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死的解决(3)4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113年浴佛节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112年4月8日浴佛节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第三章 二利圆满的法门

       言「天地的真理」,是不思议者,於计度自己的利益,自己作损。於思计他人的利益,自己作德(得)。言「佛道」是其之样者,若「自己想成佛」地思的话,首先不发大菩提心的话不行。言「大菩提心」的,是先救助众生作佛,而后想自己成佛地下决心的大慈悲心。此之大慈悲心者,即若不发大菩提心的话,无论以几亿年所作难行苦行,是不能作为成佛者。这就是佛道。佛道者言实践(一)发心(发菩提心)、(二)修行、(三)菩提、(四)涅盘之四阶段事为佛道。在净土真宗的话,「教、行、信、证」就是佛道,大信心就是大菩提心。是由於如来的(一)大智慧力(二)大慈悲力(三)大誓愿力而众生往生成佛。云此为他力。若一言蔽之是「他力者如来的本愿力」,言归命如来的本愿力为他力。

       於弘法大师所尊重爱读的书物之中,有云为龙树大士的『菩提心论』之书物。在读了那书就发现,书写著云为「大悲心若无者,修行成佛皆不可能」之事。又在读了真言宗的『大日经』就见「大悲为根(根本)」地被说著。於「四弘誓愿」的第一行,有云为「众生无边誓愿度」的。那是大慈悲心之姿。在佛教释「慈悲」云为「拔苦与乐」,即说拔众生之苦而与乐的为慈悲。如来的「慈悲」者,云为「无缘的大悲」,因为是无我地无分别智的证悟所以显现了大悲。信心的体,是名号,是如来的大悲心。於『论注』(引用信卷)曰:「大慈悲者佛道正因也。」真宗信徒「想要往生极乐」地盼望著。彼等预先听闻到「於往生者信心决定(信心获得)就是必须的条件」。因此全部的信徒,早已信心想要顶戴,早已想要顶戴信心而得安心地,欲愿、希望、努力、焦急著。这是从昔时至今日为止一般信徒的实情。说教也好,或又教人生无常,早已教导「信心决定哟、称念佛哟」。这个,罪业深重、烦恼具足、愚痴无智之疑深的凡夫,不是轻易地,能於一朝一夕信心就顶戴者。
(一)  久远劫来自力疑心的恶癖之附著。和
(二)  现正凡夫的心就是心猿意马地,变化无常。和
(三)   难思之弘誓。如来之赐与救助之事,是不思议呀不思议     呀!
()  之后,不知佛的尊贵,不信高僧方的大人格,不崇、无尊敬之心的。
()  又因为是闻习著世间的无宗教、反宗教、反佛教、邪伪邪说者,所以本愿一乘般的尊贵教,决不被          信。作为现代之凡夫的话,阿弥陀如来的本愿名号之不被信的,是当然。彼被信的话,那是弥陀正          觉的不思议、本愿的不思议、名号的不思议、佛智的不思议、大悲的不思议之所使然。不是凡夫之          力。故言信心者,以不思议为不思议,仰信云为信心。
      多数的人,不能辨别右之各条,信心是何物呢不知道,而一味地「想取信心想取信心」地焦急著。实在是可说为愚痴也。「真宗要关五个条」之中,於第一条,虽是叙述了云为「果上圆成」之事,然所谓「果上圆成」,是御言「就往生的话,众生的信也好行也好,都是於如来方给与御成就,而从众生方,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都没有拿出来的必要的」。若更简单明白地说者,此「五个条」:

() 我的往生者,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地给与御成就著,   所以从我方,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拿出者           皆无。
() 於如来成佛的因果外,无众生往生的因果。
(三)难思之弘誓。如来之给与救助之事者,不思议呀不思议呀!
() 南无阿弥陀佛、无碍光明是一。往生是如来的御工作。
() 愿力无穷之故,往生是唯之唯(免费之免费)。空手地,赤裸裸地,就这样呀地。净土真宗是「果上圆成的法门」、「法体圆成的法门」、「果上显现的法」。若将此容易明白地说的话,我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来的御手头上给与成就,大悲也好佛智也好、本愿也好名号也好,将如来的功德全体,作为招唤之勅命,「就这样地来哟,不要担心,等著哦,护著哦」之勅命,即成为给与呼唤著十方众生的「呼唤声」,正响遍於十方。於呼唤声中,我被救的因也好果也好、信也好行也好,尽悉含笼著。作为这边的话,唯只是闻名号的功德力。即只是信顺勅命。闻就是信心。归命(信顺)勅命,就是信心。

从这边「拜托」也不要却从那边「给与呼唤了」之事的诚惶诚恐地感激,而「非常感谢」「不思议的事哟」地,向著大智大悲的如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地,信心欢喜的云为信心。从这边,因为不是发愿、积行的,也不是「请给与救助」的祈愿的。唯御接受勅命者最好,信顺勅命者最好。在如来方,行也好信也好、往相也好还相也好,都已经给与御成就著之事,唯是「诚惶诚恐」地仰。唯是令使赞叹而顶戴。信心之相,是成为

「仰赞叹,俯惭愧」而显现者。世界的宗教虽多,然云「众生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来方给与御成就,而众生唯只以信顺勅命而被救」的宗教者,唯净土真宗,是只有本愿一乘。是因为不知道「果上圆成」、「果上显现」的法门就是净土真宗之旨者,所以多数人是努力地,「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称念佛而往生」、

「想因为安心而往生」、「想如何做而往生」地,作自力之计度的。可说是为错误。「想如何做而往生」地思之心云为「定散心」。因为定散行是末代凡夫无法修,所以作为今日之凡夫的

话,修定散行回向那个给如来方,而想往生地立志的人一人亦无吧,然而即使只说是发起「想如何做而往生」、「想称念佛往生」、「想顶戴信心往生」地思之定散心的人而已,亦不是过份之言吧,大部分的人就是这样。定散心(二十愿)是很难以去除者。此者,是因为不知道真宗是「果上圆成」的法门之事。「果上圆成」之故,从众生方,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都无需拿出者。净土真宗,於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呼唤声之外,从自己方,信也好行也好,拿出任何一个,而作为成往生资粮般者皆无需。从自己方拿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力。 所谓「果上圆成」和「二利圆满」是阿弥陀如来之胜过诸佛、诸神的功德力用。其他的诸佛方各各都有本愿,而赐劝修「戒定慧三学」,即「八正道」、「六波罗蜜」之行。此即是「自力圣道门」。圣道门者,其所说的真理,即说像是「空、不可得」呀、「真如、实相」啊的绝对真理,对於相对认识的凡夫的话,实是难解难入的法理。作为今日之凡夫的话,得悟入者一人亦无。故亦云之为「难行道」。此等之教者,真理之深奥而於凡夫不只不能理解,修行也难。若说「修行」的话发「大慈悲心」,而修大菩提行(戒律、禅定)之事就是佛道,是修行。

圣道门,於其出发点,不发「大慈

悲心」的话不行。所谓「大慈悲

心」,通说为「视一切众生犹如己身

(自己)」,是思一切众生如我子之心。言「佛心」的就是那个。若平易地说,将憎嫌的婆婆呀媳妇呀、继子,都第一优先救度,努力想把他们成佛地思之心云为大慈悲心。於大慈悲心之前,无爱憎分别,无敌我区别,自己和他人的,没有分隔。

「慈悲之眼 思憎者无       罪有之身 方犹可怜」地如歌咏之文句般,发「无分别智」,彻底「无我」,而爱一切众生如我之独子的云为大慈悲心。

佛道者,先发此大慈悲心,而后,修「戒律」和「禅定」的,就是一般佛教的修行。作为凡夫,大慈悲心发起没发起呢?戒律(止恶事,而只行善事而已)能持与否?禅定(止散乱放逸的心,成无念无想之事)能修与否?即使稍微思考一下,亦是令人不寒而栗的话语。

一切众生,尽悉,是「极恶最下」之一类。(选择集)

即使闻「极恶最下之众生」,亦是光知道「那是法然上人所说的法语」而已,因为没有引用於自己之身而深思所以不行。「极恶最下」是自己地,若反省自己而深信的话,说

「想如何做而往生」般狂妄的想法是应该出不来地思,但是实际上,同行真正全部,都在思著「想取信、想称念佛、想作什么而往生」。

所谓「极恶最下」,是说什么都不知,什么事都不能,光造著罪而已,完全没救的徒然者。这真正明白的话,言「往生者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一个」之事,是应该能顶戴。往生不是自己的想法,不是知识,不是行,是佛力一个。给与被知其之旨的,就是第一「果上圆成」,和第二「二利圆满」。又将『教行信证』的全体,从佛力上,更详细给与御说之往生的关键,就是第三的「难思弘誓」和第四的「无碍光明」。那样顶戴的话,衆生方,於佛力之外,从自己,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於佛的名愿力之外,没有能附加者。宣说了其之旨的,就是第五的「就这样呀地」。云为「果上圆成」(果上显现、法体圆成),众生往生之因(信心念佛),亦依如来方南无阿弥陀佛地给与御成就,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就那样地来哟」地给与呼唤著,所以这边方面,不需要做任何一件事,唯光是「非常感谢」地御接受。

如来者,因为又是依如来的本愿力(功德力),「众生若不能往生(他利),我亦不取正觉(自利)」地给与御誓了,其本愿之成就,被成了云「南无阿弥陀佛」之佛的,所以闻本愿、闻本愿力,而「真欢喜之事呀」地,信心欢喜的话必定能顶戴被往生御净土。云此为第二的「二利圆满」(自利者如来之成佛,利他者众生之往生)。「果上圆成」和「二利圆满」,是净土真宗的根本原理,是众生往生的根本原理。於其他的宗教是绝对所不能

见。不知道此正觉的原理和众生救济的原理者,是「想取信心、称念佛、安心而往生」地作种种自力之计度的。

「果上圆成」、「二利圆满」,因为是非常重要的法门,所以是应该好好地听闻,好好地思考,而顶戴他力真宗的妙旨。十遍也好、百遍也好都不听闻,这就不是入心之物。

第四章 难思弘誓 

『叹异钞』(第一章)曰:
(一)「被弥陀的誓愿不思议救助去,而往生遂也」。此一句是『叹异钞』全篇代表处的重要之御文。真宗的安心尽在此句。往生御净土者,示於此一句中。「誓愿不思议」(不思议的誓愿),即是依如来的本愿力而往生。
「行卷」曰:(二)「由闻愿力报土真因决定」
「信卷」曰:(三)「闻其名号(本愿,本愿力),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此三条御文,确实听闻,确实吟味。
 (四)於善导大师二河譬中所示的阿弥陀如来之勅命,「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之御法语共同地闻闻、闻到底,思思、思到底,研究研究、研究尽的话,自然而然被获得信心。此外没有获得信心之道。
      就此,开示阿弥陀如来是什么样的佛呢?阿弥陀如来本愿成就的大正觉是什么样者呢的,就是第一条的「果上圆成」。
      一般的同行,自己(用自己的力量)闻、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信、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称念佛地思著。「自己」出头的话,皆是自力。参拜御寺的也好、拜见佛书的也好,都是阿弥陀如来光明的照育(御荫),杂行杂修自力的心之被舍,亦不是我之力(凡夫之力),全是如来「难思弘誓」(誓愿不思议)的御荫。将此御荫之事,云为「如来的回向」。从参诣御寺之事,迄至信心决定为止,无不是如来光明的照育和如来的回向者。即,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往相也好还相也好,全无不皆是如来的回向。即凡夫之往生的东西,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皆全部是如来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愿力。  
      即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独働(运作)。云此为「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将「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云为「果上圆成」,又云「二利圆满」。广岛的大瀛师所申说:
「极乐之 道者一条 南无阿弥陀       莫走思案工夫 之岔道」
一切众生的信心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都已由於如来方而御成就,而将给与立即示现在吾等之前的御姿,云为「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南无阿弥陀佛)。云此之御姿为「果上圆成」,又云为「二利圆满」。「果上圆成」和「二利圆满」是净土真宗的根本真理。
学佛法也好、信心获得也好,首先第一不得不知道之事者:
() 所谓佛是什么样的御方呢?
() 所谓凡夫是什么样者呢?
() 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话能成佛?
将此三点,明确地掌握,确实听闻,不能认真地入腹(入心之底)的话不行。又就此三点,即使彻底性地听闻也没有。此故,参拜御寺的人虽数多,然往生之人,是如晓天之星,极少的。
      於第一「所谓佛是什么样的御方呢」的问题能回答者,就是第一「果上圆成」、第二「二利圆满」、第三「难思弘誓」和第四「无碍光明」。其次,於云「凡夫是什么样者呢」「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话能成佛呢」的问题能回答者,就是第五「就这样呀地」。凡夫即使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能,净是造著罪而已的动物,用自力的话,绝对不能离生死,用自力的话,是绝对不能成佛的。「就这样地」之外,凡夫无论如何都不成,什么都不能,不是吗?即使说「就这样地」,也要十年呀、三十年地研究,而品味「就这样地」的真意最好。
第三条的「难思弘誓」(本愿),和第四条的「无碍光明」(名号),是如来的运作,是功德,是力,是凡夫度生死大海而往生的大船,消灭无明烦恼而赐使到安养净土,是佛智大悲的光明。
      「教行信证」,「教」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名号),「行」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信」也是南无阿弥陀佛,「证」(利他圆满之妙位,无上涅盘之极果)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在「真宗要关五个条」说的话,第一「果上圆成」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第二「二利圆满」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第三「难思弘誓」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第四「无碍光明」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第五「就这样呀地」的众生之信,其体也是南无阿弥陀佛。
      闻真宗之说教的同行也好、读真宗之书物的学生也好、无论何者也好,所谓真宗是这样者呢,所谓信心是那样呀,说「啊明白了」的程度,是极限,大部分的人,几乎全部,都止留在「知解分别」。在「知解分别」的漩涡中,咕噜咕噜地转,而终其一生的就是现状。亲鸾圣人亦是在哭泣吧。打破「知解分别」,而於「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呼唤声)肚饱饱了之姿就是「就这样地」。
      「就这样地」者,从一方面说的话,其体是「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又从另一面说的话,是将「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仰、仰、仰切了之姿(金刚的信心)。给与救助之「法」的「难思弘誓」也好「无碍光明」也好 皆为南无阿弥陀佛故,又,被救助之「机」(金刚的信心)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云此为「机法一体」。将机法一体之处云为「南无阿弥陀佛的独立」。「果上圆成」「二利圆满」就是此。

 第五章 无碍光明
             言阿弥陀如来的「阿弥陀」之意义者,是云为「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意思。所谓「光明」,言「光明者智慧相也」(昙鸾大师『论注』),而云佛的智慧为光明。又云佛智慧的力用为光明。佛的智慧者,「有什么样之力用呢」地说的话,有「除世痴暗冥」(净土论)之力用。「痴」是凡夫的愚痴(邪见)之暗。於「暗」者无被晴暗(明来暗去)之力。必不得不借光明之力。阿弥陀如来的光明给与破一切众生愚痴暗钝之「暗」。将凡夫的愚痴暗钝之事於『和赞』仰言为「无明长夜之暗」。

『和赞』曰:

「无明长夜之灯炬(如来的智慧光明)  智眼昏暗莫悲叹   

     生死大海之船筏(船、筏,大悲的本愿力)  罪障深重莫哀伤」此和赞之意者,「因为自己是造恶不善罪深、肤浅者,所以怎样也不能往生御净土」地对在叹气之人,圣人是给与谕示:

「如来因为是『慈悲深远如虚空,智慧圆满如巨海』(文类正信偈)所以没有好担心之事」的。其次圣人申述「愿力无穷」(本愿力的强度是无限)之意而咏唱:

「愿力无穷御在故  罪业深重亦不重      佛智无边御在故  散乱放逸亦不舍」

此等二首御和赞,是极其重要,又非常难能可贵的『和赞』。常将此二首和赞浮於念头,至死为止地忆念著的话,自然而然地信心亦能顶戴,亦能安心。忘掉圣人的御法语,除去御圣教的法语,而做学问,将凡夫的心,即使如何地凝固,亦是不能顶戴信心。信心宿在敕命中、於本愿名号中、於御圣教的法语中。将其处圣人於『叹异钞』申说:「於亲鸾的话,『唯念佛(唯依本愿力)而可被弥陀救助去』地,蒙受良人(法然上人)的仰言外别无子细(道理)也。」

此御法语是信心获得的秘诀。『教行信证』(总序)曰: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生死海)大船     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如太阳光的大光明)」

此二句就是显示『教行信证』全体的重要御文之处。『教行信证』是收於此二句,由此二句生『教行信证』一部六卷的御圣教,净土真宗就能展开了的。『和赞』也好『御文章』也好、其他一切御假名圣教也好、三经七祖的御圣教也好,都收於此二句。「难思弘誓」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无碍光明」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信心也好往生也好皆从此二句开出。瑞劔三十八岁时,始由桂利劔老师被授与此二句,尔来五十余年,每日无被忘,忆念此,持续吟味著。御圣教的法语,不三十年、五十年地持续吟味,妙味是出不来者。

假设有人问:「你闻到了什么呢?」的话,我就宣说:「只是『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

问:「你顶戴信心了吗?往生御净土的自信有吗?」的话,我就:

「难思弘誓、无碍光明」地回答吧。所谓「无碍」是什么意思呢地一说,就云「无碍」者,阿弥陀如来的光明(名号,大智大悲)者,连众生的恶业烦恼亦不能障,而给与彻入我心。这就是无碍。

如来的光明,是如来大智大悲心的电波,又是放射能。此光明,是因为如来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所以遍照十方群生,彻入其心,令发起信心,赐使往生的。往生丝毫也不是自己的力量,全是他力之御回向。用凡夫之闻、信而安心了的程度如何能往生御净土者呢?全是如来的「难思弘誓」(本愿力)和「无碍光明」(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御荫,是御力。此即是南无阿弥

陀佛的功德力。云此为「果上圆成」「二利圆满」(第一条、第二

条),又云为「果上显现」。而且云如来正觉的运作、本愿力的运作为「难思弘誓」(第三条),云名号的功德力用为「无碍光明」(第四条)。

所谓「无碍」,又云「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盘」为无碍。此者,在分别善恶、爱憎违顺之凡夫的话无法明白。是佛的大智、无分别智是万法一如的境界之原故。於『维摩经』有云为「入不二门品」之一章。在拜读了那章而一见,就说著「万物虽皆异著,然异著之原样是不二(非一非异)之最高绝对的真理」。一成为不二的大真理,就即使哲学也好、科学也好、佛教以外任何宗教也好,都不能思,也不能说。唯只有佛的大智光明,和此大真理成为一如。在我利我欲之凡夫的话无法明白,在爱憎之凡夫的话无法明白,用分别取舍之凡夫的头脑的话无法明白。纵使一切的凡夫人无法明白,然「不二的大真理」「不可得的大真理」「空的大真理」「无分别智的大真理」,是真理之故,不能批判,又反论之。现代人的理论一堆,也要以即使拜读了『维摩经』呀、『金刚经』呀、『华严经』的一部分而见亦最好。

将此「不二」的大真理和证悟了「不二」的大真理之智慧云为「无碍」,又云「无碍光」。

阿弥陀如来,被是无碍光佛。被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将此亲鸾圣人於「真佛土卷」仰言:

「佛则是不可思议光如来,土者亦是无量光明土也。」

阿弥陀如来,是无碍光如来之故,将众生的恶业烦恼,就这样地,能给与成为菩提水。这就是行卷「一乘海」的「海」之意思。『和赞』曰:

 「本愿圆顿一乘者  摄取逆恶地信知 

       烦恼菩提体无二(不二)速疾地令使证悟」

又曰:

「名号(无碍佛智)不思议海水  逆谤尸骸亦不留     众恶万川若归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又曰:「罪障成为功德体  由於如冰之与

      冰愈多则水愈多  障愈多则德愈多」

地仰言。这就是「无碍」之相。是无碍光的利益。

将本愿成就的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之相,我是称为「果上圆成」(第一条),称为「二利圆满」(第二条)的。所谓第三的「难思弘誓」和第四的「无碍光明」,即是第五条「就这样地」的原由、根基者。

云「获得信心」,全是无碍光的利益(回向)。『和赞』曰:「由无碍光之利益  获得威德广大信     烦恼冰块必溶解  即化为菩提之水」

是应顶戴。因此吟味云「他力」之事最好。忘掉「无碍光的利益」,而将「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称念佛而往生,想因为安心所以往生」地思之自力计度,迅速舍去最好。不看「无碍光的利益」,而「想取信心、安心而往生」地踏出了的话,即使是几十年,也从来没有能出信心欢喜之晓。

 第六章 就这样地

於此「真宗要关五个条」,已将「果上圆成」、「二利圆满」、「难思弘誓」和「无碍光明」,虽是粗略地说明了的,然详细的内容者,将本书一千页,认真地给与御覧的话,思可更一层地明白。

将果上圆成、二利圆满、难思弘誓、无碍光明,通过全篇,好好地吟味顶戴的话,「於为了往生者,从众生方,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都没需要拿出者,可附加者没有」地说之事,是能知道吧。那就是「就这样地」。

不喜欢「就这样地」的人是「想成什么而往生」地思著的吧。完美地齐备三业,而「想完成自己而往生」地思著的,那不是净土真宗。

「请给与帮助,给与救度」地祈愿、祈祷,想怎么做而从神佛得到御利益」地愿求现世利益者,是非佛教性的迷信。对阿弥陀如来持愿求之心,因而思著自己完成、自己满足,为追求事之一群,因为是不信「佛智不思议」,为「不思议呀啊」之人,所以不能往生。

闻他力回向、无碍光的利益,是因为能听闻本愿名号的由来,在凡夫方,为了往生,没有任何一个云为「不这样做的话不行」者。唯「非常感谢」地,只是信顺本愿的勅命。云那个为「就这样地」。

即使说为「就这样地」的话,信心也是不需要者,即使都无称念佛也可以。即使喧哗吵闹也好、偷盗也好,陷入云为「没关系」之邪见的话不成。是「依如来的名愿力而往生」地,顶戴著的「就那样地」、「就这样地」。

人生百年,「佛法(名愿力的信心)第一,孝顺父母,待人亲切」地作而渡世,才是云为「念佛行者之心得」者。

善恶 想信 皆忘尽仰望天空  明月光。

闻之原样地 唯闻之原样地 御慈悲哟地 成了信凭 弥陀的呼唤声。九十年 闻了什么呢 记得了呢本愿名号 唯一  呼唤而归 慈亲的故乡。

念力 愿力 南无阿弥陀佛 其之働者 不思议也働之原样地 我往也。

(瑞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