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会简介
1
最新消息
2
未分类
3
死的解决4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会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113年浴佛节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112年4月8日浴佛节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会 108 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106号4楼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死的解决(第一册)(修润版)

                                作者: 稻桓瑞劔老师
                                译者: 吴建毅、释瑞照

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 九十岁   稻垣瑞劔

二、真宗要关五个条

第一条 果上圆成的法门第二条 二利圆满的法门

第三条 难思弘誓第四条 无碍光明第五条 就这样地昭和四十九年(一九七四年)九月

十六日

三、真宗要关大意

南无阿弥陀佛

『御文章』曰:「言信心获得者,心得第十八之愿也。言心得此愿者,心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姿也。」就「信心获得」,有三个著眼点:

()人何故不得不解脱呢?

()人有依自己之力而自己解脱的力量吗?

()谁给与救度?如何给与救度呢?

       没有著眼於这三点而即使学佛法,亦是无法到解脱之道。

所谓解脱是被离生死之事。生死是苦。超脱苦界,而得涅盘之常乐,与一切众生共同成永久弘宣如来的大智大悲之身,就是人生究极的目的。达成此究极目的之道就是佛教,是佛法,又是佛道。云佛道的完成为解脱,又云为涅盘。

       世界的宗教,何故没有明确地解决人不得不解脱呢的问题。又,令使自己解脱的力量有呀无呀,也没在明确地研究之。又,解脱的境地是为何者呢?如何做才能到达解脱呢之问题,又亦是明确地说著之宗教者,除了佛教,於其他不被见。若换言之,其他的宗教,不说「转迷开悟之道」,不知转迷开悟之道。即不说「迷悟染净的因缘」,不知迷悟染净的因缘。世界的宗教虽多,但在说「迷悟染净的因缘」、「转迷开悟之道」的宗教,是唯独有佛教而已。欧美的学者,虽也有著眼於此者,但是明确给与教示解决此的因与果的一个也看不到。这是佛教胜过世界的宗教之点。真宗,作为学问的话,取华严、天台、真言、禅、三论、法相等大乘佛教的精华;作为实践的话,明确地宣说著罪业深重、烦恼具足的凡夫,於信弥陀的本愿力之信一念,超证大般涅盘而到达真解脱之道的。然者作为实际问题,凡夫得解脱生死之道,是唯独本愿一乘、净土真宗而已。

       净土真宗是『教行信证』。『教行信证』是净土真宗。由『教行信证』生出了『御和赞』、『御文章』、『叹异钞』等。『教行信证』是为如何之书物呢?那於『大无量寿经』、「正信偈」、『净土文类聚钞』、『和赞』、『御文章』、『叹异钞』等,能够窥其真精神。然而,无论何者,都是难解、难入的书物,对一般民众来说的话,把握其之真意是难中之难。

       一言以蔽之,若言净土真宗为何之宗教呢的话,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大经成就文)。若换言之,是「至心信乐忘己,速归无行不成之愿海(本愿力)」(报恩讲式)。在『御文章』而言的话「圣人一流章」,若在『叹异钞』而言的话第一章就显说著净土真宗的面目。若欲知法门雄浑自然之旨趣的话,无如亲鸾圣人的『教行信证』;於窥

安心细微之点者,将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二河譬」、「六字释」,是应认真地拜见。

       亲鸾圣人即使披阅一切经,虽然如此,亦是不能做到「死的解决」,虽是九十五日间,参笼(闭居祈愿)六角堂,然尽管如此,因为「可出生死之道」也不明白,所以百日之间,往返法然上人之所在。说那是为何呢?若根据惠信尼公之手纸(书信)的话,书记著「是唯只为了欲闻问『可出生死之道』」。

       「可出生死之道」,即「死的解决」,是人生的目的。怕死是动物的本能,「死」由何处来了呢?由「生」了来。「生」由何处来了呢?「无明烦恼」,是受生苦海之原故。

       如何做的话能够逃脱生死的苦恼呢?於那,不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六波罗蜜)的话不成。那不能者怎么办呢?於此处是只有本愿一乘,即乘阿弥陀如来的名愿力之一道。

       本愿一乘,是『教行信证』。『教行信证』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给与成就我的信心,给与成为信心。

 

第一章 教行信证的使命

『教行信证』,是唯信独脱的法门。

一、『教行信证』,是果上显现的法门。

二、『教行信证』,是念佛往生的真髓。

三、『教行信证』,是选择集的真精神。  

四、『教行信证』,是「立教开宗」的宝典。

五、『教行信证』,是「五愿开示」的法门。

六、『教行信证』,是安心的龟鉴(镜)。

七、『教行信证』,是光寿二无量的开展。

八、『教行信证』,是给与御说「行信、机法、因果」的书。

九、『教行信证』,是凡夫往生的秘键。

十、『教行信证』,是「真实」、「假权」、「邪伪」的一大宗教批判之书。

十一、『教行信证』,是大乘的精华,世界宗教的最高峰。

十二、『教行信证』,是佛性开觉的大道。

十三、『教行信证』,是愿心庄严的法门。  

十四、『教行信证』,是净土的庄严展开於现土者。

十五、『教行信证』,开示了「四法」「五愿」「六法」,是 信疑决判之书。

十六、『教行信证』,是给与御说「阿弥陀如来」、「本愿」和「名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之书。

十七、『教行信证』,是将一文不知的尼入道,除疑,也度生死苦海的大船。

十八、『教行信证』,是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一实真如之道、大誓愿海。以上,虽是略看数目十九个条,然此十九个条的一一条,何者都只是艰难的问题而已。要点是「信心获得」、「可出生死之道」、「死的解决」。

十九、『教行信证』,是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一实真如之道、大誓愿海。

 

以上,虽是略看数目十九个条,然此十九个条之一一条,何者都只是困难的问题。要点是「信心获得」、「可出离生死之道」、「死的解决」。

将右之十九个条更个条更缩小、要约者,就是「真宗要关五个条」。将五个条扩大的就是本书。


众生恭敬欢喜如来之心,是因为接触了如来大慈悲心的电波,所以信心之体,是如来的大慈悲心。信心不是凡夫的知识,也不是凡夫的思想。

       没有感受佛大悲的电波之人,作「知解分别」的计度。云此为「自力」。感受了电波的人,是忘己,而仰如来,仰本愿力,是「非常感谢」、「不思议的事哟」地欢喜的。云此为「信心欢喜」。不是凡夫之思。

       是众生闻之力也好、信之力也好、甚至信心欢喜的欢喜也好,皆成就於勅命的南无阿弥陀佛之正觉中而给与呼唤著之如来。云此为「果上圆成」,又云为「法体成就」。「果上圆成」就是净土真宗的根源。『和赞』(256首)曰:

「光明寿命之誓愿 蒙赐作为大悲本」

       这,就是「果上圆成」之相。光寿二无量的佛之功德外,众生往生的行亦无、信亦无。不仰光寿二无量的佛德,和「若不生者」的本愿力,而「想要自己信而往生,想要自己称念佛而往生」地,只著眼於自己之事而已,而不赞叹佛德之人是不能往生。赞叹佛德之事,早就是信心了,是念佛。

       是「仰赞叹,俯惭愧」地,自然被回向「二种深信」。二种深信外没有信心。二种深信,也不是自己开始深信的,而於阿弥陀如来的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中,已经给与御成就者,就是今所显现的。云之为「果上圆成」。云为「果上圆成」的思想也好信仰也好,在其他的宗教都绝对看不到的。因为不知道「果上圆成」,所以「自己信、自己称、自己安心,而想要以自己欢喜而往生」地思著。 这就是一般同行之姿,「自己」出来之时,不是他力,而是自力。

       一般的同行,说「虽那些都明白,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心」。「果上圆成」明白著不是吗?若明白著的话「安心」「安心」地,是应不只著眼於安心而已。「自己安心了的话能往生吗」地,问自己看看最好。不是因为安心了所以亦能往生的御净土。是闻「果上圆成的南无阿弥陀佛」,自然而然,自然地被安心的。是果上圆成之故,在衆生方,信一个也好、行一个也好都不需要拿出者。行一个也好、信一个也好,从衆生方都不需拿出的就是净土真宗。

       世界中的宗教,创立神,而人向神「请、请」地说,只是祈祷、祈愿的宗教而已。神信心的头,决不被去除。因此虽是真宗的门徒,然神信心的信仰,混入他力「果上圆成的法门」。严格地说,就真宗门徒的头中,自力和他力、神信心和信顺勅命、正行和杂行,这呀那呀,混杂啊,好像是火灾现场般的样子。净土真宗若不是如「真宗要关五个条」般地,「纯一无杂」的话不行。云之为「一心一向」。若说「何故纯一无杂呢」的话,「救助力之外无被救助之力」,「於如来正觉的功德力之外,众生往生的因亦无果亦无。」

       只有南无阿弥陀佛一法,能救此极恶最下之机。此机只有依此法而被救度。 「行卷」的南无阿弥陀佛,来到「信卷」给与成为信心。因此是纯一无杂。昙鸾大师将不纯的信心诫言为「三不信」;将纯一无杂的信心,开示为「淳心、一心、相续心」之三信。天亲菩萨给与显示为「一心」,一心即是「金刚心」。将

「依本愿力往生」地,心决定了的,云为「一心」。

       所谓「果上圆成」,是云「佛是尊贵的」、「本愿成就的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尊贵的」之事。说「如来是尊贵的,本愿名号是尊贵的」之事,就是真宗的根本义。说「如来是尊贵的」之事,不思为尊贵的话,即使几十年地听闻,那呀这呀

都是水泡,往生也是不可靠之原由。


在禅宗的话,不说「佛的存在」、「佛的尊贵」之事不成问题。其理由者,因为禅宗是「自证教」(自力),发挥了「自己本来的面目」的,就是所谓的「见性」,是「悟」,所以於心外是不承认佛的。在天台宗也是,虽然承认弥陀净土,但说那为「唯心弥陀,己身净土」(或者,己身弥陀,唯心净土),弥陀也好净土也好,都是於自己心中见之的;但是於净土教的话,「弥陀也好净土也好皆於心外见之,依其之本愿名号的功德而往生弥陀的净土,即时成佛」地教导。是所谓的救济教之故,说「阿弥陀如来的尊贵」之事,是成为第一的问题的。说「唯心弥陀,己身净土」之事者,即使亲鸾圣人的时代,在学者间亦盛谈著。被见此而亲鸾圣人非常感慨,而於「信卷」的序仰言:

       「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师(一宗的祖师),沉自性唯心(唯心弥陀,己身净土),贬净土真证,迷定散自心,昏金刚真信。爰愚秃释亲鸾,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披阅论家(龙树、天亲)释家(昙鸾大师、善导大师、法然上人等)宗义,广蒙三经光泽,特开一心华文(天亲菩萨归命之一心)。」

       於圣道门的学者,赞叹净土门之人亦有的话,诽谤之人亦有。阿弥陀如来呀净土,在心内呢还在心外呢的问题者,於云「心」为总该万有的一心(真如)时,即使说为「在心中」也好吧。於见心为凡夫的妄念之场合,是可说为「净土在心

外」。内外的问题,是立场的相异。若依所作解释般者,是「内者外也,外者内也」。亲鸾圣人,严厉地非难「自性唯心说」的,是当时的僧俗,庸庸碌碌也不修行地,卖弄自性唯心说,因为是否定了净土者,所以圣人就感叹之。

       现代人被科学所毒害,否定阿弥陀如来和净土的倾向强烈,彼等者,不知大乘佛教。彼等读大乘经典,纵使没修禅定,若是将禅三昧的真理,即使稍作研究的话,也不会违背於信如来、信净土。

       大乘经典都不读,不知禅定的真理之一般民众者,依信高僧方之说,而能够信如来和净土。於「正信偈」有「唯可信斯高僧说」的是此处之事。几十年亦皆闻了真宗的说教之人大多数,说「信心得不到,不能安心」而溢著泪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彼等因果也不信,无常亦没痛感,御释迦就是佛陀之事也不思,连阿弥陀如来的存在,亦窃疑,说「如来就是悲智圆满的尊贵之御方」之事也没思。彼等,又亦不尊敬高僧方的人格,「正信偈」、『御和赞』、『御文章』,也是没有认真地拜读。

       唯,是一味「想要往生御净土」、「欲求信心」。 真宗的门徒虽多数,是这种人,然其中者,「想要往生净土」、「想要顶

戴信心」、「想要安心」地思之心是强烈的,说为彻夜亦碌碌难眠地热心之人是有。於那样说之人,在无论作了多少法语的说教之处,「嗨,那也在听闻,那也在明白,可是信心不能顶戴,安心出不来」地说。对那样说的人无计可施。「因为无计可施」地说,而连放置不管的道理亦不行,若这样说的话,得以明白吧,若这样说的话,佛的尊贵就知道吧地苦心、取笔,是书写书物的理由。

於人生,如「死的解决」般困难者没有,又这般重要者没有。云为

「一大事」,是此之一点。圣人曰:

「由闻愿力报土真因决定。」(行卷)

又曰:

「难思弘誓,度难度海大船。」(总序)

又曰:

「信乐彰於愿力,妙果显於安养。」(化卷)

又曰:

「忆念弥陀佛本愿,自然即(在信之一念)时入必定(正定聚)。」

       (正信偈)倩案净土真宗,净土真宗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不是从人方面出发,不是为了自己的我欲向神祈祷、祈愿的宗教,而众生的信也好行也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由於如来方给与御成就,而给与立即显现的就是如来的大正觉、南无阿弥陀佛。故於如来正觉的功德力外,信心亦无往生亦无。云此为「果上圆成」,亦为「果上显现」。「果上圆成」就是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力成就之御姿),即是「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如来,是「法性法身」(实相身),亦被是「方便法身」(为物身、报身如来)。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是不二。将不二之佛身,天亲菩萨仰言为「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真宗人多数者,想著要取信心。於彼等者有疏忽之点,没思考其次之事。即, 因为自己闻了所以被救助的呢?以本愿力被救助的呢?

是自己顶戴了信心之原故,而被救的吗?

       又因为自己顶戴了信心所以被救的吗?依阿弥陀如来正觉的功德力(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而往生的吗? 因为自己能往生地思著所以被往生的吗?由於不思议的誓愿(誓愿不思议)而往生的吗?

       将此点,若彻底地思都没作的话,亦无法想像。若连听闻也没作的话明白也不会有。这就是多数人不注意之点。事情是很简单。

「是因为给与救助 所以被救助的。」

       虽然这就是明白的那般者,但是一成为实际的问题,就把它扔在一边地作著,而只「想自己取信心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而已地思著。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实态。为了清楚指出此点,是於第一条设置了「果上圆成」(果上显现)的。

       阿弥陀如来的功德,显现了於此娑婆世界的是「教、行、信、证」。即使云顶戴信心,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可以去顶戴的,而是净土如来的功德显现於现土,给与满入众生心的,就是信心。示此不可思议功德者,就是第一条的「果上圆成」。於信心信心地说之前,阿弥陀如来是什么样的佛呢?其正觉(南无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明确地听闻「是哪里不可思议呢」最好。不听闻阿弥陀如来是什么样的佛呢、是什么样的慈亲呢,而想要取信心的话,没有能取那样之的事。    

净土的庄严有三种:(一)国土庄严(十七种)、(二)佛庄严(八种)、(三)圣众庄严(四种),合并三种庄严,即有二十九种庄严。

       在佛的八种庄严之中,第八项庄严,就是「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此之庄严,如何不思议不是吗?

         「信佛本愿力而心忆念者,速将云为『功德大宝海』的名号功德全部让我能顶戴(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净土论)」地说之不可思议功德的事实,就是佛的功德庄严。换言者,是说如来的功德庄严(南无阿弥陀佛)给与成为我的信心之事。依此,知道「果上圆成」的意思最好。这才是他力的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