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會簡介
1
最新消息
2
未分類
3
法雷音0784
https://www.taipei2.url.tw/ 台北法雷念佛會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113年浴佛節法要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112年4月8日浴佛節 2025-03-22 2026-03-22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台北法雷念佛會 108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6號4樓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3-22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taipei2.url.tw/hot_424063.html

法雷音     78號(1983.6

 

御看著

     直至腹之中為止

          御看著(瑞劔)

 卷頭言

若說明則如說明般地思計,是那樣者嗎?若不說明則不明白,若不明白則信不生起。大信心者,不在於凡夫之像說是「明白了」呀或是「不明白」啊之處。是唯是如來的本願力。暫離知解分別,而靜思自己罪業深之事就是最好吧。

親鸞聖人哭泣於御自身的罪業,而被仰信了本願之無礙道。於大信心海中,如來大悲的大人格和自己的愚癡,有人格的接觸。

若信如來之仰言則能離文字。信而能離文字了時,顯現於文字之教的言語就好難能可貴呀。這即是「即者被離也,被離者即也」(日溪法語)之妙味。活生生之人格的接觸就是佛法。活生生之文字就是活生生的祖師聖人。『教行信證』是聖人的法身,是如來的光明。

 信心銘(七十八)      瑞劔

 

淨土真宗是果海顯現的大法門。佛的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全部一起賜與顯現於娑婆世界了的,就是眾生往生的法門,就是信心成就的大本源。

往生是說信心忘記,連聞到了之事都忘記,被下拉至未聞前的泥凡夫,而唯憶念阿彌陀如來,依本願力而頂戴被往生呀。能賜與救助「無論如何都無法獲救者」的就是、就是稱為阿彌陀如來慈親。是好不思議的、好難能可貴的、好偉大的慈親。是好偉大的佛。

慈親御在  任何事皆無呀(瑞劔)

 

認為「自己這樣在聽聞,因此就可以」之事就是大瑕疵之本。「因此就可以」也不行,「因此的話則不行」也不可以。那些都是自己的思計。思計是又會改變哦!

    幾度反省不要變

    難信憑者我之心(瑞劔)

 

要言之如果佛好難能可貴、佛是偉大不思議的慈親之事不明白的話則什麼都不成。認為頂戴信心,想要歡喜稱念佛,想安心而後往生的心都是自力的計度。於直至「如來就是尊貴的佛」地頂戴被思為止云為幾百幾百的難關都會出來。被那些難關衝撞而碰壁,於不碰壁者開脫之時不會來。

    碰壁吧碰壁吧,早點碰壁吧,徹底地碰壁吧(瑞劔)

不成如思般的是我之心,即便我之心成了如我思般亦不是因此而能往生御淨土。是唯依佛力而已頂戴被往生呀。

   「佛力難思,古今未有」(信卷)

佛力難思呀,弘誓難思呀。名號難思呀,無礙光明難思呀。所謂難思是說不可思議之事。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總序)。

於此外無凡夫獲救之道。思之吧,念之吧!二十年或三十年地每日憶念此聖句,而徹底於此聖句則最好。忘記聖句而無信心。覺得之事不是信心,歡喜著了之事不是信心,安心著之事不是信心,徹底於聖句,是於佛力之中、佛智之中、大慈悲力之中頂戴被安心呀。

「若隨順教和佛語  則更無外之雜緣」(和讚)

「於蒙良人(善知識)之仰言而信外別無仔細(詳情)也」(歎異鈔)

 

雖聖道門是說眾生和佛是一體而論「生佛一體」「生佛不二」呀,但淨土真宗是賜使成生佛一體之御本願地信而往生呀。

信心很難呀。於正信偈曰:

「難中之難  無過斯難」。

是難中之難。於『和讚』曰:

「如來興世難逢遇  諸佛經道難聽聞

  菩薩勝法聞之事  連無量劫皆為稀」

「善知識逢遇之事  和教導事亦又難

  善聽聞事亦難者  則信之事亦猶難」

「比一代諸教之信  弘願信樂猶更難

  難中之難如是說  無過此難如是述」。

然而多數的人好像獲得信心之事難皆不知、不思考,在發呆。偶而雖有參詣佛寺之人,但只是想取信心而往生、想歡喜而往生、想安心而往生地思著而已之人。因為困難事是很難呀所以想要束緊腰帶而聽聞之人就很少。因為輕忽,所以無論是到何時事情都無法獲得解決。那麼,一愈加打起精神而開始聽聞,就被幾百幾千的難關衝撞。能越過再越過彼等,而終於說是「就這樣地」之事就明白。光以在口頭說「就這樣地」的話則不行。佛的御慈悲明白了之後的「就這樣地」才是真正的「就這樣地」。

雖說就這樣地  但就這樣地  幾千種(瑞劔)

   如來好尊貴呀,「如來是好尊貴的呀!」

地,痛切地被思呀就是言為信心者。此外之事,都是知解分別的領域。

 

何故如來很尊貴呢?曰:「因為賜與接引我的後生所以是尊貴的呀」。

 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

 無我的大悲,無心的大智,彌陀正覺的功德力,心和言語皆不及,請歸命不可思議尊喲!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隨想錄       瑞劔

 

佛教不立創造世界的神

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是在佛教的話則不立創造世界之神。又說世界不是神的創造物呀就成著主張。在其他宗教的話,則大多都是「神創造世界人類,而無論何時何時都御在支配之呀」地教導。此故祈禱了等就盛行又「請您保佑」地拜託神呀。又神是應該不會給與「懲罰」吧地,擔心、害怕呀。阿彌陀如來,是大悲的慈親,從慈親方,〈能救助的因,是在此方完成了啊,請來領受慈親心吧,請讓我來救助喲〉地,寧可從如來方,讓我等罪惡無智之輩被成御信憑著。像說是作「懲罰」呀、或是說「拜託我吧」呀、或說了「請向我獻上祈禱喲」之事絲毫都沒有呀。此處就和其他宗教不同之點了。

 

以無義為義

出生於日本之事很難能可貴呀。因為法然上人、親鸞聖人、源信和尚都是日本人,所以就會有更深一層的親切感。一眺望那樣偉大的聖人們,「以無義為義」,而御在安住於南無阿彌陀佛的佛智、本願力、大悲呀之姿,就會沒問題,以乘上慈親船的氣分,其他事什麼都不思慮,而唯信,只管信,唯能就那樣地頂戴使信御法語。這就是說為無「計度」者吧。此外皆是「計度」。

 

地獄極樂此世無

如御釋迦般地,開「悟」的話,則其之時方是,像可說為「此世就是極樂」呀、或是「除了此娑婆外無極樂」等吧。又覺得其人,沒有那樣說的資格。雖然如此,我等凡夫,尚一點都未徹底脫卻凡夫的皮,被妄念妄執所囚著,而無法說出像是「此世就是極樂」呀、或是「地獄極樂在此世」之事。往生到極樂而方才因為能立即領受大悲心於身,能開大智之眼,能清楚地洞見自己的心性,所以於其之時,是讓人能拜見娑婆亦浮現於極樂中吧,是能品嚐善惡不二、邪正一如的妙境吧。今者因為連佛和凡夫都是相隔著千億萬里,所以那樣偉大的事是無法言說。又真實地法性也好、真如也好,如自己心般都是不明白呀。地獄極樂,是迷與悟的區別。將證悟了之佛的境界稱為極樂。將迷者那樣底下的境界稱為地獄。心若只在作迷、惡之事,依人的話則從尚未斷氣中能見火車來現之事也有。是很恐怖的事。

 

萬古不易的真理

今日的物理學家反覆研究,而發現實在驚人之事。「物質」者,原來什麼都沒有是「空」。彼移動而發光。說彼是依種種的關係和原則而取得云為「物質」的形態而顯現在我等之前呀。又一個原子,雖是連眼睛都無法看到的極小物,但發現了其中的構造,卻擁有如大宇宙全體般的構造,甚至說每一個原子,是如一個太陽系的縮圖者之處。在佛教的話,則是像說「一即一切」呀、或是「一即多」呀、或是「念劫不二」啊,而發現著此真理呀。

龍樹菩薩的「般若空」、天親菩薩的「唯識」等之說,實是甚深,是萬古不易的真理。於真宗的祖師擁有了這樣說的菩薩們之我等,是真安心呀、真難能可貴呀之事。阿彌陀如來也好、淨土也好,皆只限於以唯仰而信。

 

想成佛地踏出看看

言學問者,光說只用頭腦,而思東想西、感東覺西的話則是不足夠。若模仿人的行為,沒有實行看看的話,則不會成真實者。即使在佛教,也光說著佛是大智大悲之人的話,則以為明白了而不明白。自己想成彼大智大悲的佛地,一步踏出看看,就會罪惡也想做、妄念妄執也想做,如果在夢中的話,則如作小偷、作殺人地做了般的,驚人之心,原來也在自己的心底地能發現,而於夢中跑出來。困於不知如何處理彼等。其受困之人,自己也想成佛地志願,一旦成為想作修行,其之困難方面就有如絕言語無法形容者。將其處理認真地、真正想作地費心時,『歎異鈔』的御法語、『和讚』的一言一語,就能深切地回應於身。在聖人之前,自然而然地低下頭來。地獄極樂,亦在想修行地踏出了之人是現實的問題。怎麼做的話則心是成絶對清淨呢,若想怎麼做的話則心是徹底性地明白呢,若想怎麼做的話則是能成大慈悲者呢地,淨在思計的話則不行。若是認真地著手做看看了的話,則於彼處佛教大小乘諸教也好、先輩的苦勞也好皆會明白起來。一不以此想法而聽聞佛教就不明白佛教。

  死(一)     瑞劔

 親鸞聖人的生死觀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生也好死也好

   皆與佛共行旅   瑞劔

 

生也好死也好  皆與佛共  行旅

最為驚異者,是自己本身。

最為偉大而神秘者,是人自身。取置於人最重要的問題是「生死」問題。雖是最重要的問題,但又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如死被稱為「恐怖之王」般是人之最恐怖、最討厭者。古來的賢哲雖是同樣就「生死」而思考了呀,但被解決了此之人,是唯大聖釋迦牟尼世尊一人。釋尊在印度迦毘羅王國的王城作為皇太子而御誕生,至十七歲迎娶耶輸陀羅王妃,生了一男孩羅睺羅。雖是過著酒池肉林、歌舞昇平、浮世榮華無一不足的生活呀,但出遊四門,而親自御覽到了是人生難逃的運命「生、老、病、死」之原樣。人知春之榮華而不知秋之枯萎。

   春日夢  暫時之草枕

       早已吹枯  初秋之木

其之後釋尊是日夜欲與此人生最大的問題對戰而御沈默思考了呀。「生、老、病、死」者雖他人是那樣但我也是那樣地被思,終於二十九歲之御時決意出家,持續六年間的苦行修道,最後於菩提樹下,成為了金剛座上之人。「若不解決此問題的話則縱使從天上降下槍來亦不立此座」,地下定決心。同時於釋尊的御胸中湧起了者,是

   「一人不得道三界餓」

地御思之大慈悲心。終於被睹黎明的明星地同時,被得

   「星者我也  我者星也

   三界者我有也  是中眾生者我子也」

的「無分別智」「平等性智」,大慈悲力是油然湧起,於茲釋尊被成無上正覺,被成為了佛陀。若非無分別智和大慈悲心者,則「生、老、病、死」無法解決。

禪家之人是依坐禪而得「無分別智」,而「無我的大悲心」之發露處,解決生死的問題呀。淨土門之人,是依阿彌陀如來大智大悲的本願力,而解決「生死的大問題」呀。無論是何者若無依據「無分別的真智」和「無我的大悲」者則生死的問題皆是無法解決。

大聖釋迦牟尼世尊,於其出發點是以生、老、病、死作為問題而出發,終於御解決了生、老、病、死呀。生、老、病、死是無常,於解決無常因而被迫無常了。於無常火宅之世不知無常為無常而無常是無法解決者。於『金剛經』之偈曰: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道元禪師(1200)是自今凡七百六十年前,在土御門天皇正治二年正月二日於京都誕生。

 *源空上人(法然上人)者(1133-1212

 *親鸞聖人者(1173-1262

父是村上源氏的內大臣久我通親,母是攝政藤原基房之女。建仁二年禪師三歲的十月,父通親至五十四歲突然成亡。其後,被二哥大納言通具(二十三歲)所扶養著了。

禪師至四歲閱讀唐季巨山的詩集,季嶠雜詠(詩百二十首),至七歲賦周詩一篇,讀了毛詩(詩經之古詩)左傳。

承久元年,八歲之冬,遭逢唯一所仰仗著的生母之死。禪師遭逢母喪而哀嘆最深,即於高雄寺而見香煙之後而悟生滅無常,是自彼被發心了呀。

 *親鸞聖人至五歲別父,至八歲別母。至九歲而得度。

九歲左右,拜讀了世親(天親菩薩)的『俱舍論』。傳言當時之人是稱之為「利根如文殊」之事。

十三歲的春天,待夜深人靜,密出木幡之山莊(自九歲時成為了攝政關白藤原師家的養子),訪問於比㪫山麓的外舅良觀法眼(基房之子,母親之兄,師家之弟),表白了出家的決意。(有了生母臨終迫切的希望)其翌年建保元年(1213)四月九日,就天台座主公圓僧正而剃髪,翌日在延曆寺的戒壇院御受菩薩戒。

道元禪師有強烈的無常觀,正因而此讓道元禪師成為終生的公案故,方才廿四歲時,蹴(踏)萬里波濤而渡宋國(中國),亦能千辛萬苦地克服之,是在天童山     如淨禪師的底下被大悟呀。停留宋五年,廿八歲時歸朝。後開永平寺(四十四歲)成為日本曹洞宗之祖。

日本能永遠誇示世界之文化者,大凡是依三人的三書。一者有弘法大師的『十卷章』,二者是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九十五卷,三者是親鸞聖人的『教行信證』六卷。何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宗教書地同時,是世界第一難解的書物。將之著手而初讀者雖有如牛毛之多,但得其真精神,而解決了「生死的大問題」之人是如曉天之星般的少呀。其理由者不作為「自己的生死」問題,因為裝作云「無常風是在何處吹著呢」的臉而讀之,所以即使文字懂得,心亦不明白,即使在知解分別懂得,而「自己的問題」「生死的問題」也是無法解決呀。在這樣的話則亦不是佛法,亦不是佛道。若不是究明自己,想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不惜身命地踏出呀,則此等書物是不明白者。在臨濟宗無論到了所用『臨濟錄』的程度也好『碧巖集』十卷的程度也好都是同樣事。

道元禪師於『學道用心集』曰:

   「應參學識,佛道者在於思量分別、卜度(猜想)、觀想、知覺、慧解外」。

親鸞聖人於『教行信證』的「信卷」曰:

   「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以上,四不)

非行 非善,非頓 非漸,非定 非散,非正觀 非邪觀,非有念 非無念,非尋常 非臨終,非多念 非一念,(以上,十四非)

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也,喻如阿伽陀藥能滅一切毒,

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

所謂「如來誓願藥」是「如來的本願力」。是依「本願力」而解決「生死的問題」呀。聞本願力,著眼於本願力,仰再仰本願力,「不落入思量、分別、卜度(猜想)、觀想、知覺、慧解」無論何者都不掛心,是唯於本願力的不思議地信之處被離生死呀。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其之働(力用)者不思議也

   働之原樣地  我往生也(瑞劔)

 和讚的真髓(42

 正像末淨土和讚(續)

 至等正覺之事

 彌陀誓願之廻向  信樂真實獲得人

攝取不捨利益故  至達於等正覺也

 依如來的廻向而獲得了信樂(真實信心)之人至等正覺的是全依攝取不捨之利益者。

 速成佛果

 五十六億七千萬  彌勒菩薩欲經年

真實信心獲得人  此度可以開證悟

 一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就成為釋迦牟尼佛其次之佛而御出現。獲得了真實信心之人者,此世命終成往生。以往生即成佛,而立即得佛果。

 證涅槃

 由於念佛往生願  至達等正覺之人

即可等同於彌勒  證悟大般涅槃也

 「念佛往生願」者,是第十八願。依第十八願的利益,而死後立即證大涅槃。

示得菩提事

 真實信心獲得故  因為即入正聚者

等同補處之彌勒  證悟無上覺位也

 「無上覺」者佛證悟之事。

 勸專修念佛

 連像法時之智人  皆擱置自力諸教

若為時機相應法  給與進入念佛門

 言「智人」者,智者學者之事。言「時機相應法」者,適合了末代凡夫的佛法之事。

 報恩和專修

 彌陀名號續稱持  信樂真實獲得人

憶念之心常不斷  報謝佛恩之思有

 進入了念佛門之人者,於慶喜相續、知恩報德的專修行者不得不精進。即使稱念佛,亦於稱認稱功,而認為因為念佛所以能往生的話則不成。

 信心和功德

 五濁惡世之有情  若信選擇本願者

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  功德充滿行者身

言「選擇本願」者是本願力之事。本願名號之給與成「信心」。

教行信證拜讀記(71     瑞劔

 行卷「稱名破滿」(續)

 719、若言「稱名」者,因為只用口御念佛之事就認為在「稱名」,所以是不明白呀。雖自力的稱名者,動口而御稱念佛之事就是「稱名」,但他力廻向的稱名者,雖是自己在稱名念佛但沒有云為「自己的」者。是如原口針水和上所稱說:

   「雖是我稱我聞  南無阿彌陀

         然是帶我去啊  慈親的呼喚聲」

的御念佛。藝州的大瀛和上,上到江戶時,告別母親的遺書信上,稱說:

   「極樂之道者一條  南無阿彌陀

         莫走思案工夫  的岔路」。

於「想稱念佛而往生」地思著之人者,是無論何者都不明白吧?

 

720、「稱名破滿」的稱名者,不是說「想稱念而往生」之不如實的稱名,而此是如實的稱名。若是如實的稱名者,則無云為「我的」之「我」了。若是「無我的稱名」「他力廻向的稱名」者,則是其原樣之「名號」(南無阿彌陀佛)。

 721、「稱名破滿」的稱名者,此即是「讚嘆門」的稱名。「讚嘆門」的稱名者,即這是「信心」。這是「南無阿彌陀佛」。故,

稱名破滿是名號破滿。

名號破滿是信心破滿。

 722、他力廻向的名號其之原樣的稱名者,此是善導大師的「稱名正定業」。

 723、今日的同行者,連「行卷」的「稱名破滿」之講義都沒作聽聞了之事,即使云為「以念佛而往生的呢」「以名號而往生的呢」「以本願力而往生的呢」「以信心而往生的呢」,也在猶豫不決。又,為不想知彼,連聽聞都不使作,一言以蔽之,即使說為只是懶漢而已亦是不為過的様子。即使對那樣之人講「稱名破滿」,也是無用的話吧亦不知。

 724、云為「石泉」之學者,是說以「稱名」而往生(能行家)。其之場合,(一)言「法相的表裡」,而說為念佛是表,信心是裏。又,(二)言「稟受的前後」,而說為信心是先頂戴者,念佛(稱名)是後頂戴者。其次云為「月珠」之學者,是說(一)「稱即名」(二)「名即稱」。簡而言之,說為稱著之原樣就是名號,名號的原樣就是御念佛。又云為「空華」學派(僧鎔、柔遠、道穩、斷鎧等)之人們者,說:

    「『名號』之,是使為第十八願的『三心』(至心、信樂、欲生),亦使為乃至十念的『念佛』。終日,就御念佛著之原樣,不離著名號海。」

725、「稱名破滿」之文者,非常地難。在一般人的話是無法明白者。要言之,一般人,因為沒有真實的信心,所以「稱名破滿之文」的御轉釋就無法明白。

 

726、於「正信偈」有「本願名號正定業」,彼「正定業」者,稱為「稱名破滿」之文的「最勝真妙正業」,是「正定業」之事。親鸞聖人,在御草稿本的話,則雖御作著為「本願稱名正定業」,但是之後被改為「本願名號正定業」了呀。將「稱名」稱為「正定業」的,是因為稱名(他力的),即是「名號」故。

所謂「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也」,「正念」是信心之事。

 727、一般的同行,是因為有「想如何做啊而往生」「想怎麼怎麼做而往生」地思之自力心者,所以「稱名破滿」之文就不明白。

728、在淨土真宗的話,則於顯「信心」之德的場合,有以「念佛」(稱名)而顯的場合。於『歎異鈔』(第二章)

「置於親鸞的話,唯念佛而可被彌陀所救助去地,蒙良人(善知識,法然上人)之仰言,而信之外別無仔細(詳情)也」。

又,於顯「信心」的場合,有以「名號」而顯的場合。於御文章有曰:

「聞得彌陀名(信心)之事若是有,則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地,信憑吧大家」。

又有,以稱名,而顯名號之德的場合。

於行卷「大行釋」:

「大行即稱無礙光如來名(稱名),斯行(雖是稱名,但顯其原樣的名號之德)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也。故名為大行」。

如「稱名破滿」之文者,將名號之德以稱名而顯,又是將信心之德以稱名而顯了者。故,是

稱名破滿者名號破滿也。

名號破滿者信心破滿也。

 編集後記.法雷通信

〇渡過去年五月十五日和二十二日兩次透過NHK電視台而有了稻垣久雄老師之題為「關於歐洲的妙好人」的放送。拜聽御故事而被驚訝於佛教,總之淨土真宗的御因緣極少他地的人們中,也像那樣的,純粹地被如來的大悲抱住,被住於大安堵之人的實際存在地同時,「佛力難思」地如聖人所讚嘆般,於盡十方無礙光明之威神力、本願力不思議的事實裡,如今更不得不驚嘆。今後益加念念不忘他地法緣欲被弘揚之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〇最近從「法雷」御愛讀之人中,前些日子「佛教的生死觀」其中就「親鸞聖人的生死觀」而之有了查詢,「親鸞聖人的生死觀」那是教行信證的全體,就是以宇宙人生最大而且根本問題之自己的「生死問題」為問題,是於本願力中被發現了此之解決的金玉良言,是生命之書。本「法雷」,亦皆不外於學習將此聖人的生死觀其原樣作為自己的生死觀而頂戴,於如來的願力中被給與解決生死之「金剛信心」者。因此老師亦早已在十多年前,就「道元禪師和親鸞聖人的生死觀」而以達意性的文字給與預備著。這回讓此成為連載而頂戴之事。「總算俺出時就來了呀,十六年間都等著啊」彼之老師的御聲音是彷彿能聽到般。續而將「生死是佛的御生命」,更於其之後者將「死的解決」(老師七十多歲時的初稿,已刊),在計劃著。請御期待。