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09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 头 言圣典是佛的全身,故当恭敬地拜读之。在拜读当中,每一页、每一页,都有佛在传达讯息给我们。这个或可说是灵感吧,这就是活泼泼地佛的光明。每一天,我们都可以接触到这样地佛的光明,但是我们却愚痴到忘记这个,而去倾听世俗之人无明暗的言语,让烦恼燃烧自己的身口意,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呀。「佛光明是智慧相也乃至能除十方衆生无明黑暗」(《论注》卷下)。唯有拜读圣典的光明方能尽除我的痴暗冥。信 心 铭 九十二岁瑞劒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深信因果的大真理故,知大罪不可造,又也应注意不去犯小罪。这样的人,看似小心眼的小人物,於另一方面不惜身命求出离的要道。从这点説的话,像这般大胆的人很少。世间多忧,人皆迷执。不论是如何浊恶的末代,不拘时代和人,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因果真理通古今,不分东西,俨然存在。可畏亦可怖。《帖外和赞》曰:「大愿海之中更无烦恼浪一乘弘誓船但凭大悲风」《叹异抄》(第七章)曰:「念佛者无碍之一道。此理云何?即信心的行者,天神地只亦敬伏,魔界外道亦无法障碍,罪恶业报亦不感(受业报时,不会恨天尤人,会心甘情愿地受报),诸善亦不及故。」这是不思议的事呀,这是常识无法知道的世界,用人世界的道德法则来看也无法明白。这是佛智不思议的世界、大愿海不思议的世界。本愿力的世界是如此不思议的世界故,善导大师亦说本愿海的世界是超异一般佛教的因果的「别异弘愿」。於大信心的世界,不论是什么样的恶人女人皆就那样地救度故,凡夫世界的善恶,一旦超越之,偏信凭佛智不思议的本愿力。在大信心的世界或是大愿海的世界,善恶、修行皆超越。《叹异抄》(第八章)曰:「念佛为行者非行非善也。非依吾计行故云非行,非依吾计作善故云非善。偏是他力离自力故,为行者非行非善也云云。」「信卷」(本)曰:「凡按大信海者…,不问造罪多少、不论修行久近,非行非善、…唯是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说信乐(真实的信心)也。…如来誓愿药,能灭智愚毒也。」此亦是可惊不可思议的大文字。这是常识、道德、哲学、一般佛教的思想、世界各国的宗教教理也无法理解的世界。本愿海是释迦如来在《大经》说的阿弥陀如来大智大悲的本愿力的世界,七高僧受之传之,亲鸾圣人顶戴之传授之给烦恼具足的吾等凡夫的不可思议解脱的大法门。「知无常和因果才是一年级。记住法门的道理二年级。愿力不思议没有毕业时。忆念本愿力忆念则是念佛。念佛即南无阿弥陀佛。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真宗一方面立脚於严格的因果之上、严格的善恶判断上,一方面立脚於本愿力的不思议、佛智的不思议之前的话,凡夫的因果也好、善恶也好皆超越,唯瞻仰本愿力的不思议是不思议,活在纯情地信受善知识所说的大信心。信受不思议是不思议而大安堵是难中之难。说难就不彻底地听闻的话,地狱是必定。治生死大问题的方法,深念无常和因果、罪业和圣人的言语,以大死一番的心情认认真真地,奋起大勇猛心、好好地听闻本愿名号的由来以外没有路可走。「佛法是听闻听闻再听闻然后全部消掉唯是瞻仰弥陀的愿力哦佛法是说 说 再说全消掉唯是仰信弥陀的愿力哦」净是颠倒的世上,不颠倒的事有三样:一、死。二、落。三、落的那样原封被救。弥陀的本愿力,从凡夫世界的因果来看的话是超因果的法。凡夫世界的因果、一般佛教的因果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法则。入超因果的本愿力的世界、南无阿弥陀佛的世界,始为「善亦非要」「恶亦不可恐」(叹异抄)。又有云「凡按大信海…非行非善」(信卷)。因为欲用凡夫的头脑想阿弥陀如来的本愿、欲用凡夫世界的因果法则(科学的因果、道德的因果)下结论所以行不通。絶对界、真如法性的真理,即佛的佛智大悲的本愿的世界,以凡夫的小智看的话,是思虑分别无法及的世界。唯有顶戴是不思议呀。随 想 金 刚 心(三)○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净土论)。○ 自然法尔是愿力自然。被大愿业力牵引牵引而往生。○ 蚁知砂糖,蛇捕鼠,业力者不思议的东西呀。○ 如来的禅定力(三昧力)不思议。要听闻佛智的不思议呀。○ 像佛法这样尊贵者,哪是疑心深重的凡夫説懂就懂的。○ 愿往生,是为凡夫能成佛,别思要享乐哟。○ 学佛法、説佛法,像这样法喜的事何处有呢?○ 此世是苦的土无乐。就因是娑婆才能説佛法。哎呀真有趣的世界呢。○ 想要信心、想要安心、想要欢喜。请放下想要想要的乞食根性。○ 闻法请趁强健有力时。等到了七老八十(七十岁、八十岁)没气力了已太晩了。○ 狐狸骗人。别被自己的心骗了。○ 依善知识的一句话豁然开朗的往生,几十年亦茫无头绪。○ 源信和尚説如来是「极大慈悲母」,要吟味此处哦。○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亲鸾圣人如是説。○ 要听闻的话,到碰壁为止听闻!碰壁碰壁,早点碰壁,彻彻底底地碰壁。知解分别是幼稚园。○ 觉如上人的《执持钞》曰:「往生般的一大事,非凡夫可计量,应偏任凭如来」。○ 世人説佛寺无佛法,佛具店无佛龛喔。○ 无论如何皆落地,落地、落地、落地。彻底落地后才论输赢喔。处心积虑不落地,徒劳无功。○ 大悲之月映於泥水的是信心呀。凡夫的计量什么也不是。○ 「生死苦海无边际我等沈沦时已久唯有弥陀弘誓船令乘必定到彼岸」。直到死为止,好好地吟味此和赞     地过活。○ 除去父母和老师的言语没有信心。○ 好谈理论的话,请尽量说吧。用理论无法过死的关卡。○ 人生是或沈或浮的紧要关头呀。知道也不行,想也不行,怎么样也不行不行的尸骸亦同然。○ 无论如何也无法无我,不得无分别智的话,除了落地外什么也没有。这个不知道吗,这个不知道吗。○ 「归命者本愿招唤的勅命也」,佛唤我故方能往生。○ 知道也是毒,不知也是毒,思也是毒,不思也是毒。唯有佛智不思议,誓愿不思议的药。○ 法界的真理是什么?佛智大悲的南无阿弥陀佛、自利利他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如来是万能演员,没有笨拙演员出场的份。○ 南无阿弥陀佛是呼唤声呀。获救的证据、往生的证据,真可尊可贵。○ 不是追赶信心、寻找如来。被如来捉住,轻而易举地。○ 我利我利亡者无法成佛是原则呀,加上凡夫就这样地往生成佛,难道不觉得这不思议吗?○ 依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往生。凡夫的力量,尽是地狱必定的业。○ 有空的话不妨看看自己的样子。   「无明烦恼真茂盛有如尘数满身心爱憎违顺之心境不异高峰又山岳」(和赞)。○ 在此世不知善恶不行,往生是超越善恶地飞越,不觉得这不思议吗?○ 人説真俗二谛,事实上,有信心的话,俗谛门(道德)自然生起来。○ 向临终的病人説信心如何,他会听不进去。   依「大悲的慈亲等著汝哦」这句话往生。○ 如来是真实,真实是如来。○ 佛真尊贵真尊贵,尊贵的佛法,哪是懒骨头说懂就懂的。○ 听到佛法的话,要开口哦。不开口就是有问题呀。○ 教行信证哪怕是一个字也要吟味哦。○ 虽无遗产有佛法可留。无佛法的话,与乞丐同然。○ 凡夫的自体净是妄念,有五欲的那样听闻佛法呀。○ 佛智圆照。○ 智者也好学者也行,死时皆是一无所有。○ 假令读了万卷书,面对后生时,就如一字不识的阿呆,还愚往生。○ 不论是谁,剥去外皮的话,净是我最可爱。地狱的证据在这裏。○ 佛智的不思议,本愿力,有罪的那样,有欲的那样。「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愿细细顶戴这首和赞哟。安 心 语 录一、伤脑筋听不到本愿力的呼唤声也是伤脑筋。无法信的也是伤脑筋。但是不认为自己听到了、听了、信了,心就不安的人也是伤脑筋。凡夫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心相信的信心,有何价值呢?思之、思之。二、一句的吟味那里听几句,这裏听几句,把所听到的断片组合起来,以为那就是信心,这哪行得通呀。呼唤声一句就好,彻彻底底呼唤声如何呢。「呼唤声一句南无阿弥陀被唤还慈亲故乡」,这心境真妙呀。即使记得很多很艰深的用语,若无法从内心裏真的吟味此一句的妙味的话又如何。即使听闻了千次万次的法座,漫不经心地听闻不行。三、专注深掘一样佛教不论是哪一宗派,没有专心於一的话无法成就。特别是真宗的安心,就如掘深井一样,专心深掘於一事,若没触及到如来的大悲心的话,什么意义也没有。「法之水流岩下掘呀掘呀地汲取要深掘且不断地」。四、当流之极在闻很多人以为信心是由凡夫发起。不论自己有没有这样子想,在内心深处是如此认为的,这就是久远劫来流转至今的「自力心」。因为一般其他的宗教是如此,所以即使听闻了净土真宗的教法,在内心深处亦有著这样的想法。虽然如此,即使听到信心是用顶戴的,但是很多人就想快点顶戴、想何时如来会给我信心呢,生命越来越短,无常的风説不定今晩就来,如来应知道我想要顶戴信心想到流口水才是,为什么不早点把信心给我呢。虽然如此,其中有人云我被某某人説:「汝已经获得信心了」,所以我顶戴了信心、获得信心了,那是几年几月的事了。净土真宗的信心不是没被人印可(证明)就不知道那样地模糊不清的信心。能説出:「汝获得信心了,还没有获得」等持有他心通的僧侣,在现代应无有一人才是。不是自己听如来的呼唤声吗,然而却有人问:「我听到呼唤声了吗、我还没有听到吧」等迷糊的问题,难道这样就定心情好或不好吗?不可不説这样的人是糊涂虫。勅命是自己听闻故,自己应明白自己的心才是。只是因为这是后生一大事,以为自己听到了、懂了、获得信心了的人,向善知识说出自己内心的所有想法是重要的。因为「以为的安心」是无法往生的。当流之极在闻。「闻」之一字很重要。听闻如来的大悲心,听闻听闻,彻底地听闻,听闻到原来连听闻也没有般,如来招唤的勅命彻身心,自然地於往生放下包袱,这就是信心。唯是本愿力的勅命的独运而已。五、闻不具足其中,有人的心态是:我学佛已经几十年了、正信偈、和赞、御文章等也都读过了、老师说的我都懂了、不论哪位讲师什么我都已经知道了,虽然如此,不知为何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而无法安心。一想到后生就是一片黑暗、恐惧等等。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闻不具足、没有真实地明白「被唤还慈亲的故乡」、不信誓愿不思议是不思议的缘故。到底是听闻到哪裏去了呢?虽然口口声声说都明白,是什么在明白呢?最好从头再来一次较稳当吧。六、不断烦恼得涅盘净土真宗的安心,很难。讲难是指从大乘佛教的哲理来説,是「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但是凡夫从内心深处无法理解这样难的事,即在此世无法悟这样的真理。话虽如此,并非完全地否定这,要悟到诸佛如来所悟到那样,得到安养方可证。在此世能触及「即」的问题、「不二」的问题到多少程度呢,作为大信心的德(德用),在未命终时,多少能吟味到其中的真理一点点。所谓的「一点点」,实是无法言喻的妙处。「正信偈」曰:「能发一念喜爱心,不断烦恼得涅盘」。佛教的原则是断烦恼得涅盘(证悟、成佛),这是极严肃的事,这叫做「断恶证理」。然兹一度发起信心的话,因为是「不断烦恼得涅盘」故,所以焦距不对,因此圣道门的人们説:哪有那么好的事,而不愿叩真宗的门。原来如此,自力执心强的人,今做自力修行的人们这样子想是无可厚非的事。真宗的人如何想呢,哪理会别人如何想,只要顶戴信心的话就行了,而不想知道严肃的道理,一副马耳东风的样子。如此一来,既不知圣人的心血,也不知信心的价值。当然凡夫带罪的现状往生的话,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在存命时从如来眼看的话,罪消的缘故,能吟味「不断烦恼得涅盘」的妙旨。这滋味无法言喻,令人感戴。此处能顶戴到佛智不思议、愿力不思议。七、亦无善恶与净秽和赞曰:「自久远劫至今世受佛悲愍之证据显示佛智不思议善恶净秽亦无有」凡夫是尽造恶业的家伙,尽管如此,却老是在説此善彼恶、説那人是善人呀恶人呀,囚於善恶,拘於善恶,无论如何也无法切舍善恶的想法。虽然以为听到从善恶净秽亦超越的佛智不思议的絶对界来的慈亲的呼唤声,但是因为没有对善恶的想法死心,所以不能听到慈亲的呼唤声。和赞曰:「显示佛智不思议善恶净秽亦无有」的滋味是,被佛智不思议的呼唤声招唤的凡夫,至今为止所认为的善恶净秽的想法全都被连根拔起,有的只是「感恩、惭愧」地顶戴一呼唤声之无量力功德,这是不夹杂凡夫的任何计度的大信心的心境。虽是凡夫顶戴的信心,此大信心的德因为是佛智不思议的德故,是「善恶净秽亦无有」,所以我説这是「呼唤声前世界全毁」。这不是説我们所住的世界全毁灭了,而是指久远劫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切舍的善恶的「自力执心」全毁的意思。善恶的执心全毁於呼唤声前的话,凡夫是凡夫已非凡夫。故和赞説:「自听闻超世悲愿我等生死凡夫兮」。重要的是,在佛智不思议的呼唤声前,「善恶净秽亦无有」的滋味是,若还残留自力心的话,不论是智者或学者也无法吟味的大信心的世界。这不是有无法言喻的味道吗。八、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盘和赞曰:「本愿圆顿一乘法信知必摄持逆恶烦恼菩提体无二速令得证无上法」烦恼和菩提(觉、道、证)为什么是体无二呢?烦恼是地狱的业,而菩提与佛的证悟无二(不二),因此一般怎么想都想不通。听到想不通的事怎么样也不来电,无法感受到其可贵。此处亦是大乘佛教的精神真髓,佛的境地就是如此。原来佛法是佛入三昧海(禅定)捕捉到天地万物的大生命,与万物一如,将此体证的境界如实地説出来的是大乘佛教。讲般若的诸法皆空、讲诸法无我、或讲佛智不思议的本愿力等,一切是如来在三昧海中看到絶对的真理。世间的一切学问及一切宗教,尽是以凡夫相对的知识所发现、或自造的东西。此处所示的「烦恼菩提体无二」的真理亦是凡夫所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呢,在凡夫的智慧,若没清楚地分别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的话,既无法理解烦恼,也无法理解菩提。但是那样的区别能说是真理吗?区别姑且也是真理,又於佛智不思议的絶对界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也是真理。絶对的真理不到絶对界即极乐无为涅盘界是无法证悟的。圣道门的人们说在此世证悟,但是凡夫做不到。在净土证悟的真理,尚是凡夫之身说明之实是不可能,勉强说明的话,讲烦恼、菩提,这样的分别是因为这方有好恶的缘故。若人能如山川,能无我无心,没有好恶的话,其境地是真智(般若的智慧)的境地,从真智上看的话,烦恼无烦恼可见,菩提无有菩提可羡慕。问山或川:「汝迷著的吗或悟了的吗」,回应汝的是无动於衷。花和月亦如是。山川和花月,无心、无我,彼等没有好恶,因此不造罪。不造罪故,也就没有「惑」。不「惑」故,也就没有「悟」。人也像这样入大三昧海,达无我无心之境的话,其时始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是真正的真理。九、一呼唤声佛法不论听多少,真的佛法很难听入耳,这是因为不知道本愿名号的「一呼唤声」的缘故,因为明明被呼唤声呼唤著、明明「响流十方」不分日夜地直响著唤著,却还在「想要获得信心」的缘故。以为呼唤声之外有个信心、以为要信心。呼唤声连我们的信心也成就了,说别东张西望、别动脑筋就是说的这个。很多人苦於想得安心而无法得到,这个病根起因於不知诸佛菩萨以大悲,发本愿济度衆生;不知阿弥陀如来发超世的悲愿,欲以一本愿名号之力救度衆生。不知此根本故,几十年也在徘徊。教行 信 证 拜 读 记 (3)九十二岁瑞劒题 号72、《教行信证》封面上的文字题著:「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内容是「教行信证」。「教行      证」叫做「三法门」,「教行信证」叫做「四法门」。「三法门」叫做「法体圆成门」,意即在如      来的手上,教、行、证皆已成就,示衆生往生的行完成著。四法门因为是示顶戴信心往生的食谱,          又叫做「机受趣入门」。73、说靠信心一样就能往生,同行就使劲想要获得信心,忘记如来早已成就教行证三法,是依其功德往         生,而出自力。因为忘记「法体圆成门」所以不行。听到这样,也有不少同朋就想:我的往生如来         已为我准备好了而没有一点想顶戴真实信心的样子。要知道,三法也好、四法也好,两者皆应好好         领受才是。74、老是记得称念佛就往生的想法是肤浅的。       往生,是依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往生的,即依佛智的不思议、大悲的本愿力往生的。南无阿弥陀佛         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用自己的力量取信心、称念佛想要往生的人是打错主意了。75、到底,「行」是什么呢?是南无阿弥陀佛为衆生的行。那么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呢?摄著阿弥陀如         来的寿命无量(法身常住的理)的光明无量(佛智观照的妙用、佛智的运作)是南无阿弥陀佛的             体。然我们的信心、往生皆包含在南无阿弥陀佛之中。不是自己用自力开始取信心、自己用自力开         始称念佛才往生的。76、在圣道门,説「行」的话,即指依著「发心」、「修行」、「菩提」、「涅盘」四个阶段步步高升         的就叫做「行」。发心,指发菩提心的意思,大慈悲心是发心的根源。大慈悲心者,指先救度一切         衆生,之后自己再成佛,带著强烈地意志行六波罗蜜的行就叫大慈悲。发心做到、修行做到、完成         修行,到达菩提(觉、证)、到达涅盘(大慈悲的生活),这是凡夫作梦也无法做到的事。撰 号77、《教行信证》,接著题号的是撰号。「愚秃亲鸾集」是撰号。「愚秃」者,是「愚者、少德者」的        意思。《观经》的「至诚心」释的地方,普通读做:「不要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的地方,          圣人将之读做:「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也」。这是愚秃的意思。78、圣人是内贤外愚,这是信者的姿势。内是信心,法德一满入,自然为愚秃的相。这是愿力所使然,        是愿力自然。此相在行者说的话,叫做「香光庄严」,这是如来的恩德。没有信心的凡夫,尽装饰          著外表。内用自力填的满满的话就会是那样子。79、总序之文的第四段,从「噫弘誓」至「莫迟虑」,是显闻法的宿习的一段。第五段自「愚秃」至结        束为止,是庆喜受三国传来的师训的一段文。80、信,是行(南无阿弥陀佛)原封的信,是行的运作。行(佛智大悲心)(南无阿弥陀佛)印现於衆生      的心中的是信心。81、瞻仰、瞻仰、彻底瞻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智不思议,听闻、听闻、彻底听闻,被南无阿弥陀佛的佛        智不思议彻底打动的就叫做信心。即被阿弥陀如来的大智大悲的大人格彻底打动,凡夫自力的计度          被拂掉,大悲大智的呼唤声变得好可靠,於本愿前垂恭敬头的就叫信、信心。没有「计度」的信心          原封就是本愿力。没有计度的横超他力的念佛原封就是信心,是名号的功德力。82、获得此信心极难故说「难信金刚的信乐」,必定到临终为止会透彻。自己在自己的心中臆测:我获        得信心了吗,还没获得信心吗的话,不论到什么时候不会有结果。忘记自己,也忘记自己的信心,          彻底地仰信如来就行了。圣人说: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这是总序的御文。83、圣人在总序对句地说道:「圆融至德嘉号」(行)和「难信金刚信乐」(信),这是真宗的行      信。其后说:「遇获行信,远庆宿缘」。「行卷」释大行说:「摄诸善法,具诸德本,极速圆满真      如一实功德宝海」。无大行则无大信。光 海 庄 严 伦理和宗教2近世的哲学之祖笛卡尔説:「我思故我在」,他断定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是叫「我」的「自我」,同时也断定「思」是意识的活动。「自我」如「水」,叫「思」的思想如「波」。无水即无波,但是水可以是无波。意识是波,意识其自身是水。物(现象)是波,「物其自体」(康德)是水。康德虽讲到「物其自体」但是没有详细地的说明。用佛教说的话,「物其自体」相当於「法性」,「心其自体」相当於「心性」。「法性」是「真如」,「真如」是「一法界(万物)的大总相」(总和)。总和的真如和「不生不灭的心性」同一(大乘起信论)。「真如」即「心性」即「法性」,主观和客观合一的世界是主客未分的世界。真如不生不灭故,万物不生不灭。「身心一如」(道元禅师)、「境智(主观和客观)冥合」(天台学)故弘法大师说:「真如非遥,弃身求何处」(心经秘键)。不论是主观或客观,万物悉不生不灭故,寻万物的本源求元始,之不得不説是迷妄。笛卡尔的「自我」、史宾诺沙的「本体」(Subject)、圣书的「神的创造」说等,是要一考的问题。恶(罪)的始原也是一样,是无法寻其始原的。《般若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於佛教论真如时,不可忘记的是於华严学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熔融无碍」的大真理。不可忘记「事(现象)理(实在)无碍」、「事事无碍」的真理。西洋的学者囚於「有」(存在),从「有」出发故,一切全都瓦解了。佛教以「空、无我」为真理出发故,常契合真理。如净土教,乍看似是执著於「有」,而实是「真空妙有」,不忘「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净土)」。知道从「有」(存在)出发是正确呢,还是从「空、无我」出发是正确呢的标准是「禅定」(三昧、坐禅)。佛教的教法是从禅定显现的,因此没有「禅定」立论的教法一个也没有。没有禅定的知识哲学为「我思故我在」、宗教也生出神的天地创造说。净土教从释尊的「弥陀三昧」生起。又,净土被说「第一义谛妙境界」(《论注》)、被说「广略相入」,皆不外是禅定的真理。禅定不是禅宗的特定专卖。「空、无我」是法界(大宇宙)的原理、真理。想要自己体验「空、无我」的是圣道诸宗。依「空、无我」的如来的大智、大悲往生成佛的就叫净土门,彼处有「入我我入」的感应道交之道。依感应道交故,「不断烦恼得涅盘」亦是本愿力(弥陀正觉)中所圆满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之赐。此故,没有从衆生方面祈愿、祈祷的必要。信心之中,能守道义而超越伦理,使满足往生成佛的志愿。人以相对的思想,为得相对的快乐信神佛的不是真实的信心。天国和伊甸园是相对的善、相对的乐境。有乐的世界亦有苦,净土是「极乐无为涅盘界」、「毕竟逍遥离有无」,故云极乐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离有无的世界是「空、无我」的世界。「空、无我」不是虚无主义(Nihilism),「空」不是相对的意思的「无」。批评佛教是厌世主义是不对的,又一月宿影万川,即使讲多佛也不是多神教。其他的宗教说「神是灵(Spirit)」,在心中描述著神的偶像。佛教在拜绘像、木像的同时,常不离「空、无我」的真理,故不是偶像教。笛卡尔以「自我」为基本,假定这是最初、不可动的永久的实体。说「我在」的「我」不过是假设性地疑,发现最后无论如何也无法疑的东西的是「我」。对笛卡尔来说,「我」是确实不可疑、是最初也是最后的存在。这暂且不提,「我」不是宗教说的创造天地的神。史宾诺莎(1632~1677)为说明万物,而立「依其自身独立者」的「本体」(Substance),从这裏试著説明万物,「本体」是万物的属性的「体」(本体、实体、本质)「相」「用」(运作、活动、作用、运动、实践)的「三大」之一。这个不论如何被说明,因为本体不过是万物的统一体,这不是马上和创造天地万物的神是同一的。费希特(1761~1814)引伸笛卡尔的自我说,继续康德(1724~1804)之说,立「自我」和「非我」,虽提及「物自体」,却不是物自体的説明。又康德从道德(实践哲学)上肯定「神」「不死」和「自由」,在理论上於「纯粹理性批判」,从「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上说无法证明神的存在。欧美的哲学家讲的「神」,有创造世界的宗教的神、有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哲学上的神、有多神教的诸神等等。日本的神,相当於佛教讲的佛性叫做神,这是神道的根本原理(笕博士的《古神道》),实际上皇族们和忠臣义士死了之后有被祭祀为神。不止如此,连地、水、火、风、山川草木都当作神祭祀著的诸神也有。又有本地垂迹説,即佛作为神显现的神(权现社)也有。问题是造天地万物的神、掌管人的命运的神有还是没有。在佛教説:「不得拜天(神)」,禁止祭祀各种神。佛有「佛的三身」,「法身佛」(法性、心性、真如、万物其自体)、「报身佛」(酬报愿行而现的佛)、「应身佛」(如释迦如来作为人出现的佛)叫佛。又立「化身佛」。不论何佛皆具有三身。扩大三身的话,加上化身佛是为「四身」。更扩大之的话,在华严讲「十身具足的毗庐遮那佛」,在真言则立「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的四身。不论何者,「佛」者指与法界的根本真理的「空、无我」即一的大智大悲最高的人就叫做佛。在佛教,讲佛是实现普遍的真理(佛性)的人,人是持有普遍的真理(佛性)的衆生故,依佛的加威力,又依本愿力,又靠自己完成「八正道」、「六波罗蜜」的行的话,不论是什么人也都能成佛。但是其他一切的宗教,如一神教者,教説只有神是最高善的存在,是全智、全能、遍在、爱的持有者,人类再如何做也无法成神。这点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又,在佛教造万物的佛一个也没有,而一神教説神创造天地万物,这亦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根本不同的地方。从伦理学上来説,在其他宗教説最高善者只有神,人是罪子,是不完全的存在所以无法到最高善。在佛教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涅盘经),《阿弥陀经》説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往生净土的衆生亦能同体达无量光・无量寿的最高善。无量光(佛知观照的妙用)・无量寿(法身常住的理),是理智不二的真理,是即最高善。神自始至终和人隔絶(不是同一)著,而佛与凡夫(人)虽异,不论什么凡夫也有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亦依纯粹的大信心或禅定、或修与空・无我相即的大善能成佛。西洋的哲学和宗教肯定人是不完全的存在所以不行。在佛教,説人虽不完全而持有完全性,且也能成完全的佛,因此能説是普遍的宗教。其他的宗教虽也是道德的宗教,却不是最高善的宗教、不是普遍的宗教。因为是个人各自信神,各自被救的宗教故是「个人的宗教」。在佛教説的「获救」,是指凡夫被赐与成佛的力量,又在他力教説成佛即是获救。在自力教,是自己救自己。在一神教説的获救,是相对的意思的救,从苦(罪)被救就叫「获救」,成神的资格没有被给与。因此既无法到最高善,也没有被赐与能到最高善(神)的资格。依相对的、各别的信仰,只能到相对的善、相对的乐境的天国。於「善」也好,於「乐」也好,於真理也好,於「救度」也好,凡不契「空、无我」的絶对的真理者皆是相对的东西。「天国」、「伊甸园」等,从佛教来看只是像「天界」那样的生活而已。然净土也是相对的世界吗,还是生灭变化的世界吗,两者都不是。净土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论注),「第一义谛」(空・无我)的原样的庄严的净土,是「广(现象)、略(空・无我)相入(无碍)」的「妙土」。这又叫做「极乐无为涅盘界」。「极乐」者是「无乐故名大乐」(涅盘经)的大乐,是空・无我的絶对界,故《往生要集》中説极乐是「非庄严的庄严」。这是非庄严(空・无我)的庄严世界,是庄严世界的非庄严的第一义谛(空・无我)的意思。「无为」是对「有为」的文字,超越生灭断常的真如法性叫做「无为」,又往生极乐叫做「使证得法性常乐」(和赞)。为居住在相对世界的相对的凡夫,暂分别「净土」和「秽土」(娑婆),教从秽土往生净土。但是往生净土一看的话,净土亦是超越「存在」(有)「非存在」(无)的「涅盘界」,亦是「第一义谛妙境界」故,离有无,往生而无往生的念头,这是「生(往生)即无生」(论注)。又善导大师説往生时的模样道:「毕竟逍遥离有无、大悲薫心游法界」。今天有很多人问説:「极乐在何处」,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执著「过十万亿土在西方」的词,不愿往生的人很多。单是纯地理的想像「西方」,又想用人相对的想法去理解极乐,所以才会想不通。此娑婆和净土并非是地理之差,而是「迷」和「悟」之差、是次元的不同。往生是离凡夫的相对界,入如来的絶对界。凡夫是只有相对智慧的动物故,即使是想的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只要顶戴真实的信心,必能往生无为涅盘界。「和赞」曰:「(往生极乐)若无无上之方便,诸佛证诚劝净土」。「方便」者,不是一般讲的「妄语也是方便」的方便。《论注》有:「正直曰方,外己曰便」,如来的「智慧」、「慈悲」的运作是「方便」。故《论注》有:「方便摄般若,般若(如来的真智)摄方便」。依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往生叫做「方便」。笛卡尔説:「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説这是最后的确实一点也无丝毫怀疑余地的言语,但是从佛教来看的话,「我」是问题,「在」是问题。在佛教讲「诸行(万物)(现象)无常」。凡夫説「我」的时候的「我」是一种现象,是意识的波。讲「在」也是对「无」(否定)的肯定,是相对的意识现象,是意识的活动,是有无相对的「有」(在),不成为最终、最后的原理。「我有」是我意识,在佛教视之为迷的根源。在其他的宗教,説最初是亚当(男)、夏娃(女)违反神的命令,食了智慧树的果实,神罚他们,把他们从天上的乐园放逐到下界去,这是罪恶的源始,亚当的堕落叫做「原罪」。在佛教讲一切的罪恶是因无始的「无明」。「无明」,是「无智」的意思,亦是万物的根本真理,是不知「空、无我」,不拘意识不意识,自我保存的「我意识」,想要活的欲求就叫无明。故「我思故我在」是在「无明」的圏内。没有道理「无明」是万物的本源,是人类行动的原理。他説的这种表现,从佛教来看的话,不得不説是违反「空・无我」的真理。违反「空・无我」的真理者悉是罪恶的圏内。以亚当的原罪,作为一切衆生的根源的想法是「父债子还」式的想法,这违反严肃的道德的因果律。一人在十字架上流血,赎一切衆生的罪,这从佛教来看,也是违反道德的因果律。此处有一神教不合道理之处。史宾诺莎虽从「本体」出发,但是却无法调和精神界和物质界,终於陷入二元论。笛卡尔虽也使用「我思故我在」的唯心论的表现,到底能调和物质过程与否令人质疑。虽然讲在物质界和精神界的背后有神的存在,神能调和此二方面,但是不説神自身是「非物质非精神」的话那调和亦不可能。神若是非心非物的存在,天地创造説自然就瓦解了。所有一切这些説法,隔絶了神和人,説神是完全的,人是不完全的,断定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成神,这里有著其缺点。如此一神教被置於不得不进展到泛神教的命运。所谓的泛神教,没有佛教的根源「禅定」的泛神教,不能説是完全者。编集 后 记在残暑中问候大家。在此为法雷九号延迟了出版道歉。上个月的八月十五日,法雷会馆的理事石井德顺师突然逝世了,在此由衷地表示哀悼。在此号的最后揭载了上野先生给我的「悼石井德顺氏」的原稿全文。「花色虽香会凋零世间有谁可长存。没想到死而死亡」(法雷句集)。诚「死」之神,没有预告,没有顺序。感受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的金言紧逼著吾身。「听闻我的往生已被南无阿弥陀佛地解决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业障悉为赞叹名号声」(法雷二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瑞默)72无量 寿 经 优 婆 提 舍 愿 生 偈 注(三)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遚垣最三(瑞劒) 遚垣瑞雄一、释 首 行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用以分别他人)。今言我者。天亲菩萨自指之言。用流布语。非邪见自大也。二、第 一 念 门礼拜门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中(《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1)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2)或言归命礼。此论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愿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於义弥显。三、第 二 念 门赞叹门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门。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依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小经)。佛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阿弥陀。又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在净土)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霔(灌。之句反)。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沾。下恰反)也。若言一佛主领三千大千世界。是声闻论中说。若言诸佛遍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是大乘论中说。天亲菩萨今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35.html 法雷音 009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35.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35.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35.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卷 头 言圣典是佛的全身,故当恭敬地拜读之。在拜读当中,每一页、每一页,都有佛在传达讯息给我们。这个或可说是灵感吧,这就是活泼泼地佛的光明。每一天,我们都可以接触到这样地佛的光明,但是我们却愚痴到忘记这个,而去倾听世俗之人无明暗的言语,让烦恼燃烧自己的身口意,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呀。「佛光明是智慧相也乃
法雷音 009

法雷音 009

卷 头 言
圣典是佛的全身,故当恭敬地拜读之。
在拜读当中,每一页、每一页,都有佛在传达讯息给我们。这个或可说是灵感吧,这就是活泼泼地佛的光明。
每一天,我们都可以接触到这样地佛的光明,但是我们却愚痴到忘记这个,而去倾听世俗之人无明暗的言语,让烦恼燃烧自己的身口意,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呀。
「佛光明是智慧相也乃至能除十方衆生无明黑暗」(《论注》卷下)。
唯有拜读圣典的光明方能尽除我的痴暗冥。
信 心 铭 九十二岁瑞劒
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
深信因果的大真理故,知大罪不可造,又也应注意不去犯小罪。这样的人,看似小心眼的小人物,於另一方面不惜身命求出离的要道。从这点説的话,像这般大胆的人很少。
世间多忧,人皆迷执。不论是如何浊恶的末代,不拘时代和人,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
因果真理通古今,不分东西,俨然存在。可畏亦可怖。
《帖外和赞》曰:
「大愿海之中更无烦恼浪一乘弘誓船但凭大悲风」
《叹异抄》(第七章)曰:
「念佛者无碍之一道。此理云何?即信心的行者,天神地只亦敬伏,魔界外道亦无法障碍,罪恶业报亦不感(受业报时,不会恨天尤人,会心甘情愿地受报),诸善亦不及故。」
这是不思议的事呀,这是常识无法知道的世界,用人世界的道德法则来看也无法明白。这是佛智不思议的世界、大愿海不思议的世界。本愿力的世界是如此不思议的世界故,善导大师亦说本愿海的世界是超异一般佛教的因果的「别异弘愿」。
於大信心的世界,不论是什么样的恶人女人皆就那样地救度故,凡夫世界的善恶,一旦超越之,偏信凭佛智不思议的本愿力。
在大信心的世界或是大愿海的世界,善恶、修行皆超越。《叹异抄》(第八章)曰:
「念佛为行者非行非善也。非依吾计行故云非行,非依吾计作善故云非善。偏是他力离自力故,为行者非行非善也云云。」
「信卷」(本)曰:
「凡按大信海者…,不问造罪多少、不论修行久近,非行非善、…唯是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说信乐(真实的信心)也。…如来誓愿药,能灭智愚毒也。」
此亦是可惊不可思议的大文字。这是常识、道德、哲学、一般佛教的思想、世界各国的宗教教理也无法理解的世界。本愿海是释迦如来在《大经》说的阿弥陀如来大智大悲的本愿力的世界,七高僧受之传之,亲鸾圣人顶戴之传授之给烦恼具足的吾等凡夫的不可思议解脱的大法门。
「知无常和因果才是一年级。
记住法门的道理二年级。
愿力不思议没有毕业时。
忆念本愿力忆念则是念佛。
念佛即南无阿弥陀佛。
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
净土真宗一方面立脚於严格的因果之上、严格的善恶判断上,一方面立脚於本愿力的不思议、佛智的不思议之前的话,凡夫的因果也好、善恶也好皆超越,唯瞻仰本愿力的不思议是不思议,活在纯情地信受善知识所说的大信心。信受不思议是不思议而大安堵是难中之难。说难就不彻底地听闻的话,地狱是必定。
治生死大问题的方法,深念无常和因果、罪业和圣人的言语,以大死一番的心情认认真真地,奋起大勇猛心、好好地听闻本愿名号的由来以外没有路可走。
「佛法是听闻听闻再听闻然后全部消掉
唯是瞻仰弥陀的愿力哦
佛法是说 说 再说全消掉唯是仰信弥陀的愿力哦」
净是颠倒的世上,不颠倒的事有三样:
一、死。
二、落。
三、落的那样原封被救。
弥陀的本愿力,从凡夫世界的因果来看的话是超因果的法。凡夫世界的因果、一般佛教的因果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法则。入超因果的本愿力的世界、南无阿弥陀佛的世界,始为「善亦非要」「恶亦不可恐」(叹异抄)。
又有云「凡按大信海…非行非善」(信卷)。
因为欲用凡夫的头脑想阿弥陀如来的本愿、欲用凡夫世界的因果法则(科学的因果、道德的因果)下结论所以行不通。
絶对界、真如法性的真理,即佛的佛智大悲的本愿的世界,以凡夫的小智看的话,是思虑分别无法及的世界。唯有顶戴是不思议呀。
随 想 金 刚 心(三)
○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净土论)。
○ 自然法尔是愿力自然。被大愿业力牵引牵引而往生。
○ 蚁知砂糖,蛇捕鼠,业力者不思议的东西呀。
○ 如来的禅定力(三昧力)不思议。要听闻佛智的不思议呀。
○ 像佛法这样尊贵者,哪是疑心深重的凡夫説懂就懂的。
○ 愿往生,是为凡夫能成佛,别思要享乐哟。
○ 学佛法、説佛法,像这样法喜的事何处有呢?
○ 此世是苦的土无乐。就因是娑婆才能説佛法。哎呀真有趣的世界呢。
○ 想要信心、想要安心、想要欢喜。请放下想要想要的乞食根性。
○ 闻法请趁强健有力时。等到了七老八十(七十岁、八十岁)没气力了已太晩了。
○ 狐狸骗人。别被自己的心骗了。
○ 依善知识的一句话豁然开朗的往生,几十年亦茫无头绪。
○ 源信和尚説如来是「极大慈悲母」,要吟味此处哦。
○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亲鸾圣人如是説。
○ 要听闻的话,到碰壁为止听闻!碰壁碰壁,早点碰壁,彻彻底底地碰壁。知解分别是幼稚园。
○ 觉如上人的《执持钞》曰:「往生般的一大事,非凡夫可计量,应偏任凭如来」。
○ 世人説佛寺无佛法,佛具店无佛龛喔。
○ 无论如何皆落地,落地、落地、落地。彻底落地后才论输赢喔。处心积虑不落地,徒劳无功。
○ 大悲之月映於泥水的是信心呀。凡夫的计量什么也不是。
○ 「生死苦海无边际我等沈沦时已久唯有弥陀弘誓船令乘必定到彼岸」。直到死为止,好好地吟味此和赞     地过活。
○ 除去父母和老师的言语没有信心。
○ 好谈理论的话,请尽量说吧。用理论无法过死的关卡。
○ 人生是或沈或浮的紧要关头呀。知道也不行,想也不行,怎么样也不行不行的尸骸亦同然。
○ 无论如何也无法无我,不得无分别智的话,除了落地外什么也没有。这个不知道吗,这个不知道吗。
○ 「归命者本愿招唤的勅命也」,佛唤我故方能往生。
○ 知道也是毒,不知也是毒,思也是毒,不思也是毒。唯有佛智不思议,誓愿不思议的药。
○ 法界的真理是什么?佛智大悲的南无阿弥陀佛、自利利他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 阿弥陀如来是万能演员,没有笨拙演员出场的份。
○ 南无阿弥陀佛是呼唤声呀。获救的证据、往生的证据,真可尊可贵。
○ 不是追赶信心、寻找如来。被如来捉住,轻而易举地。
○ 我利我利亡者无法成佛是原则呀,加上凡夫就这样地往生成佛,难道不觉得这不思议吗?
○ 依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往生。凡夫的力量,尽是地狱必定的业。
○ 有空的话不妨看看自己的样子。
   「无明烦恼真茂盛有如尘数满身心爱憎违顺之心境不异高峰又山岳」(和赞)。
○ 在此世不知善恶不行,往生是超越善恶地飞越,不觉得这不思议吗?
○ 人説真俗二谛,事实上,有信心的话,俗谛门(道德)自然生起来。
○ 向临终的病人説信心如何,他会听不进去。
   依「大悲的慈亲等著汝哦」这句话往生。
○ 如来是真实,真实是如来。
○ 佛真尊贵真尊贵,尊贵的佛法,哪是懒骨头说懂就懂的。
○ 听到佛法的话,要开口哦。不开口就是有问题呀。
○ 教行信证哪怕是一个字也要吟味哦。
○ 虽无遗产有佛法可留。无佛法的话,与乞丐同然。
○ 凡夫的自体净是妄念,有五欲的那样听闻佛法呀。
○ 佛智圆照。
○ 智者也好学者也行,死时皆是一无所有。
○ 假令读了万卷书,面对后生时,就如一字不识的阿呆,还愚往生。
○ 不论是谁,剥去外皮的话,净是我最可爱。
地狱的证据在这裏。
○ 佛智的不思议,本愿力,有罪的那样,有欲的那样。
「愿力无穷不思议罪业深重亦不重佛智无边不思议散乱放逸亦不舍」,愿细细顶戴这首和赞哟。
安 心 语 录
一、伤脑筋
听不到本愿力的呼唤声也是伤脑筋。无法信的也是伤脑筋。但是不认为自己听到了、听了、信了,心就不安的人也是伤脑筋。
凡夫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心相信的信心,有何价值呢?思之、思之。
二、一句的吟味
那里听几句,这裏听几句,把所听到的断片组合起来,以为那就是信心,这哪行得通呀。
呼唤声一句就好,彻彻底底呼唤声如何呢。
「呼唤声一句南无阿弥陀被唤还慈亲故乡」,这心境真妙呀。即使记得很多很艰深的用语,若无法从内心裏真的吟味此一句的妙味的话又如何。即使听闻了千次万次的法座,漫不经心地听闻不行。
三、专注深掘一样
佛教不论是哪一宗派,没有专心於一的话无法成就。特别是真宗的安心,就如掘深井一样,专心深掘於一事,若没触及到如来的大悲心的话,什么意义也没有。
「法之水流岩下掘呀掘呀地汲取要深掘且不断地」
四、当流之极在闻
很多人以为信心是由凡夫发起。不论自己有没有这样子想,在内心深处是如此认为的,这就是久远劫来流转至今的「自力心」。因为一般其他的宗教是如此,所以即使听闻了净土真宗的教法,在内心深处亦有著这样的想法。
虽然如此,即使听到信心是用顶戴的,但是很多人就想快点顶戴、想何时如来会给我信心呢,生命越来越短,无常的风説不定今晩就来,如来应知道我想要顶戴信心想到流口水才是,为什么不早点把信心给我呢。
虽然如此,其中有人云我被某某人説:「汝已经获得信心了」,所以我顶戴了信心、获得信心了,那是几年几月的事了。净土真宗的信心不是没被人印可(证明)就不知道那样地模糊不清的信心。能説出:「汝获得信心了,还没有获得」等持有他心通的僧侣,在现代应无有一人才是。
不是自己听如来的呼唤声吗,然而却有人问:「我听到呼唤声了吗、我还没有听到吧」等迷糊的问题,难道这样就定心情好或不好吗?
不可不説这样的人是糊涂虫。勅命是自己听闻故,自己应明白自己的心才是。
只是因为这是后生一大事,以为自己听到了、懂了、获得信心了的人,向善知识说出自己内心的所有想法是重要的。因为「以为的安心」是无法往生的。
当流之极在闻。「闻」之一字很重要。听闻如来的大悲心,听闻听闻,彻底地听闻,听闻到原来连听闻也没有般,如来招唤的勅命彻身心,自然地於往生放下包袱,这就是信心。唯是本愿力的勅命的独运而已。
五、闻不具足
其中,有人的心态是:我学佛已经几十年了、正信偈、和赞、御文章等也都读过了、老
师说的我都懂了、不论哪位讲师什么我都已经知道了,虽然如此,不知为何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而无法安心。一想到后生就是一片黑暗、恐惧等等。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闻不具足、没有真实地明白「被唤还慈亲的故乡」、不信誓愿不思议是不思议的缘故。到底是听闻到哪裏去了呢?虽然口口声声说都明白,是什么在明白呢?最好从头再来一次较稳当吧。
六、不断烦恼得涅盘
净土真宗的安心,很难。讲难是指从大乘佛教的哲理来説,是「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但是凡夫从内心深处无法理解这样难的事,即在此世无法悟这样的真理。话虽如此,并非完全地否定这,要悟到诸佛如来所悟到那样,得到安养方可证。在此世能触及「即」的问题、「不二」的问题到多少程度呢,作为大信心的德(德用),在未命终时,多少能吟味到其中的真理一点点。所谓的「一点点」,实是无法言喻的妙处。
「正信偈」曰:「能发一念喜爱心,不断烦恼得涅盘」。佛教的原则是断烦恼得涅盘(证悟、成佛),这是极严肃的事,这叫做「断恶证理」。
然兹一度发起信心的话,因为是「不断烦恼得涅盘」故,所以焦距不对,因此圣道门的人们説:哪有那么好的事,而不愿叩真宗的门。原来如此,自力执心强的人,今做自力修行的人们这样子想是无可厚非的事。真宗的人如何想呢,哪理会别人如何想,只要顶戴信心的话就行了,而不想知道严肃的道理,一副马耳东风的样子。如此一来,既不知圣人的心血,也不知信心的价值。当然凡夫带罪的现状往生的话,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在存命时从如来眼看的话,罪消的缘故,能吟味「不断烦恼得涅盘」的妙旨。这滋味无法言喻,令人感戴。此处能顶戴到佛智不思议、愿力不思议。
七、亦无善恶与净秽
和赞曰:
「自久远劫至今世受佛悲愍之证据显示佛智不思议善恶净秽亦无有」
凡夫是尽造恶业的家伙,尽管如此,却老是在説此善彼恶、説那人是善人呀恶人呀,囚於善恶,拘於善恶,无论如何也无法切舍善恶的想法。
虽然以为听到从善恶净秽亦超越的佛智不思议的絶对界来的慈亲的呼唤声,但是因为没有对善恶的想法死心,所以不能听到慈亲的呼唤声。和赞曰:「显示佛智不思议善恶净秽亦无有」的滋味是,被佛智不思议的呼唤声招唤的凡夫,至今为止所认为的善恶净秽的想法全都被连根拔起,有的只是「感恩、惭愧」地顶
戴一呼唤声之无量力功德,这是不夹杂凡夫的任何计度的大信心的心境。
虽是凡夫顶戴的信心,此大信心的德因为是佛智不思议的德故,是「善恶净秽亦无有」,所以我説这是「呼唤声前世界全毁」。这不是説我们所住的世界全毁灭了,而是指久远劫来无论如何也无法切舍的善恶的「自力执心」全毁的意思。善恶的执心全毁於呼唤声前的话,凡夫是凡夫已非凡夫。故和赞説:
「自听闻超世悲愿我等生死凡夫兮」。
重要的是,在佛智不思议的呼唤声前,「善恶净秽亦无有」的滋味是,若还残留自力心的话,不论是智者或学者也无法吟味的大信心的世界。这不是有无法言喻的味道吗。
八、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盘
和赞曰:
「本愿圆顿一乘法信知必摄持逆恶
烦恼菩提体无二速令得证无上法」
烦恼和菩提(觉、道、证)为什么是体无二呢?
烦恼是地狱的业,而菩提与佛的证悟无二(不二),因此一般怎么想都想不通。听到想不通的事怎么样也不来电,无法感受到其可贵。此处亦是大乘佛教的精神真髓,佛的境地就是如此。原来佛法是佛入三昧海(禅定)捕捉到天地万物的大生命,与万物一如,将此体证的境界如实地説出来的是大乘佛教。讲般若的诸法皆空、讲诸法无我、或讲佛智不思议的本愿力等,一切是如来在三昧海中看到絶对的真理。世间
的一切学问及一切宗教,尽是以凡夫相对的知识所发现、或自造的东西。
此处所示的「烦恼菩提体无二」的真理亦是凡夫所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呢,在凡夫的智慧,若没清楚地分别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的话,既无法理解烦恼,也无法理解菩提。但是那样的区别能说是真理吗?区别姑且也是真理,又於佛智不思议的絶对界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也是真理。絶对的真理不到絶对界即极乐无为涅盘界是无法证悟的。圣道门的人们说在此世证悟,但是凡夫做不到。
在净土证悟的真理,尚是凡夫之身说明之实是不可能,勉强说明的话,讲烦恼、菩提,这样的分别是因为这方有好恶的缘故。若人能如山川,能无我无心,没有好恶的话,其境地是真智(般若的智慧)的境地,从真智上看的话,烦恼无烦恼可见,菩提无有菩提可羡慕。问山或川:「汝迷著的吗或悟了的吗」,回应汝的是无动於衷。花和月亦如是。山川和花月,无心、无我,彼等没有好恶,因此不造罪。不造罪故,也就没有「惑」。不「惑」故,也就没有「悟」。
人也像这样入大三昧海,达无我无心之境的话,其时始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是真正的真理。
九、一呼唤声佛法不论听多少,真的佛法很难听入耳,这是因为不知道本愿名号的「一呼唤声」的缘
故,因为明明被呼唤声呼唤著、明明「响流十方」不分日夜地直响著唤著,却还在「想要获得信心」的缘故。以为呼唤声之外有个信心、以为要信心。呼唤声连我们的信心也成就了,说别东张西望、别动脑筋就是说的这个。
很多人苦於想得安心而无法得到,这个病根起因於不知诸佛菩萨以大悲,发本愿济度衆生;不知阿弥陀如来发超世的悲愿,欲以一本愿名号之力救度衆生。不知此根本故,几十年也在徘徊。
教行 信 证 拜 读 记 (3)
九十二岁瑞劒
题 号
72《教行信证》封面上的文字题著:「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内容是「教行信证」。「教行
      证」叫做「三法门」,「教行信证」叫做「四法门」。「三法门」叫做「法体圆成门」,意即在如
      来的手上,教、行、证皆已成就,示衆生往生的行完成著。四法门因为是示顶戴信心往生的食谱,          又叫做「机受趣入门」。
73说靠信心一样就能往生,同行就使劲想要获得信心,忘记如来早已成就教行证三法,是依其功德往         生,而出自力。因为忘记「法体圆成门」所以不行。听到这样,也有不少同朋就想:我的往生如来         已为我准备好了而没有一点想顶戴真实信心的样子。要知道,三法也好、四法也好,两者皆应好好         领受才是。
74老是记得称念佛就往生的想法是肤浅的。
       往生,是依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往生的,即依佛智的不思议、大悲的本愿力往生的。南无阿弥陀佛         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用自己的力量取信心、称念佛想要往生的人是打错主意了。
75到底,「行」是什么呢?是南无阿弥陀佛为衆生的行。那么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呢?摄著阿弥陀如         来的寿命无量(法身常住的理)的光明无量(佛智观照的妙用、佛智的运作)是南无阿弥陀佛的             体。然我们的信心、往生皆包含在南无阿弥陀佛之中。不是自己用自力开始取信心、自己用自力开         始称念佛才往生的。
76在圣道门,説「行」的话,即指依著「发心」、「修行」、「菩提」、「涅盘」四个阶段步步高升         的就叫做「行」。发心,指发菩提心的意思,大慈悲心是发心的根源。大慈悲心者,指先救度一切         衆生,之后自己再成佛,带著强烈地意志行六波罗蜜的行就叫大慈悲。发心做到、修行做到、完成         修行,到达菩提(觉、证)、到达涅盘(大慈悲的生活),这是凡夫作梦也无法做到的事。
撰 号
77《教行信证》,接著题号的是撰号。「愚秃亲鸾集」是撰号。「愚秃」者,是「愚者、少德者」的        意思。《观经》的「至诚心」释的地方,普通读做:「不要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的地方,          圣人将之读做:「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也」。这是愚秃的意思。
78圣人是内贤外愚,这是信者的姿势。内是信心,法德一满入,自然为愚秃的相。这是愿力所使然,        是愿力自然。此相在行者说的话,叫做「香光庄严」,这是如来的恩德。没有信心的凡夫,尽装饰          著外表。内用自力填的满满的话就会是那样子。
79总序之文的第四段,从「噫弘誓」至「莫迟虑」,是显闻法的宿习的一段。第五段自「愚秃」至结        束为止,是庆喜受三国传来的师训的一段文。
80信,是行(南无阿弥陀佛)原封的信,是行的运作。行(佛智大悲心)(南无阿弥陀佛)印现於衆生
      的心中的是信心。
81瞻仰、瞻仰、彻底瞻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智不思议,听闻、听闻、彻底听闻,被南无阿弥陀佛的佛        智不思议彻底打动的就叫做信心。即被阿弥陀如来的大智大悲的大人格彻底打动,凡夫自力的计度          被拂掉,大悲大智的呼唤声变得好可靠,於本愿前垂恭敬头的就叫信、信心。没有「计度」的信心          原封就是本愿力。没有计度的横超他力的念佛原封就是信心,是名号的功德力。
82获得此信心极难故说「难信金刚的信乐」,必定到临终为止会透彻。自己在自己的心中臆测:我获        得信心了吗,还没获得信心吗的话,不论到什么时候不会有结果。忘记自己,也忘记自己的信心,          彻底地仰信如来就行了。圣人说: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这是总序的御文。
83圣人在总序对句地说道:「圆融至德嘉号」(行)和「难信金刚信乐」(信),这是真宗的行
      信。其后说:「遇获行信,远庆宿缘」。「行卷」释大行说:「摄诸善法,具诸德本,极速圆满真
      如一实功德宝海」。无大行则无大信。
光 海 庄 严 伦理和宗教2
近世的哲学之祖笛卡尔説:「我思故我在」,他断定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是叫「我」的「自我」,同时也断定「思」是意识的活动。「自我」如「水」,叫「思」的思想如「波」。无水即无波,但是水可以是无波。意识是波,意识其自身是水。物(现象)是波,「物其自体」(康德)是水。康德虽讲到「物其自体」但是没有详细地的说明。
用佛教说的话,「物其自体」相当於「法性」,「心其自体」相当於「心性」。「法性」是「真如」,「真如」是「一法界(万物)的大总相」(总和)。总和的真如和「不生不灭的心性」同一(大乘起信论)。
「真如」即「心性」即「法性」,主观和客观合一的世界是主客未分的世界。真如不生不灭故,万物不生不灭。「身心一如」(道元禅师)、「境智(主观和客观)冥合」(天台学)故弘法大师说:「真如非遥,弃身求何处」(心经秘键)。不论是主观或客观,万物悉不生不灭故,寻万物的本源求元始,之不得不説是迷妄。
笛卡尔的「自我」、史宾诺沙的「本体」(Subject)、圣书的「神的创造」说等,是要一考的问题。
恶(罪)的始原也是一样,是无法寻其始原的。《般若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於佛教论真如时,不可忘记的是於华严学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熔融无碍」的大真理。不可忘记「事(现象)理(实在)无碍」、「事事无碍」的真理。西洋的学者囚於「有」(存在),从「有」出发故,一切全都瓦解了。佛教以「空、无我」为真理出发故,常契合真理。如净土教,乍看似是执著於「有」,而实是「真空妙有」,不忘「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净土)」。知道从「有」(存在)出发是正确呢,还是从「空、无我」出发是正确呢的标准是「禅定」(三昧、坐禅)。佛教的教法是从禅定显现的,因此没有「禅定」立论的教法一个也没有。没有禅定的知识哲学为「我思故我在」、宗教也生出
神的天地创造说。
净土教从释尊的「弥陀三昧」生起。又,净土被说「第一义谛妙境界」(《论注》)、被说「广
略相入」,皆不外是禅定的真理。禅定不是禅宗的特定专卖。「空、无我」是法界(大宇宙)的原理、真理。想要自己体验「空、无我」的是圣道诸宗。依「空、无我」的如来的大智、大悲往生成佛的就叫净土门,彼处有「入我我入」的感应道交之道。依感应道交故,「不断烦恼得涅盘」亦是本愿力(弥陀正觉)中所圆满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之赐。此故,没有从衆生方面祈愿、祈祷的必要。信心之中,能守道义而超越伦理,使满足往生成佛的志愿。
人以相对的思想,为得相对的快乐信神佛的不是真实的信心。天国和伊甸园是相对的善、相对的乐境。有乐的世界亦有苦,净土是「极乐无为涅盘界」、「毕竟逍遥离有无」,故云极乐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离有无的世界是「空、无我」的世界。「空、无我」不是虚无主义(Nihilism),「空」不是相对的意思的「无」。批评佛教是厌世主义是不对的,又一月宿影万川,即使讲多佛也不是多神教。其他的宗教说「神是灵(Spirit)」,在心中描述著神的偶像。
佛教在拜绘像、木像的同时,常不离「空、无我」的真理,故不是偶像教。笛卡尔以「自我」为基本,假定这是最初、不可动的永久的实体。
说「我在」的「我」不过是假设性地疑,发现最后无论如何也无法疑的东西的是「我」。对笛卡尔来说,「我」是确实不可疑、是最初也是最后的存在。这暂且不提,「我」不是宗教说的创造天地的神。史宾诺莎(1632~1677)为说明万物,而立「依其自身独立者」的「本体」(Substance),从这裏试著説明万物,「本体」是万物的属性的「体」(本体、实体、本质)「相」「用」(运作、活动、作用、运动、实践)的「三大」之一。这个不论如何被说明,因为本体不过是万物的统一体,这不是马上和创造天地万物的神是同一的。
费希特(1761~1814)引伸笛卡尔的自我说,继续康德(1724~1804)之说,立「自我」和「非
我」,虽提及「物自体」,却不是物自体的説明。又康德从道德(实践哲学)上肯定「神」「不死」
和「自由」,在理论上於「纯粹理性批判」,从「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上说无法证明神的存在。欧美的哲学家讲的「神」,有创造世界的宗教的神、有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哲学上的神、有多神教的诸神等等。日本的神,相当於佛教讲的佛性叫做神,这是神道的根本原理(笕博士的《古神道》),实际上皇族们和忠臣义士死了之后有被祭祀为神。不止如此,连地、水、火、风、山川草木都当作神祭祀著的诸神也有。又有本地垂迹説,即佛作为神显现的神(权现社)也有。问题是造天地万物的神、掌管人的命运的神有还是没有。
在佛教説:「不得拜天(神)」,禁止祭祀各种神。佛有「佛的三身」,「法身佛」(法性、心性、
真如、万物其自体)、「报身佛」(酬报愿行而现的佛)、「应身佛」(如释迦如来作为人出现的佛)叫佛。又立「化身佛」。不论何佛皆具有三身。扩大三身的话,加上化身佛是为「四身」。更扩大之的话,在华严讲「十身具足的毗庐遮那佛」,在真言则立「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的四身。不论何者,「佛」者指与法界的根本真理的「空、无我」即一的大智大悲最高的人就叫做佛。
在佛教,讲佛是实现普遍的真理(佛性)的人,人是持有普遍的真理(佛性)的衆生故,依佛的加威力,又依本愿力,又靠自己完成「八正道」、「六波罗蜜」的行的话,不论是什么人也都能成佛。但是其他一切的宗教,如一神教者,教説只有神是最高善的存在,是全智、全能、遍在、爱的持有者,人类再如何做也无法成神。这点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又,在佛教造万物的佛一个也没有,而一神教説神创造天地万物,这亦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根本不同的地方。
从伦理学上来説,在其他宗教説最高善者只有神,人是罪子,是不完全的存在所以无法到最高善。在佛教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涅盘经),《阿弥陀经》説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往生净土的衆生亦能同体达无量光・无量寿的最高善。无量光(佛知观照的妙用)・无量寿(法身常住的理),是理智不二的真理,是即最高善。神自始至终和人隔絶(不是同一)著,而佛与凡夫(人)虽异,不论什么凡夫也有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亦依纯粹的大信心或禅定、或修与空・无我相即的大善能成佛。西洋的哲学和宗教肯定人是不完全的存在所以不行。在佛教,説人虽不完全而持有完全性,且也能成完全的佛,因此能説是普遍的宗教。其他的宗教虽也是道德的宗教,却不是最高善的宗教、不是普遍的宗教。
因为是个人各自信神,各自被救的宗教故是「个人的宗教」。
在佛教説的「获救」,是指凡夫被赐与成佛的力量,又在他力教説成佛即是获救。在自力教,是自己救自己。在一神教説的获救,是相对的意思的救,从苦(罪)被救就叫「获救」,成神的资格没有被给与。因此既无法到最高善,也没有被赐与能到最高善(神)的资格。依相对的、各别的信仰,只能到相对的善、相对的乐境的天国。於「善」也好,於「乐」也好,於真理也好,於「救度」也好,凡不契「空、无我」的絶对的真理者皆是相对的东西。「天国」、「伊甸园」等,从佛教来看只是像「天界」那样的生活而已。
然净土也是相对的世界吗,还是生灭变化的世界吗,两者都不是。净土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论注),「第一义谛」(空・无我)的原样的庄严的净土,是「广(现象)、略(空・无我)相入(无碍)」的「妙土」。这又叫做「极乐无为涅盘界」。「极乐」者是「无乐故名大乐」(涅盘经)的大乐,是空・无我的絶对界,故《往生要集》中説极乐是「非庄严的庄严」。这是非庄严(空・无我)的庄严世界,是庄严世界的非庄严的第一义谛(空・无我)的意思。「无为」是对「有为」的文字,超越生灭断常的真如法性叫做「无为」,又往生极乐叫做「使证得法性常乐」(和赞)。为居住在相对世界的相对的凡夫,暂分别
「净土」和「秽土」(娑婆),教从秽土往生净土。但是往生净土一看的话,净土亦是超越「存在」
(有)「非存在」(无)的「涅盘界」,亦是「第一义谛妙境界」故,离有无,往生而无往生的念头,这是「生(往生)即无生」(论注)。又善导大师説往生时的模样道:「毕竟逍遥离有无、大悲薫心游法界」。今天有很多人问説:「极乐在何处」,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执著「过十万亿土在西方」的词,不愿往生的人很多。单是纯地理的想像「西方」,又想用人相对的想法去理解极乐,所以才会想不通。此娑婆和净土并非是地理之差,而是「迷」和「悟」之差、是次元的不同。往生是离凡夫的相对界,入如来的絶对界。凡夫是只有相对智慧的动物故,即使是想的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只要顶戴真实的信心,必能往生无为涅盘界。「和赞」曰:「(往生极乐)若无无上之方便,诸佛证诚劝净土」。「方便」者,不是一般讲的「妄语也是方便」的方便。《论注》有:「正直曰方,外己曰便」,如来的「智慧」、「慈悲」的运作是「方便」。故《论注》有:「方便摄般若,般若(如来的真智)摄方便」。依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往生叫做「方便」。
笛卡尔説:「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説这是最后的确实一点也无丝毫怀疑余地的言语,但是从佛教来看的话,「我」是问题,「在」是问题。在佛教讲「诸行(万物)(现象)无常」。凡夫説「我」的时候的「我」是一种现象,是意识的波。讲「在」也是对「无」(否定)的肯定,是相对的意识现象,是意识的活动,是有无相对的「有」(在),不成为最终、最后的原理。「我有」是我意识,在佛教视之为迷的根源。在其他的宗教,説最初是亚当(男)、夏娃(女)违反神的命令,食了智慧树的果实,神罚他们,把
他们从天上的乐园放逐到下界去,这是罪恶的源始,亚当的堕落叫做「原罪」。在佛教讲一切的罪恶是因无始的「无明」。「无明」,是「无智」的意思,亦是万物的根本真理,是不知「空、无我」,不拘意识不意识,自我保存的「我意识」,想要活的欲求就叫无明。故「我思故我在」是在「无明」的圏内。没有道理「无明」是万物的本源,是人类行动的原理。他説的这种表现,从佛教来看的话,不得不説是违反「空・无我」的真理。违反「空・无我」的真理者悉是罪恶的圏内。以亚当的原罪,作为一切衆生的根源的想法是「父债子还」式的想法,这违反严肃的道德的因果律。一人在十字架上流血,赎一切衆生的罪,这从佛教来看,也是违反道德的因果律。此处有一神教不合道理之处。
史宾诺莎虽从「本体」出发,但是却无法调和精神界和物质界,终於陷入二元论。笛卡尔虽也使用「我思故我在」的唯心论的表现,到底能调和物质过程与否令人质疑。虽然讲在物质界和精神界的背后有神的存在,神能调和此二方面,但是不説神自身是「非物质非精神」的话那调和亦不可能。神若是非心非物的存
在,天地创造説自然就瓦解了。所有一切这些説法,隔絶了神和人,説神是完全的,人是不完全的,断定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成神,这里有著其缺点。如此一神教被置於不得不进展到泛神教的命运。所谓的泛神教,没有佛教的根源「禅定」的泛神教,不能説是完全者。
编集 后 记
在残暑中问候大家。
在此为法雷九号延迟了出版道歉。
上个月的八月十五日,法雷会馆的理事石井德顺师突然逝世了,在此由衷地表示哀悼。
在此号的最后揭载了上野先生给我的「悼石井德顺氏」的原稿全文。
「花色虽香会凋零世间有谁可长存。没想到死而死亡」(法雷句集)。
诚「死」之神,没有预告,没有顺序。感受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的金言紧逼著吾身。
「听闻我的往生已被南无阿弥陀佛地解决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业障悉为赞叹名号声」(法雷二号)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瑞默)
72
无量 寿 经 优 婆 提 舍 愿 生 偈 注(三)
婆薮盘头菩萨造 昙鸾大师注解
遚垣最三(瑞劒) 遚垣瑞雄
一、释 首 行
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
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
答曰。言我有三根本。
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用以分别他人)。今言我者。天亲菩萨自指之言。
用流布语。非邪见自大也。
二、第 一 念 门
礼拜门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
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
陀如来赞中(《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1)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2)或言归命礼。此论
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愿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
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於义弥显。
三、第 二 念 门
赞叹门
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门。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依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小经)。佛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阿弥陀。又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在净土)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
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霔(灌。之句反)。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沾。下恰反)也。
若言一佛主领三千大千世界。是声闻论中说。若言诸佛遍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是大乘论中说。天亲菩萨今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