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未分類
3
法雷音 0774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113年浴佛節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112年4月8日浴佛節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法雷音     77號(1983.5

卷頭言        瑞劔

說想要信本願力之不被信的人,是自己的反省、大聖釋尊和親鸞聖人的研究不足。真宗之教正因為是世界第一的、最高最深的宗教,信之,而離生死,入涅槃城之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話雖如此是以「信佛」之事一個而能夠得到真解脫呀。其故,本願力的宗教,若說為難則很難呀,但說為易者,則這般容易的宗教沒有。說為容易呀,是因為以如來的「真實」一個、「御念力」一個而被救助故。

 

信心銘(七十七)         瑞劔

佛教是佛陀的教說,是可出生死之道,又是佛陀所證悟的法界大真理。可出生死之道者,是唯有禪定和大信心。所謂禪是說息慮凝心,而悟空無我,到達與境界冥合之領域。

所謂大信心,是說無礙光耀破無明闇。生死罪濁之凡愚,於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外無有可出生死之道。阿彌陀如來是大慈大悲的慈親。於『和讚』曰:

「五濁惡世之我等 方唯依金剛信心

捨盡永長之生死 到達自然之淨土」。

這又是佛智大悲的御働(力用)。稱之為「自然法爾」。

凡夫小智的「働」(計度)者,這皆是妄念的範疇。法界唯只有無礙光的照耀。大信心是唯乘無礙光之流。自己取得了、頂戴了信心地,「自己」一出頭的話就皆自力。所謂「他力」,是將被如來的本願力所遷流,而回歸慈親的故鄉的稱為他力。他力中的自力,云之為二十願,又云為十九願。

「想如何做啊而往生」「如何做的話則能往生呢」地,使勁。是早已在落入此自力的泥沼了呀。

於「就那樣地來吧」之勅命外,這邊拿出的信心是沒有。如來宣說:「就那樣地來吧,在御淨土等著汝喔」。若豎起著自力之角的話,則往生是難中之難,若奉任如來的話,則是易中之易。

已到生命是,最後一分鐘了,除了奉任如來之外,別無往生極樂之道。極樂之道者一條南無阿彌陀,莫邪見 莫思考。

凡夫的想法者皆自力。即便作了思案的工夫,全皆無外是地獄業。

能將地獄行 就那樣地救助之御本願。

心和言語 皆絕盡 歸命不可思議尊。

想取信心 想取信心地幾十年。

精疲力盡 被撈起 蛙哉!

佛法是「很難啊」地若說者,則作退卻。若說為容易者,則甚至連如來都會看不起。雖說為任憑業報,但是沒有勞苦之人無法頂戴。

信心開於勞苦之枝。

如凡夫成佛般的大事業,在小看的話,則皆落第。以本願力好大呀,而將落第的眾生,就那樣地,佛智不思議成不思議,大悲不思議成不思議。

凡夫是被囚於概念的動物。所謂火是斯樣者,所謂水是斯樣者。云之為概念。如來,是立於差別即平等、平等即差別的,法界一如之佛智而御存在。萬物是何物呢不是在凡夫可明白者。但是,將三論宗「八不中道」的真理、天台宗「空」「假」(現象)「中」(中道)「三諦圓融」的真理和『維摩經』「不二」的真理,一稍微吟味,是就沒有入迷於各種迷信之事吧。佛教因為是映現了於大聖釋迦牟尼世尊的大寂定之鏡的原樣,給與御說,所以絲毫都不相違。人之說,因為是凡夫的「我」、「物」和「凡夫的人意識」之,綜合、判斷而述說的,所以無法將實相,如實相地表說。科學的世界,雖是最正確,但即使在科學、在哲學也不明白者,是「物其之者(本身)」「心其之者(本身)」「法則其之者(本身)」,對人而言的話,則是永久,被關閉於不可知的秘庫中。恐怕即使經過千億萬年都不明白。於佛教亦在說「五種不思議」(眾生多少不思議、業力不思議、龍力不思議、禪定力不思議、佛法力不思議[彌陀誓願])。是有「不思議」。人之勉強想理解地作之處是不理解,而說出「神創造天地萬物」等呀。迷信的數量在於無數。以迷信的話則無法成佛。

於真宗重要的事者,雖然自己就是「凡夫」,但是不知道云「凡夫」之事。言「凡夫」者:

「空言,戲言,無有真實言」

「妄念之外無別心也」

「共是凡夫而已」。

自己雖就是凡夫,但因為是不知凡夫之事,所以出自力的「働」(計度)呀。徹底性地賜與明白了凡夫之相呀就是「機的深信」。善導大師曰: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雖是這樣說之凡夫,但「早已想要頂戴信心」等地思的是,云為太自私自利者。「想要往生到御淨土」雖然也是可以,但是腳下的地獄猛火怎麼辦呀?不知落之事者不被救助。「機的深信」若無者,則「法的深信」亦無。

信心不是「知識」呀和「思計」。是「佛力」。是「本願力」。於凡夫的習性,是不知道凡夫之事般之者就不被救助。於往生御淨土者,作地獄行的學習方面就是近路。惡皆是罪。煩惱皆是罪。妄念皆是罪。

「若論(濁世的)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

釋迦如來是以眾生如狂風暴雨般,非常激烈地造罪呀,而「驚入火宅之門」地,御出現在此之世了呀。每天每天吃魚鳥呀和肉類而絲毫都不覺得罪惡般的人是墮落了。為了作為生存的欲求都是罪。忘記自己的罪,而想取云為「信心」的牡丹餅(紅豆餅)地作著。佛教徒也是墮落了者。這就是末世。以罪的自覺為100分、以仰徹本願力為100分了呀稱為信心。忘記「佛」,忘記「凡夫」,無罪惡的自覺者是不被救助。不知「無常」和「因果」者是無法往生。

知無常和因果而漸登一年級生。     在本願的不思議是沒有畢業了。


隨想錄
           瑞劔

心、肉體和世界

世間的人將「宗教」之事,這呀那呀地批評,「宗教者阿片也」等地,今日的年輕人們雖然說著,但因為不知佛教,所以才說著那樣悠哉的話呀。佛教是自身的問題。一來成為自身的問題,就心也包含在其中,世界也好人類也好,從山川草木,甚至一切作為生物者、能生存者的苦樂就進入自身中來。首先一看人的肉體,就是從說是肉呀骨呀的物質而在構成。那會活動,而持有像說是痛呀、或是苦呀、或是熱呀、或是冷啊的感覺,又也會作種種的思考、思計。若從那方面來看的話則肉體全體就是「心」。是心而全體又是物質。離肉體而存在著者就是世界。自身也進入世界之中。若無肉體則無世界。若無心則肉體也好世界也好皆無。一從世界而說,就若無世界則肉體亦無,心亦無。此者(身、心、土不二)明白的話則是說開始入門於佛教了者。御釋迦如來是肉體、心和世界的真實之相(亦是身、心、土不二),但入真理之全體而能賜與垂教。要言之從「證」的世界流出了之言語就是佛教,到達「證」之道就是佛教,「證」其之者(本身)就是佛教。要言之佛教是自己的事、自身的事、自心之事的呀。即使連「阿片」什麼都沒有。是現實的問題。

 

佛教不是迷信

佛教是能離一切迷信之教者。若有迷信的話,則那不是佛教。於言「宗教者阿片也」之人,也在自己辦結婚時,早就調查日子的好壞呀、八字相合等。是可笑的事。又也在孩子一瀕死就祈禱呀「咒語」呀等地,大事叫嚷。這也是可笑的事。又自己一瀕死,就會做種種的迷信,「不安」、「疑惑」和「恐慌」,往來交集於心。這也是奇妙的事。

現代人大多數者都眼睛只向外看,也以自己的利益為思考中心,又也作為日常之行。

御釋迦如來,是唯思一切眾生之事而真正地,就如「如來」之意般徹底成了「無我」的聖者。「無我」是「證悟」的正味。於「無我」之底流著「大智大悲」。一不徹底成大智大悲,就無法徹底成「無我」。我等雖是生死凡夫,但被頂戴立即往生御淨土,而徹底成「無我」其之者呀。那就是稱為如來的本願力者。本願力的目的者,於其之外別無。真宗的目的亦於那個以外別無。他力真宗實是殊勝的、別無比類的宗教。從此見地一說,就宗教斷然不是「阿片」。最好徹底成「無我」,成得施大悲於一切眾生之身,否則的話那就太隨便了。即使那樣,如來,也不得不將那樣說之人的由惡遷惡、從苦入苦之姿,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故。是見而不見,將宇宙的真理之原樣、心的真理之原樣、肉體的真理之原樣,賜與御說教,作為想讓一切眾生逃離苦,而得最高的樂,今現在二六時中賜與在働(力用)著呀。如來之出現不是久遠之昔的傳說。在佛經的文字中,於所言之中,活生生的如來就御在。

於讓我頂戴今活著之中,如來就御在呀。有如來而我活著。於如來的無量壽中,有我的無量壽。是無如來而無我的真存在呀。

 

地獄極樂的講法

說淨土真宗之人者,有非難云為只作地獄極樂的講法。在其處於年輕的住職中,有說:「我是於說教中講地獄極樂之事」的人。因為是聽聞的同行就只有老爺爺、老婆婆而已,所以講法總是變成地獄極樂的講法呀,也是理所當然。說年輕住職不講地獄極樂的,是年輕人嫌棄故吧。無論何者,都無法令人心生感佩。

 

龍樹菩薩和天親菩薩

真宗的第一祖是龍樹菩薩,第二祖是天親菩薩。龍樹菩薩御撰寫『中觀論』等,而大大宣傳般若,說大乘佛教的真理之本處的「空」,而破外道錯誤的思想。龍樹菩薩邊說般若空,邊於一方面變成御信奉彌陀如來,而將御自身的信仰,明確地御顯示於「易行品」中。一說真宗根本性、哲學性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般若「空」。以不壞「空」之真理,依「空」之真理,於如「空」的真理那般,而被建立真宗的哲學。天親菩蕯剖析「空」的內容,從裡側建立了云為「唯識論」之困難的佛教哲學。然後御自身御歸命阿彌陀如來,著作云為『淨土論』之殊勝的御書。云「般若」、云「唯識」,那都是很難的學問。是即使花五年呀十年也無法明白者。那個先不說,難能可貴的事,是剖析那樣困難的佛智世界,窮極於天地宇宙的真理,其後,說淨土法門不是「虛假」,是御自身親自示範御榜樣,而仰信如來的本願力之事。因此我等,能夠素直地信彼等二菩薩的御言語。就宇宙的問題、心的問題的話則雖是深奧難懂,但唯安心仰信如來的本願力之事是能夠呀。

 

歡喜讚慶(續)       瑞劔

五十七、佛賜與教導法界自然的法則。若在法之外,背於法的話就不得不受苦。這就是因果的法則。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五十八、因果的法則亦活著。如來的本願力亦活著。這裡之處如何領納呢?因為領納所以是不思議。一切的矛盾在信心之德中皆被解決。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五十九、在佛智大悲的勅命前,被成了未聞前之嬰。以罪障深重此之徒然者,而是慈親故方(有救)。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自己雖是什麼都不知的徒然者,但是慈親御知道著。慈親是佛。即使任憑也沒問題,有任憑的效果。不擔心。被隨順慈親而往生到御淨土。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一、佛教是佛的「智眼」、「大慈悲」和「本願」依宇宙人生根本性的解決,而開示凡夫自己覺醒願力自然的真理,教導「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絕對最高次元,超越生死苦海而使得到真正的自由,又超越雜染的人類歷史而創造了真實清淨的佛陀歷史的教法。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二、諸佛如來和凡夫者,在智慧和慈悲的「次元」不同。如來的勅命是應就那樣地信受。是變成可信靠的勅命。「次元」不同者,也是世間道和出世間道的不同、通途的因果和本願力不思議的相違、迷和悟的相違。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三、如來既已賜與御成就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而關於我的往生的話則如來御決定著。沒有這樣明確的事。身為我的話則唯只是在「莫擔心」的勅命中,「誠惶誠恐」地被任憑而已。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四、「竊以,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夫無礙難思光耀,滅苦證樂。

         萬行圓備嘉號,消障除疑。」

這是親鸞聖人的「心地」(精神)。稱之為「願心莊嚴」的大法門。一句能治萬劫渴。參活句而勿參死句。若日日玩味憶念的話,則自然必能超斷生死苦海。佛法者在一句中含著無限的意義。那恰如望見無限大空般之無高興事。如來無限的大空,一是不思議的佛智,不思議的大悲心就會持續不斷著,而無限的可喜可賀呀。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

六十五、無論那樣無論這樣,銅牆鐵壁都是無法被打破者。此者用凡夫之力的話則不行。頂戴著是聖人大信海的全部,又是於彼處完全顯露之此一句外別無佛法、別無出生死之道。阿彌陀如來好難能可貴呀!哎呀,真是快樂的一生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法雷 先德法語

                                        桂利劔

光與聲

原始人感到水、火、風、雷的神秘,將之神聖化而作為想掃除災害的是人自然之宗教心的發芽。經過幾千萬年,次第隨著文化的提高而神秘的世界就被視為狹獈呀,是膚淺的科學家之見解,而在宇宙神殿之深奧處嚴然一大神秘的威力就現存著。

比人向外打開神殿之扉,亦更要叩開自己心殿之扉,而成了驚恐於自己的靈性(心的不可思議)般呀就是宗教的革命。

注意到自己的神殿(心性的神秘)和大宇宙的神殿(神秘)是一如之事者不得不被稱為宗教性的天才兒。

在自己和宇宙成一且是異之處有感應的妙用(運作)。機感(人之感於神秘)是在法(真理)的原則上所行的自然之妙(不可思議)。雖然聲感於耳、光感於眼,但若感的話則應之的聲和光就存在。若欲無「感」(感受之事)則無「應」(使生起感之物),若無「應」則無感。若有「感」則有「應」,若有「應」則有「感」。

雖耳和目感應於聲與光,但那立即是靈(精神)的交接路(通道)。要言之無外於靈(精神)和靈的感應。耳和目、聲與光是靈自身的活動,是作用。

若進入靈(靈性)的世界的話,則聲也好光也好皆是一如(一體)。世界的千差萬別唯是存在於五感官的末梢。

     畫者是   無聲之詩,

     詩者是   有聲之畫。

云畫,云詩,云有聲,云無聲,皆共是「心其之者(本身)」「靈其之者(本身)」的示現,是顯現。

     光明者是   無聲的名號,

     名號者   是有聲的光明。

光、號(光明.名號)皆共是無外於如來大慈悲心的發露。

依無礙的光耀(光明)而調熟(化導)此之機(人),依本願的名號而開無上淨信之曉。是以此作為一無礙光的名義(運作為名)呀。

以名號作為「本願之勅命」也,此我等在領受如來的心,耳就是最便利之故。成所謂

   「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之一語而窮盡了如來攝化(救濟)之妙諦(不思議的真理)和眾生趣入(往生)之極要的甚深微妙之警句。

真言的「加持」(眾生之受持大日如來的身、口、意之運作)和真宗的「三業莊嚴」(阿彌陀如來的身、口、意之正覺)皆共是有相似於由口業(言語)莊嚴(舉教化之實)之處者。然而一者(真言宗)聞法身(大日如來)的說法,一者(真宗)蒙受「法身(阿彌陀如來)的光輪(光明)」之處,自然而然地存在難行、易行之別。

真言者將機(人)和法(大日如來)的冥合(入我我入,歸一)自機之上(從人)生起,真宗者將機法一體於法(南無阿彌陀佛)之下圓成(完成)。將此(機和法)回歸一法身之體(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故是一如(一體)。但是將利他圓滿之妙果(淨土的證悟),成為機法一體的莊嚴相(顯現),將機(眾生)的真利(真實的利益)於聞信一念(聞信名號之一念)使決得(頂戴使得到)之處,有他力易行之至極。宗教的最高峰是於茲顯現了巍巍(宏偉而不動)的雄姿,而作為讓人瞻仰呀。

   人間何處不瞻仰

   八面玲瓏第一峯

(本願一乘之峯者如富士山)

  

和讚的真髓(41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横超大菩提心

 淨土之大菩提心     勸令言願作佛心

即是以願作佛心     起名為度眾生心

 

横超者,聖人仰說:

「願力迴向之信樂,是曰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横大菩提心,是名横超金剛心也」(信卷)。

此意義者,從如來所迴向之信樂(真實信心),是如來想要救助眾生成佛地思之大慈悲。若自眾生方說者,則說為想要成佛之心,即是「願作佛心」。如來想要取正覺地思之如來的「願作佛心」,即是想要救助眾生地思之心,即「度眾生心」。吾等頂戴的信心,若正本清源的話,則也是云為如來想要取正覺之心,其原樣是想要救助眾生地思之心。因此,「願作佛心」者,稱為「度眾生心」也。在彼處,如來的「願作佛心」,是想要御自身也成佛、眾生也成佛之心。稱之為「横(横超)大菩提心」。頂戴了此如來的佛心呀就是「金剛心」(信心)。為他力金剛心故,名為「横超金剛心」。所謂「金剛心」,是真實信心之事。真實信心者,成堅固、不摧,故,言「信心」之事為「金剛心」。所謂

「願力迴向之信樂」、「願作佛心」、「度眾生心」、「橫大菩提心」和「橫超金剛心」,都是相同者。

 

自利利他圓滿

 言度眾生心之事   彌陀智願迴向也

得迴向之信樂人   證悟大般涅槃也

 

言「彌陀智願」,是彌陀的智願海。

於「天親讚」曰:

「天親論主之御言 願作佛心賜令述」

「願作佛之心者是 度眾生之心也

度眾生之心者是 利他真實信心也」。

於信心之中,是將「願作佛心」和「度眾生心」,合併頂戴呀。那就是「彌陀智願之迴向」。

 

明利他成就之德

歸入如來之迴向 獲得願作佛心人

捨盡自力之迴向 利益有情亦無邊

 

所謂「歸入如來之迴向」是深信為如來的迴向之事。

若使捨自力之心而歸入他力迴向者,則是自然而然地頂戴願作佛心、度眾生心之二心呀,依之而於未來濟度一切眾生之事是無礙自在。

 

由他力成

 彌陀智願之海水 他力信水若流入

真實報土之依習 煩惱菩提成一味

 

若往生淨土的話,則煩惱和菩提成為一味之水。這就是真實報土之德。是本願力之德。即入絕對真理的世界。住在相對世界的人,不知道這樣絕對的真理。若到淨土的話,則是自然地,證悟煩惱和菩提、生死和涅槃,不二之真理呀。

 

等正覺

如來二種之迴向 深信之人者皆是

至達等正覺之故 憶念之心成不斷

 

「等正覺」是和不退之位相同事。是得到了金剛信心之位。此位者,是和「補處之彌勒」同位。

 

教行信證拜讀記(70         瑞劔

行卷(大行釋)(續)

710、「信心」雖然也很難,但是「稱名念佛」又也很難呀。在御聖教中,又說「以本願力而獲救」,又 說「以名號而獲救」,又說「若念佛(稱名)則獲救」,有種種的說法。

於『歎異鈔』(第二章)有:

「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救助去」。

這也是和信心同一的念佛。以不如實之念佛的話則無法往生。這種念佛(行),是「信行融攝門」(觀經法門)的念佛。

淨土真宗是「大經法門」。在「五願開示」上,是「唯信正因、稱名報恩」的教義。

711、在此處被稱為「大行」的,是「讚嘆門(天親菩薩)的念佛」,而不是「報恩行的念佛」。又也不是善導大師的「五正行」中,第四「稱名正定業的念佛」。天親菩薩是「一心」(信心)中的「五念門」(禮拜、讚嘆、作願、觀察、迴向)。善導大師的五正行是(一)讀誦、(二)觀察、(三)禮拜、(四)稱名、(五)讚嘆供養。此等之事最好就良師而被鑽研。

 

〇稱名破滿之文(其之一)

[本文]

爾者,稱名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稱名即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也。可知。

 712、在此之前聖人仰言(行卷):

「謹按往相迴向,有大行,有大信。大行者,則稱無礙光如來名。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大行釋)

是領受此之御文,而被仰言為「爾者」呀。故此「稱名破滿之文」者,一不將此「大行釋」於念頭,頂戴就不明白。

713、在淨土真宗的話,則從來被教導著為「信心正因、稱名報恩」。又一強調稱名,就被來教導為說「稱名正因」,是邪義邪說了。這就是那樣。然而,一頂戴『教行信證』行卷此之御文,就御在高度讚揚稱名。讀者的頭腦就會覺得混亂之事。是怎樣頂戴的話才好的呢?

此「稱名破滿之文」,是應頂戴為「稱名破滿者名號破滿也,名號破滿者信心破滿也」。

714、於頂戴「稱名破滿之文」前,讀者提出說「稱念的話則獲救呢,或信的話則獲救呢」的問題,最好大大地來議論。

715、「稱名破滿之文」,是立於「大行」(南無阿彌陀佛,讚嘆的念佛,如實修行)上的立論。用說「信心正因,稱名報恩」之頭的話,則覺得難以解釋。

716、多數的同行,因為「想稱而往生」「想信而往生」的頭不可靠,所以「稱名破滿之文」無法解釋。

717、「稱名破滿之文」,不立足於「名號的功德力」而頂戴,是無法解釋。云為「想稱而往生」之頭的人,是無法解釋吧。

718、若想要解釋此御文的話,則先篤實地頂戴著『淨土文類聚鈔』的,

「稱名即憶念,憶念即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

的御文之事是非常重要。

  

編集後記

成為清爽嫩綠的新季節了。別來無恙吧?獻上了法雷七十七號。

是宗祖親鸞聖人的御降誕會之月。致上祝賀聖人的御誕生,讚仰其之御德的法會在各地舉辦。雖是八百年之後受生的我們,但今日,依聖人的御引導,「信樂彰於願力,妙果顯於安養」(本典)的御法語之原樣地,賜與頂戴了人生的歸趣之事,御鴻恩是實難謝者。

八百年承法流 今日亦又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