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一四O】
凡夫者 不知自己真的想要什么
自如来顶戴慈悲 方知「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我想要的就
是这个」
底下的凡愚真是没办法的家伙,自己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以为真的想要的是金钱、名誉和权势吧,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不管给了多少还是不满足。无法满足的东西就不能说是真的想要的东西。人真的想要的东西,只有如来知道。顶戴如来是彻底地清楚知道后才施给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方始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这个。
「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行卷)。
遇到无上净信晓,生死苦海置之於后一看时,此时人方始满足庆喜。这皆是愿力的御回向。如来的本愿完全为此。
「若问如来所作愿
不舍苦恼诸有情
慈悲以回向为首
大悲心於此成就」(和赞)。
「所施为趣求」,「赐物」即是「求物」。愿力回向之中有我的大满足。愿心之中有我的大庆喜心。愿力成就之相,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本愿成就之相,就是净土的光寿海、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一四一】
佛法若无常立足於业道镜前、深念无常、思生死是一大事也而听闻的话,无法尝到如来大悲的本愿佛法不是为死而有。是透过死,透过生,为了体得如来的真实义,为了能如释迦牟尼佛、如阿弥陀如来一样,成为不断地活动如来真生命的智慧和慈悲的活动之身。为了体得如来的真实心、法门的真实义,人虽然是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像人。不,是不得不认真。要如此唯有念「死」。人只有面对死时才会认真老实。不思死,不念无常,如何能体解佛法的真实义、如来的大悲心?
亲鸾圣人的教法,是在活著之时,念死、觉悟死,迷执的命结束,与如来的无量寿相系,在此一次往生,剩下来的生命在光明摄取的光中「自信教人信」、行如来行、入念佛的生活,是教我们入参 加如来妙行的生活。死
的话则在安养的净土开妙果,令我们成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觉体(佛)。要言之,活著时没顶戴如来的大悲心不行。如来的大悲心裏,无生亦无死。摄取光中之身,常与如来的生命相系著。
【一四二】
我的心是泥沟水
浊而不清的心故
不浊的是慈亲之清净心
真实功德的南无阿弥陀佛
一定救度汝喔之誓愿力
啊啦 真可靠 真可靠
不管什么,想要离生死的话,非得发金刚之志,一心不乱地朝一道直进不可。
展开於我等之前的道,唯有本愿的白道,唯有大悲的「呼唤声」。
「呼唤声」太强了,善亦不思,恶亦不思,净心也好秽心也好,皆共融化於「呼唤声」之中,忘记了自己。於大悲的勅命中被安心。
「去吧 来喔 之中忘己哉」
(瑞劔)。
「善恶想信 皆全抛
仰之 天空明月光皎皎」
(瑞劔)。
【一四三】
如来说
「我相信汝一定获救
信故呼唤汝」
如来的决定心有故
凡夫必是往生一定
阿弥陀如来成正觉时,自始抱我於大悲之胸而励修行,愿行成就,言道:
「我(如来)成正觉成了叫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因此我正觉大悲的血液通於汝,以那血液,汝亦成佛,必成。我(如来)信此事。
汝往生成佛之相映於我正觉之镜的,就是我的正觉。咱们一起成佛吧」。
此相,是南无阿弥陀佛,是「唯念佛」。
如来的本愿大悲之腹中宿著我,兆载永劫的御修行的每一行,其中宿著我,正觉之中抱著我故,我自正觉华化生,轻轻松松地往生净土。
【一四四】
触及真实慈悲愿心的光明
疑心之冰亦被融 安心
仰佛智不思议的名号 方能欢喜
阿弥陀如来是大悲的光明、无碍佛智的大放射能。大智大悲的光明,是如来全生命的运作。如来的生命、
肉、血、心,共为我一人运作著。有那运作故,唯有依那运作,我的无明之暗方得晴。就如太阳升上东天,十方的暗黑晴朗一样。使暗放晴,令得往生的力量就名「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南无阿弥陀佛)。当如来是盲人,当名号是死物的话真可惜。怎样也不舍弃我的是慈亲。亲鸾圣人说无碍光如来大悲的运作是:
「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
亦於《略典》说:
「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万行圆备嘉号消障除疑」。
一句能治万劫渴。
【一四五】
佛的生命 南无阿弥陀佛
来电而为我的生命
亲和子同一生命
声声气息是念佛
如来大悲的大生命很尊贵、很难得。摄诸善法,具诸德本,以真如一
实的大生命(真如)为生命。不,是两手抱著一切众生的一大生命。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真如的原形」(六要钞)。
但是,子不知亲心,长久以来,我离开故乡流浪著。慈亲寻找、四处
寻找我的孩子,终於捉个正著。「汝之亲是我,汝之亲在此喔」,初见面的这言语、这慈相、这慈颜、这大悲心是南无阿弥陀佛。
「慈亲呀」!我忘我地冲口而出水火二河的恶心、恶行也都忘了地伏首於慈亲的怀裏。我出声叫「慈亲呀」!那就是「唯念佛」,是感应道交,入我我入的妙趣。
读后提问
○善闻: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师父的说法,让我喊出「慈亲呀」!
痴儿、愚儿、阿呆,慈亲一直轻轻唤我乳名。南无阿弥陀佛,醒醒!南
无阿弥陀佛,该醒来了!
子不知亲心,长久以来,我离开故乡流浪著。慈亲寻找、四处寻找我孩子,终於捉个正著。阿呆是「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慈亲又对弥勒菩萨说「弥勒当知,汝从无数劫来,修菩萨行,欲度众生,
其已久远。从汝得道,至於泥洹不可称数。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永劫已来,辗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绝」,慈亲是「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於诸众生,
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世间如是,佛皆哀之」……这些我都不懂,现在其实也不懂。「慈亲呀」!忘我地冲口而出:南无阿弥陀佛,慈亲呀!让我乖乖伏在您怀中!
○善光:十劫以来,不,是无量劫以
来,大慈亲不停地呼唤著:「汝之亲是我,汝之亲在此喔;汝之亲是我,汝之亲在此喔;汝之亲是我,汝之亲在此喔!」被慈亲的唤声唤醒,被慈亲的不舍感动,除了慈亲谁会这样一直唤著我,只有慈亲,唯有慈亲。我出声叫「慈亲呀」,那就是「唯念
佛」,是感应道交,入我我入的妙趣。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入我我入的一体的亲子合一的真生命。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我呀,是慈亲赐予的真生命,亲子合一的真生命(南无阿弥陀佛)。
【一四六】
阿弥陀如来是
万法一如的「实相身」
为众生的「为物身」
实相・为物不二的佛身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如来是为众生之身,那大生命是为我的无量寿・无量光。如来为众生发大志愿成如斯觉者,其悲愿成就为阿弥陀如来,今现在立於我等之前。此如来不可思议的大志愿、大念力、大悲就叫「本愿」、「本愿力」「愿心」。
阿弥陀如来实是「本愿」的结晶是本愿身(愿身)。又如来为将自身的大悲大智给众生而建本愿。我们依本愿的信心,依回向的净信,顶戴如来的大善大功德。如来实是回向成就之相。
【一四七】
说法的时候 当持威严如法
归我的话 初入法
《教行信证》之文是亲鸾圣人的法身,其又是佛心、佛智。一接触之,有著无法言喻的尊贵与重量。自被由文文句句发出的灵光感动。这是佛陀
的生命,亦是我等的生命。
谈自己的入信体验等,也有人说苦心谈钓人,说凡夫的苦心谈那样的话,那又如何。见「法」,入「法」,住「法」,唯仰佛智不思议之法的话,自然听闻的人也会感受到法的不思议而仰法。
圣人自不述入信苦心谈,一直都是庆喜著「法德自然的妙益」。彼「三愿转入」的述怀,是圣人仰「法德自然之妙益」的相状。
读后提问
○善闻:每天的每天的听闻,越来越觉得尊贵,不思议!慈亲呀!忍不住
叫您一声「慈亲呀,南无阿弥陀佛!」我的入信体验又如何,不值一提!往生,是佛智不思议的力用,是佛心,佛力,本愿力,是法,是无上尊贵的南无阿弥陀佛!
一直以为你只是满身璎珞,身著华衣,足登莲台。不曾想过你也会身穿
袈裟,圆领汗衫,坐著轮椅一字一句,血泪教我,浑身说法。教我这根本没有资格听闻的阿呆今现在哟,唯低头,忍不住再叫一声:慈亲呀!不思议!难思议!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你千辛万苦只为我一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就这样地,就这样地」…。
○蒙光:「苦心谈」一词,似懂非懂,恭请师父为我等开示其相状。又,以前老师在法座上说到过「机叹忏悔」与此是否相关呢?
◆回覆:真宗的同朋易犯的毛病,即唯恐人家不知他是多么辛苦才得到信心,见人就谈自己如何如何辛苦才有
今天这点「成就」,而忘了赞叹如来。强调机功、忘佛恩就是典型的「苦心谈」。
○蒙光:「归我的话 初入法」|此一句语义不明,恳请师父为我开示。
◆回覆:说法的时候,如法一样,有法的威严。但是没说法时,回到自己
(归我)的时候,自己是未闻前之婴(初入法、初入道)。
人谈法的时候,多是「说时似悟」,高高在上,因此没说法时会产生错觉
,以为自己是有佛法的人,忘记自己是凡夫。因此,瑞劔老师提醒我们,不要以为会说几句法语就忘了自己是
凡夫的事实,归我的时候,是未闻前之婴,是初入法的人。
○善融:请师父开示「苦心谈钓人」。
◆回覆:这是瑞劔老师幽默的用语。因为古来学本愿的人很容易陷到「强调机功」的洞穴去,即向人诉说自己
经历了如何又如何,才与众不同地获得信心了,讲自己的求法的遭遇以吸引别人的注目,这即是用「苦心谈钓人」。谈自己求法的过程本来无过,但是讲多了自己的经验后,不知为何,大多数的人鼻子都变长了,忘记自己是凡夫,忘记了恩海无量,忘记了托
佛的福,有的只是「自己」如何如
何才获得信心了。这心态都是我们该谨慎的。
【一四八】
人不知 计度草之根有多深
顶戴佛经始吃惊的是,佛智的不思议,同时亦惊生死海的深广。一想到「计度」的根之深时,真是手足无措。凡夫想也好,不想也好,净是妄念。直到信佛智不思议是不思议为止,
这「计度」是无法拂除得了的。
想用自己的力量除掉「计度」的是「计度」。想信,无法信,於是挣扎,这挣扎全是凡夫自力的「计度」。身为凡夫,「计度」怎么样这么样都无法除去。无法除却得除去的是,完全是「佛智的计度」,愿力回向之赐,
这就叫做「愿力回向的大信心」。
【一四九】
不论何时看 我皆空空也
念力 愿力 南无阿弥陀佛
渐渐听闻佛法的话,就能被告知自己的智慧之小及多么无能为力。同时能仰如来智慧海的无限。到此为止,用自己的「计度」把自己看得好大,
把如来看得很小的心态,自会感到惭愧,自会生於佛智之中,死於智慧光明之中。在有「命」之时,自能顶戴呼唤「我能护汝」的如来大悲的佛智
,常怀「连这么样的我都要救」的忆念之心的人,是死於光明之中的人,往生无疑。我等往生的证据是南无阿
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五O】
底无法知 大悲的佛智 呼唤声
庆喜在迷的人生,被照育为能仰信无碍佛智的大虚空之身,没有比这喜悦更大的欢喜。这又叫做「法悦」、「爱悦」、「喜爱心」,是任何东西也无法取代的欢喜。
与其早点入信,不如是仰佛智的不思议,欢喜「连这么样的我都要救」要好。
越仰越不思议,信心自然能顶戴。仰敬仰敬,佛智的不思议自然被信,生出「连这么样的我都要救」的就是「信心」。
【一五一】
南无阿弥陀佛
一呼唤声 大满足
佛智的不思议是大慈悲的不思议。我们唯有说「不思议…」外无话可说。真不思议真可贵。仰不思议是不思议,意和言语皆灭尽处,即是圣人说的:「归命不可思议尊」!
不思议,是「连这么样的我都要救」的同时,亦是顶戴无限佛智的心境。这是念佛行者的特权。
若问愉快什么,没有比仰如来悲智的无限天更愉快的事了。这或许不是已吟味的人是无法知道的,但这是谁亦皆能尝得到的,这就是净土真宗。
【一五二】
我愚 连己愚都不知的愚者
灭智愚 大安心
「妄念是凡夫的自体也,妄念之外无别心」,这是源信和尚的法语。这法语真是尊贵的话,若能吟味此一句,心境将晴朗无云吧。欲吟味佛法的真味者,置此一句於念头,应好好地玩味,佳也。「妄念之外无别心」,即使是听了三十年、四十年佛法的人,或许也很难容易味得吧。若明白这个的话,就会知道希望入信的心亦是妄念,思已入信的心亦是妄念吧。妄念是「计度」,依此一句当可知道凡夫的「计度」是如何地根深蒂固吧。
久远劫来一直「计度」著的我,是只有妄念之心的主人,这样的人就这样地被救度,这不是佛智的不思议又是什么呢。信佛智的不思议是不思议的信心,是盛开於泥沼中的莲花,是自火中盛开的莲花。愿力的不思议在这裏。
【一五三】
拿掉信心的味道
念死!
「妄念是凡夫的自体也,妄念之外无别心」的法语存在著。「无别心」,是指心净是妄念。
注意到这点,是佛非常深的恩德。闻之,「啊原来如此」地知道是很容易。知道容易,注意到很难。「知道了」和「注意到」大不相同。知道了没有任何力量。使注意到,是被如来晓谕。
被注意一看的话,用这边的力量「装饰」自己的心是不需要的。装饰了、思案了、挣扎了、以为入信了,那又如何,一点忙也帮不上。
真的知道「妄念之外无别心」的话,就该知道「想的、记得的、知道的、信了、入信了,都没它们的事」。「虽没它们的事,不得不听闻」,是自大庆喜心之上,只要有命,听闻如来的无量力功德的是念佛行者的乐趣法悦。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常忆念如来的无量力功德与否的是,信和不信的分岐点。
读后提问
○善足:「注意到这点,是佛非常深
的恩德。闻之,『啊原来如此』地知道是很容易。知道容易,注意到很难。『知道了』和『注意到』大不相同。知道了没有任何力量。使注意到,是被如来晓谕」。恳请师父为我继续开示这段话的意思,我还是不解「知道了」和「注意到」的区别。南无阿弥
陀佛。
◆回覆:南无阿弥陀佛
此问,问的好。「知道了」(I know)和「注意到」(被发现)的心态并不一样。前者意味「我知道了」的主观意识,所以瑞劔老师说:「知道了」没有任何力量。后者意味本来没有发现,
被对方吸引而引起了自己的注意力,所以瑞劔老师说:「使注意到」,是被如来晓谕。
○觉谦:请问师父:「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要怎么领解?
◆回覆:这问题非常重要。不过这句话不可断章取意,原文是「听闻也是
无量力功德,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常忆念如来的无量力功德与否的是信和不信的分岐点」。这句话含义很深,是真宗的眼目所在。意即我们能听闻佛法是托无量力功德的福,所以听闻的当下没有「机功」,听闻佛法而能不起执著我在听闻的机功的心,这也
是托无量力功德的福,故说「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总之有的只是「恩海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善光:「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自己是凡夫,凡夫是没有力量去听闻的。
◆回覆:「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能注意到这句话的人很难得。这样的反用语,在中文罕见。善光说的没有错,这是在告诉我们自己是凡夫,凡夫是没有力量去听闻的。这句话最大的用意是在提醒同朋:这不是在说「凡夫的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
而是明示:「凡夫能发现自己不爱听闻的事实(被发现)也是无量力功德」。又听闻佛法而能不起机功听闻的心,这也是托无量力功德的福,故说「不听闻也是无量力功德」。
○善德: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善德有些迷惑了。当老师慈悲开示「被阿
弥陀佛咬著哦」,善德大安心。在生活中常会对自己说,不怕不怕,被慈亲咬著呢。这样的安心也是「信心」吗?恳请师父开示。
◆回覆:这样的安心是信心的入门,真正的信心是:即使没在生活中对自己说:「不怕不怕,被慈亲咬著呢」,
也是非常安堵、安心的,因汝「发现」自己就在慈亲的怀抱中。这样的安心是不需要自己去提醒的。
【一五四】
佛法是
听闻了 知道了
舍 仰
还愚痴 就这样地往生净土不需要打扮、不需要准备。一副得到也不行的信心脸,想到
就努力不使忘记是不需要的。为何呢,那些皆是凡夫自力的「计度」、妄念的缘故。如此慎重地抱著妄念又有何用呢?真的能如此想时,同时也知道净土真宗是为凡夫之教,是本愿力不思议的宗教的话,始能尝到二种深信的味道吧。「机的深信」是指使深信是罪恶生死的凡夫的佛智,亦是本愿力。是被此佛智照,依本愿力的不思议,使深信凡夫的无能、无力的信心。「我这样愚痴的人也都要救」地仰信愿力的是法的深信。「机的深信」外,没有「法的深信」。又「法的深信」外,没有「机的深信」。机也好法也好,皆是佛智圆照的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陀佛全都是机,全都是法,是机法一体。
读后提问
○觉谦:请问师父:「一副得到也不行的信心脸」,要怎么领解?
◆回覆:这是非常有味道的表达法。
是真宗惯有的用语,是两句话合在一起说的,意即很多人学习本愿的教法后,往往流露出「一副自以为已得到信心」的信心脸,即使有这样的信心脸也还不行,也过不了关,所以说:「一副得到也不行的信心脸」。
○觉光:南无阿弥陀佛,顶礼老师、
师父,感恩师父传达无上尊贵的法语。请问师父,「想到就努力不使忘记是不需要的」这一句该如何领解?是「想到」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
◆回覆:这在讲凡夫性,即有想到(作意)(想起来)时就一副很精进的样子,没想到(忘记)时就心随波转。瑞劔老
师这句话在说:当汝想到(记起来)佛的慈悲就努力精进一番,要使自己不去忘记佛的慈悲等等,这都还是凡夫的计度,这样的计度(想到就努力不使忘记)是不需要的,因为弥陀已悉知汝有多少能耐了。换句话说,佛不会跟著汝的作意不作意团团转的。佛在
发下十八愿的当下已知汝这凡夫有多少斤两的。
【一五五】
阿弥陀如来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
不让汝掉落喔的念力中
佛凡於兹冥合
这是如来的本愿力
无碍光如来的悲智光明
响流十方大正觉二利圆满的不思议哉
愿力往生 难得可贵
「阿弥陀如来合掌,南无阿弥陀佛是不让汝掉落的念力」
这是多可贵的事实呀。一想到被如来拜著,真是无言以对,唯有惭愧,唯有感恩。至今日为止,烦恼著要如何才能往生?要如何才能获得信心?
如来来拜托:「请就那样地来吧,我在等汝喔」,什么疑心自力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唯有满心地忏悔:「佛是这么样的慈悲呀,到今日的今日我竟然都听到别的地方去了,真是对不起佛呀」。
又「本愿力」虽也是耳熟能详的事,那本愿力的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从自己出发,用自己的力量想要去「信」,所以才会不觉得其尊贵。但是现在终於知道「如来在拜托我,那就是本愿力、是南无阿弥陀佛」,方始能信知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是活生生地运作著。啊啊!真是忏悔,无
话可说,唯有投降。
【一五六】
大圣虽隐涅盘云
如来的人格是「无我的大悲」「无分别的大智」,是在俗世无法看得到的大人格。虽然禅宗热心的修行者,欲在此世得此人格,而拼命地修行,可是得此无比的大人格成佛的人,一人也没有。佛是成就此的人,所以尊贵,光是想这点自然就低头。即使是听了佛这个字眼,自然会「佛是尊贵的尊贵的佛」,不论身在何处皆是对佛低头。议论佛哪里伟大、哪里尊贵是不行的。一般的人因为研究佛研究的不够,所以无法想「尊贵的」是没法子的事。要知道佛的尊贵,读《和赞》,好好的吟味吧。仔细地拜读「疑惑和赞」和「正像末和赞」,不以傍观者读之,最好要置身其中地拜读之才好。
【一五七】
听闻了 听到了 信了 获得信心了
和我不相关 就那样地抱著带汝去喔拿走我的信心
给我南无阿弥陀佛的宝贝
本愿力的不思议哉
说用「闻一念」往生的是,因为在闻一念顶戴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当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的缘故。顶戴南无阿弥陀佛是指,佛智大悲的结晶是南无阿弥陀佛,如来是南无阿弥陀佛,如来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缘故,心思:
「阿弥陀佛真可贵啊」「名号真可贵啊」的一念时,顶戴南无阿弥陀佛。若不认为那信心的佛可贵的话,法门不论知道多少,也不能说是信心。
读后提问
○善德:请问师父,「即是当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的缘故」,应当如何
领解呢?
◆回覆:完整的话,应是:「说用『闻一念』往生的是,因为在闻一念顶戴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当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的缘故」。依闻一念往生‖於闻一念顶戴南无阿弥陀佛‖当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每个有佛子自觉
的人(信心的行者),都是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哦。这是真宗特殊的用语。
○善德: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师父开示。常常在生活中被住在一起的舍友提醒「亏你还是学佛的」,每每听到这样的话真是羞愧难当。「善德啊善德,你真是丢阿弥陀佛的脸啊」,想
想自己真是没有一丁点佛子的自觉,更谈不上「当阿弥陀佛的主人」了。只有乖乖听话老老实实随顺慈亲的呼唤声才能找到回家的路。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缘真是不思议,善德一切听凭师父安排。
◆回覆:南无阿弥陀佛。学本愿的人,
不会向人说:「亏你还是学佛的」,讲这句话的人,难道本身就完美!其实讲这句话的当下,是人相当傲慢。看人的过失容易,反省自己则难。
什么是丢阿弥陀佛的脸呢?我们与生俱来带有无始以来的习气,阿弥陀佛要救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凡
夫」。其实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我们很难知道自己是凡夫,下意识中我们会忘记自己是凡夫,而去要求别人,所以烦恼就来了。佛子的自觉即是凡夫(零分)的自觉,在摄取不舍的光明中,凡夫方能有此自觉。否则人都看自己是完人,看别人是缺点一
堆。
○善闻:现在越听闻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了。
◆回覆:这样才是「惭入佳境」。当自己的计度,英雄无用武之地时,自然会有越听闻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了的心境出来。所不同的是,虽什么
都不懂了,但是心却是安堵、安心的。故说「不思议」。
【一五八】
无碍光明 破无明暗
人一无心、无我的话,心性的光明显现。如来是「无我的大悲者」、「无心的大智者」故,从其身心放光明。那光明是「大智的光明」、「大悲的光明」。光明能破众生的无明黑
暗,这是真宗的渊源。
圣人在本典「总序」说此曰:
「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
又在略典曰:
「夫无碍难思光耀(光明)灭苦证乐」。
「法」(无碍光、无碍光的利益)
的运作外没有「机」(金刚的信心)。此「法」能成就是「机」。无碍光之外,众生的信心也没有,往生也没有。
因此,尊贵地思念、仰信仰信、唯是仰信无碍光如来的相,就叫「信心」、「信心决定」、「金刚心」。
仰信无碍光处亦是我,亦是无碍光佛的运作。天亲菩萨说专仰信无碍光的相,道: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南无阿弥陀佛)。
「无碍光如来」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心归命」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圣人说:
「心念言语双泯绝 归命不可思议尊」。
读后提问
○善闻:「人一无心、无我的话,心性的光明显现」。此处的无「我」,是指「我执」吗?恶机很难做到像如来一样真正的无我。后面的「仰信无
碍光处亦是我」,此处的是「我」是「南无」之意吗?是「一心归命的我」吗?「『法』(无碍光、无碍光的利益)的运作外没有『机』(金刚的信心)」。此处的「没有『机』」,指的是没有「机的努力」,或是机方的金刚信心是「法」所成就。是机法
一体之意,是吗?南无阿弥陀佛!
◆回覆:不要被文字缚住了。第一段文,瑞劔老师在说,人为何无法显现心性的光明,在於无法无我・无心。佛为何能救众生,不嫌弃如此之我,在於佛是无我的大悲者,无心的大智者。
「『法』(无碍光、无碍光的利益)的运作外没有『机』(金刚的信心)
。此『法』能成就是『机』。无碍光之外,众生的信心也没有往生也没有」,这段文在明法不离机,机法不二。不是指没有机的努力(自己想会有错)。
「仰信无碍光处亦是我,亦是无碍光佛的运作」,此文在明虽是凡夫,能仰信无碍光的也是我这凡夫人,这凡夫人能生仰信的心,不是凡夫的力量,而是无碍光的力用、运作(不存机功)。
人不可自卑,也不可自大。佛法不容易是吧。瑞劔老师说过,当往生人容易,做有佛法的人难。
【一五九】
不论什么时候想起
是身被慈亲抱在怀裏喔
思及欢喜 此世亦安稳
多数的人,在佛法上不知物的轻重。为何说不知物的轻重呢,因为老是在自己的心获信了没,苦恼心仍是老样子地打转,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心如何如何,而不著眼於「若不生者」的佛本愿,即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即二利圆满的大正觉。
不著眼,就是轻视的证据。
不重应重者,逐末而舍本,这就叫不知物的轻重。
【一六O】
七高僧
亲鸾圣人
莲如上人
仰信大人格
即为信心
《御文章》、《和赞》、《叹异钞》等,同样的一句话得不断地重复拜读。如此,昨日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今日会发现;去年没发现到的地方,今年发现了;几十年也没留意到的地方,今始发现。「总序之文」即是如此。文曰: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
这么样尊贵,这样用一句离生死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言语,其他地方不多见。我每天忆念此语,至今70年,超过90岁的今天为止,一直都感亲切常感新鲜可贵。生死问题的解决,不在多读多闻,而是「依一句治万劫之渴」。思此一句外无佛法,此一句外没有往生之道,珍重地顶戴,尊敬地顶戴处,信心决定。
「依一句一生 无不自由」
(瑞劔)。
读后提问
○问:「他不多见」一句在文中为何
意?
◆回覆:其他地方不多见。指除此圣句外,其他地方再也看不到。是极赞叹此圣句的话。
○问:请师父开示「依一句一生 无不自由」。
◆回覆:瑞劔老师说过:一句治万劫
渴,一句若受用,一生没有不自由。
【一六一】
会堕地狱喔 会堕地狱喔
水桶内的虾子
怎么飞怎么跳 皆在水桶内
人就像「虾子」一样的存在,被放在叫迷世(娑婆)这个大水桶内,不论怎么飞怎么跳皆无法从这个水桶内出来,真是悲哀呀。此世是依人有漏(烦恼)的业报显现的世界,人的身体亦是带著有漏的业报而生之身。
那有漏的业今现在持续著。此故不论汝如何飞跳、不论如何想像、不论做了多少善、又不论怎么挣扎、怎么往上爬,皆无法出这个浮世的水桶外。不知此事实,听闻佛法,就起各样的计度:这样想的话会获救吧、那样想的话会被救吧、安心的话就能往生吧、获得信心的话能往生吧、又做善事又念佛的话就能往生极乐吧等,这样的思虑,是怀疑本愿力。
「怎么样也无法往生 有本愿故方能往生」(瑞劔)。
【一六二】
被唤回慈亲乡
唤我故往生极乐
人如水桶内的「虾子」,如何飞如何跳都不行,无法到水桶外的悟的世界、佛的境界、涅盘常乐城。那么怎么办呢?阿弥陀佛怜悯我,从佛的世界来到人的世界,救度一切的人类,不,是一切众生。
但是人可悲的是,境界异故,无法见到佛身、佛心。此故阿弥陀佛慈亲,成为叫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的「呼唤声」,来到这世间。
「呼唤声」一真心彻到,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感应了,由内心发出「感谢」,那即是如来的本愿力实现了。如此,人住於往生一定的信念裏。
读后提问
○道胜:「阿弥陀佛怜愍我,从佛的世界来到人的世界,救度一切的人类,不,是一切众生」。此句中的「人类」
与「众生」有何深意,请老师开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回覆:人类只局限人界,众生则泛指一切有情。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390.html
呼唤声(6)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390.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39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38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