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26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二○一二年二月法雷音第26號卷 頭 言說法是為了解明、讚嘆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外,是無「法」可說的。讚嘆處,眾生自然能獲得信心。身為信心的行者,當被問及「信心是什麼」時,除了讚嘆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名號外,再無別話可說,別念可想才是。但是,老是在「不是這樣、不是那樣」上打轉的話,出無上淨信之曉時沒有。好好領解佛智和凡智、佛心和凡心、悟和迷,而且思考自己的能力,應乘托深重的誓願力。「妄念是凡夫的自體,妄念外無別心也。」之一句應吟味之。信 心 銘(26) 九十四歲瑞 劒「彌陀名號常稱持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恆不斷   報謝佛恩長在心」(卷頭和讚)「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化土卷)「慶哉!樹心弘誓佛地,流念難思法海。」(化土卷)教育也這般普及的今日之日本,不論僧俗,有讀聖教的人很少。這樣的「懶散」是不行的。不拜讀聖教,人的心就會越來越枯渴,邪見就會越來越茂盛。蓮如上人《一代記聞書》曰:「對句地說:聖教要讀破,本尊要掛破。」一拜讀聖教,真不思議,可看到從文字放著光明,總覺得有靈感。這可說是信者的無體驗的體驗吧,是本願力所使然。瑞劒說是被信誓願不思議是不思議。不思議者,僧肇曰:「不思議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議也。」聖人曰:「五種不思議之中   無如佛法不思議   所謂佛法不思議   是名彌陀之弘誓」聖人又曰:「三世諸如來出世正本意,唯說阿彌陀不可思議願。」(文類聚鈔)正信偈曰:「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茲有「不可思議願」,《歎異鈔》有「誓願不思議」,信卷釋大信心為「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也。」信不思議是不思議者,不是凡夫思慮所及。森羅萬象雖一色一香非凡慮所及,佛悟般若真空的世界亦絶百非乃不可思議。相即佛智大慈悲的本願力,唯應如佛說的原樣「不思議呀」「真慚愧呀」地任憑如來。信心不是取,而是敬仰的世界。三年或五年地聞齧佛法,想要取信心是不宜的。不是要取信心,最好從根本地聽聞佛是什麼?佛心是什麼?本願是什麼?聖教是如來的全身,拜讀之,能觸及活生生的如來的光明。因此,能信不思議是不思議,光明能令仰光明。如來的光明是如來的智慧,智慧有慈悲内含著。如來智慧的顯現是南無阿彌陀佛。哪樣皆是一是有生命的。聖人奮力如是說:「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總序)「無礙光明」有著如來的本願力「難思弘誓」相伴著。眾生的惡業煩惱被滅亡,獲得信心的完全是如來的光明名號的運作。聖人說:「是本願故獲救。是本願力故往生。依光明無明闇被破,依名號之德得信心。」隨想 寶 林(二種深信)○ 所謂佛法力不思議在哪裡呢?雖然口上會說本願力不思議是佛法力不思議,此不思議有沒有真的以身體驗了呢?徹底「地獄是一定的去處」一看的話,不思議的是,從地獄必定,願力攝取也好,光明攝取也好也生出來,這就是體驗。不思議呀。這就是所謂的信不思議是不思議。不是找到獲救之道而獲救,體會到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獲救之道絶對沒有時,始能看到獲救之道。不是其他還有道,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事是獲救之道。這是不思議,此不思議不論是誰都能體驗。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點。○ 所謂「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點也不誇大,是久遠劫來的事實。不論想或不想、知道不知道,凡夫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徹底這點時,不思議的是,無法獲救的事實和獲救之道合一,這是真的不思議。「精疲力盡被撈起蛙哉」○ 淨土真宗是佛智不思議。此佛智徹到凡夫處,謂「佛智顯現」、「果上顯現」。「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之罪的自覺,即「機的深信」,是凡夫以自己的力量發起此自覺的嗎?不是。「機的深信」全是佛力、是佛智、是如來的廻向。○ 其他的宗教也說一切的人類是「罪子」,「罪子」的自覺尚是膚淺。若此自覺是深刻、真實的話,就該不必做「神啊!請把我從災難和苦難中救出來」這樣的祈禱。罪的自覺深刻的人,應該會自覺到自己向神祈禱的資格也沒有才是。只是「有需要時才求神」的心境,不得不說罪的自覺尚屬膚淺。講真實的「機的深信」的宗教只有淨土真宗。○ 「機的深信」沒有的話,即使談「法的深信」亦無用。又「法的深信」沒有的話,講「機的深信」,那亦不成「機的深信」。「機的深信」的徹底是「法的深信」的徹底,「法的深信」的徹底是「機的深信」的徹底。此謂「二種一具」,又謂「機中有法,法中有機」,這是不思議。不是佛力、佛願的話,二種深信無法生起。○ 淨土真宗的問題叫做「百論題」,問題有一百個,其中傾全力於「二種深信」最好。○ 不徹底的研究、聽聞二種深信,只想早點獲得信心的話,不論到何時也無法安心。○ 以新興宗教為始,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不講現世利益就無法繁盛。此故,舉現世利益釣人,但是真實的淨土真宗,現世利益在後,教「出離生死之道」是中心問題,是最大的目標。但是很多真宗的門徒不知這點。不知目標、目的的話,不論聽了多少次說法也是徒然。○ 因為提到地獄極樂,年青人就會排斥,所以現時傾向於講年青人愛聽的話。「佛教教離生死、涅槃常樂之道」,說出真實的話時,會如何呢,講法的人不想結果,如真實地講真實,要有這種覺悟才行。邪法蔓延的話,其國滅亡。聖人說此曰:「九十五種(外道)污世間」。○ 二種深信沒有的話,不能講聽聞佛法了。聞二種深信,照善導大師「散善義」所寫、親鸞聖人「信卷」所說地頂戴其真精神的是信心。此謂聞其名號。○ 聞名號的是信心。如何聞名號呢?二種深信成就的是名號故,篤實地身具二種深信的,謂聞名號。○ 聞名號的是第十八願真實的信心,即二種深信入心的是信心。不知這點,很多人想要信心,想早點獲得信心,眼睛只看到信心,忘記二種深信。二種深信,聽講解似乎是懂了,但是全身全我未如此,故不成聞名號,不成頂戴信心。○ 信心,二種深信外不是別有信心。信心之相是二面,此二面之相謂二種深信。○ 其他宗教的罪惡感,只是對神做道德的反省時所起的感情。真宗的機的深信,是被法界的大真理迷悟染淨之鏡(因果)照所起的罪惡感。正 信 偈 的 真 髓(9)第六祖源信和尚源信廣開一代教偏歸安養勸一切源信和尚(紀元942-1017),又稱做「源信僧都」、「惠心僧都」,七十六歲入滅。因住於比叡山横川的首楞嚴院,因此又稱「首楞嚴院」、「横川」。源信和尚是位大學者,讀一切經五遍,究大乘小乘之源奥,著《往生要集》,此謂「廣開一代教,遍歸安養」。專雜執心判淺深報化二土正辨立源信和尚著作《往生要集》,批判「專修」「雜修」(雜行雜修)。依聖人的御意,「專修」者,是他力的念佛。他力念佛的真精神,是願力廻向的真實信心(18願的三心)。真實信心的人,心住於本願力不動揺。然「雜修」的人,雖在聞本願,却心動於「定善」和「散善」(諸行),又認為念佛(正定業)是稱念,將「助業」(讀誦、禮拜、觀察、讚嘆供養)混合念佛,修之欲往生。此謂「助正兼雜」。「和讚」(高僧和讚.善導章)曰:「助(助業)正(正定業|念佛)並重修持者雖精進亦名雜修不得一心之行者自無念報佛恩心」。又曰:「心非一味之安心名相似雜行雜修此非淨土之行業偏是所謂之雜行」。又曰:「雖以佛號為專修祈求現世之行者是人亦名雜修喲佛嫌之千中無一」。聖人明明如此誡「莫作雜行雜修,無法往生真實報土喔」,自稱為真宗門徒者,却「雜行雜修」。絶對不做的人,十萬人只一人或二人。因此,聖人於「正信偈」如此誡言。專修的人,即一心一向信憑彌陀的人,心牢固,不動搖,此謂「深」。「深心」者,謂「堅固深心」,亦謂「金剛心」。雜行雜修者,心不牢固、不堅固,沒有他力廻向的信心。心老是動搖,搖搖擺擺,徘徊不定。此謂「淺」。心之置處深、「執心牢固」者,即一心一向信憑彌陀者,往生「報土」(真實的淨土),但是十九願老實修定善和散善(諸行)的人,往生「化土」。清楚地區別此的人是源信和尚。「報化二土正辨立」說的是此事。世上,有人說:「自己這種人,往生真實報土沒有指望,化土就行了」,而修諸行,勵自力的念佛,他們恐怕連「化土的往生」也不能。此處雖說「嚴肅修諸行的人能往生化土喔」,在現代,嚴肅地修諸行的人亦無故,恐怕連「化土」也去不了吧。滋賀縣某寺院的住持,對門徒說:「汝們也精進地念佛吧,化土就行不是嗎,拙僧也是如此想」,勸人念佛。岐阜縣有某同朋,臨終前說:「我一天有稱念二萬遍的念佛,大概可以往生吧?」而去世。不論哪個都是靠不住吧。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念佛,是「念稱是一」,是「思内有者,色(念佛)顯於外」(蓮如上人),是「信心即念佛,念佛即信心」,此謂「一行往生門」、「行中攝信」、亦謂「信行通攝的法門」。不論如何皆是「信心正因」。心據於「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的信心,不忘佛恩報謝的念佛的是真實的念佛行者。所謂「化土」是報土中的化土,此謂「正覺的化用」。如來以大慈悲心,為我們成就化土。往生化土的人很多,往生真實報土的人很少。「化土」謂「邊地懈慢」(懈慢界),又謂「疑城胎宮」。就化土往生,化身土卷曰:「憶千萬眾,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有人說「若往生化土,時間到了,就那樣地移到真實報土」,那是錯誤的。又有云「化土在此世」也是錯誤的。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20)281. 淨土真宗,不像聖道門講「即身成佛」、「即心是佛」,又那樣的事,現實的凡夫也無法做得到。然,若問佛性沒有嗎?是教「如來的大慈大悲」是佛性,「如来的正覺」是佛性,「涅槃」是佛性,「如來」是佛性,凡夫也可能的「大信心」是佛性。此處有聖道門的佛性論和淨土門的佛性論,在其他的宗教,雖有「神性」的思想和文字,但是沒有一個宗教是教人能成神的。這是一神教、多神教、和汎神論的大缺陷。282. 基督教、神道,皆向神祈求。不祈神的宗教幾乎沒有。為個人的幸福祈求的是「下」,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祈求的是「中」,為神、為神的光榮祈求的是「上」。佛教各宗的人也有向佛、菩薩祈求的。真宗不祈求神佛,因為知道祈求無用故,又知道祈求也是無益故,這也是因為經誡如此故。《涅槃經》曰:「優婆夷(女的信者)!聞此法(佛法)欲學者,乃至不得拜天(神),不得事餘道,不得選良吉日。」不祈禱的宗教,唯有真宗。何故不祈禱呢?曰:因為自己的罪的自覺刻骨銘心,知道自己沒有向神祈禱的資格,是膚淺無知故;又因宗制禁止雜行雜修故;又知道「祈求的宗教」是迷信故。283. 佛法信者,心是狹窄的嗎?不然。真實的大信心是,信卷曰:「此心廣大周遍法界,此心長遠盡未來際。」又曰:真實的信心是「廣大難思慶心」。和讚曰:「由無礙光之利益   獲得威德廣大信   煩惱之冰必融解   即時化為菩提水」284. 信心,好像是自己信、自己發起的,不是如此。大信心,是他力廻向的信心。大信心的本質(體),是阿彌陀如來的,是佛智、是大慈悲心。在其他的宗教,個人個人信仰的是信心,故那些宗教謂「個人的宗教」。淨土真宗,信心的體是佛智、大悲心故,是「普遍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是道德和信仰混合的信仰故,之謂「倫理的宗教」。淨土真宗是「超倫理的宗教」。倫理是個人個人發動自己的意思做善惡的行為。大信心,不是從個人的意思誕生的產物,全是佛心。真宗門徒,倫理和宗教的區別這點至少要知道才好。光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14)於一般佛教,善為何?惡為何?善者是十善,惡者是十惡。「十惡」者,(1)殺生、(2)偸盗、(3)邪婬、(4)妄語、(5)綺語、(6)惡口、(7)兩舌、(8)貪欲、(9)瞋恚(怒)、(10)愚痴(邪見)。即用身犯的惡有三樣,用口造的罪有四樣,用意造的罪有三樣。十惡的相反是「十善」。釋尊教不要犯「十惡」,努力行「十善」,這是佛教倫理的基本。佛教徒不問宗派如何,應用心慎十惡、行十善。人,稍有一點教育的文化人,信此十善、十惡之誡是善教法,努力地守之的是一般。僧侶,必須更加嚴肅地守之不可。約束守之者謂「戒」,又謂「受戒」、「持戒」。破「戒」者謂「破戒」。「戒」是Vinaya,調伏、禁制之意。僧侶受授「戒」的式場謂「戒壇」。「戒壇」於佛陀時代建立於祇園精舎。嘉平元年(249–255年)建設於洛陽,自道宣時流行。在日本,始於天平勝寶六年(754),鑑真來朝於東大寺造「戒壇」。後,嵯峨天皇時,依傳教大師的遺志於叡山授大乘戒的圓頓戒壇誕生。「戒」是佛教的實踐倫理。佛教是什麼樣的宗教呢?是歸依「三寶」(歸依(歸命)佛、法、僧(僧團))的宗教。「佛」者,悟大宇宙的天地自然絶對的真理的大智大悲的一切智者,云「佛」。又是「自覺覺他,覺行窮滿」(自悟、又令人悟的人,完成成佛的修行的人云佛)的人。佛,是悟宇宙萬物的實相的人,成與萬物不二一體的人。佛,在淨土教說的話,以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本願力),救濟一切眾生,令往生成佛的人,云「佛」,亦云「如來」。佛教,是廣大無邊的大宗教。記載佛陀的言說的云「經」,因經實踐道德的,云「律」、「戒」。後世的菩薩們,解釋、註解、論說經的真意的,云「論」,又經的註釋云「釋」。一萬數千卷的大藏經(一切經)「經」、「律」、「論」全部被記載著。其文獻之龐大,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及的。從別的一面看一切經時,有經、律、論。經中,當然含著「律」(倫理),特別是取出實踐倫理之部分,整理出來的是「律部」,作為宗派有「律宗」。律宗有「小乘律」和「大乘律」。依經開的宗派云「經宗」。例如華嚴宗是依《華嚴經》開宗,天台宗是依《法華經》開宗,真言宗是依《大日經》開宗,淨土教是依淨土三部經(大經、觀經、阿彌陀經)開宗。淨土宗多依《觀經》,真宗是《大經》為中心,時宗多依《阿彌陀經》。經宗之外,有云「論宗」。三論宗依龍樹菩薩的《中觀論》(七卷)和《十二門論》、提婆尊者的《百論》開宗。既不是「經宗」也不是「論宗」的佛教也有。那是「禪」(禪宗)。「禪」,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是「禪」。雖然如此,禪文學有《無門關》(一卷)、《碧巖集》(十卷)、《正法眼藏》(九十五卷道元禪師)等,貴重的文獻有很多。佛教的倫理思想,最常說的「七佛通戒偈」的偈文,文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此處必須注意的是「自淨其意」之句。西洋倫理是以「善的意思」行為的是善,以惡的意思行為的是惡。在大乘佛教,更上層樓講「以淨的意思行動喲」。「淨」者,意味「清淨」。「清淨」者,對「有漏」(煩惱、我執)(sasrava)的「無漏」(無我、悟)(anasrava)的意思。身為相對的認識思惟的人,去有漏,成無漏,不入完成禪定的大智(絶對智)的話,不能成無漏。佛是無漏,普通人是有漏。倫理學,是「善」的研究。人類的善,是對惡相對的有漏的善故,不能說是清淨的善。清淨的善,只有佛的無我的善。神的屬性(性質),雖被說是「全智、全能、遍在、愛」,只要是視世界萬物為「他者」(客觀)(自己以外之物),神的全智不能說是絶對的大智。神的愛,是亦相對的愛。故愛正義、賞善人,惡人則罰之,給與痛苦。故神的愛,是人類的愛。佛的大慈悲,是常即佛的大智的慈悲,惡人、善人亦平等地愛,惡人猶更可愛的是佛的慈悲。佛不會說是惡人就罰之。《歎異鈔》(第三章)曰:「善人尚且往生,何況惡人呢?」阿彌陀如來,不像神做愛善人、罰惡人那樣的事。即使是處罰,讓人進去永久也不能翻身的地獄,未免太殘酷了吧。反之,阿彌陀如來的大慈悲是,哪怕人沈墮到惡趣,有一天一定會救濟他們。此謂大慈大悲佛性(一子地佛性)。是神賞義人,罰惡人(一神教)呢?還是由自然的倫理的法則(業的法則、業感緣起),善人受樂,惡人受苦呢(佛教)?這是宗教學者不得不考慮的根本問題。一神教的缺陷是,(一)說神創造天地的「創造說」(Creation),(二)講神掌人類的命運(幸、不幸)的「攝理(Providence)。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說證明如此的神的存在絶對不可能。法雷 通 訊○ 聽聞很重要今天拔草時,看到有被鬆過土的地方長出來的土香,不論外表長得多高、多茂盛,輕輕一拔,草莖及埋在土中的球根、還有與它相連的草等,整串都跟著被拉起,真是令人驚奇。原本以前花一小時才能除掉一小塊地的草,現在是一小時可以除掉一大片地的草,真是差別好大哩。未鬆過土的土香,球根長得很深,不容易挖起,但是,有鬆過土的地方,土香的球根跟著往上長,很容易就拔除了,真是令人驚奇。下午在除草時,耳中一直響著:「聽聞很重要,聽聞很重要。」原來「聽聞」就是「鬆土」,通過聽聞(鬆土),自我的球根會跟著往上浮起,因緣時節到時,一下子就被拉起,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時至自開發   心生一念慶喜者   往生必定不用疑」没有鬆土,硬是要把土香(自我)挖掉的話,費時又費力,而且還除不盡它。這就好像沒有聽聞,沒有被調熟夠的話,硬是想改變自己,越改越吃力,越改自我越強大,道理在這裡。聽聞很重要,聽聞很重要,只有通過聽聞,不知不覺地自我的球根會被連根拔起,不思議呀,真是不思議。「開示往相廻向者   彌陀方便時節至   遇獲悲願之信行   證知生死即涅槃」「時節至」很重要,這即是聴聞被調熟,除「聞其名號」(被鬆土)外,眾生無路可出離。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00.html 法雷音 026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00.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0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9500.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二○一二年二月法雷音第26號卷 頭 言說法是為了解明、讚嘆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外,是無「法」可說的。讚嘆處,眾生自然能獲得信心。身為信心的行者,當被問及「信心是什麼」時,除了讚嘆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名號外,再無別話可說,別念可想才是。但是,老是在「不是這樣、不是那樣」上打轉的話,出無上淨信之曉時沒有。好
法雷音 026

法雷音 026

二○一二年二月法雷音第26號
卷 頭 言
說法是為了解明、讚嘆阿彌陀如來和其本願外,是無「法」可說的。
讚嘆處,眾生自然能獲得信心。身為信心的行者,當被問及「信心是什麼」時,除了讚嘆阿彌陀如來
和其本願名號外,再無別話可說,別念可想才是。
但是,老是在「不是這樣、不是那樣」上打轉的話,出無上淨信之曉時沒有。好好領解佛智和凡智、佛心
和凡心、悟和迷,而且思考自己的能力,應乘托深重的誓願力。
「妄念是凡夫的自體,妄念外無別心也。」之一句應吟味之。
信 心 銘(26) 九十四歲瑞 劒
「彌陀名號常稱持
   信心真實獲得者
   憶念之心恆不斷
   報謝佛恩長在心」(卷頭和讚)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化土卷)「慶哉!樹心弘誓佛地,流念難思法海。」(化土卷)
教育也這般普及的今日之日本,不論僧俗,有讀聖教的人很少。
這樣的「懶散」是不行的。不拜讀聖教,人的心就會越來越枯渴,邪見就會越來越茂盛。蓮如上人《一代記聞書》曰:「對句地說:聖教要讀破,本尊要掛破。」
一拜讀聖教,真不思議,可看到從文字放著光明,總覺得有靈感。這可說是信者的無體驗的體驗吧,是本
願力所使然。
瑞劒說是被信誓願不思議是不思議。不思議者,僧肇曰:「不思議者不知其所以然,然者不思議也。」
聖人曰:
「五種不思議之中
   無如佛法不思議
   所謂佛法不思議
   是名彌陀之弘誓」
聖人又曰:
「三世諸如來出世正本意,唯說阿彌陀不可思議願。」(文類聚鈔)
正信偈曰:「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茲有「不可思議願」,《歎異鈔》有「誓願不思議」,信卷釋大信心為「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也。」
信不思議是不思議者,不是凡夫思慮所及。森羅萬象雖一色一香非凡慮所及,佛悟般若真空的世界亦絶百
非乃不可思議。
相即佛智大慈悲的本願力,唯應如佛說的原樣「不思議呀」「真慚愧呀」地任憑如來。信心不是取,而是
敬仰的世界。
三年或五年地聞齧佛法,想要取信心是不宜的。不是要取信心,最好從根本地聽聞佛是什麼?佛心是什
麼?本願是什麼?
聖教是如來的全身,拜讀之,能觸及活生生的如來的光明。因此,能信不思議是不思議,光明能令仰光
明。
如來的光明是如來的智慧,智慧有慈悲内含著。如來智慧的顯現是南無阿彌陀佛。哪樣皆是一是有生命
的。聖人奮力如是說: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總序)
「無礙光明」有著如來的本願力「難思弘誓」相伴著。眾生的惡業煩惱被滅亡,獲得信心的完全是如來的
光明名號的運作。
聖人說:「是本願故獲救。是本願力故往生。依光明無明闇被破,依名號之德得信心。」
隨想 寶 林(二種深信)
○ 所謂佛法力不思議在哪裡呢?雖然口上會說本願力不思議是佛法力不思議,此不思議有沒有真的以身體驗了呢?徹底「地獄是一定的去處」一看的話,不思議的是,從地獄必定,願力攝取也好,光明攝取也好
也生出來,這就是體驗。不思議呀。
這就是所謂的信不思議是不思議。不是找到獲救之道而獲救,體會到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獲救之道絶對沒有時,始能看到獲救之道。不是其他還有道,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事是獲救之道。這是不思議,此不思議不論是誰都能體驗。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點。
○ 所謂「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一點也不誇大,是久遠劫來的事實。
不論想或不想、知道不知道,凡夫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徹底這點時,不思議的是,無法獲救的事實和獲救之道合一,這是真的不思議。
「精疲力盡被撈起蛙哉」
○ 淨土真宗是佛智不思議。此佛智徹到凡夫處,謂「佛智顯現」、「果上顯現」。「無論如何也無法獲救」之罪的自覺,即「機的深信」,是凡夫以自己的力量發起此自覺的嗎?不是。「機的深信」全是佛力、是佛智、是如來的廻向。
○ 其他的宗教也說一切的人類是「罪子」,「罪子」的自覺尚是膚淺。
若此自覺是深刻、真實的話,就該不必做「神啊!請把我從災難和苦難中救出來」這樣的祈禱。罪的自覺深刻的人,應該會自覺到自己向神祈禱的資格也沒有才是。只是「有需要時才求神」的心境,不得不說罪的自覺尚屬膚淺。講真實的「機的深信」的宗教只有淨土真宗。
○ 「機的深信」沒有的話,即使談「法的深信」亦無用。又「法的深信」沒有的話,講「機的深信」,那亦不成「機的深信」。「機的深信」的徹底是「法的深信」的徹底,「法的深信」的徹底是「機的深信」的徹底。此謂「二種一具」,又謂「機中有法,法中有機」,這是不思議。不是佛力、佛願的話,二種深信無法生起。
○ 淨土真宗的問題叫做「百論題」,問題有一百個,其中傾全力於「二種深信」最好。
○ 不徹底的研究、聽聞二種深信,只想早點獲得信心的話,不論到何時也無法安心。
○ 以新興宗教為始,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不講現世利益就無法繁盛。
此故,舉現世利益釣人,但是真實的淨土真宗,現世利益在後,教「出離生死之道」是中心問題,是最大的目標。但是很多真宗的門徒不知這點。
不知目標、目的的話,不論聽了多少次說法也是徒然。
○ 因為提到地獄極樂,年青人就會排斥,所以現時傾向於講年青人愛聽的話。「佛教教離生死、涅槃常樂之道」,說出真實的話時,會如何呢,講法的人不想結果,如真實地講真實,要有這種覺悟才行。邪法蔓延的話,其國滅亡。聖人說此曰:「九十五種(外道)污世間」。
○ 二種深信沒有的話,不能講聽聞佛法了。聞二種深信,照善導大師「散善義」所寫、親鸞聖人「信卷」所說地頂戴其真精神的是信心。此謂聞其名號。
○ 聞名號的是信心。如何聞名號呢?二種深信成就的是名號故,篤實地身具二種深信的,謂聞名號。
○ 聞名號的是第十八願真實的信心,即二種深信入心的是信心。不知這點,很多人想要信心,想早點獲得
信心,眼睛只看到信心,忘記二種深信。二種深信,聽講解似乎是懂了,但是全身全我未如此,故不成聞名號,不成頂戴信心。
○ 信心,二種深信外不是別有信心。信心之相是二面,此二面之相謂二種深信。
○ 其他宗教的罪惡感,只是對神做道德的反省時所起的感情。真宗的機的深信,是被法界的大真理迷悟染淨之鏡(因果)照所起的罪惡感。
正 信 偈 的 真 髓(9
第六祖源信和尚
源信廣開一代教偏歸安養勸一切源信和尚(紀元942-1017),又稱做「源信僧都」、「惠心僧都」,七十六歲入滅。因住於比叡山横川的首楞嚴院,因此又稱「首楞嚴院」、「横川」。源信和尚是位大學者,讀一切經五遍,究大乘小乘之源奥,著《往生要集》,此謂「廣開一代教,遍歸安養」。
專雜執心判淺深報化二土正辨立源信和尚著作《往生要集》,批判「專修」「雜修」(雜行雜修)。依聖
人的御意,「專修」者,是他力的念佛。他力念佛的真精神,是願力廻向的真實信心(18願的三心)。真實信心的人,心住於本願力不動揺。然「雜修」的人,雖在聞本願,却心動於「定善」和「散善」(諸行),又認為念佛(正定業)是稱念,將「助業」(讀誦、禮拜、觀察、讚嘆供養)混合念佛,修之欲往
生。此謂「助正兼雜」。「和讚」(高僧和讚.善導章)曰:「助(助業)正(正定業|念佛)並重修持者雖精進亦名雜修不得一心之行者自無念報佛恩心」。又曰:「心非一味之安心名相似雜行雜修此非淨土之行業偏是所謂之雜行」。又曰:「雖以佛號為專修祈求現世之行者是人亦名雜修喲佛嫌之千中無一」。
聖人明明如此誡「莫作雜行雜修,無法往生真實報土喔」,自稱為真宗門徒者,却「雜行雜修」。絶對
不做的人,十萬人只一人或二人。因此,聖人於「正信偈」如此誡言。
專修的人,即一心一向信憑彌陀的人,心牢固,不動搖,此謂「深」。「深心」者,謂「堅固深心」,亦謂「金剛心」。雜行雜修者,心不牢固、不堅固,沒有他力廻向的信心。心老是動搖,搖搖擺擺,徘徊不定。此謂「淺」。
心之置處深、「執心牢固」者,即一心一向信憑彌陀者,往生「報土」(真實的淨土),但是十九願老實修定善和散善(諸行)的人,往生「化土」。
清楚地區別此的人是源信和尚。「報化二土正辨立」說的是此事。世上,有人說:「自己這種人,往生真實報土沒有指望,化土就行了」,而修諸行,勵自力的念佛,他們恐怕連「化土的往生」也不能。此
處雖說「嚴肅修諸行的人能往生化土喔」,在現代,嚴肅地修諸行的人亦無故,恐怕連「化土」也去不了吧。
滋賀縣某寺院的住持,對門徒說:「汝們也精進地念佛吧,化土就行不是嗎,拙僧也是如此想」,勸人
念佛。岐阜縣有某同朋,臨終前說:
「我一天有稱念二萬遍的念佛,大概可以往生吧?」而去世。不論哪個都是靠不住吧。
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念佛,是「念稱是一」,是「思内有者,色(念佛)顯於外」(蓮如上人),是「信心即念佛,念佛即信心」,此謂「一行往生門」、「行中攝信」、亦謂「信行通攝的法門」。不論如何皆是「信心正因」。心據於「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的信心,不忘佛恩報謝的念佛的是真實的念佛行者。
所謂「化土」是報土中的化土,此謂「正覺的化用」。如來以大慈悲心,為我們成就化土。往生化土的人
很多,往生真實報土的人很少。「化土」謂「邊地懈慢」(懈慢界),又謂「疑城胎宮」。就化土往生,化身土卷曰:
「憶千萬眾,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有人說「若往生化土,時間到了,就那樣地移到真實報土」,那是錯誤的。又有云「化土在此世」也是錯誤的。
教 行 信 證 拜 讀 記(20)
281. 淨土真宗,不像聖道門講「即身成佛」、「即心是佛」,又那樣的事,現實的凡夫也無法做得到。然,若問佛性沒有嗎?是教「如來的大慈大悲」是佛性,「如来的正覺」是佛性,「涅槃」是佛性,「如來」是佛性,凡夫也可能的「大信心」是佛性。
此處有聖道門的佛性論和淨土門的佛性論,在其他的宗教,雖有「神性」的思想和文字,但是沒有一個宗
教是教人能成神的。這是一神教、多神教、和汎神論的大缺陷。
282. 基督教、神道,皆向神祈求。不祈神的宗教幾乎沒有。為個人的幸福祈求的是「下」,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祈求的是「中」,為神、為神的光榮祈求的是「上」。佛教各宗的人也有向佛、菩薩祈求的。真宗不祈求神佛,因為知道祈求無用故,又知道祈求也是無益故,這也是因為經誡如此故。《涅槃經》曰:「優婆夷(女的信者)!聞此法(佛法)欲學者,乃至不得拜天(神),不得事餘道,不得選
良吉日。」不祈禱的宗教,唯有真宗。
何故不祈禱呢?曰:因為自己的罪的自覺刻骨銘心,知道自己沒有向神祈禱的資格,是膚淺無知故;又因宗制禁止雜行雜修故;又知道「祈求的宗教」是迷信故。
283. 佛法信者,心是狹窄的嗎?不然。真實的大信心是,信卷曰:「此心廣大周遍法界,此心長遠盡未來際。」又曰:真實的信心是「廣大難思慶心」。
和讚曰:
「由無礙光之利益
   獲得威德廣大信
   煩惱之冰必融解
   即時化為菩提水」
284. 信心,好像是自己信、自己發起的,不是如此。大信心,是他力廻向的信心。大信心的本質(體),是阿彌陀如來的,是佛智、是大慈悲心。在其他的宗教,個人個人信仰的是信心,故那些宗教謂「個人的宗教」。
淨土真宗,信心的體是佛智、大悲心故,是「普遍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是道德和信仰混合的信仰故,之謂「倫理的宗教」。淨土真宗是「超倫理的宗教」。倫理是個人個人發動自己的意思做善惡的行為。大信心,不是從個人的意思誕生的產物,全是佛心。真宗門徒,倫理和宗教的區別這點至少要知道才好。
光海 莊 嚴 倫理和宗教(14)
於一般佛教,善為何?惡為何?
善者是十善,惡者是十惡。「十惡」者,(1)殺生、(2)偸盗、(3)邪婬、(4)妄語、(5)綺語、(6)惡口、(7)兩舌、(8)貪欲、(9)瞋恚(怒)、(10)愚痴(邪見)。即用身犯的惡有三樣,
用口造的罪有四樣,用意造的罪有三樣。
十惡的相反是「十善」。釋尊教不要犯「十惡」,努力行「十善」,這是佛教倫理的基本。
佛教徒不問宗派如何,應用心慎十惡、行十善。
人,稍有一點教育的文化人,信此十善、十惡之誡是善教法,努力地守之的是一般。
僧侶,必須更加嚴肅地守之不可。約束守之者謂「戒」,又謂「受戒」、「持戒」。破「戒」者謂「破戒」。
「戒」是Vinaya,調伏、禁制之意。
僧侶受授「戒」的式場謂「戒壇」。「戒壇」於佛陀時代建立於祇園精舎。嘉平元年(249–255年)建設於洛陽,自道宣時流行。在日本,始於天平勝寶六年(754),鑑真來朝於東大寺造「戒壇」。後,嵯峨天皇時,依傳教大師的遺志於叡山授大乘戒的圓頓戒壇誕生。
「戒」是佛教的實踐倫理。
佛教是什麼樣的宗教呢?是歸依「三寶」(歸依(歸命)佛、法、僧(僧團))的宗教。「佛」者,悟大宇宙的天地自然絶對的真理的大智大悲的一切智者,云「佛」。又是「自覺覺他,覺行窮滿」(自悟、又令人悟的人,完成成佛的修行的人云佛)的人。
佛,是悟宇宙萬物的實相的人,成與萬物不二一體的人。
佛,在淨土教說的話,以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本願力),救濟一切眾生,令往生成佛的人,云「佛」,亦云「如來」。
佛教,是廣大無邊的大宗教。記載佛陀的言說的云「經」,因經實踐道德的,云「律」、「戒」。後世的菩薩們,解釋、註解、論說經的真意的,云「論」,又經的註釋云「釋」。一萬數千卷的大藏經(一切經)「經」、「律」、「論」全部被記載著。其文獻之龐大,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及的。
從別的一面看一切經時,有經、律、論。經中,當然含著「律」(倫理),特別是取出實踐倫理之部分,整理出來的是「律部」,作為宗派有「律宗」。
律宗有「小乘律」和「大乘律」。
依經開的宗派云「經宗」。例如華嚴宗是依《華嚴經》開宗,天台宗是依《法華經》開宗,真言宗是依《大日經》開宗,淨土教是依淨土三部經(大經、觀經、阿彌陀經)開宗。淨土宗多依《觀經》,真宗是《大經》為中心,時宗多依《阿彌陀經》。
經宗之外,有云「論宗」。三論宗依龍樹菩薩的《中觀論》(七卷)和《十二門論》、提婆尊者的《百論》開宗。
既不是「經宗」也不是「論宗」的佛教也有。那是「禪」(禪宗)。「禪」,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是「禪」。雖然如此,禪文學有《無門關》(一卷)、《碧巖集》(十卷)、《正法眼藏》(九十五卷道元禪師)等,貴重的文獻有很多。
佛教的倫理思想,最常說的「七佛通戒偈」的偈文,文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此處必須注意的是「自淨其意」之句。西洋倫理是以「善的意思」行為的是善,以惡的意思行為的是惡。
在大乘佛教,更上層樓講「以淨的意思行動喲」。「淨」者,意味「清淨」。
「清淨」者,對「有漏」(煩惱、我執)(sasrava)的「無漏」(無我、悟)(anasrava)的意思。
身為相對的認識思惟的人,去有漏,成無漏,不入完成禪定的大智(絶對智)的話,不能成無漏。佛是無漏,普通人是有漏。
倫理學,是「善」的研究。人類的善,是對惡相對的有漏的善故,不能說是清淨的善。清淨的善,只有佛的無我的善。
神的屬性(性質),雖被說是「全智、全能、遍在、愛」,只要是視世界萬物為「他者」(客觀)(自己以外之物),神的全智不能說是絶對的大智。
神的愛,是亦相對的愛。故愛正義、賞善人,惡人則罰之,給與痛苦。故神的愛,是人類的愛。
佛的大慈悲,是常即佛的大智的慈悲,惡人、善人亦平等地愛,惡人猶更可愛的是佛的慈悲。佛不會說是
惡人就罰之。
《歎異鈔》(第三章)曰:「善人尚且往生,何況惡人呢?」阿彌陀如來,不像神做愛善人、罰惡人那樣的事。
即使是處罰,讓人進去永久也不能翻身的地獄,未免太殘酷了吧。
反之,阿彌陀如來的大慈悲是,哪怕人沈墮到惡趣,有一天一定會救濟他們。此謂大慈大悲佛性(一子地佛性)。
是神賞義人,罰惡人(一神教)呢?
還是由自然的倫理的法則(業的法則、業感緣起),善人受樂,惡人受苦呢(佛教)?這是宗教學者不得不考慮的根本問題。一神教的缺陷是,(一)說神創造天地的「創造說」(Creation),(二)講神掌人類的命運(幸、不幸)的「攝理(Providence)。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說證明如此的神的存在絶
對不可能。
法雷 通 訊
聽聞很重要
今天拔草時,看到有被鬆過土的地方長出來的土香,不論外表長得多高、多茂盛,輕輕一拔,草莖及埋在
土中的球根、還有與它相連的草等,整串都跟著被拉起,真是令人驚奇。
原本以前花一小時才能除掉一小塊地的草,現在是一小時可以除掉一大片地的草,真是差別好大哩。
未鬆過土的土香,球根長得很深,不容易挖起,但是,有鬆過土的地方,土香的球根跟著往上長,很容
易就拔除了,真是令人驚奇。
下午在除草時,耳中一直響著:
「聽聞很重要,聽聞很重要。」原來「聽聞」就是「鬆土」,通過聽聞(鬆土),自我的球根會跟著往上浮起,因緣時節到時,一下子就被拉起,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時至自開發
   心生一念慶喜者
   往生必定不用疑」
没有鬆土,硬是要把土香(自我)挖掉的話,費時又費力,而且還除不盡它。這就好像沒有聽聞,沒有被調熟夠的話,硬是想改變自己,越改越吃力,越改自我越強大,道理在這裡。聽聞很重要,聽聞很重要,只有通過聽聞,不知不覺地自我的球根會被連根拔起,不思議呀,真是不思議。
「開示往相廻向者
   彌陀方便時節至
   遇獲悲願之信行
   證知生死即涅槃」
「時節至」很重要,這即是聴聞被調熟,除「聞其名號」(被鬆土)外,眾生無路可出離。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