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解决(第一册)第一篇 序说
丛云遮月,花遇暴风,动荡浮世未成原样,一日娑婆之命尊贵啊!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啊!释迦、弥陀二尊者,即使万劫亦难值之佛,应恭敬顶礼不懈怠。以祖师圣人的御法语,解决生死问题。
本愿圆顿一乘者,逆恶亦不遗漏之,御誓愿。是大乘中的大乘,於世界无比类的正法呀!佛和佛法,轻视而信就不被得。「念力,愿力,南无阿弥陀佛」。此外无佛法地知哟!不思议的佛法「不思议呀」地,欢喜外信没有。
「取信心而往生吧,念佛而往生吧,因为安心而往生吧」者,凡夫的计度,皆自力。莫美化身、口、意三业,模仿妙好人。隔壁的花盛开。凡夫的自性不是完美者,莫被「虚假之行」、「杂毒之善」所蒙骗。
以正直、素直,不成为阿呆的话,如来的真实不能顶戴。邪见和憍慢,如来大嫌弃的。有「名闻」「利养」之心的话,御佛经不能明白。人造花蝶不停。甚至闻了、记得了的心,被弥陀拿走而赤裸裸。赤裸一直慈亲前。几十年听闻的证书使舍而幼稚园,未闻前之婴儿呀!佛法上的阿呆是此,是阿呆。
於阿呆如来就在(阿呆)。如来是至尊、无上尊、本愿功德的结晶体呀!诸佛给与赞叹成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於其不可思议的佛智大悲光明「闻名信喜」地,被打动被打动,而彻底地被打动了的就是阿呆。阿呆真欢喜,真佛弟子,佛子。像由地狱爬出来呀,猫啊狗变生的人们,成诽谤、敌视佛法。神和佛大相违。
去御寺院虽也好,然佛法的道理记得了亦一年级生。通过不明白的关卡,明白了的关卡亦通过,皆舍弃「知解分别」,成为阿呆,而「圆解证入」,始可贺,正定聚。
松影之暗,月光哉!
理论法门有何用?即使自夸为文化人呀,即使模仿智者呀学者,在阎魔王之前都通不过。罪业的锁链无法切断哦! 取信心的话能往生,称念佛的话能往生,「的话」二字,何时能消除?未消除之前死神乘著无常的暴风雨而来。今就临终,哎呀!怎么办呀? 「因为获得了信心所以能往生」地思之作梦是仇樱(易落的樱花)。
「获得了地思者不得也。」凡夫的梦者魔法师。「因为」二字是陷阱。比下苍龙窟取龙珠、入虎穴取虎子那等事,还更难的极难信。积千锤百炼之功哟!信心者能开於火中之莲花。以悠哉过活而失败;以轻视疏忽而下堕。
善导大师仰言:「共发金刚志」。於懈怠者,死的解决是梦之梦。随人地闻的话,随人地落啊!上了年纪,气力衰,佛法,想听闻地思哉,空迟钝。
「华严」、「天台」、「真言」、「禅」,都是絶佳的教法,世界无比类的大真理,其他的宗教望尘莫及。虽然虽然如此,对於凡夫的话,如金币於猫、珍珠於猪都没有用。以凡夫能开证悟吗?所谓「悟」,彻底成「无我」,是得「无分别智」之事。於三毒、五欲的凡夫,想要开悟,如一发把山海天地,比那亦更加困难。鲷很大,无法出刀切。「定善」者息虑凝心,「散善」者废恶修善,最好知道佛道难成。凡夫依由喜好物而身亡,从苦入苦地轮转。
本愿一乘,真宗者,被作阿呆,容容易易地,乘彼「愿力之道」而往生。「名愿力」的不思议呀!圣道和净土、自力和他力、信心和妄念、善根功德和报恩行、正法和迷信,是混淆又混淆,多数人的头中,如同火灾现场般,是乱七八糟。
不依本愿力而解决死,是什么样的人生啊?很少听闻而想见(佛)呀,那么,佛法的真价值无法明白。暂缓不急之事,急切认真地,闻佛法的话,有诸佛如来之照护啊!
关於往生,「想要顶戴信心、想要心变明亮、想要安心」地忧思的,就是一般人的习气。此之病很重。那是「想完成自己、想做什么而往生」地思之自力心。这是「想要做点什么求往生」的自力心。是因为不仰彻果上圆成、二利圆满、名愿力故。因为不知不觉自力跑出来,所以很恐怖。将即使如何做亦不能安心之处,究明究明尽最好。「就这样地」彻底了之人是往生人。在观念之「就这样地」的话无论如何亦不成。真的「就这样地」者,必定於其之中,藏著机法二种深信。「虚伪者」,欢喜没有,安心没有,法悦没有,报谢念佛没有,教人信没有。机的深信亦无,法的深信亦无。
虽三十年、五十年听闻了佛法,然亦不能说为「听闻了」,也不能说为「没有听闻」。依「念力,愿力,南无阿弥陀佛」,而往生之事,不思议啊不思议啊难能可贵。
佛法不闻的话不成,是健康长寿之本。为了自身,为了后生,为了子孙,又为了佛法,不闻佛法的话不成。「佛法第一,孝顺父母,待人亲切。」依此之居心而使度日夜。家庭和谐,不吵闹,不呵斥孩子,作而令见(以身作则)哟!培育喜好佛法的就是父母的御慈悲呀!勿忘佛的御恩、祖师圣人的御恩、父母的御恩、老师的御恩。御师父有故方能。
我什么亦未闻,什么亦未知。凡夫的心如於秋天的天空,变化无穷。其之计度者,全皆,是烦恼。「知道著、思著、记得著」的佛法,是头部分的佛法,即使任何作用亦不起。消罪之力,於凡夫没有。令使消罪,而往生之御力是只有「难思弘誓」(本愿)和「无碍光明」(名号)。停止参拜神呀、迷信,应发起
「离生死,成佛吧」的大勇猛心。「南无阿弥陀佛,不令使下堕哦,请,就那样地来吧,一定必救度哦!等著哦」的呼唤声之请托故方(有救)。无论如何都不能往生的我,空手地,赤裸地,空空地,就这样地,顶戴往生。哎呀尊贵呀,如来慈亲。
真宗,是「果上圆成」「果上显现」的法门。往生是如来的御工作,是本愿力,不是凡夫的工作。「大悲的呼唤声」真可靠。「二利圆满大正觉」,佛智的不思议真可靠,大悲的不思议真可靠。信心是呼唤声呀!在此处安心、大安心。
如来是无我无分别,大智大悲的慈亲是。「看著」、「护著」、「等著」。往生御久候的御净土,然而无论如何客气都需要礼物吧?往生御净土的伴手礼,只要以本性的恶业烦恼就好。佛力故,地狱的猛火变成清凉风。虽不想死,然拜见如来的,就欢喜、快乐、喜悦。每度於想起,佛恩报谢的御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岁 稻垣瑞劔
二、真宗要关五个条
第一条 果上圆成的法门第二条 二利圆满的法门
第三条 难思弘誓第四条 无碍光明第五条 就这样地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九月
十六日
三、真宗要关大意
序
南无阿弥陀佛
『御文章』曰:「言信心获得者,心得第十八之愿也。言心得此愿者,心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姿也。」就「信心获得」,有三个著眼点:
(一)人何故不得不解脱呢?
(二)人有依自己之力而自己解脱的力量吗?
(三)谁给与救度?如何给与救度呢?
没有著眼於这三点而即使学佛法,亦是无法到解脱之道。
所谓解脱是被离生死之事。生死是苦。超脱苦界,而得涅盘之常乐,与一切众生共同成永久弘宣如来的大智大悲之身,就是人生究极的目的。达成此究极目的之道就是佛教,是佛法,又是佛道。云佛道的完成为解脱,又云为涅盘。
世界的宗教,何故没有明确地解决人不得不解脱呢的问题。又,令使自己解脱的力量有呀无呀,也没在明确地研究之。又,解脱的境地是为何者呢?如何做才能到达解脱呢之问题,又亦是明确地说著之宗教者,除了佛教,於其他不被见。若换言之,其他的宗教,不说「转迷开悟之道」,不知转迷开悟之道。即不说「迷悟染净的因缘」,不知迷悟染净的因缘。世界的宗教虽多,但在说「迷悟染净的因缘」、「转迷开悟之道」的宗教,是唯独有佛教而已。欧美的学者,虽也有著眼於此者,但是明确给与教示解决此的因与果的一个也看不到。这是佛教胜过世界的宗教之点。真宗,作为学问的话,取华严、天台、真言、禅、三论、法相等大乘佛教的精华;作为实践的话,明确地宣说著罪业深重、烦恼具足的凡夫,於信弥陀的本愿力之信一念,超证大般涅盘而到达真解脱之道的。然者作为实际问题,凡夫得解脱生死之道,是唯独本愿一乘、净土真宗而已。
净土真宗是『教行信证』。『教行信证』是净土真宗。由『教行信证』生出了『御和赞』、『御文章』、『叹异钞』等。『教行信证』是为如何之书物呢?那於『大无量寿经』、「正信偈」、『净土文类聚钞』、『和赞』、『御文章』、『叹异钞』等,能够窥其真精神。然而,无论何者,都是难解、难入的书物,对一般民众来说的话,把握其之真意是难中之难。
一言以蔽之,若言净土真宗为何之宗教呢的话,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大经成就文)。若换言之,是「至心信乐忘己,速归无行不成之愿海(本愿力)」(报恩讲式)。在『御文章』而言的话「圣人一流章」,若在『叹异钞』而言的话第一章就显说著净土真宗的面目。若欲知法门雄浑自然之旨趣的话,无如亲鸾圣人的『教行信证』;於窥
安心细微之点者,将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二河譬」、「六字释」,是应认真地拜见。
亲鸾圣人即使披阅一切经,虽然如此,亦是不能做到「死的解决」,虽是九十五日间,参笼(闭居祈愿)六角堂,然尽管如此,因为「可出生死之道」也不明白,所以百日之间,往返法然上人之所在。说那是为何呢?若根据惠信尼公之手纸(书信)的话,书记著「是唯只为了欲闻问『可出生死之道』」。
「可出生死之道」,即「死的解决」,是人生的目的。怕死是动物的本能,「死」由何处来了呢?由「生」了来。「生」由何处来了呢?「无明烦恼」,是受生苦海之原故。
如何做的话能够逃脱生死的苦恼呢?於那,不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六波罗蜜)的话不成。那不能者怎么办呢?於此处是只有本愿一乘,即乘阿弥陀如来的名愿力之一道。
本愿一乘,是『教行信证』。『教行信证』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给与成就我的信心,给与成为信心。
第一章 教行信证的使命
『教行信证』,是唯信独脱的法门。
一、『教行信证』,是果上显现的法门。
二、『教行信证』,是念佛往生的真髓。
三、『教行信证』,是选择集的真精神。
四、『教行信证』,是「立教开宗」的宝典。
五、『教行信证』,是「五愿开示」的法门。
六、『教行信证』,是安心的龟鉴(镜)。
七、『教行信证』,是光寿二无量的开展。
八、『教行信证』,是给与御说「行信、机法、因果」的书。
九、『教行信证』,是凡夫往生的秘键。
十、『教行信证』,是「真实」、「假权」、「邪伪」的一大宗教批判之书。
十一、『教行信证』,是大乘的精华,世界宗教的最高峰。
十二、『教行信证』,是佛性开觉的大道。
十三、『教行信证』,是愿心庄严的法门。
十四、『教行信证』,是净土的庄严展开於现土者。
十五、『教行信证』,开示了「四法」「五愿」「六法」,是 信疑决判之书。
十六、『教行信证』,是给与御说「阿弥陀如来」、「本愿」和「名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之书。
十七、『教行信证』,是将一文不知的尼入道,除疑,也度生死苦海的大船。
十八、『教行信证』,是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一实真如之道、大誓愿海。以上,虽是略看数目十九个条,然此十九个条的一一条,何者都只是艰难的问题而已。要点是「信心获得」、「可出生死之道」、「死的解决」。
十九、『教行信证』,是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一实真如之道、大誓愿海。
以上,虽是略看数目十九个条,然此十九个条之一一条,何者都只是困难的问题。要点是「信心获得」、「可出离生死之道」、「死的解决」。
将右之十九个条更个条更缩小、要约者,就是「真宗要关五个条」。将五个条扩大的就是本书。
第二章 果上圆成的法门
净土真宗是「果上圆成的法门」。云为「果上圆成的法门」呀、「果上显现的法门」之类啊之事者,凡夫成佛之道,在凡夫的话不能辨识之,不能修行之。所谓佛是涅盘的境地,是真解脱的境地。涅盘的境地、真解脱的境地,是体得(体认、实现)法界的绝对真理之境地。云之为「果上」。亦云为「果分」。是言语和思想以上的最高境地。
在禅宗的话,将佛的境界,即果上之事,云为「悟」。所谓「悟」,在华严而言是「果分不可说」的境地,云之为「空」。若勉强说的话,超越了云为「自他」「有无」「爱憎」「取舍」「善恶」的相对性认识、相对性思惟,而活用其之「相对」,包容相对,即死於相对(而活於绝对),亦不被囚於任何事物,将获得了「无我」和「无分别智」的境界云为「果上」。果上是佛的境界,亦是佛的「真智」「大我」「真我」的境界。从生而迄至死为止,被囚於相对的思考,只生活在相对性世界的凡夫,这样崇高的世界是连於梦都不能梦见的境地。
如来,若说为「智慧」的话,赐住於此境界;若说为「慈悲」的话,是「视一切众生犹如己身」,是和御自身同样地给与怜愍一切众生的。因此一切众生皆是如来子,如来被是我等的父母。「即使说『放弃我吧』,也无法放弃之亲心,『请让我来救助吧』」地申说著的就是如来。持了此亲心的御方就是如来。『观经』曰:「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如来的大慈悲心,彻到众生心,在大慈悲心的如来前,恭敬欢喜之心,云为「信心」。
众生恭敬欢喜如来之心,是因为接触了如来大慈悲心的电波,所以信心之体,是如来的大慈悲心。信心不是凡夫的知识,也不是凡夫的思想。
没有感受佛大悲的电波之人,作「知解分别」的计度。云此为「自力」。感受了电波的人,是忘己,而仰如来,仰本愿力,是「非常感谢」、「不思议的事哟」地欢喜的。云此为「信心欢喜」。不是凡夫之思。
是众生闻之力也好、信之力也好、甚至信心欢喜的欢喜也好,皆成就於勅命的南无阿弥陀佛之正觉中而给与呼唤著之如来。云此为「果上圆成」,又云为「法体成就」。「果上圆成」就是净土真宗的根源。『和赞』(256首)曰:
「光明寿命之誓愿 蒙赐作为大悲本」
这,就是「果上圆成」之相。光寿二无量的佛之功德外,众生往生的行亦无、信亦无。不仰光寿二无量的佛德,和「若不生者」的本愿力,而「想要自己信而往生,想要自己称念佛而往生」地,只著眼於自己之事而已,而不赞叹佛德之人是不能往生。赞叹佛德之事,早就是信心了,是念佛。
是「仰赞叹,俯惭愧」地,自然被回向「二种深信」。二种深信外没有信心。二种深信,也不是自己开始深信的,而於阿弥陀如来的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中,已经给与御成就者,就是今所显现的。云之为「果上圆成」。云为「果上圆成」的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在其他的宗教都绝对看不到的。因为不知道「果上圆成」,所以「自己信、自己称、自己安心,而想要以自己欢喜而往生」地思著。 这就是一般同行之姿,「自己」出来之时,不是他力,而是自力。
一般的同行,说「虽那些都明白,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心」。「果上圆成」明白著不是吗?若明白著的话「安心」「安心」地,是应不只著眼於安心而已。「自己安心了的话能往生吗」地,问自己看看最好。不是因为安心了所以亦能往生的御净土。是闻「果上圆成的南无阿弥陀佛」,自然而然,自然地被安心的。是果上圆成之故,在衆生方,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都不需要拿出者。行一个也好、信一个也好,从衆生方都不需拿出的就是净土真宗。
世界中的宗教,创立神,而人向神「请、请」地说,只是祈祷、祈愿的宗教而已。神信心的头,决不被去除。因此虽是真宗的门徒,然神信心的信仰,混入他力「果上圆成的法门」。严格地说,就真宗门徒的头中,自力和他力、神信心和信顺勅命、正行和杂行,这呀那呀,混杂啊,好像是火灾现场般的样子。净土真宗若不是如「真宗要关五个条」般地,「纯一无杂」的话不行。云之为「一心一向」。若说「何故纯一无杂呢」的话,「救助力之外无被救助之力」,「於如来正觉的功德力之外,众生往生的因亦无果亦无。」
只有南无阿弥陀佛一法,能救此极恶最下之机。此机只有依此法而被救度。 「行卷」的南无阿弥陀佛,来到「信卷」给与成为信心。因此是纯一无杂。昙鸾大师将不纯的信心诫言为「三不信」;将纯一无杂的信心,开示为「淳心、一心、相续心」之三信。天亲菩萨给与显示为「一心」,一心即是「金刚心」。将
「依本愿力往生」地,心决定了的,云为「一心」。
所谓「果上圆成」,是云「佛是尊贵的」、「本愿成就的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尊贵的」之事。说「如来是尊贵的,本愿名号是尊贵的」之事,就是真宗的根本义。说「如来是尊贵的」之事,不思为尊贵的话,即使几十年地听闻,那呀这呀
都是水泡,往生也是不可靠之原由。
在禅宗的话,不说「佛的存在」、「佛的尊贵」之事不成问题。其理由者,因为禅宗是「自证教」(自力),发挥了「自己本来的面目」的,就是所谓的「见性」,是「悟」,所以於心外是不承认佛的。在天台宗也是,虽然承认弥陀净土,但说那为「唯心弥陀,己身净土」(或者,己身弥陀,唯心净土),弥陀也好净土也好,都是於自己心中见之的;但是於净土教的话,「弥陀也好净土也好皆於心外见之,依其之本愿名号的功德而往生弥陀的净土,即时成佛」地教导。是所谓的救济教之故,说「阿弥陀如来的尊贵」之事,是成为第一的问题的。说「唯心弥陀,己身净土」之事者,即使亲鸾圣人的时代,在学者间亦盛谈著。被见此而亲鸾圣人非常感慨,而於「信卷」的序仰言: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师(一宗的祖师),沉自性唯心(唯心弥陀,己身净土),贬净土真证,迷定散自心,昏金刚真信。爰愚秃释亲鸾,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披阅论家(龙树、天亲)释家(昙鸾大师、善导大师、法然上人等)宗义,广蒙三经光泽,特开一心华文(天亲菩萨归命之一心)。」
於圣道门的学者,赞叹净土门之人亦有的话,诽谤之人亦有。阿弥陀如来呀净土,在心内呢还在心外呢的问题者,於云「心」为总该万有的一心(真如)时,即使说为「在心中」也好吧。於见心为凡夫的妄念之场合,是可说为「净土在心
外」。内外的问题,是立场的相异。若依所作解释般者,是「内者外也,外者内也」。亲鸾圣人,严厉地非难「自性唯心说」的,是当时的僧俗,庸庸碌碌也不修行地,卖弄自性唯心说,因为是否定了净土者,所以圣人就感叹之。
现代人被科学所毒害,否定阿弥陀如来和净土的倾向强烈,彼等者,不知大乘佛教。彼等读大乘经典,纵使没修禅定,若是将禅三昧的真理,即使稍作研究的话,也不会违背於信如来、信净土。
大乘经典都不读,不知禅定的真理之一般民众者,依信高僧方之说,而能够信如来和净土。於「正信偈」有「唯可信斯高僧说」的是此处之事。几十年亦皆闻了真宗的说教之人大多数,说「信心得不到,不能安心」而溢著泪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彼等因果也不信,无常亦没痛感,御释迦就是佛陀之事也不思,连阿弥陀如来的存在,亦窃疑,说「如来就是悲智圆满的尊贵之御方」之事也没思。彼等,又亦不尊敬高僧方的人格,「正信偈」、『御和赞』、『御文章』,也是没有认真地拜读。
唯,是一味「想要往生御净土」、「欲求信心」。 真宗的门徒虽多数,是这种人,然其中者,「想要往生净土」、「想要顶
戴信心」、「想要安心」地思之心是强烈的,说为彻夜亦碌碌难眠地热心之人是有。於那样说之人,在无论作了多少法语的说教之处,「嗨,那也在听闻,那也在明白,可是信心不能顶戴,安心出不来」地说。对那样说的人无计可施。「因为无计可施」地说,而连放置不管的道理亦不行,若这样说的话,得以明白吧,若这样说的话,佛的尊贵就知道吧地苦心、取笔,是书写书物的理由。
於人生,如「死的解决」般困难者没有,又这般重要者没有。云为
「一大事」,是此之一点。圣人曰:
「由闻愿力报土真因决定。」(行卷)
又曰: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总序)
又曰:
「信乐彰於愿力,妙果显於安养。」(化卷)
又曰:
「忆念弥陀佛本愿,自然即(在信之一念)时入必定(正定聚)。」
(正信偈)倩案净土真宗,净土真宗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是从人方面出发,不是为了自己的我欲向神祈祷、祈愿的宗教,而众生的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由於如来方给与御成就,而给与立即显现的就是如来的大正觉、南无阿弥陀佛。故於如来正觉的功德力外,信心亦无往生亦无。云此为「果上圆成」,亦为「果上显现」。「果上圆成」就是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力成就之御姿),即是「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如来,是「法性法身」(实相身),亦被是「方便法身」(为物身、报身如来)。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是不二。将不二之佛身,天亲菩萨仰言为「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真宗人多数者,想著要取信心。於彼等者有疏忽之点,没思考其次之事。即, 因为自己闻了所以被救助的呢?以本愿力被救助的呢?
是自己顶戴了信心之原故,而被救的吗?
又因为自己顶戴了信心所以被救的吗?依阿弥陀如来正觉的功德力(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吗? 因为自己能往生地思著所以被往生的吗?由於不思议的誓愿(誓愿不思议)而往生的吗?
将此点,若彻底地思都没作的话,亦无法想像。若连听闻也没作的话明白也不会有。这就是多数人不注意之点。事情是很简单。
「是因为给与救助 所以被救助的。」
虽然这就是明白的那般者,但是一成为实际的问题,就把它扔在一边地作著,而只「想自己取信心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而已地思著。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实态。为了清楚指出此点,是於第一条设置了「果上圆成」(果上显现)的。
阿弥陀如来的功德,显现了於此娑婆世界的是「教、行、信、证」。即使云顶戴信心,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去顶戴的,而是净土如来的功德显现於现土,给与满入众生心的,就是信心。示此不可思议功德者,就是第一条的「果上圆成」。於信心信心地说之前,阿弥陀如来是什么样的佛呢?其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明确地听闻「是哪里不可思议呢」最好。不听闻阿弥陀如来是什么样的佛呢、是什么样的慈亲呢,而想要取信心的话,没有能取那样之的事。
净土的庄严有三种:(一)国土庄严(十七种)、(二)佛庄严(八种)、(三)圣众庄严(四种),合并三种庄严,即有二十九种庄严。
在佛的八种庄严之中,第八项庄严,就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此之庄严,如何不思议不是吗?
「信佛本愿力而心忆念者,速将云为『功德大宝海』的名号功德全部让我能顶戴(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净土论)」地说之不可思议功德的事实,就是佛的功德庄严。换言者,是说如来的功德庄严(南无阿弥陀佛)给与成为我的信心之事。依此,知道「果上圆成」的意思最好。这才是他力的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