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二○一五年四月法雷音(第64號)卷 頭 言因為說「得信心的話能往生」,所以就傾向要得信心,努力想要獲得信心。那時,信心已成為什麼物的存在,已變成一個屍骸同然。不知這個而傾向想要把捉、想要獲得,這就好像要踏自己的影子一樣,不論到何時也無法把捉。信心不是什麼物品,唯是心的運作,唯如來大慈悲的活動,這活動讓我的心活動。唯如來的大慈大智的活動救度我。成為依靠如來、仰仗如來的心的運作,那就叫信心。故信心是如來悲智的活動、是大悲慈親的念力。信 心 銘(64)於淨土真宗,「金剛心」、「決定心」這並不是容易能得到的。最好想作為凡夫是絶對無法得到的。這能得到的話,不是凡夫的力量,完全是由「佛力」、「大悲廣慧力」。作為得金剛心的心得是,第一必須專心的聞信「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如來」是什麼樣的御方?「佛」能信的話,是佛的本願、生命、佛智、大悲心的「名號」就能信。第二個重要的是,和佛做比較,篤實地看清凡夫的自己是如何之物很重要。凡夫,持著無法對付就像撒在大風中的灰一樣的心,不停地燃燒著欲和怒的煩惱火,是「無有出離之緣」的可憐的動物,不是嗎?一知道佛和凡夫,佛的金言能信、聖人的御言語能信。照金言所說,自己成為不識一丁之人,唯「感恩」地信順的就是「信心」、「決定心」。於佛和凡夫明白而成了「感恩」的世界中,自力也好、雜行雜修也好、不安也好、暗也好亦無入的餘地。此信心的境地就叫做「圓解證入」。在自己依賴自己的知解和想法的期間,就叫做「知解教道的分齊」,這是尚在疑的圏内。同朋得的病是:⑴以為稱念佛的話能往生、以為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⑵以為有稱念佛所以能往生、以為因為頂戴信心了所以能往生。這兩種想法不好。附加「的話」的人,因為不能頂戴信心而失望、落寞,最後變得卑下。附加「因為」的人會驕慢。驕慢的人,「這樣行了」、「我懂了」、「不用聽聞了」地自發許可證,所以很難對付。真實的信心是「不陷入卑下、不流於驕慢、超越智愚・善惡」,是與佛共步的人。「名號↓信心↓稱名(念佛)」,這雖然是極簡單的形式,卻也可說是真宗的極意,是程度很深、有難的法門。此形式不入腹中故種種雜多的異安心產生。這是從如來傳到眾生的順序。首先,因為名號是活生生故,自爾展開入我的心充滿。入我的心充滿的名號就叫做「信心」。凡夫以自力的心自己信的不是信心。這點,大多數的人都弄錯。這淺顯地說,「反面文字一蓋印 正文字救助(名號)外獲救(信心)之道絶無」「拿在手上的佛珠 不落是手之力(名號)被抱被攝取 擔心沒有(信心)」用凡夫的力量,後生一大事能安心嗎?雖然講「被救了」,大多數的人内心深奧處潛伏著「會獲救嗎、會不會下墮呀」的擔心。這樣的話不能說是「被救了」。心境如下:「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剛」(善導大師)(散善義)「是決定往生之徵也。」(親鸞聖人)(化卷)「於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宗旨,予之安心一途,今一定故,佛恩報謝的稱名,行住坐臥不忘,無有間斷。」(蓮如上人)(御文章)方能說「被救了」,這就叫做「金剛心」。要得金剛心,加上「的話」、「因為」就無法得。「名號↓信心↓稱名」。「名號」展開而成「信心」,信心展開而成為「稱名念佛」。這逆著說的話,稱名,其原樣是信心,信心其原樣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願心、大慈悲心、佛智、亦是二利圓滿的大正覺的功德力。真實的信心不是「自己這樣認為」、「自己這樣領解」、「自己聞了」、「自己信了」。唯是「不思議!」,無法說明。往生是如來的工作。再說一句的話:①不看己方,只著眼佛方。直到能從心覺得釋迦・彌陀二尊「好尊貴的佛呀」為止,最好要聞佛、學佛、想佛。信心這是根本。如此自己的往生不會錯。②著眼於佛的尊貴後,自己的「愚蠢」能看得見。用佛智能看得見。自己不論怎麼樣都是零。成零的話失常沒有。因為給自己的信心加分數故心動搖。明白自己的價值只是零的話,人輕鬆。同時看到零和滿分,真是有難呀。上述兩點,確實地究極的話,那就是信心。聽聞說教,「我懂了」之「道理」,和自以為是信者之「名利」會障礙故,不可不注意。「這樣行了」也不行。「還無法頂戴」也不行。像這樣跑到「末」,這樣的枝葉暫時放一邊,好好的看清根本的「佛」和「我身的無知膚淺」,徹底根本的話,議論也好說明也好自然皆不需要。會發現「信心也好往生也好」皆在佛之中、名號之中早已被解決了吧。不思議的事是,一著眼於「佛」和「名號」,自然地會有「我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沒有聽到。」唯想如來說「就那樣地來」很難能可貴,而無限感激地「說就這樣地來,這是何等的慈悲呀」,唯念佛外沒有。往生極樂之道唯這個而已。「怎麼樣也無法往生本願有故 能往生」「怎麼樣也無法往生」,這是因為淨土是「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大智度論)故。淨土是「願土」、「清淨土」,但是往生的眾生是「虛假不實,蛇蝎奸詐」的凡夫。又彌陀的淨土是「寂静無為涅槃界」,凡夫的心被「有無」、「善惡」、「愛憎」所囚,是相對的認識和相對的思惟的心。相對的凡夫要進入淨土這樣的絶對界是絶對不可能的。即使知道法門也無法往生。想能往生淨土也好、想不能往生也好,用自己的想法是無法往生的,因為凡夫的知解分別全都是相對故,且凡夫的心淨是「我執」、「我愛」、「我慢」,「善惡」、「愛憎」的波濤洶湧故。「雖凝定水,識浪頻動;雖觀心月,妄雲猶覆。」(報恩講式)親鸞聖人這樣的絶世偉人,而且還積了二十年的修行,結果是如此。凡夫的心是如斯之心故,凡夫絶對無法入「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的絶對界。此處,源信和尚曰:「妄念是凡夫的地體,妄念外無心也。」凡夫的知識也是妄念、分別也是妄念、念頭也是妄念。因此,不懂「自己是妄念的凡夫」的話,就無法仰信阿彌陀如來的「本願真實」、「大智大悲的名願力」。這樣的凡夫,聽聞說教,說:「信心,無法頂戴,心是暗的,無法安心。」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呢?①不知淨土是「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②不知如來是自利利他圓滿的覺者。③不思如來的佛智大悲、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是不思議。④不知自己的心像在大風中撒的灰那樣的心,怎麼樣也無可奈何,連燒開水的柴火也比不上,是沒有價值之物。⑤不知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不知上述諸條故,才講些無益之語,做無理的要求。因此,深信自己「什麼也沒有聽到」、「什麼也不知道的嬰兒」,懂得自己的價值是零的話,同時能仰信本願力之月。能仰信本願力之月的話,就知道自己的零分。零分的安心、願力滿分的安心亦是特別。這就叫做金剛心。金剛心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瑞劒從四十歲時起,順著大家的請求,至今日為止五十年草帽一頂 枴杖一隻 御念佛在無寺的鄉里 這裏停停 那裏歇歇」在心中唱此歌,一點一滴的訴説佛法至今。沒有跟人說過「我讓你得到信心」,也沒有想過這樣的事。心中想著「我們一起聞法吧」而說佛法的。被問心境如何呢的話,我把「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作詩曰:「我呀搖搖擺擺内空空橫豎都是無法老實聽聞的傢伙」。沒有不中毒地聽聞不行。加上「的話」和「因為」的是中毒了。拿掉「的話」和「因為」,不知為何,剩下的淨是「妄念」和「自力的計度」是吧。「安心」和「歡喜」是任何人都想要的,一旦臨終的話,「安心」和「歡喜」以外,真的想要的東西會出來。不,從善知識的告知:「阿彌陀佛等著汝喲」「阿彌陀佛歡喜地說:來得好!來得好呀!」這一句話,無疑比「安心」和「歡喜」更讓人歡喜。很多人因為聽聞不足,如來本願的滿分也不知道,自身的零分也不知道,老在自己的知解上加分數,連信心也加上分數了,所以無法往生一定御助治定。往生淨土是,超越信心和念佛的點數,以如來的不可思議點被往生的。行者,皆淨是加上點數的人。弘願的信者被加上無點數的「無礙光明」、「名號」的不可思議點而往生的。「總序」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慧日」《和讚》曰:「無礙光佛之名號與彼光明之智相照破無明長夜闇滿足眾生之志願」此二句「忽地」出現,不混雜凡夫的想法者謂金剛心。金剛心,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不論說多少、不論講多少,無不盡於此二句。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隨 想 錄難思弘誓御開山聖人曰:「難思弘誓度難渡海大船」本願難思呀。我們凡夫不論想多少、思考也好、看也好,不知本願力之深、尊貴、難得、難有。就那樣地救度凡夫、就這樣地救度我的如來大智大悲的御念力故、不知也是理所當然。雖然不知、依這如來的大慈悲心、依御真實,我們輕輕鬆鬆往生淨土。明白一看,果真是廣大無邊的御慈悲呀。「心念言語皆泯絶不可思議尊喲 要歸命」如來亦「不可思議尊」故,頂戴的信心亦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信樂呀。無礙光明聖人曰:「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此一言、此一句,天地亦幾乎崩潰的大音聲呀、威神功德力呀。這一句是《教行信證》的臟腑。這個幾次幾次地,一年、三年、三十年地把這一句和前一句合併,從早到晩吟唱看看。這不知不覺浸透靈魂的深處,疑心暗鬼之闇完全晴朗。這不是說謊,家父往生後,在我夢中出現,告訴我:「最三喲,就這一句喲、就這一句喲」。聽聞御說教、頂戴佛書,依止老師二十二年,聽了父親的教誨三十七年,全都回到這一句上了。不可大意。再進一步佛法沒有大略地聽聞不行。大略地聽聞,能知大概是如此之物。這個「知」是,那是他人事、他人行儀的聞樣故,沒有成為自己的東西。如此反反覆覆,在聞呀聞呀中,會發現「不能迷糊了,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就從這裏開始呀。這以後,再進一步地依止善知識,沒有裝飾、不加色彩,能聽真正的話。就好像石榴「剝」地一聲裂開一樣,不知不覺中成了真正的行者。所以要認真地好好聽聞才行。一般常識的佛法,看佛書就能懂得。一旦想真正解決自身後生的問題的話,這沒有依止已真正懂得的人,從口、從耳傳入不行。佛法不單只是言語而已,但是不通過言語無法頂戴。佛法的言語,不單是從口發出的聲音是言語而已,眼神、臉的表情、手勢、那人的日常行為,不論什麼都是「言語」。說的也是言語,沒說話也是言語,認真聽聞的人,能聽到別人聽聞不到之處,能看到別人看不到之處。此處不思議呀。聽別人的言語,用頭腦理解那言語,想按照那人的話去做、去實行,有時反而忽略了在那人言語中的意。但是,自己若沒「就是這人」地聞其言語的話,浪費生命呀。是自己絶對信的人之語,即使沒多聽聞,聽聞到一兩句的話,能聞取佛法的真味。自己沒相信的人之言語,即使花幾年聞千萬言,也無法浸透到心的深底。佛法不是光有學問的人就懂。即使是不識一丁的人,也有人是被活於御慈悲的。要聽這樣的人說的話呀。但是,不論到哪裏,要找這樣的人很難。若找到的話,即使穿鐵做的草鞋也要去聽聞呀。正直、勤勉、親切,學、德、信的人有的話,那是末代的寶呀。歡喜聞而歡喜,回憶而歡喜,死也是,能做如來行而歡喜。死,不是像火滅了一樣,想到乘大悲之翼,又能做眾生濟度的運作,通過死而希望洋洋。雖然如此,人都非常不想死呀。「力無而終時 可往生彼土也」(歎異抄)在此世淨是不懂者,往生極樂的話,得一切智,不論什麼都能知道。「今短暫之時呀 不急之旅的旅人呀。」廣大無礙的淨信(四)一、「無限大空的智慧無限大海的慈悲吾安 罪也好 障也好皆有的原樣」二、「昨日已過明日自吹明日風七難八苦算什麼我有六字之守護」三、看著我 護著我 等著我。於仰本願力之大信心的世界方可解世界所有的謎,得知性的滿足。同時,感情所有的痛苦能沈默,把握永遠的真理,從有限性脫離,人生一切的憂苦、一切的不安、浮世的沙洲消失於信心歡喜的大希望中。這一切是如來的大慈悲、大願業力所使然。親鸞聖人用「現生十種益」表達大信心的價值,可吟味之。在親鸞聖人的宗教,如來(真如・絶對者)不是固定・不定・不變的存在,通過行者的淨信,常讓自己自行不斷地活動,在歷史無限的過程中,作為欲盡無邊生死海的大悲救濟的如來行,永遠地活著運作著。這是由本願力的往還二種回向。此處能看到親鸞聖人的宗教價值和生命。此宇宙大生命的活動,不是冷淡辯證法的論理的課程,而是活生生如來大悲的溫暖的活動。即在親鸞聖人的宗教,如來(絶對者)的活動,其原樣成為信心行者的活動。不破壞佛和凡夫的對立,而其心為一、活動為一、大悲心為一。此為一心的運作,圓具於一念的淨信中。此顯現程度的差異只是於歷史時間中而已。於聖人的宗教中,人類脫離自己的生死之苦,自覺・慶喜能永遠地行如來行之身故,此處常有感銘、感謝、報恩、專心和虔敬之情,而有日常慚愧和虔敬奉行。實在是親鸞聖人的宗教於一神教的形態中,不動大乘佛教的緣起論、實相論,而宿著汎神論的精神。淨信不是單宿於主觀中的一神教的神的精神。佛教的緣起論・實相論令融和科學、哲學和宗教。此種的宗教方能說是凌駕過去和現在的一切宗教,持永遠的生命,持永遠地發展命運。「機中有法,法中有機」是先哲所道破的,是以二種深信掃蕩個人心理的自我努力的痕跡,具現宇宙一般的必然性。這是親鸞聖人的宗教不驅於名利,或不是個我自愛的自力的思惟,又也不是信仰的產物,而是自然地入、法爾地入。彼處聖人的宗教於根本體現佛,具現「法」,深入法性,讓真如其自體的德用原樣地活動著。故聖人的信心叫做大信心(他力回向的信心)、「一心」、「金剛心」、「淳心」、「決定心」、「真如一實的信海」、「真如之道」、「橫超的大菩提心」,其體是佛道正因的大慈悲心。不是從法性流出的大信心,不能和科學・哲學融和。和讚 的 真 髓(28)道綽讚 七首聖道門和淨土門「本師道綽禪師者擱置聖道之萬行著安樂集廣宣說唯有淨土門可通」「聖道門」者,在此娑婆世界入聖得果就叫做「聖道門」。這是自力,是「難行道」。「唯有淨土門可通」,指只有淨土一門能出凡入聖。分佛教為「聖道門」和「淨土門」的是道綽禪師。聖道門對凡夫太過於難。凡夫易修易入的佛教是淨土門。道綽禪師的本意「本師道綽禪師者擱置涅槃之廣業信憑本願之他力奉勸五濁之群生」「本願他力」是第十八願之意。「涅槃之廣業」指的是,道綽禪師是《涅槃經》的學者,講解《涅槃經》。放下這事業,入淨土門,大業五年以來,捨《涅槃經》的講說,專修淨土門。就第十八願,說唯有淨土一門是通入之路。廢立的理由「末法五濁之眾生雖做聖道之修行無有一人得證者教主世尊如是說」「五濁」者,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無有一人得證者」,指即使修聖道門的修行,連一個人也無法開悟成佛。「正法」的時代,有「教、行、證」,「像法」的時代有「教」和「行」。「末法」的時代唯有「教」。「廢立」指⑴廢外道,立佛教。⑵廢「聖道門」,立「淨土門」。⑶廢「要門」(十九願),立「弘願」(十八願)。⑷廢「真門」(二十願),立「弘願」(十八願)。貶自力「傳承鸞師之教法道綽和尚亦如是在此起心立行者此是自力師明定」「在此起心立行」者,指在此(娑婆)發菩提心,立菩提行。「此是自力」者,指這是自力也之意。立淨土門「濁世起惡造罪者不異暴風又駛雨諸佛憐愍此等眾悲勸令歸入淨土」「駛雨」指依大風速度很快的雨。現代,社會也好人也好皆是不正、濁惡,像人之處沒有。「淨土」指淨土教(淨土門)。淨土門,往生淨土的志願是其目的,信心是中心。教行信證拜讀記(57)大行之體「大行者,則稱(稱念)(信心上的稱名)無礙(南無阿彌陀佛)(名義相應的如實行)光如來名。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615 「無礙」者,不二之義。指如來證「惑(迷)智(悟)不二」之理,施此理給眾生,令煩惱即菩提的佛智。此念佛(稱無礙光如來名)不是自力的念佛。616 是「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佛,是曰他力」的意思。617 「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天親菩薩讚嘆如來而附上的御名。稱讚無礙光如來名(念佛),其事全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大行,今指的是名號流布十方之相。618 「斯行」指名號流布的原樣是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有三徳:⑴量德、⑵用德、⑶性德。「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是表示「量德」。「極速圓滿」是「用德」(力用、運作)。「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是「性德」。「善法」指釋迦如來所說的「八正道」、「六波羅蜜」等諸善。「德本」說的是德的根本。常常行善成為習慣,給社會好的影響,那功德就叫做「德」。特別是講「德本」時,指的是「名號」。名號的力用滿足的就叫做德本。「極速圓滿」指名號的功德極快地傳達給眾生,疾速令眾生往生成佛故說「極速圓滿」。這是名號的力用(用德)。「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指全宇宙的根本真理的真如所持的功德皆含在名號中。「真如」即「法性」故謂「性德」。619 有信心的人的念佛,稱名念佛的原樣是名號故,念佛具有三德(量、用、性),其實是名號具有三德。故指「名號」說是「大行」。620 很多人,有信心的人的稱名也好,無信心的人的稱名也好皆不區別,一聽說「念佛往生」,就以為只要稱念佛就能往生,而稱自力的念佛的人很多。那是理解錯了。自力之人的念佛不是往生的正因。「信心」是正因。此信心亦是聞信名號的原樣是「南無阿彌陀佛」。說聞信名號,如何聞信呢?聞「本願」的生起・本末無有疑心就叫做「聞」。不是光動口念佛就能往生的。「本願的生起本末」即聞如來的「大慈悲的佛智」、即聞「佛智的大慈悲」而滿足的就叫做「聞」。聞的原樣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用・獨立。法雷 通 信瑞覺以為天氣暖和了,卻又急速驟寒的清明時節,在此寄上64號的《法雷音》。這個月,書院的老師們遇到了教育的瓶頸,原來是老師「落到善惡的事相」了。所以無法從裏面走出來。當孩子犯錯時,不是去計較孩子做了什麼事,而要去看問題發生的「因緣法」。是解決問題自身,而不是只去看孩子這樣做對不對?因為事情都做了,執著對或錯都是無益,而是如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時候孩子會犯同樣的錯誤,是因為孩子發出的訊息沒被大人接收到,所以他會再犯。是引導孩子如何從做錯的事中走出來,不是一直在已做了的事相上打轉。慈親救度我們也是如此,通過聽聞,被發現自己一直被佛的智慧與慈悲包容著,佛一直耐心的「示法」給我們看,讓我們懂得「依法不依人」的可貴與重要。瑞劒老師開示:「善惡融解南無阿彌陀」。禪宗的悟境:「不思善不思惡」。我們常會不自覺的落在善惡的事相上,在裏面打轉,走不出來。被御佛鏡一照,才猛的警醒,原來又落在善惡上了。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489.html
法雷音 064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489.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48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