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瑞默老师佛学讲座3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灵 台 山 开 示 (欢迎仪式上)佛法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满足,让我们心安。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总是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只有在佛法中,才能找到真实的生命,发现无比广阔的世界。「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师指接待厅墙壁上贴的语录:「众生烦恼无涯,法亦无涯。法与烦恼,皆无自性,本自空寂。」)我们有色身就有烦恼痛苦,唯有佛法可以让我们解决生死的苦痛。佛法是人类的真理,宇宙的真理,没有国家、民族之分。日本的佛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的佛法又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佛法是全人类的共有真理。◆ 讲 座 开 示 (第一日,在圆通寺玉佛殿欢迎会上,对大众开示)……因为我们与生俱来都有对真理的渴求,在遇到真理之前,即使我们衣食无忧,内心深处仍然得不到满足。真正能够满足我们对真理渴求的,只有佛法。(老师指厅中挂的一幅字)「众生烦恼无涯故,法亦无涯。法与烦恼皆无自性,本来空寂。」这就是真理。佛陀的教法,就是给我们生命之光,教给我们无量寿的真理。(老师指天空)天空是有还是没有呢?非有非无,无穷无尽。它是一个整体,宽广到我们无法想像。佛法的世界,真理的世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小生命没有遇到无量寿、无量光的大生命,没有遇到佛法的真理,我们的内心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我们要知道,指导我们众生离苦得乐的,走上解脱之道的,这个世界只有佛教而已。而传达这一讯息给我们的,就是道场、寺院。所以道场的存在是很稀有、珍贵的。我们说要修善行善,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善呢,真正的善就是护持三宝、供养三宝,让佛法永久存续下去,这就是真实的善,最大的善。这个世界上至真至善的东西是什么?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其他都会变化。我们得到难得人身,又能够来到道场听闻佛法,请大家珍惜这一因缘,好好学佛。让我们的生命得到真正的解脱。老师在纸板上写下:心性═真如═法界、大宇宙老师说:我们凡夫的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间」,这是相对的世界,有生灭、有无、美丑、爱憎、是非等等相对存在。佛所证悟、觉证的世界是「绝对界」,即涅盘界。我们说入涅盘就是指进入超越生灭、有无、美丑、爱憎、是非这些相对存在的世界。「绝对界」是绝对地有和绝对地无。净土即绝对界,是涅盘界,是佛觉悟、觉证的境界。净土和所谓的「天国」不是一个概念。真正的世界是无生无死的,是超越一切相对的世界。净土的世界即「心性」,就是在讲所谓「心」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心性、真如和大宇宙,否则不知道往生净土是去哪里啊!迷执的世界是凡夫的世界,是存在好坏、善恶等相对的世界。真理的世界是不存在这些的,即所谓不是善、不是恶的世界,真正证悟的世界是连「悟」也没有的。一般人想像的净土都是美好的地方,但那些都还是凡夫的境界。真正的净土是超越善恶等等一切相对的。虽然我们是相对界的生物,却有著对绝对界的渴求。但往往是有了渴望却很难有长久的去追寻和了解的兴趣。凡夫总会说:「有绝对的真善美吗?但现在我管不了那么多啦,享受今天再说吧!」其实这样的凡夫实在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追求真实的东西,人性是不允许我们迷糊地活著的。比如,对任何事物,我总是会追问:「那是真的吗?」其实我们都会追求真实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真善美的渴求,追求这些本质的「心」就是「心性」。我们往往在下意识裏盼望、渴求去绝对界,其实这种追求绝对界的心也是属於绝对界的。我们凡夫心中有真如心性的显现,追求如何让心性的光辉显现出来的就是真正的人,猫狗是不会有这些追求的。我们凡夫都有追求真如的欲求,为什么会有追求真如的力量呢?虽然凡心是迷执的,但是真如会进入我们的心中。「心性」是跃动的力量,因此我们人不断会有追求真理的力量表现出来。佛的话使我们在暗夜裏也能看见光明,心性的跃动才有人性的升华,我们每个人的心裏都有这样的动力,这就是「心性」。如果不懂得追求好的东西就不能称为人!小孩都知道要拿好的东西,这些都是无师自通的。自觉追求「心性」、「真如」的人才能名之为人啊!而听到「心性」的声音,顺著「心性」去寻找答案的人就是佛陀。忠实於「心性」的人称为真人,不理会「心性」的人称为凡夫。真正的人是倾听「心性」声音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圣者。达摩祖师为了听到「心性」的声音而面壁九年。修行禅定就是为了听到「心性」的声音,很遗憾的是我们做不到禅定的功夫,因而听不到「心性」的声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为了要救度我们这样听不到「心性」声音的凡夫,於是从这个「心性」的世界示现出阿弥陀佛。什么是阿弥陀佛?从心性的世界、真理的世界示现而来,打动我们,感化我们,使我们往生净土(「心性」的世界)的圣者。阿弥陀佛是从哪裏来的呢?从心性、一如法界、真如的世界裏来的。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往生净土?就是「心性」将我们凡夫同化到心性世界。净土就是真如法界,一如法界,不要和天国混为一谈,天国并不是绝对界仍然是存在著欲求的世界。真正了解佛教应该要从此处著眼。教给我们这样真理教法的是《大乘起信论》,但我们不容易懂。我们认为净土美好仍然是把净土当作是迷执的世界,佛的世界是超过我们想像的,是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思议的。什么是真正的世界?这是我们人的思维没办法了解的境界,是无法说明的世界。但是不讲又不行,必须让我们凡夫了解,佛正是给我们诠释这个无法说明的世界。如果我们读了佛经就认为自己懂了佛的世界,那么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懂,只不过读到了语言文字罢了。真正懂的人是不说自己懂的,而是真正变成那个东西。不要尝试去想像,一想就不对了。那不经过思维而懂的才是佛的世界。只有禅定才有可能了解佛的世界。禅定不是用脑去思维而是用身体去体证。停留在语言文字阶段的境界都是假的,佛是身处於禅定中的。佛的证悟是自然的,不用脑思考的,是透过禅定的作用,不用眼睛就可以看见真理的。这个世界不能通过眼、耳、口、鼻,不能通过心想和语言文字来了解。佛真是伟大!乖乖地归依给佛吧!南无阿弥陀佛!通过语言文字来了解佛都是概念,用概念、知见来读佛经无法生起恭敬、信顺的心。讲个有趣的事情给大家听听。东京某大学有个教授叫增谷文雄,他一生研究《阿含》三十年。退休以后,全国知名的电视台(NHK)给他做访问。主持人问:「您一生都在研究佛法,请问您:佛陀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啊?」他回答说:「佛陀啊?佛陀果然不愧是佛陀!」(大家笑)同样一部经书你花三十年研究,才能明白佛陀为什么是佛陀,令人感动啊!不用概念、理论来说明,只有如此的一句话而已。人如果不花三十年的时间是无法了解的,我们现在学习和研究,到最后都要能讲出这样的一句话。总是说自己已经听到「心性」声音的人其实还不是「真正听到」的人。「阿弥陀佛啊,呵,阿弥陀佛啊!」这样的世界之外的都还是凡夫的理论。心性、真如是宇宙的声音,真理的声音、绝对的声音,这是宇宙自然让我们听到的啊。我们总以为用我们的眼、耳、口能够明白、了解佛,这其实都是人的小聪明。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月光的美妙,能够说出:「看,那月光多么明亮啊!」,是因为月光自己发出光亮,映入我们的心中,我们才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称赞,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小聪明!是月光的力量促使我们称赞月光的华美,同样地是真理的力量让我们懂得去追求真理、向往真理。我们追求真理的力量来自真理本身。又比如,花儿本身的美使我们感动,因而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花儿,但我们凡夫总执著是我们看到花的美了,所以花才是美的。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应该学著用身体去感受。我们活著是因为各种因缘具足,所以可以说我们是「被活著」,是托大家的福才能活著的。我们每天都靠著众生的恩惠活著,我们都在恩海无量的世界裏出生、死去。总是执著地认为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活著的人是很傲慢的人。如果大家有这样的观念,人生观就很不一样。其实我们都是托别人的福,才能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服务大众,而稍微帮助了别人一点就沾沾自喜是不对的。我们要学著体会众生的恩惠,当我们这样的心不断延长出去,真正感受到众生恩惠的人自然会有惭愧的心。如此,自然符合因果的法则而得到幸福。恩海无量,追究下去就是心性,阿弥陀佛的恩惠。阿弥陀佛是与法性、心性一体的佛,是不离开法性、真如的存在,南无阿弥陀佛!问:经典记载慧远大师生前曾三次见到极乐世界宝相庄严,他怎样能修到那个程度?师:法然上人在《选择本愿念佛集》中都避免提到慧远,因为他是「观想念佛」。法然上人只讲善导大        师,是让大家从「称名念佛」体证心性。凡夫没有资格谈慧远大师的体证,只有到他那样的境界才知      道是怎样。与其问慧远大师的境界如何,倒不如问自己:我能像慧远大师那样修行吗?问:《楞严经》中说,阿难以为靠自己是佛的堂弟,不修行也可以解脱,不知身心是不能相代的。阿难不      能靠佛的力量证悟,与净土真宗所讲的靠他力体证如何会通?师:净土真宗依佛力体证心性,是靠佛力回向,与《楞严经》讲的自己修行不一样。阿难因为是佛的堂        弟,起慢心,佛在世的时候就傲慢,常被佛责备,他是在佛灭度后发愤修行才开悟的。阿难后来如法      修行开悟,也只能算是佛的徒孙,因为是大迦叶接佛的棒。问:佛的境界是不能给人的,是不是一定要自己修行才能进入真如的世界?师:你要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是圣道自力行者的时期,与末法时他力之行者是不同的。阿难曾经问佛:善      知识是修行的一半吗?佛说:不对,善知识是修行的全部。并且责备他:你以为没有依止善知识就可      以证悟吗?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所以对大家而言,传达本愿教法给我们的是亲鸾圣人,亲鸾圣人就      是我们修行依止的善知识,是我们佛道的全体。因为相信亲鸾圣人我们才能相信阿弥陀佛,遇善知识      是难中之难,能真正知道亲鸾圣人的就再无不足。学真宗的人,亲鸾圣人对他是百分之百的存在,彻      底的满足。不要以为相信祖师与相信佛是两回事。就是因为我们能相信亲鸾圣人,才能接受《大          经》。不能说我有念佛,我能读《大经》,依止善知识后是不一样的。问:这是不是说「信心是人格的传递」?师:信心是人格的传递,不是凡夫的人格,是宗教的人格,我们应无条件接受善知识的人格。善知识的人      格就是把佛法如实地传递。亲鸾圣人一生无条件地归顺阿弥陀佛,无怨无悔的榜样,让我们跟他走,      那种信赖的风范,是无有一疑的。亲鸾圣人真正发自内心的对阿弥陀佛五体投地,将全部生命交给阿      弥陀佛,有这样的前辈,我们才会走这样的路。    所以《涅盘经》中说:「唯信有道,不信有得道之人,是信不具足」。不相信得道的人不行。人只有      看人,看人才会跟著他走。做父母的如果是真正的念佛人,孩子一般也会走这条路。问:为什么又说「依法不依人」?师:依法不依人,这个「人」指的是与法分离的人。有得道的人是指与法成为一体的人。有亲鸾圣人、莲      如上人,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因为不相信亲鸾圣人、莲如上人,才会搬弄自己的知见,不信、不恭      敬这样的得道者,就是小看得道的人。◆ 讲座开示我们是靠水、空气、阳光才活著,要有东西吃,有房子住才能活著。我们每天都是靠著很多的力量才能活下去的。学佛的人要去感受:我们不是因为自己伟大才活著,是靠著很多人的力量,我们的生命才能维持。如果没有这种观念,认为是自己在活著,就会比较自私。不管我们的年纪多大,其实我们与刚出生的婴儿是一样的,婴儿要靠大人才能生存、长大,我们也一样,要靠周围的很多力量才能维持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凡夫伟大的妈妈是谁呢?就是阿弥陀佛。他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不管我们有没有认真念佛,他都不会生气,不会处罚我们,只一心要救度我们,虽然我们众生很难给阿弥陀佛救度,阿弥陀佛一直都是无条件地要来救度我们。问:念佛是应该念六字还是四字?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你念阿弥陀佛四字或只念南无,都可以,你心中喜欢念六字就念六字,喜欢      念四字就念四字,你没有力气的时候念南无也可以,都可以,功德都一样。六字名号每个字都有力        量。比喻飞机失事,来不及念六字,念「南无、南无」也可以获救。    孩子一般都叫「妈妈」,紧急的时候叫「妈」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叫妈妈,叫妈,妈妈都会听        到,功德都一样,功德不在於我们叫妈还是叫妈妈,而是妈妈的心,妈妈对孩子的爱,随时都在关爱      著孩子,孩子一出声妈妈就知道,妈妈是很好的妈妈。我们在全宇宙间最好的妈妈就是阿弥陀佛。问:一边看电视一边念佛有没有效果?师:一边看电视一边念佛没有关系,因为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裏面就有功德了,所以你一边吃饭一      边念佛也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话一边念佛也可以。但真正的念佛人他念一会儿就不会看电视了,因为      他会感到这样对佛不恭敬。一边念佛一边看电视,电视不会看太久,那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让你不会太      懈怠。    只要遇到阿弥陀佛这位伟大的母亲、大慈亲,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不要忘记阿弥陀佛这位伟      大的慈母。这个母亲很了不起,你在灵台山,她就跟你在灵台山,你回家,她也跟著你回家,你到哪      里她都跟著。不是因为我们念佛佛才来,不是因为我们眼睛好,才看到东西,是因为有阳光,我们才      能看,阳光也是佛啊,都是普照万物。    「生也好,死也好,都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中」阿弥陀佛是无比慈悲的佛,是无所不在的佛,所以才值      得我们依靠。问:能不能念佛回向给死去的亲人?师:念佛回向,要知道光明功德从哪裏来。问:吃了荤的东西,没有漱口能不能念佛?师:阿弥陀佛是很慈悲的佛,你做不好他也不会怪你。吃荤有惭愧心很好,刷牙、漱口后再来念佛很好,      不能的话就这样念也可以。流露出惭愧心很好,但吃荤与念佛是不矛盾的,要很自然,刻意就有我执      出来。    佛是慈悲的、无条件的救我们的,但不可以因为佛的慈悲而散漫、放肆、懈怠。不能乱吃,认为没有      关系,真的念佛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自然感到对不起阿弥陀佛,有忏悔、自责的心出来。做父母的,      不论孩子多不听话,也会为他操心,希望孩子变好。佛没有处罚众生的心,只是一心一意要来救度众      生。    你心中在想什么,有没有说谎,在偷偷做什么,阿弥陀佛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哦。阿弥陀佛无所不在,      不要以为自己做什么、想什么没有人看见,阿弥陀佛全知道,真的念佛人知道阿弥陀佛听到、看到我      们的一切,懈怠时会自然感到惭愧。    佛对我们了若指掌,所以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来拯救我们,心中有佛的人想到佛自然而然会念      佛,真正的念佛不是凡夫的念佛,是忆想的心起来,是佛力让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化现为名号让      我们看,让我们听,不是我们自己在念佛,是阿弥陀佛在念佛哦。不是我们有修行,是佛有修行。以      为自己在念佛、在修行,自己一跑出来就错了。「啊!原来我一直把佛的修行当自己的修行,我一直      是在佛的怀抱裏」,这也是念佛。惭愧的念佛才是真的念佛,是自然谦卑的、感恩的念佛。如果想        「我一天念了不少佛」,「我」之慢心一出来就错了。    念佛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刻意的,非要这样那样不可。自然的世界是没有造作的,那就是佛法的世        界,造作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临终的时候才会发现老师的话是对的,真是这样子的,一切自然,人年      轻的时候一般比较造作,以为非这样那样不可。问:临终时如果忘记了念佛怎么办?师:这个问题很奇怪,你是把佛当人了。佛怎么会因为你忘了念佛就不要你了呢?你忘了他,他可没忘记      你。人的世界与佛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哦。我们都在佛的怀抱裏,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佛对我们是摄      取不舍的,他不是斤斤计较的佛,他是伟大的佛,不会因为你不记得他他就不救你。常思阿弥陀佛是      慈悲父母。问:有人说吃五荤念佛就没有用,是不是这样?师:经典中记载,修禅定的吃五荤不容易入定,但是净土法门是不管环境怎样,是靠佛无条件的救度,但      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佛是慈悲而乱吃。一般修行的路不容易走,禁忌很多,是为帮助修行,但净土法门      是至极慈悲的佛的必救法门。当然在道场像大蒜要尽量少吃,你吃得很臭让别人起烦恼,旁边的人就      会念你的臭而不是念佛。不能吃公鸡受过精的鸡蛋等等,那都是人讲的,不是佛讲的。吃素是为了培      养自己的慈悲心,不是靠吃素往生。身体需要时,阿弥陀佛不会因为你吃荤而不救,佛是没有分别心      的,净土不是狭隘的佛法。    受戒容易守戒难,真心守戒会发现持不了。戒很好,戒是天地宇宙的真理,但是受而不持只会增添烦      恼。靠吃素、靠受戒,那都是人自我的造作,与领受佛心后自然的慈悲心不一样。真正的本愿行者是      连一只蚊子都舍不得打死的。但不得不打的时候要忏悔、念佛。念佛不是咒语,它是有生命的。佛与      我们形影不离,佛入心中而让名号从嘴巴跑出来,再从我们的耳朵进去。    为了生活不得不杀生,与认为杀生没有关系,这两种心是不同的。不杀生是宇宙的真理,是人的世界      的因果。如果以农为生,不得不用农药杀虫时,要忏悔。可不可以、能不能都是人的相对的狭隘世界      的问题,本愿的世界是一如平等、无分别的,是超越善恶的、不二的世界。当然大家都反感的事不要      做,那样让佛颜面无光。◆ 讲 座 开 示窗外的树,对你、对他,都是没有分别的,它是自然的,就是法身佛。自然就是佛,它是无我的。众生都是有欲望、有情执的,法身佛为救度众生,化为方便法身:名号、佛像。自然、无我,非常可贵。这瓶饮料它没有分别心,没有喜欢不喜欢。甲来喝也好,乙来喝也好,它都让他们解渴。它无我、无心,哪裏需要就去哪裏。人有分别、爱憎,喜欢就去,不喜欢就不去。自然之物哪裏需要去哪裏,哪裏有缘去哪裏,它不生气不造业。自然之物不会说:我为你牺牲、为你付出那么多!禅宗开悟的祖师回答「何谓佛」:庭前柏树籽,自然就是佛。自然就是真的佛,因为人无法明白,所以有方便化现。如实看法身佛的只有像达摩祖师这样的。凡夫因为有利害得失,有分别心、有喜怒哀乐,就无法明白法身佛。大家往生后可能会吓一跳,净土与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是超乎想像的无生世界,大家可能因为因缘不同成为像饮料、像树的佛。成佛的世界,是无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连成佛这样的语言都不需要。眼前的这些东西都是佛啊!为什么这么讲,是要大家知道佛法是宽广无涯、超越狭隘的。基督教、道教是狭隘的,拜神的都谈不上宗教,那都是凡夫的迷信。佛的境界,凡夫是不可思议的,凡夫只有靠佛的力量才可进入真正解脱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一般人所想像的获救都是很狭隘的获救。之所以这样讲是让大家明白佛教不是你想像的世界。有的人学佛后变得很固执,硬梆梆的,与人格格不入,非这样、非那样不可,不知道佛法的微妙宽广、圆融无碍。问:老师往生时会不会吓一跳?答:我只是如实转述我老师的话,我也是第一次去净土,百闻不如一见啊。我们往生后可能会发现:啊!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吃佛,喝佛,是佛在带我们成佛。那是平等一如,是人的语言所无法形容的世界。佛说极乐世界国土奇妙,昼夜一劫也讲不完,「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大经》。我们的语言有限,只能形容如虚空、如巨海。往生是实际体证这个世界,那个世界无我、无心,只有      靠禅定才能感应道交,凡夫则是靠佛力。    狗只知道狗的世界,人怎么知道佛的世界?佛的世界不论怎样讲,人都无法明白、无法理解。人唯有      信受佛语,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我们唯有信顺。「信受」佛语,与明白、知道是不一样      的。信是智慧的世界、无我的世界。「我明白了」,「我懂了」,都还是我执的世界。当我们不断深      入时,会发现佛法是那么不可思议,只有仰信、五体投地。那个仰信的世界,就是「信智」,不是凡      夫相信、懂了的世界,真信是超越相对的。问:信心决定就进入无我的世界了吗?师:信心的当下是无我的,但一落入生活就还是有我的,只要还是凡夫,就是有漏。问:领受佛心时,是不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师:领受佛心时会有不可思议的体验,获信是自己会知道的,获信的人心境不一样,可是只要色身在,习气就还在。身心一如,身体有需要,心会跟著走。获信的人有两种心∶一是无我的,一是受色身左右,有我的。问:我曾经认为自己知道了,可是后来遇到老师发现还是不知道,这怎么办?师:真正的获信是连「我获信」的念头都不需要的,真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开悟,那是无我的世界。证悟的人生活在无我的世界,但必须用人的语言来解说,讲信心是这样是那样,语言仍然是相对的世界的,是有我的。佛的世界是没有苦和乐的,为了引导我们,佛陀示现人性,讲苦乐,是示现引导。说明的与真正的是不一样的。真智的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人的世界是权智的世界,人的交流要语言,真智的世界是没有语言的,语言本身是迷执的产物,但是不用迷执的产物又无法引导迷执的众生。讲佛、名号都是权智,真佛的世界连佛都没有,佛的世界不讲佛,是我们无法了解的。讲五十二阶位、十信、十如、等觉、妙觉都是为了形容佛的世界的高超。佛经是「手指」,要领会其中的义,领会精神,依义不依语。没有手指我们看不见月亮,依靠语言了解真理,但又不能被语言文字框住,要无我的来听闻,连语言也不要了,就超越语言。有的人记忆力好,背经如流,但执著在文字上。凡夫做什么就执著什么,听说「不执著文字」,又被「不执著语言文字」执著了,所以说佛法很难。禅宗是直接破执著,不立文字,直接证入真如,超越相对的懂与不懂。真正无我的人直接看到真理,告诉你「我看到真理了,我获信了,我体悟了,明白了」,都是落入凡夫见,还在执著的世界。信心的世界与禅定的世界是相通的。学真宗执著信心、获信,都不是真的,凡夫不是执著左就是执著右,不是落入「明白了」,就是落入「没有明白」。凡夫不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是执著色就是执著空。不执著色,不执著空,当下就是涅盘世界,没有执著的世界,用禅宗的话就是:「随处为主,立处皆真」。当下无我,无执著,知道就是知道,看到就是看到,如此而已,凡夫看到、知道就有「我看到了,我知道了」出来。知道很好,不知道也很好,就是无我之境。看到只是看到因缘具足而已,凡夫执著在这上面,其实并没有看到的实体在。   开悟的人连开悟的心都没有,凡夫跟佛不一样,一直执著「我要获信,我要获救」,或者「我还没有     获救,我还没有得信心」。听懂的时候执著「我听懂了」,不懂的时候执著「我没有懂」。越来越执     著,我执越来越强,离真理越来越远。   「病的时候病很好,死的时候死很好」,这是妙好人良宽的话。无我的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自然的     世界,可是凡夫做不到,没有办法。   一直强调什么感应,也是执著。悟的世界很难,佛是不谈我要开悟,我没有开悟这些的。佛无始以来     就存在,本来就无所不在,没有开始和结束。   佛是无我无心的,所以才有功德度众生出来。人无论如何描述只能描述佛一点点而已。虽然听到一点     点,能生起:「啊!佛真尊贵,真了不起」!也即可见全体。听到佛的慈悲能生起一念纯粹的感情:     「啊!伟大的佛」!就必定被佛救度,信心生起就必定成佛。    「一念信心」是从佛的功德出来的。不是我们比别人聪明,有功德。是完全靠佛的功德,那一念的信     心,仰信,只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有的只是阿弥陀佛好伟大!好慈悲!那是佛的功德力让我们生起这     样的心的。莲如上人说:「不知一念信心是徒劳无功的」。   「一念信心」即是「听懂了阿弥陀佛好伟大,好慈悲」,那就是人生的成功者,此外不管怎样都不是     成功者。◆ 做阿呆最好我们人都爱面子,为了面子,就很痛苦,必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有时候要出卖自己,要出卖自己就很痛苦。(老师做了很可爱的动作与声音,大家大笑)无我,没有欲望就很轻松。舍弃名利、欲望的话,人生就会很轻松。人为什么会很辛苦,就是想要人家肯定,想要人家赞美,让人家觉得你很成功,那人生就会过得很辛苦。想要让人家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很有才华,就很辛苦,当阿呆很好。像刚才那位老人,人家看起来好像他很蠢,但他很幸福,他已经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在过自己的人生,所以这样的人生是很自在的人生。所以要拔苦,把人生的苦恼拔掉。怎么样才能拔苦呢?不要希望被人家称赞,不要希望被人家肯定。其实出家就是要离开名利欲望。真正的出家就是要离开名闻利养。昨天晚上来的那位出家众,很生气自己的存在不被尊重,不被人家接受。有这种希望被人家尊重的心,就不要出家了。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佛道修行。可以模仿,只是模仿而已。亲鸾圣人之所以伟大,就是他公开承认:「我没有办法真正的出家,我没有办法真正抛弃名闻利养,自己没有修行,唯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很难得的。亲鸾圣人留下两句很有名的话:「虽凝定水,识浪濒动;虽观心月,妄云犹覆。」就是说自己是个不及格的人。◆ 机法两种深信什么是机法两种深信?如果深深地领受到阿弥陀佛的佛智,在阿弥陀佛的面前,心中面对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扭曲的,面目狰狞。能够感受到这种心情,不是凡夫反省的力量可以感受到,而是真正领受到佛智,自然而然会看到自己很丑陋、很丑陋、以前所没有看到的一面,这不是凡夫反省的力量可以看得到,是佛的光明让我们看到。到了伟大的人的旁边,就知道自己不能相提并论,就会自惭形秽,可以看到相反的东西。到佛的面前,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凡夫。但如果都是跟凡夫相处的话,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男生到女生堆裏去,就知道什么是男生。都跟同性在一起的话,就不了解什么叫异性。我们说有的女生长得像男生一样,这样的女生到男生堆裏去,就知道自己是女生了。(笑)所以要了解什么是女生的话,到男生堆裏去就知道了。所以要了解凡夫,到佛旁边去就知道了,这是两种深信的原理。两种深信不是凡夫反省的世界,两种深信是受到佛智照耀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忘记佛的人是没有两种深信的。没有受到佛智光明照耀的人,虽然会讲「我是凡夫」,「罪业深重」,但只是嘴巴会讲而已。到佛面前去最好,心中常存阿弥陀佛的人最好。真正心中有阿弥陀佛的人自然就会知道自己是何等样的凡夫。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8.html 灵台山开示(1)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8.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8.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这句话有融入到自己的身心,以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波折、逆缘,都有力量去面对接受。世间虚假,是一场梦,但是一般的人都在追求这个梦幻不实的东西。我们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裏说∶「万物皆虚幻不实,唯有念佛是真」。在这个世间教给我们真实教法的只有佛法。《金刚经》有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世间没有真实的东西,所以世间十之八九不如意,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这是正常的。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呢?大家在梦裏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呢?大家在做梦也是梦,没有做梦也是梦,那大家怎么办呢?觉悟到这个,在中国第一位是达摩祖师。禅宗说一切法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在不可得的世界裏要得什么呢?有什么可以得的呢?慧可大师向达摩祖师求法,请达摩祖师为自己安心,达摩祖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慧可大师才发现自己的心拿不出来,因为自己的心也是虚幻不实。对话的当下,慧可大师才恍然大悟。真正体证到世间虚假,万物皆不可得的人,就不会被梦幻世间的一切万物所束缚。可是我们一般是观念上、知见上知道,实际上还是不知道,所以会为世间事生气、所羁绊,有喜怒哀乐。真正证悟的人像慧可大师就会很自由自在。我们都是在梦幻之中追求,当我们得到想得到的时候,就很开心,忘记这都是虚假不实的。可是当得到后又会变化、变质,又开始不开心,不如意。(老师问:如某某人,读了很多书,研究了很多,你知道了什么呢?某某人答:「发觉一切都很虚幻。」)当你不断地追求、追求,发现原来是大梦一场,这个时候当下就满足。就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因为明天还是虚幻不实。不追求梦境的人就不会受骗上当,这样的人最强,因为不论碰到什么境界,不会伤心地要上吊,也不会猛掉眼泪,一切都能处之坦然。但要到这个境界,要度过很多关卡。证悟到这个世界、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实相的就是佛。人,硕士、博士地一直攻读,你如此攻读要攻读到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呢?如果听老师这么说,读了这么多也没用,就不读了。那更不行,还是要继续学。人家是学了很多很多,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大梦一场。都不学习,还说反正是大梦一场就不学,那是懒惰虫。真正下功夫去追求,当真正体会到人生是大梦一场时,就不会追梦了。真正到达这个境界的人是出生在印度的佛陀,真正体证到万法皆是梦幻,不再追梦了。佛陀当初出家的时候,也是以为好像有个证悟的世界可以体证,於是下功夫去修行,最后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的世界才是真的。当他真正地体悟到原来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缘生缘灭,就不再追梦了。不在梦裏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最强的人,是活在世间却不受世间羁绊的人。为何呢?拿钱买不动他,不为一切名闻利养所动。这样的人最强、最有力量。真正明白世间虚妄的人,就不会被虚幻之境所迷。真正体证到世间虚假的人,已与天地宇宙打成一片,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能处之坦然,都很自在。我们活在梦幻的世间,我们所追求的都是梦幻、都是虚假不实,但明白这都是梦幻不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临济禅师前后三次向黄檗禅师求法,问:「什么是佛法大意?」才一开口,就被黄檗禅师痛打三十棒,如此连续三次,临济禅师就想说,「我跟师父没有缘」,就下山而去。临济禅师是很了不起的人,因为还能被打九十棒,要是我们早就跑得不见人影了。要经得起考验才能成大炬。某某人遇到老师后,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很好,一直问,问到心服口服。一直问,问到底,发现原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那时你的心就安了。没有真正体证到世间虚假的人,会想不开,会很执著,不想死;会想一些有的,没有的,就是醉生梦死。一般的人,都是在不想死的挣扎中去世。真正体证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对生死看得很淡,该走的时候走,换个身体再来,随顺因缘,不会留恋世间。这就是人生,不用太介意。真正看清这个世间是虚妄不实的人只有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人都在梦裏追梦。佛眼看众生的时候,看不下去。因为大家很笨,不明事理,都在梦裏追梦。佛就是看到这么多傻瓜在梦裏追梦,看不下去了,不救这些傻瓜不行,所以佛就出动了。佛明明跟我们说世间是虚假的,可是我们这些傻瓜还是听不明白,人家说一句不中意的话就气得发抖,那都是不明白世间虚妄。他讲的话是虚妄的,可是我们一直执著他讲过什么话,还执著人对我不守信用。佛都已经讲了世间虚妄不实,但是我们仍然执迷不悟,还自己痛苦,也去痛苦别人,这就是傻瓜、愚痴。真正体证到这个世间是虚假不实的人不会自暴自弃,反而会珍惜每一个时刻去做他该做的事情。如果听错佛法的话,有人就会恶用虚假不实的字眼说∶「反正世间是虚假不实,什么事都不用那么认真,不必那么傻地作傻事啦」!有这种心态,都是概念上知道,不是如实地知道世间虚假不实。什么是凡夫,就是把希望放在明天,追著明天走,追著虚幻不实走的人。真正明白明天也是虚妄,世间一切都是虚妄的人,今天的每一个时刻他都会过得十分充实。有的人认为反正人生如梦、人生无常,所以要及时行乐,尽量吃喝玩乐,这样的人不是真正明白世间虚假的人。真正明白世间虚假不实、因缘所生法的人,会很珍惜现在的每一个时刻;而一知半解的人,就想反正人生是虚假不实的,要及时行乐,不要把希望放在明天,要不然明天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心态的人没有真正明白因缘法。佛是智慧圆满的人,看众生皆是自己,众生病故我亦病,看到众生皆在因缘生灭法的世界裏醉生梦死,不忍心看众生继续这样下去,就发慈悲心,为众生开示宇宙的真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教。我们活在因缘生灭法裏面,做每一件事情要知道「有因必有果」,因果法则是俨然存在的。我们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本位,听到世间虚假,就想明天没有保障,要当下行乐,这是一般人的想法。当我们真正明白世间虚假时,我们就会珍惜每一个时刻,这是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我们人如果能像树,就是最有力量的人。树木是顺因缘法走的,我们人要学树木(无我、无心)。为什么修行人要在深山裏修行,因为那是无我的世界。不论周遭发生什么,树木都不为所动。山川草木,都是法身佛。问:自己有三个问题:(一)没有必堕地狱的真实感。(二)没有无分别、无我的慈悲心。(三)有时想到佛的慈悲会痛哭流涕,有时又觉得佛要救我是理所当然。答:(一)地狱必定的真实感,到了七、八十岁时就会出来了。凡夫的心,今天感动,过几天就毫无感觉。应        知凡心善变、人心善变。人的本性善忘,没有地狱必定的感受。今日感动,明日忘记,此即是人          性,还好我们会忘记自己是地狱必定,不然是无法活下去的。      凡夫的心无法彻底。明明喜欢一个人,却又要吵架,这就是善变的人性。我们的心会随因缘变。如        果心能永恒不变,就很伟大。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无时不在变,以善变的心去求不变的心,要        下很大的决心,要有毅力。我们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心会变。有一样东西对我们是不变的:有生必有        死(无常是常)永恒不变的真理。「念死」很重要。           在座的各位有想到会死吗?因为没有「念死」,我们会有很多计画。不论多么美好的计画,一遇到        死亡即会归零。真正面对死的人,心中念死的人,心中不会设想太多。彻底念死的人,心路就会打        开。      做了那么多事,到死时会满足吗?做什么事才会满足呢?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不死之道。不死的        方法有没有呢?要去想这个问题。      没有念死的心,地狱必定的真实感不会有。有人会提一些无聊的问题:有地狱吗?地狱在地下吗?        真把这个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真的是自己的问题,就会坐立难安。看到别人死的时候,会问:          「我死后会到哪裏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死会让我们失去活力。在幸福的憧憬中被宣判死刑会很绝望。死是人生的休止符,也是生命的开          始。念死的人才会善用他的人生,不会滥用他的人生。不念死的人,就有很多空想,他的人生也在        空想中结束。      人生确有不死之路。什么是无量寿?永久的生命是什么?没有找到无量寿,无常一来就泡汤了。为        寻求不死之道而苦行的人就是释迦佛。佛陀在因地修菩萨行时,听到罗刹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就愿意舍身去求取「无常」的解决之道,当听闻: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即证得正果。      会死的生命遇到不死的生命,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要问:不死的生命是什么?为了找到不死的方法        而苦行的就是释迦佛。佛教给我们的就是不死之法。不成佛损失太大。要记住: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这是一千三百年前圣德太子留下的话。      有生必灭,有会必离。      活到二百岁还是不想死,那你怎么办?      如果有限的生命能够生到无限的世界,那死之时就会心甘情愿。这个不死的世界即佛的世界。当这        个有限的生命能进入不死的世界时,在这个世界所受的苦难才受的有价值。      世间的学问与佛学是不一样的。佛的世界是不死的世界,此世界是生灭的世界。一般人会喜欢这个        生灭的世界,不喜欢不死的净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阿呆。得难得人身,听闻佛法,依教修行        的人最聪明。在娑婆,不论拥有多少东西,都不会持久。教给我们人生实相的就是佛法。不听佛法        的人,是最愚痴的人。(二)说「无我、无分别」,只是概念上知道而已。当真正体证到这一境界,就不会这样说了。真有追求        的心,一定会抓住老师不放。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只有这件事情是不变的:有生必有          死。这个事实是不死的。凡夫对这个事实乍看是听懂了,其实是不懂的。      不死的秘方是什么?我年轻时,在广岛的一家寺院门口,遇到一位卖「不死秘诀」的人。一个信          封,卖八角钱,并注明「不可以马上拆开看」。但人性就是好奇,越是说不可以,越是忍不住立刻        拆开了。裏面写著:      「不死的秘方就是~不要生出来」。      有生必有死;要不死,只有不生。但各位已经被生出来的,就来不及了。      往生是无生之生。何谓往生,即往生到无生的世界。往生净土之「生」与生到娑婆之「生」不一          样,这是「无生之生」,所到达的是不死的世界。极乐净土与天国不同,天国生了还是会死,有生        必有死;佛的世界却是无生之生。佛的世界是无生的世界。觉悟的世界,就是佛的世界,也就是真        理的世界。      「大家都会死」这个事实是不死的,「有生必有死」这个事实永不改变。为什么说人愚痴?既已出        生就必定会死却不想死,岂不是愚痴?      什么是无生之生?就是真理、法,是觉悟的世界,也就是涅盘界。涅盘是佛觉悟的世界。真理永无        止境,到佛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开启真理之眼。这个世界是人与真理(法)合而为一的世界。想要        进入觉悟世界的人是最聪明的人。除此以外,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会改变、消失,无常这件事是不        变的。      为什么有烦恼?因为体悟不到一切事会产生变化(无常)的事实,没有觉悟到人心善变,才会有烦        恼。有合就有离,成、住、坏、空是法则,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聪明人就要知道,不变的世界是        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觉悟?就是觉悟到: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凡夫虽然知道这个事实,却无法如实体悟。虽然无法如实体悟,但当我们领受佛的智慧,我们心中        也会生出智慧,这就是佛教。如何进入真理的世界?唯有依教奉行,才能走入真理的世界。不依止        佛语,依凡夫的知见,必定会迷失。唯有佛法、佛语、佛教是真实。这才是出发点。要以「世间虚        假,唯佛是真」为出发点,生活上要以佛法为第一。佛是很尊贵很尊贵,很伟大的人格者。他与真        理已合为一体。能够归依此人格者的,是聪明人。我们要知道佛与人不同,要明白佛之所以为佛,        要很彻底地明白这一点。知道要相信、仰敬佛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佛教以外的教法都是外道。从刚        才讲到现在,都是佛教的基本。(三)虽然会痛哭流涕,但是时、地因缘一变,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心就是如此。有时很感动的不得        了,但是看到喜欢的娱乐节目,慈悲就忘掉了,这就是凡夫。由此即可知人是如何以自我为中心的        动物了。人很自私,都是在利用佛;人很自我,是什么在堕地狱?就是这个「自我」地狱必定。正        因为我们是如此自我的存在,所以佛看众生很危险。      我们都在跟佛说谎,我们都是说谎者、欺骗者。我们人不只骗佛,也在骗自己、骗人,听闻佛法能        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老实。越听闻佛法,越会发现自己是多么不老实。不老实,首先        是对自己不老实,如《大经》说:「心口各异。」人是不可靠的。虽然念佛,常常把佛摆第二位,        世间法摆第一。对自己都不老实,何况是对别人呢?这就是人的实相。这就是因果法:因我们不断        违背因果,就会有业报现前。对佛、自己不老实,常常做欺骗众生的事,所以我们常堕畜生道。欺        骗过别人,一定会被别人骗。人很难做让人欢喜的事,都以自己为中心,不管他人。佛却是让众生        欢喜,这就是「无我」的人格。众生的心安乐、平和,佛也为之欢喜;众生心痛苦,佛也感到痛          苦。要明白佛是这样的佛。      当我们真正明白佛心时,就不会有利用佛法的心。佛是一心一意要让众生得到幸福的人。能够让孩        子感受到母爱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佛是以如此大无我的心在给予众生。真正希望别人也幸福        的人,唯佛而已。佛只希望众生幸福。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就是佛心。学佛是「学佛大悲心」。当我们领受越多,慢慢也能对别人多一点关怀之心,真正如实        领受佛法的人,会慢慢转性。      为何凡夫见不得别人好?因我们很自私。贪、瞋、痴都是从自我中来的,这也就是地狱必定。地狱        从何而来?就是我们的我执造出来的。人因为自私而不惜践踏他人,这就是地狱必定。◆ 随 机 开 示看经不要执著在名相上,经和经中的文字,单独来看很多互相矛盾,字句名相是手指,不是月亮。领受到佛心,经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菩萨、佛、一生补处等,也是为顺凡夫的凡情才有的。真宗的佛性论是∶「大信心即是佛性」。圣道门所说的「人人都有佛性」,是指「有成佛的可能性」。凡夫只有妄念,凡夫无别心,只有妄念而已。不是在凡夫的心中找信心、安心,那样会越找越乱,人有色身就有贪瞋痴,至死不变。对地狱没有真实的感受是正常的,没有无分别的无我慈悲也是正常的,要慢慢来,慢慢去体验、去感受人生,年龄大一些自然会体会到。六道在人间就可以看到,饱受疾病、饥荒、战争、酷刑折磨的人,就像是三途的众生啊!学真宗是在世间随缘尽分地生活,用心做好该做的事情。学佛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而是时刻用心仰信佛心,品味人生,活在当下。凡夫有起心动念,才会有时间、空间的幻觉出现,在佛只有绝对的一念,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以生死之心去求道,就一定能遇到真实的法,一切如来自会安排。闻法的心态很重要,以生死心看圣道门的书,就不会堕入自力的陷阱,亲鸾圣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六祖、达摩祖师这样的人物是不需要往生的。莲池大师、印光大师诸师之教,仍是圣者的法,因为示现的因缘不一样。亲鸾圣人的可贵之处,在於他示现为凡夫,开显凡夫得救之道。如子忆母般的念佛,信心、获救等问题自会有佛安排。看《大乘起信论》,不是看三、五遍、十遍,而应看上百遍,要了解佛为何,什么是佛心、佛性。念佛如果求一些我执的福报,也会有魔障。师问莲友:你觉得自己现在该怎么办?答:我要不断闻法。师:去掉「我」字,闻法。忘我地去听闻,只有佛法,忘记自我,活在法中。    为什么生死关头的人往往能很快领受佛心,因为他已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无力,为死后必堕无间而感到      恐惧。    不是说只有学真宗才能获信得安心,个人因缘不一样,但凡夫的获救之道只有真宗。六字名号我们都      把它看得太轻易了,不知它是法界功德的总体。◆ 讲座开示问:(先是花很长时间…述自己遇到真宗的过程,最后问:)我就是这样归依阿弥陀佛,佛会不会接受        我?答: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阿弥陀佛是把众生当作自己生命的佛。      对凡夫而言,能与自己一体的,只有阿弥陀佛而已。你知道的都是假的,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因      为不明白何谓阿弥陀佛。问:(师姐插嘴:我知道阿弥陀佛。)答:这裏没有人知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因为众生都不知何为阿弥陀佛,所以佛才让名号进入众生        心,让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问:(师姐插话:我们只知道名号。)答:真正知道阿弥陀佛的人,不会说「我知道名号」。我们凡夫嘴巴都说自己很笨(按:觉信师姐在发言      时一再说自己很笨,什么都不懂),但一问起来都说自己知道。你知道你是谁吗?答:是凡夫。师:凡夫是什么?答:(师姐哑然,沈默半晌)说:我们是佛子。师:(对大众说)这位师姐的心就是我们在座各位的心。每个当孩子的人都不知父母为自己所耗费的心        血。父母为子女著想,费了多少心力,孩子不会知道。就是因为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苦心,所以才会顶      嘴、抱怨,就是这样不知父母心的孩子,只有父母知道他。年纪越大,越会知道自己对父母不孝,而      心生忏悔。很多人都是到临终时才知道忏悔辜负了父母恩。念佛人与佛的关系,与人类的亲子关系是      很相似的。念佛人很多是在老年才体会到佛恩。当尝尽人生百味,才知道原来自己所想像的佛都是不真实的。刚学佛的人都说自己信佛,都以为自己知道佛,要到上了年纪才知道,原来自己信的、知道的都是假的,原来自己一直跑给阿弥陀佛追。如果现在的心态没有改变,持续下去,到最后你会觉得很对不起阿弥陀佛的。有这种惭愧心态的人还有救,不知道忏悔的人,就会追悔莫及。人在年轻时不能真正了解父母心,会忤逆。等上了年纪,才知道自己原来那么伤过父母的心。这种忏悔是要流下血泪的忏悔。轻易说自己知道孝顺,都是假的。等到知道父母恩时,父母大多不在人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在」。(觉信师姐哭著说:老师我知道错了。)知道错了,就以今天为出发点,从今天起,好好去想:我要听听什么是阿弥陀佛?当你记住这句话去闻法,就会很有福报。不知阿弥陀佛的人是最不幸的人,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就是最幸福的人。(师姐跪下,流泪:我知道错了……)但是要知道,阿弥陀佛没有生你的气,也不会处罚你,一般的神会因为你犯错误而惩罚你,而佛不会。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最爱的孩子。老师刚才与你讲话那么直接、不客气,不是生你的气,只是希望你不要继续自己骗自己,所以讲话不留余地,当下棒喝。我们对阿弥陀佛是绝对的臣服。真正为我们幸福著想的是阿弥陀佛,他不会处罚、责怪我们。很多人瞧不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慈悲来度化众生,很多人将「慈悲」当成轻易到手的东西而不知珍视。到一口气不来为止,都要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不要停留在「听过了」,「明白了」的心态。阿弥陀佛的心是无底洞。因为我们的烦恼无底,不是一遍两遍就听明白了。(老师板书:)「慈悲深远如虚空,智慧圆满如巨海」记住,这两句话就是阿弥陀佛。这不是凡夫所能想像的。对於凡夫,这就是不可思议。佛就这样的(无条件)要救我们了生脱死,就因为阿弥陀佛是无条件的佛,不论你在何处,阿弥陀佛都与你在一起。当我们知道佛是「就这样的」无条件的救度时,就会心生忏悔。(板书:)「愍念众生如一子,极大慈悲母尊」(按:出自《往生要集》)阿弥陀佛对待众生只有慈悲而已。他没有处罚,没有生气,当我们哭泣时,阿弥陀佛也会陪著我们流泪。当我们真正体会到阿弥陀佛是这样的一尊佛,就会很坚强,会有力量活下去。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不知道阿弥陀佛。不知道阿弥陀佛,心中就会感到很孤单。做父母的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孩子,不论这个孩子长得多大,在妈妈心中他还是妈妈的孩子。(按:古语云:母活一百岁,常怀八十儿)人类的妈妈尚且如此,何况是「极大慈悲母尊」。如果不明白阿弥陀佛是这样慈悲的佛,就没有办法发自内心对佛生起感恩之心。很多念佛人求东求西,都是因为不知阿弥陀佛,才会去求。人不论活多久,妈妈对他来说都是好、都是宝。当妈妈的,即使得了痴呆症,还会记得孩子的事情。也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念力很强,孩子才能够长大成人。刚才所讲的是「人生学」,但人生学不离佛学。孩子喜欢找妈妈,很少有孩子喜欢找爸爸,因为爸爸比较理性、比较严肃。(众笑)问:为什么这样?师曰∶不知道,那是母爱的伟大。父亲是理性的教育,母亲用感性、用爱来感动。所以在日本佛教中,都称佛为「慈母」,中国则称佛为「慈父」。问:希望让自己的父亲接受佛法,该怎么办?答:能够这样想是很好的。但是要记得:无缘就没有办法信佛。人不要做勉强的事。你的父亲与佛无缘,      但与你有缘。所以先求自己往生成佛,等你成佛,第一个来救你的父亲。学佛的孩子是很珍贵的。父      母不学佛,甚至反对学佛,这是一种逆缘。在这样的逆缘中学佛的孩子很珍贵,对父母有很大的利        益。你发自内心地学佛,自然就有很大的福报,就会利益到你的父亲。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邻。」真正学佛的人,佛的功德会现在他的身、口、意三业中,自然会有人喜欢听他讲话。一心一意学佛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但佛光会自然从他身上显露出来。那不是他伟大,是佛的伟大。好东西,自己要先享用。学佛法不是为自己,学佛法是为佛法。为佛法而学佛法,这样的佛法就是活的。真正学佛的人,周遭自然会聚集佛友。学坏的人,自然会聚集狐群狗党来,这是正负两极。学佛大悲心的人,不止自身,他的一家、所住地区之人都跟著受益,因为佛法的世界与人不同。自己真的被佛感化,周遭的人也自然会被佛感化。佛法是真理。真理的世界无限宽广,如同心圆不断扩展开来。所以佛法与人间的学问不同,佛法不是人的思议可及,它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无量寿、无量光,它是无限的。这个世界最尊贵的是什么?这个世界最可贵、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世界上至真、至善、至美是什么?大家好好去思惟这个问题。这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也是不死的世界。所有「有为法」都是有生灭的,但真理不生灭。我们要问自己:这个世界上真实的东西,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男子汉,就应该去追究这个问题。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9.html 灵台山开示(2)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9.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49.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讲 座 开 示什么是佛教、佛法?在谈学佛之前,先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是人?老师说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看,要向内追求。学佛不要向外追求,要向内追求,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忘记自己,来看周遭的一切。这样无法真正地学佛,因为学佛要从看自己开始。宇宙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独立的东西一样也没有,都是息息相关。一般我们学佛为什么会学没有(了解到这点),是我们常常把自己和东西切开来看。老师举个例子,(指桌上的饮料)一般的人会认为我是我,饮料是饮料,就是分别来看。但学佛的人会知道我们和它是息息相关的,由於我们和饮料是一体的,喝了才会觉得好喝,喝了才会解渴。以这个为例子我们会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同样的,更进一步来讲,在座的各位,(表面看起来)你们是你们,我是我,其实不是的,你们和我是一体的,息息相关。大家和我的因缘很深,切也切不断。怎么说呢?看到大家的脸的时候,自然而然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感情来:我们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由自主地很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真正地解脱,有关怀的念头流露出来。如果不是彼此都有关系,哪里管你那么多。其实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不是他人。像刘老师,当面对你的时候,心就全在你身上,就著你的需要来回答。同样地,面对大家也一样,就著大家的需要来讲。我们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得那么清楚的原因是我们有「我执」。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是你,我是我」,「这是我的家人」,「那是你家的事情」…分得很清楚。这是我们凡夫的真面目,只要是人都是这样,分别心很重。但是有智慧开悟的人,我执会越来越薄,甚至没有了。所以当佛陀开悟的时候,他观看大地一切众生时,感叹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也」佛眼看众生没有隔阂,没有隔一道墙。佛陀目睹明星开悟的刹那,发现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是佛眼看众生。所以学佛的人就知道佛眼看众生,大家都有关系,彼此都有关联,而且有很深的因缘。世界上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人、生命一样也没有。这就是「一味平等」(板书),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法界」,「法界平等」。真正体证到法界平等的人,地球上只有一位,就是佛陀。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没有别人。佛陀讲「我」的时候,是「无我」的我,是「大我」的我。大家都是「我」的时候,就没必要讲「我」了。「大我」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这是佛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是「小我」的世界,我们烦恼很多,因为「我执」很强。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小我」来的,这是「我的」,「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财产」…,所有的烦恼都是从「我执」出来的。我们可以反观自照,我们的烦恼都是从自我出来的。「我」越强,烦恼越多。佛教所说的「罪业深重」,罪恶就是从「自我」来,为了「我」,我们每天都在造业。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在追求幸福,也因为是以「我执」为出发点追求幸福,越追求越苦。因为我们没有正见,智慧不足,用「我执」看待一切,结果我们原本以为是好的,不合己意时就变成不好的了。佛教所讲的真正的幸福是「大我」、「无我」的幸福。佛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佛在大我的世界裏,知道凡夫在苦恼什么,所以是「众生病则我病」。一般人都在追求自己所以为的幸福,但当幸福到手的时候,幸福反而变成不幸、苦恼。为什么我们要归依佛、礼拜佛?因为佛用「大我」的佛眼看众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怜悯众生。怜悯之心来自佛的慈悲、智慧。佛经上说「不舍苦恼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心、慈悲。佛待众生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孩子生病发烧时,父母会寝食难安,到处找医生来治疗。众生病的时候,佛对待众生的心也和父母对孩子的心一样。法藏菩萨为了度化我们这些顽强的众生,在因地时,五劫思惟,兆载永劫地修行,发下誓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从无我、无心的世界来的。人都很自私自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佛则不同,用尽苦心要把「小我」的众生带到「大我」的世界,这样的佛就是阿弥陀佛。为了引导众生,他绞尽脑汁,(想出)用「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来救众生。佛法最尊贵的就是佛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从「大我」「无我」的世界来,是为苦恼的众生而成就的。佛是「大功德田」。在人的世界,父母是「功德田」。在这个世界不孝父母很不好,因为父母的恩德很重。学佛的人忘记佛的恩德也是很可怜的事。什么是人?人心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心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人与外界接触是透过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对象是色、声、香、味、触。光是这些还不够,要透过「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看到东西,听到声音,我们的心就开始动。人起心动念的意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末那识」就是分别识,让我们起烦恼,是我执的总司令。身为人,每个人都有末那识,因此产生执著:「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因为末那识,我们无法像佛那样的大我的世界,好东西要占为己有,占有的欲望很强。分别心、得失心就是来自末那识。学佛就是为破除末那识,破除之后才有「平等性智」。平等性智的世界是大我的世界。大家都是我,所有烦恼的众生都是我。因为平等性智的存在,佛才会不请自来地做我们的「不请之友」。看到凡夫在苦海中打转,佛不请自来的救度众生。众生苦恼哭泣时,佛会陪著哭。而人则不同,因为有末那识,看到别人哭,反而会觉得很痛快。(笑)世间住的都是末那识的主人,世间烦恼才这么多,不幸的事不断发生。靠佛的功德力,让末那识的众生能够朝平等性智的世界走的教法,就是净土真宗的教法。净土真宗的教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凡夫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到平等性智的世界,是靠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威神无极」的功德力。有个很耐人寻味的典故:「李婆左肩痛,听说了这件事后,张婆就针灸自己的右脚,结果李婆的左肩就治好了。」这个李婆就是我们,张婆是阿弥陀佛(笑)。同样的,日本有句名话「太郎喝酒,二郎醉了。」阿弥陀佛(太郎)成就了本愿,我们这些二郎就醉了,这是宇宙的真理,是「二利圆满」。凡夫的世界是自己不喝就不会醉,因为我们是小我的存在。能有这样的力量、作用的是大我,佛已进入这种大我的世界,具有这样的功德力,即佛喝酒凡夫就会醉,这讲的是佛的功德力。凡夫没有这种力量,不喝就不会醉。用我们有限的脑子来思考这样的世界,无法想像、不可思议。佛有多伟大?一尊佛出现,众生皆得救,这就是佛的功德力。成就此二利圆满的世界的佛,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虽然念佛,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有多大。很多人都小看了佛,把佛看得与人一样小气。因为我们的小我,无意中就把佛也看得很小。佛是大我的彻底者,「众生病故我亦病,众生苦故我亦苦」为我们成就本愿,用此功德救我们。我们不了解阿弥陀佛是不请自来的佛,是这么慈悲的佛,反而把佛看得很小,以为不求佛来救,佛就不会救我;以为没有拜佛、念佛,佛就不救我。这是一般人的想法,用凡夫我执的心来看佛,就把阿弥陀佛看成很小气的佛,不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大,我们才会想「要怎么做,佛才会来救我」地落入凡夫知见的框框中。今天一开始,就讲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伟大,有多殊胜。我们念佛,为何心无法契入?因为二利圆满的世界是世间所没有的,与人性完全不合,令人难以置信。一般人是很难相信佛法的。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教法呢?临终的人。一个濒死的人心态与活蹦乱跳的人不一样。一般的药已无法救他,他自己也知道。(老师模仿他亲眼见过的一个临死的人:双手抓空中,痛苦不堪,发出痛苦的声音,无法说话,大吼挣扎几下后断气。)在他痛苦的时候,身边的人能怎么办呢?健康的人,心中若没有念死、念佛,很难领受阿弥陀佛的教法。「念死」心不强的人,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佛法在讲什么,只是徒增一些概念、知识而已。日本有一实人实事:有一位禅师在精进修行后,发觉无法得到成就。禅宗也讲念死,念无常,但他发现自己的心无法真正念无常,因为他的身体很健康。於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被把头包住,头在下、脚在上地从山顶上往下跳。他想体验死的滋味,但又不能真的死掉。然而这样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还是无动於衷。他发觉自己修禅无法开悟,自己救不了自己,就离开禅寺到净土真宗学本愿法门。他留下这样的话:「我连死都不觉得恐惧,我是这样的愚痴,愚痴到不怕死,不会念死,无法靠禅宗的修行得到证悟,唯有靠阿弥陀佛慈悲的本愿来救度我」。真宗在日本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其间出现不少「妙好人」(就是得到弥陀救度的人)。有人去拜访一个妙好人,求教怎样才能被阿弥陀佛救度。妙好人就问他:「你想到死吗?」那人回答∶「没有念死,只是用欲望的心来求,想要阿弥陀佛来救。」妙好人告诉他:「一个不会念死、不知念死的人是听不到佛法的。你回去吧!」以前求道的人,念死的心是非常强烈的。日本净土真宗的传承是代代相传,父母亲念佛的家庭,孩子也会来听闻佛法。很多人年幼时就开始听闻佛法,虽然知道「死」,但只是概念知道,没有感受,直到七、八十岁才有真正的感受。真正怕死的人才是佛法的入门而已。到这裏为止,不论你读多少佛书,怎样修行,都是概念而已。这就是佛法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出家求道,就是因为无常,老、病、死。没有无常的念头,学佛就很难入门。(板书:)「无常迅速生死大事」没有想死、怕死的人,佛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可贵。当他真正得大病,什么药都救不了时,才可以听进佛法。当我们面对死亡,世间的医药都没用时,你该怎么办?我们听闻佛法也要带著无常迅速的心。讲到这裏是开场白,我们要以无常为基础。从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发问。问:老师刚才说太郎「喝酒」,二郎「醉」。《无量寿经》上说弥陀之前有五十二位太郎,阿弥陀佛也喝      了酒,为什么我们这些二郎都没有醉?都还在这里执迷不悟呢?答:阿弥陀佛的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醉了。阿弥陀佛有信心,一定让所有众生都喝醉。但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没有时间,是超越时间的。(比划)我们在这边,还没醉,但佛眼已经看到那边,我们醉了的那边。我们人很短视,只能看到前面这裏,就说自己还没有醉。佛可以通三世,已看      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没有两样。凡夫不到明天就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很愚痴的。佛可贵之处在於他是如实地知道实相的人。佛不仅可以看到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连没有出      生的众生也都能知道他们会怎样。问:我们今天来这裏,都是想早点喝醉啊。答:要醉很容易,只要大家能从内心深处对阿弥陀佛的伟大生起赞叹、感动,当下你就醉了。但是凡夫疑      心很重,总想著「虽然你这么讲,但是…」,知见很强,比佛还聪明,所以就醉不了。真正醉的人,听到老师这样一席话,「啊!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么伟大的佛,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啊!阿弥陀佛这样伟大!」当下低头当下就醉了,虽然还没有往生,可是往生已经得到保证。但凡夫不肯低头,「虽      然老师这么说,但是…」有「但是」出来,就醉不了。凡夫老实不了,就是我们的障碍所在。我们无      法老实信受佛语,读了再读,听了再听,问号还在。这就是凡夫的疑心很重。直到面对死亡时,什么力量都使不出,所学所知道的都拿不出来,才能恍然大悟,疑心才被破除。但当我们还有气力的时候,我们无法老实,我们都被自己的气力、小聪明所骗。我们听闻佛法的人,为什么没法马上被阿弥      陀佛救度?是因为我们都比阿弥陀佛聪明,无法真正地投降给阿弥陀佛。佛的功德不是世间有的东西,我们无法马上接受,有疑心。有疑心就是比阿弥陀佛还聪明,因为佛已经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救我们了。没关系,对自己还有信心的人,尽量去学,尽量去听,学到学不会,再怎么进也进不了的时        候,发现自己原来才这么点能耐,就会乖乖地信受阿弥陀佛的力量。    阿弥陀佛有耐心等。最聪明的人是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但每个人都想当「检查官」,检查佛是否真的这样,考验佛,比佛聪明。人无法当检查官,就是在临终的时候,那是绝对无力、暗黑、孤独、恐      怖、绝望的心境,会在临终的刹那跑出来,此时就无法当检查官,只能靠阿弥陀佛救度,也只有在此 时,有缘的人才肯真正投降。    检查阿弥陀佛的时间,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时间一到,你就无力检查。这      样的人就会无条件投降,阿弥陀佛对他而言是绝对存在的时候,他的心就能大安心。这个心境的人就会看到自己是「贫苦」的人,就会看到阿弥陀佛是成就「无上道」的佛,就会乖乖地投降。在座的各      位千万不要当检查官,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吧!(老师喝水)不要小看喝水,濒死的人连水也喝不下      去的,只能靠打点滴,人的能耐如此而已。问:《观经》中韦提希夫人以凡夫的肉眼看到弥陀在空中显现,立时得三法忍。很羡慕!阿弥陀佛有无边法力,不如干脆显现给我们看一下,我们不就相信了吗?答: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可是阿弥陀佛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时,凡夫会吐血而死的。平时我们对自己龌龊的心只认识到一点点,所以还没有觉得怎样,而佛是无限清净光明的存在,当佛出现时,我们会看清自己的心如何地龌龊,会羞惭到吐血而死。阿弥陀佛不现身给我们看是一种慈悲,我们之所      以能活的这么自在,是因为我们的心别人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别人都知道的话,我们会活      不下去的。所以阿弥陀佛化为声音给我们听,不是现身给我们看。不要说佛,就说娑婆世界。古代拜见皇帝、现代见董事长,我们一定盛装、毕恭毕敬、全身发抖、非常紧张,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人的世界尚且如此,何况是佛。阿弥陀佛不是现身,而是化作声音来救度我们,是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对凡夫的起心动念都了若指掌,化为声音慢慢地进入到我们心坎中来救度我们,这是阿弥陀佛慈悲、温      柔之处。    阿弥陀佛的教法不是伤我们众生的心,是知道凡夫是怎样的存在,而顺著我们的心慢慢培育我们。当别人指责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会不高兴,所以阿弥陀佛出现的当下,我们因为能看到自身充满污浊,会更受不了。我们为人处事也是如此,真正要对他人好,不要把他的缺点一五一十的指出来,要慢慢      来。学这个法门,说自己是凡夫可以,但不要说别人是「你是凡夫」「你罪业深重」,别人会受不了。通过修行,人会自己感受到「我是罪恶生死凡夫」,在他人没感受到这点时就说他是「罪恶生死凡夫」,他会受不了。    天台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说:当我们修定的时候,修到什么程度,会出现什么境界给你看。其中讲      到,他修止观时看到残破的佛,这表示自己过去世做过谤佛破佛的事情。修止观的人才能看到过去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此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忏悔,才能灭罪,景象就会消失。《摩诃止观》中提到,自己过去世做过什么,才会有什么境界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电视报导杀人啊、抢劫      啊,或是眼睛看到这些不好的事,这些表示是自己过去世做过相同的事,才会有缘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场面。学佛的人要知道,如果听到哪裏有杀人的事,就要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杀业。当我们听到哪里有孩子杀父母,或是父母杀小孩之类的事,学佛的人就要惭愧自己过去做过这样的事而忏悔。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眼睛老是往外驰求,不知道要反求诸己,所以当我们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时,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忏悔,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这样的杀业,今日才有因缘听这样的事情。所以日本有句话:「透过别人,惭愧自己」。问:(晚上散步时,一位老菩萨向老师跪请开示,自诉持菩萨戒十年,仍不得安心,不知能往生否。老师      为她慈悲开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老菩萨如释千斤重担,欢喜作礼而去。)回来后,有师兄请老师开示问道:    是不是我们都要经过这种求之不得(十年菩萨戒)的经历,才能感受到佛的真实?答:她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修行路上遇到很大的挫折、失败,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遇到人生的挫折失败,才会转变方向。老菩萨是发现到自身困境的人,所以她会转向。那些认为自己很好的人,不会改变。所以各位不妨试试看,去碰壁,碰壁之后才知道回头。在座各位或许都觉得念佛很简单,没什      么了不起。但在日本有一个人说:自己连一句真实的念佛都没有!这个人就是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      鸾圣人。圣人精进修行,才发现自己念不出真实的佛。念佛对行者来说,非行非善。什么是「非行非      善」?这就是佛的功德力。认为念佛是自己的修行,都是慢心;是佛的功德力让众生念佛。圣人最后      才知道:从前都以为自己在念佛,原来都是在做盗贼!念佛是佛功德的回向,不是凡夫有漏自力的修行。「念佛只是弥陀的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故,不借机功得往生益,偏是自然不可思议。」(存觉上人法语)老师问大家:拜佛时,是谁在拜佛?大众答:是佛的功德力感动我们来拜佛。这裏的天空很美,月亮很圆很大。当我们看到月亮很圆很大,以为是自己在看,就错了。是月亮的光吸引我们去看她!要培养这样的思维逻辑:不是我在喝水,是水在让我喝!为什么我会想喝水?(老师拿起桌上的一瓶饮料问大众)因为喝过这种饮料觉得味道很好,以后每次看到都会想喝;它是主动,我们是被动;是这种饮料吸引我们来喝。饮料能吸引我们来喝,这后面不知下了多少心血精力。它能够让我们活人想喝,所以它也是活的。以佛法的眼光来看,一切都有生命。这就是法身。每一样东西都有生命,所以不要糟蹋。糟蹋东西等於杀生。如达摩祖师这样证悟的人,看到这些物品(老师指桌面上的瓶子、杯子及答录机等)都知道是法身佛,是大日如来。凡夫没有智慧,只知道是饮料…不要就丢掉了,所以凡夫常造杀生业。世间所有东西都有生命,都是活的,没有死的东西。如果大家有这种佛法眼光,你的人生观就会不同。有这样的心,就常会有惭愧、感恩的心出来。有惭愧、感恩的心,人生就会变得很温暖。随意糟蹋东西的人,就不知感恩、不知惭愧。不知感恩、不知惭愧,这就是在造业。造业就会带来果报,於是惑、业、苦不断地轮回。所以人生要以佛法为准则,否则我们会不断造业。走错路,苦的是自己。「托福」是很好的话,但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不知感恩,不知惭愧,所以有惑、业、苦的轮回。所以大家要好好反刍这几天听到的话。人生以佛法为准则,一定不会错。遇事不要以自己的准则去判断,不然会更苦恼。我们的知见都是不好的,都是执著,但我们都不知自己不对,所以很苦。当我们自以为是时,佛就会看著我们叹息:这个阿呆,又在做傻事。佛眼看人,如人看猫狗,只觉得可怜可悯。佛的智慧与凡夫的智慧差距很大。好好去听闻佛法,十几年、几十年,人生就会不一样。凡夫都是颠倒,但我们不知自己颠倒,以为自己最对,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做自己觉得最正确的事吗?(结果如何呢?)每个人都在走夜路。在我们这个暗夜的人生,要让佛法的灯炬带著走。◆ 随 机 开 示念佛人不要做亏心事,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佛。虽然真宗不要求受戒,真念佛人却要比受戒的人更守戒,因为佛都看得到。阿弥陀佛现在就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到我们的心想。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小便宜。真正念佛人是诚实的人,不会做欺人欺天之事,因为他的心已被佛所同化。真正领受佛心的人会很诚实。有人误解信心,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要救我,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有感受到阿弥陀佛在身内的人,为人必很正直。问:念佛人能不能睡高广大床?答:不睡高广大床的精神在哪裏?佛教导我们要过朴实的生活。众生过著享受的生活,会忘记了生脱死。睡不必高广大床,吃不求美食,穿不需绫罗绸缎。佛陀在世,都是过朴实的生活。佛教提倡布施,念      佛人不要小气,要分享。    佛看见众生欢喜,也为之欢喜,念佛人也是一样。懂得父母心的孩子会为父母分忧,念佛人在日常生      活中,其行为举止会想著不给佛丢脸。有不好的心行,就会:「惭愧惭愧,阿弥陀佛!对不起!」真正的念佛是心的念佛,不是嘴在念佛。真正的念佛是有一颗忆佛的心。问:如何避免「异安心」的陷阱?答: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求解脱。有求解脱的心,就会知道异安心。对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求解脱。解脱的问题,不论人怎样用尽自己的脑筋,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理解,都没有办法,他会有一      个瓶颈。佛法是要超越自己的知见。而我们人往往是先有自己的知见出来,然后被自己的知见绑在那      裏。宗教界有宗教的论理,宗教论也是很需要的。但如果我们一直执著在宗教论裏,就会被文字所        缚。问:现在落入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得到安心,可以解脱了,但审视内心,仍有不安之处。如何解决        呢?答:这都还是在凡夫的心态中打转,才会有这种问题出来。真正安心的人,已经超越了这种心态。佛法是      无我。他会很自然地超越安心、不安心的问题。超越的世界,是宇宙的真理,是大我的世界,它已经      超越了安心、不安心的世界。它已经不再去说凡夫.佛,明白.不明白,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      悟的人不会有想要去悟的心。想要悟的心都还在迷中。问:如此说来,《圣典》中说只要相信,称念名号,都能决定往生到净土,如何理解呢?答:只要信,是谁在信?(答:我)我在信,就是有我有佛,二元对立。相对就是迷执。真正信的世界,      已经没有「我在信」,这是「一」的世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讲到信的时候,就有「能信」之人与      「所信」之物的分别。这是相对,只要是相对,不论你怎样诠释,都在迷执的世界中。真正无我的人      不讲他达到了无我,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德行。问:无我的世界真是困难,我们怎样才能进入?答:与法合一。(瑞觉师补充:这样讲还是很难,依我们的经验,就是要不断闻法。)真理不管在哪裏都      是真理。这是真宗最难的地方:不是我们去悟真理,是我们被真理同化了。当你不断追求真理,去追      求、追求、追求…最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真理之中!一般人有追求真理的想法,追求之后才发      现,原来你不在真理外面,你就在真理之中。问:禅宗也是这么说,但这样我们很容易掉入知见的陷阱,以为自己不再需要追求了。答:我们就活在空气中。我们不会说:我相信有空气。因为我们本来就活在空气中。因为从内心深知这一      事实,就无需刻意去强调:我相信有空气。不必做这样的无聊事。问:可是会堕入观念上知道,却没有真实感的困境。答:不错,人很容易陷入知见。当你发现自己陷入知见的时候,知见就被你超越了,就要不断地做这种功      夫。问:我意识到以前落入了自以为是的安心,但现在找不到一个突破口,也没有方向。答:要突破这一瓶颈,唯有去研究:什么是佛?我们都只是在概念上知道有佛。我们就以空气来比喻佛的      功德吧。你知道空气的功德有多大吗?空气的功德伟大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你看这      棵树,长得这么青翠,这就是空气的力量,我们却从未意识到。你一出生下来,甚至你还没出生之       前,空气就一直在育护著你。真宗就是去发现,我们在这一功德裏面,我们被这一功德养育著。问:老师刚才说要研究何谓佛?那我们要从哪里入手去研究呢?答:可以先从自己最有兴趣的地方入门。例如,可以先研究「心」,心在何处?心是什么?问:那就是从大乘教法,《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这些书入手吗?答:可以。问:直接拜读《教行信证》,似乎不能解决「心」的问题,是这样吗?答:《教行信证》没有老师指导自己是看不懂的。自学一定会出错。问:那这样岂不是一辈子都进不了真宗之门?答:所以你可以先看《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先尝试研究何谓「心」?心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      没有,可是有它又在哪裏呢?我们都以为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没有这个世界,我们的心也无法      感受。没有这个世界也就没有我,没有我的心。问: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答:是心、身、土不二。有知识的人,先要建立起这样的世界观(按,老师后来笔书:「法界统一            观」)。地球上的山川草木,都与你息息相关。问:懂得了心性的道理,就能往生净土吗?答:不能。没有禅定,不能如实地了解心性。要知道心性,不是那么容易的。问: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往生净土吗?  答:像他们这样的人,已没有往生净土的必要。只有我们这些无法像他们那样觉悟自性的人,才需要往        生。什么是往生净土?净土是涅盘的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真正往生极乐的人,是没有「极乐」这个概念的。极乐界没有「极乐」,它是无余涅盘。极乐世界不是天国。很多人将极乐当成天        国,这是迷执。问:有人说: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是不能成就究竟佛果的,那么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都没有求生的 愿,应该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吧?答:会说这样话的人,他们还不了解祖师的境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达摩祖师的境界,我们才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净土。净土,是「无为涅盘界」。我们修净土法门,首先要避免误会,以为净土就是池流花树、宫殿楼阁的景象,这都是凡夫的知见。它是涅盘界。问:但佛为什么还要说这些庄严景象呢?答:因为不说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些东西,凡夫不会向往。真正证悟的人,不会因这些景象而动摇,凡夫才需要这些东西。真正的净土超越了美与丑的对立和执著。真正的美,是超越美丑的。人在强调美的当下,是有比较、取舍的分别心。无我无心的世界,没有美丑的对立。这叫净秽不二。问:如此说来,何以文殊、普贤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呢?答:这是引导凡夫示现的方便。问:文殊、普贤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是否只是与十九愿相应?答:一般人都把它当作是十九愿。其实这不是十九愿,它是「十八愿中的十九愿」。把它当成十九愿,这      是凡夫之见。文殊、普贤菩萨都是佛再来示现的菩萨,不能将他们与凡夫相提并论。这是为引导凡夫      而示现的方便。问:听老师这么说,深深感到,佛的经典、祖师的论著,用凡夫的知见去看,一定会看错。答:是。问:一定要善知识引导?答:是的。问:如果没有善知识,或与善知识的缘很浅,就没有办法了?答:没有错。最高的善知识是谁?是释迦牟尼佛。佛说:我是善知识中的善知识。佛陀对阿难尊者开示:      「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善知识看事物的眼光、角度不同。一般人则看得很肤浅,只是看表面,没      有彻底悟到实相,才会有种种的知见跑出来。其实,形诸文字就是迷,因为人会执著语言文字。为什      么说净土是无我无心的世界?那是不需要文字的。(老师指著窗外开放的鲜花)无心的世界,看到花      开,就是花开。实相的世界,即是因缘法,「花开著」,不是「有一朵花」在那裏。龙树菩萨说「离有无」。不遇善知识,我们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无;不是对,就是错。安心的念佛人,是无我的念佛人,是离有无(他力、本愿力)的念佛人。◆ 随 机 开 示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常思人身难得,人能念一句佛是多么难得啊!一入恶道,就没有办法念佛了。佛不会怪你念佛不能吃素、有妄念等,但要想到:我这样烦恼深重,罪障深重的人,佛也没有舍弃我,惭愧啊,惭愧啊!难得啊,难得啊!学佛的人遇到业障,应以惭愧的心念佛忏悔。恶业现前,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罪过有多么重!念佛求佛保佑这、保佑那,这与佛心不相应,是颠倒,是迷执。人都不知道最大的福报是什么,福报是不求自来的,求则不相应,那是贪瞋痴的三恶道的心。孩子不孝顺,应知道因果。那个孩子是谁生的?那是过去的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现在不孝,等他受大苦,跌到谷底时就会叫妈妈了。光一来,黑暗就没有了。有佛光摄护,念佛人也不怕障碍。因家人反对不能拜佛、做课,应随缘念佛,起惭愧心,忏悔自己的业障。念佛回向给去世的亲人,凡夫拿什么回向?凡夫只有贪瞋痴。念佛应知道功德的源头在哪裏。孩子忆念妈妈、爱妈妈的力量,来自妈妈的爱,我们念佛、拜佛是因为佛的功德慈悲的力量。佛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他是无我、无分别的自在,大解脱,大乐,无苦的,他是无分别地救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同他一样。把你自己的想法放开,不要勉强去做什么,一勉强就会有烦恼。认为自己能怎样怎样是傲慢,傲慢就会损福损德。「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人出问题都是先怪别人,不知反省自己,特别是五障三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常惭愧、忏悔。问无明从哪裏来的人,当下就是无明,你应该问的是:「该怎样断除无明?」第一尊佛是什么时候出世的,这是凡夫世界才有的问题,佛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始无终。不想去报土,一直想著去化土的人,恐怕连化土也去不了。真实领受信心的人,他的身口意自然会有光明出来,别人自然会向你请教,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会让别人反感起烦恼。只有自己看到花,才能如实告诉别人花是怎样的漂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凡夫有什么呢?只有死,念死!念死!念自己的死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有佛管,不要瞎操心。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灵台山开示(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随 机 开 示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常思人身难得,人能念一句佛是多么难得啊!一入恶道,就没有办法念佛了。佛不会怪你念佛不能吃素、有妄念等,但要想到:我这样烦恼深重,罪障深重的人,佛也没有舍弃我,惭愧啊,惭愧啊!难得啊,难得啊!学佛的人遇到业障,应以惭愧的心念佛忏悔。恶业现前,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罪过有多么重!念佛求佛保佑这、保佑那,这与佛心不相应,是颠倒,是迷执。人都不知道最大的福报是什么,福报是不求自来的,求则不相应,那是贪瞋痴的三恶道的心。孩子不孝顺,应知道因果。那个孩子是谁生的?那是过去的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现在不孝,等他受大苦,跌到谷底时就会叫妈妈了。阳光一来,黑暗就没有了。有佛光摄护,念佛人也不怕障碍。因家人反对不能拜佛、做课,应随缘念佛,起惭愧心,忏悔自己的业障。念佛回向给去世的亲人,凡夫拿什么回向?凡夫只有贪瞋痴。念佛应知道功德的源头在哪裏。孩子忆念妈妈、爱妈妈的力量,来自妈妈的爱,我们念佛、拜佛是因为佛的功德慈悲的力量。佛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他是无我、无分别的自在,大解脱,大乐,无苦的,他是无分别地救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同他一样。把你自己的想法放开,不要勉强去做什么,一勉强就会有烦恼。认为自己能怎样怎样是傲慢,傲慢就会损福损德。「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人出问题都是先怪别人,不知反省自己,特别是五障三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常惭愧、忏悔。问无明从哪裏来的人,当下就是无明,你应该问的是:「该怎样断除无明?」第一尊佛是什么时候出世的,这是凡夫世界才有的问题,佛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始无终。不想去报土,一直想著去化土的人,恐怕连化土也去不了。真实领受信心的人,他的身口意自然会有光明出来,别人自然会向你请教,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会让别人反感起烦恼。只有自己看到花,才能如实告诉别人花是怎样的漂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凡夫有什么呢?只有死,念死!念死!念自己的死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有佛管,不要瞎操心。◆ 讲 座 开 示不乖的孩子妈妈多操心,只有闻法才会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不知道错误就无法改正。有一天你会发现阿弥陀佛为了救你一直在辛苦。凡夫不断犯错,知道不如法又会不如法。重复失败,才会对凡夫、对佛的认识不断深刻,信念也不断坚定。要不断闻法、闻法,闻到一口气不来为止,在日本真正学真宗的都这样。如果听闻几次就以为明白了,就毕业了,那是不懂佛法的人。我们先是在概念上领受,概念打破后是用心听。用概念听会觉得这样也听过,那样也听过。如果是用心在听,每次感受、收获都不一样,我们就是这样慢慢被阿弥陀佛同化。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时刻在守护著我们,自然而然对佛就恭敬,举止动念就不会放逸无惭,不敢做对不起阿弥陀佛的事情,不敢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会救我,做什么都可以」。真正的念佛人虽然没有受戒,但是比受戒的还要持戒,因为他知道阿弥陀佛在看著我,他现在就知道我的所想所做的一切。真的念佛人是不敢放肆的,不会为所欲为,欺佛欺天,这样才是与佛心相应。学佛的人不应小气,光顾自己,要学会分享一切好东西,别人也是人,也是自己啊。佛看到众生欢喜就欢喜,我们也应该这样,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要有这样的慈母心。天地宇宙间的真正母亲就是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是最疼爱我们的。我们不成佛,佛就一直担心,不知父母恩惠的孩子,不会为父母分忧。真体会到阿弥陀佛是那样的慈母,自然会以惭愧、感恩的心来念佛,这样才是真的念佛。不自我观照,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念佛也会结佛缘,也会慢慢被改变。极乐世界在哪裏?我执被打破的当下就是。凡夫就是我执、我执、我执、我执、我执…的存在,经中说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是表示我们的执著心有多么重,多么强,以致难以感受到佛的慈悲。真正的念佛人一口气不来的当下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没有我执的世界。那位受菩萨戒十年的老居士,怎么修行心都不安,那就是表明我们的心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只有佛的功德力才可以破凡夫的我执。看自己的孩子就是可爱,自己的观念就是对的,看到别人好就嫉妒,喜欢的就贪,不喜欢的就讨厌,只有看到自己满是贪瞋痴的人,才离阿弥陀佛比较近。把佛像放在卧室,因为要换衣服等缘故,对佛不恭敬,如果实在没地方放,也要拉一块可遮挡的布。阿弥陀佛是无比慈悲的佛,不会因为我们不恭敬而处罚我们,但是真的念佛人,自然而然对佛有恭敬的身口意。阿弥陀佛入心了,就有了真的生命,肉身坏了,但佛心进入了,这个心就是无量寿。你们的父母如果是念佛人,虽然他们的色身没有了,但生命永恒。我们会想到为已经去世的父母诵经,那是因为父母生命的力量让我们那样想。认为自己有念佛,在学佛,比别人强,就是慢心,慢心重的人会投生当虫,被人践踏。有「我在念佛」的想法都是我执的念佛,是充满贪瞋痴的不净念佛,念佛不是嘴巴念,是因感恩而忆念之心常存,忆念就是报佛恩。问:在我兄弟当中,我母亲是最看不起我的,但是现在她又跟我住在一起,常常发生冲突,讲一些互相伤害的话,不知道怎么办?师:你与你母亲的矛盾,是业力所牵,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我们逃不掉业力,我们所能做的是透过这样的事实知道业力的可怕,母亲在教你「人生是苦」喔。等你成佛后你才会知道母亲也是佛,是在为你说法。佛现各种相来度我们,佛不只是化为大殿上的佛。慈母也会扮演残酷的角色,传达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是正反结合的教。所以有怒目金刚,不是说只有慈眉善目才是慈悲。你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光是顺缘人会懈怠,有逆缘人才会精进求道,顺逆都是天下父母心。凡夫的心很脆弱,总想著顺境,但经过波折后你会感谢逆缘,逆缘让人逆流而上。母亲残酷的言语后面是慈悲心,看到这一点需要时间,年纪大了你就会知道,领受到佛法后你也会明白。一张纸有正面也有反面,两面都看到才是看清一张纸。凡夫很执著,不想看反面。佛的可贵在於让我们看清全部。问:念佛时发现心很乱,老是跑神,不知怎么办?师:你念佛发现心很乱,是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但你以前不知道。念佛时佛的光明功德进来,你才发现心乱。没有关系,阿弥陀佛就是要救你这样的人。你要知道我们这么乱的心,能念出一句清净的佛号,就是佛的加持力啊。问:很多同修学佛后名词知道很多,道理能讲一套套,但习气一点没有改,怎么办?学佛怎样与生活相结合?师:这是学佛必经的过程,只是每个人轻重不同而已。一开始就能乖乖信受佛语的很少。《正信偈》中说「邪见骄慢恶众生」,正因为我们都是「邪见骄慢恶众生」,佛才发下本愿来救度。其实我们跟别人差不多,只是有没有明显地透漏出来而已。凡夫的倾向就是,知道一点皮毛就急著要讲给别人听,等到上了年纪才发现自己错了,是不懂装懂,原来自己都是不如法,才会痛悔、忏悔。凡夫的嘴巴念南无阿弥陀佛,但因为自己的邪见骄慢,难以遇到真正的阿弥陀佛,没有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所以才有化土。几次失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阿弥陀佛看错了,想错了,那时才一心归命,佛凡一体。    真正被光明摄取的人,自然会有力量出来。一般人只有概念出来,没有光明的实质。凡夫的心都有计      量,会反弹,难以真实信受佛语。孩子难以真正明白妈妈的爱心,孩子叫妈妈,都是有需要的时候才      叫,这只有当父母才知道。凡夫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凡夫的习气是改不掉的,认为自己可以改掉,是      高估自己,是慢心很重的人。◆ 讲 座 开 示不乖的孩子妈妈多操心,只有闻法才会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不知道错误就无法改正。有一天你会发现阿弥陀佛为了救你一直在辛苦。凡夫不断犯错,知道不如法又会不如法。重复失败,才会对凡夫、对佛的认识不断深刻,信念也不断坚定。要不断闻法、闻法,闻到一口气不来为止,在日本真正学真宗的都这样。如果听闻几次就以为明白了,就毕业了,那是不懂佛法的人。我们先是在概念上领受,概念打破后是用心听。用概念听会觉得这样也听过,那样也听过。如果是用心在听,每次感受、收获都不一样,我们就是这样慢慢被阿弥陀佛同化。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时刻在守护著我们,自然而然对佛就恭敬,举止动念就不会放逸无惭,不敢做对不起阿弥陀佛的事情,不敢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会救我,做什么都可以」。真正的念佛人虽然没有受戒,但是比受戒的还要持戒,因为他知道阿弥陀佛在看著我,他现在就知道我的所想所做的一切。真的念佛人是不敢放肆的,不会为所欲为,欺佛欺天,这样才是与佛心相应。学佛的人不应小气,光顾自己,要学会分享一切好东西,别人也是人,也是自己啊。佛看到众生欢喜就欢喜,我们也应该这样,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要有这样的慈母心。天地宇宙间的真正母亲就是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是最疼爱我们的。我们不成佛,佛就一直担心,不知父母恩惠的孩子,不会为父母分忧。真体会到阿弥陀佛是那样的慈母,自然会以惭愧、感恩的心来念佛,这样才是真的念佛。不自我观照,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念佛也会结佛缘,也会慢慢被改变。极乐世界在哪裏?我执被打破的当下就是。凡夫就是我执、我执、我执、我执、我执…的存在,经中说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是表示我们的执著心有多么重,多么强,以致难以感受到佛的慈悲。真正的念佛人一口气不来的当下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没有我执的世界。那位受菩萨戒十年的老居士,怎么修行心都不安,那就是表明我们的心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只有佛的功德力才可以破凡夫的我执。看自己的孩子就是可爱,自己的观念就是对的,看到别人好就嫉妒,喜欢的就贪,不喜欢的就讨厌,只有看到自己满是贪瞋痴的人,才离阿弥陀佛比较近。把佛像放在卧室,因为要换衣服等缘故,对佛不恭敬,如果实在没地方放,也要拉一块可遮挡的布。阿弥陀佛是无比慈悲的佛,不会因为我们不恭敬而处罚我们,但是真的念佛人,自然而然对佛有恭敬的身口意。阿弥陀佛入心了,就有了真的生命,肉身坏了,但佛心进入了,这个心就是无量寿。你们的父母如果是念佛人,虽然他们的色身没有了,但生命永恒。我们会想到为已经去世的父母诵经,那是因为父母生命的力量让我们那样想。认为自己有念佛,在学佛,比别人强,就是慢心,慢心重的人会投生当虫,被人践踏。有「我在念佛」的想法都是我执的念佛,是充满贪瞋痴的不净念佛,念佛不是嘴巴念,是因感恩而忆念之心常存,忆念就是报佛恩。问:在我兄弟当中,我母亲是最看不起我的,但是现在她又跟我住在一起,常常发生冲突,讲一些互相伤害的话,不知道怎么办?师:你与你母亲的矛盾,是业力所牵,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我们逃不掉业力,我们所能做的是透过这样的事实知道业力的可怕,母亲在教你「人生是苦」喔。等你成佛后你才会知道母亲也是佛,是在为你说法。佛现各种相来度我们,佛不只是化为大殿上的佛。慈母也会扮演残酷的角色,传达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是正反结合的教。所以有怒目金刚,不是说只有慈眉善目才是慈悲。你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光是顺缘人会懈怠,有逆缘人才会精进求道,顺逆都是天下父母心。凡夫的心很脆弱,总想著顺境,但经过波折后你会感谢逆缘,逆缘让人逆流而上。母亲残酷的言语后面是慈悲心,看到这一点需要时间,年纪大了你就会知道,领受到佛法后你也会明白。一张纸有正面也有反面,两面都看到才是看清一张纸。凡夫很执著,不想看反面。佛的可贵在於让我们看清全部。问:念佛时发现心很乱,老是跑神,不知怎么办?师:你念佛发现心很乱,是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但你以前不知道。念佛时佛的光明功德进来,你才发现心乱。没有关系,阿弥陀佛就是要救你这样的人。你要知道我们这么乱的心,能念出一句清净的佛号,就是佛的加持力啊。问:很多同修学佛后名词知道很多,道理能讲一套套,但习气一点没有改,怎么办?学佛怎样与生活相结合?师:这是学佛必经的过程,只是每个人轻重不同而已。一开始就能乖乖信受佛语的很少。《正信偈》中说「邪见骄慢恶众生」,正因为我们都是「邪见骄慢恶众生」,佛才发下本愿来救度。其实我们跟别人差不多,只是有没有明显地透漏出来而已。凡夫的倾向就是,知道一点皮毛就急著要讲给别人听,等到上了年纪才发现自己错了,是不懂装懂,原来自己都是不如法,才会痛悔、忏悔。凡夫的嘴巴念南无阿弥陀佛,但因为自己的邪见骄慢,难以遇到真正的阿弥陀佛,没有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所以才有化土。几次失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阿弥陀佛看错了,想错了,那时才一心归命,佛凡一体。    真正被光明摄取的人,自然会有力量出来。一般人只有概念出来,没有光明的实质。凡夫的心都有计      量,会反弹,难以真实信受佛语。孩子难以真正明白妈妈的爱心,孩子叫妈妈,都是有需要的时候才      叫,这只有当父母才知道。凡夫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凡夫的习气是改不掉的,认为自己可以改掉,是      高估自己,是慢心很重的人。◆ 晚 餐 开 示魔王也有很多魔子魔孙。阿弥陀佛一人喝了本愿的酒,大家都醉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教法,要学真宗就要学阿弥陀佛。用人的理论去班门弄斧,都是没有用的。「张婆(我)右肩痛,李婆(阿弥陀佛)灸左脚,就好了。」这就是二利圆满。真正得到真理的人,他没有刻意去做什么,真理自然就传播开来。窗外的树长大后,树叶茂密,它没有刻意要怎样,但人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它随缘在利益众生。太阳一升起,万物都受到照育而生长,这是天地宇宙的真理。跟这天地宇宙的真理一样,我们就是依这个真理得到弥陀的救度的。阿弥陀佛不是神,不要像拜神一样。不理解这句话,就无法理解真宗是天地宇宙真理的教法。阿弥陀佛没有做什么,优哉游哉,所有的众生就得度,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从真理的角度看,那就是「如法」的世界,是「真理」的世界,如法的跃动。什么是净土真宗呢?就是天地宇宙真理的教法。阿弥陀佛的救度众生,不是像其他宗教,要念「阿门」才能得救。净土真宗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完,因为真理永无止境。亲鸾圣人九十岁往生前,说参透不完,只有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他九十年阅读一切经,最后留下的《教行信证》中,赞叹:「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 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因为《教行信证》是用汉文写的,一般的日本老百姓看不懂,将《教行信证》的精神,用通俗的话讲出来的就是《御文章》。《御文章》是《教行信证》的普及版,大家听了很容易明白,因为莲如上人,真宗才遍及日本全国。《御文章》是五百年前的书,去年老师在香港时有人提出要听《御文章》,老师当时感叹说,五百年后还有人要听,可见真的东西是不会磨灭的,到今天还会有人想听《御文章》。《御文章》的中心在於一再重复强调,阿弥陀佛是唯一要解决我们后生一大事的佛,莲如上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个诠释的很清楚。《御文章》裏面把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讲得最清楚的就是其中的「八个条」,「八个条」把我们与阿弥陀佛的关系讲得最清楚:阿弥陀佛在法藏菩萨的时候,发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大愿已经成就了,所成就之相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往生治定的证据。在网路上有中译的《御文章》在流传,但是最重要的地方都译错了,没有把真正的精神翻译出来,所以大家不要看,以免被染污,一旦染污了就很难去掉。我们往生治定的证据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哪怕南无阿弥陀佛就只是闻到一次,佛的功德能透过这一句名号进入凡夫的身心。因此,真正领会《御文章》精神的人,根本不会强调「我获信了」,「我一念觉知了」等等。如果问:我往生的证据是什么?莲如上人的回答是:「南无阿弥陀佛」。直截了当,没有说你一定要念多少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天地宇宙的真理。在真理之前你说「你要念佛啊」,「你要信啊」,「这样阿弥陀佛才救你啊」!那都是凡夫的画蛇添足。所以我们说「闻名号的生起本末」就是在讲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来了,来了,阿弥陀佛来接你了」,这就是摄取不舍,没有这种心境的念佛,怎么念都是在追著佛跑:你要救我啊!你要救我啊!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天地宇宙真理的佛的时候,念佛的心境就不一样。◆ 讲 座 开 示听老师讲法感到欢喜只是入门而已。啊!好感动,好欢喜,这是一般人的表现,要超越这个。真正的法悦,只有赞叹佛,赞叹法。听闻之后很感动,法喜之后不要原地踏步,真正贯彻三心的人,会将法喜变成佛号自然流出。你问他法好在哪裏,他只会赞叹阿弥陀佛。这个世界是忘记信心的念佛,只是自然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赞叹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当下即是信心的流漏,是忘记念佛的念佛。不是这样赞叹法的念佛,无形中就是骄慢。莲如上人说:「真正的佛法是一个人的欢喜,人前的欢喜赞叹是假的。」问:真宗行者是否也应该像禅宗行者那样,「照顾脚下,莫问前程」,只是忆佛念佛,信心啦、获救啦,都交给佛去管?师:忆念佛心、佛语,才能真正「照顾脚下」,让我们照顾自己脚下的力量是佛智,佛智圆照,没有遇到佛智光明的人是没有办法照顾脚下的,就像没有阳光,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眼前只是一片黑暗。照顾脚下很重要,但重要的是,不是我们自己能照顾脚下的,是佛的力量让我们看到脚下,照顾脚下的根源是佛智圆照。我们自己是照顾不到脚下的,没有遇到光明我们看不到自己是凡夫的。能看到自己是凡夫的人,是多多少少被佛光照到的人。中国、日本的学佛人,会常说自己是凡夫,但基督教徒不会说自己是凡夫,因为教法不一样,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凡夫,信教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没有信仰的人,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都觉得自己是好人。因为圆照的佛光我们才能照顾脚下,能说自己是凡夫,是听闻佛法后才知道自己是凡夫。异教徒连凡夫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没有遇到佛智光明。讲到这裏,大家要知道,我们就在佛智光明裏面,原来我们就在光明裏面,只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佛智光明啊。我们在光明中但不知光明,能发现佛智光明的就是佛法的力量。发现自己在佛智光明裏面很重要。很多人不知道人之所以为人,就那样过了一辈子,不知人的价值在哪裏,如猫狗一样。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人,就是佛法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人,不同於其他动物,他就会去思考人的价值,有这个内在的力量驱使我们思考、追求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得人身的价值。人为什么有求知欲,要上学,读大学,读博士,那就是人不同於猫狗之处,我们都有向上的欲求。要来听闻佛法、听闻真理的人就是有真理进入心裏的证据。我们众生都受到真理光明的照耀,但是有宿缘的才知道要来听闻佛法,而没有宿缘的人自暴自弃,醉生梦死,在凡夫的欲望中打转。大家千里迢迢来这裏闻法,就是佛智的力量进入到大家的心裏,让你们思考生命价值在哪裏,人的价值到底在哪裏?想知道真相。大家到这裏,认真听闻佛法,就是有遇到佛的光明。同样是人,中了黑暗的毒的人,不断在欲望中打转。受到佛光照耀的人,就会想:啊,我在欲望中打转,人生不应该这样,不应该在欲望中打转,能这样想就是佛智光明的照育。我们无明烦恼的心中有佛智进入,带我们去寻找光明,驱使我们追求真理的就是心性的驱动力,就是真如、法界的力量。领受心性光明的人就是得人身的可贵之处。人之所以为万物的灵长,就是在於能领受心性的光明。畜生安於吃睡,人则不能满足於享受,会去追求真理。你们吃饱了就满足了吗?你们吃饱之外,还有能追求真理的渴求、冲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之处。受到光明照耀的人会主动听闻佛法,精进求道。我们要先去庆幸得难得的人身,要以此为出发点。得人身很难很难,糟蹋人生就是行尸走肉。《横川法语》中说:「离三恶道,生於人间,应大庆喜」。能兴起庆幸得人身的自觉,就是有佛智光明进入。你们惨了,有这种自觉,以后玩的时候就会忏悔,会后悔,会想:应该精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过。应该有这样的动力和欲求:自己该何去何从?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看你们怎么能玩的了!真正感到人生难得,就会有拼命求道、拼命要解决人生后生一大事的欲求。没有这种欲求,是没有真正感受到人身难得的,就会懈怠。听说佛法感到很难、不容易,就打退堂鼓,那是懒惰虫。柏拉图、康得等哲学家为了寻求人生的目的,那样拼命去寻找,哲学家尚且如此,何况学佛的人?康得一生都在寻求:到底人是怎样的存在?他为何有这样的动力呢?因为他不能忍受人生就这样混日子,为什么来到此世间,人到底活著为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样过行吗,对得起这一生吗?能这样想才算是人。人要有这样的反省,才能真正面对人生。    当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要依止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的伟人,那就是佛陀。知道      要来学佛的不容易。任自己自生自灭的人是不晓得要来学佛的。我们要睁亮眼睛去看周围,看有谁是      可以依止的,看他的人生方向,想解决自己后生一大事的人,就会去找,找人来解决。靠自己解决不      了,就要去找善知识,要自觉自己是人,不是猫狗,要反省自觉人的价值。真像人的要去不断自问:      我身为人到底该做什么?不断地去反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晚餐散步开示问:「三生、四有」讲的是什么?「三途、八难」呢?答:「三生、四有」是说众生的因缘无量,随其因缘和合而现不同的身命,天地宇宙都是因缘的世界,什     么因缘成熟就有什么。我们往生净土只有靠阿弥陀佛的因缘,遇(信的一念)到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最好     的因缘,没有阿弥陀佛我们就无法去净土,所以我们应珍视阿弥陀佛的因缘,对阿弥陀佛感恩顶戴。   「三途、八难」说的是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业,会让我们必定遭受的种种可怕的果报,没有阿弥陀佛     的力量,我们只能永远在三途八难中受苦。◆ 讲 座 开 示问:《正信偈》「决以疑情为所止」中「疑情」是什么意思?师:法然上人用这句话是提醒当时的念佛人。那时很多人都执著非口称念佛不可,不知道真正的念佛是信      本愿,信本愿就会自然念佛,光口称的表相,不是真的念佛。「疑情」是指凡夫的计度、思虑。不是      口称,而是一心归命的当下就是念佛。当时很多人以为念佛就是嘴巴念佛,不知道口称是我执、自力      的念佛,是非本愿的念佛。这是很难的地方。今天仍有很多人执著要口称念佛,那都是凡夫疑情的念      佛。《选择本愿念佛集》中有这样一段:第一亲疏对者:先「亲」者,修「正助二行」者,於阿弥陀佛甚以为「亲昵」。故《疏》(定善义)上文云:「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次「疏」者,「杂行」也。众生口不称,佛即不闻之;身不礼佛,佛即不见之;心不念佛,佛即不知之。众生不忆念佛者,佛不忆念众生;彼此三业常相舍离,故名「疏行」也。一般人将口与心分开,法然上人讲的是心口不二,心思於内必显现於外,这是法然上人的意思。当心裏对阿弥陀佛充满感激时会自然念佛,法然上人讲的是心。礼佛、称名不是条件,不要刻意去怎么样,念佛应该是自然的,符合人性的。孩子真知父母恩,一定自然毕恭毕敬,一心顺从。并不是孩子了不起才孝顺,是父母付出的恩情,让孩子感受到,孩子才生起感恩的心。一般人都认为某某孩子孝顺,不知道「孝顺来自父母的爱心」,孩子思念父母的动力是父母付出的爱。我们念佛的动力来自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说是他力念佛。《选择集》还有:又「无上功德」者是对有上之言也,以余行而为有上,以念佛而为无上也。既以一念为一无上,当知以十念为十无上,又以百念为百无上,又以千念为千无上。法然上人讲这个的意思,是说顶戴本愿功德的人,念佛能念千遍很好,不能念千遍,念百遍、十遍,只能念一遍也很好。临终来不及念,光是听到也很好。因为功德是在於佛的本愿功德力,不是凡夫的自力行,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佛是没有分别的,没有一念、百念的分别。正常情况下,能千念万念当然很好。大家要明白,不是念佛越多越好,而是能念就念,功德在於阿弥陀佛。真正感到佛的慈悲心的人,自然嘴裏会跑出「阿弥陀佛」出来。真正感到阿弥陀佛慈悲的人,不管别人有没有看到,自然会忆念。人都有「我念了多少多少佛」的想法,这种想法不是忆念,是自力的心,是有执著、有染污的。很多人念得越多,染污得越厉害,真的念佛是无我的念佛,这是很难的地方,怎样才能无我的念佛呢?听闻阿弥陀佛的慈悲功德,即「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不断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自然会与佛心感应道交,会不知不觉地念佛。自然而然地念佛,而不是刻意地去念。当我们心中不断忆念父母的恩惠,自然会叫爸爸妈妈。让孩子叫爸爸妈妈的是父母的恩惠。念佛也是这样,不断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自然会与佛心感应道交,自然会念佛。不是本愿他力的念佛,都有「我在念佛」的计虑,这种刻意的念佛,会有紧张不安,因为不是因忆念佛的功德而自然地念佛。「无为涅盘界,唯以信心为能入」,是指只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愿心才可进入「无为涅盘界」。都说要老实领受佛心,其实凡夫是老实不了的,我们只有靠佛心才能老实,所以才说信心即是佛心,信心与信仰不一样。信仰是我信什么,信心是以佛为出发点,凡夫只是领受。一般人都是以「我」为前提:我修行,我念佛,我在信,我在看佛书。无始以来的「我」拿不掉。我们到大殿拜佛,是谁在拜佛?我们都以为是我们自己在拜佛,不知是佛让我们拜佛的,这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们看到绿树,谁在看绿树?是树吸引我们看树的。阳光出来,是谁看到阳光?是阳光让我们看到阳光的。海底洞穴中的生物是没有眼睛的,我们看东西的眼睛是阳光造的,是阳光让我们长眼睛,眼睛能看到东西是阳光的力量使然。日本有个秋芳洞,那洞中的鱼是无眼的,因为那洞裏阳光照不到。有佛光进入心中我们才会拜佛、念佛。以我为出发点是迷执的心。没有阿弥陀佛出现在这个世界,我们连拜佛、念佛的心、手和嘴巴都没有。所以说「生也好,死也好,我们都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中。」要走正确的人生就要对上面的话好好思考。要记住,是阳光的力量让我们有眼睛,让我们看到阳光,一切都是阳光的力量。同样,是佛的功德让我们忆佛、念佛、拜佛的。我们往生成佛不是我们有修行,有念佛,而是佛的功德力让我们往生的。但是凡夫总是不知不觉地陷入自我的框框,以为是我念佛往生净土的。「我」摆第一的心如果没有打破,就仍然在迷界打转,无法往生报土。自以为「我在学佛,我在念佛」,都是自力的迷心啊。应该抛掉的就是这种自力的迷心,是这个疑情让我们在生死苦海中打转。「必以信心为能入」,就是一切应归功於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才能往生。大家要小心,「自我」很难拿掉,动不动自我就跑出来了,注意别被自我蒙骗了。大家要常常忆念:(一)是靠大家的力量我才活著。(二)我是托大家的福,托阿弥陀佛的福。(三)恩海无量。只有常常这样想,自我才会慢慢变薄。这就是佛法的因缘法,是因为因缘我们才有办法做这些事。凡夫老是把自己摆第一,不知一切是靠众生缘成就的。我们就生活在恩海中啊!问:什么是「无我的听闻」?师:就是如实地信受,听了就听了,有「我在听」、「我明白了」都不对。不要把听到的挂在嘴上、写在      脸上,自然而不造作,不在外缘上用心。念佛是没有非这样、非那样不可的,念佛不是要关在佛堂裏      才念佛,生活中随时随地皆是自然忆念,像年轻人不知不觉地忆念情人那样。要自然,不要才懂一些      就有老修行的样子出来,或显示自己已经获得了信心,要去指导别人,那都是凡夫造作的心。也不要      去模仿别人,自己是怎样的就怎样,一切自然而然,这才是真的无我的念佛。问:一位七十岁的老尼师,因脑出血卧病一年,现基本恢复,来向老师请教:我出家这么多年的人,为什      么还会得这种病?她又想起以前在家时杀过兔子等动物,问是不是它们找来了。师:即使是修行人,因为过去的所造业现在也会生病。真正修行人,无病可修行,有病也可修行。修行要      知道什么是因果业报,修行人业力现前时,不光会生病,有的也会被杀死哦。就是连佛陀神通第一的      弟子大目犍连,也是被人打死的。龙树菩萨也是被杀死的。所以首先要知道因果业报的可怕。    认真修行的人自然在佛的守护中,但不能说修行人就不会生病,那是傲慢的想法。真正的修行人会藉      生病的因缘忏悔业障,你回去后要好好念佛忏悔,不然什么业障还会出来也不知道。出家人生病更要      忏悔:我出了家还生这样的病,可见我的罪业有多重!我们过去世、过去世…的恶业随时会现    前,我们因为智慧不够看不到过去。不要有怨恨:为什么我出家了还生这种病。要忏悔。你现在知道      以前杀兔子不应该,但你只知道这一生的事情,过去世的罪你不知道,记不得的更多啊。业报是可怕      的,你杀他,他杀你,这还是单纯的想法,其实不光如此。如果我们忤逆父母,也会让我们被杀。这      是有经典依据的。大目犍连尊者知道业力果报,知道要被杀,但他不跑,因为他知道他过去让他妈妈      伤心过。佛陀也知道目连将被杀死,但他不去救,因为业力在那裏,只有「应报」才能消掉,否则它      就一直追著你走。    我们有没有让父母伤心过、有没有顶过嘴呢?小时侯的事情我们都记不得了,不要认为有念经,所造      的业就没有了。业报是可怕的,会以各种方式现前。造口业,说人坏话,口业也会让我们被杀和生        病。不孝父母,对人冷漠,常中伤人,这都是与人道背道而驰的,我们只能顺著佛道走,在有生之年      只有顺著佛法走。我们常做不如法的事情,不是说出家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顺佛道走,顺佛的教法      才行。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9.html 灵台山开示(4)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9.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59.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讲 座 开 示老师说,你能够破我执吗?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没办法破。你刚才说读禅宗的书可以破我执吧?等你越深入理论,越会发现没有办法破我执。我们很容易为了要破这个我执,而去读禅宗的书。很多人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的。这样你才是真正读懂禅宗的书了。你越接触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越会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我执,都是我执。如果我们以为多看禅宗的书以后,自己的我执就会比较少一点,或是无我。这种出发点是错误的。所以,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讲过一句话:此身,无论任何行,也没有办法修行。他是彻彻底底的落第了。亲鸾圣人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修任何行,自己没有修行。而且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是地狱必定。一般的人都以为自己涉猎禅宗的书以后,就会无我,我执就会少一点,淡一点。这都是自以为是。即使是来学净土法门的人,都还有一种心态,都还有高估自己的心态。都还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可以看佛书,可以干什么的。你越去真正的修行,你越会发现自己是一点行也没办法修。真正道心很强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越想修道,反而离道越远。越修越觉得自己是背道而驰。你如果有个很喜欢、很喜欢的人,那个就是我执了。喜欢和厌恶都是迷执。不止讨厌是执著,喜欢也是执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因为我们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佛教讲出家?就是要去我执,去这个执著。所谓抛家弃子,就是要去掉他的执著。我们有先生、有太太、有孩子,就会有执著,这是我们的人性。真正的修行人,是连钱也不碰的。你有钱吗?有钱的话就是地狱的种子。凡人的心,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吃,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穿,这都是执著。如果没有执著来看周遭万物的话,那是最理想的。但是没办法,我们一定会有执著。我们的执著心很重,这个是自己的,这个被人家拿走了,我们就起烦恼了。我们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会说那就送给你啊。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到。没有执著的人,自己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就说:好啊,跟你结缘好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东西被人拿走了,就会生气。我们很难把东西施舍给别人。别人给我们很高兴,可是最好不要给别人。这些都是执著。什么是造业?这个就是造业。用我们这样罪恶的心,再怎么修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去修禅,你会发现自己越修越没修行。但是没有真正去修的人看不到这点。没有去修的人,会觉得自己会修行,都以为自己也能修行,会认为自己一修行的话就会进入无我的境界。但是我们去模仿这种无我的修行的话,就会发现,越修「我」越多,我执越重。也就是因为这样,阿弥陀佛才越发舍不得离开我们,要救度我们。禅的修法,我们无论再怎么挣扎,也没有办法去修这个法门。因为我们的心,和猫狗没有两样:斗诤心坚固,老是在跟人吵架,老是在跟人意见不合,不合意见就去咬人家。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憎、烦恼。明白自己是这种爱憎、烦恼,和猫狗没有两样的存在之后,再来看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会知道阿弥陀佛有多么的慈悲。看不到自己爱、恨等贪瞋心的人,没有办法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心和猫狗的心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如果看不到,念佛还是我执的念佛。佛念越多,我执越重。我们的念佛如果不是无我的念佛的话,都是有染污的念佛。这种有染污的念佛,就是不清净的念佛。不清净的念佛,就和魔鬼的心没有两样。我们的慢心很重,稍微读了几本佛书,稍微听了几次佛法,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觉得自己已经懂很多,就想讲给人家听。我是我执的存在,别人也是我执的存在。我们每天都是「我」跟「我」在吵架。我们要彻彻底底的明白:自己是我执的产物,要用这样的心来学佛。不然的话,看到别人的我执,看不到自己我执的人,越学佛慢心越重,美其名是学佛,实际上却往魔的方向走。我们都认为诵经很好,所以会诵经,但是每天都有诵经的人,就有慢心起来:「我每天都有在诵经」(在做功德)。可是你用这样的心诵经,往往诵到一半,会打妄想,想到某人的是非,心裏就不高兴、不舒服。用这样的心来诵经,哪裏是诵经呢?这些话,很难遇到有人会讲给我们听,教给我们。在厦门这个地方,(也)没有人能教给我们这个法门。即使是出家人,他们也没有办法教给我们这样的法。因为出家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一般学佛的人,他们都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日本的圣德太子就说:「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但是一般修行的人,(都觉得)别人是凡夫,自己不是。别人都是凡夫,而我学过佛法,我是懂佛法的。我们要记得圣德太子说的这句话:「共是凡夫耳」。但听到老师说大家都是凡夫,那就不用修了,反正修了也一样。这是邪见。我们凡夫的执著心就是这么重。听到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就真的不修行了,反正你再怎么做,我们都是凡夫。都是落入偏执裏去了。所以,人很麻烦。听闻佛法,听到「我们罪业深重,我们是没有办法修行的凡夫」。听到这个,就会有两种心态出来:有道心的人,虽然知道凡夫没有办法真正修行,但是他会越发精进修行。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有惭愧的心:「啊!我这么没有修行」。习气很重,他还是一样的修行,一样的精进;那么有的人就不一样,他听到老师说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再怎么修行都习气还是在,他就什么也不做,然后就把「哎呀,我们是凡夫」挂在嘴上,「你不要那么认真啊」。这就是邪见。什么样的人最好?真正的修行人,就「啊!我什么样的行都没办法修,没修行啊」,就是带著这种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办法真正修行(而去精进修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越听闻佛法,他越惭愧自己,忏悔自己:啊,我再怎么听老师讲佛的慈悲,越听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像老师讲的那样子,越听越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污浊,自己的污浊看的越清楚。没有办法像佛那样,那么清净、那么无我,那么的没有执著。就是越听闻佛法,越看到自己的执著很重的人,忏悔自己没有办法修行,没有办法像佛那样无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佛的人。一般学佛的人,听说持五戒、十戒很好,那就去受五戒、十戒,然后就以为自己可以把这个戒持的很好。好像从今天受戒开始,以后就可以改头换面,可以焕然一新,就变成一个好人了。这都是憍慢。我们听闻了佛法,就很想要往这条路去走。真正的念佛人,他会认真的去走这条佛道、佛法,可是他会发现自己都是在和这个佛道、佛法背道而驰。然后,就是(生起)惭愧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这就是净土教。如果以为自己可以走这条佛道,可以顺著佛法而走,而且还认为自己会走的很好,做的很好,这种人是慢心很重的人。所以,我们讲出家修行,有形体出家,就是把头发剃掉,住到寺院裏去,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但是心出家的人很少。所以日本的弘法大师,他在那时候就已经看到当时的佛教界是这样的,他就很感叹的讲一句话:现在的人,是剃头不剃心。这是弘法大师在高野山讲的。一般(出家人)都是形式上的出家,心没有真正的出家。心没有出家,形式出家,就会高高在上,现出家相以后,就会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举一个例子:昨天有一位出家众,她说:我都出家了,都修行了,为什么还得这个病?这就是慢心很重。所以,内心比形像重要。真正的修行人,是越修越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真正有在修行的人。不论什么事,你越精进做的话,越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我们要佛法第一,待人亲切。我们听说要待人亲切,就以为自己真能待人亲切。可是当你想待人亲切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心,原来一点也不亲切。就会发觉,原来自己待人一点也不亲切,之所以会对他好,是带著我们的贪瞋痴的。越做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待人亲切)。真正的修道人,他会看到(事情)相反的一面。我们说要孝养父母,真正有在孝养父母的人,他会越来越看到自己做的不够,看到自己没有尽到孝道,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孝养父母。但是很多不知佛法的人,他们会稍微为父母做了点事,就「你看我多孝顺父母,你看我做什么,做什么…」这种人,都不是真正的孝道,不是真正的孝养父母。他们做一点,就挂在鼻子上,这就是慢心很重。我们真正看到上面的,就会看到下面。真正看到天空很漂亮的人,他就会看到地上怎么都是垃圾。你真正看到(一件事),就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无我的念佛,要待人亲切。可是你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做的时候,你会越发现我执很重,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无我,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待人亲切。我们要精进,你真正精进了,就会发现自己很懈怠。我们修行的人,做早晚课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可是,早课的时间我们会想睡觉,「啊,现在的时间如果可以睡觉该多好啊」。所以我们要修行都是假的,你越修行,就会发现自己相反的心会跑出来。真正有在念佛的人,他会看到自己的心很污浊。心中没有念佛的人,都(是)在看自己的人,会认为:「啊,我现在比以前进步很多了,现在比以前有修行了。」这都是忘记佛在看自己的人。这种人的慢心很重。相反的世界我们会看到。举例,你越想待人亲切的话,是否越会发现我们是自私的存在?越去做了,越会发现,有时你去付出了,却得不到自己预期的反应或效果的时候,就会「唉,干嘛要做这样的事情啊?吃力不讨好」。就会有这种心。我们诵经很好,看佛书很好,可是会打哈欠、想睡觉,相反的心会跑出来。越想礼佛、越想念佛的人,相反的心都会跑出来。我们做早课,诵《正信偈》,诵不到一半,你就会打哈欠,看电视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想睡觉。所以,要知道我们凡夫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凡夫离清净的东西,是有距离的,很遥远的。这就是所谓的「凡夫」。我们为什么要听闻佛法?佛法的价值在哪裏?佛法的价值就是在於让我们明白我们都喜欢不清净的东西。喜欢染浊的东西。我们在学佛,可是一点也不喜欢佛。我们都喜欢烦恼。问:有时碰到肮脏的东西,就会念佛。可以吗?答:不要介意这些。尽量养成念佛的习惯。那不是你念的,那是阿弥陀佛自己跑出来的。如果认为那是我      念的佛,那就是有染浊的(念佛),有染污的(心)。(佛号)是阿弥陀佛借你的口跑出来的。◆ 讲 座 开 示自然就是规则和法则。自然就是法则的力用,力量和作用。让事情顺著法则去走,叫做自然。但是自然很难。像雨从天空落下来,就叫做自然,它不会从地下往上掉。(指一物,举例)如这个东西由上往下掉,这也是自然,它绝对不会从下面往上跑。这种法则,无论在厦门也好,在福州也好,在香港也好,在日本也好,都是这个法则;现在也是这种法则,以前也是这种法则,未来也是这个法则。这个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必然会是那个样子。但是我们人,一动脑就不自然了。我们人类越文明,离自然就越远。人,不论再怎么努力,自我都不会没有。人类不论再怎么进步,文明不论再怎么进步,肚子饿的时候还是肚子饿,肚子饿的时候怎样想像饱还是不会饱,别人吃饭我们还是不会饱,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人,不论别人多么的成功,如果我们自己不健康,多病,没有成就的话,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不论别人如何的幸福、如何的成功,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话,我们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活多久,这个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就跟我们多久。我们如果撇开自己,说要造福人群、要造福社会,是很难(做到)的,一定有那个「我」在。我们说要改造社会、造福人群,那裏面就有一个我执在了。所以不论有什么方案,(即使)说这个方案很好,当你仔细追究这个方案时,你也会发现不是很理想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私心,如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舒服一点,只要有这样一点儿私心的话,不论你的法子多么的好,都是假的,都是错的。但是我们人,都不会知道自己错。我们无始以来,都受到这种自我的限制。虽然想改造社会、造福人群,如果没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的话,就会生气;口上讲的是要造福社会、造福人群,可是如果没有照「我的」方案去做,问题就来了。所以与其说是要造福社会,不如说是要顺著「我的」想法。所以我们一起心动念就是错误。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想的,我们所做的,都是颠倒行。可是我们都以这种颠倒行为满足。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时,我们能发自内心为他感到欢喜吗?这样的人,到底有几个呢?真理的世界,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们人呢,就是先想自己的幸福。先想到自己,这当下就是迷执了。我们先要知道,正确的理、正确的法是什么?真理的世界是众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人,凡夫也好,都是先从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先求自己幸福。从自己为出发点,以自己的幸福为出发点,这就是人、就是凡夫。什么是佛?什么是真理的世界?佛之所以为佛,就是以众生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这个为基准。人类的生活中、社会裏,跟这个基准很接近的,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母亲看到孩子快乐,她就很快乐;她看到孩子流眼泪,她也心痛。这种母子的关系,就跟佛的心很像,很接近。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孩子成功,父母就很开心;孩子如果不幸,父母会为了他感到很悲伤;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心,最接近真理的法则。但是,很遗憾的,身为孩子,他往往无法了解、明白父母心,天下父母心。所以会有忤逆父母、不孝父母的孩子出现。最自然的生活样态是什么?就是以孩子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孩子的幸福为父母的(幸福),这个是最接近自然的了。但是孩子都不知道,父母最疼爱的就是自己,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孩子不明白父母是那么的爱护自己,所以才会忤逆父母、伤父母的心、顶嘴,这就是不明白天下父母心。所以不孝父母的人,是违背天地的法则。从天地的法则来看,顶撞父母的人,当下就是违背因果。做了违背因果法则的事,一定会承受业报。业报一定会找上门来。我们大家要好好思惟「自然」是什么,好好思惟「自然」这两个字。佛是顺著自然的人,是依自然而行的人,所以佛是「众生病,则我病;众生乐,则我乐」这样的是佛。生为一个人,看到众生、别人遇到苦难,就觉得不忍心,这个是人性。如果我们看到自己讨厌的人、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了,没有恻隐之心的话,就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了。我们一般看到自己的冤家、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的时候,往往都要拍手叫好。这种心,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的。不论是什么人,哪怕他是我们很不喜欢的人、很讨厌的人,当他遇到不幸时,我们能生起怜悯的心、可怜的心,这才是契合自然的法则。但是我们人啊,自己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会觉得很难过,会和他一起悲伤;可是一看到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就拍手叫好:「哇,他总算遭到报应了!」这种心就是违背因果的,违背自然的法则的,就是分别心,当下就被我们的爱憎牵著鼻子走。被我们爱憎的心牵著鼻子走,这当下就是违背自然的法则。当我们听闻佛法,我们扪心自问,或者静下心来看自己内心的世界,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在违背自然的法则而活著。如果我们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在想事情、在做事情,在看自己的话,就是错的。山上的树,就是自然的榜样。树本身就是自然,它显现的就是自然。它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感情用事。但我们人,就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违背自然。(这样)我们跟树比起来哪个聪明呢?但是我们都认为树没有知觉,都认为我们人比树聪明。树的成长是无我、无心的成长。所以你把树枝剪断,它也不会生气,照常茁壮成长。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如达摩祖师这样的人,他们来看树,树就是佛。山上的树木很多,我们去砍树枝的时候,被砍到树枝的树,它不会说「为什么你来砍我,而不去砍别的树」?它没有你我,它无我,它让你砍。(而)我们人,别人向我们道谢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心;如果我们为对方做一点事情,为对方付出,他却连一声谢谢也不讲,我们的我执就出来了,烦恼就出来了。所以无我、无心是最珍贵的。当对方笑脸对我们道谢时,我们就很开心;开心的当下,就是执著了,就是心迷执了。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笑脸对我们说「谢谢,谢谢」时,我们会说「不客气,不客气」。我们口裏是说「不客气」,其实心裏高兴的要命。可是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却没有什么反应时,下次你一定不会为他服务了。我们学佛的人,做真正的道人,走佛道的人,就是要去(除)自己这种执著的心,去看自己执著的心。我们以谁来为生活的榜样呢?看山上的树木,它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山上的树木是无我、无心,就是以此为我们的榜样,以无我、无心的树为我们的榜样。心情烦躁的时候,不妨到树林裏面去,到山上,到树下,坐在大树下,自然而然,很烦躁的心,就会静下来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山上的树木在教我们无我无心。所以你看我们修行人,佛教的修行人,他们都是入山修行。为什么要入山修行?就是说这个(原因)。想要修行,如果走入人群,很难修。走入人群的话,贪瞋痴就会生起。走入人群的话,爱憎的心会越来越强烈。所以禅宗的修行者,为什么都要去山裏呢?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以前的寺庙都是建在山上。寺建在市中心的话,我执就会很旺盛,真正的佛道就没有办法去实践。要读佛经的话,在山裏是最适合的。我们如果在人群裏读佛经的话,就是用贪瞋痴在读佛经,就没有办法真正升华自己的心。不信你试试看,带一本佛书到百货公司裏看,你的心思是想佛经还是想喜欢的东西?人是怎样的动物?人是被自己的贪瞋痴左右的动物。不被自己的利害得失所左右的人,是很高尚的人。但很遗憾的是,我们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左右。真正的修行者,他不拿钱的。不论是怎样的修行人,你让他拿钱看看?那种得失心、名闻利养就出来了。所以贫穷最好,当乞丐最好。真正能够当乞丐的人,是最好的人。没有办法真正当乞丐的人,他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这种)舍很难。(上次)看到一位四处漂泊的老人,某法师问这位老人:「你这样不觉得很苦吗?居无定所,三餐不济。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很苦吗?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怎么样呢?」那老人说:「非常满足。」他感到非常满足。这种人是最富有的人。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想的,对於这个流浪的老人来讲,他这样子很快乐,他觉得没有比他现在更快乐的了。很遗憾的是,我们凡夫连这个乞丐也当不了。真正的乞丐,我们是没有办法真正去当的。以前,出家人是走入尘世中去修行的,为什么没有办法修行呢?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去我欲,所以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如果我们有稍微涉及一点佛经的话,拜读过佛经的话,你就会知道:原来,我连乞丐也不如,这么执著。当你这样观照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修行佛法的根器、法器。我们可以做到(外表)形式上在读经,可是内心裏却被自己的执著所玩弄、所左右。有四个字对我们学佛的人很重要,哪四个字?「知足常乐」。我们要以知足常乐这四个字为出发点。你要修行,你就要舍家弃欲。就是不要先生,不要老婆,不要钱,然后入山去修行。这样子,你才能真正的修行。所以大家(要)知道:你有家庭,有孩子,修行就是落第了。不要以为你们这样子可以修行。真正的修行,自然「孤家寡人」。你真正要修行,你就要抛家弃子,连父母也要离开,你才有办法走修行的路。中国有个叫玄沙的人,他很想要修行,可是他有个父亲。父亲在,他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为了要去出家修行,有一天和父亲出去捕鱼,他就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把父亲推下水。他的父亲抓住船舨,叫儿子拉自己上来。玄沙想,这时候如果把父亲拉上来,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了。他就把父亲的手掰开。他父亲就溺水死了。这样子,他就出家修行去了。因为他是自己亲手把父亲推下水,把父亲淹死,这种杀父的「五逆十恶」罪很重。杀死父亲的情景每天都侵蚀著他的心,这种心变成一种动力,推动他精进的修行。所以他修行十年,就开悟了,就进入无心无我的世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就梦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跟他说:「当初被你推下水的时候,非常的怨恨,我的亲生儿子竟然杀害自己的爸爸。因瞋心而堕地狱受苦不断,直到今日,因为你修行开悟的功德,我得以从地狱出,上升天界享乐,今天特来向你道谢及辞行」。话说完就不见了。玄沙因为是自己把的父亲杀死,再去修行,所以他修行的心和一般人不一样。「罪恶深重!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杀死,自己是这么的罪恶深重。」因为他带著这种心去修行,当他这样精进、努力去修行,十年他就证悟到无心无我的境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的爸爸就来给他托梦。说∶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时候,心中充满怨恨。心裏很不甘愿,竟然我的儿子会把我害死。因为心不甘愿,起怨恨心,而堕入三恶道受苦。可是当他儿子,证入无我无心的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以开悟的功德,让他的父亲从三恶道裏出来,生到天界;所以他来向儿子辞行:因为你开悟的功德,功德力令我得从三恶道裏超拔出来,今天要生到天界去了,特来给你道谢。我们在座的大家,如果能从我执的世界证悟到无我的世界的话,这种功德很大,可以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得生善处。我们要走修行的路,就要有像玄沙这样的决心。(他)每天的心境,就是「我是恶人,我是罪恶深重的人」,带著这种心,这种惭愧忏悔的心去修行,才能够真正走上修行的路。不然的话,稍微读了一点佛书,稍微念了几句佛,就自以为自己有修行了。这样子哪里是修行?是在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根本就是傲慢、邪见。如果自以为自己都是在做好事,自己没有做坏事,然后(也会)讲佛法给人家听,自己也有听佛说法,有在修行,(这样认为的话),这种人都是天狗,都是邪见憍慢。像玄沙这样,为了走修行的路,他把自己的父亲害死了。所以他在二六时中,念头离不开这个:「我是不孝父母的人,我把自己的父亲杀死了」,所以二六时中,他心心念念:「我是个不孝的孩子,我是个罪业深重的人」。他是怀著这种心去拼命修行的。像玄沙这样,他自觉自己(自觉很重要)是不孝父母、罪恶深重。有这种自觉,起这种自觉去修行的,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人,动不动就会以为自己是好人。听了一点佛法,就以为自己比以前好了很多,慢心就会起来了。为什么学佛会没有办法进步呢?就是(因为)我们很容易起这个慢心,可是我们又看不到自己有这个慢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脚都浮在空中!没有像玄沙这样,他的脚是踩在「我是罪恶深重的凡夫,我是罪人,我是不孝父母的人」上。他的脚是踩在这上面,所以他能够脚踏实地的修行。但是我们一般人,我们的脚都踩在空中。所以,虽然会说自己是恶人,会说自己是凡夫,可是这个凡夫是踩在空中的。你看我们说自己是凡夫,可是当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就去攻击,就去排斥,然后就是生气。那样的当下,就已经不是凡夫了,也就是高高在上了。我们如果没有像玄沙这样自觉的话,虽然嘴巴上讲自己是凡夫,其实都不是凡夫,都是傲慢,邪见憍慢的恶众生。我们如果在娑婆生活,用佛法这面镜子来照见自己,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一点佛法也没有,每天都是在背道而驰,都是过著背道的生活。真正有这种自觉的人,他就不会如此:稍微比别人多捐几个钱,他就会说我付出了多少(多少);比别人多扫了点地,他就(会说)我好发心。我们凡夫,动不动慢心就起来了。用这样的心,来读佛学也好,听闻佛法也好,都是邪见憍慢。(当)你真正认真去走佛道时,就会发现:啊,原来我的我执这么重。我们听了佛法,我们的心都会去观照别人,可是都忘了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心都是向外求的。不论是看佛书也好,读佛经也好,听闻佛法也好,当我们真正在佛法中,读到佛书的时候,你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我执很重,慢心很重;原来,我的心都在看别人;原来,我们刚知道一点佛理,就会在心中评判别人:「啊,那个人,他在讲这个话;那个人还不懂…」我们无时不刻都在评判别人,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心在评判别人。不晓得我们在看别人,(而)那个当下就是慢心。所以大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去看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是一位很虔诚念佛、精进的修行人,可是你看他所留下来的著作裏面,他都在忏悔:忏悔自己没有修行;忏悔自己罪业深重;忏悔无始以来,自己造了多少杀业;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犯了多少偷盗的罪。善导大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其他人稍微有禅坐,有读佛书,他们就认为自己有修行了;善导大师也有禅坐,也有念佛,可是透过这个,他发现自己:「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一点修行也没有,我罪业深重。心心念念都是罪业、烦恼,无有出离生死之缘」。他这样在看待自己。能做到如善导大师这样观照自身的是亲鸾圣人。因此亲鸾圣人的著作中,说自己「无惭无愧」,「无小慈」、「无小悲」,有的只是「重视名利,好为人师」。他就是这样的惭愧自己。我们学这个教法的人,要学什么呢?要学用无常来观照自己,而不是去观照别人。我们听闻佛法的人,如果没有看到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跟佛法背道而驰的话,就是没有佛法。这样的话,就是假的修行人,假的念佛人。你越精进念佛,就越会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人。如果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修行人的话,那就是邪见憍慢。亲鸾圣人所留下的著作裏,他都说:真正的念佛我一句都念不了,一句都没有办法修行。在《愚秃悲叹述怀》中,他有的只是什么呢?「惭愧,惭愧,惭愧。」如果你的心现在还有:「啊,我每天都很精进,我每天都有在持佛经,我每天都有在念佛。」如果你的心态是这样的话,这就是憍慢啊。越是精进念佛的人,他就会:「啊,我连真正的念佛一次都没有。」可是这样的人,他是每天都在念佛的。真正领受到净土真宗的心法的人,他虽然每天都在精进念佛,可是心裏:啊,我连一句真正的念佛都没有啊。在今日,修本愿法门的人,真正很努力修行,可是(知道)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这样的僧侣很少;传法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来闻法的人。当我们遇到真人,我们在真人的面前,就会发现自己的虚假,(还)是虚假一切;我们到了真修行人面前的话,就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我们都没有修行;可是如果我们到不是真正修行人的地方,我们就会觉得「我比他有修行」。因为彼此都是假的修行,是假的念佛人,所以:「哎呀,他啊,还是慢心那么重。还好我没有他慢心那么重。」我们就会有这种心态出来。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因为大家都是假货,假的念佛人。会看到自己是假货的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我们会起一个念头:「比别人精进,更明白佛法,高人一等。」只要你有这种心的话,就都是假的了。真正的学佛人,他不会有「我有佛法」那种姿态出来,他摆不出来。真正的念佛人,他不会摆出一副比别人了解佛法,比别人懂佛法,高人一等(的姿势),他不会有这种姿态出来。他能比什么呢?「惭愧,惭愧啊,我什么都不懂啊。」有的只是谦虚。谦虚的人,(是)佛法的光明进入他的心坎裏面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懂佛法的人,是天狗,就是憍慢。期待大家,对於刚才讲的佛法,能够在心中反覆的思惟,然后再去精进。到你们七十、八十的时候,这些佛法就会融入你们的身体裏面了。期待大家直到七十、八十都不要间断,不要间断忆念佛法。大家不要提早毕业。不要「我懂了!我明白了!我已经获得信心了」,就不再来听闻佛法了。不要提早毕业,提早毕业就完蛋了。◆ 瑞觉法师讲述老师说真正的灭罪、忏悔,是不论怎样忏悔,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忏悔。因为不管你如何忏悔、现在怎样的惭愧,可是转个身,你又依然故我了。所以我们人,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你看善导大师也好,亲鸾圣人也好,他们都没有说:我忏悔了。他们说自己是:无惭、无愧。这个「无惭无愧」不是没有忏悔,而是忏悔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所以说(自己)「无惭无愧」。这才是真正的忏悔。所以我们说灭罪,是真正彻彻底底的明白:原来自己的罪业是如此的深重,不论自己怎么忏悔,都没有办法让罪业消除。就是怀著这种心。当你有这种心的时候,不论什么业障现前,你会处之泰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是来得应该的,来得好的。这样的话,不论什么业障现前,都不会觉得是苦。因为觉得:受的好,来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灭罪。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想的:在佛堂,掉几滴眼泪,就好像可以一笔勾销(罪业似的),不是的。你如果有杀众生,杀生的业报没有现前之前,走到哪裏,(业力)还是跟到哪裏。你看我们这辈子,记得的(杀业)有多少,何况是我们不记得的,何况又是无始以来的。因为我们是如此的无明烦恼,如此的业障深重,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裏,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来之有因的。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如果有把佛法听进去的话,自然而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是知道)这些都是我种下的因,(熟果)现在来了。昨天有位师姐问如何教老年人念佛的问题。老师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同样讲一句话,听的人(听到心裏的)都不一样。你要教他念佛,除了你本身真正是本愿他力念佛的,你才有办法保证教给他;如果你不是本愿他力念佛的话,你再怎么跟他讲要念佛,他只会自力念佛。「哎呀!阿弥陀佛好慈悲啊,只要我们念佛的话,不论你做了什么,阿弥陀佛都会救你的」。一般人听到这句话后,他就很开心,为了灭罪来念佛。这种念佛,就不是本愿的念佛了。但他这样念佛,也是跟佛结缘。因为你这样念佛,名号是有功德的,也是无形中有你说的那种功德,但是你不能说看到他很虔诚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认为他这样子就可以往生净土了。这是一般人的观念,一般人的想法。要真正的领受他力,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的话,就是需要闻法。就是「闻其名号」的「闻」,就是闻法。问:(大意)经法中有说:人处厄难,一声称念名号,即得解脱。不也是功德灭罪的一个例证吗?答:这种想法就是一般人的认为。你有去忏悔,但是你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因为你掉几滴眼        泪,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好像是真的很忏悔了。可是那都是「一时」而已。我们的贪瞋痴都无动於      衷。所以当你痛哭流涕完了,转个身的话,依然故我。    真正有忏悔的人,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忏悔。亲鸾圣人在《和赞》后面的「愚秃悲叹述怀」裏      感叹:我这颗心,「无小慈小悲」。自己连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无惭无愧」,连忏悔都不能。他        (就是)这样的忏悔!    这种忏悔是不断的。不是我现在忏悔了,然后就一笔勾销了,重新再出发。亲鸾圣人的忏悔是一直到      一口气不来为止的忏悔。当你有「无惭无愧」的心理出来以后,当下就从罪业裏解脱出来。这个才是      真正的解脱。因为你已经能够完全的面对你的罪业了。问:我们怎么理解《药师经》所讲:当他称念名号时,名号的功德力让他暂时的得到些福报,而减轻、        减轻原来造的恶业的现前,使他有个机会再听闻佛法。答: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一定)要吃一米袋的盐巴,我的业报就是要吃这袋盐巴。一般人以为:我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依名号功德,这袋盐巴就可以不吃了。一般人认为解脱灭罪也      是这样。(其实)不是的。这袋盐,没有学佛的人,当他吃的时候,会吃的很辛苦,因为太咸了;可      是念佛的人,因为念佛、因为诵经,就像把这袋盐放到一个大水池裏,然后再喝。一样在吃盐巴,一      个拿著吃,一个泡在水裏喝,感觉一样吗?所以,念佛的人,有听闻佛法的人,就像把一袋盐放入水      池裏。还是要喝,还是要吃盐巴,也还是要承受业报。一般人看来,他就是业障减轻了。虽然业障减      轻,还是要吃这袋盐巴,但是吃法不同了。◆ 讲 座 开 示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心性」,就是圆的世界。圆的世界,就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也叫「一如」的世界。但是,圆的世界,它会分裂。心性分裂,就会有自他、爱憎、是非、善恶出来。心分裂的当下,就有业识。业识一定是伴著相对心出来的,有「爱」就有「憎」,有「自」就有「他」,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恶」。用佛教的术语,叫「能见」和「所见」。「所见」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术语叫「境界相」。「能见」是主观,「所见」是客观。佛的心是圆满的,反过来,我们的心就多两个角出来:分裂成的「能见相」和「所见相」。圆就是心,这两个角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迷心。圆心的当下是统一的,是静止的。圆的心就是我们说的「悟心」,分裂的心是「迷心」。心一分裂就是爱憎的世界了。我们这个心分裂为自他两个还好,可它会不断的分裂下去,不断的分裂下去有的不是苦就是乐。我们能够看见很多东西,就说明我们的心分裂成很多。心分裂后就会很乱,因为有是就有非,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喜欢就有不喜欢。客观就是我们所看的世界,主观就是我们所讲的自己。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分开过,也分不开的。客观也是心,主观也是心,主观和客观不断在吵架,不断在斗争。一斗争,就有苦出来了。这个世界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相干,可就是因为有自己,才有这个世界。跟人家吵架的话,是自己在敲自己的头。不是别人可以打我们的头,是我们自己在打自己的头。所以叫做「迷」,也叫做「愚」。这个「愚」和贪瞋痴是一样的。没有两个角,光是一个圆,这叫佛心、佛智。所以从佛智、佛心、佛眼来看众生,我们凡夫都是愚痴到不能再愚痴了。佛教的价值在於哪裏?就是把在人生的苦裏面流转的众生,带回佛无心无我的世界。这就是佛法的价值。这个无心无我的世界叫做「解脱境」。佛心的世界,就是看大家都是一个心的世界。佛教又是绝对唯心论。但是这个唯心的心,不是我们凡夫的迷心,(这点要弄清楚),是佛开悟的悟心。佛法就是要领我们回到这个心的世界。如何带我们回这个佛心的世界呢?具体的修法就是禅定,要靠禅定。修禅定的话,像波涛一样汹涌的心会趋於缓和,心慢慢的平静,最后心如止水。分裂的波浪慢慢就变没有了,波浪就变成了水的世界。变成水的世界,心如止水,就是佛心的世界。到达这个水的世界,真正无心的世界,才能(真实的)看到东西。心如波浪,水高浪高时,看不见真实。兴风作浪时,是看不到海底的,(而)海水平静时,我们可以看到海底的沙土。为了要让我们心波停止,所以佛陀(教我们)要修禅定。禅宗也就是修这个禅定。如果没有修禅定,心动摇不定的话,就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东西。我们凡夫不是执著是」,就是执著「非」。我们看到的是喜欢和不喜欢,看到喜欢就被喜欢拉走,看到不喜欢又被不喜欢拉走了。被自己所看到的境界牵著鼻子走。停留在这种分裂世界的就是我们凡夫。大家看电视的时候,是跟电视一体的哦。但是大家不会这样想,一般人都认为电视是电视、我是我,是我在看电视。这个圆的世界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但是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就分裂,就是业识。在业识的世界,我们就有爱憎、自他、好恶等出来,这就是迷执的世界。我们的心一分裂,就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当我们不喜欢某些人、事、物时,不是有个东西让我们讨厌,而是我们的心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人、事、物出来,让自己苦恼。毕竟是心看心,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而不是对方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讨厌对方。如果看到不好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心在让我们看到不好的东西。所以佛教讲「唯识论」,都是心在作怪。分裂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业识」就是心分裂的状态。分裂以后,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就会执著所看到的,这就是转相了,转相共有六个阶段,在《大乘起信论》裏叫「六粗」,就是我们的心分裂成六个。第一智相,第二相续相,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第五起业相,第六业系苦相。智相的「智」,不是智慧的「智」,是指能够看到东西。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流转,原因就在这裏,看东西不光是看到而已,(还会产生种种分别)。为什么有苦恼,就是因为有这「六粗」。我们的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看到东西后就开始动,不断的转啊动啊;我们看到东西以后,不会看到就算了,会相续,看了就记得了;记得以后,(有)执取相,就是执著喜欢、不喜欢,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执取相以后,计名字相,就帮它起名字了,看到一个人以后,想「那是一个说我坏话的人」,就(是)给他做个标志,记上名字了。「啊,那个人好贪吃啊」,我们又给他贴上贪吃的标志了。其实那都是自己的感觉而已,是自己的心对那个人的感觉,但我们就把它计名字相了。「那个人我好喜欢啊,那个人好帅啊」,就贴个「好帅」的名字上去了。这就是我们心的执著;那么,计名字相以后,就开始造业了。因为当我们的心认定他是讨厌的人的时候,你再看他的时候,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会的,你会不理他。那你给他脸色看,他会不会给你脸色看?会。所以这个(是)业相,开始造业了;造业以后,它一直在那(裏转)动,不会停止下来,会业系苦相,就是说业带苦恼来。这就是我们人生、我们的心的动态。我们的心都是很主观的,我们这主观的心造了一个人、事、物出来;造出来之后,我们的心又把它客观化,给它贴上标签,然后自己苦恼自己。如果我们听闻佛法,就会知道这些只是我们心的变化。但是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智慧,虽然只不过是心的变化,但是我们执著,以为这是真的、(是)有。以为它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如我所想的)一个人、事、物。我们看到一个人,「啊,这个人我好喜欢」,男的就说这是我的女朋友,女的就说是我的男朋友,我们的心造「男朋友、女朋友」出来,然后越看越喜欢;心执著对方以后,就有很多想法出来了,这些想法就让自己绑手绑脚的了;但是我们不晓得,我们以为这是真的,有这个(如心所想的样子的)人;可是当对方不如我们所想像的时候,就说他(她)变心了,烦恼就出来了。其实我们所碰到的所有的境像,都是我们心的变现。所以我们都是在看梦幻的世界。《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在讲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来看这世界,是心在造一个(世界),「如梦幻泡影」。但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总认为:实在有这个人,实在有这个事物。(所以)当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很受不了。这就是愚痴。我们都被我们的心(给)骗了,我们的心都在骗自己。为什么我们人会上当?就是因为有「我执」的关系。因为(有我执就有我欲,)有「我欲」的关系,我们都会受骗上当。正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就(会)用我们的欲望去想(像)对方,然后就上当了。如果我们不要继续上当受骗,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梦幻泡影的世界,这就是解脱。佛是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就不会受骗上当。我们自己被自己的心欺骗,然后又用这个心去欺骗别人,这个世界就是「人骗我,我骗人」,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在日本,把这样的世界叫作「狐狸」,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把我们从这个骗来骗去的世界,波浪起伏的(心境),带回(到)原来那个无心无我的世界的,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教。净土是无心无我的世界,正因如此,没有骗来骗去的事情。很遗憾的是,这个娑婆世界,因为我们都是欲望的动物,都是欲望的存在,(所以)都有我欲。因为这个欲望的关系,我们被自己的心所骗,然后也骗别人。因为我们有欲望的关系,我们都自己以为自己「悟道」了,自以为「信佛」了,自以为「开悟」了,这都是被自己的心骗了。如果自己修行,觉得自己开悟了,(这样的)人中十个有九个都是被自己骗了。从佛眼看凡夫,自以为开悟的凡夫,在佛眼看来,还是在迷的世界裏面。迷在迷的世界裏(的人),当他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就以迷的业力,(再)转生到迷的世界裏面去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佛学,有很多都是被「觉得」这个心骗了。佛是连「我开悟了」的这个「悟」字都没有。真正的修行人,也会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心骗了。我们学本愿法门的,会遇见这样的同朋,他说「我信心决定了」、「我心安了」,这十有八九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我们在座的都是知识份子,上过大学,自己觉得念过不少书。这种觉得「自己念了不少书」的自我满足,就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其实也没有念那么多,就是自己「觉得」念了不少了。骗了自己,然后用这个心又去骗别人。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你越学佛,越会发现佛法像个无底洞,它没有底啊,你越学佛越觉得深奥不可测。佛所证悟的世界是「深远如虚空,广大如巨海」,所以佛的世界连「开悟」这个字眼也没有,这个心也没有。我们凡夫不晓得佛法的世界是「如虚空、如巨海」,所以我们动不动就说:「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相信了」、「啊,我开悟了」、「我获信了」,就在那裏自我满足。达摩祖师就是证悟到佛法「如虚空,如巨海」,像是无底深坑,所以他说:「不可得」。大家都知道达摩祖师和慧可大师的故事,当慧可大师还没有悟道之前,他到达摩祖师面前,向祖师请教「何谓佛法大意?」。但是达摩祖师不理睬他。慧可在门外跪了三天三夜,达摩祖师还是不理他。慧可就把自己的左手砍断,然后把断手拿给达摩祖师看,表示自己的决心。达摩祖师看到他把手砍断,求道心这么强,就问慧可: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灵台山开示(5)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266.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你想求什么?」慧可大师说:「想要安心。」「好啊,你把心拿出来,我帮你安。」慧可大师一听,要(拿心出来),才恍然大悟,说:原来,这个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他当下就悟道了。大家读大学,学、学、学,不断的学习,到时你会发现:没有学习以前,你会觉得只要学习就会懂了;但是等你不断学习之后,你会发现越学越不懂。这就是「不可得」。宇宙的真理,不论怎么学,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真正有学问的人,他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了,就是真正学到东西了。我们本来不懂,由不懂的世界去学东西;刚学的时候,本来不懂的东西现在知道了;(可)当你再不断的去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学越不懂;当你知道自己再怎么学,都学不懂的时候,(其实)就真正学到了。佛法这个无限的世界,是我们无论怎样想懂都懂不了的世界。我们学佛法,就是最后会发现:原来,这个佛法,不论自己再怎样加油、努力,以我们的人脑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世界。用我们人脑可以理解的世界,都是迷执的世界。佛法的世界,不是人脑可以理解的,可是当我们不断的听闻,本来是没有办法想像的世界,我们似乎又知道那么一点点。这就不是我们人的力量(做到的),而是佛的光明照入我们的心中了,所以才能体会到这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禅宗的公案,大家好好来体会。(有个)禅师讲法,说:「雨,从天空落下来。哈哈哈哈。」就结束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自然。所以不懂得这个的话,去研究自然(的人),越研究,他越会发现自己想的都是不自然的。(而)那就是懂得自然的人了。亲鸾圣人在晚年,八十八岁的时候,写了一篇《自然法尔章》,他说:自然,就交给自然去吧,我们不要在那裏画蛇添足了。这就是自然。我们凡夫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结果都是自己的、凡夫的思想和知见。所以亲鸾圣人说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聪明的人,自然就交给自然了,他不会用凡夫的言语去强作说明「自然为何物」,这是傻瓜才做的事情。我们人会生病,为什么呢?昨天有一位出家众,她说:「我都出家修行了,为什么会生病?」她觉得没道理。一个修道者有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我为什么会生病?你造了生病的因,就必然会得到生病的果报嘛。那个因果的法则不是我们人创造出来的,不是我们讲有因果才有因果的。不管我们晓不晓得、有没去想,因果的法则是俨然存在的。所以因果就是道、因果就是法。因果就是因果,如果我们欺负过别人,自己一定会尝到苦头的。这是天地自然的法则,不是谁造出来的。是自作还是自受,这个逃不了。不是别人作,我们来受。只要有作,业报一定现前。为什么?没有理由的。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父母,那也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法则。我们受到别人的恩惠,一定要报恩。知恩必报是天地的法则,没有理由的。忘恩负义的话,是违背因果。我们要知道天地宇宙的法则为何?这样我们学佛才不会越学越狭隘。某某老师,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指导你的学生。光是教我们世间法的学问,会碰壁。自然是没有理由的,但是人就是这个样子:都喜欢找理由,然后才肯相信是这样的。很有趣。所以,禅宗的说法:「雨从天空落下来,哈哈哈哈」、「烟从地面往上飘,哈哈哈哈」,说法就结束了。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们人喜欢找理由。这样讲法,是为了要打掉我们的那个「为什么?」我们很喜欢找理由,因为我们很会自作聪明,很会问为什么,然后找个理由来作说明,这都是凡夫的管见。佛陀也好,亲鸾圣人也好,(都告诫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钻牛角尖。什么叫做牛角尖?如问「人为什么会死?」,问这个的都是傻瓜。有生必有死,就跟雨从天空落下来,烟由下往上飘,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死呢?你在那裏钻牛角尖的时候,还没找到答案,你就已经死掉了。我们没有办法抗拒自然,所以要老实的接受自然。自然就是法,我们要顺法。孔子说要听天命,就是要顺法。又有人问「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父母?」这也是阿呆。我们受到恩惠去报恩,这本来就是为人之道。问:不能问为什么,那么能否问是什么?不然怎么了解宇宙的法则?答:我们是凡夫,只有凡夫可以问为什么。因为你不问为什么,就不会明白「是什么」。但是真正解决我们生死后生一大事的(问题),是超越这种问题的。问:二河白道喻裏,出现过很多「忽然」的字眼,是什么道理?答:二河白道喻中的「忽然」有两个,「忽」有一个,共有三个。「忽然」是「惊觉」的意思。本来没有发现到,突然发现到了,就是「忽然」。「忽然」拿来用在我们身上:本来我们都没想到自己会死,可是突然「我死了怎么办?」「我死了会去哪裏?」有这个心境出来,就是「忽然」。我们都知道人会死,可是没有想过自己会死。我们都把死当作身外之物,(看作与己无关)。本来是这样的我们,突然就会去想:「我会不会死?我死了会到哪裏?」本来没有去想的问题,突然会想了,这种心境,就叫「忽然」。其实死都存在,只是我们都当作是别人的问题,和我们没有关系。(虽然)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死,可是我们凡夫只是概念上知道,其实并没当作一回事。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的自己,突然会去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忽然」。日本有个诗人,作了个很有名的俳句:「到目前为止,都是认为死的是别人;原来我也会死。哎呀!不得了」。(对人来说)这是很难的地方,能够突然警觉自己的生命很无常,很难。突然警觉到自己生命无常的人,他学佛很快入门。我们都是概念上知道自己会死,那种实际的感受我们没有。大家有没有为这样的事情烦恼过呢?为「我会死」烦恼过吗?有的话,学佛进步很快,没有这种感觉的话,到死了都不会有这种感觉出来。如果没有面对自己死亡的人,(真实了解)自己会死的人,佛法对他来讲,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知道而已。当你听到「会死哦」、「会死哦」,你作何感想?如果把它听成「只要是人都会死」,当作身外之物,用客观来看待死的话,那样学佛很难;真正想到「我会死」,有这种念头的人,连晚上也睡不著,烦恼到睡不著觉。晚上睡到会打鼾的人,都是不了解自己会死的人。得了大病,面对死亡的人,晚上都是睡不著的。真正感受到无常,一直心系无常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者。如果只是概念上知道「只要是人都会死」,想要了解佛法,不容易。佛教说「无常迅速」,是来之有因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今天晚上就会死的话,那么所有的事情,你都管不了了。真正知道无常迅速的人,他就会很认真的面对他的人生。知道自己会死的人,不会站在那裏唱高调。不会吃一顿好吃的,就得到满足,没有办法满足的。知道晚上会死的人,给他准备再丰盛的晚餐他都吃不下。当人知道自己要死时,受到的打击是很大的。没有直接面对死亡的人,佛法对他来讲,只是概念而已。「忽然」这两个字是很重要的,(要深思)。◆ 讲 座 开 示想要闻法,又没有办法来,这是魔障。中国佛教有「魔障」这个说法,在日本就比较少讲,但是不会因为少讲就表示它没有,也是有的。老师小时候,听大人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我住的邻村有个叫阿舍的女孩子,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死了。那么同村有个经常听闻佛法的老婆婆,是一个很虔诚的念佛人,有一天,就听到有个女孩子在叫她,她就问:「你是谁」?「我就是阿舍,阿舍啊」。「你不是死了吗?你叫我做什么」?阿舍的父母从小叫她去拜佛,她都没有听父母的话。现在死了,到的地方很苦。她希望老婆婆能帮她诵经。老婆婆就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找你爸爸妈妈,为什么来找我呢」?「因为我爸爸妈妈虽然学佛,但是没有很精进。我如果去找他们,他们反而会吓一跳,没有办法听我讲话」。「好,我知道了」。隔天,老婆婆就到寺裏,请寺院的主持帮阿舍诵经、超度。连续诵了三、四天,阿舍又出来给老婆婆讲:「谢谢你请那位师父帮我诵经,我现在已经舒服很多了。昨天,有位很尊贵的人(老师说可能是誓愿救助一切冥间众生的地藏菩萨),说要让我再投生,再到人间投胎一次。所以,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来了,我要去投胎当人了。感谢您」!这之后,再诵一天的经,阿舍就再也没出现过了。佛经的功德很大的,这个阿舍的传闻,一般人都以为是传闻,但是老师的老师瑞劒老师,知道这个事情,他说阿舍的鬼魂这件事是事实,并把阿舍这件事笔录下来。所以不是传闻,是实人实事。人,很想来听闻佛法,但是没有办法来,那就是过去世有障碍过别人听闻佛法。有障过别人的法,所以现在人家来障他的法了。这个因缘不要急,可以靠诵经的功德来自救。佛经和圣经是不一样的,佛经有很大的灵力、功德力。真宗没有讲念经要回向什么的,没有这种讲法,没有这种作法。但是你诵经的当下,佛经的功德是进入你的身心的,诵经的当下就是领受佛经的功德。如果自己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不在人世的话,在他们的忌日帮他们诵经,亡者也受益,诵经者也受益。即使亡者生前没有学佛,也没有关系。在忌日为亡者诵经,他们都能够得到佛经的利益。佛经的功德力很大,但真宗的诵经纯粹是为诵经而诵经,而不是为得到这种功德而诵经。这种心态很重要。诵经最好诵关於阿弥陀佛的经,如净土三部经。净土真宗平常诵持的是净土三部经,(《心经》没有诵的)。没有诵《心经》并非否定它或排斥它,而是因为《心经》是教行信证,「证」的世界。我们到了净土以后,自然而然就能领受《心经》的智慧。佛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这是我们要知道的。问:我这一生不知道前生的事,我下一生不知道这生的事,那我只有把自己本份做好就可以了。对吗?答:能够知道过去、能够知道未来的,(在人世间)只有佛一个而已。你说这辈子好好过就好,那什么叫「好好的过」呢?如果是用人的知见,按照人的思维去过生活的话,很多都是走错了。我们要好好的过这个人生,唯有依止佛语、依止佛的教法,才能真正不枉来这人间一趟,不然都在走错路。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智慧,自以为是对的,其实都是不对;自以为是药其实是毒;常常做这样的事情。不要说佛法,以世间法举例来说:比如酒。酒对有些人,它就是药;可是对另些人,它就是毒。有些东西,大家吃了没有事情,有些东西,某些人就不能吃。如果随心所欲的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的话,很容易会迷失掉自己。不知道过去,不知道未来,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人,这就是凡夫。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跟你说:「我知道你的过去,我知道你的未来会如何如」,那一定是骗人的。算命的会算别人过去,会算别人未来,可是就不会算自己。老师说那是骗人的。算命所讲的和佛经所讲的,天差地别。如果太相信算命人讲的话,就会变成迷信。该听谁的话很重要。所以要依教奉行。不知道依教奉行、随顺佛语的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自己人生的,大都要悔不当初。除佛以外,谁也不知道过去,不知道未来。如果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存在,还在执著於自己的浅识,到最后一定会很后悔的。问:现在学了佛,生病的话,是随因缘消除还是去看病?答:虽然生病是业障,但是我们活在人世间,这世间有世间的法则,还是该看医生,能够医的就医。身体生病,要看医生,要找值得你信赖的医生来看病吃药。身为人,应该这样做。因为你没有这个色身,如何修行?老师本身,也是这裏痛,那裏痛的,不也在治疗吗?(众笑)需要治疗,就要找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治疗,不要自己想,自己抓药吃,那是很危险的。问:有时想这色身早点脱离,早点走,没必要留在这个世间受苦。答:净土并不是想去,马上就可以去的。时间没到,还是去不了的。你以为可以去净土,可是到时候(发现)去的是地狱怎么办呢?(众笑)到净土有到净土的路。我们既然有这个生命,就要尽力活下去。不要想:「这个人生这么苦啊,我要早点去阿弥陀佛那裏」「不要吃药,算了算了」。这种想法很危险。我们以为可以去东,可是到了地方发现是西,这种事情是常常有的。问:世风没落,常有堕胎之事,它的业障非常重,等於杀人。如何对待?答:已经堕胎的人,要为堕掉的孩子诵经,因为是作父母的杀死了他。堕胎的人,诵经为孩子超度,这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说有为他们诵经超度,就觉得是一了百了了。这是不对的。到一口气不来为止,你都要对这个死去孩子深深的忏悔,忏悔的心都不可以忘记。虽然是不得已,但是杀生毕竟是杀生。(不该)发生的事毕竟发生了,要对自己所做的事心生忏悔,然后为死去的孩子诵经超度。这是很重要的。人活著有时是很无奈,但是遇到无奈的事,却都是死别人,不是死自己。不得已杀死孩子,就只有靠佛经的功德来救助、超度他们。问:请老师解释「自力念佛是地狱种子」。答:为什么说自力念佛是地狱种子?这样说,可能(大家觉得)力道太强了。本意是:自力的话,慢心就出来了。慢心就是自我,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的力量,阿弥陀佛的功德。「念佛只是弥陀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如果不是用这种心态念佛的话,都是增上慢。越念佛,越执著於是自己在念佛,这是在偷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这样的念佛,都是我执的念佛。而自我的下场是什么?就是堕地狱。自我的念佛并不是真正的念佛。比方说,一个人很虔诚的念佛,却又做小偷。他偷别人东西的话,员警一定会抓他,并不会因为他有念佛就不抓他,还是照抓。我们都认为念佛是好事、是善事、是有修行,那你念佛又去做小偷的话,员警不会因为你念佛是做好事,他就不抓你,不会的。不论是世间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有道,都有它的法在。如果你走的道、法不对的话,就走岔路去了。啊,时间过得这么快?下面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我就给大家优惠点时间吧(众大笑)。问:阿弥陀佛究竟是什么样存在的?为什么自己听了,只是这样理念的,没有和自己融合在一起?答:有阳光我们才能够生存,阿弥陀佛和太阳是一样的。在日本,都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慈亲,更有人当成是妈妈一样。有妈妈,孩子才能够成长。我们生命的依止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真理的佛,但是这点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我们能够活著,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这个很难理解。以众生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阿弥陀佛。有父母,才有我们这个色身;有阿弥陀佛,才有我们的生命。人能够活著,就是靠太阳的光和热,万物也才能够得以生存。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生命的本体就是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的话,人是没有办法活著的。其实,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我们不要忘记这个。我们直到现在,都受著父母的恩惠,可是常常都把父母忘记了。但即使我们把父母的恩惠忘记,我们也还是活在父母的恩泽裏面。就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听闻佛法,就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恩海裏,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唯有透过闻法,我们才能知道:原来我们都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恩海裏面。宗教就是让我们去发现。发现什么?发现我们是父母的孩子。这就是佛教讲的「佛子的自觉」。有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够活到现在,是父母的恩泽让我们活到现在。但是我们都忘记了我们是父母的孩子,都以为是自己一个人长大,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其实,不管我们多么有成就,都是父母的恩惠所致。人常常忘记父母的恩惠,透过佛法才发现:「啊!原来我们就活在父母的恩惠裏面。」佛法就是这种发现:发现父母恩,发现佛恩。所以,在日本,说是「佛子的自觉」。听闻佛法,就是作「佛子的自觉」。就是发现:原来,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慈母。一般的众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恩。都不晓得自己受到众生的恩惠。佛恩、父母恩、众生恩,我们都活在恩海裏面,但是一般人,没有学佛的人,看不到这个。我们人能够活著,每天都受到空气的恩惠、太阳的恩惠,有光、热才能够持续这个生命。但是我们都忘记太阳、空气的恩德,而自以为是靠自己的力量活著。我们受著这么多的恩惠,都不知道、不自觉,透过听闻佛法,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活在恩海裏面的。这个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这样),我们就活在阿弥陀佛的照育下。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原来,我们都是托大家的福,托众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当我们明白了「是托大家的福、托众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你就会有勇气活下去。那些遇到挫折就想要自杀、寻短见的人,就是不知道「托福」(的真实)。托大家的福、托众生的福才有自己的生命。而知道这点的人,就会(勇敢的活下去,)活到一口气不来为止。◆ 讲 座 开 示十九愿和二十愿是为了方便引导众生入十八愿而有的。所以要知道,十九愿和二十愿并不是真实报土,是化土。对化土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不可用的。十九愿、二十愿并不是阿弥陀佛的本心。《和赞》裏有讲「果遂之愿」,所以,十九愿、二十愿都是为了方便引导众生入十八愿而设的愿。所以不能进入十八愿的话,十九愿、二十愿也就失去它们的价值了。问:能否说十八愿是根本,十九愿、二十愿是通往十八愿的路?答:众生真正到达十八愿,十九愿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如果只停留在十九愿,没有更进一步的话,就      不是十九愿的本心了。所以才说是「果遂之愿」。十九愿、二十愿是「果遂之愿」。三愿转入,是自      然的法则。问:果遂之愿,是指到极乐世界之后才有的吗?答:果遂之愿,是说一定让你往生净土。表示佛的决心:我一定让你往生净土。众生要往生了,才显出这      个誓愿的价值。我们凡夫往生报土,这个十八愿才是真正满足。大家都以为十九愿好修,可是真正修      十九愿的人,连电视都没法看。但是进入本愿法门的人,就有心情睡午觉了。为什么十八愿的人可以      安心睡午觉?因为他找到他的妈妈了。而十九愿、二十愿的众生还在找妈妈。所以他们很紧张,不眠      不休,电视都没法看,没有心情看。一直哭著要找妈妈,「妈妈在哪裏?妈妈在哪裏?」拼命的找妈      妈。就是这样的心情。问:为什么《和赞》裏说,二十愿的人会自然转入十八愿?答:那是十八愿的成就。精进念佛的人,十八愿的佛心会让他们自然转入本愿裏来。「不觉转入真如门」。是不知不觉转入,并不是没有人教。转入真如门,是十八愿愿力的力量。「不觉」,自己是不知道的,是不知不觉的。当他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十八愿裏面了。「不觉转入真如门」,不能解释为没有人教也可以进入真如门。这是自然的法则。是十八愿的力量、功德力,让十九愿、二十愿的众生,不知不觉被导引入十八愿的愿门裏。「不觉」二字是「法德」,法的功德。法德换句话讲,就是阿弥陀佛的慈悲心,让我们凡夫不知不觉就受到阿弥陀佛的感化。所以我们不要看文字,而要看字义。我们凡夫是没有力量的,一切都靠阿弥陀佛的慈悲力、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功德力。问:十九愿有「临终来迎」,「来迎」可否理解为临终的时候,也要给他个进入十八愿的机会?答:可以这样解释。「来迎」是方便法。你们希望临终的时候佛来迎吗?有这种想法的话,是不对的。你想要「来迎」,也不必等到临终,每天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就是阿弥陀佛来迎了吗?我们每一天每一句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来这裏迎接我们。所以瑞剑老师作了一首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来了,我来了,现在就来了。这个就是真正的『摄取不舍』啊!」很多人都忘记了「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来迎,然后就追著阿弥陀佛跑。所以,十九愿、二十愿的众生,就是追著阿弥陀佛跑的人。他们都不晓得:阿弥陀佛已经来接自己了。不知道,所以追著阿弥陀佛跑。十九愿、二十愿的心和佛心是不相应的。问:请老师谈谈,读唯识的书要注意些什么?答:真正的唯识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唯识,我们众生去领受,这才是真正的唯识。阿弥陀佛的心,也是阿弥陀佛的唯识、阿弥陀佛的佛心,是渗透到我们凡夫的身心裏面来的,也就是佛心渗入凡心。所以,我们遇到什么境界,都能够处之泰然。净土也是阿弥陀佛的唯识化现出来的。我们众生的唯识就是造这个娑婆世界出来。是我们的心在看我们的心,一切万法都是唯识所现。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我们的钱,都是我们的唯识所现。但是我们不了解这个,多了一点收入就会很开心。看一点唯识的书是很好的,心变心出来给我们看。凡夫的唯识变现娑婆世界出来,我们的心也变现饿鬼道出来。当我们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吃,然后不断地吃,那就是饿鬼的心。无我的人,想吃的冲动是不会出来的。你看饿鬼的「饿」字不就是一个「我」一个「食」吗?饿鬼道都是想吃,而天界都是想玩。天界的众生,一生都用在「玩」上面了,等到福报享尽,就五衰相现,苦的不得了。因为没有人要理他们。所以原本是快乐无比的天界,当福报享尽的天人来看时,就会觉得痛苦不堪。这个也是唯识。 阿弥陀佛的正觉现净土出来,所以才说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唯识。阿弥陀佛的正觉是阿弥陀佛的佛     心,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阿弥陀佛的国土。阿弥陀佛的佛心是正觉的心、是悟的心,而凡夫的心是我执   的心。 所以心,不管是悟心也好,迷心也好,都可以造物,造万物出来。问:那就是说阿弥陀佛已经转识成智了?所以净土是阿弥陀佛唯识的世界。答:有心就有这个世界出来。我们住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心如果是无我的话,这个娑婆世界是不会跑出来的。无我的心,它的世界是净土。饿鬼道就是我执的世界,我执很重的世界。苍蝇的心造苍蝇的世界出来,所以苍蝇在不断的飞个不停,就是怕被人打死。我们不是像苍蝇那样忙著逃命,我们是不断地忙著在追东西。问:极乐世界功德庄严,三经一论裏讲的非常多。但是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的话,不也有些无聊?为什么佛也好,菩萨也好,要说这么多功德庄严方面的事情?答:你说的「庄严」是指什么?要好好思维什么是庄严。那个庄严不是装饰,是佛的运作、佛的作用。所以净土的庄严是净土的作用。净土的作用是什么?净土的作用是要让凡夫成佛。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庄严,以为庄严是装饰品。但即使你把庄严解释为装饰,净土的庄严也不是凡夫所想的那样子。譬如:妈妈的庄严,现在孩子的身上。看孩子的穿著、打扮,那就是他父母的庄严。透过衣著,就可以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所以,孩子的穿著,是父母心的庄严。看到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到底对他好不好。被后母带的孩子,表情就是不一样。小林一茶,一个很有名的诗人,作了一首诗:「没有父母的孩子,看一眼就明白;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咬著食指站在墙角。」因为没有父母,孩子就无依无靠,所以会可怜的含著食指。这是无依无靠的显现。这是负面的庄严。遇到阿弥陀佛的孩子是大安心,他是忘记念佛在念佛。他们没有强调:「我在念佛,我有念佛。」他没有这个心,但他在念佛。一样是念佛,强调自己非要念多少佛不可,念佛念得很紧张的人,都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是念佛,没有真正找到阿弥陀佛的慈母心的人,虽然他也在念佛,但是念的很孤独、很寂寞,所以他们才要去找、去追寻阿弥陀佛。110/1/19这个是真人实事:在滋贺县一个叫日野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住持,留下了一些日记。上面记著「我今天念了多少多少佛…」最多的一次,念过二十万句佛。一天念二十万句佛,是没有时间讲话的。从早到晚,不眠不休的念佛,才有办法念到二十万句。他这么精进的念佛,就每天都梦到阿弥陀佛。他就记下来:「今天念了十五万,今天念了二十万…」「今天晚上梦到阿弥陀佛,今天晚上又梦到阿弥陀佛了…」但很遗憾的是,虽然经常梦到阿弥陀佛,可是阿弥陀佛都是背对著他。(众笑)所以这个住持就写:「多么希望阿弥陀佛能转过身来,让我正面看一眼啊。」但是,阿弥陀佛还是背向著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是追著阿弥陀佛。他是很精进念佛,但他是追著阿弥陀佛在念佛。这样的念佛不能往生净土。跟佛心不相应。这位住持这么精进的念佛,才能看见阿弥陀佛的背,更何况我们这些在五浊世间打转的人啊。你说你才念几声佛,就想往生净土?那真是异想天开。很多人没有像那位住持那样精进的念佛,而是一面念佛、一面用欲望的心在看周遭,然后就被欲望的业力牵引到恶道裏去了。不知本愿念佛的人,他的念佛都是追著阿弥陀佛在念佛。这样的人,虽然也在念佛,可他们却是堕到恶趣。不要以为只要有念佛就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以下,是一位出家众请教《弥陀赞》)问:请解释「阿弥陀佛身金色」。答:阿弥陀佛是真实的佛,是很尊贵的佛。要用我们人世间的东西来形容的话,金色最尊贵。而佛心是清      净无比的,所以用金色来形容阿弥陀佛。    我们凡夫的心,不管擦了多少粉,把自己装扮得多漂亮,心都是污浊不清净的。就是因为凡夫的心是      污浊的,所以没有光出来。问:请解释「相好光明无等伦」。答: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佛心清净无比、智慧圆满,才有那样的相好、光明。      是心清净,才有相好出来。而「无等伦」,也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像得到的。这样的阿弥陀佛是为你      而来的!是你的阿弥陀佛!凡夫的心不清净,是染著、乱七八糟,但是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心虽然      乱七八糟,但是清净无比的阿弥陀佛就是为了要救像我们这样的众生,才来到这个世间的。问:请教「白毫宛转五须弥」。答:「白毫」也是相好之一,「须弥」是很高的山。阿弥陀佛白毫的光明,没有限量。阿弥陀佛有多大        呢?比须弥山还大,我们人没有办法想像他。他大到遍满天地宇宙,用他的慈悲智慧来度化我们。如      果阿弥陀佛像我们人一样大的话,我们会觉得他靠不了。问:请教「绀目澄清四大海」。答:心漂亮的人,眼睛就漂亮。不止眼睛漂亮,他的身体也漂亮。心不好的人,他的脸相就不好。阿弥陀      佛的心是清净无比的,所以是无碍,无所障碍。我们人的心,斤斤计较,脸相就不好。相好是表示心      好。猫狗的心就造就猫狗的身出来。所以说:佛的相好如金山。金是清净的颜色,而山巨大无比,所      以说「如金山」。这就是赞叹佛的。问:请教「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答:阿弥陀佛的心中、身中,遍满了诸佛菩萨。我们的心中不是菩萨一堆,而是虫一堆。(众笑)虫蠢蠢      欲动,每天都腐蚀著我们的心,让我们每天都在烦恼又烦恼。单是虫还好,我们还有贪瞋痴的三毒        鬼。我们心中无数的虫,三毒的鬼,阿弥陀佛就是要把它们包在光明裏、包在阿弥陀佛的佛光裏。虫      也好、三毒鬼也好,被包在阿弥陀佛的光明裏、佛光裏,就会受到阿弥陀佛的感化。所以到净土的        鬼,也会变成佛。净土是没有鬼的。问:请教「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答:虽说「九品」,其实就是「一品」而已。那一品就是十八愿。它只是暂时分成九品。九品都是导众生      入十八愿的真实世界。有九品,大家想要哪品啊?(答:上品)那怎么去上品呢?(答:争取吧)在      这个世间不努力的人,为了到净土能努力吗?有多少力量可以努力呢?有什么力量可以争取呢?我们      是没有力量去争取的。还没争取到就呜呼哀哉了。我们人,出了家,慢心就容易出来。出了家以后,      就高人一等了。其实不是的。即使出了家,也还是一样贪瞋痴具足啊。不要说上品,我们连个下品下      生都很难。如果以为可以往生上品的话,那比在家人还差。在家的人,就是因为自己在家作业太重,      天天在造业,所以那种向道的心,比出家人还要强。出家人,很多自以为出了家,就高高在上了,就      比在家人还要殊胜,那都是出家人的傲慢。◆ 讲 座 开 示我们不知道阿弥陀佛是无所不在的佛。我们原本以为阿弥陀佛是远在西方,就像俗语:「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个就是不了解什么是阿弥陀佛。我们由不知道阿弥陀佛,经过闻法之后发现:原来,阿弥陀佛像空气、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我们就活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中。虽然我们听了只是知道而已,但不知不觉中,不断闻法后,突然,有这种领会出来的时候,你的娑婆人生已经结束,净土之旅从此开始。这就是「平生业成」。我们就活在好大好大、好圆好圆的佛的光明中,可是我们本来不晓得,没有发现到。我们学佛为了什么?是为了「佛子的自觉」,也叫「佛子的发现」。发现阿弥陀佛的人,也就是发现自己是佛的孩子的人。所以佛的发现,也就是佛子的发现。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婴儿看到妈妈的时候,就是他安心的时候了。知道妈妈、发现妈妈的孩子,就是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也就是知道了妈妈。我们之所以觉得孤寂,就是因为没有妈妈。心中有妈妈的孩子,就不会有孤寂。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永恒的母亲。当你找到这位永恒的大慈母的时候,(不只是现在,以后她也还是我们的母亲。)真正领会到阿弥陀佛是自己的大慈母的人,当下就是平生业成。因为这时候,你已经不再焦虑:「糟糕,我还没有念佛」,「哎呀,我还没有安心呀,阿弥陀佛会不会要我?」已经没有这些焦虑了。什么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呢?什么是真正的自己?被抱在阿弥陀佛的怀抱裏的就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佛子的自觉。不论生也好,死也好,我们都有阿弥陀佛这位慈母在。我们要去发现这位大慈母,发现大慈母的怀裏抱的就是自己。这就是自己的发现,佛子的自觉。瑞觉师:下面请老师讲二河白道,这个非常重要。(老师在白纸上图示并解说)这边是大众,一般人待的地方,不知道佛教、没有学佛的人,不求自己解脱的人的地方。这些人都是醉生梦死的人。原本我们都是在这里生活的人。对这样的生活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人,就会从这人群裏走出来…为了求解脱,离开醉生梦死的人群。但是当你要出来学佛法的时候,以前的那些朋友就会跟你讲:「回来呀,回来呀,你别那么想不开啊。这裏也很好啊。」那些亲人也好,朋友也好,就是要叫你回来。但是有心求道的人,没有听从他们的呼唤。一直要去求一条解脱的路。当他出来寻求解脱的路后,走了一段路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河。一条很大的河,他没有办法越过的河。这是条什么样的河呢?他注意一看,这条河一边是火在烧,充满火焰,一望无际的火河;另一边是水,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水河。他只好停在河岸边,没有办法向前走了。回头一看,看到以前的那些朋友,认识的人,都来追他,要把他带回到以前的地方去。他想要往前走,但是一望无际的水河和一望无际的火河,让他没有办法过去。所以他很痛苦。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忽然,他听到声音了,忽然听到彼岸有声音传来,呼唤他:「来啊,来啊。汝一心正念直来。不要怕,不要怕。」在他站的这头,也有声音,是释迦牟尼佛的声音:「去吧,去吧,快点去吧。」佛陀劝这个行者:「去吧,去吧,去阿弥陀佛的国土吧。快去吧,快去吧。」《二河白道譬》裏的这个声音是「忽然」听到的。忽然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和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这条叫做水火二河。这个行者,这个求道的人,他本来是没有看到这条河的,也没有听到佛的声音,当他痛苦不堪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前进,也没有办法后退,不晓得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佛陀的声音:「你去阿弥陀佛的国度。」也听到阿弥陀佛在召唤他:「来吧,来吧,来这裏,我来救你。」然后看到这水河和火河,这都是忽然看到的。「忽然」用我们的话讲,就是突然发现、注意到,以前没有看到,现在看到了。「忽然」这种心境没有出现之前,他并没有把佛的话当作话听。不是没有听到,是没有听进去。也正因为没有把佛的话当话听,所以他也没有办法看到火河、水河。因为他没有看到水河、火河,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办法听到弥陀的「汝一心正念直来」的呼唤声。有心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会碰到这样的瓶颈:要向前进,走不了,因为有水火两河在,他过不了;但是又没有办法退,因为退的话只有死路一条。也不能退,退的话会更苦;可是生命无常,又不能一直站在这裏等。所以:无法进,无法退,又无法停止在那裏。所以他的心中苦不堪言。一般称此为「三定死」。这就是指人已经跌到谷底裏的那种心境,进退两难。碰到「三定死」的人,才只是入门。没有碰到「三定死」的人,都还在睡觉。没有碰到「三定死」的人,对佛法都还只是概念而已。碰到「三定死」的人,就会很认真的求道。因为这个时候,他心中有的只是:「我会死!我会死!我会死!」你进也是死,退也是死,那怎么办呢?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他才会拼命学佛。没有碰到这个瓶颈的人,他的学佛都只是概念而已。问题来了。也没有办法进,没有路;也没有办法退;又不能停在那裏不动。那该怎么办呢?当你在那裏挣扎、痛苦不堪的时候,就忽然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听到「来,来,你来,你来」的声音。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当他听到阿弥陀佛「你来,你来」的声音时,他就忘我了,忘记自己了,然后就顺著声音来的方向走过去。这「三定死」,他不晓得该怎么办,该如何是好,苦不堪言,掉在谷底,不晓得何去何从的时候,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来啊,来啊,来啊」,他忽然听到这个声音,他就很感动,忘记自己了,顺著声音来的方向走过去。这当下,他是不用大脑去想的。已经忘记自己了,就只是朝著声音来的方向走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正极专心的做某事时,忽然有人叫你,你本能的朝声音来的地方转头过去。那种当下就是「忘己」。当我们听到有人叫我们,那个回头的当下,是没有凡夫的知见的。没有思维,就只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进入这种忘己状态的就是碰到「三定死」的人。没有「三定死」的心境的人,很遗憾,他不论怎么计画、用尽脑筋,都没有办法真正进入阿弥陀佛本愿法门。二河白道》的教法,最重要的地方是「三定死」。碰到「三定死」,突然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当下忘记自己,朝著声音来的方向走过去。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们是被阿弥陀佛的声音吸引而往前走。有一首歌:「没有听的我,而能听见的自己。」这当下就是「无我」的世界了。所以这当下就只有呼唤的声音而已。他没有说:「啊,我听到了」,「啊,我知道了」,「啊,我明白了」,没有这些。这就是「没有听闻的我,而能听到的世界」。这当下有的只是声音而已,唯有声音而已,唯有弥陀的呼唤声而已。有的只是呼唤声的作用。有的只是声音的运作而已,只是声音的力量而已。我们只是被弥陀的呼唤声吸引,往前走而已。是声音来招唤我们,不是我们听到的。这个世界是「无我」的世界,没有听的我,而听到的世界。如果以为,「我从现在起,好好的念佛,好好的读佛经的话,我就能听见阿弥陀佛的声音。」有这种心的话,是听不到的。这是很难的地方。火河和水河,本来我们过不去,但是当行者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的时候,他就朝著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声音就变成了路。变成一条行者过河的路。声即道也,道即声也。走在道上的人,已经不求信心、不求念佛,而是当下就有信心,当下就不断念佛了。如果不是这种无我的心境的话,以为「是我念佛了」,「是我在信佛」,学一百年都没有用。被声音吸引去走这条路,这件事,用我们人类的语言很难表达。为什么我们会忽然看到水河、火河?是因为你认真去修行,就会发现自己的贪瞋痴。水河就表示自己的贪心,也表示顺境,我们看到顺境就会很开心,这就是水河;所以我们都被水河弄湿了我们的身体,弄湿了我们自己。火河表示瞋心,也表示逆缘,所以我们遇到逆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火就出来了。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感到苦,遇到顺境的时候就感到乐,所以我们不是在苦中就是在乐裏。修道的人,他会发现,自己的心不是苦就是乐,水火二河不断的在心中交织。所以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过这个河,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过这个河。当他在这种痛苦中挣扎的时候,忽然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这「南无阿弥陀佛」来自阿弥陀佛)。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他就不管自己的什么水河、火河了,就顺著这个声音来的地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过去了。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灵台山开示(6)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22.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火河是逆缘,水河是顺缘。所以不论我们是如意也好,不如意也好,阿弥陀佛的声音都是在呼唤著我们的。但是我们一如意,就忘记阿弥陀佛了;当我们得意的时候,常常是把佛抛在一边的。那么在逆缘的时候,在你火冒三丈的时候,也听不到阿弥陀佛了,也是忘记佛了,所以火才冒得出来。阿弥陀佛的呼唤声是不被水河、火河能障碍的,他一直在给我们发讯号:「来啊,来啊,来啊,来啊…」,不管凡夫的心是苦是乐、是顺是逆,阿弥陀佛还是不断的呼唤我们。不论你是大人是小孩,不论你是有钱是没钱,不论你是善人是坏人,阿弥陀佛从不指责众生,他只是不断的呼唤:「来啊,来啊…」如果不晓得阿弥陀佛的真实,不晓得阿弥陀佛是这样的佛,就没有办法被阿弥陀佛救度。什么样的人没有办法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呢?认为「我有修行了,所以我往生没有问题。」「我一天有念多少多少佛,我是很精进的,所以我往生没有问题。」不断在打著如意算盘:「我有怎样怎样了,所以能够怎样怎样了…」打如意算盘的人,是没有办法听到阿弥陀佛的招唤声的。「我是出家人,我每天都在修行,所以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救我。」这种心态也是没有办法和佛心感应的。这是慢心,慢心能做什么呢?不了解「二河白道」的人,不知不觉,都会掉入这些陷阱。僧人以自己的功德瞧不起在家人;相反地,在家人会认为「我每天都在造业,杀生,罪业深重,我没有修行,这样阿弥陀佛会来救我吗?」而感到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叫「自信不及」。一边是自信不及的人,一边是认为「我已经修道,已经出家,功德很大,有在诵经,有在念佛,所以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救我。」慢心很重的人。人很麻烦。怎么做都是偏一边。所以叫做「邪见、憍慢」。一边是自信不及,一边是邪见憍慢,两种都是偏见。我们人,稍微有做一点事情就憍慢,聪明一点就傲慢於自己的聪明,自卑一点就觉得自己是「阿呆」,没有救。所以人很麻烦,不是假的麻烦,是真的很麻烦。所以阿弥陀佛,他的本愿就是要去除我们这个自卑,去除我们这个慢心。「不要紧,不要紧,来啊,来啊」。但是我们人,稍微有点能力,慢心就很重;没有能力的,又很自卑,自卑自己什么都不会,这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一般的出家众慢心都很重,高高在上;而在家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自卑。真是伤脑筋、伤脑筋。所以阿弥陀佛「不拣善恶、智愚,只要是念佛的人,都会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取。」我们人,做什么就执著什么。所以一般人,都落入邪见憍慢,不是憍慢,就是自卑,「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就是为了去除我们这种慢心和卑心,阿弥陀佛说:「放下,放下,放下你的个人知见,来让我救度。」「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你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来,不要怕堕入水河、火河。从心裏对阿弥陀佛完全的信赖,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就走过去的人,就被阿弥陀佛救度,这就是净土教。但是我们人,不是掉到这个坑裏,就是掉到那个洞裏。我们都会用自己的知见来揣测阿弥陀佛的心。有的以为「我有在修行,我有念佛,我怎样怎样了,所以阿弥陀佛会来救我。」这就是邪见憍慢。还有的人,他认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都没有什么修行,阿弥陀佛会救我吗?」自信不及,所以他看自己、用自己的心看阿弥陀佛,非常的焦虑。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要我们用眼睛看自己,而是去听阿弥陀佛的声音。当你仔细倾听阿弥陀佛的声音时,你会听到阿弥陀佛对我们说:「你笨也好,聪明也好,都是愚痴。」阿弥陀佛看我们,我们都是婴儿。不论孩子多聪明,在阿弥陀佛的佛眼看来,都是孩子。所以,在阿弥陀佛面前,我们都要「还愚痴」,「还愚念佛」。所以法然上人开导弟子:「念佛的人,是还愚往生净土。」因为很多人以为,学佛就变会聪明了,会变好了,法然上人就说:「不是,不是,要还愚。」越笨越好。笨笨的念佛,让阿弥陀佛救度。在日本就说:「阿呆好,阿呆好,阿呆才肯乖乖的被弥陀救。」而聪明的就容易掉到陷阱裏。越聪明的,阿弥陀佛越担心。碰到二河白道的人,才能够真正接受弥陀的教法。很多人,都是以为自己有念佛,这就是邪见憍慢。真正的念佛人,他对阿弥陀佛的心,就是「我什么也不懂,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修行也没有,业障深重,但是托阿弥陀佛的福,没有修行的我,也能让阿弥陀佛救度。」所以对阿弥陀佛有的只是感恩的心。是用报恩的心来念佛。问:二河白道原文裏,是行者先见到白道,正在犹豫的时候,忽然听到声音。那老师刚才为什么说是先听到声音,然后顺著声音走,声音变成白道?答:你不要执著於文字,要了解佛心究竟为何。对行者来讲,就是因为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这声音化作      白道,让我们行者来走,我们才有路可循。    是阿弥陀佛先发出这个声音来,我们才有路可循,才知道要这样子走过去。所以不是我们能够听到这      个声音,而是声音进到我们的耳朵裏来。问:行者走在道上的时候,听到亲友叫他「回来,回来」。意思是说我们走在白道上,还会受到水火的侵      犯吗?答:会听到亲人、伙伴叫你「回来,回来」的声音,是在走上白道之前。是在「三定死」以前,在河边、      河岸,还没走到白道之前。走上白道的人是听不到的。走上白道的人,还会受到水火二河的侵袭,这      是从我们的心来讲,从我们的人生来讲的。因为我们直到一口气不来之前,都是烦恼不断的。但是虽      然烦恼不断,阿弥陀佛「来,来,来…」不断的,也是不停止的,也是不变的。    顺缘也是烦恼,我们遇到顺缘,每天开开心心、悠哉悠哉,这个也是烦恼。逆缘本身就是苦的,更是      烦恼。所以水火二河就是在描述我们的人生。不论我们朝左边也好,朝右边也好,都是烦恼,离不开      烦恼。好也是烦恼,不好也是烦恼。有钱也是烦恼,没钱也是烦恼。有也苦,没有也苦,「有无同        然」。问:(大意)前段作了个梦,梦见水火二河,但是没有什么感觉。答:因为那是梦,所以没有恐惧。梦还是梦。遇到这样的梦,如果自己会感到恐惧,然后念佛。这个梦就      梦得有价值。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那就只是梦而已。    二河白道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值得我们花一辈子来体验裏面的内容。真正的佛教,仅仅二河白道      就够我们受用的了。我们可以用一生来好好的品味二河白道。我们会认为「这个我看过了,这个我读      过了,这个我知道了」,这种心都是假的。用一生来品味二河白道的人,到最后,「啊,原来是阿弥      陀佛的力量,才让我这个过客、旅人,走上真实之路。」而生起很感恩的心。真正是白道行者的人,      他不会掉到河裏。有的人画二河白道图,画有人掉在河裏,那不是真的二河白道。真正走在白道上的      人,是一定不会掉到河裏去的。◆ 讲 座 开 示阿弥陀佛是清净真实的存在。清净真实就是智慧。智慧又叫「般若」。智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是「实相般若」的世界。「实相般若」不是静止不动的东西,它是跃动的。它会产生出运作的力量,叫「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真理,是真理本身。真理的活动、跃动,就是「观照般若」。所以「观照般若」本身是活动著的。从「观照般若」又生出「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为了教化我们而出现的。「观照」就是让真理显现出来,显现出来后就要透过文字来表达。「实相般若」是法身佛,「观照般若」是报身佛,「文字般若」是应身佛。「大日如来」是法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如来」是应身佛。禅宗讲的是「实相般若」,要悟的是法身佛,我们凡夫就没有办法做到,只能依靠「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释迦佛是「文字般若」世界的佛,是应身佛。大自然的一切、山川草木等都是「实相般若」的法身佛,我们凡夫用眼睛、用耳朵,是看不见也听不到的,但是它们都由真理的运作而来。「实相」也好,「观照」也好,「文字」也好,都是清净真实的世界。虽然佛有三身,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清净真实的。而只要是清净真实的,用我们凡夫的肉眼就看不到。应我们凡夫的根基所现的佛是应身佛,所以文字就是有相的。我们要知道,山川草木就是法身佛。不要小看山川草木,它们都是无我的存在,无我无心。山川草木比人类更有智慧,它们没有烦恼,所以不会生气。不论如何锯一棵树,它都不会乱吼乱叫;花开的很漂亮,人就去攀折花朵,花朵也不会生你的气;但是种花的人,「我的花被偷了」,就会生气。人因为没有智慧,都认为草木比我们低级,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草木不会制造烦恼,因为无我,所以不会造业。为什么修行的人都要入山修行?就是因为要无我。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当我们看漂亮的花朵时,我们的心自然会静下来,这是花让我们无心。我们人自以为比草木聪明,其实不是的,山川草木都是清净法身。大家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去看看山川、看看草木,你的心就自然平静下来了,因为它们是无我的存在。如果以人为物件,因为彼此都是我执的存在,就很容易起争执、冲突。佛是怎样救凡夫的呢?佛本是清净真实的世界,为了要救我们,他变化为「文字般若」来教化我们众生,因为在座的人都看得懂文字。「实相般若」、「观照般若」,都要靠禅定的力量,才有办法去感受到。而「文字般若」,佛则化为(我们听得到的)声音来教化我们。「文字般若」以外的佛,我们没有办法去感受到。要靠禅定力才有办法感受到「实相般若」、「观照般若」。问:往生净土后,才能证到观照般若吗?答:往生净土,就可以到这个世界。观照般若的世界。什么是净土呢?净土也是无我、无心的世界。无我      无心的当下,也就是清净真实的世界。一般我们都说净土是极乐,「极乐」其实是「无乐」。很多人      都以为到极乐净土是去享乐,那是人类欲望的想法。真正的极乐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所以是「无      乐」。很多人不明白这点,都把极乐世界想像成天国一样。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极乐不是天国。        「无乐」的世界是大慈悲、大智慧的世界。极乐世界是智慧、慈悲的世界。把慈悲、智慧的世界想像      成天国,就是邪见。佛经描述极乐世界有百味饮食。由於我们人类是欲望的众生,我们都把这百味饮      食当成是吃的东西。如果我们是想去极乐世界尝百味饮食,那么你在这娑婆世界就可以吃个够了。百      味饮食是讲什么呢?是在讲清净真实。是讲清净真实的力量、活动、跃动,这个跃动就是慈悲、智慧      的跃动。这种慈悲、智慧可以让我们人的心得到满足,可以温暖我们的人心。它有这样的力量,有这      样的作用,能让我们有满足感,解除我们(心灵)的饥渴和贫困。所以这个慈悲、智慧就是最大的饮      食,没有比这个对我们更好的了。所以我们看到「饮食」,不要把它想到吃的方面去。会那样想,是      因为我们的欲望很重。◆ 讲 座 开 示 (香港法雷念佛会)师板书: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性真如海法性身统一阿弥陀佛(老师指佛堂上本尊像言)我们凡夫因为智慧不够,所见只是一佛,其实,一佛已涵括法性真如海,诸佛菩萨都在这一佛裏面。所以我们拜阿弥陀佛一尊佛的人,不用到处去拜了。因为这一佛已经具足一切佛了。这个道理,经典都有印证。我们很多念佛的人都把阿弥陀佛当成是诸佛裏面的一佛,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诸佛如来都是阿弥陀的化身,阿弥陀化为诸佛如来。所以我们读大藏经就会发现,诸佛如来都在赞叹阿弥陀佛。「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释迦世尊不但在《阿弥陀经》中的最后说法赞叹阿弥陀佛,而且最初三七日讲的《华严经》,特别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也是在赞叹阿弥陀佛,《法华经》也是。所以阿弥陀佛化现诸佛如来,然后向众生赞叹阿弥陀佛,整个经教都是「阿弥陀佛」,说一佛即一切佛,其缘由就在於此。所以我们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可以只拜这一尊佛,不必这裏拜完药师如来,觉得不够,又跑去拜地藏菩萨,还觉得不够,然后再拜观世音菩萨,完全不必这样,因为阿弥陀佛一佛裏面已经具足了诸佛菩萨的功德。(师引用《和赞》)我们读亲鸾圣人的《和赞》就知道,归依阿弥陀佛即归依一切诸佛,往生西方净土也即是往生一切诸佛的净土。所以才说「一心一向」、「一心不乱」,这个「一」裏面,已经涵盖一切,包含一切。我们凡夫的心,要想成就,必须一心一意才可以,如果三心二意,那就没有办法。所以天亲菩萨说「世尊我一心归命」,这个「一心归命」很重要。像天亲菩萨这样的大菩萨,有大神通力,他坐在此处,眼睛看到前方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后面。我们凡夫看到前面,就看不到后面,也没办法看到旁边,他都讲要「一心」,何况是对我们凡夫呢?释迦世尊假如坐在这裏,他的眼睛能同时看到上下左右十方世界,内外洞彻。他能够自由自在,我们凡夫根本无法比,所以「一心一向」很重要。就是应我们凡夫众生这样的机,净土法门只讲这一佛,所以我们只供奉一佛,平时养成这种习惯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多么聪明的人,如果不制止三心二意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得到成就。举个例子,就像听前面某人讲话,旁边也有人在讲,我们就听不下去。所以我们凡夫,一定要专一,这很重要。我们往生成佛以后的话,就可以「多心」,但现在是凡夫时就必须一心一意。为什么净土真宗只供奉一尊阿弥陀佛呢?就是因为我们凡夫的心太散乱了,如果没有一心一向的话,就不容易得到成就。以上所说,是临时起意,算是开场白吧。因为听说你们要来,这次我特地从日本赶过来,有这个因缘相聚,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问:老师您好!我就冒昧地先开个头吧。这次听说老师专程过来,我又感动又惭愧。像我们这样陋劣的根      机,也能够得到老师如此慈悲,更何况是阿弥陀佛!过来之前,我事先也跟很多莲友传达过资讯,他      们很高兴,但因为工作假期等问题,都没有机会过来,所以他们很多都委托我转达一些问题。因为我      们大陆普遍修学的是传统净土宗,在观念上的转化,还有实践中的问题,常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在这      裏我准备了一些问题,现在先问一个,在《叹异钞》中,亲鸾圣人说过,圣人不曾为追荐父母念佛一      遍;还有《一代记闻书》中莲如上人教导说,不论何种情况下,念佛都应是报恩。那么,凡夫为了祈      愿亲人脱离病苦,回向已故亲人得以脱离恶道的念佛,在真宗是不被允许的吗?答:你问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回向」。师板书:回向光 明↘觉 者→凡夫证 者→未证者功 德↗这个回向,是自力?还是他力?《叹异钞》裏面亲鸾圣人讲那句话,他是否定凡夫自力的回向。净土真宗所讲的回向,完全都是佛力的回向,是如来的回向。为什么如来的回向很重要呢?因为如来是圆满觉证者,只有觉证者,他才有功德出来,才能回向给我们。这个功德,就是如来的光明,有真正的功德,一定会放出光明。相对於佛的觉证,我们凡夫是怎样的存在?我们只是「未证者」。那么如来放光到哪裏呢?就是放光到我们凡夫,未证者的心中。只有真正的觉证者,才有感化的能力,他的回向才有力量。真正的觉证者,他一定是自利、利他,二利圆满的。板书画一大圈,圈中字为:自利→即→利他只有真实的自利圆满,才有圆满利他的心,才有真正的功德光明出来,才真正具有感化众生的力量。只有自己真正悟道了,才有办法给众生讲道、教化。如果自己未悟,那就没有办法去真正感化众生。自己没有得到成就,很难去利益众生。在世间,作为父母亲来讲,立身处世,自己做得成功了,才能够很好地教化他的孩子,如果名义上为人之父母,实际却做得不像样,又拿什么来教育孩子呢?佛法也是一样,只有自己懂了,才能够也让众生懂,自己糊涂,就没办法使众生清楚。所以说到自利利他,「自」与「他」是一体的,不是分开的。譬如救济穷人,首先自己要有钱,没有钱就无能为力,想帮也帮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说到「回向」,唯有内心功德法财圆满的人,才真正有力量回向给众生。问:谢谢,确实如老师所说。我想接著老师刚才的开示继续请教。刚才老师说过,只有自己悟道了,才能      够把这个「道」传递给众生,那么这个悟道,在真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往生西方成佛?还是现生信      心决定?答:往生成佛与信心决定,这两个是相通的。但是,这个回向的力量能百分之百地出来,必须是在往生成      佛以后。真正信心决定的人,也就是真正领受到阿弥陀佛慈悲的人,自然而然受到佛心感染,自然而      然流露出悲心。他看到众生还在那裏沉迷,会不由自主地想引导众生走出来。这一切都是自然流露。      如果懂得阿弥陀佛的慈悲心,然后看到众生在受苦受难,他决不会悠哉悠哉、不理不睬,会这样的人      是还不懂佛法。真正懂的人,一定会自然流露出来。「德不孤,必有邻」,有功德一定会流露出来。      最重要是「自信教人信」,首先要做到「自信」,自信圆满的人,自然而然会流露信心,自然地自行      化他。如果没有「教人信」的报恩行,那表示自己还没有得到信心。自己的信心尚未建立和圆满,就      不会自然流露出信心。世间法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种种人生体验,当别人遇到不幸的时候,自己      就不能很好地开导对方。这个理是相通的,佛法与世间法本来就息息相关,一通百通。那么自信教人      信,自行与化他,就像天地间自然法则一样,这就是「自然法尔」。    佛法就是天地的法则,真如活动的世界。所谓证得佛法的人,就是去体证真如法则,身心与之合而为      一的人。世间做母亲的,自己人格不完善,就很难教育好孩子,就像前面所说,只有自己有过丰富的      经历,能很好地立身处世,才能教化好下一代。所以我们说,自信、教人信,自行、化他,是一体的      两面。问:就这个问题,我想继续问下去。答:好。问:作为一个凡夫,难免有情执,我们看到经典上说名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自己在称念名号时,就希望      已故的亲人得到名号的利益,这样的心是自力的心吗?答:那不是「自力」,那是「自然」。虽然那是一种人性的自然,但真正体得佛心的人,他不会只是局限      於自己的亲人,自然而然对於其他众生,也会有同样的心流露出来。问:那么能不能说此时的念佛,即是十七愿的念佛?答:真正有「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心态生起的时候,此时的念佛,是谁在念佛呢?问:佛在念佛。答:我们凡夫的念佛,是「无作的念佛」。什么是「无作的念佛」?虽然这个名号从自己的嘴巴出来,但      不是自己能念佛,而是由於佛的本愿之力,使这个凡夫念出这句名号。这就是佛的回向,这才是真正      的回向。问:在听闻之后,取信之前,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够契合佛意?答:你问这个问题,首先你应该明白何谓佛?何谓佛心?何谓佛的功德?这个要先明白。我们学佛是学什      么?学佛大悲心。(师板书:大悲心)佛是大悲心的圆满者,我们是未完成者。佛是满分的人,而我      们凡夫只是零分的人。像我们这样零分的存在,唯有乖乖地信顺满分之佛的佛意而已,也就是仰信。      但我们凡夫常常忘记自己是未完成者,忘记佛是满分的存在。释迦牟尼佛是满分的存在,他眼睛看到      我们同时也看到他人,他的能力是无碍的。他跟你一个人讲话,也可以同时跟另外的人讲话,同时能      度另外的人,他度众生是完全自在无碍。我们凡夫,讲话只能一对一。而佛是一对万物,所以佛自称      是「证一切智者」。无物可与佛相比。因此,懂得何谓「佛」?这很重要,不懂「佛」,就很容易把      自己看得跟佛一样高的存在。如果不曾真心向佛认输,不妨问问自己:我看得到后面吗?如果看不        到,为何不乖乖地认输?问:信心决定,是否就是对佛完全没有疑惑的心?答:我们凡夫为什么会有疑心,那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得何谓「佛」,没有真正生起恭敬心。当我们真正明      白何谓「佛」之时,自然就对佛生起百分之百的恭敬心,当下就是「信心决定」。    《金刚经》上赞叹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师板书,并圈出      「如」、「真」、「实」三字),佛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是为我们说「如」,是如实说话之人,是给      我们讲真理之人,他讲实在话,不会改变(板书:如实,不变化)。绝不欺骗众生,平等对待众生,      因此我们读佛经的时候,也要恭敬。因为佛经记载佛的语言,其实佛经也是佛。    我们凡夫,常常会不实语,说「我从来不说谎」,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谎言。人强调自己不说谎的      人,当下就有古怪。我们说话不能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不实语的证据和果报。我们是虚伪的存在,尽      管我们如何要求别人信任自己,人家还是会不信任,这就是人性。在世间真正信赖一个人,通常都是      亲子关系,比如有的人只听父母的话,其他就不会放在心上。对外人,我们不管对他有多么好,他都      很难听从我们所讲的话。又如,在世间,如果与人发生借贷关系,一般都要写借据,那正是说明彼此      都没有真正的信赖。我们凡夫是「心口各异,言念无实」(师板书)的存在,所以无法得到众生的信      赖。这种虚伪的习气,不是昨天和今天才有,它是无始以来的累积。如果这辈子想劝化一个人,但是      人家不听,这就说明自己过去世对长辈不礼貌、不尊敬,所以这一辈子没有说服力、没有信用度。另      外,如果对有德行的人不知道恭敬,也会得到这种果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说,轻视师长、      不孝父母、不尊重长辈等,都会得这种果报。不管自己说得多么好,就是没人听从。这就是由於过去      世造下业因,今生果报的显现。所以,我们要尊敬应该尊敬的人。问:是的。最值得尊敬的就是佛,最值得信赖的就是佛。那么,在佛那边,真实信心的功德已经成就了,      对凡夫来说,虽然佛已经成就了真实的功德和信心,凡夫在领受之后,仍然还存在种种疑惑,是否包      括对佛的救度的疑惑?答:佛的真实功德,映照在凡夫的心中,我们若能真正地感受到佛的真实功德,他就会明白佛心,自然而      然不会有这种疑惑。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信赖佛,对於佛的救度,绝不怀疑。真正      领受佛心之人,他已经没有必要去强调信心的有无了,真实信心的人,他绝对信赖佛,那种信赖的心      是自然的。就像有人问你,你相信明天早上会天亮吗?我们当然相信吧,这完全是出於自然。当我们      看到清晨的阳光照进来,就自然知道已经天亮,我们不会刻意去强调「我相信明天早上会天亮」。我      们信佛,就像信天会亮一样,从自己的身口意中表现出来,完全出於自然。    所以,真实信心者,不会去强调自己是信还是不信。我们需要明白何谓「真实者」?这个世界上的真      实者是什么样子?我们反观周遭的一切,真正不会变化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容颜会变,财产会变,      一切都会变,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唯一不变的就是阿弥陀佛。只有佛,是真实的存在,他具足这五种      (指上面所说五种真实)。佛何以真实?他安住在本家—法性真如海之中,他为我们讲说人生    最高真理。他自法性真如海中化现,自然毫无虚伪。我们凡夫呢,从迷妄、颠倒、梦想中来,所以我      们的世界虚假不实。我们从生死苦海中来,头出头没,所以,心口各异,言念无实。我们先要认清自      己,还要认清佛,以这个为基础来听闻佛法,才能入信。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只有找到了真实不变的归宿,我们的人生才会强而有力、充满光明。我们所      做的学问,几乎都是虚假不实,我们会为做过的某些事情后悔不堪,发现原来被骗了,最后发现自己      的人生原来是一场空,那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这个迷失的娑婆世界,在这个难度的生死海中,从未遇      到真实的存在。即使有幸闻到佛法,我们凡夫还是难以对佛起信?就是因为我们把这个难度海、生死      海,与佛的真如法性海混为一谈了,把它们看成同样的高度,对二者的区别浑然不觉之故。问:按我的理解,刚才老师的开示大意是,我们不应该从凡夫信或疑的角度来评判信心,而应该把全副目      光投向於佛,以佛的真实心来认定信心?是这样吗?佛所赐予的信超越凡夫的信疑。答:(师表示认可。)问:由此是否可以理解一则关於法然上人的公案。在《法然上人文钞》中提到,有一次上人突然感叹说:      「此生不知道自己能否实现往生夙愿?」然后他的弟子就抗议说:「连上人都作如此想的话,我们一        般凡夫该怎么办?」法然上人朗声大笑说:「未能登上莲台之前,谁能断绝这种疑念呢?」答:法然上人这些话,是应机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往生无忧了,然后就疏忽懈怠,他们用凡夫的知见去      想,自以为得到信心了。其实在其他的地方,法然上人又对弟子说,我本来就是从净土来的,现在要      回到净土去了。所以法然上人是我们凡夫想像不到的「超人」。说上人是超人,我们举个例子:有一      次,上人坐船到四国的时候,经过濑户内海,途中突然冒出一个水怪,有好几丈高,那是饿鬼道的众      生。首先,它向法然上人示丑相,看到法然上人对自己的丑相完全无动於衷后,就问上人为何不害        怕?法然上人淡然回答道∶「你是形相丑陋可怕而已,我三毒的心比你更可怕,还在这里蠢蠢欲动        哩!」此水怪知道法然上人是高僧,因此向法然上人求救。它说自己三百岁,爸爸已经七百岁了,鬼      道很苦,希望上人能够救救它们父子。上人就让它把父亲也带过来。隔天,水怪父子俩都来见法然上      人,一同听上人说法,以此因缘,脱离了饿鬼道。当时,饿鬼道的那父子俩很可怜,法然上人非常同      情,给他们一幅阿弥陀佛的挂轴,要他们在佛前好好忏悔。他们把佛像带回去后,挂在树上,以鲜花      供佛,并在佛像前忏悔、念佛。过一会儿,上人的随从就听到轰轰巨响。原来是饿鬼父子从断崖往下      跳,头朝下、脚朝上,头撞到岩石都裂开了,两个饿鬼就这样当场往生。法然上人到达四国后,就跟      当地人讲述所发生的事,当地人跑到那个地方去看,只见散布著零乱的骨头,他们把骨头捡起来,盖      了一间庙来祭祀他们,称为「鬼骨庙」,现在还在。由此可知,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是饿鬼对著      佛像合掌念佛,都能脱离饿鬼道而得救,所以说佛力不可思议。那时,法然上人就留下一句很有名的      话,他说,这么老实听话的饿鬼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信者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们看到阿弥陀佛的      佛像起欢喜心,虽然自杀求往生,从断崖往下跳时,头部裂开了,他们仍然保持著合掌的姿势。即使      是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信心到了那种程度,就得以脱离饿鬼道。所以佛有这样的功德力,这样的回      向力。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不可思议,所以众生才能够欢喜归依。我们看到佛像后,自然而然      地顶礼膜拜,这也不是凡夫自己的力量使然,完全是佛的功德力促使我们这样做,所以说一切都是佛      力回向。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32.html 灵台山开示(7)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32.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3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32.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 讲 座 开 示大家晚安!很难得你们千里迢迢从大陆来到香港,趁这个机会,我谈一谈净土真宗的内涵。首先从基本大纲说起。亲鸾圣人是从三个角度来阐述的。第一,因果门。第二,机法门。第三,行信门。在因果门:讲如来成佛的因果,以及众生往生的因果。在机法门:「机」指众生,「法」指如来。在行信门:「行」的内容,指如来圆满功德,成就本愿名号,亦即是万德圆满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佛之行,名号就是本愿的结晶,自然而然进入众生的心中,成为「信」,这个「信」不离如来的功德,信的源头就在如来的本愿功德。我们说的「大信心」,即是佛心,即是本愿力,本愿力就是佛力,我们就是以本愿力而往生净土。所以「如来成佛的因果就是众生往生的因果」,如来以成佛的功德之力而令众生往生净土。那么,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大?阿弥陀佛以一佛名而令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其光明遍照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太阳的力量,普照大地,能够驱散黑暗,令一切草木得以成长。同理,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成就净土,本愿功德回向令十方众生得以往生。阿弥陀佛「威神无极」,指此而言。他究竟有多么伟大?那是完全出乎我们的想像。我们之所以得到救度,不是靠自己能够「信」,实际上,我们没有能力去「信」,而是阿弥陀佛以他的本愿功德之力,给予我们信心。能够领受信心,也就是领受了无量寿佛的生命,就成为阿弥陀佛的孩子,必定以佛力而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不是小气佛,你以为你是昨天或今天才遇到本愿而得救,错了,其实过去很久以来,在我们还不知道本愿之时,阿弥陀佛早就在主动寻找我们,等待著我们。他心包太虚,《大经》上赞叹说「无量寿佛,威神无极」,他怎么会小气呢?当我们真正明白佛的慈悲和佛的功德,那一种彻底归命的心,就会自然生起。在那一刻,我们的种种想法,乃至我们自以为是的智慧,都会弃之不顾,我们会无条件地归命,我们非常自然地「南无不可思议尊」。阿弥陀佛是法性真如之体,由於我们凡夫障习太深,智慧不够,根本无法触及,所以佛化现为我们面前的这位本尊(师指著堂上的本尊像),有形貌可寻,连小朋友都认得。其实他不局限於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样子,他不是这么矮小。佛为了应众生的根机,才作这样的示现。他的真身如何呢?那完全超乎我们的想像。所以亲鸾圣人在《和赞》中表示,对於佛的伟大,他无言可说,唯有乖乖「南无不可思议尊」。我们在娑婆世界所认知的佛像,只是佛的方便示现,他真正的报身,我们根本无法想像,所以他被赞叹为「不可思议尊」。当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不可思议尊。我们切莫以凡夫的知见来测度佛之境界。在《观经》中,讲到阿弥陀佛的光明,那是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但是我们凡夫,常常有意无意把阿弥陀佛给小看了,不明了「无量寿佛,威神无极」这八个字的内涵。这八个字是什么呢?它就是六字圣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即使地狱,也未曾离开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比之下,我们凡夫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不点,我们又为什么感到不安呢?就是因为太小看阿弥陀佛了,我们太小看他的功德,太小看他的力量了。如果我们真正明信「无量寿佛,威神无极」,体会到自己之渺小,进而体会到自己沐浴於佛的功德光明,自然而然,我们心中的不安与恐惧会随之消失。在课诵本《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的总序,第一行中,说:「窃以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这个「难思」,就是「不可思议」,其实,若真正懂得「无量寿佛,威神无极」,认识到佛的智慧与慈悲是如此伟大,那么我们讲什么都是多余的。刚开始学佛,都要通过文字的介绍去了解佛法,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用尽思维,去测度佛的威神功德,统统都是无力的,虚假不实的,因为凡夫的脑袋瓜子不可能想像得到。我们用凡夫的知见来考量佛的境界,是荒唐可笑的。在《大经》中,释迦牟尼佛叹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因此,就算是释迦世尊,用长达一劫的时间金口亲宣阿弥陀佛之功德,也是无法穷尽。所以,阿弥陀佛的伟大远远超出凡夫的想像。我们读了这段经文,可以反省到平时的心态,用凡夫这个小不点的思想,来想一大堆佛是如何如何的,总觉得那一些是值得怀疑的问题,我们可能未曾意识到,其实,那些凡夫的思想是多余的。即使是一个大学者,用再高明的理论来推敲佛的伟大,也是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佛?当我们知道佛是那么伟大的存在,再来看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谦卑,我们会承认自己确实是小不点。我们忍不住感叹,唉!与圆满无缺的尊贵的佛来比较,我们简直就像路边的瓦砾,甚至连瓦砾都不如啊。我们会低下头,在佛面前说:「是啊,尊贵圆满的佛!我所能做的,唯有信受!」我们可以想像以自己的能力达到佛的境界,是多么遥不可及!正是由於垂怜我们凡夫的无力,阿弥陀佛才从真如法性海中化现,来救度我们,摄受我们,使我们也能往生佛的极乐世界,这就是净土法门。我们蒙受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不舍,而能够往生净土,这就是佛力,这不是凡夫的因果,而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因果。如果我们不明白佛的大慈悲,而总是想著透过凡夫的作为,自己要如何如何做才得以往生,那真是愚不可及。把往生的决定放在自己这边,就是小看了阿弥陀佛,就是疑心。所以经典上说「疑惑佛智,为失大利」。什么人最聪明呢?愿意向佛彻底认输的人就最聪明。可是实际上,我们喜欢跟阿弥陀佛较劲,偏偏不肯真正认输。就像掉进水桶的青蛙,自以为可以跳出水桶,偏偏要在那裏徒劳地蹦跳不停。因此我一再强调,要弄清楚何谓「佛」?我们在轮廻世界的桶底,自不量力地跳啊跳,就是因为不曾真正懂得什么是佛。我就是读过《大藏经》之后,才终於明白什么是佛,清楚佛的伟大。弥勒菩萨修禅定三昧,还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得以成佛,大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凡夫要修多久呢?由此可想而知,我们凡夫有多少能耐?阿弥陀佛清楚地知道这一切,他比我们更著急,所以才摄取不舍,招唤我们回到他的净土,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成佛。根据我们的凡夫知见,整个世间都找不到这样的大慈悲心,所以我们往往怀疑:「真的吗?有那么好的事吗?」听闻了这个法门,我们会怀疑,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佛的慈悲,确实是人世间所没有。即使听到阿弥陀佛对我们说:「汝一心正念直来!」我们还是会犹豫不决,还要怀疑。《安心决定钞》提到,由於我们凡夫不信佛语、怀疑佛智,我们嘀咕著:「有那么好的事情吗?阿弥陀佛真的无条件救度我们吗?」我们不愿意接受,甚至要逃避,而阿弥陀佛就在我们后面追,追到了今天,所以,我们顽固不化,让阿弥陀佛和释迦世尊感到悲伤!阿弥陀佛的本愿,让我们迅速成佛,并不需要我们付出无量劫的苦修,不是让我们自己努力去成佛,而是他无条件地救度我们,但是,天底下有这种大便宜,我们反而不敢相信,不愿意相信。自力疑情的心,导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苦海中轮廻流转,这是让释迦世尊与阿弥陀佛最为悲伤的事。读《安心决定钞》可知,为了救度我们,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往来八千遍,他是多么不辞辛劳!我们即使遇到大德,也不相信大德的话。我们常常以凡夫知见来推敲佛语,狐疑不信,所以一再地轮廻。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如此不可思议,我们听闻这种教法,一再地怀疑,不相信天底下有那么好的事。故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提到本愿不可思议的地方,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一般来说,只有到了临终之际,我们才不会讨价还价,我们才手忙脚乱地求救,哀切地呼唤:「谁来救我啊?谁救救我啊?」一个人在那种时候听闻本愿教法,反而容易相信,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怀疑了,没有余力去计较了,他一心一意地想被救而已。他在那个时候反而容易老实信受,会跟著阿弥陀佛走。现在我们这脑袋瓜子还管用,就不肯给阿弥陀佛救,领受不了阿弥陀佛的悲心,东想西想,把自己给害了。我在这裏说的话,你们或许也不会相信和领会,但是这没有关系的。对净土法门信受与否,是与宿善有关的。虽然你们不一定懂,但只要亲近阿弥陀佛的教法,就一定会得到利益。我们眼睛看到佛像,耳朵听到佛声,嘴巴念出名号,那么,透过眼睛、耳朵、嘴巴,阿弥陀佛的功德光明就会进来,照在我们的心中。阿弥陀佛是无碍光,他的功德光明会渗入我们的身口意。因此,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学习,把学佛之心变成相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我们持续不断地礼佛,就会受到佛心的薰染,阿弥陀佛的功德光明,就会应现在我们的身语意之中。所以,到佛堂来礼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用我们凡夫的大脑来猜测佛心,因为凡夫知见会对自己产生障碍。人身是非常难得的,把握难得的人身,遇闻解脱的妙法。佛陀在人道成佛,他示现人的形像,运用人的语言,为我们宣说无上妙法,所以,有缘听闻的人,一定要好好把握。试想,如果报得猫身狗身,要想听闻佛法,信受佛的慈悲,那是多么多么困难!讲到这裏,我们可以自由讨论了。欢迎大家发言,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问:刚才老师提到动物,说动物很难感受阿弥陀佛的慈悲光照,可是有的典籍中,为什么又说鹦鹉之类的      动物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就可以往生?答:那样的事是存在的,记载在书上,都是在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那种例子并不多,而是少之      又少。我前面之所以拿动物来说,是为了提醒大家把握难得的人身。我们学习佛法,是人格与人格的      接触,我们希望用佛的人格与凡夫的人格心心相印。    佛陀,他在人道成佛,用人道的语言来传递佛法,因此,只有人道众生才能迅速地领受佛法、感受佛      心。我们不必看别人,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我在人道都无缘或者不乐意去听闻佛法,那么当出生到畜      生道后,还有多少机会信受佛法呢?其实六道之中,无论哪一道,佛的功德光明都平等普照,但若处      在畜生道,由於生性愚痴,他们的感受就不会像人道这般敏锐。在畜生道,是无缘读到佛经的。佛经      是用人的语言,字字都是佛心的显现。为什么要用人的文字呢?这就是因应我们凡夫的根机。由於佛      的功德威神之力,猫狗之类的众生到佛门归依之后,他们来世就容易转得人身。同样是蚂蚁,住在道      场的蚂蚁与其他地方的蚂蚁,就不会一样,他们得到人身的迟速完全不同。住在道场的蚂蚁,经常听      到诵经的声音、说法的声音、念佛的声音,以佛的功德力,就可以早得人身。比较而言,我们在人        道,有更好的机缘来如实地领受佛语、顶戴佛经,因此,有幸得到人身而不学佛,实在是极大的损        失。问:提到动物的往生,我想到《大经》中讲的三辈往生,以及《观经》中讲的九品往生,可知往生是有分      别的。但佛在本愿裏面却讲,我们往生之后,都是形色相同,受用相同,与阿弥陀佛一样,都没有分      别,不知这如何理解?假如是动物往生,与三辈九品又有什么关联呢?答:我们人道众生,真正领受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会惭愧忏悔,会感恩报恩,会回到阿弥陀佛的地方去,      这就是圆满。至於往生的动物,他们也受到阿弥陀佛功德摄受,但他们一般只是接受而已,既不知惭      愧,也不知感谢,所以他们存在这些缺陷,这就是不圆满。往生,是有往有还,佛回向功德给我们而      来,我们得以往生净土而去。所谓圆满,就是完整无缺陷。打个比方,我们在世间受人恩惠,如果心      生感激,努力报答,那么这就是完整。如果仅仅是接受,不愿意有所回馈,那就是不完整。再譬如吃      饭,吃过饭而产生满足感,这就是完整,如果吃过了还是没有满足,那么吃饭这件事就不圆满。同        理,如果领受了阿弥陀佛的功德,却没有生起满足感,那么这就是不圆满。再比如说,一位小朋友,      如果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就不会听爸爸妈妈的话,他就不乖。如果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自然就会      温顺地听话,那就是回归了,回归到亲情的慈爱中。那么我们反省自己的念佛,内心中是否真正发起      感激呢?如果没有,那就不完整。我们看三辈九品往生,其实是佛的方便说法。三辈九品,他们没有      百分之百地领受佛心,还是不完整的。因为三辈九品裏面,自力的心还在,甚至还很强。他们往往很      认同自己,认为自己能够修行,能够做善。即使他们表示依靠佛,其实却并不太放心,骨子裏想著依      靠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做,而且一定要做得如何如何,才可以往生。那么对於认为自己有能力      的人,佛就开示三辈九品的修法,引导他们去做。等真正去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原来作为凡        夫,真是一点能力也没有。於是就会乖乖地降伏,真正接受佛的救度,彻底归投於阿弥陀佛的本愿。      当他们还自认为有能力的时候,佛就引导他们修这个三辈九品。    在《和赞》中,佛讲《观经》,为了引导定善以及散善的众生机类,而开示了包括诸善万行的九品往      生,其实都是方便说法。为什么佛要讲定散二善呢?就是因为我们凡夫都不了解自己,以为自己很有      能耐,所以佛让我们先做做看。若我们真的尝试过,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有多少力量。为了使我们明白      凡夫有多少斤两,而有定散二善的开示,这是世尊的悲心与方便。本愿的第十九愿,就是劝众生修诸      善万行,当我们真正修过,才发现原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若做了一点善事,就会放在心      上,自以为是。做得越多,慢心就越滋长,暗暗有些得意。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实修。我们若真正实修      诸善万行,就会发现自己无力做到。真正实修的人,越修就越看到自己的贪瞋痴,是多得不得了。没      有修行,或虚假修行,是不会看到的。刚开始我们不了解自己,虽然也念佛,其实是自己在念自己。    在日本,一位很有名的大德香树院,他真正努力去修诸善万行,然后他讲了一句话:「原来这个信十      八愿的心,自己都没有能力发起,完全是阿弥陀佛为我发起」。因为很多人学十八愿之后,觉得自己      已经「得信」了,好像很轻易就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其实,那只是一种自我感觉,「我」觉得如      何如何,就是这个「我觉得」,把自己给骗了。或许我们有过这种经验,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拜佛、诵      经,然后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坏」了,好像变成了好人,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当遇到某种业      缘,我们还是会造口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统统依旧。等到真正发现自己是贪瞋痴盈满,就      会发现以前的那种错觉,所谓变得善良,变得清净,都是自我欺骗而已。不是别人骗自己,是自己骗      了自己。当我们对於自我欺骗有这种体认时,我们才会信受到阿弥陀佛的智慧与功德,才知道这是佛      力发起。因为凡夫自己是无法看到自己的,都是自己以为自己很好。亲鸾圣人在比睿山修行二十年,      精严刻苦,在未真正信受本愿之前,也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在信受本愿之后,才感叹说:    「我错了,凡夫再如何修,也是无明烦恼遍满全身啊。欲望多,嗔恨心重,嫉妒心强,这些三毒烦        恼,直到死亡,一秒钟也未曾停过,不可能断绝啊。」    这么赤裸裸地剖析自己的人,才会选择彻底投归佛力。    我们学佛,比别人多学了几年,就自以为懂了很多,自以为比人家有修行。然而,一不小心,瞋恨心      就出来了,若有谁得罪了自己,就会说人家的坏话,就批判、排斥人家,甚至还讲恶口,贪瞋痴的凡      夫相表露无遗。虽然如此,还是认为自己比人家有修行,认为自己懂很多,这真是十足的凡夫相。我      们无论多有修行,可还是吃爱吃的东西,做爱做的事,这种口欲,以及一般的执著,碰到不合心意的      时候,还是一样火冒三丈。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自己没有错,反而常常认为是别人错了,是别人不      好。我们能够看清这些凡夫相,有这种眼力,这是来自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智慧。我们虽然看不清自        己,但阿弥陀佛却是清清楚楚。所以佛悲悯众生,看我们就像拿绳子在绑自己一样,然而我们还以为      是别人在绑自己。当我们常常亲近阿弥陀佛之后,眼常见佛像,耳常听佛声,佛的功德从我们的眼        睛、耳朵进来,我们慢慢就会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了。我们自然而然变得老实了,当我们犯错,不会去      遮盖,而会起惭愧心,跟阿弥陀佛说对不起。所以,我们领受佛心一分,就看清自己一分,领受佛心      十分,就看清自己十分。◆ 讲 座 开 示难就难在这个信心,这个信心为什么难呢?因为这个信心是如来的威神力、加被力,是如来的本愿力。但是我们凡夫都忘记「信心是如来的心」,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去信,所以难在这裏,难啊!我们凡夫常常忘记自力无效。什么是自力无效呢?我们常常忘记自己是零分的存在,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满分。因为忘记自己是零分,所以也就忘记是如来的威神力。所以,我们凡夫的心一出来,这个信心就得不到了。我们这个零分,无论你加了多少零,还是零啊。所以我们要记得自力无效。想得信心的人就是0,再加0,再加0。这个就回到刚才阿芳问的问题了,不是凡夫能够发这个真实的信心才得到成就的,是靠佛力。这个信心完全是佛心,是佛的本愿力。而我们凡夫想要获信这个心一出来就是0再加0再加0的动作了。那么,你这个0再加0,无论你加了多少0还是0。所以,不是凡夫能够信,完全是佛的本愿功德映现在我们的心坎中。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映现在我们凡夫的心中,我们的口才能念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阿芳来拜佛不是阿芳伟大才知道拜佛,而是佛的功德力量使得我们乖乖地低头,乖乖地拜佛。我们有闻法,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佛的功德力量让我们拜佛的。如果我们没有闻本愿法门的话,那么,今天来拜佛时就会执著,啊!我拜佛了,我拜了多少佛了—这样自力的心就会跑出来。这种自力的心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养成的习惯习气,这种习性很难除掉,不知不觉中自力的心就会跑出来了。这个就叫作自力的习惯。杂行杂修自力的心,这种自力的心很难除。如果我们没有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零分的存在的话,我们就会在0上再加0 再加0。虽然0无论加上多少个0还是0,道理是这样子,但是我们凡夫还是拼命想要多加几个0在上面,这就是凡夫啊。那么,教给我们这个道理的就是善知识。所以,《南传大藏经》中佛陀就给阿难尊者开示:「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也」。那么,《心地观经》裏面也讲到,真善知识实难遇。什么叫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就是教给我们:我们是零分的存在。阿弥陀佛对我们是完全了若指掌的,正因为对我们了若指掌,所以阿弥陀佛才发下本愿来救度我们。我们不知道自己是零分的存在,在0上加0,所以我们才担心自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已经不担心了,可是我们还在担心,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是零分的存在。重点在哪裏?重点是阿弥陀佛在哪裏?如果你认为阿弥陀佛在前面的话,那你就不安心了。阿弥陀佛已经进入到我们心裏面了。阿弥陀佛是不离开我们自己的。阿弥陀佛不断在我们的身业出入,阿弥陀佛的功德进来,然后从我们的嘴巴「南无阿弥陀佛」出来。南无阿弥陀佛透过我们的耳朵进来,然后又出来。他每天在我们的身上出出入入,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之所以不安心是因为我们认为阿弥陀佛跟自己是分开的,其实不是的,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的存在。我们眼睛看到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进来了,耳朵听到佛号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从我们的耳朵进来,他一进来就一定会从我们的嘴巴「南无阿弥陀佛」出来。无论我们人到哪裏,阿弥陀佛都跟著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双人行。所以,没问题!得到老人痴呆症也没问题!问: 刚才说,真宗是不离法的人格传递。那么,没有人格的传递,事实上就不可能真正地接触到真宗?答:对!所以真宗重视闻法。问:这样的话,到末世的众生他们还有条件听闻到真宗的正法吗?答:有啊,日本的道场就全部在讲法,以闻法为主。他们没有赶经忏,没有做法会。只是我们中国人的地      区还没有这样的因缘。问:我们再往上推,总是会推到一些圣者的身上。例如说亲鸾圣人是通过与法然圣人的人格接触,而法        然上人好像无师自通,是不是可以解释为法然上人是圣者再来?答:法然上人是遇到「法的人格」。他不是遇到「人」,而是直接遇「法」。但像他那样的大德很少。问:就我所接触的,有一些念佛人,他们也是这样,听到一言两句对佛的慈悲生起大信心,他也能欢喜        地念佛,这样是不是也叫作遇到「法的人格」呢?答:《御文章》就是为此写成的。《御文章》在日本很普遍,它就是「法的人格」,以前没有电话。在    法理上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能够面对面,看到对方的脸就会安心很多了。所以,最理想的是面对    面的接触。问:有人认为,不论是信前还是信后都要努力称名,特别是从二十愿转入十八愿的时候必须经由努力称    名才能获得信心。这个观点请老师开示一下。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称名」是什么?通过称名我们领受佛心。领受佛心是重点,称名只是方法、手        段,如果没有领受到佛心,那么光执著手段方法,也是无济於事。所以《和赞》裏面有讲:定散心    的念佛不用人去教,时间一到他自然会转入真如门。人往生不是因称名往生的,而是佛心佛力让他    往生的。因为名号是真实功德,这个真实功德具有调熟众生的力量。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听闻六字    名号,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佛心。如果我们在念佛的环境裏面,自然而然我们会受到功德的熏习。    如果我们在鱼市场,自然浑身都是鱼的味道。环境很重要,如果我们和大德在一起,自然而然我们    就会受到大德的熏习。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才受到熏习,而是在大德的身旁自然而然受到熏习,那是    大德的力量。亲近大德也好,拜读大德所写的佛书也好,一样也会受到熏习、感化。我们学习真理,      真理自然而然就会映现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亲近非真理的地方,无形中我们就中毒了,就会醉生梦      死了。所以啊,宁可与善人为敌,也不可以恶人为友。(《记闻书》裏面有讲到。)所以,我们如果      要吵架的话,跟佛吵架最好。因为跟佛吵架的因缘,领受佛的功德。如果我们和喜欢吃喝玩乐的朋友      为伍的话,无形中我们就受到他们的熏习。问:有一个莲友是这样问的:是不是无论有信心还是没信心,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就得救了?答:并不是念了「南无阿弥陀佛」才得救。不要把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作条件。是「依南无阿弥陀佛得          救」,是南无阿弥陀佛有功德。南无阿弥陀佛,不管我们是念、是听、是看到,都能够领受到功德,    是依名号的功德力得救的。就好像我们到有阳光的地方,自然感到暖和。并不是因为我们去有阳光的      地方,我们才得到暖和,而是太阳光本来就有让众生感到温暖的力量。如果众生走在没有阳光的地        方,自然而然他感觉不到温暖。并不是因为众生看到太阳,太阳才给你暖和的,而是太阳本身就有暖      和众生的力量。并不是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才得救,而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具有功德力,这个      功德力让众生能够念佛,能够感受到功德。    我们众生很大的缺点是把念佛当作条件。因为我念佛了,所以我得救—忽略了名号的功德,这就是自      力的心态了。我们到有阳光的地方,身体自然而然地感到暖和,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当我们      接触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听也好,看到也好,念也好,名号的功德都能够传达到我们,让我们      感到暖和。但是凡夫呢,忘记这是名号的力量,把功德占为己有,忽视了功德是佛的功德。众生就是      很执著,什么都据为己有。问:普遍的念佛人的心态是念佛的时候也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但过不久之后又开始疑惑。这样的话,能      往生吗?答:有疑惑的话,没有办法往生。问:是不是指有疑惑不能往生报土呢?答:是没有办法往生报土,因为有疑惑就表示他背著名号走,逃给阿弥陀佛追。因为得到满足的人,他的      当下跟名号就是一体的。而心中有疑问的则背著名号而走。问:这样的话,往生化土其实也不错。(笑)答:化土不是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容易去的。很多人都以为往生化土就好了。其实往生化土的人也不多。很      多人都误会「化土」的意思了。其实,化土在佛的慈悲心中,是从报土延伸出来的。化土也在名号的      功德中。我们就是不明白名号的功德,所以才会走旁门左道。很多以为是往生报土,其实是跑到化土      去了。往生化土的话,还要再回来好几次才能真正到报土去。化土是为何而有的呢?化土是为了让念      佛的行者看到自己不是的地方。当他心生忏悔,看到自己错误的地方的时候,他才能够往生真实报        土。化土也在大慈悲心中,化土是佛为了不让众生堕恶道而方便设的。在众生还没有真实领受到佛心      之前,佛慈悲地让他们先到化土。到化土以后,让他们在那裏看到自己不对的地方,惭愧忏悔,再让      佛引导到真实报土的地方。佛的慈悲心不是让众生到化土去就好了,而是为了引导众生去真实的报土      方便施设化土。问:刚才老师说到,往生化土之后还要回来好几回,这个有经典依据吗?答:《无量寿经》。问:《无量寿经》有讲到吗?它只是讲在花苞中五百年。答:三生果遂。到化土去,还要再投胎一次,得人身再重新听闻第十八愿。真正领受到十八愿的人才是往      生报土。问:所谓「三生果遂」就是,一生生化土,一生在人间得人身听闻十八愿,然后再一生才能生到报土。是      这样吗?答:先得人身,去化土,再回来得到人身,重新听闻十八愿。问:「三生果遂」是法然上人的教判吧?答:这是《大无量寿经》的(本义)。问:《大无量寿经》只讲到疑城胎宫,没讲到疑城胎宫还要回到人间。答:如果没有得人身的话,就没有办法听闻十八愿。很多人都以为是五百岁在莲花中,时间一到再从化土      到报土,其实不是的,还要回到人间来一趟。问: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所以我想问得再详细一点。不得人身无法听闻到十八愿的话,那么《无量        寿经》裏面不是讲到「蜎飞蠕动」之类都能够得救吗?答:那些都要依名号的功德力得人身,听闻佛法,才能真正得到往生。问:但是经文裏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点。答:世尊有讲,难道你忘了吗?「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你没有得人身如何能「闻其名号」?你说的        「蜎飞」之类,它们没有办法「闻其名号」。所以,源信和尚《横川法语》有讲,得人身要感到很    庆幸,就是在讲这个。猫、狗、蝴蝶之类,为它们念名号,它们就能往生成佛吗?不可能的。一失    人身,万劫难复。所以才说,后生一大事。问:听到这裏,我真的是毛骨悚然。(笑)那么,有很多念佛感应裏面提到,为猫狗念佛,他们也得到    一些感应,说是猫狗被佛接走了。它们是否到化土?它们往生化土之后,还要回到人间,是不是这        样?答:不仅是如此。我们念佛的道场有很多生灵,蚂蚁之类的,它们因为住在这个地方听到名号,它们因    为听闻名号早得人身。佛经很多,佛经有真假方便,所以要很小心。    你刚才说到,蜎飞蠕动之类都可以获救,因为佛是没有时间的,在佛眼裏,它们都获救了。但如果论      时间的话,那么时间多长?所以佛看众生都是佛,从我们来看的话,我们还是凡夫一个。所以要问:      今成佛了吗?问:今成佛了吗?我们现在只能得到不退之心,但是要想究竟成佛只能到往生彼土才能成佛。答:所以,佛眼看众生跟事实是有差距的。问:就这个问题我再问下去。猫狗它们是不能「闻其名号」,那鬼神、天人他们应该能够「闻其名号」        吧?答:如果他们有心听闻的话是可以,问题是他们无心。因为天人享乐太多,天界那裏很舒服,他们不会想      到要去净土。那是个平和的世界,他们没有成佛也过得很好,觉得没有念佛的必要。(笑)我们是苦      乐参半,所以我们才念佛。不要说天人啦,我们这个世间的有钱人啊,他们日子过得舒服的很啊,他      们才不会想去往生净土。他们生活过得很舒适,他们不会想到要来听闻佛法。问:也许我们前生都是猫啊狗啊,因为听到了名号今生再得人身来听闻十八愿的,问题是:这样的话,他      们是不是一定能闻信十八愿,顺利往生?还是说即使他们从化土回来还是会入六道?答:因人而异。有人一次就可以得到,有人还是不行,还是要再来好几次。没有真正的菩提心,没有真正      的求道的心,是没有办法真正领受十八愿的。「净土大菩提心」就是想成佛的心,如果这个心没有很      强的话,他就不会起相应。得人身有些人就吃喝玩乐去了,他不会想到要来求解脱。问:这样的话,往生化土都还会退了?答:真正获得信心的人才是不退转,十八愿的信者不退转,十八愿以外的都会退转。因为人心善变,过去      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世心都不可得。问:《观经》裏面的三辈九品还有《大无量寿经》所讲的三辈是不是都是相应於化土的往生呢?答:那是广范围的化土。可以暂名为化土,但不名为真实的报土。他们都是会退转的信者。真实的信者才      是不退转的人,其他都是会退转的。问:这样讲,岂不正是《叹异钞》裏面所批评的—「往生化土还会堕入地狱」的邪见吗?答:会堕地狱是因为凡夫的情执没有破。他以为他已经获得信心,他就逍遥自在,那就会堕地狱去了。问:往生化土,情执也依然没有破吗?答:对!化土也还是我执。问:那么,得不到名号的护念,他还会堕地狱吗?答:对。为什么会堕地狱?因为他跟阿弥陀佛不是一体的。问:但是《叹异钞》不是很明白地反对这个观点吗?往生边地还会堕地狱—他不是认为这是一种邪说吗?答:《叹异钞》的意思是说,即使往生边地,佛心也是不舍任何众生的。但是一直背对著佛跑,让阿弥陀      佛追的人,他就只有堕地狱的份了。问:就是说,如果把往生的责任一直推给阿弥陀佛,而自己不真心努力去求道的话,一样会堕落的。答:对。问:这些我是第一次听到。(瑞觉法师:我也是第一次听老师讲。)听得我浑身冷汗都冒出来了。(笑)答:认真的说,会问这些问题的当下,你都是背对弥陀、逃给阿弥陀佛追的。阿弥陀佛是一定不舍你的,      那你为什么还要这么罗嗦呢?(笑)问:(笑)但我一定要把这些教理搞清楚来。答:你如果真的明白阿弥陀佛的佛心的话,妈妈真的在,你有什么不安心的呢?问:说老实话,我并没有不安心。但因为在观念上,报土、化土,这些我还有模糊之处,今天听老师讲        是第一次听到。答:其实这个跟你往生净土是没有关系的。(笑)问:对。但是要回去跟莲友解说的话,我必须问个清楚啊。这一次问的很多问题都是代莲友来问的,其实      对我来说,问这些问题跟我往生没有任何关系。答:好。再问。问:有莲友问道:善导大师、法然上人都是亲证三昧的,所以他们的教法都能够让大众起信,也有种种灵      感瑞应。但像亲鸾、莲如这些上人呢?他们到底有没有证到三昧呢?希望法师能够开示。答:问这个话的人,他本身就不了解何谓念佛三昧。证得念佛三昧的人看到的是什么?问:自身是生死凡夫。答:佛的大悲心。亲鸾圣人和莲如上人他们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们不标榜他们是修了念佛三昧才获救,而      是因为阿弥陀佛健在,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力、慈悲心才获救的。这是把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念佛三      昧的真精神直接显示给我们。有很多人一直要去模仿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的念佛三昧,可是凡夫是模      仿不来的,可是他们不相信,还要模仿下去,所以一直在迷惑当中。    亲鸾圣人和莲如上人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们不是显现念佛三昧的相给我们看,而是指给我们看:    「阿弥陀佛健在啊,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亲鸾圣人和莲如上人他们直接依赖、信凭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就是健在的。阿弥陀佛在哦,亲鸾      圣人和莲如上人指给我们看。但是我们很多人领会不到两位大师的心啊。他们模仿两位大师的形象,      去修念佛三昧,那都是凡夫自力的执心。可是他们去模仿也模仿不来,所以他们都走错路了,找不到      路回家。    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都跟我们讲,「阿弥陀佛在哦」,「本愿在哦」。很多人没有听到善导大师和法      然上人教给我们的重点是阿弥陀佛在,本愿在,是阿弥陀佛的力量,是本愿的力量。很多人都跑到说      要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上去了,那个都是走错路了。是谁的阿弥陀佛啊?是小刘你的阿弥陀佛。你的      阿弥陀佛在,你还要去模仿观佛三昧、念佛三昧做什么?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个之后,我们就会对阿弥      陀佛心生感谢。所以不是我们开始去修念佛三昧去接近阿弥陀佛,不是的,是阿弥陀佛已经来接我们      了。我们现在开始发心修念佛三昧的话,来不及啦。这是你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只是站在那裏而      已,你会听到阿弥陀佛说:来啊,来啊,小刘啊,我等你,我等你来。阿弥陀佛在等自己,那我们还      有什么好犹豫的呢?问:有莲友问,面对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总觉得做什么说什么都是没有益处的,只想默默念佛。书上说        「自信教人信」,而我现在自己不退就好了,这种心态是不是太消极呢?答:心中真的有阿弥陀佛的人,不管生活上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遇到什么样业缘的人,他都能够很豁然地      面对它们。不管遇到什么烦人的事情,你都去问阿弥陀佛该怎么办,然后你就听阿弥陀佛跟你讲,放      下、放下…阿弥陀佛一定救你,你还有什么不安心。你的心就不受到那些人事动摇了。就是说,当我      们的心很静的时候,自然而然面对这些人我是非,你都能够很释怀,不会被它们转得团团转。这样的      人,你可以教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去问阿弥陀佛该怎么办。每个人都有阿弥陀佛的,都有他的阿弥      陀佛跟著他的。把阿弥陀佛忘记的话,不管想什么谈什么都是不对的。问:这个莲友又问:看到经典上讲到佛的救度是这样的宽容就觉得佛在身边,但一看到《念佛人列传》裏      面妙好人的事迹,对比一下,又觉得往生无望。答:妙好人是妙好人,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要想,这样的我也有阿弥陀佛跟著我。不要去羡慕别人,不      要去跟人家比较,不要去跟妙好人比较。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找到自己的阿弥陀佛。问:我接触本愿已有五年时间,但有时会做恶梦,碰到恶鬼之类。今有一问:若能获信、喜、悟三忍与韦      提相同之真实信心行者,还会做恶梦,遇恶鬼吗?不遇,固所宜然;若遇,则摄取不舍之金言当如何      领解?愿大师不吝赐教。答:这位同朋误解「摄取不舍」的意思了。我们虽在摄取不舍中,但一直到世缘了尽为止,无始已来所造      的恶业、恶缘是继续存在的。因此会伺机现前。所以虽然是获信者,其过去世的恶业现前是很正常        的,不论遭遇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凡夫。这也是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的意思。以为获信以后      就什么事都一了百了的想法是凡夫的想法。真正获信的人,反而自会明白:原来恶业现前是告知自己      的罪业有多深,原来自己除了恶业外,什么都没有。透过业缘,我们方知自己的妄念有多深根,罪障      有多重。原来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此慈悲,连这样罪障深重的我都不放弃,都能获救,而心生惭愧,心      生感恩。遇本愿的教法是越学越知自己的低下、越知自己的恶业深重。以为自己已变清净的想法是最      不清净的。这是真宗和其他教法最大不同处。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53.html 灵台山开示(8)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53.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5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53.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再问:老师说∶「我们虽在摄取不舍中,但一直到世缘了尽为止,无始已来所造的恶业、恶缘是继续存          在的。因此会伺机现前」。而善导大师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是人常得六方恒河沙          等佛护念,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这          两种说法应如何会通信解?愿老师慈悲不弃,开我之愚。答:这个问题出在没有真正明白「如何是消灾免难」。很多人以为消灾免难是所有的罪业都消失的一干二      净,这种诠释佛语的想法,都是凡夫欲望的想法。佛法是不离因果的,自业自得是天地的真理,不见      即使如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亦得受被外道乱石打死的业报?不见即使贵如佛陀,亦得受枪穿脚、头        痛、被诽谤等的业报?然不同的是,凡夫业报现前时满是烦恼、瞋恨、证悟者则是默然受之。因果是      必然来临的。真正明白本愿的人,即自然知道所有的责任都在自己,业报现前时,不会怨天尤人。当      他智慧开时,即不会有想逃避灾难的心,不论多么苦也有力量承受之。静静地消旧业。当认知罪业是      罪业的时候,自然不会有想逃避的心,业障来时,反而会从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这才是真正的        「消除业障」。    瑞劒老师也如是说过:因果是必然现前的火车,因果是很严肃的。问:自接触真宗教法,见有亲鸾大师五十多岁尚有自力之心,大德游藤居士五十过后信心决定后才敢出        世教化之说,若果如此,敢问当今之世谁人已获他力真实信心,然后可堪归依?相信若果,信心决    定之人必敢自承自肯,如亲鸾大师等大音宣布,以利群生。阿弥陀佛!答∶亲鸾圣人费了二十九年方遇知他力,法然上人到四十三岁才遇知本愿他力,这皆在告知我们入纯粹的      本愿他力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是本愿被言为「难信之法」之故。    但问题不在於年龄、时间的长短,而在於自己的心是否真正老实?在日本,有很多比亲鸾圣人、法然      上人二位祖师还年轻就入信的同朋。如瑞劒老师在世时,度了很多人获信,其中最年轻的是十五岁的      学生。此人虽然世寿很短,但临终时紫云出现,瑞香充满房间。    因此,透过先觉者等的示现,我们才知对佛的金言,要如实的闻信是如何不容易。众生的心知见太        多、意见太多也。再问∶恕某愚钝,容再一问。大师说∶「获信不在年龄时间的长短,而在於自己的心是否真正老实」。获        信者固知自己确已获信,并能判断别人也是否获信,我想应是这样吧;而尚未获信者如何判断何人        已获信,然后亲近随学?阿弥陀佛!答:汝所言是有一理,但是把获信挂在口上,对汝有什么用处?信心决定但在「闻其名号」一句中。有时      间论断别人的获信与否,不如回归正路好好的学习「闻其名号」。    想信心决定但仰信善知识所言,善知识是谁?善知识即十方诸佛、是已信者。是依十七愿的诸佛赞叹      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方有十八愿的「闻其名号」的生起。离此谈凡夫的获信否、皆是知见、      有何可取。问:所以有些学人喜欢提出「证信」,是不是头上按头?答:(瑞觉法师回信答覆一)学净土真宗最重要的是,有否遇到活生生的亲鸾圣人的圣言?在何处值遇真      善知识?以亲鸾圣人的择法眼为眼时,首先当知「闻其名号」的场所在何处?「获得十八愿」的场所      在何处?    老师非常感慨的言:许多人习真宗,都自以为比亲鸾圣人还高明,滥用凡夫的知解欲诠释真宗,因此      纵学一万年亦无益。身为真宗的门人,依亲鸾圣人的见解拜读经文是非常重要的事,圣人对凡夫的起      心动念了若指掌。圣人说:我等连自身的罪恶有多深也不知、连如来的恩德有多高亦不识。此实是我      等的真面目。发觉我等凡夫所没注意之处,是亲鸾圣人伟大之处,亦是其存在的可贵之处。    依止老师满八年了,此间我深深发现到,真宗和其他教法最大不同的是:真宗的典籍不是有学问就看      得懂的。起初我也是看不明白《法雷月刊》,透过闻法方才生起法悦,方能读得懂法雷的书籍,也才      能顶戴圣人的圣教、莲如上人的御文章,一直到这个元旦,我始能拜读之,在这之前,我一直无法读      之。所以并非程度不足才难解《玄义》一书。在台湾有位同朋虽中学毕业,闻老师说法六年后方才读      得《玄义》的内容。可见闻法的力量有多大。答∶(瑞觉法师回信答覆二)     ××同朋道鉴:     老师真是位大德。某日,我端早茶去给老师,老师即告诉我:「整个晚上都在梦中同法然上人、亲       鸾圣人、及瑞劒老师学《六要钞》。瑞劒老师还问我:六要钞明白了否?」老师常在梦中依止瑞劒       老师学习,最近则是学《六要钞》,元旦时则是学善导大师的六字释。     读了来信后,不由得想起,我刚从日本京都的佛教大学(净土宗创的大学)佛教学部毕业,转入龙       谷大学(净土真宗的大学)真宗学的硕士班时,曾有过一个心态:真宗的圣教都是汉文,我肯定比       日本人能读汉文。后来我发现到,这个心态完全错误,因为圣教不是用凡夫的知见可读得的。事实     证明:单是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的「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     离之缘」一文,我即用了一年的时间,方才体会到其中文意,依止老师第八年,我方才深深地品味     到何谓「罪恶生死凡夫」,所有的烦恼心结也才得完全被解开。这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与感动。也     更深刻的感受到依止善知识,持续地闻法的重要与可贵。因此,在此之前,我所认为对的事,不完     全是对,别人的非亦不完全是非。也深深的感受到凡夫知见的可怖,知见让自己越迷越深。唯有佛     的光明,方能真正地照破我等凡夫的无明。闻法是人格与人格的接触,依止人师听闻佛法是无上可     贵的事,所以要把握机会听闻佛法。     现在我正著手整理瑞劒老师的讲演录|《金刚经》,内容非常精彩,读之令人惭愧,同时也令人不       由得赞叹净土真宗的妙,瑞劒老师的学、德、信令人心服口服,瑞默老师的学、德、信令人口服心       服,其他尚有瑞劒老师口授的《临济录》、《毒语心经》等,非常想与汝分享,惜汝不知日文,我     又分身乏术地无法马上译出。总之,先将老师的笔录(瑞劒老师的讲演语录)整理出来,再伺机翻       出。若汝许可,要学日文。答∶(瑞觉法师回信答覆三)    老师说××还年轻,能多学就多学,读《六要钞》很好。又说人很容易掉入知见的坑洞裏面而不自觉。      老师的长兄头脑好,喜欢研钻难解的佛书,因此,瑞劒老师开讲的研究会就出席,但是对一般大众所      作的开示就不来听。所以瑞劒老师常对老师说过:这样的态度很危险,是地狱必定!老师说:自己年      轻时好读佛书,从小也被祖母带到寺院闻法,因此记得了很多的道理、法语。但是当他三十来岁,生      了一场大病,心中有的只是前所未有过的恐惧。当他向瑞劒老师求救时,老师言道:即使全日本的说      法者都被杀掉、所有的佛经都被烧掉,汝获救的真理、事实一点也不受动摇。汝所闻的是人法,不是      佛法,读的是火一烧就没有的文字,而不是真理的佛经,所以才会如此恐惧……。    这是净土真宗深奥难解之处,亦是可贵之处。◆ 老师指示关於真宗与《大乘起信论》的学习应注意的事项:   学习大乘佛教和学习净土真宗是不同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真理、法   界的真理。是从自己出发去体证的真理。它是以禅定为基础的。而净土真宗并非是从凡夫出发去修行     的,是依弥陀禅定的功德力用获救的。本愿的后盾是法界的功德,这也就是二利圆满,若不生者不取     正觉的真理。《大乘起信论》的真理和净土真宗是没有矛盾的地方,但汝要明白为何祖师圣人没有用《大乘起信论》来诠释真宗,在於法门的建立不同。二者虽有关连性,却不可用《大乘起信论》来诠释自力和他力。净土教就是净土教,净土教得用净土教的经典来诠释。学习大乘佛教的立场,华严谈法界,天台谈实相,心经谈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於理如此。而在学习净土真宗立场是以《大无量寿经》为主,大经又以四十八愿为主,四十八愿又以十八愿为主,十八愿又以成就文为主。大乘佛教讲法界缘起,真宗也讲法界缘起,但真宗的法界缘起是「愿心庄严」,愿心庄严是阿弥陀佛的法界缘起。《大经》是真宗的基本,作为《大经》的补充的是《华严经》,但不可因为如此,就诠释《华严经》是真宗的教典。以上是学习法门上大家最容易混乱的地方。◆ 老师对:(一)信心是否必须惶怖(二)三愿转入等问题的开示(一)真深知弥陀救度的人,是不会有惶怖的,有的只是惭愧与感恩而已。又,「常省世苦己恶」是尚未        知道何谓「凡夫」的话。老师问你:赞佛偈的「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你如何理解?若你真正明白        此偈文之意,则会明白此是尚未入真宗门的人所言,与圣人背道而驰。以为自己能「深切反省己          过」的人都是慢心很重的人,真的反省是不把反省挂在口上,当我们越是闻佛的智慧,慈悲越深          时,自然而然会低头下来,这就是反省。凡夫自身是没有反省的力量,只有透过佛的光明、力量,        凡夫才能看到自己的无明欲怒。      老师希望你不要常和……之辈接触,对你没有益处。与其看这些无益的发表,不如花时间好好的学        习日文,来拜读圣教,要比较来的实际。(二)答:这问题的重点在於:「三愿转入」的人是谁?如此自可明白那人有多少斤重。若认为是自己在        「三愿转入」的话,那是慢心非常重的人。当知真宗所讲的「三愿转入」是本愿的力量方便示现为        十九愿、二十愿来化度有缘的人。所以不是自己能转入,而是本愿力让自己转入的。并不是所有的        人皆要三愿转入不可,面临死亡的人,若是宿善深厚遇善知识为之说法,是能直入十八愿的,此有        实例可证。并非是凡夫可主动「三愿转入」的,三愿转入的力量来自十八愿,故「三愿转入」乃          「自然法德的妙益」。一开始一旦从不正确的想法进入,想要导正得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与时间。最好是闭门好好的学习日文,拜读圣教,莫要浪费你的时间生命去接触对你无益的思想。__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61.html 灵台山开示(9)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61.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6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6361.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 灵 台 山 开 示 (欢迎仪式上)佛法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满足,让我们心安。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总是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只有在佛法中,才能找到真实的生命,发现无比广阔的世界。「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师指接待厅墙壁上贴的语录:「众生烦恼无涯,法亦无涯。
灵台山开示(1)

灵台山开示(1)

◆ 灵 台 山 开 示 (欢迎仪式上)

佛法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满足,让我们心安。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总是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只有在佛法中,才能找到真实的生命,发现无比广阔的世界。「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师指接待厅墙壁上贴的语录:「众生烦恼无涯,法亦无涯。法与烦恼,皆无自性,本自空寂。」)我们有色身就有烦恼痛苦,唯有佛法可以让我们解决生死的苦痛。佛法是人类的真理,宇宙的真理,没有国家、民族之分。日本的佛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的佛法又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佛法是全人类的共有真理。

◆ 讲 座 开 示 (第一日,在圆通寺玉佛殿欢迎会上,对大众开示)……因为我们与生俱来都有对真理的渴求,在遇到真理之前,即使我们衣食无忧,内心深处仍然得不到满足。真正能够满足我们对真理渴求的,只有佛法。(老师指厅中挂的一幅字)「众生烦恼无涯故,法亦无涯。法与烦恼皆无自性,本来空寂。」这就是真理。佛陀的教法,就是给我们生命之光,教给我们无量寿的真理。(老师指天空)天空是有还是没有呢?非有非无,无穷无尽。它是一个整体,宽广到我们无法想像。佛法的世界,真理的世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小生命没有遇到无量寿、无量光的大生命,没有遇到佛法的真理,我们的内心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我们要知道,指导我们众生离苦得乐的,走上解脱之道的,这个世界只有佛教而已。而传达这一讯息给我们的,就是道场、寺院。所以道场的存在是很稀有、珍贵的。我们说要修善行善,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善呢,真正的善就是护持三宝、供养三宝,让佛法永久存续下去,这就是真实的善,最大的善。这个世界上至真至善的东西是什么?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其他都会变化。我们得到难得人身,又能够来到道场听闻佛法,请大家珍惜这一因缘,好好学佛。让我们的生命得到真正的解脱。

老师在纸板上写下:

心性═真如═法界、大宇宙

老师说:我们凡夫的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间」,这是相对的世界,有生灭、有无、美丑、爱憎、是非等等相对存在。佛所证悟、觉证的世界是「绝对界」,即涅盘界。我们说入涅盘就是指进入超越生灭、有无、美丑、爱憎、是非这些相对存在的世界。「绝对界」是绝对地有和绝对地无。净土即绝对界,是涅盘界,是佛觉悟、觉证的境界。净土和所谓的「天国」不是一个概念。真正的世界是无生无死的,是超越一切相对的世界。净土的世界即「心性」,就是在讲所谓「心」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心性、真如和大宇宙,否则不知道往生净土是去哪里啊!迷执的世界是凡夫的世界,是存在好坏、善恶等相对的世界。真理的世界是不存在这些的,即所谓不是善、不是恶的世界,真正证悟的世界是连「悟」也没有的。

一般人想像的净土都是美好的地方,但那些都还是凡夫的境界。真正的净土是超越善恶等等一切相对的。虽然我们是相对界的生物,却有著对绝对界的渴求。但往往是有了渴望却很难有长久的去追寻和了解的兴趣。凡夫总会说:「有绝对的真善美吗?但现在我管不了那么多啦,享受今天再说吧!」其实这样的凡夫实在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追求真实的东西,人性是不允许我们迷糊地活著的。比如,对任何事物,我总是会追问:「那是真的吗?」其实我们都会追求真实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真善美的渴求,追求这些本质的「心」就是「心性」。我们往往在下意识裏盼望、渴求去绝对界,其实这种追求绝对界的心也是属於绝对界的。我们凡夫心中有真如心性的显现,追求如何让心性的光辉显现出来的就是真正的人,猫狗是不会有这些追求的。我们凡夫都有追求真如的欲求,为什么会有追求真如的力量呢?虽然凡心是迷执的,但是真如会进入我们的心中。

「心性」是跃动的力量,因此我们人不断会有追求真理的力量表现出来。佛的话使我们在暗夜裏也能看见光明,心性的跃动才有人性的升华,我们每个人的心裏都有这样的动力,这就是「心性」。

如果不懂得追求好的东西就不能称为人!小孩都知道要拿好的东西,这些都是无师自通的。自觉追求「心性」、「真如」的人才能名之为人啊!而听到「心性」的声音,顺著「心性」去寻找答案的人就是佛陀。忠实於「心性」的人称为真人,不理会「心性」的人称为凡夫。

真正的人是倾听「心性」声音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圣者。达摩祖师为了听到「心性」的声音而面壁九年。修行禅定就是为了听到「心性」的声音,很遗憾的是我们做不到禅定的功夫,因而听不到「心性」的声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为了要救度我们这样听不到「心性」声音的凡夫,於是从这个「心性」的世界示现出阿弥陀佛。什么是阿弥陀佛?

从心性的世界、真理的世界示现而来,打动我们,感化我们,使我们往生净土(「心性」的世界)的圣者。阿弥陀佛是从哪裏来的呢?从心性、一如法界、真如的世界裏来的。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往生净土?就是「心性」将我们凡夫同化到心性世界。净土就是真如法界,一如法界,不要和天国混为一谈,天国并不是绝对界仍然是存在著欲求的世界。真正了解佛教应该要从此处著眼。

教给我们这样真理教法的是《大乘起信论》,但我们不容易懂。我们认为净土美好仍然是把净土当作是迷执的世界,佛的世界是超过我们想像的,是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思议的。什么是真正的世界?这是我们人的思维没办法了解的境界,是无法说明的世界。但是不讲又不行,必须让我们凡夫了解,佛正是给我们诠释这个无法说明的世界。

如果我们读了佛经就认为自己懂了佛的世界,那么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懂,只不过读到了语言文字罢了。真正懂的人是不说自己懂的,而是真正变成那个东西。不要尝试去想像,一想就不对了。那不经过思维而懂的才是佛的世界。只有禅定才有可能了解佛的世界。禅定不是用脑去思维而是用身体去体证。停留在语言文字阶段的境界都是假的,佛是身处於禅定中的。佛的证悟是自然的,不用脑思考的,是透过禅定的作用,不用眼睛就可以看见真理的。这个世界不能通过眼、耳、口、鼻,不能通过心想和语言文字来了解。

佛真是伟大!乖乖地归依给佛吧!南无阿弥陀佛!

通过语言文字来了解佛都是概念,用概念、知见来读佛经无法生起恭敬、信顺的心。讲个有趣的事情给大家听听。东京某大学有个教授叫增谷文雄,他一生研究《阿含》三十年。退休以后,全国知名的电视台(NHK)给他做访问。主持人问:「您一生都在研究佛法,请问您:佛陀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啊?」他回答说:「佛陀啊?佛陀果然不愧是佛陀!」(大家笑)同样一部经书你花三十年研究,才能明白佛陀为什么是佛陀,令人感动啊!不用概念、理论来说明,只有如此的一句话而已。人如果不花三十年的时间是无法了解的,我们现在学习和研究,到最后都要能讲出这样的一句话。总是说自己已经听到「心性」声音的人其实还不是「真正听到」的人。「阿弥陀佛啊,呵,阿弥陀佛啊!」这样的世界之外的都还是凡夫的理论。心性、真如是宇宙的声音,真理的声音、绝对的声音,这是宇宙自然让我们听到的啊。我们总以为用我们的眼、耳、口能够明白、了解佛,这其实都是人的小聪明。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月光的美妙,能够说出:「看,那月光多么明亮啊!」,是因为月光自己发出光亮,映入我们的心中,我们才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称赞,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小聪明!是月光的力量促使我们称赞月光的华美,同样地是真理的力量让我们懂得去追求真理、向往真理。我们追求真理的力量来自真理本身。又比如,花儿本身的美使我们感动,因而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花儿,但我们凡夫总执著是我们看到花的美了,所以花才是美的。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应该学著用身体去感受。

我们活著是因为各种因缘具足,所以可以说我们是「被活著」,是托大家的福才能活著的。我们每天都靠著众生的恩惠活著,我们都在恩海无量的世界裏出生、死去。总是执著地认为是靠著自己的力量活著的人是很傲慢的人。如果大家有这样的观念,人生观就很不一样。其实我们都是托别人的福,才能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服务大众,而稍微帮助了别人一点就沾沾自喜是不对的。我们要学著体会众生的恩惠,当我们这样的心不断延长出去,真正感受到众生恩惠的人自然会有惭愧的心。如此,自然符合因果的法则而得到幸福。

恩海无量,追究下去就是心性,阿弥陀佛的恩惠。阿弥陀佛是与法性、心性一体的佛,是不离开法性、真如的存在,南无阿弥陀佛!

问:经典记载慧远大师生前曾三次见到极乐世界宝相庄严,他怎样能修到那个程度?

师:法然上人在《选择本愿念佛集》中都避免提到慧远,因为他是「观想念佛」。法然上人只讲善导大        师,是让大家从「称名念佛」体证心性。凡夫没有资格谈慧远大师的体证,只有到他那样的境界才知      道是怎样。与其问慧远大师的境界如何,倒不如问自己:我能像慧远大师那样修行吗?

问:《楞严经》中说,阿难以为靠自己是佛的堂弟,不修行也可以解脱,不知身心是不能相代的。阿难不      能靠佛的力量证悟,与净土真宗所讲的靠他力体证如何会通?

师:净土真宗依佛力体证心性,是靠佛力回向,与《楞严经》讲的自己修行不一样。阿难因为是佛的堂        弟,起慢心,佛在世的时候就傲慢,常被佛责备,他是在佛灭度后发愤修行才开悟的。阿难后来如法      修行开悟,也只能算是佛的徒孙,因为是大迦叶接佛的棒。

问:佛的境界是不能给人的,是不是一定要自己修行才能进入真如的世界?

师:你要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是圣道自力行者的时期,与末法时他力之行者是不同的。阿难曾经问佛:善      知识是修行的一半吗?佛说:不对,善知识是修行的全部。并且责备他:你以为没有依止善知识就可      以证悟吗?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所以对大家而言,传达本愿教法给我们的是亲鸾圣人,亲鸾圣人就      是我们修行依止的善知识,是我们佛道的全体。因为相信亲鸾圣人我们才能相信阿弥陀佛,遇善知识      是难中之难,能真正知道亲鸾圣人的就再无不足。学真宗的人,亲鸾圣人对他是百分之百的存在,彻      底的满足。不要以为相信祖师与相信佛是两回事。就是因为我们能相信亲鸾圣人,才能接受《大          经》。不能说我有念佛,我能读《大经》,依止善知识后是不一样的。

问:这是不是说「信心是人格的传递」?

师:信心是人格的传递,不是凡夫的人格,是宗教的人格,我们应无条件接受善知识的人格。善知识的人      格就是把佛法如实地传递。亲鸾圣人一生无条件地归顺阿弥陀佛,无怨无悔的榜样,让我们跟他走,      那种信赖的风范,是无有一疑的。亲鸾圣人真正发自内心的对阿弥陀佛五体投地,将全部生命交给阿      弥陀佛,有这样的前辈,我们才会走这样的路。

    所以《涅盘经》中说:「唯信有道,不信有得道之人,是信不具足」。不相信得道的人不行。人只有      看人,看人才会跟著他走。做父母的如果是真正的念佛人,孩子一般也会走这条路。

问:为什么又说「依法不依人」?

师:依法不依人,这个「人」指的是与法分离的人。有得道的人是指与法成为一体的人。有亲鸾圣人、莲      如上人,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因为不相信亲鸾圣人、莲如上人,才会搬弄自己的知见,不信、不恭      敬这样的得道者,就是小看得道的人。

◆ 讲座开示

我们是靠水、空气、阳光才活著,要有东西吃,有房子住才能活著。我们每天都是靠著很多的力量才能活下去的。学佛的人要去感受:我们不是因为自己伟大才活著,是靠著很多人的力量,我们的生命才能维持。如果没有这种观念,认为是自己在活著,就会比较自私。不管我们的年纪多大,其实我们与刚出生的婴儿是一样的,婴儿要靠大人才能生存、长大,我们也一样,要靠周围的很多力量才能维持我们的生命。

那么我们凡夫伟大的妈妈是谁呢?就是阿弥陀佛。他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不管我们有没有认真念佛,他都不会生气,不会处罚我们,只一心要救度我们,虽然我们众生很难给阿弥陀佛救度,阿弥陀佛一直都是无条件地要来救度我们。

问:念佛是应该念六字还是四字?

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你念阿弥陀佛四字或只念南无,都可以,你心中喜欢念六字就念六字,喜欢      念四字就念四字,你没有力气的时候念南无也可以,都可以,功德都一样。六字名号每个字都有力        量。比喻飞机失事,来不及念六字,念「南无、南无」也可以获救。

    孩子一般都叫「妈妈」,紧急的时候叫「妈」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叫妈妈,叫妈,妈妈都会听        到,功德都一样,功德不在於我们叫妈还是叫妈妈,而是妈妈的心,妈妈对孩子的爱,随时都在关爱      著孩子,孩子一出声妈妈就知道,妈妈是很好的妈妈。我们在全宇宙间最好的妈妈就是阿弥陀佛。

问:一边看电视一边念佛有没有效果?

师:一边看电视一边念佛没有关系,因为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裏面就有功德了,所以你一边吃饭一      边念佛也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话一边念佛也可以。但真正的念佛人他念一会儿就不会看电视了,因为      他会感到这样对佛不恭敬。一边念佛一边看电视,电视不会看太久,那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让你不会太      懈怠。

    只要遇到阿弥陀佛这位伟大的母亲、大慈亲,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不要忘记阿弥陀佛这位伟      大的慈母。这个母亲很了不起,你在灵台山,她就跟你在灵台山,你回家,她也跟著你回家,你到哪      里她都跟著。不是因为我们念佛佛才来,不是因为我们眼睛好,才看到东西,是因为有阳光,我们才      能看,阳光也是佛啊,都是普照万物。

    「生也好,死也好,都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中」阿弥陀佛是无比慈悲的佛,是无所不在的佛,所以才值      得我们依靠。

问:能不能念佛回向给死去的亲人?

师:念佛回向,要知道光明功德从哪裏来。

问:吃了荤的东西,没有漱口能不能念佛?

师:阿弥陀佛是很慈悲的佛,你做不好他也不会怪你。吃荤有惭愧心很好,刷牙、漱口后再来念佛很好,      不能的话就这样念也可以。流露出惭愧心很好,但吃荤与念佛是不矛盾的,要很自然,刻意就有我执      出来。

    佛是慈悲的、无条件的救我们的,但不可以因为佛的慈悲而散漫、放肆、懈怠。不能乱吃,认为没有      关系,真的念佛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自然感到对不起阿弥陀佛,有忏悔、自责的心出来。做父母的,      不论孩子多不听话,也会为他操心,希望孩子变好。佛没有处罚众生的心,只是一心一意要来救度众      生。

    你心中在想什么,有没有说谎,在偷偷做什么,阿弥陀佛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哦。阿弥陀佛无所不在,      不要以为自己做什么、想什么没有人看见,阿弥陀佛全知道,真的念佛人知道阿弥陀佛听到、看到我      们的一切,懈怠时会自然感到惭愧。

    佛对我们了若指掌,所以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来拯救我们,心中有佛的人想到佛自然而然会念      佛,真正的念佛不是凡夫的念佛,是忆想的心起来,是佛力让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化现为名号让      我们看,让我们听,不是我们自己在念佛,是阿弥陀佛在念佛哦。不是我们有修行,是佛有修行。以      为自己在念佛、在修行,自己一跑出来就错了。「啊!原来我一直把佛的修行当自己的修行,我一直      是在佛的怀抱裏」,这也是念佛。惭愧的念佛才是真的念佛,是自然谦卑的、感恩的念佛。如果想        「我一天念了不少佛」,「我」之慢心一出来就错了。

    念佛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刻意的,非要这样那样不可。自然的世界是没有造作的,那就是佛法的世        界,造作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临终的时候才会发现老师的话是对的,真是这样子的,一切自然,人年      轻的时候一般比较造作,以为非这样那样不可。

问:临终时如果忘记了念佛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很奇怪,你是把佛当人了。佛怎么会因为你忘了念佛就不要你了呢?你忘了他,他可没忘记      你。人的世界与佛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哦。我们都在佛的怀抱裏,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佛对我们是摄      取不舍的,他不是斤斤计较的佛,他是伟大的佛,不会因为你不记得他他就不救你。常思阿弥陀佛是      慈悲父母。

问:有人说吃五荤念佛就没有用,是不是这样?

师:经典中记载,修禅定的吃五荤不容易入定,但是净土法门是不管环境怎样,是靠佛无条件的救度,但      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佛是慈悲而乱吃。一般修行的路不容易走,禁忌很多,是为帮助修行,但净土法门      是至极慈悲的佛的必救法门。当然在道场像大蒜要尽量少吃,你吃得很臭让别人起烦恼,旁边的人就      会念你的臭而不是念佛。不能吃公鸡受过精的鸡蛋等等,那都是人讲的,不是佛讲的。吃素是为了培      养自己的慈悲心,不是靠吃素往生。身体需要时,阿弥陀佛不会因为你吃荤而不救,佛是没有分别心      的,净土不是狭隘的佛法。

    受戒容易守戒难,真心守戒会发现持不了。戒很好,戒是天地宇宙的真理,但是受而不持只会增添烦      恼。靠吃素、靠受戒,那都是人自我的造作,与领受佛心后自然的慈悲心不一样。真正的本愿行者是      连一只蚊子都舍不得打死的。但不得不打的时候要忏悔、念佛。念佛不是咒语,它是有生命的。佛与      我们形影不离,佛入心中而让名号从嘴巴跑出来,再从我们的耳朵进去。

    为了生活不得不杀生,与认为杀生没有关系,这两种心是不同的。不杀生是宇宙的真理,是人的世界      的因果。如果以农为生,不得不用农药杀虫时,要忏悔。可不可以、能不能都是人的相对的狭隘世界      的问题,本愿的世界是一如平等、无分别的,是超越善恶的、不二的世界。当然大家都反感的事不要      做,那样让佛颜面无光。

◆ 讲 座 开 示

窗外的树,对你、对他,都是没有分别的,它是自然的,就是法身佛。自然就是佛,它是无我的。众生都是有欲望、有情执的,法身佛为救度众生,化为方便法身:名号、佛像。自然、无我,非常可贵。这瓶饮料它没有分别心,没有喜欢不喜欢。甲来喝也好,乙来喝也好,它都让他们解渴。它无我、无心,哪裏需要就去哪裏。人有分别、爱憎,喜欢就去,不喜欢就不去。自然之物哪裏需要去哪裏,哪裏有缘去哪裏,它不生气不造业。自然之物不会说:

我为你牺牲、为你付出那么多!

禅宗开悟的祖师回答「何谓佛」:庭前柏树籽,自然就是佛。自然就是真的佛,因为人无法明白,所以有方便化现。如实看法身佛的只有像达摩祖师这样的。凡夫因为有利害得失,有分别心、有喜怒哀乐,就无法明白法身佛。

大家往生后可能会吓一跳,净土与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是超乎想像的无生世界,大家可能因为因缘不同成为像饮料、像树的佛。成佛的世界,是无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连成佛这样的语言都不需要。眼前的这些东西都是佛啊!为什么这么讲,是要大家知道佛法是宽广无涯、超越狭隘的。基督教、道教是狭隘的,拜神的都谈不上宗教,那都是凡夫的迷信。

佛的境界,凡夫是不可思议的,凡夫只有靠佛的力量才可进入真正解脱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一般人所想像的获救都是很狭隘的获救。之所以这样讲是让大家明白佛教不是你想像的世界。有的人学佛后变得很固执,硬梆梆的,与人格格不入,非这样、非那样不可,不知道佛法的微妙宽广、圆融无碍。

问:老师往生时会不会吓一跳?

答:我只是如实转述我老师的话,我也是第一次去净土,百闻不如一见啊。我们往生后可能会发现:啊!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吃佛,喝佛,是佛在带我们成佛。那是平等一如,是人的语言所无法形容的世界。佛说极乐世界国土奇妙,昼夜一劫也讲不完,「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大经》。

我们的语言有限,只能形容如虚空、如巨海。往生是实际体证这个世界,那个世界无我、无心,只有      靠禅定才能感应道交,凡夫则是靠佛力。
    狗只知道狗的世界,人怎么知道佛的世界?佛的世界不论怎样讲,人都无法明白、无法理解。人唯有      信受佛语,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我们唯有信顺。「信受」佛语,与明白、知道是不一样      的。信是智慧的世界、无我的世界。「我明白了」,「我懂了」,都还是我执的世界。当我们不断深      入时,会发现佛法是那么不可思议,只有仰信、五体投地。那个仰信的世界,就是「信智」,不是凡      夫相信、懂了的世界,真信是超越相对的。

问:信心决定就进入无我的世界了吗?

师:信心的当下是无我的,但一落入生活就还是有我的,只要还是凡夫,就是有漏。

问:领受佛心时,是不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

师:领受佛心时会有不可思议的体验,获信是自己会知道的,获信的人心境不一样,可是只要色身在,习气就还在。身心一如,身体有需要,心会跟著走。获信的人有两种心∶一是无我的,一是受色身左右,有我的。

问:我曾经认为自己知道了,可是后来遇到老师发现还是不知道,这怎么办?

师:真正的获信是连「我获信」的念头都不需要的,真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开悟,那是无我的世界。证悟的人生活在无我的世界,但必须用人的语言来解说,讲信心是这样是那样,语言仍然是相对的世界的,是有我的。佛的世界是没有苦和乐的,为了引导我们,佛陀示现人性,讲苦乐,是示现引导。说明的与真正的是不一样的。

真智的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人的世界是权智的世界,人的交流要语言,真智的世界是没有语言的,语言本身是迷执的产物,但是不用迷执的产物又无法引导迷执的众生。讲佛、名号都是权智,真佛的世界连佛都没有,佛的世界不讲佛,是我们无法了解的。讲五十二阶位、十信、十如、等觉、妙觉都是为了形容佛的世界的高超。佛经是「手指」,要领会其中的义,领会精神,依义不依语。没有手指我们看不见月亮,依靠语言了解真理,但又不能被语言文字框住,要无我的来听闻,连语言也不要了,就超越语言。有的人记忆力好,背经如流,但执著在文字上。凡夫做什么就执著什么,听说「不执著文字」,又被「不执著语言文字」执著了,所以说佛法很难。

禅宗是直接破执著,不立文字,直接证入真如,超越相对的懂与不懂。真正无我的人直接看到真理,告诉你「我看到真理了,我获信了,我体悟了,明白了」,都是落入凡夫见,还在执著的世界。信心的世界与禅定的世界是相通的。学真宗执著信心、获信,都不是真的,凡夫不是执著左就是执著右,不是落入「明白了」,就是落入「没有明白」。凡夫不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是执著色就是执著空。不执著色,不执著空,当下就是涅盘世界,没有执著的世界,用禅宗的话就是:「随处为主,立处皆真」。当下无我,无执著,知道就是知道,看到就是看到,如此而已,凡夫看到、知道就有「我看到了,我知道了」出来。知道很好,不知道也很好,就是无我之境。看到只是看到因缘具足而已,凡夫执著在这上面,其实并没有看到的实体在。

   开悟的人连开悟的心都没有,凡夫跟佛不一样,一直执著「我要获信,我要获救」,或者「我还没有     获救,我还没有得信心」。听懂的时候执著「我听懂了」,不懂的时候执著「我没有懂」。越来越执     著,我执越来越强,离真理越来越远。

   「病的时候病很好,死的时候死很好」,这是妙好人良宽的话。无我的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自然的     世界,可是凡夫做不到,没有办法。

   一直强调什么感应,也是执著。悟的世界很难,佛是不谈我要开悟,我没有开悟这些的。佛无始以来     就存在,本来就无所不在,没有开始和结束。

   佛是无我无心的,所以才有功德度众生出来。人无论如何描述只能描述佛一点点而已。虽然听到一点     点,能生起:「啊!佛真尊贵,真了不起」!也即可见全体。听到佛的慈悲能生起一念纯粹的感情:     「啊!伟大的佛」!就必定被佛救度,信心生起就必定成佛。 

   「一念信心」是从佛的功德出来的。不是我们比别人聪明,有功德。是完全靠佛的功德,那一念的信     心,仰信,只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有的只是阿弥陀佛好伟大!好慈悲!那是佛的功德力让我们生起这     样的心的。莲如上人说:「不知一念信心是徒劳无功的」。
   「一念信心」即是「听懂了阿弥陀佛好伟大,好慈悲」,那就是人生的成功者,此外不管怎样都不是     成功者。

◆ 做阿呆最好

我们人都爱面子,为了面子,就很痛苦,必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有时候要出卖自己,要出卖自己就很痛苦。(老师做了很可爱的动作与声音,大家大笑)无我,没有欲望就很轻松。舍弃名利、欲望的话,人生就会很轻松。

人为什么会很辛苦,就是想要人家肯定,想要人家赞美,让人家觉得你很成功,那人生就会过得很辛苦。想要让人家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很有才华,就很辛苦,当阿呆很好。像刚才那位老人,人家看起来好像他很蠢,但他很幸福,他已经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在过自己的人生,所以这样的人生是很自在的人生。所以要拔苦,把人生的苦恼拔掉。怎么样才能拔苦呢?不要希望被人家称赞,不要希望被人家肯定。

其实出家就是要离开名利欲望。真正的出家就是要离开名闻利养。昨天晚上来的那位出家众,很生气自己的存在不被尊重,不被人家接受。有这种希望被人家尊重的心,就不要出家了。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佛道修行。可以模仿,只是模仿而已。亲鸾圣人之所以伟大,就是他公开承认:「我没有办法真正的出家,我没有办法真正抛弃名闻利养,自己没有修行,唯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很难得的。亲鸾圣人留下两句很有名的话:

虽凝定水,识浪濒动;虽观心月,妄云犹覆。就是说自己是个不及格的人。

◆ 机法两种深信

什么是机法两种深信?如果深深地领受到阿弥陀佛的佛智,在阿弥陀佛的面前,心中面对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扭曲的,面目狰狞。能够感受到这种心情,不是凡夫反省的力量可以感受到,而是真正领受到佛智,自然而然会看到自己很丑陋、很丑陋、以前所没有看到的一面,这不是凡夫反省的力量可以看得到,是佛的光明让我们看到。到了伟大的人的旁边,就知道自己不能相提并论,就会自惭形秽,可以看到相反的东西。到佛的面前,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凡夫。但如果都是跟凡夫相处的话,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男生到女生堆裏去,就知道什么是男生。都跟同性在一起的话,就不了解什么叫异性。我们说有的女生长得像男生一样,这样的女生到男生堆裏去,就知道自己是女生了。(笑)所以要了解什么是女生的话,到男生堆裏去就知道了。所以要了解凡夫,到佛旁边去就知道了,这是两种深信的原理。

两种深信不是凡夫反省的世界,两种深信是受到佛智照耀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忘记佛的人是没有两种深信的。没有受到佛智光明照耀的人,虽然会讲「我是凡夫」,「罪业深重」,但只是嘴巴会讲而已。到佛面前去最好,心中常存阿弥陀佛的人最好。真正心中有阿弥陀佛的人自然就会知道自己是何等样的凡夫。

6a87edecfe1e6a558f589e9b23533698.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这句话有融入到自己的身心,以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波折、逆缘,都有力量去面对接受。世间虚假,是一场梦,但是一般的人都在追求这个梦幻不实的东西。我们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裏说∶「万物皆虚幻不实,唯有念佛是真」。在这个世间教给我们真实教法的只有
灵台山开示(2)

灵台山开示(2)

◆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这句话有融入到自己的身心,以后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波折、逆缘,都有力量去面对接受。世间虚假,是一场梦,但是一般的人都在追求这个梦幻不实的东西。我们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裏说∶

「万物皆虚幻不实,唯有念佛是真」。

在这个世间教给我们真实教法的只有佛法。《金刚经》有句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这世间没有真实的东西,所以世间十之八九不如意,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这是正常的。

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呢?大家在梦裏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呢?大家在做梦也是梦,没有做梦也是梦,那大家怎么办呢?觉悟到这个,在中国第一位是达摩祖师。禅宗说一切法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在不可得的世界裏要得什么呢?有什么可以得的呢?慧可大师向达摩祖师求法,请达摩祖师为自己安心,达摩祖师说:

「好,你把心拿来!」

慧可大师才发现自己的心拿不出来,因为自己的心也是虚幻不实。对话的当下,慧可大师才恍然大悟。真正体证到世间虚假,万物皆不可得的人,就不会被梦幻世间的一切万物所束缚。可是我们一般是观念上、知见上知道,实际上还是不知道,所以会为世间事生气、所羁绊,有喜怒哀乐。真正证悟的人像慧可大师就会很自由自在。我们都是在梦幻之中追求,当我们得到想得到的时候,就很开心,忘记这都是虚假不实的。可是当得到后又会变化、变质,又开始不开心,不如意。(老师问:如某某人,读了很多书,研究了很多,你知道了什么呢?某某人答:「发觉一切都很虚幻。」)

当你不断地追求、追求,发现原来是大梦一场,这个时候当下就满足。就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因为明天还是虚幻不实。不追求梦境的人就不会受骗上当,这样的人最强,因为不论碰到什么境界,不会伤心地要上吊,也不会猛掉眼泪,一切都能处之坦然。但要到这个境界,要度过很多关卡。证悟到这个世界、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实相的就是佛。

人,硕士、博士地一直攻读,你如此攻读要攻读到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呢?如果听老师这么说,读了这么多也没用,就不读了。那更不行,还是要继续学。人家是学了很多很多,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大梦一场。都不学习,还说反正是大梦一场就不学,那是懒惰虫。真正下功夫去追求,当真正体会到人生是大梦一场时,就不会追梦了。真正到达这个境界的人是出生在印度的佛陀,真正体证到万法皆是梦幻,不再追梦了。佛陀当初出家的时候,也是以为好像有个证悟的世界可以体证,於是下功夫去修行,最后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的世界才是真的。当他真正地体悟到原来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缘生缘灭,就不再追梦了。

不在梦裏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最强的人,是活在世间却不受世间羁绊的人。为何呢?拿钱买不动他,不为一切名闻利养所动。这样的人最强、最有力量。真正明白世间虚妄的人,就不会被虚幻之境所迷。真正体证到世间虚假的人,已与天地宇宙打成一片,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能处之坦然,都很自在。

我们活在梦幻的世间,我们所追求的都是梦幻、都是虚假不实,但明白这都是梦幻不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临济禅师前后三次向黄檗禅师求法,问:

「什么是佛法大意?」

才一开口,就被黄檗禅师痛打三十棒,如此连续三次,临济禅师就想说,「我跟师父没有缘」,就下山而去。临济禅师是很了不起的人,因为还能被打九十棒,要是我们早就跑得不见人影了。要经得起考验才能成大炬。

某某人遇到老师后,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很好,一直问,问到心服口服。一直问,问到底,发现原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那时你的心就安了。没有真正体证到世间虚假的人,会想不开,会很执著,不想死;会想一些有的,没有的,就是醉生梦死。一般的人,都是在不想死的挣扎中去世。真正体证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对生死看得很淡,该走的时候走,换个身体再来,随顺因缘,不会留恋世间。这就是人生,不用太介意。

真正看清这个世间是虚妄不实的人只有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人都在梦裏追梦。佛眼看众生的时候,看不下去。因为大家很笨,不明事理,都在梦裏追梦。佛就是看到这么多傻瓜在梦裏追梦,看不下去了,不救这些傻瓜不行,所以佛就出动了。佛明明跟我们说世间是虚假的,可是我们这些傻瓜还是听不明白,人家说一句不中意的话就气得发抖,那都是不明白世间虚妄。他讲的话是虚妄的,可是我们一直执著他讲过什么话,还执著人对我不守信用。佛都已经讲了世间虚妄不实,但是我们仍然执迷不悟,还自己痛苦,也去痛苦别人,这就是傻瓜、愚痴。

真正体证到这个世间是虚假不实的人不会自暴自弃,反而会珍惜每一个时刻去做他该做的事情。如果听错佛法的话,有人就会恶用虚假不实的字眼说∶「反正世间是虚假不实,什么事都不用那么认真,不必那么傻地作傻事啦」!有这种心态,都是概念上知道,不是如实地知道世间虚假不实。

什么是凡夫,就是把希望放在明天,追著明天走,追著虚幻不实走的人。真正明白明天也是虚妄,世间一切都是虚妄的人,今天的每一个时刻他都会过得十分充实。有的人认为反正人生如梦、人生无常,所以要及时行乐,尽量吃喝玩乐,这样的人不是真正明白世间虚假的人。真正明白世间虚假不实、因缘所生法的人,会很珍惜现在的每一个时刻;而一知半解的人,就想反正人生是虚假不实的,要及时行乐,不要把希望放在明天,要不然明天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心态的人没有真正明白因缘法。

佛是智慧圆满的人,看众生皆是自己,众生病故我亦病,看到众生皆在因缘生灭法的世界裏醉生梦死,不忍心看众生继续这样下去,就发慈悲心,为众生开示宇宙的真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教。

我们活在因缘生灭法裏面,做每一件事情要知道「有因必有果」,因果法则是俨然存在的。我们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本位,听到世间虚假,就想明天没有保障,要当下行乐,这是一般人的想法。当我们真正明白世间虚假时,我们就会珍惜每一个时刻,这是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我们人如果能像树,就是最有力量的人。树木是顺因缘法走的,我们人要学树木(无我、无心)。为什么修行人要在深山裏修行,因为那是无我的世界。不论周遭发生什么,树木都不为所动。山川草木,都是法身佛。

问:自己有三个问题:

(一)没有必堕地狱的真实感。

(二)没有无分别、无我的慈悲心。

(三)有时想到佛的慈悲会痛哭流涕,有时又觉得佛要救我是理所当然。

答:
(一)地狱必定的真实感,到了七、八十岁时就会出来了。凡夫的心,今天感动,过几天就毫无感觉。应        知凡心善变、人心善变。人的本性善
忘,没有地狱必定的感受。今日感动,明日忘记,此即是人          性,还好我们会忘记自己是地狱必定,不然是无法活下去的。

      凡夫的心无法彻底。明明喜欢一个人,却又要吵架,这就是善变的人性。我们的心会随因缘变。如        果心能永恒不变,就很伟大。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无时不在变,以善变的心去求不变的心,要        下很大的决心,要有毅力。我们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心会变。有一样东西对我们是不变的:有生必有        死(无常是常)永恒不变的真理。「念死」很重要。
     
      在座的各位有想到会死吗?因为没有「念死」,我们会有很多计画。不论多么美好的计画,一遇到        死亡即会归零。真正面对死的人,心中念死的人,心中不会设想太多。彻底念死的人,心路就会打        开。

      做了那么多事,到死时会满足吗?做什么事才会满足呢?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不死之道。不死的        方法有没有呢?要去想这个问题。

      没有念死的心,地狱必定的真实感不会有。有人会提一些无聊的问题:有地狱吗?地狱在地下吗?        真把这个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真的是自己的问题,就会坐立难安。看到别人死的时候,会问:          「我死后会到哪裏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死会让我们失去活力。在幸福的憧憬中被宣判死刑会很绝望。死是人生的休止符,也是生命的开          始。念死的人才会善用他的人生,不会滥用他的人生。不念死的人,就有很多空想,他的人生也在        空想中结束。

      人生确有不死之路。什么是无量寿?永久的生命是什么?没有找到无量寿,无常一来就泡汤了。为        寻求不死之道而苦行的人就是释迦佛。佛陀在因地修菩萨行时,听到罗刹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就愿意舍身去求取「无常」的解决之道,当听闻: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即证得正果。

      会死的生命遇到不死的生命,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要问:不死的生命是什么?为了找到不死的方法        而苦行的就是释迦佛。佛教给我们的就是不死之法。不成佛损失太大。要记住: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这是一千三百年前圣德太子留下的话。

      有生必灭,有会必离。
      活到二百岁还是不想死,那你怎么办?
      如果有限的生命能够生到无限的世界,那死之时就会心甘情愿。这个不死的世界即佛的世界。当这        个有限的生命能进入不死的世界时,在这个世界所受的苦难才受的有价值。

      世间的学问与佛学是不一样的。佛的世界是不死的世界,此世界是生灭的世界。一般人会喜欢这个        生灭的世界,不喜欢不死的净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阿呆。得难得人身,听闻佛法,依教修行        的人最聪明。在娑婆,不论拥有多少东西,都不会持久。教给我们人生实相的就是佛法。不听佛法        的人,是最愚痴的人。

(二)说「无我、无分别」,只是概念上知道而已。当真正体证到这一境界,就不会这样说了。真有追求        的心,一定会抓住老师不放。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只有这件事情是不变的:有生必有          死。这个事实是不死的。凡夫对这个事实乍看是听懂了,其实是不懂的。

      不死的秘方是什么?我年轻时,在广岛的一家寺院门口,遇到一位卖「不死秘诀」的人。一个信          封,卖八角钱,并注明「不可以马上拆开看」。但人性就是好奇,越是说不可以,越是忍不住立刻        拆开了。裏面写著:

      「不死的秘方就是~不要生出来」。

      有生必有死;要不死,只有不生。但各位已经被生出来的,就来不及了。
      往生是无生之生。何谓往生,即往生到无生的世界。往生净土之「生」与生到娑婆之「生」不一          样,这是「无生之生」,所到达的是不死的世界。极乐净土与天国不同,天国生了还是会死,有生        必有死;佛的世界却是无生之生。佛的世界是无生的世界。觉悟的世界,就是佛的世界,也就是真        理的世界。

      「大家都会死」这个事实是不死的,「有生必有死」这个事实永不改变。为什么说人愚痴?既已出        生就必定会死却不想死,岂不是愚痴?

      什么是无生之生?就是真理、法,是觉悟的世界,也就是涅盘界。涅盘是佛觉悟的世界。真理永无        止境,到佛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开启真理之眼。这个世界是人与真理(法)合而为一的世界。想要        进入觉悟世界的人是最聪明的人。除此以外,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会改变、消失,无常这件事是不        变的。

      为什么有烦恼?因为体悟不到一切事会产生变化(无常)的事实,没有觉悟到人心善变,才会有烦        恼。有合就有离,成、住、坏、空是法则,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聪明人就要知道,不变的世界是        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觉悟?就是觉悟到: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凡夫虽然知道这个事实,却无法如实体悟。虽然无法如实体悟,但当我们领受佛的智慧,我们心中        也会生出智慧,这就是佛教。如何进入真理的世界?唯有依教奉行,才能走入真理的世界。不依止        佛语,依凡夫的知见,必定会迷失。唯有佛法、佛语、佛教是真实。这才是出发点。要以「世间虚        假,唯佛是真」为出发点,生活上要以佛法为第一。佛是很尊贵很尊贵,很伟大的人格者。他与真        理已合为一体。能够归依此人格者的,是聪明人。我们要知道佛与人不同,要明白佛之所以为佛,        要很彻底地明白这一点。知道要相信、仰敬佛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佛教以外的教法都是外道。从刚        才讲到现在,都是佛教的基本。

(三)虽然会痛哭流涕,但是时、地因缘一变,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心就是如此。有时很感动的不得        了,但是看到喜欢的娱乐节目,慈悲就忘掉了,这就是凡夫。由此即可知人是如何以自我为中心的        动物了。人很自私,都是在利用佛;人很自我,是什么在堕地狱?就是这个「自我」地狱必定。正        因为我们是如此自我的存在,所以佛看众生很危险。

      我们都在跟佛说谎,我们都是说谎者、欺骗者。我们人不只骗佛,也在骗自己、骗人,听闻佛法能        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老实。越听闻佛法,越会发现自己是多么不老实。不老实,首先        是对自己不老实,如《大经》说:「心口各异。」人是不可靠的。虽然念佛,常常把佛摆第二位,        世间法摆第一。对自己都不老实,何况是对别人呢?这就是人的实相。这就是因果法:因我们不断        违背因果,就会有业报现前。对佛、自己不老实,常常做欺骗众生的事,所以我们常堕畜生道。欺        骗过别人,一定会被别人骗。人很难做让人欢喜的事,都以自己为中心,不管他人。佛却是让众生        欢喜,这就是「无我」的人格。众生的心安乐、平和,佛也为之欢喜;众生心痛苦,佛也感到痛          苦。要明白佛是这样的佛。

      当我们真正明白佛心时,就不会有利用佛法的心。佛是一心一意要让众生得到幸福的人。能够让孩        子感受到母爱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佛是以如此大无我的心在给予众生。真正希望别人也幸福        的人,唯佛而已。佛只希望众生幸福。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就是佛心。学佛是「学佛大悲心」。当我们领受越多,慢慢也能对别人多一点关怀之心,真正如实        领受佛法的人,会慢慢转性。

      为何凡夫见不得别人好?因我们很自私。贪、瞋、痴都是从自我中来的,这也就是地狱必定。地狱        从何而来?就是我们的我执造出来的。人因为自私而不惜践踏他人,这就是地狱必定。

◆ 随 机 开 示

看经不要执著在名相上,经和经中的文字,单独来看很多互相矛盾,字句名相是手指,不是月亮。领受到佛心,经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菩萨、佛、一生补处等,也是为顺凡夫的凡情才有的。

真宗的佛性论是∶「大信心即是佛性」。

圣道门所说的「人人都有佛性」,是指「有成佛的可能性」。

凡夫只有妄念,凡夫无别心,只有妄念而已。不是在凡夫的心中找信心、安心,那样会越找越乱,人有色身就有贪瞋痴,至死不变。对地狱没有真实的感受是正常的,没有无分别的无我慈悲也是正常的,要慢慢来,慢慢去体验、去感受人生,年龄大一些自然会体会到。六道在人间就可以看到,饱受疾病、饥荒、战争、酷刑折磨的人,就像是三途的众生啊!

学真宗是在世间随缘尽分地生活,用心做好该做的事情。学佛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而是时刻用心仰信佛心,品味人生,活在当下。

凡夫有起心动念,才会有时间、空间的幻觉出现,在佛只有绝对的一念,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以生死之心去求道,就一定能遇到真实的法,一切如来自会安排。

闻法的心态很重要,以生死心看圣道门的书,就不会堕入自力的陷阱,亲鸾圣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六祖、达摩祖师这样的人物是不需要往生的。莲池大师、印光大师诸师之教,仍是圣者的法,因为示现的因缘不一样。亲鸾圣人的可贵之处,在於他示现为凡夫,开显凡夫得救之道。如子忆母般的念佛,信心、获救等问题自会有佛安排。

看《大乘起信论》,不是看三、五遍、十遍,而应看上百遍,要了解佛为何,什么是佛心、佛性。

念佛如果求一些我执的福报,也会有魔障。

师问莲友:你觉得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答:我要不断闻法。

师:去掉「我」字,闻法。忘我地去听闻,只有佛法,忘记自我,活在法中。

    为什么生死关头的人往往能很快领受佛心,因为他已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无力,为死后必堕无间而感到      恐惧。

    不是说只有学真宗才能获信得安心,个人因缘不一样,但凡夫的获救之道只有真宗。六字名号我们都      把它看得太轻易了,不知它是法界功德的总体。

◆ 讲座开示

问:(先是花很长时间…述自己遇到真宗的过程,最后问:)我就是这样归依阿弥陀佛,佛会不会接受        我?

答: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阿弥陀佛是把众生当作自己生命的佛。      对凡夫而言,能与自己一体的,只有阿弥陀佛而已。你知道的都是假的,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因      为不明白何谓阿弥陀佛。

问:(师姐插嘴:我知道阿弥陀佛。)

答:这裏没有人知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因为众生都不知何为阿弥陀佛,所以佛才让名号进入众生        心,让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

问:(师姐插话:我们只知道名号。)

答:真正知道阿弥陀佛的人,不会说「我知道名号」。我们凡夫嘴巴都说自己很笨(按:觉信师姐在发言      时一再说自己很笨,什么都不懂),但一问起来都说自己知道。你知道你是谁吗?

答:是凡夫。

师:凡夫是什么?

答:(师姐哑然,沈默半晌)说:我们是佛子。

师:(对大众说)这位师姐的心就是我们在座各位的心。每个当孩子的人都不知父母为自己所耗费的心        血。父母为子女著想,费了多少心力,孩子不会知道。就是因为孩子不了解父母的苦心,所以才会顶      嘴、抱怨,就是这样不知父母心的孩子,只有父母知道他。年纪越大,越会知道自己对父母不孝,而      心生忏悔。很多人都是到临终时才知道忏悔辜负了父母恩。念佛人与佛的关系,与人类的亲子关系是      很相似的。

念佛人很多是在老年才体会到佛恩。当尝尽人生百味,才知道原来自己所想像的佛都是不真实的。刚学佛的人都说自己信佛,都以为自己知道佛,要到上了年纪才知道,原来自己信的、知道的都是假的,原来自己一直跑给阿弥陀佛追。如果现在的心态没有改变,持续下去,到最后你会觉得很对不起阿弥陀佛的。有这种惭愧心态的人还有救,不知道忏悔的人,就会追悔莫及。人在年轻时不能真正了解父母心,会忤逆。等上了年纪,才知道自己原来那么伤过父母的心。这种忏悔是要流下血泪的忏悔。轻易说自己知道孝顺,都是假的。等到知道父母恩时,父母大多不在人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在」。

觉信师姐哭著说:老师我知道错了。

知道错了,就以今天为出发点,从今天起,好好去想:我要听听什么是阿弥陀佛?

当你记住这句话去闻法,就会很有福报。不知阿弥陀佛的人是最不幸的人,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就是最幸福的人。

师姐跪下,流泪:我知道错了……

但是要知道,阿弥陀佛没有生你的气,也不会处罚你,一般的神会因为你犯错误而惩罚你,而佛不会。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最爱的孩子。老师刚才与你讲话那么直接、不客气,不是生你的气,只是希望你不要继续自己骗自己,所以讲话不留余地,当下棒喝。我们对阿弥陀佛是绝对的臣服。真正为我们幸福著想的是阿弥陀佛,他不会处罚、责怪我们。

很多人瞧不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慈悲来度化众生,很多人将「慈悲」当成轻易到手的东西而不知珍视。到一口气不来为止,都要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不要停留在「听过了」,「明白了」的心态。阿弥陀佛的心是无底洞。因为我们的烦恼无底,不是一遍两遍就听明白了。(老师板书:)

「慈悲深远如虚空,智慧圆满如巨海」

记住,这两句话就是阿弥陀佛。这不是凡夫所能想像的。对於凡夫,这就是不可思议。佛就这样的(无条件)要救我们了生脱死,就因为阿弥陀佛是无条件的佛,不论你在何处,阿弥陀佛都与你在一起。当我们知道佛是「就这样的」无条件的救度时,就会心生忏悔。(板书:)

「愍念众生如一子,极大慈悲母尊」(按:出自《往生要集》)

阿弥陀佛对待众生只有慈悲而已。他没有处罚,没有生气,当我们哭泣时,阿弥陀佛也会陪著我们流泪。当我们真正体会到阿弥陀佛是这样的一尊佛,就会很坚强,会有力量活下去。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不知道阿弥陀佛。不知道阿弥陀佛,心中就会感到很孤单。

做父母的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孩子,不论这个孩子长得多大,在妈妈心中他还是妈妈的孩子。(按:古语云:母活一百岁,常怀八十儿)

人类的妈妈尚且如此,何况是「极大慈悲母尊」。如果不明白阿弥陀佛是这样慈悲的佛,就没有办法发自内心对佛生起感恩之心。

很多念佛人求东求西,都是因为不知阿弥陀佛,才会去求。人不论活多久,妈妈对他来说都是好、都是宝。当妈妈的,即使得了痴呆症,还会记得孩子的事情。也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念力很强,孩子才能够长大成人。刚才所讲的是「人生学」,但人生学不离佛学。孩子喜欢找妈妈,很少有孩子喜欢找爸爸,因为爸爸比较理性、比较严肃。(众笑)

问:为什么这样?

师曰∶不知道,那是母爱的伟大。父亲是理性的教育,母亲用感性、用爱来感动。所以在日本佛教中,都称佛为「慈母」,中国则称佛为「慈父」。

问:希望让自己的父亲接受佛法,该怎么办?

答:能够这样想是很好的。但是要记得:无缘就没有办法信佛。人不要做勉强的事。你的父亲与佛无缘,      但与你有缘。所以先求自己往生成佛,等你成佛,第一个来救你的父亲。学佛的孩子是很珍贵的。父      母不学佛,甚至反对学佛,这是一种逆缘。在这样的逆缘中学佛的孩子很珍贵,对父母有很大的利        益。

你发自内心地学佛,自然就有很大的福报,就会利益到你的父亲。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邻。」
真正学佛的人,佛的功德会现在他的身、口、意三业中,自然会有人喜欢听他讲话。一心一意学佛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但佛光会自然从他身上显露出来。那不是他伟大,是佛的伟大。

好东西,自己要先享用。学佛法不是为自己,学佛法是为佛法。为佛法而学佛法,这样的佛法就是活的。真正学佛的人,周遭自然会聚集佛友。学坏的人,自然会聚集狐群狗党来,这是正负两极。学佛大悲心的人,不止自身,他的一家、所住地区之人都跟著受益,因为佛法的世界与人不同。自己真的被佛感化,周遭的人也自然会被佛感化。

佛法是真理。真理的世界无限宽广,如同心圆不断扩展开来。所以佛法与人间的学问不同,佛法不是人的思议可及,它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无量寿、无量光,它是无限的。

这个世界最尊贵的是什么?这个世界最可贵、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世界上至真、至善、至美是什么?大家好好去思惟这个问题。这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也是不死的世界。所有「有为法」都是有生灭的,但真理不生灭。我们要问自己:这个世界上真实的东西,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男子汉,就应该去追究这个问题。


608d762abfcf0a2ce0973b16615dc622.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 讲 座 开 示什么是佛教、佛法?在谈学佛之前,先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是人?老师说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看,要向内追求。学佛不要向外追求,要向内追求,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忘记自己,来看周遭的一切。这样无法真正地学佛,因为学佛要从看自己开始。宇宙的一切都
灵台山开示(3)

灵台山开示(3)

◆ 讲 座 开 示

什么是佛教、佛法?在谈学佛之前,先要问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是人?老师说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不要向外看,要向内追求。学佛不要向外追求,要向内追求,这是很重要的。学佛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忘记自己,来看周遭的一切。这样无法真正地学佛,因为学佛要从看自己开始。

宇宙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独立的东西一样也没有,都是息息相关。一般我们学佛为什么会学没有(了解到这点),是我们常常把自己和东西切开来看。老师举个例子,(指桌上的饮料)一般的人会认为我是我,饮料是饮料,就是分别来看。但学佛的人会知道我们和它是息息相关的,由於我们和饮料是一体的,喝了才会觉得好喝,喝了才会解渴。以这个为例子我们会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同样的,更进一步来讲,在座的各位,(表面看起来)你们是你们,我是我,其实不是的,你们和我是一体的,息息相关。

大家和我的因缘很深,切也切不断。怎么说呢?看到大家的脸的时候,自然而然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感情来:我们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不由自主地很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真正地解脱,有关怀的念头流露出来。如果不是彼此都有关系,哪里管你那么多。其实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不是他人。像刘老师,当面对你的时候,心就全在你身上,就著你的需要来回答。同样地,面对大家也一样,就著大家的需要来讲。

我们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得那么清楚的原因是我们有「我执」。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是你,我是我」,「这是我的家人」,「那是你家的事情」…分得很清楚。这是我们凡夫的真面目,只要是人都是这样,分别心很重。但是有智慧开悟的人,我执会越来越薄,甚至没有了。所以当佛陀开悟的时候,他观看大地一切众生时,感叹道∶

「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也」

佛眼看众生没有隔阂,没有隔一道墙。佛陀目睹明星开悟的刹那,发现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是佛眼看众生。所以学佛的人就知道佛眼看众生,大家都有关系,彼此都有关联,而且有很深的因缘。世界上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人、生命一样也没有。这就是「一味平等」(板书),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法界」,「法界平等」。真正体证到法界平等的人,地球上只有一位,就是佛陀。

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没有别人。佛陀讲「我」的时候,是「无我」的我,是「大我」的我。大家都是「我」的时候,就没必要讲「我」了。「大我」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这是佛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是「小我」的世界,我们烦恼很多,因为「我执」很强。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从「小我」来的,这是「我的」,「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财产」…,所有的烦恼都是从「我执」出来的。我们可以反观自照,我们的烦恼都是从自我出来的。「我」越强,烦恼越多。佛教所说的「罪业深重」,罪恶就是从「自我」来,为了「我」,我们每天都在造业。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在追求幸福,也因为是以「我执」为出发点追求幸福,越追求越苦。因为我们没有正见,智慧不足,用「我执」看待一切,结果我们原本以为是好的,不合己意时就变成不好的了。

佛教所讲的真正的幸福是「大我」、「无我」的幸福。佛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佛在大我的世界裏,知道凡夫在苦恼什么,所以是「众生病则我病」。一般人都在追求自己所以为的幸福,但当幸福到手的时候,幸福反而变成不幸、苦恼。为什么我们要归依佛、礼拜佛?因为佛用「大我」的佛眼看众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怜悯众生。怜悯之心来自佛的慈悲、智慧。

佛经上说「不舍苦恼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心、慈悲。佛待众生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孩子生病发烧时,父母会寝食难安,到处找医生来治疗。众生病的时候,佛对待众生的心也和父母对孩子的心一样。法藏菩萨为了度化我们这些顽强的众生,在因地时,五劫思惟,兆载永劫地修行,发下誓愿: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从无我、无心的世界来的。人都很自私自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佛则不同,用尽苦心要把「小我」的众生带到「大我」的世界,这样的佛就是阿弥陀佛。为了引导众生,他绞尽脑汁,(想出)用「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来救众生。佛法最尊贵的就是佛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从「大我」「无我」的世界来,是为苦恼的众生而成就的。佛是「大功德田」。在人的世界,父母是「功德田」。在这个世界不孝父母很不好,因为父母的恩德很重。学佛的人忘记佛的恩德也是很可怜的事。什么是人?人心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心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人与外界接触是透过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对象是色、声、香、味、触。光是这些还不够,要透过「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看到东西,听到声音,我们的心就开始动。人起心动念的意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末那识」就是分别识,让我们起烦恼,是我执的总司令。身为人,每个人都有末那识,因此产生执著:

「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因为末那识,我们无法像佛那样的大我的世界,好东西要占为己有,占有的欲望很强。分别心、得失心就是来自末那识。学佛就是为破除末那识,破除之后才有「平等性智」。平等性智的世界是大我的世界。大家都是我,所有烦恼的众生都是我。因为平等性智的存在,佛才会不请自来地做我们的「不请之友」。看到凡夫在苦海中打转,佛不请自来的救度众生。众生苦恼哭泣时,佛会陪著哭。而人则不同,因为有末那识,看到别人哭,反而会觉得很痛快。(笑)世间住的都是末那识的主人,世间烦恼才这么多,不幸的事不断发生。靠佛的功德力,让末那识的众生能够朝平等性智的世界走的教法,就是净土真宗的教法。净土真宗的教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凡夫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到平等性智的世界,是靠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威神无极」的功德力。

有个很耐人寻味的典故:「李婆左肩痛,听说了这件事后,张婆就针灸自己的右脚,结果李婆的左肩就治好了。」这个李婆就是我们,张婆是阿弥陀佛(笑)。同样的,日本有句名话「太郎喝酒,二郎醉了。」

阿弥陀佛(太郎)成就了本愿,我们这些二郎就醉了,这是宇宙的真理,是「二利圆满」。凡夫的世界是自己不喝就不会醉,因为我们是小我的存在。能有这样的力量、作用的是大我,佛已进入这种大我的世界,具有这样的功德力,即佛喝酒凡夫就会醉,这讲的是佛的功德力。凡夫没有这种力量,不喝就不会醉。

用我们有限的脑子来思考这样的世界,无法想像、不可思议。佛有多伟大?一尊佛出现,众生皆得救,这就是佛的功德力。成就此二利圆满的世界的佛,就是阿弥陀佛。

我们虽然念佛,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有多大。很多人都小看了佛,把佛看得与人一样小气。因为我们的小我,无意中就把佛也看得很小。佛是大我的彻底者,「众生病故我亦病,众生苦故我亦苦」为我们成就本愿,用此功德救我们。我们不了解阿弥陀佛是不请自来的佛,是这么慈悲的佛,反而把佛看得很小,以为不求佛来救,佛就不会救我;以为没有拜佛、念佛,佛就不救我。这是一般人的想法,用凡夫我执的心来看佛,就把阿弥陀佛看成很小气的佛,不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大,我们才会想「要怎么做,佛才会来救我」地落入凡夫知见的框框中。今天一开始,就讲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伟大,有多殊胜。

我们念佛,为何心无法契入?因为二利圆满的世界是世间所没有的,与人性完全不合,令人难以置信。一般人是很难相信佛法的。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教法呢?临终的人。一个濒死的人心态与活蹦乱跳的人不一样。一般的药已无法救他,他自己也知道。(老师模仿他亲眼见过的一个临死的人:双手抓空中,痛苦不堪,发出痛苦的声音,无法说话,大吼挣扎几下后断气。)在他痛苦的时候,身边的人能怎么办呢?健康的人,心中若没有念死、念佛,很难领受阿弥陀佛的教法。「念死」心不强的人,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佛法在讲什么,只是徒增一些概念、知识而已。

日本有一实人实事:有一位禅师在精进修行后,发觉无法得到成就。禅宗也讲念死,念无常,但他发现自己的心无法真正念无常,因为他的身体很健康。於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被把头包住,头在下、脚在上地从山顶上往下跳。他想体验死的滋味,但又不能真的死掉。然而这样做了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还是无动於衷。他发觉自己修禅无法开悟,自己救不了自己,就离开禅寺到净土真宗学本愿法门。他留下这样的话:「我连死都不觉得恐惧,我是这样的愚痴,愚痴到不怕死,不会念死,无法靠禅宗的修行得到证悟,唯有靠阿弥陀佛慈悲的本愿来救度我」。

真宗在日本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其间出现不少「妙好人」(就是得到弥陀救度的人)。有人去拜访一个妙好人,求教怎样才能被阿弥陀佛救度。妙好人就问他:

「你想到死吗?」

那人回答∶

「没有念死,只是用欲望的心来求,想要阿弥陀佛来救。」

妙好人告诉他:

「一个不会念死、不知念死的人是听不到佛法的。你回去吧!」

以前求道的人,念死的心是非常强烈的。日本净土真宗的传承是代代相传,父母亲念佛的家庭,孩子也会来听闻佛法。很多人年幼时就开始听闻佛法,虽然知道「死」,但只是概念知道,没有感受,直到七、八十岁才有真正的感受。真正怕死的人才是佛法的入门而已。到这裏为止,不论你读多少佛书,怎样修行,都是概念而已。这就是佛法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出家求道,就是因为无常,老、病、死。没有无常的念头,学佛就很难入门。(板书:)

无常迅速生死大事」

没有想死、怕死的人,佛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可贵。当他真正得大病,什么药都救不了时,才可以听进佛法。当我们面对死亡,世间的医药都没用时,你该怎么办?我们听闻佛法也要带著无常迅速的心。讲到这裏是开场白,我们要以无常为基础。从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发问。

问:老师刚才说太郎「喝酒」,二郎「醉」。《无量寿经》上说弥陀之前有五十二位太郎,阿弥陀佛也喝      了酒,为什么我们这些二郎都没有醉?都还在这里执迷不悟呢?

答:阿弥陀佛的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醉了。阿弥陀佛有信心,一定让所有众生都喝醉。但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没有时间,是超越时间的。(比划)我们在这边,还没醉,但佛眼已经看到那边,我们醉了的那边。我们人很短视,只能看到前面这裏,就说自己还没有醉。佛可以通三世,已看      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没有两样。凡夫不到明天就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很愚痴的。佛可贵之处在於他是如实地知道实相的人。佛不仅可以看到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连没有出      生的众生也都能知道他们会怎样。

问:我们今天来这裏,都是想早点喝醉啊。

答:要醉很容易,只要大家能从内心深处对阿弥陀佛的伟大生起赞叹、感动,当下你就醉了。但是凡夫疑      心很重,总想著「虽然你这么讲,但是…」,知见很强,比佛还聪明,所以就醉不了。真正醉的人,听到老师这样一席话,「啊!原来阿弥陀佛是这么伟大的佛,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啊!阿弥陀佛这样伟大!」当下低头当下就醉了,虽然还没有往生,可是往生已经得到保证。但凡夫不肯低头,「虽      然老师这么说,但是…」有「但是」出来,就醉不了。凡夫老实不了,就是我们的障碍所在。我们无      法老实信受佛语,读了再读,听了再听,问号还在。这就是凡夫的疑心很重。直到面对死亡时,什么力量都使不出,所学所知道的都拿不出来,才能恍然大悟,疑心才被破除。但当我们还有气力的时候,我们无法老实,我们都被自己的气力、小聪明所骗。我们听闻佛法的人,为什么没法马上被阿弥      陀佛救度?是因为我们都比阿弥陀佛聪明,无法真正地投降给阿弥陀佛。佛的功德不是世间有的东西,我们无法马上接受,有疑心。有疑心就是比阿弥陀佛还聪明,因为佛已经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救我们了。没关系,对自己还有信心的人,尽量去学,尽量去听,学到学不会,再怎么进也进不了的时        候,发现自己原来才这么点能耐,就会乖乖地信受阿弥陀佛的力量。

    阿弥陀佛有耐心等。最聪明的人是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但每个人都想当「检查官」,检查佛是否真的这样,考验佛,比佛聪明。人无法当检查官,就是在临终的时候,那是绝对无力、暗黑、孤独、恐      怖、绝望的心境,会在临终的刹那跑出来,此时就无法当检查官,只能靠阿弥陀佛救度,也只有在此 时,有缘的人才肯真正投降。

    检查阿弥陀佛的时间,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时间一到,你就无力检查。这      样的人就会无条件投降,阿弥陀佛对他而言是绝对存在的时候,他的心就能大安心。这个心境的人就会看到自己是「贫苦」的人,就会看到阿弥陀佛是成就「无上道」的佛,就会乖乖地投降。在座的各      位千万不要当检查官,赶快投降给阿弥陀佛吧!(老师喝水)不要小看喝水,濒死的人连水也喝不下      去的,只能靠打点滴,人的能耐如此而已。

问:《观经》中韦提希夫人以凡夫的肉眼看到弥陀在空中显现,立时得三法忍。很羡慕!阿弥陀佛有无边法力,不如干脆显现给我们看一下,我们不就相信了吗?

答: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可是阿弥陀佛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时,凡夫会吐血而死的。平时我们对自己龌龊的心只认识到一点点,所以还没有觉得怎样,而佛是无限清净光明的存在,当佛出现时,我们会看清自己的心如何地龌龊,会羞惭到吐血而死。阿弥陀佛不现身给我们看是一种慈悲,我们之所      以能活的这么自在,是因为我们的心别人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别人都知道的话,我们会活      不下去的。所以阿弥陀佛化为声音给我们听,不是现身给我们看。不要说佛,就说娑婆世界。古代拜见皇帝、现代见董事长,我们一定盛装、毕恭毕敬、全身发抖、非常紧张,因为他们高高在上。人的世界尚且如此,何况是佛。阿弥陀佛不是现身,而是化作声音来救度我们,是佛的慈悲。阿弥陀佛对凡夫的起心动念都了若指掌,化为声音慢慢地进入到我们心坎中来救度我们,这是阿弥陀佛慈悲、温      柔之处。

    阿弥陀佛的教法不是伤我们众生的心,是知道凡夫是怎样的存在,而顺著我们的心慢慢培育我们。当别人指责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会不高兴,所以阿弥陀佛出现的当下,我们因为能看到自身充满污浊,会更受不了。我们为人处事也是如此,真正要对他人好,不要把他的缺点一五一十的指出来,要慢慢      来。学这个法门,说自己是凡夫可以,但不要说别人是「你是凡夫」「你罪业深重」,别人会受不了。通过修行,人会自己感受到「我是罪恶生死凡夫」,在他人没感受到这点时就说他是「罪恶生死凡夫」,他会受不了。

    天台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说:当我们修定的时候,修到什么程度,会出现什么境界给你看。其中讲      到,他修止观时看到残破的佛,这表示自己过去世做过谤佛破佛的事情。修止观的人才能看到过去自己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此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忏悔,才能灭罪,景象就会消失。《摩诃止观》中提到,自己过去世做过什么,才会有什么境出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电视报导杀人啊、抢劫      啊,或是眼睛看到这些不好的事,这些表示是自己过去世做过相同的事,才会有缘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场面。学佛的人要知道,如果听到哪裏有杀人的事,就要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杀业。当我们听到哪里有孩子杀父母,或是父母杀小孩之类的事,学佛的人就要惭愧自己过去做过这样的事而忏悔。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眼睛老是往外驰求,不知道要反求诸己,所以当我们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时,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忏悔,忏悔自己过去世造过这样的杀业,今日才有因缘听这样的事情。所以日本有句话:「透过别人,惭愧自己」。

问:(晚上散步时,一位老菩萨向老师跪请开示,自诉持菩萨戒十年,仍不得安心,不知能往生否。老师      为她慈悲开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老菩萨如释千斤重担,欢喜作礼而去。)回来后,有师兄请老师开示问道:

    是不是我们都要经过这种求之不得(十年菩萨戒)的经历,才能感受到佛的真实?

答:她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修行路上遇到很大的挫折、失败,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遇到人生的挫折失败,才会转变方向。老菩萨是发现到自身困境的人,所以她会转向。那些认为自己很好的人,不会改变。所以各位不妨试试看,去碰壁,碰壁之后才知道回头。在座各位或许都觉得念佛很简单,没什      么了不起。但在日本有一个人说:自己连一句真实的念佛都没有!这个人就是净土真宗的开山祖师亲      鸾圣人。圣人精进修行,才发现自己念不出真实的佛。念佛对行者来说,非行非善。什么是「非行非      善」?这就是佛的功德力。认为念佛是自己的修行,都是慢心;是佛的功德力让众生念佛。圣人最后      才知道:从前都以为自己在念佛,原来都是在做盗贼!念佛是佛功德的回向,不是凡夫有漏自力的修行。

「念佛只是弥陀的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故,不借机功得往生益,偏是自然不可思议。」
(存觉上人法语)

老师问大家:拜佛时,是谁在拜佛?

大众答:是佛的功德力感动我们来拜佛。

这裏的天空很美,月亮很圆很大。当我们看到月亮很圆很大,以为是自己在看,就错了。是月亮的光吸引我们去看她!要培养这样的思维逻辑:不是我在喝水,是水在让我喝!为什么我会想喝水?(老师拿起桌上的一瓶饮料问大众)因为喝过这种饮料觉得味道很好,以后每次看到都会想喝;它是主动,我们是被动;是这种饮料吸引我们来喝。饮料能吸引我们来喝,这后面不知下了多少心血精力。它能够让我们活人想喝,所以它也是活的。以佛法的眼光来看,一切都有生命。这就是法身。每一样东西都有生命,所以不要糟蹋。糟蹋东西等於杀生。如达摩祖师这样证悟的人,看到这些物品(老师指桌面上的瓶子、杯子及答录机等)都知道是法身佛,是大日如来。凡夫没有智慧,只知道是饮料…不要就丢掉了,所以凡夫常造杀生业。

世间所有东西都有生命,都是活的,没有死的东西。如果大家有这种佛法眼光,你的人生观就会不同。有这样的心,就常会有惭愧、感恩的心出来。有惭愧、感恩的心,人生就会变得很温暖。

随意糟蹋东西的人,就不知感恩、不知惭愧。不知感恩、不知惭愧,这就是在造业。造业就会带来果报,於是惑、业、苦不断地轮回。所以人生要以佛法为准则,否则我们会不断造业。走错路,苦的是自己。

「托福」是很好的话,但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不知感恩,不知惭愧,所以有惑、业、苦的轮回。所以大家要好好反刍这几天听到的话。人生以佛法为准则,一定不会错。遇事不要以自己的准则去判断,不然会更苦恼。我们的知见都是不好的,都是执著,但我们都不知自己不对,所以很苦。当我们自以为是时,佛就会看著我们叹息:这个阿呆,又在做傻事。

佛眼看人,如人看猫狗,只觉得可怜可悯。佛的智慧与凡夫的智慧差距很大。好好去听闻佛法,十几年、几十年,人生就会不一样。凡夫都是颠倒,但我们不知自己颠倒,以为自己最对,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做自己觉得最正确的事吗?(结果如何呢?)每个人都在走夜路。在我们这个暗夜的人生,要让佛法的灯炬带著走。

◆ 随 机 开 示

念佛人不要做亏心事,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佛。虽然真宗不要求受戒,真念佛人却要比受戒的人更守戒,因为佛都看得到。阿弥陀佛现在就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到我们的心想。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小便宜。真正念佛人是诚实的人,不会做欺人欺天之事,因为他的心已被佛所同化。真正领受佛心的人会很诚实。有人误解信心,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要救我,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有感受到阿弥陀佛在身内的人,为人必很正直。

问:念佛人能不能睡高广大床?

答:不睡高广大床的精神在哪裏?佛教导我们要过朴实的生活。众生过著享受的生活,会忘记了生脱死。睡不必高广大床,吃不求美食,穿不需绫罗绸缎。佛陀在世,都是过朴实的生活。佛教提倡布施,念      佛人不要小气,要分享。

    佛看见众生欢喜,也为之欢喜,念佛人也是一样。懂得父母心的孩子会为父母分忧,念佛人在日常生      活中,其行为举止会想著不给佛丢脸。有不好的心行,就会:「惭愧惭愧,阿弥陀佛!对不起!」真正的念佛是心的念佛,不是嘴在念佛。真正的念佛是有一颗忆佛的心。

问:如何避免「异安心」的陷阱?

答: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求解脱。有求解脱的心,就会知道异安心。对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求解脱。解脱的问题,不论人怎样用尽自己的脑筋,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理解,都没有办法,他会有一      个瓶颈。佛法是要超越自己的知见。而我们人往往是先有自己的知见出来,然后被自己的知见绑在那      裏。宗教界有宗教的论理,宗教论也是很需要的。但如果我们一直执著在宗教论裏,就会被文字所        缚。

问:现在落入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得到安心,可以解脱了,但审视内心,仍有不安之处。如何解决        呢?

答:这都还是在凡夫的心态中打转,才会有这种问题出来。真正安心的人,已经超越了这种心态。佛法是      无我。他会很自然地超越安心、不安心的问题。超越的世界,是宇宙的真理,是大我的世界,它已经      超越了安心、不安心的世界。它已经不再去说凡夫.佛,明白.不明白,这些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      悟的人不会有想要去悟的心。想要悟的心都还在迷中。

问:如此说来,《圣典》中说只要相信,称念名号,都能决定往生到净土,如何理解呢?

答:只要信,是谁在信?(答:我)我在信,就是有我有佛,二元对立。相对就是迷执。真正信的世界,      已经没有「我在信」,这是「一」的世界。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讲到信的时候,就有「能信」之人与      「所信」之物的分别。这是相对,只要是相对,不论你怎样诠释,都在迷执的世界中。真正无我的人      不讲他达到了无我,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这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德行。

问:无我的世界真是困难,我们怎样才能进入?

答:与法合一。(瑞觉师补充:这样讲还是很难,依我们的经验,就是要不断闻法。)真理不管在哪裏都      是真理。这是真宗最难的地方:不是我们去悟真理,是我们被真理同化了。当你不断追求真理,去追      求、追求、追求…最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真理之中!一般人有追求真理的想法,追求之后才发      现,原来你不在真理外面,你就在真理之中。

问:禅宗也是这么说,但这样我们很容易掉入知见的陷阱,以为自己不再需要追求了。

答:我们就活在空气中。我们不会说:我相信有空气。因为我们本来就活在空气中。因为从内心深知这一      事实,就无需刻意去强调:我相信有空气。不必做这样的无聊事。

问:可是会堕入观念上知道,却没有真实感的困境。

答:不错,人很容易陷入知见。当你发现自己陷入知见的时候,知见就被你超越了,就要不断地做这种功      夫。

问:我意识到以前落入了自以为是的安心,但现在找不到一个突破口,也没有方向。

答:要突破这一瓶颈,唯有去研究:什么是佛?我们都只是在概念上知道有佛。我们就以空气来比喻佛的      功德吧。你知道空气的功德有多大吗?空气的功德伟大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你看这      棵树,长得这么青翠,这就是空气的力量,我们却从未意识到。你一出生下来,甚至你还没出生之       前,空气就一直在育护著你。真宗就是去发现,我们在这一功德裏面,我们被这一功德养育著。

问:老师刚才说要研究何谓佛?那我们要从哪里入手去研究呢?

答:可以先从自己最有兴趣的地方入门。例如,可以先研究「心」,心在何处?心是什么?

问:那就是从大乘教法,《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这些书入手吗?

答:可以。

问:直接拜读《教行信证》,似乎不能解决「心」的问题,是这样吗?

答:《教行信证》没有老师指导自己是看不懂的。自学一定会出错。

问:那这样岂不是一辈子都进不了真宗之门?

答:所以你可以先看《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先尝试研究何谓「心」?心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      没有,可是有它又在哪裏呢?我们都以为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没有这个世界,我们的心也无法      感受。没有这个世界也就没有我,没有我的心。

问: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答:是心、身、土不二。有知识的人,先要建立起这样的世界观(按,老师后来笔书:「法界统一            观」)。地球上的山川草木,都与你息息相关。

问:懂得了心性的道理,就能往生净土吗?

答:不能。没有禅定,不能如实地了解心性。要知道心性,不是那么容易的。

问: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往生净土吗?
 
答:像他们这样的人,已没有往生净土的必要。只有我们这些无法像他们那样觉悟自性的人,才需要往        生。什么是往生净土?净土是涅盘的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真正往生极乐的人,是没有「极乐」这个概念的。极乐界没有「极乐」,它是无余涅盘。极乐世界不是天国。很多人将极乐当成天        国,这是迷执。

问:有人说: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是不能成就究竟佛果的,那么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都没有求生的 愿,应该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吧?

答:会说这样话的人,他们还不了解祖师的境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达摩祖师的境界,我们才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往生净土。净土,是「无为涅盘界」。我们修净土法门,首先要避免误会,以为净土就是池流花树、宫殿楼阁的景象,这都是凡夫的知见。它是涅盘界。

问:但佛为什么还要说这些庄严景象呢?

答:因为不说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些东西,凡夫不会向往。真正证悟的人,不会因这些景象而动摇,凡夫才需要这些东西。真正的净土超越了美与丑的对立和执著。真正的美,是超越美丑的。人在强调美的当下,是有比较、取舍的分别心。无我无心的世界,没有美丑的对立。这叫净秽不二。

问:如此说来,何以文殊、普贤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呢?

答:这是引导凡夫示现的方便。

问:文殊、普贤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是否只是与十九愿相应?

答:一般人都把它当作是十九愿。其实这不是十九愿,它是「十八愿中的十九愿」。把它当成十九愿,这      是凡夫之见。文殊、普贤菩萨都是佛再来示现的菩萨,不能将他们与凡夫相提并论。这是为引导凡夫      而示现的方便。

问:听老师这么说,深深感到,佛的经典、祖师的论著,用凡夫的知见去看,一定会看错。

答:是。

问:一定要善知识引导?

答:是的。

问:如果没有善知识,或与善知识的缘很浅,就没有办法了?

答:没有错。最高的善知识是谁?是释迦牟尼佛。佛说:我是善知识中的善知识。佛陀对阿难尊者开示:      「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善知识看事物的眼光、角度不同。一般人则看得很肤浅,只是看表面,没      有彻底悟到实相,才会有种种的知见跑出来。其实,形诸文字就是迷,因为人会执著语言文字。为什      么说净土是无我无心的世界?那是不需要文字的。(老师指著窗外开放的鲜花)无心的世界,看到花      开,就是花开。实相的世界,即是因缘法,「花开著」,不是「有一朵花」在那裏。

龙树菩萨说「离有无」。不遇善知识,我们不是执著有,就是执著无;不是对,就是错。安心的念佛人,是无我的念佛人,是离有无(他力、本愿力)的念佛人

◆ 随 机 开 示

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

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

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常思人身难得,人能念一句佛是多么难得啊!一入恶道,就没有办法念佛了。

佛不会怪你念佛不能吃素、有妄念等,但要想到:我这样烦恼深重,罪障深重的人,佛也没有舍弃我,惭愧啊,惭愧啊!难得啊,难得啊!

学佛的人遇到业障,应以惭愧的心念佛忏悔。恶业现前,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罪过有多么重!

念佛求佛保佑这、保佑那,这与佛心不相应,是颠倒,是迷执。人都不知道最大的福报是什么,福报是不求自来的,求则不相应,那是贪瞋痴的三恶道的心。

孩子不孝顺,应知道因果。那个孩子是谁生的?那是过去的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现在不孝,等他受大苦,跌到谷底时就会叫妈妈了。

光一来,黑暗就没有了。有佛光摄护,念佛人也不怕障碍。因家人反对不能拜佛、做课,应随缘念佛,起惭愧心,忏悔自己的业障。

念佛回向给去世的亲人,凡夫拿什么回向?凡夫只有贪瞋痴。念佛应知道功德的源头在哪裏。孩子忆念妈妈、爱妈妈的力量,来自妈妈的爱,我们念佛、拜佛是因为佛的功德慈悲的力量。

佛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他是无我、无分别的自在,大解脱,大乐,无苦的,他是无分别地救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同他一样。

把你自己的想法放开,不要勉强去做什么,一勉强就会有烦恼。认为自己能怎样怎样是傲慢,傲慢就会损福损德。「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人出问题都是先怪别人,不知反省自

己,特别是五障三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常惭愧、忏悔。问无明从哪裏来的人,当下就是无明,你应该问的是:「该怎样断除无明?」

第一尊佛是什么时候出世的,这是凡夫世界才有的问题,佛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始无终。

不想去报土,一直想著去化土的人,恐怕连化土也去不了。

真实领受信心的人,他的身口意自然会有光明出来,别人自然会向你请教,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会让别人反感起烦恼。只有自己看到花,才能如实告诉别人花是怎样的漂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凡夫有什么呢?只有死,念死!念死!念自己的死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有佛管,不要瞎操心。
fb8a6c86416a6abf9a59e985a9272096.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 随 机 开 示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
灵台山开示(4)

灵台山开示(4)

◆ 随 机 开 示

大自然是大我、无我,只有无私奉献,没有丝毫求取、攀缘。无求才有真得、最大的得,无我才有真我。贪求、有条件才做的心,与佛心不相应。

在道场做义工,如果是无私奉献的心,则与佛心相应。因为做义工不能闻法,闻法者的功德,当义工的也会有,他们得救,当义工的也会得救。

只有人才会感恩,会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常思人身难得,人能念一句佛是多么难得啊!一入恶道,就没有办法念佛了。

佛不会怪你念佛不能吃素、有妄念等,但要想到:我这样烦恼深重,罪障深重的人,佛也没有舍弃我,惭愧啊,惭愧啊!难得啊,难得啊!

学佛的人遇到业障,应以惭愧的心念佛忏悔。恶业现前,是提醒我们:我们的罪过有多么重!

念佛求佛保佑这、保佑那,这与佛心不相应,是颠倒,是迷执。人都不知道最大的福报是什么,福报是不求自来的,求则不相应,那是贪瞋痴的三恶道的心。

孩子不孝顺,应知道因果。那个孩子是谁生的?那是过去的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现在不孝,等他受大苦,跌到谷底时就会叫妈妈了。

阳光一来,黑暗就没有了。有佛光摄护,念佛人也不怕障碍。因家人反对不能拜佛、做课,应随缘念佛,起惭愧心,忏悔自己的业障。

念佛回向给去世的亲人,凡夫拿什么回向?凡夫只有贪瞋痴。念佛应知道功德的源头在哪裏。孩子忆念妈妈、爱妈妈的力量,来自妈妈的爱,我们念佛、拜佛是因为佛的功德慈悲的力量。

佛希望我们同他一样,他是无我、无分别的自在,大解脱,大乐,无苦的,他是无分别地救度我们,希望我们能同他一样。

把你自己的想法放开,不要勉强去做什么,一勉强就会有烦恼。认为自己能怎样怎样是傲慢,傲慢就会损福损德。「我」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人出问题都是先怪别人,不知反省自己,特别是五障三从的女人,更应该注意常惭愧、忏悔。问无明从哪裏来的人,当下就是无明,你应该问的是:「该怎样断除无明?」

第一尊佛是什么时候出世的,这是凡夫世界才有的问题,佛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始无终。

不想去报土,一直想著去化土的人,恐怕连化土也去不了。

真实领受信心的人,他的身口意自然会有光明出来,别人自然会向你请教,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会让别人反感起烦恼。只有自己看到花,才能如实告诉别人花是怎样的漂亮,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凡夫有什么呢?只有死,念死!念死!念自己的死怎么解决。别人的问题有佛管,不要瞎操心。

◆ 讲 座 开 示

不乖的孩子妈妈多操心,只有闻法才会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不知道错误就无法改正。有一天你会发现阿弥陀佛为了救你一直在辛苦。凡夫不断犯错,知道不如法又会不如法。重复失败,才会对凡夫、对佛的认识不断深刻,信念也不断坚定。要不断闻法、闻法,闻到一口气不来为止,在日本真正学真宗的都这样。如果听闻几次就以为明白了,就毕业了,那是不懂佛法的人。我们先是在概念上领受,概念打破后是用心听。用概念听会觉得这样也听过,那样也听过。如果是用心在听,每次感受、收获都不一样,我们就是这样慢慢被阿弥陀佛同化。

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时刻在守护著我们,自然而然对佛就恭敬,举止动念就不会放逸无惭,不敢做对不起阿弥陀佛的事情,不敢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会救我,做什么都可以」。真正的念佛人虽然没有受戒,但是比受戒的还要持戒,因为他知道阿弥陀佛在看著我,他现在就知道我的所想所做的一切。真的念佛人是不敢放肆的,不会为所欲为,欺佛欺天,这样才是与佛心相应。

学佛的人不应小气,光顾自己,要学会分享一切好东西,别人也是人,也是自己啊。

佛看到众生欢喜就欢喜,我们也应该这样,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要有这样的慈母心。天地宇宙间的真正母亲就是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是最疼爱我们的。我们不成佛,佛就一直担心,不知父母恩惠的孩子,不会为父母分忧。真体会到阿弥陀佛是那样的慈母,自然会以惭愧、感恩的心来念佛,这样才是真的念佛。

不自我观照,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念佛也会结佛缘,也会慢慢被改变。

极乐世界在哪裏?我执被打破的当下就是。凡夫就是我执、我执、我执、我执、我执…的存在,经中说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是表示我们的执著心有多么重,多么强,以致难以感受到佛的慈悲。真正的念佛人一口气不来的当下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没有我执的世界。那位受菩萨戒十年的老居士,怎么修行心都不安,那就是表明我们的心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只有佛的功德力才可以破凡夫的我执。看自己的孩子就是可爱,自己的观念就是对的,看到别人好就嫉妒,喜欢的就贪,不喜欢的就讨厌,只有看到自己满是贪瞋痴的人,才离阿弥陀佛比较近。

把佛像放在卧室,因为要换衣服等缘故,对佛不恭敬,如果实在没地方放,也要拉一块可遮挡的布。阿弥陀佛是无比慈悲的佛,不会因为我们不恭敬而处罚我们,但是真的念佛人,自然而然对佛有恭敬的身口意。

阿弥陀佛入心了,就有了真的生命,肉身坏了,但佛心进入了,这个心就是无量寿。你们的父母如果是念佛人,虽然他们的色身没有了,但生命永恒。我们会想到为已经去世的父母诵经,那是因为父母生命的力量让我们那样想。认为自己有念佛,在学佛,比别人强,就是慢心,慢心重的人会投生当虫,被人践踏。有「我在念佛」的想法都是我执的念佛,是充满贪瞋痴的不净念佛,念佛不是嘴巴念,是因感恩而忆念之心常存,忆念就是报佛恩。

问:在我兄弟当中,我母亲是最看不起我的,但是现在她又跟我住在一起,常常发生冲突,讲一些互相伤害的话,不知道怎么办?

师:你与你母亲的矛盾,是业力所牵,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我们逃不掉业力,我们所能做的是透过这样的事实知道业力的可怕,母亲在教你「人生是苦」喔。等你成佛后你才会知道母亲也是佛,是在为你说法。佛现各种相来度我们,佛不只是化为大殿上的佛。慈母也会扮演残酷的角色,传达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是正反结合的教。所以有怒目金刚,不是说只有慈眉善目才是慈悲。你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光是顺缘人会懈怠,有逆缘人才会精进求道,顺逆都是天下父母心。凡夫的心很脆弱,总想著顺境,但经过波折后你会感谢逆缘,逆缘让人逆流而上。母亲残酷的言语后面是慈悲心,看到这一点需要时间,年纪大了你就会知道,领受到佛法后你也会明白。一张纸有正面也有反面,两面都看到才是看清一张纸。凡夫很执著,不想看反面。佛的可贵在於让我们看清全部。

问:念佛时发现心很乱,老是跑神,不知怎么办?

师:你念佛发现心很乱,是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但你以前不知道。念佛时佛的光明功德进来,你才发现心乱。没有关系,阿弥陀佛就是要救你这样的人。你要知道我们这么乱的心,能念出一句清净的佛号,就是佛的加持力啊。

问:很多同修学佛后名词知道很多,道理能讲一套套,但习气一点没有改,怎么办?学佛怎样与生活相结合?

师:这是学佛必经的过程,只是每个人轻重不同而已。一开始就能乖乖信受佛语的很少。《正信偈》中说「邪见骄慢恶众生」,正因为我们都是「邪见骄慢恶众生」,佛才发下本愿来救度。其实我们跟别人差不多,只是有没有明显地透漏出来而已。凡夫的倾向就是,知道一点皮毛就急著要讲给别人听,等到上了年纪才发现自己错了,是不懂装懂,原来自己都是不如法,才会痛悔、忏悔。

凡夫的嘴巴念南无阿弥陀佛,但因为自己的邪见骄慢,难以遇到真正的阿弥陀佛,没有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所以才有化土。几次失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阿弥陀佛看错了,想错了,那时才一心归命,佛凡一体。

    真正被光明摄取的人,自然会有力量出来。一般人只有概念出来,没有光明的实质。凡夫的心都有计      量,会反弹,难以真实信受佛语。孩子难以真正明白妈妈的爱心,孩子叫妈妈,都是有需要的时候才      叫,这只有当父母才知道。凡夫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凡夫的习气是改不掉的,认为自己可以改掉,是      高估自己,是慢心很重的人。

◆ 讲 座 开 示

不乖的孩子妈妈多操心,只有闻法才会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不知道错误就无法改正。有一天你会发现阿弥陀佛为了救你一直在辛苦。凡夫不断犯错,知道不如法又会不如法。重复失败,才会对凡夫、对佛的认识不断深刻,信念也不断坚定。要不断闻法、闻法,闻到一口气不来为止,在日本真正学真宗的都这样。如果听闻几次就以为明白了,就毕业了,那是不懂佛法的人。我们先是在概念上领受,概念打破后是用心听。用概念听会觉得这样也听过,那样也听过。如果是用心在听,每次感受、收获都不一样,我们就是这样慢慢被阿弥陀佛同化。

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时刻在守护著我们,自然而然对佛就恭敬,举止动念就不会放逸无惭,不敢做对不起阿弥陀佛的事情,不敢以为「反正阿弥陀佛都会救我,做什么都可以」。真正的念佛人虽然没有受戒,但是比受戒的还要持戒,因为他知道阿弥陀佛在看著我,他现在就知道我的所想所做的一切。真的念佛人是不敢放肆的,不会为所欲为,欺佛欺天,这样才是与佛心相应。

学佛的人不应小气,光顾自己,要学会分享一切好东西,别人也是人,也是自己啊。

佛看到众生欢喜就欢喜,我们也应该这样,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要有这样的慈母心。天地宇宙间的真正母亲就是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是最疼爱我们的。我们不成佛,佛就一直担心,不知父母恩惠的孩子,不会为父母分忧。真体会到阿弥陀佛是那样的慈母,自然会以惭愧、感恩的心来念佛,这样才是真的念佛。

不自我观照,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念佛也会结佛缘,也会慢慢被改变。

极乐世界在哪裏?我执被打破的当下就是。凡夫就是我执、我执、我执、我执、我执…的存在,经中说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是表示我们的执著心有多么重,多么强,以致难以感受到佛的慈悲。真正的念佛人一口气不来的当下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没有我执的世界。那位受菩萨戒十年的老居士,怎么修行心都不安,那就是表明我们的心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只有佛的功德力才可以破凡夫的我执。看自己的孩子就是可爱,自己的观念就是对的,看到别人好就嫉妒,喜欢的就贪,不喜欢的就讨厌,只有看到自己满是贪瞋痴的人,才离阿弥陀佛比较近。

把佛像放在卧室,因为要换衣服等缘故,对佛不恭敬,如果实在没地方放,也要拉一块可遮挡的布。阿弥陀佛是无比慈悲的佛,不会因为我们不恭敬而处罚我们,但是真的念佛人,自然而然对佛有恭敬的身口意。

阿弥陀佛入心了,就有了真的生命,肉身坏了,但佛心进入了,这个心就是无量寿。你们的父母如果是念佛人,虽然他们的色身没有了,但生命永恒。我们会想到为已经去世的父母诵经,那是因为父母生命的力量让我们那样想。认为自己有念佛,在学佛,比别人强,就是慢心,慢心重的人会投生当虫,被人践踏。有「我在念佛」的想法都是我执的念佛,是充满贪瞋痴的不净念佛,念佛不是嘴巴念,是因感恩而忆念之心常存,忆念就是报佛恩。

问:在我兄弟当中,我母亲是最看不起我的,但是现在她又跟我住在一起,常常发生冲突,讲一些互相伤害的话,不知道怎么办?

师:你与你母亲的矛盾,是业力所牵,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我们逃不掉业力,我们所能做的是透过这样的事实知道业力的可怕,母亲在教你「人生是苦」喔。等你成佛后你才会知道母亲也是佛,是在为你说法。佛现各种相来度我们,佛不只是化为大殿上的佛。慈母也会扮演残酷的角色,传达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是正反结合的教。所以有怒目金刚,不是说只有慈眉善目才是慈悲。你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光是顺缘人会懈怠,有逆缘人才会精进求道,顺逆都是天下父母心。凡夫的心很脆弱,总想著顺境,但经过波折后你会感谢逆缘,逆缘让人逆流而上。母亲残酷的言语后面是慈悲心,看到这一点需要时间,年纪大了你就会知道,领受到佛法后你也会明白。一张纸有正面也有反面,两面都看到才是看清一张纸。凡夫很执著,不想看反面。佛的可贵在於让我们看清全部。

问:念佛时发现心很乱,老是跑神,不知怎么办?

师:你念佛发现心很乱,是因为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但你以前不知道。念佛时佛的光明功德进来,你才发现心乱。没有关系,阿弥陀佛就是要救你这样的人。你要知道我们这么乱的心,能念出一句清净的佛号,就是佛的加持力啊。

问:很多同修学佛后名词知道很多,道理能讲一套套,但习气一点没有改,怎么办?学佛怎样与生活相结合?

师:这是学佛必经的过程,只是每个人轻重不同而已。一开始就能乖乖信受佛语的很少。《正信偈》中说「邪见骄慢恶众生」,正因为我们都是「邪见骄慢恶众生」,佛才发下本愿来救度。其实我们跟别人差不多,只是有没有明显地透漏出来而已。凡夫的倾向就是,知道一点皮毛就急著要讲给别人听,等到上了年纪才发现自己错了,是不懂装懂,原来自己都是不如法,才会痛悔、忏悔。

凡夫的嘴巴念南无阿弥陀佛,但因为自己的邪见骄慢,难以遇到真正的阿弥陀佛,没有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所以才有化土。几次失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阿弥陀佛看错了,想错了,那时才一心归命,佛凡一体。

    真正被光明摄取的人,自然会有力量出来。一般人只有概念出来,没有光明的实质。凡夫的心都有计      量,会反弹,难以真实信受佛语。孩子难以真正明白妈妈的爱心,孩子叫妈妈,都是有需要的时候才      叫,这只有当父母才知道。凡夫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凡夫的习气是改不掉的,认为自己可以改掉,是      高估自己,是慢心很重的人。

◆ 晚 餐 开 示
魔王也有很多魔子魔孙。阿弥陀佛一人喝了本愿的酒,大家都醉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教法,要学真宗就要学阿弥陀佛。用人的理论去班门弄斧,都是没有用的。
张婆()右肩痛,李婆(阿弥陀佛)灸左脚,就好了。」

这就是二利圆满。真正得到真理的人,他没有刻意去做什么,真理自然就传播开来。窗外的树长大后,树叶茂密,它没有刻意要怎样,但人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它随缘在利益众生。太阳一升起,万物都受到照育而生长,这是天地宇宙的真理。跟这天地宇宙的真理一样,我们就是依这个真理得到弥陀的救度的。阿弥陀佛不是神,不要像拜神一样。不理解这句话,就无法理解真宗是天地宇宙真理的教法。阿弥陀佛没有做什么,优哉游哉,所有的众生就得度,阿弥陀佛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从真理的角度看,那就是「如法」的世界,是「真理」的世界,如法的跃动。什么是净土真宗呢?就是天地宇宙真理的教法。阿弥陀佛的救度众生,不是像其他宗教,要念「阿门」才能得救。净土真宗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完,因为真理永无止境。亲鸾圣人九十岁往生前,说参透不完,只有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他九十年阅读一切经,最后留下的《教行信证》中,赞叹: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 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
因为《教行信证》是用汉文写的,一般的日本老百姓看不懂,将《教行信证》的精神,用通俗的话讲出来的就是《御文章》。《御文章》是《教行信证》的普及版,大家听了很容易明白,因为莲如上人,真宗才遍及日本全国。《御文章》是五百年前的书,去年老师在香港时有人提出要听《御文章》,老师当时感叹说,五百年后还有人要听,可见真的东西是不会磨灭的,到今天还会有人想听《御文章》。

《御文章》的中心在於一再重复强调,阿弥陀佛是唯一要解决我们后生一大事的佛,莲如上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个诠释的很清楚。《御文章》裏面把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讲得最清楚的就是其中的「八个条」,「八个条」把我们与阿弥陀佛的关系讲得最清楚:阿弥陀佛在法藏菩萨的时候,发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大愿已经成就了,所成就之相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往生治定的证据。

在网路上有中译的《御文章》在流传,但是最重要的地方都译错了,没有把真正的精神翻译出来,所以大家不要看,以免被染污,一旦染污了就很难去掉。

我们往生治定的证据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哪怕南无阿弥陀佛就只是到一次,佛的功德能透过这一句名号进入凡夫的身心。因此,真正领会《御文章》精神的人,根本不会强调「我获信了」,「我一念觉知了」等等。如果问:我往生的证据是什么?莲如上人的回答是:「南无阿弥陀佛」。直截了当,没有说你一定要念多少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天地宇宙的真理。在真理之前你说「你要念佛啊」,「你要信啊」,「这样阿弥陀佛才救你啊」!那都是凡夫的画蛇添足。所以我们说「闻名号的生起本末」就是在讲这个。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来了,来了,阿弥陀佛来接你了」,这就是摄取不舍,没有这种心境的念佛,怎么念都是在追著佛跑:你要救我啊!你要救我啊!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天地宇宙真理的佛的时候,念佛的心境就不一样。

◆ 讲 座 开 示
听老师讲法感到欢喜只是入门而已。啊!好感动,好欢喜,这是一般人的表现,要超越这个。真正的法悦,只有赞叹佛,赞叹法。听闻之后很感动,法喜之后不要原地踏步,真正贯彻三心的人,会将法喜变成佛号自然流出。你问他法好在哪裏,他只会赞叹阿弥陀佛。这个世界是忘记信心的念佛,只是自然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赞叹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当下即是信心的流,是忘记念佛的念佛。不是这样赞叹法的念佛,无形中就是骄慢。莲如上人说:「真正的佛法是一个人的欢喜,人前的欢喜赞叹是假的。」

问:真宗行者是否也应该像禅宗行者那样,「照顾脚下,莫问前程」,只是忆佛念佛,信心啦、获救啦,都交给佛去管?

师:忆念佛心、佛语,才能真正「照顾脚下」,让我们照顾自己脚下的力量是佛智,佛智圆照,没有遇到佛智光明的人是没有办法照顾脚下的,就像没有阳光,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眼前只是一片黑暗。照顾脚下很重要,但重要的是,不是我们自己能照顾脚下的,是佛的力量让我们看到脚下,照顾脚下的根源是佛智圆照。我们自己是照顾不到脚下的,没有遇到光明我们看不到自己是凡夫的。能看到自己是凡夫的人,是多多少少被佛光照到的人。中国、日本的学佛人,会常说自己是凡夫,但基督教徒不会说自己是凡夫,因为教法不一样,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凡夫,信教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没有信仰的人,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都觉得自己是好人。因为圆照的佛光我们才能照顾脚下,能说自己是凡夫,是听闻佛法后才知道自己是凡夫。异教徒连凡夫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没有遇到佛智光明。讲到这裏,大家要知道,我们就在佛智光明裏面,原来我们就在光明裏面,只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佛智光明啊。我们在光明中但不知光明,能发现佛智光明的就是佛法的力量。

发现自己在佛智光明裏面很重要。很多人不知道人之所以为人,就那样过了一辈子,不知人的价值在哪裏,如猫狗一样。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人,就是佛法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人,不同於其他动物,他就会去思考人的价值,有这个内在的力量驱使我们思考、追求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得人身的价值。人为什么有求知欲,要上学,读大学,读博士,那就是人不同於猫狗之处,我们都有向上的欲求。
要来听闻佛法、听闻真理的人就是有真理进入心裏的证据。我们众生都受到真理光明的照耀,但是有宿缘的才知道要来听闻佛法,而没有宿缘的人自暴自弃,醉生梦死,在凡夫的欲望中打转。大家千里迢迢来这裏闻法,就是佛智的力量进入到大家的心裏,让你们思考生命价值在哪裏,人的价值到底在哪裏?想知道真相。大家到这裏,认真听闻佛法,就是有遇到佛的光明。同样是人,中了黑暗的毒的人,不断在欲望中打转。受到佛光照耀的人,就会想:啊,我在欲望中打转,人生不应该这样,不应该在欲望中打转,能这样想就是佛智光明的照育。我们无明烦恼的心中有佛智进入,带我们去寻找光明,驱使我们追求真理的就是心性的驱动力,就是真如、法界的力量。领受心性光明的人就是得人身的可贵之处。人之所以为万物的灵长,就是在於能领受心性的光明。畜生安於吃睡,人则不能满足於享受,会去追求真理。你们吃饱了就满足了吗?你们吃饱之外,还有能追求真理的渴求、冲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之处。受到光明照耀的人会主动听闻佛法,精进求道。我们要先去庆幸得难得的人身,要以此为出发点。得人身很难很难,糟蹋人生就是行尸走肉。《横川法语》中说:

离三恶道,生於人间,应大庆喜」。能兴起庆幸得人身的自觉,就是有佛智光明进入。你们惨了,有这种自觉,以后玩的时候就会忏悔,会后悔,会想:应该精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过。应该有这样的动力和欲求:自己该何去何从?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看你们怎么能玩的了!真正感到人生难得,就会有拼命求道、拼命要解决人生后生一大事的欲求。没有这种欲求,是没有真正感受到人身难得的,就会懈怠。听说佛法感到很难、不容易,就打退堂鼓,那是懒惰虫。柏拉图、康得等哲学家为了寻求人生的目的,那样拼命去寻找,哲学家尚且如此,何况学佛的人?康得一生都在寻求:到底人是怎样的存在?他为何有这样的动力呢?因为他不能忍受人生就这样混日子,为什么来到此世间,人到底活著为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样过行吗,对得起这一生吗?能这样想才算是人。人要有这样的反省,才能真正面对人生。

    当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要依止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的伟人,那就是佛陀。知道      要来学佛的不容易。任自己自生自灭的人是不晓得要来学佛的。我们要睁亮眼睛去看周围,看有谁是      可以依止的,看他的人生方向,想解决自己后生一大事的人,就会去找,找人来解决。靠自己解决不      了,就要去找善知识,要自觉自己是人,不是猫狗,要反省自觉人的价值。真像人的要去不断自问:      我身为人到底该做什么?不断地去反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 晚餐散步开示

问:「三生、四有」讲的是什么?「三途、八难」呢?

答:「三生、四有」是说众生的因缘无量,随其因缘和合而现不同的身命,天地宇宙都是因缘的世界,什     么因缘成熟就有什么。我们往生净土只有靠阿弥陀佛的因缘,(信的一念)到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最好     的因缘,没有阿弥陀佛我们就无法去净土,所以我们应珍视阿弥陀佛的因缘,对阿弥陀佛感恩顶戴。

   「三途、八难」说的是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业,会让我们必定遭受的种种可怕的果报,没有阿弥陀佛     的力量,我们只能永远在三途八难中受苦。

◆ 讲 座 开 示

问:《正信偈》「决以疑情为所止」中「疑情」是什么意思?

师:法然上人用这句话是提醒当时的念佛人。那时很多人都执著非口称念佛不可,不知道真正的念佛是信      本愿,信本愿就会自然念佛,光口称的表相,不是真的念佛。「疑情」是指凡夫的计度、思虑。不是      口称,而是一心归命的当下就是念佛。当时很多人以为念佛就是嘴巴念佛,不知道口称是我执、自力      的念佛,是非本愿的念佛。这是很难的地方。今天仍有很多人执著要口称念佛,那都是凡夫疑情的念      佛。

《选择本愿念佛集》中有这样一段:

第一亲疏对者:先「亲」者,修「正助二行」者,於阿弥陀佛甚以为「亲昵」。故《疏》(定善义)上文云:「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次「疏」者,「杂行」也。众生口不称,佛即不闻之;身不礼佛,佛即不见之;心不念佛,佛即不知之。众生不忆念佛者,佛不忆念众生;彼此三业常相舍离,故名「疏行」也。

一般人将口与心分开,法然上人讲的是心口不二,心思於内必显现於外,这是法然上人的意思。当心裏对阿弥陀佛充满感激时会自然念佛,法然上人讲的是心。礼佛、称名不是条件,不要刻意去怎么样,念佛应该是自然的,符合人性的。

孩子真知父母恩,一定自然毕恭毕敬,一心顺从。并不是孩子了不起才孝顺,是父母付出的恩情,让孩子感受到,孩子才生起感恩的心。一般人都认为某某孩子孝顺,不知道「孝顺来自父母的爱心」,孩子思念父母的动力是父母付出的爱。我们念佛的动力来自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说是他力念佛。

《选择集》还有:又「无上功德」者是对有上之言也,以余行而为有上,以念佛而为无上也。既以一念为一无上,当知以十念为十无上,又以百念为百无上,又以千念为千无上。

法然上人讲这个的意思,是说顶戴本愿功德的人,念佛能念千遍很好,不能念千遍,念百遍、十遍,只能念一遍也很好。临终来不及念,光是听到也很好。因为功德是在於佛的本愿功德力,不是凡夫的自力行,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佛是没有分别的,没有一念、百念的分别。正常情况下,能千念万念当然很好。大家要明白,不是念佛越多越好,而是能念就念,功德在於阿弥陀佛。真正感到佛的慈悲心的人,自然嘴裏会跑出「阿弥陀佛」出来。真正感到阿弥陀佛慈悲的人,不管别人有没有看到,自然会忆念。人都有「我念了多少多少佛」的想法,这种想法不是忆念,是自力的心,是有执著、有染污的。很多人念得越多,染污得越厉害,真的念佛是无我的念佛,这是很难的地方,怎样才能无我的念佛呢?听闻阿弥陀佛的慈悲功德,即「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不断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自然会与佛心感应道交,会不知不觉地念佛。自然而然地念佛,而不是刻意地去念。当我们心中不断忆念父母的恩惠,自然会叫爸爸妈妈。让孩子叫爸爸妈妈的是父母的恩惠。念佛也是这样,不断听闻阿弥陀佛的功德,自然会与佛心感应道交,自然会念佛。不是本愿他力的念佛,都有「我在念佛」的计虑,这种刻意的念佛,会有紧张不安,因为不是因忆念佛的功德而自然地念佛。

「无为涅盘界,唯以信心为能入」,是指只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愿心才可进入「无为涅盘界」。都说要老实领受佛心,其实凡夫是老实不了的,我们只有靠佛心才能老实,所以才说信心即是佛心,信心与信仰不一样。信仰是我信什么,信心是以佛为出发点,凡夫只是领受。一般人都是以「我」为前提:我修行,我念佛,我在信,我在看佛书。无始以来的「我」拿不掉。我们到大殿拜佛,是谁在拜佛?我们都以为是我们自己在拜佛,不知是佛让我们拜佛的,这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们看到绿树,谁在看绿树?是树吸引我们看树的。阳光出来,是谁看到阳光?是阳光让我们看到阳光的。海底洞穴中的生物是没有眼睛的,我们看东西的眼睛是阳光造的,是阳光让我们长眼睛,眼睛能看到东西是阳光的力量使然。日本有个秋芳洞,那洞中的鱼是无眼的,因为那洞裏阳光照不到。有佛光进入心中我们才会拜佛、念佛。以我为出发点是迷执的心。没有阿弥陀佛出现在这个世界,我们连拜佛、念佛的心、手和嘴巴都没有。所以说生也好,死也好,我们都在阿弥陀佛的手掌中。」

要走正确的人生就要对上面的话好好思考。要记住,是阳光的力量让我们有眼睛,让我们看到阳光,一切都是阳光的力量。同样,是佛的功德让我们忆佛、念佛、拜佛的。我们往生成佛不是我们有修行,有念佛,而是佛的功德力让我们往生的。但是凡夫总是不知不觉地陷入自我的框框,以为是我念佛往生净土的。「我」摆第一的心如果没有打破,就仍然在迷界打转,无法往生报土。自以为「我在学佛,我在念佛」,都是自力的迷心啊。应该抛掉的就是这种自力的迷心,是这个疑情让我们在生死苦海中打转。

「必以信心为能入」,就是一切应归功於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才能往生。大家要小心,「自我」很难拿掉,动不动自我就跑出来了,注意别被自我蒙骗了。大家要常常忆念:

(一)是靠大家的力量我才活著。

(二)我是托大家的福,托阿弥陀佛的福。

(三)恩海无量。

只有常常这样想,自我才会慢慢变薄。这就是佛法的因缘法,是因为因缘我们才有办法做这些事。凡夫老是把自己摆第一,不知一切是靠众生缘成就的。我们就生活在恩海中啊

问:什么是「无我的听闻」?

师:就是如实地信受,听了就听了,有「我在听」、「我明白了」都不对。不要把听到的挂在嘴上、写在      脸上,自然而不造作,不在外缘上用心。念佛是没有非这样、非那样不可的,念佛不是要关在佛堂裏      才念佛,生活中随时随地皆是自然忆念,像年轻人不知不觉地忆念情人那样。要自然,不要才懂一些      就有老修行的样子出来,或显示自己已经获得了信心,要去指导别人,那都是凡夫造作的心。也不要      去模仿别人,自己是怎样的就怎样,一切自然而然,这才是真的无我的念佛。

问:一位七十岁的老尼师,因脑出血卧病一年,现基本恢复,来向老师请教:我出家这么多年的人,为什      么还会得这种病?她又想起以前在家时杀过兔子等动物,问是不是它们找来了。

师:即使是修行人,因为过去的所造业现在也会生病。真正修行人,无病可修行,有病也可修行。修行要      知道什么是因果业报,修行人业力现前时,不光会生病,有的也会被杀死哦。就是连佛陀神通第一的      弟子大目犍连,也是被人打死的。龙树菩萨也是被杀死的。所以首先要知道因果业报的可怕。

    认真修行的人自然在佛的守护中,但不能说修行人就不会生病,那是傲慢的想法。真正的修行人会藉      生病的因缘忏悔业障,你回去后要好好念佛忏悔,不然什么业障还会出来也不知道。出家人生病更要      忏悔:我出了家还生这样的病,可见我的罪业有多重!我们过去世、过去世…的恶业随时会现

    前,我们因为智慧不够看不到过去。不要有怨恨:为什么我出家了还生这种病。要忏悔。你现在知道      以前杀兔子不应该,但你只知道这一生的事情,过去世的罪你不知道,记不得的更多啊。业报是可怕      的,你杀他,他杀你,这还是单纯的想法,其实不光如此。如果我们忤逆父母,也会让我们被杀。这      是有经典依据的。大目犍连尊者知道业力果报,知道要被杀,但他不跑,因为他知道他过去让他妈妈      伤心过。佛陀也知道目连将被杀死,但他不去救,因为业力在那裏,只有「应报」才能消掉,否则它      就一直追著你走。

    我们有没有让父母伤心过、有没有顶过嘴呢?小时侯的事情我们都记不得了,不要认为有念经,所造      的业就没有了。业报是可怕的,会以各种方式现前。造口业,说人坏话,口业也会让我们被杀和生        病。不孝父母,对人冷漠,常中伤人,这都是与人道背道而驰的,我们只能顺著佛道走,在有生之年      只有顺著佛法走。我们常做不如法的事情,不是说出家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顺佛道走,顺佛的教法      才行。



9773a49f5e00d236c35607062eaedc7d.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 讲 座 开 示老师说,你能够破我执吗?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没办法破。你刚才说读禅宗的书可以破我执吧?等你越深入理论,越会发现没有办法破我执。我们很容易为了要破这个我执,而去读禅宗的书。很多人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的。这样你才是真正读
灵台山开示(5)

灵台山开示(5)

◆ 讲 座 开 示

老师说,你能够破我执吗?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没办法破。你刚才说读禅宗的书可以破我执吧?等你越深入理论,越会发现没有办法破我执。我们很容易为了要破这个我执,而去读禅宗的书。很多人就这样迷失了自己。越读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原来,我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的。这样你才是真正读懂禅宗的书了。你越接触禅宗的书,你越会发现、越会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我执,都是我执。如果我们以为多看禅宗的书以后,自己的我执就会比较少一点,或是无我。这种出发点是错误的。所以,亲鸾圣人在《叹异钞》讲过一句话:

此身,无论任何行,也没有办法修行。他是彻彻底底的落第了。亲鸾圣人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修任何行,自己没有修行。而且是越修行,越发现自己是地狱必定。一般的人都以为自己涉猎禅宗的书以后,就会无我,我执就会少一点,淡一点。这都是自以为是。即使是来学净土法门的人,都还有一种心态,都还有高估自己的心态。都还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可以看佛书,可以干什么的。你越去真正的修行,你越会发现自己是一点行也没办法修。

真正道心很强的人,你会发现自己越想修道,反而离道越远。越修越觉得自己是背道而驰。

你如果有个很喜欢、很喜欢的人,那个就是我执了。喜欢和厌恶都是迷执。不止讨厌是执著,喜欢也是执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因为我们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佛教讲出家?就是要去我执,去这个执著。所谓抛家弃子,就是要去掉他的执著。我们有先生、有太太、有孩子,就会有执著,这是我们的人性。真正的修行人,是连钱也不碰的。你有钱吗?有钱的话就是地狱的种子。凡人的心,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吃,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穿,这都是执著。如果没有执著来看周遭万物的话,那是最理想的。但是没办法,我们一定会有执著。我们的执著心很重,这个是自己的,这个被人家拿走了,我们就起烦恼了。我们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会说那就送给你啊。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到。没有执著的人,自己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就说:好啊,跟你结缘好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东西被人拿走了,就会生气。我们很难把东西施舍给别人。别人给我们很高兴,可是最好不要给别人。这些都是执著。什么是造业?这个就是造业。用我们这样罪恶的心,再怎么修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去修禅,你会发现自己越修越没修行。但是没有真正去修的人看不到这点。没有去修的人,会觉得自己会修行,都以为自己也能修行,会认为自己一修行的话就会进入无我的境界。但是我们去模仿这种无我的修行的话,就会发现,越修「我」越多,我执越重。也就是因为这样,阿弥陀佛才越发舍不得离开我们,要救度我们。

禅的修法,我们无论再怎么挣扎,也没有办法去修这个法门。因为我们的心,和猫狗没有两样:斗诤心坚固,老是在跟人吵架,老是在跟人意见不合,不合意见就去咬人家。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憎、烦恼。明白自己是这种爱憎、烦恼,和猫狗没有两样的存在

之后,再来看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会知道阿弥陀佛有多么的慈悲。看不到自己爱、恨等贪瞋心的人,没有办法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心和猫狗的心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如果看不到,念佛还是我执的念佛。佛念越多,我执越重。我们的念佛如果不是无我的念佛的话,都是有染污的念佛。这种有染污的念佛,就是不清净的念佛。不清净的念佛,就和魔鬼的心没有两样。

我们的慢心很重,稍微读了几本佛书,稍微听了几次佛法,就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觉得自己已经懂很多,就想讲给人家听。我是我执的存在,别人也是我执的存在。我们每天都是「我」跟「我」在吵架。我们要彻彻底底的明白:自己是我执的产物,要用这样的心来学佛。不然的话,看到别人的我执,看不到自己我执的人,越学佛慢心越重,美其名是学佛,实际上却往魔的方向走。

我们都认为诵经很好,所以会诵经,但是每天都有诵经的人,就有慢心起来:「我每天都有在诵经」(在做功德)。可是你用这样的心诵经,往往诵到一半,会打妄想,想到某人的是非,心裏就不高兴、不舒服。用这样

的心来诵经,哪裏是诵经呢?这些话,很难遇到有人会讲给我们听,教给我们。在厦门这个地方,(也)没有人能教给我们这个法门。即使是出家人,他们也没有办法教给我们这样的法。因为出家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

一般学佛的人,他们都没有这样的想

法,所以日本的圣德太子就说:

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

但是一般修行的人,(都觉得)别人是凡夫,自己不是。别人都是凡夫,而我学过佛法,我是懂佛法的。我们要记得圣德太子说的这句话:「共是凡夫耳」。但听到老师说大家都是凡夫,那就不用修了,反正修了也一样。这是邪见。我们凡夫的执著心就是这么重。听到我们是凡夫,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就真的不修行了,反正你再怎么做,我们都是凡夫。都是落入偏执裏去了。所以,人很麻烦。

听闻佛法,听到「我们罪业深重,我们是没有办法修行的凡夫」。听到这个,就会有两种心态出来:有道心的人,虽然知道凡夫没有办法真正修行,但是他会越发精进修行。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有惭愧的心:「啊!我这么没有修行」。习气很重,他还是一样的修行,一样的精进;那么有的人就不一样,他听到老师说我们没有办法修行,再怎么修行都习气还是在,他就什么也不做,然后就把「哎呀,我们是凡夫」挂在嘴上,「你不要那么认真啊」。这就是邪见。

什么样的人最好?真正的修行人,就

「啊!我什么样的行都没办法修,没修行啊」,就是带著这种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办法真正修行(而去精进修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越听闻佛法,他越惭愧自己,忏悔自己:啊,我再怎么听老师讲佛的慈悲,越听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像老师讲的那样子,越听越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污浊,自己的污浊看的越清楚。没有办法像佛那样,那么清净、那么无我,那么的没有执著。就是越听闻佛法,越看到自己的执著很重的人,忏悔自己没有办法修行,没有办法像佛那样无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佛的人。一般学佛的人,听说持五戒、十戒很好,那就去受五戒、十戒,然后就以为自己可以把这个戒持的很好。好像从今天受戒开始,以后就可以改头换面,可以焕然一新,就变成一个好人了。这都是憍慢。

我们听闻了佛法,就很想要往这条路去走。真正的念佛人,他会认真的去走这条佛道、佛法,可是他会发现自己都是在和这个佛道、佛法背道而驰。然后,就是(生起)惭愧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这就是净土教。如果以为自己可以走这条佛道,可以顺著佛法而走,而且还认为自己会走的很好,做的很好,这种人是慢心很重的人。所以,我们讲出家修行,有形体出家,就是把头发剃掉,住到寺院裏去,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但是心出家的人很少。所以日本的弘法大师,他在那时候就已经看到当时的佛教界是这样的,他就很感叹的讲一句话:现在的人,是剃头不剃心。这是弘法大师在高野山讲的。一般(出家人)都是形式上的出家,心没有真正的出家。心没有出家,形式出家,就会高高在上,现出家相以后,就会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样的出家人很多。举一个例子:昨天有一位出家众,她说:我都出家了,都修行了,为什么还得这个病?这就是慢心很重。所以,内心比形像重要。真正的修行人,是越修越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真正有在修行的人。不论什么事,你越精进做的话,越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我们要佛法第一,待人亲切。我们听说要待人亲切,就以为自己真能待人亲切。可是当你想待人亲切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心,原来一点也不亲切。就会发觉,原来自己待人一点也不亲切,之所以会对他好,是带著我们的贪瞋痴的。越做越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待人亲切)。真正的修道人,他会看到(事情)相反的一面。我们说要孝养父母,真正有在孝养父母的人,他会越来越看到自己做的不够,看到自己没有尽到孝道,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孝养父母。但是很多不知佛法的人,他们会稍微为父母做了点事,就「你看我多孝顺父母,你看我做什么,做什么…」这种人,都不是真正的孝道,不是真正的孝养父母。他们做一点,就挂在鼻子上,这就是慢心很重。

我们真正看到上面的,就会看到下面。真正看到天空很漂亮的人,他就会看到地上怎么都是垃圾。你真正看到(一件事),就会看到相反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无我的念佛,要待人亲切。可是你真的朝这个目标去做的时候,你会越发现我执很重,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无我,然后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待人亲切。我们要精进,你真正精进了,就会发现自己很懈怠。我们修行的人,做早晚课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可是,早课的时间我们会想睡觉,「啊,现在的时间如果可以睡觉该多好啊」。所以我们要修行都是假的,你越修行,就会发现自己相反的心会跑出来。真正有在念佛的人,他会看到自己的心很污浊。心中没有念佛的人,都(是)在看自己的人,会认为:「啊,我现在比以前进步很多了,现在比以前有修行了。」这都是忘记佛在看自己的人。这种人的慢心很重。相反的世界我们会看到。举例,你越想待人亲切的话,是否越会发现我们是自私的存在?越去做了,越会发现,有时你去付出了,却得不到自己预期的反应或效果的时候,就会「唉,干嘛要做这样的事情啊?吃力不讨好」。就会有这种心。我们诵经很好,看佛书很好,可是会打哈欠、想睡觉,相反的心会跑出来。越想礼佛、越想念佛的人,相反的心都会跑出来。我们做早课,诵《正信偈》,诵不到一半,你就会打哈欠,看电视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想睡觉。所以,要知道我们凡夫是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凡夫离清净的东西,是有距离的,很遥远的。这就是所谓的「凡夫」。我们为什么要听闻佛法?佛法的价值在哪裏?佛法的价值就是在於让我们明白我们都喜欢不清净的东西。喜欢染浊的东西。我们在学佛,可是一点也不喜欢佛。我们都喜欢烦恼。

问:有时碰到肮脏的东西,就会念佛。可以吗?

答:不要介意这些。尽量养成念佛的习惯。那不是你念的,那是阿弥陀佛自己跑出来的。如果认为那是我      念的佛,那就是有染浊的(念佛),有染污的(心)。(佛号)是阿弥陀佛借你的口跑出来的。

 讲 座 开 示

自然就是规则和法则。自然就是法则的力用,力量和作用。让事情顺著法则去走,叫做自然。但是自然很难。像雨从天空落下来,就叫做自然,它不会从地下往上掉。(指一物,举例)如这个东西由上往下掉,这也是自然,它绝对不会从下面往上跑。这种法则,无论在厦门也好,在福州也好,在香港也好,在日本也好,都是这个法则;现在也是这种法则,以前也是这种法则,未来也是这个法则。这个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必然会是那个样子。但是我们人,一动脑就不自然了。我们人类越文明,离自然就越远。人,不论再怎么努力,自我都不会没有。人类不论再怎么进步,文明不论再怎么进步,肚子饿的时候还是肚子饿,肚子饿的时候怎样想像饱还是不会饱,别人吃饭我们还是不会饱,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人,不论别人多么的成功,如果我们自己不健康,多病,没有成就的话,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不论别人如何的幸福、如何的成功,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话,我们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活多久,这个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就跟我们多久。我们如果撇开自己,说要造福人群、要造福社会,是很难(做到)的,一定有那个「我」在。我们说要改造社会、造福人群,那裏面就有一个我执在了。所以不论有什么方案,(即使)说这个方案很好,当你仔细追究这个方案时,你也会发现不是很理想的。(因为)只要有一点私心,如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舒服一点,只要有这样一点儿私心的话,不论你的法子多么的好,都是假的,都是错的。但是我们人,都不会知道自己错。我们无始以来,都受到这种自我的限制。虽然想改造社会、造福人群,如果没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的话,就会生气;口上讲的是要造福社会、造福人群,可是如果没有照「我的」方案去做,问题就来了。所以与其说是要造福社会,不如说是要顺著「我的」想法。所以我们一起心动念就是错误。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想的,我们所做的,都是颠倒行。可是我们都以这种颠倒行为满足。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时,我们能发自内心为他感到欢喜吗?这样的人,到底有几个呢?真理的世界,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们人呢,就是先想自己的幸福。先想到自己,这当下就是迷执了

我们先要知道,正确的理、正确的法是什么?真理的世界是众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人,凡夫也好,都是先从自己,以自己为出发点,先求自己幸福。从自己为出发点,以自己的幸福为出发点,这就是人、就是凡夫。什么是佛?什么是真理的世界?佛之所以为佛,就是以众生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这个为基准。人类的生活中、社会裏,跟这个基准很接近的,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母亲看到孩子快乐,她就很快乐;她看到孩子流眼泪,她也心痛。这种母子的关系,就跟佛的心很像,很接近。父母对孩子的心,是孩子成功,父母就很开心;孩子如果不幸,父母会为了他感到很悲伤;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心,最接近真理的法则。但是,很遗憾的,身为孩子,他往往无法了解、明白父母心,天下父母心。所以会有忤逆父母、不孝父母的孩子出现。

最自然的生活样态是什么?就是以孩子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孩子的幸福为父母的(幸福),这个是最接近自然的了。但是孩子都不知道,父母最疼爱的就是自己,自己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孩子不明白父母是那么的爱护自己,所以才会忤逆父母、伤父母的心、顶嘴,这就是不明白天下父母心。所以不孝父母的人,是违背天地的法则。从天地的法则来看,顶撞父母的人,当下就是违背因果。做了违背因果法则的事,一定会承受业报。业报一定会找上门来。

我们大家要好好思惟「自然」是什么,好好思惟「自然」这两个字。佛是顺著自然的人,是依自然而行的人,所以佛是「众生病,则我病;众生乐,则我乐」这样的是佛。

生为一个人,看到众生、别人遇到苦难,就觉得不忍心,这个是人性。如果我们看到自己讨厌的人、不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了,没有恻隐之心的话,就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了。我们一般看到自己的冤家、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的时候,往往都要拍手叫好。这种心,是违背因果、自然法则的。不论是什么人,哪怕他是我们很不喜欢的人、很讨厌的人,当他遇到不幸时,我们能生起怜悯的心、可怜的心,这才是契合自然的法则。但是我们人啊,自己喜欢的人遇到不幸会觉得很难过,会和他一起悲伤;可是一看到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遇到不幸,就拍手叫好:「哇,他总算遭到报应了!」这种心就是违背因果的,违背自然的法则的,就是分别心,当下就被我们的爱憎牵著鼻子走。被我们爱憎的心牵著鼻子走,这当下就是违背自然的法则。当我们听闻佛法,我们扪心自问,或者静下心来看自己内心的世界,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在违背自然的法则而活著。如果我们都是以自我为本位,在想事情、在做事情,在看自己的话,就是错的。

山上的树,就是自然的榜样。树本身就是自然,它显现的就是自然。它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感情用事。但我们人,就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违背自然。(这样)我们跟树比起来哪个聪明呢?但是我们都认为树没有知觉,都认为我们人比树聪明。树的成长是无我、无心的成长。所以你把树枝剪断,它也不会生气,照常茁壮成长。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如达摩祖师这样的人,他们来看树,树就是佛。山上的树木很多,我们去砍树枝的时候,被砍到树枝的树,它不会说「为什么你来砍我,而不去砍别的树」?它没有你我,它无我,它让你砍。(而)我们人,别人向我们道谢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心;如果我们为对方做一点事情,为对方付出,他却连一声谢谢也不讲,我们的我执就出来了,烦恼就出来了。所以无我、无心是最珍贵的。当对方笑脸对我们道谢时,我们就很开心;开心的当下,就是执著了,就是心迷执了。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笑脸对我们说「谢谢,谢谢」时,我们会说「不客气,不客气」。我们口裏是说「不客气」,其实心裏高兴的要命。可是当我们为对方服务,对方却没有什么反应时,下次你一定不会为他服务了。我们学佛的人,做真正的道人,走佛道的人,就是要去(除)自己这种执著的心,去看自己执著的心。我们以谁来为生活的榜样呢?看山上的树木,它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山上的树木是无我、无心,就是以此为我们的榜样,以无我、无心的树为我们的榜样。心情烦躁的时候,不妨到树林裏面去,到山上,到树下,坐在大树下,自然而然,很烦躁的心,就会静下来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山上的树木在教我们无我无心。所以你看我们修行人,佛教的修行人,他们都是入山修行。为什么要入山修行?就是说这个(原因)。想要修行,如果走入人群,很难修。走入人群的话,贪瞋痴就会生起。走入人群的话,爱憎的心会越来越强烈。所以禅宗的修行者,为什么都要去山裏呢?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以前的寺庙都是建在山上。寺建在市中心的话,我执就会很旺盛,真正的佛道就没有办法去实践。要读佛经的话,在山裏是最适合的。我们如果在人群裏读佛经的话,就是用贪瞋痴在读佛经,就没有办法真正升华自己的心。不信你试试看,带一本佛书到百货公司裏看,你的心思是想佛经还是想喜欢的东西?人是怎样的动物?人是被自己的贪瞋痴左右的动物。不被自己的利害得失所左右的人,是很高尚的人。但很遗憾的是,我们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左右。真正的修行者,他不拿钱的。不论是怎样的修行人,你让他拿钱看看?那种得失心、名闻利养就出来了。所以贫穷最好,当乞丐最好。真正能够当乞丐的人,是最好的人。没有办法真正当乞丐的人,他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这种)舍很难。(上次)看到一位四处漂泊的老人,某法师问这位老人:「你这样不觉得很苦吗?居无定所,三餐不济。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很苦吗?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怎么样呢?」那老人说:「非常满足。」他感到非常满足。这种人是最富有的人。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想的,对於这个流浪的老人来讲,他这样子很快乐,他觉得没有比他现在更快乐的了。很遗憾的是,我们凡夫连这个乞丐也当不了。

真正的乞丐,我们是没有办法真正去当的。

以前,出家人是走入尘世中去修行的,为什么没有办法修行呢?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去我欲,所以没有办法真正的修行。如果我们有稍微涉及一点佛经的话,拜读过佛经的话,你就会知道:原来,我连乞丐也不如,这么执著。当你这样观照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修行佛法的根器、法器。我们可以做到(外表)形式上在读经,可是内心裏却被自己的执著所玩弄、所左右。有四个字对我们学佛的人很重要,哪四个字?「知足常乐」。我们要以知足常乐这四个字为出发点。

你要修行,你就要舍家弃欲。就是不要先生,不要老婆,不要钱,然后入山去修行。这样子,你才能真正的修行。所以大家(要)知道:你有家庭,有孩子,修行就是落第了。不要以为你们这样子可以修行。真正的修行,自然「孤家寡人」。你真正要修行,你就要抛家弃子,连父母也要离开,你才有办法走修行的路。中国有个叫玄沙的人,他很想要修行,可是他有个父亲。父亲在,他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为了要去出家修行,有一天和父亲出去捕鱼,他就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把父亲推下水。他的父亲抓住船舨,叫儿子拉自己上来。玄沙想,这时候如果把父亲拉上来,就没有办法出家修行了。他就把父亲的手掰开。他父亲就溺水死了。这样子,他就出家修行去了。因为他是自己亲手把父亲推下水,把父亲淹死,这种杀父的「五逆十恶」罪很重。杀死父亲的情景每天都侵蚀著他的心,这种心变成一种动力,推动他精进的修行。所以他修行十年,就开悟了,就进入无心无我的世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就梦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跟他说:「当初被你推下水的时候,非常的怨恨,我的亲生儿子竟然杀害自己的爸爸。因瞋心而堕地狱受苦不断,直到今日,因为你修行开悟的功德,我得以从地狱出,上升天界享乐,今天特来向你道谢及辞行」。话说完就不见了。玄沙因为是自己把的父亲杀死,再去修行,所以他修行的心和一般人不一样。「罪恶深重!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杀死,自己是这么的罪恶深重。」因为他带著这种心去修行,当他这样精进、努力去修行,十年他就证悟到无心无我的境界。当他开悟的时候,他的爸爸就来给他托梦。说∶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时候,心中充满怨恨。心裏很不甘愿,竟然我的儿子会把我害死。因为心不甘愿,起怨恨心,而堕入三恶道受苦。可是当他儿子,证入无我无心的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以开悟的功德,让他的父亲从三恶道裏出来,生到天界;所以他来向儿子辞行:因为你开悟的功德,功德力令我得从三恶道裏超拔出来,今天要生到天界去了,特来给你道谢。

我们在座的大家,如果能从我执的世界证悟到无我的世界的话,这种功德很大,可以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得生善处。我们要走修行的路,就要有像玄沙这样的决心。(他)每天的心境,就是「我是恶人,我是罪恶深重的人」,带著这种心,这种惭愧忏悔的心去修行,才能够真正走上修行的路。不然的话,稍微读了一点佛书,稍微念了几句佛,就自以为自己有修行了。这样子哪里是修行?是在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根本就是傲慢、邪见。如果自以为自己都是在做好事,自己没有做坏事,然后(也会)讲佛法给人家听,自己也有听佛说法,有在修行,(这样认为的话),这种人都是天狗,都是邪见憍慢。像玄沙这样,为了走修行的路,他把自己的父亲害死了。所以他在二六时中,念头离不开这个:「我是不孝父母的人,我把自己的父亲杀死了」,所以二六时中,他心心念念:「我是个不孝的孩子,我是个罪业深重的人」。他是怀著这种心去拼命修行的。像玄沙这样,他自觉自己(自觉很重要)是不孝父母、罪恶深重。有这种自觉,起这种自觉去修行的,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人,动不动就会以为自己是好人。听了一点佛法,就以为自己比以前好了很多,慢心就会起来了。为什么学佛会没有办法进步呢?就是(因为)我们很容易起这个慢心,可是我们又看不到自己有这个慢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脚都浮在空中!没有像玄沙这样,他的脚是踩在「我是罪恶深重的凡夫,我是罪人,我是不孝父母的人」上。他的脚是踩在这上面,所以他能够脚踏实地的修行。

但是我们一般人,我们的脚都踩在空中。所以,虽然会说自己是恶人,会说自己是凡夫,可是这个凡夫是踩在空中的。你看我们说自己是凡夫,可是当我们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就去攻击,就去排斥,然后就是生气。那样的当下,就已经不是凡夫了,也就是高高在上了。我们如果没有像玄沙这样自觉的话,虽然嘴巴上讲自己是凡夫,其实都不是凡夫,都是傲慢,邪见憍慢的恶众生。

我们如果在娑婆生活,用佛法这面镜子来照见自己,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一点佛法也没有,每天都是在背道而驰,都是过著背道的生活。真正有这种自觉的人,他就不会如此:稍微比别人多捐几个钱,他就会说我付出了多少(多少);比别人多扫了点地,他就(会说)我好发心。我们凡夫,动不动慢心就起来了。用这样的心,来读佛学也好,听闻佛法也好,都是邪见憍慢。(当)你真正认真去走佛道时,就会发现:啊,原来我的我执这么重。我们听了佛法,我们的心都会去观照别人,可是都忘了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心都是向外求的。

不论是看佛书也好,读佛经也好,听闻佛法也好,当我们真正在佛法中,读到佛书的时候,你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我执很重,慢心很重;原来,我的心都在看别人;原来,我们刚知道一点佛理,就会在心中评判别人:「啊,那个人,他在讲这个话;那个人还不懂…」我们无时不刻都在评判别人,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心在评判别人。不晓得我们在看别人,(而)那个当下就是慢心。所以大家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去看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是一位很虔诚念佛、精进的修行人,可是你看他所留下来的著作裏面,他都在忏悔:忏悔自己没有修行;忏悔自己罪业深重;忏悔无始以来,自己造了多少杀业;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犯了多少偷盗的罪。善导大师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於:其他人稍微有禅坐,有读佛书,他们就认为自己有修行了;善导大师也有禅坐,也有念佛,可是透过这个,他发现自己: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一点修行也没有,我罪业深重。心心念念都是罪业、烦恼,无有出离生死之缘」。他这样在看待自己。能做到如善导大师这样观照自身的是亲鸾圣人。因此亲鸾圣人的著作中,说自己「无惭无愧」,「无小慈」、「无小悲」,有的只是「重视名利,好为人师」。他就是这样的惭愧自己。我们学这个教法的人,要学什么呢?要学用无常来观照自己,而不是去观照别人。我们听闻佛法的人,如果没有看到自己每天的起心动念,都是跟佛法背道而驰的话,就是没有佛法。这样的话,就是假的修行人,假的念佛人。你越精进念佛,就越会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人。如果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修行人的话,那就是邪见憍慢。亲鸾圣人所留下的著作裏,他都说:真正的念佛我一句都念不了,一句都没有办法修行。在《愚秃悲叹述怀》中,他有的只是什么呢?「惭愧,惭愧,惭愧。」如果你的心现在还有:「啊,我每天都很精进,我每天都有在持佛经,我每天都有在念佛。」如果你的心态是这样的话,这就是憍慢啊。越是精进念佛的人,他就会:「啊,我连真正的念佛一次都没有。」可是这样的人,他是每天都在念佛的。真正领受到净土真宗的心法的人,他虽然每天都在精进念佛,可是心裏:啊,我连一句真正的念佛都没有啊。在今日,修本愿法门的人,真正很努力修行,可是(知道)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这样的僧侣很少;传法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来闻法的人。当我们遇到真人,我们在真人的面前,就会发现自己的虚假,(还)是虚假一切;我们到了真修行人面前的话,就发现自己是假的修行,我们都没有修行;可是如果我们到不是真正修行人的地方,我们就会觉得「我比他有修行」。因为彼此都是假的修行,是假的念佛人,所以:「哎呀,他啊,还是慢心那么重。还好我没有他慢心那么重。」

我们就会有这种心态出来。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因为大家都是假货,假的念佛人。会看到自己是假货的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我们会起一个念头:「比别人精进,更明白佛法,高人一等。」只要你有这种心的话,就都是假的了。真正的学佛人,他不会有「我有佛法」那种姿态出来,他摆不出来。真正的念佛人,他不会摆出一副比别人了解佛法,比别人懂佛法,高人一等(的姿势),他不会有这种姿态出来。他能比什么呢?「惭愧,惭愧啊,我什么都不懂啊。」有的只是谦虚。谦虚的人,(是)佛法的光明进入他的心坎裏面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懂佛法的人,是天狗,就是憍慢。

期待大家,对於刚才讲的佛法,能够在心中反覆的思惟,然后再去精进。到你们七十、八十的时候,这些佛法就会融入你们的身体裏面了。期待大家直到七十、八十都不要间断,不要间断忆念佛法。大家不要提早毕业。不要「我懂了!我明白了!我已经获得信心了」,就不再来听闻佛法了。不要提早毕业,提早毕业就完蛋了。

◆ 瑞觉法师讲述

老师说真正的灭罪、忏悔,是不论怎样忏悔,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忏悔。因为不管你如何忏悔、现在怎样的惭愧,可是转个身,你又依然故我了。所以我们人,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你看善导大师也好,亲鸾圣人也好,他们都没有说:我忏悔了。他们说自己是:无惭、无愧。这个「无惭无愧」不是没有忏悔,而是忏悔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所以说(自己)「无惭无愧」。这才是真正的忏悔。所以我们说灭罪,是真正彻彻底底的明白:原来自己的罪业是如此的深重,不论自己怎么忏悔,都没有办法让罪业消除。就是怀著这种心。当你有这种心的时候,不论什么业障现前,你会处之泰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是来得应该的,来得好的。这样的话,不论什么业障现前,都不会觉得是苦。因为觉得:受的好,来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灭罪。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想的:在佛堂,掉几滴眼泪,就好像可以一笔勾销(罪业似的),不是的。

你如果有杀众生,杀生的业报没有现前之前,走到哪裏,(业力)还是跟到哪裏。你看我们这辈子,记得的(杀业)有多少,何况是我们不记得的,何况又是无始以来的。因为我们是如此的无明烦恼,如此的业障深重,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裏,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来之有因的。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如果有把佛法听进去的话,自然而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是知道)这些都是我种下的因,(熟果)现在来了。

昨天有位师姐问如何教老年人念佛的问题。老师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同样讲一句话,听的人(听到心裏的)都不一样。你要教他念佛,除了你本身真正是本愿他力念佛的,你才有办法保证教给他;如果你不是本愿他力念佛的话,你再怎么跟他讲要念佛,他只会自力念佛。

「哎呀!阿弥陀佛好慈悲啊,只要我们念佛的话,不论你做了什么,阿弥陀佛都会救你的」。一般人听到这句话后,他就很开心,为了灭罪来念佛。这种念佛,就不是本愿的念佛了。但他这样念佛,也是跟佛结缘。因为你这样念佛,名号是有功德的,也是无形中有你说的那种功德,但是你不能说看到他很虔诚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认为他这样子就可以往生净土了。这是一般人的观念,一般人的想法。要真正的领受他力,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的话,就是需要闻法。就是「闻其名号」的「闻」,就是闻法。

问:(大意)经法中有说:人处厄难,一声称念名号,即得解脱。不也是功德灭罪的一个例证吗?

答:这种想法就是一般人的认为。你有去忏悔,但是你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真正的忏悔。因为你掉几滴眼        泪,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好像是真的很忏悔了。可是那都是「一时」而已。我们的贪瞋痴都无动於      衷。所以当你痛哭流涕完了,转个身的话,依然故我。

    真正有忏悔的人,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忏悔。亲鸾圣人在《和赞》后面的「愚秃悲叹述怀」裏      感叹:我这颗心,「无小慈小悲」。自己连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无惭无愧」,连忏悔都不能。他        (就是)这样的忏悔!

    这种忏悔是不断的。不是我现在忏悔了,然后就一笔勾销了,重新再出发。亲鸾圣人的忏悔是一直到      一口气不来为止的忏悔。当你有「无惭无愧」的心理出来以后,当下就从罪业裏解脱出来。这个才是      真正的解脱。因为你已经能够完全的面对你的罪业了。

问:我们怎么理解《药师经》所讲:当他称念名号时,名号的功德力让他暂时的得到些福报,而减轻、        减原来造的恶业的现前,使他有个机会再听闻佛法。

答: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一定)要吃一米袋的盐巴,我的业报就是要吃这袋盐巴。一般人以为:我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依名号功德,这袋盐巴就可以不吃了。一般人认为解脱灭罪也      是这样。(其实)不是的。这袋盐,没有学佛的人,当他吃的时候,会吃的很辛苦,因为太咸了;可      是念佛的人,因为念佛、因为诵经,就像把这袋盐放到一个大水池裏,然后再喝。一样在吃盐巴,一      个拿著吃,一个泡在水裏喝,感觉一样吗?所以,念佛的人,有听闻佛法的人,就像把一袋盐放入水      池裏。还是要喝,还是要吃盐巴,也还是要承受业报。一般人看来,他就是业障减轻了。虽然业障减      轻,还是要吃这袋盐巴,但是吃法不同了。

◆ 讲 座 开 示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个「心性」,就是圆的世界。圆的世界,就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也叫「一如」的世界。但是,圆的世界,它会分裂。心性分裂,就会有自他、爱憎、是非、善恶出来。心分裂的当下,就有业识。业识一定是伴著相对心出来的,有「爱」就有「憎」,有「自」就有「他」,有「是」就有「非」,有「善」就有「恶」。用佛教的术语,叫「能见」和「所见」。「所见」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术语叫「境界相」。

「能见」是主观,「所见」是客观。

佛的心是圆满的,反过来,我们的心就多两个角出来:分裂成的「能见相」和「所见相」。圆就是心,这两个角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迷心。圆心的当下是统一的,是静止的。圆的心就是我们说的「悟心」,分裂的心是「迷心」。心一分裂就是爱憎的世界了。我们这个心分裂为自他两个还好,可它会不断的分裂下去,不断的分裂下去有的不是苦就是乐。我们能够看见很多东西,就说明我们的心分裂成很多。心分裂后就会很乱,因为有是就有非,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喜欢就有不喜欢。客观就是我们所看的世界,主观就是我们所讲的自己。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分开过,也分不开的。客观也是心,主观也是心,主观和客观不断在吵架,不断在斗争。一斗争,就有苦出来了。这个世界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相干,可就是因为有自己,才有这个世界。跟人家吵架的话,是自己在敲自己的头。不是别人可以打我们的头,是我们自己在打自己的头。所以叫做「迷」,也叫做「愚」。这个「愚」和贪瞋痴是一样的。没有两个角,光是一个圆,这叫佛心、佛智。所以从佛智、佛心、佛眼来看众生,我们凡夫都是愚痴到不能再愚痴了。

佛教的价值在於哪裏?就是把在人生的苦裏面流转的众生,带回佛无心无我的世界。这就是佛法的价值。这个无心无我的世界叫做「解脱境」。佛心的世界,就是看大家都是一个心的世界。佛教又是绝对唯心论。但是这个唯心的心,不是我们凡夫的迷心,(这点要弄清楚),是佛开悟的悟心。佛法就是要领我们回到这个心的世界。

如何带我们回这个佛心的世界呢?具体的修法就是禅定,要靠禅定。修禅定的话,像波涛一样汹涌的心会趋於缓和,心慢慢的平静,最后心如止水。分裂的波浪慢慢就变没有了,波浪就变成了水的世界。变成水的世界,心如止水,就是佛心的世界。到达这个水的世界,真正无心的世界,才能(真实的)看到东西。心如波浪,水高浪高时,看不见真实。兴风作浪时,是看不到海底的,(而)海水平静时,我们可以看到海底的沙土。为了要让我们心波停止,所以佛陀(教我们)要修禅定。禅宗也就是修这个禅定。如果没有修禅定,心动摇不定的话,就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东西。我们凡夫不是执著是」,就是执著「非」。我们看到的是喜欢和不喜欢,看到喜欢就被喜欢拉走,看到不喜欢又被不喜欢拉走了。被自己所看到的境界牵著鼻子走。停留在这种分裂世界的就是我们凡夫。大家看电视的时候,是跟电视一体的哦。但是大家不会这样想,一般人都认为电视是电视、我是我,是我在看电视。

这个圆的世界是无心无我的世界,但是我们凡夫一起心动念就分裂,就是业识。在业识的世界,我们就有爱憎、自他、好恶等出来,这就是迷执的世界。我们的心一分裂,就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当我们不喜欢某些人、事、物时,不是有个东西让我们讨厌,而是我们的心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人、事、物出来,让自己苦恼。毕竟是心看心,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而不是对方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喜欢对方,是我们的心让我们讨厌对方。如果看到不好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心在让我们看到不好的东西。所以佛教讲「唯识论」,都是心在作怪。

分裂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业识」就是心分裂的状态。分裂以后,自己的心在看自己的心,就会执著所看到的,这就是转相了,转相共有六个阶段,在《大乘起信论》裏叫「六粗」,就是我们的心分裂成六个。第一智相,第二相续相,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第五起业相,第六业系苦相。智相的「智」,不是智慧的「智」,是指能够看到东西。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流转,原因就在这裏,看东西不光是看到而已,(还会产生种种分别)。为什么有苦恼,就是因为有这「六粗」。我们的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看到东西后就开始动,不断的转啊动啊;我们看到东西以后,不会看到就算了,会相续,看了就记得了;记得以后,(有)执取相,就是执著喜欢、不喜欢,有善有恶、有是有非;执取相以后,计名字相,就帮它起名字了,看到一个人以后,想「那是一个说我坏话的人」,就(是)给他做个标志,记上名字了。「啊,那个人好贪吃啊」,我们又给他贴上贪吃的标志了。其实那都是自己的感觉而已,是自己的心对那个人的感觉,但我们就把它计名字相了。「那个人我好喜欢啊,那个人好帅啊」,就贴个「好帅」的名字上去了。这就是我们心的执著;那么,计名字相以后,就开始造业了。因为当我们的心认定他是讨厌的人的时候,你再看他的时候,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会的,你会不理他。那你给他脸色看,他会不会给你脸色看?会。所以这个(是)业相,开始造业了;造业以后,它一直在那(裏转)动,不会停止下来,会业系苦相,就是说业带苦恼来。这就是我们人生、我们的心的动态。我们的心都是很主观的,我们这主观的心造了一个人、事、物出来;造出来之后,我们的心又把它客观化,给它贴上标签,然后自己苦恼自己。如果我们听闻佛法,就会知道这些只是我们心的变化。但是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智慧,虽然只不过是心的变化,但是我们执著,以为这是真的、(是)有。以为它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如我所想的)一个人、事、物。我们看到一个人,「啊,这个人我好喜欢」,男的就说这是我的女朋友,女的就说是我的男朋友,我们的心造「男朋友、女朋友」出来,然后越看越喜欢;心执著对方以后,就有很多想法出来了,这些想法就让自己绑手绑脚的了;但是我们不晓得,我们以为这是真的,有这个(如心所想的样子的)人;可是当对方不如我们所想像的时候,就说他(她)变心了,烦恼就出来了。其实我们所碰到的所有的境像,都是我们心的变现。所以我们都是在看梦幻的世界。《金刚经》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就是在讲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来看这世界,是心在造一个(世界),「如梦幻泡影」。但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总认为:实在有这个人,实在有这个事物。(所以)当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很受不了。这就是愚痴。我们都被我们的心(给)骗了,我们的心都在骗自己。为什么我们人会上当?就是因为有「我执」的关系。因为(有我执就有我欲,)有「我欲」的关系,我们都会受骗上当。正因为我们有欲望,所以就(会)用我们的欲望去想(像)对方,然后就上当了。

如果我们不要继续上当受骗,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梦幻泡影的世界,这就是解脱。佛是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就不会受骗上当。

我们自己被自己的心欺骗,然后又用这个心去欺骗别人,这个世界就是「人骗我,我骗人」,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在日本,把这样的世界叫作「狐狸」,互相骗来骗去的世界。

把我们从这个骗来骗去的世界,波浪起伏的(心境),带回(到)原来那个无心无我的世界的,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教。净土是无心无我的世界,正因如此,没有骗来骗去的事情。很遗憾的是,这个娑婆世界,因为我们都是欲望的动物,都是欲望的存在,(所以)都有我欲。因为这个欲望的关系,我们被自己的心所骗,然后也骗别人。因为我们有欲望的关系,我们都自己以为自己「悟道」了,自以为「信佛」了,自以为「开悟」了,这都是被自己的心骗了。如果自己修行,觉得自己开悟了,(这样的)人中十个有九个都是被自己骗了。从佛眼看凡夫,自以为开悟的凡夫,在佛眼看来,还是在迷的世界裏面。迷在迷的世界裏(的人),当他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就以迷的业力,(再)转生到迷的世界裏面去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佛学,有很多都是被「觉得」这个心骗了。佛是连「我开悟了」的这个「悟」字都没有。真正的修行人,也会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心骗了。

我们学本愿法门的,会遇见这样的同朋,他说「我信心决定了」、「我心安了」,这十有八九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

我们在座的都是知识份子,上过大学,自己觉得念过不少书。这种觉得「自己念了不少书」的自我满足,就是自己被自己的心骗了。其实也没有念那么多,就是自己「觉得」念了不少了。骗了自己,然后用这个心又去骗别人。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你越学佛,越会发现佛法像个无底洞,它没有底啊,你越学佛越觉得深奥不可测。佛所证悟的世界是「深远如虚空,广大如巨海」,所以佛的世界连「开悟」这个字眼也没有,这个心也没有。我们凡夫不晓得佛法的世界是「如虚空、如巨海」,所以我们动不动就说:「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相信了」、「啊,我开悟了」、「我获信了」,就在那裏自我满足。

达摩祖师就是证悟到佛法「如虚空,如巨海」,像是无底深坑,所以他说:「不可得」。大家都知道达摩祖师和慧可大师的故事,当慧可大师还没有悟道之前,他到达摩祖师面前,向祖师请教「何谓佛法大意?」。但是达摩祖师不理睬他。慧可在门外跪了三天三夜,达摩祖师还是不理他。慧可就把自己的左手砍断,然后把断手拿给达摩祖师看,表示自己的决心。达摩祖师看到他把手砍断,求道心这么强,就问慧可:

 

f17d74a482e8d7682e38920a9e2399c4.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你想求什么?」慧可大师说:「想要安心。」「好啊,你把心拿出来,我帮你安。」慧可大师一听,要(拿心出来),才恍然大悟,说:原来,这个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他当下就悟道了。大家读大学,学、学、学,不断的学习,到时你会发现:没有学习以前,你会觉得只要学习就会懂了;但是等你不
灵台山开示(6)

灵台山开示(6)

「你想求什么?」

慧可大师说:「想要安心。」

「好啊,你把心拿出来,我帮你安。」慧可大师一听,要(拿心出来),才恍然大悟,说:原来,这个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他当下就悟道了。

大家读大学,学、学、学,不断的学习,到时你会发现:没有学习以前,你会觉得只要学习就会懂了;但是等你不断学习之后,你会发现越学越不懂。这就是「不可得」。宇宙的真理,不论怎么学,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真正有学问的人,他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了,就是真正学到东西了。我们本来不懂,由不懂的世界去学东西;刚学的时候,本来不懂的东西现在知道了;(可)当你再不断的去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学越不懂;当你知道自己再怎么学,都学不懂的时候,(其实)就真正学到了。佛法这个无限的世界,是我们无论怎样想懂都懂不了的世界。我们学佛法,就是最后会发现:原来,这个佛法,不论自己再怎样加油、努力,以我们的人脑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世界。用我们人脑可以理解的世界,都是迷执的世界。佛法的世界,不是人脑可以理解的,可是当我们不断的听闻,本来是没有办法想像的世界,我们似乎又知道那么一点点。这就不是我们人的力量(做到的),而是佛的光明照入我们的心中了,所以才能体会到这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以用禅宗的公案,大家好好来体会。(有个)禅师讲法,说:「雨,从天空落下来。哈哈哈哈。」就结束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自然。所以不懂得这个的话,去研究自然(的人),越研究,他越会发现自己想的都是不自然的。(而)那就是懂得自然的人了。亲鸾圣人在晚年,八十八岁的时候,写了一篇《自然法尔章》,他说:自然,就交给自然去吧,我们不要在那裏画蛇添足了。这就是自然。我们凡夫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结果都是自己的、凡夫的思想和知见。所以亲鸾圣人说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聪明的人,自然就交给自然了,他不会用凡夫的言语去强作说明「自然为何物」,这是傻瓜才做的事情。

我们人会生病,为什么呢?昨天有一位出家众,她说:「我都出家修行了,为什么会生病?」她觉得没道理。一个修道者有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我为什么会生病?你造了生病的因,就必然会得到生病的果报嘛。那个因果的法则不是我们人创造出来的,不是我们讲有因果才有因果的。不管我们晓不晓得、有没去想,因果的法则是俨然存在的。所以因果就是道、因果就是法。因果就是因果,如果我们欺负过别人,自己一定会尝到苦头的。这是天地自然的法则,不是谁造出来的。是自作还是自受,这个逃不了。不是别人作,我们来受。只要有作,业报一定现前。为什么?没有理由的。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父母,那也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法则。我们受到别人的恩惠,一定要报恩。知恩必报是天地的法则,没有理由的。忘恩负义的话,是违背因果。我们要知道天地宇宙的法则为何?这样我们学佛才不会越学越狭隘。某某老师,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去指导你的学生。光是教我们世间法的学问,会碰壁。自然是没有理由的,但是人就是这个样子:都喜欢找理由,然后才肯相信是这样的。很有趣。所以,禅宗的说法:「雨从天空落下来,哈哈哈哈」、「烟从地面往上飘,哈哈哈哈」,说法就结束了。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们人喜欢找理由。这样讲法,是为了要打掉我们的那个「为什么?」我们很喜欢找理由,因为我们很会自作聪明,很会问为什么,然后找个理由来作说明,这都是凡夫的管见。佛陀也好,亲鸾圣人也好,(都告诫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钻牛角尖。什么叫做牛角尖?如问「人为什么会死?」,问这个的都是傻瓜。有生必有死,就跟雨从天空落下来,烟由下往上飘,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死呢?你在那裏钻牛角尖的时候,还没找到答案,你就已经死掉了。我们没有办法抗拒自然,所以要老实的接受自然。自然就是法,我们要顺法。孔子说要听天命,就是要顺法。又有人问「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父母?」这也是阿呆。我们受到恩惠去报恩,这本来就是为人之道。

问:不能问为什么,那么能否问是什么?不然怎么了解宇宙的法则?

答:我们是凡夫,只有凡夫可以问为什么。因为你不问为什么,就不会明白「是什么」。但是真正解决我们生死后生一大事的(问题),是超越这种问题的。

问:二河白道喻裏,出现过很多「忽然」的字眼,是什么道理?

答:二河白道喻中的「忽然」有两个,「忽」有一个,共有三个。「忽然」是「惊觉」的意思。本来没有发现到,突然发现到了,就是「忽然」。「忽然」拿来用在我们身上:本来我们都没想到自己会死,可是突然「我死了怎么办?」「我死了会去哪裏?」有这个心境出来,就是「忽然」。我们都知道人会死,可是没有想过自己会死。我们都把死当作身外之物,(看作与己无关)。本来是这样的我们,突然就会去想:「我会不会死?我死了会到哪裏?」本来没有去想的问题,突然会想了,这种心境,就叫「忽然」。其实死都存在,只是我们都当作是别人的问题,和我们没有关系。(虽然)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死,可是我们凡夫只是概念上知道,其实并没当作一回事。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的自己,突然会去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忽然」。日本有个诗人,作了个很有名的俳句:

「到目前为止,都是认为死的是别人;原来我也会死。哎呀!不得了」。

(对人来说)这是很难的地方,能够突然警觉自己的生命很无常,很难。突然警觉到自己生命无常的人,他学佛很快入门。我们都是概念上知道自己会死,那种实际的感受我们没有。

大家有没有为这样的事情烦恼过呢?为「我会死」烦恼过吗?有的话,学佛进步很快,没有这种感觉的话,到死了都不会有这种感觉出来。如果没有面对自己死亡的人,(真实了解)自己会死的人,佛法对他来讲,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知道而已。当你听到「会死哦」、「会死哦」,你作何感想?如果把它听成「只要是人都会死」,当作身外之物,用客观来看待死的话,那样学佛很难;真正想到「我会死」,有这种念头的人,连晚上也睡不著,烦恼到睡不著觉。晚上睡到会打鼾的人,都是不了解自己会死的

人。得了大病,面对死亡的人,晚上都是睡不著的。真正感受到无常,一直心系无常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者。如果只是概念上知道「只要是人都会死」,想要了解佛法,不容易。佛教说「无常迅速」,是来之有因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今天晚上就会死的话,那么所有的事情,你都管不了了。真正知道无常迅速的人,他就会很认真的面对他的人生。知道自己会死的人,不会站在那裏唱高调。不会吃一顿好吃的,就得到满足,没有办法满足的。知道晚上会死的人,给他准备再丰盛的晚餐他都吃不下。当人知道自己要死时,受到的打击是很大的。没有直接面对死亡的人,佛法对他来讲,只是概念而已。「忽然」这两个字是很重要的,(要深思)。

◆ 讲 座 开 示

想要闻法,又没有办法来,这是魔障。中国佛教有「魔障」这个说法,在日本就比较少讲,但是不会因为少讲就表示它没有,也是有的。老师小时候,听大人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我住的邻村有个叫阿舍的女孩子,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死了。那么同村有个经常听闻佛法的老婆婆,是一个很虔诚的念佛人,有一天,就听到有个女孩子在叫她,她就问:「你是谁」?「我就是阿舍,阿舍啊」。「你不是死了吗?你叫我做什么」?阿舍的父母从小叫她去拜佛,她都没有听父母的话。现在死了,到的地方很苦。她希望老婆婆能帮她诵经。老婆婆就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找你爸爸妈妈,为什么来找我呢」?「因为我爸爸妈妈虽然学佛,但是没有很精进。我如果去找他们,他们反而会吓一跳,没有办法听我讲话」。「好,我知道了」。隔天,老婆婆就到寺裏,请寺院的主持帮阿舍诵经、超度。连续诵了三、四天,阿舍又出来给老婆婆讲:「谢谢你请那位师父帮我诵经,我现在已经舒服很多了。昨天,有位很尊贵的人(老师说可能是誓愿救助一切冥间众生的地藏菩萨),说要让我再投生,再到人间投胎一次。所以,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来了,我要去投胎当人了。感谢您」!这之后,再诵一天的经,阿舍就再也没出现过了。佛经的功德很大的,这个阿舍的传闻,一般人都以为是传闻,但是老师的老师瑞劒老师,知道这个事情,他说阿舍的鬼魂这件事是事实,并把阿舍这件事笔录下来。所以不是传闻,是实人实事。

人,很想来听闻佛法,但是没有办法来,那就是过去世有障碍过别人听闻佛法。有障过别人的法,所以现在人家来障他的法了。这个因缘不要急,可以靠诵经的功德来自救。佛经和圣经是不一样的,佛经有很大的灵力、功德力。真宗没有讲念经要回向什么的,没有这种讲法,没有这种作法。但是你诵经的当下,佛经的功德是进入你的身心的,诵经的当下就是领受佛经的功德。如果自己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不在人世的话,在他们的忌日帮他们诵经,亡者也受益,诵经者也受益。即使亡者生前没有学佛,也没有关系。在忌日为亡者诵经,他们都能够得到佛经的利益。佛经的功德力很大,但真宗的诵经纯粹是为诵经而诵经,而不是为得到这种功德而诵经。这种心态很重要。诵经最好诵关於阿弥陀佛的经,如净土三部经。净土真宗平常诵持的是净土三部经,(《心经》没有诵的)。没有诵《心经》并非否定它或排斥它,而是因为《心经》是教行信证,「证」的世界。我们到了净土以后,自然而然就能领受《心经》的智慧。佛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问:我这一生不知道前生的事,我下一生不知道这生的事,那我只有把自己本份做好就可以了。对吗?

答:能够知道过去、能够知道未来的,(在人世间)只有佛一个而已。你说这辈子好好过就好,那什么叫「好好的过」呢?如果是用人的知见,按照人的思维去过生活的话,很多都是走错了。我们要好好的过这个人生,唯有依止佛语、依止佛的教法,才能真正不枉来这人间一趟,不然都在走错路。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智慧,自以为是对的,其实都是不对;自以为是药其实是毒;常常做这样的事情。不要说佛法,以世间法举例来说:比如酒。酒对有些人,它就是药;可是对另些人,它就是毒。有些东西,大家吃了没有事情,有些东西,某些人就不能吃。如果随心所欲的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的话,很容易会迷失掉自己。不知道过去,不知道未来,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人,这就是凡夫。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跟你说:「我知道你的过去,我知道你的未来会如何如」,那一定是骗人的。算命的会算别人过去,会算别人未来,可是就不会算自己。老师说那是骗人的。算命所讲的和佛经所讲的,天差地别。如果太相信算命人讲的话,就会变成迷信。该听谁的话很重要。所以要依教奉行。

不知道依教奉行、随顺佛语的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自己人生的,大都要悔不当初。除佛以外,谁也不知道过去,不知道未来。如果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存在,还在执著於自己的浅识,到最后一定会很后悔的。

问:现在学了佛,生病的话,是随因缘消除还是去看病?

答:虽然生病是业障,但是我们活在人世间,这世间有世间的法则,还是该看医生,能够医的就医。身体生病,要看医生,要找值得你信赖的医生来看病吃药。身为人,应该这样做。因为你没有这个色身,如何修行?老师本身,也是这裏痛,那裏痛的,不也在治疗吗?(众笑)需要治疗,就要找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治疗,不要自己想,自己抓药吃,那是很危险的。

问:有时想这色身早点脱离,早点走,没必要留在这个世间受苦。

答:净土并不是想去,马上就可以去的。时间没到,还是去不了的。你以为可以去净土,可是到时候(发现)去的是地狱怎么办呢?(众笑)到净土有到净土的路。我们既然有这个生命,就要尽力活下去。不要想:「这个人生这么苦啊,我要早点去阿弥陀佛那裏」「不要吃药,算了算了」。这种想法很危险。我们以为可以去东,可是到了地方发现是西,这种事情是常常有的。

问:世风没落,常有堕胎之事,它的业障非常重,等於杀人。如何对待?

答:已经堕胎的人,要为堕掉的孩子诵经,因为是作父母的杀死了他。堕胎的人,诵经为孩子超度,这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说有为他们诵经超度,就觉得是一了百了了。这是不对的。到一口气不来为止,你都要对这个死去孩子深深的忏悔,忏悔的心都不可以忘记。虽然是不得已,但是杀生毕竟是杀生。(不该)发生的事毕竟发生了,要对自己所做的事心生忏悔,然后为死去的孩子诵经超度。这是很重要的。人活著有时是很无奈,但是遇到无奈的事,却都是死别人,不是死自己。不得已杀死孩子,就只有靠佛经的功德来救助、超度他们。

问:请老师解释「自力念佛是地狱种子」。

答:为什么说自力念佛是地狱种子?这样说,可能(大家觉得)力道太强了。本意是:自力的话,慢心就出来了。慢心就是自我,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的力量,阿弥陀佛的功德。「念佛只是弥陀功德,更非凡夫有漏行。」

如果不是用这种心态念佛的话,都是增上慢。越念佛,越执著於是自己在念佛,这是在偷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这样的念佛,都是我执的念佛。而自我的下场是什么?就是堕地狱。自我的念佛并不是真正的念佛。比方说,一个人很虔诚的念佛,却又做小偷。他偷别人东西的话,员警一定会抓他,并不会因为他有念佛就不抓他,还是照抓。我们都认为念佛是好事、是善事、是有修行,那你念佛又去做小偷的话,员警不会因为你念佛是做好事,他就不抓你,不会的。不论是

世间法也好,佛法也好,都有道,都有它的法在。如果你走的道、法不对的话,就走岔路去了。啊,时间过得这么快?下面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我就给大家优惠点时间吧(众大笑)。

问:阿弥陀佛究竟是什么样存在的?为什么自己听了,只是这样理念的,没有和自己融合在一起?

答:有阳光我们才能够生存,阿弥陀佛和太阳是一样的。在日本,都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慈亲,更有人当成是妈妈一样。有妈妈,孩子才能够成长。我们生命的依止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真理的佛,但是这点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我们能够活著,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这个很难理解。以众生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阿弥陀佛。

有父母,才有我们这个色身;有阿弥陀佛,才有我们的生命。人能够活著,就是靠太阳的光和热,万物也才能够得以生存。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生命的本体就是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的话,人是没有办法活著的。其实,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我们不要忘记这个。

我们直到现在,都受著父母的恩惠,可是常常都把父母忘记了。但即使我们把父母的恩惠忘记,我们也还是活在父母的恩泽裏面。就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听闻佛法,就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恩海裏,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唯有透过闻法,我们才能知道:

原来我们都是活在阿弥陀佛的恩海裏面。

宗教就是让我们去发现。发现什么?发现我们是父母的孩子。这就是佛教讲的「佛子的自觉」。有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够活到现在,是父母的恩泽让我们活到现在。但是我们都忘记了我们是父母的孩子,都以为是自己一个人长大,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其实,不管我们多么有成就,都是父母的恩惠所致。人常常忘记父母的恩惠,透过佛法才发现:「啊!原来我们就活在父母的恩惠裏面。」佛法就是这种发现:发现父母恩,发现佛恩。所以,在日本,说是「佛子的自觉」。听闻佛法,就是作「佛子的自觉」。就是发现:原来,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慈母。

一般的众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恩。都不晓得自己受到众生的恩惠。佛恩、父母恩、众生恩,我们都活在恩海裏面,但是一般人,没有学佛的人,看不到这个。我们人能够活著,每天都受到空气的恩惠、太阳的恩惠,有光、热才能够持续这个生命。但是我们都忘记太阳、空气的恩德,而自以为是靠自己的力量活著。我们受著这么多的恩惠,都不知道、不自觉,透过听闻佛法,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活在恩海裏面的。这个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这样),我们就活在阿弥陀佛的照育下。

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才明白:原来,我们都是托大家的福,托众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当我们明白了「是托大家的福、托众生的福才有今天(的我)」,你就会有勇气活下去。那些遇到挫折就想要自杀、寻短见的人,就是不知道「托福」(的真实)。托大家的福、托众生的福才有自己的生命。而知道这点的人,就会(勇敢的活下去,)活到一口气不来为止。

◆ 讲 座 开 示

十九愿和二十愿是为了方便引导众生入十八愿而有的。所以要知道,十九愿和二十愿并不是真实报土,是化土。对化土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不可用的。十九愿、二十愿并不是阿弥陀佛的本心。《和赞》

裏有讲「果遂之愿」,所以,十九愿、二十愿都是为了方便引导众生入十八愿而设的愿。所以不能进入十八愿的话,十九愿、二十愿也就失去它们的价值了。

问:能否说十八愿是根本,十九愿、二十愿是通往十八愿的路?

答:众生真正到达十八愿,十九愿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如果只停留在十九愿,没有更进一步的话,就      不是十九愿的本心了。所以才说是「果遂之愿」。十九愿、二十愿是「果遂之愿」。三愿转入,是自      然的法则。

问:果遂之愿,是指到极乐世界之后才有的吗?

答:果遂之愿,是说一定让你往生净土。表示佛的决心:我一定让你往生净土。众生要往生了,才显出这      个誓愿的价值。我们凡夫往生报土,这个十八愿才是真正满足。大家都以为十九愿好修,可是真正修      十九愿的人,连电视都没法看。但是进入本愿法门的人,就有心情睡午觉了。为什么十八愿的人可以      安心睡午觉?因为他找到他的妈妈了。而十九愿、二十愿的众生还在找妈妈。所以他们很紧张,不眠      不休,电视都没法看,没有心情看。一直哭著要找妈妈,「妈妈在哪裏?妈妈在哪裏?」拼命的找妈      妈。就是这样的心情。

问:为什么《和赞》裏说,二十愿的人会自然转入十八愿?

答:那是十八愿的成就。精进念佛的人,十八愿的佛心会让他们自然转入本愿裏来。「不觉转入真如门」。是不知不觉转入,并不是没有人教。转入真如门,是十八愿愿力的力量。「不觉」,自己是不知道的,是不知不觉的。当他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十八愿裏面了。「不觉转入真如门」,不能解释为没有人教也可以进入真如门。这是自然的法则。是十八愿的力量、功德力,让十九愿、二十愿的众生,不知不觉被导引入十八愿的愿门裏。「不觉」二字是「法德」,法的功德。法德换句话讲,就是阿弥陀佛的慈悲心,让我们凡夫不知不觉就受到阿弥陀佛的感化。所以我们不要看文字,而要看字义。我们凡夫是没有力量的,一切都靠阿弥陀佛的慈悲力、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功德力。

问:十九愿有「临终来迎」,「来迎」可否理解为临终的时候,也要给他个进入十八愿的机会?

答:可以这样解释。「来迎」是方便法。你们希望临终的时候佛来迎吗?有这种想法的话,是不对的。你想要「来迎」,也不必等到临终,每天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就是阿弥陀佛来迎了吗?我们每一天每一句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来这裏迎接我们。所以瑞剑老师作了一首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来了,我来了,现在就来了。

这个就是真正的『摄取不舍』啊!」

很多人都忘记了「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来迎,然后就追著阿弥陀佛跑。所以,十九愿、二十愿的众生,就是追著阿弥陀佛跑的人。他们都不晓得:阿弥陀佛已经来接自己了。不知道,所以追著阿弥陀佛跑。十九愿、二十愿的心和佛心是不相应的。

问:请老师谈谈,读唯识的书要注意些什么?

答:真正的唯识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唯识,我们众生去领受,这才是真正的唯识。阿弥陀佛的心,也是阿弥陀佛的唯识、阿弥陀佛的佛心,是渗透到我们凡夫的身心裏面来的,也就是佛心渗入凡心。所以,我们遇到什么境界,都能够处之泰然。净土也是阿弥陀佛的唯识化现出来的。我们众生的唯识就是造这个娑婆世界出来。是我们的心在看我们的心,一切万法都是唯识所现。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我们的钱,都是我们的唯识所现。但是我们不了解这个,多了一点收入就会很开心。看一点唯识的书是很好的,心变心出来给我们看。凡夫的唯识变现娑婆世界出来,我们的心也变现饿鬼道出来。当我们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吃,然后不断地吃,那就是饿鬼的心。无我的人,想吃的冲动是不会出来的。你看饿鬼的「饿」字不就是一个「我」一个「食」吗?饿鬼道都是想吃,而天界都是想玩。天界的众生,一生都用在「玩」上面了,等到福报享尽,就五衰相现,苦的不得了。因为没有人要理他们。所以原本是快乐无比的天界,当福报享尽的天人来看时,就会觉得痛苦不堪。这个也是唯识。

 阿弥陀佛的正觉现净土出来,所以才说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唯识。阿弥陀佛的正觉是阿弥陀佛的佛     心,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阿弥陀佛的国土。阿弥陀佛的佛心是正觉的心、是悟的心,而凡夫的心是我执   的心。 所以心,不管是悟心也好,迷心也好,都可以造物,造万物出来。

问:那就是说阿弥陀佛已经转识成智了?所以净土是阿弥陀佛唯识的世界。

答:有心就有这个世界出来。我们住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心如果是无我的话,这个娑婆世界是不会跑出来的。无我的心,它的世界是净土。饿鬼道就是我执的世界,我执很重的世界。苍蝇的心造苍蝇的世界出来,所以苍蝇在不断的飞个不停,就是怕被人打死。我们不是像苍蝇那样忙著逃命,我们是不断地忙著在追东西。

问:极乐世界功德庄严,三经一论裏讲的非常多。但是如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的话,不也有些无聊?为什么佛也好,菩萨也好,要说这么多功德庄严方面的事情?

答:你说的「庄严」是指什么?要好好思维什么是庄严。那个庄严不是装饰,是佛的运作、佛的作用。所以净土的庄严是净土的作用。净土的作用是什么?净土的作用是要让凡夫成佛。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庄严,以为庄严是装饰品。但即使你把庄严解释为装饰,净土的庄严也不是凡夫所想的那样子。譬如:妈妈的庄严,现在孩子的身上。看孩子的穿著、打扮,那就是他父母的庄严。透过衣著,就可以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深。所以,孩子的穿著,是父母心的庄严。看到孩子就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到底对他好不好。被后母带的孩子,表情就是不一样。小林一茶,一个很有名的诗人,作了一首诗:

「没有父母的孩子,看一眼就明白;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咬著食指站在墙角。」

因为没有父母,孩子就无依无靠,所以会可怜的含著食指。这是无依无靠的显现。这是负面的庄严。

遇到阿弥陀佛的孩子是大安心,他是忘记念佛在念佛。他们没有强调:「我在念佛,我有念佛。」他没有这个心,但他在念佛。一样是念佛,强调自己非要念多少佛不可,念佛念得很紧张的人,都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是念佛,没有真正找到阿弥陀佛的慈母心的人,虽然他也在念佛,但是念的很孤独、很寂寞,所以他们才要去找、去追寻阿弥陀佛。110/1/19

这个是真人实事:在滋贺县一个叫日野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住持,留下了一些日记。上面记著「我今天念了多少多少佛…」最多的一次,念过二十万句佛。一天念二十万句佛,是没有时间讲话的。从早到晚,不眠不休的念佛,才有办法念到二十万句。他这么精进的念佛,就每天都梦到阿弥陀佛。他就记下来:「今天念了十五万,今天念了二十万…」「今天晚上梦到阿弥陀佛,今天晚上又梦到阿弥陀佛了…」但很遗憾的是,虽然经常梦到阿弥陀佛,可是阿弥陀佛都是背对著他。(众笑)所以这个住持就写:「多么希望阿弥陀佛能转过身来,让我正面看一眼啊。」但是,阿弥陀佛还是背向著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是追著阿弥陀佛。他是很精进念佛,但他是追著阿弥陀佛在念佛。这样的念佛不能往生净土。跟佛心不相应。这位住持这么精进的念佛,才能看见阿弥陀佛的背,更何况我们这些在五浊世间打转的人啊。你说你才念几声佛,就想往生净土?那真是异想天开。很多人没有像那位住持那样精进的念佛,而是一面念佛、一面用欲望的心在看周遭,然后就被欲望的业力牵引到恶道裏去了。不知本愿念佛的人,他的念佛都是追著阿弥陀佛在念佛。这样的人,虽然也在念佛,可他们却是堕到恶趣。不要以为只要有念佛就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以下,是一位出家众请教《弥陀赞》)

问:请解释「阿弥陀佛身金色」。

答:阿弥陀佛是真实的佛,是很尊贵的佛。要用我们人世间的东西来形容的话,金色最尊贵。而佛心是清      净无比的,所以用金色来形容阿弥陀佛。

    我们凡夫的心,不管擦了多少粉,把自己装扮得多漂亮,心都是污浊不清净的。就是因为凡夫的心是      污浊的,所以没有光出来。

问:请解释「相好光明无等伦」。

答: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佛心清净无比、智慧圆满,才有那样的相好、光明。      是心清净,才有相好出来。而「无等伦」,也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想像得到的。这样的阿弥陀佛是为你      而来的!是你的阿弥陀佛!凡夫的心不清净,是染著、乱七八糟,但是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心虽然      乱七八糟,但是清净无比的阿弥陀佛就是为了要救像我们这样的众生,才来到这个世间的。

问:请教「白毫宛转五须弥」。

答:「白毫」也是相好之一,「须弥」是很高的山。阿弥陀佛白毫的光明,没有限量。阿弥陀佛有多大        呢?比须弥山还大,我们人没有办法想像他。他大到遍满天地宇宙,用他的慈悲智慧来度化我们。如      果阿弥陀佛像我们人一样大的话,我们会觉得他靠不了。

问:请教「绀目澄清四大海」。

答:心漂亮的人,眼睛就漂亮。不止眼睛漂亮,他的身体也漂亮。心不好的人,他的脸相就不好。阿弥陀      佛的心是清净无比的,所以是无碍,无所障碍。我们人的心,斤斤计较,脸相就不好。相好是表示心      好。猫狗的心就造就猫狗的身出来。所以说:佛的相好如金山。金是清净的颜色,而山巨大无比,所      以说「如金山」。这就是赞叹佛的。

问:请教「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答:阿弥陀佛的心中、身中,遍满了诸佛菩萨。我们的心中不是菩萨一堆,而是虫一堆。(众笑)虫蠢蠢      欲动,每天都腐蚀著我们的心,让我们每天都在烦恼又烦恼。单是虫还好,我们还有贪瞋痴的三毒        鬼。我们心中无数的虫,三毒的鬼,阿弥陀佛就是要把它们包在光明裏、包在阿弥陀佛的佛光裏。虫      也好、三毒鬼也好,被包在阿弥陀佛的光明裏、佛光裏,就会受到阿弥陀佛的感化。所以到净土的        鬼,也会变成佛。净土是没有鬼的。

问:请教「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答:虽说「九品」,其实就是「一品」而已。那一品就是十八愿。它只是暂时分成九品。九品都是导众生      入十八愿的真实世界。有九品,大家想要哪品啊?(答:上品)那怎么去上品呢?(答:争取吧)在      这个世间不努力的人,为了到净土能努力吗?有多少力量可以努力呢?有什么力量可以争取呢?我们      是没有力量去争取的。还没争取到就呜呼哀哉了。我们人,出了家,慢心就容易出来。出了家以后,      就高人一等了。其实不是的。即使出了家,也还是一样贪瞋痴具足啊。不要说上品,我们连个下品下      生都很难。如果以为可以往生上品的话,那比在家人还差。在家的人,就是因为自己在家作业太重,      天天在造业,所以那种向道的心,比出家人还要强。出家人,很多自以为出了家,就高高在上了,就      比在家人还要殊胜,那都是出家人的傲慢。

◆ 讲 座 开 示

我们不知道阿弥陀佛是无所不在的佛。我们原本以为阿弥陀佛是远在西方,就像俗语:「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个就是不了解什么是阿弥陀佛。我们由不知道阿弥陀佛,经过闻法之后发现:原来,阿弥陀佛像空气、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我们就活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中。虽然我们听了只是知道而已,但不知不觉中,不断闻法后,突然,有这种领会出来的时候,你的娑婆人生已经结束,净土之旅从此开始。这就是「平生业成」。我们就活在好大好大、好圆好圆的佛的光明中,可是我们本来不晓得,没有发现到。

我们学佛为了什么?是为了「佛子的自觉」,也叫「佛子的发现」。发现阿弥陀佛的人,也就是发现自己是佛的孩子的人。所以佛的发现,也就是佛子的发现。就好像刚出生的婴儿,婴儿看到妈妈的时候,就是他安心的时候了。知道妈妈、发现妈妈的孩子,就是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也就是知道了妈妈。我们之所以觉得孤寂,就是因为没有妈妈。心中有妈妈的孩子,就不会有孤寂。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永恒的母亲。当你找到这位永恒的大慈母的时候,(不只是现在,以后她也还是我们的母亲。)真正领会到阿弥陀佛是自己的大慈母的人,当下就是平生业成。因为这时候,你已经不再焦虑:「糟糕,我还没有念佛」,「哎呀,我还没有安心呀,阿弥陀佛会不会要我?」已经没有这些焦虑了。

什么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呢?什么是真正的自己?被抱在阿弥陀佛的怀抱裏的就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佛子的自觉。不论生也好,死也好,我们都有阿弥陀佛这位慈母在。我们要去发现这位大慈母,发现大慈母的怀裏抱的就是自己。这就是自己的发现,佛子的自觉。

瑞觉师:下面请老师讲二河白道,这个非常重要。

(老师在白纸上图示并解说)这边是大众,一般人待的地方,不知道佛教、没有学佛的人,不求自己解脱的人的地方。这些人都是醉生梦死的人。原本我们都是在这里生活的人。对这样的生活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人,就会从这人群裏走出来…为了求解脱,离开醉生梦死的人群。但是当你要出来学佛法的时候,以前的那些朋友就会跟你讲:「回来呀,回来呀,你别那么想不开啊。这裏也很好啊。」那些亲人也好,朋友也好,就是要叫你回来。但是有心求道的人,没有听从他们的呼唤。一直要去求一条解脱的路。当他出来寻求解脱的路后,走了一段路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条河。一条很大的河,他没有办法越过的河。这是条什么样的河呢?他注意一看,这条河一边是火在烧,充满火焰,一望无际的火河;另一边是水,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水河。他只好停在河岸边,没有办法向前走了。回头一看,看到以前的那些朋友,认识的人,都来追他,要把他带回到以前的地方去。他想要往前走,但是一望无际的水河和一望无际的火河,让他没有办法过去。所以他很痛苦。就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忽然,他听到声音了,忽然听到彼岸有声音传来,呼唤他:

「来啊,来啊。汝一心正念直来。不要怕,不要怕。」

在他站的这头,也有声音,是释迦牟尼佛的声音:

「去吧,去吧,快点去吧。」

佛陀劝这个行者:「去吧,去吧,去阿弥陀佛的国土吧。快去吧,快去吧。」

《二河白道譬》裏的这个声音是「忽然」听到的。忽然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和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这条叫做水火二河。这个行者,这个求道的人,他本来是没有看到这条河的,也没有听到佛的声音,当他痛苦不堪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前进,也没有办法后退,

不晓得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佛陀的声音:

「你去阿弥陀佛的国度。」
也听到阿弥陀佛在召唤他:

「来吧,来吧,来这裏,我来救你。」然后看到这水河和火河,这都是忽然看到的。「忽然」用我们的话讲,就是突然发现、注意到,以前没有看到,现在看到了。「忽然」这种心境没有出现之前,他并没有把佛的话当作话听。不是没有听到,是没有听进去。也正因为没有把佛的话当话听,所以他也没有办法看到火河、水河。因为他没有看到水河、火河,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办法听到弥陀的「汝一心正念直来」的呼唤声。

有心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会碰到这样的瓶颈:要向前进,走不了,因为有水火两河在,他过不了;但是又没有办法退,因为退的话只有死路一条。也不能退,退的话会更苦;可是生命无常,又不能一直站在这裏等。所以:无法进,无法退,又无法停止在那裏。所以他的心中苦不堪言。一般称此为「三定死」。这就是指人已经跌到谷底裏的那种心境,进退两难。碰到「三定死」的人,才只是入门。没有碰到「三定死」的人,都还在睡觉。没有碰到「三定死」的人,对佛法都还只是概念而已。碰到「三定死」的人,就会很认真的求道。因为这个时候,他心中有的只是:「我会死!我会死!我会死!」你进也是死,退也是死,那怎么办呢?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他才会拼命学佛。没有碰到这个瓶颈的人,他的学佛都只是概念而已。问题来了。也没有办法进,没有路;也没有办法退;又不能停在那裏不动。那该怎么办呢?当你在那裏挣扎、痛苦不堪的时候,就忽然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听到「来,来,你来,你来」的声音。真正碰到「三定死」的人,当他听到阿弥陀佛「你来,你来」的声音时,他就忘我了,忘记自己了,然后就顺著声音来的方向走过去。这「三定死」,他不晓得该怎么办,该如何是好,苦不堪言,掉在谷底,不晓得何去何从的时候,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来啊,来啊,来啊」,他忽然听到这个声音,他就很感动,忘记自己了,顺著声音来的方向走过去。这当下,他是不用大脑去想的。已经忘记自己了,就只是朝著声音来的方向走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正极专心的做某事时,忽然有人叫你,你本能的朝声音来的地方转头过去。那种当下就是「忘己」。当我们听到有人叫我们,那个回头的当下,是没有凡夫的知见的。没有思维,就只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进入这种忘己状态的就是碰到「三定死」的人。没有「三定死」的心境的人,很遗憾,他不论怎么计画、用尽脑筋,都没有办法真正进入阿弥陀佛本愿法门。二河白道》的教法,最重要的地方是「三定死」。碰到「三定死」,突然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当下忘记自己,朝著声音来的方向走过去。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们是被阿弥陀佛的声音吸引而往前走。有一首歌:「没有听的我,而能听见的自己。」这当下就是「无我」的世界了。所以这当下就只有呼唤的声音而已。他没有说:「啊,我听到了」,「啊,我知道了」,「啊,我明白了」,没有这些。这就是「没有听闻的我,而能听到的世界」。这当下有的只是声音而已,唯有声音而已,唯有弥陀的呼唤声而已。有的只是呼唤声的作用。有的只是声音的运作而已,只是声音的力量而已。我们只是被弥陀的呼唤声吸引,往前走而已。是声音来招唤我们,不是我们听到的。这个世界是「无我」的世界,没有听的我,而听到的世界。如果以为,「我从现在起,好好的念佛,好好的读佛经的话,我就能听见阿弥陀佛的声音。」有这种心的话,是听不到的。这是很难的地方。火河和水河,本来我们过不去,但是当行者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的时候,他就朝著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声音就变成了路。变成一条行者过河的路。声即道也,道即声也。走在道上的人,已经不求信心、不求念佛,而是当下就有信心,当下就不断念佛了。如果不是这种无我的心境的话,以为「是我念佛了」,「是我在信佛」,学一百年都没有用。被声音吸引去走这条路,这件事,用我们人类的语言很难表达。为什么我们会忽然看到水河、火河?是因为你认真去修行,就会发现自己的贪瞋痴。水河就表示自己的贪心,也表示顺境,我们看到顺境就会很开心,这就是水河;所以我们都被水河弄湿了我们的身体,弄湿了我们自己。火河表示瞋心,也表示逆缘,所以我们遇到逆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火就出来了。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感到苦,遇到顺境的时候就感到乐,所以我们不是在苦中就是在乐裏。修道的人,他会发现,自己的心不是苦就是乐,水火二河不断的在心中交织。所以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过这个河,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过这个河。当他在这种痛苦中挣扎的时候,忽然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这「南无阿弥陀佛」来自阿弥陀佛)。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他就不管自己的什么水河、火河了,就顺著这个声音来的地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过去了。


1a8f950ba80d3bc99dc7441c80892a59.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火河是逆缘,水河是顺缘。所以不论我们是如意也好,不如意也好,阿弥陀佛的声音都是在呼唤著我们的。但是我们一如意,就忘记阿弥陀佛了;当我们得意的时候,常常是把佛抛在一边的。那么在逆缘的时候,在你火冒三丈的时候,也听不到阿弥陀佛了,也是忘记佛了,所以火才冒得出来。阿弥陀佛的呼唤声是不被水河、火河能障碍的,
灵台山开示(7)

灵台山开示(7)

火河是逆缘,水河是顺缘。所以不论我们是如意也好,不如意也好,阿弥陀佛的声音都是在呼唤著我们的。但是我们一如意,就忘记阿弥陀佛了;当我们得意的时候,常常是把佛抛在一边的。那么在逆缘的时候,在你火冒三丈的时候,也听不到阿弥陀佛了,也是忘记佛了,所以火才冒得出来。阿弥陀佛的呼唤声是不被水河、火河能障碍的,他一直在给我们发讯号:「来啊,来啊,来啊,来啊…」,不管凡夫的心是苦是乐、是顺是逆,阿弥陀佛还是不断的呼唤我们。不论你是大人是小孩,不论你是有钱是没钱,不论你是善人是坏人,阿弥陀佛从不指责众生,他只是不断的呼唤:「来啊,来啊…」如果不晓得阿弥陀佛的真实,不晓得阿弥陀佛是这样的佛,就没有办法被阿弥陀佛救度。什么样的人没有办法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呢?认为「我有修行了,所以我往生没有问题。」「我一天有念多少多少佛,我是很精进的,所以我往生没有问题。」不断在打著如意算盘:「我有怎样怎样了,所以能够怎样怎样了…」打如意算盘的人,是没有办法听到阿弥陀佛的招唤声的。「我是出家人,我每天都在修行,所以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救我。」这种心态也是没有办法和佛心感应的。这是慢心,慢心能做什么呢?

不了解「二河白道」的人,不知不觉,都会掉入这些陷阱。僧人以自己的功德瞧不起在家人;相反地,在家人会认为「我每天都在造业,杀生,罪业深重,我没有修行,这样阿弥陀佛会来救我吗?」而感到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叫「自信不及」。一边是自信不及的人,一边是认为「我已经修道,已经出家,功德很大,有在诵经,有在念佛,所以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救我。」慢心很重的人。人很麻烦。怎么做都是偏一边。所以叫做「邪见、憍慢」。一边是自信不及,一边是邪见憍慢,两种都是偏见。我们人,稍微有做一点事情就憍慢,聪明一点就傲慢於自己的聪明,自卑一点就觉得自己是「阿呆」,没有救。所以人很麻烦,不是假的麻烦,是真的很麻烦。所以阿弥陀佛,他的本愿就是要去除我们这个自卑,去除我们这个慢心。「不要紧,不要紧,来啊,来啊」。但是我们人,稍微有点能力,慢心就很重;没有能力的,又很自卑,自卑自己什么都不会,这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一般的出家众慢心都很重,高高在上;而在家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自卑。真是伤脑筋、伤脑筋。所以阿弥陀佛「不拣善恶、智愚,只要是念佛的人,都会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取。」

我们人,做什么就执著什么。所以一般人,都落入邪见憍慢,不是憍慢,就是自卑,「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比不上人家」。就是为了去除我们这种慢心和卑心,阿弥陀佛说:「放下,放下,放下你的个人知见,来让我救度。」「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你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来,不要怕堕入水河、火河。从心裏对阿弥陀佛完全的信赖,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声,就走过去的人,就被阿弥陀佛救度,这就是净土教。但是我们人,不是掉到这个坑裏,就是掉到那个洞裏。我们都会用自己的知见来揣测阿弥陀佛的心。有的以为「我有在修行,我有念佛,我怎样怎样了,所以阿弥陀佛会来救我。」这就是邪见憍慢。还有的人,他认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都没有什么修行,阿弥陀佛会救我吗?」自信不及,所以他看自己、用自己的心看阿弥陀佛,非常的焦虑。

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要我们用眼睛看自己,而是去听阿弥陀佛的声音。当你仔细倾听阿弥陀佛的声音时,你会听到阿弥陀佛对我们说:「你笨也好,聪明也好,都是愚痴。」阿弥陀佛看我们,我们都是婴儿。不论孩子多聪明,在阿弥陀佛的佛眼看来,都是孩子。所以,在阿弥陀佛面前,我们都要「还愚痴」,「还愚念佛」。所以法然上人开导弟子:

「念佛的人,是还愚往生净土。」因为很多人以为,学佛就变会聪明了,会变好了,法然上人就说:「不是,不是,要还愚。」越笨越好。笨笨的念佛,让阿弥陀佛救度。在日本就说:「阿呆好,阿呆好,阿呆才肯乖乖的被弥陀救。」而聪明的就容易掉到陷阱裏。越聪明的,阿弥陀佛越担心。

碰到二河白道的人,才能够真正接受弥陀的教法。很多人,都是以为自己有念佛,这就是邪见憍慢。真正的念佛人,他对阿弥陀佛的心,就是「我什么也不懂,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修行也没有,业障深重,但是托阿弥陀佛的福,没有修行的我,也能让阿弥陀佛救度。」所以对阿弥陀佛有的只是感恩的心。是用报恩的心来念佛。

问:二河白道原文裏,是行者先见到白道,正在犹豫的时候,忽然听到声音。那老师刚才为什么说是先听到声音,然后顺著声音走,声音变成白道?

答:你不要执著於文字,要了解佛心究竟为何。对行者来讲,就是因为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这声音化作      白道,让我们行者来走,我们才有路可循。

    是阿弥陀佛先发出这个声音来,我们才有路可循,才知道要这样子走过去。所以不是我们能够听到这      个声音,而是声音进到我们的耳朵裏来。

问:行者走在道上的时候,听到亲友叫他「回来,回来」。意思是说我们走在白道上,还会受到水火的侵      犯吗?

答:会听到亲人、伙伴叫你「回来,回来」的声音,是在走上白道之前。是在「三定死」以前,在河边、      河岸,还没走到白道之前。走上白道的人是听不到的。走上白道的人,还会受到水火二河的侵袭,这      是从我们的心来讲,从我们的人生来讲的。因为我们直到一口气不来之前,都是烦恼不断的。但是虽      然烦恼不断,阿弥陀佛「来,来,来…」不断的,也是不停止的,也是不变的。

    顺缘也是烦恼,我们遇到顺缘,每天开开心心、悠哉悠哉,这个也是烦恼。逆缘本身就是苦的,更是      烦恼。所以水火二河就是在描述我们的人生。不论我们朝左边也好,朝右边也好,都是烦恼,离不开      烦恼。好也是烦恼,不好也是烦恼。有钱也是烦恼,没钱也是烦恼。有也苦,没有也苦,「有无同        然」。

问:(大意)前段作了个梦,梦见水火二河,但是没有什么感觉。

答:因为那是梦,所以没有恐惧。梦还是梦。遇到这样的梦,如果自己会感到恐惧,然后念佛。这个梦就      梦得有价值。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那就只是梦而已。

    二河白道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值得我们花一辈子来体验裏面的内容。真正的佛教,仅仅二河白道      就够我们受用的了。我们可以用一生来好好的品味二河白道。我们会认为「这个我看过了,这个我读      过了,这个我知道了」,这种心都是假的。用一生来品味二河白道的人,到最后,「啊,原来是阿弥      陀佛的力量,才让我这个过客、旅人,走上真实之路。」而生起很感恩的心。真正是白道行者的人,      他不会掉到河裏。有的人画二河白道图,画有人掉在河裏,那不是真的二河白道。真正走在白道上的      人,是一定不会掉到河裏去的。

◆ 讲 座 开 示

阿弥陀佛是清净真实的存在。清净真实就是智慧。智慧又叫「般若」。智慧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是「实相般若」的世界。「实相般若」不是静止不动的东西,它是跃动的。它会产生出运作的力量,叫「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真理,是真理本身。真理的活动、跃动,就是「观照般若」。所以「观照般若」本身是活动著的。从「观照般若」又生出「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为了教化我们而出现的。「观照」就是让真理显现出来,显现出来后就要透过文字来表达。

「实相般若」是法身佛,「观照般若」是报身佛,「文字般若」是应身佛。「大日如来」是法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如来」是应身佛。禅宗讲的是「实相般若」,要悟的是法身佛,我们凡夫就没有办法做到,只能依靠「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释迦佛是「文字般若」世界的佛,是应身佛。大自然的一切、山川草木等都是「实相般若」的法身佛,我们凡夫用眼睛、用耳朵,是看不见也听不到的,但是它们都由真理的运作而来。「实相」也好,「观照」也好,「文字」也好,都是清净真实的世界。虽然佛有三身,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清净真实的。而只要是清净真实的,用我们凡夫的肉眼就看不到。应我们凡夫的根基所现的佛是应身佛,所以文字就是有相的。我们要知道,山川草木就是法身佛。不要小看山川草木,它们都是无我的存在,无我无心。山川草木比人类更有智慧,它们没有烦恼,所以不会生气。不论如何锯一棵树,它都不会乱吼乱叫;花开的很漂亮,人就去攀折花朵,花朵也不会生你的气;但是种花的人,「我的花被偷了」,就会生气。人因为没有智慧,都认为草木比我们低级,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草木不会制造烦恼,因为无我,所以不会造业。为什么修行的人都要入山修行?就是因为要无我。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当我们看漂亮的花朵时,我们的心自然会静下来,这是花让我们无心。我们人自以为比草木聪明,其实不是的,山川草木都是清净法身。大家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去看看山川、看看草木,你的心就自然平静下来了,因为它们是无我的存在。如果以人为物件,因为彼此都是我执的存在,就很容易起争执、冲突。

佛是怎样救凡夫的呢?佛本是清净真实的世界,为了要救我们,他变化为「文字般若」来教化我们众生,因为在座的人都看得懂文字。「实相般若」、「观照般若」,都要靠禅定的力量,才有办法去感受到。而「文字般若」,佛则化为(我们听得到的)声音来教化我们。「文字般若」以外的佛,我们没有办法去感受到。要靠禅定力才有办法感受到「实相般若」、「观照般若」。

问:往生净土后,才能证到观照般若吗?

答:往生净土,就可以到这个世界。观照般若的世界。什么是净土呢?净土也是无我、无心的世界。无我      无心的当下,也就是清净真实的世界。一般我们都说净土是极乐,「极乐」其实是「无乐」。很多人      都以为到极乐净土是去享乐,那是人类欲望的想法。真正的极乐世界是无我无心的世界。所以是「无      乐」。很多人不明白这点,都把极乐世界想像成天国一样。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极乐不是天国。        「无乐」的世界是大慈悲、大智慧的世界。极乐世界是智慧、慈悲的世界。把慈悲、智慧的世界想像      成天国,就是邪见。佛经描述极乐世界有百味饮食。由於我们人类是欲望的众生,我们都把这百味饮      食当成是吃的东西。如果我们是想去极乐世界尝百味饮食,那么你在这娑婆世界就可以吃个够了。百      味饮食是讲什么呢?是在讲清净真实。是讲清净真实的力量、活动、跃动,这个跃动就是慈悲、智慧      的跃动。这种慈悲、智慧可以让我们人的心得到满足,可以温暖我们的人心。它有这样的力量,有这      样的作用,能让我们有满足感,解除我们(心灵)的饥渴和贫困。所以这个慈悲、智慧就是最大的饮      食,没有比这个对我们更好的了。所以我们看到「饮食」,不要把它想到吃的方面去。会那样想,是      因为我们的欲望很重。

◆ 讲 座 开 示 (香港法雷念佛会)

师板书:

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

法性真如海法性身统一阿弥陀佛(老师指佛堂上本尊像言)我们凡夫因为智慧不够,所见只是一佛,其实,一佛已涵括法性真如海,诸佛菩萨都在这一佛裏面。所以我们拜阿弥陀佛一尊佛的人,不用到处去拜了。因为这一佛已经具足一切佛了。这个道理,经典都有印证。我们很多念佛的人都把阿弥陀佛当成是诸佛裏面的一佛,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诸佛如来都是阿弥陀的化身,阿弥陀化为诸佛如来。所以我们读大藏经就会发现,诸佛如来都在赞叹阿弥陀佛。「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释迦世尊不但在《阿弥陀经》中的最后说法赞叹阿弥陀佛,而且最初三七日讲的《华严经》,特别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也是在赞叹阿弥陀佛,《法华经》也是。所以阿弥陀佛化现诸佛如来,然后向众生赞叹阿弥陀佛,整个经教都是「阿弥陀佛」,说一佛即一切佛,其缘由就在於此。所以我们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可以只拜这一尊佛,不必这裏拜完药师如来,觉得不够,又跑去拜地藏菩萨,还觉得不够,然后再拜观世音菩萨,完全不必这样,因为阿弥陀佛一佛裏面已经具足了诸佛菩萨的功德。(师引用《和赞》)我们读亲鸾圣人的《和赞》就知道,归依阿弥陀佛即归依一切诸佛,往生西方净土也即是往生一切诸佛的净土。所以才说「一心一向」、「一心不乱」,这个「一」裏面,已经涵盖一切,包含一切。我们凡夫的心,要想成就,必须一心一意才可以,如果三心二意,那就没有办法。所以天亲菩萨说「世尊我一心归命」,这个「一心归命」很重要。像天亲菩萨这样的大菩萨,有大神通力,他坐在此处,眼睛看到前方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后面。我们凡夫看到前面,就看不到后面,也没办法看到旁边,他都讲要「一心」,何况是对我们凡夫呢?释迦世尊假如坐在这裏,他的眼睛能同时看到上下左右十方世界,内外洞彻。他能够自由自在,我们凡夫根本无法比,所以「一心一向」很重要。

就是应我们凡夫众生这样的机,净土法门只讲这一佛,所以我们只供奉一佛,平时养成这种习惯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多么聪明的人,如果不制止三心二意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得到成就。举个例子,就像听前面某人讲话,旁边也有人在讲,我们就听不下去。所以我们凡夫,一定要专一,这很重要。我们往生成佛以后的话,就可以「多心」,但现在是凡夫时就必须一心一意。为什么净土真宗只供奉一尊阿弥陀佛呢?就是因为我们凡夫的心太散乱了,如果没有一心一向的话,就不容易得到成就。以上所说,是临时起意,算是开场白吧。

因为听说你们要来,这次我特地从日本赶过来,有这个因缘相聚,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

问:老师您好!我就冒昧地先开个头吧。这次听说老师专程过来,我又感动又惭愧。像我们这样陋劣的根      机,也能够得到老师如此慈悲,更何况是阿弥陀佛!过来之前,我事先也跟很多莲友传达过资讯,他      们很高兴,但因为工作假期等问题,都没有机会过来,所以他们很多都委托我转达一些问题。因为我      们大陆普遍修学的是传统净土宗,在观念上的转化,还有实践中的问题,常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在这      裏我准备了一些问题,现在先问一个,在《叹异钞》中,亲鸾圣人说过,圣人不曾为追荐父母念佛一      遍;还有《一代记闻书》中莲如上人教导说,不论何种情况下,念佛都应是报恩。那么,凡夫为了祈      愿亲人脱离病苦,回向已故亲人得以脱离恶道的念佛,在真宗是不被允许的吗?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回向」。师板书:

回向

光 明↘

觉 者→凡夫

证 者→未证者

功 德↗

这个回向,是自力?还是他力?《叹异钞》裏面亲鸾圣人讲那句话,他是否定凡夫自力的回向。净土真宗所讲的回向,完全都是佛力的回向,是如来的回向。为什么如来的回向很重要呢?因为如来是圆满觉证者,只有觉证者,他才有功德出来,才能回向给我们。这个功德,就是如来的光明,有真正的功德,一定会放出光明。相对於佛的觉证,我们凡夫是怎样的存在?我们只是「未证者」。那么如来放光到哪裏呢?就是放光到我们凡夫,未证者的心中。只有真正的觉证者,才有感化的能力,他的回向才有力量。真正的觉证者,他一定是自利、利他,二利圆满的。

板书画一大圈,圈中字为:

自利利他

只有真实的自利圆满,才有圆满利他的心,才有真正的功德光明出来,才真正具有感化众生的力量。只有自己真正悟道了,才有办法给众生讲道、教化。如果自己未悟,那就没有办法去真正感化众生。自己没有得到成就,很难去利益众生。在世间,作为父母亲来讲,立身处世,自己做得成功了,才能够很好地教化他的孩子,如果名义上为人之父母,实际却做得不像样,又拿什么来教育孩子呢?佛法也是一样,只有自己懂了,才能够也让众生懂,自己糊涂,就没办法使众生清楚。所以说到自利利他,「自」与「他」是一体的,不是分开的。譬如救济穷人,首先自己要有钱,没有钱就无能为力,想帮也帮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说到「回向」,唯有内心功德法财圆满的人,才真正有力量回向给众生。

问:谢谢,确实如老师所说。我想接著老师刚才的开示继续请教。刚才老师说过,只有自己悟道了,才能      够把这个「道」传递给众生,那么这个悟道,在真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往生西方成佛?还是现生信      心决定?

答:往生成佛与信心决定,这两个是相通的。但是,这个回向的力量能百分之百地出来,必须是在往生成      佛以后。真正信心决定的人,也就是真正领受到阿弥陀佛慈悲的人,自然而然受到佛心感染,自然而      然流露出悲心。他看到众生还在那裏沉迷,会不由自主地想引导众生走出来。这一切都是自然流露。      如果懂得阿弥陀佛的慈悲心,然后看到众生在受苦受难,他决不会悠哉悠哉、不理不睬,会这样的人      是还不懂佛法。真正懂的人,一定会自然流露出来。「德不孤,必有邻」,有功德一定会流露出来。      最重要是「自信教人信」,首先要做到「自信」,自信圆满的人,自然而然会流露信心,自然地自行      化他。如果没有「教人信」的报恩行,那表示自己还没有得到信心。自己的信心尚未建立和圆满,就      不会自然流露出信心。世间法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种种人生体验,当别人遇到不幸的时候,自己      就不能很好地开导对方。这个理是相通的,佛法与世间法本来就息息相关,一通百通。那么自信教人      信,自行与化他,就像天地间自然法则一样,这就是「自然法尔」。

    佛法就是天地的法则,真如活动的世界。所谓证得佛法的人,就是去体证真如法则,身心与之合而为      一的人。世间做母亲的,自己人格不完善,就很难教育好孩子,就像前面所说,只有自己有过丰富的      经历,能很好地立身处世,才能教化好下一代。所以我们说,自信、教人信,自行、化他,是一体的      两面。

问:就这个问题,我想继续问下去。

答:好。

问:作为一个凡夫,难免有情执,我们看到经典上说名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自己在称念名号时,就希望      已故的亲人得到名号的利益,这样的心是自力的心吗?

答:那不是「自力」,那是「自然」。虽然那是一种人性的自然,但真正体得佛心的人,他不会只是局限      於自己的亲人,自然而然对於其他众生,也会有同样的心流露出来。

问:那么能不能说此时的念佛,即是十七愿的念佛?

答:真正有「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种心态生起的时候,此时的念佛,是谁在念佛呢?

问:佛在念佛。

答:我们凡夫的念佛,是「无作的念佛」。什么是「无作的念佛」?虽然这个名号从自己的嘴巴出来,但      不是自己能念佛,而是由於佛的本愿之力,使这个凡夫念出这句名号。这就是佛的回向,这才是真正      的回向。

问:在听闻之后,取信之前,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够契合佛意?

答:你问这个问题,首先你应该明白何谓佛?何谓佛心?何谓佛的功德?这个要先明白。我们学佛是学什      么?学佛大悲心。(师板书:大悲心)佛是大悲心的圆满者,我们是未完成者。佛是满分的人,而我      们凡夫只是零分的人。像我们这样零分的存在,唯有乖乖地信顺满分之佛的佛意而已,也就是仰信。      但我们凡夫常常忘记自己是未完成者,忘记佛是满分的存在。释迦牟尼佛是满分的存在,他眼睛看到      我们同时也看到他人,他的能力是无碍的。他跟你一个人讲话,也可以同时跟另外的人讲话,同时能      度另外的人,他度众生是完全自在无碍。我们凡夫,讲话只能一对一。而佛是一对万物,所以佛自称      是「证一切智者」。无物可与佛相比。因此,懂得何谓「佛」?这很重要,不懂「佛」,就很容易把      自己看得跟佛一样高的存在。如果不曾真心向佛认输,不妨问问自己:我看得到后面吗?如果看不        到,为何不乖乖地认输?

问:信心决定,是否就是对佛完全没有疑惑的心?

答:我们凡夫为什么会有疑心,那是因为没有真正懂得何谓「佛」,没有真正生起恭敬心。当我们真正明      白何谓「佛」之时,自然就对佛生起百分之百的恭敬心,当下就是「信心决定」。

    《金刚经》上赞叹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师板书,并圈出      「如」、「真」、「实」三字),佛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是为我们说「如」,是如实说话之人,是给      我们讲真理之人,他讲实在话,不会改变(板书:如实,不变化)。绝不欺骗众生,平等对待众生,      因此我们读佛经的时候,也要恭敬。因为佛经记载佛的语言,其实佛经也是佛。

    我们凡夫,常常会不实语,说「我从来不说谎」,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谎言。人强调自己不说谎的      人,当下就有古怪。我们说话不能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不实语的证据和果报。我们是虚伪的存在,尽      管我们如何要求别人信任自己,人家还是会不信任,这就是人性。在世间真正信赖一个人,通常都是      亲子关系,比如有的人只听父母的话,其他就不会放在心上。对外人,我们不管对他有多么好,他都      很难听从我们所讲的话。又如,在世间,如果与人发生借贷关系,一般都要写借据,那正是说明彼此      都没有真正的信赖。我们凡夫是「心口各异,言念无实」(师板书)的存在,所以无法得到众生的信      赖。这种虚伪的习气,不是昨天和今天才有,它是无始以来的累积。如果这辈子想劝化一个人,但是      人家不听,这就说明自己过去世对长辈不礼貌、不尊敬,所以这一辈子没有说服力、没有信用度。另      外,如果对有德行的人不知道恭敬,也会得到这种果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说,轻视师长、      不孝父母、不尊重长辈等,都会得这种果报。不管自己说得多么好,就是没人听从。这就是由於过去      世造下业因,今生果报的显现。所以,我们要尊敬应该尊敬的人。

问:是的。最值得尊敬的就是佛,最值得信赖的就是佛。那么,在佛那边,真实信心的功德已经成就了,      对凡夫来说,虽然佛已经成就了真实的功德和信心,凡夫在领受之后,仍然还存在种种疑惑,是否包      括对佛的救度的疑惑?

答:佛的真实功德,映照在凡夫的心中,我们若能真正地感受到佛的真实功德,他就会明白佛心,自然而      然不会有这种疑惑。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信赖佛,对於佛的救度,绝不怀疑。真正      领受佛心之人,他已经没有必要去强调信心的有无了,真实信心的人,他绝对信赖佛,那种信赖的心      是自然的。就像有人问你,你相信明天早上会天亮吗?我们当然相信吧,这完全是出於自然。当我们      看到清晨的阳光照进来,就自然知道已经天亮,我们不会刻意去强调「我相信明天早上会天亮」。我      们信佛,就像信天会亮一样,从自己的身口意中表现出来,完全出於自然。

    所以,真实信心者,不会去强调自己是信还是不信。我们需要明白何谓「真实者」?这个世界上的真      实者是什么样子?我们反观周遭的一切,真正不会变化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容颜会变,财产会变,      一切都会变,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唯一不变的就是阿弥陀佛。只有佛,是真实的存在,他具足这五种      (指上面所说五种真实)。佛何以真实?他安住在本家—法性真如海之中,他为我们讲说人生

    最高真理。他自法性真如海中化现,自然毫无虚伪。我们凡夫呢,从迷妄、颠倒、梦想中来,所以我      们的世界虚假不实。我们从生死苦海中来,头出头没,所以,心口各异,言念无实。我们先要认清自      己,还要认清佛,以这个为基础来听闻佛法,才能入信。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只有找到了真实不变的归宿,我们的人生才会强而有力、充满光明。我们所      做的学问,几乎都是虚假不实,我们会为做过的某些事情后悔不堪,发现原来被骗了,最后发现自己      的人生原来是一场空,那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这个迷失的娑婆世界,在这个难度的生死海中,从未遇      到真实的存在。即使有幸闻到佛法,我们凡夫还是难以对佛起信?就是因为我们把这个难度海、生死      海,与佛的真如法性海混为一谈了,把它们看成同样的高度,对二者的区别浑然不觉之故。

问:按我的理解,刚才老师的开示大意是,我们不应该从凡夫信或疑的角度来评判信心,而应该把全副目      光投向於佛,以佛的真实心来认定信心?是这样吗?佛所赐予的信超越凡夫的信疑。

答:(师表示认可。)

问:由此是否可以理解一则关於法然上人的公案。在《法然上人文钞》中提到,有一次上人突然感叹说:      「此生不知道自己能否实现往生夙愿?」然后他的弟子就抗议说:「连上人都作如此想的话,我们一        般凡夫该怎么办?」法然上人朗声大笑说:「未能登上莲台之前,谁能断绝这种疑念呢?」

答:法然上人这些话,是应机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往生无忧了,然后就疏忽懈怠,他们用凡夫的知见去      想,自以为得到信心了。其实在其他的地方,法然上人又对弟子说,我本来就是从净土来的,现在要      回到净土去了。所以法然上人是我们凡夫想像不到的「超人」。说上人是超人,我们举个例子:有一      次,上人坐船到四国的时候,经过濑户内海,途中突然冒出一个水怪,有好几丈高,那是饿鬼道的众      生。首先,它向法然上人示丑相,看到法然上人对自己的丑相完全无动於衷后,就问上人为何不害        怕?法然上人淡然回答道∶「你是形相丑陋可怕而已,我三毒的心比你更可怕,还在这里蠢蠢欲动        哩!」此水怪知道法然上人是高僧,因此向法然上人求救。它说自己三百岁,爸爸已经七百岁了,鬼      道很苦,希望上人能够救救它们父子。上人就让它把父亲也带过来。隔天,水怪父子俩都来见法然上      人,一同听上人说法,以此因缘,脱离了饿鬼道。当时,饿鬼道的那父子俩很可怜,法然上人非常同      情,给他们一幅阿弥陀佛的挂轴,要他们在佛前好好忏悔。他们把佛像带回去后,挂在树上,以鲜花      供佛,并在佛像前忏悔、念佛。过一会儿,上人的随从就听到轰轰巨响。原来是饿鬼父子从断崖往下      跳,头朝下、脚朝上,头撞到岩石都裂开了,两个饿鬼就这样当场往生。法然上人到达四国后,就跟      当地人讲述所发生的事,当地人跑到那个地方去看,只见散布著零乱的骨头,他们把骨头捡起来,盖      了一间庙来祭祀他们,称为「鬼骨庙」,现在还在。由此可知,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即使是饿鬼对著      佛像合掌念佛,都能脱离饿鬼道而得救,所以说佛力不可思议。那时,法然上人就留下一句很有名的      话,他说,这么老实听话的饿鬼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信者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们看到阿弥陀佛的      佛像起欢喜心,虽然自杀求往生,从断崖往下跳时,头部裂开了,他们仍然保持著合掌的姿势。即使      是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信心到了那种程度,就得以脱离饿鬼道。所以佛有这样的功德力,这样的回      向力。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不可思议,所以众生才能够欢喜归依。我们看到佛像后,自然而然      地顶礼膜拜,这也不是凡夫自己的力量使然,完全是佛的功德力促使我们这样做,所以说一切都是佛      力回向。




eb02850f8ce2a91a902492184e0dc1b6.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 讲 座 开 示大家晚安!很难得你们千里迢迢从大陆来到香港,趁这个机会,我谈一谈净土真宗的内涵。首先从基本大纲说起。亲鸾圣人是从三个角度来阐述的。第一,因果门。第二,机法门。第三,行信门。在因果门:讲如来成佛的因果,以及众生往生的因果。在机法门:「机」指众生,「法」指如来。在行信门:「行」的内容,
灵台山开示(8)

灵台山开示(8)

◆ 讲 座 开 示

大家晚安!很难得你们千里迢迢从大陆来到香港,趁这个机会,我谈一谈净土真宗的内涵。首先从基本大纲说起。亲鸾圣人是从三个角度来阐述的。第一,因果门。第二,机法门。第三,行信门。

在因果门:讲如来成佛的因果,以及众生往生的因果。

在机法门:「机」指众生,「法」指如来。

在行信门:「行」的内容,指如来圆满功德,成就本愿名号,亦即是万德圆满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佛之行,名号就是本愿的结晶,自然而然进入众生的心中,成为「信」,这个「信」不离如来的功德,信的源头就在如来的本愿功德。

我们说的「大信心」,即是佛心,即是本愿力,本愿力就是佛力,我们就是以本愿力而往生净土。所以「如来成佛的因果就是众生往生的因果」,如来以成佛的功德之力而令众生往生净土。那么,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多大?阿弥陀佛以一佛名而令十方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其光明遍照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太阳的力量,普照大地,能够驱散黑暗,令一切草木得以成长。同理,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成就净土,本愿功德回向令十方众生得以往生。阿弥陀佛「威神无极」,指此而言。他究竟有多么伟大?那是完全出乎我们的想像。我们之所以得到救度,不是靠自己能够「信」,实际上,我们没有能力去「信」,而是阿弥陀佛以他的本愿功德之力,给予我们信心。能够领受信心,也就是领受了无量寿佛的生命,就成为阿弥陀佛的孩子,必定以佛力而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不是小气佛,你以为你是昨天或今天才遇到本愿而得救,错了,其实过去很久以来,在我们还不知道本愿之时,阿弥陀佛早就在主动寻找我们,等待著我们。他心包太虚,《大经》上赞叹说「无量寿佛,威神无极」,他怎么会小气呢?当我们真正明白佛的慈悲和佛的功德,那一种彻底归命的心,就会自然生起。在那一刻,我们的种种想法,乃至我们自以为是的智慧,都会弃之不顾,我们会无条件地归命,我们非常自然地「南无不可思议尊」。

阿弥陀佛是法性真如之体,由於我们凡夫障习太深,智慧不够,根本无法触及,所以佛化现为我们面前的这位本尊(师指著堂上的本尊像),有形貌可寻,连小朋友都认得。其实他不局限於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样子,他不是这么矮小。佛为了应众生的根机,才作这样的示现。他的真身如何呢?那完全超乎我们的想像。所以亲鸾圣人在《和赞》中表示,对於佛的伟大,他无言可说,唯有乖乖「南无不可思议尊」。

我们在娑婆世界所认知的佛像,只是佛的方便示现,他真正的报身,我们根本无法想像,所以他被赞叹为「不可思议尊」。当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不可思议尊。我们切莫以凡夫的知见来测度佛之境界。在《观经》中,讲到阿弥陀佛的光明,那是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但是我们凡夫,常常有意无意把阿弥陀佛给小看了,不明了「无量寿佛,威神无极」这八个字的内涵。

这八个字是什么呢?它就是六字圣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足的呢?即使地狱,也未曾离开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比之下,我们凡夫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不点,我们又为什么感到不安呢?就是因为太小看阿弥陀佛了,我们太小看他的功德,太小看他的力量了。如果我们真正明信「无量寿佛,威神无极」,体会到自己之渺小,进而体会到自己沐浴於佛的功德光明,自然而然,我们心中的不安与恐惧会随之消失。

在课诵本《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的总序,第一行中,说:

「窃以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

这个「难思」,就是「不可思议」,其实,若真正懂得「无量寿佛,威神无极」,认识到佛的智慧与慈悲是如此伟大,那么我们讲什么都是多余的。刚开始学佛,都要通过文字的介绍去了解佛法,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用尽思维,去测度佛的威神功德,统统都是无力的,虚假不实的,因为凡夫的脑袋瓜子不可能想像得到。我们用凡夫的知见来考量佛的境界,是荒唐可笑的。

在《大经》中,释迦牟尼佛叹言:

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因此,就算是释迦世尊,用长达一劫的时间金口亲宣阿弥陀佛之功德,也是无法穷尽。所以,阿弥陀佛的伟大远远超出凡夫的想像。我们读了这段经文,可以反省到平时的心态,用凡夫这个小不点的思想,来想一大堆佛是如何如何的,总觉得那一些是值得怀疑的问题,我们可能未曾意识到,其实,那些凡夫的思想是多余的。即使是一个大学者,用再高明的理论来推敲佛的伟大,也是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佛?当我们知道佛是那么伟大的存在,再来看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谦卑,我们会承认自己确实是小不点。我们忍不住感叹,唉!与圆满无缺的尊贵的佛来比较,我们简直就像路边的瓦砾,甚至连瓦砾都不如啊。我们会低下头,在佛面前说:「是啊,尊贵圆满的佛!我所能做的,唯有信受!」我们可以想像以自己的能力达到佛的境界,是多么遥不可及!正是由於垂怜我们凡夫的无力,阿弥陀佛才从真如法性海中化现,来救度我们,摄受我们,使我们也能往生佛的极乐世界,这就是净土法门。

我们蒙受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不舍,而能够往生净土,这就是佛力,这不是凡夫的因果,而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因果。如果我们不明白佛的大慈悲,而总是想著透过凡夫的作为,自己要如何如何做才得以往生,那真是愚不可及。把往生的决定放在自己这边,就是小看了阿弥陀佛,就是疑心。所以经典上说「疑惑佛智,为失大利」。什么人最聪明呢?愿意向佛彻底认输的人就最聪明。可是实际上,我们喜欢跟阿弥陀佛较劲,偏偏不肯真正认输。就像掉进水桶的青蛙,自以为可以跳出水桶,偏偏要在那裏徒劳地蹦跳不停。

因此我一再强调,要弄清楚何谓「佛」?我们在轮廻世界的桶底,自不量力地跳啊跳,就是因为不曾真正懂得什么是佛。我就是读过《大藏经》之后,才终於明白什么是佛,清楚佛的伟大。弥勒菩萨修禅定三昧,还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得以成佛,大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凡夫要修多久呢?由此可想而知,我们凡夫有多少能耐?阿弥陀佛清楚地知道这一切,他比我们更著急,所以才摄取不舍,招唤我们回到他的净土,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成佛。根据我们的凡夫知见,整个世间都找不到这样的大慈悲心,所以我们往往怀疑:「真的吗?有那么好的事吗?」听闻了这个法门,我们会怀疑,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佛的慈悲,确实是人世间所没有。即使听到阿弥陀佛对我们说:「汝一心正念直来!」我们还是会犹豫不决,还要怀疑。《安心决定钞》提到,由於我们凡夫不信佛语、怀疑佛智,我们嘀咕著:「有那么好的事情吗?阿弥陀佛真的无条件救度我们吗?」我们不愿意接受,甚至要逃避,而阿弥陀佛就在我们后面追,追到了今天,所以,我们顽固不化,让阿弥陀佛和释迦世尊感到悲伤!阿弥陀佛的本愿,让我们迅速成佛,并不需要我们付出无量劫的苦修,不是让我们自己努力去成佛,而是他无条件地救度我们,但是,天底下有这种大便宜,我们反而不敢相信,不愿意相信。自力疑情的心,导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苦海中轮廻流转,这是让释迦世尊与阿弥陀佛最为悲伤的事。读《安心决定钞》可知,为了救度我们,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往来八千遍,他是多么不辞辛劳!我们即使遇到大德,也不相信大德的话。我们常常以凡夫知见来推敲佛语,狐疑不信,所以一再地轮廻。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如此不可思议,我们听闻这种教法,一再地怀疑,不相信天底下有那么好的事。故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提到本愿不可思议的地方,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一般来说,只有到了临终之际,我们才不会讨价还价,我们才手忙脚乱地求救,哀切地呼唤:「谁来救我啊?谁救救我啊?」一个人在那种时候听闻本愿教法,反而容易相信,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怀疑了,没有余力去计较了,他一心一意地想被救而已。他在那个时候反而容易老实信受,会跟著阿弥陀佛走。现在我们这脑袋瓜子还管用,就不肯给阿弥陀佛救,领受不了阿弥陀佛的悲心,东想西想,把自己给害了。我在这裏说的话,你们或许也不会相信和领会,但是这没有关系的。对净土法门信受与否,是与宿善有关的。虽然你们不一定懂,但只要亲近阿弥陀佛的教法,就一定会得到利益。我们眼睛看到佛像,耳朵听到佛声,嘴巴念出名号,那么,透过眼睛、耳朵、嘴巴,阿弥陀佛的功德光明就会进来,照在我们的心中。阿弥陀佛是无碍光,他的功德光明会渗入我们的身口意。因此,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学习,把学佛之心变成相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我们持续不断地礼佛,就会受到佛心的薰染,阿弥陀佛的功德光明,就会应现在我们的身语意之中。所以,到佛堂来礼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用我们凡夫的大脑来猜测佛心,因为凡夫知见会对自己产生障碍。人身是非常难得的,把握难得的人身,遇闻解脱的妙法。佛陀在人道成佛,他示现人的形像,运用人的语言,为我们宣说无上妙法,所以,有缘听闻的人,一定要好好把握。试想,如果报得猫身狗身,要想听闻佛法,信受佛的慈悲,那是多么多么困难!讲到这裏,我们可以自由讨论了。欢迎大家发言,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

问:刚才老师提到动物,说动物很难感受阿弥陀佛的慈悲光照,可是有的典籍中,为什么又说鹦鹉之类的      动物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就可以往生?

答:那样的事是存在的,记载在书上,都是在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那种例子并不多,而是少之      又少。我前面之所以拿动物来说,是为了提醒大家把握难得的人身。我们学习佛法,是人格与人格的      接触,我们希望用佛的人格与凡夫的人格心心相印。

    佛陀,他在人道成佛,用人道的语言来传递佛法,因此,只有人道众生才能迅速地领受佛法、感受佛      心。我们不必看别人,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我在人道都无缘或者不乐意去听闻佛法,那么当出生到畜      生道后,还有多少机会信受佛法呢?其实六道之中,无论哪一道,佛的功德光明都平等普照,但若处      在畜生道,由於生性愚痴,他们的感受就不会像人道这般敏锐。在畜生道,是无缘读到佛经的。佛经      是用人的语言,字字都是佛心的显现。为什么要用人的文字呢?这就是因应我们凡夫的根机。由於佛      的功德威神之力,猫狗之类的众生到佛门归依之后,他们来世就容易转得人身。同样是蚂蚁,住在道      场的蚂蚁与其他地方的蚂蚁,就不会一样,他们得到人身的迟速完全不同。住在道场的蚂蚁,经常听      到诵经的声音、说法的声音、念佛的声音,以佛的功德力,就可以早得人身。比较而言,我们在人        道,有更好的机缘来如实地领受佛语、顶戴佛经,因此,有幸得到人身而不学佛,实在是极大的损        失。

问:提到动物的往生,我想到《大经》中讲的三辈往生,以及《观经》中讲的九品往生,可知往生是有分      别的。但佛在本愿裏面却讲,我们往生之后,都是形色相同,受用相同,与阿弥陀佛一样,都没有分      别,不知这如何理解?假如是动物往生,与三辈九品又有什么关联呢?

答:我们人道众生,真正领受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会惭愧忏悔,会感恩报恩,会回到阿弥陀佛的地方去,      这就是圆满。至於往生的动物,他们也受到阿弥陀佛功德摄受,但他们一般只是接受而已,既不知惭      愧,也不知感谢,所以他们存在这些缺陷,这就是不圆满。往生,是有往有还,佛回向功德给我们而      来,我们得以往生净土而去。所谓圆满,就是完整无缺陷。打个比方,我们在世间受人恩惠,如果心      生感激,努力报答,那么这就是完整。如果仅仅是接受,不愿意有所回馈,那就是不完整。再譬如吃      饭,吃过饭而产生满足感,这就是完整,如果吃过了还是没有满足,那么吃饭这件事就不圆满。同        理,如果领受了阿弥陀佛的功德,却没有生起满足感,那么这就是不圆满。再比如说,一位小朋友,      如果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就不会听爸爸妈妈的话,他就不乖。如果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自然就会      温顺地听话,那就是回归了,回归到亲情的慈爱中。那么我们反省自己的念佛,内心中是否真正发起      感激呢?如果没有,那就不完整。我们看三辈九品往生,其实是佛的方便说法。三辈九品,他们没有      百分之百地领受佛心,还是不完整的。因为三辈九品裏面,自力的心还在,甚至还很强。他们往往很      认同自己,认为自己能够修行,能够做善。即使他们表示依靠佛,其实却并不太放心,骨子裏想著依      靠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做,而且一定要做得如何如何,才可以往生。那么对於认为自己有能力      的人,佛就开示三辈九品的修法,引导他们去做。等真正去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原来作为凡        夫,真是一点能力也没有。於是就会乖乖地降伏,真正接受佛的救度,彻底归投於阿弥陀佛的本愿。      当他们还自认为有能力的时候,佛就引导他们修这个三辈九品。

    在《和赞》中,佛讲《观经》,为了引导定善以及散善的众生机类,而开示了包括诸善万行的九品往      生,其实都是方便说法。为什么佛要讲定散二善呢?就是因为我们凡夫都不了解自己,以为自己很有      能耐,所以佛让我们先做做看。若我们真的尝试过,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有多少力量。为了使我们明白      凡夫有多少斤两,而有定散二善的开示,这是世尊的悲心与方便。本愿的第十九愿,就是劝众生修诸      善万行,当我们真正修过,才发现原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若做了一点善事,就会放在心      上,自以为是。做得越多,慢心就越滋长,暗暗有些得意。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实修。我们若真正实修      诸善万行,就会发现自己无力做到。真正实修的人,越修就越看到自己的贪瞋痴,是多得不得了。没      有修行,或虚假修行,是不会看到的。刚开始我们不了解自己,虽然也念佛,其实是自己在念自己。

    在日本,一位很有名的大德香树院,他真正努力去修诸善万行,然后他讲了一句话:「原来这个信十      八愿的心,自己都没有能力发起,完全是阿弥陀佛为我发起」。因为很多人学十八愿之后,觉得自己      已经「得信」了,好像很轻易就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其实,那只是一种自我感觉,「我」觉得如      何如何,就是这个「我觉得」,把自己给骗了。或许我们有过这种经验,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拜佛、诵      经,然后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坏」了,好像变成了好人,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当遇到某种业      缘,我们还是会造口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统统依旧。等到真正发现自己是贪瞋痴盈满,就      会发现以前的那种错觉,所谓变得善良,变得清净,都是自我欺骗而已。不是别人骗自己,是自己骗      了自己。当我们对於自我欺骗有这种体认时,我们才会信受到阿弥陀佛的智慧与功德,才知道这是佛      力发起。因为凡夫自己是无法看到自己的,都是自己以为自己很好。亲鸾圣人在比睿山修行二十年,      精严刻苦,在未真正信受本愿之前,也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在信受本愿之后,才感叹说:

    「我错了,凡夫再如何修,也是无明烦恼遍满全身啊。欲望多,嗔恨心重,嫉妒心强,这些三毒烦        恼,直到死亡,一秒钟也未曾停过,不可能断绝啊。

    这么赤裸裸地剖析自己的人,才会选择彻底投归佛力。

    我们学佛,比别人多学了几年,就自以为懂了很多,自以为比人家有修行。然而,一不小心,瞋恨心      就出来了,若有谁得罪了自己,就会说人家的坏话,就批判、排斥人家,甚至还讲恶口,贪瞋痴的凡      夫相表露无遗。虽然如此,还是认为自己比人家有修行,认为自己懂很多,这真是十足的凡夫相。我      们无论多有修行,可还是吃爱吃的东西,做爱做的事,这种口欲,以及一般的执著,碰到不合心意的      时候,还是一样火冒三丈。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自己没有错,反而常常认为是别人错了,是别人不      好。我们能够看清这些凡夫相,有这种眼力,这是来自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智慧。我们虽然看不清自        己,但阿弥陀佛却是清清楚楚。所以佛悲悯众生,看我们就像拿绳子在绑自己一样,然而我们还以为      是别人在绑自己。当我们常常亲近阿弥陀佛之后,眼常见佛像,耳常听佛声,佛的功德从我们的眼        睛、耳朵进来,我们慢慢就会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了。我们自然而然变得老实了,当我们犯错,不会去      遮盖,而会起惭愧心,跟阿弥陀佛说对不起。所以,我们领受佛心一分,就看清自己一分,领受佛心      十分,就看清自己十分。

讲 座 开 示

难就难在这个信心,这个信心为什么难呢?因为这个信心是如来的威神力、加被力,是如来的本愿力。但是我们凡夫都忘记「信心是如来的心」,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去信,所以难在这裏,难啊!

我们凡夫常常忘记自力无效。什么是自力无效呢?我们常常忘记自己是零分的存在,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满分。因为忘记自己是零分,所以也就忘记是如来的威神力。所以,我们凡夫的心一出来,这个信心就得不到了。我们这个零分,无论你加了多少零,还是零啊。所以我们要记得自力无效。想得信心的人就是0,再加0,再加0。这个就回到刚才阿芳问的问题了,不是凡夫能够发这个真实的信心才得到成就的,是靠佛力。这个信心完全是佛心,是佛的本愿力。而我们凡夫想要获信这个心一出来就是0再加0再加0的动作了。那么,你这个0再加0,无论你加了多少0还是0。所以,不是凡夫能够信,完全是佛的本愿功德映现在我们的心坎中。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映现在我们凡夫的心中,我们的口才能念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阿芳来拜佛不是阿芳伟大才知道拜佛,而是佛的功德力量使得我们乖乖地低头,乖乖地拜佛。我们有闻法,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佛的功德力量让我们拜佛的。如果我们没有闻本愿法门的话,那么,今天来拜佛时就会执著,啊!我拜佛了,我拜了多少佛了—这样自力的心就会跑出来。这种自力的心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养成的习惯习气,这种习性很难除掉,不知不觉中自力的心就会跑出来了。这个就叫作自力的习惯。杂行杂修自力的心,这种自力的心很难除。

如果我们没有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零分的存在的话,我们就会在0上再加0 再加0。虽然0无论加上多少个0还是0,道理是这样子,但是我们凡夫还是拼命想要多加几个0在上面,这就是凡夫啊。那么,教给我们这个道理的就是善知识。所以,《南传大藏经》中佛陀就给阿难尊者开示:「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也」。

那么,《心地观经》裏面也讲到,真善知识实难遇。什么叫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就是教给我们:我们是零分的存在。

阿弥陀佛对我们是完全了若指掌的,正因为对我们了若指掌,所以阿弥陀佛才发下本愿来救度我们。我们不知道自己是零分的存在,在0上加0,所以我们才担心自己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已经不担心了,可是我们还在担心,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是零分的存在。重点在哪裏?重点是阿弥陀佛在哪裏?

如果你认为阿弥陀佛在前面的话,那你就不安心了。阿弥陀佛已经进入到我们心裏面了。阿弥陀佛是不离开我们自己的。阿弥陀佛不断在我们的身业出入,阿弥陀佛的功德进来,然后从我们的嘴巴「南无阿弥陀佛」出来。南无阿弥陀佛透过我们的耳朵进来,然后又出来。他每天在我们的身上出出入入,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之所以不安心是因为我们认为阿弥陀佛跟自己是分开的,其实不是的,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的存在。我们眼睛看到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进来了,耳朵听到佛号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从我们的耳朵进来,他一进来就一定会从我们的嘴巴「南无阿弥陀佛」出来。无论我们人到哪裏,阿弥陀佛都跟著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双人行。所以,没问题!得到老人痴呆症也没问题!

问: 刚才说,真宗是不离法的人格传递。那么,没有人格的传递,事实上就不可能真正地接触到真宗?

答:对!所以真宗重视闻法。

问:这样的话,到末世的众生他们还有条件听闻到真宗的正法吗?

答:有啊,日本的道场就全部在讲法,以闻法为主。他们没有赶经忏,没有做法会。只是我们中国人的地      区还没有这样的因缘。

问:我们再往上推,总是会推到一些圣者的身上。例如说亲鸾圣人是通过与法然圣人的人格接触,而法        然上人好像无师自通,是不是可以解释为法然上人是圣者再来?

答:法然上人是遇到「法的人格」。他不是遇到「人」,而是直接遇「法」。但像他那样的大德很少。

问:就我所接触的,有一些念佛人,他们也是这样,听到一言两句对佛的慈悲生起大信心,他也能欢喜        地念佛,这样是不是也叫作遇到「法的人格」呢?

答:《御文章》就是为此写成的。《御文章》在日本很普遍,它就是「法的人格」,以前没有电话。在
    法理上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能够面对面,看到对方的脸就会安心很多了。所以,最理想的是面对
    面的接触。

问:有人认为,不论是信前还是信后都要努力称名,特别是从二十愿转入十八愿的时候必须经由努力称
    名才能获得信心。这个观点请老师开示一下。

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称名」是什么?通过称名我们领受佛心。领受佛心是重点,称名只是方法、手        段,如果没有领受到佛心,那么光执著手段方法,也是无济於事。所以《和赞》裏面有讲:定散心
    的念佛不用人去
教,时间一到他自然会转入真如门。人往生不是因称名往生的,而是佛心佛力让他
    往生的。因为名号是真实功德,这个真实功德具有调熟众生的力量。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听闻六字
    名号,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佛心。如果我们在念佛的环境裏面,自然而然我们会受到功德的熏习。
    如果我们在鱼市场,自然浑身都是鱼的味道。环境很重要,如果我们和大德在一起,自然而然我们
    就会受到大德的熏习。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才受到熏习,而是在大德的身旁自然而然受到熏习,那是
    大德的力量。亲近大德也好,拜读大德所写的佛书也好,一样也会受到熏习、感化。我们学习真理,      真理自然而然就会映现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亲近非真理的地方,无形中我们就中毒了,就会醉生梦      死了。所以啊,
宁可与善人为敌,也不可以恶人为友。(《记闻书》裏面有讲到。)所以,我们如果      要吵架的话,跟佛吵架最好。因为跟佛吵架的因缘,领受佛的功德。如果我们和喜欢吃喝玩乐的朋友      为伍的话,无形中我们就受到他们的熏习。

问:有一个莲友是这样问的:是不是无论有信心还是没信心,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就得救了?

答:并不是念了「南无阿弥陀佛」才得救。不要把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作条件。是「依南无阿弥陀佛得          救」,是南无阿弥陀佛有功德。南无阿弥陀佛,不管我们是念、是听、是看到,都能够领受到功德,
    是依名号的功德力得救的。就好像我们到有阳光的地方,
自然感到暖和。并不是因为我们去有阳光的      地方,我们才得到暖和,而是太阳光本来就有让众生感到温暖的力量。如果众生走在没有阳光的地        方,自然而然他感觉不到温暖。并不是因为众生看到太阳,太阳才给你暖和的,而是太阳本身就有暖      和众生的力量。并不是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才得救,而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具有功德力,这个      功德力让众生能够念佛,能够感受到功德。

    我们众生很大的缺点是把念佛当作条件。因为我念佛了,所以我得救—忽略了名号的功德,这就是自      力的心态了。我们到有阳光的地方,身体自然而然地感到暖和,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当我们      接触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听也好,看到也好,念也好,名号的功德都能够传达到我们,让我们      感到暖和。但是凡夫呢,忘记这是名号的力量,把功德占为己有,忽视了功德是佛的功德。众生就是      很执著,什么都据为己有。

问:普遍的念佛人的心态是念佛的时候也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但过不久之后又开始疑惑。这样的话,能      往生吗?

答:有疑惑的话,没有办法往生。

问:是不是指有疑惑不能往生报土呢?

答:是没有办法往生报土,因为有疑惑就表示他背著名号走,逃给阿弥陀佛追。因为得到满足的人,他的      当下跟名号就是一体的。而心中有疑问的则背著名号而走。

问:这样的话,往生化土其实也不错。(笑)

答:化土不是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容易去的。很多人都以为往生化土就好了。其实往生化土的人也不多。很      多人都误会「化土」的意思了。其实,化土在佛的慈悲心中,是从报土延伸出来的。化土也在名号的      功德中。我们就是不明白名号的功德,所以才会走旁门左道。很多以为是往生报土,其实是跑到化土      去了。往生化土的话,还要再回来好几次才能真正到报土去。化土是为何而有的呢?化土是为了让念      佛的行者看到自己不是的地方。当他心生忏悔,看到自己错误的地方的时候,他才能够往生真实报        土。化土也在大慈悲心中,化土是佛为了不让众生堕恶道而方便设的。在众生还没有真实领受到佛心      之前,佛慈悲地让他们先到化土。到化土以后,让他们在那裏看到自己不对的地方,惭愧忏悔,再让      佛引导到真实报土的地方。佛的慈悲心不是让众生到化土去就好了,而是为了引导众生去真实的报土      方便施设化土。

问:刚才老师说到,往生化土之后还要回来好几回,这个有经典依据吗?

答:《无量寿经》。

问:《无量寿经》有讲到吗?它只是讲在花苞中五百年。

答:三生果遂。到化土去,还要再投胎一次,得人身再重新听闻第十八愿。真正领受到十八愿的人才是往      生报土。

问:所谓「三生果遂」就是,一生生化土,一生在人间得人身听闻十八愿,然后再一生才能生到报土。是      这样吗?

答:先得人身,去化土,再回来得到人身,重新听闻十八愿。

问:「三生果遂」是法然上人的教判吧?

答:这是《大无量寿经》的(本义)。

问:《大无量寿经》只讲到疑城胎宫,没讲到疑城胎宫还要回到人间。

答:如果没有得人身的话,就没有办法听闻十八愿。很多人都以为是五百岁在莲花中,时间一到再从化土      到报土,其实不是的,还要回到人间来一趟。

问: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所以我想问得再详细一点。不得人身无法听闻到十八愿的话,那么《无量        寿经》裏面不是讲到「蜎飞蠕动」之类都能够得救吗?

答:那些都要依名号的功德力得人身,听闻佛法,才能真正得到往生。

问:但是经文裏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点。

答:世尊有讲,难道你忘了吗?「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你没有得人身如何能「闻其名号」?你说的        「蜎飞」之类,它们没有办法「闻其名号」。所以,源信和尚《横川法语》有讲,得人身要感到很
    庆幸,就是在讲这个。猫、狗、蝴蝶之类,为它们念名号,
它们就能往生成佛吗?不可能的。一失
    人身,万劫难复。所以才说,后生一大事。

问:听到这裏,我真的是毛骨悚然。(笑)那么,有很多念佛感应裏面提到,为猫狗念佛,他们也得到
    一些感应,说是猫狗被佛接走了。它们是否到化土?它们往生化土之后,还要回到人间,是不是这        样?

答:不仅是如此。我们念佛的道场有很多生灵,蚂蚁之类的,它们因为住在这个地方听到名号,它们因
    为听闻名号早得人身。佛经很多,佛经有真假方便,所以要很小心。

    你刚才说到,蜎飞蠕动之类都可以获救,因为佛是没有时间的,在佛眼裏,它们都获救了。但如果论      时间的话,那么时间多长?所以佛看众生都是佛,从我们来看的话,我们还是凡夫一个。所以要问:      今成佛了吗?

问:今成佛了吗?我们现在只能得到不退之心,但是要想究竟成佛只能到往生彼土才能成佛。

答:所以,佛眼看众生跟事实是有差距的。

问:就这个问题我再问下去。猫狗它们是不能「闻其名号」,那鬼神、天人他们应该能够「闻其名号」        吧?

答:如果他们有心听闻的话是可以,问题是他们无心。因为天人享乐太多,天界那裏很舒服,他们不会想      到要去净土。那是个平和的世界,他们没有成佛也过得很好,觉得没有念佛的必要。(笑)我们是苦      乐参半,所以我们才念佛。不要说天人啦,我们这个世间的有钱人啊,他们日子过得舒服的很啊,他      们才不会想去往生净土。他们生活过得很舒适,他们不会想到要来听闻佛法。

问:也许我们前生都是猫啊狗啊,因为听到了名号今生再得人身来听闻十八愿的,问题是:这样的话,他      们是不是一定能闻信十八愿,顺利往生?还是说即使他们从化土回来还是会入六道?

答:因人而异。有人一次就可以得到,有人还是不行,还是要再来好几次。没有真正的菩提心,没有真正      的求道的心,是没有办法真正领受十八愿的。「净土大菩提心」就是想成佛的心,如果这个心没有很      强的话,他就不会起相应。得人身有些人就吃喝玩乐去了,他不会想到要来求解脱。

问:这样的话,往生化土都还会退了?

答:真正获得信心的人才是不退转,十八愿的信者不退转,十八愿以外的都会退转。因为人心善变,过去      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世心都不可得。

问:《观经》裏面的三辈九品还有《大无量寿经》所讲的三辈是不是都是相应於化土的往生呢?

答:那是广范围的化土。可以暂名为化土,但不名为真实的报土。他们都是会退转的信者。真实的信者才      是不退转的人,其他都是会退转的。

问:这样讲,岂不正是《叹异钞》裏面所批评的—「往生化土还会堕入地狱」的邪见吗?

答:会堕地狱是因为凡夫的情执没有破。他以为他已经获得信心,他就逍遥自在,那就会堕地狱去了。

问:往生化土,情执也依然没有破吗?

答:对!化土也还是我执。

问:那么,得不到名号的护念,他还会堕地狱吗?

答:对。为什么会堕地狱?因为他跟阿弥陀佛不是一体的。

问:但是《叹异钞》不是很明白地反对这个观点吗?往生边地还会堕地狱—他不是认为这是一种邪说吗?

答:《叹异钞》的意思是说,即使往生边地,佛心也是不舍任何众生的。但是一直背对著佛跑,让阿弥陀      佛追的人,他就只有堕地狱的份了。

问:就是说,如果把往生的责任一直推给阿弥陀佛,而自己不真心努力去求道的话,一样会堕落的。

答:对。

问:这些我是第一次听到。(瑞觉法师:我也是第一次听老师讲。)听得我浑身冷汗都冒出来了。(笑)

答:认真的说,会问这些问题的当下,你都是背对弥陀、逃给阿弥陀佛追的。阿弥陀佛是一定不舍你的,      那你为什么还要这么罗嗦呢?(笑)

问:(笑)但我一定要把这些教理搞清楚来。

答:你如果真的明白阿弥陀佛的佛心的话,妈妈真的在,你有什么不安心的呢?

问:说老实话,我并没有不安心。但因为在观念上,报土、化土,这些我还有模糊之处,今天听老师讲        是第一次听到。

答:其实这个跟你往生净土是没有关系的。(笑)

问:对。但是要回去跟莲友解说的话,我必须问个清楚啊。这一次问的很多问题都是代莲友来问的,其实      对我来说,问这些问题跟我往生没有任何关系。

答:好。再问。

问:有莲友问道:善导大师、法然上人都是亲证三昧的,所以他们的教法都能够让大众起信,也有种种灵      感瑞应。但像亲鸾、莲如这些上人呢?他们到底有没有证到三昧呢?希望法师能够开示。

答:问这个话的人,他本身就不了解何谓念佛三昧。证得念佛三昧的人看到的是什么?

问:自身是生死凡夫。

答:佛的大悲心。亲鸾圣人和莲如上人他们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们不标榜他们是修了念佛三昧才获救,而      是因为阿弥陀佛健在,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力、慈悲心才获救的。这是把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念佛三      昧的真精神直接显示给我们。有很多人一直要去模仿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的念佛三昧,可是凡夫是模      仿不来的,可是他们不相信,还要模仿下去,所以一直在迷惑当中。

    亲鸾圣人和莲如上人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们不是显现念佛三昧的相给我们看,而是指给我们看:

    「阿弥陀佛健在啊,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亲鸾圣人和莲如上人他们直接依赖、信凭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就是健在的。阿弥陀佛在哦,亲鸾      圣人和莲如上人指给我们看。但是我们很多人领会不到两位大师的心啊。他们模仿两位大师的形象,      去修念佛三昧,那都是凡夫自力的执心。可是他们去模仿也模仿不来,所以他们都走错路了,找不到      路回家。

    善导大师和法然上人都跟我们讲,「阿弥陀佛在哦」,「本愿在哦」。很多人没有听到善导大师和法      然上人教给我们的重点是阿弥陀佛在,本愿在,是阿弥陀佛的力量,是本愿的力量。很多人都跑到说      要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上去了,那个都是走错路了。是谁的阿弥陀佛啊?是小刘你的阿弥陀佛。你的      阿弥陀佛在,你还要去模仿观佛三昧、念佛三昧做什么?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个之后,我们就会对阿弥      陀佛心生感谢。所以不是我们开始去修念佛三昧去接近阿弥陀佛,不是的,是阿弥陀佛已经来接我们      了。我们现在开始发心修念佛三昧的话,来不及啦。这是你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只是站在那裏而      已,你会听到阿弥陀佛说:来啊,来啊,小刘啊,我等你,我等你来。阿弥陀佛在等自己,那我们还      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问:有莲友问,面对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总觉得做什么说什么都是没有益处的,只想默默念佛。书上说        「自信教人信」,而我现在自己不退就好了,这种心态是不是太消极呢?

答:心中真的有阿弥陀佛的人,不管生活上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遇到什么样业缘的人,他都能够很豁然地      面对它们。不管遇到什么烦人的事情,你都去问阿弥陀佛该怎么办,然后你就听阿弥陀佛跟你讲,放      下、放下…阿弥陀佛一定救你,你还有什么不安心。你的心就不受到那些人事动摇了。就是说,当我      们的心很静的时候,自然而然面对这些人我是非,你都能够很释怀,不会被它们转得团团转。这样的      人,你可以教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去问阿弥陀佛该怎么办。每个人都有阿弥陀佛的,都有他的阿弥      陀佛跟著他的。把阿弥陀佛忘记的话,不管想什么谈什么都是不对的。

问:这个莲友又问:看到经典上讲到佛的救度是这样的宽容就觉得佛在身边,但一看到《念佛人列传》裏      面妙好人的事迹,对比一下,又觉得往生无望。

答:妙好人是妙好人,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要想,这样的我也有阿弥陀佛跟著我。不要去羡慕别人,不      要去跟人家比较,不要去跟妙好人比较。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找到自己的阿弥陀佛。

问:我接触本愿已有五年时间,但有时会做恶梦,碰到恶鬼之类。今有一问:若能获信、喜、悟三忍与韦      提相同之真实信心行者,还会做恶梦,遇恶鬼吗?不遇,固所宜然;若遇,则摄取不舍之金言当如何      领解?愿大师不吝赐教。

答:这位同朋误解「摄取不舍」的意思了。我们虽在摄取不舍中,但一直到世缘了尽为止,无始已来所造      的恶业、恶缘是继续存在的。因此会伺机现前。所以虽然是获信者,其过去世的恶业现前是很正常        的,不论遭遇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凡夫。这也是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的意思。以为获信以后      就什么事都一了百了的想法是凡夫的想法。真正获信的人,反而自会明白:原来恶业现前是告知自己      的罪业有多深,原来自己除了恶业外,什么都没有。透过业缘,我们方知自己的妄念有多深根,罪障      有多重。原来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此慈悲,连这样罪障深重的我都不放弃,都能获救,而心生惭愧,心      生感恩。遇本愿的教法是越学越知自己的低下、越知自己的恶业深重。以为自己已变清净的想法是最      不清净的。这是真宗和其他教法最大不同处。
baa5df9420b50f21f71b0568e64162aa.jpg

台北法雷念佛会
再问:老师说∶「我们虽在摄取不舍中,但一直到世缘了尽为止,无始已来所造的恶业、恶缘是继续存          在的。因此会伺机现前」。而善导大师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是人常得六方恒河沙          等佛护念,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这 
灵台山开示(9)

灵台山开示(9)

再问:老师说∶「我们虽在摄取不舍中,但一直到世缘了尽为止,无始已来所造的恶业、恶缘是继续存          在的。因此会伺机现前」。而善导大师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是人常得六方恒河沙          等佛护念,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这          两种说法应如何会通信解?愿老师慈悲不弃,开我之愚。

答:这个问题出在没有真正明白「如何是消灾免难」。很多人以为消灾免难是所有的罪业都消失的一干二      净,这种诠释佛语的想法,都是凡夫欲望的想法。佛法是不离因果的,自业自得是天地的真理,不见      即使如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亦得受被外道乱石打死的业报?不见即使贵如佛陀,亦得受枪穿脚、头        痛、被诽谤等的业报?然不同的是,凡夫业报现前时满是烦恼、瞋恨、证悟者则是默然受之。因果是      必然来临的。真正明白本愿的人,即自然知道所有的责任都在自己,业报现前时,不会怨天尤人。当      他智慧开时,即不会有想逃避灾难的心,不论多么苦也有力量承受之。静静地消旧业。当认知罪业是      罪业的时候,自然不会有想逃避的心,业障来时,反而会从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这才是真正的        「消除业障」。

    瑞劒老师也如是说过:因果是必然现前的火车,因果是很严肃的。

问:自接触真宗教法,见有亲鸾大师五十多岁尚有自力之心,大德游藤居士五十过后信心决定后才敢出        世教化之说,若果如此,敢问当今之世谁人已获他力真实信心,然后可堪归依?相信若果,信心决
    定之人必敢自承自肯,如亲鸾大师等大音宣布,以利群生。阿弥陀佛!

答∶亲鸾圣人费了二十九年方遇知他力,法然上人到四十三岁才遇知本愿他力,这皆在告知我们入纯粹的      本愿他力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是本愿被言为「难信之法」之故。

    但问题不在於年龄、时间的长短,而在於自己的心是否真正老实?在日本,有很多比亲鸾圣人、法然      上人二位祖师还年轻就入信的同朋。如瑞劒老师在世时,度了很多人获信,其中最年轻的是十五岁的      学生。此人虽然世寿很短,但临终时紫云出现,瑞香充满房间。

    因此,透过先觉者等的示现,我们才知对佛的金言,要如实的闻信是如何不容易。众生的心知见太        多、意见太多也。

再问∶恕某愚钝,容再一问。大师说∶「获信不在年龄时间的长短,而在於自己的心是否真正老实」。获        信者固知自己确已获信,并能判断别人也是否获信,我想应是这样吧;而尚未获信者如何判断何人        已获信,然后亲近随学?阿弥陀佛!

答:汝所言是有一理,但是把获信挂在口上,对汝有什么用处?信心决定但在「闻其名号」一句中。有时      间论断别人的获信与否,不如回归正路好好的学习「闻其名号」。

    想信心决定但仰信善知识所言,善知识是谁?善知识即十方诸佛、是已信者。是依十七愿的诸佛赞叹      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方有十八愿的「闻其名号」的生起。离此谈凡夫的获信否、皆是知见、      有何可取。

问:所以有些学人喜欢提出「证信」,是不是头上按头?

答:(瑞觉法师回信答覆一)学净土真宗最重要的是,有否遇到活生生的亲鸾圣人的圣言?在何处值遇真      善知识?以亲鸾圣人的择法眼为眼时,首先当知「闻其名号」的场所在何处?「获得十八愿」的场所      在何处?

    老师非常感慨的言:许多人习真宗,都自以为比亲鸾圣人还高明,滥用凡夫的知解欲诠释真宗,因此      纵学一万年亦无益。身为真宗的门人,依亲鸾圣人的见解拜读经文是非常重要的事,圣人对凡夫的起      心动念了若指掌。圣人说:我等连自身的罪恶有多深也不知、连如来的恩德有多高亦不识。此实是我      等的真面目。发觉我等凡夫所没注意之处,是亲鸾圣人伟大之处,亦是其存在的可贵之处。

    依止老师满八年了,此间我深深发现到,真宗和其他教法最大不同的是:真宗的典籍不是有学问就看      得懂的。起初我也是看不明白《法雷月刊》,透过闻法方才生起法悦,方能读得懂法雷的书籍,也才      能顶戴圣人的圣教、莲如上人的御文章,一直到这个元旦,我始能拜读之,在这之前,我一直无法读      之。所以并非程度不足才难解《玄义》一书。在台湾有位同朋虽中学毕业,闻老师说法六年后方才读      得《玄义》的内容。可见闻法的力量有多大。

答∶(瑞觉法师回信答覆二)

     ××同朋道鉴:

     老师真是位大德。某日,我端早茶去给老师,老师即告诉我:「整个晚上都在梦中同法然上人、亲       鸾圣人、及瑞劒老师学《六要钞》。瑞劒老师还问我:六要钞明白了否?」老师常在梦中依止瑞劒       老师学习,最近则是学《六要钞》,元旦时则是学善导大师的六字释。

     读了来信后,不由得想起,我刚从日本京都的佛教大学(净土宗创的大学)佛教学部毕业,转入龙       谷大学(净土真宗的大学)真宗学的硕士班时,曾有过一个心态:真宗的圣教都是汉文,我肯定比       日本人能读汉文。后来我发现到,这个心态完全错误,因为圣教不是用凡夫的知见可读得的。事实
     证明:单是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的「
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
     离之缘
」一文,我即用了一年的时间,方才体会到其中文意,依止老师第八年,我方才深深地品味
     到何谓「罪恶生死凡夫」,所有的烦恼心结也才得完全被解开。这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与感动。也
     更深刻的感受到依止善知识,持续地闻法的重要与可贵。因此,在此之前,我所认为对的事,不完
     全是对,别人
的非亦不完全是非。也深深的感受到凡夫知见的可怖,知见让自己越迷越深。唯有佛
     的光明,方能真正地照破我等凡夫的无明。闻法是人格与人格的接触,依止人师听闻佛法是无上可
     贵的事,所以要把握机会听闻佛法。

     现在我正著手整理瑞劒老师的讲演录|《金刚经》,内容非常精彩,读之令人惭愧,同时也令人不       由得赞叹净土真宗的妙,瑞劒老师的学、德、信令人心服口服,瑞默老师的学、德、信令人口服心       服,其他尚有瑞劒老师口授的《临济录》、《毒语心经》等,非常想与汝分享,惜汝不知日文,我
     又分身乏术地无法马上译出。总之,先将老师的笔录(瑞劒老师的讲演语录)整理出来,再伺机翻       出。若汝许可,要学日文。

答∶(瑞觉法师回信答覆三)

    老师说××还年轻,能多学就多学,读《六要钞》很好。又说人很容易掉入知见的坑洞裏面而不自觉。      老师的长兄头脑好,喜欢研钻难解的佛书,因此,瑞劒老师开讲的研究会就出席,但是对一般大众所      作的开示就不来听。所以瑞劒老师常对老师说过:这样的态度很危险,是地狱必定!老师说:自己年      轻时好读佛书,从小也被祖母带到寺院闻法,因此记得了很多的道理、法语。但是当他三十来岁,生      了一场大病,心中有的只是前所未有过的恐惧。当他向瑞劒老师求救时,老师言道:即使全日本的说      法者都被杀掉、所有的佛经都被烧掉,汝获救的真理、事实一点也不受动摇。汝所闻的是人法,不是      佛法,读的是火一烧就没有的文字,而不是真理的佛经,所以才会如此恐惧……。

    这是净土真宗深奥难解之处,亦是可贵之处。

◆ 老师指示关於真宗与《大乘起信论》的学习应注意的事项:

   学习大乘佛教和学习净土真宗是不同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真理、法
   界的真理。是从自己出发去体证的真理。它是以禅定为基础的。而净土真宗并非是从凡夫出发去修行     的,是依弥陀禅定的功德力用获救的。本愿的后盾是法界的功德,这也就是二利圆满,若不生者不取     正觉的真理。

《大乘起信论》的真理和净土真宗是没有矛盾的地方,但汝要明白为何祖师圣人没有用《大乘起信论》来诠释真宗,在於法门的建立不同。二者虽有关连性,却不可用《大乘起信论》来诠释自力和他力。净土教就是净土教,净土教得用净土教的经典来诠释。

学习大乘佛教的立场,华严谈法界,天台谈实相,心经谈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於理如此。而在学习净土真宗立场是以《大无量寿经》为主,大经又以四十八愿为主,四十八愿又以十八愿为主,十八愿又以成就文为主。

大乘佛教讲法界缘起,真宗也讲法界缘起,但真宗的法界缘起是「愿心庄严」,愿心庄严是阿弥陀佛的法界缘起。《大经》是真宗的基本,作为《大经》的补充的是《华严经》,但不可因为如此,就诠释《华严经》是真宗的教典。以上是学习法门上大家最容易混乱的地方。

老师对:

(一)信心是否必须惶怖

(二)三愿转入等问题的开示

(一)真深知弥陀救度的人,是不会有惶怖的,有的只是惭愧与感恩而已。又,「常省世苦己恶」是尚未        知道何谓「凡夫」的话。老师问你:赞佛偈的「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你如何理解?若你真正明白        此偈文之意,则会明白此是尚未入真宗门的人所言,与圣人背道而驰。以为自己能「深切反省己          过」的人都是慢心很重的人,真的反省是不把反省挂在口上,当我们越是闻佛的智慧,慈悲越深          时,自然而然会低头下来,这就是反省。凡夫自身是没有反省的力量,只有透过佛的光明、力量,        凡夫才能看到自己的无明欲怒。

      老师希望你不要常和……之辈接触,对你没有益处。与其看这些无益的发表,不如花时间好好的学        习日文,来拜读圣教,要比较来的实际。

(二)答:这问题的重点在於:「三愿转入」的人是谁?如此自可明白那人有多少斤重。若认为是自己在        「三愿转入」的话,那是慢心非常重的人。当知真宗所讲的「三愿转入」是本愿的力量方便示现为        十九愿、二十愿来化度有缘的人。所以不是自己能转入,而是本愿力让自己转入的。并不是所有的        人皆要三愿转入不可,面临死亡的人,若是宿善深厚遇善知识为之说法,是能直入十八愿的,此有        实例可证。并非是凡夫可主动「三愿转入」的,三愿转入的力量来自十八愿,故「三愿转入」乃          「自然法德的妙益」。

一开始一旦从不正确的想法进入,想要导正得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与时间。最好是闭门好好的学习日文,拜读圣教,莫要浪费你的时间生命去接触对你无益的思想。__

333a3d6075fa0b4c976a61eabfc3bf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