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缘学佛好入门
本愿力
大家晚安!很多人学净土真宗因观念错误落入陷阱,所以今天晚上就来讲「顺缘学佛与逆缘学佛有何不同」,还有「机叹忏悔」与「机责说法」。
在日本有很多人以为要遭遇不幸或波折才会走入宗教,比如家中变故或有人死掉,生活困苦或生病等。因为有这种观念,所以认为家庭幸福美满的人就不用学佛。也因为这种观念很强,所以以前真宗里面就发生一种「机责说法」的现象。即专门挑你的缺点,讲你业障很重让你难过、忏悔。因为这种机责说法让家庭幸福者很难信佛,所以「机责说法」的讲师即使对顺缘的人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提醒他们将来也会遭遇不幸而劝他们信佛。因为当时盛行这种思想,所以顺缘学佛者很少,逆缘学佛者很多。请问你们大家对顺缘学佛与逆缘学佛作何感想呢?
二者有何不一样呢?
这很重要哦!
(有人答:歹命的人比较会来学佛。)
对!以前就是这种观念,父母早死或孩子早夭等遇到不幸的人才会来学佛,但是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这是西本愿寺门主大谷光瑞第一个讲的:「顺缘学佛才会健康。」
顺缘学佛的人最好,为什么?
顺缘学佛者不易退道心,逆缘学佛者易改变。比如因生病而学佛,病好了就不学。但是大谷光瑞门主这种顺缘学佛的说法很难被接受,一般人都认为逆缘才会学佛也比较妥当,以大谷光瑞门主的身份地位与学问讲出:「宗教以顺缘为入门」时,引起很大的震撼。父母健健康康的人会以「平常心」来学佛求道。家中变故或不幸者学佛内心比较敏感,容易扭曲佛法,即逆缘学佛者容易把佛法扭曲。但是这种说法刚开始大家很不容易接受。因为顺缘学佛者,可以冷静地看人生;逆缘学佛者只顾逃避现实与不幸,无法冷静看人生,会扭曲佛法。人要冷静时才有办法钻研佛法,能在冷静的状况下学佛是最理想,但是现实上是不容易的。
在冷静状况下,你才能静静思惟「人生的价值所在?」跟「人生所为何来?」等问题,与面对这些问题。如康德、史宾诺沙等也是在冷静的状况下创造出他们的哲学观,因为冷静时思惟会很细腻。
顺缘学佛是冷静的,故能持续持久。
逆缘学佛则不冷静,是逃避的,易扭曲,故容易变动。我们可以想想教主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缘,他也是顺缘学佛哦!佛陀不是为了玩乐享受而出家的,佛陀是冷静地观看人生(出四门)而出家的。虽然我们无法如佛陀般地深入「法」中,但是冷静的态度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冷静在人界还可以追求,如是猫狗畜牲界,就很容易冲动,无法冷静看人生。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理性,所以跟人讲理讲得通,跟猫狗就讲不通。即使将猫狗带到寺院闻法也只会「汪汪」「喵喵」而已,只有得人身才可以听闻佛法。
人与动物不同处——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大家可以理解吧!
所以人是万物的灵长。也因为如此,人来听闻佛法,才可听、可理解,佛法可以从耳根进入我们内心的深处,猫狗就没办法如此。
「机责说法」的特徵是会提醒「你是凡夫哦」!
你是凡夫那能做什么呢?提醒你是无力的、愚痴的,只会造业而已,如此就人性的弱点一一指出,听者就很容易被感动。
「机责说法」有阵子在日本很流行,之后所以会消声匿迹,是因为不很如法。

没有错,与佛相比,人都是缺点才叫凡夫。但是也因为人是凡夫,所以才有向上的心;因为人是贪嗔痴具足的凡夫,所以才想要成佛;也因为人有向上追求理想的特性,所以才有宗教的诞生。只有人道的众生,才有在人生的过程中立大志想要成佛的想法,只有人道的众生才有追求最高境界的理想。也因为有理想,即使一天只吃一餐或一点点东西也无所谓,肯为理想而牺牲。人道的众生肯为追求理想,面对现实而努力。人追求的理想是最高的,而面对自己时现实却是最低的,这不是很矛盾吗?怎么办呢?人的可贵在於有追求成佛的理想,猫狗则没有。
人与猫狗不同处,在於猫狗有得吃就满足了;反之人有得吃有得穿还不满足,为什么?因为人还有理想。人性有渴求最高理想的习性,人性有追求最高境界的特性,不断地追求理想,一直升华上去,最高的理想就是「成佛」。有求最高境界的特性只有人哦!猫狗就没有。请问你们大家追求的境界到那里呢?大家想当什么呢?
如果我们的理想只像猫狗那样,就枉费为人。人性是如果还没达到最高境界是不会满足的。
听完「机责说法」的人会有个共同的趋向:发现自己不行,我什么都不会,这就是「机叹忏悔」;而受「自信不及难」,会懈怠与懒惰。在座各位都有向上心,想要像佛陀、阿弥陀佛一样,这就是得人身的价值,也因为有此向上心才会与佛法起共鸣。因为释尊在此岸发遣:「去!去!」,阿弥陀佛在彼岸呼唤:「来!来!」,所以我们是二尊的夹心饼,释尊在后面推,阿弥陀佛在前面拉,我们怎么可以懈怠呢?释尊劝「去」,弥陀唤「来」,我们夹在中间,我们大家都在二尊的遣唤声里面。
当我们听到二尊的说法而去实践时,会发现自己的心很不老实,会怀疑而不乖乖地信从佛语,所以当真正把佛法听进去时,会生起「忏悔无法老实信从佛语」的心。大家现在都在释尊的「去!」与弥陀的「来!」里面,大家心情怎么样啊?
如果我们听到阿弥陀佛的招唤,我们只能跟阿弥陀佛对不起,因为无始以来让阿弥陀佛久等了。
释尊在东岸发遣:「去啊!去阿弥陀佛那里。」
阿弥陀佛在西岸呼唤:「来啊!来阿弥陀佛这里。」
当我们念佛想去阿弥陀佛处时,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点都不想去阿弥陀佛处,反而留恋娑婆,想多留几天。理想上我们都想成佛,但是现实上我们很喜欢娑婆,喜欢烦恼;在理想上我们有想一步登天的理想,但是现实上我们连一步都跳不出去,都在原地踏步。故瑞剑老师说:「我们理想是最高尚,但现实是最低劣。」
怎么办?
即使是七老八十的老菩萨,也有往生成佛的理想,但是现实生活上得忍气吞声,活得很辛苦,这就是「自我矛盾」。学佛不要掉入「自信不及难」,会障碍人向上心。不论懂多少佛语,读多少佛书,讲多少佛法,也不要忘记「自己是凡夫」;凡夫想成佛,就如猫狗想当人一样,很难且根本是不可能的。猫狗也是爱吃好吃的,但是现实上他们只有鱼头鱼骨头吃而已,这也是「矛盾」。讲到这里大家有何不明白可以提出。
问:请教老师对於逆缘学佛者应注意什么?
师:逆缘学佛者较多的人会不持久,容易退道心,故要保持耐久力,持续学佛则可以克服其他问题。有持续向上心一定可以完成,故学佛听闻佛法,持续性很重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佛者耐久力很重要。中国有黄蘖禅师与临济禅师的美谈。以前人求道都有耐久力,现代人容易半途而废。无论做什么都要耐久持续才容易成功,然现代人善变。
问:顺缘学佛没有逆缘学佛的推动力,好像不太容易?
师:你说得很对,顺缘很难学佛。有逆缘的刺激容易做改变,问题是有没有耐久力。人一时的精进很容易,但是要耐久就很难,这又关系著理性和感情。
持续性很难,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故很容易改变。你的热情有几分?学佛如三分钟热度是没有持续性的。
问:这样子顺缘闻法还好,如是逆缘闻法者就要很注意了?
师:对啊!顺缘者是宿善深厚的人。逆缘学佛者,如用逃避心来学佛法,也很快地会从佛法逃出去,因为逆缘不见了。虽然不是百分百如此,但是大多数是这样子。
问:请问到老师家闻法的莲友,大多是长期闻法,甚至八、九十岁还在闻法,是否全是顺缘闻法?
师:来我家闻法的同朋,父母有念佛闻法者居多,而感染其家人或下一代来念佛闻法。我是祖母带我来学佛的,是家庭因素而来学佛,从小被训练要诵正信偈、和赞,念佛完才可以吃饭,否则没饭吃。小时候老师问:「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我就回答:「祖母!」,祖母之后最伟大的是妈妈。祖母从小严格监督诵「归命无量寿如来,南无不可思议光……」如不诵《正信偈》就没饭吃。
有一次把爸爸新买的碗当罄敲来诵正信偈,多敲几次不小心把碗敲成两半。父亲正要发飙骂人时,被祖母制止说:「孩子在诵正信偈做佛事怎么可以骂他。」父亲只好忍住。在这种学佛的大环境之下,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环境很重要,环境中的灵魂人物是祖母。因为祖母是念佛人,爸爸妈妈也是念佛人,我每天诵正信偈,所以每天都有饭吃,如没有诵则没饭吃。环境与习惯影响力很强。
问:「机责说法」与「机叹忏悔」,如果不是遇到机缘,老师才说出来,我们多是陷入其中而不自觉,这很难,请问如何拿捏?
师:不管是否落入「机责说法」或「机叹忏悔」里,最好的是将重心放在「赞叹佛德」上面,这是最高的说法与闻法。
问:这样听来,世人大多是逆缘闻法。顺缘要闻法,环境与习惯很重要,就如老师从小环境造成习惯一样,那是不是我们回去也要强迫小孩诵正信偈,否则不给饭吃?
师:做父母亲的回去要求小孩念佛才能给饭吃,能这样的人一级棒,阿弥陀佛都会欢喜哦!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法身遍宇宙、遍法界,如能影响小孩念佛或念佛给孩子听是最好的。佛教的真理是宇宙性的,但是现代人都违反真理,自己去信「阿门」也让孩子去信「阿门」,这很愚蠢,因为基督教的教义不是宇宙的真理。有的人以为信什么教都是一样,这很错误。因为所有的宗教,除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是宇宙的真理之外,其他都不是。这不是主观,而是客观地站在真理的立场而讲的。
瑞觉师补充:老师之前在日本讲过有位真宗门徒,孩子信基督教还到处布道,这位妈妈临终时叫回这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孩子。」就死了。之后他年纪大了,遇临终时,教友群集来为他祈祷,他毅然说:「我要念佛到阿弥陀佛的地方去」,然后念佛断气,这在日本很有名。
师:信什么教都是「缘」,在这么多缘里,要遇佛缘很不容易。不要以为我们来学佛是偶然的,不要小看佛法,否则会后悔。讲到这里。
20007-08-03 台北
问:自觉罪障深重的我被佛心策动才能念佛出来,又不能这么想,这样会不会落入「机叹忏悔」?我的理解就只有忏悔而已,不知对不对?
师:「机叹忏悔」也是有领受佛心,然只领受一半,故落入机叹忏悔。人也是一样,如人格要健全,要有爸爸妈妈双亲都在,如单亲则人格容易偏激。佛法也是一样,机叹忏悔如继续闻法下去会转为满心的欢喜,而自然知恩报德,此时两种深信具足,这才是真正领受佛心的人。
「机叹」如彻底者,自然会有忏悔心出来,如不彻底就不会有忏悔心出来。真正忏悔者,也一定有欢喜出来,是知恩报德的欢喜出来,有知恩报德出来,才是真正两种深信的行者。没这样不行哦!只有知见的听闻是不行哦!但是一般人都是停留在大脑的听闻而已。大脑闻法者很多自以为信心决定,却没有知恩报德出来,这还是知见而已。
2008-01-20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