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法雷音 0774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113年浴佛节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112年4月8日浴佛节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法雷音     77号(1983.5

卷头言        瑞劔

说想要信本愿力之不被信的人,是自己的反省、大圣释尊和亲鸾圣人的研究不足。真宗之教正因为是世界第一的、最高最深的宗教,信之,而离生死,入涅盘城之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话虽如此是以「信佛」之事一个而能够得到真解脱呀。其故,本愿力的宗教,若说为难则很难呀,但说为易者,则这般容易的宗教没有。说为容易呀,是因为以如来的「真实」一个、「御念力」一个而被救助故。

 

信心铭(七十七)         瑞劔

佛教是佛陀的教说,是可出生死之道,又是佛陀所证悟的法界大真理。可出生死之道者,是唯有禅定和大信心。所谓禅是说息虑凝心,而悟空无我,到达与境界冥合之领域。

所谓大信心,是说无碍光耀破无明暗。生死罪浊之凡愚,於阿弥陀如来的光明名号外无有可出生死之道。阿弥陀如来是大慈大悲的慈亲。於『和赞』曰:

「五浊恶世之我等 方唯依金刚信心

舍尽永长之生死 到达自然之净土」。

这又是佛智大悲的御働(力用)。称之为「自然法尔」。

凡夫小智的「働」(计度)者,这皆是妄念的范畴。法界唯只有无碍光的照耀。大信心是唯乘无碍光之流。自己取得了、顶戴了信心地,「自己」一出头的话就皆自力。所谓「他力」,是将被如来的本愿力所迁流,而回归慈亲的故乡的称为他力。他力中的自力,云之为二十愿,又云为十九愿。

「想如何做啊而往生」「如何做的话则能往生呢」地,使劲。是早已在落入此自力的泥沼了呀。

於「就那样地来吧」之勅命外,这边拿出的信心是没有。如来宣说:「就那样地来吧,在御净土等著汝喔」。若竖起著自力之角的话,则往生是难中之难,若奉任如来的话,则是易中之易。

已到生命是,最后一分钟了,除了奉任如来之外,别无往生极乐之道。极乐之道者一条南无阿弥陀,莫邪见 莫思考。

凡夫的想法者皆自力。即便作了思案的工夫,全皆无外是地狱业。

能将地狱行 就那样地救助之御本愿。

心和言语 皆绝尽 归命不可思议尊。

想取信心 想取信心地几十年。

精疲力尽 被捞起 蛙哉!

佛法是「很难啊」地若说者,则作退却。若说为容易者,则甚至连如来都会看不起。虽说为任凭业报,但是没有劳苦之人无法顶戴。

信心开於劳苦之枝。

如凡夫成佛般的大事业,在小看的话,则皆落第。以本愿力好大呀,而将落第的众生,就那样地,佛智不思议成不思议,大悲不思议成不思议。

凡夫是被囚於概念的动物。所谓火是斯样者,所谓水是斯样者。云之为概念。如来,是立於差别即平等、平等即差别的,法界一如之佛智而御存在。万物是何物呢不是在凡夫可明白者。但是,将三论宗「八不中道」的真理、天台宗「空」「假」(现象)「中」(中道)「三谛圆融」的真理和『维摩经』「不二」的真理,一稍微吟味,是就没有入迷於各种迷信之事吧。佛教因为是映现了於大圣释迦牟尼世尊的大寂定之镜的原样,给与御说,所以丝毫都不相违。人之说,因为是凡夫的「我」、「物」和「凡夫的人意识」之,综合、判断而述说的,所以无法将实相,如实相地表说。科学的世界,虽是最正确,但即使在科学、在哲学也不明白者,是「物其之者(本身)」「心其之者(本身)」「法则其之者(本身)」,对人而言的话,则是永久,被关闭於不可知的秘库中。恐怕即使经过千亿万年都不明白。於佛教亦在说「五种不思议」(众生多少不思议、业力不思议、龙力不思议、禅定力不思议、佛法力不思议[弥陀誓愿])。是有「不思议」。人之勉强想理解地作之处是不理解,而说出「神创造天地万物」等呀。迷信的数量在於无数。以迷信的话则无法成佛。

於真宗重要的事者,虽然自己就是「凡夫」,但是不知道云「凡夫」之事。言「凡夫」者:

「空言,戏言,无有真实言」

「妄念之外无别心也」

「共是凡夫而已」。

自己虽就是凡夫,但因为是不知凡夫之事,所以出自力的「働」(计度)呀。彻底性地赐与明白了凡夫之相呀就是「机的深信」。善导大师曰: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虽是这样说之凡夫,但「早已想要顶戴信心」等地思的是,云为太自私自利者。「想要往生到御净土」虽然也是可以,但是脚下的地狱猛火怎么办呀?不知落之事者不被救助。「机的深信」若无者,则「法的深信」亦无。

信心不是「知识」呀和「思计」。是「佛力」。是「本愿力」。於凡夫的习性,是不知道凡夫之事般之者就不被救助。於往生御净土者,作地狱行的学习方面就是近路。恶皆是罪。烦恼皆是罪。妄念皆是罪。

「若论(浊世的)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释迦如来是以众生如狂风暴雨般,非常激烈地造罪呀,而「惊入火宅之门」地,御出现在此之世了呀。每天每天吃鱼鸟呀和肉类而丝毫都不觉得罪恶般的人是堕落了。为了作为生存的欲求都是罪。忘记自己的罪,而想取云为「信心」的牡丹饼(红豆饼)地作著。佛教徒也是堕落了者。这就是末世。以罪的自觉为100分、以仰彻本愿力为100分了呀称为信心。忘记「佛」,忘记「凡夫」,无罪恶的自觉者是不被救助。不知「无常」和「因果」者是无法往生。

知无常和因果而渐登一年级生。     在本愿的不思议是没有毕业了。


随想录
           瑞劔

心、肉体和世界

世间的人将「宗教」之事,这呀那呀地批评,「宗教者阿片也」等地,今日的年轻人们虽然说著,但因为不知佛教,所以才说著那样悠哉的话呀。佛教是自身的问题。一来成为自身的问题,就心也包含在其中,世界也好人类也好,从山川草木,甚至一切作为生物者、能生存者的苦乐就进入自身中来。首先一看人的肉体,就是从说是肉呀骨呀的物质而在构成。那会活动,而持有像说是痛呀、或是苦呀、或是热呀、或是冷啊的感觉,又也会作种种的思考、思计。若从那方面来看的话则肉体全体就是「心」。是心而全体又是物质。离肉体而存在著者就是世界。自身也进入世界之中。若无肉体则无世界。若无心则肉体也好世界也好皆无。一从世界而说,就若无世界则肉体亦无,心亦无。此者(身、心、土不二)明白的话则是说开始入门於佛教了者。御释迦如来是肉体、心和世界的真实之相(亦是身、心、土不二),但入真理之全体而能赐与垂教。要言之从「证」的世界流出了之言语就是佛教,到达「证」之道就是佛教,「证」其之者(本身)就是佛教。要言之佛教是自己的事、自身的事、自心之事的呀。即使连「阿片」什么都没有。是现实的问题。

 

佛教不是迷信

佛教是能离一切迷信之教者。若有迷信的话,则那不是佛教。於言「宗教者阿片也」之人,也在自己办结婚时,早就调查日子的好坏呀、八字相合等。是可笑的事。又也在孩子一濒死就祈祷呀「咒语」呀等地,大事叫嚷。这也是可笑的事。又自己一濒死,就会做种种的迷信,「不安」、「疑惑」和「恐慌」,往来交集於心。这也是奇妙的事。

现代人大多数者都眼睛只向外看,也以自己的利益为思考中心,又也作为日常之行。

御释迦如来,是唯思一切众生之事而真正地,就如「如来」之意般彻底成了「无我」的圣者。「无我」是「证悟」的正味。於「无我」之底流著「大智大悲」。一不彻底成大智大悲,就无法彻底成「无我」。我等虽是生死凡夫,但被顶戴立即往生御净土,而彻底成「无我」其之者呀。那就是称为如来的本愿力者。本愿力的目的者,於其之外别无。真宗的目的亦於那个以外别无。他力真宗实是殊胜的、别无比类的宗教。从此见地一说,就宗教断然不是「阿片」。最好彻底成「无我」,成得施大悲於一切众生之身,否则的话那就太随便了。即使那样,如来,也不得不将那样说之人的由恶迁恶、从苦入苦之姿,目不转睛地注视著故。是见而不见,将宇宙的真理之原样、心的真理之原样、肉体的真理之原样,赐与御说教,作为想让一切众生逃离苦,而得最高的乐,今现在二六时中赐与在働(力用)著呀。如来之出现不是久远之昔的传说。在佛经的文字中,於所言之中,活生生的如来就御在。

於让我顶戴今活著之中,如来就御在呀。有如来而我活著。於如来的无量寿中,有我的无量寿。是无如来而无我的真存在呀。

 

地狱极乐的讲法

说净土真宗之人者,有非难云为只作地狱极乐的讲法。在其处於年轻的住职中,有说:「我是於说教中讲地狱极乐之事」的人。因为是听闻的同行就只有老爷爷、老婆婆而已,所以讲法总是变成地狱极乐的讲法呀,也是理所当然。说年轻住职不讲地狱极乐的,是年轻人嫌弃故吧。无论何者,都无法令人心生感佩。

 

龙树菩萨和天亲菩萨

真宗的第一祖是龙树菩萨,第二祖是天亲菩萨。龙树菩萨御撰写『中观论』等,而大大宣传般若,说大乘佛教的真理之本处的「空」,而破外道错误的思想。龙树菩萨边说般若空,边於一方面变成御信奉弥陀如来,而将御自身的信仰,明确地御显示於「易行品」中。一说真宗根本性、哲学性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般若「空」。以不坏「空」之真理,依「空」之真理,於如「空」的真理那般,而被建立真宗的哲学。天亲菩蕯剖析「空」的内容,从里侧建立了云为「唯识论」之困难的佛教哲学。然后御自身御归命阿弥陀如来,著作云为『净土论』之殊胜的御书。云「般若」、云「唯识」,那都是很难的学问。是即使花五年呀十年也无法明白者。那个先不说,难能可贵的事,是剖析那样困难的佛智世界,穷极於天地宇宙的真理,其后,说净土法门不是「虚假」,是御自身亲自示范御榜样,而仰信如来的本愿力之事。因此我等,能够素直地信彼等二菩萨的御言语。就宇宙的问题、心的问题的话则虽是深奥难懂,但唯安心仰信如来的本愿力之事是能够呀。

 

欢喜赞庆(续)       瑞劔

五十七、佛赐与教导法界自然的法则。若在法之外,背於法的话就不得不受苦。这就是因果的法则。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五十八、因果的法则亦活著。如来的本愿力亦活著。这里之处如何领纳呢?因为领纳所以是不思议。一切的矛盾在信心之德中皆被解决。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五十九、在佛智大悲的勅命前,被成了未闻前之婴。以罪障深重此之徒然者,而是慈亲故方(有救)。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六十、自己虽是什么都不知的徒然者,但是慈亲御知道著。慈亲是佛。即使任凭也没问题,有任凭的效果。不担心。被随顺慈亲而往生到御净土。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六十一、佛教是佛的「智眼」、「大慈悲」和「本愿」依宇宙人生根本性的解决,而开示凡夫自己觉醒愿力自然的真理,教导「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绝对最高次元,超越生死苦海而使得到真正的自由,又超越杂染的人类历史而创造了真实清净的佛陀历史的教法。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六十二、诸佛如来和凡夫者,在智慧和慈悲的「次元」不同。如来的勅命是应就那样地信受。是变成可信靠的勅命。「次元」不同者,也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不同、通途的因果和本愿力不思议的相违、迷和悟的相违。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六十三、如来既已赐与御成就至心、信乐、欲生之三心,而关於我的往生的话则如来御决定著。没有这样明确的事。身为我的话则唯只是在「莫担心」的勅命中,「诚惶诚恐」地被任凭而已。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六十四、「窃以,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

         无碍光明破无明暗惠日。」

       「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

         万行圆备嘉号,消障除疑。」

这是亲鸾圣人的「心地」(精神)。称之为「愿心庄严」的大法门。一句能治万劫渴。参活句而勿参死句。若日日玩味忆念的话,则自然必能超断生死苦海。佛法者在一句中含著无限的意义。那恰如望见无限大空般之无高兴事。如来无限的大空,一是不思议的佛智,不思议的大悲心就会持续不断著,而无限的可喜可贺呀。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

六十五、无论那样无论这样,铜墙铁壁都是无法被打破者。此者用凡夫之力的话则不行。顶戴著是圣人大信海的全部,又是於彼处完全显露之此一句外别无佛法、别无出生死之道。阿弥陀如来好难能可贵呀!哎呀,真是快乐的一生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法雷 先德法语

                                        桂利劔

光与声

原始人感到水、火、风、雷的神秘,将之神圣化而作为想扫除灾害的是人自然之宗教心的发芽。经过几千万年,次第随著文化的提高而神秘的世界就被视为狭獈呀,是肤浅的科学家之见解,而在宇宙神殿之深奥处严然一大神秘的威力就现存著。

比人向外打开神殿之扉,亦更要叩开自己心殿之扉,而成了惊恐於自己的灵性(心的不可思议)般呀就是宗教的革命。

注意到自己的神殿(心性的神秘)和大宇宙的神殿(神秘)是一如之事者不得不被称为宗教性的天才儿。

在自己和宇宙成一且是异之处有感应的妙用(运作)。机感(人之感於神秘)是在法(真理)的原则上所行的自然之妙(不可思议)。虽然声感於耳、光感於眼,但若感的话则应之的声和光就存在。若欲无「感」(感受之事)则无「应」(使生起感之物),若无「应」则无感。若有「感」则有「应」,若有「应」则有「感」。

虽耳和目感应於声与光,但那立即是灵(精神)的交接路(通道)。要言之无外於灵(精神)和灵的感应。耳和目、声与光是灵自身的活动,是作用。

若进入灵(灵性)的世界的话,则声也好光也好皆是一如(一体)。世界的千差万别唯是存在於五感官的末梢。

     画者是   无声之诗,

     诗者是   有声之画。

云画,云诗,云有声,云无声,皆共是「心其之者(本身)」「灵其之者(本身)」的示现,是显现。

     光明者是   无声的名号,

     名号者   是有声的光明。

光、号(光明.名号)皆共是无外於如来大慈悲心的发露。

依无碍的光耀(光明)而调熟(化导)此之机(人),依本愿的名号而开无上净信之晓。是以此作为一无碍光的名义(运作为名)呀。

以名号作为「本愿之勅命」也,此我等在领受如来的心,耳就是最便利之故。成所谓

   「以光明名号 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之一语而穷尽了如来摄化(救济)之妙谛(不思议的真理)和众生趣入(往生)之极要的甚深微妙之警句。

真言的「加持」(众生之受持大日如来的身、口、意之运作)和真宗的「三业庄严」(阿弥陀如来的身、口、意之正觉)皆共是有相似於由口业(言语)庄严(举教化之实)之处者。然而一者(真言宗)闻法身(大日如来)的说法,一者(真宗)蒙受「法身(阿弥陀如来)的光轮(光明)」之处,自然而然地存在难行、易行之别。

真言者将机(人)和法(大日如来)的冥合(入我我入,归一)自机之上(从人)生起,真宗者将机法一体於法(南无阿弥陀佛)之下圆成(完成)。将此(机和法)回归一法身之体(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故是一如(一体)。但是将利他圆满之妙果(净土的证悟),成为机法一体的庄严相(显现),将机(众生)的真利(真实的利益)於闻信一念(闻信名号之一念)使决得(顶戴使得到)之处,有他力易行之至极。宗教的最高峰是於兹显现了巍巍(宏伟而不动)的雄姿,而作为让人瞻仰呀。

   人间何处不瞻仰

   八面玲珑第一峯

(本愿一乘之峯者如富士山)

  

和赞的真髓(41

 

正像末净土和赞(续)

 

横超大菩提心

 净土之大菩提心     劝令言愿作佛心

即是以愿作佛心     起名为度众生心

 

横超者,圣人仰说:

「愿力回向之信乐,是曰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横大菩提心,是名横超金刚心也」(信卷)。

此意义者,从如来所回向之信乐(真实信心),是如来想要救助众生成佛地思之大慈悲。若自众生方说者,则说为想要成佛之心,即是「愿作佛心」。如来想要取正觉地思之如来的「愿作佛心」,即是想要救助众生地思之心,即「度众生心」。吾等顶戴的信心,若正本清源的话,则也是云为如来想要取正觉之心,其原样是想要救助众生地思之心。因此,「愿作佛心」者,称为「度众生心」也。在彼处,如来的「愿作佛心」,是想要御自身也成佛、众生也成佛之心。称之为「横(横超)大菩提心」。顶戴了此如来的佛心呀就是「金刚心」(信心)。为他力金刚心故,名为「横超金刚心」。所谓「金刚心」,是真实信心之事。真实信心者,成坚固、不摧,故,言「信心」之事为「金刚心」。所谓

「愿力回向之信乐」、「愿作佛心」、「度众生心」、「横大菩提心」和「横超金刚心」,都是相同者。

 

自利利他圆满

 言度众生心之事   弥陀智愿回向也

得回向之信乐人   证悟大般涅盘也

 

言「弥陀智愿」,是弥陀的智愿海。

於「天亲赞」曰:

「天亲论主之御言 愿作佛心赐令述」

「愿作佛之心者是 度众生之心也

度众生之心者是 利他真实信心也」。

於信心之中,是将「愿作佛心」和「度众生心」,合并顶戴呀。那就是「弥陀智愿之回向」。

 

明利他成就之德

归入如来之回向 获得愿作佛心人

舍尽自力之回向 利益有情亦无边

 

所谓「归入如来之回向」是深信为如来的回向之事。

若使舍自力之心而归入他力回向者,则是自然而然地顶戴愿作佛心、度众生心之二心呀,依之而於未来济度一切众生之事是无碍自在。

 

由他力成

 弥陀智愿之海水 他力信水若流入

真实报土之依习 烦恼菩提成一味

 

若往生净土的话,则烦恼和菩提成为一味之水。这就是真实报土之德。是本愿力之德。即入绝对真理的世界。住在相对世界的人,不知道这样绝对的真理。若到净土的话,则是自然地,证悟烦恼和菩提、生死和涅盘,不二之真理呀。

 

等正觉

如来二种之回向 深信之人者皆是

至达等正觉之故 忆念之心成不断

 

「等正觉」是和不退之位相同事。是得到了金刚信心之位。此位者,是和「补处之弥勒」同位。

 

教行信证拜读记(70         瑞劔

行卷(大行释)(续)

710、「信心」虽然也很难,但是「称名念佛」又也很难呀。在御圣教中,又说「以本愿力而获救」,又 说「以名号而获救」,又说「若念佛(称名)则获救」,有种种的说法。

於『叹异钞』(第二章)有:

「唯念佛而可被弥陀救助去」。

这也是和信心同一的念佛。以不如实之念佛的话则无法往生。这种念佛(行),是「信行融摄门」(观经法门)的念佛。

净土真宗是「大经法门」。在「五愿开示」上,是「唯信正因、称名报恩」的教义。

711、在此处被称为「大行」的,是「赞叹门(天亲菩萨)的念佛」,而不是「报恩行的念佛」。又也不是善导大师的「五正行」中,第四「称名正定业的念佛」。天亲菩萨是「一心」(信心)中的「五念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善导大师的五正行是(一)读诵、(二)观察、(三)礼拜、(四)称名、(五)赞叹供养。此等之事最好就良师而被钻研。

 

〇称名破满之文(其之一)

[本文]

尔者,称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称名即是最胜真妙正业,正业则是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正念也。可知。

 712、在此之前圣人仰言(行卷):

「谨按往相回向,有大行,有大信。大行者,则称无碍光如来名。斯行,即是摄诸善法,具诸德本,极速圆满,真如一实功德宝海。故名大行。」(大行释)

是领受此之御文,而被仰言为「尔者」呀。故此「称名破满之文」者,一不将此「大行释」於念头,顶戴就不明白。

713、在净土真宗的话,则从来被教导著为「信心正因、称名报恩」。又一强调称名,就被来教导为说「称名正因」,是邪义邪说了。这就是那样。然而,一顶戴『教行信证』行卷此之御文,就御在高度赞扬称名。读者的头脑就会觉得混乱之事。是怎样顶戴的话才好的呢?

此「称名破满之文」,是应顶戴为「称名破满者名号破满也,名号破满者信心破满也」。

714、於顶戴「称名破满之文」前,读者提出说「称念的话则获救呢,或信的话则获救呢」的问题,最好大大地来议论。

715、「称名破满之文」,是立於「大行」(南无阿弥陀佛,赞叹的念佛,如实修行)上的立论。用说「信心正因,称名报恩」之头的话,则觉得难以解释。

716、多数的同行,因为「想称而往生」「想信而往生」的头不可靠,所以「称名破满之文」无法解释。

717、「称名破满之文」,不立足於「名号的功德力」而顶戴,是无法解释。云为「想称而往生」之头的人,是无法解释吧。

718、若想要解释此御文的话,则先笃实地顶戴著『净土文类聚钞』的,

「称名即忆念,忆念即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

的御文之事是非常重要。

  

编集后记

成为清爽嫩绿的新季节了。别来无恙吧?献上了法雷七十七号。

是宗祖亲鸾圣人的御降诞会之月。致上祝贺圣人的御诞生,赞仰其之御德的法会在各地举办。虽是八百年之后受生的我们,但今日,依圣人的御引导,「信乐彰於愿力,妙果显於安养」(本典)的御法语之原样地,赐与顶戴了人生的归趣之事,御鸿恩是实难谢者。

八百年承法流 今日亦又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