日」又老师也将自身对此世依依不舍的情怀,率真地以诗歌表达出来:「吾无丝毫想死心对世亦存留恋情力量渐失缘已尽泪光中见此身散身虽枯萎似莲华凋谢时即浮起时世缘尽时但生喜莲华落时即浮时极乐界中有慈亲静待浪子回故乡等待不及出差来六字名号伴我归」                  此诗同时也是老师「平生业成」、「不来迎」(常来迎)的述怀。老师现在正乘著愿力,参加薗林游戏(还相回向)的如来行吧。                  又有关老师的生平事迹等等,日后会发行法雷特刊,「护城院 释瑞劒法师追悼纪念特集」作专题报导,届时敬请大家多多支持与赐教。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卷头言 51生老病死乃家常 无量寿光大生命大道超越老病死专念南无阿弥陀 极乐路开不用愁善恶念信皆全抛 明月一轮光皎皎跟著行大道者走 耽心安心两皆消不用害怕不必愁 大悲慈亲等著我娑婆遇慈亲 凡夫得成佛惭喜交加 愧喜交加卷头言 52世界上最伟大的圣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是阿弥陀如来的化身,释尊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说:「信阿弥陀如来(本愿名号)的人一定往生净土」。阿弥陀如来乃慈亲。一旦往生净土,阿弥陀如来及释迦如来双双迎来,赞叹道:「来得好,来得好」。往生即成佛,让人既感恩且惭愧。卷头言 53一旦大限来,脑中变空白,心如万马奔腾,所有的记忆,所懂得的佛法,统统销声匿迹。又受病魔折磨的人,全身但出冷汗,光是呼吸都成困难,有眼已无法见物,有耳已无法听闻。即使情况如此糟糕也不要害怕,生平所信赖的「愿力摄取」,乃真实不虚故,慈亲不离身旁。人不到绝对无力的地步,无法得知本愿他力的慈悲。「死」是严肃的事实。卷头言 54往生「极乐」,要「真的乐」才算数。「极乐」的「乐」,是往生人心薰如来的大悲心,自在地遨游法界之乐;又还归娑婆,是受苦不以为苦,在苦中说法,此中自有法喜,法「乐」无限。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来来去去无穷际。一面体会本愿力,一面开示本愿力,此乃无上之「乐」。卷头言 55眼一张就是地狱业,耳一开就是地狱业,心一动念就是地狱业。作善事也是地狱业,作恶事更不用说。若不听「闻亦未闻」的佛法,会更加听闻不到佛法。自以为「听懂了」也不行,自以为「生信了」也不行,自以为「能往生」也不行。凡夫的种种处心积虑,根本帮不到忙。「愿力摄取」,南无阿弥陀佛。「佛智不思议」,南无阿弥陀佛。卷头言 56记住的东西会忘记,思惟的东西会消失。心之水沟再怎么掏挖,跑出来的东西,尽是贪瞋痴的三毒五欲虫。「我懂了」、「我起信了」、「我念佛了」,「我」一出的话,皆是自力。自力是无法得救的。本愿力是「回向法」,教行信证皆「回向」。回向是「愿心」、「大悲心」。发遣(释尊)、招唤(弥陀)皆「回向」。尽界皆是法王家,被唤回归慈亲乡卷头言 57圣典的文字,不单是如来的「言语」,同时亦是如来「自身」。唯有大慈悲心方能传达大慈悲心出来,所以大家恭敬地拜读佛语,自能获得「信心」。「教行信证」的文字,是如来「法身的光轮」,是「佛智」,是「大悲心」,同时亦是圣人的「法身」。所以每次拜读时,常常会有「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的体会,文字会主动来教人。拜读圣典三遍、五遍,又或是持续三年、五年、十年,还有看不懂的地方时,耐心再拜读,在第三十年,又或在第五十年后,文字会主动来教人。圣典就是有如此不思议的功德力。因此不要光是听闻就好,拜读圣典也是非常重要的。卷头言 58一听人说:「不要执著语言文字」,有的人就会刻意地不去听闻佛法,并极力地排斥语言文字。如此,不闻思修,只是一味地要舍去语言文字等的反应,都是只听到「话」而没有把握到「话意」的缘故。佛语即如来的话,舍去佛语要到那里遇佛法呢?如来的「话」即是「如来」,是「法」,是「佛法」。视佛语如同如来时,即不会执著语言文字。视佛语为如来时,即遇活泼泼的如来,当下即被如来摄取在怀。因此,唯是老实地信顺佛语、佛教、佛愿。老实信顺佛言语 自能常垂恭敬头卷头言 59有的人认为:「如果学佛什么行都不修的话,没有资粮,如何往生?」懂佛的人自会忆「念佛」,忆念不断的人,佛法光明自然融入其血液,贯通其全身,并从其身口意三业流露出来。光是用凡夫的知见义解去理论、行动的人,都还尚在佛法的门口。身心都是佛法时,即是本愿力彻入全身时,亦是被「佛智不思议」同化时。诸如生死的问题,这不是用人的智力知见就可解决得了的,依佛力得解脱自在时,即是离生死时。心中执著好坏善恶,怀疑佛力・佛愿者,生死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卷头言 60佛的「一言」「一语」中,含藏著无限的法味。又无穷的法味,尽摄在「一句」中,此即是佛「语」,佛「教」。因此,知道很多句也好,知道一句也好。一句是「一无上」,千句是「千无上」。真的明白「一句」者,一生解脱自在。那么,什么是本愿力表露无遗的「一句」呢?人人各自依著有缘的「一句」离生死,即使是暗记了千亿万的偈文,若没有遇到能解决后生一大事的「一句」者,那千亿万的偈文对他来说,是什么价值也没有的。对真的明白佛心的人来说,「若不生者」、「汝正念直来」等,皆是无上至宝的「一句」。有些说法的人虽然很有学问,却没有受用佛心。反而是来听闻佛法的同朋,透过说法者的法语,先感应到如来的大悲心。此中道理发人深思。卷头言 61「真理」「法性」等字眼对凡夫来说,好像似懂非懂,其实是不懂。因为「真理」具有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用凡夫有限的智慧,以人的哲学就想要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即使是花了千万年也还是行不通。有智慧的人,则相信已洞达了宇宙真理的佛陀,完全依止佛的智慧、慈悲、本愿,凡夫方能真正地进入真理的世界。「真理」和「涅盘」是如来,如来是「真理」,是「涅盘」。如来是「真实」,是「真生命」。卷头言 62知识学问不是「道」。有很多学者误以为自己所累积的知识学问就是「道」,自己是得道的人。可是当你将参考书和注释书从其身上拿走时,却一个所以然也讲不出来。这样的人很多。安心的世界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当你把所听到的、所记得的全部拿掉时,剩下的是什么呢?有的只是不安、无助感吧?若是有这样的心境者,是还未真正地遇到「如来」,还未真正的领受「本愿」。当人舍弃所知道的一切学问、概念后,而尚还有本愿力温馨的安堵感在时,这才是真真正正得到佛愿力回向的人。卷头言 63亲鸾圣人在「净土文类聚钞」一书中告诉我们:「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此句法语,是圣人大信海的全部,是圣人的浑身之力,是圣人的生命,亦是如来的全身,一句治万劫渴。人知道很多也是地狱必定,种种思惟也是地狱必定,行善也是地狱必定,为恶也是地狱必定。此「一句」中,完全没有凡夫的判断,没有凡夫自力的思量。此圣句即是对佛德的赞叹,对如来功德力的称扬。如来的生命跃动在此中。因此,还有何耽忧,还有何所求呢?卷头言 64由於误执「要获信才可以往生」,所以有人就焦虑地想尽种种办法要赶快获信。其实,那样的「信心」已经变质为某种固定的概念,是死的东西了。不明白这点的人,才会拼命地想要去握、去抓、去得「信心」。这样的心态,就有如人疯狂地想踩住自己的影子一样,但是,不论他多么努力,捉不到的东西还是捉不到的。要知道,「信心」不是某种固定的物体,而是佛心的功德力。「信心」唯是如来大慈悲的跃动,是此跃动让凡心生动起来。唯有如来大慈大悲的跃动,方能救度我,方能转此迷妄的心敬信如来。故「信心」是「如来力」,是令凡夫敬信的力用。「信心」,乃如来悲智的跃动,是大悲慈亲的念力。卷头言 65随著东西文化的不同,时代的远近,及人种教育思想的异同,宗教也跟著多样化。观看世界史,每个王朝都有其荣枯盛衰,其兴废的因素不同,无法一概而论。但是以下三点,不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也都适用的:⑴「善因善(乐)果、恶因恶(苦)果」的因果法则。无始以来,万物依此因果法则在生成流转,无有停时。⑵法界的真理,即「无我的大悲」和「无分别的真智」,这是最高善的实相,完成此最高善的人格者,唯有佛陀。⑶凡夫的自体与「无我的大悲」背道而驰,故凡夫无法证得「无分别的真智」。事实上,凡夫二六时中皆依著贪欲、瞋恚、愚痴(邪见)在起烦恼,每天无时不刻地在造八万四千罪业。以此三点为前提,试问凡夫要如何才能解脱生死,到达最高善的涅盘境地呢?只有「教行信证」的宗教「净土真宗」,方能给凡夫真正的答案,在此可见到亲鸾圣人伟大的人格。卷头言 66本愿在何处?愿力在何处?不妨亲身地体会找找看。当切身的感受到「南无阿弥陀佛」是大悲的音声时,其处即有愿力,即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若没有此切身的感受,本愿也好,本愿力也好,南无阿弥陀佛也好,对他来说,都只不过是个名相而已。佛法并不是佛教学,而是实践学,是生死解脱的要法、要道、妙术。妙术即是捷径,此是唯一的大道,当善自深思此处。卷头言 67真宗的根本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本愿」,是阿弥陀如来的无我大悲及无分别的真智,这同时亦是弥陀功德力的显现。此本愿就叫「南无阿弥陀佛」。一听到「本愿」,即知忆持佛的「无我大悲」,一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即知念「无分别的大智」。我们是依如来大悲大智的功德力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所以这个又名「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亲鸾圣人在「和赞」中言:「自利利他二圆满归命方便巧庄严(南无阿弥陀佛)心念言语双泯绝归命不可思议尊」因此,没有必要悲叹道:「无法安心」。「大安心」乃超越「安心」与「不安心」,此可在「南无阿弥陀佛」中领会到。卷头言 68净土真宗所说的「闻」,不是指「我」的闻,而是指「无我」地敬信勅命的「本愿力」,勅命的「南无阿弥陀佛」。此敬信的透彻处即名「闻」,名「信」。不明白此中滋味者,「二河白道」对他来说则失去生命。我们是在「大经」的「闻其名号,信心欢喜」的「闻」字处,听到勅命的。「闻」之一字,是净土真宗的极意,是往生净土的秘键。当被人问到「你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时,一句话也答不出来的人,是因为还有「我」(自力)的缘故。认为「我的信」就是「信心」,「我的听闻」就是「闻」的人,这都是内心深处还有自力执心的缘故,如此之人是无法真正明白「他力」的。卷头言 69有的人虽然听人讲解净土三部经时会感到很好,但是他却无法发自内心真正的起信。试问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的信呢?祖师圣人自身信此法,并由「信」之一字留下「教行信证」一部给我们。因此,我们唯有敬信祖师圣人的人格,方能相信无法相信的「法」。没有遇到可相信的人格的话,是无法真正对佛法起信的。我拜读祖师圣人的圣典已七十年,是愈拜读愈觉其奥妙非常,越深研越感其高深无穷。圣人非泛泛之辈也。卷头言 70父母心念孩子,孩子心念父母,如此才是真正的「亲子」。如来忆念众生,众生忆念如来,如此才是真正的「亲子」。佛法除此无它。「忆念」即是「信心」,是「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自己能不能往生净土,不用问别人就可以知道。没有忆念的人,不论把教义法理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也没有用的。心中常忆念佛者,自然会口出佛名,此名「忆念称名自有精」(「报恩讲式」)。卷头言 71信佛法,乃信佛法力不思议。如何是信佛法力不思议呢?即信如来的本愿力。如何是信如来的本愿力呢?即敬信勅命。如何是敬信勅命呢?即归顺佛说。如何是归顺佛说呢?即敬信本愿的「招唤声」是真实不虚的佛智不思议。为什么佛法可信呢?因为佛法是释迦如来的金言,且有七高僧、祖师圣人为我们做榜样的缘故。卷头言 72没有任何问题比生死问题更重大的了。虽然我们能自觉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比解决这个问题更棘手的了。看来人们都嗜饮五欲酒,但不要饮太过量,记得一定要听闻佛法来解决此重大的问题。一旦此问题得到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皆迎刃而解,五欲的人生问题也会被一一的击破。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这点,所以才会让释迦如来为我们流下慈悲的血泪,也才有「如来所以兴出世」的意义。佛法是安乐的法门,此滋味懂得的人自懂。卷头言 73凡夫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我」和「非我」合一,因此无明烦恼没有尽时。「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观经疏」),就是说的这一点。佛是心浪平静至极的人,所以视自己和众生是一体。佛眼「自(我)他(非我)不二」,所以没有我・非我、草木・国土等的分别,因此佛的世界不得了,没有丝毫无明烦恼。佛心清净真实至极,因此自然发出大智大悲的光明,此光明即是如来的跃动,此光明即是「行」,是「本愿」,是「名号」,是「勅命」。我们即是依此如来的光明获救的。因此,圣人说:「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也」。真宗是雄浑无比的宗教,是凡夫超证的妙法。因此往生还有何疑呢?大家都是受此「愿力自然」牵引往生的。卷头言 74「阿弥陀佛」、「法藏菩萨」、「本愿力」、「未来世」、「地狱・极乐」等用语的意义,是心眼开时方才能真正明白。因为这些用语乃超越人类的智慧线,所以不该以凡眼、凡智,班门弄斧的解释一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敬信「心眼明净」了了分明法界实相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说。卷头言 75有求於本愿力救度的人,是有感受到自身的罪恶,感受到无常,感受到自身的无智无力,同时亦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业道可怖的人。已觉悟到自身彻彻底底是凡夫的人,首先当知道大圣释迦牟尼世尊是什么样的存在,再明白亲鸾圣人是什么样的人物,如此自会生起仰慕释尊与亲鸾圣人的心。当知佛教是绝对的真理,是给与吾人真生命的宗教。因此,洗耳恭闻高僧们的言教非常重要。卷头言 76信心从「信人(得道者)」处生起。圣人对天亲菩萨及法然上人的信赖,就如同是对佛一般。因此,圣人敬信天亲菩萨的言语就如同佛说一样。在菩萨的面前,圣人一如婴儿般地信奉「一心的华文」。同理,我们也是在相信圣人的言教处,信心得到确立的。眼中无「人」,是无法得到信心的。说得不到信心的人,毛病即是在此。卷头言 77会说「我虽然很想信本愿力,但是却无法真的起信」者,是他对自身的反省,及对大圣释尊,对亲鸾圣人的研究不足所致。真宗的教法世界第一,也由於其是最高最深的宗教故,要真正信此,依此离生死入涅盘城,是非常不易的事。话虽如此,我们是以一「信佛」即能得到真解脱。因此本愿力的宗教,说难的确很难,说容易确实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了。所谓「易」是指依如来的「真实」,依「佛的念力」,即能获救故。卷头言 78阿弥陀佛看著我我心中想什么都清楚越做说明,人越容易拘泥於「说明」,若不说明,人则无法明白,不明白则无法生信。「大信心」,乃超越了凡夫的「我懂了」、「我还不懂」,这唯是如来的本愿力。所以暂离自己的知见义解,去静思自身的罪业有多深重,会比较妥当。亲鸾圣人是在无可奈何的为自身的罪业饮泣后,敬信本愿之无碍道的。大信心海中,愚痴的我的人格方得以和如来大悲的大人格相接触。敬信佛说时,即离文字的执著,起信离文字时,则可感受到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慈悲念力,此即「即则离也,离则即也」(日溪法语)的吟味。佛法是活的人格与活的人格之接触,活泼泼的文字即是活泼泼的祖师圣人,「教行信证」即是圣人的法身,是如来的光明。卷头言 79人生很苦。苦的原因来自无明的风不断在吹拂著。大圣释尊如是说,并教导我们若想要拔诸勤苦之本,就不要让无明风再吹起,但是倾听佛语者稀。能转「无明」和「业」之苦海得「涅盘」乐者,唯有佛・法・僧三宝的「教法」,及如来的「本愿力」。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本愿海涛音(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465.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卷头言 45         「无我的大悲」和「无分别的大智」,乃法界的实相。闻「实相」即南无阿弥陀佛而生信时,这即是往生正因,净土真宗除此无他。                如何闻信南无阿弥陀佛呢?即「本愿真不可思议」,就是闻信。                如何念佛呢?即「南无阿弥陀佛真不可
本愿海涛音(3)

本愿海涛音(3)

卷头言 45

         「无我的大悲」和「无分别的大智」,乃法界的实相。闻「实相」即南无阿弥陀佛而生信时,这即是往生正因,净土真宗除此无他。

                如何闻信南无阿弥陀佛呢?即「本愿真不可思议」,就是闻信。

                如何念佛呢?即「南无阿弥陀佛真不可思议」,就是念佛。

                如此以外的信行,皆是自力的信行。

                 听人讲解自力和他力,往往会有「懂了」的心态出来,但事实上却还在自力中。不明白「佛的至尊至贵」者,皆是自力。深明佛者后的思惟方是他力,深信这点后的念佛才是他力。

卷头言 46

                 念佛的生活,即是在如来慈光中的生活。此中,身心由於受到如来慈悲摄受的缘故,自然而然会无怒、无诤、无委曲、无不满,心中常持平和,这同时亦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一忘记如来的慈悲,人即会落入「我欲」(贪瞋痴)的生活,而产生愤怒、争执、怨恨、嫉妒、孤独、寂寞等心境出来。生活中一贯以慈悲待人的话,自然无后悔,也无愤怒。

                我欲一出,因为己身是有碍的存在,一旦不如己意,即会引起葛藤纠纷。若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求回报,自得平和。若是对方真是不可理喻的话,就只好默摈之,任随其便了。

                一味地付出,不求回报的生活,是领受佛心后的生活,亦即是慈光中的生活。忘记此,不实践佛法时,人生自然会有葛藤悲哀产生。

                没有比慈悲更尊贵的了,不管他人如何中伤批评,如何恶口诽谤,自己的心中是如何地气愤悲伤,由慈悲心出发行动的话,那不就够了吗。

卷头言 47

                「安乐集」言:「若机教时乖难修」。「机」,指十方群生海是极恶最下的一机。「时」,指五浊恶时恶世界。「教」,指本愿一乘绝对不二的真教。为拯群萌而示现到此世间的教法者,即是净土真宗。忘记此三点,人就会自哀自叹地说得不到信心。

                 亲鸾圣人在「教卷」的结语时说,净土真宗乃「时机纯熟之真教也」。真正洞达自身之「机」和现世之「时」者,不论是谁,皆能进入此「一乘究竟之极说」,「凡夫直入之大道」的。

               为此机而有此法,此法但为此机,此名「一机一法」,「一法一机」。

              机教不相应的话是无法得道的。

卷头言 48

                  天地万物不可思议。

                  「不思议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议」(僧肇)。

                  天地万物,既不是神造,也不是由什么造物主所创。既不说从何时开始有,也不说何时会消失,乃「空、假、中」三谛圆融之相,是无始无终的。不论人智再如何绞尽脑汁,学者再怎样竭思绝虑,也无法真正知道天地万物的真相,故说是「不思议」。

                天地万物不思议。在佛教则有五不思议。(「论注」言:众生多少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龙力不可思议。禅定力不可思议。佛法力不可思议)。

卷头言 49

                「转」二乘人天的「杂善川水」,为大智大悲「本愿真实大宝海水」者,即是选择摄取之白业。敬信「不可思议大悲招唤的勅命」是「不思议」时,即是此「转」得成就时,此名「无碍佛智」。

                有「我听懂了」、「我生信了」之念头者,则遇不到妙愿力。以「不思议」为「不思议」,此非凡夫之力可及。

                此「转变一念」,名「能生清净愿往生心」,又名「金刚信心」。

                勅命即是「白道」,白道即是「信心」。

瑞劒老师圆寂的报告 50

(撰稿者:野濑瑞默老师)

                稻垣瑞劒(最三)恩师,自去年初夏以后,法体即现微恙,其后专心静养,有一段时间稍有好转,但是情况不是很稳定。到了年底终於抵不过身体的老化,在一月十三日凌晨零时二分药石罔效,在家属们细心的看护下,终於以满九十五岁(虚岁九十七)的高龄在神户的海星医院安祥圆寂。今不学在此追思老师生前的殷勤教诲,谨捧哀悼之意。

                老师的遗体直接由医院运回到法雷会馆,十四日入殓完毕后,棺木移至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神户别院,那晚在别院举行了守夜,隔天(十五日)中午,在本堂隆重地举行了庄严的告别式。

               参加葬礼的人,有遗属的长男弘一夫妇,及匆匆归国奔丧的次子久雄氏(在英国伦敦大学执教)、孙儿女们、亲戚一同及各界代表们等等。又为追慕老师的遗德,从全国各地赶来奔丧的,有各界阶层人士及善男信女们,本堂挤满了人潮。

               首先依程序内容进行,先是配合行事钟的钟声,导师及诸僧入堂就座后,由上野谦二治丧副委员长宣读开式辞,继由本山颁赠「院号」给老师,老师被追諡为「护城院」。接著诵「归三宝偈」、短念佛、回向、三奉请。

                导师烧香完毕后,由成德学园校长,柴野文夫氏。弟子代表,井上善右卫门氏。法雷会总干事不学等在灵前致悼辞。然后诵「正信偈」、念佛、和赞、回向。

               在缓慢庄严的诵经声中,先由本山来的代表上香,继之由桂乘胜治丧委员长、遗属、各界代表、最后是各善男信女们,大家排长龙式地一个接著一个上香。下午二点,在圆满了所有程序之后,导师及诸僧退出,丧礼到此暂告一段落。

                最后,大家到棺傍为老师的遗体上花,作最后的告别。这时候由遗属们领先开始上花,在隆重庄严的气氛中,不时传有啜泣声,列席的大众大都目中含泪,大家一个一个地供花,同老师作最后的告别。

终於棺木被移上灵车,在此桂治丧委员长,向在场的大众致闭式辞,然后在大众庄严的念佛声中,灵车缓缓朝著荼毗场,六甲山鹎越斋场出发。这一天,神户地区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到了傍晚,神户市内开始下起雨来,但在斋场却是飘下难得一见的鹅毛大雪,这幅情景,有如是净土的清净功德在庄严老师的圆寂一样。

               老师的院号法名是,「护城院 释瑞劒法师(生於明治十八年十月五日)昭和五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往生 享年九十七岁」老师将近一个世纪长的生涯,终其一生皆不离正法的钻研与弘宣。老师一生鞠躬尽瘁於弘扬先师 桂利剑老师所传承的清流法雷学派。为报佛佛祖祖的鸿恩,如烈火般的燃烧自己於弘法利生上。其间受老师教化的人,国内海外不知其数。老师所发表的著作,合英、日文大小册共近八十种类。现在,人间失去这样伟大的老师,这不止是佛教徒的悲哀,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悲哀。特别是平时受教於老师的人,大家所受到的冲击悲痛,有如是丧严父失慈母,有如是天崩地溃,日月暗淡无光一样。

                  但是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此悲痛中,平时老师的教诲,是要「学佛大悲心」,决定自身的往生,精进於大法的无尽流传,这才是身为佛弟子该尽的本份。因此愿不忘师言,全力以赴。

老师在静养期间,曾真情地流露道:

              「法雷的法灯一定得无尽地传续,法雷的法灯若明灭,第一个最伤心的会是利劒老师」。

原来老师经常「心」系著先师的「心愿」,一直抱持著「显扬祖风」、「令法久住」的心愿。现在正是我等同心协力,以师「志」为己「志」,来完成老师心愿的时候。

愿禀承老师的遗志,继续月刊「法雷」的发行。同时,一边整理老师的遗稿,一边将整理好的文稿继续
发行。愿大家能一如往常,继续给予支持与赐正。

老师在越不惑之年时,曾披沥道:

「乘悲翼还来秽国

游法界化导群萌

乐哉快哉如来行

人生将了望洋洋」

即如此诗所言,老师浴身在往相回向的大慈「大信心」中。又到了晚年时,老师将不久於人世的心境流露如下:

「每见翔空之飞鸟

即思乘愿遨天日」

又老师也将自身对此世依依不舍的情怀,率真地以诗歌表达出来:

「吾无丝毫想死心

对世亦存留恋情

力量渐失缘已尽

泪光中见此身散

身虽枯萎似莲华

凋谢时即浮起时

世缘尽时但生喜

莲华落时即浮时

极乐界中有慈亲

静待浪子回故乡

等待不及出差来

六字名号伴我归」

                  此诗同时也是老师「平生业成」、「不来迎」(常来迎)的述怀。老师现在正乘著愿力,参加薗林游戏(还相回向)的如来行吧。

                  又有关老师的生平事迹等等,日后会发行法雷特刊,「护城院 释瑞劒法师追悼纪念特集」作专题报导,届时敬请大家多多支持与赐教。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卷头言 51

生老病死乃家常 无量寿光大生命

大道超越老病死

专念南无阿弥陀 极乐路开不用愁

善恶念信皆全抛 明月一轮光皎皎

跟著行大道者走 耽心安心两皆消

不用害怕不必愁 大悲慈亲等著我

娑婆遇慈亲 凡夫得成佛

惭喜交加 愧喜交加

卷头言 52

世界上最伟大的圣人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如来是阿弥陀如来的化身,释尊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说:「信阿弥陀如来(本愿名号)的人一定往

生净土」。

阿弥陀如来乃慈亲。一旦往生净土,阿弥陀如来及释迦如来双双迎来,赞叹道:

「来得好,来得好」。

往生即成佛,让人既感恩且惭愧。

卷头言 53

一旦大限来,脑中变空白,心如万马奔腾,所有的记忆,所懂得的佛法,统统销声匿迹。

又受病魔折磨的人,全身但出冷汗,光是呼吸都成困难,有眼已无法见物,有耳已无法听闻。

即使情况如此糟糕也不要害怕,生平所信赖的「愿力摄取」,乃真实不虚故,慈亲不离身旁。

人不到绝对无力的地步,无法得知本愿他力的慈悲。

「死」是严肃的事实。

卷头言 54

往生「极乐」,要「真的乐」才算数。

「极乐」的「乐」,是往生人心薰如来的大悲心,自在地遨游法界之乐;又还归娑婆,是受苦不以为苦,

在苦中说法,此中自有法喜,法「乐」无限。

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来来去去无穷际。一面体会本愿力,一面开示本愿力,此乃无上之「乐」。

卷头言
55

眼一张就是地狱业,耳一开就是地狱业,心一动念就是地狱业。作善事也是地狱业,作恶事更不用说。
若不听「闻亦未闻」的佛法,会更加听闻不到佛法。自以为「听懂了」也不行,自以为「生信了」也不行,自以为「能往生」也不行。凡夫的种种处心积虑,根本帮不到忙。

「愿力摄取」,南无阿弥陀佛。

「佛智不思议」,南无阿弥陀佛。

卷头言 56

记住的东西会忘记,思惟的东西会消失。心之水沟再怎么掏挖,跑出来的东西,尽是贪瞋痴的三毒五欲虫。

「我懂了」、「我起信了」、「我念佛了」,「我」一出的话,皆是自力。自力是无法得救的。

本愿力是「回向法」,教行信证皆「回向」。回向是「愿心」、「大悲心」。发遣(释尊)、招唤(弥陀)皆「回向」。

尽界皆是法王家,被唤回归慈亲乡

卷头言 57

圣典的文字,不单是如来的「言语」,同时亦是如来「自身」。唯有大慈悲心方能传达大慈悲心出来,所以大家恭敬地拜读佛语,自能获得「信心」。

「教行信证」的文字,是如来「法身的光轮」,是「佛智」,是「大悲心」,同时亦是圣人的「法身」。所以每次拜读时,常常会有「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的体会,文字会主动来教人。

拜读圣典三遍、五遍,又或是持续三年、五年、十年,还有看不懂的地方时,耐心再拜读,在第三十年,又或在第五十年后,文字会主动来教人。圣典就是有如此不思议的功德力。因此不要光是听闻就好,拜读圣典也是非常重要的。

卷头言 58

一听人说:「不要执著语言文字」,有的人就会刻意地不去听闻佛法,并极力地排斥语言文字。如此,不闻思修,只是一味地要舍去语言文字等的反应,都是只听到「话」而没有把握到「话意」的缘故。
佛语即如来的话,舍去佛语要到那里遇佛法呢?如来的「话」即是「如来」,是「法」,是「佛法」。
视佛语如同如来时,即不会执著语言文字。视佛语为如来时,即遇活泼泼的如来,当下即被如来摄取在怀。因此,唯是老实地信顺佛语、佛教、佛愿。
老实信顺佛言语 自能常垂恭敬头

卷头言 59

有的人认为:「如果学佛什么行都不修的话,没有资粮,如何往生?」

懂佛的人自会忆「念佛」,忆念不断的人,佛法光明自然融入其血液,贯通其全身,并从其身口意三业流露出来。

光是用凡夫的知见义解去理论、行动的人,都还尚在佛法的门口。身心都是佛法时,即是本愿力彻入全身时,亦是被「佛智不思议」同化时。

诸如生死的问题,这不是用人的智力知见就可解决得了的,依佛力得解脱自在时,即是离生死时。心中执著好坏善恶,怀疑佛力・佛愿者,生死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卷头言 60

佛的「一言」「一语」中,含藏著无限的法味。又无穷的法味,尽摄在「一句」中,此即是佛「语」,佛「教」。因此,知道很多句也好,知道一句也好。一句是「一无上」,千句是「千无上」。真的明白「一句」者,一生解脱自在。

那么,什么是本愿力表露无遗的「一句」呢?人人各自依著有缘的「一句」离生死,即使是暗记了千亿万的偈文,若没有遇到能解决后生一大事的「一句」者,那千亿万的偈文对他来说,是什么价值也没有的。对真的明白佛心的人来说,「若不生者」、「汝正念直来」等,皆是无上至宝的「一句」。

有些说法的人虽然很有学问,却没有受用佛心。反而是来听闻佛法的同朋,透过说法者的法语,先感应到如来的大悲心。此中道理发人深思。

卷头言 61

「真理」「法性」等字眼对凡夫来说,好像似懂非懂,其实是不懂。因为「真理」具有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用凡夫有限的智慧,以人的哲学就想要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即使是花了千万年也还是行不通。

有智慧的人,则相信已洞达了宇宙真理的佛陀,完全依止佛的智慧、慈悲、本愿,凡夫方能真正地进入真理的世界。

「真理」和「涅盘」是如来,如来是「真理」,是「涅盘」。如来是「真实」,是「真生命」。

卷头言 62

知识学问不是「道」。有很多学者误以为自己所累积的知识学问就是「道」,自己是得道的人。可是当你将参考书和注释书从其身上拿走时,却一个所以然也讲不出来。这样的人很多。

安心的世界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当你把所听到的、所记得的全部拿掉时,剩下的是什么呢?有的只是不安、无助感吧?若是有这样的心境者,是还未真正地遇到「如来」,还未真正的领受「本愿」。

当人舍弃所知道的一切学问、概念后,而尚还有本愿力温馨的安堵感在时,这才是真真正正得到佛愿力回向的人。

卷头言 63

亲鸾圣人在「净土文类聚钞」一书中告诉我们:

「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

此句法语,是圣人大信海的全

部,是圣人的浑身之力,是圣人的生命,亦是如来的全身,一句治万劫渴。

人知道很多也是地狱必定,种种思惟也是地狱必定,行善也是地狱必定,为恶也是地狱必定。

此「一句」中,完全没有凡夫的判断,没有凡夫自力的思量。此圣句即是对佛德的赞叹,对如来功德力的称扬。如来的生命跃动在此中。因此,还有何耽忧,还有何所求呢?

卷头言 64

由於误执「要获信才可以往生」,所以有人就焦虑地想尽种种办法要赶快获信。其实,那样的「信心」已经变质为某种固定的概念,是死的东西了。不明白这点的人,才会拼命地想要去握、去抓、去得「信心」。这样的心态,就有如人疯狂地想踩住自己的影子一样,但是,不论他多么努力,捉不到的东西还是捉不到的。
要知道,「信心」不是某种固定的物体,而是佛心的功德力。「信心」唯是如来大慈悲的跃动,是此跃动让凡心生动起来。
唯有如来大慈大悲的跃动,方能救度我,方能转此迷妄的心敬信如来。故「信心」是「如来力」,是令凡夫敬信的力用。
「信心」,乃如来悲智的跃动,是大悲慈亲的念力。

卷头言 65

随著东西文化的不同,时代的远近,及人种教育思想的异同,宗教也跟著多样化。观看世界史,每个王朝都有其荣枯盛衰,其兴废的因素不同,无法一概而论。但是以下三点,不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也都适用

的:

⑴「善因善(乐)果、恶因恶(苦)果」的因果法则。无始以来,万物依此因果法则在生成流转,无有停时。

⑵法界的真理,即「无我的大悲」和「无分别的真智」,这是最高善的实相,完成此最高善的人格者,唯有佛陀。

⑶凡夫的自体与「无我的大悲」背道而驰,故凡夫无法证得「无分别的真智」。事实上,凡夫二六时中皆依著贪欲、瞋恚、愚痴(邪见)在起烦恼,每天无时不刻地在造八万四千罪业。

以此三点为前提,试问凡夫要如何才能解脱生死,到达最高善的涅盘境地呢?只有「教行信证」的宗教「净土真宗」,方能给凡夫真正的答案,在此可见到亲鸾圣人伟大的人格。

卷头言 66

本愿在何处?愿力在何处?不妨亲身地体会找找看。

当切身的感受到「南无阿弥陀佛」是大悲的音声时,其处即有愿力,即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若没有此切身的感受,本愿也好,本愿力也好,南无阿弥陀佛也好,对他来说,都只不过是个名相而已。
佛法并不是佛教学,而是实践学,是生死解脱的要法、要道、妙术。妙术即是捷径,此是唯一的大道,当善自深思此处。

卷头言 67

真宗的根本是阿弥陀如来的「本愿」;「本愿」,是阿弥陀如来的无我大悲及无分别的真智,这同时亦是弥陀功德力的显现。此本愿就叫「南无阿弥陀佛」。
一听到「本愿」,即知忆持佛的「无我大悲」,一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即知念「无分别的大智」。我们是依如来大悲大智的功德力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所以这个又名「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

亲鸾圣人在「和赞」中言:

「自利利他二圆满

归命方便巧庄严(南无阿弥陀佛)

心念言语双泯绝

归命不可思议尊」

因此,没有必要悲叹道:「无法安心」。

「大安心」乃超越「安心」与「不安心」,此可在「南无阿弥陀佛」中领会到。

卷头言 68

净土真宗所说的「闻」,不是指「我」的闻,而是指「无我」地敬信勅命的「本愿力」,勅命的「南无阿弥陀佛」。此敬信的透彻处即名「闻」,名「信」。不明白此中滋味者,「二河白道」对他来说则失去生命。我们是在「大经」的「闻其名号,信心欢喜」的「闻」字处,听到勅命的。

「闻」之一字,是净土真宗的极意,是往生净土的秘键。

当被人问到「你闻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时,一句话也答不出来的人,是因为还有「我」(自力)的缘故。认为「我的信」就是「信心」,「我的听闻」就是「闻」的人,这都是内心深处还有自力执心的缘故,如此之人是无法真正明白「他力」的。

卷头言 69

有的人虽然听人讲解净土三部经时会感到很好,但是他却无法发自内心真正的起信。试问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的信呢?

祖师圣人自身信此法,并由「信」之一字留下「教行信证」一部给我们。因此,我们唯有敬信祖师圣人的人格,方能相信无法相信的「法」。没有遇到可相信的人格的话,是无法真正对佛法起信的。

我拜读祖师圣人的圣典已七十年,是愈拜读愈觉其奥妙非常,越深研越感其高深无穷。圣人非泛泛之辈也。

卷头言 70

父母心念孩子,孩子心念父母,如此才是真正的「亲子」。

如来忆念众生,众生忆念如来,如此才是真正的「亲子」。佛法除此无它。

「忆念」即是「信心」,是「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

自己能不能往生净土,不用问别人就可以知道。没有忆念的人,不论把教义法理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也没有用的。心中常忆念佛者,自然会口出佛名,此名「忆念称名自有精」(「报恩讲式」)。

卷头言 71

信佛法,乃信佛法力不思议。

如何是信佛法力不思议呢?即信如来的本愿力。

如何是信如来的本愿力呢?即敬信勅命。

如何是敬信勅命呢?即归顺佛说。

如何是归顺佛说呢?即敬信本愿的「招唤声」是真实不虚的佛智不思议。

为什么佛法可信呢?因为佛法是释迦如来的金言,且有七高僧、祖师圣人为我们做榜样的缘故。

卷头言 72

没有任何问题比生死问题更重大的了。虽然我们能自觉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比解决这个问题更棘手的了。

看来人们都嗜饮五欲酒,但不要饮太过量,记得一定要听闻佛法来解决此重大的问题。一旦此问题得到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皆迎刃而解,五欲的人生问题也会被一一的击破。

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这点,所以才会让释迦如来为我们流下慈悲的血泪,也才有「如来所以兴出世」的意义。

佛法是安乐的法门,此滋味懂得的人自懂。

卷头言 73

凡夫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我」和「非我」合一,因此无明烦恼没有尽时。「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观经疏」),就是说的这一点。

佛是心浪平静至极的人,所以视自己和众生是一体。佛眼「自(我)他(非我)不二」,所以没有我・非我、草木・国土等的分别,因此佛的世界不得了,没有丝毫无明烦恼。佛心清净真实至极,因此自然发出大智大悲的光明,此光明即是如来的跃动,此光明即是「行」,是「本愿」,是「名号」,是「勅命」。我们即是依此如来的光明获救的。因此,圣人说:「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也」。
真宗是雄浑无比的宗教,是凡夫超证的妙法。因此往生还有何疑呢?大家都是受此「愿力自然」牵引往生的。

卷头言 74

「阿弥陀佛」、「法藏菩萨」、「本愿力」、「未来世」、「地狱・极乐」等用语的意义,是心眼开时方才能真正明白。因为这些用语乃超越人类的智慧线,所以不该以凡眼、凡智,班门弄斧的解释一堆。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敬信「心眼明净」了了分明法界实相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说。

卷头言 75

有求於本愿力救度的人,是有感受到自身的罪恶,感受到无常,感受到自身的无智无力,同时亦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业道可怖的人。
已觉悟到自身彻彻底底是凡夫的人,首先当知道大圣释迦牟尼世尊是什么样的存在,再明白亲鸾圣人是什么样的人物,如此自会生起仰慕释尊与亲鸾圣人的心。
当知佛教是绝对的真理,是给与吾人真生命的宗教。因此,洗耳恭闻高僧们的言教非常重要。

卷头言 76

信心从「信人(得道者)」处生起。
圣人对天亲菩萨及法然上人的信赖,就如同是对佛一般。因此,圣人敬信天亲菩萨的言语就如同佛说一样。在菩萨的面前,圣人一如婴儿般地信奉「一心的华文」。
同理,我们也是在相信圣人的言教处,信心得到确立的。
眼中无「人」,是无法得到信心的。说得不到信心的人,毛病即是在此。

卷头言 77

会说「我虽然很想信本愿力,但是却无法真的起信」者,是他对自身的反省,及对大圣释尊,对亲鸾圣人的研究不足所致。
真宗的教法世界第一,也由於其是最高最深的宗教故,要真正信此,依此离生死入涅盘城,是非常不易的事。话虽如此,我们是以一「信佛」即能得到真解脱。因此本愿力的宗教,说难的确很难,说容易确实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了。
所谓「易」是指依如来的「真实」,依「佛的念力」,即能获救故。

卷头言 78

阿弥陀佛看著我

我心中想什么都清楚

越做说明,人越容易拘泥於「说明」,若不说明,人则无法明白,不明白则无法生信。
「大信心」,乃超越了凡夫的「我懂了」、「我还不懂」,这唯是如来的本愿力。所以暂离自己的知见义解,去静思自身的罪业有多深重,会比较妥当。
亲鸾圣人是在无可奈何的为自身的罪业饮泣后,敬信本愿之无碍道的。大信心海中,愚痴的我的人格方得以和如来大悲的大人格相接触。
敬信佛说时,即离文字的执著,起信离文字时,则可感受到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慈悲念力,此即「即则离也,离则即也」(日溪法语)的吟味。
佛法是活的人格与活的人格之接触,活泼泼的文字即是活泼泼的祖师圣人,「教行信证」即是圣人的法身,是如来的光明。

卷头言 79

人生很苦。

苦的原因来自无明的风不断在吹拂著。大圣释尊如是说,并教导我们若想要拔诸勤苦之本,就不要让无明风再吹起,但是倾听佛语者稀。
能转「无明」和「业」之苦海得「涅盘」乐者,唯有佛・法・僧三宝的「教法」,及如来的「本愿力」。


739be8ac6a2622c48e7240523d564e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