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法雷音0103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卷 头 言念如来,念「佛的无量力功德」,念「名愿力不可思议」,念「念佛三昧」,此念的功德是无量的。忆念即是「赞叹」、是「称名」、是「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如来的名愿力能灭罪使得往生。「啊!月亮好圆!好大呀!」,在观赏月亮的同时,月的光明已同时满入见月者的身心中。念「佛的无量力功德」时,佛的功德即能破暗满愿,忆念之外没有信心,信心之外没有念佛,这就是「念佛往生」,又叫做「信心正因」。听到这裏有「我还不太明白」的念头者,这是尚有想用自己的力量除疑的反应,是未真正地敬信威神功德之六字明月。佛外无佛法、本愿力之外无往生。信 心 铭难信的妙法九十二岁瑞 劒◆ 佛 语总之,世间如梦,苦痛的梦。梦世中非梦者有一样,那就是佛语。在苦痛的底处闪闪发亮者有一样,那是以愿力摄取的光明为信凭的「今现在短暂的忍耐」。《涅盘经》説:「实语甚微妙,甚深秘密藏」,原来如此地令人首肯。这虽是简单的佛语,只要是佛语,一语中有著无量的含意。真是甚深微妙。不论是顶戴「本愿力」的言语,或是拜见「法身的光轮」的言语,都令人感到无限地怀念、感恩与惭愧。同时从知性上来説也是令人感到法界的真理、真如法性的大虚空充满、流於、摄於、洋溢、闪耀、跃动於此言语中,即能令人感受到大悲大智的一大生命的脉动。透过一语、一句、一偈的小管道,而能窥见到广大无边的一大法界、深广无涯底的如来的智愿海,这真是无法言喻的庆喜、乐趣与希望。从有限的管道望见无限,於极小中能窥见极大,真是无法形容的有趣、愉快。这样的愉快、舒畅,像现代人这样什么都要分得清清楚楚否则就无法接受的人们来说,是无法懂得的境地吧。◆ 死胡同的世界什么事都要合理化虽是很好,但是合理化的世界是死胡同的世界。年青人们的态度是连在宗教的世界也是先合理化后才要慢慢地信教。受到这个的影响,教导者也是倾向先教年轻人们合理化,这是需要深思的。合理化,这不是教育、培养对佛陀信頼依凭的宗教感情的方向,而是科学的、哲学的方向。於学的世界,并不是一件事合理化就没事了,一个疑问的深处又有更大的疑问在等著。宗教原本就得有真理性不可,而佛教的真理性并不是离实证、修道、或信仰而存在单只是知性而已。诱导青年,不如是从艺术的世界进入,从伦理的世界进入,论理的世界最好是殿后。至少把重点放在善和美的世界会好些。◆ 一也是佛二也是佛佛教怎么説也是佛・法・僧的三宝是中心,其中佛宝最为重要。一也是二也是佛、如来。人生五十年、八十年,光是研究「佛」就好,怎么研究也是无法研究得尽。不,即使以千万年的寿命研究,「佛」的智慧、慈悲、功德的世界不是能尽知得了的。恐怕是大海的一滴、九牛的一毛,不,是那以下吧。透过一句佛语望见无限性,这实在也是「佛」的无限性透过「净信」这管道显其自身。人的知有限,合理化处,什么趣味、奥妙也没有。与这相反的是,一点一滴地去品味无限的德海时,有著无限的奥妙与无法言喻的满足。满足而无不足,无不足而安心,安心而庆喜。这是一念净信的内容、样相。没有透过佛语被佛的功徳宝海的无限性感动的话,即不能説是把握到佛教的面目,又也不能説是触及真宗的生命。老爷爷、老婆婆到寺院虽听闻了几十年可贵的佛法,其实亦多是想把佛法合理化。口一开就説:「汝説的我都懂,但就是无法安心」。他们不知「想要安心」就是「合理化」的心态。◆ 不思议呀真宗的信心怎么説都是「愿力摄取」、「勅命信顺」。这除了信不思议的佛智是「不思议呀」外没有。心想:「不思议呀」,形诸於声方是活生生的宗教,有活生生的信心。即使读百万卷书,听闻了几十年佛法,最后不能出声説「不思议呀」的话,那还是在「懂了」的程度,既不是信心也不是安心。那「懂了」也只是在理论上稍微懂了而已,不是在佛法、佛道上的懂。那种的信心「若存若亡」,不停地从内心深处冒出生死未解决的证据「总觉得不安」出来。「总觉得不安」未拿走前是没有「就那样地」、「就这样地」、「为我而来的本愿」的。出「明信佛智」之晓,方有安心、有满足、有欢喜。重视、尊重佛语,透过佛语,仔细咀嚼、吟味佛语,没有由此望佛的无限性,身心顶戴功德的大宝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除去「总觉得不安」的吧。别急别急!可花一辈子注心血於学「佛」和「佛心」。◆ 直 参 佛 心世间也有「欲速则不达」,仔仔细细地説明一宗的教义虽也重要,好好地做佛的研究,直参佛心的话是获信的捷径。心的「朦朦胧胧」,是久远劫来的自力心,疑之云雾,很难去除得了。即使重复地听闻「听过的心」残余著,「已懂脸」残留著,「这样没问题」的心残留著。人力无法除去这个。实是佛智不思议、本愿力不思议。不思议,指佛无限的功德力。「连听闻了记得了的心被弥陀拿走赤裸裸被本愿力的钢索拉著拉著往生极乐。」念 佛汝领解念佛是什么呢?南无阿弥陀佛为令十方衆生听闻而出现。以为用自己的力量能称念佛故,才种种地议论説:称念的话能往生、没有称念的话不能往生、要往生的话念佛是必要或没必要呢等等。这完全是弄错了方向。念佛是南无阿弥陀佛。依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哦地起心念佛者就叫「念佛往生」。瑞 劒随 想 金 刚 心 (4)○ 即使汝説:不要管我,亲心也无法置汝於不顾。孩子,求求汝让我救。○ 虽讲真理真理,不能做到戒、定、慧三学的人没有真理。○ 能圆满地做到戒定慧,即身成佛。○ 説地狱真恐怖,只是口上説説而已。○ 君知否,极乐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涅盘之城。○ 临时抱佛脚,那样的信心能做什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有余殃。○ 尽管有人説地狱极乐在这世上,死的话马上地狱的猛火出现!○ 依弥陀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往生。○ 我的往生如来的生命,如来的生命是我的生命,亲和子是一个的生命。○ 即使坐禅也无法无我,也生不起大悲的泥凡夫。○ 无量光是佛智观照的妙用,无量寿是法身常住的妙理,理智不二的极谈是真宗。○ 世界万物不生不灭,不是神创造的。○ 不信「十界十如」者没有听闻佛教的资格。○ 无我的大悲者是佛,念力愿力显於声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的三种庄严显於现土,教、行、信、证,我来接汝了我来了。○ 功德大宝海的水流而为信心,信心流而为念佛。○ 啊!那月亮!赞月的声音亦月光也。○ 清净真实的信心哪有那么容易生起!若生起的话是如来大悲的念力。○ 想快点获信?信心不是大饼哦!○ 要往生成佛一定得有愿和行,得有信和行,这是佛教的通则。衆生依弥陀正觉的一念所成就的功德往生     的。○ 信心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诸佛如来赞叹名号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为救助凡夫成正觉。正觉的全体、功德的全体,南无阿弥陀佛。莫走思案计度的歧路。○ 全盘负责我的后生的佛只阿弥陀如来一佛。○ 夜暗,漂在怒涛汹涌大海的我,无依无靠。○ 不知佛的人,就看释迦佛吧。想想看,若非佛,人谁有能耐説大乘、小乘,一万数千卷的一切经呢。○ 造世界、造人的神不存在。临时抱佛脚,没有力量。○ 因为无法修行,凡夫不能成佛。因阿弥陀如来有本愿故,凡夫也能成佛。○ 用凡夫的智能如何知道、如何想也无法成佛。依佛智的不思议、本愿力、大慈悲力往生。○ 连传教大师都説「吾是愚中之愚,狂中之狂」。别一副已懂的脸、别一副很信佛的样子,装模作样无法     过生死关。○ 圣人説:「是身不知是非,亦不知邪正也」。   在如来的前面,装善人的样子又如何。○ 圣道门的哲学是世界第一,但对凡夫来説是对牛弹琴,咬不动。教 行 信 证 拜 读 记 (4)84、我的往生,南无阿弥陀佛地为我成就著。    信、行皆无可拿出者。85、善导大师説:「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忻」,今日的世相正是如此。生死者,指迷之身、苦恼之          身。苦恼之本是我执和我欲。祈求神佛处什么也解决不了。只要有我欲和爱憎,人生即有苦跟著。除      苦恼之本的道是佛法。向神佛祈求现世的幸福是迷信。总 序(二)86、南无阿弥陀佛有什么样的功德呢?摄持著「真如一实功德宝海」,即摄持宇宙万有的根本真理的         「真如」(法性、心性、法身、第一义谛、实相)的功德全体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在其他的宗教,不       想宇宙的根本真理(真如),而説神造万物支配万物。佛教是佛陀世尊入深禅定所体验(体认、证         悟)的根本真理,因此不是架空的故事,也不是想像。佛陀不想万物的本源,而究万物的构造为何。       説神是万物的本源等等的才是人的空想、妄想。87、佛陀説万物的构造是「空」。「空」者,指依因果的法则互为因果,互为相依相关上显现万物的现     象。万物之现象,不是神造、不是神在支配,而是法尔自然,是不生不灭。科学也好,哲学也好,神       学也好,若有违反此者之説的话,那些都是虚假不实。光看此事就能知道佛陀所説是可信頼的。88、要得信心,首先第一要信佛陀,不可不信佛陀所説是正确没有丝毫的错误。又不可不信佛陀説的宇     宙万物的根本真理(真如),既不是神,也不是神造,也不是佛造,是法尔自然。   得信「佛」和「真如」(心性)、体・相・用的「三大」、佛・法・僧的「三宝」、佛道,而后研究       信心、念佛、往生、成佛的问题才行。一般人没有这样的基础,所以信心总是不堪一撃,无法得金刚       心。这是有点难,此后的説教没有从基础説明的话不行。真如的真理为万古不易的大真理故,没有必       要客气,光明正大的説好。89、不知真如的真理会如何呢?就会流行为得现世的幸福而祈求诸神的迷信。如此一想,日本不得不説     不是佛教的国家而是迷信的国家。90、在佛教,依止释尊之説,在小乘讲天地万物的构造叫做「业感缘起」,衆生依各自的业(行为)显     现身(正报)和世界(依报)。91、在大乘佛教,讲「頼耶缘起」(法相宗),説在意识的底层有个叫阿頼耶识的心(识)造出万物。     又讲「真如缘起」,説万物不外是「真如」的根本真理(天台宗)。又讲「法界缘起」(华严宗),       説万物不外是一即多、多即一的真理。又讲「六大缘起」(真言宗),论物质和精神不二。不论何者       皆是依佛説者,这些不是互相相反的论説。   在真宗多用「真如缘起説」。听了这些论説,即知神的创造説不能説是真理。禅宗,於禅定中体验这       些真理的是禅。92、闻南无阿弥陀佛的生起本末,信其功德之人,即受真如的功德,往生成佛。此故,指名号説是真如     一实的功德宝海。我们於信一念为南无阿弥陀佛的主人而离生死。真宗是契真理的世界第一的宗教。93、於信一念,在名号中的如来的万德,悉数融为我方的东西故,説名号是「圆融至德的嘉号」。94、虽然説的是念佛往生,若非信名号的功德,从信上念佛的话,即不能説是念佛往生。    因此真正的念佛往生与亲鸾圣人的信心正因是一样的意思。95、「转恶成德正智」者,指於信名号的信一念,转烦恼的恶水与功德大宝海水成为一味。    「和赞」曰:    「名号不思议海水 逆谤尸骸亦不留       衆恶万川一归入功 德海水成一味」    「尽十方无碍光佛 大悲大愿之海水       烦恼衆流一归入融 智慧水成一味」96、「行卷」从「圆融至德嘉号,转恶成德正智」之一句开,南无阿弥陀佛説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亦依      此一句能知。只是口上説「名号真可贵,名号真可贵」的话,无法知道其滋味。97、「圆融至德嘉号」真妙。名号是「名体不二」,如来的功德全体摄於名号之中。依本愿力,如来让      我们就如本愿力的内容那样。阿弥陀如来的救济,思示名号、示光明、示形像、示神通地救济衆生的      是,阿弥陀如来的救济法。又阿弥陀如来以智慧、慈悲、方便(论注)救济衆生。如来的智慧、慈          悲、方便显於衆生界,为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的三心。    三心是行者归命的一心(净土论・信卷)。98、关於「真如」,不精读《大乘起信论》就无法知道真如。真如是宇宙万物的根本真理,可体会和          《般若经》的「空」是同样的意思。若问真如是人格或非人格的话,佛也好心也好,万物皆是真如          故,不得不説是最高的真理、最高的超人格。    若问「阿弥陀如来从何处生」,如「证卷」言:「然弥陀如来从如(真如)来生,示现报(报身            佛)・应(应身佛)・化(化身佛)种种身(佛身)」,是由真如生。99、若问「名号由何处生」,这亦是从真如生。    「行卷」曰:「大行者…真如一实功德宝海也」,可知。    若问「信心从何处生」,这亦是从真如生。    「信卷」曰:「真如一实信海也」,可知。100、要知道「真如」,世界上的宗教学者也好,信者也好,又学科学、哲学的一般人士也好,可读《大        乘起信论》一遍看看。否则不知大乘佛教的真理。拜读《教行信证》也是如此,不读这的人,无法          明白《教行信证》的「证卷」。      《起信论》中稍有提到阿弥陀如来。虽是难解的书,读铃木大拙师的英译则较容易懂。喜欢批评佛          教的人,不读完《大乘起信论》后再来批评的话,有如在暗里开枪,成无聊的批评吧。101、亲鸾圣人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在总序説:     「圆融至德嘉号」,在「信卷」説:「言信乐者,…满足大悲圆融无碍信心海」。这很可贵。圆融无       碍故,在信一念,如来的功德全部为我的东西。     无此的话,凡夫无法往生成佛。佛智的运作不思议不思议呀。净土真宗是佛智不思议的宗教,是佛智       显现的宗教。102、「除疑获证(「证卷」的真理)真理」者,乃述难信金刚的信乐者。此威德广大的信故説「信心正       因」。不是凡夫自力的信仰。若问他力的信心和自力的信仰有何不同,他力的信心没有所谓的「我信       了」的「我」。自力的信仰,老是「我」在晃来晃去。这是自力和他力的不同点。103、在其他的宗教讲「被救了」,这是稍微得到此世的幸福就説被救了。真正的救是,像真宗一样,信       心欢喜,住正定聚,往生证「法性常乐」,获得还相的身分,这才是真正的被救了。即使生到天国,       自己以外还有神的存在的话,也无法「无我」,也不能得「无分别智」,苦乐掺半的身分故,不能説       是真的救济。又无大智大悲故,不能説是到达最高善。故其他宗教的救济不得不説是尚在迷妄的途         中。104、「尔者凡小易修真教」者,指的「行卷」。     南无阿弥陀佛的「行」,阿弥陀如来説的话则为「行」,释迦如来説的话则为「教」。此故,「教」       和「行」内容一样,这叫做「教行不二」。此处有「真教」,其真教来到「行卷」即成为「行」(南       无阿弥陀佛)。又此「行」来到「信卷」即为「信心」。因此,可知《教行信证》全是南无阿弥陀         佛。105、真宗必须好好领解「机教」和「行信」。     讲「机教」时的「机」是指的信心。信教的信心叫做「机」,即是「金刚的信心」。讲「行信」时的      「行」是南无阿弥陀佛。讲「信行」(心行)时的「行」是念佛(称名)。真宗人不可不知「机             教」、「行信」和「机法」。106、「愚钝易往捷径(近路)」者,依此可窥知「信卷」之意。大信心是到涅盘的「近路」。「信     卷」曰:「世间难信捷径」。凡夫想到涅盘的话得奋起大勇猛心不可,又得选捷径(近路)不可。107、「德海」者,指功德大宝海,即南无阿弥陀佛。很多人被自己想要获信的心迷住,而忘记如来的功       德、名号的功德。必须先弄清楚这一点才行:是自己信了往生的呢,还是靠名号的功德往生的呢?108、「舍秽(秽土)忻净(净土)」者,圣人於「信卷」赞大信心説「忻净厌秽的妙术」故,这是赞叹       大信心之德者。不是大信心的话,人不会起厌此娑婆忻净土的心。不闻佛法的人,多执着於五欲,多       执着於此娑婆。即使赚上几亿的财産,死时一毛钱也带不走;即使彻底地满足了五欲,问问这又如何       是重要的。109、「迷行惑信」者,是一般人的相状。日本在战后,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宗教,这叫做新兴宗教。世界       上有不知其数的宗教,不论是哪个,没有迷行惑信的宗教一个也没有。神有没有信的价值呢,光是这       一点就値得检讨了。110、最高的宗教,得人间究极处的「无我」和「无分别智」,到达和佛一样能展开大智大悲的活动的最       高理想的宗教,是最高的宗教。宗教,不论哪个宗教,教人行恶的宗教没有。虽然都是教人要行善,       除佛教外,教「迷悟染净的因缘」(转迷开悟,苦・集・灭・道)的宗教者没有一个。     大体上,不教人成神、成佛之道的宗教,不能説是最高的宗教。不教悟宇宙的大真理那样的宗教,不       得不説是迷行惑信。佛教水准很高故,世人信的人少。111、「特仰如来发遣,必归最胜直道,专奉斯行,唯崇斯信」者,因为行信很重要所以如此説。如前         述,应置「因果」、「机法」和「行信」於念头顶戴此文。这三样是顶戴总序之文不可或缺的三大著       眼点。112、在如来的话,「难思弘誓」(本愿)是「因」,而成「无碍光明」的佛,这是「果」。本愿为何、     又是为谁而发的呢?是为我等恶逆的凡夫而发的。恶逆的我们是「机」,救此机者是「法」。「法」     者是「无碍光明」,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亦是圆融至德嘉号,即南无阿弥陀佛。113、名号是「果」、「法」,又是「行」。依此「法」此「机」被救。净土真宗是「一机一法」的法     门。法然上人的《选择集》曰:「为极恶最下之人而説极善最上之法」。十方群生海,无有一人无不       是「极恶最下之机」。「极善最上之法」是南无阿弥陀佛。114、《选择集》释南无阿弥陀佛曰: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説法、利生等外用功       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我们往生的是依阿弥陀如来的功德往生,即是依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往生,亦是依本愿之力,即依       如来的本愿力往生。如来的功德力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议。115、讲「行信」时,是指南无阿弥陀佛 (行)原封是信。把「行」和「信」分开时,是「所行(行)         能信(信),机法是一」(六要钞),是「行即信,信即行」。这是机法一体,又用六字释説的话,       「南无」(归命、信心)亦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救的法)亦南无阿弥陀佛,此故是机法一       体。分开行和信,以为我信南无阿弥陀佛的是信心,拿「我」出来就不行。分开行和信,用心想要获       得「信心」,这是把信心当作东西一样吧,这样也不行。 116、在总序并举「圆融至德嘉号」(名号、行)和「难信金刚信乐」(信),亦并擧「专奉斯行,唯崇        斯信」,本来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故总序有「遇获行信,远庆宿缘」,「行卷」説:「归命斯行          信者摄取不舍」。又「证卷」有:「获往相心(信)行者,即时入大乘正定聚之数」。「行卷」的          南无阿弥陀佛(行)来到「信卷」成「信」。      不可分开行和信思考。十七愿和十八愿的关系亦同样,不可分开十七和十八,各别地思考之。      第四段显闻法的缘,使人随喜,诫疑虑。117、「噫!弘誓强縁,多生叵値,真实净信,亿劫叵获。遇获行信,远庆宿缘。若也此廻覆蔽疑网,更        复迳历旷劫。诚哉,摄取不舍真言,超世希有正法,闻思莫迟虑。」      「强缘」,强的力量。「亿劫」,长的年月。      「疑网」,怀疑的网。「覆蔽」,覆隐。「旷劫」,与亿劫同。「迳历」,经历。「超世」,超越          世上。      「闻思」,闻后善思。这一节是发自圣人内心带著大悲之涙的喊声。此处可窥见唯信正因。      第五段师训和闻持—到总序结束为止。118、「西蕃」、「月支」皆指印度。「东夏」指中国,「日域」指日本。邪见 和 愚 痴邪见,指违反「正见」、「正思惟」的想法和思想就叫做邪见。正见,指知「四谛」的真理。四谛,指知「苦」和苦的原因是「集」(烦恼)的真理,又知到涅盘即「灭」的原因是「道」(大信心是禅定)的真理。即「四谛」指「苦集灭道」的真理。违反此真理的想法叫邪见,违反正确的因果的思想和行为就叫邪见。愚痴,是三毒的烦恼的「贪欲」、「瞋恚」(怒)、「愚痴」之一,不知宇宙和人生为何的无智和不知因果的邪见亦叫做愚痴。邪见和愚痴是罪、罪的原因,亦是罪的根源。凡夫的地体是邪见和愚痴。邪见和愚痴叫做「妄念」,亦叫做「妄想」。妄念、妄想为原因而造八万四千的罪。造罪的话,依四谛的真理得受所有的苦不可。説「哪有地狱极乐呀」「地狱极乐在此世」者,是不知一切因果(四谛)的邪见的人。很多人以为人间的苦乐是由神在支配著,这就叫做「迷信」。天地万物不生不灭,説神造天地万物或支配万物和人生的想法皆是迷信。不知之者是「邪见」、「愚痴」。在佛教,不讲那样不合真理的事,而教万物是「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这叫做「八不中道」。八不中道是絶对的真理。不知「八不中道」者,亦是「邪见」、愚痴。不知四谛和八不中道的真理的外道,不论听闻多少佛法也无法获得信心,无法往生极乐。光海 庄 严伦 理 和 宗 教 (3)大部分的宗教是立於常识上,立於相对的人的相对的意欲上而开故,适合一般人,持有一般大衆化的教理。佛教是体得真理的佛陀教未悟的凡夫成佛的教法故,水平过高无法大衆化,特别是圣道自力的教法是如此。为凡夫成佛之道,平易、疾速、真实、确实的凡夫成佛的宗教是净土真宗。神和佛不同在何处呢?神是万物的造主,佛不是万物的造主。神支配万物,佛不支配万物。神是唯有神一人是神,佛是一切衆生磨练各自持有的「心性」的话皆可能成佛。神是连宇宙的絶对真理都在神的支配下,佛是与万物的根本真理的「法性」同一的性格的人。神要求人要向神祈祷,佛是与衆生共成正觉的人,衆生由佛力可成佛故,从衆生没有向佛祈祷的必要。唯仰信佛力被救而已。其他宗教因看万物存在故,会想造万物的是谁,而去追究万物的始源,寻找造物者。但是在佛教,讲万物本来不生不灭,所以没有追究其始源及找造物者的必要。在其他宗教,宇宙有调和与秩序。物质是盲目的,想像、假定给与盲目的物质界调和与秩序的是有睿智的神之所为。在佛教,教佛法僧的三宝,「法」与心、佛、万物一贯而説法的「自然」。看自然物为盲目的死物质,以为那实是存在外界,从头就断定人是不完全的罪之子。这是一般欧美人的普遍想法。由此想法产生的是多神教、一神教。因为这些宗教多无法满足人的理性,所以哲学者、或神学者将神扩大,而诞生了泛神教。因泛神教也有不满足之点,所以徘徊不已。不止如此,因科学以日进月异的速度进步著,所以发现数学的真理、科学的真理与圣书的记载有所冲突,於是诞生了所谓的「理神论」,即合理的解释圣书的学説。以前的教学者们,排斥「理神论」(Deism),如文字记载上地接受圣书的奇迹的人很多。奇迹不成为「神的存在」的证明。证明神(一神教的神)的存在的好的学説尚未发现。「本体论的证明」也好、「世界论的证明」也好、「认识论的证明」也好,还有康德的「道德论的证明」也不能説是证明神的存在的好的学説。在佛教,没有必要证明佛的存在,那是因为人的成佛之道明示於眼前的缘故。所谓的成佛之道,在圣道门是戒定慧,在净土门是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即各自靠自己能走成佛之道故,这是佛教被説为「普遍的宗教」的缘故。佛教礼拜佛、信奉且实践(修行)佛陀的教法。佛的教法,是普遍的真理即「法」。法和人格一如的人称为「佛陀」。成佛陀之道为万人开,故没有必要证明「佛」的存在,又也没有必要问「佛」在哪里。佛是体现大智大悲的觉者,人是未觉悟的衆生。虽是现在充满罪恶的凡夫,不能説是「不完全者」。在其他的宗教,一开始就认定神是完全者,人是不完全者。这是诸种缺陷的根元。《起信论》曰:「真如是宇宙万物的总和,一切教法之体,亦是一切衆生不生不灭的心性」。佛教谈「真如」故,没有必要苦心於物质过程和精神过程的调和。因谈「真如」故,讲罪恶之源是迷妄无明之风(不知空、无我的无智),没有必要説亚当的原罪。一切衆生持有真妄和合的阿頼耶识故,依禅定悟「空、无我」亦能成佛,地狱的猛火亦能显现。在一神教,虽讲「魂」(灵魂)、「精灵」、「地狱」,无法认为什么都是神造者而言是不明了的。在佛教説「空、无我」、「真如」故,科学再如何进步、如何发现新法则亦不会有丝毫的冲突处。在一神教的话,説神造万物、支配万物故,圣书的记载和现代科学有许多无法相容之处。科学固持「物质不灭」、「能量恒存」的法则,而圣书説「物质」、「能量」也是神造,神在支配,因此,不禁令人想问杀害人的霉菌亦是神造的吗,又也想问没有罪的婴儿为何一出生就眼盲呢?説和科学冲突的是指此处。史宾诺莎的神,不是创造万物能产的神,而是内在在万物之内的神。於佛教,於佛和万物的关系,佛是「法身佛」故,佛对万物既不是能产者亦不是内在者。又一切的东西「空、无我」故,世界和佛皆同是「空、无我」。视佛是「报身佛」时,佛是救济者,衆生是被救济者。视佛是「应身佛」时,佛是先觉者、导师、引导者。「伦理」和「道德」同样意思,顺「善者应为之,恶者不可为之」之理性的无上命法(康德的Imperial Categorical),努力为善,谨慎不为恶的是伦理(道德)。在希腊是苏格拉底,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是释迦牟尼世尊,是身为圣人实践伦理的大伟人。基督,与其説是圣人不如説是大宗教家要来得适当。圣书中称基督作「神之子」(Son Of God),这是基督自身也有説的话,又亦可视为弟子们尊敬所作的称呼。圣书中,基督称自己是「人之子」(Son Of Man)。在基督教,「神」意味纯粹的灵(Spirit)、唯一者(Only One God)、不变者、超絶万物者,依其意志创造世界的絶对原因。故神之外没有从无始存在之物,称言物质其物依神被造。又就神创造世界,神不是直接造各个个物,万物是依神的发现Logos(意味真理、言语、行为的原理|参照约翰传第一章)被造。Logos是基督,因此神是「父」,基督是神之子,又「圣灵」(Holy Spirit,Holy Ghost)是神活动的灵。如此「父」之神、「子」的基督和「圣灵」有著不二的关系,这叫做「三位一体」(Trinity)。要言之,在基督教(一)神性论、(二)基督教论、(三)人性论(人间论)被当作是中心问题。三位一体説确定后,基督教教义的基础奠定。三位一体説在圣书没有记载。这是因为在西纪三百二十五年开的「尼西亚公会议」中,亚大纳西提唱「如父的神」和「为子的基督」而定型。其后在君士坦丁堡会议时,加上「圣灵」,遂成形为「三位一体説」。故基督的使命在使人信神,不教人可磨出各自本来所具有「诚」。圣书所呈现的伦理就如「马太福音」説:「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你们的义若不胜於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雅各书」説:「信心若没有行爲(善)就是死的」等等。话虽如此,基督常説:「行善吧、行善吧」,因此基督教虽不是以伦理为主的宗教,却可説是「伦理的宗教」。到了依善行获救呢、依信仰获救呢的问题时,保罗(Paul)在「罗马书」説:「因信称义」的教义。孔子的立场如何呢?《大学》曰:「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中庸》(子思著)中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説:「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明德」就如人本来具有的佛性,琢磨之,「明」之的是完全是伦理的行为。深掘「明德」,完全地琢磨明德之玉光的可説是实践「至高善」者。这样的人是圣人。盘圭禅师从少年时代起约二十年左右常在禅中思惟「在於明徳」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深远。问佛教是「伦理」呢、「宗教」呢、「哲学」呢、还是「行为」(Activity,Practice)呢,这些全部都持有的是佛教。然圣道自力的宗派(华、天、密、禅)以「禅定」为中心,重视戒律(实践道德),这是「行的宗教」。他力净土门(真宗)以「净信」为生命,劝俗谛门的道德,这不是「伦理的宗教」,是「唯信的宗教」。不问圣道、净土,只要是佛教,不论何者皆不违反「空、无我」的真理。圣道自力的宗派是磨练自己成佛的教法,他力净土门是依佛力成佛的教法。比较基督教和真宗,基督教在信仰中混入伦理。真宗是「一念的净信」「纯一无杂」的,於信心中不混入伦理,是超伦理的宗教。虽如此説,也不是没有哲理没有伦理。虽讲「真俗二谛」,其实「真谛门」(信心)是中心、基础、根本。故「真谛门」|法是本义。俗谛门的道德是从真谛门流露出来的。基督教讲神的创造。佛教(真宗亦同)讲万物不生不灭。基督教讲现在和未来。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教説人的幸、不幸是各自的业报,基督教説这是神的赏罚。佛教有「业的思想」和「禅定」。基督教没有「业的思想」也没有「禅定」。佛不是万物的创造主,神是万物的创造主。基督教没有讲人成神的教义,佛教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一切衆生悉皆成佛」。基督教有圣书一卷(新・旧),佛典则有一万数千卷。基督教从「有」(存在观念)出发而终於「有」。佛教以「空、无我」为根本真理,教义説於「空、无我」的地盘上。法界(全宇宙)的根本真理「存在」(有)呢、「空、无我」呢?论伦理、宗教、哲学的学者首先应从这个问题出发吧。笛卡尔从「自我」出发,费希特从「自我」及「非我」出发,史宾诺莎从「本体」出发,基督教从神出发。其他一切的哲学从「有」(存在)出发。判定其是非的基准者,只有佛语和禅定而已。净土 真 宗 的 信 心 (4)稻垣最三(瑞劒)83. 大乘佛教的自力教,如华严、天台、真言、禅,都是三摩地禅定力的宗教,是圣者的宗教。    其教义既富有哲学性又超逻辑,即顿悟。因此,无知罪恶的凡夫无法理解。但这些教法都是至高无上      的。84. 在日本,大多数所谓的佛教徒,对其所信仰的教派的教义知之甚少,将神道教、佛教及日本古代的       传説混为一谈。总而言之,这样的信仰是肤浅的。85. 佛教最基本的教义是「空」,或「真如」,即「无分别的绝对智慧和无我的绝对慈悲」。86. 他力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获救,其真髓亦是大宇宙的绝       对真理,即「无分别的智慧和无我的慈悲」。87. 南无阿弥陀佛是连接绝对界(真如)与相对界(我们罪恶的世界)的桥梁。88. 真如,或绝对的真理,有两种意义:一者「真如即空」,二者「真如即功德」,即「绝对的光明与       生命」。自力的佛教立足於「真如即空」,而他力的佛教(净土真宗)立足於「真理即功德」。89. 很多西方的学者认为净土真宗(净土宗)原是小亚细亚人的宗教而不是佛教。但绝对的光明与生命       是遍满法界的。并且,古时许多圣者亦在禅定中证明净土宗的真实。90. 宗教的真实应以三昧证明:而不是以历史证明。91. 大乘佛教的所有真理都已被古时的圣者在三昧中证明了。92. 神学家们说圣经中所有的奇迹都是真实的历史,但有一些奇迹却违背了科学、哲学与人类理性的真       实。因此所谓的历史的真实并不足以采信。圣经中说「上帝创造了天地」。这是历史的真实吗?没有       人会说「是的」。93. 圣者在甚深圆满三昧中所体证到的真实最为可靠,其心自体即是真如(佛性),即是存在於万物之       中的法身佛(法性法身)。94. 当一个人悟入大寂静时,他已不是人,而是佛陀。95. 释迦牟尼佛在三昧中证悟。三昧(三摩地)是佛陀的教法—佛教的根本。诸佛皆以三昧证悟。净土       真宗认为:诸佛皆以「弥陀三昧」证悟。我们说诸佛时,佛教是多神论;当说法身佛时,佛教则是一       神论。96. 真言宗视大日如来(法身佛)为「本佛」。天台宗与日莲宗以释迦牟尼佛(应身佛)为「本佛」。   华严宗认为「大日如来有十身」。禅宗不讲心外求佛,而追求空的真理。97. 净土真宗以阿弥陀佛(报身佛)为「本佛」。98. 昙鸾大师(第三祖)说阿弥陀佛乃「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报身佛)。99.世亲菩萨(天亲,第二祖)言阿弥陀佛乃「无碍光佛,其光遍照十方世界」,是「法性法身和    方便法身」之佛。100. 没有一尊佛创造世界,世界不可能由任何人创造,没有创造世界的必要。世界自然存在。    天地万物皆非被创造而是永恒的。永恒之物无法被创造。不存在的物无法被创造。我们称之为「物」      的只是「暂时的现象」,依因缘法不断变化著。法非被创造,乃永恒的存在。101. 宇宙的法则乃独自运作,不由神掌控。102. 只要有法,就有万物;有万物就有法。只要有「主体」(心),就有「客体」(万物)。有「客    体」,就有「主体」。有眼睛,即有颜色;有善,即有恶;有世界,即有有情众生;有众生,就    有世界。因此可知:万物存在於相关、相依中。没有独立存在的神,没有万能、无所不在、全能、全      知的创造者。103. 佛是我们的慈亲,所有有情众生皆是佛子。所有的人类都是兄弟姐妹。104. 佛陀是觉者,所有有情众生皆是未觉者。105. 我们是未觉者,但皆有佛性—成佛的可能性。106. 智者与善者可依道德戒律和三昧成佛,而无明、罪恶者可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在净土成佛;即是依       靠阿弥陀佛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107. 阿弥陀佛的力量不可思议。纯粹的信心即是阿弥陀佛的力量。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85.html 法雷音 010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85.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85.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1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