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未分類3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113年浴佛節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112年4月8日浴佛節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qHrFcOFZtSJ7gZ5u5o9TUQsOAGlLPuGZ『本願寺新報』2月1日号:zp6cnf2月10日号:t62gky2月20日号:d5e9az『宗報』2月号:33cx62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347.html 110年2月份本願寺新報及宗報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347.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347.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5347.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春假已過,亦被收拾起放逸的心。想到明天就要開始重新今年度的御法談,內心不由得又振奮,又充滿希望。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如道元禪師所言:「為休歇之悟迹」,在真宗的話,則如瑞釼老師於『往生的秘訣』所說:「往也好死也好,與佛共行旅」。亦請大家如往常之關照,今年一起再度踴躍聞法,攜手共赴御淨土之旅喲。感恩、謝謝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8.html 道元禪師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8.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8.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第三章 二利圓滿的法門        言「天地的真理」,是不思議者,於計度自己的利益,自己作損。於思計他人的利益,自己作德(得)。言「佛道」是其之樣者,若「自己想成佛」地思的話,首先不發大菩提心的話不行。言「大菩提心」的,是先救助眾生作佛,而後想自己成佛地下決心的大慈悲心。此之大慈悲心者,即若不發大菩提心的話,無論以幾億年所作難行苦行,是不能作為成佛者。這就是佛道。佛道者言實踐(一)發心(發菩提心)、(二)修行、(三)菩提、(四)涅槃之四階段事為佛道。在淨土真宗的話,「教、行、信、證」就是佛道,大信心就是大菩提心。是由於如來的(一)大智慧力(二)大慈悲力(三)大誓願力而眾生往生成佛。云此為他力。若一言蔽之是「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言歸命如來的本願力為他力。       於弘法大師所尊重愛讀的書物之中,有云為龍樹大士的『菩提心論』之書物。在讀了那書就發現,書寫著云為「大悲心若無者,修行成佛皆不可能」之事。又在讀了真言宗的『大日經』就見「大悲為根(根本)」地被說著。於「四弘誓願」的第一行,有云為「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那是大慈悲心之姿。在佛教釋「慈悲」云為「拔苦與樂」,即說拔眾生之苦而與樂的為慈悲。如來的「慈悲」者,云為「無緣的大悲」,因為是無我地無分別智的證悟所以顯現了大悲。信心的體,是名號,是如來的大悲心。於『論註』(引用信卷)曰:「大慈悲者佛道正因也。」真宗信徒「想要往生極樂」地盼望著。彼等預先聽聞到「於往生者信心決定(信心獲得)就是必須的條件」。因此全部的信徒,早已信心想要頂戴,早已想要頂戴信心而得安心地,欲願、希望、努力、焦急著。這是從昔時至今日為止一般信徒的實情。說教也好,或又教人生無常,早已教導「信心決定喲、稱念佛喲」。這個,罪業深重、煩惱具足、愚痴無智之疑深的凡夫,不是輕易地,能於一朝一夕信心就頂戴者。(一)  久遠劫來自力疑心的惡癖之附著。和(二)  現正凡夫的心就是心猿意馬地,變化無常。和(三)   難思之弘誓。如來之賜與救助之事,是不思議呀不思議     呀!(四)  之後,不知佛的尊貴,不信高僧方的大人格,不崇、無尊敬之心的。 和(五)  又因為是聞習著世間的無宗教、反宗教、反佛教、邪偽邪說者,所以本願一乘般的尊貴教,決不被          信。作為現代之凡夫的話,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之不被信的,是當然。彼被信的話,那是彌陀正          覺的不思議、本願的不思議、名號的不思議、佛智的不思議、大悲的不思議之所使然。不是凡夫之          力。故言信心者,以不思議為不思議,仰信云為信心。      多數的人,不能辨別右之各條,信心是何物呢不知道,而一味地「想取信心想取信心」地焦急著。實在是可說為愚癡也。「真宗要關五個條」之中,於第一條,雖是敘述了云為「果上圓成」之事,然所謂「果上圓成」,是御言「就往生的話,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都是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沒有拿出來的必要的」。若更簡單明白地說者,此「五個條」:(一) 我的往生者,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地給與御成就著,   所以從我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拿出者           皆無。(二) 於如來成佛的因果外,無眾生往生的因果。(三)難思之弘誓。如來之給與救助之事者,不思議呀不思議呀!(四) 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是一。往生是如來的御工作。(五) 願力無窮之故,往生是唯之唯(免費之免費)。空手地,赤裸裸地,就這樣呀地。淨土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法體圓成的法門」、「果上顯現的法」。若將此容易明白地說的話,我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來的御手頭上給與成就,大悲也好佛智也好、本願也好名號也好,將如來的功德全體,作為招喚之勅命,「就這樣地來喲,不要擔心,等著哦,護著哦」之勅命,即成為給與呼喚著十方眾生的「呼喚聲」,正響遍於十方。於呼喚聲中,我被救的因也好果也好、信也好行也好,盡悉含籠著。作為這邊的話,唯只是聞名號的功德力。即只是信順勅命。聞就是信心。歸命(信順)勅命,就是信心。 從這邊「拜託」也不要卻從那邊「給與呼喚了」之事的誠惶誠恐地感激,而「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向著大智大悲的如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信心歡喜的云為信心。從這邊,因為不是發願、積行的,也不是「請給與救助」的祈願的。唯御接受勅命者最好,信順勅命者最好。在如來方,行也好信也好、往相也好還相也好,都已經給與御成就著之事,唯是「誠惶誠恐」地仰。唯是令使讚嘆而頂戴。信心之相,是成為 「仰讚嘆,俯慚愧」而顯現者。世界的宗教雖多,然云「眾生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眾生唯只以信順勅命而被救」的宗教者,唯淨土真宗,是只有本願一乘。是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就是淨土真宗之旨者,所以多數人是努力地,「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 「想因為安心而往生」、「想如何做而往生」地,作自力之計度的。可說是為錯誤。「想如何做而往生」地思之心云為「定散心」。因為定散行是末代凡夫無法修,所以作為今日之凡夫的 話,修定散行迴向那個給如來方,而想往生地立志的人一人亦無吧,然而即使只說是發起「想如何做而往生」、「想稱念佛往生」、「想頂戴信心往生」地思之定散心的人而已,亦不是過份之言吧,大部分的人就是這樣。定散心(二十願)是很難以去除者。此者,是因為不知道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之事。「果上圓成」之故,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無需拿出者。淨土真宗,於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之外,從自己方,信也好行也好,拿出任何一個,而作為成往生資糧般者皆無需。從自己方拿出來的東西都是自力。 所謂「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阿彌陀如來之勝過諸佛、諸神的功德力用。其他的諸佛方各各都有本願,而賜勸修「戒定慧三學」,即「八正道」、「六波羅蜜」之行。此即是「自力聖道門」。聖道門者,其所說的真理,即說像是「空、不可得」呀、「真如、實相」啊的絕對真理,對於相對認識的凡夫的話,實是難解難入的法理。作為今日之凡夫的話,得悟入者一人亦無。故亦云之為「難行道」。此等之教者,真理之深奧而於凡夫不只不能理解,修行也難。若說「修行」的話發「大慈悲心」,而修大菩提行(戒律、禪定)之事就是佛道,是修行。 聖道門,於其出發點,不發「大慈 悲心」的話不行。所謂「大慈悲 心」,通說為「視一切眾生猶如己身 (自己)」,是思一切眾生如我子之心。言「佛心」的就是那個。若平易地說,將憎嫌的婆婆呀媳婦呀、繼子,都第一優先救度,努力想把他們成佛地思之心云為大慈悲心。於大慈悲心之前,無愛憎分別,無敵我區別,自己和他人的,沒有分隔。 「慈悲之眼 思憎者無       罪有之身 方猶可憐」地如歌詠之文句般,發「無分別智」,徹底「無我」,而愛一切眾生如我之獨子的云為大慈悲心。 佛道者,先發此大慈悲心,而後,修「戒律」和「禪定」的,就是一般佛教的修行。作為凡夫,大慈悲心發起沒發起呢?戒律(止惡事,而只行善事而已)能持與否?禪定(止散亂放逸的心,成無念無想之事)能修與否?即使稍微思考一下,亦是令人不寒而慄的話語。 一切眾生,盡悉,是「極惡最下」之一類。(選擇集) 即使聞「極惡最下之眾生」,亦是光知道「那是法然上人所說的法語」而已,因為沒有引用於自己之身而深思所以不行。「極惡最下」是自己地,若反省自己而深信的話,說 「想如何做而往生」般狂妄的想法是應該出不來地思,但是實際上,同行真正全部,都在思著「想取信、想稱念佛、想作什麼而往生」。 所謂「極惡最下」,是說什麼都不知,什麼事都不能,光造著罪而已,完全沒救的徒然者。這真正明白的話,言「往生者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個」之事,是應該能頂戴。往生不是自己的想法,不是知識,不是行,是佛力一個。給與被知其之旨的,就是第一「果上圓成」,和第二「二利圓滿」。又將『教行信證』的全體,從佛力上,更詳細給與御說之往生的關鍵,就是第三的「難思弘誓」和第四的「無礙光明」。那樣頂戴的話,衆生方,於佛力之外,從自己,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於佛的名願力之外,沒有能附加者。宣說了其之旨的,就是第五的「就這樣呀地」。云為「果上圓成」(果上顯現、法體圓成),眾生往生之因(信心念佛),亦依如來方南無阿彌陀佛地給與御成就,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就那樣地來喲」地給與呼喚著,所以這邊方面,不需要做任何一件事,唯光是「非常感謝」地御接受。 如來者,因為又是依如來的本願力(功德力),「眾生若不能往生(他利),我亦不取正覺(自利)」地給與御誓了,其本願之成就,被成了云「南無阿彌陀佛」之佛的,所以聞本願、聞本願力,而「真歡喜之事呀」地,信心歡喜的話必定能頂戴被往生御淨土。云此為第二的「二利圓滿」(自利者如來之成佛,利他者眾生之往生)。「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原理,是眾生往生的根本原理。於其他的宗教是絕對所不能 見。不知道此正覺的原理和眾生救濟的原理者,是「想取信心、稱念佛、安心而往生」地作種種自力之計度的。 「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因為是非常重要的法門,所以是應該好好地聽聞,好好地思考,而頂戴他力真宗的妙旨。十遍也好、百遍也好都不聽聞,這就不是入心之物。 第四章 難思弘誓  『歎異鈔』(第一章)曰:(一)「被彌陀的誓願不思議救助去,而往生遂也」。此一句是『歎異鈔』全篇代表處的重要之御文。真宗的安心盡在此句。往生御淨土者,示於此一句中。「誓願不思議」(不思議的誓願),即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往生。「行卷」曰:(二)「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信卷」曰:(三)「聞其名號(本願,本願力),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此三條御文,確實聽聞,確實吟味。 (四)於善導大師二河譬中所示的阿彌陀如來之勅命,「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之御法語共同地聞聞、聞到底,思思、思到底,研究研究、研究盡的話,自然而然被獲得信心。此外沒有獲得信心之道。      就此,開示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阿彌陀如來本願成就的大正覺是什麼樣者呢的,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      一般的同行,自己(用自己的力量)聞、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信、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稱念佛地思著。「自己」出頭的話,皆是自力。參拜御寺的也好、拜見佛書的也好,都是阿彌陀如來光明的照育(御蔭),雜行雜修自力的心之被捨,亦不是我之力(凡夫之力),全是如來「難思弘誓」(誓願不思議)的御蔭。將此御蔭之事,云為「如來的迴向」。從參詣御寺之事,迄至信心決定為止,無不是如來光明的照育和如來的迴向者。即,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往相也好還相也好,全無不皆是如來的迴向。即凡夫之往生的東西,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皆全部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        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働(運作)。云此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將「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云為「果上圓成」,又云「二利圓滿」。廣島的大瀛師所申說:「極樂之 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案工夫 之岔道」一切眾生的信心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都已由於如來方而御成就,而將給與立即示現在吾等之前的御姿,云為「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云此之御姿為「果上圓成」,又云為「二利圓滿」。「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真理。學佛法也好、信心獲得也好,首先第一不得不知道之事者:(一) 所謂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二) 所謂凡夫是什麼樣者呢?(三) 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話能成佛?將此三點,明確地掌握,確實聽聞,不能認真地入腹(入心之底)的話不行。又就此三點,即使徹底性地聽聞也沒有。此故,參拜御寺的人雖數多,然往生之人,是如曉天之星,極少的。      於第一「所謂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的問題能回答者,就是第一「果上圓成」、第二「二利圓滿」、第三「難思弘誓」和第四「無礙光明」。其次,於云「凡夫是什麼樣者呢」「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話能成佛呢」的問題能回答者,就是第五「就這樣呀地」。凡夫即使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能,淨是造著罪而已的動物,用自力的話,絕對不能離生死,用自力的話,是絕對不能成佛的。「就這樣地」之外,凡夫無論如何都不成,什麼都不能,不是嗎?即使說「就這樣地」,也要十年呀、三十年地研究,而品味「就這樣地」的真意最好。第三條的「難思弘誓」(本願),和第四條的「無礙光明」(名號),是如來的運作,是功德,是力,是凡夫度生死大海而往生的大船,消滅無明煩惱而賜使到安養淨土,是佛智大悲的光明。      「教行信證」,「教」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名號),「行」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證」(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在「真宗要關五個條」說的話,第一「果上圓成」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二「二利圓滿」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三「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五「就這樣呀地」的眾生之信,其體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聞真宗之說教的同行也好、讀真宗之書物的學生也好、無論何者也好,所謂真宗是這樣者呢,所謂信心是那樣呀,說「啊明白了」的程度,是極限,大部分的人,幾乎全部,都止留在「知解分別」。在「知解分別」的漩渦中,咕嚕咕嚕地轉,而終其一生的就是現狀。親鸞聖人亦是在哭泣吧。打破「知解分別」,而於「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肚飽飽了之姿就是「就這樣地」。      「就這樣地」者,從一方面說的話,其體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又從另一面說的話,是將「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仰、仰、仰切了之姿(金剛的信心)。給與救助之「法」的「難思弘誓」也好「無礙光明」也好 皆為南無阿彌陀佛故,又,被救助之「機」(金剛的信心)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云此為「機法一體」。將機法一體之處云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就是此。 第五章 無礙光明             言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之意義者,是云為「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意思。所謂「光明」,言「光明者智慧相也」(曇鸞大師『論註』),而云佛的智慧為光明。又云佛智慧的力用為光明。佛的智慧者,「有什麼樣之力用呢」地說的話,有「除世痴闇冥」(淨土論)之力用。「痴」是凡夫的愚痴(邪見)之闇。於「闇」者無被晴闇(明來闇去)之力。必不得不借光明之力。阿彌陀如來的光明給與破一切眾生愚痴暗鈍之「闇」。將凡夫的愚痴暗鈍之事於『和讚』仰言為「無明長夜之闇」。 『和讚』曰: 「無明長夜之燈炬(如來的智慧光明)  智眼昏暗莫悲歎         生死大海之船筏(船、筏,大悲的本願力)  罪障深重莫哀傷」此和讚之意者,「因為自己是造惡不善罪深、膚淺者,所以怎樣也不能往生御淨土」地對在嘆氣之人,聖人是給與諭示: 「如來因為是『慈悲深遠如虛空,智慧圓滿如巨海』(文類正信偈)所以沒有好擔心之事」的。其次聖人申述「願力無窮」(本願力的強度是無限)之意而詠唱: 「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 此等二首御和讚,是極其重要,又非常難能可貴的『和讚』。常將此二首和讚浮於念頭,至死為止地憶念著的話,自然而然地信心亦能頂戴,亦能安心。忘掉聖人的御法語,除去御聖教的法語,而做學問,將凡夫的心,即使如何地凝固,亦是不能頂戴信心。信心宿在敕命中、於本願名號中、於御聖教的法語中。將其處聖人於『歎異鈔』申說:「於親鸞的話,『唯念佛(唯依本願力)而可被彌陀救助去』地,蒙受良人(法然上人)的仰言外別無子細(道理)也。」 此御法語是信心獲得的秘訣。『教行信證』(總序)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生死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如太陽光的大光明)」 此二句就是顯示『教行信證』全體的重要御文之處。『教行信證』是收於此二句,由此二句生『教行信證』一部六卷的御聖教,淨土真宗就能展開了的。『和讚』也好『御文章』也好、其他一切御假名聖教也好、三經七祖的御聖教也好,都收於此二句。「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心也好往生也好皆從此二句開出。瑞劔三十八歲時,始由桂利劔老師被授與此二句,爾來五十餘年,每日無被忘,憶念此,持續吟味著。御聖教的法語,不三十年、五十年地持續吟味,妙味是出不來者。 假設有人問:「你聞到了什麼呢?」的話,我就宣說:「只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 問:「你頂戴信心了嗎?往生御淨土的自信有嗎?」的話,我就: 「難思弘誓、無礙光明」地回答吧。所謂「無礙」是什麼意思呢地一說,就云「無礙」者,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大智大悲)者,連眾生的惡業煩惱亦不能障,而給與徹入我心。這就是無礙。 如來的光明,是如來大智大悲心的電波,又是放射能。此光明,是因為如來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所以遍照十方群生,徹入其心,令發起信心,賜使往生的。往生絲毫也不是自己的力量,全是他力之御迴向。用凡夫之聞、信而安心了的程度如何能往生御淨土者呢?全是如來的「難思弘誓」(本願力)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御蔭,是御力。此即是南無阿彌 陀佛的功德力。云此為「果上圓成」「二利圓滿」(第一條、第二 條),又云為「果上顯現」。而且云如來正覺的運作、本願力的運作為「難思弘誓」(第三條),云名號的功德力用為「無礙光明」(第四條)。 所謂「無礙」,又云「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為無礙。此者,在分別善惡、愛憎違順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是佛的大智、無分別智是萬法一如的境界之原故。於『維摩經』有云為「入不二門品」之一章。在拜讀了那章而一見,就說著「萬物雖皆異著,然異著之原樣是不二(非一非異)之最高絕對的真理」。一成為不二的大真理,就即使哲學也好、科學也好、佛教以外任何宗教也好,都不能思,也不能說。唯只有佛的大智光明,和此大真理成為一如。在我利我欲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在愛憎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用分別取捨之凡夫的頭腦的話無法明白。縱使一切的凡夫人無法明白,然「不二的大真理」「不可得的大真理」「空的大真理」「無分別智的大真理」,是真理之故,不能批判,又反論之。現代人的理論一堆,也要以即使拜讀了『維摩經』呀、『金剛經』呀、『華嚴經』的一部分而見亦最好。 將此「不二」的大真理和證悟了「不二」的大真理之智慧云為「無礙」,又云「無礙光」。 阿彌陀如來,被是無礙光佛。被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將此親鸞聖人於「真佛土卷」仰言: 「佛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土者亦是無量光明土也。」 阿彌陀如來,是無礙光如來之故,將眾生的惡業煩惱,就這樣地,能給與成為菩提水。這就是行卷「一乘海」的「海」之意思。『和讚』曰:  「本願圓頓一乘者  攝取逆惡地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不二)速疾地令使證悟」 又曰: 「名號(無礙佛智)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留     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又曰:「罪障成為功德體  由於如冰之與 水      冰愈多則水愈多  障愈多則德愈多」 地仰言。這就是「無礙」之相。是無礙光的利益。 將本願成就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之相,我是稱為「果上圓成」(第一條),稱為「二利圓滿」(第二條)的。所謂第三的「難思弘誓」和第四的「無礙光明」,即是第五條「就這樣地」的原由、根基者。 云「獲得信心」,全是無礙光的利益(迴向)。『和讚』曰:「由無礙光之利益  獲得威德廣大信     煩惱冰塊必溶解  即化為菩提之水」 是應頂戴。因此吟味云「他力」之事最好。忘掉「無礙光的利益」,而將「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想因為安心所以往生」地思之自力計度,迅速捨去最好。不看「無礙光的利益」,而「想取信心、安心而往生」地踏出了的話,即使是幾十年,也從來沒有能出信心歡喜之曉。  第六章 就這樣地 於此「真宗要關五個條」,已將「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雖是粗略地說明了的,然詳細的內容者,將本書一千頁,認真地給與御覧的話,思可更一層地明白。 將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無礙光明,通過全篇,好好地吟味頂戴的話,「於為了往生者,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沒需要拿出者,可附加者沒有」地說之事,是能知道吧。那就是「就這樣地」。 不喜歡「就這樣地」的人是「想成什麼而往生」地思著的吧。完美地齊備三業,而「想完成自己而往生」地思著的,那不是淨土真宗。 「請給與幫助,給與救度」地祈願、祈禱,想怎麼做而從神佛得到御利益」地願求現世利益者,是非佛教性的迷信。對阿彌陀如來持願求之心,因而思著自己完成、自己滿足,為追求事之一群,因為是不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啊」之人,所以不能往生。 聞他力迴向、無礙光的利益,是因為能聽聞本願名號的由來,在凡夫方,為了往生,沒有任何一個云為「不這樣做的話不行」者。唯「非常感謝」地,只是信順本願的勅命。云那個為「就這樣地」。 即使說為「就這樣地」的話,信心也是不需要者,即使都無稱念佛也可以。即使喧嘩吵鬧也好、偷盜也好,陷入云為「沒關係」之邪見的話不成。是「依如來的名願力而往生」地,頂戴著的「就那樣地」、「就這樣地」。 人生百年,「佛法(名願力的信心)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地作而渡世,才是云為「念佛行者之心得」者。 善惡 想信 皆忘盡仰望天空  明月光。 聞之原樣地 唯聞之原樣地 御慈悲喲地 成了信憑 彌陀的呼喚聲。九十年 聞了什麼呢 記得了呢本願名號 唯一  呼喚而歸 慈親的故鄉。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其之働者 不思議也働之原樣地 我往也。 (瑞劔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2.html 死的解決(3)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2.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732.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雷音 081號(1983年9月)  本願力    好大啊 背負地獄    往極樂          瑞劔  卷頭言   雖聞佛法但隨人聽聞的話,無論是多少年佛法的真義都不明白。所謂佛法的真義是本願力。本願力者若不以說自己就是罪業深重之徒然者的深刻反省、自己批判之眼而見的話則不明白。本願力和罪業深重是裏表。 我一人在於此處,給與救度彼的是如來的本願力。云此為「一機一法」、「一法一機」。救度此「機」者是此「法」。只有此「法」,能賜與救度此「機」。除了「一機一法」外無論能記得多少多麼困難的法門,亦都不成為後生被救助之力吧。 知道本願力之事雖容易,但信之的事很難。是云為以「死」和「罪業」而信呀。不是以心而信的。是以云為「死」和「罪業」之人天虛假的事實而信呀。由「死」和「罪業」之內信本願力之力就能生出來。那就是本願力。 信心銘(八十一) 瑞劔  一心立奉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的安心者容易。往生御淨土之事亦容易。言易的是,因為一切善惡凡夫,悉、皆,乘如來的「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故。若是混雜了凡夫的「計度」者,則其信心成為不純之物,往生之事,亦是難中之難。於「信卷」曰: 「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 如來智願海,深廣無涯底。 言御釋迦是佛之事一明白,「佛」「法」「僧」三寶和因果業報的大真理一明白,就能隨順「佛語」和「佛願」。此人是「真佛弟子」。所謂「隨順」是素直地信順之事。那亦不欲投入自己的全生命而聞,是無變法成素直者吧。    成素直吧,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這就是安心的秘訣。成素直,而將 「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致上救助而往生者遂也」, 幾十年間,千萬遍地頂戴,而每日使憶起之,透過文字,就那樣地,唯信「誓願不思議」為「誓願不思議」,頂戴「大誓願力」為「大誓願力」就最好。特別「本願力」的「力」之一字,晝夜使憶念而頂戴就最好。是必定呀於此一句中信眼能開,而發現「往生的保證」吧。使得「往生的保證」,而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那裡吧。光明的生活是就於那裡能期待吧。 「誓願不思議」一被頂戴為「誓願不思議」,就能隨而,就那樣地頂戴 「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為「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 徹底於「法」的不思議,使覺醒無始的根本惡(無明)時,始如來的大悲心即大智慧力、大誓願力、大三昧力、攝取眾生力之徹於心,而無限的法味就湧現出來。以「誓願不思議」之一句而能給與開眼。念佛亦給與出來。 稱為阿彌陀如來之母親,對稱為我之此嬰兒,從久遠之昔,就在耳邊說「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而給與教導了我之佛的「言語」就是念佛。是大悲的「言語」。 即使南無阿彌陀佛地聞一聲亦成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尊貴的尊貴的阿彌陀佛。我想要說的事,唯只是此。是被佛智不思議所働(運作),被「誓願不思議」所働,乘「願力」而往生呀。不需要嘮嘮叨叨地說明。對沒有覺醒於人的根本惡(無明)者,說明反而是讓人更加「計度」般者。佛法者,不拼上自己的生死而聽聞,就無法頂戴云為「以無義為義」之智願海的不思議者吧。 人間九十年之一生涯中可看作除了只有言為「誓願不思議」和南無阿彌陀佛之如來的「佛語」外都無隨身之物。迷迷糊糊地聽著的話,則雖如海山般眾多地聽聞著吧,但即便隨身之物的話則亦一言半句皆無,是將死出山路之末、三途大河者,成獨自一人越過之事吧。佛法是可將眼向內而一人歡喜之法。若無法讓一人歡喜則不是佛法吧。被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恩、御師父 桂利劔老師的御恩。 法離文字,不屬因,不在緣。法是不可思議故,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就是不可思議。如來是不可思議故,誓願名號亦是不可思議。誓願名號不可思議故,信心亦是不可思議。信心不可思議故,往生亦是不可思議。於相對的世界無安住。唯於誓願不思議的世界有凡夫的安住。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真宗的面目。生死解脫和秘鍵在於「唯」之一文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於一升瓶能裝入二升 人的心是如一升瓶的樣子者。如果認為裝著豪華的酒的話,則只是惡業煩惱的泥水而已。 於其一升瓶中,又來裝如來真實心的清水。即使於一升瓶中裝二升亦連「瓶」都不會有破裂。彼處就是不思議。那是云為「佛智的不思議」、「無礙的光明」者。善導大師所申稱: 「於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信心)」。 煩惱是不成障礙的理由,亦不是云為同居的理由。無入處而給與來入的就是無礙的佛智。是他力的信水。 像這樣一來,就將無論眺望何處,都無法往生那樣的我頂戴被往生之事,唯只是,「不思議、不思議」地,仰本願力。 智願海和罪惡 善導大師所仰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禮讚)。 深深自覺自己的業海深廣無涯底之事,而一頂戴右之御文就有難能可貴的價值。在不是那樣的人是如水於蛙面(不痛不癢)吧。佛教不是只能終於知性者。若是屬於知性的話,則和科學同樣,從外部雖亦能受任何的批判,但因為佛教是各自的自覺體驗之大道,所以從外部,無論怎樣地批判都不恰當。 翻轉眾生的業海,而與如來成一味之働(力用),又是彌陀的智願海,是本願一乘海。因為於如來有此「働」(力用),所以是於信一念愚惡的凡夫之被救助去呀。於此外無眾生濟度的方法。 「業」的深廣度,非常非常超越我等的想像之上者。人之一人一人地來生了於地球上。那就是「業」之所使然。「業」和自己的存在是同一。將此叫做「宇宙業」。於其上亦有社會業者,亦有個人業。 「罪」亦同樣,深廣無限量。自己的存在著之事就是罪。不,認為存在著的存在觀念,就已經是迷心之所致,是罪的根源。此故聖人是仰言: 「無論如何地獄是一定的住處啊」 了呀。    無限 大空的智慧      無限 大海的慈悲        吾安      罪也好障也好 依有的原樣。(瑞劔)   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的話則困惑 大家的境界以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而主人公就不在。因為主人公不在,所以種種東西就會進來而荒廢佛堂。是說棄置路邊的小佛堂了之人是任其荒廢。禪者於「無心」中發現主人公,而甜蜜地對待東南西北的風。真宗者和云為如來之母親高聲呼告親子之名,從心底安心,而於光明中營度佛恩報謝的生活。 發現云為如來之母親,而憶念之心常不間斷的人,其信心之心,亦甚至廣達法界,而即使說於時間性,也是永遠活著之人。   佛法味(1)     瑞劔  〇不得悟實相 我是山家的 落葉呀。  〇實相(實在) 不悟之哲學家 那亦成凡夫之同伙。  〇物雖能見 但物本身 於七封之秘庫中 雲覆藏。  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自利利他圓滿 最高之善。 〇最下之凡夫 到達最高之善 今暫時。 〇神的存在 證明得了之人 一人亦無。 〇萬物者不生不滅之真理也,神創造等為人云。 〇世界不是神的藝術品吧。 〇萬物之 不生不滅知道而後 再研究神最好。 〇能事於神之人者皆 只是不知佛法之人。 〇神和佛的 區別亦不知之人 橫行市中。 〇人不知佛 知佛者唯佛。  〇佛語 不聞之人 無宿善。  〇聖人之 言語請信喲 是信心。 〇七高僧 以一般人來說 是不存在。 〇不使知佛為佛 想取信心 那是沒道理呀。 〇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啊。 〇後生大事地 踏出之心中 佛住宿。 〇最高之 善者御六字 罪消亡。 〇不修禪定 不知佛智之哲學家 遠離真理三千里。 〇將聖句 日日拿出憶念 無相續之人無信心。 〇請作敬佛法僧 三寶之 學問喲。 〇自己自己地 自己之究明雖好,但知道自己是凡夫最好。 〇即使見花 亦無法成 花本身。  〇使捨自力 若仰則清淨 天空之星。 〇本願 若聞則有安心者 一於不聞想安心 就那是沒道理呀。 〇若不生者的大正覺 若如來在 則大安心。 〇忘記自己 如來的御手頭 仰徹了就是信心。 〇若仰則不思議 落之我就被知。 〇本願海 若浮者不思議 鴛鴦 往返 皆無踪。   和讚的真髓(45)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警告 往相還相之廻向 若以成未已遇身 流轉輪廻無邊際 苦海沈淪如何免 所謂「未已遇」,因為無法信本願故之意。「沈淪」者沈沒而終之事。所謂「如何免」,是說除了墮落地獄外沒辦法的意思。  信心難得事 若信佛智不思議 方令住於正定聚 化生之人智慧勝 無上覺者證悟了 所謂「佛智不思議」,是淨土真宗的根本。阿彌陀如來救濟眾生的根本,是「佛智」和「大悲」。那個,就成為「本願力」而賜與成就眾生的信心。「本願力」和「名號」是不二。所謂「正定聚」,是「不退之位」。往生成佛之事就決定,而已是不再使退回無信狀態之位。因為想要取信心地希望,而忽視「佛智的不思議」所以「信心」無法獲得。所謂「化生之人」,是信心獲得的人。所謂「智慧勝」,是信心的智慧在殊勝。所謂「無上覺」,是成就正覺。所謂「化生」,是言為「正覺華化生」,依佛智而往生之事。 信心的利益 以信不思議佛智 蒙賜作為報土因 獲得信心正因事 於難之中猶更難 信心者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信心。所謂「信心正因」,是說往生的正因是信心一個。念佛若有信心者,則自然地被稱念。 佛之恩德難報謝 使捨無始流轉苦 期待無上涅槃事 如來二種之廻向 恩德真實誠難謝 所謂「二種之廻向」,是「往相廻向」(往生報土)和「還相廻向」(往生而後救度眾生之事)。所謂「流轉」,無始以來,生死生死地,直至今日在迷惑之事。迷界是苦。 流轉的理由 報土之信者不多 化土之行者數多 自力菩提不堪故 自久遠劫來流轉  所謂「報土之信者」,是被往生報土的信者。所謂「化土之行者」,是他力中的自力之人,是十九願、二十願的人。所謂「自力菩提」,以自力得菩提之事是不可能的事。 廻向之恩德 依南無阿彌陀佛廻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  「名號」是廻向的總體。又是信心之體。名號是佛智、大悲的結晶。名號是阿彌陀如來之名地同時,是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之全體。往相廻向之極致,頂戴還相廻向。還相廻向,是眾生於往生而後,眾生就廻向於其他眾生呀。  慈悲的力用  由往相廻向大悲 得還相廻向大悲 如來廻向若使無 淨土菩提如何得 若是沒了如來的大慈大悲者,則皆無法往生和作還相廻向之事。云為佛性、云為信心、念佛,皆,是如來大慈大悲的廻向。「菩提」是安穩一切眾生之事。如無如來之廻向的話,則無法那樣。 彌陀、觀音、大勢至 彌陀觀音大勢至 乘上大願之船哉 漂浮生死大海者 呼喚有情而令乘  阿彌陀如來若是王的話,則觀音(觀世音)菩薩和勢至菩薩是右大臣、左大臣。齊心協力御救度眾生。 教行信證拜讀記(74)     瑞劔 行 卷[稱名破滿](續) 741、於「稱名破滿」,被云為「最勝真妙正業」之稱名者,不是云為了「因為自己作著御念佛所以往生」的自力念佛吧。是作為稱無礙光如來名的大行之稱名。此故,是被云為「最勝真妙」呀。 742、有「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此一句者,貫通「行卷」,而此精神就一貫著。是頂戴「行卷」的大眼目。從信心之後能稱的念佛,是往生一定的大安堵之念佛。若信心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者,則信後的念佛,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信」也好「行」也好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行」和「信」者,被云為「不二」。  743、於法然上人的『選擇集』,有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的,是云為「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啊」的意思。 行 卷[龍樹菩薩](印度、西蕃)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易行品) 744、於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曰: 「聞(聞信)其(第十七願的)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的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淨土真宗安心的極致,是此「成就文」。此文就是真宗安心的龜鑑(範本)。此文就是真宗的代表之御文(面目)。在『御文章』的話有「信憑(たのむ)一念」。此「信憑一念」,就是和「乃至一念」的「一念」相同。「聞其名號」的「聞」,就是和「信憑」同樣意思。 745、是第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的中心之「信樂」(天親菩薩的「一心」),就是和云為「信憑」呀相同。所謂「信憑」,是「奉任於如來」之事。學者呀布敎師於臨終之際,說怎樣都不成安心、怎樣都無法死去之時,若是遇到善知識,而聞: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心一意地奉任於如來」(執持鈔) 的話,則是於其之一言的同時,安心決定,安心地死去呀。 此時的「任憑」,就是「信憑」。「信憑」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平生者,參詣佛寺,而「想取信心」「想頂戴信心」地,焦慮、痛苦,說「怎樣都不成安心」,而慌張失措著呀,就是因為將此「往生般之一大事」,靠自己,以親手料理,而在計度故。「自己」出來在「計度」的話,則不成「任憑了」「信憑了」吧。  746、龍樹菩薩所仰言: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正定聚)」。 所謂「無量力功德」,是第十八願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即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本願力)(佛力)。 747、獵師想要獵兔而入山,有言「因為只想著兔之事,所以不見山」之事。和那相同地,想著要取信心取信心而參詣佛寺。因為想著「信心信心」,所以回到不聞、不知首要的「如來之無量力功德」。反覆著這樣之事的話,則即使幾十年參詣亦是沒用。  748、又言「凡夫的計度」(自力心的計度)者,是煩人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計度著。想「不要計度」的心就是「計度」。想捨自力地作,其之心就是「自力」。 想要「取信心」的心,就是「無法頂戴信心之心」。想要「稱念佛而往生」的心,就早已是「自力」,而去「念佛」之心,是千萬里。因為想要取想要取「信心」而參詣佛寺,所以無法頂戴「信心」。作為想稱「念佛」而往生的心,早就從「念佛」(本願力)被遠離著呀。以「思著」「知道著」「記住著」的話則無法往生。  749、言「念(信)佛無量力功德」之事,是困難者。於『和讚』曰: 「如來之興世難遇 諸佛之經道難聞 聞菩薩之勝法事 連無量劫皆稀也」 「逢遇善知識之事 受教之事皆又難 能聞之事亦難故 則信之事亦猶難」。   生 死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死是佛的御生命 於曹洞宗的「修證義」之冠頭: 「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於生死中若有佛則無生死。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而亦無可厭,為涅槃而亦無可欣。是時始有被離生死分。唯一大事因緣應究盡」。 這是道元禪師的生死觀。其意非常深作為凡夫盡嚐之是困難的事。然而真理甚至到何處都是真理。雖於眼前見真理,若是捨之,而追著不是真理處之言句者,則無論到何時都是無法解決生死吧。古語說:「但參活句,莫參死句」。如道元禪師之右句般,實是冠絶古今的活句。達其奧義的話,則於大法師們成讓之,即使暫且只以表面的意思也想要思考看看之事。 本來言宗教者,無論想如何定義之,於人的社會宗教之發生了的,是因為人生有苦故。將人生的苦惱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是御斷定為「生、老、病、死」。這是釋尊的一大發現。釋尊不只是單純地御發現之,將自此「生、老、病、死」,和依之而生其他無數人生苦解脫的方法,釋尊親自實證,而將之廣泛賜說於民眾。即佛教是實證的哲學,是解脫的實踐。於茲有佛教的強度。若是換言之,則佛教不只是單純地說真理,把握真理其本身,於身心實證、實現之就是佛教的呀。從此觀點通覽其他一切宗教,而問:「所謂宗教是什麼呀」了時,我想要申說的是:「宗教者解脫也」。 生和死,是變成人間苦的最大者,又是代表了全部的人間苦者。暫時釋尊雖是,同於尚未解脫之人而御言「生、老、病、死」是苦呀,但從解脫了之佛眼來看而「生、老、病、死」是苦呢、是樂呢、還是非苦非樂之姿呢? 物者依想見而為異。取於迷之人類的話,則的確「生、老、病、死」是苦。亦如釋尊所宣說般,「生、老、病、死」,是迷心所生出了的現象,迷就是苦的原因,而「生、老、病、死」是迷的結果。稱之為「因果」,又稱為「因果報應」。人一旦信佛語,就依佛教而洞見因果之道理,若無依明因緣之事而「悟」即至解脫的話,則人的迷和是迷的結果之苦,是永久地存續呀。故於佛道修行的話,則將深信因果、業道恐怖之事徹於骨髓而吟味就是修道的第一步。亦如右之道元禪師之句,一無立於深信因果之鏡前而吟味,就變成不管什麼全都不明白而終。 人於因為生出了所以決定會死。因此生之事雖也苦,但死之事就是苦的極致之位,是即使不說也明白了之事。這是作為迷人的常識。若是將常識任憑於常識了的話,則悟也好解脫也好都無必要,又變成釋尊出現的意義亦沒有。因此人不得不永久苦惱於苦海。即使那樣的話也好的嗎?因此而勉強滿足,我慢著嗎?「請於人時超越死,而獲得不死的生命喲」「轉不完全心性狀態之迷而至於悟吧」、「請切斷罪惡的束縛,而達絕對自由的解脫境喲」地,不就是人在理性的要請嗎?亦踐踏那理性的呼叫,而安閒地御過活呀如何呢?說了「放逸暖衣,只能歡送娑婆七十年,而最後成為墓場之土的話,則不是因此而很好嗎」能介意嗎如何呢?那樣的人是連接受禪師法語的資格都沒有之人。 所謂「令明生,使明死」,是說什麼事呢?曰:如前述,先想深信因果,而業道恐怖之事,深深憶念無常迅速、生死問題重要之事,是從此之後的事。從此之後怎麼辦的呢?從此之後是慎防十惡、修十善將「諸惡莫作」之金言填於胸,而懺悔,而坐禪之事。如果坐禪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一坐禪,妄念就鎮止而能開「佛的知見」。釋尊是為了欲讓人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御出現在此世呀。這就是稱為「一大事因緣」者。「開示悟入」於「佛的知見」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佛的知見」能開的話,則人是成「無我」呀。又亦云為「無心」。「無我」、「無心」就是般若的空慧,而那就是稱為「實相」者。稱此心境為「佛」。是從此心境大慈悲顯現,而說法利生呀。至此境界而一見「生」、見「死」,就和以前,在凡夫地看到的「生死」呀,看法就不同起來。是稱之為「令明生,使明死」呀。 凡夫雖是認為「生死」是嫌棄者、可厭者,認為著涅槃是快樂者、善者、可期望者,但那是凡夫的價值判斷。反之而因為「無我」、「無心」的心境是體達了絕對價值的境界,所以不要將物看成二者,而做價值判斷。是將那裡之處稱為 「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亦無可厭,為涅槃亦無可欣」 了呀。絕對價值的世界是平等價值的世界。此世界是「個個圓成」、相對即絕對、絕對即相對的世界。於悟入此世界呀如不是「無我」、「無心」的話則不成。 「無我」的反面是「我執」、「我愛」、「我慢」。說「我身最可愛」呀就是「我」。有「我」之處,一切惡業煩惱是亂入而起來呀。將成了無我之處稱為「至道無難」。 佛和凡夫,一說怎麼不同呢?就佛是「無我」,凡夫有「我執」。唯是只此不同。雖只此不同,但一者迷於生死(凡夫),一者是成為「無生死」、「不迷於生死」(佛)呀。人之到達「無我」,而始是得被稱為「令明生,使明死」了呀。道元禪師御申說:「此生死者,即佛的御生命也」(正法眼藏「生死」)。好好地參究此境界最好。   編集後記  〇雖暑氣一幾分和緩,就變成颱風,但大家都沒有御變化吧?御致上『法雷』八十一號。 〇歐文真宗誌『淨土』的最新號(第五卷一號)就被發刊了。這回『選擇集』的英譯也被寄稿,又去年秋天的國際真宗學會呀此四月在比利時「花祭」的樣子以照片御介紹著。瑞劔老師的「本願力好大呀」的英譯亦被連載著。於熟悉英文之人,是能助成真宗的吟味吧。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3.html 法雷音081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23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     雷第80號(1983年8月)卷頭言本願力無法被信的,因為是業報恐怖之事呀,無法被深信著故。若是真正地因果之被信了者,則與其說會比死了墜落到地獄地思之恐懼、戰憟,更不如,今,現在感覺到從坐著之膝下,地獄猛火是熊熊地燃燒著上來的心情。其之「感覺」若是一度生起了者,則如來的佛語,是以在地獄中遇到了佛的心情,而於至心,如狼吞虎嚥地,傾耳而聽聞吧。因為那樣真劍(真刀實劍決勝負)的聞法,所以信心是被得者。信心銘(八十)                     瑞劔親鸞聖人於『淨土文類聚鈔』曰:「夫無碍難思光耀,滅苦証樂」。此之一句是掩蓋真宗的全野之所者。是八萬法藏的眼睛,所謂由初轉華嚴終到涅槃為止雖菩提之因為無量但若說信心則盡攝於此中,正是顯此一句之真精神了者。勿容易地看過(漏見)此之一句。一、是絕對的勅命。於其中全部的計度消滅。久遠劫來的自力機執於此處自根本被一掃而空。二、安心的要諦在於此之中。機受盡悉返於法體而法體圓成之姿是此一句。全顯法體圓成而語機受趣入是真宗的生命。三、此之一句顯法體的獨立。法然上人曰:     聞得的話     則成立於原野的     竹竿呀        影不遮障     云為他力啊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是「白木的念佛」。是不插助(不插加助業)呀。以此為真實信心。四、依此之一句而能嚐是禪的眼目之「無心」。千讀萬讀之,而長久誦來、誦去時,能嚐「至心信樂忘己,歸無行不成願海」的真意。其時凡夫的自力心是絲亳都無法留其根跡呀。於『和讚』曰:「於大願海之中者     煩惱之波方了無弘誓之船若乘了     則是任憑大悲風」「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宿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滾滾無盡之深旨在於此一句。和「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地誦去、誦來,而品嚐無限無盡的滋味是同一味。五、此之一句的精神者全顯拂去凡夫有漏之行業,而成大慈悲、大智慧之圓滿相。這即是他力眞宗的玄規。六、善導大師釋「極樂」曰:「極樂無為涅槃界」。於『論註』顯「真實之証」,而為「真實智慧     無為法身」。若是作為欲得「無為的妙果」者,則應須依「無為的信心」。於『和讚』曰:「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不致故大小聖人皆全部     乘如來之弘誓也」。七、現代 於說法者中為了欲正確使成授安心,往往變成為煩瑣的議論,而固執一念覺知,益發使招致著「計度」者。不使吟味此之一句而如何費時日於機的探索啊,是徒費言論呀。八、『教行信証』的美玉六篇全集中在此一句,凝聚在此一句。無限的妙味、無限的法門自此之中流出生起。這即是光壽二無量的覺體、六字尊號的生命、無量光明土的人格性之躍動。九、見此之一句為趙州的「無字公案」(佛法的極意)而二十年如一日朝夕地吟味之,於寤寐若無不感動而被忘之事者,則為廓然而有大悟之處吧。十、若開此一句者則龍天(龍樹、天親之二菩薩)的根本精神、真實面目之是彷彿浮出於眼前來。所謂「無碍」在於歸命盡十方無碍光如來的「光明」,所謂「難思」是顯度難度海大船、難思之「弘誓」。此之一句是高祖親鸞聖人之蒙體現龍、天二祖古今無比絕妙至極的金文字,是顯了究竟一乘海者。生     死(三)               瑞釼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於曹洞宗的「修証義」曰:「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乃至)作為生死而無可厭,作為涅槃而無可欣,是時有初被離生死分,唯一大事因緣地可究盡」。「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誠生死是一大事。僧也好俗也好皆不知一大事為一大事。在喝過五欲的酒之處是無法被離生死呀。此一句有千鈞之重。道元禪師更於「生死」卷曰:「於成佛有最易之道。不作諸惡,於生死無執著心,為了一切眾生,哀憫深使,而敬神、愍下,無厭一切心,無祈願心,於心無思事,無憂事,名之為佛。又不使向外尋事」。此土入聖之法名為聖道門,於彼土(淨土)入聖証果名為淨土門。彼此混同的話則不成。     心思明日還有盛櫻開     難道夜半不被暴風吹         親鸞聖人(九十歳時)於道元禪師的「生死」卷曰:「此生死者,即佛之禦命也,若欲厭捨之地作,則即欲失佛之禦命地作也。若滯留於之,而執著生死者,則此亦失佛之禦命也」。將生死任憑於生死,將去來任憑於去來。(禪宗)於覺如上人的『執持鈔』曰:「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昧地奉任於如來」。(真宗) 於道元禪師「行佛威儀」曰:「於了生達死大道既豁達,有由古之取道。大聖者將生死任憑於心,將生死任憑於身,將生死任憑於道,將生死任憑於生死。雖言為非此宗旨被顯古今之時,然行佛之威儀,為忽爾而有行盡」。又於「生死」卷曰:「由佛方所行,亦從之,而行」。於「現成公案」卷曰:「萬法進而修証自己」。生也好死也好與佛     共行旅。(瑞劔)伴隨死     伴隨死伴隨死     就無力若無力     則無是非無無力     到御淨土本願力好大呀!(瑞劔) 命正為終了時     成希望洋洋,在娑婆的話佛法無法如思般地說,大悲心熏遊法界,乘本願力之翼遊戲法界時,方如思之原樣地,不,是本願力之使說的吧。(瑞劔)夜暗,路亦不知之那時,阿彌陀如來就牽手,本願力好大呀!(瑞劔) 生死     無法任憑於生死,生死     無法「任憑」於佛,生死     連人也好、連身也好、連心也好、連什麼也好都無法任憑,力窮盡而死迫近,今現在只是罪、痛苦、暗黑、恐怖和寂寞,為地獄亦未被下定決心⋯⋯」「不使捨苦惱之有情而⋯⋯」大悲的慈親聲就作響,被聲吸引,而忘己,往生御淨土的不思議哉,     本願力的不思議哉。(瑞劔)於『碧巖集』(第三則)曰:「馬大師不安   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師云:「日面佛(活了一千八百歳的佛)月面佛(在一日一夜入滅了的佛)」。 瑞劔曰:以生、老、病、死、愛憎、違順、歡樂、悲喜為舞台而大悲的願力御在活動。活了一千八百年的佛也好、在一日一夜入滅了的佛也好、以八十年為一期而往生的人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皆不被出於除了大悲願的光明中外。離了我無如來     離了如來     無我。(瑞劔) 極樂之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道者一條     友者御一人     同道同伴。(瑞劔) 往生一路決平生,臨死如何論生死。前念命終     後念即生。(瑞劔) 生也好死也好     與佛共     行旅。(瑞劔)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     其之働者     不思議也         働之原樣地     我者往生也。(瑞劔) 於聞願力之一念     攝取光中     生之原樣生著之原樣的     往生者     光明中的     生死也         天氣佳日剛好     搬家。(瑞劔) 以南無阿彌陀佛的     卡車離光明的舊里     而又再光明的新屋吧伴隨死     亦皆真實啊。(瑞劔) 於『維摩經』言:「為眾生有病故,我(維摩居士)亦有病」。又言:「是身無常無強     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信憑)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也」。維摩居士是悟「生死不二」。 於『碧巖集』圜悟云:「不拘得失,不落是非,如萬仞懸崖。向上捨得性命,若跳得過去,許爾(汝),親見維摩」。瑞劔曰:看上喲、看上喲,若無看上,則無法臨懸崖而放手。言上者是本願力。 本願力     本願力     本願力!除了本願力外我什麼都不知。於本願力之前世界全滅,人者判斷中止,無思善惡喲,無思慮喲。性命     捨得而拾     本願海。於斷崖     撤(放)手是     花之心(見異思遷,搖擺不定)。於『碧巖集』(二十七則)曰:「僧問雲門:『樹凋     葉落時如何』雲門云:『體露金風』(全體露現顯真貌,如秋風吹落樹葉顯現樹之實體)」。 瑞劔曰:總是金風(秋風)愉快地吹著啊。 聞事亦本願力,信事亦本願力,御念佛亦本願力,歡喜事亦本願力。那麼,今現在,死了的話怎麼辦呢?平素(平生)就是今現在。於今現在中死了最好。死了之原樣,若活著的話,則即使成為死,亦無驚惶失措事。今現在是體露金風。本願力的金風不是懸命(拼命)地吹之者嗎?口和心若不成一,則不行。不上釉、不修飾,若不言物則不行。佛法是不說謊者。說謊的話則不成佛法。所謂「伴隨死」和「我呀搖搖擺擺內空空」,雖是真實事吧。但所謂我是罪深者,無論如何都無法成佛,是說成佛之力連如微塵般皆無之事。這是真實呀。 因為人無法成佛,所以從佛眼所見的話     則是道德性的破產者。對於破產者而只有     本願力是給與發揮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呀。 低下身而仼憑了風之風鈴亦無風的話則不成之世間 被本願力的大風     吹再吹任憑之心亦     無而到浄土和讚的真髓(44)                   瑞劔正像末浄土和讚(續) 佛願的本意 若尋如來之作願     不捨苦惱之有情廻向與作為首     大悲心者使成就 於尋求阿彌陀如來發願之御意,以「無有出離之緣」的劣機為「所被之機」,而為了欲救度之,成就大悲心而成了他力攝取的正覺。如來之願意是偏憐愍極惡最下之我等,與救度呀。 誡自力的廻向 真實信心之稱名     為彌陀廻向法故則名為不廻向哉     自力稱念被嫌棄 所謂「廻向」,是云為廻轉趣向的意思,如來與迴施眾生之事。從凡夫能獻給如來之物一個也沒有。故云為「不廻向」。想要多稱念佛而往生的是「自力」。信心若有者則念佛自然而然地,自然給與出來。此即是報謝佛恩的念佛。 得佛之廻向事 彌陀智願之廣海     凡夫善惡之心水若亦歸入則立即     轉成為大悲心哉 若依如來的迴向而頂戴信心者,則必定往生。因此凡夫的惡心,就和如來的善心成一味而能頂戴。所謂「轉」,原本的樣子地轉變之事。 排斥聖道門之邪執 愛好造惡我弟子     依邪見放逸熾盛可破末世我之法     蓮華面經如是說 於末世聖道門的惡比丘在,而排斥淨土門者很多。 誹謗念佛之者 誹謗念佛之有情     墮在阿鼻地獄裏八萬劫中大苦惱     無間受苦如是說 「阿鼻地獄」者,亦云為「無間地獄」。 二尊的惠施 真實報土之真因     蒙於二尊御言因為住正定聚故     必定証悟滅度也 言「正因」者真實信心之事。言「二尊」者,說釋迦、彌陀二尊。頂戴了信心之人者住於「正定聚」。言「滅度」者涅槃之事。真實信心者,是「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的信心。 自力無効 依十方無量諸佛     証誠護念之御言自力之大菩提心     不適合般應知了 「証誠護念」者,將他力之信心,諸佛之與証明,而御保護之事。言「自力之大菩提心」者,想以自力而自己成佛,云為連一切眾生都想成佛而發了之「大菩提心」者,作為凡夫是不可能的事情。「應知了」者,應知道之意。 濁世難信 真實信心獲得事     末法濁世稀有也恒沙諸佛之証誠     如難得般使顯示 真實的信心(他力之信)是極難信。諸佛之証誠者,是為此之勸化,是証明。今是依此之証誠而得真實之信呀。因此與讚嘆他力的大信心。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993.html 法雷音080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99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99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99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言新年 亦與暫時之世 不同 往生之淨土 何時皆新年 瑞劔法雷 第13號卷頭言 九十三歲 瑞劔元旦日出 猶如正覺山上放光芒 《教行信證》總序之文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難度海」指生死的苦海。如何度此苦海呢?唯有「難思弘誓」,唯有本願力。弘誓,廣大如虛空,具諸妙功德。《歎異鈔》述之道:「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救度去而往生者遂也」。勿問如何做才能被救,如何做才能得到佛的垂青?「難思弘誓」,即是「誓願不思議救助」。不可思議的佛智「難思弘誓」是如來的無量力功德,仰信一願力能安心、安堵的亦是「難思弘誓」之力。             新春寄語元旦日出 猶如正覺山上放光芒  精神界的日出是大聖釋迦牟尼如來。人類有如河流,生去來、生去來。從哪裏生出來的呢,又往何處去呢?為何出生,又為何去呢?心中流著無上的法則,有著明確的業鏡。被法的鏡子照時,心闇、身昏、生活亦暗闇。此心的闇從何時開始,何時晴呢? 人類希望光明,追求光明,但是無法對人言喩的暗闇却充滿著内心。不知闇是闇在生活的人、知道闇而不知晴朗之道的人、追求晴朗而陷於絶望深淵的人;走在巷子裏的人也好,在家裡睡覺的人也好,浮躁的人也好,不論是哪一種人,無不在闇中喘息著。法界悉是闇夜,長長的闇夜。  今日正是新春元旦的日出,那是釋尊的出現、是大正覺。元旦的日出就如正覺山初照一樣,佛陀的教法光被十方世界的有情,晴朗十方群生的長夜之闇。慈悲的光明、智慧的光明、名號不思議的光明,是本願一乘無上的法門。  大聖釋迦牟尼世尊的大正覺,即是彌陀光壽的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的大生命成阿彌陀如來的大生命的光壽二無量,成為一切衆生的光明、生命。只有如來悲智的光明能晴朗我們的無明闇。請仰如來的光明!請傾聽大慈悲心的聲音!  南無阿彌陀佛真可慶,那是光明無量之佛、壽命無量之如來的名號故,又將聞信一念歡喜讚仰的人,一人亦不漏地悉令入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覺城之力故,所以南無阿彌陀佛真可慶,極其可慶。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 春之春。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 寶之船。  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廻向的名號,功德遍滿十方。年一過,萬國一樣的春天。真實之春在何處呢?是無礙光明照耀的天地,是悲智的名號響流的世界。納此天地於一心,納此世界於一家的一心一家,是充滿希望、和平和慶喜的一心一家。真是可貴呀。  「大悲願船,清淨信心為順風;   無明闇夜,功德寶珠為大炬。」(略文類)  得以吟味佛教、得以聽聞佛語、得以仰信佛願,這樣的人生是無論什麼也無法取代的幸福人生。不論浮世之風如何嚴寒,不論人生航路如何波濤洶湧,常與如來共起,與如來共生活,希望和生命在其中。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 事足矣。春節團拜留影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561.html 新春賀辭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561.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56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3561.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2021年 御正忌報恩講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9654.html 2021年 御正忌報恩講法要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9654.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9654.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9654.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雷音 第79號(1983.7)   卷頭言             瑞劔人生苦呀!苦的是因為無明風持續吹著故。如此大聖釋尊賜說了。若是想要拔苦者,則請無明風不吹般喲地賜教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然而能傾聽那者很少呀。令翻轉「無明」和「業」的苦海,而獲得涅槃之樂者,唯只有佛法僧三寶之教,和如來的本願力。     信心銘(七十九)  瑞劔 於覺如上人的『執持鈔』曰:「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心一意地奉任如來」。所謂「往生般之一大事」,雖是持露命、生死罪濁之身,但向下則超斷生死苦海,向上則證法性常樂,使受大智大悲於身,而成無上佛之一大事,是稱之為「往生般之一大事」呀。於自力聖道門若想要成無上佛者,則要修八正道、六波羅蜜之行,入甚深禪定,而體達無我無心、無念、不可得之境,遠離我執、我愛和我慢,而得般若空智,若不開自他不二、染淨不二、內外不二、色(物質)心不二、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之悟者則不成。出生於相對界(迷的世界),直至死為止都未曾一念一刹那,能離相對性的認識和相對性的思惟之如我等般的凡夫,如何想而能到達是佛智大悲的世界之大涅槃呢?我等凡夫,只要有我執,就貪欲、瞋恚之水火二河常翻滾,污染善心,無清淨心,無真實心,起惡造罪無異暴風駛雨不是嗎?然而,是幸哉,於內受真如的內薰,於外得聞法之事,而往生成無上佛,哎呀頂戴發起想讓一切眾生,皆乘本願力之翼而成無上佛地作的是一大志願之事喲。是大志願者,若無最善的宿緣者則是不容易生起者,那麼生起了斯等大志願者呀,如何讓此志願能夠滿足呢?不得不思考的事是此一點。志願雖是最高最大、無上至善者,但是自己的能力如何呢?此者以凡夫相對性之認識呀、相對性之思惟呀和是相對性的善之行為而作能不能悟入云為無上佛的絕對大智海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是比見日還炳然(明顯)。理想高而現實低。挾在其理想和現實之間,而無論這樣那樣都無法做的可憐小動物,不就是人嗎?如此想來,自然而然所發起之教語,就是「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的一句。所謂「應一心一意地奉任」,是說為「除了被如來本願力的大風,吹再吹,而往生外無別道呀不是嗎」之意思。不是認為「想任憑」如來而被任憑者。在以為「任憑了」之處,那是凡夫自力的思計,任何用處都沒有。那樣的話怎麼辦才好呢?蓮如上人亦仰言:「凡夫之成佛方是不思議吧」。     被本願力之大風      吹 再吹         任憑之心 亦自然也。 一拜讀御聖教,御聖教就會全部給與教導我等。御聖教的「御法語」,是如來。是如來的全身。御聖教之御法語,和山河大地、山川草木同樣,是法身佛的光明。御聖教之御法語,亦是阿彌陀如來悲智圓滿的本願力其之者(本身)。又近乎是親鸞聖人的法身。因此方才我等凡夫一接近御聖教之御法語,御聖教的文字就能來教導我等。說佛法者是佛法,信佛法之心也是佛法,信憑本願力之信心也是本願力。因此方是被稱為「願力廻向之信心」呀。本願力的働(活動),而賜使我往生外,沒有我往生之道。「招喚聲」亦是本願力故,信心亦本願力,往生成佛呀亦本願力,往相亦是本願力故,還相亦是本願力。即使二十年、三十年地聽聞之人,無論何時呀都忘記本願力,而想取想取信心地度日的就是一般人。   想取想取信心之 夢醒       仰本願力之歡喜呀。淨土真宗的人,自己想取想取信心地,從自己方積極、深切地追求本願力,因為只認為信了那個呀就是信心者,所以獨自一人妨礙本願力的働(活動),而信心無法獲得,是要承受未來的痛苦呀。不是那樣而是從本願力之如來、如來之本願力(大智、大悲心)方積極地捕捉我、抓住我而賜使往生淨土呀。從自己方積極想信本願力地作的是自力。從本願力方積極地賜使我往生的就是他力。是本願力。大信心是如來佛智的大悲、大悲的佛智之徹到,因為是如來本願力的「真實」「真實」的本願力之映發了者,所以是不可思議的信樂。不是凡夫自力的信心。是本願力廻向的大信海。聖人釋「願力之信心」而曰:「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道俗),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以上四不),非行非善,非頓非漸,非定非善,非正觀非邪觀,非有念非無念,非尋常非臨終,非多念非一念(以上十四非),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也。(乃至)如來誓願藥(本願力)能滅智愚毒」。願力廻向的大信心海是如來大智大悲本願力的自然風光。即是法性界自爾的顯現。大信海的相雖是多種多樣,但多種多樣之原樣是一相無相。一相無相之處即是如來的本願力。故作為其結語而曰:「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所謂智愚毒是凡夫自力之無量的心理現象。大凡人的心理學性的精神能力無法知道本願力是何物呢?將本願力以身心學道,依本願力的活動而所使信知本願力了時,始能體解本願力。其體解是本願力的信知,而即是大信海。大信海者徹底於本願力而始能入大信海。本願力就是大信海,大信海就是本願力。一切凡夫自力的智愚毒之被拂拭,而始能仰望本願力的虛空。所謂智愚毒是一切凡夫自力的計度。徹底於本願力了者是入大信海,入大信海了者是徹底於本願力。將信心和本願分開看的話不成。言依信心而往生之事者,是說依本願力而往生之事。說依本願力而往生之事若是真正能夠謝謝(難能可貴)地頂戴者,那就是大信心。本願力就是大演員。我只是年老生病而死就是我的價值。依本願力而滅凡夫自力的智愚毒了之人,是如兩手張開而發呆地浮於水上般之者。任何心思都不用,忘身、忘心而唯浮著於水。用心、勞心、疑心自力絲毫皆無法殘留著地浮於大信海。即被說是喝了如來大誓願力之藥了。若任憑本願力的話則往生是「易中之易」,但若智愚毒殘留著的話則往生是「難中之難」。窺「四不十四非」之妙釋,而徹底於「非行非善」「非有念非無念」之深意最好。這是很驚人的法語。是唯有他力廻向之本願力的宗教才得以品味之,而不是被囚於智愚毒的世間普通的倫理性宗教之所能得以品嚐。又不是忘記自身出離之一大事、甚至在名聞、利養、勝他之念強的人都所得品嚐。重要者求自身出離之道的就可說為同心於聖人了之人般。大信海是「唯是不可思議之信樂」。如「追鹿者不見山」之言語般,想取想取信心地,追逐著信心之鹿的人是不見如來的誓願不思議之山。隨而即使「不可思議之信樂也」地聞,還是何處是不可思議的信心呢,不可思議之是不可思議處就不明白。所謂「不可思議之信樂」是說「誓願不思議」之事。為誓願不思議之故信誓願不思議之信心亦是不可思議。作為凡夫而信誓願不思議為誓願不思議之事是難中之難。是難中之難地,若成為哎呀,頂戴令使信不思議為不思議之事喲的話,則信樂又是不可思議之信樂。全是本願力之所使然。若認為以自己之力而頂戴信心了者,則彼處何等之不思議皆無。自己幾十年也好,重複掙扎再掙扎、苦悶再苦悶而因為是一莫展般地成了於絕望的深淵中本願力之月就賜與留宿了呀,所以是不思議中之不思議。是將之,仰言為「唯是不可思議之信樂也」呀。於信卷曰:「佛力難思,古今未有」,又於行卷曰:「豈容心思口議邪」。於『和讚』曰:「心和言語皆道斷 歸命不可思議尊」。凡夫成佛之事是不思議呀、不思議呀。是本願力之不思議。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不是能哭泣於罪者想能逃離自己的生死苦,而其之後成佛地,強發志願了時,自己的心暗就明白。深不知底的暗事就明白。是無論那樣、這樣都不行的暗呀,是看不清呀,是膚淺無知呀。看透了那者時哭泣於罪。可是,亦不是能哭泣於罪。是那般的膚淺無知呀。於此大悲本願的光明就在淚中賜與照耀。其之可靠感、歡喜感,又是格外特別。雖不是驚天般的歡喜,但是不知何故地脫落了生死包袱的安心安堵之平靜呀。是不勝惶恐之事呀。    智慧海水成一味善人也好惡人也好都同樣想要救助之如來是怎樣的聖者呢?是應深深留心著此處,而善加思考。想要善、厭惡呀不是人的本性嗎?不是道德的法則嗎?不是自力修行的根本嗎?連那個都不論的彌陀如來之所仰言:「善人也好惡人也好都同樣被可愛想,一樣欲救助」。善加思考了時,立即浮思的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大悲心之深呀、偉大呀,決不是我等罪惡生死凡夫的,心和思所及。又如來智慧的深度、廣度、不思議呀,是又絕凡夫的思議。其不思議呀就是本願力之不思議。此故我等者,「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之和讚,就無限難能可貴(非常感謝)呀。又聖人有所仰言:「於大願海之中者 方無煩惱波浪了 若乘弘誓願船者 則是任憑大悲風」。又於『和讚』曰:「於盡十方無礙光 大悲大願之海水 煩惱眾流若歸入 智慧海水成一味」地宣說。佛法味在於此處。凡夫往生也在於此處。說「取信心」,就是此之滋味,真正被頂戴了之意。說自己「取信心了」的,因為大概是在前就解決了所以沒用。信心的滋味,無論何時想到都會誠惶誠恐呀。好感謝呀。經常想到的話就歡喜。稱之為「念佛」,稱為「憶念」。因而念佛也好、憶念也好、稱名也好、無論什麼也好,其原樣都是本願力,都是南無阿彌陀佛。是真正不思議之難能可貴的事。   哎呀誠惶誠恐像說是不得不稱念佛呀、或說是即使沒稱念若連信心都有的話則因此而佳呀、或那樣呀、或這樣啊的,是尚未真正地明白如來的本願力。若是以「哎呀,誠惶誠恐」地,仰本願之御意、慈親之大悲、佛智不思議,而頭低下來了呀,則頭低下來地同時念佛自然而然地給與浮出了於口。其念佛就是本願力其本身。因為那者之變成御恩報謝地被仰稱,所以是不勝惶恐之事。    佛法是功德泉佛法若用頭加上思考的話,則因而不說為好東西。若無於心被感得如來的大悲心的話,則無論如何都不行。雖然那樣說者,但連想要聞見佛法之一念,其功德都是莫大。無法測知之事。何況若是連一言半句皆聞而生信者,則連諸天善神,都給與歡喜守護呀。佛法是功德泉。 生死 (二)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道元禪師於「生死」卷所言:「但以心無法測、以言語無法說,唯亦將我身和心,放忘,投入佛語,由佛方所行,而亦隨之行時,亦不使力,亦不費心,而令離生死成為佛,無論何人呢,皆應止留於心」。即使到了信本願力的程度,也不是信不思議為不思議處,是可「以心測」、「以言說」者。夫故親鸞聖人嘆大信海,而施設「四不十四非之釋」,又於「和讚」仰言:「自利利他皆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 心和言語道斷故 歸命不可思議尊」,又仰言:「令憑佛智不思議 善惡淨穢皆了無」。不可思議的世界是無限。使持續無限地仰信無限的,就是活生生的大信心。是活生生今現在之事實。聖人曰:「彌陀名號續稱持 信心真實獲得人 憶念之心常不斷 佛恩報謝之思有」(和讚)。「憶念之心常不斷」者,是永遠的今現在。說「因為過去 於何年何月何日自己頂戴了信心」而好像不在乎的樣子,不是真實的信心。信心如柏格森(法國哲學家)的「創造性進化」,到了初後不二,總是今現在不得不法悅。憶念之心不得不常有。念佛亦又是那樣子。不是以前 因為稱念了幾萬遍,像說是因為在年輕時一天稱念了幾萬遍呀、因為在健康的時候一生涯自己稱念佛了啊,因此認為應該到了臨終也許是會給與御救助吧等。在想那種事而任何用處都沒有。聖人曰:「稱名即憶念,憶念即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也」(淨土文類聚鈔)。不得不頂戴稱名和憶念、憶念和念佛、念佛和南無阿彌陀佛之相互影響的關係。這全是如來本願力之所使然。常仰信著「本願力」為「是本願力方(有救)」處之人,是能頂戴此御轉釋的意思亦嗖地附著於身吧。於此處道元禪師所稱說「唯將我身和心皆放忘」之意味是甚深,而到底不是我等愚鈍者所能窺知。八歲時,離別母親以來,發深念無常之菩提心(學道用心集),有如滴血般的辦道工夫,而方才是被到達此處呀。所謂「唯將我身和心皆放忘」,正是「身心脫落,脫落心身」的境界。是「無我」。是「無分別」。於道元禪師的「現成公案」曰:「以運自己而修證萬法為迷 萬法前進而修證自己者悟也。(乃至)(諸佛正)為諸佛時,不用覺知自己者諸佛也之事。(乃至)言學習佛道者,學習自己也。言學習自己者,被忘自己也。言被忘自己者,被證萬法也。言被證萬法者,讓自己身心、及他人身心皆使脫落也。有令悟迹之為休歇、為休歇之悟迹成長長出(堂堂無邊際)。人開始求法時,遙遙使離卻法之邊際(被離法千萬里)。法既正傳於己(由自己正傳於自己)時,速成本分人(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乃至)不言生之成死者,佛法之定習也,此故言為不生。死之不成生,法輪所定之佛轉也,此故言為不滅。生亦一時之位也,死亦一時之位也。譬如冬和春。不思冬之成為春,不言春之成為夏也。(乃至)得處必定成為自己的知見,而勿學習為被慮知所使知之事」。道元禪師之令使自己被身心脫落,到了生亦一時之位、死亦一時之位,而雖成前後際斷但非無因果、非無業報之處,應翻閱禪師的「三時業」「深信因果」卷。攝佛法於「自己」而忘記自己,以讓自己的身心使脫落,而被離生死是禪家,是道元禪師。於本願力的勅命中忘記自己,而於勅命中被離生死是淨土真宗,是親鸞聖人的大信海。非終結生涯,待死而往生始被離生死。善導大師曰:「前念命終,後念即生」。聖人於「愚禿鈔」釋之曰:「信受本願者前念命終也,(「即入正定聚之數」文)即得往生者後念即生也,(「即時入必定」文)他力金剛心也,應知」。於尚還有命中,將疑心自力之迷的生命終結呀,云為「前念命終」,言獲得了他力金剛信心之處為「後念即生」。是於信一念被離生死呀。將其位稱為「正定聚」,稱為「必定」,稱為「不退」。所謂信一念,為本願力故,為如來的願心故,是獲得「無二心之心」呀。於教行信證的「行卷」釋「即得往生」之「即」字而聖人曰:「即言,由聞願力(願心、本願力、大願業力),光闡報土真因決定時剋之極促也。必言金剛心成就之貌也」。於「正信偈」曰:「憶念彌陀佛本願 自然即時入必定」。又曰:「往還廻向由他力 正定之因為信心 惑染凡夫信心發 證知生死即涅槃」。又曰:「能發一念喜愛心 不斷煩惱得涅槃」。言被離生死之事者不論於禪家、或是於易行他力之家,那呀那都很難呀是難中至難。故於「大無量壽經」言:「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難得亦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本願名號)信樂受持(憶念本願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於『阿彌陀經』言:「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又言:「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相當是將本願力如本願力地,被信不思議為不思議了者。道元禪師是於難中至難中深念無常,珍惜光陰的遷移,懸命地(拼命地)被辦道,遂悟「修證一如」「證上之修」,被「於一如行出露」,而被到達身心脫落之境界呀。是想起「為君幾度下蒼龍窟」(碧巖集)呀。於「碧巖集」(第二則),趙州言,有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至道[大道、證悟]者無難也唯嫌揀擇[凡夫的思慮分別])之文句。無難地有就是「非難 非易」,又是「難難」。淨土真宗如於覺如上人的「報恩講式」般地說:「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信心之處無不成為行之事)願海(本願海、本願力)」而御在稱嘆祖師聖人。和道元禪師所言「將身和心,皆放忘」之處有了相似相通的地方。要言之,如於聖人的「愚禿鈔」有「於勢至章云,(元照律師的阿彌陀經義疏)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於大論(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曰,譬如魚母不念幼子,子(卵)即壞爛等」地,如沒有徹底於如來大悲大智的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的話則不成。 *附參:現成公案 永平道元 當諸法之為佛法的時節,即有迷悟,有修行,有生死,有諸佛,有眾生。萬法不屬於我的時節,無迷悟,無諸佛,無眾生,無生滅。佛道原本跳出豐儉,故有生滅,有迷悟,有眾生與諸佛。雖然說是如此,花從愛惜落,草逐棄嫌生。 運自己修證萬法謂之迷,萬法進前修證自己謂之悟。大悟於迷謂諸佛,大迷於悟為眾生。更有悟上得悟之漢,迷中又迷之漢。諸佛正為諸佛之時,諸佛毋需覺知自己之為諸佛。然而諸佛實為證會自性之佛,繼續證佛而不休。 舉身心見取形色,舉身心聽取音聲,雖親自會取,卻非影留鏡面可喻,亦非月映水上之比,證一方時,另一方立即轉為暗。 學佛道者,學自己也;學自己者,忘自己也;忘自己者,萬法所證也;萬法所證者,乃使自己身心及他己身心脫落也。由是有悟跡之休歇,即令休歇之悟跡長長出。 當人始求佛法之時,因求法於外,故而離卻佛法邊際。當佛法正傳於己分內時,自己即為本分人。 人在舟上乘行,轉眼見岸,則誤認岸在行進。如實轉眼回來,就舟看舟,則知船自行進。同理,亂想身心而去辨肯萬法,則誤認自心自性為常住。如能親理行履,歸諸箇裡,則可明知萬法不在我之道理。 如薪成灰,不重為薪。雖然如此,不應見取灰在後而薪在前。應知,薪住於薪之法位,雖云薪前灰後,卻是前後際斷。灰住灰之法位,雖云灰後薪先,亦是前後際斷。正如薪成灰之後,不再回頭成薪,人在死後不再回生。如此,不云生轉成死,乃是佛法定說,故曰"不生" 。死不轉成生,即是法輪所定之佛轉,故曰"不滅" 。生是一時之法位,死亦是一時之法位。例如春冬,不思冬轉成春,不云春轉成夏。 人之得悟,有如月映水上,月不濡而水不破。光雖廣大,宿於尺水之水。全月彌天,既宿於露,亦宿於一滴之水。悟不破人,如同月不穿水。人不罣礙悟,亦如滴露不罣礙天月。一滴水深容有月高分量。時節之長短檢點大水小水,辨取天月之廣狹。 身心還未參飽佛法,就會容易感到已得佛法。佛法充足於身心之時,反覺還未得法。譬如乘船出海,眺望四方,則見海只如圓形,而非方狀。然而大海既非圓形,亦非方狀,卻顯種種海德,無限無量。海水時而有如宮殿,時而有如瓔珞,只是船上之人見海,顯為圓形而已。萬法亦是如此。塵中格外,各有許多樣子,人卻只在參學眼力限制下見取會取。如要見聞萬法之家風,應知方圓之外,尚有其他海德山德,無有窮盡;自身有限眼界之外,另有千萬世界。不僅自己身旁是如此,不論自己身心之中,不論一滴之水亦皆如此。 魚在水中游行,水無際涯;鳥在天空飛行,天空亦無界限。然而自古以來,魚未離水,鳥未離天,只是用大之時則使大,要小之時則使小而已。如此,頭頭無有不盡邊際,處處無不踏翻;但如鳥離天空立即死去,魚如離水亦即刻死去。是故應知,以水為命,以空為命,以鳥為命,以魚為命,以命為鳥,以命為魚。又更可進一步說明之。修證及其命者壽者,道理亦是如此。如果鳥欲預先窮盡天空,魚欲窮盡海水,則於水於天皆不得道,不得安身立命之處。如得其所,則此行履自然就顯現成公案。如得其道,則此行履自然就顯現成公案。此道此所,非大非小,非我亦非他,非過去早先如此存在,亦非現今始有;隨時隨地即是如此。然則人如修證佛道,即得一法通一法,遇一行修一行。如此得安住之所,通達於道;此所此道決非所知對象,蓋與佛法之究盡同生同參之故。勿以得處成自己之分別知見,用慮知予以把握。證究雖即現成,密有不必即是現成,現成何必是如此。 麻谷山寶徹禪師使用扇子。當時有僧來問:"風性常住,無處不周。和尚何故使用扇子。"師曰:汝只知風性常住,卻未知道無處不周底道理。"僧曰:"如何是無處不周底道理。"時禪師只管使扇。僧禮拜。佛法之證驗,正傳之活路,即是如此。此僧所云"風既常住,則勿用扇子,不用扇子仍有風吹" ,實不知風性為何。風性常住之故,佛家之風現成大地之黃金,參熟長河之酥酪。淨德寺 和讚的真髓(43)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彌陀的付屬 無礙光佛之御言 欲利益未來有情亦令大勢至菩薩 授與智慧之念佛 於自今恒河沙劫以前,阿彌陀佛對大勢至菩薩,傳授念佛三昧,而御付屬之:「請利益未來有情喲」。所謂「御言」,是「言語」。以口言 而所付屬。 勢至之流通 憐憫濁世之有情 令使勢至勸念佛攝取信心之人者 賜使歸入淨土了 勢至菩薩隨順阿彌陀佛的付屬而勸化、教導濁世之眾生智慧的念佛而賜使往生。所謂念佛的行者,是「信心之人」。 若有信則隨行 由釋迦彌陀慈悲 願作佛心使獲得歸入信心之智慧 方成報佛恩之身 若依釋迦彌陀二尊的大慈悲,而獲得信心者,則自然被如實稱名相續而使成為報佛恩之身。 信心之智慧 得智慧之念佛者 法藏願力使成也若無信心之智慧 如何令證悟涅槃 稱念佛,而因為認為自己稱念,所以自己能往生的話就沒用。往生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往生呀。 安慰行者 無明長夜之燈炬 智眼昏暗勿悲嘆生死大海之船筏 罪障雖重莫哀傷「智眼」者,知道聖道門之理論的智慧。即「無明」有多厚之事。 願力無窮 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 凡夫沒有修定善散善的資格。 教行信證拜讀記(72)     瑞劔 行卷[稱名破滿](續) 729、直接出「名號」、或者出「信心」的話,則「名聲普聞的大正覺」就無法顯。「名聲普聞的大正覺」者,於「三誓偈」(重誓偈)曰:「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所聞 誓不成正覺」。 730、同行,因為御稱念佛,而自己想往生想往生地流著汗,所以如來「名聲普聞的正覺」之事,絲毫都不想。彼等,因為是「我利我利主義」(自力),所以「稱名」真正的意義不明白。以稱名的意義不明白般之事的話,則「稱名破滿」之意也不明白呀,是當前之事。淨土真宗的他力之稱名,其原樣是「名號」,是「名聲普聞」的如來之正覺(誓願)。於頂戴「稱名破滿之文」,不得不先以,知道「稱名」(大行)是說什麼東西呢?731、所謂「破眾生一切無明」,於因為有「一切無明」者,所以「根本無明」也好「枝末無明」也好都全部,以信一念而給與破滅。今者,說懷疑「本願和名號」呀為無明。原來如此地說,而另立,云為「疑無明」者之事,是不可以。說於信一念被滿足了往生的志願為「破一切無明」,是被稱為「賜滿一切志願」了呀。732、所謂「即是正念」,此時的「正念」是和在「方將信心之亂失 賜令述為失正念」之場合的「正念」同樣意思,是「信心」之事。733、「稱名破滿」時的「稱名」者,被稱為「最勝真妙正業」,而不是自力的稱名。他力的稱名者,其體是信心。「稱名破滿」者,其實是「信心破滿」。734、他力的稱名者,稱著之原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故是被稱為「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了呀。 735、若不使知「信心正因」,而以口作著稱名念佛的話就往生般地思的是錯誤。可是實際上,這種人有非常多。說「稱名正因」之事是毫無意義,也沒有文獻。  昭和五十八年七月十日發行 法雷 第七十九號 定價一百円(運費另計) 一年分 一八五十円(含運費)編輯人   野瀨 瑞默&佐佐木 惠精神戶市灘区城下通3丁目2番33号         法雷会館舘主發行人   稻垣 弘一京都市下京区壬生川五条下印刷所   同朋舍京都市下京区花屋町西洞院西入ル發行所   永田文昌堂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8263.html 法雷音079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82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82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82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雷音     78號(1983.6) 御看著     直至腹之中為止          御看著(瑞劔) 卷頭言若說明則如說明般地思計,是那樣者嗎?若不說明則不明白,若不明白則信不生起。大信心者,不在於凡夫之像說是「明白了」呀或是「不明白」啊之處。是唯是如來的本願力。暫離知解分別,而靜思自己罪業深之事就是最好吧。親鸞聖人哭泣於御自身的罪業,而被仰信了本願之無礙道。於大信心海中,如來大悲的大人格和自己的愚癡,有人格的接觸。若信如來之仰言則能離文字。信而能離文字了時,顯現於文字之教的言語就好難能可貴呀。這即是「即者被離也,被離者即也」(日溪法語)之妙味。活生生之人格的接觸就是佛法。活生生之文字就是活生生的祖師聖人。『教行信證』是聖人的法身,是如來的光明。 信心銘(七十八)      瑞劔 淨土真宗是果海顯現的大法門。佛的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全部一起賜與顯現於娑婆世界了的,就是眾生往生的法門,就是信心成就的大本源。往生是說信心忘記,連聞到了之事都忘記,被下拉至未聞前的泥凡夫,而唯憶念阿彌陀如來,依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呀。能賜與救助「無論如何都無法獲救者」的就是、就是稱為阿彌陀如來慈親。是好不思議的、好難能可貴的、好偉大的慈親。是好偉大的佛。慈親御在  任何事皆無呀(瑞劔) 認為「自己這樣在聽聞,因此就可以」之事就是大瑕疵之本。「因此就可以」也不行,「因此的話則不行」也不可以。那些都是自己的思計。思計是又會改變哦!    幾度反省不要變    難信憑者我之心(瑞劔) 要言之如果佛好難能可貴、佛是偉大不思議的慈親之事不明白的話則什麼都不成。認為頂戴信心,想要歡喜稱念佛,想安心而後往生的心都是自力的計度。於直至「如來就是尊貴的佛」地頂戴被思為止云為幾百幾百的難關都會出來。被那些難關衝撞而碰壁,於不碰壁者開脫之時不會來。    碰壁吧碰壁吧,早點碰壁吧,徹底地碰壁吧(瑞劔)不成如思般的是我之心,即便我之心成了如我思般亦不是因此而能往生御淨土。是唯依佛力而已頂戴被往生呀。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信卷)佛力難思呀,弘誓難思呀。名號難思呀,無礙光明難思呀。所謂難思是說不可思議之事。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總序)。於此外無凡夫獲救之道。思之吧,念之吧!二十年或三十年地每日憶念此聖句,而徹底於此聖句則最好。忘記聖句而無信心。覺得之事不是信心,歡喜著了之事不是信心,安心著之事不是信心,徹底於聖句,是於佛力之中、佛智之中、大慈悲力之中頂戴被安心呀。「若隨順教和佛語  則更無外之雜緣」(和讚)「於蒙良人(善知識)之仰言而信外別無仔細(詳情)也」(歎異鈔) 雖聖道門是說眾生和佛是一體而論「生佛一體」「生佛不二」呀,但淨土真宗是賜使成生佛一體之御本願地信而往生呀。信心很難呀。於正信偈曰:「難中之難  無過斯難」。是難中之難。於『和讚』曰:「如來興世難逢遇  諸佛經道難聽聞  菩薩勝法聞之事  連無量劫皆為稀」「善知識逢遇之事  和教導事亦又難  善聽聞事亦難者  則信之事亦猶難」「比一代諸教之信  弘願信樂猶更難  難中之難如是說  無過此難如是述」。然而多數的人好像獲得信心之事難皆不知、不思考,在發呆。偶而雖有參詣佛寺之人,但只是想取信心而往生、想歡喜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地思著而已之人。因為困難事是很難呀所以想要束緊腰帶而聽聞之人就很少。因為輕忽,所以無論是到何時事情都無法獲得解決。那麼,一愈加打起精神而開始聽聞,就被幾百幾千的難關衝撞。能越過再越過彼等,而終於說是「就這樣地」之事就明白。光以在口頭說「就這樣地」的話則不行。佛的御慈悲明白了之後的「就這樣地」才是真正的「就這樣地」。雖說就這樣地  但就這樣地  幾千種(瑞劔)   如來好尊貴呀,「如來是好尊貴的呀!」地,痛切地被思呀就是言為信心者。此外之事,都是知解分別的領域。 何故如來很尊貴呢?曰:「因為賜與接引我的後生所以是尊貴的呀」。 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 無我的大悲,無心的大智,彌陀正覺的功德力,心和言語皆不及,請歸命不可思議尊喲!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佛教不立創造世界的神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是在佛教的話則不立創造世界之神。又說世界不是神的創造物呀就成著主張。在其他宗教的話,則大多都是「神創造世界人類,而無論何時何時都御在支配之呀」地教導。此故祈禱了等就盛行又「請您保佑」地拜託神呀。又神是應該不會給與「懲罰」吧地,擔心、害怕呀。阿彌陀如來,是大悲的慈親,從慈親方,〈能救助的因,是在此方完成了啊,請來領受慈親心吧,請讓我來救助喲〉地,寧可從如來方,讓我等罪惡無智之輩被成御信憑著。像說是作「懲罰」呀、或是說「拜託我吧」呀、或說了「請向我獻上祈禱喲」之事絲毫都沒有呀。此處就和其他宗教不同之點了。 以無義為義出生於日本之事很難能可貴呀。因為法然上人、親鸞聖人、源信和尚都是日本人,所以就會有更深一層的親切感。一眺望那樣偉大的聖人們,「以無義為義」,而御在安住於南無阿彌陀佛的佛智、本願力、大悲呀之姿,就會沒問題,以乘上慈親船的氣分,其他事什麼都不思慮,而唯信,只管信,唯能就那樣地頂戴使信御法語。這就是說為無「計度」者吧。此外皆是「計度」。 地獄極樂此世無如御釋迦般地,開「悟」的話,則其之時方是,像可說為「此世就是極樂」呀、或是「除了此娑婆外無極樂」等吧。又覺得其人,沒有那樣說的資格。雖然如此,我等凡夫,尚一點都未徹底脫卻凡夫的皮,被妄念妄執所囚著,而無法說出像是「此世就是極樂」呀、或是「地獄極樂在此世」之事。往生到極樂而方才因為能立即領受大悲心於身,能開大智之眼,能清楚地洞見自己的心性,所以於其之時,是讓人能拜見娑婆亦浮現於極樂中吧,是能品嚐善惡不二、邪正一如的妙境吧。今者因為連佛和凡夫都是相隔著千億萬里,所以那樣偉大的事是無法言說。又真實地法性也好、真如也好,如自己心般都是不明白呀。地獄極樂,是迷與悟的區別。將證悟了之佛的境界稱為極樂。將迷者那樣底下的境界稱為地獄。心若只在作迷、惡之事,依人的話則從尚未斷氣中能見火車來現之事也有。是很恐怖的事。 萬古不易的真理今日的物理學家反覆研究,而發現實在驚人之事。「物質」者,原來什麼都沒有是「空」。彼移動而發光。說彼是依種種的關係和原則而取得云為「物質」的形態而顯現在我等之前呀。又一個原子,雖是連眼睛都無法看到的極小物,但發現了其中的構造,卻擁有如大宇宙全體般的構造,甚至說每一個原子,是如一個太陽系的縮圖者之處。在佛教的話,則是像說「一即一切」呀、或是「一即多」呀、或是「念劫不二」啊,而發現著此真理呀。龍樹菩薩的「般若空」、天親菩薩的「唯識」等之說,實是甚深,是萬古不易的真理。於真宗的祖師擁有了這樣說的菩薩們之我等,是真安心呀、真難能可貴呀之事。阿彌陀如來也好、淨土也好,皆只限於以唯仰而信。 想成佛地踏出看看言學問者,光說只用頭腦,而思東想西、感東覺西的話則是不足夠。若模仿人的行為,沒有實行看看的話,則不會成真實者。即使在佛教,也光說著佛是大智大悲之人的話,則以為明白了而不明白。自己想成彼大智大悲的佛地,一步踏出看看,就會罪惡也想做、妄念妄執也想做,如果在夢中的話,則如作小偷、作殺人地做了般的,驚人之心,原來也在自己的心底地能發現,而於夢中跑出來。困於不知如何處理彼等。其受困之人,自己也想成佛地志願,一旦成為想作修行,其之困難方面就有如絕言語無法形容者。將其處理認真地、真正想作地費心時,『歎異鈔』的御法語、『和讚』的一言一語,就能深切地回應於身。在聖人之前,自然而然地低下頭來。地獄極樂,亦在想修行地踏出了之人是現實的問題。怎麼做的話則心是成絶對清淨呢,若想怎麼做的話則心是徹底性地明白呢,若想怎麼做的話則是能成大慈悲者呢地,淨在思計的話則不行。若是認真地著手做看看了的話,則於彼處佛教大小乘諸教也好、先輩的苦勞也好皆會明白起來。一不以此想法而聽聞佛教就不明白佛教。生  死(一)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也好死也好   皆與佛共行旅   瑞劔 生也好死也好  皆與佛共  行旅最為驚異者,是自己本身。最為偉大而神秘者,是人自身。取置於人最重要的問題是「生死」問題。雖是最重要的問題,但又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如死被稱為「恐怖之王」般是人之最恐怖、最討厭者。古來的賢哲雖是同樣就「生死」而思考了呀,但被解決了此之人,是唯大聖釋迦牟尼世尊一人。釋尊在印度迦毘羅王國的王城作為皇太子而御誕生,至十七歲迎娶耶輸陀羅王妃,生了一男孩羅睺羅。雖是過著酒池肉林、歌舞昇平、浮世榮華無一不足的生活呀,但出遊四門,而親自御覽到了是人生難逃的運命「生、老、病、死」之原樣。人知春之榮華而不知秋之枯萎。   春日夢  暫時之草枕       早已吹枯  初秋之木其之後釋尊是日夜欲與此人生最大的問題對戰而御沈默思考了呀。「生、老、病、死」者雖他人是那樣但我也是那樣地被思,終於二十九歲之御時決意出家,持續六年間的苦行修道,最後於菩提樹下,成為了金剛座上之人。「若不解決此問題的話則縱使從天上降下槍來亦不立此座」,地下定決心。同時於釋尊的御胸中湧起了者,是   「一人不得道三界餓」地御思之大慈悲心。終於被睹黎明的明星地同時,被得   「星者我也  我者星也   三界者我有也  是中眾生者我子也」的「無分別智」「平等性智」,大慈悲力是油然湧起,於茲釋尊被成無上正覺,被成為了佛陀。若非無分別智和大慈悲心者,則「生、老、病、死」無法解決。禪家之人是依坐禪而得「無分別智」,而「無我的大悲心」之發露處,解決生死的問題呀。淨土門之人,是依阿彌陀如來大智大悲的本願力,而解決「生死的大問題」呀。無論是何者若無依據「無分別的真智」和「無我的大悲」者則生死的問題皆是無法解決。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於其出發點是以生、老、病、死作為問題而出發,終於御解決了生、老、病、死呀。生、老、病、死是無常,於解決無常因而被迫無常了。於無常火宅之世不知無常為無常而無常是無法解決者。於『金剛經』之偈曰: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道元禪師(1200)是自今凡七百六十年前,在土御門天皇正治二年正月二日於京都誕生。 *源空上人(法然上人)者(1133-1212) *親鸞聖人者(1173-1262)父是村上源氏的內大臣久我通親,母是攝政藤原基房之女。建仁二年禪師三歲的十月,父通親至五十四歲突然成亡。其後,被二哥大納言通具(二十三歲)所扶養著了。禪師至四歲閱讀唐季巨山的詩集,季嶠雜詠(詩百二十首),至七歲賦周詩一篇,讀了毛詩(詩經之古詩)左傳。承久元年,八歲之冬,遭逢唯一所仰仗著的生母之死。禪師遭逢母喪而哀嘆最深,即於高雄寺而見香煙之後而悟生滅無常,是自彼被發心了呀。 *親鸞聖人至五歲別父,至八歲別母。至九歲而得度。九歲左右,拜讀了世親(天親菩薩)的『俱舍論』。傳言當時之人是稱之為「利根如文殊」之事。十三歲的春天,待夜深人靜,密出木幡之山莊(自九歲時成為了攝政關白藤原師家的養子),訪問於比㪫山麓的外舅良觀法眼(基房之子,母親之兄,師家之弟),表白了出家的決意。(有了生母臨終迫切的希望)其翌年建保元年(1213)四月九日,就天台座主公圓僧正而剃髪,翌日在延曆寺的戒壇院御受菩薩戒。道元禪師有強烈的無常觀,正因而此讓道元禪師成為終生的公案故,方才廿四歲時,蹴(踏)萬里波濤而渡宋國(中國),亦能千辛萬苦地克服之,是在天童山     如淨禪師的底下被大悟呀。停留宋五年,廿八歲時歸朝。後開永平寺(四十四歲)成為日本曹洞宗之祖。日本能永遠誇示世界之文化者,大凡是依三人的三書。一者有弘法大師的『十卷章』,二者是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九十五卷,三者是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六卷。何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宗教書地同時,是世界第一難解的書物。將之著手而初讀者雖有如牛毛之多,但得其真精神,而解決了「生死的大問題」之人是如曉天之星般的少呀。其理由者不作為「自己的生死」問題,因為裝作云「無常風是在何處吹著呢」的臉而讀之,所以即使文字懂得,心亦不明白,即使在知解分別懂得,而「自己的問題」「生死的問題」也是無法解決呀。在這樣的話則亦不是佛法,亦不是佛道。若不是究明自己,想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不惜身命地踏出呀,則此等書物是不明白者。在臨濟宗無論到了所用『臨濟錄』的程度也好『碧巖集』十卷的程度也好都是同樣事。道元禪師於『學道用心集』曰:   「應參學識,佛道者在於思量分別、卜度(猜想)、觀想、知覺、慧解外」。親鸞聖人於『教行信證』的「信卷」曰:   「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以上,四不)非行 非善,非頓 非漸,非定 非散,非正觀 非邪觀,非有念 非無念,非尋常 非臨終,非多念 非一念,(以上,十四非)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也,喻如阿伽陀藥能滅一切毒,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所謂「如來誓願藥」是「如來的本願力」。是依「本願力」而解決「生死的問題」呀。聞本願力,著眼於本願力,仰再仰本願力,「不落入思量、分別、卜度(猜想)、觀想、知覺、慧解」無論何者都不掛心,是唯於本願力的不思議地信之處被離生死呀。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其之働(力用)者不思議也   働之原樣地  我往生也(瑞劔) 和讚的真髓(42)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至等正覺之事 彌陀誓願之廻向  信樂真實獲得人攝取不捨利益故  至達於等正覺也 依如來的廻向而獲得了信樂(真實信心)之人至等正覺的是全依攝取不捨之利益者。 速成佛果 五十六億七千萬  彌勒菩薩欲經年真實信心獲得人  此度可以開證悟 一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就成為釋迦牟尼佛其次之佛而御出現。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此世命終成往生。以往生即成佛,而立即得佛果。 證涅槃 由於念佛往生願  至達等正覺之人即可等同於彌勒  證悟大般涅槃也 「念佛往生願」者,是第十八願。依第十八願的利益,而死後立即證大涅槃。示得菩提事 真實信心獲得故  因為即入正聚者等同補處之彌勒  證悟無上覺位也 「無上覺」者佛證悟之事。 勸專修念佛 連像法時之智人  皆擱置自力諸教若為時機相應法  給與進入念佛門 言「智人」者,智者學者之事。言「時機相應法」者,適合了末代凡夫的佛法之事。 報恩和專修 彌陀名號續稱持  信樂真實獲得人憶念之心常不斷  報謝佛恩之思有 進入了念佛門之人者,於慶喜相續、知恩報德的專修行者不得不精進。即使稱念佛,亦於稱認稱功,而認為因為念佛所以能往生的話則不成。 信心和功德 五濁惡世之有情  若信選擇本願者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  功德充滿行者身言「選擇本願」者是本願力之事。本願名號之給與成「信心」。教行信證拜讀記(71)     瑞劔 行卷「稱名破滿」(續) 719、若言「稱名」者,因為只用口御念佛之事就認為在「稱名」,所以是不明白呀。雖自力的稱名者,動口而御稱念佛之事就是「稱名」,但他力廻向的稱名者,雖是自己在稱名念佛但沒有云為「自己的」者。是如原口針水和上所稱說:   「雖是我稱我聞  南無阿彌陀         然是帶我去啊  慈親的呼喚聲」的御念佛。藝州的大瀛和上,上到江戶時,告別母親的遺書信上,稱說:   「極樂之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案工夫  的岔路」。於「想稱念佛而往生」地思著之人者,是無論何者都不明白吧? 720、「稱名破滿」的稱名者,不是說「想稱念而往生」之不如實的稱名,而此是如實的稱名。若是如實的稱名者,則無云為「我的」之「我」了。若是「無我的稱名」「他力廻向的稱名」者,則是其原樣之「名號」(南無阿彌陀佛)。 721、「稱名破滿」的稱名者,此即是「讚嘆門」的稱名。「讚嘆門」的稱名者,即這是「信心」。這是「南無阿彌陀佛」。故,稱名破滿是名號破滿。名號破滿是信心破滿。 722、他力廻向的名號其之原樣的稱名者,此是善導大師的「稱名正定業」。 723、今日的同行者,連「行卷」的「稱名破滿」之講義都沒作聽聞了之事,即使云為「以念佛而往生的呢」「以名號而往生的呢」「以本願力而往生的呢」「以信心而往生的呢」,也在猶豫不決。又,為不想知彼,連聽聞都不使作,一言以蔽之,即使說為只是懶漢而已亦是不為過的様子。即使對那樣之人講「稱名破滿」,也是無用的話吧亦不知。 724、云為「石泉」之學者,是說以「稱名」而往生(能行家)。其之場合,(一)言「法相的表裡」,而說為念佛是表,信心是裏。又,(二)言「稟受的前後」,而說為信心是先頂戴者,念佛(稱名)是後頂戴者。其次云為「月珠」之學者,是說(一)「稱即名」(二)「名即稱」。簡而言之,說為稱著之原樣就是名號,名號的原樣就是御念佛。又云為「空華」學派(僧鎔、柔遠、道穩、斷鎧等)之人們者,說:    「『名號』之,是使為第十八願的『三心』(至心、信樂、欲生),亦使為乃至十念的『念佛』。終日,就御念佛著之原樣,不離著名號海。」725、「稱名破滿」之文者,非常地難。在一般人的話是無法明白者。要言之,一般人,因為沒有真實的信心,所以「稱名破滿之文」的御轉釋就無法明白。 726、於「正信偈」有「本願名號正定業」,彼「正定業」者,稱為「稱名破滿」之文的「最勝真妙正業」,是「正定業」之事。親鸞聖人,在御草稿本的話,則雖御作著為「本願稱名正定業」,但是之後被改為「本願名號正定業」了呀。將「稱名」稱為「正定業」的,是因為稱名(他力的),即是「名號」故。所謂「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也」,「正念」是信心之事。 727、一般的同行,是因為有「想如何做啊而往生」「想怎麼怎麼做而往生」地思之自力心者,所以「稱名破滿」之文就不明白。728、在淨土真宗的話,則於顯「信心」之德的場合,有以「念佛」(稱名)而顯的場合。於『歎異鈔』(第二章)「置於親鸞的話,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所救助去地,蒙良人(善知識,法然上人)之仰言,而信之外別無仔細(詳情)也」。又,於顯「信心」的場合,有以「名號」而顯的場合。於御文章有曰:「聞得彌陀名(信心)之事若是有,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地,信憑吧大家」。又有,以稱名,而顯名號之德的場合。於行卷「大行釋」:「大行即稱無礙光如來名(稱名),斯行(雖是稱名,但顯其原樣的名號之德)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也。故名為大行」。如「稱名破滿」之文者,將名號之德以稱名而顯,又是將信心之德以稱名而顯了者。故,是稱名破滿者名號破滿也。名號破滿者信心破滿也。 編集後記.法雷通信〇渡過去年五月十五日和二十二日兩次透過NHK電視台而有了稻垣久雄老師之題為「關於歐洲的妙好人」的放送。拜聽御故事而被驚訝於佛教,總之淨土真宗的御因緣極少他地的人們中,也像那樣的,純粹地被如來的大悲抱住,被住於大安堵之人的實際存在地同時,「佛力難思」地如聖人所讚嘆般,於盡十方無礙光明之威神力、本願力不思議的事實裡,如今更不得不驚嘆。今後益加念念不忘他地法緣欲被弘揚之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〇最近從「法雷」御愛讀之人中,前些日子「佛教的生死觀」其中就「親鸞聖人的生死觀」而之有了查詢,「親鸞聖人的生死觀」那是教行信證的全體,就是以宇宙人生最大而且根本問題之自己的「生死問題」為問題,是於本願力中被發現了此之解決的金玉良言,是生命之書。本「法雷」,亦皆不外於學習將此聖人的生死觀其原樣作為自己的生死觀而頂戴,於如來的願力中被給與解決生死之「金剛信心」者。因此老師亦早已在十多年前,就「道元禪師和親鸞聖人的生死觀」而以達意性的文字給與預備著。這回讓此成為連載而頂戴之事。「總算俺出時就來了呀,十六年間都等著啊」彼之老師的御聲音是彷彿能聽到般。續而將「生死是佛的御生命」,更於其之後者將「死的解決」(老師七十多歲時的初稿,已刊),在計劃著。請御期待。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7924.html 法雷音078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7924.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7924.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7924.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死的解決(第一冊)(修潤版)                                作者: 稻桓瑞劔老師                                譯者: 吳建毅、釋瑞照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歲   稻垣瑞劔二、真宗要關五個條 第一條 果上圓成的法門第二條 二利圓滿的法門 第三條 難思弘誓第四條 無礙光明第五條 就這樣地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九月十六日 三、真宗要關大意 序 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章』曰:「言信心獲得者,心得第十八之願也。言心得此願者,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姿也。」就「信心獲得」,有三個著眼點: (一)人何故不得不解脫呢? (二)人有依自己之力而自己解脫的力量嗎? (三)誰給與救度?如何給與救度呢?        沒有著眼於這三點而即使學佛法,亦是無法到解脫之道。 所謂解脫是被離生死之事。生死是苦。超脫苦界,而得涅槃之常樂,與一切眾生共同成永久弘宣如來的大智大悲之身,就是人生究極的目的。達成此究極目的之道就是佛教,是佛法,又是佛道。云佛道的完成為解脫,又云為涅槃。        世界的宗教,何故沒有明確地解決人不得不解脫呢的問題。又,令使自己解脫的力量有呀無呀,也沒在明確地研究之。又,解脫的境地是為何者呢?如何做才能到達解脫呢之問題,又亦是明確地說著之宗教者,除了佛教,於其他不被見。若換言之,其他的宗教,不說「轉迷開悟之道」,不知轉迷開悟之道。即不說「迷悟染淨的因緣」,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世界的宗教雖多,但在說「迷悟染淨的因緣」、「轉迷開悟之道」的宗教,是唯獨有佛教而已。歐美的學者,雖也有著眼於此者,但是明確給與教示解決此的因與果的一個也看不到。這是佛教勝過世界的宗教之點。真宗,作為學問的話,取華嚴、天台、真言、禪、三論、法相等大乘佛教的精華;作為實踐的話,明確地宣說著罪業深重、煩惱具足的凡夫,於信彌陀的本願力之信一念,超證大般涅槃而到達真解脫之道的。然者作為實際問題,凡夫得解脫生死之道,是唯獨本願一乘、淨土真宗而已。        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由『教行信證』生出了『御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教行信證』是為如何之書物呢?那於『大無量壽經』、「正信偈」、『淨土文類聚鈔』、『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能夠窺其真精神。然而,無論何者,都是難解、難入的書物,對一般民眾來說的話,把握其之真意是難中之難。        一言以蔽之,若言淨土真宗為何之宗教呢的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大經成就文)。若換言之,是「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之願海(本願力)」(報恩講式)。在『御文章』而言的話「聖人一流章」,若在『歎異鈔』而言的話第一章就顯說著淨土真宗的面目。若欲知法門雄渾自然之旨趣的話,無如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於窺安心細微之點者,將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二河譬」、「六字釋」,是應認真地拜見。        親鸞聖人即使披閱一切經,雖然如此,亦是不能做到「死的解決」,雖是九十五日間,參籠(閉居祈願)六角堂,然儘管如此,因為「可出生死之道」也不明白,所以百日之間,往返法然上人之所在。說那是為何呢?若根據惠信尼公之手紙(書信)的話,書記著「是唯只為了欲聞問『可出生死之道』」。        「可出生死之道」,即「死的解決」,是人生的目的。怕死是動物的本能,「死」由何處來了呢?由「生」了來。「生」由何處來了呢?「無明煩惱」,是受生苦海之原故。       如何做的話能夠逃脫生死的苦惱呢?於那,不修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話不成。那不能者怎麼辦呢?於此處是只有本願一乘,即乘阿彌陀如來的名願力之一道。        本願一乘,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就我的信心,給與成為信心。   第一章 教行信證的使命 『教行信證』,是唯信獨脫的法門。 一、『教行信證』,是果上顯現的法門。 二、『教行信證』,是念佛往生的真髓。 三、『教行信證』,是選擇集的真精神。   四、『教行信證』,是「立教開宗」的寶典。 五、『教行信證』,是「五願開示」的法門。 六、『教行信證』,是安心的龜鑑(鏡)。 七、『教行信證』,是光壽二無量的開展。 八、『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行信、機法、因果」的書。 九、『教行信證』,是凡夫往生的秘鍵。 十、『教行信證』,是「真實」、「假權」、「邪偽」的一大宗教批判之書。 十一、『教行信證』,是大乘的精華,世界宗教的最高峰。 十二、『教行信證』,是佛性開覺的大道。 十三、『教行信證』,是願心莊嚴的法門。   十四、『教行信證』,是淨土的莊嚴展開於現土者。 十五、『教行信證』,開示了「四法」「五願」「六法」,是 信疑決判之書。 十六、『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阿彌陀如來」、「本願」和「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書。 十七、『教行信證』,是將一文不知的尼入道,除疑,也度生死苦海的大船。 十八、『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的一一條,何者都只是艱難的問題而已。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生死之道」、「死的解決」。 十九、『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 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之一一條,何者都只是困難的問題。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離生死之道」、「死的解決」。將右之十九個條更個條更縮小、要約者,就是「真宗要關五個條」。將五個條擴大的就是本書。 眾生恭敬歡喜如來之心,是因為接觸了如來大慈悲心的電波,所以信心之體,是如來的大慈悲心。信心不是凡夫的知識,也不是凡夫的思想。        沒有感受佛大悲的電波之人,作「知解分別」的計度。云此為「自力」。感受了電波的人,是忘己,而仰如來,仰本願力,是「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歡喜的。云此為「信心歡喜」。不是凡夫之思。        是眾生聞之力也好、信之力也好、甚至信心歡喜的歡喜也好,皆成就於勅命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中而給與呼喚著之如來。云此為「果上圓成」,又云為「法體成就」。「果上圓成」就是淨土真宗的根源。『和讚』(256首)曰: 「光明壽命之誓願 蒙賜作為大悲本」        這,就是「果上圓成」之相。光壽二無量的佛之功德外,眾生往生的行亦無、信亦無。不仰光壽二無量的佛德,和「若不生者」的本願力,而「想要自己信而往生,想要自己稱念佛而往生」地,只著眼於自己之事而已,而不讚嘆佛德之人是不能往生。讚嘆佛德之事,早就是信心了,是念佛。        是「仰讚嘆,俯慚愧」地,自然被迴向「二種深信」。二種深信外沒有信心。二種深信,也不是自己開始深信的,而於阿彌陀如來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中,已經給與御成就者,就是今所顯現的。云之為「果上圓成」。云為「果上圓成」的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在其他的宗教都絕對看不到的。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所以「自己信、自己稱、自己安心,而想要以自己歡喜而往生」地思著。 這就是一般同行之姿,「自己」出來之時,不是他力,而是自力。        一般的同行,說「雖那些都明白,然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果上圓成」明白著不是嗎?若明白著的話「安心」「安心」地,是應不只著眼於安心而已。「自己安心了的話能往生嗎」地,問自己看看最好。不是因為安心了所以亦能往生的御淨土。是聞「果上圓成的南無阿彌陀佛」,自然而然,自然地被安心的。是果上圓成之故,在衆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不需要拿出者。行一個也好、信一個也好,從衆生方都不需拿出的就是淨土真宗。        世界中的宗教,創立神,而人向神「請、請」地說,只是祈禱、祈願的宗教而已。神信心的頭,決不被去除。因此雖是真宗的門徒,然神信心的信仰,混入他力「果上圓成的法門」。嚴格地說,就真宗門徒的頭中,自力和他力、神信心和信順勅命、正行和雜行,這呀那呀,混雜啊,好像是火災現場般的樣子。淨土真宗若不是如「真宗要關五個條」般地,「純一無雜」的話不行。云之為「一心一向」。若說「何故純一無雜呢」的話,「救助力之外無被救助之力」,「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之外,眾生往生的因亦無果亦無。」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法,能救此極惡最下之機。此機只有依此法而被救度。 「行卷」的南無阿彌陀佛,來到「信卷」給與成為信心。因此是純一無雜。曇鸞大師將不純的信心誡言為「三不信」;將純一無雜的信心,開示為「淳心、一心、相續心」之三信。天親菩薩給與顯示為「一心」,一心即是「金剛心」。將「依本願力往生」地,心決定了的,云為「一心」。        所謂「果上圓成」,是云「佛是尊貴的」、「本願成就的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尊貴的」之事。說「如來是尊貴的,本願名號是尊貴的」之事,就是真宗的根本義。說「如來是尊貴的」之事,不思為尊貴的話,即使幾十年地聽聞,那呀這呀都是水泡,往生也是不可靠之原由。 在禪宗的話,不說「佛的存在」、「佛的尊貴」之事不成問題。其理由者,因為禪宗是「自證教」(自力),發揮了「自己本來的面目」的,就是所謂的「見性」,是「悟」,所以於心外是不承認佛的。在天台宗也是,雖然承認彌陀淨土,但說那為「唯心彌陀,己身淨土」(或者,己身彌陀,唯心淨土),彌陀也好淨土也好,都是於自己心中見之的;但是於淨土教的話,「彌陀也好淨土也好皆於心外見之,依其之本願名號的功德而往生彌陀的淨土,即時成佛」地教導。是所謂的救濟教之故,說「阿彌陀如來的尊貴」之事,是成為第一的問題的。說「唯心彌陀,己身淨土」之事者,即使親鸞聖人的時代,在學者間亦盛談著。被見此而親鸞聖人非常感慨,而於「信卷」的序仰言: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師(一宗的祖師),沉自性唯心(唯心彌陀,己身淨土),貶淨土真證,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爰愚禿釋親鸞,信順諸佛如來真說,披閱論家(龍樹、天親)釋家(曇鸞大師、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等)宗義,廣蒙三經光澤,特開一心華文(天親菩薩歸命之一心)。」        於聖道門的學者,讚嘆淨土門之人亦有的話,誹謗之人亦有。阿彌陀如來呀淨土,在心內呢還在心外呢的問題者,於云「心」為總該萬有的一心(真如)時,即使說為「在心中」也好吧。於見心為凡夫的妄念之場合,是可說為「淨土在心外」。內外的問題,是立場的相異。若依所作解釋般者,是「內者外也,外者內也」。親鸞聖人,嚴厲地非難「自性唯心說」的,是當時的僧俗,庸庸碌碌也不修行地,賣弄自性唯心說,因為是否定了淨土者,所以聖人就感嘆之。        現代人被科學所毒害,否定阿彌陀如來和淨土的傾向強烈,彼等者,不知大乘佛教。彼等讀大乘經典,縱使沒修禪定,若是將禪三昧的真理,即使稍作研究的話,也不會違背於信如來、信淨土。        大乘經典都不讀,不知禪定的真理之一般民眾者,依信高僧方之說,而能夠信如來和淨土。於「正信偈」有「唯可信斯高僧說」的是此處之事。幾十年亦皆聞了真宗的說教之人大多數,說「信心得不到,不能安心」而溢著淚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彼等因果也不信,無常亦沒痛感,御釋迦就是佛陀之事也不思,連阿彌陀如來的存在,亦竊疑,說「如來就是悲智圓滿的尊貴之御方」之事也沒思。彼等,又亦不尊敬高僧方的人格,「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也是沒有認真地拜讀。       唯,是一味「想要往生御淨土」、「欲求信心」。 真宗的門徒雖多數,是這種人,然其中者,「想要往生淨土」、「想要頂戴信心」、「想要安心」地思之心是強烈的,說為徹夜亦碌碌難眠地熱心之人是有。於那樣說之人,在無論作了多少法語的說教之處,「嗨,那也在聽聞,那也在明白,可是信心不能頂戴,安心出不來」地說。對那樣說的人無計可施。「因為無計可施」地說,而連放置不管的道理亦不行,若這樣說的話,得以明白吧,若這樣說的話,佛的尊貴就知道吧地苦心、取筆,是書寫書物的理由。 於人生,如「死的解決」般困難者沒有,又這般重要者沒有。云為「一大事」,是此之一點。聖人曰: 「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行卷) 又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總序) 又曰: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化卷) 又曰: 「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在信之一念)時入必定(正定聚)。」       (正信偈)倩案淨土真宗,淨土真宗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是從人方面出發,不是為了自己的我欲向神祈禱、祈願的宗教,而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由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給與立即顯現的就是如來的大正覺、南無阿彌陀佛。故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云此為「果上圓成」,亦為「果上顯現」。「果上圓成」就是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力成就之御姿),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如來,是「法性法身」(實相身),亦被是「方便法身」(為物身、報身如來)。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是不二。將不二之佛身,天親菩薩仰言為「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人多數者,想著要取信心。於彼等者有疏忽之點,沒思考其次之事。即, 因為自己聞了所以被救助的呢?以本願力被救助的呢? 是自己頂戴了信心之原故,而被救的嗎?        又因為自己頂戴了信心所以被救的嗎?依阿彌陀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嗎? 因為自己能往生地思著所以被往生的嗎?由於不思議的誓願(誓願不思議)而往生的嗎?        將此點,若徹底地思都沒作的話,亦無法想像。若連聽聞也沒作的話明白也不會有。這就是多數人不注意之點。事情是很簡單。 「是因為給與救助 所以被救助的。」        雖然這就是明白的那般者,但是一成為實際的問題,就把它扔在一邊地作著,而只「想自己取信心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而已地思著。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實態。為了清楚指出此點,是於第一條設置了「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        阿彌陀如來的功德,顯現了於此娑婆世界的是「教、行、信、證」。即使云頂戴信心,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去頂戴的,而是淨土如來的功德顯現於現土,給與滿入眾生心的,就是信心。示此不可思議功德者,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於信心信心地說之前,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其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明確地聽聞「是哪裡不可思議呢」最好。不聽聞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是什麼樣的慈親呢,而想要取信心的話,沒有能取那樣之的事。    淨土的莊嚴有三種:(一)國土莊嚴(十七種)、(二)佛莊嚴(八種)、(三)聖眾莊嚴(四種),合併三種莊嚴,即有二十九種莊嚴。        在佛的八種莊嚴之中,第八項莊嚴,就是「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此之莊嚴,如何不思議不是嗎?          「信佛本願力而心憶念者,速將云為『功德大寶海』的名號功德全部讓我能頂戴(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淨土論)」地說之不可思議功德的事實,就是佛的功德莊嚴。換言者,是說如來的功德莊嚴(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為我的信心之事。依此,知道「果上圓成」的意思最好。這才是他力的至極。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5655.html 死的解決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5655.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5655.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5655.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雷音 第76號(1983·4)卷頭言                   瑞劔信心是由信人(良人)生起。聖人御信靠著天親菩薩呀法然上人之事,是正如和信佛有同樣的價值。斯樣地聖人直接地仰信天親菩薩的御法語為佛說,聖人是在菩薩之前成為嬰兒,而被信奉「一心」之華文呀。我等亦是在信聖人的御法語處信心就確立呀。不使己見人(良人),信心就無法獲得,如果在說無法獲得的話則可憐愍哉。信心銘(七十六)         瑞劔如來的智慧呀大悲者,取於凡夫的話則除了於說為不思議之外無法想像。因為就是如來的佛智、大悲不思議,所以誓願力亦是不思議。以凡夫相對性認識之智慧的話,則無論如何都無法信誓願不思議力。此故於信誓願不思議力者「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呀。此信心不是凡夫之力,是如來的誓願力。是以誓願力而頂戴使信誓願力呀。因為彼之被信,所以這也是不思議。此時蒙受攝取不捨,是能離生死呀。稱之為正定聚、不退之位。必能往生超証大涅槃。淨土真宗誠是如來誓願力不思議的宗教。於真如海生起了一波浪是不思議。那是誓願不思議,是不可思議的誓願力。是包含了大智大悲全部功德的一波浪。彼波浪於生死海從無始之昔,作為將在沈浮之處的眾生,是一人不留地,於聞信一念,使得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的 彌陀同體之悟的場合,而說為「不使往生極樂無為涅槃界者不放手」之如來的念力波。彌陀誓願不思議,是如來念力不思議。是難能可貴的不思議。是誠惶誠恐的不思議。於『和讚』曰:「本願圓頓一乘者 逆惡攝取地信知煩惱菩提體無二 迅速疾得(往生則直接)使証悟」。又曰:「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宿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於「正信偈」曰:「往還回向由他力 正定之因唯信心惑染凡夫信心發 証知生死即涅槃」。誓願不思議的呼喚聲是「汝一心正念直來吧」的招喚之聲。「呼喚聲」是佛心,亦是願力。佛心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如來的大人格和凡夫的人格,依誓願不思議而感應道交之處,始能聞到大悲之聲。唯獨信順此二尊的勅命。這即是真實的信心。於「呼喚聲」外無佛心,於佛心外無我被救度之道。是大悲的佛心之映到、徹到、印現於我之心,而云為聞到之事亦忘,云為信了之事亦忘,煩惱波之火亦忘,被隨順佛心之聲,而直接地成為「白道」上之人呀。白道是如來的勅命,是呼喚聲,是誓願不思議。白道又是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的行者歸命之一心。於三定死的旅人(我之事)如來誓願的「莫担心」之聲響起呀也是不思議。若從道理理論而說者,我是沒有被發聲的資格者。沒有資格發聲而如來賜與「莫担心」「一定救助啊」「汝的往生我(如來)能保証了」「就那樣地來吧」地呼喚了。這不是不思議是什麼呢?於不思議者真難能可貴呀。聲(誓願的呼喚聲)是心(大悲心),聲(名號)亦是光(光明)。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中有力量(本願力)。是可憑靠之極。「呼喚聲」響起之處,願力自然地「依靠」「依憑」之心就湧起來。此心是誓願力,又是大慈悲力。此信憑彌陀之心是歸命(信心)。歸命非凡夫自力的心,是本願招喚的勅命。阿彌陀如來賜與「汝一心正念直來吧」地呼喚。「一心」是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即一的「一心」。十八願是勅命。云誓願的真實為「至心」,將如來誓願的真實之徹到我,而唯無疑、無思慮地,乘彼願力稱為「信樂」。以如來的至心、信樂而來生到安樂淨土吧地賜與仰喚呀稱為「欲生」。因此所謂「一心正念直來」,是說以如來的至心、信樂而「直來吧」的意思。以三心是如來的「智慧」、「慈悲」和「方便」三門之徹到眾生心而成為了「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者,而三心是由如來所迴向者。就言「就這樣的御救助」而有二種解釋:(一)尚未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者,光在口頭上說著「是就這樣地」的話則無濟於事。若不聞本願名號的由來者則不成。(二)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信憑彌陀的人是往生必定之人。此真實信心的行者,往返幾十年之過去看看,以前,是想以這個而能往生呢、想以那個而能往生呢、若如何作的話則信心能頂戴的吧地,煩惱著者,就愈加,是無論如何都不行的我,聽聞再聽聞,若聽聞了看看,則是直到認為聞到了之「聞心」被誓願力拂去,成未聞前之嬰,而「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地,被憶念誓願不思議之大悲心的念佛呀。此時,云為「真是就這樣地」之事,是被誓願力所照亮而頂戴被憶念呀。「就這樣地的御救助」若聞到的話,則「是何等荒謬呀,那樣者是淨土真宗嗎」地想之人雖也是有吧,但此「就這樣地」,就是非常難過之關卡。口頭上的「就這樣地」是死的「就這樣地」。在腦海中覺得著是「就這樣地的御救助」呀,又這也是奇怪者。父親,久太郎在存命中,父親經常拜訪云為炭川之家,而每次去,都會對炭川的老闆娘講說著「婆婆,請不要担心呀,是就這樣地」之事。在父親死亡十年後我親自拜訪炭川的老闆娘。老闆娘說曰:「你的父親死亡,雖剛好到了十年,但至今,始明白了說〈就這樣地〉之事」。在說「就這樣地」「就那樣地」之時,是不容易那樣地就於身的。父親之一生就是「就這樣地」的念佛生活。以真實意而說的「就這樣地」之事者,『歎異鈔』的『被彌陀的誓願不思議所救助去,而往生者遂也』地大音響流,而如來大悲的齒輪轉動之處,凡夫的小齒輪,是能受其力而「往生者遂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轉動之事。即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地,頂戴了使安堵之境界。「汝一心正念直來」之勅命,是本願招喚的勅命。是如來的仰言。聞「仰言」,不是將其「仰言」之御法語,我機也要想如何做而安心地作呀。即使聞勅命,我機也想如何做而安心地作之處,早已混雜著自力心了,勅命逃走了。勅命是如來的勅命。是不給與捨棄苦惱之我的阿彌陀如來全生命無法釋懷的呼喊聲。唯有勅命遍響著之天地,才是無碍光照耀的法界(眾生海)。於「行卷」曰:「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是應該好好地吟味。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隨想錄               瑞劔  於南無阿彌陀佛再無不足言真理者,從一方來看的話則不明白。真理雖是以完美無瑕,而通透著了者,但因為其通透著了的真理之面目擁有千萬無量的面向,所以從小乘佛教來眺望,從大乘佛教來眺望,從華嚴、從天台、從真言、從禪、從淨土、從三論、從法相、又從現代科學、從哲學、從所有各方面來眺望,立於大處、立於高處,而若不真正知道說真實的真理是什麼呢、在於何處呢之事的話則不成。這決不是在普通人而能夠之事。因此作為我等的話,則首先信為御釋迦如來的佛語,是御顯示全部的真理,而即使只以一句的法門亦珍惜地頂戴。如來的言語,於一語中含著了無量義。將無量義攝著於一語、一句。於如來的佛語外沒有可離生死,而入無量壽的生命之道。一領悟真理擁有著無限數多的面目之事,就八萬四千法門,也能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難能可貴地接受。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我,是賜與被攝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任何不足皆無。作為真理,於我得往生成佛的真實利益以外,對我而言沒有真理。唯獨仰信佛語佛法的真味,是唯獨仰信佛語。於此外,根亦無者葉亦無。深事亦無者,則淺事亦無。佛語就是如來,甚至連仰信佛語之事亦皆是如來。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力。即使以一句的御言語,而那也是一切經的全體、宇宙真理的全體、我往生的全體、信心的全體,那就是如來,同時是我的生命,是安心的依據處,是應思。於仰信佛的言語外佛法亦無,信心和往生亦無地,一不好好地思考,就無法出信心之曉天。是「若隨順教和佛語者,則更無外雜緣」。這是佛法的密訣。於隨順佛語以外是無信心呀。明明那樣,卻想要取信心而困擾。即使如何想要取信心,又怎麼能取者呢?說佛語是真實、是甚深微妙之事不使明白,而如何做信心之能取呢?說佛語無法被信呀,是把如來想成只是一點點偉大的人之程度的吧。佛果真就是佛,是不思議的、難能可貴的佛地若明白者,則即使覺得其御言語是無法信,亦應會被信。佛智眼和凡夫眼以佛智眼所見的世界,和凡夫看到的世界是不同。那個明白了的話就是偉大者。生病和佛法生病半分也好七分也好都想罪惡之為原因地御覺得著。沒有養生就是剩下的三分呀。沒有養生也是一種罪惡。有說為是忽視受生於慈親的重要之原故者吧?是遺憾的事。說為忽視之事就早已是不孝了。在不孝者沒有幸福來臨那樣事不是嗎?甚至上自天子下至人民不孝親,而說為因此禍之不降臨者自昔是一人也無。首先第一,忽視自身,以酒呀女人而生病者,是說為自己對自身、對內在那些器官不親切者。身體也是生物。作了虐待、殺害生物之事者,那怕是自己呢、是他人呢、是其他動物呢都不是好事。殺生者往往因生病,而短命。雖然是如果不殺生就無法活命之今日的生活狀態,但是因「君子取物有道」,而覺得「對不起對不起」而吃食最好。最好頂戴稱念佛。雖說為買賣,但作殺害生物的買賣是決不贊同。即使就那樣,也是應該慶喜讓自己頂戴到即使沒有殺大的生物今日亦能吃食之身的幸福。如果生病了的話,則要想到自己的罪惡,而應該大懺悔吧。因而生病是早已治癒了。欲吃藥、養生、懺悔,若念佛感謝的話則即使病沒治好亦會變成輕。死病也會延長。死命也會延壽。信佛者,因為從心底起安心,所以健康也增進,也能長壽。生死問題的解決就是健康之本,就是長壽之本。是「信為道元、功德母」。正覺的深遠和難能可貴我等是迷的凡夫;佛是御証悟的覺者。凡夫的眼目和佛的御眼目是不同。言「目」的是智慧之眼。智慧不同、目不同、心不同、慈悲不同的佛「証悟」(正覺)之尊貴、深遠、難能可貴,是不思議呀,而甚深微妙之事,絕對絕對,不是我等凡夫的心和言語之所及。一言以蔽之,如果於凡夫和佛的話則境界不同。正如,人的境界和「跳蚤」呀「蝨子」的境界是不同著般之者。首先那樣一明白「思計」是就成無吧。法雷 先德法語              桂 利劔聖人之常言輕忽地看過於『歎異鈔』(第十八章)有:「於聖人之常言:若善加思案彌陀五劫思惟之願者則獨自為了親鸞一人也(乃至)絲毫亦不違背善導親身御在說『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身地令知』的金言」之文的話則不成。可宣說為善導大師的「無有出離之緣」(沒有被救助之緣)之機的御言語,和聖人所仰言「為親鸞一人」的金言,謂為「絲毫亦不違背」也是好像一點都不被思考般呀。先輩是善得此意,而御判釋為聞佛願的生起是機的深信,聞佛願的本末(因本、果末)(他力攝取的本願力)是法的深信。若是以於絕對性無有出離因緣的我等為本而蒙賜發起之本願者,則方是被仰言為「阿彌陀如來之本願者徧為我等也」呀。此聖人的御常教者,又,常拜讀『唯信鈔』吧、拜讀『一念多念証文』吧地,依蒙賜勸說的御消息之文而如其之化風般也被拜察到。然者偶爾有看到「稱名本願」(稱念而往生)的教語之事,而這正是高祖(親鸞聖人的御常教,如「唯信」的化風是起自中宗(蓮如上人)吧地使思考之人雖也有,但不得不被說為陷入沒有口傳(老師的指導)而拜讀聖教之人的偏見。雖然『末燈鈔』之御文全是稱名本願的教語,但這是對有阿彌陀佛(人名)的御回答。在關東教團的人們中,將聖人的常仰言,唯只是聽於耳而已,雖未得達到深意者,但因為偶爾看到主張為念佛往生之人,而誤認為是邊地懈慢(化土往生)之機(人),所以是給與作答念佛往生的教語未必是二十願之事者。聞為念佛往生而誤解為二十願呀不是從元祖(法然上人)而來的。是從誤聽了三願真假(十八願是真願,十九、二十願是假願)的法門之處而來的。「置於親鸞的話則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所救助去 云云」(歎異鈔第二章)之御文,是因為日蓮上人誹謗法然上人的念佛為「無間(地獄)業也」,所以被回答之者。於此時不可有回答「唯信正因」的道理。『和讚』有「稱我名字地發願 又若不生者地誓」(道綽讚),是用御讚嘆述說道綽禪師的法門,也是作為行門(稱名往生)的法門,而有那樣說之原由。高祖聖人獨自的化風,不,被來作為本願一乘(逆惡不漏之本願力的宗教,淨土真宗)之本來面目者,「至心信樂欲生地 勸化十方諸有哉不思議之誓願顯 作為真實報土因」(大經讚),這才是真宗的化風。特別地施加到冠註(在本文上頭加寫了註釋),而註釋著「第十八選擇本願之意也」。若能窺此點者,則按照拜讀『一念多念証文』吧、或拜讀『唯信鈔』吧,地蒙賜勸說的御消息之文而能如御常教般明確地被頂戴。歡喜讚慶(續)         瑞劔四十五、三心即是一心。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此即是正教,是正義,是正行,是正解,是正業,是正智。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和讚的真髓(40)       瑞劔正像末淨土和讚(續)邪執之過(251)未得菩提之人皆 專修念佛視成仇頓教毀滅之徵兆 生死大海無邊際所謂「未得菩提之人」,是無法得到菩提的人。所謂「頓教」,凡夫能速成佛之法,是專修念佛之事。所謂「徵兆」,是以「驗」字之意,而說毀滅(誹謗,消滅)頓教的其之果報。對是頓教的真宗(專修念佛)成生怨、毀滅之者,永遠沈淪於生死海,而無有出離之時地,賜示由邪執生疑謗的罪過。正法時代之原樣(252)雖思為正法時機 然成底下凡愚身清淨真實之心無 如何能發菩提心所謂「底下凡愚」,是低劣的凡夫。所謂「如何能發菩提心」,說為如何能想發菩提心而得道呢的意思。聖道之難行(253)自力聖道菩提心 心和言語皆不及常沒流轉之凡愚 如何可令使發起所謂「聖道」,是自力聖道門之事。所謂「菩提心」,是想要開悟之心。所謂「常沒流轉」,是盡在沈淪於迷的生死海的眾生之事。所謂「如何」,是說如何能想發如菩提心般之事呀。菩提心之難發事(254)三恒河沙之諸佛 出世出身昔之時雖然發大菩提心 自力不堪使流轉所謂「三恒河沙」,是接近如三倍恒河沙數般多的佛之事。所謂「出身昔之時」,是雖然遇到活生生的佛之意。淨土真宗今盛也(255)成為像末五濁世 釋迦遺教使隱藏彌陀悲願廣弘揚 念佛往生興盛也以聖道法為釋迦如來的遺教,以淨土門賜作為遺教之外(門餘之道),是以彌陀法為真實,賜視聖道法為釋尊隨他(應機而所說呀)的方便故。到了像法、末法聖道門就衰微,淨土門變成興盛的是自然之道理。是令捨從來之執情而請歸依彌陀法喲地賜勸化呀。淨土門的利益(256)超世無上地攝取 五劫思惟作選擇光明壽命之誓願 蒙賜作為大悲本所謂「超世無上」,是超勝諸佛之意。所謂「攝取」,是想要從二百一十億的諸佛淨土中選擇,將其之善妙者,選取了之事。「光明、壽命之誓願」,是第十二願、第十三願。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者,是淨土自然之妙果。那就是「大悲之本」。教行信証拜讀記(69)       瑞劔行卷(續)705、若說如何作而頂戴其(十七願的)南無阿彌陀佛(大行)呢的話,則那是信心(大信心)                                                               (十八願)。因此,「大行」和「大信」,是有緊密相連的關係。                       大多數的人,都離開大行,光在想要頂戴信心,而往生。除去阿彌陀如來的正覺(本願)(名號)                             而「信心」在何處皆無。信著之原樣就是「本願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教、行、信、証」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淨土真宗的信心,是 「聞其名號(第十七願的名號),信                             心歡喜」的信心。                     不使聞名號的由來(本願的生起本末),早已想要頂戴云為「信心」之「往生極樂的車票」之人雖                            多,但那樣的「車票」在何處都不應該有吧。                  (本文)〈正釋〉                  大行者 則稱無碍光如來名。706、在岐阜縣有人一天二萬遍在稱御念佛。於臨死時彼人就說了,「因為我只在稱念佛了呀,                                                            所以大概是能往生御淨土吧」地說而成亡了。此人的念佛能稱為「大行」嗎如何呢?如果以「大                                    概」的話則不行。即使稱名亦無明尚未破,是無相違於往生的志願無法滿足之人的念佛。這種念                                    佛是被稱為「不如實的念佛」。「如實的念佛」,若不是志願滿足的念佛則不成。                      多數的人,是說「名號獨働」(名號的獨用,或者名號的獨立)之事。如果「因為自己只在稱念                                    佛了,所以大概是能往生吧」著的話,則不成名號的獨用了。是自己以自力心而在念佛了呀。707、今之言「大行」呀,是奉稱了「無碍光如來名」的念佛。所謂「無碍光如   來名」,雖和「南無阿彌                         陀佛名」是同一,但於言「無碍光如來」之處, 稱讚、稱揚如來之事就顯現著了。此念佛是「稱讚                          的念佛」、「稱揚的念佛」。於稱讚、稱揚御名之處,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用就顯現著。為這樣的念                            佛之故,是被稱為「大行」呀。因為即便無名無實地唯出聲而御念佛了,所以那樣之稱揚、稱讚亦                            不成。稱「無碍光如來」之事早已就意味著稱讚、稱掦了。因為是信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用」了                             之後的念佛,所以是被稱為「大行」呀。「十七願的名號」者,是稱揚、稱讚的名號。「行卷」的                            名號是那樣。是故被稱為「大行」呀。708、自力的念佛者,即使念佛,亦是「沒有能稱之功」。自力的念佛不被稱為「大行」。 如果將出聲                                    「南無阿彌陀佛」,而稱念名號的稱為了大行呀的話,則是「如實的稱名」呢或「不如實的稱名」                             呢不清楚。若稱「無碍光如來名」   的話,則成稱讚的念佛故,「如實的念佛」之事就被知道。709、稱名念佛雖是好事,但那是「如實的念佛」呢或是「不如實的念佛」呢,  地說之事者,若不確實地                          先給與區別的話則不成。「如實的稱名」雖被稱為「大行」,但「不如實的稱名」是不被稱為「大                            行」。「名號」雖是大行,但今者因為「如實的稱名」即是「名號」,所以是在名號流布的心境                                    下,以「稱名」而給與代替了名號呀。因為「名號」就是「大行」,所以「他力迴向的稱名」亦又                            被稱為「大行」。法雷通訊〇梅香已過而到了櫻花季節。謹致上『法雷』七十六號。〇由於稻垣久雄老師,在諸多忙碌中編集之御努力,歐洲文真宗誌『淨土』卷四           -二號被出刋了,報告          著去年夏天歐洲真宗大會的情形。見證到真宗的法燈有           以世界性廣泛重新被持續點燃之事的致思。有           緣的各位請訂購拜讀喔!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6.html 法雷音 076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6.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6.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法雷音     第77號(1983.5)卷頭言        瑞劔說想要信本願力之不被信的人,是自己的反省、大聖釋尊和親鸞聖人的研究不足。真宗之教正因為是世界第一的、最高最深的宗教,信之,而離生死,入涅槃城之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話雖如此是以「信佛」之事一個而能夠得到真解脫呀。其故,本願力的宗教,若說為難則很難呀,但說為易者,則這般容易的宗教沒有。說為容易呀,是因為以如來的「真實」一個、「御念力」一個而被救助故。 信心銘(七十七)         瑞劔佛教是佛陀的教說,是可出生死之道,又是佛陀所證悟的法界大真理。可出生死之道者,是唯有禪定和大信心。所謂禪是說息慮凝心,而悟空無我,到達與境界冥合之領域。所謂大信心,是說無礙光耀破無明闇。生死罪濁之凡愚,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外無有可出生死之道。阿彌陀如來是大慈大悲的慈親。於『和讚』曰:「五濁惡世之我等 方唯依金剛信心 捨盡永長之生死 到達自然之淨土」。這又是佛智大悲的御働(力用)。稱之為「自然法爾」。凡夫小智的「働」(計度)者,這皆是妄念的範疇。法界唯只有無礙光的照耀。大信心是唯乘無礙光之流。自己取得了、頂戴了信心地,「自己」一出頭的話就皆自力。所謂「他力」,是將被如來的本願力所遷流,而回歸慈親的故鄉的稱為他力。他力中的自力,云之為二十願,又云為十九願。「想如何做啊而往生」「如何做的話則能往生呢」地,使勁。是早已在落入此自力的泥沼了呀。於「就那樣地來吧」之勅命外,這邊拿出的信心是沒有。如來宣說:「就那樣地來吧,在御淨土等著汝喔」。若豎起著自力之角的話,則往生是難中之難,若奉任如來的話,則是易中之易。已到生命是,最後一分鐘了,除了奉任如來之外,別無往生極樂之道。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莫邪見 莫思考。凡夫的想法者皆自力。即便作了思案的工夫,全皆無外是地獄業。能將地獄行 就那樣地救助之御本願。心和言語 皆絕盡 歸命不可思議尊。想取信心 想取信心地幾十年。精疲力盡 被撈起 蛙哉!佛法是「很難啊」地若說者,則作退卻。若說為容易者,則甚至連如來都會看不起。雖說為任憑業報,但是沒有勞苦之人無法頂戴。信心開於勞苦之枝。如凡夫成佛般的大事業,在小看的話,則皆落第。以本願力好大呀,而將落第的眾生,就那樣地,佛智不思議成不思議,大悲不思議成不思議。凡夫是被囚於概念的動物。所謂火是斯樣者,所謂水是斯樣者。云之為概念。如來,是立於差別即平等、平等即差別的,法界一如之佛智而御存在。萬物是何物呢不是在凡夫可明白者。但是,將三論宗「八不中道」的真理、天台宗「空」「假」(現象)「中」(中道)「三諦圓融」的真理和『維摩經』「不二」的真理,一稍微吟味,是就沒有入迷於各種迷信之事吧。佛教因為是映現了於大聖釋迦牟尼世尊的大寂定之鏡的原樣,給與御說,所以絲毫都不相違。人之說,因為是凡夫的「我」、「物」和「凡夫的人意識」之,綜合、判斷而述說的,所以無法將實相,如實相地表說。科學的世界,雖是最正確,但即使在科學、在哲學也不明白者,是「物其之者(本身)」「心其之者(本身)」「法則其之者(本身)」,對人而言的話,則是永久,被關閉於不可知的秘庫中。恐怕即使經過千億萬年都不明白。於佛教亦在說「五種不思議」(眾生多少不思議、業力不思議、龍力不思議、禪定力不思議、佛法力不思議[彌陀誓願])。是有「不思議」。人之勉強想理解地作之處是不理解,而說出「神創造天地萬物」等呀。迷信的數量在於無數。以迷信的話則無法成佛。於真宗重要的事者,雖然自己就是「凡夫」,但是不知道云「凡夫」之事。言「凡夫」者:「空言,戲言,無有真實言」「妄念之外無別心也」「共是凡夫而已」。自己雖就是凡夫,但因為是不知凡夫之事,所以出自力的「働」(計度)呀。徹底性地賜與明白了凡夫之相呀就是「機的深信」。善導大師曰:「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雖是這樣說之凡夫,但「早已想要頂戴信心」等地思的是,云為太自私自利者。「想要往生到御淨土」雖然也是可以,但是腳下的地獄猛火怎麼辦呀?不知落之事者不被救助。「機的深信」若無者,則「法的深信」亦無。信心不是「知識」呀和「思計」。是「佛力」。是「本願力」。於凡夫的習性,是不知道凡夫之事般之者就不被救助。於往生御淨土者,作地獄行的學習方面就是近路。惡皆是罪。煩惱皆是罪。妄念皆是罪。「若論(濁世的)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釋迦如來是以眾生如狂風暴雨般,非常激烈地造罪呀,而「驚入火宅之門」地,御出現在此之世了呀。每天每天吃魚鳥呀和肉類而絲毫都不覺得罪惡般的人是墮落了。為了作為生存的欲求都是罪。忘記自己的罪,而想取云為「信心」的牡丹餅(紅豆餅)地作著。佛教徒也是墮落了者。這就是末世。以罪的自覺為100分、以仰徹本願力為100分了呀稱為信心。忘記「佛」,忘記「凡夫」,無罪惡的自覺者是不被救助。不知「無常」和「因果」者是無法往生。知無常和因果而漸登一年級生。     在本願的不思議是沒有畢業了。隨想錄           瑞劔心、肉體和世界世間的人將「宗教」之事,這呀那呀地批評,「宗教者阿片也」等地,今日的年輕人們雖然說著,但因為不知佛教,所以才說著那樣悠哉的話呀。佛教是自身的問題。一來成為自身的問題,就心也包含在其中,世界也好人類也好,從山川草木,甚至一切作為生物者、能生存者的苦樂就進入自身中來。首先一看人的肉體,就是從說是肉呀骨呀的物質而在構成。那會活動,而持有像說是痛呀、或是苦呀、或是熱呀、或是冷啊的感覺,又也會作種種的思考、思計。若從那方面來看的話則肉體全體就是「心」。是心而全體又是物質。離肉體而存在著者就是世界。自身也進入世界之中。若無肉體則無世界。若無心則肉體也好世界也好皆無。一從世界而說,就若無世界則肉體亦無,心亦無。此者(身、心、土不二)明白的話則是說開始入門於佛教了者。御釋迦如來是肉體、心和世界的真實之相(亦是身、心、土不二),但入真理之全體而能賜與垂教。要言之從「證」的世界流出了之言語就是佛教,到達「證」之道就是佛教,「證」其之者(本身)就是佛教。要言之佛教是自己的事、自身的事、自心之事的呀。即使連「阿片」什麼都沒有。是現實的問題。 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能離一切迷信之教者。若有迷信的話,則那不是佛教。於言「宗教者阿片也」之人,也在自己辦結婚時,早就調查日子的好壞呀、八字相合等。是可笑的事。又也在孩子一瀕死就祈禱呀「咒語」呀等地,大事叫嚷。這也是可笑的事。又自己一瀕死,就會做種種的迷信,「不安」、「疑惑」和「恐慌」,往來交集於心。這也是奇妙的事。現代人大多數者都眼睛只向外看,也以自己的利益為思考中心,又也作為日常之行。御釋迦如來,是唯思一切眾生之事而真正地,就如「如來」之意般徹底成了「無我」的聖者。「無我」是「證悟」的正味。於「無我」之底流著「大智大悲」。一不徹底成大智大悲,就無法徹底成「無我」。我等雖是生死凡夫,但被頂戴立即往生御淨土,而徹底成「無我」其之者呀。那就是稱為如來的本願力者。本願力的目的者,於其之外別無。真宗的目的亦於那個以外別無。他力真宗實是殊勝的、別無比類的宗教。從此見地一說,就宗教斷然不是「阿片」。最好徹底成「無我」,成得施大悲於一切眾生之身,否則的話那就太隨便了。即使那樣,如來,也不得不將那樣說之人的由惡遷惡、從苦入苦之姿,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故。是見而不見,將宇宙的真理之原樣、心的真理之原樣、肉體的真理之原樣,賜與御說教,作為想讓一切眾生逃離苦,而得最高的樂,今現在二六時中賜與在働(力用)著呀。如來之出現不是久遠之昔的傳說。在佛經的文字中,於所言之中,活生生的如來就御在。於讓我頂戴今活著之中,如來就御在呀。有如來而我活著。於如來的無量壽中,有我的無量壽。是無如來而無我的真存在呀。 地獄極樂的講法說淨土真宗之人者,有非難云為只作地獄極樂的講法。在其處於年輕的住職中,有說:「我是於說教中講地獄極樂之事」的人。因為是聽聞的同行就只有老爺爺、老婆婆而已,所以講法總是變成地獄極樂的講法呀,也是理所當然。說年輕住職不講地獄極樂的,是年輕人嫌棄故吧。無論何者,都無法令人心生感佩。 龍樹菩薩和天親菩薩真宗的第一祖是龍樹菩薩,第二祖是天親菩薩。龍樹菩薩御撰寫『中觀論』等,而大大宣傳般若,說大乘佛教的真理之本處的「空」,而破外道錯誤的思想。龍樹菩薩邊說般若空,邊於一方面變成御信奉彌陀如來,而將御自身的信仰,明確地御顯示於「易行品」中。一說真宗根本性、哲學性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般若「空」。以不壞「空」之真理,依「空」之真理,於如「空」的真理那般,而被建立真宗的哲學。天親菩蕯剖析「空」的內容,從裡側建立了云為「唯識論」之困難的佛教哲學。然後御自身御歸命阿彌陀如來,著作云為『淨土論』之殊勝的御書。云「般若」、云「唯識」,那都是很難的學問。是即使花五年呀十年也無法明白者。那個先不說,難能可貴的事,是剖析那樣困難的佛智世界,窮極於天地宇宙的真理,其後,說淨土法門不是「虛假」,是御自身親自示範御榜樣,而仰信如來的本願力之事。因此我等,能夠素直地信彼等二菩薩的御言語。就宇宙的問題、心的問題的話則雖是深奧難懂,但唯安心仰信如來的本願力之事是能夠呀。 歡喜讚慶(續)       瑞劔五十七、佛賜與教導法界自然的法則。若在法之外,背於法的話就不得不受苦。這就是因果的法則。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五十八、因果的法則亦活著。如來的本願力亦活著。這裡之處如何領納呢?因為領納所以是不思議。一切的矛盾在信心之德中皆被解決。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五十九、在佛智大悲的勅命前,被成了未聞前之嬰。以罪障深重此之徒然者,而是慈親故方(有救)。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六十、自己雖是什麼都不知的徒然者,但是慈親御知道著。慈親是佛。即使任憑也沒問題,有任憑的效果。不擔心。被隨順慈親而往生到御淨土。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六十一、佛教是佛的「智眼」、「大慈悲」和「本願」依宇宙人生根本性的解決,而開示凡夫自己覺醒願力自然的真理,教導「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絕對最高次元,超越生死苦海而使得到真正的自由,又超越雜染的人類歷史而創造了真實清淨的佛陀歷史的教法。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六十二、諸佛如來和凡夫者,在智慧和慈悲的「次元」不同。如來的勅命是應就那樣地信受。是變成可信靠的勅命。「次元」不同者,也是世間道和出世間道的不同、通途的因果和本願力不思議的相違、迷和悟的相違。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六十三、如來既已賜與御成就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而關於我的往生的話則如來御決定著。沒有這樣明確的事。身為我的話則唯只是在「莫擔心」的勅命中,「誠惶誠恐」地被任憑而已。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六十四、「竊以,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         萬行圓備嘉號,消障除疑。」這是親鸞聖人的「心地」(精神)。稱之為「願心莊嚴」的大法門。一句能治萬劫渴。參活句而勿參死句。若日日玩味憶念的話,則自然必能超斷生死苦海。佛法者在一句中含著無限的意義。那恰如望見無限大空般之無高興事。如來無限的大空,一是不思議的佛智,不思議的大悲心就會持續不斷著,而無限的可喜可賀呀。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六十五、無論那樣無論這樣,銅牆鐵壁都是無法被打破者。此者用凡夫之力的話則不行。頂戴著是聖人大信海的全部,又是於彼處完全顯露之此一句外別無佛法、別無出生死之道。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哎呀,真是快樂的一生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法雷 先德法語                                        桂利劔光與聲原始人感到水、火、風、雷的神秘,將之神聖化而作為想掃除災害的是人自然之宗教心的發芽。經過幾千萬年,次第隨著文化的提高而神秘的世界就被視為狹獈呀,是膚淺的科學家之見解,而在宇宙神殿之深奧處嚴然一大神秘的威力就現存著。比人向外打開神殿之扉,亦更要叩開自己心殿之扉,而成了驚恐於自己的靈性(心的不可思議)般呀就是宗教的革命。注意到自己的神殿(心性的神秘)和大宇宙的神殿(神秘)是一如之事者不得不被稱為宗教性的天才兒。在自己和宇宙成一且是異之處有感應的妙用(運作)。機感(人之感於神秘)是在法(真理)的原則上所行的自然之妙(不可思議)。雖然聲感於耳、光感於眼,但若感的話則應之的聲和光就存在。若欲無「感」(感受之事)則無「應」(使生起感之物),若無「應」則無感。若有「感」則有「應」,若有「應」則有「感」。雖耳和目感應於聲與光,但那立即是靈(精神)的交接路(通道)。要言之無外於靈(精神)和靈的感應。耳和目、聲與光是靈自身的活動,是作用。若進入靈(靈性)的世界的話,則聲也好光也好皆是一如(一體)。世界的千差萬別唯是存在於五感官的末梢。     畫者是   無聲之詩,     詩者是   有聲之畫。云畫,云詩,云有聲,云無聲,皆共是「心其之者(本身)」「靈其之者(本身)」的示現,是顯現。     光明者是   無聲的名號,     名號者   是有聲的光明。光、號(光明.名號)皆共是無外於如來大慈悲心的發露。依無礙的光耀(光明)而調熟(化導)此之機(人),依本願的名號而開無上淨信之曉。是以此作為一無礙光的名義(運作為名)呀。以名號作為「本願之勅命」也,此我等在領受如來的心,耳就是最便利之故。成所謂   「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善導大師.往生禮讚)之一語而窮盡了如來攝化(救濟)之妙諦(不思議的真理)和眾生趣入(往生)之極要的甚深微妙之警句。真言的「加持」(眾生之受持大日如來的身、口、意之運作)和真宗的「三業莊嚴」(阿彌陀如來的身、口、意之正覺)皆共是有相似於由口業(言語)莊嚴(舉教化之實)之處者。然而一者(真言宗)聞法身(大日如來)的說法,一者(真宗)蒙受「法身(阿彌陀如來)的光輪(光明)」之處,自然而然地存在難行、易行之別。真言者將機(人)和法(大日如來)的冥合(入我我入,歸一)自機之上(從人)生起,真宗者將機法一體於法(南無阿彌陀佛)之下圓成(完成)。將此(機和法)回歸一法身之體(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故是一如(一體)。但是將利他圓滿之妙果(淨土的證悟),成為機法一體的莊嚴相(顯現),將機(眾生)的真利(真實的利益)於聞信一念(聞信名號之一念)使決得(頂戴使得到)之處,有他力易行之至極。宗教的最高峰是於茲顯現了巍巍(宏偉而不動)的雄姿,而作為讓人瞻仰呀。   人間何處不瞻仰   八面玲瓏第一峯(本願一乘之峯者如富士山)  和讚的真髓(41)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横超大菩提心 淨土之大菩提心     勸令言願作佛心即是以願作佛心     起名為度眾生心 横超者,聖人仰說:「願力迴向之信樂,是曰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横大菩提心,是名横超金剛心也」(信卷)。此意義者,從如來所迴向之信樂(真實信心),是如來想要救助眾生成佛地思之大慈悲。若自眾生方說者,則說為想要成佛之心,即是「願作佛心」。如來想要取正覺地思之如來的「願作佛心」,即是想要救助眾生地思之心,即「度眾生心」。吾等頂戴的信心,若正本清源的話,則也是云為如來想要取正覺之心,其原樣是想要救助眾生地思之心。因此,「願作佛心」者,稱為「度眾生心」也。在彼處,如來的「願作佛心」,是想要御自身也成佛、眾生也成佛之心。稱之為「横(横超)大菩提心」。頂戴了此如來的佛心呀就是「金剛心」(信心)。為他力金剛心故,名為「横超金剛心」。所謂「金剛心」,是真實信心之事。真實信心者,成堅固、不摧,故,言「信心」之事為「金剛心」。所謂「願力迴向之信樂」、「願作佛心」、「度眾生心」、「橫大菩提心」和「橫超金剛心」,都是相同者。 自利利他圓滿 言度眾生心之事   彌陀智願迴向也得迴向之信樂人   證悟大般涅槃也 言「彌陀智願」,是彌陀的智願海。於「天親讚」曰:「天親論主之御言 願作佛心賜令述」「願作佛之心者是 度眾生之心也 度眾生之心者是 利他真實信心也」。於信心之中,是將「願作佛心」和「度眾生心」,合併頂戴呀。那就是「彌陀智願之迴向」。 明利他成就之德歸入如來之迴向 獲得願作佛心人捨盡自力之迴向 利益有情亦無邊 所謂「歸入如來之迴向」是深信為如來的迴向之事。若使捨自力之心而歸入他力迴向者,則是自然而然地頂戴願作佛心、度眾生心之二心呀,依之而於未來濟度一切眾生之事是無礙自在。 由他力成 彌陀智願之海水 他力信水若流入真實報土之依習 煩惱菩提成一味 若往生淨土的話,則煩惱和菩提成為一味之水。這就是真實報土之德。是本願力之德。即入絕對真理的世界。住在相對世界的人,不知道這樣絕對的真理。若到淨土的話,則是自然地,證悟煩惱和菩提、生死和涅槃,不二之真理呀。 等正覺如來二種之迴向 深信之人者皆是至達等正覺之故 憶念之心成不斷 「等正覺」是和不退之位相同事。是得到了金剛信心之位。此位者,是和「補處之彌勒」同位。 教行信證拜讀記(70)         瑞劔行卷(大行釋)(續)710、「信心」雖然也很難,但是「稱名念佛」又也很難呀。在御聖教中,又說「以本願力而獲救」,又 說「以名號而獲救」,又說「若念佛(稱名)則獲救」,有種種的說法。於『歎異鈔』(第二章)有:「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救助去」。這也是和信心同一的念佛。以不如實之念佛的話則無法往生。這種念佛(行),是「信行融攝門」(觀經法門)的念佛。淨土真宗是「大經法門」。在「五願開示」上,是「唯信正因、稱名報恩」的教義。711、在此處被稱為「大行」的,是「讚嘆門(天親菩薩)的念佛」,而不是「報恩行的念佛」。又也不是善導大師的「五正行」中,第四「稱名正定業的念佛」。天親菩薩是「一心」(信心)中的「五念門」(禮拜、讚嘆、作願、觀察、迴向)。善導大師的五正行是(一)讀誦、(二)觀察、(三)禮拜、(四)稱名、(五)讚嘆供養。此等之事最好就良師而被鑽研。 〇稱名破滿之文(其之一)[本文]爾者,稱名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稱名即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也。可知。 712、在此之前聖人仰言(行卷):「謹按往相迴向,有大行,有大信。大行者,則稱無礙光如來名。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大行釋)是領受此之御文,而被仰言為「爾者」呀。故此「稱名破滿之文」者,一不將此「大行釋」於念頭,頂戴就不明白。713、在淨土真宗的話,則從來被教導著為「信心正因、稱名報恩」。又一強調稱名,就被來教導為說「稱名正因」,是邪義邪說了。這就是那樣。然而,一頂戴『教行信證』行卷此之御文,就御在高度讚揚稱名。讀者的頭腦就會覺得混亂之事。是怎樣頂戴的話才好的呢?此「稱名破滿之文」,是應頂戴為「稱名破滿者名號破滿也,名號破滿者信心破滿也」。714、於頂戴「稱名破滿之文」前,讀者提出說「稱念的話則獲救呢,或信的話則獲救呢」的問題,最好大大地來議論。715、「稱名破滿之文」,是立於「大行」(南無阿彌陀佛,讚嘆的念佛,如實修行)上的立論。用說「信心正因,稱名報恩」之頭的話,則覺得難以解釋。716、多數的同行,因為「想稱而往生」「想信而往生」的頭不可靠,所以「稱名破滿之文」無法解釋。717、「稱名破滿之文」,不立足於「名號的功德力」而頂戴,是無法解釋。云為「想稱而往生」之頭的人,是無法解釋吧。718、若想要解釋此御文的話,則先篤實地頂戴著『淨土文類聚鈔』的,「稱名即憶念,憶念即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御文之事是非常重要。  編集後記成為清爽嫩綠的新季節了。別來無恙吧?獻上了法雷七十七號。是宗祖親鸞聖人的御降誕會之月。致上祝賀聖人的御誕生,讚仰其之御德的法會在各地舉辦。雖是八百年之後受生的我們,但今日,依聖人的御引導,「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本典)的御法語之原樣地,賜與頂戴了人生的歸趣之事,御鴻恩是實難謝者。八百年承法流 今日亦又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5.html 法雷音 077 2024-04-14 2025-04-14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5.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5.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04-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72445.html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13年浴佛節法要
112年4月8日浴佛節

112年4月8日浴佛節


2562c33c0fca00371cdec3186dc94998.jpg

17b6db7a18a92cc78d39b4381a170881.jpge1d805b8f92487b535d66c80396e6cd1.jpg

60755aa41ac9725dca329d59ca40d925.jpg98a7a52e25a36c8eed7d5d366eb83e67.jpg

64c721f9bda1a1a855f4f920d89e5d5d.jpg2a95826a002215354176f199b7f854db.jpg

3c2a6392820edea674a4e5d666f91a7d.jpg6745cdcd0b638aa822942eccfd2fa337.jpg

                                                 113年浴佛節法要

台北法雷念佛會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qHrFcOFZtSJ7gZ5u5o9TUQsOAGlLPuGZ『本願寺新報』2月1日号:zp6cnf2月10日号:t62gky2月20日号:d5e9az『宗報』2月号:33cx62
110年2月份本願寺新報及宗報

110年2月份本願寺新報及宗報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qHrFcOFZtSJ7gZ5u5o9TUQsOAGlLPuGZ

『本願寺新報』
2月1日号:zp6cnf
2月10日号:t62gky
2月20日号:d5e9az

『宗報』
2月号:33cx62

台北法雷念佛會
春假已過,亦被收拾起放逸的心。想到明天就要開始重新今年度的御法談,內心不由得又振奮,又充滿希望。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如道元禪師所言:「為休歇之悟迹」,在真宗的話,則如瑞釼老師於『往生的秘訣』所說:「往也好死也好,與佛共行旅」。亦請大家如往常之關照,今年一起再度踴躍聞法,攜手共赴御淨土之旅喲。感恩、
道元禪師

道元禪師

a9012109cebce8b03b42e9fc0bdcf527.jpg

春假已過,亦被收拾起放逸的心。想到明天就要開始重新今年度的御法談,內心不由得又振奮,又充滿希望。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如道元禪師所言:

「為休歇之悟迹」
,在真宗的話,則如瑞釼老師於『往生的秘訣』所說:

「往也好死也好,與佛共行旅」

。亦請大家如往常之關照,今年一起再度踴躍聞法,攜手共赴御淨土之旅喲。

感恩、謝謝

台北法雷念佛會
第三章 二利圓滿的法門        言「天地的真理」,是不思議者,於計度自己的利益,自己作損。於思計他人的利益,自己作德(得)。言「佛道」是其之樣者,若「自己想成佛」地思的話,首先不發大菩提心的話不行。言「大菩提心」的,是先救助眾生作佛,而後想自己成佛地下決心的大慈悲心。此之大慈悲心者,即若不
死的解決(3)

死的解決(3)

第三章 二利圓滿的法門

       言「天地的真理」,是不思議者,於計度自己的利益,自己作損。於思計他人的利益,自己作德(得)。言「佛道」是其之樣者,若「自己想成佛」地思的話,首先不發大菩提心的話不行。言「大菩提心」的,是先救助眾生作佛,而後想自己成佛地下決心的大慈悲心。此之大慈悲心者,即若不發大菩提心的話,無論以幾億年所作難行苦行,是不能作為成佛者。這就是佛道。佛道者言實踐(一)發心(發菩提心)、(二)修行、(三)菩提、(四)涅槃之四階段事為佛道。在淨土真宗的話,「教、行、信、證」就是佛道,大信心就是大菩提心。是由於如來的(一)大智慧力(二)大慈悲力(三)大誓願力而眾生往生成佛。云此為他力。若一言蔽之是「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言歸命如來的本願力為他力。

       於弘法大師所尊重愛讀的書物之中,有云為龍樹大士的『菩提心論』之書物。在讀了那書就發現,書寫著云為「大悲心若無者,修行成佛皆不可能」之事。又在讀了真言宗的『大日經』就見「大悲為根(根本)」地被說著。於「四弘誓願」的第一行,有云為「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那是大慈悲心之姿。在佛教釋「慈悲」云為「拔苦與樂」,即說拔眾生之苦而與樂的為慈悲。如來的「慈悲」者,云為「無緣的大悲」,因為是無我地無分別智的證悟所以顯現了大悲。信心的體,是名號,是如來的大悲心。於『論註』(引用信卷)曰:「大慈悲者佛道正因也。」真宗信徒「想要往生極樂」地盼望著。彼等預先聽聞到「於往生者信心決定(信心獲得)就是必須的條件」。因此全部的信徒,早已信心想要頂戴,早已想要頂戴信心而得安心地,欲願、希望、努力、焦急著。這是從昔時至今日為止一般信徒的實情。說教也好,或又教人生無常,早已教導「信心決定喲、稱念佛喲」。這個,罪業深重、煩惱具足、愚痴無智之疑深的凡夫,不是輕易地,能於一朝一夕信心就頂戴者。
(一)  久遠劫來自力疑心的惡癖之附著。和
(二)  現正凡夫的心就是心猿意馬地,變化無常。和
(三)   難思之弘誓。如來之賜與救助之事,是不思議呀不思議     呀!
()  之後,不知佛的尊貴,不信高僧方的大人格,不崇、無尊敬之心的。
()  又因為是聞習著世間的無宗教、反宗教、反佛教、邪偽邪說者,所以本願一乘般的尊貴教,決不被          信。作為現代之凡夫的話,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之不被信的,是當然。彼被信的話,那是彌陀正          覺的不思議、本願的不思議、名號的不思議、佛智的不思議、大悲的不思議之所使然。不是凡夫之          力。故言信心者,以不思議為不思議,仰信云為信心。
      多數的人,不能辨別右之各條,信心是何物呢不知道,而一味地「想取信心想取信心」地焦急著。實在是可說為愚癡也。「真宗要關五個條」之中,於第一條,雖是敘述了云為「果上圓成」之事,然所謂「果上圓成」,是御言「就往生的話,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都是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沒有拿出來的必要的」。若更簡單明白地說者,此「五個條」:

() 我的往生者,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地給與御成就著,   所以從我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拿出者           皆無。
() 於如來成佛的因果外,無眾生往生的因果。
(三)難思之弘誓。如來之給與救助之事者,不思議呀不思議呀!
() 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是一。往生是如來的御工作。
() 願力無窮之故,往生是唯之唯(免費之免費)。空手地,赤裸裸地,就這樣呀地。淨土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法體圓成的法門」、「果上顯現的法」。若將此容易明白地說的話,我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來的御手頭上給與成就,大悲也好佛智也好、本願也好名號也好,將如來的功德全體,作為招喚之勅命,「就這樣地來喲,不要擔心,等著哦,護著哦」之勅命,即成為給與呼喚著十方眾生的「呼喚聲」,正響遍於十方。於呼喚聲中,我被救的因也好果也好、信也好行也好,盡悉含籠著。作為這邊的話,唯只是聞名號的功德力。即只是信順勅命。聞就是信心。歸命(信順)勅命,就是信心。

從這邊「拜託」也不要卻從那邊「給與呼喚了」之事的誠惶誠恐地感激,而「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向著大智大悲的如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信心歡喜的云為信心。從這邊,因為不是發願、積行的,也不是「請給與救助」的祈願的。唯御接受勅命者最好,信順勅命者最好。在如來方,行也好信也好、往相也好還相也好,都已經給與御成就著之事,唯是「誠惶誠恐」地仰。唯是令使讚嘆而頂戴。信心之相,是成為

「仰讚嘆,俯慚愧」而顯現者。世界的宗教雖多,然云「眾生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都在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眾生唯只以信順勅命而被救」的宗教者,唯淨土真宗,是只有本願一乘。是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就是淨土真宗之旨者,所以多數人是努力地,「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

「想因為安心而往生」、「想如何做而往生」地,作自力之計度的。可說是為錯誤。「想如何做而往生」地思之心云為「定散心」。因為定散行是末代凡夫無法修,所以作為今日之凡夫的

話,修定散行迴向那個給如來方,而想往生地立志的人一人亦無吧,然而即使只說是發起「想如何做而往生」、「想稱念佛往生」、「想頂戴信心往生」地思之定散心的人而已,亦不是過份之言吧,大部分的人就是這樣。定散心(二十願)是很難以去除者。此者,是因為不知道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之事。「果上圓成」之故,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無需拿出者。淨土真宗,於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之外,從自己方,信也好行也好,拿出任何一個,而作為成往生資糧般者皆無需。從自己方拿出來的東西都是自力。 所謂「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阿彌陀如來之勝過諸佛、諸神的功德力用。其他的諸佛方各各都有本願,而賜勸修「戒定慧三學」,即「八正道」、「六波羅蜜」之行。此即是「自力聖道門」。聖道門者,其所說的真理,即說像是「空、不可得」呀、「真如、實相」啊的絕對真理,對於相對認識的凡夫的話,實是難解難入的法理。作為今日之凡夫的話,得悟入者一人亦無。故亦云之為「難行道」。此等之教者,真理之深奧而於凡夫不只不能理解,修行也難。若說「修行」的話發「大慈悲心」,而修大菩提行(戒律、禪定)之事就是佛道,是修行。

聖道門,於其出發點,不發「大慈

悲心」的話不行。所謂「大慈悲

心」,通說為「視一切眾生猶如己身

(自己)」,是思一切眾生如我子之心。言「佛心」的就是那個。若平易地說,將憎嫌的婆婆呀媳婦呀、繼子,都第一優先救度,努力想把他們成佛地思之心云為大慈悲心。於大慈悲心之前,無愛憎分別,無敵我區別,自己和他人的,沒有分隔。

「慈悲之眼 思憎者無       罪有之身 方猶可憐」地如歌詠之文句般,發「無分別智」,徹底「無我」,而愛一切眾生如我之獨子的云為大慈悲心。

佛道者,先發此大慈悲心,而後,修「戒律」和「禪定」的,就是一般佛教的修行。作為凡夫,大慈悲心發起沒發起呢?戒律(止惡事,而只行善事而已)能持與否?禪定(止散亂放逸的心,成無念無想之事)能修與否?即使稍微思考一下,亦是令人不寒而慄的話語。

一切眾生,盡悉,是「極惡最下」之一類。(選擇集)

即使聞「極惡最下之眾生」,亦是光知道「那是法然上人所說的法語」而已,因為沒有引用於自己之身而深思所以不行。「極惡最下」是自己地,若反省自己而深信的話,說

「想如何做而往生」般狂妄的想法是應該出不來地思,但是實際上,同行真正全部,都在思著「想取信、想稱念佛、想作什麼而往生」。

所謂「極惡最下」,是說什麼都不知,什麼事都不能,光造著罪而已,完全沒救的徒然者。這真正明白的話,言「往生者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個」之事,是應該能頂戴。往生不是自己的想法,不是知識,不是行,是佛力一個。給與被知其之旨的,就是第一「果上圓成」,和第二「二利圓滿」。又將『教行信證』的全體,從佛力上,更詳細給與御說之往生的關鍵,就是第三的「難思弘誓」和第四的「無礙光明」。那樣頂戴的話,衆生方,於佛力之外,從自己,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於佛的名願力之外,沒有能附加者。宣說了其之旨的,就是第五的「就這樣呀地」。云為「果上圓成」(果上顯現、法體圓成),眾生往生之因(信心念佛),亦依如來方南無阿彌陀佛地給與御成就,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就那樣地來喲」地給與呼喚著,所以這邊方面,不需要做任何一件事,唯光是「非常感謝」地御接受。

如來者,因為又是依如來的本願力(功德力),「眾生若不能往生(他利),我亦不取正覺(自利)」地給與御誓了,其本願之成就,被成了云「南無阿彌陀佛」之佛的,所以聞本願、聞本願力,而「真歡喜之事呀」地,信心歡喜的話必定能頂戴被往生御淨土。云此為第二的「二利圓滿」(自利者如來之成佛,利他者眾生之往生)。「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原理,是眾生往生的根本原理。於其他的宗教是絕對所不能

見。不知道此正覺的原理和眾生救濟的原理者,是「想取信心、稱念佛、安心而往生」地作種種自力之計度的。

「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因為是非常重要的法門,所以是應該好好地聽聞,好好地思考,而頂戴他力真宗的妙旨。十遍也好、百遍也好都不聽聞,這就不是入心之物。

第四章 難思弘誓 

『歎異鈔』(第一章)曰:
(一)「被彌陀的誓願不思議救助去,而往生遂也」。此一句是『歎異鈔』全篇代表處的重要之御文。真宗的安心盡在此句。往生御淨土者,示於此一句中。「誓願不思議」(不思議的誓願),即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往生。
「行卷」曰:(二)「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
「信卷」曰:(三)「聞其名號(本願,本願力),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此三條御文,確實聽聞,確實吟味。
 (四)於善導大師二河譬中所示的阿彌陀如來之勅命,「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之御法語共同地聞聞、聞到底,思思、思到底,研究研究、研究盡的話,自然而然被獲得信心。此外沒有獲得信心之道。
      就此,開示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阿彌陀如來本願成就的大正覺是什麼樣者呢的,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
      一般的同行,自己(用自己的力量)聞、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信、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稱念佛地思著。「自己」出頭的話,皆是自力。參拜御寺的也好、拜見佛書的也好,都是阿彌陀如來光明的照育(御蔭),雜行雜修自力的心之被捨,亦不是我之力(凡夫之力),全是如來「難思弘誓」(誓願不思議)的御蔭。將此御蔭之事,云為「如來的迴向」。從參詣御寺之事,迄至信心決定為止,無不是如來光明的照育和如來的迴向者。即,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往相也好還相也好,全無不皆是如來的迴向。即凡夫之往生的東西,往生的因也好果也好,皆全部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  
      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働(運作)。云此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將「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云為「果上圓成」,又云「二利圓滿」。廣島的大瀛師所申說:
「極樂之 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案工夫 之岔道」
一切眾生的信心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都已由於如來方而御成就,而將給與立即示現在吾等之前的御姿,云為「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云此之御姿為「果上圓成」,又云為「二利圓滿」。「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真理。
學佛法也好、信心獲得也好,首先第一不得不知道之事者:
() 所謂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
() 所謂凡夫是什麼樣者呢?
() 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話能成佛?
將此三點,明確地掌握,確實聽聞,不能認真地入腹(入心之底)的話不行。又就此三點,即使徹底性地聽聞也沒有。此故,參拜御寺的人雖數多,然往生之人,是如曉天之星,極少的。
      於第一「所謂佛是什麼樣的御方呢」的問題能回答者,就是第一「果上圓成」、第二「二利圓滿」、第三「難思弘誓」和第四「無礙光明」。其次,於云「凡夫是什麼樣者呢」「於凡夫之成佛者,如何做的話能成佛呢」的問題能回答者,就是第五「就這樣呀地」。凡夫即使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能,淨是造著罪而已的動物,用自力的話,絕對不能離生死,用自力的話,是絕對不能成佛的。「就這樣地」之外,凡夫無論如何都不成,什麼都不能,不是嗎?即使說「就這樣地」,也要十年呀、三十年地研究,而品味「就這樣地」的真意最好。
第三條的「難思弘誓」(本願),和第四條的「無礙光明」(名號),是如來的運作,是功德,是力,是凡夫度生死大海而往生的大船,消滅無明煩惱而賜使到安養淨土,是佛智大悲的光明。
      「教行信證」,「教」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名號),「行」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證」(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在「真宗要關五個條」說的話,第一「果上圓成」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二「二利圓滿」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三「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五「就這樣呀地」的眾生之信,其體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聞真宗之說教的同行也好、讀真宗之書物的學生也好、無論何者也好,所謂真宗是這樣者呢,所謂信心是那樣呀,說「啊明白了」的程度,是極限,大部分的人,幾乎全部,都止留在「知解分別」。在「知解分別」的漩渦中,咕嚕咕嚕地轉,而終其一生的就是現狀。親鸞聖人亦是在哭泣吧。打破「知解分別」,而於「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肚飽飽了之姿就是「就這樣地」。
      「就這樣地」者,從一方面說的話,其體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又從另一面說的話,是將「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仰、仰、仰切了之姿(金剛的信心)。給與救助之「法」的「難思弘誓」也好「無礙光明」也好 皆為南無阿彌陀佛故,又,被救助之「機」(金剛的信心)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云此為「機法一體」。將機法一體之處云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果上圓成」「二利圓滿」就是此。

 第五章 無礙光明
             言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之意義者,是云為「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意思。所謂「光明」,言「光明者智慧相也」(曇鸞大師『論註』),而云佛的智慧為光明。又云佛智慧的力用為光明。佛的智慧者,「有什麼樣之力用呢」地說的話,有「除世痴闇冥」(淨土論)之力用。「痴」是凡夫的愚痴(邪見)之闇。於「闇」者無被晴闇(明來闇去)之力。必不得不借光明之力。阿彌陀如來的光明給與破一切眾生愚痴暗鈍之「闇」。將凡夫的愚痴暗鈍之事於『和讚』仰言為「無明長夜之闇」。

『和讚』曰:

「無明長夜之燈炬(如來的智慧光明)  智眼昏暗莫悲歎   

     生死大海之船筏(船、筏,大悲的本願力)  罪障深重莫哀傷」此和讚之意者,「因為自己是造惡不善罪深、膚淺者,所以怎樣也不能往生御淨土」地對在嘆氣之人,聖人是給與諭示:

「如來因為是『慈悲深遠如虛空,智慧圓滿如巨海』(文類正信偈)所以沒有好擔心之事」的。其次聖人申述「願力無窮」(本願力的強度是無限)之意而詠唱:

「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

此等二首御和讚,是極其重要,又非常難能可貴的『和讚』。常將此二首和讚浮於念頭,至死為止地憶念著的話,自然而然地信心亦能頂戴,亦能安心。忘掉聖人的御法語,除去御聖教的法語,而做學問,將凡夫的心,即使如何地凝固,亦是不能頂戴信心。信心宿在敕命中、於本願名號中、於御聖教的法語中。將其處聖人於『歎異鈔』申說:「於親鸞的話,『唯念佛(唯依本願力)而可被彌陀救助去』地,蒙受良人(法然上人)的仰言外別無子細(道理)也。」

此御法語是信心獲得的秘訣。『教行信證』(總序)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生死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如太陽光的大光明)」

此二句就是顯示『教行信證』全體的重要御文之處。『教行信證』是收於此二句,由此二句生『教行信證』一部六卷的御聖教,淨土真宗就能展開了的。『和讚』也好『御文章』也好、其他一切御假名聖教也好、三經七祖的御聖教也好,都收於此二句。「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心也好往生也好皆從此二句開出。瑞劔三十八歲時,始由桂利劔老師被授與此二句,爾來五十餘年,每日無被忘,憶念此,持續吟味著。御聖教的法語,不三十年、五十年地持續吟味,妙味是出不來者。

假設有人問:「你聞到了什麼呢?」的話,我就宣說:「只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

問:「你頂戴信心了嗎?往生御淨土的自信有嗎?」的話,我就:

「難思弘誓、無礙光明」地回答吧。所謂「無礙」是什麼意思呢地一說,就云「無礙」者,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大智大悲)者,連眾生的惡業煩惱亦不能障,而給與徹入我心。這就是無礙。

如來的光明,是如來大智大悲心的電波,又是放射能。此光明,是因為如來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所以遍照十方群生,徹入其心,令發起信心,賜使往生的。往生絲毫也不是自己的力量,全是他力之御迴向。用凡夫之聞、信而安心了的程度如何能往生御淨土者呢?全是如來的「難思弘誓」(本願力)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御蔭,是御力。此即是南無阿彌

陀佛的功德力。云此為「果上圓成」「二利圓滿」(第一條、第二

條),又云為「果上顯現」。而且云如來正覺的運作、本願力的運作為「難思弘誓」(第三條),云名號的功德力用為「無礙光明」(第四條)。

所謂「無礙」,又云「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為無礙。此者,在分別善惡、愛憎違順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是佛的大智、無分別智是萬法一如的境界之原故。於『維摩經』有云為「入不二門品」之一章。在拜讀了那章而一見,就說著「萬物雖皆異著,然異著之原樣是不二(非一非異)之最高絕對的真理」。一成為不二的大真理,就即使哲學也好、科學也好、佛教以外任何宗教也好,都不能思,也不能說。唯只有佛的大智光明,和此大真理成為一如。在我利我欲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在愛憎之凡夫的話無法明白,用分別取捨之凡夫的頭腦的話無法明白。縱使一切的凡夫人無法明白,然「不二的大真理」「不可得的大真理」「空的大真理」「無分別智的大真理」,是真理之故,不能批判,又反論之。現代人的理論一堆,也要以即使拜讀了『維摩經』呀、『金剛經』呀、『華嚴經』的一部分而見亦最好。

將此「不二」的大真理和證悟了「不二」的大真理之智慧云為「無礙」,又云「無礙光」。

阿彌陀如來,被是無礙光佛。被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將此親鸞聖人於「真佛土卷」仰言:

「佛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土者亦是無量光明土也。」

阿彌陀如來,是無礙光如來之故,將眾生的惡業煩惱,就這樣地,能給與成為菩提水。這就是行卷「一乘海」的「海」之意思。『和讚』曰:

 「本願圓頓一乘者  攝取逆惡地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不二)速疾地令使證悟」

又曰:

「名號(無礙佛智)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留     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又曰:「罪障成為功德體  由於如冰之與

      冰愈多則水愈多  障愈多則德愈多」

地仰言。這就是「無礙」之相。是無礙光的利益。

將本願成就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之相,我是稱為「果上圓成」(第一條),稱為「二利圓滿」(第二條)的。所謂第三的「難思弘誓」和第四的「無礙光明」,即是第五條「就這樣地」的原由、根基者。

云「獲得信心」,全是無礙光的利益(迴向)。『和讚』曰:「由無礙光之利益  獲得威德廣大信     煩惱冰塊必溶解  即化為菩提之水」

是應頂戴。因此吟味云「他力」之事最好。忘掉「無礙光的利益」,而將「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想因為安心所以往生」地思之自力計度,迅速捨去最好。不看「無礙光的利益」,而「想取信心、安心而往生」地踏出了的話,即使是幾十年,也從來沒有能出信心歡喜之曉。

 第六章 就這樣地

於此「真宗要關五個條」,已將「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雖是粗略地說明了的,然詳細的內容者,將本書一千頁,認真地給與御覧的話,思可更一層地明白。

將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無礙光明,通過全篇,好好地吟味頂戴的話,「於為了往生者,從眾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沒需要拿出者,可附加者沒有」地說之事,是能知道吧。那就是「就這樣地」。

不喜歡「就這樣地」的人是「想成什麼而往生」地思著的吧。完美地齊備三業,而「想完成自己而往生」地思著的,那不是淨土真宗。

「請給與幫助,給與救度」地祈願、祈禱,想怎麼做而從神佛得到御利益」地願求現世利益者,是非佛教性的迷信。對阿彌陀如來持願求之心,因而思著自己完成、自己滿足,為追求事之一群,因為是不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啊」之人,所以不能往生。

聞他力迴向、無礙光的利益,是因為能聽聞本願名號的由來,在凡夫方,為了往生,沒有任何一個云為「不這樣做的話不行」者。唯「非常感謝」地,只是信順本願的勅命。云那個為「就這樣地」。

即使說為「就這樣地」的話,信心也是不需要者,即使都無稱念佛也可以。即使喧嘩吵鬧也好、偷盜也好,陷入云為「沒關係」之邪見的話不成。是「依如來的名願力而往生」地,頂戴著的「就那樣地」、「就這樣地」。

人生百年,「佛法(名願力的信心)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地作而渡世,才是云為「念佛行者之心得」者。

善惡 想信 皆忘盡仰望天空  明月光。

聞之原樣地 唯聞之原樣地 御慈悲喲地 成了信憑 彌陀的呼喚聲。九十年 聞了什麼呢 記得了呢本願名號 唯一  呼喚而歸 慈親的故鄉。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其之働者 不思議也働之原樣地 我往也。

(瑞劔

台北法雷念佛會
法雷音 081號(1983年9月)  本願力    好大啊 背負地獄    往極樂          瑞劔  卷頭言   雖聞佛法但隨人聽聞的話,無論是多少年佛法的真義都不明白。所謂佛法的真義是本願力。本願力者若不以說自己就是罪業深重之徒然者的深刻反省、自己批判之眼而見的話則不明白。本願力和罪業深重
法雷音081

法雷音081

法雷音 081號(19839月)

 本願力

   好大啊

背負地獄

   往極樂

         瑞劔

 卷頭言

 

雖聞佛法但隨人聽聞的話,無論是多少年佛法的真義都不明白。所謂佛法的真義是本願力。本願力者若不以說自己就是罪業深重之徒然者的深刻反省、自己批判之眼而見的話則不明白。本願力和罪業深重是裏表。

我一人在於此處,給與救度彼的是如來的本願力。云此為「一機一法」、「一法一機」。救度此「機」者是此「法」。只有此「法」,能與救度此「機」。除了「一機一法」外無論能記得多少多麼困難的法門,亦都不成為後生被救助之力吧。

知道本願力之事雖容易,但信之的事很難。是云為以「死」和「罪業」而信呀。不是以心而信的。是以云為「死」和「罪業」之人天虛假的事實而信呀。由「死」和「罪業」之內信本願力之力就能生出來。那就是本願力。

信心銘(八十一) 瑞劔

 一心立奉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的安心者容易。往生御淨土之事亦容易。言易的是,因為一切善惡凡夫,悉、皆,乘如來的「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故。若是混雜了凡夫的「計度」者,則其信心成為不純之物,往生之事,亦是難中之難。於「信卷」曰:

「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

如來智願海,深廣無涯底。

言御釋迦是佛之事一明白,「佛」「法」「僧」三寶和因果業報的大真理一明白,就能隨順「佛語」和「佛願」。此人是「真佛弟子」。所謂「隨順」是素直地信順之事。那亦不欲投入自己的全生命而聞,是無變法成素直者吧。

   成素直吧,成素直吧,成素直吧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請唯信喲

這就是安心的秘訣。成素直,而將

「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致上救助而往生者遂也」,

幾十年間,千萬遍地頂戴,而每日使憶起之,透過文字,就那樣地,唯信「誓願不思議」為「誓願不思議」,頂戴「大誓願力」為「大誓願力」就最好。特別「本願力」的「力」之一字,晝夜使憶念而頂戴就最好。是必定呀於此一句中信眼能開,而發現「往生的保證」吧。使得「往生的保證」,而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那裡吧。光明的生活是就於那裡能期待吧。

「誓願不思議」一被頂戴為「誓願不思議」,就能隨而,就那樣地頂戴

「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為「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

徹底於「法」的不思議,使覺醒無始的根本惡(無明)時,始如來的大悲心即大智慧力、大誓願力、大三昧力、攝取眾生力之徹於心,而無限的法味就湧現出來。以「誓願不思議」之一句而能給與開眼。念佛亦給與出來。

稱為阿彌陀如來之母親,對稱為我之此嬰兒,從久遠之昔,就在耳邊說「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而給與教導了我之佛的「言語」就是念佛。是大悲的「言語」。

即使南無阿彌陀佛地聞一聲亦成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尊貴的尊貴的阿彌陀佛。我想要說的事,唯只是此。是被佛智不思議所働(運作),被「誓願不思議」所働,乘「願力」而往生呀。不需要嘮嘮叨叨地說明。對沒有覺醒於人的根本惡(無明)者,說明反而是讓人更加「計度」般者。佛法者,不拼上自己的生死而聽聞,就無法頂戴云為「以無義為義」之智願海的不思議者吧。

人間九十年之一生涯中可看作除了只有言為「誓願不思議」和南無阿彌陀佛之如來的「佛語」外都無隨身之物。迷迷糊糊地聽著的話,則雖如海山般眾多地聽聞著吧,但即便隨身之物的話則亦一言半句皆無,是將死出山路之末、三途大河者,成獨自一人越過之事吧。佛法是可將眼向內而一人歡喜之法。若無法讓一人歡喜則不是佛法吧。被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恩、御師父 桂利劔老師的御恩。

法離文字,不屬因,不在緣。法是不可思議故,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就是不可思議。如來是不可思議故,誓願名號亦是不可思議。誓願名號不可思議故,信心亦是不可思議。信心不可思議故,往生亦是不可思議。於相對的世界無安住。唯於誓願不思議的世界有凡夫的安住。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真宗的面目。生死解脫和秘鍵在於「唯」之一文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於一升瓶能裝入二升

人的心是如一升瓶的樣子者。如果認為裝著豪華的酒的話,則只是惡業煩惱的泥水而已。

於其一升瓶中,又來裝如來真實心的清水。即使於一升瓶中裝二升亦連「瓶」都不會有破裂。彼處就是不思議。那是云為「佛智的不思議」、「無礙的光明」者。善導大師所申稱:

「於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信心)」。

煩惱是不成障礙的理由,亦不是云為同居的理由。無入處而給與來入的就是無礙的佛智。是他力的信水。

像這樣一來,就將無論眺望何處,都無法往生那樣的我頂戴被往生之事,唯只是,「不思議、不思議」地,仰本願力。

智願海和罪惡

善導大師所仰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禮讚)。

深深自覺自己的業海深廣無涯底之事,而一頂戴右之御文就有難能可貴的價值。在不是那樣的人是如水於蛙面(不痛不癢)吧。佛教不是只能終於知性者。若是屬於知性的話,則和科學同樣,從外部雖亦能受任何的批判,但因為佛教是各自的自覺體驗之大道,所以從外部,無論怎樣地批判都不恰當。

翻轉眾生的業海,而與如來成一味之働(力用),又是彌陀的智願海,是本願一乘海。因為於如來有此「働」(力用),所以是於信一念愚惡的凡夫之被救助去呀。於此外無眾生濟度的方法。

「業」的深廣度,非常非常超越我等的想像之上者。人之一人一人地來生了於地球上。那就是「業」之所使然。「業」和自己的存在是同一。將此叫做「宇宙業」。於其上亦有社會業者,亦有個人業。

「罪」亦同樣,深廣無限量。自己的存在著之事就是罪。不,認為存在著的存在觀念,就已經是迷心之所致,是罪的根源。此故聖人是仰言:

「無論如何地獄是一定的住處啊」

了呀。

   無限 大空的智慧

     無限 大海的慈悲

       吾安

     罪也好障也好 依有的原樣。(瑞劔)

 

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的話則困惑

大家的境界以如棄置路邊的小佛堂而主人公就不在。因為主人公不在,所以種種東西就會進來而荒廢佛堂。是說棄置路邊的小佛堂了之人是任其荒廢。禪者於「無心」中發現主人公,而甜蜜地對待東南西北的風。真宗者和云為如來之母親高聲呼告親子之名,從心底安心,而於光明中營度佛恩報謝的生活。

發現云為如來之母親,而憶念之心常不間斷的人,其信心之心,亦甚至廣達法界,而即使說於時間性,也是永遠活著之人。

 

佛法味(1     瑞劔

 〇不得悟實相 我是山家的 落葉呀。

 〇實相(實在) 不悟之哲學家 那亦成凡夫之同伙。

 〇物雖能見 但物本身 於七封之秘庫中 雲覆藏。

 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自利利他圓滿 最高之善。

〇最下之凡夫 到達最高之善 今暫時。

〇神的存在 證明得了之人 一人亦無。

〇萬物者不生不滅之真理也,神創造等為人云。

〇世界不是神的藝術品吧。

〇萬物之 不生不滅知道而後 再研究神最好。

〇能事於神之人者皆 只是不知佛法之人。

〇神和佛的 區別亦不知之人 橫行市中。

〇人不知佛 知佛者唯佛。

 〇佛語 不聞之人 無宿善。

 〇聖人之 言語請信喲 是信心。

〇七高僧 以一般人來說 是不存在。

〇不使知佛為佛 想取信心 那是沒道理呀。

〇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啊。

〇後生大事地 踏出之心中 佛住宿。

〇最高之 善者御六字 罪消亡。

〇不修禪定 不知佛智之哲學家 遠離真理三千里。

〇將聖句 日日拿出憶念 無相續之人無信心。

〇請作敬佛法僧 三寶之 學問喲。

〇自己自己地 自己之究明雖好,但知道自己是凡夫最好。

〇即使見花 亦無法成 花本身。

 〇使捨自力 若仰則清淨 天空之星。

〇本願 若聞則有安心者 一於不聞想安心 就那是沒道理呀。

〇若不生者的大正覺 若如來在 則大安心。

〇忘記自己 如來的御手頭 仰徹了就是信心。

〇若仰則不思議 落之我就被知。

〇本願海 若浮者不思議 鴛鴦 往返 皆無踪。

 

和讚的真髓(45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警告

往相還相之廻向 若以成未已遇身

流轉輪廻無邊際 苦海沈淪如何免

所謂「未已遇」,因為無法信本願故之意。「沈淪」者沈沒而終之事。所謂「如何免」,是說除了墮落地獄外沒辦法的意思。

 信心難得事

若信佛智不思議 方令住於正定聚

化生之人智慧勝 無上覺者證悟了

所謂「佛智不思議」,是淨土真宗的根本。阿彌陀如來救濟眾生的根本,是「佛智」和「大悲」。那個,就成為「本願力」而與成就眾生的信心。「本願力」和「名號」是不二。所謂「正定聚」,是「不退之位」。往生成佛之事就決定,而已是不再使退回無信狀態之位。因為想要取信心地希望,而忽視「佛智的不思議」所以「信心」無法獲得。所謂「化生之人」,是信心獲得的人。所謂「智慧勝」,是信心的智慧在殊勝。所謂「無上覺」,是成就正覺。所謂「化生」,是言為「正覺華化生」,依佛智而往生之事。

信心的利益

以信不思議佛智 作為報土因

獲得信心正因事 於難之中猶更難

信心者信佛智不思議,為不思議呀就是信心。所謂「信心正因」,是說往生的正因是信心一個。念佛若有信心者,則自然地被稱念。

佛之恩德難報謝

使捨無始流轉苦 期待無上涅槃事

如來二種之廻向 恩德真實誠難謝

所謂「二種之廻向」,是「往相廻向」(往生報土)和「還相廻向」(往生而後救度眾生之事)。所謂「流轉」,無始以來,生死生死地,直至今日在迷惑之事。迷界是苦。

流轉的理由

報土之信者不多 化土之行者數多

自力菩提不堪故 自久遠劫來流轉

 所謂「報土之信者」,是被往生報土的信者。所謂「化土之行者」,是他力中的自力之人,是十九願、二十願的人。所謂「自力菩提」,以自力得菩提之事是不可能的事。

廻向之恩德

依南無阿彌陀佛廻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廻向之利益 使廻入還相廻向

 「名號」是廻向的總體。又是信心之體。名號是佛智、大悲的結晶。名號是阿彌陀如來之名地同時,是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之全體。往相廻向之極致,頂戴還相廻向。還相廻向,是眾生於往生而後,眾生就廻向於其他眾生呀。

 慈悲的力用

 由往相廻向大悲 得還相廻向大悲

如來廻向若使無 淨土菩提如何得

若是沒了如來的大慈大悲者,則皆無法往生和作還相廻向之事。云為佛性、云為信心、念佛,皆,是如來大慈大悲的廻向。「菩提」是安穩一切眾生之事。如無如來之廻向的話,則無法那樣。

彌陀、觀音、大勢至

彌陀觀音大勢至 乘上大願之船哉

漂浮生死大海者 呼喚有情而令乘

 阿彌陀如來若是王的話,則觀音(觀世音)菩薩和勢至菩薩是右大臣、左大臣。齊心協力御救度眾生。

教行信證拜讀記(74     瑞劔

卷[稱名破滿](續)

741、於「稱名破滿」,被云為「最勝真妙正業」之稱名者,不是云為了「因為自己作著御念佛所以往生」的自力念佛吧。是作為稱無礙光如來名的大行之稱名。此故,是被云為「最勝真妙」呀。

742、有「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此一句者,貫通「行卷」,而此精神就一著。是頂戴「行卷」的大眼目。從信心之後能稱的念佛,是往生一定的大安堵之念佛。若信心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者,則信後的念佛,亦其之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因為「信」也好「行」也好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行」和「信」者,被云為「不二」。

 743、於法然上人的『選擇集』,有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的,是云為「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啊」的意思。

卷[龍樹菩薩](印度、西蕃)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易行品)

744、於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曰:

「聞(聞信)其(第十七願的)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信的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淨土真宗安心的極致,是此「成就文」。此文就是真宗安心的龜鑑(範本)。此文就是真宗的代表之御文(面目)。在『御文章』的話有「信憑(たのむ)一念」。此「信憑一念」,就是和「乃至一念」的「一念」相同。「聞其名號」的「聞」,就是和「信憑」同樣意思。

745、是第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的中心之「信樂」(天親菩薩的「一心」),就是和云為「信憑」呀相同。所謂「信憑」,是「奉任於如來」之事。學者呀布敎師於臨終之際,說怎樣都不成安心、怎樣都無法死去之時,若是遇到善知識,而聞: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心一意地奉任於如來」(執持鈔)

的話,則是於其之一言的同時,安心決定,安心地死去呀。

此時的「任憑」,就是「信憑」。「信憑」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平生者,參詣佛寺,而「想取信心」「想頂戴信心」地,焦慮、痛苦,說「怎樣都不成安心」,而慌張失措著呀,就是因為將此「往生般之一大事」,靠自己,以親手料理,而在計度故。「自己」出來在「計度」的話,則不成「任憑了」「信憑了」吧。

 746、龍樹菩薩所仰言: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正定聚)」。

所謂「無量力功德」,是第十八願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即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本願力)(佛力)。

747、獵師想要獵兔而入山,有言「因為只想著兔之事,所以不見山」之事。和那相同地,想著要取信心取信心而參詣佛寺。因為想著「信心信心」,所以回到不聞、不知首要的「如來之無量力功德」。反覆著這樣之事的話,則即使幾十年參詣亦是沒用。

 748、又言「凡夫的計度」(自力心的計度)者,是煩人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計度著。想「不要計度」的心就是「計度」。想捨自力地作,其之心就是「自力」。

想要「取信心」的心,就是「無法頂戴信心之心」。想要「稱念佛而往生」的心,就早已是「自力」,而去「念佛」之心,是千萬里。因為想要取想要取「信心」而參詣佛寺,所以無法頂戴「信心」。作為想稱「念佛」而往生的心,早就從「念佛」(本願力)被遠離著呀。以「思著」「知道著」「記住著」的話則無法往生。

 749、言「念(信)佛無量力功德」之事,是困難者。於『和讚』曰:

「如來之興世難遇 諸佛之經道難聞

聞菩薩之勝法事 連無量劫皆稀也」

「逢遇善知識之事 受教之事皆又難

能聞之事亦難故 則信之事亦猶難」。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死是佛的御生命

於曹洞宗的「修證義」之冠頭:

「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於生死中若有佛則無生死。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而亦無可厭,為涅槃而亦無可欣。是時始有被離生死分。唯一大事因緣應究盡」。

這是道元禪師的生死觀。其意非常深作為凡夫盡嚐之是困難的事。然而真理甚至到何處都是真理。雖於眼前見真理,若是捨之,而追著不是真理處之言句者,則無論到何時都是無法解決生死吧。古語說:「但參活句,莫參死句」。如道元禪師之右句般,實是冠絶古今的活句。達其奧義的話,則於大法師們成讓之,即使暫且只以表面的意思也想要思考看看之事。

本來言宗教者,無論想如何定義之,於人的社會宗教之發生了的,是因為人生有苦故。將人生的苦惱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是御斷定為「生、老、病、死」。這是釋尊的一大發現。釋尊不只是單純地御發現之,將自此「生、老、病、死」,和依之而生其他無數人生苦解脫的方法,釋尊親自實證,而將之廣泛說於民眾。即佛教是實證的哲學,是解脫的實踐。於茲有佛教的強度。若是換言之,則佛教不只是單純地說真理,把握真理其本身,於身心實證、實現之就是佛教的呀。從此觀點通覽其他一切宗教,而問:「所謂宗教是什麼呀」了時,我想要申說的是:「宗教者解脫也」。

生和死,是變成人間苦的最大者,又是代表了全部的人間苦者。暫時釋尊雖是,同於尚未解脫之人而御言「生、老、病、死」是苦呀,但從解脫了之佛眼來看而「生、老、病、死」是苦呢、是樂呢、還是非苦非樂之姿呢?

物者依想見而為異。取於迷之人類的話,則的確「生、老、病、死」是苦。亦如釋尊所宣說般,「生、老、病、死」,是迷心所生出了的現象,迷就是苦的原因,而「生、老、病、死」是迷的結果。稱之為「因果」,又稱為「因果報應」。人一旦信佛語,就依佛教而洞見因果之道理,若無依明因緣之事而「悟」即至解脫的話,則人的迷和是迷的結果之苦,是永久地存續呀。故於佛道修行的話,則將深信因果、業道恐怖之事徹於骨髓而吟味就是修道的第一步。亦如右之道元禪師之句,一無立於深信因果之鏡前而吟味,就變成不管什麼全都不明白而終。

人於因為生出了所以決定會死。因此生之事雖也苦,但死之事就是苦的極致之位,是即使不說也明白了之事。這是作為迷人的常識。若是將常識任憑於常識了的話,則悟也好解脫也好都無必要,又變成釋尊出現的意義亦沒有。因此人不得不永久苦惱於苦海。即使那樣的話也好的嗎?因此而勉強滿足,我慢著嗎?「請於人時超越死,而獲得不死的生命喲」「轉不完全心性狀態之迷而至於悟吧」、「請切斷罪惡的束縛,而達絕對自由的解脫境喲」地,不就是人在理性的要請嗎?亦踐踏那理性的呼叫,而安閒地御過活呀如何呢?說了「放逸暖衣,只能歡送娑婆七十年,而最後成為墓場之土的話,則不是因此而很好嗎」能介意嗎如何呢?那樣的人是連接受禪師法語的資格都沒有之人。

所謂「令明生,使明死」,是說什麼事呢?曰:如前述,先想深信因果,而業道恐怖之事,深深憶念無常迅速、生死問題重要之事,是從此之後的事。從此之後怎麼辦的呢?從此之後是慎防十惡、修十善將「諸惡莫作」之金言填於胸,而懺悔,而坐禪之事。如果坐禪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一坐禪,妄念就鎮止而能開「佛的知見」。釋尊是為了欲讓人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御出現在此世呀。這就是稱為「一大事因緣」者。「開示悟入」於「佛的知見」的話則變成什麼呢?「佛的知見」能開的話,則人是成「無我」呀。又亦云為「無心」。「無我」、「無心」就是般若的空慧,而那就是稱為「實相」者。稱此心境為「佛」。是從此心境大慈悲顯現,而說法利生呀。至此境界而一見「生」、見「死」,就和以前,在凡夫地看到的「生死」呀,看法就不同起來。是稱之為「令明生,使明死」呀。

凡夫雖是認為「生死」是嫌棄者、可厭者,認為著涅槃是快樂者、善者、可期望者,但那是凡夫的價值判斷。反之而因為「無我」、「無心」的心境是體達了絕對價值的境界,所以不要將物看成二者,而做價值判斷。是將那裡之處稱為

「生死即涅槃地心得,為生死亦無可厭,為涅槃亦無可欣」

了呀。絕對價值的世界是平等價值的世界。此世界是「個個圓成」、相對即絕對、絕對即相對的世界。於悟入此世界呀如不是「無我」、「無心」的話則不成。

「無我」的反面是「我執」、「我愛」、「我慢」。說「我身最可愛」呀就是「我」。有「我」之處,一切惡業煩惱是亂入而起來呀。將成了無我之處稱為「至道無難」。

佛和凡夫,一說怎麼不同呢?就佛是「無我」,凡夫有「我執」。唯是只此不同。雖只此不同,但一者迷於生死(凡夫),一者是成為「無生死」、「不迷於生死」(佛)呀。人之到達「無我」,而始是得被稱為「令明生,使明死」了呀。道元禪師御申說:「此生死者,即佛的御生命也」(正法眼藏「生死」)。好好地參究此境界最好。

 

編集後記

 〇雖暑氣一幾分和緩,就變成颱風,但大家都沒有御變化吧?御致上『法雷』八十一號。

〇歐文真宗誌『淨土』的最新號(第五卷一號)就被發刊了。這回『選擇集』的英譯也被寄稿,又去年秋天的國際真宗學會呀此四月在比利時「花祭」的樣子以照片御介紹著。瑞劔老師的「本願力好大呀」的英譯亦被連載著。於熟悉英文之人,是能助成真宗的吟味吧。

台北法雷念佛會
法     雷第80號(1983年8月)卷頭言本願力無法被信的,因為是業報恐怖之事呀,無法被深信著故。若是真正地因果之被信了者,則與其說會比死了墜落到地獄地思之恐懼、戰憟,更不如,今,現在感覺到從坐著之膝下,地獄猛火是熊熊地燃燒著上來的心情。其之「感覺」若是一度生起了者,則如來的佛語,是以在地獄中遇
法雷音080

法雷音080

     雷第80號(19838月)

卷頭言

本願力無法被信的,因為是業報恐怖之事呀,無法被深信著故。若是真正地因果之被信了者,則與其說會比死了墜落到地獄地思之恐懼、戰憟,更不如,今,現在感覺到從坐著之膝下,地獄猛火是熊熊地燃燒著上來的心情。其之「感覺」若是一度生起了者,則如來的佛語,是以在地獄中遇到了佛的心情,而於至心,如狼吞虎嚥地,傾耳而聽聞吧。因為那樣真劍(真刀實劍決勝負)的聞法,所以信心是被得者。

信心銘(八十)                     瑞劔

親鸞聖人於『淨土文類聚鈔』曰:

「夫無碍難思光耀,滅苦証樂」

。此之一句是掩蓋真宗的全野之所者。是八萬法藏的眼睛,所謂由初轉華嚴終到涅槃為止雖菩提之因為無量但若說信心則盡攝於此中,正是顯此一句之真精神了者。勿容易地看過(漏見)此之一句。

一、是絕對的勅命。於其中全部的計度消滅。久遠劫來的自力機執於此處自根本被一掃而空。

二、安心的要諦在於此之中。機受盡悉返於法體而法體圓成之姿是此一句。全顯法體圓成而語機受趣入是真宗的生命。

三、此之一句顯法體的獨立。

法然上人曰:

     聞得的話     則成立於原野的     竹竿呀

       影不遮障     云為他力啊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是「白木的念佛」。是不插助(不插加助業)呀。以此為真實信心。

四、依此之一句而能嚐是禪的眼目之「無心」。千讀萬讀之,而長久誦來、誦去時,能嚐

「至心信樂忘己,歸無行不成願海」

的真意。其時凡夫的自力心是絲亳都無法留其根跡呀。於『和讚』曰:

「於大願海之中者     煩惱之波方了無

弘誓之船若乘了     則是任憑大悲風」

「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宿

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

。滾滾無盡之深旨在於此一句。和「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地誦去、誦來,而品嚐無限無盡的滋味是同一味。

五、此之一句的精神者全顯拂去凡夫有漏之行業,而成大慈悲、大智慧之圓滿相。這即是他力眞宗的玄規。

六、善導大師釋「極樂」曰:

「極樂無為涅槃界」

。於『論註』顯「真實之証」,而為

「真實智慧     無為法身」

。若是作為欲得「無為的妙果」者,則應須依「無為的信心」。於『和讚』曰:

「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不致故

大小聖人皆全部     乘如來之弘誓也」。

七、現代 於說法者中為了欲正確使成授安心,往往變成為煩瑣的議論,而固執一念覺知,益發使招致著「計度」者。不使吟味此之一句而如何費時日於機的探索啊,是徒費言論呀。

八、『教行信証』的美玉六篇全集中在此一句,凝聚在此一句。無限的妙味、無限的法門自此之中流出生起。這即是光壽二無量的覺體、六字尊號的生命、無量光明土的人格性之躍動。

九、見此之一句為趙州的「無字公案」(佛法的極意)而二十年如一日朝夕地吟味之,於寤寐若無不感動而被忘之事者,則為廓然而有大悟之處吧。

十、若開此一句者則龍天(龍樹、天親之二菩薩)的根本精神、真實面目之是彷彿浮出於眼前來。所謂「無碍」在於歸命盡十方無碍光如來的「光明」,所謂「難思」是顯度難度海大船、難思之「弘誓」。此之一句是高祖親鸞聖人之蒙體現龍、天二祖古今無比絕妙至極的金文字,是顯了究竟一乘海者。

     死(三)               瑞釼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於曹洞宗的「修証義」曰:

「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乃至)作為生死而無可厭,作為涅槃而無可欣,是時有初被離生死分,唯一大事因緣地可究盡」

。「令明生使明死者佛家一大事因緣也」,誠生死是一大事。僧也好俗也好皆不知一大事為一大事。在喝過五欲的酒之處是無法被離生死呀。此一句有千鈞之重。

道元禪師更於「生死」卷曰:

「於成佛有最易之道。不作諸惡,於生死無執著心,為了一切眾生,哀憫深使,而敬神、愍下,無厭一切心,無祈願心,於心無思事,無憂事,名之為佛。又不使向外尋事」

。此土入聖之法名為聖道門,於彼土(淨土)入聖証果名為淨土門。彼此混同的話則不成。

     心思明日還有盛櫻開

     難道夜半不被暴風吹         親鸞聖人(九十歳時)

於道元禪師的「生死」卷曰:

「此生死者,即佛之禦命也,若欲厭捨之地作,則即欲失佛之禦命地作也。若滯留於之,而執著生死者,則此亦失佛之禦命也」

。將生死任憑於生死,將去來任憑於去來。(禪宗)

於覺如上人的『執持鈔』曰: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昧地奉任於如來」。(真宗)

 於道元禪師「行佛威儀」曰:

「於了生達死大道既豁達,有由古之取道。大聖者將生死任憑於心,將生死任憑於身,將生死任憑於道,將生死任憑於生死。雖言為非此宗旨被顯古今之時,然行佛之威儀,為忽爾而有行盡」

。又於「生死」卷曰:

「由佛方所行,亦從之,而行」

。於「現成公案」卷曰:

「萬法進而修証自己」。

生也好死也好與佛     共行旅。(瑞劔)

伴隨死     伴隨死

伴隨死     就無力

若無力     則無是非

無無力     到御淨土

本願力好大呀!(瑞劔)

 命正為終了時     成希望洋洋,在娑婆的話佛法無法如思般地說,大悲心熏遊法界,乘本願力之翼遊戲法界時,方如思之原樣地,不,是本願力之使說的吧。(瑞劔)

夜暗,路亦不知之那時,

阿彌陀如來就牽手,本願力好大呀!(瑞劔)

 生死     無法任憑於生死,

生死     無法「任憑」於佛,

生死     連人也好、連身也好、連心也好、連什麼也好都無法任憑,

力窮盡而死迫近,今現在只是罪、痛苦、暗黑、恐怖和寂寞,

為地獄亦未被下定決心⋯⋯

「不使捨苦惱之有情而⋯⋯

大悲的慈親聲就作響,

被聲吸引,而忘己,往生御淨土的不思議哉,

     本願力的不思議哉。(瑞劔)

於『碧巖集』(第三則)曰:

「馬大師不安   院主問

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大師云:

「日面佛(活了一千八百歳的佛)月面佛(在一日一夜入滅了的佛)」。

 瑞劔曰:

以生、老、病、死、愛憎、違順、歡樂、悲喜為舞台而大悲的願力御在活動。活了一千八百年的佛也好、在一日一夜入滅了的佛也好、以八十年為一期而往生的人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皆不被出於除了大悲願的光明中外。

離了我無如來

     離了如來     無我。(瑞劔)

 極樂之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道者一條     友者御一人     同道同伴。(瑞劔)

 往生一路決平生,臨死如何論生死。前念命終     後念即生。(瑞劔)

 生也好死也好     與佛共     行旅。(瑞劔)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

     其之働者     不思議也

         働之原樣地     我者往生也。(瑞劔)

 於聞願力之一念

     攝取光中     生之原樣

生著之原樣的     往生者

     光明中的     生死也

         天氣佳日剛好     搬家。(瑞劔)

 以南無阿彌陀佛的     卡車

離光明的舊里     而又再光明的新屋吧

伴隨死     亦皆真實啊。(瑞劔)

 於『維摩經』言:

「為眾生有病故,我(維摩居士)亦有病」

。又言:

「是身無常無強     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信憑)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也」。維摩居士是悟「生死不二」。

 於『碧巖集』圜悟云:

「不拘得失,不落是非,如萬仞懸崖。向上捨得性命,若跳得過去,許爾(汝),親見維摩」。

瑞劔曰:

看上喲、看上喲,若無看上,則無法臨懸崖而放手。

言上者是本願力。

 本願力     本願力     本願力!

除了本願力外我什麼都不知。

於本願力之前世界全滅,

人者判斷中止,無思善惡喲,

無思慮喲。

性命     捨得而拾     本願海。

於斷崖     撤(放)手是     花之心(見異思遷,搖擺不定)。

於『碧巖集』(二十七則)曰:

「僧問雲門:

『樹凋     葉落時如何』

雲門云:

『體露金風』(全體露現顯真貌,如秋風吹落樹葉顯現樹之實體)」。

 瑞劔曰:

總是金風(秋風)愉快地吹著啊。

 聞事亦本願力,信事亦本願力,御念佛亦本願力,歡喜事亦本願力。

那麼,今現在,死了的話怎麼辦呢?平素(平生)就是今現在。於今現在中死了最好。死了之原樣,若活著的話,則即使成為死,亦無驚惶失措事。今現在是體露金風。本願力的金風不是懸命(拼命)地吹之者嗎?

口和心若不成一,則不行。不上釉、不修飾,若不言物則不行。佛法是不說謊者。說謊的話則不成佛法。

所謂「伴隨死」和「我呀搖搖擺擺內空空」,雖是真實事吧。但所謂我是罪深者,無論如何都無法成佛,是說成佛之力連如微塵般皆無之事。這是真實呀。

 因為人無法成佛,所以從佛眼所見的話     則是道德性的破產者。對於破產者而只有     本願力是給與發揮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呀。

 低下身而仼憑了風之風鈴

亦無風的話則不成之世間

 被本願力的大風     吹再吹

任憑之心亦     無而到浄土

和讚的真髓(44                   瑞劔

正像末浄土和讚(續)

 佛願的本意

 若尋如來之作願     不捨苦惱之有情

廻向與作為首     大悲心者使成就

 於尋求阿彌陀如來發願之御意,以「無有出離之緣」的劣機為「所被之機」,而為了欲救度之,成就大悲心而成了他力攝取的正覺。如來之願意是偏憐愍極惡最下之我等,與救度呀。

 誡自力的廻向

 真實信心之稱名     為彌陀廻向法故

則名為不廻向哉     自力稱念被嫌棄

 所謂「廻向」,是云為廻轉趣向的意思,如來與迴施眾生之事。從凡夫能獻給如來之物一個也沒有。故云為「不廻向」。想要多稱念佛而往生的是「自力」。信心若有者則念佛自然而然地,自然給與出來。此即是報謝佛恩的念佛。

 得佛之廻向事

 彌陀智願之廣海     凡夫善惡之心水

若亦歸入則立即     轉成為大悲心哉

 若依如來的迴向而頂戴信心者,則必定往生。因此凡夫的惡心,就和如來的善心成一味而能頂戴。所謂「轉」,原本的樣子地轉變之事。

 排斥聖道門之邪執

 愛好造惡我弟子     依邪見放逸熾盛

可破末世我之法     蓮華面經如是說

 於末世聖道門的惡比丘在,而排斥淨土門者很多。

 誹謗念佛之者

 誹謗念佛之有情     墮在阿鼻地獄裏

八萬劫中大苦惱     無間受苦如是說

 「阿鼻地獄」者,亦云為「無間地獄」。

 二尊的惠施

 真實報土之真因     於二尊御言

因為住正定聚故     必定証悟滅度也

 言「正因」者真實信心之事。言「二尊」者,說釋迦、彌陀二尊。頂戴了信心之人者住於「正定聚」。言「滅度」者涅槃之事。真實信心者,是「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的信心。

 自力無効

 依十方無量諸佛     証誠護念之御言

自力之大菩提心     不適合般應知了

 「証誠護念」者,將他力之信心,諸佛之與証明,而御保護之事。言「自力之大菩提心」者,想以自力而自己成佛,云為連一切眾生都想成佛而發了之「大菩提心」者,作為凡夫是不可能的事情。「應知了」者,應知道之意。

 濁世難信

 真實信心獲得事     末法濁世稀有也

恒沙諸佛之証誠     如難得般使顯示

 真實的信心(他力之信)是極難信。諸佛之証誠者,是為此之勸化,是証明。今是依此之証誠而得真實之信呀。因此與讚嘆他力的大信心。

台北法雷念佛會
言新年 亦與暫時之世 不同 往生之淨土 何時皆新年 瑞劔法雷 第13號卷頭言 九十三歲 瑞劔元旦日出 猶如正覺山上放光芒 《教行信證》總序之文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難度海」指生死的苦海。如何度此苦海呢?唯有「難思弘誓」,唯有本願力。弘誓,廣大如虛空,具諸妙功德。《歎異鈔》述之道:「被彌陀
新春賀辭

新春賀辭

b11b73d3bb5cd205135505c2e707ca5c.jpg
85d9f43d032eabef194b753ff9192292.jpg

言新年 亦與暫時之世 不同
往生之淨土 何時皆新年
瑞劔

法雷 第13號

卷頭言 九十三歲 瑞劔

元旦日出 猶如正覺山上放光芒
《教行信證》總序之文曰:「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難度海」指生死的苦海。如何度此苦海呢?唯有「難思弘誓」,唯有本願力。弘誓,廣大如虛空,具諸妙功德。《歎異鈔》述之道:「被彌陀誓願不思議所救度去而往生者遂也」。勿問如何做才能被救,如何做才能得到佛的垂青?「難思弘誓」,即是「誓願不思議救助」。不可思議的佛智「難思弘誓」是如來的無量力功德,仰信一願力能安心、安堵的亦是「難思弘誓」之力。
             

新春寄語

元旦日出 猶如正覺山上放光芒
  精神界的日出是大聖釋迦牟尼如來。人類有如河流,生去來、生去來。從哪裏生出來的呢,又往何處去呢?為何出生,又為何去呢?心中流著無上的法則,有著明確的業鏡。被法的鏡子照時,心闇、身昏、生活亦暗闇。此心的闇從何時開始,何時晴呢?
人類希望光明,追求光明,但是無法對人言喩的暗闇却充滿著内心。不知闇是闇在生活的人、知道闇而不知晴朗之道的人、追求晴朗而陷於絶望深淵的人;走在巷子裏的人也好,在家裡睡覺的人也好,浮躁的人也好,不論是哪一種人,無不在闇中喘息著。法界悉是闇夜,長長的闇夜。
  今日正是新春元旦的日出,那是釋尊的出現、是大正覺。元旦的日出就如正覺山初照一樣,佛陀的教法光被十方世界的有情,晴朗十方群生的長夜之闇。慈悲的光明、智慧的光明、名號不思議的光明,是本願一乘無上的法門。
  大聖釋迦牟尼世尊的大正覺,即是彌陀光壽的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的大生命成阿彌陀如來的大生命的光壽二無量,成為一切衆生的光明、生命。只有如來悲智的光明能晴朗我們的無明闇。請仰如來的光明!請傾聽大慈悲心的聲音!
  南無阿彌陀佛真可慶,那是光明無量之佛、壽命無量之如來的名號故,又將聞信一念歡喜讚仰的人,一人亦不漏地悉令入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覺城之力故,所以南無阿彌陀佛真可慶,極其可慶。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 春之春。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 寶之船。
  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廻向的名號,功德遍滿十方。年一過,萬國一樣的春天。真實之春在何處呢?是無礙光明照耀的天地,是悲智的名號響流的世界。納此天地於一心,納此世界於一家的一心一家,是充滿希望、和平和慶喜的一心一家。真是可貴呀。
  「大悲願船,清淨信心為順風;
   無明闇夜,功德寶珠為大炬。」(略文類)
  得以吟味佛教、得以聽聞佛語、得以仰信佛願,這樣的人生是無論什麼也無法取代的幸福人生。不論浮世之風如何嚴寒,不論人生航路如何波濤洶湧,常與如來共起,與如來共生活,希望和生命在其中。
  元旦呀 南無阿彌陀佛 事足矣。


春節團拜留影

8a5b2c792332894f331796a2e41b9e0d.jpg
6186dd2bca60ed18c57bacb76ebfbd3e.jpg

5f19bab918c571a00c729ff1ec3e8c0c.jpg

e130338e7ffcc546c6a5ed4d6d0359f1.jpg

50af8a0ceb3d87dcfec8ebf99faf21bb.jpg

8d786421654f52e3a20b728eb0b2a10b.jpg

16e8493153eb8dfa509956168482d79e.jpg

e6694e0ba58b6b238fa40f61994c1cea.jpg

472b7e752a3fa61f4449f4e1f6e1d440.jpg

bb5b0fde496f5d6f8e38c5f17ff7717c.jpg

台北法雷念佛會
2021年 御正忌報恩講法要
2021年 御正忌報恩講法要

2021年 御正忌報恩講法要

2021年 御正忌報恩講法要
a110447789ca507b42e378975c2bbd6a.jpgb93b7e7c87188e42e5efd683ea169d6d.jpg
e78faf0a4814b86671c47cf4922a52d4.jpgf7e19192197cc205ea1ed326def8ec68.jpg
cac044f1029a4ea2619741019ee0ca21.jpgff920d9696a9aa7819b043797a7cdb05.jpg
b8dbbc833c955b86e95b617d87ba25c0.jpg06a60cf02ab424a28d551a57358c92b7.jpg
c71f83fe45031f7db1efc5db3c75fae6.jpg67ee842c7fb5cb4178abeebbc8616c90.jpg
61b9f96b167dccf9da9f01985b30d319.jpgaed1d17fb5ad321d6be4bf6840fb3b92.jpg
8d03a889f25a975a8cd796a6fac26f9c.jpg1ec94e42724c67e68a6cd770eb1415ab.jpg
cd5181e4e7b1b600180157a4995991cb.jpga900b5c32efeca4c8f329ed22323afa2.jpg48507fef8099ff4f1be6adf95b6cadae.jpg

台北法雷念佛會
法雷音 第79號(1983.7)   卷頭言             瑞劔人生苦呀!苦的是因為無明風持續吹著故。如此大聖釋尊賜說了。若是想要拔苦者,則請無明風不吹般喲地賜教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然而能傾聽那者很少呀。令翻轉「無明」和「業」的苦海,而獲得涅槃之樂者,唯只有佛
法雷音079

法雷音079

法雷音 第79號(19837

   卷頭言             瑞劔

人生苦呀!苦的是因為無明風持續吹著故。如此大聖釋尊說了。若是想要拔苦者,則請無明風不吹般喲地教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然而能傾聽那者很少呀。

令翻轉「無明」和「業」的苦海,而獲得涅槃之樂者,唯只有佛法僧三寶之教,和如來的本願力。

     信心銘(七十九)  瑞劔

 於覺如上人的『執持鈔』曰: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應一心一意地奉任如來」。

所謂「往生般之一大事」,雖是持露命、生死罪濁之身,但向下則超斷生死苦海,向上則證法性常樂,使受大智大悲於身,而成無上佛之一大事,是稱之為「往生般之一大事」呀。

於自力聖道門若想要成無上佛者,則要修八正道、六波羅蜜之行,入甚深禪定,而體達無我無心、無念、不可得之境,遠離我執、我愛和我慢,而得般若空智,若不開自他不二、染淨不二、內外不二、色(物質)心不二、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之悟者則不成。

出生於相對界(迷的世界),直至死為止都未曾一念一刹那,能離相對性的認識和相對性的思惟之如我等般的凡夫,如何想而能到達是佛智大悲的世界之大涅槃呢?我等凡夫,只要有我執,就貪欲、瞋恚之水火二河常翻滾,污染善心,無清淨心,無真實心,起惡造罪無異暴風駛雨不是嗎?

然而,是幸哉,於內受真如的內薰,於外得聞法之事,而往生成無上佛,哎呀頂戴發起想讓一切眾生,皆乘本願力之翼而成無上佛地作的是一大志願之事喲。

是大志願者,若無最善的宿緣者則是不容易生起者,那麼生起了斯等大志願者呀,如何讓此志願能夠滿足呢?不得不思考的事是此一點。志願雖是最高最大、無上至善者,但是自己的能力如何呢?此者以凡夫相對性之認識呀、相對性之思惟呀和是相對性的善之行為而作能不能悟入云為無上佛的絕對大智海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是比見日還炳然(明顯)。理想高而現實低。挾在其理想和現實之間,而無論這樣那樣都無法做的可憐小動物,不就是人嗎?如此想來,自然而然所發起之教語,就是

「往生般之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之事」的一句。

所謂「應一心一意地奉任」,是說為「除了被如來本願力的大風,吹再吹,而往生外無別道呀不是嗎」之意思。

不是認為「想任憑」如來而被任憑者。在以為「任憑了」之處,那是凡夫自力的思計,任何用處都沒有。那樣的話怎麼辦才好呢?蓮如上人亦仰言:

「凡夫之成佛方是不思議吧」。

     被本願力之大風      吹 再吹

         任憑之心 亦自然也。

 一拜讀御聖教,御聖教就會全部給與教導我等。御聖教的「御法語」,是如來。是如來的全身。御聖教之御法語,和山河大地、山川草木同樣,是法身佛的光明。御聖教之御法語,亦是阿彌陀如來悲智圓滿的本願力其之者(本身)。又近乎是親鸞聖人的法身。因此方才我等凡夫一接近御聖教之御法語,御聖教的文字就能來教導我等。說佛法者是佛法,信佛法之心也是佛法,信憑本願力之信心也是本願力。因此方是被稱為「願力廻向之信心」呀。本願力的働(活動),而使我往生外,沒有我往生之道。

「招喚聲」亦是本願力故,信心亦本願力,往生成佛呀亦本願力,往相亦是本願力故,還相亦是本願力。即使二十年、三十年地聽聞之人,無論何時呀都忘記本願力,而想取想取信心地度日的就是一般人。

   想取想取信心之 夢醒

       仰本願力之歡喜呀

淨土真宗的人,自己想取想取信心地,從自己方積極深切地追求本願力,因為只認為信了那個呀就是信心者,所以獨自一人妨礙本願力的働(活動),而信心無法獲得,是要承受未來的痛苦呀。不是那樣而是從本願力之如來、如來之本願力(大智、大悲心)方積極地捕捉我、抓住我而使往生淨土呀。從自己方積極想信本願力地作的是自力。從本願力方積極地使我往生的就是他力。是本願力。

大信心是如來佛智的大悲、大悲的佛智之徹到,因為是如來本願力的「真實」「真實」的本願力之映發了者,所以是不可思議的信樂。不是凡夫自力的信心。是本願力廻向的大信海。

聖人釋「願力之信心」而曰:

「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道俗),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以上四不),非行非善,非頓非漸,非定非善,非正觀非邪觀,非有念非無念,非尋常非臨終,非多念非一念(以上十四非),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也。(乃至)如來誓願藥(本願力)能滅智愚毒」。

願力廻向的大信心海是如來大智大悲本願力的自然風光。即是法性界自爾的顯現。大信海的相雖是多種多樣,但多種多樣之原樣是一相無相。一相無相之處即是如來的本願力。故作為其結語而曰:

「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

所謂智愚毒是凡夫自力之無量的心理現象。大凡人的心理學性的精神能力無法知道本願力是何物呢?將本願力以身心學道,依本願力的活動而所使信知本願力了時,始能體解本願力。其體解是本願力的信知,而即是大信海。大信海者徹底於本願力而始能入大信海。本願力就是大信海,大信海就是本願力。一切凡夫自力的智愚毒之被拂拭,而始能仰望本願力的虛空。

所謂智愚毒是一切凡夫自力的計度。徹底於本願力了者是入大信海,入大信海了者是徹底於本願力。將信心和本願分開看的話不成。言依信心而往生之事者,是說依本願力而往生之事。說依本願力而往生之事若是真正能夠謝謝(難能可貴)地頂戴者,那就是大信心。

本願力就是大演員。我只是年老生病而死就是我的價值。依本願力而滅凡夫自力的智愚毒了之人,是如兩手張開而發呆地浮於水上般之者。任何心思都不用,忘身、忘心而唯浮著於水。用心、勞心、疑心自力絲毫皆無法殘留著地浮於大信海。即被說是喝了如來大誓願力之藥了。若任憑本願力的話則往生是「易中之易」,但若智愚毒殘留著的話則往生是「難中之難」。窺「四不十四非」之妙釋,而徹底於「非行非善」「非有念非無念」之深意最好。這是很驚人的法語。是唯有他力廻向之本願力的宗教才得以品味之,而不是被囚於智愚毒的世間普通的倫理性宗教之所能得以品嚐。又不是忘記自身出離之一大事、甚至在名聞、利養、勝他之念強的人都所得品嚐。重要者求自身出離之道的就可說為同心於聖人了之人般。大信海是「唯是不可思議之信樂」。如「追鹿者不見山」之言語般,想取想取信心地,追逐著信心之鹿的人是不見如來的誓願不思議之山。隨而即使「不可思議之信樂也」地聞,還是何處是不可思議的信心呢,不可思議之是不可思議處就不明白。所謂「不可思議之信樂」是說「誓願不思議」之事。

為誓願不思議之故信誓願不思議之信心亦是不可思議。作為凡夫而信誓願不思議為誓願不思議之事是難中之難。是難中之難地,若成為哎呀,頂戴令使信不思議為不思議之事喲的話,則信樂又是不可思議之信樂。全是本願力之所使然。若認為以自己之力而頂戴信心了者,則彼處何等之不思議皆無。自己幾十年也好,重複掙扎再掙扎、苦悶再苦悶而因為是一莫展般地成了於絕望的深淵中本願力之月就與留宿了呀,所以是不思議中之不思議。是將之,仰言為

「唯是不可思議之信樂也」呀。

於信卷曰: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

又於行卷曰:

「豈容心思口議邪」。

於『和讚』曰:

「心和言語皆道斷 歸命不可思議尊」。

凡夫成佛之事是不思議呀、不思議呀。是本願力之不思議。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不是能哭泣於罪者

想能逃離自己的生死苦,而其之後成佛地,強發志願了時,自己的心暗就明白。深不知底的暗事就明白。是無論那樣、這樣都不行的暗呀,是看不清呀,是膚淺無知呀看透了那者時哭泣於罪。可是,亦不是能哭泣於罪。是那般的膚淺無知呀。於此大悲本願的光明就在淚中與照耀。其之可靠感、歡喜感,又是格外特別。雖不是驚天般的歡喜,但是不知何故地脫落了生死包袱的安心安堵之平靜呀。是不勝惶恐之事呀。

 

   智慧海水成一味

善人也好惡人也好都同樣想要救助之如來是怎樣的聖者呢?是應深深留心著此處,而善加思考。想要善、厭惡呀不是人的本性嗎?不是道德的法則嗎?不是自力修行的根本嗎?連那個都不論的彌陀如來之所仰言:「善人也好惡人也好都同樣被可愛想,一樣欲救助」。善加思考了時,立即浮思的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大悲心之深呀、偉大呀,決不是我等罪惡生死凡夫的,心和思所及。又如來智慧的深度、廣度、不思議呀,是又絕凡夫的思議。其不思議呀就是本願力之不思議。此故我等者,

「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

之和讚,就無限難能可貴(非常感謝)呀。又聖人有所仰言:

「於大願海之中者 方無煩惱波浪了

若乘弘誓願船者 則是任憑大悲風」。

又於『和讚』曰:

「於盡十方無礙光 大悲大願之海水

煩惱眾流若歸入 智慧海水成一味」

地宣說。佛法味在於此處。凡夫往生也在於此處。說「取信心」,就是此之滋味,真正被頂戴了之意。說自己「取信心了」的,因為大概是在前就解決了所以沒用。信心的滋味,無論何時想到都會誠惶誠恐呀。好感謝呀。經常想到的話就歡喜。稱之為「念佛」,稱為「憶念」。因而念佛也好、憶念也好、稱名也好、無論什麼也好,其原樣都是本願力,都是南無阿彌陀佛。是真正不思議之難能可貴的事。

   哎呀誠惶誠恐

像說是不得不稱念佛呀、或說是即使沒稱念若連信心都有的話則因此而佳呀、或那樣呀、或這樣啊的,是尚未真正地明白如來的本願力。若是以「哎呀,誠惶誠恐」地,仰本願之御意、慈親之大悲、佛智不思議,而頭低下來了呀,則頭低下來地同時念佛自然而然地給與浮出了於口。其念佛就是本願力其本身。因為那者之變成御恩報謝地被仰稱,所以是不勝惶恐之事。

 

   佛法是功德泉

佛法若用頭加上思考的話,則因而不說為好東西。若無於心被感得如來的大悲心的話,則無論如何都不行。雖然那樣說者,但連想要聞見佛法之一念,其功德都是莫大。無法測知之事。何況若是連一言半句皆聞而生信者,則連諸天善神,都給與歡喜守護呀。佛法是功德泉。

 

生死 (二)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道元禪師於「生死」卷所言:

「但以心無法測、以言語無法說,唯亦將我身和心,放忘,投入佛語,由佛方所行,而亦隨之行時,亦不使力,亦不費心,而令離生死成為佛,無論何人呢,皆應止留於心」。

即使到了信本願力的程度,也不是信不思議為不思議處,是可「以心測」、「以言說」者。夫故親鸞聖人嘆大信海,而施設「四不十四非之釋」,又於「和讚」仰言:

「自利利他皆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

心和言語道斷故 歸命不可思議尊」,

又仰言:

「令憑佛智不思議 善惡淨穢皆了無」。

不可思議的世界是無限。使持續無限地仰信無限的,就是活生生的大信心。是活生生今現在之事實。聖人曰:

「彌陀名號續稱持 信心真實獲得人

憶念之心常不斷 佛恩報謝之思有」(和讚)。

「憶念之心常不斷」者,是永遠的今現在。說「因為過去 於何年何月何日自己頂戴了信心」而好像不在乎的樣子,不是真實的信心。信心如柏格森(法國哲學家)的「創造性進化」,到了初後不二,總是今現在不得不法悅。憶念之心不得不常有。

念佛亦又是那樣子。不是以前 因為稱念了幾萬遍,像說是因為在年輕時一天稱念了幾萬遍呀、因為在健康的時候一生涯自己稱念佛了啊,因此認為應該到了臨終也許是會給與御救助吧等。在想那種事而任何用處都沒有。聖人曰:

「稱名即憶念,憶念即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也」(淨土文類聚鈔)。

不得不頂戴稱名和憶念、憶念和念佛、念佛和南無阿彌陀佛之相互影響的關係。這全是如來本願力之所使然。常仰信著「本願力」為「是本願力方(有救)」處之人,是能頂戴此御轉釋的意思亦嗖地附著於身吧。

於此處道元禪師所稱說「唯將我身和心皆放忘」之意味是甚深,而到底不是我等愚鈍者所能窺知。八歲時,離別母親以來,發深念無常之菩提心(學道用心集),有如滴血般的辦道工夫,而方才是被到達此處呀。所謂「唯將我身和心皆放忘」,正是「身心脫落,脫落心身」的境界。是「無我」。是「無分別」。

於道元禪師的「現成公案」曰:

「以運自己而修證萬法為迷 萬法前進而修證自己者悟也。(乃至)(諸佛正)為諸佛時,不用覺知自己者諸佛也之事。(乃至)言學習佛道者,學習自己也。言學習自己者,被忘自己也。言被忘自己者,被證萬法也。言被證萬法者,讓自己身心、及他人身心皆使脫落也。有令悟迹之為休歇、為休歇之悟迹成長長出(堂堂無邊際)。

人開始求法時,遙遙使離卻法之邊際(被離法千萬里)。法既正傳於己(由自己正傳於自己)時,速成本分人(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乃至)不言生之成死者,佛法之定習也,此故言為不生。死之不成生,法輪所定之佛轉也,此故言為不滅。生亦一時之位也,死亦一時之位也。譬如冬和春。不思冬之成為春,不言春之成為夏也。(乃至)

得處必定成為自己的知見,而勿學習為被慮知所使知之事」。

道元禪師之令使自己被身心脫落,到了生亦一時之位、死亦一時之位,而雖成前後際斷但非無因果、非無業報之處,應翻閱禪師的「三時業」「深信因果」卷。

攝佛法於「自己」而忘記自己,以讓自己的身心使脫落,而被離生死是禪家,是道元禪師。

於本願力的勅命中忘記自己,而於勅命中被離生死是淨土真宗,是親鸞聖人的大信海。非終結生涯,待死而往生始被離生死。善導大師曰:

「前念命終,後念即生」。

聖人於「愚禿鈔」釋之曰:

「信受本願者前念命終也,(「即入正定聚之數」文)

即得往生者後念即生也,(「即時入必定」文)

他力金剛心也,應知」。

於尚還有命中,將疑心自力之迷的生命終結呀,云為「前念命終」,言獲得了他力金剛信心之處為「後念即生」。是於信一念被離生死呀。將其位稱為「正定聚」,稱為「必定」,稱為「不退」。所謂信一念,為本願力故,為如來的願心故,是獲得「無二心之心」呀。

於教行信證的「行卷」釋「即得往生」之「即」字而聖人曰:

「即言,由聞願力(願心、本願力、大願業力),光闡報土真因決定時剋之極促也。必言金剛心成就之貌也」。

於「正信偈」曰:

「憶念彌陀佛本願 自然即時入必定」。

又曰:

「往還廻向由他力 正定之因為信心

惑染凡夫信心發 證知生死即涅槃」。

又曰:

「能發一念喜愛心 不斷煩惱得涅槃」。

言被離生死之事者不論於禪家、或是於易行他力家,那呀那都很難呀是難中至難。故於「大無量壽經」言: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難得亦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本願名號)信樂受持(憶念本願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於『阿彌陀經』言: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又言:

「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相當是將本願力如本願力地,被信不思議為不思議了者。

道元禪師是於難中至難中深念無常,珍惜光陰的遷移,懸命地(拼命地)被辦道,遂悟「修證一如」「證上之修」,被「於一如行出露」,而被到達身心脫落之境界呀。是想起「為君幾度下蒼龍窟」(碧巖集)呀。

於「碧巖集」(第二則),趙州言,有說: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至道[大道、證悟]者無難也唯嫌揀擇[凡夫的思慮分別]

之文句。無難地有就是「非難 非易」,又是「難難」。淨土真宗如於覺如上人的「報恩講式」般地說:

「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信心之處無不成為行之事)願海(本願海、本願力)」

而御在稱嘆祖師聖人。和道元禪師所言「將身和心,皆放忘」之處有了相似相通的地方。

要言之,如於聖人的「愚禿鈔」有

「於勢至章云,(元照律師的阿彌陀經義疏)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於大論(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曰,譬如魚母不念幼子,子(卵)即壞爛等」
地,如沒有徹底於如來大悲大智的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的話則不成。

 *附參:

現成公案

 永平道元

 當諸法之為佛法的時節,即有迷悟,有修行,有生死,有諸佛,有眾生。萬法不屬於我的時節,無迷悟,無諸佛,無眾生,無生滅。佛道原本跳出豐儉,故有生滅,有迷悟,有眾生與諸佛。雖然說是如此,花從愛惜落,草逐棄嫌生。

 運自己修證萬法謂之迷,萬法進前修證自己謂之悟。大悟於迷謂諸佛,大迷於悟為眾生。更有悟上得悟之漢,迷中又迷之漢。諸佛正為諸佛之時,諸佛毋需覺知自己之為諸佛。然而諸佛實為證會自性之佛,繼續證佛而不休。

 舉身心見取形色,舉身心聽取音聲,雖親自會取,卻非影留鏡面可喻,亦非月映水上之比,證一方時,另一方立即轉為暗。

 學佛道者,學自己也;學自己者,忘自己也;忘自己者,萬法所證也;萬法所證者,乃使自己身心及他己身心脫落也。由是有悟跡之休歇,即令休歇之悟跡長長出。

 當人始求佛法之時,因求法於外,故而離卻佛法邊際。當佛法正傳於己分內時,自己即為本分人。

 人在舟上乘行,轉眼見岸,則誤認岸在行進。如實轉眼回來,就舟看舟,則知船自行進。同理,亂想身心而去辨肯萬法,則誤認自心自性為常住。如能親理行履,歸諸箇裡,則可明知萬法不在我之道理。

 如薪成灰,不重為薪。雖然如此,不應見取灰在後而薪在前。應知,薪住於薪之法位,雖云薪前灰後,卻是前後際斷。灰住灰之法位,雖云灰後薪先,亦是前後際斷。正如薪成灰之後,不再回頭成薪,人在死後不再回生。如此,不云生轉成死,乃是佛法定說,故曰"不生" 。死不轉成生,即是法輪所定之佛轉,故曰"不滅" 。生是一時之法位,死亦是一時之法位。例如春冬,不思冬轉成春,不云春轉成夏。

 人之得悟,有如月映水上,月不濡而水不破。光雖廣大,宿於尺水之水。全月彌天,既宿於露,亦宿於一滴之水。悟不破人,如同月不穿水。人不罣礙悟,亦如滴露不罣礙天月。一滴水深容有月高分量。時節之長短檢點大水小水,辨取天月之廣狹。

 身心還未參飽佛法,就會容易感到已得佛法。佛法充足於身心之時,反覺還未得法。譬如乘船出海,眺望四方,則見海只如圓形,而非方狀。然而大海既非圓形,亦非方狀,卻顯種種海德,無限無量。海水時而有如宮殿,時而有如瓔珞,只是船上之人見海,顯為圓形而已。萬法亦是如此。塵中格外,各有許多樣子,人卻只在參學眼力限制下見取會取。如要見聞萬法之家風,應知方圓之外,尚有其他海德山德,無有窮盡;自身有限眼界之外,另有千萬世界。不僅自己身旁是如此,不論自己身心之中,不論一滴之水亦皆如此。

 魚在水中游行,水無際涯;鳥在天空飛行,天空亦無界限。然而自古以來,魚未離水,鳥未離天,只是用大之時則使大,要小之時則使小而已。如此,頭頭無有不盡邊際,處處無不踏翻;但如鳥離天空立即死去,魚如離水亦即刻死去。是故應知,以水為命,以空為命,以鳥為命,以魚為命,以命為鳥,以命為魚。又更可進一步說明之。修證及其命者壽者,道理亦是如此。如果鳥欲預先窮盡天空,魚欲窮盡海水,則於水於天皆不得道,不得安身立命之處。

如得其所,則此行履自然就顯現成公案。如得其道,則此行履自然就顯現成公案。此道此所,非大非小,非我亦非他,非過去早先如此存在,亦非現今始有;隨時隨地即是如此。然則人如修證佛道,即得一法通一法,遇一行修一行。如此得安住之所,通達於道;此所此道決非所知對象,蓋與佛法之究盡同生同參之故。勿以得處成自己之分別知見,用慮知予以把握。證究雖即現成,密有不必即是現成,現成何必是如此。

 麻谷山寶徹禪師使用扇子。當時有僧來問:"風性常住,無處不周。和尚何故使用扇子。"師曰:汝只知風性常住,卻未知道無處不周底道理。"僧曰:"如何是無處不周底道理。"時禪師只管使扇。僧禮拜。佛法之證驗,正傳之活路,即是如此。此僧所云"風既常住,則勿用扇子,不用扇子仍有風吹" ,實不知風性為何。風性常住之故,佛家之風現成大地之黃金,參熟長河之酥酪。

淨德寺

 和讚的真髓(43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彌陀的付屬

 無礙光佛之御言 欲利益未來有情

亦令大勢至菩薩 授與智慧之念佛

 於自今恒河沙劫以前,阿彌陀佛對大勢至菩薩,傳授念佛三昧,而御付屬之:「請利益未來有情喲」。

所謂「御言」,是「言語」。以口言 而所付屬。

 勢至之流通

 憐憫濁世之有情 令使勢至勸念佛

攝取信心之人者 使歸入淨土了

 勢至菩薩隨順阿彌陀佛的付屬而勸化、教導濁世之眾生智慧的念佛而賜使往生。

所謂念佛的行者,是「信心之人」。

 若有信則隨行

 由釋迦彌陀慈悲 願作佛心使獲得

歸入信心之智慧 方成報佛恩之身

 若依釋迦彌陀二尊的大慈悲,而獲得信心者,則自然被如實稱名相續而使成為報佛恩之身。

 信心之智慧

 得智慧之念佛者 法藏願力使成也

若無信心之智慧 如何令證悟涅槃

 稱念佛,而因為認為自己稱念,所以自己能往生的話就沒用。往生是依如來的本願力而往生呀。

 安慰行者

 無明長夜之燈炬 智眼昏暗勿悲嘆

生死大海之船筏 罪障雖重莫哀傷

「智眼」者,知道聖道門之理論的智慧。即「無明」有多厚之事。

 願力無窮

 願力無窮御在故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御在故 散亂放逸亦不捨

 凡夫沒有修定善散善的資格。

 教行信證拜讀記(72     瑞劔

 行卷[稱名破滿](續)

 729、直接出「名號」、或者出「信心」的話,則「名聲普聞的大正覺」就無法顯。

「名聲普聞的大正覺」者,於「三誓偈」(重誓偈)曰: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所聞 誓不成正覺」。

 730、同行,因為御稱念佛,而自己想往生想往生地流著汗,所以如來「名聲普聞的正覺」之事,絲毫都不想。彼等,因為是「我利我利主義」(自力),所以「稱名」真正的意義不明白。以稱名的意義不明白般之事的話,則「稱名破滿」之意也不明白呀,是當前之事。淨土真宗的他力之稱名,其原樣是「名號」,是「名聲普聞」的如來之正覺(誓願)。於頂戴「稱名破滿之文」,不得不先以,知道「稱名」(大行)是說什麼東西呢?

731、所謂「破眾生一切無明」,於因為有「一切無明」者,所以「根本無明」也好「枝末無明」也好都全部,以信一念而給與破滅。今者,說懷疑「本願和名號」呀為無明。原來如此地說,而另立,云為「疑無明」者之事,是不可以。說於信一念被滿足了往生的志願為「破一切無明」,是被稱為「滿一切志願」了呀。

732、所謂「即是正念」,此時的「正念」是和在

「方將信心之亂失 令述為失正念」

之場合的「正念」同樣意思,是「信心」之事。

733、「稱名破滿」時的「稱名」者,被稱為「最勝真妙正業」,而不是自力的稱名。他力的稱名者,其體是信心。「稱名破滿」者,其實是「信心破滿」。

734、他力的稱名者,稱著之原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故是被稱為「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了呀。

 735、若不使知「信心正因」,而以口作著稱名念佛的話就往生般地思的是錯誤。可是實際上,這種人有非常多。說「稱名正因」之事是毫無意義,也沒有文獻。

  

昭和五十八年七月十日發行

法雷 第七十九號

定價一百円(運費另計)

一年分 一八五十円(含運費)

編輯人   野瀨 瑞默&佐佐木 惠精

神戶市灘区城下通3丁目233

         法雷会館舘主

發行人   稻垣 弘一

京都市下京区壬生川五条下

印刷所   同朋舍

京都市下京区花屋町西洞院西入ル

發行所   永田文昌堂                      

 

台北法雷念佛會
法雷音     78號(1983.6) 御看著     直至腹之中為止          御看著(瑞劔) 卷頭言若說明則如說明般地思計,是那樣者嗎?若不說明則不明白,若不明白則信不生起。大信心者,不在於凡夫之像說是「明白了」呀或是「不明白」啊之處。是唯是如來的本願力。暫離知解分別,而靜思自己罪業深之
法雷音078

法雷音078

法雷音     78號(1983.6

 

御看著

     直至腹之中為止

          御看著(瑞劔)

 卷頭言

若說明則如說明般地思計,是那樣者嗎?若不說明則不明白,若不明白則信不生起。大信心者,不在於凡夫之像說是「明白了」呀或是「不明白」啊之處。是唯是如來的本願力。暫離知解分別,而靜思自己罪業深之事就是最好吧。

親鸞聖人哭泣於御自身的罪業,而被仰信了本願之無礙道。於大信心海中,如來大悲的大人格和自己的愚癡,有人格的接觸。

若信如來之仰言則能離文字。信而能離文字了時,顯現於文字之教的言語就好難能可貴呀。這即是「即者被離也,被離者即也」(日溪法語)之妙味。活生生之人格的接觸就是佛法。活生生之文字就是活生生的祖師聖人。『教行信證』是聖人的法身,是如來的光明。

 信心銘(七十八)      瑞劔

 

淨土真宗是果海顯現的大法門。佛的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全部一起賜與顯現於娑婆世界了的,就是眾生往生的法門,就是信心成就的大本源。

往生是說信心忘記,連聞到了之事都忘記,被下拉至未聞前的泥凡夫,而唯憶念阿彌陀如來,依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呀。能賜與救助「無論如何都無法獲救者」的就是、就是稱為阿彌陀如來慈親。是好不思議的、好難能可貴的、好偉大的慈親。是好偉大的佛。

慈親御在  任何事皆無呀(瑞劔)

 

認為「自己這樣在聽聞,因此就可以」之事就是大瑕疵之本。「因此就可以」也不行,「因此的話則不行」也不可以。那些都是自己的思計。思計是又會改變哦!

    幾度反省不要變

    難信憑者我之心(瑞劔)

 

要言之如果佛好難能可貴、佛是偉大不思議的慈親之事不明白的話則什麼都不成。認為頂戴信心,想要歡喜稱念佛,想安心而後往生的心都是自力的計度。於直至「如來就是尊貴的佛」地頂戴被思為止云為幾百幾百的難關都會出來。被那些難關衝撞而碰壁,於不碰壁者開脫之時不會來。

    碰壁吧碰壁吧,早點碰壁吧,徹底地碰壁吧(瑞劔)

不成如思般的是我之心,即便我之心成了如我思般亦不是因此而能往生御淨土。是唯依佛力而已頂戴被往生呀。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信卷)

佛力難思呀,弘誓難思呀。名號難思呀,無礙光明難思呀。所謂難思是說不可思議之事。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總序)。

於此外無凡夫獲救之道。思之吧,念之吧!二十年或三十年地每日憶念此聖句,而徹底於此聖句則最好。忘記聖句而無信心。覺得之事不是信心,歡喜著了之事不是信心,安心著之事不是信心,徹底於聖句,是於佛力之中、佛智之中、大慈悲力之中頂戴被安心呀。

「若隨順教和佛語  則更無外之雜緣」(和讚)

「於蒙良人(善知識)之仰言而信外別無仔細(詳情)也」(歎異鈔)

 

雖聖道門是說眾生和佛是一體而論「生佛一體」「生佛不二」呀,但淨土真宗是賜使成生佛一體之御本願地信而往生呀。

信心很難呀。於正信偈曰:

「難中之難  無過斯難」。

是難中之難。於『和讚』曰:

「如來興世難逢遇  諸佛經道難聽聞

  菩薩勝法聞之事  連無量劫皆為稀」

「善知識逢遇之事  和教導事亦又難

  善聽聞事亦難者  則信之事亦猶難」

「比一代諸教之信  弘願信樂猶更難

  難中之難如是說  無過此難如是述」。

然而多數的人好像獲得信心之事難皆不知、不思考,在發呆。偶而雖有參詣佛寺之人,但只是想取信心而往生、想歡喜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地思著而已之人。因為困難事是很難呀所以想要束緊腰帶而聽聞之人就很少。因為輕忽,所以無論是到何時事情都無法獲得解決。那麼,一愈加打起精神而開始聽聞,就被幾百幾千的難關衝撞。能越過再越過彼等,而終於說是「就這樣地」之事就明白。光以在口頭說「就這樣地」的話則不行。佛的御慈悲明白了之後的「就這樣地」才是真正的「就這樣地」。

雖說就這樣地  但就這樣地  幾千種(瑞劔)

   如來好尊貴呀,「如來是好尊貴的呀!」

地,痛切地被思呀就是言為信心者。此外之事,都是知解分別的領域。

 

何故如來很尊貴呢?曰:「因為賜與接引我的後生所以是尊貴的呀」。

 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

 無我的大悲,無心的大智,彌陀正覺的功德力,心和言語皆不及,請歸命不可思議尊喲!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佛教不立創造世界的神

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是在佛教的話則不立創造世界之神。又說世界不是神的創造物呀就成著主張。在其他宗教的話,則大多都是「神創造世界人類,而無論何時何時都御在支配之呀」地教導。此故祈禱了等就盛行又「請您保佑」地拜託神呀。又神是應該不會給與「懲罰」吧地,擔心、害怕呀。阿彌陀如來,是大悲的慈親,從慈親方,〈能救助的因,是在此方完成了啊,請來領受慈親心吧,請讓我來救助喲〉地,寧可從如來方,讓我等罪惡無智之輩被成御信憑著。像說是作「懲罰」呀、或是說「拜託我吧」呀、或說了「請向我獻上祈禱喲」之事絲毫都沒有呀。此處就和其他宗教不同之點了。

 

以無義為義

出生於日本之事很難能可貴呀。因為法然上人、親鸞聖人、源信和尚都是日本人,所以就會有更深一層的親切感。一眺望那樣偉大的聖人們,「以無義為義」,而御在安住於南無阿彌陀佛的佛智、本願力、大悲呀之姿,就會沒問題,以乘上慈親船的氣分,其他事什麼都不思慮,而唯信,只管信,唯能就那樣地頂戴使信御法語。這就是說為無「計度」者吧。此外皆是「計度」。

 

地獄極樂此世無

如御釋迦般地,開「悟」的話,則其之時方是,像可說為「此世就是極樂」呀、或是「除了此娑婆外無極樂」等吧。又覺得其人,沒有那樣說的資格。雖然如此,我等凡夫,尚一點都未徹底脫卻凡夫的皮,被妄念妄執所囚著,而無法說出像是「此世就是極樂」呀、或是「地獄極樂在此世」之事。往生到極樂而方才因為能立即領受大悲心於身,能開大智之眼,能清楚地洞見自己的心性,所以於其之時,是讓人能拜見娑婆亦浮現於極樂中吧,是能品嚐善惡不二、邪正一如的妙境吧。今者因為連佛和凡夫都是相隔著千億萬里,所以那樣偉大的事是無法言說。又真實地法性也好、真如也好,如自己心般都是不明白呀。地獄極樂,是迷與悟的區別。將證悟了之佛的境界稱為極樂。將迷者那樣底下的境界稱為地獄。心若只在作迷、惡之事,依人的話則從尚未斷氣中能見火車來現之事也有。是很恐怖的事。

 

萬古不易的真理

今日的物理學家反覆研究,而發現實在驚人之事。「物質」者,原來什麼都沒有是「空」。彼移動而發光。說彼是依種種的關係和原則而取得云為「物質」的形態而顯現在我等之前呀。又一個原子,雖是連眼睛都無法看到的極小物,但發現了其中的構造,卻擁有如大宇宙全體般的構造,甚至說每一個原子,是如一個太陽系的縮圖者之處。在佛教的話,則是像說「一即一切」呀、或是「一即多」呀、或是「念劫不二」啊,而發現著此真理呀。

龍樹菩薩的「般若空」、天親菩薩的「唯識」等之說,實是甚深,是萬古不易的真理。於真宗的祖師擁有了這樣說的菩薩們之我等,是真安心呀、真難能可貴呀之事。阿彌陀如來也好、淨土也好,皆只限於以唯仰而信。

 

想成佛地踏出看看

言學問者,光說只用頭腦,而思東想西、感東覺西的話則是不足夠。若模仿人的行為,沒有實行看看的話,則不會成真實者。即使在佛教,也光說著佛是大智大悲之人的話,則以為明白了而不明白。自己想成彼大智大悲的佛地,一步踏出看看,就會罪惡也想做、妄念妄執也想做,如果在夢中的話,則如作小偷、作殺人地做了般的,驚人之心,原來也在自己的心底地能發現,而於夢中跑出來。困於不知如何處理彼等。其受困之人,自己也想成佛地志願,一旦成為想作修行,其之困難方面就有如絕言語無法形容者。將其處理認真地、真正想作地費心時,『歎異鈔』的御法語、『和讚』的一言一語,就能深切地回應於身。在聖人之前,自然而然地低下頭來。地獄極樂,亦在想修行地踏出了之人是現實的問題。怎麼做的話則心是成絶對清淨呢,若想怎麼做的話則心是徹底性地明白呢,若想怎麼做的話則是能成大慈悲者呢地,淨在思計的話則不行。若是認真地著手做看看了的話,則於彼處佛教大小乘諸教也好、先輩的苦勞也好皆會明白起來。一不以此想法而聽聞佛教就不明白佛教。

  死(一)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也好死也好

   皆與佛共行旅   瑞劔

 

生也好死也好  皆與佛共  行旅

最為驚異者,是自己本身。

最為偉大而神秘者,是人自身。取置於人最重要的問題是「生死」問題。雖是最重要的問題,但又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如死被稱為「恐怖之王」般是人之最恐怖、最討厭者。古來的賢哲雖是同樣就「生死」而思考了呀,但被解決了此之人,是唯大聖釋迦牟尼世尊一人。釋尊在印度迦毘羅王國的王城作為皇太子而御誕生,至十七歲迎娶耶輸陀羅王妃,生了一男孩羅睺羅。雖是過著酒池肉林、歌舞昇平、浮世榮華無一不足的生活呀,但出遊四門,而親自御覽到了是人生難逃的運命「生、老、病、死」之原樣。人知春之榮華而不知秋之枯萎。

   春日夢  暫時之草枕

       早已吹枯  初秋之木

其之後釋尊是日夜欲與此人生最大的問題對戰而御沈默思考了呀。「生、老、病、死」者雖他人是那樣但我也是那樣地被思,終於二十九歲之御時決意出家,持續六年間的苦行修道,最後於菩提樹下,成為了金剛座上之人。「若不解決此問題的話則縱使從天上降下槍來亦不立此座」,地下定決心。同時於釋尊的御胸中湧起了者,是

   「一人不得道三界餓」

地御思之大慈悲心。終於被睹黎明的明星地同時,被得

   「星者我也  我者星也

   三界者我有也  是中眾生者我子也」

的「無分別智」「平等性智」,大慈悲力是油然湧起,於茲釋尊被成無上正覺,被成為了佛陀。若非無分別智和大慈悲心者,則「生、老、病、死」無法解決。

禪家之人是依坐禪而得「無分別智」,而「無我的大悲心」之發露處,解決生死的問題呀。淨土門之人,是依阿彌陀如來大智大悲的本願力,而解決「生死的大問題」呀。無論是何者若無依據「無分別的真智」和「無我的大悲」者則生死的問題皆是無法解決。

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於其出發點是以生、老、病、死作為問題而出發,終於御解決了生、老、病、死呀。生、老、病、死是無常,於解決無常因而被迫無常了。於無常火宅之世不知無常為無常而無常是無法解決者。於『金剛經』之偈曰: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道元禪師(1200)是自今凡七百六十年前,在土御門天皇正治二年正月二日於京都誕生。

 *源空上人(法然上人)者(1133-1212

 *親鸞聖人者(1173-1262

父是村上源氏的內大臣久我通親,母是攝政藤原基房之女。建仁二年禪師三歲的十月,父通親至五十四歲突然成亡。其後,被二哥大納言通具(二十三歲)所扶養著了。

禪師至四歲閱讀唐季巨山的詩集,季嶠雜詠(詩百二十首),至七歲賦周詩一篇,讀了毛詩(詩經之古詩)左傳。

承久元年,八歲之冬,遭逢唯一所仰仗著的生母之死。禪師遭逢母喪而哀嘆最深,即於高雄寺而見香煙之後而悟生滅無常,是自彼被發心了呀。

 *親鸞聖人至五歲別父,至八歲別母。至九歲而得度。

九歲左右,拜讀了世親(天親菩薩)的『俱舍論』。傳言當時之人是稱之為「利根如文殊」之事。

十三歲的春天,待夜深人靜,密出木幡之山莊(自九歲時成為了攝政關白藤原師家的養子),訪問於比㪫山麓的外舅良觀法眼(基房之子,母親之兄,師家之弟),表白了出家的決意。(有了生母臨終迫切的希望)其翌年建保元年(1213)四月九日,就天台座主公圓僧正而剃髪,翌日在延曆寺的戒壇院御受菩薩戒。

道元禪師有強烈的無常觀,正因而此讓道元禪師成為終生的公案故,方才廿四歲時,蹴(踏)萬里波濤而渡宋國(中國),亦能千辛萬苦地克服之,是在天童山     如淨禪師的底下被大悟呀。停留宋五年,廿八歲時歸朝。後開永平寺(四十四歲)成為日本曹洞宗之祖。

日本能永遠誇示世界之文化者,大凡是依三人的三書。一者有弘法大師的『十卷章』,二者是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九十五卷,三者是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六卷。何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宗教書地同時,是世界第一難解的書物。將之著手而初讀者雖有如牛毛之多,但得其真精神,而解決了「生死的大問題」之人是如曉天之星般的少呀。其理由者不作為「自己的生死」問題,因為裝作云「無常風是在何處吹著呢」的臉而讀之,所以即使文字懂得,心亦不明白,即使在知解分別懂得,而「自己的問題」「生死的問題」也是無法解決呀。在這樣的話則亦不是佛法,亦不是佛道。若不是究明自己,想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不惜身命地踏出呀,則此等書物是不明白者。在臨濟宗無論到了所用『臨濟錄』的程度也好『碧巖集』十卷的程度也好都是同樣事。

道元禪師於『學道用心集』曰:

   「應參學識,佛道者在於思量分別、卜度(猜想)、觀想、知覺、慧解外」。

親鸞聖人於『教行信證』的「信卷」曰:

   「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以上,四不)

非行 非善,非頓 非漸,非定 非散,非正觀 非邪觀,非有念 非無念,非尋常 非臨終,非多念 非一念,(以上,十四非)

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也,喻如阿伽陀藥能滅一切毒,

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

所謂「如來誓願藥」是「如來的本願力」。是依「本願力」而解決「生死的問題」呀。聞本願力,著眼於本願力,仰再仰本願力,「不落入思量、分別、卜度(猜想)、觀想、知覺、慧解」無論何者都不掛心,是唯於本願力的不思議地信之處被離生死呀。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其之働(力用)者不思議也

   働之原樣地  我往生也(瑞劔)

 和讚的真髓(42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至等正覺之事

 彌陀誓願之廻向  信樂真實獲得人

攝取不捨利益故  至達於等正覺也

 依如來的廻向而獲得了信樂(真實信心)之人至等正覺的是全依攝取不捨之利益者。

 速成佛果

 五十六億七千萬  彌勒菩薩欲經年

真實信心獲得人  此度可以開證悟

 一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就成為釋迦牟尼佛其次之佛而御出現。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此世命終成往生。以往生即成佛,而立即得佛果。

 證涅槃

 由於念佛往生願  至達等正覺之人

即可等同於彌勒  證悟大般涅槃也

 「念佛往生願」者,是第十八願。依第十八願的利益,而死後立即證大涅槃。

示得菩提事

 真實信心獲得故  因為即入正聚者

等同補處之彌勒  證悟無上覺位也

 「無上覺」者佛證悟之事。

 勸專修念佛

 連像法時之智人  皆擱置自力諸教

若為時機相應法  給與進入念佛門

 言「智人」者,智者學者之事。言「時機相應法」者,適合了末代凡夫的佛法之事。

 報恩和專修

 彌陀名號續稱持  信樂真實獲得人

憶念之心常不斷  報謝佛恩之思有

 進入了念佛門之人者,於慶喜相續、知恩報德的專修行者不得不精進。即使稱念佛,亦於稱認稱功,而認為因為念佛所以能往生的話則不成。

 信心和功德

 五濁惡世之有情  若信選擇本願者

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  功德充滿行者身

言「選擇本願」者是本願力之事。本願名號之給與成「信心」。

教行信證拜讀記(71     瑞劔

 行卷「稱名破滿」(續)

 719、若言「稱名」者,因為只用口御念佛之事就認為在「稱名」,所以是不明白呀。雖自力的稱名者,動口而御稱念佛之事就是「稱名」,但他力廻向的稱名者,雖是自己在稱名念佛但沒有云為「自己的」者。是如原口針水和上所稱說:

   「雖是我稱我聞  南無阿彌陀

         然是帶我去啊  慈親的呼喚聲」

的御念佛。藝州的大瀛和上,上到江戶時,告別母親的遺書信上,稱說:

   「極樂之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案工夫  的岔路」。

於「想稱念佛而往生」地思著之人者,是無論何者都不明白吧?

 

720、「稱名破滿」的稱名者,不是說「想稱念而往生」之不如實的稱名,而此是如實的稱名。若是如實的稱名者,則無云為「我的」之「我」了。若是「無我的稱名」「他力廻向的稱名」者,則是其原樣之「名號」(南無阿彌陀佛)。

 721、「稱名破滿」的稱名者,此即是「讚嘆門」的稱名。「讚嘆門」的稱名者,即這是「信心」。這是「南無阿彌陀佛」。故,

稱名破滿是名號破滿。

名號破滿是信心破滿。

 722、他力廻向的名號其之原樣的稱名者,此是善導大師的「稱名正定業」。

 723、今日的同行者,連「行卷」的「稱名破滿」之講義都沒作聽聞了之事,即使云為「以念佛而往生的呢」「以名號而往生的呢」「以本願力而往生的呢」「以信心而往生的呢」,也在猶豫不決。又,為不想知彼,連聽聞都不使作,一言以蔽之,即使說為只是懶漢而已亦是不為過的様子。即使對那樣之人講「稱名破滿」,也是無用的話吧亦不知。

 724、云為「石泉」之學者,是說以「稱名」而往生(能行家)。其之場合,(一)言「法相的表裡」,而說為念佛是表,信心是裏。又,(二)言「稟受的前後」,而說為信心是先頂戴者,念佛(稱名)是後頂戴者。其次云為「月珠」之學者,是說(一)「稱即名」(二)「名即稱」。簡而言之,說為稱著之原樣就是名號,名號的原樣就是御念佛。又云為「空華」學派(僧鎔、柔遠、道穩、斷鎧等)之人們者,說:

    「『名號』之,是使為第十八願的『三心』(至心、信樂、欲生),亦使為乃至十念的『念佛』。終日,就御念佛著之原樣,不離著名號海。」

725、「稱名破滿」之文者,非常地難。在一般人的話是無法明白者。要言之,一般人,因為沒有真實的信心,所以「稱名破滿之文」的御轉釋就無法明白。

 

726、於「正信偈」有「本願名號正定業」,彼「正定業」者,稱為「稱名破滿」之文的「最勝真妙正業」,是「正定業」之事。親鸞聖人,在御草稿本的話,則雖御作著為「本願稱名正定業」,但是之後被改為「本願名號正定業」了呀。將「稱名」稱為「正定業」的,是因為稱名(他力的),即是「名號」故。

所謂「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也」,「正念」是信心之事。

 727、一般的同行,是因為有「想如何做啊而往生」「想怎麼怎麼做而往生」地思之自力心者,所以「稱名破滿」之文就不明白。

728、在淨土真宗的話,則於顯「信心」之德的場合,有以「念佛」(稱名)而顯的場合。於『歎異鈔』(第二章)

「置於親鸞的話,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所救助去地,蒙良人(善知識,法然上人)之仰言,而信之外別無仔細(詳情)也」。

又,於顯「信心」的場合,有以「名號」而顯的場合。於御文章有曰:

「聞得彌陀名(信心)之事若是有,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地,信憑吧大家」。

又有,以稱名,而顯名號之德的場合。

於行卷「大行釋」:

「大行即稱無礙光如來名(稱名),斯行(雖是稱名,但顯其原樣的名號之德)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也。故名為大行」。

如「稱名破滿」之文者,將名號之德以稱名而顯,又是將信心之德以稱名而顯了者。故,是

稱名破滿者名號破滿也。

名號破滿者信心破滿也。

 編集後記.法雷通信

〇渡過去年五月十五日和二十二日兩次透過NHK電視台而有了稻垣久雄老師之題為「關於歐洲的妙好人」的放送。拜聽御故事而被驚訝於佛教,總之淨土真宗的御因緣極少他地的人們中,也像那樣的,純粹地被如來的大悲抱住,被住於大安堵之人的實際存在地同時,「佛力難思」地如聖人所讚嘆般,於盡十方無礙光明之威神力、本願力不思議的事實裡,如今更不得不驚嘆。今後益加念念不忘他地法緣欲被弘揚之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〇最近從「法雷」御愛讀之人中,前些日子「佛教的生死觀」其中就「親鸞聖人的生死觀」而之有了查詢,「親鸞聖人的生死觀」那是教行信證的全體,就是以宇宙人生最大而且根本問題之自己的「生死問題」為問題,是於本願力中被發現了此之解決的金玉良言,是生命之書。本「法雷」,亦皆不外於學習將此聖人的生死觀其原樣作為自己的生死觀而頂戴,於如來的願力中被給與解決生死之「金剛信心」者。因此老師亦早已在十多年前,就「道元禪師和親鸞聖人的生死觀」而以達意性的文字給與預備著。這回讓此成為連載而頂戴之事。「總算俺出時就來了呀,十六年間都等著啊」彼之老師的御聲音是彷彿能聽到般。續而將「生死是佛的御生命」,更於其之後者將「死的解決」(老師七十多歲時的初稿,已刊),在計劃著。請御期待。

台北法雷念佛會
死的解決(第一冊)(修潤版)                                作者: 稻桓瑞劔老師                                譯者: 吳建毅、釋瑞照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歲   稻垣瑞劔二、真宗要關五個條 第一條 果上圓成的法門第二
死的解決

死的解決

死的解決(第一冊)(修潤版)

                                作者: 稻桓瑞劔老師
                                譯者: 吳建毅、釋瑞照

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歲   稻垣瑞劔

二、真宗要關五個條

第一條 果上圓成的法門第二條 二利圓滿的法門

第三條 難思弘誓第四條 無礙光明第五條 就這樣地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九月

十六日

三、真宗要關大意

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章』曰:「言信心獲得者,心得第十八之願也。言心得此願者,心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姿也。」就「信心獲得」,有三個著眼點:

()人何故不得不解脫呢?

()人有依自己之力而自己解脫的力量嗎?

()誰給與救度?如何給與救度呢?

       沒有著眼於這三點而即使學佛法,亦是無法到解脫之道。

所謂解脫是被離生死之事。生死是苦。超脫苦界,而得涅槃之常樂,與一切眾生共同成永久弘宣如來的大智大悲之身,就是人生究極的目的。達成此究極目的之道就是佛教,是佛法,又是佛道。云佛道的完成為解脫,又云為涅槃。

       世界的宗教,何故沒有明確地解決人不得不解脫呢的問題。又,令使自己解脫的力量有呀無呀,也沒在明確地研究之。又,解脫的境地是為何者呢?如何做才能到達解脫呢之問題,又亦是明確地說著之宗教者,除了佛教,於其他不被見。若換言之,其他的宗教,不說「轉迷開悟之道」,不知轉迷開悟之道。即不說「迷悟染淨的因緣」,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世界的宗教雖多,但在說「迷悟染淨的因緣」、「轉迷開悟之道」的宗教,是唯獨有佛教而已。歐美的學者,雖也有著眼於此者,但是明確給與教示解決此的因與果的一個也看不到。這是佛教勝過世界的宗教之點。真宗,作為學問的話,取華嚴、天台、真言、禪、三論、法相等大乘佛教的精華;作為實踐的話,明確地宣說著罪業深重、煩惱具足的凡夫,於信彌陀的本願力之信一念,超證大般涅槃而到達真解脫之道的。然者作為實際問題,凡夫得解脫生死之道,是唯獨本願一乘、淨土真宗而已。

       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由『教行信證』生出了『御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教行信證』是為如何之書物呢?那於『大無量壽經』、「正信偈」、『淨土文類聚鈔』、『和讚』、『御文章』、『歎異鈔』等,能夠窺其真精神。然而,無論何者,都是難解、難入的書物,對一般民眾來說的話,把握其之真意是難中之難。

       一言以蔽之,若言淨土真宗為何之宗教呢的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大經成就文)。若換言之,是「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之願海(本願力)」(報恩講式)。在『御文章』而言的話「聖人一流章」,若在『歎異鈔』而言的話第一章就顯說著淨土真宗的面目。若欲知法門雄渾自然之旨趣的話,無如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於窺

安心細微之點者,將善導大師的「二種深信」、「二河譬」、「六字釋」,是應認真地拜見。

       親鸞聖人即使披閱一切經,雖然如此,亦是不能做到「死的解決」,雖是九十五日間,參籠(閉居祈願)六角堂,然儘管如此,因為「可出生死之道」也不明白,所以百日之間,往返法然上人之所在。說那是為何呢?若根據惠信尼公之手紙(書信)的話,書記著「是唯只為了欲聞問『可出生死之道』」。

       「可出生死之道」,即「死的解決」,是人生的目的。怕死是動物的本能,「死」由何處來了呢?由「生」了來。「生」由何處來了呢?「無明煩惱」,是受生苦海之原故。

       如何做的話能夠逃脫生死的苦惱呢?於那,不修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話不成。那不能者怎麼辦呢?於此處是只有本願一乘,即乘阿彌陀如來的名願力之一道。

       本願一乘,是『教行信證』。『教行信證』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就我的信心,給與成為信心。

 

第一章 教行信證的使命

『教行信證』,是唯信獨脫的法門。

一、『教行信證』,是果上顯現的法門。

二、『教行信證』,是念佛往生的真髓。

三、『教行信證』,是選擇集的真精神。  

四、『教行信證』,是「立教開宗」的寶典。

五、『教行信證』,是「五願開示」的法門。

六、『教行信證』,是安心的龜鑑(鏡)。

七、『教行信證』,是光壽二無量的開展。

八、『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行信、機法、因果」的書。

九、『教行信證』,是凡夫往生的秘鍵。

十、『教行信證』,是「真實」、「假權」、「邪偽」的一大宗教批判之書。

十一、『教行信證』,是大乘的精華,世界宗教的最高峰。

十二、『教行信證』,是佛性開覺的大道。

十三、『教行信證』,是願心莊嚴的法門。  

十四、『教行信證』,是淨土的莊嚴展開於現土者。

十五、『教行信證』,開示了「四法」「五願」「六法」,是 信疑決判之書。

十六、『教行信證』,是給與御說「阿彌陀如來」、「本願」和「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之書。

十七、『教行信證』,是將一文不知的尼入道,除疑,也度生死苦海的大船。

十八、『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的一一條,何者都只是艱難的問題而已。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生死之道」、「死的解決」。

十九、『教行信證』,是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一實真如之道、大誓願海。

 

以上,雖是略看數目十九個條,然此十九個條之一一條,何者都只是困難的問題。要點是「信心獲得」、「可出離生死之道」、「死的解決」。

將右之十九個條更個條更縮小、要約者,就是「真宗要關五個條」。將五個條擴大的就是本書。


眾生恭敬歡喜如來之心,是因為接觸了如來大慈悲心的電波,所以信心之體,是如來的大慈悲心。信心不是凡夫的知識,也不是凡夫的思想。

       沒有感受佛大悲的電波之人,作「知解分別」的計度。云此為「自力」。感受了電波的人,是忘己,而仰如來,仰本願力,是「非常感謝」、「不思議的事喲」地歡喜的。云此為「信心歡喜」。不是凡夫之思。

       是眾生聞之力也好、信之力也好、甚至信心歡喜的歡喜也好,皆成就於勅命的南無阿彌陀佛之正覺中而給與呼喚著之如來。云此為「果上圓成」,又云為「法體成就」。「果上圓成」就是淨土真宗的根源。『和讚』(256首)曰:

「光明壽命之誓願 蒙賜作為大悲本」

       這,就是「果上圓成」之相。光壽二無量的佛之功德外,眾生往生的行亦無、信亦無。不仰光壽二無量的佛德,和「若不生者」的本願力,而「想要自己信而往生,想要自己稱念佛而往生」地,只著眼於自己之事而已,而不讚嘆佛德之人是不能往生。讚嘆佛德之事,早就是信心了,是念佛。

       是「仰讚嘆,俯慚愧」地,自然被迴向「二種深信」。二種深信外沒有信心。二種深信,也不是自己開始深信的,而於阿彌陀如來的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中,已經給與御成就者,就是今所顯現的。云之為「果上圓成」。云為「果上圓成」的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在其他的宗教都絕對看不到的。因為不知道「果上圓成」,所以「自己信、自己稱、自己安心,而想要以自己歡喜而往生」地思著。 這就是一般同行之姿,「自己」出來之時,不是他力,而是自力。

       一般的同行,說「雖那些都明白,然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果上圓成」明白著不是嗎?若明白著的話「安心」「安心」地,是應不只著眼於安心而已。「自己安心了的話能往生嗎」地,問自己看看最好。不是因為安心了所以亦能往生的御淨土。是聞「果上圓成的南無阿彌陀佛」,自然而然,自然地被安心的。是果上圓成之故,在衆生方,信一個也好、行一個也好都不需要拿出者。行一個也好、信一個也好,從衆生方都不需拿出的就是淨土真宗。

       世界中的宗教,創立神,而人向神「請、請」地說,只是祈禱、祈願的宗教而已。神信心的頭,決不被去除。因此雖是真宗的門徒,然神信心的信仰,混入他力「果上圓成的法門」。嚴格地說,就真宗門徒的頭中,自力和他力、神信心和信順勅命、正行和雜行,這呀那呀,混雜啊,好像是火災現場般的樣子。淨土真宗若不是如「真宗要關五個條」般地,「純一無雜」的話不行。云之為「一心一向」。若說「何故純一無雜呢」的話,「救助力之外無被救助之力」,「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之外,眾生往生的因亦無果亦無。」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一法,能救此極惡最下之機。此機只有依此法而被救度。 「行卷」的南無阿彌陀佛,來到「信卷」給與成為信心。因此是純一無雜。曇鸞大師將不純的信心誡言為「三不信」;將純一無雜的信心,開示為「淳心、一心、相續心」之三信。天親菩薩給與顯示為「一心」,一心即是「金剛心」。將

「依本願力往生」地,心決定了的,云為「一心」。

       所謂「果上圓成」,是云「佛是尊貴的」、「本願成就的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尊貴的」之事。說「如來是尊貴的,本願名號是尊貴的」之事,就是真宗的根本義。說「如來是尊貴的」之事,不思為尊貴的話,即使幾十年地聽聞,那呀這呀

都是水泡,往生也是不可靠之原由。


在禪宗的話,不說「佛的存在」、「佛的尊貴」之事不成問題。其理由者,因為禪宗是「自證教」(自力),發揮了「自己本來的面目」的,就是所謂的「見性」,是「悟」,所以於心外是不承認佛的。在天台宗也是,雖然承認彌陀淨土,但說那為「唯心彌陀,己身淨土」(或者,己身彌陀,唯心淨土),彌陀也好淨土也好,都是於自己心中見之的;但是於淨土教的話,「彌陀也好淨土也好皆於心外見之,依其之本願名號的功德而往生彌陀的淨土,即時成佛」地教導。是所謂的救濟教之故,說「阿彌陀如來的尊貴」之事,是成為第一的問題的。說「唯心彌陀,己身淨土」之事者,即使親鸞聖人的時代,在學者間亦盛談著。被見此而親鸞聖人非常感慨,而於「信卷」的序仰言: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師(一宗的祖師),沉自性唯心(唯心彌陀,己身淨土),貶淨土真證,迷定散自心,昏金剛真信。爰愚禿釋親鸞,信順諸佛如來真說,披閱論家(龍樹、天親)釋家(曇鸞大師、善導大師、法然上人等)宗義,廣蒙三經光澤,特開一心華文(天親菩薩歸命之一心)。」

       於聖道門的學者,讚嘆淨土門之人亦有的話,誹謗之人亦有。阿彌陀如來呀淨土,在心內呢還在心外呢的問題者,於云「心」為總該萬有的一心(真如)時,即使說為「在心中」也好吧。於見心為凡夫的妄念之場合,是可說為「淨土在心

外」。內外的問題,是立場的相異。若依所作解釋般者,是「內者外也,外者內也」。親鸞聖人,嚴厲地非難「自性唯心說」的,是當時的僧俗,庸庸碌碌也不修行地,賣弄自性唯心說,因為是否定了淨土者,所以聖人就感嘆之。

       現代人被科學所毒害,否定阿彌陀如來和淨土的傾向強烈,彼等者,不知大乘佛教。彼等讀大乘經典,縱使沒修禪定,若是將禪三昧的真理,即使稍作研究的話,也不會違背於信如來、信淨土。

       大乘經典都不讀,不知禪定的真理之一般民眾者,依信高僧方之說,而能夠信如來和淨土。於「正信偈」有「唯可信斯高僧說」的是此處之事。幾十年亦皆聞了真宗的說教之人大多數,說「信心得不到,不能安心」而溢著淚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彼等因果也不信,無常亦沒痛感,御釋迦就是佛陀之事也不思,連阿彌陀如來的存在,亦竊疑,說「如來就是悲智圓滿的尊貴之御方」之事也沒思。彼等,又亦不尊敬高僧方的人格,「正信偈」、『御和讚』、『御文章』,也是沒有認真地拜讀。

       唯,是一味「想要往生御淨土」、「欲求信心」。 真宗的門徒雖多數,是這種人,然其中者,「想要往生淨土」、「想要頂

戴信心」、「想要安心」地思之心是強烈的,說為徹夜亦碌碌難眠地熱心之人是有。於那樣說之人,在無論作了多少法語的說教之處,「嗨,那也在聽聞,那也在明白,可是信心不能頂戴,安心出不來」地說。對那樣說的人無計可施。「因為無計可施」地說,而連放置不管的道理亦不行,若這樣說的話,得以明白吧,若這樣說的話,佛的尊貴就知道吧地苦心、取筆,是書寫書物的理由。

於人生,如「死的解決」般困難者沒有,又這般重要者沒有。云為

「一大事」,是此之一點。聖人曰:

「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行卷)

又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總序)

又曰:

「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化卷)

又曰:

「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在信之一念)時入必定(正定聚)。」

       (正信偈)倩案淨土真宗,淨土真宗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是從人方面出發,不是為了自己的我欲向神祈禱、祈願的宗教,而眾生的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由於如來方給與御成就,而給與立即顯現的就是如來的大正覺、南無阿彌陀佛。故於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云此為「果上圓成」,亦為「果上顯現」。「果上圓成」就是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力成就之御姿),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如來,是「法性法身」(實相身),亦被是「方便法身」(為物身、報身如來)。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是不二。將不二之佛身,天親菩薩仰言為「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真宗人多數者,想著要取信心。於彼等者有疏忽之點,沒思考其次之事。即, 因為自己聞了所以被救助的呢?以本願力被救助的呢?

是自己頂戴了信心之原故,而被救的嗎?

       又因為自己頂戴了信心所以被救的嗎?依阿彌陀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嗎? 因為自己能往生地思著所以被往生的嗎?由於不思議的誓願(誓願不思議)而往生的嗎?

       將此點,若徹底地思都沒作的話,亦無法想像。若連聽聞也沒作的話明白也不會有。這就是多數人不注意之點。事情是很簡單。

「是因為給與救助 所以被救助的。」

       雖然這就是明白的那般者,但是一成為實際的問題,就把它扔在一邊地作著,而只「想自己取信心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而已地思著。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實態。為了清楚指出此點,是於第一條設置了「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

       阿彌陀如來的功德,顯現了於此娑婆世界的是「教、行、信、證」。即使云頂戴信心,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去頂戴的,而是淨土如來的功德顯現於現土,給與滿入眾生心的,就是信心。示此不可思議功德者,就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於信心信心地說之前,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其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明確地聽聞「是哪裡不可思議呢」最好。不聽聞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是什麼樣的慈親呢,而想要取信心的話,沒有能取那樣之的事。    

淨土的莊嚴有三種:(一)國土莊嚴(十七種)、(二)佛莊嚴(八種)、(三)聖眾莊嚴(四種),合併三種莊嚴,即有二十九種莊嚴。

       在佛的八種莊嚴之中,第八項莊嚴,就是「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此之莊嚴,如何不思議不是嗎?

         「信佛本願力而心憶念者,速將云為『功德大寶海』的名號功德全部讓我能頂戴(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淨土論)」地說之不可思議功德的事實,就是佛的功德莊嚴。換言者,是說如來的功德莊嚴(南無阿彌陀佛)給與成為我的信心之事。依此,知道「果上圓成」的意思最好。這才是他力的至極。




台北法雷念佛會
法雷音 第76號(1983·4)卷頭言                   瑞劔信心是由信人(良人)生起。聖人御信靠著天親菩薩呀法然上人之事,是正如和信佛有同樣的價值。斯樣地聖人直接地仰信天親菩薩的御法語為佛說,聖人是在菩薩之前成為嬰兒,而被信奉「一心」之華文呀。我等亦是在信聖人的御法語處信心就確立
法雷音 076

法雷音 076

法雷音 761983·4

卷頭言                   瑞劔

信心是由信人(良人)生起。聖人御信靠著天親菩薩呀法然上人之事,是正如和信佛有同樣的價值。斯樣地聖人直接地仰信天親菩薩的御法語為佛說,聖人是在菩薩之前成為嬰兒,而被信奉「一心」之華文呀。我等亦是在信聖人的御法語處信心就確立呀。不使己見人(良人),信心就無法獲得,如果在說無法獲得的話則可憐愍哉。

信心銘(七十六)         瑞劔

如來的智慧呀大悲者,取於凡夫的話則除了於說為不思議之外無法想像。因為就是如來的佛智、大悲不思議,所以誓願力亦是不思議。以凡夫相對性認識之智慧的話,則無論如何都無法信誓願不思議力。此故於信誓願不思議力者「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呀。此信心不是凡夫之力,是如來的誓願力。是以誓願力而頂戴使信誓願力呀。因為彼之被信,所以這也是不思議。此時蒙受攝取不捨,是能離生死呀。稱之為正定聚、不退之位。必能往生超証大涅槃。淨土真宗誠是如來誓願力不思議的宗教。

於真如海生起了一波浪是不思議。那是誓願不思議,是不可思議的誓願力。是包含了大智大悲全部功德的一波浪。彼波浪於生死海從無始之昔,作為將在沈浮之處的眾生,是一人不留地,於聞信一念,使得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的 彌陀同體之悟的場合,而說為「不使往生極樂無為涅槃界者不放手」之如來的念力波。彌陀誓願不思議,是如來念力不思議。是難能可貴的不思議。是誠惶誠恐的不思議。

於『和讚』曰:

「本願圓頓一乘者 逆惡攝取地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 迅速疾得(往生則直接)使証悟」。

又曰:

「名號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亦不宿

眾惡萬川若歸入 功德海水成一味」。

於「正信偈」曰:

「往還回向由他力 正定之因唯信心

惑染凡夫信心發 証知生死即涅槃」。

誓願不思議的呼喚聲是「汝一心正念直來吧」的招喚之聲。「呼喚聲」是佛心,亦是願力。佛心是如來的大慈悲心。如來的大人格和凡夫的人格,依誓願不思議而感應道交之處,始能聞到大悲之聲。唯獨信順此二尊的勅命。這即是真實的信心。於「呼喚聲」外無佛心,於佛心外無我被救度之道。是大悲的佛心之映到、徹到、印現於我之心,而云為聞到之事亦忘,云為信了之事亦忘,煩惱波之火亦忘,被隨順佛心之聲,而直接地成為「白道」上之人呀。白道是如來的勅命,是呼喚聲,是誓願不思議。白道又是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的行者歸命之一心。

於三定死的旅人(我之事)如來誓願的「莫担心」之聲響起呀也是不思議。若從道理理論而說者,我是沒有被發聲的資格者。沒有資格發聲而如來賜與「莫担心」「一定救助啊」「汝的往生我(如來)能保証了」「就那樣地來吧」地呼喚了。這不是不思議是什麼呢?於不思議者真難能可貴呀。

聲(誓願的呼喚聲)是心(大悲心),聲(名號)亦是光(光明)。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中有力量(本願力)。是可憑靠之極。「呼喚聲」響起之處,願力自然地「依靠」「依憑」之心就湧起來。此心是誓願力,又是大慈悲力。此信憑彌陀之心是歸命(信心)。歸命非凡夫自力的心,是本願招喚的勅命。

阿彌陀如來賜與「汝一心正念直來吧」地呼喚。「一心」是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即一的「一心」。十八願是勅命。云誓願的真實為「至心」,將如來誓願的真實之徹到我,而唯無疑、無思慮地,乘彼願力稱為「信樂」。以如來的至心、信樂而來生到安樂淨土吧地賜與仰喚呀稱為「欲生」。因此所謂「一心正念直來」,是說以如來的至心、信樂而「直來吧」的意思。以三心是如來的「智慧」、「慈悲」和「方便」三門之徹到眾生心而成為了「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者,而三心是由如來所迴向者。

就言「就這樣的御救助」而有二種解釋:

(一)尚未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者,光在口頭上說著「是就這樣地」的話則無濟於事。若不聞本願名號的由來者則不成。

(二)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信憑彌陀的人是往生必定之人。此真實信心的行者,往返幾十年之過去看看,以前,是想以這個而能往生呢、想以那個而能往生呢、若如何作的話則信心能頂戴的吧地,煩惱著者,就愈加,是無論如何都不行的我,聽聞再聽聞,若聽聞了看看,則是直到認為聞到了之「聞心」被誓願力拂去,成未聞前之嬰,而「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地,被憶念誓願不思議之大悲心的念佛呀。此時,云為「真是就這樣地」之事,是被誓願力所照亮而頂戴被憶念呀。

「就這樣地的御救助」若聞到的話,則「是何等荒謬呀,那樣者是淨土真宗嗎」地想之人雖也是有吧,但此「就這樣地」,就是非常難過之關卡。口頭上的「就這樣地」是死的「就這樣地」。在腦海中覺得著是「就這樣地的御救助」呀,又這也是奇怪者。

父親,久太郎在存命中,父親經常拜訪云為炭川之家,而每次去,都會對炭川的老闆娘講說著「婆婆,請不要担心呀,是就這樣地」之事。在父親死亡十年後我親自拜訪炭川的老闆娘。老闆娘說曰:「你的父親死亡,雖剛好到了十年,但至今,始明白了說〈就這樣地〉之事」。在說「就這樣地」「就那樣地」之時,是不容易那樣地就於身的。父親之一生就是「就這樣地」的念佛生活。

以真實意而說的「就這樣地」之事者,『歎異鈔』的『被彌陀的誓願不思議所救助去,而往生者遂也』地大音響流,而如來大悲的齒輪轉動之處,凡夫的小齒輪,是能受其力而「往生者遂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轉動之事。即是信誓願不思議為不思議地,頂戴了使安堵之境界。

「汝一心正念直來」之勅命,是本願招喚的勅命。是如來的仰言。聞「仰言」,不是將其「仰言」之御法語,我機也要想如何做而安心地作呀。即使聞勅命,我機也想如何做而安心地作之處,早已混雜著自力心了,勅命逃走了。勅命是如來的勅命。是不給與捨棄苦惱之我的阿彌陀如來全生命無法釋懷的呼喊聲。唯有勅命遍響著之天地,才是無碍光照耀的法界(眾生海)。

於「行卷」曰:

「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是應該好好地吟味。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於南無阿彌陀佛再無不足

言真理者,從一方來看的話則不明白。真理雖是以完美無瑕,而通透著了者,但因為其通透著了的真理之面目擁有千萬無量的面向,所以從小乘佛教來眺望,從大乘佛教來眺望,從華嚴、從天台、從真言、從禪、從淨土、從三論、從法相、又從現代科學、從哲學、從所有各方面來眺望,立於大處、立於高處,而若不真正知道說真實的真理是什麼呢、在於何處呢之事的話則不成。這決不是在普通人而能夠之事。因此作為我等的話,則首先信為御釋迦如來的佛語,是御顯示全部的真理,而即使只以一句的法門亦珍惜地頂戴。如來的言語,於一語中含著了無量義。將無量義攝著於一語、一句。於如來的佛語外沒有可離生死,而入無量壽的生命之道。一領悟真理擁有著無限數多的面目之事,就八萬四千法門,也能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難能可貴地接受。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我,是賜與被攝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任何不足皆無。

作為真理,於我得往生成佛的真實利益以外,對我而言沒有真理。

唯獨仰信佛語

佛法的真味,是唯獨仰信佛語。於此外,根亦無者葉亦無。深事亦無者,則淺事亦無。佛語就是如來,甚至連仰信佛語之事亦皆是如來。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力。即使以一句的御言語,而那也是一切經的全體、宇宙真理的全體、我往生的全體、信心的全體,那就是如來,同時是我的生命,是安心的依據處,是應思。於仰信佛的言語外佛法亦無,信心和往生亦無地,一不好好地思考,就無法出信心之曉天。是「若隨順教和佛語者,則更無外雜緣」。這是佛法的密訣。

於隨順佛語以外是無信心呀。明明那樣,卻想要取信心而困擾。即使如何想要取信心,又怎麼能取者呢?說佛語是真實、是甚深微妙之事不使明白,而如何做信心之能取呢?說佛語無法被信呀,是把如來想成只是一點點偉大的人之程度的吧。佛果真就是佛,是不思議的、難能可貴的佛地若明白者,則即使覺得其御言語是無法信,亦應會被信。

佛智眼和凡夫眼

以佛智眼所見的世界,和凡夫看到的世界是不同。那個明白了的話就是偉大者。

生病和佛法

生病半分也好七分也好都想罪惡之為原因地御覺得著。沒有養生就是剩下的三分呀。沒有養生也是一種罪惡。有說為是忽視受生於慈親的重要之原故者吧?是遺憾的事。說為忽視之事就早已是不孝了。在不孝者沒有幸福來臨那樣事不是嗎?甚至上自天子下至人民不孝親,而說為因此禍之不降臨者自昔是一人也無。首先第一,忽視自身,以酒呀女人而生病者,是說為自己對自身、對內在那些器官不親切者。身體也是生物。作了虐待、殺害生物之事者,那怕是自己呢、是他人呢、是其他動物呢都不是好事。殺生者往往因生病,而短命。雖然是如果不殺生就無法活命之今日的生活狀態,但是因「君子取物有道」,而覺得「對不起對不起」而吃食最好。最好頂戴稱念佛。雖說為買賣,但作殺害生物的買賣是決不贊同。即使就那樣,也是應該慶喜讓自己頂戴到即使沒有殺大的生物今日亦能吃食之身的幸福。如果生病了的話,則要想到自己的罪惡,而應該大懺悔吧。因而生病是早已治癒了。欲吃藥、養生、懺悔,若念佛感謝的話則即使病沒治好亦會變成輕。死病也會延長。死命也會延壽。信佛者,因為從心底起安心,所以健康也增進,也能長壽。生死問題的解決就是健康之本,就是長壽之本。是「信為道元、功德母」。

正覺的深遠和難能可貴

我等是迷的凡夫;佛是御証悟的覺者。凡夫的眼目和佛的御眼目是不同。言「目」的是智慧之眼。智慧不同、目不同、心不同、慈悲不同的佛「証悟」(正覺)之尊貴、深遠、難能可貴,是不思議呀,而甚深微妙之事,絕對絕對,不是我等凡夫的心和言語之所及。一言以蔽之,如果於凡夫和佛的話則境界不同。正如,人的境界和「跳蚤」呀「蝨子」的境界是不同著般之者。首先那樣一明白「思計」是就成無吧。

法雷
 先德法語

               利劔

聖人之常言

輕忽地看過於『歎異鈔』(第十八章)有:

「於聖人之常言:若善加思案彌陀五劫思惟之願者則獨自為了親鸞一人也(乃至)絲毫亦不違背善導親身御在說『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身地令知』的金言」

之文的話則不成。可宣說為善導大師的「無有出離之緣」(沒有被救助之緣)之機的御言語,和聖人所仰言「為親鸞一人」的金言,謂為「絲毫亦不違背」也是好像一點都不被思考般呀。

先輩是善得此意,而御判釋為聞佛願的生起是機的深信,聞佛願的本末(因本、果末)(他力攝取的本願力)是法的深信。

若是以於絕對性無有出離因緣的我等為本而蒙賜發起之本願者,則方是被仰言為「阿彌陀如來之本願者徧為我等也」呀。

此聖人的御常教者,又,常拜讀『唯信鈔』吧、拜讀『一念多念証文』吧地,依蒙賜勸說的御消息之文而如其之化風般也被拜察到。

然者偶爾有看到「稱名本願」(稱念而往生)的教語之事,而這正是高祖(親鸞聖人的御常教,如「唯信」的化風是起自中宗(蓮如上人)吧地使思考之人雖也有,但不得不被說為陷入沒有口傳(老師的指導)而拜讀聖教之人的偏見。

雖然『末燈鈔』之御文全是稱名本願的教語,但這是對有阿彌陀佛(人名)的御回答。

在關東教團的人們中,將聖人的常仰言,唯只是聽於耳而已,雖未得達到深意者,但因為偶爾看到主張為念佛往生之人,而誤認為是邊地懈慢(化土往生)之機(人),所以是給與作答念佛往生的教語未必是二十願之事者。聞為念佛往生而誤解為二十願呀不是從元祖(法然上人)而來的。是從誤聽了三願真假(十八願是真願,十九、二十願是假願)的法門之處而來的。

「置於親鸞的話則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所救助去 云云」(歎異鈔第二章)

之御文,是因為日蓮上人誹謗法然上人的念佛為「無間(地獄)業也」,所以被回答之者。於此時不可有回答「唯信正因」的道理。

『和讚』有「稱我名字地發願 又若不生者地誓」(道綽讚),是用御讚嘆述說道綽禪師的法門,也是作為行門(稱名往生)的法門,而有那樣說之原由。

高祖聖人獨自的化風,不,被來作為本願一乘(逆惡不漏之本願力的宗教,淨土真宗)之本來面目者,「至心信樂欲生地 勸化十方諸有哉

不思議之誓願顯 作為真實報土因」(大經讚),這才是真宗的化風。特別地施加到冠註(在本文上頭加寫了註釋),而註釋著「第十八選擇本願之意也」。

若能窺此點者,則按照拜讀『一念多念証文』吧、或拜讀『唯信鈔』吧,地蒙賜勸說的御消息之文而能如御常教般明確地被頂戴。

歡喜讚慶(續)         瑞劔

四十五、三心即是一心。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此即是正教,是正義,是正行,是正解,是正業,是正智。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和讚的真髓40       瑞劔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邪執之過251

未得菩提之人皆 專修念佛視成仇

頓教毀滅之徵兆 生死大海無邊際

所謂「未得菩提之人」,是無法得到菩提的人。所謂「頓教」,凡夫能速成佛之法,是專修念佛之事。所謂「徵兆」,是以「驗」字之意,而說毀滅(誹謗,消滅)頓教的其之果報。

對是頓教的真宗(專修念佛)成生怨、毀滅之者,永遠沈淪於生死海,而無有出離之時地,賜示由邪執生疑謗的罪過。

正法時代之原樣252

雖思為正法時機 然成底下凡愚身
清淨真實之心無 如何能發菩提心

所謂「底下凡愚」,是低劣的凡夫。所謂「如何能發菩提心」,說為如何能想發菩提心而得道呢的意思。

聖道之難行253

自力聖道菩提心 心和言語皆不及
常沒流轉之凡愚 如何可令使發起

所謂「聖道」,是自力聖道門之事。所謂「菩提心」,是想要開悟之心。所謂「常沒流轉」,是盡在沈淪於迷的生死海的眾生之事。所謂「如何」,是說如何能想發如菩提心般之事呀。

菩提心之難發事254

三恒河沙之諸佛 出世出身昔之時
雖然發大菩提心 自力不堪使流轉

所謂「三恒河沙」,是接近如三倍恒河沙數般多的佛之事。所謂「出身昔之時」,是雖然遇到活生生的佛之意。

淨土真宗今盛也255

成為像末五濁世 釋迦遺教使隱藏
彌陀悲願廣弘揚 念佛往生興盛也

以聖道法為釋迦如來的遺教,以淨土門賜作為遺教之外(門餘之道),是以彌陀法為真實,賜視聖道法為釋尊隨他(應機而所說呀)的方便故。到了像法、末法聖道門就衰微,淨土門變成興盛的是自然之道理。是令捨從來之執情而請歸依彌陀法喲地賜勸化呀。

淨土門的利益256

超世無上地攝取 五劫思惟作選擇
光明壽命之誓願 蒙賜作為大悲本

所謂「超世無上」,是超勝諸佛之意。所謂「攝取」,是想要從二百一十億的諸佛淨土中選擇,將其之善妙者,選取了之事。「光明、壽命之誓願」,是第十二願、第十三願。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者,是淨土自然之妙果。那就是「大悲之本」。

教行信証拜讀記69       瑞劔

行卷(續)

705、若說如何作而頂戴其(十七願的)南無阿彌陀佛(大行)呢的話,則那是信心(大信心)                                                               (十八願)。因此,「大行」和「大信」,是有緊密相連的關係。

                       大多數的人,都離開大行,光在想要頂戴信心,而往生。除去阿彌陀如來的正覺(本願)(名號)                             而「信心」在何處皆無。信著之原樣就是「本願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教、行、信、証」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淨土真宗的信心,是 「聞其名號(第十七願的名號),信                             心歡喜」的信心。

                     不使聞名號的由來(本願的生起本末),早已想要頂戴云為「信心」之「往生極樂的車票」之人雖                            多,但那樣的「車票」在何處都不應該有吧。

                  (本文)〈正釋〉

                  大行者 則稱無碍光如來名。

706、在岐阜縣有人一天二萬遍在稱御念佛。於臨死時彼人就說了,「因為我只在稱念佛了呀,                                                            所以大概是能往生御淨土吧」地說而成亡了。此人的念佛能稱為「大行」嗎如何呢?如果以「大                                    概」的話則不行。即使稱名亦無明尚未破,是無相違於往生的志願無法滿足之人的念佛。這種念                                    佛是被稱為「不如實的念佛」。「如實的念佛」,若不是志願滿足的念佛則不成。

                      多數的人,是說「名號獨働」(名號的獨用,或者名號的獨立)之事。如果「因為自己只在稱念                                    佛了,所以大概是能往生吧」著的話,則不成名號的獨用了。是自己以自力心而在念佛了呀。

707、今之言「大行」呀,是奉稱了「無碍光如來名」的念佛。所謂「無碍光如   來名」,雖和「南無阿彌                         陀佛名」是同一,但於言「無碍光如來」之處, 稱讚、稱揚如來之事就顯現著了。此念佛是「稱讚                          的念佛」、「稱揚的念佛」。於稱讚、稱揚御名之處,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用就顯現著。為這樣的念                            佛之故,是被稱為「大行」呀。因為即便無名無實地唯出聲而御念佛了,所以那樣之稱揚、稱讚亦                            不成。稱「無碍光如來」之事早已就意味著稱讚、稱掦了。因為是信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用」了                             之後的念佛,所以是被稱為「大行」呀。「十七願的名號」者,是稱揚、稱讚的名號。「行卷」的                            名號是那樣。是故被稱為「大行」呀。

708、自力的念佛者,即使念佛,亦是「沒有能稱之功」。自力的念佛不被稱為「大行」。 如果將出聲                                    「南無阿彌陀佛」,而稱念名號的稱為了大行呀的話,則是「如實的稱名」呢或「不如實的稱名」                             呢不清楚。若稱「無碍光如來名」   的話,則成稱讚的念佛故,「如實的念佛」之事就被知道。

709、稱名念佛雖是好事,但那是「如實的念佛」呢或是「不如實的念佛」呢,  地說之事者,若不確實地                          先給與區別的話則不成。「如實的稱名」雖被稱為「大行」,但「不如實的稱名」是不被稱為「大                            行」。「名號」雖是大行,但今者因為「如實的稱名」即是「名號」,所以是在名號流布的心境                                    下,以「稱名」而給與代替了名號呀。因為「名號」就是「大行」,所以「他力迴向的稱名」亦又                            被稱為「大行」。

法雷通訊

〇梅香已過而到了櫻花季節。謹致上『法雷』七十六號。

〇由於稻垣久雄老師,在諸多忙碌中編集之御努力,歐洲文真宗誌『淨土』卷四           -二號被出刋了,報告          著去年夏天歐洲真宗大會的情形。見證到真宗的法燈有           以世界性廣泛重新被持續點燃之事的致思。有           緣的各位請訂購拜讀喔!

 

台北法雷念佛會
法雷音     第77號(1983.5)卷頭言        瑞劔說想要信本願力之不被信的人,是自己的反省、大聖釋尊和親鸞聖人的研究不足。真宗之教正因為是世界第一的、最高最深的宗教,信之,而離生死,入涅槃城之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話雖如此是以「信佛」之事一個而能夠得到真解脫呀。其故,本願力的宗教,若
法雷音 077

法雷音 077

法雷音     77號(1983.5

卷頭言        瑞劔

說想要信本願力之不被信的人,是自己的反省、大聖釋尊和親鸞聖人的研究不足。真宗之教正因為是世界第一的、最高最深的宗教,信之,而離生死,入涅槃城之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話雖如此是以「信佛」之事一個而能夠得到真解脫呀。其故,本願力的宗教,若說為難則很難呀,但說為易者,則這般容易的宗教沒有。說為容易呀,是因為以如來的「真實」一個、「御念力」一個而被救助故。

 

信心銘(七十七)         瑞劔

佛教是佛陀的教說,是可出生死之道,又是佛陀所證悟的法界大真理。可出生死之道者,是唯有禪定和大信心。所謂禪是說息慮凝心,而悟空無我,到達與境界冥合之領域。

所謂大信心,是說無礙光耀破無明闇。生死罪濁之凡愚,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外無有可出生死之道。阿彌陀如來是大慈大悲的慈親。於『和讚』曰:

「五濁惡世之我等 方唯依金剛信心

捨盡永長之生死 到達自然之淨土」。

這又是佛智大悲的御働(力用)。稱之為「自然法爾」。

凡夫小智的「働」(計度)者,這皆是妄念的範疇。法界唯只有無礙光的照耀。大信心是唯乘無礙光之流。自己取得了、頂戴了信心地,「自己」一出頭的話就皆自力。所謂「他力」,是將被如來的本願力所遷流,而回歸慈親的故鄉的稱為他力。他力中的自力,云之為二十願,又云為十九願。

「想如何做啊而往生」「如何做的話則能往生呢」地,使勁。是早已在落入此自力的泥沼了呀。

於「就那樣地來吧」之勅命外,這邊拿出的信心是沒有。如來宣說:「就那樣地來吧,在御淨土等著汝喔」。若豎起著自力之角的話,則往生是難中之難,若奉任如來的話,則是易中之易。

已到生命是,最後一分鐘了,除了奉任如來之外,別無往生極樂之道。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莫邪見 莫思考。

凡夫的想法者皆自力。即便作了思案的工夫,全皆無外是地獄業。

能將地獄行 就那樣地救助之御本願。

心和言語 皆絕盡 歸命不可思議尊。

想取信心 想取信心地幾十年。

精疲力盡 被撈起 蛙哉!

佛法是「很難啊」地若說者,則作退卻。若說為容易者,則甚至連如來都會看不起。雖說為任憑業報,但是沒有勞苦之人無法頂戴。

信心開於勞苦之枝。

如凡夫成佛般的大事業,在小看的話,則皆落第。以本願力好大呀,而將落第的眾生,就那樣地,佛智不思議成不思議,大悲不思議成不思議。

凡夫是被囚於概念的動物。所謂火是斯樣者,所謂水是斯樣者。云之為概念。如來,是立於差別即平等、平等即差別的,法界一如之佛智而御存在。萬物是何物呢不是在凡夫可明白者。但是,將三論宗「八不中道」的真理、天台宗「空」「假」(現象)「中」(中道)「三諦圓融」的真理和『維摩經』「不二」的真理,一稍微吟味,是就沒有入迷於各種迷信之事吧。佛教因為是映現了於大聖釋迦牟尼世尊的大寂定之鏡的原樣,給與御說,所以絲毫都不相違。人之說,因為是凡夫的「我」、「物」和「凡夫的人意識」之,綜合、判斷而述說的,所以無法將實相,如實相地表說。科學的世界,雖是最正確,但即使在科學、在哲學也不明白者,是「物其之者(本身)」「心其之者(本身)」「法則其之者(本身)」,對人而言的話,則是永久,被關閉於不可知的秘庫中。恐怕即使經過千億萬年都不明白。於佛教亦在說「五種不思議」(眾生多少不思議、業力不思議、龍力不思議、禪定力不思議、佛法力不思議[彌陀誓願])。是有「不思議」。人之勉強想理解地作之處是不理解,而說出「神創造天地萬物」等呀。迷信的數量在於無數。以迷信的話則無法成佛。

於真宗重要的事者,雖然自己就是「凡夫」,但是不知道云「凡夫」之事。言「凡夫」者:

「空言,戲言,無有真實言」

「妄念之外無別心也」

「共是凡夫而已」。

自己雖就是凡夫,但因為是不知凡夫之事,所以出自力的「働」(計度)呀。徹底性地賜與明白了凡夫之相呀就是「機的深信」。善導大師曰: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雖是這樣說之凡夫,但「早已想要頂戴信心」等地思的是,云為太自私自利者。「想要往生到御淨土」雖然也是可以,但是腳下的地獄猛火怎麼辦呀?不知落之事者不被救助。「機的深信」若無者,則「法的深信」亦無。

信心不是「知識」呀和「思計」。是「佛力」。是「本願力」。於凡夫的習性,是不知道凡夫之事般之者就不被救助。於往生御淨土者,作地獄行的學習方面就是近路。惡皆是罪。煩惱皆是罪。妄念皆是罪。

「若論(濁世的)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

釋迦如來是以眾生如狂風暴雨般,非常激烈地造罪呀,而「驚入火宅之門」地,御出現在此之世了呀。每天每天吃魚鳥呀和肉類而絲毫都不覺得罪惡般的人是墮落了。為了作為生存的欲求都是罪。忘記自己的罪,而想取云為「信心」的牡丹餅(紅豆餅)地作著。佛教徒也是墮落了者。這就是末世。以罪的自覺為100分、以仰徹本願力為100分了呀稱為信心。忘記「佛」,忘記「凡夫」,無罪惡的自覺者是不被救助。不知「無常」和「因果」者是無法往生。

知無常和因果而漸登一年級生。     在本願的不思議是沒有畢業了。


隨想錄
           瑞劔

心、肉體和世界

世間的人將「宗教」之事,這呀那呀地批評,「宗教者阿片也」等地,今日的年輕人們雖然說著,但因為不知佛教,所以才說著那樣悠哉的話呀。佛教是自身的問題。一來成為自身的問題,就心也包含在其中,世界也好人類也好,從山川草木,甚至一切作為生物者、能生存者的苦樂就進入自身中來。首先一看人的肉體,就是從說是肉呀骨呀的物質而在構成。那會活動,而持有像說是痛呀、或是苦呀、或是熱呀、或是冷啊的感覺,又也會作種種的思考、思計。若從那方面來看的話則肉體全體就是「心」。是心而全體又是物質。離肉體而存在著者就是世界。自身也進入世界之中。若無肉體則無世界。若無心則肉體也好世界也好皆無。一從世界而說,就若無世界則肉體亦無,心亦無。此者(身、心、土不二)明白的話則是說開始入門於佛教了者。御釋迦如來是肉體、心和世界的真實之相(亦是身、心、土不二),但入真理之全體而能賜與垂教。要言之從「證」的世界流出了之言語就是佛教,到達「證」之道就是佛教,「證」其之者(本身)就是佛教。要言之佛教是自己的事、自身的事、自心之事的呀。即使連「阿片」什麼都沒有。是現實的問題。

 

佛教不是迷信

佛教是能離一切迷信之教者。若有迷信的話,則那不是佛教。於言「宗教者阿片也」之人,也在自己辦結婚時,早就調查日子的好壞呀、八字相合等。是可笑的事。又也在孩子一瀕死就祈禱呀「咒語」呀等地,大事叫嚷。這也是可笑的事。又自己一瀕死,就會做種種的迷信,「不安」、「疑惑」和「恐慌」,往來交集於心。這也是奇妙的事。

現代人大多數者都眼睛只向外看,也以自己的利益為思考中心,又也作為日常之行。

御釋迦如來,是唯思一切眾生之事而真正地,就如「如來」之意般徹底成了「無我」的聖者。「無我」是「證悟」的正味。於「無我」之底流著「大智大悲」。一不徹底成大智大悲,就無法徹底成「無我」。我等雖是生死凡夫,但被頂戴立即往生御淨土,而徹底成「無我」其之者呀。那就是稱為如來的本願力者。本願力的目的者,於其之外別無。真宗的目的亦於那個以外別無。他力真宗實是殊勝的、別無比類的宗教。從此見地一說,就宗教斷然不是「阿片」。最好徹底成「無我」,成得施大悲於一切眾生之身,否則的話那就太隨便了。即使那樣,如來,也不得不將那樣說之人的由惡遷惡、從苦入苦之姿,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故。是見而不見,將宇宙的真理之原樣、心的真理之原樣、肉體的真理之原樣,賜與御說教,作為想讓一切眾生逃離苦,而得最高的樂,今現在二六時中賜與在働(力用)著呀。如來之出現不是久遠之昔的傳說。在佛經的文字中,於所言之中,活生生的如來就御在。

於讓我頂戴今活著之中,如來就御在呀。有如來而我活著。於如來的無量壽中,有我的無量壽。是無如來而無我的真存在呀。

 

地獄極樂的講法

說淨土真宗之人者,有非難云為只作地獄極樂的講法。在其處於年輕的住職中,有說:「我是於說教中講地獄極樂之事」的人。因為是聽聞的同行就只有老爺爺、老婆婆而已,所以講法總是變成地獄極樂的講法呀,也是理所當然。說年輕住職不講地獄極樂的,是年輕人嫌棄故吧。無論何者,都無法令人心生感佩。

 

龍樹菩薩和天親菩薩

真宗的第一祖是龍樹菩薩,第二祖是天親菩薩。龍樹菩薩御撰寫『中觀論』等,而大大宣傳般若,說大乘佛教的真理之本處的「空」,而破外道錯誤的思想。龍樹菩薩邊說般若空,邊於一方面變成御信奉彌陀如來,而將御自身的信仰,明確地御顯示於「易行品」中。一說真宗根本性、哲學性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般若「空」。以不壞「空」之真理,依「空」之真理,於如「空」的真理那般,而被建立真宗的哲學。天親菩蕯剖析「空」的內容,從裡側建立了云為「唯識論」之困難的佛教哲學。然後御自身御歸命阿彌陀如來,著作云為『淨土論』之殊勝的御書。云「般若」、云「唯識」,那都是很難的學問。是即使花五年呀十年也無法明白者。那個先不說,難能可貴的事,是剖析那樣困難的佛智世界,窮極於天地宇宙的真理,其後,說淨土法門不是「虛假」,是御自身親自示範御榜樣,而仰信如來的本願力之事。因此我等,能夠素直地信彼等二菩薩的御言語。就宇宙的問題、心的問題的話則雖是深奧難懂,但唯安心仰信如來的本願力之事是能夠呀。

 

歡喜讚慶(續)       瑞劔

五十七、佛賜與教導法界自然的法則。若在法之外,背於法的話就不得不受苦。這就是因果的法則。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五十八、因果的法則亦活著。如來的本願力亦活著。這裡之處如何領納呢?因為領納所以是不思議。一切的矛盾在信心之德中皆被解決。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五十九、在佛智大悲的勅命前,被成了未聞前之嬰。以罪障深重此之徒然者,而是慈親故方(有救)。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自己雖是什麼都不知的徒然者,但是慈親御知道著。慈親是佛。即使任憑也沒問題,有任憑的效果。不擔心。被隨順慈親而往生到御淨土。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一、佛教是佛的「智眼」、「大慈悲」和「本願」依宇宙人生根本性的解決,而開示凡夫自己覺醒願力自然的真理,教導「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絕對最高次元,超越生死苦海而使得到真正的自由,又超越雜染的人類歷史而創造了真實清淨的佛陀歷史的教法。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二、諸佛如來和凡夫者,在智慧和慈悲的「次元」不同。如來的勅命是應就那樣地信受。是變成可信靠的勅命。「次元」不同者,也是世間道和出世間道的不同、通途的因果和本願力不思議的相違、迷和悟的相違。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三、如來既已賜與御成就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而關於我的往生的話則如來御決定著。沒有這樣明確的事。身為我的話則唯只是在「莫擔心」的勅命中,「誠惶誠恐」地被任憑而已。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四、「竊以,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

         萬行圓備嘉號,消障除疑。」

這是親鸞聖人的「心地」(精神)。稱之為「願心莊嚴」的大法門。一句能治萬劫渴。參活句而勿參死句。若日日玩味憶念的話,則自然必能超斷生死苦海。佛法者在一句中含著無限的意義。那恰如望見無限大空般之無高興事。如來無限的大空,一是不思議的佛智,不思議的大悲心就會持續不斷著,而無限的可喜可賀呀。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五、無論那樣無論這樣,銅牆鐵壁都是無法被打破者。此者用凡夫之力的話則不行。頂戴著是聖人大信海的全部,又是於彼處完全顯露之此一句外別無佛法、別無出生死之道。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哎呀,真是快樂的一生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法雷 先德法語

                                        桂利劔

光與聲

原始人感到水、火、風、雷的神秘,將之神聖化而作為想掃除災害的是人自然之宗教心的發芽。經過幾千萬年,次第隨著文化的提高而神秘的世界就被視為狹獈呀,是膚淺的科學家之見解,而在宇宙神殿之深奧處嚴然一大神秘的威力就現存著。

比人向外打開神殿之扉,亦更要叩開自己心殿之扉,而成了驚恐於自己的靈性(心的不可思議)般呀就是宗教的革命。

注意到自己的神殿(心性的神秘)和大宇宙的神殿(神秘)是一如之事者不得不被稱為宗教性的天才兒。

在自己和宇宙成一且是異之處有感應的妙用(運作)。機感(人之感於神秘)是在法(真理)的原則上所行的自然之妙(不可思議)。雖然聲感於耳、光感於眼,但若感的話則應之的聲和光就存在。若欲無「感」(感受之事)則無「應」(使生起感之物),若無「應」則無感。若有「感」則有「應」,若有「應」則有「感」。

雖耳和目感應於聲與光,但那立即是靈(精神)的交接路(通道)。要言之無外於靈(精神)和靈的感應。耳和目、聲與光是靈自身的活動,是作用。

若進入靈(靈性)的世界的話,則聲也好光也好皆是一如(一體)。世界的千差萬別唯是存在於五感官的末梢。

     畫者是   無聲之詩,

     詩者是   有聲之畫。

云畫,云詩,云有聲,云無聲,皆共是「心其之者(本身)」「靈其之者(本身)」的示現,是顯現。

     光明者是   無聲的名號,

     名號者   是有聲的光明。

光、號(光明.名號)皆共是無外於如來大慈悲心的發露。

依無礙的光耀(光明)而調熟(化導)此之機(人),依本願的名號而開無上淨信之曉。是以此作為一無礙光的名義(運作為名)呀。

以名號作為「本願之勅命」也,此我等在領受如來的心,耳就是最便利之故。成所謂

   「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之一語而窮盡了如來攝化(救濟)之妙諦(不思議的真理)和眾生趣入(往生)之極要的甚深微妙之警句。

真言的「加持」(眾生之受持大日如來的身、口、意之運作)和真宗的「三業莊嚴」(阿彌陀如來的身、口、意之正覺)皆共是有相似於由口業(言語)莊嚴(舉教化之實)之處者。然而一者(真言宗)聞法身(大日如來)的說法,一者(真宗)蒙受「法身(阿彌陀如來)的光輪(光明)」之處,自然而然地存在難行、易行之別。

真言者將機(人)和法(大日如來)的冥合(入我我入,歸一)自機之上(從人)生起,真宗者將機法一體於法(南無阿彌陀佛)之下圓成(完成)。將此(機和法)回歸一法身之體(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故是一如(一體)。但是將利他圓滿之妙果(淨土的證悟),成為機法一體的莊嚴相(顯現),將機(眾生)的真利(真實的利益)於聞信一念(聞信名號之一念)使決得(頂戴使得到)之處,有他力易行之至極。宗教的最高峰是於茲顯現了巍巍(宏偉而不動)的雄姿,而作為讓人瞻仰呀。

   人間何處不瞻仰

   八面玲瓏第一峯

(本願一乘之峯者如富士山)

  

和讚的真髓(41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横超大菩提心

 淨土之大菩提心     勸令言願作佛心

即是以願作佛心     起名為度眾生心

 

横超者,聖人仰說:

「願力迴向之信樂,是曰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横大菩提心,是名横超金剛心也」(信卷)。

此意義者,從如來所迴向之信樂(真實信心),是如來想要救助眾生成佛地思之大慈悲。若自眾生方說者,則說為想要成佛之心,即是「願作佛心」。如來想要取正覺地思之如來的「願作佛心」,即是想要救助眾生地思之心,即「度眾生心」。吾等頂戴的信心,若正本清源的話,則也是云為如來想要取正覺之心,其原樣是想要救助眾生地思之心。因此,「願作佛心」者,稱為「度眾生心」也。在彼處,如來的「願作佛心」,是想要御自身也成佛、眾生也成佛之心。稱之為「横(横超)大菩提心」。頂戴了此如來的佛心呀就是「金剛心」(信心)。為他力金剛心故,名為「横超金剛心」。所謂「金剛心」,是真實信心之事。真實信心者,成堅固、不摧,故,言「信心」之事為「金剛心」。所謂

「願力迴向之信樂」、「願作佛心」、「度眾生心」、「橫大菩提心」和「橫超金剛心」,都是相同者。

 

自利利他圓滿

 言度眾生心之事   彌陀智願迴向也

得迴向之信樂人   證悟大般涅槃也

 

言「彌陀智願」,是彌陀的智願海。

於「天親讚」曰:

「天親論主之御言 願作佛心賜令述」

「願作佛之心者是 度眾生之心也

度眾生之心者是 利他真實信心也」。

於信心之中,是將「願作佛心」和「度眾生心」,合併頂戴呀。那就是「彌陀智願之迴向」。

 

明利他成就之德

歸入如來之迴向 獲得願作佛心人

捨盡自力之迴向 利益有情亦無邊

 

所謂「歸入如來之迴向」是深信為如來的迴向之事。

若使捨自力之心而歸入他力迴向者,則是自然而然地頂戴願作佛心、度眾生心之二心呀,依之而於未來濟度一切眾生之事是無礙自在。

 

由他力成

 彌陀智願之海水 他力信水若流入

真實報土之依習 煩惱菩提成一味

 

若往生淨土的話,則煩惱和菩提成為一味之水。這就是真實報土之德。是本願力之德。即入絕對真理的世界。住在相對世界的人,不知道這樣絕對的真理。若到淨土的話,則是自然地,證悟煩惱和菩提、生死和涅槃,不二之真理呀。

 

等正覺

如來二種之迴向 深信之人者皆是

至達等正覺之故 憶念之心成不斷

 

「等正覺」是和不退之位相同事。是得到了金剛信心之位。此位者,是和「補處之彌勒」同位。

 

教行信證拜讀記(70         瑞劔

行卷(大行釋)(續)

710、「信心」雖然也很難,但是「稱名念佛」又也很難呀。在御聖教中,又說「以本願力而獲救」,又 說「以名號而獲救」,又說「若念佛(稱名)則獲救」,有種種的說法。

於『歎異鈔』(第二章)有:

「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救助去」。

這也是和信心同一的念佛。以不如實之念佛的話則無法往生。這種念佛(行),是「信行融攝門」(觀經法門)的念佛。

淨土真宗是「大經法門」。在「五願開示」上,是「唯信正因、稱名報恩」的教義。

711、在此處被稱為「大行」的,是「讚嘆門(天親菩薩)的念佛」,而不是「報恩行的念佛」。又也不是善導大師的「五正行」中,第四「稱名正定業的念佛」。天親菩薩是「一心」(信心)中的「五念門」(禮拜、讚嘆、作願、觀察、迴向)。善導大師的五正行是(一)讀誦、(二)觀察、(三)禮拜、(四)稱名、(五)讚嘆供養。此等之事最好就良師而被鑽研。

 

〇稱名破滿之文(其之一)

[本文]

爾者,稱名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稱名即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也。可知。

 712、在此之前聖人仰言(行卷):

「謹按往相迴向,有大行,有大信。大行者,則稱無礙光如來名。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大行釋)

是領受此之御文,而被仰言為「爾者」呀。故此「稱名破滿之文」者,一不將此「大行釋」於念頭,頂戴就不明白。

713、在淨土真宗的話,則從來被教導著為「信心正因、稱名報恩」。又一強調稱名,就被來教導為說「稱名正因」,是邪義邪說了。這就是那樣。然而,一頂戴『教行信證』行卷此之御文,就御在高度讚揚稱名。讀者的頭腦就會覺得混亂之事。是怎樣頂戴的話才好的呢?

此「稱名破滿之文」,是應頂戴為「稱名破滿者名號破滿也,名號破滿者信心破滿也」。

714、於頂戴「稱名破滿之文」前,讀者提出說「稱念的話則獲救呢,或信的話則獲救呢」的問題,最好大大地來議論。

715、「稱名破滿之文」,是立於「大行」(南無阿彌陀佛,讚嘆的念佛,如實修行)上的立論。用說「信心正因,稱名報恩」之頭的話,則覺得難以解釋。

716、多數的同行,因為「想稱而往生」「想信而往生」的頭不可靠,所以「稱名破滿之文」無法解釋。

717、「稱名破滿之文」,不立足於「名號的功德力」而頂戴,是無法解釋。云為「想稱而往生」之頭的人,是無法解釋吧。

718、若想要解釋此御文的話,則先篤實地頂戴著『淨土文類聚鈔』的,

「稱名即憶念,憶念即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

的御文之事是非常重要。

  

編集後記

成為清爽嫩綠的新季節了。別來無恙吧?獻上了法雷七十七號。

是宗祖親鸞聖人的御降誕會之月。致上祝賀聖人的御誕生,讚仰其之御德的法會在各地舉辦。雖是八百年之後受生的我們,但今日,依聖人的御引導,「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本典)的御法語之原樣地,賜與頂戴了人生的歸趣之事,御鴻恩是實難謝者。

八百年承法流 今日亦又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