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利圓滿的法門
言「天地的真理」,是不思議者,於計度自己的利益,自己作損。於思計他人的利益,自己作德(得)。言「佛道」是其之樣者,若「自己想成佛」地思的話,首先不發大菩提心的話不行。言「大菩提心」的,是先救助眾生作佛,而後想自己成佛地下決心的大慈悲心。此之大慈悲心者,即若不發大菩提心的話,無論以幾億年所作難行苦行,是不能作為成佛者。這就是佛道。佛道者言實踐(一)發心(發菩提心)、(二)修行、(三)菩提、(四)涅槃之四階段事為佛道。在淨土真宗的話,「教、行、信、證」就是佛道,大信心就是大菩提心。是由於如來的(一)大智慧力(二)大慈悲力(三)大誓願力而眾生往生成佛。云此為他力。若一言蔽之是「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言歸命如來的本願力為他力。
於弘法大師所尊重愛讀的書物之中,有云為龍樹大士的『菩提心論』之書物。在讀了那書就發現,書寫著云為「大悲心若無者,修行成佛皆不可能」之事。又在讀了真言宗的『大日經』就見「大悲為根(根本)」地被說著。於「四弘誓願」的第一行,有云為「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那是大慈悲心之姿。在佛教釋「慈悲」云為「拔苦與樂」,即說拔眾生之苦而與樂的為慈悲。如來的「慈悲」者,云為「無緣的大悲」,因為是無我地無分別智的證悟所以顯現了大悲。信心的體,是名號,是如來的大悲心。於『論註』(引用信卷)曰:「大慈悲者佛道正因也。」真宗信徒「想要往生極樂」地盼望著。彼等預先聽聞到「於往生者信心決定(信心獲得)就是必須的條件」。因此全部的信徒,早已信心想要頂戴,早已想要頂戴信心而得安心地,欲願、希望、努力、焦急著。這是從昔時至今日為止一般信徒的實情。說教也好,或又教人生無常,早已教導「信心決定喲、稱念佛喲」。這個,罪業深重、煩惱具足、愚痴無智之疑深的凡夫,不是輕易地,能於一朝一夕信心就頂戴者。
(一) 久遠劫來自力疑心的惡癖之附著。和
(二) 現正凡夫的心就是心猿意馬地,變化無常。和
(三) 難思之弘誓。如來之賜與救助之事,是不思議呀不思議 呀!
(四) 之後,不知佛的尊貴,不信高僧方的大人格,不崇、無尊敬之心的。 和
(五) 又因為是聞習著世間的無宗教、反宗教、反佛教、邪偽邪說者,所以本願一乘般的尊貴教,決不被 信。作為現代之凡夫的話,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之不被信的,是當然。彼被信的話,那是彌陀正 覺的不思議、本願的不思議、名號的不思議、佛智的不思議、大悲的不思議之所使然。不是凡夫之 力。故言信心者,以不思議為不思議,仰信云為信心。
多數的人,不能辨別右之各條,信心是何物呢不知道,而一味地「想取信心想取信心」地焦急著。實在是可說為愚癡也。「真宗要關五個條」之中,於第一條,雖是敘述了云為「果上圓成」之事,然所謂「果上圓成」,是御言「就往生的話,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都是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沒有拿出來的必要的」。若更簡單明白地說者,此「五個條」:
(一) 我的往生者,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地給與御成就著, 所以從我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拿出者 皆無。
(二) 於如來成佛的因果外,無眾生往生的因果。
(三)難思之弘誓。如來之給與救助之事者,不思議呀不思議呀!
(四) 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是一。往生是如來的御工作。
(五) 願力無窮之故,往生是唯之唯(免費之免費)。空手地,赤裸裸地,就這樣呀地。淨土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法體圓成的法門」、「果上顯現的法」。若將此容易明白地說的話,我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來的御手頭上給與成就,大悲也好佛智也好、本願也好名號也好,將如來的功德全體,作為招喚之勅命,「就這樣地來喲,不要擔心,等著哦,護著哦」之勅命,即成為給與呼喚著十方眾生的「呼喚聲」,正響遍於十方。於呼喚聲中,我被救的因也好果也好、信也好行也好,盡悉含籠著。作為這邊的話,唯只是聞名號的功德力。即只是信順勅命。聞就是信心。歸命(信順)勅命,就是信心。
從這邊「拜託」也不要卻從那邊「給與呼喚了」之事的誠惶誠恐地感激,而「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向著大智大悲的如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信心歡喜的云為信心。從這邊,因為不是發願、積行的,也不是「請給與救助」的祈願的。唯御接受勅命者最好,信順勅命者最好。在如來方,行也好信也好、往相也好還相也好,都已經給與御成就著之事,唯是「誠惶誠恐」地仰。唯是令使讚嘆而頂戴。信心之相,是成為
「仰讚嘆,俯慚愧」而顯現者。世界的宗教雖多,然云「眾生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眾生唯只以信順勅命而被救」的宗教者,唯淨土真宗,是只有本願一乘。是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就是淨土真宗之旨者,所以多數人是努力地,「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
「想因為安心而往生」、「想如何做而往生」地,作自力之計度的。可說是為錯誤。「想如何做而往生」地思之心云為「定散心」。因為定散行是末代凡夫無法修,所以作為今日之凡夫的
話,修定散行迴向那個給如來方,而想往生地立志的人一人亦無吧,然而即使只說是發起「想如何做而往生」、「想稱念佛往生」、「想頂戴信心往生」地思之定散心的人而已,亦不是過份之言吧,大部分的人就是這樣。定散心(二十願)是很難以去除者。此者,是因為不知道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之事。「果上圓成」之故,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無需拿出者。淨土真宗,於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之外,從自己方,信也好行也好,拿出任何一個,而作為成往生資糧般者皆無需。從自己方拿出來的東西都是自力。 所謂「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阿彌陀如來之勝過諸佛、諸神的功德力用。其他的諸佛方各各都有本願,而賜勸修「戒定慧三學」,即「八正道」、「六波羅蜜」之行。此即是「自力聖道門」。聖道門者,其所說的真理,即說像是「空、不可得」呀、「真如、實相」啊的絕對真理,對於相對認識的凡夫的話,實是難解難入的法理。作為今日之凡夫的話,得悟入者一人亦無。故亦云之為「難行道」。此等之教者,真理之深奧而於凡夫不只不能理解,修行也難。若說「修行」的話發「大慈悲心」,而修大菩提行(戒律、禪定)之事就是佛道,是修行。
聖道門,於其出發點,不發「大慈
悲心」的話不行。所謂「大慈悲
心」,通說為「視一切眾生猶如己身
(自己)」,是思一切眾生如我子之心。言「佛心」的就是那個。若平易地說,將憎嫌的婆婆呀媳婦呀、繼子,都第一優先救度,努力想把他們成佛地思之心云為大慈悲心。於大慈悲心之前,無愛憎分別,無敵我區別,自己和他人的,沒有分隔。
「慈悲之眼 思憎者無 罪有之身 方猶可憐」地如歌詠之文句般,發「無分別智」,徹底「無我」,而愛一切眾生如我之獨子的云為大慈悲心。
佛道者,先發此大慈悲心,而後,修「戒律」和「禪定」的,就是一般佛教的修行。作為凡夫,大慈悲心發起沒發起呢?戒律(止惡事,而只行善事而已)能持與否?禪定(止散亂放逸的心,成無念無想之事)能修與否?即使稍微思考一下,亦是令人不寒而慄的話語。
一切眾生,盡悉,是「極惡最下」之一類。(選擇集)
即使聞「極惡最下之眾生」,亦是光知道「那是法然上人所說的法語」而已,因為沒有引用於自己之身而深思所以不行。「極惡最下」是自己地,若反省自己而深信的話,說
「想如何做而往生」般狂妄的想法是應該出不來地思,但是實際上,同行真正全部,都在思著「想取信、想稱念佛、想作什麼而往生」。
所謂「極惡最下」,是說什麼都不知,什麼事都不能,光造著罪而已,完全沒救的徒然者。這真正明白的話,言「往生者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個」之事,是應該能頂戴。往生不是自己的想法,不是知識,不是行,是佛力一個。給與被知其之旨的,就是第一「果上圓成」,和第二「二利圓滿」。又將『教行信證』的全體,從佛力上,更詳細給與御說之往生的關鍵,就是第三的「難思弘誓」和第四的「無礙光明」。那樣頂戴的話,衆生方,於佛力之外,從自己,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於佛的名願力之外,沒有能附加者。宣說了其之旨的,就是第五的「就這樣呀地」。云為「果上圓成」(果上顯現、法體圓成),眾生往生之因(信心念佛),亦依如來方南無阿彌陀佛地給與御成就,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就那樣地來喲」地給與呼喚著,所以這邊方面,不需要做任何一件事,唯光是「非常感謝」地御接受。
如來者,因為又是依如來的本願力(功德力),「眾生若不能往生(他利),我亦不取正覺(自利)」地給與御誓了,其本願之成就,被成了云「南無阿彌陀佛」之佛的,所以聞本願、聞本願力,而「真歡喜之事呀」地,信心歡喜的話必定能頂戴被往生御淨土。云此為第二的「二利圓滿」(自利者如來之成佛,利他者眾生之往生)。「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原理,是眾生往生的根本原理。於其他的宗教是絕對所不能
見。不知道此正覺的原理和眾生救濟的原理者,是「想取信心、稱念佛、安心而往生」地作種種自力之計度的。
「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因為是非常重要的法門,所以是應該好好地聽聞,好好地思考,而頂戴他力真宗的妙旨。十遍也好、百遍也好都不聽聞,這就不是入心之物。
第四章 難思弘誓
『歎異鈔』(第一章)曰:
(一)「被彌陀的誓願不思議救助去,而往生遂也」。此一句是『歎異鈔』全篇代表處的重要之御文。真宗的安心盡在此句。往生御淨土者,示於此一句中。「誓願不思議」(不思議的誓願),即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往生。
「行卷」曰:(二)「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
「信卷」曰:(三)「聞其名號(本願,本願力),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此三條御文,確實聽聞,確實吟味。
(四)於善導大師二河譬中所示的阿彌陀如來之勅命,「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之御法語共同地聞聞、聞到底,思思、思到底,研究研究、研究盡的話,自然而然被獲得信心。此外沒有獲得信心之道。
就此,開示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阿彌陀如來本願成就的大正覺是什麼樣者呢的,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
一般的同行,自己(用自己的力量)聞、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信、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稱念佛地思著。「自己」出頭的話,皆是自力。參拜御寺的也好、拜見佛書的也好,都是阿彌陀如來光明的照育(御蔭),雜行雜修自力的心之被捨,亦不是我之力(凡夫之力),全是如來「難思弘誓」(誓願不思議)的御蔭。將此御蔭之事,云為「如來的迴向」。從參詣御寺之事,迄至信心決定為止,無不是如來光明的照育和如來的迴向者。即,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往相也好還相也好,全無不皆是如來的迴向。即凡夫之往生的東西,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皆全部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
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働(運作)。云此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將「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云為「果上圓成」,又云「二利圓滿」。廣島的大瀛師所申說:
「極樂之 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案工夫 之岔道」
一切眾生的信心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都已由於如來方而御成就,而將給與立即示現在吾等之前的御姿,云為「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云此之御姿為「果上圓成」,又云為「二利圓滿」。「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真理。
學佛法也好、信心獲得也好,首先第一不得不知道之事者:
(一) 所謂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
(二) 所謂凡夫是什麼樣者呢?
(三) 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話能成佛?
將此三點,明確地掌握,確實聽聞,不能認真地入腹(入心之底)的話不行。又就此三點,即使徹底性地聽聞也沒有。此故,參拜御寺的人雖數多,然往生之人,是如曉天之星,極少的。
於第一「所謂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的問題能回答者,就是第一「果上圓成」、第二「二利圓滿」、第三「難思弘誓」和第四「無礙光明」。其次,於云「凡夫是什麼樣者呢」「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話能成佛呢」的問題能回答者,就是第五「就這樣呀地」。凡夫即使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能,淨是造著罪而已的動物,用自力的話,絕對不能離生死,用自力的話,是絕對不能成佛的。「就這樣地」之外,凡夫無論如何都不成,什麼都不能,不是嗎?即使說「就這樣地」,也要十年呀、三十年地研究,而品味「就這樣地」的真意最好。
第三條的「難思弘誓」(本願),和第四條的「無礙光明」(名號),是如來的運作,是功德,是力,是凡夫度生死大海而往生的大船,消滅無明煩惱而賜使到安養淨土,是佛智大悲的光明。
「教行信證」,「教」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名號),「行」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證」(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在「真宗要關五個條」說的話,第一「果上圓成」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二「二利圓滿」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三「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五「就這樣呀地」的眾生之信,其體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聞真宗之說教的同行也好、讀真宗之書物的學生也好、無論何者也好,所謂真宗是這樣者呢,所謂信心是那樣呀,說「啊明白了」的程度,是極限,大部分的人,幾乎全部,都止留在「知解分別」。在「知解分別」的漩渦中,咕嚕咕嚕地轉,而終其一生的就是現狀。親鸞聖人亦是在哭泣吧。打破「知解分別」,而於「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肚飽飽了之姿就是「就這樣地」。
「就這樣地」者,從一方面說的話,其體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又從另一面說的話,是將「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仰、仰、仰切了之姿(金剛的信心)。給與救助之「法」的「難思弘誓」也好「無礙光明」也好 皆為南無阿彌陀佛故,又,被救助之「機」(金剛的信心)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云此為「機法一體」。將機法一體之處云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就是此。
第五章 無礙光明
言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之意義者,是云為「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意思。所謂「光明」,言「光明者智慧相也」(曇鸞大師『論註』),而云佛的智慧為光明。又云佛智慧的力用為光明。佛的智慧者,「有什麼樣之力用呢」地說的話,有「除世痴闇冥」(淨土論)之力用。「痴」是凡夫的愚痴(邪見)之闇。於「闇」者無被晴闇(明來闇去)之力。必不得不借光明之力。阿彌陀如來的光明給與破一切眾生愚痴暗鈍之「闇」。將凡夫的愚痴暗鈍之事於『和讚』仰言為「無明長夜之闇」。
『和讚』曰:
「無明長夜之燈炬(如來的智慧光明) 智眼昏暗莫悲歎
生死大海之船筏(船、筏,大悲的本願力) 罪障深重莫哀傷」此和讚之意者,「因為自己是造惡不善罪深、膚淺者,所以怎樣也不能往生御淨土」地對在嘆氣之人,聖人是給與諭示:
「如來因為是『慈悲深遠如虛空,智慧圓滿如巨海』(文類正信偈)所以沒有好擔心之事」的。其次聖人申述「願力無窮」(本願力的強度是無限)之意而詠唱:
「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
此等二首御和讚,是極其重要,又非常難能可貴的『和讚』。常將此二首和讚浮於念頭,至死為止地憶念著的話,自然而然地信心亦能頂戴,亦能安心。忘掉聖人的御法語,除去御聖教的法語,而做學問,將凡夫的心,即使如何地凝固,亦是不能頂戴信心。信心宿在敕命中、於本願名號中、於御聖教的法語中。將其處聖人於『歎異鈔』申說:「於親鸞的話,『唯念佛(唯依本願力)而可被彌陀救助去』地,蒙受良人(法然上人)的仰言外別無子細(道理)也。」
此御法語是信心獲得的秘訣。『教行信證』(總序)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生死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如太陽光的大光明)」
此二句就是顯示『教行信證』全體的重要御文之處。『教行信證』是收於此二句,由此二句生『教行信證』一部六卷的御聖教,淨土真宗就能展開了的。『和讚』也好『御文章』也好、其他一切御假名聖教也好、三經七祖的御聖教也好,都收於此二句。「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心也好往生也好皆從此二句開出。瑞劔三十八歲時,始由桂利劔老師被授與此二句,爾來五十餘年,每日無被忘,憶念此,持續吟味著。御聖教的法語,不三十年、五十年地持續吟味,妙味是出不來者。
假設有人問:「你聞到了什麼呢?」的話,我就宣說:「只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
問:「你頂戴信心了嗎?往生御淨土的自信有嗎?」的話,我就:
「難思弘誓、無礙光明」地回答吧。所謂「無礙」是什麼意思呢地一說,就云「無礙」者,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大智大悲)者,連眾生的惡業煩惱亦不能障,而給與徹入我心。這就是無礙。
如來的光明,是如來大智大悲心的電波,又是放射能。此光明,是因為如來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所以遍照十方群生,徹入其心,令發起信心,賜使往生的。往生絲毫也不是自己的力量,全是他力之御迴向。用凡夫之聞、信而安心了的程度如何能往生御淨土者呢?全是如來的「難思弘誓」(本願力)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御蔭,是御力。此即是南無阿彌
陀佛的功德力。云此為「果上圓成」「二利圓滿」(第一條、第二
條),又云為「果上顯現」。而且云如來正覺的運作、本願力的運作為「難思弘誓」(第三條),云名號的功德力用為「無礙光明」(第四條)。
所謂「無礙」,又云「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為無礙。此者,在分別善惡、愛憎違順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是佛的大智、無分別智是萬法一如的境界之原故。於『維摩經』有云為「入不二門品」之一章。在拜讀了那章而一見,就說著「萬物雖皆異著,然異著之原樣是不二(非一非異)之最高絕對的真理」。一成為不二的大真理,就即使哲學也好、科學也好、佛教以外任何宗教也好,都不能思,也不能說。唯只有佛的大智光明,和此大真理成為一如。在我利我欲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在愛憎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用分別取捨之凡夫的頭腦的話無法明白。縱使一切的凡夫人無法明白,然「不二的大真理」「不可得的大真理」「空的大真理」「無分別智的大真理」,是真理之故,不能批判,又反論之。現代人的理論一堆,也要以即使拜讀了『維摩經』呀、『金剛經』呀、『華嚴經』的一部分而見亦最好。
將此「不二」的大真理和證悟了「不二」的大真理之智慧云為「無礙」,又云「無礙光」。
阿彌陀如來,被是無礙光佛。被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將此親鸞聖人於「真佛土卷」仰言:
「佛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土者亦是無量光明土也。」
阿彌陀如來,是無礙光如來之故,將眾生的惡業煩惱,就這樣地,能給與成為菩提水。這就是行卷「一乘海」的「海」之意思。『和讚』曰:
「本願圓頓一乘者 攝取逆惡地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不二)速疾地令使證悟」
又曰:
「名號(無礙佛智)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留 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又曰:「罪障成為功德體 由於如冰之與
水 冰愈多則水愈多 障愈多則德愈多」
地仰言。這就是「無礙」之相。是無礙光的利益。
將本願成就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之相,我是稱為「果上圓成」(第一條),稱為「二利圓滿」(第二條)的。所謂第三的「難思弘誓」和第四的「無礙光明」,即是第五條「就這樣地」的原由、根基者。
云「獲得信心」,全是無礙光的利益(迴向)。『和讚』曰:「由無礙光之利益 獲得威德廣大信 煩惱冰塊必溶解 即化為菩提之水」
是應頂戴。因此吟味云「他力」之事最好。忘掉「無礙光的利益」,而將「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想因為安心所以往生」地思之自力計度,迅速捨去最好。不看「無礙光的利益」,而「想取信心、安心而往生」地踏出了的話,即使是幾十年,也從來沒有能出信心歡喜之曉。
第六章 就這樣地
於此「真宗要關五個條」,已將「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雖是粗略地說明了的,然詳細的內容者,將本書一千頁,認真地給與御覧的話,思可更一層地明白。
將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無礙光明,通過全篇,好好地吟味頂戴的話,「於為了往生者,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沒需要拿出者,可附加者沒有」地說之事,是能知道吧。那就是「就這樣地」。
不喜歡「就這樣地」的人是「想成什麼而往生」地思著的吧。完美地齊備三業,而「想完成自己而往生」地思著的,那不是淨土真宗。
「請給與幫助,給與救度」地祈願、祈禱,想怎麼做而從神佛得到御利益」地願求現世利益者,是非佛教性的迷信。對阿彌陀如來持願求之心,因而思著自己完成、自己滿足,為追求事之一群,因為是不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啊」之人,所以不能往生。
聞他力迴向、無礙光的利益,是因為能聽聞本願名號的由來,在凡夫方,為了往生,沒有任何一個云為「不這樣做的話不行」者。唯「非常感謝」地,只是信順本願的勅命。云那個為「就這樣地」。
即使說為「就這樣地」的話,信心也是不需要者,即使都無稱念佛也可以。即使喧嘩吵鬧也好、偷盜也好,陷入云為「沒關係」之邪見的話不成。是「依如來的名願力而往生」地,頂戴著的「就那樣地」、「就這樣地」。
人生百年,「佛法(名願力的信心)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地作而渡世,才是云為「念佛行者之心得」者。
善惡 想信 皆忘盡仰望天空 明月光。
聞之原樣地 唯聞之原樣地 御慈悲喲地 成了信憑 彌陀的呼喚聲。九十年 聞了什麼呢 記得了呢本願名號 唯一 呼喚而歸 慈親的故鄉。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其之働者 不思議也働之原樣地 我往也。
(瑞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